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管理与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管理与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计算机;管理
科技改变生活,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科技,现阶段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方各面。各个高校已经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必修学科,计算机实验室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场所,运用云技术来对高校计算机进行管理,对于提高计算机服务能力、降低计算机管理复杂性、促进管理技术革新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云计算技术概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的IT架构模式,是依托网络向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的服务模式。利用云计算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传输以及各类计算机服务,称得上是计算机领域的“二次技术革新”。“云”作为一个虚拟空间,成为用户存储数据、资源的虚拟硬件,在网络连接的条件下,用户可以实现从“云”空间随时随地获得计算服务、数据传输、存储服务。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为虚拟化技术,它的实质就是将一个物体单位虚拟成多个逻辑单元,能够使得多个应用同时使用。云计算将所有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虚拟化,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了存储虚拟化、硬件虚拟化、内存虚拟化、系统虚拟化等等。虚拟化技术进一步打破了计算机技术对于实体硬件的局限性,创造了接近无限容量的“云”,进一步的革新了计算机技术的便捷性,并创造了一种“虚拟”服务。
二、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云计算技术现已经被广泛使用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计算机管理而言,利用云计算技术来进一步优化高校计算机管理也是必然发展趋势。目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大多面临着建设成本高、利用率低的现状,校内各计算机实验室都是各院系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很多设备都是重复采购,导致成本增加;而实验室中的一些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几年后就被淘汰,这就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除此之外,为了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许多高校不得不聘请许多管理员,来对不同的教学进行安排部署,同时还需要进行常规的日常维护工作,加强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基于云计算构建高校计算机管理则会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有效降低了实验室的经济投入,提升了设备的利用率。云计算对于计算机的实际配置要求不高,即便是一些面临淘汰的计算机设备,也可以用来进行利用,能够充分的利用已有的设备,继而避免了计算机更换以及升级带来的经济投入。
第二,云计算提升了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管理人员在更新维护系统时,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即可,而不需要逐台更新,大大节省系统的部署时间,降低人力资源费用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云计算将会拓宽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领域,在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内,许多课程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而不得不中途中断,往往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利用云计算,学生可以通入连入网络,就能够享受到实验室的资源。
第四,云计算将会降低软件使用费用,传统的实验室安装专业的软件,往往会需要购买多次,以保证每一台计算机都能够获得证书,而利用云计算,则可以仅仅购买一次软件,就能够通过云共享实现多台计算机的授权,降低了对软件费用的投入。
三、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计算机管理建设
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计算机管理中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根据高校计算机管理应用的需求,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整体架构分为4个层次设计:
第一个层次:云基础设施硬件层,指的是实现云服务的基础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有计算机设备、网络交换设备、基础的数据存储设备,必须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环境处于正常状态,这是利用云计算的基础。
第二个层级:虚拟资源管理层,该层级主要负责将物力资源向逻辑资源的转换,实现对整个计算机环境的虚拟化,这种虚拟化,有效的降低了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物理资源的维护复杂程度,进一步优化了对计算机资源的应用调度。
第三个层级:虚拟桌面管理软件层,负责整个虚拟桌面系统的调度,调度分配不同客户的虚拟桌面系统请求。客户通过与控制系统进行身份认证,获取授权使用的桌面;负责云数据管理,主要是对客户计算机与云计算平台系统中的实验数据、用户数据、软件数据、资源数据以及系统数据等的保存与维护。在这一个层次,主要涉及到的技术包括有桌面虚拟机化技术和服务器虚拟化,也就是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并且在虚拟服务器上生成大量的虚拟桌面,通过相关的协议发送给终端,这样用户端通过登录虚拟主机,获得许可后,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桌面系统,从而实现单机多用户的操作。但在桌面虚拟化的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面临“启动风暴”的问题,由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较多,虚拟桌面在短时间的集中存储访问会导致存储系统的瘫痪,因而在实现过程中的工作负载进行预测,并且应该选用SSD硬盘来避免这一个问题。
第四个层级:云终端接入层。云终端接入层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一个统一规范的接口。一般来说,云客户端程序应该被安装在各个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终端计算机中,终端计算机通过用户口令登录云端服务器,获取相关的软件服务、计算服务以及数据存储服务。
参考文献:
[1]邱俊斌.浅析云计算在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2):41-44
篇2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05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21
1 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说到图书馆管理,我们多数会想到馆长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管理上的作用,但这些人如何管理,如何让他们更好地管理,还是需要探索些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全球化的进展带来了信息化时代,不管图书馆的管理是何种制度,在信息时代都已经毫无疑问地需要依靠计算信息管理,因为人工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了,在全球信息开放的时代,信息量巨大,内容种类繁多,广大的阅读者都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很重的负担,而图书馆的核心就是信息服务。
综上所述,图书馆管理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虽然自动化、计算机逐渐已经部分取代了人的工作,但发展水平以及运转还没有处于很好的平衡状态,计算机管理仍缺乏有效的系统和科学的管理,因为管理者素质不高,服务观念和方式落后,甚至不会使用现代化手段工作,所以必须在利用新的管理方法的同时,注重图书馆人员管理培训,增加资金,投入技术支持。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利用它进行信息管理,可有效地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对文献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序、分析、综合,以新的序列化的排列供查阅人员快速查阅,同时也可以解决印刷品所带来的占据巨大空间的弊端。
2 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对策
2.1 基于现状,调整目标
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起点较低,普及率也相当落后,据统计,我国年产电子出版物仅3000多种,Internet信息占有率为1%。在这样的基础上,必须循序渐进地去建立网络管理制度,避免盲目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可以将每个计划分解成具体的小型的项目或是子系统,从信息的服务、信息资源加工、科学技术的研究几方面分类发展,争取做到每项齐头并进的发展。另外,仅仅埋头苦干还不够,在国外的信息管理时代比我们研究得要多、要早,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并加以改进,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能够真正地为我国服务。
2.2 注重协调,整体规划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最好能够考虑到读者用户的实际需要,合理统筹分配信息资源,确保每一项研究成果能够发挥实际的作用,给读者用户带来切实的利益。避免研究中重复的工作,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建立中一定要各个部门相互沟通,避免闭门造车导致重复的工作,导致资源的浪费。
2.3 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
随着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对相应的人才需要也大大增加,最好能够懂得专业计算机管理模式、外语等复合型人才。Kreitz探讨了对于图书馆管理者理想的情商也至关重要,以便能够很好地应对环境的变迁,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本管理上需要从员工招聘环节开始重视,另外人事关系、薪资的合理分配、合理的绩效考核、完整的质量监督系统以及质量保证系统也很重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准入资格,适当参照美国职业能力评判标准,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硬性的要求。
2.4 资金支持
图书馆网络信息研究的各项工作均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如必需的硬、软件设施、软件研发人员的投资、联网的经费均需要资金作为支持。因为资金需要之大,可能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拨款,所以图书馆还应该积极考虑与一些信息企业紧密合作,以便有一定的业绩和资金。另外,在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上,需要在培训上增加些投入。
3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3.1 数据模块窗体的设计
