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篇1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单位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医疗废弃物是含有大量病原菌和各种有机、无机化学成分,对人的健康构成危害,对环境污染构成威胁,其病毒、细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百倍千倍。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已将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类危险的首位[2]。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的程度愈来愈大。我国政府于2003年就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的处理给予极大的关注。我省各地市按照当地的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条例,每年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可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处理可操作性小,对医疗废物及其危害性的认识不足,警惕性差,更加加大了医疗废物的危险性,也加大了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山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经济欠发达,在职职工学习培训机会少,政策性文件不能及时送达。为了了解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和在职职工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知晓程度,笔者于2009年度随县创卫办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基层六家医疗卫生单位及其医务人员

1.2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查看,并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所需信息。

2、结果

2.1现场查看结果

对六家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了现场查看,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医院只有一家(部分制度),其它医院均无制度可查。各医院均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予分类。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用后不做消毒、毁形处理,带针的医疗废物随处可见。(治疗室、病室、职工住宅区、垃圾场都可见到)。检查时只有两家医院偶尔采取焚烧处理,其它医院均同生活垃圾一道倾倒于垃圾场。个别医院还用使用后的输液吊管做成吊网等扩大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用途。

2.2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内容的知晓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52人中,有38人不知道《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出台,也不了解其内容,占调查总人数的73.1%。

3、讨论

医院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不仅对人体造成感染的危险,也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疾病的流行[3]。此外,不法分子收购使用过一次性医疗用品,再回流到医疗机构或在社会上为吸毒者提供便利条件,给公众的健康造成危害[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已引起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医疗废弃物正确安全处理,对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调查发现,偏远山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出台和相关内容知晓率极低,同时医疗废物处理存在严重隐患,乱扔、乱放现象十分严重,人群接触机会很高。只有掌握更多医疗废弃物管理知识,了解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才能做好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这项工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3.1必须认真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医疗废物处理条件尚不成熟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人员进行培训,严格分类、收集、存放和销毁。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监督,做到责任到人。设立医疗废物存放间并设标识牌、上锁,保证医疗废物不被盗用和丢失。指定专人将收集后暂存的医疗废物集中至焚烧或填埋地点进行最终处理。

3.2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强化政府责任[5]。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处理应由地方政府牵头[6]。在处理方式上政府要主导,要推行区域性处理,要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设点建立处理设施,在处理技术上政府要引导,要鼓励采用无害化处理,以免焚烧时引起二次污染。县政府应注重和加强监管力度,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逐步规范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逐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管理的落后面貌。

3.3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产生危害的认识。

对国家的一项法律法规知晓率只有7.7%,这一结果反映了基层医疗单位对国家政策、法规的不了解,信息的闭塞。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乱扔、乱放现象十分严重,这也反映了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产生的危害不了解,缺乏对医疗废物防范意识,因此县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认识。

3.4加大处理资金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我县未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环卫部门涉及的县城区医疗机构大部分采取土建炉进行焚烧处理,偏远的山区医疗机构选择同生活垃圾一道倾倒处理。目前,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再回收利用监督管理,在环节比较薄弱,可能会造成流失或重复使用。因此,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诊所监督管理,加强经费投入,建立符合环保技术要求的医疗废物焚烧装置,尽快使基层医疗废物处理走向无害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和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知晓率不容乐观,存在储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寻找一条适合于我县实际情况的处理途径。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觉执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7.

[3]张红玲.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54-455.

[4]石英,齐立洪,邵萍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技术[J].天津护理,2003,13(5)454-455.

篇2

【关键词】 医疗废物

2003年春天,SARS暴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教训。以香港淘大花园SARS暴发流行为例,329名居民被感染,42人死亡的事件触目惊心,不容忽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将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提上了议事日程。2003年6月6日国务院总理签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1] ,同年8月14日卫生部吴仪部长又签发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 ,10月10日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3] 。现在医疗废物的管理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疗废物的危害在于它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相当一部分的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播源于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 [4] 。部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威胁人民的健康。70年代就曾发生过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的事件 [5] 。

1 医疗废物处理状况的调查

2003年SARS发生后,我院将医疗废物处理列为重点管理项目之一。为了解当时临床医疗废物的处理状况我们对临床医疗废物的产生、处理、收集、去向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医院住院部各科室,调查方法以问卷、视察的形式进行,同时收集资料,并进行总结。

