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职高专思政课是实现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迅速的发展,社会出现很多好的与不好的思想,作为较为敏感与活跃的群体之一,这些思想严重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取向,让一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产生偏离。利用高职高专思政课,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该职高专思政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程内容的单一化、师生间的沟通问题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找到原因,从而实施有效的思政课教学手段。
一、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1.授课以课本为主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思政课主要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教材等知识为授课内容,对于教学效果能够有一定的预定性,这种追求静态的课程安排,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很容易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忽视师生间平等沟通问题,对学生的个体感受和体验不够重视,致使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该结合实践教学,并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对思政课的高效学习效果。
2.课程内容模式化
高职高专思政课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党的路线、方针等内容,由于高校各专业思政课内容统一,所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稳定性。课程内容单一化、模式化,对理论知识为重点进行传授,而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不足,使学生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成书本知识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内容的单一化,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并对知识技巧的授课有所偏重,导致学生很难对思政课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寻找相关资料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从而更有效的对思政课进行学习。
3.课程评价不完善
高职高专课程评价体系一般都是以书面考试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对知识技能的测试,却对学生实践能力较少关注,并对口试、答辩、考试等方面评价方式较少关注,因此,导致不能公平、科学的对学生思政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方面,教师对教材、观念理论等知识较为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很好关注,忽视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丰富课程评价体系,对实践内容、日常表现等都体现在思政课的评价效果上,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二、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法研究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能够再现情景,将真实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进行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搜集、整理并编写教案,选择案例时,要能够与时俱进,具有典型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自主发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最后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与点评,深化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与之产生共鸣。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可以为学生举出实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如“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浙大学生刘霆背着母亲上大学”、 “2007年感动中国获奖者获得人方永刚,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 通过为学生讲述这些实例,不仅能够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撼,还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更深的理解。
2.实践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精心组织,使学生通过采用研讨、调研等方式,利用情景、案例等,激发学生积极性。实践教学具体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进行中国民族文化历史与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等;二是以考察国庆为思政课社会研究活动,让学生有专题的对国情进行考察,展开社会调查,并写出心得体会,从而增强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3.互动教学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相互讨论与交流,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主要采用几下几种方法实现。一是讨论法,教师在课前对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写出提纲并且查出资料,然后在课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节内容时,可就药家鑫杀人案进行互动分析与探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二是演讲法,教师拟出主题,然后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阐述自己观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关于“人生观”教学内容,可组织学生举行对“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主题演讲,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三、对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进入到了网络时代,网络能够扩展思政课教学的教育渠道,为教学提供优秀的资源,但与此同时,这也为我国思政课教育提出了挑战。如果思政课不能与时俱进,很可能会被历史潮流所抛弃、淘汰。为了能够更好的实行思政课教育,在教学中,应该对新形势、新情况等思政教育手段给予重视,给进行实践。通过对学生掌握和了解大学生上网和技术的运用情况,能够为思政课做好基础工作,从而有针对的进行思政课的教育。目前,网上思政课教育资料并不多,并且不健康的内容却很多,却很难实现控制,对于这种良莠不齐的开放性并且无国界的传媒工具,由于政治辨别力不高,可能传播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使学生迷失方向,并形成极端、消极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出现人身观和价值观的误差。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网上出现的政治教育性的东西还比较少,因此,要加大网上思政课教学的正面思想,建立专门的思政课知识网站,从而提升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课教育也要有所突破,实现思政课教育的新思路,工作的新进展,思政课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篇2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安全;教学方法
现阶段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引领下,专业课教师积极促进课程思政入课堂,但由于有的教师刻意地加入相关内容,为了思政而思政,造成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内容的过度生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因此,高校应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由“两层皮”向“一盘棋”转化,以真正达到育人效果。2.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比较随机当前,各科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随机性,多是依靠专业课程教师自我发掘与发挥,这就有可能导致思政内容重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此,高校应从整体专业规划出发,针对每门课的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使其形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改革
1.紧扣毕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定位,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应结合毕业要求,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抓手,明确并落实课程育人目标。以信息安全这门课为例,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使学生具备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病毒分析与防范、防火墙技术与VPN、安全扫描与入侵检测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综合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在确定育人目标时,应让学生通过熟悉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追求科学真理,牢固树立热爱祖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明确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理解诚实、公正、诚信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并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自觉遵守。另外,还要面向国际科学应用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经济主战场,将前沿科技渗透到课程实践中,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破解“卡脖子”难题。2.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信息安全主要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设计信息安全框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指引学生开展团队协作和课堂讨论,并及时分析、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另外,要从课程内容、实验环节、互动交流、分组讨论中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
具体案例研究
