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资金管理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资金管理细则

篇1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资金集中 管理原则

1. 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要在保持集团利益的前提下,既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又要充分尊重子公司的法人地位,不宜采取过度集权的方法,以便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应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

1.1集中有道原则

资金集中体现了集权管理思想,是要保证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控制集团全部的资金,并使这些资金的保存与运用达到最优化状态。其原因在于:首先,企业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平均地运用企业资金,必须把资金集中投放于一些对竞争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方向上,形成差别优势。其次,由于集团组织管理的多层性与分散性,过于分散的资金使各分支机构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但相应带来的是资金的风险和成本加大,大量闲置的资金使其不能形成独特的优势力量。最后,出于集权控制的需要,为了体现总公司对各分公司的直接控制和调度,有机协调各分公司的战略思想,必须将资金统一集中管理。

1.2时机性原则

集团战略管理主要取决于机会的捕捉和创造,时机性原则要求企业把资金准时地集中于决定性的机会上。时机性原则对企业资金投放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投放要准时,二是投放要及时。准时是指集团资金运用的时间应与战略时机相适应,为了使资金投入做到准时,一方面要对机会进行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是要在资金的筹措和集中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1.3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有几方面的涵义:一是对不同职能之间的资金投入要保持合理合法的比例关系;二是对不同产品的资金投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三是战术资金与战略资金之间要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四是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调剂、相互融通资金的关系;五是与集团外部的企业或合作者共同协调和投放资金,达到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特别是与竞争者的协调,能起到单纯竞争起不到的作用。由于集团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每一个要素的贡献大小都取决于其他要素的支持与配合的程度。

1.4求利性原则

求利性原则要求集团应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项目上,使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求利性与及时性有一定的矛盾,往往获利大的项目占用时间长,变现能力慢风险较大,为了满足及时性的要求,企业只有将部分货币资金投放于获利性较小但流动性强、风险弱的项目上。

2. 资金集中管理对象的选择

要使企业集团对下属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工作能够得以顺利推行,必须根据下属公司的实际现状,分步骤地推行资金的集中管理。

第一步:有选择地集中。在这个阶段,集中管理的主要对象和要求是选择有一定现金流但无重要银行信贷关系的企业进行集中信贷、结算和现金管理。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企业,其业务要求集中在结算中心指定银行操作。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加强资金预算、预测和监控,利用结算中心调配限制资金。

第二步:主体资金集中。在这个阶段,集中管理的对象和要求是:企业必须统一在母公司指定的银行开户;主要资金和信贷应集中管理,暂不实施集中管理的企业可按原资金管理方式操作,但必须随时将资金运营情况报给集团公司总部。

第三步:全部资金集中。在这个阶段,要求所有企业的全部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实行统一信贷,对日常现金活动进行实施监控。完全实现财务结算中心、资金信贷中心、资金监控中心和资金信息中心的功能。

3.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企业集团在资金结算管理的过程中,经历了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两种模式。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模式,这与企业的发展要求有关,也与当时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有关。企业集团采用何种模式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没有固定的法则,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

4. 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其他建议

4.1明确资金集中管理部门的定位

定位明确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它关系到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干预是否过多。

首先,应明确目标定位。财务结算中心应明确为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财务公司应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定位为金融服务机构。其次,明确职能定位,减少行政干预。尤其是对于结算中心,要明确其职能不仅限于结算,还包括筹集、调度等,使结算中心成为连接母子公司的桥梁。在结算中心开展业务时,应责任明确,以减少行政干预,促使其真正成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机构。对于财务公司而言,要切实保证其作为独立法人的自主性,使它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自行运作。

4.2引导子公司对资金集中管理的正确认识

顺利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离不开子公司的支持。硬性要求子公司按照集中管理的规则办事,可能导致子公司的集体舞弊。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引导子公司正确认识资金集中管理对集团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其自觉地遵守集团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1)使子公司正确认识闲置资金的含义。闲置资金是由于资金利用的时间差、地域差所造成的,与有无贷款没有必然联系。(2)使子公司加强集团整体价值观念。子公司与集团密切相关,集团整体价值的提升为子公司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平台。

4.3推行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对现金流的预测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

4.4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结算中心在进行资金融通时,要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安排短期信贷和长期信贷的比例,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同时要使长短期信贷数量与资金来源相匹配,以保证企业的偿付能力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4.5完善资金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机制

资金管理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为此,(1)为防范信用风险,资金集中管理应引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审贷制度,对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认真评估,实行贷款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贷款催收制度,以防影响存款子公司的用款。(2)为防范流动性风险,集中管理部门要测算子公司本身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在留足子公司的需求后,进行资金调度;进行短期投资要结合近期内的资金使用情况,将资金投放于期限短、易变现的项目上。(3)为防范市场风险,资金集中管理人员要经常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走向,对市场前景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提高企业集团的投资能力、筹资能力、加快资金体内循环、加强对资金的监控的需要。在我国市场经济急速发展、资源大力整合的今天,企业发展逐渐走向集团化。

资金集中管理是要保证在集团内迅速而有效地控制资金,并使这些资金的保存与运用最优化。国内的集团公司正处于发展状态中,资金这种资源的短缺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于企业中。无论集团采取了何种模式,资金集中管理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这些原则包括集中有道原则、时机性原则、权便性原则、求利性原则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的必然选择,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成功实践已经说明了其优越性。对于我国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一、建立统一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目的是要满足集团公司生产经营需要,以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其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就需要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即以统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机制。

统一管理,即“制度统一”、“资金统一”。“制度统一”,即集团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政策及会计核算方式。统一由集团公司制订,集团各企业依据集团公司制度可制订本企业实施细则,但需上报审批后方可实施。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资金统一”,即集团公司对各全资、控股公司的各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和运筹,对资金筹资、调度、重大资金支付审批等各环节实行重点监控,企业重大财务收支全部通过集团公司进行。按预算实施监收控付,从源头上管理资金的流向,从而真正实现了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和灵活高效运作。

二、建立以收支两条线为中心,多层次、全方位的资金管理机制

资金收支两条线即集团所属各公司全部收入按规定上存总部,不得留存和坐支;所有支出由总部根据预算下拨,收支差额留存总部,由总部集中使用。

“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使得总部与各分公司之间能够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避免出现各分公司以经营灵活性受到限制为由而不愿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导致集中管理形式化。

