视听法教学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听法教学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Peer observation is the the effective way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en favored by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in Europe and America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most of Chinese researchers focus on the role of peer observ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previous study, and they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peer observation were simply introduced, so as to promot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pecific cases of peer observation.
关键词: 同伴观摩;教师专业发展;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Key words: peer observation;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68-02
0 引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一直都是外语研究者的关注点。根据Richards & Farrell[1]的统计,国际上目前使用的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多达数十种,如行动研究、档案袋和同伴观摩等。而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大多还停留在听取公开课,课后进行教学交流的阶段。尽管同伴观摩这一策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但是许多研究者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观摩程序和方法,从而不能将同伴观摩的优势发挥出来。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拟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将教师间的同伴观摩步骤具体化,旨在通过这一方法,加深研究者对同伴观摩这一策略的理解并进一步运用的教学中。
1 同伴观摩的步骤
同伴观摩(peer observation)是指为了有效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某个问题,教师主动结成相对固定的对子,有针对性地对同伴的教学进行观摩,然后由观摩者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提供观察到的客观信息,并和被观摩的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教学活动。基于上述特点,笔者将同伴观摩分为三个阶段,即观摩前、观摩中和观摩后。观摩前阶段主要包括讨论课程的性质、教学法及教学对象,力求取得更好的观摩效果;确定观摩重点,比如教师的导入或提问技巧、课程的组织、教师的控时和教学互动等;确定观摩的记录方法,比如听课者每隔一段时间记下具体的教学进程或在核对清单上勾出具体的教学行为;观摩中阶段,观摩者不参与教学活动,只是使用双方确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观摩;观摩后立即组织讨论,此时观摩者和被观摩者对课堂教学的细节印象深刻,然后双方进行反馈。
2 听力教学中采用同伴观摩的案例实施
2.1 观摩前阶段 为了顺利实施本次同伴观摩活动,笔者首先向同事们介绍了关于同伴观摩的目的、特点和方案,并鼓励同事自愿结合组成观摩对子。笔者选出一组典型的搭档教师甲和乙。教师甲,25岁,女性,教龄4年,开明谦虚。教师乙,30岁,女性,教龄8年,乐观善于表达。两位教师从事同一年级的英语听力教学且授课时间不冲突,这为同伴观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们决定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同伴观摩活动,每周进行一次,严格遵守观摩步骤并及时进行书面记录和反馈。笔者参与了她们的课后讨论并记录了她们反馈的教学活动。现以关于“课堂导入活动(Lead-in)能否真正吸引学生参与”为例,教师甲为被观摩者,教师乙为观摩者。两位教师在课前讨论确定观摩焦点和看法。笔者采用并调整了王永梅[2]设计的同事听课互助表。这张听课表包括了听课前的任务及听课的目的。从该表中得出的信息可以改进以后的观摩活动,听课人和被听课人都感觉到自己的个人兴趣得到了考虑,为同事今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2.2 观摩中阶段 以教师甲为例,她邀请教师乙观摩自己的听力课堂导入活动。教师乙发现教师甲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花费了大量时间(半小时)在导入活动上,但效果并不理想。坐在后排的学生很少参与进来,于是教师乙录下了甲的一节课,并重点关注导入时间、参与人数和回答问题学生分布等方面。在讲授“Beauty can be bought”这课中,教师甲以“Beauty” 为话题,首先讨论了和美有关的一些谚语。如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然后将话题引入单元题目。为了活跃气氛,教师甲问学生美如何能被买到,一位同学回答“用化妆品”引来大家的笑声。然后教师甲让学生分组讨论“In what ways can people improve their appearance?” 在学生列举一些答案后,教师甲让学生观看了两张照片,这是同一个人的两张不同效果的照片,从而将话题引到本单元的重点“整容手术”上。之后教师甲又问到:“Why do some people want to improve their appearance?”部分学生参与了回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为临床医学,教师甲试图用“Will you change your appearance to find a good job?”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分为两派。在各抒己见之后,教师甲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听力对话。这个对话是关于整容手术的,基于刚才对该问题的讨论,学生比较容易的听懂了听力内容。听完第一遍之后几个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被提出,用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之后教师甲又播放了第二遍,让学生在每句停顿后复述所听内容,用以加深对对话的理解并模仿讲话人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甲第三次播放这段听力材料并要求学生进行填词练习。最后邀请学生表演(role-play)出对话内容。
2.3 观摩后阶段 观摩后,被观摩者教师甲评论了自己的授课,分析了授课过程中的特色和原因,同时反思出自己欠缺之处。教师乙在观摩后很快进行了反馈。两人进行了大约40分钟的讨论。他们深入讨论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在教师乙的帮助下,教师甲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记录下来:“现在我理解了学生的被动反应部分原因源于自己的表达,比如在个别单词存在发音问题,对一些讨论问题的总结缺乏逻辑,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乏善可新,没有适当地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等。我只是想通过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没有启发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和组织自己的语言。我只是把问题列出并让他们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没有恰当的提示,这致使部分学生有表达愿望但却止步于无法使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型。因为漫长的等待回答时间使得学习气氛变得沉闷。在某种程度上,这增加了学生的犹豫并导致他们产生挫败感,从而不敢在课堂上讲英语。”
3 总结
通过教师乙针对听力课堂导入的深刻分析,教师甲发现
并反思了自己讲课过程中的问题,在教师乙的启示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改进之后的教学。同时教师乙也在填写同事听课互助表后肯定了教师甲的讲课思路,并比较了两人之间对于相同话题的不同反应和想法,从而打开了自己的思路并借鉴教师甲的优点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
同伴观摩教学是在轻松没有监督压力的环境中进行的。观摩者和被观摩者自由结合并致力于共同提高专业水平;此外,双方在观摩前已确定观摩焦点,结合一定的辅助工具(核对清单、速记笔记、录像/录音设等),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远胜于学校管理层的随机听课和评价;另外,观摩过程不需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操作灵活方便,有利于活动的长期进行。教师甲和乙在同伴观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如观摩者应系统接受听课技巧和反馈策略方面的训练;同时双方都应告诉学习者为何听课,否则他们会认为他们的老师能力不够或者认为自己是试验品,两者会导致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具有表演性或超常发挥[3]。不以评价为目的同伴观摩可以形成良好的校本研究环境,是观摩教师和被观摩教师都能受益的双赢过程。因此,采用同伴观摩的方法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 Farrell,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2005.