数据模块是指在为组件和每个窗体设计时不必一一操作,可以通过对这些组件和数据源进行统一管理,然后设计出一个适合这个集合的统一模块,这样就避免了一一设置数据源带来的繁琐工作,而且同时也避免了让每个数据源是相同在一一设计时出现差错。
数据模块系统开发后,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TADOQuery控件在此数据模块系统上使用较方便,如果使用其他控件会造成不便管理,易混淆各个控件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另外,为了在空间资源上节省资源,使用了动态同时考虑到使用动态ADOQuery控件。因此,除了“借阅者个人模块”中使用了下数据模块,后面的各个模块均在ADOQuery控件支持下完成的。
3.2 启动画面的设计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图书馆中,启动画面虽然没有实际的作用,但是在给用户第一感觉起到至关作用,最好设计出能让用户感觉舒服、有亲和力的启动画面。可以在Forml窗体中加入Image和Time组件。
3.3 登录窗体设计
用户登录窗体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登录者实现不同登录方式,如普通外来用户、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馆其他工作人员,以满足不同用户者的需求。
3.4 密码认证窗体设计
主要为了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密码认证进入系统,并且可以根据登录者的用户名检查Keyer表中的符合权限的字段,自动分辨出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的不同操作模块。
3.5 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1)图书查询功能的设计。读者查询界面的设计必须符合大众的需求。最好设计出简单快速的查询系统,不能仅仅满足于查阅到某书在第几层、哪一列,这样只能满足一些多数需求,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要求却无法满足,比如某个读者想了解某个专业的书籍在此馆的存书情况或者新近书籍的明细等,这就需要更加详细的系统,把藏书情况及新近书籍作为一项查询项独立。此外,查询书籍的方法必须多样化,编号、书名、关键词等模糊查找,最好不要做任何限制,方便读者能够快速简便地查阅到所需要的书籍。当然为了精确找到需要的书籍,对书籍进行必要的唯一编号也尤为重要,最好实现书籍和信息的同步更改;(2)读者登录功能的设计。读者的登录主要为了查询书籍或者查询借阅及还书情况,还有些本人信息更改等借阅者服务窗体的功能主要是图书的查询,个人借阅通常通过借阅证号码和密码即可登录。
3.6 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当读者正确登录成功,激活系统后,读者变可以借阅,并查询自己借阅及还书情况,还可以随时更改个人信息,通常这个系统由ListView支持较为方便,也有利用到DB-grid系统的少数情况。
4 以读者为本的系统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无论在以往以人为主的图书馆管理时代,还是在现代计算机信息主导的时代,都应在管理上以读者为本,读者是图书馆得以运行的载体,必须始终坚持尊重、依靠、开发、凝聚的思想去管理人,以读者为中心。通过读者的监督参与,来督促图书馆的管理。比如从一般的信息咨询到相应的书籍查询,在程序设计上最好以读者方便为基础。计算机管理读者系统中,最好是一个读者只能用一种身份,但是却可以此一个身份为其他多个人所用;一本图书只能属于一种图书类别,而一种图书类别可以包含多本图书;可供不同身份在不同时间借阅。
4.1 设计全局ER模式
我们将全局ER模式分成局部去设计,局部的ER模式设计好后,将局部综合成总体,这个总体概念必须支持每一个局部模式的运行,且必须是一个合理、完整、一致的整体数据库概念:(1)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需要首先确定每一个局部ER模式的公共实体类型,我们通常会根据同名类型去确定公共实体类型,将同样的公共实体类型进行归类;(2)局部模式的合并原则:合并原则是首先将那些现实中有确切联系的局部实体先两两进行合并,后添加独立的局部内容结构;(3)消除冲突,在合并中会碰到一些冲突,主要是属性、结构命名冲突,不是简单地将几个ER模式汇合成一个ER模式,在合并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中间遇到的冲突,必须解决这些冲突,使之成为能够被用户接受和理解的一个整体ER模式。
4.2 数据库逻辑设计
由于局部的个体是ER模式,而DBMS一般是关系型,因此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过程就是将局部ER模式转变为一个整体的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具有很多优点,规范化的理论可以形式化地操作运行,结果是一个关系化的整体模式:(1)导出初始关系模式;(2)产生子模式;(3)两关系模式ownertemp和Keyer。
总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字信息化管理是未来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趋势。信息管理不但可以让图书馆信息量大增,并可以减少很多印刷的成本,电子信息的普及会大大增加全球信息的共享,但是网络信息具有信息量大、内容纷繁的特点,组织管理和查阅上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充分利用有效和合理之处,提高对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信息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宝花.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01,(2).
[2] 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管理策略
一、引言
在现如今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回想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史,我们不仅要感叹,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了我们能够赖以生存的技能和工具,为我们探索和改变未知世界提供了无限可能,八十年代以后,图书馆大量引进计算机技术,力求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现代化,其自动化水平达到集成系统阶段,人们将系统论思想和系统工程技术应用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后发现,这是个突破性创新,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就产生了所谓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图书馆集成系统在美国有个专业性的描述―“集成联机图书馆系统”(Integrated Online Library System,简称IOLS),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集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大高校也纷纷大量引进这种集成系统和设备,既然是系统和设备,就必然会存在出问题的时候,因此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如何保养和维护好这些设备,那么如何保证系统高效平稳的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对基于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图书馆管理和维护做一些技术上的探讨,希望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者有参考价值。
二、基于集成系统的图书馆管理和维护策略探究
(一)权限管理
为了保证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安全性,也为了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所有图书的整体可便捷操作性,从而保证所有图书能物尽其用,我们提出了给图书馆管理系统设置多级系统权限的概念,将所有图书的信息录入其中,系统管理员最高权限的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所有的下行权限,能够参与更改和管理其中的信息、设置系统参数以及给用户分配一些小的权限的工作,这样就很方便的避免了人为的破坏系统,删除或者修改系统内部各种数据(如:学生借阅记录等数据)的可能,当然我们还会根据需要给每个用户设置一个小型的用户权限,这就需要系统管理员认真核对用户权限的设置,给他们提供以允许范围之内的极大方便,只有这样通过权限管理的方法,才能减少非用户自己之外的人恶意操作图书馆管理系统,而带来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上的困难,规定只有用户自身或者有使用权限的人才能使用,对于图书馆管理的安全性来说有建设意义,能极大程度的保证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安全。
(二)口令管理
图书馆集成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不论是系统管理员还是用户会被分配到一个账号,他们平时的所有操作都会被记录下来存到日志中,由于每个人被分配到的用户的使用权限不同,那他们也就会拥有专属的用户口令,但是实际生活里,每个部门甚至一单位为了图方便公用一个用户名和口令,这就导致了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原因无从查起、责任不清的问题,反而会带来工作上的不方便,甚至会出现有的用户把口令不当回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这样自己的用户权限很容易被他人盗用,随着网络的普及,口令被盗用肯会使自己在网上的费用剧增,亦或是重要的文件或者信息被篡改、删除,自己也就得承担不必要的责任了,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用户权限和口令,那么口令管理的问题也就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口令设置的问题,有些情况根据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一台电脑可能有几个人一起使用的情况,为了减少其他闲杂人员误操作,而又不影响有需要的人的正常使用,采用口令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只有知道口令及密码的人才有权限使用同一台电脑,下面总结出来几条关于用户口令设置的几条经验,仅供参考:
⑴把缺省口令从系统中删除。所谓的缺省口令就是很多系统在初始化后会自带的一些口令,如:Supervisor Guest或者一些用单位部门拼音作为口令的,在使用系统之前将这些缺省口令删除。
⑵不要使用与用户名相关的形式作为口令。不如说用户名:李晓明,口令不要设为:Lixiaoming或者Lixm。
⑶不要使用用户的出生年月日作为口令。
⑷不要使用自己常说的话作为口令。
⑸口令不要太简单,比如纯数字,应大小写标点符号交叉使用,最好不要少于8个字符。
⑹及时删除并更新调离或新任工作岗位人员的账户和口令。
(三)预防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就像所有生物都避免不了病菌困扰一样,它是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也在日趋换代更新并强大,其形式越来越多变,危害越大来越大,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在人们使用DOS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病毒一般只会通过硬盘传播,其危害也只是破坏一些应用软件的程序文件,当网络时代到来以后,计算机病毒就可以通过入侵网络文件,在用户下载该文件的同时也一并将病毒下载下来了,从而感染用户的电脑,它会破坏用户的文件数据甚至对用户电脑的硬件造成破坏,使计算机陷入瘫痪。因此,定时检测计算机病毒并杀毒是计算机集成系统管理及维护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计算机病毒对电脑及个人信息的破坏上面已经介绍到了,那么我们想要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就必须针对计算机病毒采取预防措施,把计算机病毒拒之门外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基于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分析计算机、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等多种可能产生病毒的方面,我们发现计算机病毒的解决必须多管齐下,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我们应该制定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完备的管理措施,一般来说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⑴ 除了有必要从互联网接受数据的计算机外,普通的工作站应尽量不配备软驱,CD-ROM等外设。如果计算机配备了这累软驱,应该配备专人进行管理维护,责任到人,也可以通过设置开机密码的方式,在系统管理员管理好开机密码的情况下,可减少其他人使用这台计算机的可能性,保证计算机相对安全。