2 分析和总结

各临床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渠道大致分为三个途径:第一,临床一些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都装入黑色垃圾袋由工人每天收到垃圾暂存处,再由特种垃圾厂工人运出后进行处理;第二,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在病房先进行初毁形和消毒再由工人收集进行再次消毒毁形,院感科管理人员监督处理;第三,病人的排泄物、大小便进入下水道,由医院的水处理站集中消毒后排放。

我们认为现行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关部门管理不够规范,未完全落实相关制度,监督机制不够严密 [6] ;分类不够科学,造成垃圾量大,不利有效防止污染;病房的垃圾每日只清运一次不能满足一些大科室的需要,有些垃圾要在病房存放到第二天才得到运出 [7] ;临床工作人员忙于开展业务,在配合处理医疗废物方面不够积极主动;工作人员在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的防护不够规范。

3 处理医疗废物的措施

3.1 制定医疗废物处理的有关方案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首先,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管理小组。各科主任、医院感染组长、护士长为小组成员。明确责任分工,临床科室负责废物的分类、收集、装包、封口,服务公司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房产基建科负责医疗废物的暂时存放和与特种垃圾厂交接转运。医院感染科进行严格监控,以及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清运、处理“三环节”和操作规程、人员防护等提出指导意见,再就是制定奖罚方案 [8] ,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检查项目,进行医疗质量评分,与科室奖金挂钩。

3.2 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 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 [9] ,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

3.3 注重分类回收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在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着重处理好感染性废物。严格分类收集,用有色袋分装 [10] ,便于重点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及传播疾病。

3.4 提高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效率,后勤服务于临床 过去的医疗废物每日清运一次,现在改为即产即清。过去,行政管理办法是要求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在病房内进行消毒和初毁形。现在改为由工人收到暂存地集中消毒毁形。减轻临床工作量,避免造成污染 [11] 。

3.5 接触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 严格着装操作,掌握消毒隔离常识,防止医疗垃圾渗透和污染,一旦自身被污染或被锐器刺伤时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12] 。

3.6 支持和鼓励每个公民对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医院职工发现有以下情况均可报告医院感染科。如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在非指定地点收集、存放、或倾倒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流失、渗漏、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未经允许打开密封的医疗废物等等。靠少数管理人员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发动全体人员对身边的医疗废物多关注一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

4 李月东.医疗废物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9.

5 张屹.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5):154.

6 徐淑慧,高文花.医疗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医药动物防治,2002,18(1):51-52.

7 梁道宝,李书建.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管理模式探讨.中国公共卫生,2002,18(2):252-253.

8 Escaf M,Shurtleff S.A program for reducing biomedical waste:the Wellesley Hospital experience.Canadian Journal Infect Control,1996,11(1):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2,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警示标识规定,2003,

篇3

【关键词】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问题;相应对策

医疗废物是指由于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保健、预防以及其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毒性、感染性以及有危害性的废弃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不断改变,医疗废物的产生、管理以及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经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现行医疗机构为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安全,避免医院环境的污染,终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性,减少其对人类、社会和医务人员的各种伤害,根据国家的卫生部相关文件发文有关医院应对医疗废物做出相应的管理具体从产生、收集、包装、处置以及运转全程进行密切的管理。

1医疗废物管理在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严格的对医疗废物的产生及分类进行把关,做到降低医疗废物的量,节约医疗用品资源,同时减少污染。生活垃圾要与医疗废物分开放置,具有损伤性废物应置于利器盒内,医疗废物袋和利器盒应有规定的标识。

1.2经济原因医疗废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投入人力、物力的资源,一所中等医院每年大概支付18-20万元的医疗垃圾的处理费,而且此费用逐年上升,因此就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已经是医院的一大负担。在经济利益的角度,医院对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造成影响。

1.3科学处理医疗废物的理念滞后目前医院中一部分医疗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处置认识不够正确,对其概念不清,把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为一体,有的就当作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使医疗废物分类不符合要求或者分类不清楚。使其处置不合要求,造成数量加大,从而使医疗废物管理的难度加大。