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育人目标,深入渗透到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中,使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以信息安全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设计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政育人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肩负历史使命,勇担强国重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高端信息安全人才。
思政育人案例
1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掌握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思政元素切入点:针对美国政府在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以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封锁、投资设障等手段,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让中国在芯片领域面临较为被动的局面。针对这一案例,要明确信息安全的真实含义,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强调中国人的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容许被任何势力“卡脖子”。育人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使其能潜心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开发;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精神,为国家培养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人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未来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等,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信息安全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氛围。(3)课后拓展。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与国家战略相关的新闻报道和重大成果视频,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思政育人案例2教学内容:第二章,密码技术基础与公钥基础设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密码学基本概念、了解传统密码技术,掌握公钥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思政元素切入点:对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进行阐述,引入量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已有密码学方案的冲击。在量子计算模型下,经典数论密码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在量子时代保障数据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gev提出基于格的密码体系可以抵抗这种量子算法的攻击。格密码作为备受关注的抗量子密码体制,吸引了研究人员的目光。格自身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相较于其他密码体制有独特的优势:困难问题存在从一般情况到最坏情况的规约,具有较高的算法效率和并行性等。通过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从基于格困难问题的密码体制设计进行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钻研精神。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知晓量子技术的发展对已有技术的冲击,引导其发挥工匠精神及钻研精神,勇于探索行业难题。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密码学数学基础、密码学基本概念、对称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针对“我们是否可以在标准模型下构造一个抗量子攻击的基于位置的服务方案?这样的方案是否可以做到避免密钥滥用?”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后拓展。课后对量子算法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了解两字算法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技术的推动,并引入相关思政素材,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及探索。思政育人案例3教学内容:第四章,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黑客的概念及黑客的攻击模式,掌握网络攻击的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攻击防范。思政元素切入点:2014年3月22日,国内漏洞研究平台曝光称,携程系统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接口的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包括信用卡用户的身份证、卡号、CVV码等信息均可能被黑客任意窃取,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该漏洞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息,并存在泄露风险”等问题的热议。针对携程漏洞事件,教师引导学生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对网络安全运营负有责任,对产品的漏洞及时补救,怠于履行法律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罚款,如果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2014年12月25日,第三方漏洞研究平台发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流传,内容包含用户账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通过收集其他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网站安全机制的缺失来获取13万多条用户数据。针对12306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导学生熟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不仅有一般网络运营者应该履行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义务,还有更高层次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如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若没有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测评估,拒不改正或导致网络安全严重后果的,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至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育人目标: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自然融入《网络安全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安全和防御技术,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维护好个人、企业、组织、国家的信息安全,积极构建网络安全。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关于黑客、网络攻击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网络攻击防范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网络安全法》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研讨之后,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点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研讨过程中让学生构建网络安全意识。(3)课后拓展。课后可适当给学生提供《网络安全法》的相关报道视频,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总结
篇3
关于案例教学的内涵与定义,综合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案例来讲解理论。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学生主体性,培养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政课这种理论性、抽象性与晦涩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系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向大学生讲授理论、观点、立场及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特性决定课程内容更注重于政治性、理论性、严肃性和抽象性,尤其是概论课,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教材内容的枯燥晦涩,文字的条理化、系统化及可读性不强势会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更好地将教材跟社会实践结合,是讲好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实,理论从来就强调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理论的品质与生命所在。思政课的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教师授课其魅力就在于将理论跟今天的社会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沟通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状况,采用来自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愉悦性和实效性。