⑵ 对于要在这台计算机上使用的所有软盘,光盘等,在使用前应必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毒杀毒处理后,确定无毒后方可使用。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正版软件也有可能携带各种病毒,会对我们的电脑造成极大威胁,所以我们不要掉以轻心,对所有下载的文件我进行一下杀毒处理,相对来说更安全一点。
⑶ 现在很多图书馆已经接入了互联网,这就就使得计算机病毒有更广泛的传播途径了,用户从网站上下载文件或者接受的E-mail文件都有可能是病毒的携带体,所以我们为了进一步保证计算机的安全,我们最好给每一台计算机安装实时监控功能,或者安装正版具有定期查毒杀毒功能的软件(如:Kill 98 kv300,瑞星,McaFee VirusScan等),用这种方法来定期清理来自电脑磁盘或者网络文件等多方面的病毒。
⑷ 使用正版最新的杀毒软件,对各种新型病毒进行及时处理。
(四)数据备份
我们不可否认计算机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我们能加速探索未知世界的脚步,让我们看到世界的丰富多彩,但是物必有利弊,计算机的发展也一样,尤其是我们对计算机依赖程度越来越重的今天,计算机的弊端也日趋明显,现如今有人以计算机为载体以互联网为支撑进行犯罪,计算机往往在人们各种误操作下出现系统奔溃、电脑瘫痪、数据丢失、财产损失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我们为了避免这种因为计算机本身存在的缺陷而潜在的隐患,提出数据备份的概念,就是把计算机里面重要的文件进行定期更新备份,以防丢失造成不便,备份可以说的避免电脑受各方面的问题后数据丢失情况的必要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重备份的策略,所谓多重备份个人理解为,将重要的数据备份多次,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地方,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储介质,比如硬盘、光盘、云盘等,这样一个数据受破坏还有其他数据作为保障,不至于损失严重,因此数据备份也应该有一份完备的计划。
⑴ 我们通过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图书每天都对不同的读者开放,因此所涉及的图书的相关数据不断更新改变,为了解决这个动态问题,我们最好有一个备份服务器,对图书馆里的所有图书的信息进行实时备份,这样就可以使计算机系统崩溃以后尽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方便管理。
⑵ 备份的载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磁盘、磁带、光盘或者其他备份设备,采用不同的备份载体存储同一分重要的数据,对数据的安全性来说是非常可行的。
⑶ 设专人负责每天的备份工作,责任到人,如果多个人共同管理,容易造成工作分配不均衡,责任不能到个人,一旦出了什么事,都搞不清楚到底是谁干的,对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的不利的,还是到专人管理的好些,最起码责任到人,能激发备份工作人员的工作敬业精神。
⑷ 对于非常重要的数据应该多备份几次。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并做好及时更新的工作。
三、基于计算机集成系统的D书馆设备管理及维护策略浅谈
(1)对于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设备,应安装合适的消防系统,做好防尘、防潮、防静电的三防工作,防止设备内部尘土过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如果设备内部环境比较潮湿容易产生电路的短路,对电器设备造成破坏,还有静电容易使设备发生短路或者自燃现象,尤其是对于计算机服务器,配线架等重要的设备更应安排在无尘的环境内,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7℃之间比较理想,相对湿度保持在30%~55%之间,电源要安全接地,并在雷雨等特殊天气里适当的让计算机关机,以防遭到雷击而损坏。
(2) 对于各种光盘,磁盘等相关设备的维修工具应由专人管理,做好登记工作,并且按规定放置在固定的地方(光盘、磁盘要注意防尘、防潮等),做到有序管理,防止在需要时找不到所需物品。
(3)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台计算机都行配备一个UPS,以便在计算机发生突况而关机时,不可否认我们经常遇到计算机由于停电或者其他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突然关机的情况,这时我们计算机如果有UPS功能,就能及时进行数据存盘,安全关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对图书馆管理及维护人员的策略
对于计算机集成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到上述的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项关键因素与之紧密联系的就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的素质,他们的业务水平高低,责任心强不强是系统管理维护工作的关键,有时候即使计算机系统安全有效运行,但是如果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强,遇见问题乱操作造成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损失是常见的情况,为了保证计算机安全高效的正常运行,故管理维护人员的培养很重要,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水平培训,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是必要的,只有将图书馆管理人员培养成专业素质一流,敬业精神一流、服务意识一流的人员,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来说才有发展的前景。
篇4
【关键词】档案电子化;发展过程;管理模式;计算机技术
1.企业对员工档案电子化的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对员工档案电子化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对员工 档案管理领域起步晚,应用程度也比较滞后,直至目前还主要用于案卷的总体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档案存储电子化已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随着近年企业规模的发展,使企业档案信息量剧增,又由于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形势,现代化企业管理势在实施对员工 档案电子化,要求档案部门必须加强自身现代化建设,才能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才能及时、准确、高效地管理好企业员工的档案信息资源。虽然近几年有较大的改观,但与改革以来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还很不适应。目前企业对员工的档案管理,从档案材料收集、整理、鉴别、编排、装订、保管、利用,还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技术,对档案的保管条件和保管技术简陋单一,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与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差距还很大,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大力推进企业对员工档案管理实施计算机应用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企业对员工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强调原始记录的保存,每本案卷都具有唯一性,一旦遗失,损毁就不能弥补,也就失去了重要的历史凭证。针对企业建立对员工档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将对企业员工档案的原件保存,建立电子案卷,查阅档案就可以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这一系统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能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查档、减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纸质案卷的磨损毁坏。更在于实现了对企业员工档案的信息备份。虽然纸质案卷的作用和地位是电子案卷无法取代的,但将企业对员工档案由原来的单一存储纸质案卷转变为纸质案卷与电子案卷同步存储,两种形式的案卷分离保管,是防止涂改、伪造档案的有力手段。当纸质案卷遗失、损毁时,电子案卷又可以起到补充当档案的作用。
2.企业对员工档案电子化的发展
企业对员工档案管理需要存储电子化涉及面广,资金投入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基础工作量大。由于各企业对员工现有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经费投入不足,要想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管理档案信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优势己使其成为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组织对员工档案管理部门应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弄清对员工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模式运行机制和操作标准等问题,确定目标,统筹安排,逐步实施。做好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对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进程。能够使对员工档案管理工作基础建设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同步,首先要加强档案存贮、保护、复制、装订等“硬件”措施的建设,不断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和条件,增加物质投入。又要具有企业 对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特色,使之能进一步推动对员工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企业对员工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管理模式