1.4医疗废物管理不健全在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中,医院在建筑设计时缺乏有关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设施。根据新华社记者报道,在医院的污水的有关处理,广东省有关医院,特别是乡镇一级医院,对医疗污水及化粪池的水直接排入河流或者排入市政下水道,有一部分的医院没有设立焚烧炉,医疗废物未作特殊处理与普通生活垃圾相混淆。这一类的现象在县级医院普遍存在。同时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容器、运送工具、暂时贮存地以及终末处置设施已经缺乏正确的设施或者设施完全不合要求。

1.5相应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监督医疗垃圾督导部门难于有效行使督导职能和责任,履行其相应权利义务,存在相互之间推诿现象。在医疗废物处置的全过程中完全缺乏监督工作,使医疗废物产生不明、分类不清、运输不好。在管理中从制度建设、人员组织以及检查监督工作等都有一定的缺乏。在医疗废物管理中没有相应的储存和处置等一系列重要的环节,无健全的专人专项管理和监督体系,因此,一些相关医疗机构对此要需采取对策。

2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做好从根本上完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体系从医疗废物产生的根本基础上做好分类收集把关,必须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所有医疗废物都应放入黄色的废物袋或桶内,对于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培训,保证废物的正确分类处置,其他垃圾一旦放入医疗废物垃圾内后不能再取出。

2.2根据国务院的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要求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医疗学习培训,特别是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制定明确的责任,进行合理分工,对于医疗废物的严格执行分类,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盛装、明确标识、 准确登记和运输。抓好医疗废物的基础工作,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措施。

2.3尽快出台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实施按比例、多渠道的分摊收费法,妥善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问题进行解决;建议采用“市机关、医疗机构、患者进行按比例、多渠道的分摊的收费法”确保医疗废物管理的资金的收费来源。

2.4各级医院尽快建立相适应的医疗废物处置的实施制度完善医疗废物的储存、运输体系医疗废物的相应定点储存制度与运输单管制度,使用医疗废物进行密封运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的设备与设施,禁止将医疗废物露天存放,且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的时间不得过长。

2.5建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 “五联单制”规范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对医疗废弃物交接流程的每个环节就其数量内容等进行严格的登记,防止医疗垃圾不当流向对社会与遗失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另外,按照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的相关原则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定期性监督检查,增加检测设施,要加强监测技术,建立关于医疗废物的监管档案。各级卫生医疗的主管机构应派专门人员认真学习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以及健全各种配套的设备,管理规定、实施规划、规范标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明确分工,规范监督系统以确保法律的执行,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章制度者予以强制性惩罚。

总之,医院是防止疾病传播的主要场所,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环境安全为主要目的,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和危险废物处理为重点,以建立医疗废物处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为主要保障,切实履行各级政府职责,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善我国医疗卫生废物处理的现状问题,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月东.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9.

[2]张屹.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5):154.

[3]梁道宝,李书建.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2):252-253.

篇4

【关键词】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30-01

目前,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一次性医用器材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1】。然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若处理不当,将危害医院环境并造成社会环境污染。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袋(瓶),若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2】。为此,笔者在2013年盘锦市卫生监督检查中对抽检的121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用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处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在全市范围内抽查的121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分析对象,其中三级医疗机构3 家、二级医疗机构2家、民营医院 3 家、乡镇卫生院 15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8家、个体诊所 50家,村卫生所30家。

1.2方法 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卫办医发【2005】292号文件,确定检查内容,制作检查表;通过听取介绍、查阅有关资料和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最后将调查结果归纳整理。

2 结果

2.1传染病专科医院、传染病门诊和病房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处置情况

依据有关规定,对在传染病专科医院、传染病门诊和病房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置【3】。本次检查的121家医疗机构中,未设传染病门诊和病房的共有 106家,其使用一次性输液袋(瓶)均不属于医疗废物,不需要按医疗废物处置;另15 家医疗机构设有传染病专科、传染病门诊和病房,每日产生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约2085kg,均能按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由专人管理,能及时按规定将其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最后交由取得资质的盘锦市集中废物处理中心处置。

2.2使用后的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塑料输液袋(瓶)的处置情况

在检查的使用一次性输液袋(瓶)的106家医疗机构中每日产生的未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约3980kg,分别是由医院感染科负责处理或由各科室自行处理,主要有以下3种处理方式:一是交由盘锦市集中废物处理中心处置,共26家(占24.5%);二是作为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处理,共 30家(占28.3%);三是作为废品出售给个体废品回收站等处理,共50家 (占47.2%)。其中双方签订收购合同的有30 家,占总数的占28.3%。