(二)确立以“以生为本”理念,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长期以来,思政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言堂”,过度强调理论的传授,最终演变成“填鸭式”的灌输,其结果是老师讲台上高高在上、“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睡倒一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思政课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度”灌输模式,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强迫式的“要我学”让学生对思政课拒绝甚至反感。现代思政课教学应逐步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那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形成自我见解。从案例的选择到分析讨论甚至教学效果的评价,整个过程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与积极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氛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自我意识。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理论灌输实际上是注入式教育方法,注重过程,忽略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倾其所有”,学生却“听不懂”、“学不进”,甚至“坐不住”。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案例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突破教师权威,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关于启发式教学,孔子早有论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讲的是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和督促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牵制、强迫学生,简单地直接灌输理论。思政课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师以“讲”为主,变为以“听”为主,学生则由“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多采取赏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对学生提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进行中肯的引导与评价,对于个别学生错误或肤浅的回答,教师绝不能动辄批评甚至挖苦讽刺。案例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切实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态度,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高校扩招,专任教师的增长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并不协调。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必然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它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授课能力,熟练驾驭案例教学方法,创新案例教学的内容与实践途径,让案例教学充满新意、充满激情。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么对案例教学作用与效果认识不足,认为案例教学可有可无,对传统教学的路径有较强的惯性依赖;要么就是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不足,教学水平有限,把案例教学方法局限于举例讲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这样一些应对措施:其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广纳贤才,高起点引进思政课教育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总体素质。其二是对现有的师资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转变思想认识,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其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鼓励他们深入工厂、企业、农村、社区,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更新知识,了解并掌握更多的鲜活生动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但从根本上来说,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必须服务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毕竟只是现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讲解理论。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都会出问题。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两者之间应该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离开了理论的指导,案例教学必将迷失方向。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理论的具体化与形象化,离开了案例的佐证,空洞的理论说教苍白无力。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实施案例教学必须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这并不是为了弱化教师的角色与地位,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走向极端。今天,我们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样是错误的。现代思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并非具有绝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可以变动,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关系。
(三)必须处理好教学案例本身的问题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案例选择有着必然联系。教师要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准确、恰当的课堂教学案例。一般来说,选取教学案例要注意这几点:其一,案例要有真实性、完整性。所谓真实性指的是案例必须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案例才有说服力,也才能激发学生关注、思考、讨论的热情。所谓完整性指的是案例要有头有尾,不能随意切割,断章取义。其二,案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现实性,在某一类社会现象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越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越是能够揭示规律、阐述理论。其三,案例要有正面性,以正面案例为主,要注意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避免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走向定型而又尚未定型的阶段,教师要注意正面引导,课堂中切忌过分渲染社会不好的、丑陋或者负面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其四,案例要与理论吻合,能够揭示教材理论,不能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不能哗众取宠。理论是案例的精神支柱,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为理论服务,这样的案例才是有价值的,具有针对性的。最后,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精心准备,切忌信手拈来,教师必须对案例的背景、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要前瞻性地设想到案例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思考、会提出什么疑问以及如何去引导。
篇4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十分乐观,在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必须采取措施予以逐一解决。
1.教师队伍方面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在教师队伍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队伍结构上,高校现有教师队伍不够合理化,没能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来科学构建教师队伍,尚未完全形成老中青三个层次相结合的教师体制,个别教研室的结构十分不合理。敬业精神上,一些教师尚不具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对于上课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无法真正做到“爱一行、专一行与精一行”。业务水平上,一些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缺乏积极、主动探究教学改革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实际教学效果;过于注重学时的积累,而忽略了实际教学质量;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2.课程体系方面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上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进行补充与优化。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要求的满足,所沿用的思政课程体系并不能将理工院校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课程体系所具有的人文素质底蕴还不够深厚,对促进当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作用甚微。
3.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多数高校在思政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思政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够多样化。尽管许多教师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在评价方式上,多以书面考试为主,无法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们必须不断探索、积极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来构建高效思政课堂。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高效思政课堂。
1.充分实施爱的教育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对于构建高效思政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的“爱”是大爱,不仅有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爱,更有对自身专业、学生的爱。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教师是否投入充足的精力、上课认不认真、对学生有没有爱心与责任心等等,而教师所呈现出来的这些态度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投入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这种爱。此外,由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教师们必须充分注重对于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就是说,教师的爱同样也要体现在对自身专业的爱。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之所在,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开来的今天,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一传道、授业解惑者。倘若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有可能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聊天等,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们在课堂不能一味滔滔不绝,而应认真研究思政课程的特点,通过认真讲解与耐心启发,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渴望与兴趣。