(一)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

在收支两条线模式下,企业集团成立资金结算中心,结算中心是对资金进行统一核算,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机构,其性质有些类似内部银行,结算中心通过协助资金的回笼和资金的调度,使集团从更高层次参与下级企业的管理。强化了资本经营。加强了集团公司与其他成员企业的联系,发挥了整体优势。集团结算中心在承办银行开设一个总账户,成员企业在承办银行分别开立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结算账户。成员企业收入户的资金实时归集到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总账户,资金结算中心再根据成员企业的用款申请将其所需款项从总账户划拨到成员企业的支出户。成员企业各项业务款项的收入只能归入收入户,支付业务款项只能通过支出户。同时由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制定规范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实施细则,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制度规定和实施细则进行资金的管理,以提高资金结算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及时掌握资金收支的有关数据信息,保证企业集团资金的安全。

(二)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推出了适应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需求的资金管理系统,资金结算中心应在充分考虑企业集团自身和成员企业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银行提供的资金管理系统的成熟性和有用性、银行资金管理服务成本和服务水平等因素,选定银行开户并通过银行的资金管理系统进行资金归集、划拨、查询、等监控和调度管理。集团公司通过银行的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操作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资金在一个安全可控的平台上运行,降低资金风险与资金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统一银行账户管理

集团下属各公司均需加入指定银行的资金管理系统,并将各公司基本户开立在当地的指定银行,其日常资金往来均须通过集团指定的开户银行进行。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进行银行账户管理,集团下属各公司的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销户等必须获得集团结算中心的批准,下属各公司的账户所需印鉴必须由集团委派的财务代表专人管理,其他人员一律不得保管。成员企业日后银行账户的开立情况如有变更,均需及时上报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审批和备案。企业集团结算中需定期对各成员企业的银行账户开立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企业集团资金安全。

三、以现金管理为中心的预算管理制度

在集团的预算管理中,各项预算项目以现金流为控制源头,有意识地围绕现金流转这一核心,借助于收支两条线这一平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于自身的预算管理制度。

(一)分级编制,归口编报

围绕集团公司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和内部经营目标,各企业一切财务收支应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各经济核算单位自上而下都为资金预算的管理对象。资金预算采取分级编制、集中汇总、逐级审批办法,即班组、车间、行政、采购、设备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资金需求编制当月资金支出预算,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所在企业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照销售回款计划审核汇总基层资金支出预算,按照统一格式上报集团结算中心,由集团结算中心负责监督、平衡、控制。

(二)集中审核,跟踪监控

集团公司根据“以收抵支,先收后支,自求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则。进行审资金预算。日计划不得突破月计划,月计划不得突破年计划,年计划不得突破总计划。采取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的办法,消除赤字预算。对于日常零星支出,审核后实施;对于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一律采取招(投)标方式,实施付款时必须依照预算、协议、审计决算、验收等资料进行。

企业因资金计划不足,每月只允许在限定的范围内追加有限度的支出预算,追加预算为突发性支出或应急性支出,对于日常开支因预算考虑不周,一概不予追加。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利用资金管理软件的预算管理系统,及时对资金的去向加以监控,定期对各成员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查找原因并以此作为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依据。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保证资金预算的有效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资金运用的动态监控,提高企业集团资金周转的效率,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管控;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不断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企业逐步向国有企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如何加强资金管控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管理模式上,通过动态上保持良好的造血功能机制,静态上做好企业的财务计划,合理安排资金调度,避免因短贷长投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实现“动态中求平衡,平衡中求发展”。同时,以资金网络控制系统为载体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财务集权和分权管理的矛盾,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有效地整合了国有企业的财务资源,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经营决策提供及时、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一、当前国有企业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大,一般内部下设多级法人,其分支机构在地域分布上的分散性,资金不能集中控制与合理调配。一方面资金大量分散沉淀在众多商业银行;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在资金运用上存在很大缺口,被迫向当地银行大量贷款,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体现就是国有企业内部银行存款和贷款大量并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各个子公司之间缺乏交流,资金管理往往是事后的、静态的,国有企业内部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控制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致使国有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生产经营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2.投资不当,将资金投向失误的风险,偏离国有企业的目标,资金贸然投向不可行、不成熟、陈旧和将要淘汰的项目,投向市场上滞销、落后的产品上,投资回报未卜而大量占压资金,难以维持收支平衡,导致财务危机;投资规模过大的风险,投资前景不明,资金投放失控、规模过大,出现规模不经济,造成负债经营的负债率过高,出现沉重的债务负担,压垮财务;投资时机不当的风险,投资背时、贻误商机,资金的时间价值遭贬,直接影响投资报酬率;投资收益背离的风险,实际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要求,危及国有企业整体目标实现的期望值。

3.债权债务管理不到位,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对现代企业制度认识不够深入,在资金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债权债务上呆、坏、死账多,金额大、形成原因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解决难度大,赊账长期处于高位运行,严重影响着企业资金的周转,导致财务陷入困境。虽然自2012年以来我国加大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但对应收账款还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性约束,进而导致企业信用政策缺乏科学依据,未能有效运用。

4.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缺乏,理财观念滞后、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速度明显滞后于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成为国有企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障碍。

二、如何优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

1.放大思维,拓宽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优化资金筹措的方法的组合:(1)利用交易信用方式;(2)获取银行短期融资;(3)发行商业本票;(4)出售交易票据;(5)应收票据贴现;(6)吸收社会游资;(7)获得供销商的特别融资;(8)客户预付货款;(9)财政资金;(10)申请专案贷款。以及财政资金、鼓励私人投资、风险投资、租赁融资、金融租赁等。通过多种资金组合,不但可以拓宽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而且可以通过优化长短期时间以及筹集资金的渠道,不但可以降低资金的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控制资金的风险。企业无论选择哪一种筹资渠道,都应兼顾资金来源属性,同时加强对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能力,摆正自己在融资活动中的位置,保持良好信誉,依法保障出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增加出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减少筹资的困难。

2.强化子公司流动资金管理,盘活资产,加速应收账款管理,优化资产结构,解决资产占用上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充分发挥自有资金作用,是优化筹资的最基础工作。创新物资管理,提高物资采购、储备环节资金运行效率,利用电子商务打破时空界限,以信息化为前提,建立虚拟国有企业,及时准确掌握各供应方库存,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运行效率,能够做到一分钱办几分钱的事。创新作业过程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作业过程资金运行效率。企业中普遍存在现场管理乱,库存较多,质量管理不精细,成本高,交货时间长等现象。现代作业管理采取准时生产方式、持续地降低在制品库存,实现生产同步化,推行标准化作业,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重点放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压缩库存占用上,缩短交货期,会大大地提高企业竞争地位,加速资金周转,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创新营销管理,加速资金回笼,以诚信为基础,以顾客忠诚为纽带,建立同盟合作资金,降低经营风险,确保资金按期回笼。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公司努力通过市场信息,尽最大的可能了解顾客的需要、需求、偏好、购买方式,并利用该信息指导所有决策。