对员工档案工作和对员工信息工作相辅相成。对员工档案往往是对员工信息的主要来源和主要记录方式,对员工信息的主要内容与对员工档案的原始记录也应是一致的。随着对员工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两项工作虽然不能等同替代,但很多具体项目是重复的。在现代企业对员工管理模式中,无论是各级组织部门还是基层单位,对员工档案工作和对员工信息工作都是相对分离的,分工也很明确,有的还隶属于不同的职能科室。由于各级企业对企业员工信息软件和对员工档案管理软件很多,两类软件一般都包括了对员工信息和档案管理信息,侧重点各不相同,信息转换或共享也有困难。各种对员工信息系统应用面较广,利用率也较高。但不少企业采集信息时不严谨,或由本人直接提供有关内容,或使用一些未经校对的现成表格资料,随意性大。另外企业 对员工信息常采取定期采集维护方式,学历变化等信息的管理往往相对滞后,以上因素都会造成企业 对员工信息失实,影响对员工对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对员工档案,而且一般采用随时维护的形式,在材料归档的同时就要更新信息,具有真实性、权威性。但由于多数企业已有了对员工信息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对员工信息往往不被重视,利用率低。要推动企业 对员工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有必要建立对员工档案与对员工 信息同步化管理的合理模式。在档案工作与对员工信息工作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可将企业档案管理与对员工信息这两类系统合二为一,开发推广全国统一或较大领域统一的企业对员工档案信息综合网络系统,实现对员工档案基础管理工作这一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的同步化管理。 这样既能减少工作环节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保证信息的准确、完整和新鲜,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4.强化制度实施对员工档案规范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也会出现硬件故障、病毒感染、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数据丢失、损坏的现象不可避免。加上档案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有限,如不及时进行数据备份,一旦发生问题数据就难以恢复,损失很大。同时计算机管理也带来对信息维护、磁盘等载体的保管保密等一系列的新的问题。如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查档,更要面临系统安全的巨大挑战。档案工作是一项保管保密要求高的特殊性工作,在这一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规范操作程序,对保密等相关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制订更为全面规范的对员工档案计算机管理制度,使企业档案工作人员有据可依,最大限度地减少档案管理上的漏洞。
5.结语
在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现有的档案人员大多也是身兼数职。实行计算机管理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建立数据库,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信息维护,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加大,而且专业程度相对要求提高。在远程查档刚刚起步的今天,计算机管理带来的工作效率的相对提高还不明显。使用档案管理系统使人员配备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 多数企业只能在集中整理档案期间借用人员使用档案管理系统。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徐艳艳.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上).
篇5
[关键词] 计算机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结构体系
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各类计算机商务领域和计算机实验室(包括网吧),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此系统的开发必须遵循安全可靠、稳定、维护性好等原则,以便于系统既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又能适应将来扩展的需要。
一、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为了使系统能很好地满足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需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必须考虑以下关键问题。
1.安全性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管理系统,它是集信息管理、网络控制和财务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其中安全性要求最高的还是财务管理方面。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为使用者提供优质学习平台,各个计算机实验室都会在业余时间对外开放,所以在设计机房管理系统时,我们把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系统本身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系统必须既能够防止恶意的攻击,又能防止因误操作引起的数据错误。系统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防止使用者绕过客户端的登录界面。因为使用者一旦绕过登录界面,就会造成管理失控现象的发生,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对使用者进行正常的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形同虚设。
(2)如何防止使用者正常登录以后拔掉网线。若登录后再拔掉网线,则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信息交流就会中断,管理人员同样不能对使用者进行管理,造成和绕过登录界面同样的后果。
(3)如何防止对系统的恶意攻击。如果服务器在实验过程中遭到恶意攻击,造成服务器数据的丢失或系统的瘫痪,就会给实验带来灾难性后果,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实验课上课工作,造成教学事故。
(4)网络传输中数据的安全。由于对计算机和使用者的管理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所以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旦网络中的数据被截或被修改,则整个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严重的会造成系统的瘫痪,带来的后果不可预测。
(5)数据库的安全。数据库中记录着整个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所有数据,包括使用者的收费信息、上机记录、机房中每台计算机的信息、使用者和管理员的信息等。这些信息都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必须要保证这些信息的绝对安全。
2.系统速度
系统速度主要包括使用者登录的速度、控制消息传输的速度、使用者用机的上网速度以及服务器对各种消息的响应速度。系统速度的快慢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使用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后,造成使用者上机速度缓慢或控制信息响应很慢,则系统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意义。
3.网络延时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对机房的管理是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的。远程控制就是将被控制对象与控制器在地理位置上进行分离,采用一定的通信手段,来实现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的传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是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系统,而Internet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资源共享,注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传送的信息量,而非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因此不能保证远程控制系统中运动信息的实时传递。实验表明,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将产生较大的延时和一定的延时不确定性。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丢失,对网络安全和系统速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并严重影响基于Internet远程控制的性能。因此网络延时也是系统设计时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4.合理设计数据库
系统开发时主要涉及两大问题:网络和数据库。而数据库是所有信息保存的场所,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系统软件的质量,影响到软件对数据访问的速度。建立数据库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数据的一致性。由应用程序产生工作编码,要保证不同工作任务具有不同编码,工作编码具有惟一性。
(2)合理冗余。如果数据冗余低,数据的完整性容易得到保证,但增加了表间连接查询的操作,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合理的数据冗余是必要的。
(3)合理选择数据的类型。数据类型的合理选择对于数据库的性能和操作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运算速度都不一样,所以对数据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对程序性能的优劣有很大影响。
(4)数据规范化存储。规范化的数据存储不但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数据库设计习惯,提高程序的质量,而且对日后的数据库维护也有很大的益处。
5.进程同步
保证数据能够被正确使用。系统客户端登陆到服务器时,必须使用进程同步技术保证登录数据能被服务器正确验证。
6.合理运用新技术
图1C/S模式
在开发软件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新技术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创新原则,体现先进性;
(2)经济原则,体现实用性;
(3)前瞻性原则,体现发展性。
二、C/S (Client/Server)体系结构
C/S模型可分为传统的C/S结构和三层C/S的结构。传统的C/S结构就是两层的C/S结构,它的基本思想是把集中在一起的应用划分成功能不同的两个部分,分别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通过它们的分工合作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功能。在这两部分中,一个为服务器程序,用来响应和提供固定的服务;另一个为客户机程序,用来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和要求某种服务。在系统中,服务器端运行的是服务器程序,而其他的运行的是客户机程序如图1所示。
三层的C/S结构,又称多层分布式应用系统,如图2所示。就是在客户层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层之间添加一个中间层(应用程序服务器),该中间层负责完成C/S模式下的各种业务规则数据的处理任务。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只需要向应用程序服务器发送简单命令,来提交用户的需求。增加中间层后,系统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图2三层C/S结构
系统的结构类似于三层的C/S结构,其中的服务器模块对管理客户端模块而言具有中间层的作用。
C/S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性能强,在C/S模式中,客户端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可以在子程序间切换;
其次,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
再次,具有严密的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取模式;
然后,降低网络的通信量;
最后,在内部局域网小范围内可以实现高速控制。
三、计算机商务系统和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
经反复研究和论证,结合机房管理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分为4个模块较为合适,各模块之间的结构采取C/S模型。各模块分别是:服务器模块、使用者客户端模块、售票客户端模块和管理客户端模块。
1.服务器模块
图3机房管理系统服务器端功能结构图
对各客户端发来的信息进行响应,并通过对客户端信息的分析,来进行各种事务处理。服务器具有直接访问数据库的功能,各种客户端对数据库的访问都是经过服务器来完成的。超级用户也可以通过对服务器的操作来完成对各种客户端的控制。服务器端功能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2.使用者客户端模块