2.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要想构建高效思政课堂,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必须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思政教师们应积极建立思政教学创新的意识,不断尝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并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来开展实际教学。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思政课上多沿袭“灌输式教学法”,这种单一、枯燥、抽象、乏味以及空洞的“单边政策”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转变思政教学模式,以一种更为趣味化、形象化、生动化、实际化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准备知道什么”“实际了解什么”,以及“最终解决什么”等问题。同时,为了上好每一堂思政课,教师们应精心备课,尤其是面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基础课与概论课,在认真查阅最新的、大量的参考资料后,做好资料的筛选工作,给学生提供最具代表性与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们在教学形式上应尽量多样化,避免因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而引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厌烦感,以致思政课堂上频繁开小差。例如,为了让思政课教学过程更为形象化、生动化,除了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外,笔者还将全班学生按其个体差异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小组长与多名组员构成。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速度比赛、美观比赛以及成功率比赛等诸多项目,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东西。实践证实,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形式多变化,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兴趣,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3.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调研,笔者发现,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自行制作PPT讲解以及小组辩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学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仅给予学生锻炼自身胆量、口才及能力的良好机会,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基于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多组织一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思政教师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有效组织并调节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以课前自己单独搜索到的案例来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言语启发、鼓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堂中。第二,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过激思想及言论,对于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偏激思想与错误观点,教师应及时、明确说“No!”,并详细阐述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意见。第三,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弄懂、弄透课本,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与筛减。合理把握课本中应精讲、略讲、不讲以及学生自学的内容,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通过这样一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逐步养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此外,这种“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回当老师的新鲜感与满足感,所讲述的话题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
4.思政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化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名言,强调当前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作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将品德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焕发生机。所谓思政课教学“生活化”,其实就是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尽量丰富学生的现实经验。只有将现实生活融入思政课堂中,才能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才能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变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生活课程,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只有源自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教育,才能深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真切感受道德体验与道德认知,而并非来自表面的、肤浅的和虚假的道德熏陶。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思想特点与当前社会生活焦点,积极挖掘价值较高的教学资源,让思政课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及生活,赋予思政课教材较为广阔的现实背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震撼力、说服力与驱动力。所谓思政课教学“实践化”,就是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行为的外化,让学生所拥有的思政知识与判断能力转化为一种有效行为。这就意味着,广大思政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初步形成,往往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真切体验与感悟;而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形成,则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以实践活动为具体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生存、合作。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等地方,让学生与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会推己及人,感受别人的痛苦与困难,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促进学生同情心与爱心的逐步养成。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与成长,有助于正确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5.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
传统思政课教学,多局限于教室内与课堂上,活动空间极其有限,必须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事实上,只要是学生能够涉足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大课堂。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教室延伸至家庭、社区与大自然,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这样一来,当学生身处于不同的活动场所时,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生活,更快、更好地学会做人办事的准则。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101-01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得到创新。但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密切结合当前形势;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注重教学内容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教学。
一、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
思政课教学必须突出其时代特色,要具有时代特征、时代内容和时代风格,在新形势下增强其实效性。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将我们所处的后现代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又一次冲击。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冲击了实体经济,更引起了社会动荡,失业率走高,这对大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当时刚毕业及在校大学生来说,就业形势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更为严峻,竞争越发激烈,预期收入大大降低,理想和社会的巨大反差,毕业即失业成为多数学生的噩梦。而随着政府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经济信心得到了逐步恢复,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思潮随之产生,冲击着校园生活环境,使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精神困惑、价值取向冲突,甚至是心理问题,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这无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任务更繁重。而高校思政课一直被定位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政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后危机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关注时代与形势,紧密结合现实情况,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时用理论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说明和评述,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转型时期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当代大学生保持正确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具备足够的知识,从容面对危机。