3.打造资金风险控制体系。对国有企业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必须注重风险防范,加强监管,逐级落实资金风险防范责任制。从完善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入手,制定《资金管理办法》、《信贷管理细则》、《担保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资金管理规章制度,为资金风险控制提供了操作依据和制度保障。落实资金风险控制责任。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专门落实国有企业资金风险控制工作,层层审批国有企业各项贷款、担保等重大资金事项,从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对风险进行预控。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纳入到了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制度化轨道。严格控制非生产经营性资金的对外支付。各单位的对外支付非生产经营性资金,必须经过国有企业主要领导的审批。同时加强企业管理者资金管理的意识,不断规范企业的资金管理行为,树立现金为王的思想,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艳.国有企业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篇4

设计以人为本的模式就是要求中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时,能够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这就要求组建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企业资金管理队伍。销售企业应当适当的增加资金管理人员的规模,并且在企业人事制度允许的条件下,构建较为合理的资金管理人员聘用与考核制度,有针对性的招聘一批具有丰富的资金管理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到队伍当中。结合销售企业业务本质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所招聘的员工不仅应娴熟的掌握资金管理知识与技术,更应当了解销售企业运营、管理、销售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必要熟悉信息技术。上述要求是中石油销售企业资金管理复合型人才的标志,但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往往很难实现,因而有必要分类别的招聘拥有不同知识与技术的人才,从而确保整个资金管理团队具有技术互补性。另一方面,销售企业还应当与上述不同领域的专家群体达成合作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向专家进行咨询,面对出现的资金管理问题,也应当及时请教相关专家。

二、中石油销售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运行体系

(一)灵活运用账户体系利用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的总分账户和商业银行辅助账户体系,实现跨行结算资金快速集中。严格资金支出过程,控制加强资金“全要紊”管理。一是固化业务流程,加强资金业务的线上控制,按照相互牵制原则和层级管理原则合理进行操作,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二是推行资金要素管理,实行支付总额和分项控制,加强预算管理,牢固树立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和计划理念。三是根据不同资金计划项目设定资金流向,实施大额对外付款支付对象锁定管理。四是实行对外付款“黑名单”管理,减少外部拖欠、恶意侵害集团整体利益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严格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办理程序,建立完善涵盖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所有控制环节、整个支付程序、每个岗位的相互制约关系。

(二)资金管理人员的强化体系

一是通过系统培训来强化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养。由于资金管理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与道德素养的工作,因而资金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为高超的知识储备与道德涵养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资金管理技术也不断的变迁,这就要求销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业务特征,对资金管理人员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培训。除此之外,资金管理人员也应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负责,通过自学,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来获得必须的技术与知识,并获取更高的从业资格认证。二是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资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销售企业应当在相关资金管理准则要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设计出资金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在同资金管理人员及专家进行沟通的前提下,加以实施。根据这一考核标准,对于在资金管理工作当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业绩较低的员工给予一定的警告与处罚。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资金管理工作也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相关活动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得工作结果更具科学性与精确性。为了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重点做好如下两点工作。一是有必要将原来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到电脑之中,为信息化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进行纸质档案电子化转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构建相应的信息数据库,将原始档案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到相应文件夹中。二是石油销售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有必要将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逐步将传统的手工工作模式转变化网络资金管理模式。在这一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遵循重点突破,逐步开展的模式,结合企业经营管控决策,将资金管理软件进行装载与人员培训,并实验性的进行网络监控资金管理。

三、中石油销售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风险控制

(一)开展内部资金使用效率专项申计

内部审计是实施企业资金管理监督考核的重要环节。中石油销售企业自身每年应最少一次开展投资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一次,总公司应对所有石油销售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全面,根据审计结果落实总公司相关决策及使用人的责任,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保障预算管理取得实效。

(二)提升管理者的重视水平

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必须对“合作理念”建立共识,产生使命感,由使命感产生团队力量,进而完成各种业务目标。销售企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自身业务的重要性,并以此指导日常领导工作。在风险管理方面,应采用如下措施,也即管理者应注重资金使用质量。在资金应用风险方面,应制定“资金合理应用办法”及“实施细则”等规定,对同一营销活动的投资也应制定限额,避免资金集中在同一营销环节上。

(三)信息化资金管理模式的风险防控

篇5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资金管理; 精细化管理

电力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相对雄厚,企业的资金,尤其是处于游离状态的资金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没有进行有效调剂、周转、融通。为了更好地优化资金使用和充分发挥资金利用效率,就要做好流动资产以及负债的配比,即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使企业收到最大的效益。

一、工作中以预算与实际相结合,创新管理理念

以往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金额往往只能以“大概多少”等进行安排,而且到了期末,财务人员常为资金收支平衡进行大量的工作,既浪费工作时间,又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沧州供电公司开展了精细化管理活动。精细化管理作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出现的一种管理模式,强调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松散的资金归口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新型资金管理模式。为此,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充分认识到职工在管理中的作用,要求所有财务人员熟悉各类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在财经政策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公司其他部门人员宣传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不断摸索更好的管理方法,在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使资金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其次,公司启动“创建学习型单位,争当知识型员工”主题活动,并将此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一项长期工作。深入生产第一线,向工程师、野外作业人员请教,把资金管理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升对资金使用综合的能力,培育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一定的回避风险技能。

二、依法办事,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办法

为更好地开展资金精细化管理,使财务人员增强资金管理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重新梳理和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是对过时的或不精细的制度进行全面、完善修订。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公司相继出台了《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及其相适应的实施细则,详细地总结了资金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及本公司自行制定的管理办法等。重新制定了业务流程,着力从细化流程中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此外,重新制定了财务科岗位标准,使过去模糊的概念和词语,转变成可以细化、量化、能考核的条例。如明确要求财务部每个月末需要检查全局的资金使用情况,时刻监督各部门的资金使用状况。

三、树立科学理财观,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

根据河北省公司的要求,资金管理坚持“统一管理、统一归集,集中支付、集中运作”的原则。积极减少漏洞,逐步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对于流动资金,根据省公司要求每周上报资金计划,核定流动资金定额,编制定额流动资金计划,及时组织资金的平衡调度;推行更为严格的支取和报销制度,从日常活动中资金流动最频繁的源头上控制现金流量。对于资本性支出,建立跟踪机制,加强资金动态管理,积极促进货币资金回笼。树立科学理财观,还要坚持现金流为重的原则。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流动性发生问题就意味着企业经营面临危机,而危机背后隐藏的往往就是管理失控,必须高度关注公司现金流向,把资金管好。