3 讨论

3.1检查结果评价 本次检查结果显示,我市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使用后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状况总体情况较好,特别是传染病专科医院、传染病门诊和病房产生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等医疗废弃物均能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法进行处置,集中处置率为100%,充分体现了市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监管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但对于使用后的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处置,因缺乏统一的规定要求,其处置状况不容乐观。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定不明确,管理不统一:检查结果显示,由于无明确的规定,各医疗机构对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方式均无统一的模式,只有少数医疗机构由医院感染部门负责处理,而大部分医疗机构则将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作为一般性的废物由科室处置或自行处置。(2)处置单位混杂,去向用途不明:由医院感染部门负责处理的医疗废物均能交由取得资质的市集中废物处理中心处置,而由科室或自行处置的一次性输液袋(瓶)被当作生活垃圾处理或按废品出售处理,处置单位多为个体废品回收站,由于尚无追踪观察机制,故均不能确定其是否按照 “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使用后一次性输液袋(瓶)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2】的规定执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这类废物收购单位的流动性大,签约率较低,从而导致这类废物的最终去向和用途不明且无法追踪。

3.3对策和建议 若把医疗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袋(瓶)都作为医疗废物处置,其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现有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处置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外,大量的可利用资源被作为医疗废物处置,既增加了在对废物进行焚烧、填埋等处理时对环境的污染,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笔者建议:(1)加强源头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强化人员培训。使用后一次性输液袋(瓶)是否属于医疗废物,取决于其是否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这就需要加强源头管理,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分类处置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对一次性输液袋(瓶)从使用结束、分类、收集、存放、处置等环节加强管理,教育所有工作人员严禁将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袋(瓶)不加分类与医疗废物混放,或一并倒入生活垃圾中。(2)严格回收管理,明确最终去向,责任落实到人。对于输液过程中有血液回流和有针头回插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应作为医疗废物直接放入黄色污物袋中;而未被污染的也应及时剪去带有针头的输液管并放入相应的废物收集袋中,集满后及时扎口,送往规定的暂存点,且应远离医疗废物。这都需要一线的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各医疗机构除应有专门的监控部门并设置专人负责外,还应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抽查,一线科室应加强自查,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

总之,笔者建议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实行定点回收利用管理,由卫生行政部门与环保部门联手,核定处置单位的资质,规范处置流程;医疗机构必须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袋(瓶)交由指定处置单位进行回收工作,同时签定相关协议书,确保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有效地防止其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1] 何曙云, 刘宇英.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质量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34-35.

篇5

   医疗放射性废物是指在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实践中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液体、固体和气载废物redlw.com。国际原子能机构(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提出了放射性废物新的分类体系,将固体废物分为3大类:免管废物、低中放废物(又分为短寿命低中放废物和长寿命低中放废物)和高放废物。免管废物的典型特征为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小于或等于清洁解控水平。免管废物尽管从物理角度上认为有放射性,但其放射性含量很少,因此,可使用常规技术和方法使其获得安全处置,无需考虑其放射性 IAEA安全导则中给出了“排除”、“豁免”和“解控”的概念。“排除”适用于来自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质照射方面的定量指导;“豁免”是指免除“基本安全标准”中概述的实践要求,“解控”与“豁免”类似,但具体而言,与使获准的实践范围内的放射性物质不再受监督管理机构的进一步控制有关。该导则为监督管理机构提供了这些概念的适用性。我国标准GB 9133-1995《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将固体废物分为豁免废物、低放废物、中放废物和高放废物豁免废物定义为对公众成员照射所造成的年剂量值<0. O1 ,对公众的集体剂量不超过1人的含极少放射性核素的废物,低放废物为放射性比活度的固体废物;低放废液为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4x1护Bq/L;低放废气为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

1 医疗放射性废物的来源

1.1 医学诊断、治疗用放射性进口药品

2010年我国放射性药品钥-99 ( yy Mo)和得-99 m进口量最大,约为4. 80 x 10 `4 Bq,随后逐年增加,2014年达到1. 27 x 10 `5 Bq,增长约3倍;碘-131(`3`I)核素每年进口量在10`4 Bq量级内,2014年有所下降;另外涉及的放射性药品核素还有‘zs I `磷-32 ( 3z P)以及铭-89( }y Sr),见表1。