二、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使思政课教学更具针对性
从已有研究来看,目前的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强,渴望平等的思想交流,而目前思政课教学则仍然多偏重于观点的灌输和立场的训练的特点,这与当代大学生受教育心理等是有着不协调的,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对当前学生自身思想特点和心理倾向的变化认识和分析不够,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也使得相当多的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不高,更有甚者出现排斥现象。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思政课的本质特征和教学任务,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根本途径,而这一过程和目标的实现则必须贴近受教育的主体,因为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实际、最大的根本。因此,教师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总体特点的基础上,重在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让理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升学、就业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思政课教师教学应注意与所教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特点和知识需求相适应,要尽可能针对性地引导同学们探讨了思政课的有关内容与所其学专业有哪些关联,使学生加深对这门课程的了解。
三、注重教学内容创新使思政课教学更具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本身重在对理论传授,但是,理论的讲授往往难脱抽象、枯燥的印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政课教材中,综观思政课的教材,其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是对世界、国家、社会等宏大问题的解说,高度抽象,且都是绝对正确的内容,任何其它理论都是片面的或者肤浅的,尽管教材与现实存有差距、受置疑,更多也是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是倾听、理解和接受,人们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误解为仅仅是政治宣传,而忽略其帮助学生精神成长的功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教师应将教材的宏大理论具体生活化,切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能够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相联系,注重塑造与引导的未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误区。思政课教学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大众传媒素养,及时准确的把握一定时期内传媒在的传播动向,要对传播媒介中的多元话语,在教学中可以借由时事材料,使相关理论在现实中得以印证,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增强学生的理论接受度;可以大量使用传媒宣传材料,加强理论的现实感、说服力,从传媒宣传中把握党和政府最新的决议、指示和精神,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及时吸收理论的新发展,加强课程理论的前沿性。此外,赋予教材生动性,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材料吸收进来,突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生动性,可以着重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成功学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等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地求新、求奇,而是要求实效。各高校规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应该根据本校特点,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学院
作者简介:黄三洲(1970― ),男,硕士生,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6
【关键词】医学类;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79-01
在组织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报告会、辩论赛、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高职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思政课”的教学中,担负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任务。
二、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
我校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按照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在“思政课”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须的法律观念,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和前提条件。高职思想政治课肩负着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为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四、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围绕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善用启发式、讨论参与式、案例分析式等方法,把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基本原理有总体的把握与理解。能在实践中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使学生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也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线。在教学中,加强教研室的教学方法探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教育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在高职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学生“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备课、参与研讨教学重点、难点,参与共同研究制定教学方法、共同编写教案,参与教学,使学生更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和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五、思政课教学改革结果分析
在教授的3个教学班级中,学生人数共计200人,专业分为:护理、临床等两个专业,高职学生对教学改革后的思政课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就参与情况、考试成绩、践行情况方面各不相同,就改革的结果进行分析:
(一)学生的参与情况
在参加的200各调查的学生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人数为56人,愿意参与的人数为120人,觉得改革的意义不大的有90人,不愿意、无所谓的为34人。
篇7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思政课 特点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0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迅速推进,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与其他传统的综合型、研究型、学术型高校不同的是,应对型本科院校主要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应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应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思政课教学的特点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性
建国以来,全国高校实行统一的课程教材管理体制,课程教材品种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不够,尤其是难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
因此,在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政教学工作应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出彰显时代特色的,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这是开展教学的必要前提。此外,应用型本科的建立,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思政课教学应关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内容中溶入地方特色,凸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创新性。例如,重庆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其内涵的丰厚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2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不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知识积累的程度相对较差,这对上好思政课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种思潮跌宕起伏,大学生在众多的思潮中受到了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也趋于功利化,使他们更加看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各种等级证书的获得,从而忽视了学习知识与加强自身修养的统一。
因此,教师应结合应用型人才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做到因材施教,主动发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将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结合相关内容进行逐一梳理,用马克思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辩证分析;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特色也融入思政教学中,使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2.3 教学方式的多元性
思政课教师也要深化对思政课的认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选择性地采取专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增强德育的效果。