四、做好资产和负债的配比工作

降低营运资金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加速货币资金的周转循环。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根据货币资金周转循环周期的时间长短,可以预测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电力企业使用货币资金来购买电力产品,电力产品作为产品通过销售渠道又把它马上转变为货币资金或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账变为货币资金。加大力度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使资金早日进入新的资金循环;正确地分析和计算负债的比例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基建工程,降低举债的利息,做到流动资产和负债的正确配比。

五、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从公司整体效益出发,建立和完善资金效益管理的考核机制,促使公司各部门资金管理目标与公司整体资金目标相一致,制定了《现金误差率考核管理措施》。明确要求各部门每周按照财务手续的报账清单上报资金计划,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化、精确化,尽量降低现金支出误差率;组织专人对银行未达账项及短款进行不断核查,每月底写出详细的未达账项分析,以便更好地吸取经验,减少未达,彻底清除过去老的监督机制。同时在月底对公司各部门资金支出误差进行考核。

六、及时清理公司内外部其他会计主体所占有的资金

首先清理多经企业占用主体企业的资金。要建立企业内部资金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多种经营结合的资金有效使用和公司主体资金及时收回,合理调配调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其次加大清理公司外部所欠资金的力度,尤其是清理回收陈欠电费,公司采用多种激励机制促进清欠工作的开展,尽快、尽可能地多收回陈欠。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公司2006年资产清查的结果,杜绝了风险性比较高的资金使用。如:对外投资,向金融结构或其他企业借款,担保等。

加强银行账户和银行存款管理。公司不得在银行多头开户,分散资金。严禁将资金存放在资信差、风险高或者对其资信不了解、风险难以控制的金融机构,认真开展清理、撤并、集中银行账户的工作。

七、建立健全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

篇6

为切实贯彻落实区委“工业强区”的工作方针,加强各村(居)委会发展工业的责任感,经镇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特制定本企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考核方式采取百分制形式。年终按综合评分多少评出名次。

(一)招商引资。(50分)

1、新增投资一个20万元-50万元的自办项目,且当年建成投产的,记10分;

2、引进投资一个50万元-200万元以内企业项目,且当年建成投产的,记15分;

3、村级引进无偿投资资金1-3万元的,记10分;4-10万元的,记15分;

4、村级向镇级推荐一个投资上200万元的企业项目成功的,记10分。

(二)优化环境。(20分)

1、全年辖区内的企业生产周边环境好,且未发生一起治安矛盾的,记满分;

2、全年辖区内的企业每发生一起治安矛盾,且矛盾解决在村级的,扣5分;

3、矛盾处理在镇级解决的,扣15分;

4、矛盾处理在区级解决的,扣20分;

5、村级向企业搞摊派乱收费的,酌情扣分。

(三)组织领导。(10分)

1、成立企业领导小组和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企业发展工作会议,记满分;

2、没有成立企业领导小组,扣5分;

3、研究企业发展工作会议每缺少一次,扣2.5分。

(四)安全生产。(20分)

1、全年辖区内企业发生一次重伤或死亡事故,一票否决;

2、全年辖区内企业因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内的,扣10分;

3、全年辖区内企业因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的,扣20分。

二、重点工程工作考评细则

支持配合重点工程建设是各级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为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确保重点工程在我镇境内顺利进行,特制订本细则:

(一)切实抓好宣传发动工作,教育群众树立国家观念全局意识(10分)

1、按时参加镇及镇以上召开的有关工程协调会、工作调度会,每缺席一次扣2分。

2、按要求及时召开群众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宣传发动工作不留死角,不按要求做的每欠一项扣1分。

(二)按时完成拆迁任务(20分)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拆迁任务的记10分,每一户延期一天扣1分。

2、妥善安置好拆迁户,因工作不到位,未安置好拆迁户出现不安定因素的每一户扣2分。

(三)严格财经纪律,按政策发放群众的各项补偿款(20分)

1、按要求及时发放群众的拆迁补偿款和土地补偿款,因工作不利拖延发放的扣3分,因拖延造成后果的扣8分。

2、严禁挪用和擅自截留群众补偿款,发现一起扣5分,造成不安定因素甚至上访的扣10分。

(四)及时协调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防止矛盾扩大化(30分)

1、主动与施工方联系,协调好双方关系记5分。

2、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汇报,主动处理,要求村负责人在矛盾出现后的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阻工。凡出现矛盾不能及时到场的每次扣2分,不作为的扣5分,因处理和汇报不及时而造成阻工的扣10分。

3、既要保护群众利益不受损失,又要坚决拒绝个别群众的无理要求,对群众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要逐级反映,不能越级上访,每出现一起直接到市政府上访的扣10分,上区政府上访的扣5分。

(五)强化领导,加强责任,确保施工环境(20分)

1、教育群众爱护国家财产,出现一起哄抢重点工程器材物质的扣10分。

2、教育和告诫群众不得强行参工参运,每出现一起扣5分,强行阻工的扣10分。

三、移民安置工作考评细则

(一)移民安置(45分)

1、移民耕园地落实记22分。移民户水田、旱地、山林在验收时未按政策落实的每户每项扣1分,扣完为止;

2、移民户经营权证发放记8分。少发一户扣1分,证实不符每户扣0.5分,扣完为止;

3、移民政策落实记5分。接受移民安置未通过村民会议研究、签字和未按政策规定兑现移民、村民资金分配方案,发现一例扣2分,扣完为止;

4、移民宅基地落实记5分。买房户必须签订购房协议,购房协议未签订少一户扣1分,建房户必须办理国土手续,少一户扣1分。

5、移民户口办理记5分。按应办户数,每少十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二)移民资金管理(25分)

1、坚持移民资金村级建专帐专科目管理,记5分,村级30%移民资金未建专帐专科目核算不计分;

2、资金管理规范记10分,60%生产安置费坚持打卡发放并将资金分配方案公示,打卡发放违规一起扣1分,扣完为止;

3、大中型水库后扶移民个人部分坚持打卡发放记10分,每截留、挪用后扶资金一人扣1分,扣完为止。

(三)项目管理(10分)

1、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定向准备,项目资料手续齐备记5分,否则不记分;