我国每年进口的放射性药品中,yy Mo和yy,Tc约占63. 00% , I约占33. 00% , `z5 I约占4. 00% oyy"'Tc药物是目前国内SPELT应用最广的药物,可用于心、脑和肿瘤等各种疾病以及人体几乎所有器官的显像诊断,需求量最大。通过对上述放射性药品进口核素以及数量的分析,可推断进口药品中医疗放射性废物主要集中在yy, TC sTc ,及“yS:等核素。的放射性

1.2 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在医学诊断和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放射性废物主要包括沾有放射性的医疗废物、正电子放射性药品和一些长寿命核素。其中沾有放射性的医疗废物主要指乳胶手套、棉签、针管、试剂瓶、接受核医学诊疗后病人的排泄物、放射性废液、病人住院治疗时用过的物品、氛-133放射性废气以及发生放射性污染时去污用的棉纱、动物实验过程中注射过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尸体、组织以及接受核医学诊疗后病人的排泄物。这些废物主要含Te;正电子放射性药品和一些长寿命核素包括:正电子诊断药品如碳-C ,氮-13、氧一15以及 , SPELT显像诊断用药和治疗用药严粒子源等放射性废物管理。

2 放射性废物管理

2.1 美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情况美国对医疗放射性废物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将放射性医疗废物定义为包括放射性动物尸体、含水放射性溶液、可压缩固体废物和液闪废液等。放射性废物分类为短寿命干固体废物、中长寿命干固体废物、废液闪瓶以及动物尸体等废物redlw.com。对于短寿命干固体废物(半衰期<120 d),首先进行称重记录,然后根据其半衰期将其装人不同的存储容器进行衰变处理,根据核素种类确定需要贮存衰变的时间,当剂量水平和环境水平相当时,可以当作非放射性医疗垃圾处理,见表2。含有中长寿命衰变核素的干废物(半衰期>120 d ),一般采用压缩的方法进行处理,见表3。测量桶的表面剂量使之符合运输的规定。液闪废液作为液体废物进行处理,瓶子使用机器将其压碎,作为干废物处理。动物尸体冷冻包装称重后冷存。在收集之前,确保动物尸体等废物已经冻结包装且体质量不超过10 kg。如果没有冻结,要先冻结包装好再收集。只含 ;H和‘4C这2种放射性核素且两者活度浓度均低于50 nCi/g的动物尸体送至动物焚烧厂作为非放射性污染动物焚烧。含有其他核素的动物储存直到核素衰变到可接受的水平。

2.2 我国医疗放射性废物管理情况

对于医疗放射性废物,比较规范的程序是首先根据核素种类和半衰期的不同,将医疗放射性废物分别装到专用垃圾袋并标明核素名称和日期,垃圾袋满后送到医院的放射性废物专用暂存室,最后向放射性废物处理中心提交申请,送贮到城市库贮存;废液一般先排人专用衰变池进行衰变处理,待环保部门监测达标后,排人医院污水处理站,;对于气体或气载放射性废物,如易挥发的核素,分别通过各自的通风系统,经活性碳过滤器过滤后,排人大气中。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由生产单位供给的专用注射室所用药品均放置在防护套内,使用完毕后将废注射器放人防护套内,退回供药公司;其余药物的注射器放人专用防护箱内,产生的一般放射性废物集中处理;②废旧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柱)一般由生产单位收回;③除去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尸体外,大部分固体废物如注射器、针管、疑似污染口杯、棉球和放免管等一般会放置10个半衰期后按照一般废物处理。④对于医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尸体,比如动物肿瘤部位埋人251粒子源的,考虑251粒子源密封,不会弥散分布到动物全身,实验结束后将动物尸体中的粒子源取出,尸体作为医疗垃圾进行焚烧,注射过“c和‘SF的动物尸体活度小于0.1m,冻存于冰箱内。

篇6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0例患者HBsAg阳性有42例,阳性率为35.0%。未感染组治疗过程中诊室空气中细菌平均数量为(2.3±0.2)CFU/m3,感染组(3.5±0.3)CFU/m3;器械表面的细菌数量,感染组(102±11)CFU/cm2,未感染组(62±13)CFU/cm2;感染组易感人员为24例,未感染组2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过程中未感染组的废物处理优于感染组。