“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方法的选择实现多元化和最优化组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去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路线,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也应注重这个规律,突出“实践”与“应用”,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去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4 考核方法的全面性
据了解,当前高校的思政课考试大部分是采取闭卷、开卷或者是半开卷的方式,学生被动参与到考试之中,考试内容也是客观性题目居多,无法很好的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应创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上,应增加对学生平时行为考核的权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在考试方法上,将教师全权考核改变为教师考核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结合起来,将各自的考核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平时成绩;在考试的形式上,应将社会调研、论文、笔试都纳入考试范围,适当减少死记硬背的客观性题目,加大案例分析和材料分析等主观性题目的比重,从考核单纯的知识记忆转移到对知识的理解上来,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5 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
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但仍存在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中青三代教师中,多数是青年教师和部分老教师,中年骨干教师严重缺乏;其次,职称和学历不合理,高级和中级职称较少,助教级别较多,教师教学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最后,缺乏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水平与其他院校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优质的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为思政课教师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如成立教学督导组,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学习小组,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指导。其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修与学习,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层次,造就大批思政课骨干教师,并从中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术带头人。再次,应以优惠的政策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一支稳定且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思政课师资队伍。
3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思政课的作用
篇8
一、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特殊性
2005年国家出台的高校思政课建设方案,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设置和学分提出了不同要求,彰显了本科和高职高专两种高等教育类型的差异性,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政课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差异性。
第一,人才培养的规格不同。本科院校培养的目标是研究型或学科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生源质量不同。根据我国现行招生录取条件政策,高校录取分成重点大学、一本、二本、高职高专几个档次,重点大学考生录取分数线最高,其次是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较低,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最低。
第三,学制不同。一般本科学制为4年,高职高专为3年。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管理一般采用学分制,由学生在读期间任意选择上某一门思政课,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
第四,学术背景不同。本科院校思政课建设均有学科支撑。重点大学还有硕士点、博士点,成为思政课建设的有力依托,而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这样的条件。
第五,师资队伍状况不同。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大,资深教授较多,且十分重视科学研究,成果颇多,教研资料丰富,教师工资待遇较高,队伍相对稳定。高职高专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编制偏紧,青年教师较多,工资待遇不高,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
第六,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同。本科院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高职高专里为数众多的民办高职普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真正建立二级独立的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的院校不多,大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第七,经费投入,硬件设备也有较大差别。本科院校大都是公办的,有国家财政的投入,应该说是“衣食无忧”;高职高专除有公办背景的少数学校外,大多数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在办学经费上都有点“捉襟见肘”,资金短缺,在办学条件上无法同本科院校相比。
二、高职高专思政课特殊性衍生的问题
上述这些区别制约和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建设,使其呈现出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特殊性矛盾和问题。
(一)体制机制因素制约了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高职高专是一个集合概念,首先,它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两类高等院校;其次,高职高专还有公办和民办之分。对于公办本科院校而言,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思政课如同其他名目繁多系科一样,是一种学科设置,隶属于一级学科,它承载着学科研究和建设的双重任务,而高职高专一般不强调学科概念,思政课既非学科,也非专业,仅仅是几门国家规定大学生修习的公共基础课程,这就决定了在高职高专,思政课“先天”就比其他专业课“矮”了一截,得不到同等重视,因为高职高专缺少本科院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的优势,只能依靠特色专业取胜。对于民办高职高专来说,专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图腾”,是创品牌,吸引公众目光,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这就造成领导把心思都放在专业建设上,对思政课则抱着“不出问题就行”的消极态度。
(二)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致使思政课被弱化。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比本科短少一年的学业年限里,承载着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提高职业技能,还要获取各种职业证书,最终实现成功就业的巨大压力。在学制短、任务重、就业压力大的多重因素作用下,高职高专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变得日益明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各项工作和学生的重心全都围绕市场和就业转动,具有育人功能的思政课面临被削减、弱化的局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关注和实际有力的支持。在相当多的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的实际时数达不到国家规定,“短斤缺两”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普遍现象。
(三)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和流动性大影响了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学历职称偏低。在本科院校任职的年轻一代思政课教师,大都是从名牌大学博士、硕士生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而高职高专由于自身条件的欠缺,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高职高专的思政课专任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偏少,尤其是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一部分是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和外聘教师兼职的,缺乏思政理论系统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相比,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外出学术交流、参观考察和学习进修机会较少,缺少学术研究,精品课程少,课题立项少,名师得奖成果少。
(四)缺乏学科、学术支撑造成思政课建设动力不足。在高职高专,尤其是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师编制很紧,大部分学校只配备了几名专任思政课教师,有的民办高校甚至只配备1至2名思政课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少,兼职和外聘教师多,教学管理难度大,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五)本科教学的惯性思维阻碍了思政课的改革。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师都是本科院校培养的,他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脱离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范式。虽然教师从理论上对按照高职高专特殊规律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但是,教学改革是创新,改革和创新应该是系统性的,但这会涉及到思政课教学体系改动的权限问题、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不足以及政策、资金的问题。在人手短缺的客观条件下,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师对于教学改革往往停留在局部改革和分兵作战的阶段,主要是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为提高教学效果作一些探索和改变,但即便是微观层面的改革,如果缺少总体布局,缺少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也缺乏可持续性。
三、高职高专思政课特殊性建设的若干设想