2、专业项目投向准确,效益明显,移民受益程度高,项目审批率高记5分,否则不记分。

篇7

驻外分支机构(包括子公司、分公司)的设置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实现市场覆盖,达到“多赢”的理想运作模式。但驻外分支机构的设置和管控不当,也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甚至出现“诸侯割据”局面,并且如果集团总部缺乏有效监控或者疏于管理,甚至会发生失控局面。因此驻外分支机构运作和管理对于企业的快速扩张和持久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驻外分支机构的管理控制中,财务控制又是重中之重,是其他管理控制的基础。

一、企业分支机构存在的财务风险

1.因空间距离造成的信息滞后及不对称

管理到位需要以充分、真实、及时的信息为基础,由于空间距离的存在,驻外分支机构经营信息的传输总会存在滞后及不充分的状况,很多时候,集团总部并不完全清楚分支机构的实际运营及竞争状况;另一方面,驻外机构对集团总部政策的执行情况一般要通过事后检查才能够了解,很难进行适时控制。

2.驻地人员与经营环境的差异造成管控困难

处于成本的考虑,驻外机构往往组织和人员精简,不具备充足的控制人手。一些人员也往往要身兼数岗,在内部控制力度和相互牵制力度上可能欠佳。另外,驻外机构自身情况参差不齐、驻地环境千差万别,集团总部较难制订统一的管控政策。或者是集团总部制定的统一策略在分支机构得不到及时贯彻,甚至执行变形,集团总部对分公司的控制能力差。

3.分支机构在财务处理上的造假与欺诈

通常企业为了让分支机构更好的服务于集团总部,往往安排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直接受分支机构管辖,由于财务人员脱离了企业财务体系的统一管理,分支机构管理层为了短期业绩,或维护小团体利益、牟取私利等等原因对会计信息造假。另外财务人员受制于子、分公司行政领导,在利益上会与分支机构融为一体,共同实施财务欺诈行为,共同应对集团总部的财务控制。这种误导信息严重影响了集团整体经营决策,为集团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留下后患。

二、驻外分支机构财务控制目标

1.保证资产的安全,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由于分支机构财务控制不严,制约手段落后。导致少数分支机构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转移、侵吞公司资产及其收益,谋取各种利益。

对分支机构进行严格的财务控制,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尽可能较少损耗和浪费;并且对有关人员也是一种极大的保护。

2.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

对分支机构进行科学财务控制,保证驻外分支机构的各环节尽可能协调一致,使各环节的物流、资金流实现有效衔接和平衡,并对企业机构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3.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由于分支机构有一定的决策权,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往往会做出与企业总体目标不一致的举动。为克服这一现象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必须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控制,使得分支机构的财务目标与企业的财务目标一致,协调好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冲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活动无疑都存在着财务风险,由于分支机构信息的滞后与不充分,财务风险更为严重。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无疑是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有力手段。

三、驻外分支机构财务控制方法

1.建立资金池、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并且从现代经济的发展来看,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与资金管理日益趋向高度集中是历史的必然。不容乐观的是许多大型集团公司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或者是管理定位出现问题,对资金的控制力不足,使资金管理出现了被动局面。很多企业集团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在资金集中管理上的问题突出。资金管理失控,监控缺乏手段,造成了资金成本无谓增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集团驻外分支机构中经常存在着部分成员资金闲置,另一部分部分资金又短缺,问题非常突出。

由于分支机构分布广泛,在资金集中管理上的问题突出。资金管理失控,监控缺乏手段,资金使用率低,有的分支机构资金不足,而部分分支机构资金又有余,因此,各企业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对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益,非常有必要运用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

(1)内部市场化模式。

充分调动驻外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干。采用内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以集团公司平均收益率(或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参考值。由专门机构或人员对于分支机构与公司本部的资金进行统筹调度使用,结合资金额度及时间计算收益,在财务报表以外进行统计计入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

通过内部市场化模式操作,首先解除了分支机构负责人的本位主义思想,使其能够主动的对其他机构或集团总部输出剩余资金。从效果上实现了全局一盘棋的局面,使企业集团的资金循环周转顺畅、高效迅速。加强了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提高了对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益,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

(2)委贷式资金池集中管理模式。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资金池”, 借鉴银行资金管理模式,对各分支机构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已成为大多数企业较为认可的一种模式。

集团总部对于下属分支机构采用“委贷式资金池”管理模式,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资金的高度集中。驻地单位收入户资金每日全额归集、异地单位收入户资金每日取整归集到总部资金账户。

(3)集中监控账户模式。

首先明确所有账户的开设必须由集团总部统一批准、统一授权的思想。分支机构按照管理权限程度不同、行业资金运行规律的不同、特殊用途账户等,对分支机构的部分外部银行账户资金不进行集中,但是采取监管的方式进行管理。

集团总部财务部们安排专人对账户进行监管。过银企互联现金管理系统可以查询所监管账户的资金余额、可用余额、交易明细等信息;或通过按时报送账户信息、余额等方式监管。

总之,集团总部拥有对资金的绝对控制权,一方面可以进行分支机构间资金余缺的调剂,另一方面也有条件集中资金用于某方面的战略需要。总部统一资金管理,也可以降低资金的筹集成本。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网络、ERP)有效的远程监督

严格的管理规范是分支机构高效运作的基础,而及时准确的监控手段是确保规范得到认真执行的必要条件。由于企业缺乏对分支机构异地经营活动的监控手段,利用传统的电话、传真等手段,很难得到分支机构完整的信息与反馈,大多数时候,企业只能依靠分支机构事后的各类报告来判断业务规范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分支机构“报喜不报忧”的报告一般不会准确反映分支机构的违规行为,就算以后通过其他手段(比如审计)发现了其违规行为,往往也都时过境迁,无法及时纠正挽回损失。

从这个角度分析,对分支机构的监控措施比管理规范更为重要。充分利用网络、ERP系统等现代化管理管理工具,对分支机构实施动态化监督管理,将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 ,集团总部财务可以随时调用, 查询任何一个分支机构的凭证, 账簿, 报表等信息 ,随时掌握各支机构的经营情况 , 使管理层及时获得整个业务的真实数据,了解业务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便于统筹规划和监督。

3.对分支机构财务负责人统一考评、统一领导

如何管理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是集团总部加强对分支机构财务监督与控制的首要问题。因为,任何事情最终都是要靠人来完成,即使有最完善的内控制度,最终还是要靠人去执行和操作。所以,如何选择和培训财务人员,是对分支机构财务监督与控制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1)统一考评

首先根据现代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制定出完整的考评系统;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修正系数。对分支机构财务负责人的工作业绩由集团公司本部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考评。并制定出统一考评分支机构一般财务人员的考评系统,安排分支机构财务负责人结合实际情况对一般人员进行考评。

