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足球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足球教学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校足球裁判法;选修课;多媒体课件

传统课件在分析实际的教学案例中存有一定的弊端。首先,页面内容上没有一定的感彩,只是依靠单纯的讲解,没有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其次,在课件设计版面上没有一定的逻辑性,内容跨越幅度大,使学生难以一次性接受。而现代教学模式杜绝了此种现象的发生,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

一、课件素材的制作

1.文本文件的制作

根据高校足球裁判选修课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实际需求,最终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规程模式转化为Authorware格式。格式中包括声音的合成、视频的剪辑、文字动画效果的编排以及图像色彩饱和度的合成都需要通过CAI课件进行Authorware格式的转换,最终在教学中全部展现在案例中。

2.图形图像文件的制作

在图像合成技术上采用的是photoshop 6.0的参照标准,这种应用软件具有较高的技术合成。在高校足球裁判选修课程中,在对图像线条色彩饱和度进行调整时,可通过调节阀值来进行纠正,阀值的精确范围能达到0.01的参照标准。在对图像进行抠图时,可采用应用软件中的截图功能,并且这种截图功能能够根据高校裁判选修课中课件的色彩比例进行磨合,将图像的色调区域水平化,这样才能在截图过程中更完美地与参照标准进行对比。

3.声音文件的制作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设备的先进化将逐步代替市面化。传统的课件研制中没有添加声音的效果,只是采用面对面的演讲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感觉。为了增添听觉的效果,在高校足球裁判教学课件中应逐步融入声音,一方面减轻了讲解人的体力负担,另一方面使动画效果与声音效果相结合。这种文本以wav的格式存在,通过话音传感器(麦克风、话筒、效应器、声卡等)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终又以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的形式传输至终端处理器。在课件中添加声音效果不但可以烘托当时的氛围,并且还能提升教师的创作能力。

4.视频文件的制作

视频信息的制作主要通过对录制视频的剪辑来完成,在这种视频模式文件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将关于足球裁判选修课的素材进行拼接,拼接过程中不要带有时间间隙,一般视频与视频之间存留的时间间隙为0.2s,否则便会造成中间的空余度过大,这便会延长等待的时间。视频信息中包含了部分教学实际案例分析,其中在足球裁判法选修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视频信息能够在一定角度上分析固定的套路模式,不用在课程分析中进行空间想象案例的分析,这样会增加想象难度,容易造成判断方面的错误分析。

二、课件整体结构设计

在课件整体结构设计布局上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细节与细节、步骤与步骤、细节与步骤以及步骤与整体之间都要进行整体结构布局的划分。其中,在细节上要简化流程的排列分布,例如:在对高校足球裁判多媒体课件的声音进行采集时,要根据适当的场合搭配适当的音乐,如果欢快的节奏中夹杂着不规则的旋律会造成气氛的不和谐。

足球裁判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分析主要包括教程的教学方向、教学内容以及后期的互动方式。在教学方向上,整体的设计布局要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则。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关于如何判断运动员犯规,是给予黄牌警告还是红牌罚场,其中的教学案例分析都要进行明确的划分。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要明确实际的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明确的划分,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实际的价值作用。

三、足球裁判法选修课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与评价

足球裁判法选修课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主要是能够让教师更全面地分析案例,让人们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随着现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足球体育运动也已成为现代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采用课件分析模式,不仅要能体现出当代足球的魅力所在,还要在另一层面上凸显出其在当代教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人深入了解足球运动的内涵,而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精彩场面。

总之,足球裁判法选修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方式上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不但能够体现出更多的实际问题,也能反衬出当代足球的魅力所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教学模式的一大主流,将会更加适应社会潮流趋势。

篇2

1.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如同足球场上的裁判一样,说一不二。在这种评价活动中,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师指点、评说,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提供条件。

2.“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教师利用学生评价可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让教师形成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课堂的好坏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以师生的共同成长发展为目的。

3.学生评价要即时、有效地反馈给上课教师,从而教师可以及时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案例

教学案例:圆的方程第一课时的两次学生评价对课堂的促改

第一次课是在13409药剂班上课,这是一个普通的中职班,上完课我随机选了5位学生,先让他们填写了中职数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评价用表)(见附录),然后就跟她们进行谈话,从学生的口述中获取有关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具体谈话情况如下:

学生1:圆的标准方程很好记,给我圆的标准方程,我肯定能说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给我圆心坐标和半径,我也能写出圆的标准方程,挺简单的。