3讨论

3.1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空气污染口腔修复科是一个患者众多、人员流动性大、候诊时间长,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场所,许多传染病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唾液从而引发各种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口腔修复科的空气质量也是引发交叉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口腔诊室的面积一般比较小,口腔治疗又要使用高速涡轮手机,患者的血液、唾液四处飞溅,容易悬浮在空气中生成溶胶。

3.1.2器械污染口腔修复科诊疗器械种类多,外形复杂精密,如根管治疗器械、洁牙机、高速涡轮手机、高速车针、磨头、取模用托盘等,这些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是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唾液,由于某些器械存在复杂的缝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4],使清洁的难度增加,患者的血液或唾液就会残留到器械的深处,从而引发交叉感染。

3.1.3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医疗单位感染控制的重要一环,医疗废物在分类、运输、处理等各方面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率的高低。口腔科门诊医疗垃圾与其他专科的门诊医疗垃圾相比具有种类复杂、数量多和污染程度高的特点,因为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会频繁地和血液、唾液等体液接触。多数口腔科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均不尽合理,如医疗废物直接混入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再有就是堆置、填埋或者焚烧处理,这些方法不能完全避免交叉感染,还会污染空气。

3.1.4易感人群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未注射预防感染疫苗的医护人员,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感冒引起全身抵抗力下降的患者及医护人员,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及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而引起免疫力低下的工作人员。这些人群对于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较低,更易发生交叉感染。

3.2交叉感染的预防对策

3.2.1保证良好的诊室环境必须保证环境清洁、干燥、通风良好,要求上班后开窗通风空气对流以净化空气,通风作为一种简单、经济、方便、有效方法,更易被接受。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拖,尽量减少灰尘飞扬,空气监测合格率基本稳定在>82%。另外每日要用紫外线照射2次,60min/次。诊室桌椅、工作台面、电脑、窗台等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2次/d,诊室每周进行1次彻底清洁消毒。

3.2.2做好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根据器械的结构、性能和对人体危害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耐高温器械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灭的原则,如车针、高速涡轮手机每次只供一人使用,使用后浸泡于消毒器内55℃化学消毒液中,作用6min,杀灭细菌繁殖体及芽胞[5]。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消毒灭菌工作,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消毒灭菌工作。并且要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监督,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也要进行生物和化学监

3.2.3合理处理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口腔科门诊医疗废物主要包括:(1)一般性废弃物:一次性口杯、胸巾等。(2)病理性废弃物:手术切除的组织、拔下的牙齿等。(3)感染性废弃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腔治疗盘等。(4)损伤性废弃物: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口腔冲洗针头、一次性牙钻针等。设立污物间,集中处理医疗废物,采用等离子体垃圾焚烧炉处理口腔科门诊医疗垃圾,该方法与传统的燃气、燃油焚烧炉相比具有无烟尘排放、成本较低、灰烬少、洁净卫生等优点。

篇7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负责感染预防

组员:护士长、防保组长

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法。目前我院实行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副组长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院感基础发病率调查,为目标性监测做准备。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细菌室负有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病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的责任,遇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主要由医院检验科完成采样工作,一般1-2月监测一次,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由医院感染管理副组长负责;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2)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的监测,每月由供应室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药剂科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规划全院抗菌药物应用,制定限用和轮换制度;临床科室应根据国家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细则,接受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和监督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情况。

4.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其工作记录、排放水的抽检结果。

5.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医疗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四.消毒、灭菌与隔离的原则

篇8

一、加强领导,夯实任务,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自“双创”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我院及时召开了“双创”工作大会,进一步明确“双创”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时间安排、方法步骤,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配备了“双创”日常工作人员,落实“双创”各项工作。为了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我院制定下发了《“双创”工作实施方案》,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多次召开例会,安排“双创”工作,实行“双创”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汇报制度,强化制度约束,推动“双创”工作步入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广泛宣传,全院参与,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1、拿到第一张创国卫的通行证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在市卫生局和片区双创指挥部的正确指导下,医院发挥自己特长,用实际行动迎接考核。一是医院加强了双创办工作力度,配备了工作人员,购买了3万元的健康教育宣传设施,开展各项双创工作,做好日常档案资料整理和收集;二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全年共开展28期600余人次;三是做好宣传动员,全年共制作双创专栏16版,宣传条幅5面,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000余份。