(一)明确思政课的课程定位。准确的课程定位关系到课程建设的成败。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职高专的思政课应定位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教育和培养上。高职高专不能因为在人才培养上与本科的职能分工片面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忽略培养“高素质”人才。事实上,思政课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上不是专业课的陪衬,而是居于首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起着首当其冲的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各级领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才能对思政课给予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才能取得成绩。
(二)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教学理念。课程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灵魂,高职高专思政课理念应当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职业性,二是应用性。高职高专思政课教育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要突出职业性,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服务。因此,高职高专的思政课应当把思政课教育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探索一套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高职高专思政课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强调理论教学与能力训练并重。要根据高职高专应用性的特点,在吃透教材基本精神和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取舍,在不减重点、不减要点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能力培养的问题,实现课程能力目标。
(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运用到高职高专思政课上,首先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原则。面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理论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技能考试任务重、就业压力大等“短板”,思政课教学就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差异性,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他们感性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长处,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原则。我们必须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平衡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将教师主讲的授课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模式,如案例分析与讨论、PPT制作与展示、学生主讲与教师点评,从道德小品到体察感悟,从关注环境到热爱自然,还有调研考察、网络互动、义工志愿者活动等。再次是适度够用的原则。面对高职高专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应摒弃片面地追求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的教学思维和做法,按照理论适度、知识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
(四)重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针对高职高专思政课注重实用的特点,在立足国家统编思政教材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重建,构建若干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专题群,每个专题群又有若干个教学专题。每个教学专题都由贴近生活实际的鲜活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等内容组成,不同专业可以在教学专题内容方面有所区分和侧重。
改革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实行多元化考核,是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面。善用体验式、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采用案例引导、问题导入,项目(任务)驱动、主题演讲、互动游戏、影视媒体等教学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行开卷、主题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改革。改革的内容还包括加大实践内容权重,把实践成绩作为思政课合格成绩的必备条件,实行思政课理论学习成绩与实践教学成绩的双线考核,把学生日常行为操守表现量化计入思政课考核成绩,从制度上解决了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与实际操行表现相脱节的问题,提升思政课的应用性。
(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三种。要逐步建立、扩充和完善社会实践基地,使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落到实处;还可以与学生口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扶贫帮贫、支教、慈善、暑期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多方联动,使社会实践常态化。
(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络时代,网络日益成为思政课新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进行自学和自测,达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更多地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有关的音像背景资料和现实社会发展动态。借助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生的自学、自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高专要打造一支热爱高职高专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队伍,需要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科研能力强的学术团队和年龄、职称比例合理的梯队,数量上按照合理的师生比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专任为主,专兼结合。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尤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制定有效的政策,提高教师薪酬待遇,稳定思政课教师队伍,还要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工作量、业绩挂钩,提高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八)关键在领导,政策是导向。搞好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关键在领导。领导思想端正了,事情就好办了。搞好思政课建设,还要靠政策引导。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带全局性的问题,许多问题靠学校自身是解决不了的,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体制和政策,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才能解决。比如,根据高职高专思政课的实际状况,确定怎样的一个师生比是合理可行的。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把落实情况纳入到高职高专各种考核指标体系里。政府下拨的扶助资金,涉及到思政课的建设经费,就必须明确,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思政课建设。
篇9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互动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法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仅肩负着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当前,虽然思政课进行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硬性灌输过多、情感互动较少、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使得高职学生难以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影响教学效果。本课题组以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法”为调查对象,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入式;另一种是互动式。在思政课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经常用的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模式,它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服从者,这种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他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①而互动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由教师“一言堂”课、学生被动接听的单一知识传递方式,通过加强师生之间多种感官的充分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耳感知、动脑思维,从而促进师生情感和谐和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有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的共同点是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互动的特点。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境互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2 高职思政课问题教学法介绍及调查分析
2.1 问题教学法介绍
问题教学法属于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区别于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教师在充分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综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景,力争做到所设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即学生在预习或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由教师引导其他同学来解答和辩论,共同探讨,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最后由教师给予点评。学生要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前必然要主动阅读、思考、生疑、提问,因而这种问题教学法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②当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或回答某一问题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会有成功的喜悦,形成一种情感体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2.2 问题教学法调查报告分析