完成使用者登录信息的验证,使得使用者必须通过信息验证才能正常使用计算机。此外它具有使用者密码更改、余额查询、游戏控制等功能,并定时向服务器发送在线确认信息,如图4所示。
图4机房管理系统使用者端功能结构图
3.售票客户端模块
完成售票员登录信息的验证、将使用者购买机票的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中,此外还具有售票员和使用者密码的更改、机时比率的设置与更改等功能如图5所示:
图5机房管理系统售票端功能结构图
4.系统的C/S结构
图6机房管理系统管理员端功能结构图
5.管理客户端模块
篇6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对策;探讨;机密性
文书档案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单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单企业档案的资源发生地,对文书档案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才能够提高文书档案的利用率,为企业的其他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服务。下面分析一下文书档案管理的特征,探讨目前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管理的措施。
1 文书档案管理的特征
文书档案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是相关时间段内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领导与行政管理活动的综合,主要包括了党委、组织、纪委、纪检、工会、办公室等部门的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性档案。文书档案管理的手段主要是以纸质为载体来记录,并按照相关要求分类后存放在档案室中。文书档案是对单位工作各方面的真实记录,它主要涉及党群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内容丰富。形成了文书档案资料的丰富性。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工作,是一个单位工作业绩与管理水平的历史记载与再现,也是单位领导作出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实现文书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才能发挥出文书档案的作用,体现出文书档案所具有的价值。
2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的收集不够及时
企业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既为档案整理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又是实现档案利用的前提条件,文件材料收集的齐全与否,与档案的完整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一些企业文书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通过企业OA软件的运用,很大程度提高了各类红头文件收集的齐全完整性,但总体而言,文书档案收集工作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部分企业在文书档案收集过程中只收集红头文件,对于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如党组会会议记录、公司简报、各类非生产性合同、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统计报表以及其他具有原始凭证性材料的收集缺乏重视,致使许多重要文件材料逐渐丢失,而这些文件材料对今后的查考编研等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书档案的管理是从收集各部门的重要文件开始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部门未能及时的将文件交给档案管理员,这就造成了档案的收集工作的难度。这种状况是由于各部门的配合工作没有做好,时常使档案管理员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不得不常常催要,但是有些文件个别部门确实工作需要,所以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只得妥协,等时间久了一方面管理员容易忘记收集这些资料,另一方面这些文件资料在部门中很有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甚至丢失,使重要的资料不能够有效的保存,这是文书管理工作的疏漏。
2.2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脱节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脱节是我国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从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体制来看,挡案的管理只能通过企业档案室与企业文书部门连接,这种联系途径比较单一,而且职权不明,很难发挥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整体优势。造成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脱节。二是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特别是电子文件的鉴定、分类、组卷等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三是由于标准化准备工作不足,给软件推广和档案信息的传递带来困难,造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工作流程脱节。文书工作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档案管理工作则是文书工作的延续,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相互统一又分工明确,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实行是分块管理体系,虽然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管理体制却拉大了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之间的距离。就现实情况来说,文书工作者的档案意识较为淡薄,而档案管理人员也极少涉及文书工作,这就导致了工作之问的脱节,在衔接上十分不协调。目前,许多单位的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在公文的格式和处理办法上存在较多的分歧和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文件用纸不规范、格式不统一、版记不全、附件不规范、办理程序先妥、编号不准确等等。
2.3 上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企业单位中,有很多上级领导对文书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透彻。争取领导重视是做好文书档案工作的前提,发挥作用,争取领导的重视。领导是否重视文书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书档案人员工作的满足度。因此,要想使单位的文书档案工作有起色,必须做好档案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为本单位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只有让单位领导知道了档案工作在单位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宣传,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单位领导对文书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大多都是因为对档案工作的不了解,认为文书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这就需要文书档案人员经常向领导宣传文书档案工作。首先,要勤向领导汇报文书档案工作情况,使领导受触动、受启发;其次,要努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及时为领导提供上级机关和档案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材料,为领导提供档案利用信息,使领导逐渐熟悉文书档案工作,利用档案促进工作。实施文书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在一部分领导看来,档案管路工作极为简单,尽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难以见到效果,也无法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只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保存好文件,以备不时之需即可。所以档案管理工作尽管在口头上得到了重视,却没有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位。这就直接影响了包括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在内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除此以外,单位不同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对文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不一致,也会导致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完善。
2.4 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的人力完成,因此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一些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与学习,对档案分类、立卷等技能掌握不够熟练,没有掌握其关键,管理工作者的个人能力达不到当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在档案的分类、立卷等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即使具备一定相关技能的人员也没有进行后续的教育和培训。经常导致文书立卷不符合规范、收集范围不明确、收集工作不及时、材料真伪不分明、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混乱、文书档案收集缺失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书档案管理,从而达到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潮流。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加强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更新,进一步促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接受新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方法,特别是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档案的管理带来了一次革命,管理人员只有掌握好新的专业知识,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3 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及时全面地收集文书材料
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实际起点。它不仅为档案工作提供了实际的管理对象,还为国家积累了完整系统的档案史料。文书材料的收集,是平时归卷和来年初调整定卷的前提和基础,收集工作的质量,决定和影响了其他业务环节的质量,既是一项繁琐的业务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政治工作。文书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账内”文件要经常查对、清点,做到一份不漏地收集起来;二是“账外”文件要留心收集,把应该收的都收集起来;三是严格规章制度,使工作人员自觉地把文书材料交上来;四是做好思想工作,把容易被忽视的文书材料收集起来。总之,文书材料的收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艰苦细致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业务、信息灵通、坚持执行有关制度,使收集到的文书材料的数量充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并做到手勤、口勤、腿勤,脑勤,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及时全面地做好文书材料的收集工作。