学生2:关于圆的定义书上写的我能看懂,也明白,但是要我自己讲,我讲不清楚,也说不明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定义,但标准方程我也能掌握,很简单。

学生3:一开始很热闹,也很有意思,大家找生活中的圆找的不亦乐乎,都很起劲,我也被吸引了,但是后面就是说说圆心坐标和半径,写写方程,就没什么感觉了。

学生4:前面很热闹,我也挺起劲的,但是后面一下子就出来了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我觉得有点太快了,都不知道这个方程怎么来的。

学生5:今天的课很简单,也很有意思,我全听懂了,没有什么不会的地方。

此外,5份学生对我的评价表对教师的教学态度给的都是满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关于教学效果本节课的评价也还是较高的。

学生的谈话传递给我不少信息,也让我收获了不少,让我积极地反思,并且启发我为下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作出调整和改进:

1.课堂引入比较成功,但时间过长,让有的学生注意力已经分散,要及时把握住学生的言论,并引导到问题“圆是什么”上面来。

2.如何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并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能不断产生并有新的刺激点,让学生的注意力贯穿于整个课堂。

3.如何让学生在欢乐中掌握知识点,并且能够乐于学且能主动去学。

进行了一些调整与改进,第二次课是在13408药剂班上课,与13409是平行班,而且是我当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同上次一样上完之后找了5位学生进行访谈。

学生1:这节课很有意思,我都不敢走神,感觉一直在动手或者动脑,一会要做这个,一会要想那个,感觉没多长时间一节课就结束了。

学生2:老师的问题我都能回答,以前我很不喜欢数学课,但是这节课我听懂了,而且感觉学的东西都很简单。

学生3:数学课上与同桌合作用圆来创作图案让我觉得很有劲,后面注意力也很集中。

学生4:今天老师出的例题和练习我都会做,就是在上黑板的时候有点紧张,一不小心把平方漏写了。

学生5:其他都很简单,我也都掌握了,但是圆的定义我觉得让我自己说,我可能还有点说不上来。

这次的访谈与学生的评价表给出的信息都是比上一节课要成功得多,但是从中我还是能够得到一些新的启发,比如:教学重点如何突出,如何应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如何拓展课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发挥等等,我想,要是让我再上第三次,肯定会更加精彩、更加成功。

三、案例分析

教与学是教学的两方面,时常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有助于对自己正确的反思,我们不可能不关注学生的意见而一意孤行。研究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可以让我们避免一些错误,从而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指导我们怎样去教学,去教些什么,进而关注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在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中,教师获得更多的灵感,更多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反思,从而在调整与改进中成长,发现教学的美丽,尝试与探索创新的课堂,让自己的教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又灵活、轻松又愉快,并且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

篇3

[关键词]词块教学;写作能力;语言生成;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114-03

[作者简介]冒晓飞(1972―),男,江苏如皋人,硕士,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

一、引言

一次教研活动时,组里的Q老师埋怨说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上课很被动。Q老师的教学内容为9B Unit 2Robots Speak up, 她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What kind of robot would you like to design?”学生的回答简单且单调:“I’d like to design a robot to help me with my homework/help Mum with housework/talk with me.”这样的回答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作为初三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应该能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输出。Q老师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思维局限、语言输出单调似乎是目前英语课的一个普遍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尝试以词块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词块理论及意义

Becker在1976年首先提出词块(Lexical chunks)的概念。他指出,词块是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一串词,可以整体或者稍做改动后作为预制语块供学习者使用。词块不仅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而且形式较为固定。词块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和自动化程度。

词块模式引发了外语词汇教学的新视角。众多研究者研究发现:本族语使用者之所以能够流利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组块的掌握(Wray,1999)。词块在自然语言中约占90%的比例(杨玉晨,1999)。人们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并不取决于其大脑中掌握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取决于储存了多少预制语块(Nattinger & DeCarrico,1992,转引自张玉英,2008)。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短语有助于提高第二语言交际的自动化程度,改善言语交际的流利性(廉洁,2001)。

三、以词块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案例

(一)拓展思维,激活想象

本节课中,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思维局限。首先,笔者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激活思维和想象。上课前,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关于机器人的视频。在视频中学生能够欣赏到机器人不同的外形、特点和能力,为后面的语言输出埋下伏笔。然后,笔者以各种形状的机器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机器人的形状,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形象,丰富学生想象。