2、积极开展周五义务清扫活动,全年共参加44次2000余小时;参加全市集体义务清扫2次,参与人数40余人次;配合片区双创办值班9个周,并对西堤外环路临街商户群众做好双创的宣传与动员,与商户签定“门前四包”责任书,按照创卫要求治理临街门头牌匾。

3、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在双创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在2012年的片区双创工作动员会上,医院被片区双创指挥部评为“双创先进单位”。

三、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全面推动“双创”工作有序进行。

1、突出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各项制度,成立“三级防治网络”,实行了医疗垃圾由“市医疗垃圾处置中心”统一处置,传染病漏报率为“0”,进行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环节质量控制。还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培训,全年共培训4次,参与200与人次。

2、突出以爱国卫生工作为重点。医院成立爱国卫生领导小组,加大对创卫知识宣传动员,加大创卫知晓率;每周二全院卫生大清扫,对存在问题,由科主任、护士长带头整顿,并纳入二次质量考核,年终考评,从措施中加强管理,使医院爱国卫生工作突显成效。医院患者住院环境彻底改善,医院环境整洁、干净、绿化率达标。

3、加强病媒生物防治。我院地处于城中村交汇处,周边居住环境复杂,加之医院基建步伐缓慢,空地面积大没有硬化,周边杂草多,不易清除,一直是我院创卫的难点。一是迎验前期,在李院长的亲自带领下,全体职工积极动手,将周边环境彻底打扫、清除杂草,对下水管道增加了防鼠网,改变了周边环境卫生。二是与安康市病媒生物防制组签订消杀协议,在专家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消杀工作,并投入资金,加大病媒生物防制设施。

4、规范医疗废物处理。与安康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签定“医疗废物处理合同”,定时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处理。

四、存在主要困难和不足

1、医院二期工程建设以报上级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审批,导致医院门前无法按规划进行建设绿化。影响外观。

2、医院周边居住环境复杂,居民素质层次不起,居民将生活垃圾都扔在医院院内,现成了一个永不消失的垃圾堆,虽然职工每月都要进行打扫、清捡,但都无济于事。

3、精神病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卫生健康教育认识局限,对创卫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五、2013年工作思路

1、推进医院硬件建设,完善创卫配套设施、加大绿化面积。

2、加大宣传力度,对全院职工,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创卫认识和卫生意识。

3、加强监督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创卫成果。

篇9

【关键词】 急诊科; 院内感染; 管理

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感染。急诊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科室,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夹杂着各种潜在的感染和带菌者,如果措施不当,极易引起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感染。有调查显示,急诊科医院感染率为11.70%[1]。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院内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制订对策,消除隐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院感科每月1次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手卫生及安全防护问卷调查统计表,急诊科每周2次的质控检查记录。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急诊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质控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医院院感科每月1次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手卫生及安全防护问卷调查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洗手依从性差 由于急诊科24 h全天工作,患者病情大多复杂、危重、陪护人员多。患者来的急、流动性大、存在许多不可预期性,极可能遭遇各种传染病。加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忙,导致医务人员来不及或忘记洗手。根据医院院感科对急诊科手卫生及安全防护问卷,以急诊科医师及护士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查表34份,收回34份。其中医生12名,护士22名,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

2.2 消毒隔离管理不严 消毒和清洁由工人执行,但他们大多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在操作上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具体的清洁及消毒方法时间把握不到位。

2.3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 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分类不严格,有混放现象。根据急诊科每周2次的质控检查记录显示,医疗废物分类不严格为8.5%。

2.4 医疗性锐器损伤 急诊科医务人员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因此,急诊科医务人员皮肤被含有病菌的血液污染的针头损伤后感染的机会更大。对急诊科34名医务人员2年中医疗锐器损伤情况的调查见表2。

3.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控制感染意识 经常对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是预防医院感染中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全员教育,在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2]。