在2012-2013上学年,课题组对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2012级部分班级所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所使用的“问题教学法”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现将调查进行数据汇总分析(表1)。
调查数据问题分析:
(1)问题设置难度适中偏易。从问题设置来看课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察为29次,约占比例为55.7%,这部分问题较容易;而综合素质及拓展能力考察问题为23次,约占比例为44.3%,这部分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思维含量较大。问题设置较容易是因为所教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其高中知识相关基础较差,容易问题较能调动其兴趣,难度较大问题较难唤起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中,问题的难易度应存在一定平衡系数,所教学生其知识基础较好,则加大难度加大问题数量,学生较差则减低系数。
(2)教师对课堂提问褒多贬少。从调查来看教师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及鼓励学生提出和回答问题较多,褒奖35次,约占比例为67.3%;中性点评15次,约占比例28.8%,两者相加约为96.1%,而批评诱导式启发只有2次,约占比例为3.9%。从这些数据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进行褒奖,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照顾了其自尊心。但从实际课堂中看,由于提问回答过于顺利地得到教师的褒奖,学生对问题有些不加思索,随口作答,也限制了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弱化了教师的引导。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思维遭遇到撞击或部分否定时,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完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预设的教学问题内容应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言精确、目标明确、指向性清晰而且问题设计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很好的诱导性和难度,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
(2)注重对学生回答后的点评的褒贬方式使用。学生作答后不宜全部褒奖,可先褒后贬,事先在问题中设置陷阱,引诱其上当型等多种提问方式结合语言的变化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中设置“干得好还是嫁得好?”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幸福的人生只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但通过课堂讨论,教师批评诱导式点评,让学生认识到除了应具备自食其力的职业能力,也应该“嫁得好”, “嫁得好”不应只看到物质上的财富,也应看到嫁的人的品质、忠诚等。这个案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使问题来自学生,又通过学生解决,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3)问题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典型性和时代性。通过案例分析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须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并且能揭示矛盾、反映问题的典型实例;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案例的设置要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做一开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引导。
以上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调查报告是课题组为了改善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的一次总结,是对近年来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法”的总结,仅仅是本课题组的一管之见。俗话说,“因材施教”,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有其长必有其短,“问题教学法”也是如此,但只要根据教学对象用之得法,因材施教,一定能提升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 徐常宾.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创新探索.教育与职业,总第678期.
② 崔义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③ 陈彩娟.大班环境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 两课教学 教学目的
0 引言
为改进教学质量,总结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应用实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本人从教学实践出发。两课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1 实例教学法的定义
实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进行分析和创作的一种教学方式。
2 在两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 教学现状 两课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程,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任课老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在学完基础之后,面对多而庞杂的实际生活,不知如何去理解课堂上所灌输的内容,一般的教材都会从基础讲解到实例应用由浅入深地编写,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掌握了部分相关理论,书本内容部分可以熟记,但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效果就大打折扣。
2.2 可行性分析
2.2.1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都呈现出不可超越的优势。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引入实例教学法是可行的,相信案例教学能给思政课程设计教学带来质的改变。无论是教学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它的优势所在。
2.2.2 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实例教学法从根本上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2.3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 实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关联, 这是实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我们可以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案例教学的在两课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3.1 教师课前认真备课 教学的目的围绕学生展开,案例选取基本要求:①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案例中要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的知识点。②案例要有实践性,案例要与现实相吻合,能够被学生理解。③案例要有系统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与否,要求教师不但要精心备课,还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确选材,精心组织。
3.2 课堂实例讲解 首先利用课件讲解知识点和注意事项,然后选用一些简单、结构清晰、涵盖课程知识点的案例。教师一步一步地演示给学生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然后举出涵盖该课程知识点的一个难度相当的实例,先让学生看效果,再思考其方法: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同时也找出其亮点。最后要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综合性的案例,并布置一定量的不能在书上找到答案的课后作业。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可以让他们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能理解知识点,而且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3.3 实践课程融入 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做教师在课堂上放映过并讨论过的实例,要求学生独自讲授教师理论课中讲授过的实例。最后布置一、二个主题让学生课堂讲授。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讲授,理解理论,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4 善于总结 在完成一个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要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辅导,教师在实践辅导时要耐心地解答、引导、启发,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一些有共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视问题的难易选择适合的方法,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也可以由教师演示讲解分析。在总结时,对于一些学生好的创意和方法,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和意见,再让学生自己思考补充,如有不足之处,首先应尊重学生的思考;有些需要进行表扬和肯定,再对创意进行对比。
4 总结
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设计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思政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学目标,将复杂的知识嵌入生动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邱祥花.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科技资讯,2011(34).
[2]刘佳,刘俊.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案例教学[J].科技资讯,2011(35).
[3]肖菲莉.实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变”与“不变”[J].学习月刊,2011(24).
[4]蔡肯,梁晓莹.浅谈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
[5]周连文.实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