篇2
在国家大力扶持创意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影视艺术迅猛发展。影视短片、影视广告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很多影视作品的成功都得益于对视听语言的合理运用。视听语言课程是解决影视作品中的视听元素组合问题,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视听理论知识进行声画组接叙述作品的课程。影视艺术正是凭借这些生动、复杂的符号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视听语言知识在影视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好视听语言课程能够为学习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其他课程,如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短片创作等打好基础。视听语言课程作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实践
1.教学分析法研究:经典案例拉片解读
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案例观摩与分析,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直观,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视听语言理论知识使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利用国内外经典影视作品作为课堂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结合影片进行讲解与分析,从而更加便于学生在图像与文字的刺激下对视听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以一部经典影片为依托,从影片整体的故事段落到具体镜头、轴线的运用方法都可以通过声像逐一分析、解读,还可以对整部影片经典的桥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影片的色彩、光线、画面构图、人物性格等。把理论知识与影片分析结合起来训练,可使学生同步掌握理论知识与影片的视听内容。
2.教学实践训练法研究:拍摄练习与非线性编辑实训
视听语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学习置于实际运用中。视听语言的运用需要学生把文字剧本转化为镜头语言,把零碎的镜头画面通过打乱、重组形成新的影视语言进行表述,从而使画面叙述更加流畅、自然。因此,在这部分非线性编辑的实训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镜头感觉,把画面构图、视角感觉、色彩对比等知识结合剪辑软件进行讲授。初期,教师可以通过影片素材教授剪辑的技巧和方法,然后提供一系列片段素材让学生进行非线性编辑训练,包括剪辑预告片、新闻采访、叙事抒情等内容,全方位地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不同的题材,把握不同类型影片的风格,突出要点,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随后,要求学生进行原创拍摄练习(如情景模拟、两人对话、多人对话、越轴等),拍摄之前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构思。教师对学生的前期文字分镜头剧本、演员设定、场景选择以及机位图等进行审核,然后学生进行小组拍摄,对每场拍摄的画面进行记录,拍摄完成后按照文字分镜剧本进行剪辑、录音及后期调色等内容的制作。这样学生在前期素材剪辑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
3.教学虚拟项目化研究:项目团队化合作拍摄实践
在前期理论学习、拍摄练习与剪辑实训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较完整地学习了视听语言的知识,但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以及项目组成员之间的配合还需要模拟演练。教师将虚拟项目分配给学生团队进行项目制作。团队设有制片人、编剧、导演、摄像、服装道具师、录音师、后期剪辑等职务,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分配职责任务,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在项目完成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到项目的制作流程、分工,增强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在整个教学安排中起到指导、调节、监督的作用,以保障教学进度与项目完成的质量,解决学生在项目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虚拟项目教学可行性强,教学效果好,并且可以对其他课程教学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4.教学归纳法研究:结合项目进行结案汇报
完成项目创作后,每个项目团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结案汇报。学生团队需要就项目完成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点、拍摄技巧等内容进行PPT汇报。每个项目组展示作品,组长阐述影片创作理念、流程、人员分配,组员阐述各自所承担的任务,总结项目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不足。这种汇报方式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影视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改革与虚拟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篇3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视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Speaking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YANG Fangq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yang, Hubei 441053)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ts essence and teaching step, tries to discuss college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 speaking task-based teaching research through teaching case.