工作业绩进行定期考评,并将业绩考评与其个人收入挂钩。从而使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工作情况有了明显对比,调动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人员的竞争情绪;刻意的制造赶学比超的工作氛围。

(2) 统一领导

在分支机构的组织机构设置中,对其财务部门负责人由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垂直领导。

这样以来能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工作独立性问题。二是业务客观性问题,也只有具备了工作独立性才能保障业务的客观性。三是职责明确问题,解决了目前很多企业财务人员过多参与具体经营工作,而只完成核算无暇顾及财务管理的现象。四是财务人员长期不能循环使用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业务统筹领导,才能对相关人员的统筹调配更具有实质意义。

4.统一、完善的核算实施细则,规范各项财务流程

为了保证各分支机构经营有序运行 ,企业应根据分支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 ,制定统一的完善的核算实施细则 ,规范分支机构的账务处理程序,提高各分支机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对于基本财务流程(例如销售收款、采购付款、费用开支、投资融资等),集团总部有必要制订统一的流程标准,对流程涉及到的各岗位的行为和工作内容作出明确的规范。建立科学的业务流程,就相当于给人、财、物、信息管理有了一个明确的通道,使驻外分支机构的主要财务工作都能够“模块化”,从而将各种无意和有意的错误降到最低。这样才有利于创造一个有序的内部经营环境。

5.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监督机制

篇8

关键词:核算;预算;资金管理

1 财会机构搭建

1.1 组织架构建设

财会部的组织架构建设应与部门职能相适应,财务会计部主要工作职能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票据及档案管理等。在人员配备上,考虑企业内部控制,防范风险要求,要注意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比如:出纳人员与核算、档案管理人员不得兼岗;印鉴保管、支票保管相分离;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分岗等原则。

1.2 人员配备

财会部门从业人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有相应的上岗资格。对于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进行能力、品质双方面的详细要求,子、分公司或办事处的财务负责人往往实行上级机构委派,由上级机构进行垂直领导,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并与薪酬挂钩。

1.3 人员专业培训

财会人员到岗后,应结合公司实际工作组织专业培训。并对工作实务细则进行详细讲解,强调财经纪律,明确岗位职责与分工。随着工作的有序展开,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应该常态化,定期化,可以采用自我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财会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1.4 软硬件安装调试

财会部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档案保管场所、带锁文件柜及保险柜、验钞机、装订机等常用设施,其中档案室与保险柜还应该考虑防盗安全等因素。档案室建立管理制度,不允许随意出入,调阅档案需要办理登记审批手续,并作纸质书面记载。财会人员按人配备专用电脑,并安装调试财务核算系统相关软件,同时安装防火墙与杀毒软件。

2 核算制度的建立

2.1 企业会计制度的草拟

国家出台了统一的会计制度,但在会计估计、计量与核算方法上很多需要企业自主选择与确定。并且为保证核算口径的一致性,这些标准一旦确定往往不能随意变更,所以需要企业财会部门在筹备期就深入思考,仔细研究企业的经营特点,秉承谨慎原则,合理地计量收入与成本。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

2.2 相关核算科目的建立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后,按具体细则,企业需要在国家统一的核算科目中选择适用的会计科目进行建账。一级会计科目即总账科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统一要求,进行选择启用,明细科目可以按企业需求自行设计,并按不同要求进行层级的细分,同时选用适用的编码规则对各层级科目进行编码,确保编码总体设计统一性,与单个科目编码的唯一性,便于后序进行系统设置。

2.3 系统设置

包括操作员权限设置,密码安全设置,系统内核算部门、总账、明细账设置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对系统安全的重视,对操作员密码的安全维护,这是确保企业信息不外泄的重要手段。同时,软件核算系统里的部门设置不需要与行政部门设置一致,这里的设置往往是考虑企业管理需求。比如,成本管理中心与利润管理中心。过细的设置会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与人力成本,过粗的设计往往不能完成企业管理的目的,平衡两者,合理规范,往往是优秀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

2.4 报表模型的建立

筹备期需要建立的报表模型不仅仅包括国家财政部规定的会计报表,更多的是要考虑经营期实现企业管理目标需要上报的数据与信息所采用的内部管理报表。在建立报表模型时,有二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报表模型的适用性与目的性;另一点是如何利用软件系统功能,实现账务系统与报表系统的关联,自动抽取报表中的数据,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减少差错问题的产生。各类报表在正式报送前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核对,保证数据真实、准确,报表间的钩稽关系正确。同时必须确保报表的报送时间,确保数据及时性、有用性。

3 预算管理

3.1 预算额度管理

为节约开支,提高投入产出,新筹单位的所有费用开支(包括筹建期费用)应纳入预算管理。筹建期初始,财务会计部需要按各单位实际需求计算汇总拟定预算草案,上报企业管理层。经管理层讨论通过后,财会人员按批示内容对预算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预算指标下发各预算执行单位参照执行。

财务会计部需要做好预算的执行与控制事项,及时动态地监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偏差及原因,定期以报表形式上报管理当局,以供决策参考。

自筹建初期,财会部就应该宣导预算的严肃性,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不得超预算;如有特殊情况需预算外开支,必须报经企业管理当局审批。

3.2 费用开支控制

要将预算管控落到实处,很重要的是严格审核关。对于每一笔费用开支,必须完成有效的审批流程,经过相关授权签批人签字同意。费用开支前,必须确认该笔开支是否在预算内,如无预算必须履行超预算签批程序。如在预算内,经办人必须取得真实反映开支内容的正规发票或相关票据,并填制报销单,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其中大额开支需按有效授权单独审批。实行预算归口管理的开支项目,还必须经归口管理部门签署意见。

4 资金管理

4.1 账户开立

企业筹建期可以先开设一个临时银行账户。账户开设后,应及时购买支票等银行票据,保证资金使用的需要。银行票据使用时需做好记录,详细登记每次购买的起讫号码,票据领用人、付款单位名称、付款金额、出票日期等要素,作废的银行票据需剪号登记。

4.2 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为完善内控,降低风险,企业应明确现金、银行存款由专人管理,日清月结,并建立定期稽查、现金盘库制度。应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细则明确现金支付范围,禁止坐支,严禁违纪挪用的现象。资金量大的企业建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按日上报资金报表。

财会部要根据企业运营情况,汇总编制资金计划。并根据资金实际占用情况和资金使用动态,及时办理资金筹措、调度和清偿工作,并考核资金使用效果。负责汇总、分析、编制公司资金来源运用表和差异分析报告,并定期上报,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行。