3.2 增加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美国的一项研究证实,1/3的医院感染能够通过手部卫生预防。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其中有一部分传染病患者首诊往往在急诊科,如果医生诊疗后不及时洗手,会造成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洗手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手上的暂居菌,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增加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首先必须改善诊疗设施及洗手条件,在急诊科配备足够量的洗手池、感应水龙头及干手设备。在检查床旁、抢救室、治疗车、床头柜上均配备快速手消毒液。制订严格的洗手制度,要求每位医务人员都要正确掌握洗手技术。李文丽等[3]研究发现,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合格率达93.33%,七步洗手法洗手合格率达96.67%,均明显高于普通洗手法。

3.3 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坚持对治疗室、清创室、抢救室、洗胃室每日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止血带、网套一人一带,用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室内门把手、操作台面、床旁椅、桌、平车、医疗器械每日用200~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救护车、病室地面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湿扫,遇污染时随时用500~1000 mg/L含氯消毒剂喷洒。及时彻底清除地面、墙壁、床单元、诊疗用品及物体表面的血迹、分泌物的污染[4]。

3.4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 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如锐器污物放入锐器盒,感染性垃圾放入黄色胶袋内,生活垃圾放入黑色胶袋内。如感染性废物误丢入生活垃圾桶内,只能按感染性废物处理。所有的医疗废物都由专职人员统一收集、运送、处置,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与污物管理人员的交接、登记、签名,严禁医疗废物流失、泄露和扩散。

3.5 避免锐器物损伤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自我防护势在必行。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护士应遵循预防针刺伤的有关规定和建议,安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改掉在护理操作结束后回套针帽、分离针头或将拔下针头重新插到输液管和徒手掰安瓿等习惯。推广安全器具,减少护理人员锐器伤,加强锐器伤防护管理,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

总之,急诊科是医院感染控制重要科室,通过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增强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标准防护,能达到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目的,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邹长兴,张春盛,杨光兴,等.急诊科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医药,2000,12(2):106-107.

[2] 黄婷,陈爽.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体会.当代医学,2010,3(7)198.

[3] 李文丽,浦荣,毛鹤森.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的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09,4(12):136-137.

篇10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区;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43-01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我院于2009年9月1日开始收治本地区首批甲流病员,组建了确诊和疑似两个隔离病区,为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至12月,共收治流感样病例235例(其中确诊病例20例),男性131例,女性104例,年龄4―58岁,平均住院天数5天。

2 院感控制措施

2.1 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09修订版)》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隔离病区院感控制措施和具体工作方案。依据院感三级管理规定,科主任、护士长任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监督检查和具体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2 组织培训。在制定工作方案的基础上,首先针对进入我院流感隔离区的医务人员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人隔离管理制度》的综合培训。院感办深入隔离病区对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亲自指导医务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和隔离消毒,并进行具体责任分工,使院感控制工作落实、落细。

2.3 落实控制措施。

2.3.1 设置甲流独立隔离病区。为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我们为甲流设置流感独立隔离病区。隔离区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且各区无交叉;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无交叉,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隔离区内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如有特殊情况需探视者,探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院甲流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2.3.2 强调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具有强传染性,对此我院对医务人员采取分级防护原则,防护措施适宜,院内所有区域采取标准预防:对所有患者血液、分泌物等均视为传染性物品,进行消毒隔离;防止经血传播的疾病;特别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2.3.3 加强病房管理 做好常规消毒。我们定时开窗通风,进行每日两次、每次30-60分钟的紫外线照射;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地面,污染的地面、墙面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洒,作用30分钟后再进行拖扫并保持干燥;病人使用过的体温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每次使用后用75%乙醇进行擦拭,使用一次性压舌板;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后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消毒;病人出院、转院后,病室首先开窗通风1小时,然后密闭紫外线照射1小时,床单位用臭氧消毒机消毒1小时,医疗器械、地面同日常消毒,最后再开窗通风1小时。[1,2]

2.3.4 医疗废物的管理。在诊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依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3]

3 效果

在甲流收治的3个月中,病员之间无交叉感染发生,医务人员无一例医院内感染发生。对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各采样3分,进行常规卫生学检测,总合格率为100%。

4 体会

4.1 对现有病人隔离管理工作的重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对于甲型H1N1流感这样一个新型呼吸道疾病,其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我们在预防方面又缺乏成熟经验,因此院感控制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唯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方能确保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不发生院内感染。

4.2 对院感隔离管理工作的坚持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先决条件。医院感染管理任重道远,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医疗中心工作,做好该项工作不但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流程,培训及时,措施到位,方可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到滴水不漏。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部.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