Key wordstask-based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viewing listening & speaking teaching
1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 “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全国部分院校试点,而后2007年9月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它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查。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随着任务型学习理念的渗透,人们开始将任务型学习运用到国内的课堂。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和关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材使用等各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因此本文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个适合本校学生学习水平的视听说课任务型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很多高校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成中采用“2+X”的教学模式,这个“2”代表每周两节视听说课,“X”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这部分时间自主学习中心开展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由老师布置或由学生自己掌握,如完成听力内容,复习课堂上所学到的课堂重难点等,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己的视听说综合能力。
3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任务型教学方法模式研究
3.1 任务前准备阶段
任务前准备阶段,教师的作用是任务的导入者,在视听说课堂中,教师导入话题和下达任务指令。由于大多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学习主题、任务导入内容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或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训练。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教师要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普通听力练习,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浏览各个选项,划出关键词。普通口语练习,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准备。基于视频的听力和口语练习,教师可带领学生熟悉生单词及文化背景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对话中可能出现的俚语或习语。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Unit 1为例,首先让学生们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 Describing Good and Poor Memory 2. Expressing Sympathy 3. Resuming Interrupted Speech 4. To equip wit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lzheimer’s disease,接下来进入Lead-in环节,借助黑板或电脑将问题展示给学生们Watch the following story and get a basic idea about Alzh eimer’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information about Alzheimer’s have you got from these pictures? 或者进行“A Class Contest on the information about Alzheimer’s”。此外,教师可提前布置的口语或视频文本练习,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书籍或上网的方式广泛搜集资源。
3.2 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过程中,任务由学生来完成,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根据教学任务不同,在lead-in环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如回答对Alzheimer的理解。课文中有基于视频的口语和听力练习,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unit1中提出要求:Act out the five dialogues in this part. You are free to change the dialogues as long as you use the above-mentione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memory description. 表演时,以小组为单位,并让其余小组同学认真聆听,必要时可进行提问以便加强学生们对各个角色的理解。小组表演有助于增进每个成员对参与任务的责任心。在听力练习中,要求学生将教师讲过的听力技巧及策略运用其中,必要时教师可对难点重点讲解。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这个阶段,学生是任务实施的主体。
在本单元,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任务,比如让学生们做游戏。各小组可以设计各种卡片来检测同学们的记忆力,上面的内容由各小组成语自己决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复述出刚才所看过的卡面内容。
通过前面内容的练习,学生们对本单元话题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还可以继续进行口语练习“Let’s Talk”, 如“The following seven techniques are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promoting a good memory. Select two of them, then work with a partner, and take turns giving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techniques you’ve selected. ”该任务需要学生对上述内容做总结和陈述,并用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说明,可以将本单元新学的单词、句型等运用其中,起到巩固的作用,还可以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
3.3 任务完成后的反思
任务完成后的反思阶段,教师充当“语言引导者”的角色。在该阶段,各小组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情况(presentation) 。对任务的反思设计语言分析活动和语言练习活动。在语言分析活动中,学生通过任务文本或视频等对语言的某些具体特征进行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对任务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元认知策略。教师子在该阶段可适时、适度、适量地帮助学生纠正语言形式上的错误,但纠正方式应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4 结语
教师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发生了角色转变。教师首先要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们都能认真投入真实的活动中来,任务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能更好地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本文探讨的模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具体课堂案例进行延伸和改进,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任务型教学在视听说课堂中提高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Ellis,D.(2000). Task-Based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Skehan,P.(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Williams, J. and Doughty, C. (1998). Pedagogical Choices in Focus on Form. In J. Williams and C. Doughty (Eds.), 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Wills, J. (1996).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Edinburgh, England: Longman
篇4
[关键词]经济法 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选取典型案例,用法律事件提供的虚拟环境进行情景教学,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或群体讨论对法律事件的阅读和分析,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
一、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在经济法案例教学中,能够和学生进行积极而热烈的互动一直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极力地激发、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而学生要么是兴趣索然,要么是基础知识缺乏,形成不了意见,而不能参与案例讨论和互动,致使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教学中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下列原因:
(一)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深度不够
单纯涉及某一个知识点的案例,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每个案例都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理论知识,由于学生对法律的学习深度有限,往往很难进行融会贯通,所以案例分析抓不住要点,不知从何阐述,自然参与的积极性就减弱。
(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矛盾
案例涉及多方面的理论,由于要讲解理论,传授更多的知识.也由于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会有很强的趣味性,所以有时候知识性强而趣味性弱,学生不喜欢听。如果过分强调趣味性,则会导致知识性不足,达不到教学的要求。由于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矛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严格要求和放松要求的矛盾
由于大学强调自觉学习,教师不会像中小学一样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督促.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别很大。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实行严格的纪律.不让学生交头接耳.会使课堂气氛沉闷.这似乎与自由和自主学习不符。如果对学生管理放松.则学生会各干各事,更不会专心听课。
二、如何解决传统案例教学法中遇到的问题