3.2 做好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衔接
根据义书处理、档案管理、数据库维护、打印原始数据等功能的相互问联系,可把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分为两个系统、两个库。这样既可以实行一体化管理,又能单独使用,分段管理。两个库既前后连贯,又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将档案文件的著录项目放在公文处理的登录项目中,使揭示档案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的信息尽量在公文处理中形成,并达到标准化,使文书库的数据转换到档案库,这样信息库的数据既叮供文书处理中反复使用,又可免去档案部门立卷、归档数据的重复集中录人之苦,充分发挥现代管理的优势,达到了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的一致性。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特点是文档一体化管理具有灵活方便的自动组卷、对档案题名自动标引、多功能检索等功能。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要求,可将文书处理的收发、登记、承办、催办、组卷、注销和档案管理的检索、编目、统计、借阅、销毁等管理于一体,使文件从形成即由计算机实施全过程管理,即文书立卷人员把归档文件在计算机上逐件打上归档标识、组卷标识和保管期限标识,应用计算机组卷功能,直接拟写标题及有关案卷著录内容并由档案人员进行核校,调整卷内文件排列顺序,打印出卷内文件目录。立卷人员根据案卷卷内目录及排列顺序,将相关的文件与护封、目录、备考表一并装订成卷。这样既避免了重劳动,又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有效衔接的途径是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所谓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就是将文书处理与档案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实现双方互补、互助,相互沟通,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有效管理。根据工作单位类型不同,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模式:一是由文书工作人员兼管档案工作。或由档案人员兼管文书工作的方法。由一人兼管,能熟悉工作,方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方法实用于中小型单位。二是文书人员与档案工作人员彼此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工作。这种方法适用于大企业。由于单位大,形成的文件自然多,文件有条件地转化为档案也必然多。文书人员与档案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立卷归档工作,有利于档案的利用与开发。三是领导统一负责协调。由一名领导统一负责文书与档案工作的协调。加强统一领导.经常互通情报。交流工作,建立咨询会议制度和联系网络,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共同承担某些科研课题。这种方法适应于各类机关。明确部门职责。明确两部门职责,前移档案立卷工作,使文书部门成为档案保存的一个基本单位。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衔接的主体主要是公文。计算机辅助管理是实现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后,二者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真正达到前文后档“一次输入,多次采用”的目的,这也是档案工作者多年为之努力的方向。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一项子系统,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可使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首先,计算机局域网络是实现档案文件信息快捷、高速传输运转的必经途径。可将文书档案中相同性质相互联系的工作联为一体,完成数据共享,数据转储。其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引人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后,图、文、声并茂,具有可视性、直观性之特点,使文书档案工作真正“活”起来。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施后,文书档案工作中除了个别环节尚需人工完成外,其它绝大部分工作如分类、整理、鉴定、立卷、著录、标引、统计、打印均可实现自动化,使档案人员从传统的手工劳作中彻底解脱出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3.3 争取各级领导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为了提高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的水平,工作人员一定要落实好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才能为本单位的工作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本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后,才能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还要通过自己的积极工作,争得各部门负责人对档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4 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者培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单位领导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深入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档案工作理念,掌握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培训,才能提高其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学习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及政策水平。新时期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具备优良的专业技术素质。促使管档人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素质,进而更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总之,文书档案实行全面科学化管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对相关工作者迸行职业培训,强化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中作的有效衔接,都将有利于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加强档案管理质量,使企业切实发挥文书档案的作用,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功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顾爱怡,顾贤凯,从工作实践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科技资讯,2007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工程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57-01
对于一个工程造价项目,计算机软件必须经过充分合理的测试和调试,切实可用之后,方可。几乎没有那个工程造价项目能够偏离这个原则。有时情况更糟,大量的报告错误无法修复,原因是缺乏可靠的程序错误跟踪机制。时过境迁,如今的大部分项目都使用高级计算机应用技术。错误跟踪器出现之前,人们常将错误记录到稿纸上,这当然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记录提交的错误,而且也容易丢失。相对于稿纸而言,错误跟踪的应用程序版本更加健壮,您尽可将提交的错误剪切和复制到集中式数据库中,甚至可以附上图像,并跟踪错误历史。每次之前,都通过跟踪器,尽可能多地修改错误。
一、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的层次
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改变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建筑业,我国应用计算机是从人力无法完成的复杂结构计算分析开始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区域规划、建筑CAD设计、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资台账管理、工程计划网络制定等经营管理方面,20世纪90年代又扩展到工程量计算、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深基坑支护、建筑物垂直度测量、现场的CAD等施工技术方面的应用。从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的范围来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整个建筑行业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例如:基于互联网的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综合共享平台——工程项目信息门户(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应用,为提高政府机构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电子政务协作平台等。第二个层次是为企业服务的管理平台应用系统,例如为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服务的建筑企业级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计算机管理中涉及范围广、信息总量大,获取这两个数据集的原因是寻找机会来改进我们的过程。在错误引入的同一阶段中就发现和修复错误,从进度和预算方面来看对项目的危险性要小些。因此,去除缺陷模式使得我们可以分析从一个阶段遗漏到下个阶段的错误的数量。把这个度量保持到很小,可以降低进度推迟和预算超支的可能性。类似地,在一个阶段中,错误被公开的时间越短,延迟满足那个阶段的退出标准的风险就越小。第三个层次是为企业内部门或单项工作而开发的管理系统或计算工具软件。这个层次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主要是局限于解决一些部门内部具体问题的小型管理工具软件,或提高单方面工作效率的计算工具软件。其运行的模式可以是独立工具软件,也可以是嵌入大型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模块或子系统等。
二、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问题