之后,笔者再展示了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展示了不同的机器人拥有的不同能力和作用,有能唱歌跳舞的、弹钢琴的,有会踢足球、打篮球的,有能够与人交谈、做家务活的……这些图片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对机器人外貌和能力的认识,促进了学生思维想象的多样性和发散性。

(二)头脑风暴,积累词块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以话题为主线,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复现相关话题的词块。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开阔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系统化,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语言输出。

笔者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和回忆已学词块,小组汇报后以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记忆。例如在本课中笔者以问题“What housework can robots do?”和“What else can robots do? Try to be imaginative”引导学生说出机器人能做的家务活(clean the flat, do the laundry, iron the shirts, wash the dishes, dry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mop the floor, air the room, go shopping at the supermarket, water the flowers, look after children, play with children…)以及其他事情(help us with our homework, teach students, treat patients, do/ perform operations, take medicine to the patients; take care of disabled people; do the same simple tasks again and again; do the difficult, dangerous or heavy jobs; put out fire; help look for victims after natural disasters; explore dangerous places…)。教师可以自己先梳理本单元以及曾经教学过的相关主题词块,在幻灯片上展示;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够回忆出一些经典的词块,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作为补充。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主题词汇,笔者以问题“What do you need your robot to do for you”引导学生描述心目中的机器人能为自己做什么。学生能够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能一口气说出很多动词短语,在其他学生的笑声中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增加语言输入,提供范例

Krasen认为“没有可理解性输入,就没有语言习得”,“学生通过理解比现有英语水平略高(i+1)的语言输入,通过不断的积累实现对语言的习得”。为了更好地为学生语言输出打好基础,笔者仿照江苏省中考题“人机对话”必考题型设计了听短文完成表格的活动。先介绍了地震后的搜救机器人,再介绍百万富翁思念亡妻而请人设计陪他聊天的机器人,最后介绍在战争中能扛很重的枪械和其他东西的机器人(如表1)。

表1听短文填空表格

这样的语篇输入在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同时,也训练了听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完成听力以后,笔者要求学生看表格介绍三种特殊的机器人,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接下来的语言输出埋下伏笔。

(四)明确要求,提供模板(template)

Q老师的课堂中学生语言输出很简单,常常只用一个单句回答,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经历中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明确要求,将语言输出的范例模板化、框架化,同时也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建支架。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模板:

Give 1―2 reasons for why you want to design such a robot

模板中明确了语言表达的要求:1.介绍你所设计的机器人的外貌;2.描述你设计的机器人的能力,即能为你或他人做什么事情;3.给出1―2个理由介绍你为什么想要设计这样的机器人。因为有了模板的帮助和具体要求,学生的回答就不会只是单句,而是一段小语篇,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语言输出丰富多彩,设计的机器人各不相同。如“有地震后帮助搜救幸存者的机器人,以避免余震中搜救人员伤亡,而且还能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和救出幸存者;有帮助灭火和救人的消防机器人,以避免消防员在火灾中牺牲;有帮助妈妈做家务活的机器人;有长得像电影明星的机器人,可以辅导家庭作业,我有问题他能耐心解释给我听,我的烦恼和秘密可以告诉他……”

四、借助词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以多样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复现话题词块

在写作和口语输出前,教师应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回忆和归纳总结相关的话题词块,为学生的写作积累语言,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抢答、头脑风暴、黑板板书、投影朗读记忆等形式,以表格和思维脑图等形式,帮助和促进学生话题词块的内化和整合,为学生在语言输出时能够迅速提取、运用词块奠定语言基础。

(二)以多种训练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词块

教师要围绕话题,创设真实的话题情境,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样性的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词块的意识和能力。在本节写作课,笔者设计了听机器人展览会介绍完成表格的听力训练,阅读介绍机器人的短文阅读训练,设计自己最喜欢的机器人的口语输出,在多种训练中学生围绕话题不断构建关于话题的词块语料库,词块的提取和使用更自动、流畅、顺利,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三)借助于不同的语篇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词块

英语语篇有不同的体裁,常见的有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不同的语篇形式需要不同的词块来组织语篇。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和总结不同文体的词块特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词块来有条理地遣词造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结束语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词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写作不同文体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话题,搜集和整理相关话题的词块,构建自己的主题语料库,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促进写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ScottThornbury.如何教口语[M].邹为诚,编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1999(3).

[3]于秀莲.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