(一)利用网络多媒体案例教学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进行教学已为高校所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复杂抽象的理论通过幻灯片等形式演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经济法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搭建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可以依抓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各种视听、录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无疑增加了案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我的课堂上就经常搜集一些代表性强的电视法律案例来给学生播放,尤其再加上专家的点评,大家都能从中受益。我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发现,学生记得清,记得准,记得牢的经济法律知识,往往都是平时课堂上从视频资料里看到,听到的,如果能把视听资料分门别类搬进课堂,然后由学生发表法律意见,教师再点评,这种电教化的案例教学的说服力、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二)课堂案例立体教学
课堂案例教学方式是最常用的案例教学方式,是其他教学方式的基础。一般课堂案例讨论教学是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进行的。传统经济法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可发挥交融互补的作用。但一般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的准备往往不足,常常只是教师唱主角,讨论也只是形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样的案例教学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互动与交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教学的核心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解决好这一问题,是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而经济法课堂案例立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案例立体教学方式的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这就要求摆正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说从根木上改变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与努力。教师应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使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人,而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焦拨”的角色,坚决反对将案例教学变相成为教师自己展示案例、质疑案例、分析案例、运用案例、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三)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视听说;学习状况;思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视听说学习现状分析
1.商务环境真实性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课堂上,商务情境的真实性不够,虽是多媒体教学,却仍然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再现,给学生提供的仍然是零商务环境,对现实生活中的的商务环境的了解是一片空白,获得的语言和文化知识都是与现实生活脱离的。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对所学的知识也是静态的认知。而且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理论用到实际商务环境的迁移能力较差。当他们毕业后遇到现实问题时就不知所措,难以把所学的商务知识、技能和文化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所需之处。
2.学生仍是接受知识的客体
传统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是主导者,指挥官,把角色转变为演员,进行生动的表演,让学生做观众,被动地选择性地接受知识。受到锻炼得到进步的是教师,学生止步不前。现阶段很多商务英语视听说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老师播放录音和视频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教师将大部分视角用语讲解商务英语词汇、术语及国贸理论。教学手段是教科书、粉笔、黑板和课件,虽是用电脑,涉及到多媒体,却没有把多媒体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3.重“视、听”,轻“说”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一门通过视、听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商务活动,实用和
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视、听”是输入,“说”是输出。传统的视听说教学都是重“视、听”,轻“说”的“视”、“听”部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填鸭式”教学,学生不能说,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不难发现,视、听、说这三个因素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视”和“听”是通向“说”这个目的的一座桥梁。但三者往往被割裂开来,进而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学生的商务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也被忽视了。
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建议
1.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形成实践课堂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演员型转换成现在的导演型,转换角色,有效地引导学生组织听力口语练习,让学生踊跃参加每项教学活动,并确保每人都有机会练习,多途径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商务听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以及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2.改变教学手段
与传统教学手段以粉笔、黑板为主相比,多媒体教学能保证发音准确,节约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练习量增加,多维信息使得教师必须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组合制作适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提供真实语料,增强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语音室把真实的商务场景在课堂中展现出来,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的视播放形式:讨论式播放、欣赏式放像、专题式播放、重复放像等。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模仿、思考。播放英语电影片段和教学片段能有效地提高视听效果,有效利用多种资源,克服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加强听说练习的时间的难题。
3.建立口语实训室
建立口语实训室,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商务实际工作相结合,制造各种商务话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熟悉、掌握商务场景中的常见地道、得体的表达方式,同时通过营造真实商务环境的课堂,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对话、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各种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其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创建浓厚的口语课堂氛围,强调了有口的商务交际,提升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商务交际表达能力。
4.践教学
Swain认为语言的输出(output),能促使语言学习者从语意的理解转到语言知识的应用和巩固(Swain,1985)。《商务英语视听说》是一门注重语言习惯培养和训练的实践课程,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语言的最好机会,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光碟、课件、教材及网络资源,创建、优化教材中的听说场景,进行商务英语场景的听说训练,应贯穿于每一堂课,重点强调语音、商务英语听说基本能力、商务基本交流、接待、商务会议、询盘报价等。
学校应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免费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放语音室,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们下载音频、视频,听力、口语材料进行练习,来拓展课外视听说训练。每周定期举办英语角,并邀请外籍教师参与进来,让学生们感受外籍教师所讲的的英语的语音语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有名气、有实力的专家进行讲座。在学期中,学校应组织英语戏曲大赛、歌唱晚会,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另外,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项目,把企业搬到学校来,让学生能把课本上的和企业的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衔接,加深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
三、结语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需要结合其现状进行一些调整,并与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出真正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Swain.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Singapore; Newbury House, 1985.
[2]蔡华.《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长沙大学学报,2008.
[3]黄光艳.多模态在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2,35(3):134-135.
[4]王云,王霞.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多模态教学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翻译,2015.
[5]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09(4):15-20.
[6]赵杉珊.浅论情景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视听说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3(11).