目前,对于国内市场中普遍应用的工具软件,按服务的专业内容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类。例如:施工管理类软件有工程监理管理软件、工程合同管理软件、工程材料管理软件、资料管理软件、施工企业报表软件等,工程项目管理类软件有智能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标书编制软件、施工平面图布置软件等。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工程造价相关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已经日益增多,因为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已经开发出不同的相关软件,但作为一项非常专业的工程应用软件,如果不是相关专业的计算机软件人员,没有具备一定的实践运用工程造价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而言,很难设计出一款真正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或多或少会存在不匹配的地方,例如工程造价管理软件方面,有某些功能是非常专业的,不能在上面进行操作,这就需要软件设计人员进行调试,让用户具体说明软件的需求分析,需要达到哪些功能,这些功能之间有没有相关性等一系列与工程造价相关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它们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面向应用者的实际情况实现了不同工具软件之间的关联应用,行业用户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上升到解决方案的级别。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条件,实现了行业相关信息的、获取、收集、分析的网络化,可以为行业用户提供深入的核心应用,以及频繁的电子商务活动。可见,虽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同行还有差距,这正是需要我们快速提升的地方。
三、计算机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特点
(1)信息量大。概、预算编制涉及国家政策、各类定额、各类费用、各种设备、材料价格及不同的施工单位,并要求与其同步变化。(2)数据处理量大。(3)具有一定的规律性。(4)动态性与相对静止性。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定额、设备与材料价格、编制原则、地区类别的不同,概预算编制呈动态的变化,即动态性。然而每次政策、定额从开始推行到废止都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较为稳定,呈现相对静止,即相对静止性。
(二)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
工程造价管理的范围从以前单一的造价计算,已拓展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的投资估算、概算、预算、审核、结算,一直到竣工决算,实现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材料价格信息系统,使得工程造价的计算基本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同时开始建立已完工程的造价指标数据库,用来指导新建工程的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为项目前期投资决策提供有效控制数据。在造价控制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类型的专业工具软件辅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大致有以下几类:工程量计算类软件;工程计价软件(清单计价软件或工程预决算软件);企业定额编制软件;工程指标分析软件;投资审计、计量支付和结算类软件。
参考文献:
[1]李浩.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80-82.
篇8
摘 要:本文在阐述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计算机技术 预算管理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政府预算管理透明化也是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自06年深圳市政府开创了全口径部门预算的先河,与之配套政策如收支分离改革、政府集中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也相继出台。回顾近几年的预算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全口径的管理框架已经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中基本成形了,而且,这种框架下的预算管理模式也体现了它的影响力,发挥了应有的效果。可以说集中的预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预算编制与执行更高的公正性,使其更加透明化,解决了以前预算管理内外冲突的状况,并逐渐促进二者的一体化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在整体上我们把握住了方向,预算信息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既然财政体制改革要求我们在预算管理上要科学要透明,首先就应该要摸清自己的家底。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收付实现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现有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计量单位的制约。现行的会计准则在计量单位的选择上片面注重货币单位的主体地位,对于有些支出项目的反映过于笼统,可以说是只看到货币性的财务信息而忽视了非货币性的财务信息。除此之外,在资产采购方面也同样具有资源配置无法实现物尽其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大量的预算外支出。而且在实务工作中,我们若是想要实现预算、核算、决算、支付、采购、资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职能的独立,就难免会出现重复劳动的现象,而且也不能保证数据质量百分之百的合格。为了将预算管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就要敢于突破,大胆地探索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 如何以计算机技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所以说不必担心这项技术有朝一日会发展到极限,既然如此,可以将这项技术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我们可以尝试以集约化的信息处理手段,实现货币性信息与非货币性信息的一体化。而且这个尝试实现起难度也不是很大,我们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个数据信息平台,单位内部职工可以通过授权登陆到这个平台上来共享数据资源。被共享的数据资源来源于该平台上的数据库系统,这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数据库系统,系统内部各职能都以独立模块的形式存在,但是总体来说,它们被统一在这个数据库当中,各职能部门业务间的交叉部分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就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这样一来在避免了重复劳动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这个内部信息共享系统,我们首先要捋顺内部业务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程序,要保证自动化核算可以实现在主要的业务流程之中。而且,这个系统建立后,我们只需要将有效数据对照相应的模块系统输入一次,数据就会永久性的保存在系统之中,各职能部门就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共享。这样我们就为实现货币信息与非货币信息一体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在整体管理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预算管理又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说该数据库系统应将预算管理作为建立的核心目标,而共享平台应当以辅助核算为建设的根本目的。集成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单位发生的每一项经济活动为数据来源依据,而建立的基础则是基础的执行项目和执行部门。功能是记录发生过的每一项经济活动的最基本数据。按照不同的职能划分,该系统要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模块。 1 预算管理模块
按照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该模块下要包括预算编制、分解、执行、调整和绩效反馈在内的五个子模块。预算编制模块就是按照预算编制的格式,将每个年度单位的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模块。基本支出模块比较好理解,它反映的就是单位的日常支出和职工的薪资福利支出。我们要将这些项目量化就必须了解单位现有的在编人数、在固定资产范畴内的车辆数、公用费用的额定值等信息。职工归人事部门管,车辆归资产管理部门管,它们都是非货币性信息。那么财务部门就需要共享人事部和资产部的数据信息。项目支出,简单地说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在履行职能时发生支出的反映。其中各项项目的预算编制要由相应的执行部门提供,经由预算决策部门审批,审批过程中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和预算金额进行重点把关。然后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序,以求平衡资金流向。其中常年发生的项目或是跨度超过一年的项目可滚入下一年的项目库,同次年的新一批项目一起申报预算。为方便各个执行部门的操作,在预算项目下都会有一个链接,操作时可通过此链接直接进入预算立项模块。同时,经过审批的预算项目,财政部门会直接将分解后的数据下达相应执行部门的支付系统之中,项目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实际发生时,由国库支付相应款项。
事实上,同传统的预算编制一样,到每年的年终,都会对执行部门提供的预算数据与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耗费的人力、财物资源进行一个直观地比对,从这个比对中我们就可以判断各业务部门对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
3.2 审批模块
看待一项经济活动,我们首先要判断该活动是否在预算计划内。属于预算内可以通过审批,若不在预算内,原则来讲是不可以通过审批的。但是特殊的项目在经过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可作特殊处理。通过审批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或是完成后,其录入数据必须是最基层项目的最基本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我们以采购业务为例,假设我们完成了一批预算内的办公用品采购。录入系统的就应该是这批采购品的名称、型号、单价、数量和供应商的名称、开户行及账号,而且采购模块连接的应该是库存管理模块,功能是验收入库并提供入库手续,接下来要回到审批模块进行审批,通过审批后进入支付程序。 3 支付模块
得到审批后的收款单位的信息,负责支付操作的财务人员只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分类等补充,就可以以网上支付的形式进行支付,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银行进行对账。 4 核算模块
在该系统下,只要通过凭证、报表、人事信息、往来账务、固定资产、办公设备和资产维护等管理模块的衔接,就可以自动生成核算报表,需要手动的部分就是财务人员的检查与修正。其中的报表模块,它所涵盖的数据是多维、多层次的。这样的数据为预算管理提供的依据可靠性和实效性很高,而且财务核算模块与其他各大功能模块之间都建立链接,高度的共享让生成的信息更加全面也更具有说服力。 5 分析模块
我们首先要在该模块上设定一个分析的标准,在接收到核算模块生成的报表后,该模块就会按照我们设计好的标准对该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并形成反馈。反馈的内容将作为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结论
处于这个时代,我们就要与时俱进。时代赋予我们的技术我们就应充分地加以利用,更何况,计算机技术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工作上的便利,工作效率、质量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充分有效地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将对该工作起到更加出色的推动作用。
:
[1]唐晓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5(1):69-71.