企业正式营业后要注意及时刻制印签章,包括部门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现金银行收付讫日期章。印签章的领用要有领用记录,并由专人放入保险箱保管。银行预留印鉴更要实行分人保管,以便降低风险。

需要使用网银的企业,还须注意付款和复核分人管理。按金额大小设置不同层级的授权。要求网银使用者妥善保管网银盾,定期更换密码。对使用网银的电脑安装防火墙及杀毒系统。

5 税务管理

5.1 税务登记

新设机构财务会计部应在新设机构取得营业执照后积极办理税务登记。

企业应按属地原则去相应的税务机关办理开户登记事宜,并请税务经办人员进行税种核定,以便及时申报缴纳。

5.2 发票管理

办税财会人员应按税务管理办法及时申购发票,并按份清点,在开票系统内进行发票分发。并严格发票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视同现金进行管理。对发票的开具、作废、缴销均按有关规定办理,并登记明细台账。严禁虚开等违规事项的产生。

6 档案管理

筹建期会计档案与其他会计档案一样,均须按国家财政部及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装订存档,做好财务资料、文件、记录的整理、保管和定期归档工作。按规定的年限进行保存。调阅、外借均须按规定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为确保档案的使用价值,财会档案必须真实、完整、规范。

在这一环节中,非常容易忽视的是电子档案的建立。随着各单位电算化核算的普及,传统的手工档案保管往往已不能满足需要。现代财会部门必须着眼现实与未来,及时地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既是对数据安全的备份保证,也能确保未来大数据分析的需求。

篇9

主持人:由于驻外销售机构的特殊性,分公司的资产管理成为制药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分公司负责人或部分销售人员挪用贷款、坐支现金的现象并非鲜见,这给企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应对这个难题呢?

苏奕智:首先应根据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对分公司的资产管理采取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组织架构。

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使经营者对其经营成果(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负责,也可以使所有者(管理者代表)有效地对资产(特别是货币资金)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与控制。

其次,定期对分公司稽查与审计。这是检查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稽查与审计可判断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韩亮:总公司为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应成立市场监察部,其主要职责是对分公司定期进行财务稽查与审计,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审核;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以及市场信息反馈,如卖场陈列、新品反馈、售后服务、商家建议以及分公司建议等。

另外,审计分公司货币资金时,首先要对分公司的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如发现库存现金超过规定限额的,立即督促有关人员存入贷款账户,并对负责人进行处罚;其次,对分公司的“销售收入专户”、“费用账户”进行审查,检查银行对账单上的余额是否与银行日记账相符,重点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的调节项日进行逐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第三,如在对批发商账务时发现零星货款已支付但分公司尚未回笼的,立即通知分公司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在与这些批发商签订“带款提货”买卖合同时,规定付款方式一律为汇款(电汇或信汇),并在合同中增加“如未经总公司或分公司授权,任何人在需方(批发商)收取的现金与供方无关,由此造成的后果供方一概不负责”等字样,从法律的角度防止货款的流尖。

通过对分公司财务的稽查与审计,及时掌握分公司的经营运作状况、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总公司资产的保障能力,真正起到为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

细化日常操作

主持人: 分公司是销售网络中最重要的通路,因此加强对分公司的管理,特别是对分公司的资产管理是保证分公司良性运作的前提。在具体操作方面各位有何高见?

韩亮:为加强刘‘分公司的财务管理,总公司应成立归口管理部门销售财务部,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标准。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公司,在它制定的《驻外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岗位考核评分标准》中,将考核评分标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总分值100分:第一是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考核分值50分,由销售财务部考核;第二是电脑应用考核,考核分值30分,先由市场信息部进行单项考核,最后由销售财务部负责汇总考核;第三是会计核算与财务处理,考核分值10分,由销售财务部考核。

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考核中牵涉到货币资金管理的内容有出纳及费用账户管理(考核分值10分)、费用预决算(考核分值5分)、稽查与审计(考核分值5分)、各科目清理(考核分值10分)等几个考核大类,根据考核大类再细定考核细则(具体内容见相关链接)。

根据公司管理的实际需要,每月可通过及时调整考核内容和考核分值来加强对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例如,可以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中的“费用预决算”考核细则进行调整,比如在该考核细则中增加“代收代伺・款项”的考核内容,并将“费用预决算”考核细则中其他考核内容的分值进行调整;同时也可将“费用预决算”的考核分值从原来的5分增加到10分,并将其他类别次要考核分值减少。这样不断通过月度反反复复地考核,使得公司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杜劲松:我们公司除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外,特别加强了对分公司财务总监考核和激励。我们对分公司财务总监实行“月考核扣分制度”,财务总监每月实际得分=00-每月实际扣分;月工资=月实际得分×基本工资。通过财务总监的工资与考核扣分挂钩的形式,最大限度地鞭策分公司财务总监严格按照总公司的各项管理要求去操作。

每月通过对财务总监下发“重点工作”的形式,来对财务总监及其他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和沟通。一是将上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曝光,并进行剖析;二是及时将总公司最新的管理思路、管理制度告诉他们,并用调整分值的方式来贯彻执行。另外,每年还举行两次财务总监会议,加强财务制度的培训工作。

在财务总监的考核机制中,我们还融入了晋级奖励制度:一是工龄补贴机制;二是晋级制度;三是年度(半年)奖励基金制度。这样给大家创造了一种“工作有方向,事业有奔头”的良好氛围。

完善管理制度

主持人:货币资金管理是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家都知道,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产,而最主要的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由于货币资金的流动性较大,一旦失控就容易出现分公司坐支、挪用贷款的现象。请问各位,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苏奕智:在实践中我们推行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思路。所谓“收支两条线”是指各分公司在当地中国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开设“销售收入专户”和“费用账户”。分公司辖区内的经销商根据与总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将销售货款全部存入“销售收入专户”(即结算账户);各分公司在当地的中国农业银行分支机构按照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签订的合作书规定划款(每星期或每满5万元划款一次),及时向总公司汇划资金;“费用账户”(即基本账户)的资金是总公司每月根据分公司“利润表”中的毛利而拨付给分公司的资金;分公司所有经营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税金都必须在“费用账户”支付。

实现“收支两条线”后,总公司规定:销售货款必须全部存入“销售收入专户”,不得坐支现金,更不能将货款存入“费用账户”;分公司所有费用开支必须通过“费用账户”支付,所有支付的费用都必须经过总公司审批,并按总公司审批的费用额度支付(如发牛总公司毛利拨款不足以支付分公司费用的,则以总经理个人借款的形式拨付)。