[7]朱文欣.构建多媒体网络下的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职 德育课 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此种方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其案例大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到1980年,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真正重视的是求出答案的过程。在德育课上,运用该种教学方法课堂效果显著。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上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法对中职德育课的作用不言而喻,德育课本身枯燥、理论性强,一节课下来,通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睡的不亦乐乎。而案例教学法能提供真实生动的案例,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群体活动,师生一起讨论,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讨论的过程中树立团队意识。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达成共识后选出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对阐述最完善的一组给予肯定和表扬,能增强本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组织语言提供了平台。通过听、说、讨论,
学生能学会理性思考问题。每位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锻炼了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勤动脑、勤思考,养成在 “做中学”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
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精选案例、展示案例、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和思想升华五个步骤。本人仅以教授过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课为例,重点阐述。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中职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第八课的第二个框题。本课的重点是“学会依法维权”,难点是“增强证据意识”,而关键在于运用案例教学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精选案例
案例的选择关键在于典型性,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例。例如,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教学中,我共选择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非诉讼途径的教学中我分别选取了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三个案例宅基地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和500转刑第一案例加以展示,该案例不仅是调解、仲裁和行政复议的典型代表,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尤其第三个案例的选取,对迷恋于网络的青少年更有警示意义。在民事举证责任上我精选了建筑物上的悬挂物致人损伤的案例,在增强证据意识的知识讲解中我精选了教材第95页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法律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
(二)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展示案例的方式主要有书面形式、视听形式和表演形式。书面形式往往过于乏味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而言,视听形式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而表演形式让学生参加到案例的二次创作中,而且直观、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改编教材第95页案例并以微小品形式表演出来。该种呈现形式既有利于培养同学的服务和奉献意识,通过表演环节激发他们“我服务、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加深对该案例的直观感知,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为未来参加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三)探究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教学重点上,我设置了角色扮演这一环节:李某请了律师,律师搜集到:在王某借钱的现场李某6岁的儿子当时正在玩手机,无意中录下了借钱的全过程。律师将这一证据提交法庭,但一审判决结果明显对李某不公平,而且李某发现本次审判员张某是王某的表姐。同时设置问题1、如果你是李某,你将怎么办?2、结合借钱案例,你能说出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有哪些吗?在问题的设置上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后选出代表阐述本组观点。
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对证据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对什么是上诉、什么是申请回避,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等知识进一步深入。
(四)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我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涉及到的案例讨论的总结点评中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培养能力,,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既教书又育人。
(五)思想升华
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回顾《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而言,不但应该学习法律知识,而且还应该像意大利18世纪著名的法理学家切萨利·贝卡利亚所说的那样:“让法律的力量跟随着我们,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时刻约束并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让法律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总之,只有懂法,才能增强法律意识,才能守法用法,依法护身。最后,以一段普法三字经结束本节课,并与同学共勉:“不懂法,害处大;如盲人,骑瞎马;学法规,长知识;心明亮,走天下。”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篇7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理论性强,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从社会现实中提取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典型案例,精心编排教学结构,一改过去单一、枯燥的注入式教学,将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入课堂,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自始至终起主导作用,既要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
三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为,要想用好案例教学法,就需要教师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收集适用教学的案例,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过程
选编教学案例。选编恰当的案例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选择课堂教学案例。选编案例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精炼性、系统性和渗透性。
展示教学案例。展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材料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这可以在上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兴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引导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析讨论教学案例。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采取合理的组织形式,使案例讨论有序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精心设计案例问题,保证案例讨论的效果;有效地把握、调控课堂讨论;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良好课堂氛围。
理论总结提升。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施案例教学
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一位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2.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除要高度关注社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外,还应主动汲取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学习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3.避免用案例教学完全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
教师在出示案例的时候,大都力求案例的视听效果,这就容易使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还有可能被表面假象所迷惑,走入只关注案例本身的表象而忽视从案例中提炼理论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后要组织学生进行理论总结,不能用案例教学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要避免产生浅尝辄止的现象。
4.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篇8
关键词:数码影像设计 教学实践 离职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在行业的社会竞争中,高职高专学生学历、综合素质能力等天生弱点就越来越清晰的暴露出来。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数码影像课程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各大高职高专设计类、传媒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性质形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艺术类数字媒体专业下的数码影像课程为的是培养适应现代数字媒体影视行业的发展需求,学生能策、摄、采、编等一体化综合能力,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创新能力,服务地区经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如何搭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数码影像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1、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在三年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与其他基础课、专业课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也直接对应着某一个就业领域。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总目标直接决定了毕业生对从事就业领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能力的要求。数码影像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与就业岗位的关系如下:
如上表所示,过去以“培养学生数码影像制作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和单一,与就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够精准。因此,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培养专业素质为基础,精准的专业技能为职业提升,才能保证毕业生有更好的应对就业岗位的技能。
2、设置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内容
2.1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如上图所示,数码影像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了数码影像知识、摄影摄像理论、项目实践操作三个部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中,数码影像课程不再是单单孤立地解决某一个问题,一门课程并不能与该就业方向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需要与前期后续的课程紧密地衔接和渗透。因此,数码影像课程的前期课程包括设计基础、分镜头脚本设计、视听语言等,而后续课程包括影视广告设计、综合动画创作等。例如,分镜头脚本设计与影视视听语言两门课程中关于画面构图、景别、运动规律、光影等知识的学习实现了数码影像课程中摄像机实际操作的高效衔接。前后课程内容成体系设置,紧密联系既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了先前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养能力和专题创作能力,在将来的实际的项目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2.2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艺术素养提升为教学内容的重点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但并不代表一味地重技能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随着设备和仪器的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单纯培养操作机器的人才时代已经过去,社会更多的需要是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从数码影像课程来看,学生往往操作机器的能力都能较快掌握,可创作出来的作品却缺乏创新性、艺术感。这是当下学生能力中最缺乏的,而又是就业领域最重视的。因此,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艺术素养作为本门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贯穿到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渗透到每一章节中,在每次的实践过程中都要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3、采取重实践操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数码影像是一门动态影像的视听综合课程,而实践就是感悟视听语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一部影像作品中,除了作品本身有自身的叙事规律、基本的语言表达,同时还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体会。因此,该门课程不能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探索出一套适合数码影像创作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亲身实践创作自己的影像作品是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宗旨。对于许多高校而言,相关艺术类专业会购置大型的拍摄或编辑设备用于教学,往往数量有限,即便将学生分组也无法满足学生人人都能操作的需求。因此,采用小型的DV等拍摄设备,不仅方便,成本较低,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将课程的重点专注于作品创作的本身。因此,数码影像课程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定位,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讲授和模拟等其他教学手段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
3.1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创作实际商业或虚拟项目,以达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创作能力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一般包括创意策划、组织实施和考评几个步骤。首先,给学生下达项目任务书,叙述任务需求,并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在既定的任务要求范围内进行创意与策划。第二,分配资源及组织项目实施。教师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的创作思路,帮助学生制定拍摄计划,完善学生在技术手段方面的不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最终完成作品的创作。第三,项目验收及考评。作品完成后,教学针对任务书要求,对学生作品进行考评,重点考察作品的完整性和创新性。从项目流程出发,项目本身包含剧本创作、分镜头绘制、导演与表演、摄像、灯光设置、录音配乐、后期剪辑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明确学生在这些流程中的分工与侧重。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过程,切身体会了设计过程以及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系统理解专业的理论知识,从把控全部项目过程中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完善艺术思维。教师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阶段性问题加以指导,并对具体情况采取其他教学方法的辅助。
3.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提前收集和准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针对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对个案进行分析、讨论,弥补自己的创作经验不足、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影像作品的创作前期,学生会经常因为经验不足对于拍摄现场无法预估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创作分镜方案,从而影响镜头语言的表达,这时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旁征博引,列举出类似艺术表现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开拓创作思路,激发创作灵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后期剪辑处理部分,案例教学法发挥了极大的效果。通过已有案例的讲述而达到体会创作感受的目的,完善学生对影像处理的把控能力,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阐述得更透彻、更具体,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触类旁通,找出处理同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3.3讲授教学法与模拟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讲授教学法主要用于课程前期摄影摄像理论知识的讲授,多以多媒体课件辅以教学。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的讲授要注意传授的技巧,不能照本宣科,更多的应结合提问式、启发式、重点难点提炼式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内容设计上应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和呈现方法,比如在数码影像知识这一部分,仅选取学校在影像作品创作中应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视频或短片的形式逐步引导出来。
而模拟教学法则是在讲授完一般理论知识之后,为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组织学生对某一现实行为进行模仿和评价。数码影像创作首先就要进行表演和拍摄的模拟,应遵循因人而异、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指导。将模拟教学安排与项目实施之前,能极大了提高学生创作效率,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应用脱节的问题。利用一些模拟场景和事件,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预热,有了此过程再进行的理解和创作更加全面和精准。
3.4创意讨论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创意讨论教学法也是极大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此方法能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和创意头脑,不断讨论逐渐清晰自己的作品主题、创意思路、实施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后续的创作动力。以“校园环保广告”创作为例,提出让学生分析从哪些方面开展?以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主题方向进行提炼或延生。确定环保具体内容,以卡通拟人角度、破坏保护角度、拍摄形式美感角度、结合口号角度等等再进行深入。
篇9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教学模式改革 探索 思考
政治经济学课程在多数大学是作为公共基础课来开设的,而财经类高等院校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的,其教学质量,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而且影响其它经济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可见其重要性。在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各种西方经济学著作和理论涌入人们的视野,而西方经济学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因此,对传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政治经济学逐渐在大学经济课程中被边缘化,加上原有的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要求从事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必须用务实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目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和不足,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对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所做的一点思考。