李琼.试论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取向[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75-76.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
网络在组织环境中的深入应用,尤其是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网络直接使多个部门之间进行信息沟通,而信息的流动,在企业环境中,无疑对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协同多个部门工作有着推动价值。网络环境促使多种资源可同时出现在一个技术框架之下,并对这些资源展开有效管理并且实现优化利用,即形成了当前网络管理的思想范畴。
1 网络管理技术的相关概念
所谓网络管理,即面向网络环境对其软硬件资源及用户行为实现规范化管理,借以提供更为稳定的网络服务,如实时运行性能及服务质量保证等。其也涵盖了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测试、配置、分析、评价和控制。
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体系在实际实施环境中呈现出一定的分层特征,具体可从三个层面予以认定实现,即网络管理协议、网络管理系统及网络管理实现技术。三个层次逐级向上,共同构建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从网络管理协议的角度看,其主要作用在于规范网络市场,实现对网络经营行为的管理及网络问题的解决。由于网络管理协议的存在,才使网络环境中的多个运营商在构建网络及实现相关目标行为的过程中,采取相同操作,遵从一致的设置,大大简化了网络本身的复杂程度。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包括SNMP与CMIS/CMIP等,其中前者是简单网络管理,相对而言简单实用,而后者是公共网络管理,相对复杂。
网络管理系统由网络管理员、网络、网络管理信息数据库和网络服务设备共同组成。在执行网络管理职能的工作系统中,网络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当包含其中。网络在整个网络管理系统中发挥着承启作用,一方面接收来自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指令,另一个方面依据指令对下层的数据库及相关设备进行调用。工作人员依据网络提供的整合信息进行决策,而下层的数据库则负责对网络配置信息、网络统计信息及网络安全信息,这些信息进行动态存储,是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
网络管理实现技术可以依据管理本身的目标差异而有所不同。目前相对常见的网络管理实现技术主要包括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基于WEB领域网络管理技术及基础CORBA网络管理技术等多种网络管理技术,不同的技术在应用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操作比较简单,实用性强,因此得到广泛应用;而基于WEB领域网络管理技术能够面向多个不同平台网络实现有效管理;基础CORBA网络管理技术是在C/S基础之上改进产生,能够对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中既有不足进行弥补。
2 计算机网络管理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体系日渐发达和复杂,从客观上要求更为完善和严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体系的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切实把握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发展脉搏,准确获取其发展方向,对推动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安全及成熟而言意义重大。
综合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
2.1 层次化
比较传统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在当前网络环境日渐复杂的情况之下已经不再适用,这种平面型的网架结构必然会成为网络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地处理海量信息,也必然不能实现高速筛选,在安全等领域同样存在不足,造成网络管理整体效率低下。因此,层次化的网络管理框架必然取代之前的集中式结构,而SNMP本身的进化迭代,也已呈现出显著的层次化特征。
2.2 集成化
网络管理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表现为集成化。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虽然早已制定出台,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反而是SNMP因其简洁的风格而大受欢迎。但当网络管理工作日渐复杂时,CMIP强大的功能优势逐步突出,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目前的研究,已经向将CMIP和SNMP二者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这无疑对保护现有网络管理技术有着积极作用。
2.3 智能化
目前计算机网络日渐复杂、庞大,因此,单纯依靠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做出决策,在某些环境下难以满足网络管理工作本身的时效性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管理智能化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智能化在当前网络管理领域已有诸多应用,比如:主观Bayes方法、Dempster-Shafer的证据理论等,都开始广泛应用于网络结构的处理领域。智能化在网络管理系统信息互操作性领域以及多协作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思想的引入上功不可没。
3 结 语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一直随着网络体系的发展而发展。实际应用环境中,除了上述几种主要趋势外,分布式也在近年来崭露头角,伴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深入应用,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只有深入分析其发展特征,才能获取准确的发展方向,进而推动网络环境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是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要保障,而当前,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较为落后,严重地影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首先,对于信息的检测技术较为落后。落后的信息检测技术使网络信息管理人员难以发现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其次,对于信息访问控制的技术较为落后。进行信息访问控制是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网络信息的泄露和被篡改,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最后,网络故障的处理较为落后。网络故障的处理十分考验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者的能力,要求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者能够及时发展并且处理出现的问题,避免问题的扩大导致难以控制。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所以导致一些网络信息在被泄露或者被篡改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被管理者发现,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同时,故障的处理能力较差,不能够及时对发现的故障进行止损,造成信息安全问题扩大。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御技术
2.1通过合理配置防火墙来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防火墙既能够防止计算机遭到外来的攻击,还能够保障计算机网络通讯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因此,我们需要给计算机网络配置合理的防火墙,以进行相应的访问控制,从而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首先,利用防火墙来进行信息检测,以保障往来信息的安全。通过对防火墙进行合理的配置,使用防火墙来对信息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地将不安全的信息阻挡在主机之外,从而有效避免信息攻击,进而从根源上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其次,根据实际的需要对防火墙进行相应的设置,从而实现对访问者的控制,避免网络信息的泄露。通过对防火墙的审查机制进行设置,能够保障每个持有相应权限的访问者能够自主根据其权限来进行相应的网络访问,在保障不越权访问的同时保障整个信息网络不受到威胁。
2.2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信息访问者进行认证,保障信息访问者身份不被盗用
信息访问者身份被盗用进而产生的信息泄露和被篡改问题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信息访问者进行唯一的认证,从而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利用数字认证技术对访问者进行认证。在具体的进行数字认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来对各种不同权限用户的身份进行唯一性认证,从而对其信息访问行为进行控制,保障信息的安全。
2.3及时更新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配套设施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配套设施进行及时更新,采用先进的、性能较好的设备来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能够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效率,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隐患,并且对其开展高效的处理。避免因为设备的老旧而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出现处理速度慢乃至瘫痪等情况。
3结语
-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 下一篇:事业单位管理实施细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