通过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上保证了总公司货币资金的安全和货款回笼的及时性,没有发生过分公司人员挪用货款的现象。

篇10

【关键词】 建设单位 资金管理 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建设单位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主要包括:管理手段不足,资金控制能力较弱,对单位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监控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因此,我国建设单位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资金结构,加强资金风险防范,努力提高自身资金使用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建设单位逐步做大做强,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建设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是支撑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关系到单位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从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到完工结算的资金运动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完成资金的筹集、使用、回收、分配等财务活动。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资金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建设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资金管理是建设单位发展壮大的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建设单位掌握单位的整体运营情况,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实现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资产净收益,壮大企业实力;其次,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实现资金的整合与调配,避免部分项目资金短缺,部分项目却资金大量结余的现象,充分发挥留存资金的作用;再次,加强资金管理可以防范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随时了解单位资金流量状况,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单位规范资金的收支行为,加快资金回笼,避免单位资金的滥用,有效防范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设单位大多采用相对独立的项目管理班组的管理形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可以解决单项目的管理问题,但往往会使资金过于分散,资金的整体调控力度不足,给单位资金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资金管理力度不足,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尽管我国建设单位都会制定相关的资金使用计划以及单位费用开支计划,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不能按计划办事,计划与实际脱节,导致对资金的管理不能按计划进行控制,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影响单位资金的正常周转。单位对资金的无序管理使得单位的负债率越来越高,资金周转慢,再加上建筑行业对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严重地影响了单位资金运营状况。例如,部分单位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使得单位资金过于分散不能集中管理,对资金的控制力度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部分建设单位在没有很好地把握当前市场状况的情况下,未考虑投资受益与风险的关系,盲目跟风投资,盲目购进固定资产,投资失误多,且项目过于分散,未能突出重点项目,加大了单位的机会成本,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

2、资金收支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明

建设单位部分相关人员会利用个人职权便利或收支凭证上的漏洞,钻单位资金管理制度的空子,贪污或挪用单位的资金。例如更改发票或收据的金额将多出款项据为己有,出纳人员收款不开票或少开票,隐匿现金,部分人员甚至私设银行账户,利用单位转账要求的时间差私吞单位银行利息等。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单位缺乏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细则不合理,没有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或是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程序混乱,资金使用过程中权责不明;二是单位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不相容职位不能相分离。例如一些建设单位的印章和票据管理过于松懈,少数部门没有将财务专用章、银行预留印鉴等重要财政印章分开保管,而是交由一人保管全套支付印章,印章存放也没有按照相关章程规范来保管。

3、资金运行缺乏预算管理

目前,大多数建设单位在资金管理上还采用传统的资金管理办法,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有的建设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制度,但是由于人员不到位、程序复杂等原因而没有付诸于实践,流于形式,导致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标准依据,项目预算不准确,建设工程超预算、超计划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际中,一些建设单位在前期的调研和组织设计等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通过不同的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扩大投资规模,这是造成项目超预算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它往往会使得这些工程出现比较大的资金缺口。另外,部分建设单位往往会忽视外部市场经济的影响,预算计划不切实际,指标选取不合理,资金预算管理不健全,单位资金收支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计量标准和评价考核依据,成本费用发生条件缺乏约束力,盈亏不实,不良资产日益增多,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建设单位资金运转的速度和使用效益。

4、资金流向监控不到位,缺乏完善的资金追踪考核机制

资金流向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建设单位对资金的控制往往强调事后监督,事前和事中监督十分薄弱,无法监督到位,致使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频频出现。一些建设单位虽然也制定了完整的监督制度,但其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不仅影响单位资金的利用率,甚者可能威胁到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实际中,建设单位对建设资金拨付后通常缺乏对施工单位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监控,使得部分施工单位存在私自利用建设资金进行违规活动的行为。另外,对于不可预见费用的支出,一些建设单位往往疏于管理,任其自然发生,盲目批准工程的一些额外支出,进而继续追加付款,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大单位财务风险。

三、加强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资金运营管理意识

建设单位要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需要从加强资金运营管理意识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首先,全单位应树立统一的资金运营管理意识,特别是单位管理者,重视资金管理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确保单位资金的运用与单位发展战略相结合。其次,重视资金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时间价值,明确资金不仅仅是用于交易,更可以在流通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增值,因此,单位应充分、准确地把握市场,灵活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再次,树立现金流量观念,相关人员应在掌握真实、全面的现金流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现金流量的编制,加强对单位现金流量的分析和控制,确保单位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最后,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要充分估计各个项目风险,谨慎投入资金。

2、完善建设单位资金收支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要完善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建设资金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拨付办法,例如要求按月度预支款项,承包单位每月定期向发包单位递交工程价款预支单和工程进度报表,建设单位在仔细审查工程进度后再办理当月预付款;二是完善单位投资机制,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完善投资风险机制,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保证项目的资金运行和支付的安全性;三是建立工程建设资金追踪考核机制,如对施工承包单位,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项目资金无超前预支、无挤占或挪用现象则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施工承包单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项目建设承包的目的。

3、建立全面的资金预算管理

建设单位应从传统的经营性资金收支预算转变为全面的资金预算,同时完善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等环节,形成健全的资金预算体系。建设单位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要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原则,在保证单位各部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编制全面的资金预算方案和预算控制方案,使单位资金预算切实可行,把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中,疏通资金流转环节,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保障单位资金有序流动。同时,要求预算方案一经确定即成为建设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依据,除非重大原因,不得轻易修改,如需修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针对建设单位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是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二是自上而下逐级下发,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讨论审批预算;三是实行滚动式管理。单位财务部门也应改变对所属单位的监控方式,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同时,实行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也就是对施工开工、项目承接、基建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树立“钱流向哪里,管理就跟到哪里”的观念,避免将单位资金盲目投资于没有进行可行分析的项目,保证资金运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发挥单位内部监督作用

目前,部分建设单位还存在财务监管乏力,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以内部审计为起点的财务监督机制,同时建立相关的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发挥内部财务监督作用。首先,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对施工项目资金的严格把关,监管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在建设施工环节的运营风险。其次,对单位资金流向和财务状况等实施全过程跟踪和监控,避免相关人员挪用或盗用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到位。再次,以现金流量监控为重点,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的支出,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总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设单位应正视自身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建立一套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从而使单位的资金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发挥单位内部监督作用,保证单位资金处于良好的流转状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史小红: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强化措施探索[J].财会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