一、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最早在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引用到工商管理教育中,并且在其他学科中广泛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件,即案例,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高校学生普遍反映《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纯理论的东西太多,抽象、枯燥的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理论和实际联系不起来。而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能将课程讲授与学生切实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者跟当前的国际国内热点、时事联系起来。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通常针对即将要讲授的或已经讲解过的教学内容介绍案例背景,提出激发学生从更深层面探求知识的兴趣和动力的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层层剖析,学生能启发思维、激发认知需求。
比如,我们在讲授价值规律问题时,由于学生在高中重点学习过价值规律的内容,如果再重复讲述,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我们就让学生先自学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以便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也为接下来的深入分析做铺垫。然后我们引入案例分析,给学生介绍1996年到2002年中国彩电业价格大战及影响等情况,提出问题:彩电业价格大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强调三点结论:价值规律的分配社会劳动、配置资源和激励创新的作用。接着教师又介绍2003年彩电业复苏的情况和2004年再次降价的情况,让学生结合所有介绍和分析,思考企业如何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案例介绍和分析,使理论分析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知道《政治经济学》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对社会主义宏、微观经济建设都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再如,在讲解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基本原理时,首先向学生讲解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概念、联系和区别,然后引入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与美国麦道的合并案,德国宝马公司与英国罗弗汽车公司收购案及新惠普合并案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实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学生结合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特点,尝试探究企业兼并出现的新特点,很好地把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基本原理和世界经济现实结合起来。
这样的案例分析教学在解惑的过程中也讲清楚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一种真正的事实环境或事件平台上,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和确认,锻炼了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网络、电影等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教师应围绕课程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修改极其方便等特点,教师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首先,教师要在透彻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编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制作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思考能力方面。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文档,在制作过程中,力求幻灯片的内容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目了然。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将每一张幻灯片制作成多个文本框,重点和难点处添加特殊颜色和符号,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文本框的内容设置出动画效果,如切入、飞入、菱形、棋盘、展开等,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用的教学素材很丰富,从电视、电影VCD、DVD等视听材料,以及新闻报刊、杂志图片、数据中可以找到大量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适合上课用的素材,特别是关于经济方面的案例可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示出来,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增强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对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注意力、分析力、理解力大有裨益。比如,在讲授经济危机问题时,我们找到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影视素材,学生通过视听更能了解在资本主义危机爆发期间无产阶级的悲惨生活状况,并由此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思考。再如,在讲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讲清楚书上的知识要点以外,还搜集了许多政府文件和相关资料,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还让学生看了剪辑的答记者问的视频,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既扩大了教学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又引发了学生思考现实经济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的,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研究与解决问题,强调教学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以具有开放性质的问题情境形式创设出来,让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去学习并验证,这就会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会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教学模式通常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自主研究。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课程内容及相关资料,牢固掌握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再联系中国的实际,从课程内容中学习的经典理论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用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潜能,找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在了解中国实际状况和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调查,对于某些问题展开专题讨论。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而且推动了他们对理论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的关切和研究兴趣。随后,教师需要对调查和讨论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归纳或小结,引导学生走进学科的前沿,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最后,在学习理论内容、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撰写出科研论文。通常教师对学生具体的研究题目不做规定,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在查阅资料、大量阅读并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和研究方向,不要简单地做别人已经做过的题目。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提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体会研究的乐趣,真正提高科研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和增进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为其创造外部促进学生学术研究的环境需要学校对学科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以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为例,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理论讲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就是以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一般以学生平时作业、出勤情况为评定标准)。多年来的教学效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与成绩评价机制无法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与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无法契合。因此,除了在授课方式上的改变外,也要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研究的成绩评价机制,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与本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从课程中提炼出一些热点话题,组织学生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讨论的形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等,并且每种方式都给予学生成绩的评价以形成最终的成绩评定。大学生成绩考核的价值标准不仅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合格的大学教育。
四、加强学科社会实践环节
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想使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社会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增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指导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实践有多种形式:1.利用假期让学生深入企业、农村实地考察,完成社会问卷调查,开展以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来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了解经济问题的现状、原因,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方法,从而形成对这些社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到花溪镇山村进行实地调查,让象牙塔里的学生真正感受到新农村的建设情况。2.利用课堂时间,邀请地方有经验的企业家或经济部门的工作者进入课堂,结合某一课题给学生进行现场讲解,介绍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情况,并且与学生互动,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我们邀请贵钢的管理工作者来到学校做讲座,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3.将以上针对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并提交。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更加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深化了对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社会调查。所以,加强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立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有意义,也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洁,刘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
[2]周又红.政治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
[3]王陈军.谈案例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4.
[4]贺勤志.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和体会[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
[5]伯娜.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
篇10
关键词:影视汉语;教学设计;汉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21-02
“影视汉语”课是为汉语言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开设该课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影视作品这种立体的语言载体,使学生接触现实场景中自然、真实的语言,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使用真实交际环境下的语言,培养语感,寓教于乐。
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h语课程,它从日常学习的课本中跳脱出来,利用真实的影视材料,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影视汉语”课也不同于一般的视听说课,视听说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有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主要情节,看
懂、听懂75%―80%的内容即可[1]。还有的情况是通过对影视作品主题的讨论和学习提高表达能力和加深文化知识,而不是学习其中的台词[2]。但“影视汉语”课,所要侧重的应该是影视材料中的语言,重视台词的学习,所
以采用“精视精讲”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视、听、读、说、写等多方面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影视汉语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的观看学习材料以电影为主,同时还兼有微电影和综艺节目。电影的学习采取了分片段全部观看和台词精讲的方式。下面以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为例,具体叙述其教学准备及课堂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要精讲一部电影,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一过程相当于以电影为素材编写一部教材。具体包括:1.根据电影情节,将全长100分钟的电影分为27个片段,每段时长约为2―6分钟。2.提取出影片中的全部台词,按片段分开。3.筛选出每个片段中重要的词汇、语言点、句型及文化点。4.观看每个片段,设计视听理解问题。5.制作PPT,包括电影相关图片、影片故事梗概、每个片段的视听理解问题、台词展示、重要词汇和语言点的解释等,其中每条词语的解释都包括拼音、词性、英文释义、例句,有的还配有图片。6.编排适当的练习题目。7.对影片中相关线索和主题进行总结,如总结影片中出现的与工作相关的词语。
(二)课上教学
整部电影的教学顺序为:1.教师介绍影片人物和故事梗概。2.以片段为单位的播放、学习和练习。3.学习完整部影片后,对职场文化相关词语进行总结。4.布置片段表演、写观后感等课后输出任务。片段表演任务将学生分组并在课下准备教师指定的片段,课上集中表演。整部电影用14课时完成,包括片段观看及讲练12课时、总结及表演2课时。
单个片段的教学环节为:1.第一遍播放―泛视、泛听。2.理解性问答。3.台词中词语、语言点和文化点的讲练。4.第二遍播放―精视、精听。5.综合练习。如配音、看图说话等。
第一遍播放,学生看画面、看字幕、听声音,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整体感知片段的内容。播放后,教师用PPT展示观后理解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片段的理解程度。此外,也可让学生复述片段大意以及回答一些与片段内容相关的扩展性问题,如片段三介绍DB的各种规章制度后,问学生“你愿意到DB这样的公司工作吗?”又如片段十八在没有台词表达的情况下,“猜一猜杜拉拉躺在床上时在想什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这一环节,学生们都对这一片段有了整体的认识,而且当遇到某些问题无法顺畅回答的时候,他们会有想要再次观看或看台词的欲望,这时紧接着用PPT展示片段内所有的台词,并附有生词解释和例句。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讲解一些重要的生词和语言点,然后让学生读台词,或找两名学生进行对话。
这一环节后,第二遍播放片段,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在重要的词句或关键信息点可以暂停播放,加以说明。
由于扫清了词语和句子的障碍,学生们对片段的理解大大提升,会产生满足感,增强学习自信,提升学习兴趣。第二次观看,对刚刚学习的词汇和语言点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也起到了加深和强化的作用。
在两遍观看和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做台词配
音、看图说话等练习,促进知识内化,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接着学习下一片段,重复之前的各环节。
(三)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两部分。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整部电影学习和练习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卷的题型包括:(1)写出10个电影中和职业、工作有关系的词。(2)写出10个你从这部电影里学到的并觉得有用的词。(3)写出10个你从这部电影里学到的并觉得有用的句子。(4)使用给定的词语造句。这里给出的词语为影片中出现的一些要求学生掌握其用法的重要词语。(5)解释给定词语的意思。这里给出的词语为一些成语、惯用语等。
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教师在期末课程结束前下发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选该课的目的、学生感兴趣的影片种类调查、该课程对提高汉语水平是否有帮助、对该课程是否满意、对该课程有何建议和意见、对教师的讲解和播放方式有何建议和意见等。
二、教学设计的分析及反思
刘(2000)指出,视听法的教学过程有四步。第一步是先让学生观看影视片,感知大意,边看边听边记忆。第二步是教师讲解词、词组和句子,帮助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第三步在放视频的同时,让学生模仿、重复、熟记、回答问题,进行大量练习。第四步让学生通过自由对话、复述、评论、表演等,培养其活用目的语的能力[3]。罗庆铭(1996)将视听说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让学生直接看和听,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看懂、听懂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一定的讲解、训练。第二,要求学生精看、精听。包括看懂非语言的动作、手势、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听懂关键性词语和语法,以及要求学生从受控表达向自由表达过渡。第三,教学重点转向“说”,以前面所看、所听内容为话题,展开进一步讨论[4]。肖路(2003)也把影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3个层级,即理解性层级、操练巩固层级、交际性层级”[5]。
以上几位学者在影视课教学模式的设定上是基本一致的,本案例也完全遵循了这样的影视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感知(第一遍播放)―引起兴趣(理解性问题和讨论)―输入(讲解词语)―强化(第二遍播放及配音等模仿性练习)―输出(表演、写观后感等应用性练习)这一系列过程。这也符合“理解―模仿―记忆―应用”的认知原则。
课后的测试卷,学生们做得都不错,能从记忆中提取出影片中的词语和句子,并能正_运用词语,说明教学效果良好。有的学生在一年多以后还能记住影片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学生调查问卷对该课的反馈意见比较满意。但有的学生觉得分段观看不够连贯,有些无聊,而也理解地表示如果完整观看一遍不分段,就无法结合具体情境讲解语言点;有的学生还觉得练习有些不足。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反思,总结出如下几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突出重点学习片段,“精”“略”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对一部电影内的所有片段都精视、精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完整观影的成就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征服了一部电影,而且,同一部电影各片段情节具有连贯性,词语具有相关性。但是,这样做的负面效应,正如一些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反馈的那样,连续几次课讲同一部电影,让学生觉得有些枯燥。
在学习整部电影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地缩短每部电影的教学时长,找到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与保持兴趣的平衡点。首先,在片段的划分上,做到情节完整、长度适中、难易得当。其次,在片段的讲解上,要区分轻重,体现“精”“略”结合。有重点学习和操练的片段,有可以一带而过的片段;有精讲精练的台词、词语和语言点,也有简单说明的台词和词语。
(二)增强“听”的技能训练
有调查指出,在视听说课中“听”不只是手段,也应是目的,即应重视和加强听力技能的培养和训练[6]。在本案例中,由于播放中一直是带字幕播放,在字幕和画面的辅助下,无法充分激发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在片段播放时,可以进行无字幕播放或视听分离播放,重点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如果在第一次播放时抹掉字幕,播放后,应给学生做一些相应的听力练习或复述练习,检查其听懂的程度;或者,可在第二次播放时抹掉字幕或只听不看图像,因为已经学过台词,学生可以在听音中自检和巩固所学。
(三)适当增加词语和台词相关练习
为了节省整个影片的教学时间,在对台词、词语和语言点讲解后没有安排过多练习,而且学生通过每个片段的两遍播放和一遍精讲,应该能很好地理解内容并记住一些台词了。但在学生的反馈中,有些学生觉得练习不足。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精讲片段和重点词语在讲解后加上一些词汇练习和台词填空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其记忆。在台词讲练后,根据片段内容,多进行一些如配音、看图说话、小组讨论等增强学生参与感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冯惟钢.视听说教学及其教材的编写[J].世界汉语教 学,1995,(4).
[2]曲铮.主题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视听说电影课中的应用 [C]//何文潮.国际汉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二 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2014:214-219.
[3]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2000:251-253.
[4]罗庆铭.视听说课的教材与课堂教学[J].汉语学习, 1996,(6).
- 上一篇:物业企业管理制度
- 下一篇:医疗诊所应急预案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