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项目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项目实施方案

篇1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相对集中独立统一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提供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技术服务。在全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齐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的诊疗设备,提供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项目范围及内容

(一)项目范围

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项目内容

1、加强基层中医药基础建设。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室、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布局流程符合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形成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便于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门扇可挂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对联,走廊、诊室张贴中医药知识和方法的宣传栏、宣传图片等,突出传统文化特色,注重人文关怀,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同时向群众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2、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配备火罐、刮痧、推拿、艾灸、熏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设备,在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上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的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在最基层开展中医基本诊疗和养生保健服务,向基层群众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3、提高基层中医药技术水平。基层单位要有计划的安排中医药人员到二、三级中医院参加培训和跟师学习,二、三级中医院要主动与基层单位对接,安排专家到基层坐诊、讲课和义诊,现场帮助、规范和指导基层中医药工作。

4、加强基层中医首诊工作。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基层中医首诊作用,基层利用中医能够诊疗的病人应留在基层治疗,基层中医诊疗不了的,既可向二、三级中医院求援专家下基层诊疗,也可介绍到二、三级中医院诊疗,形成中医人才技术上下流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机制,更好地用中医造福百姓健康。

三、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1季度,市卫计委制定下发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季度,各县(区)卫计委指导基层单位规范体系、设备、人才队伍、制度和业务建设。

第三阶段:3季度,市、县(区)卫计委组织调研,督查建设情况,推动工作开展。

第四阶段:4季度,组织专家检查验收项目建设情况。

四、项目要求

一、要严密组织。各县(区)卫计委要认真计划,落实责任,制定详细建设方案,列出序时进度,既要注重点上突破,又要重视面上整体推进。

篇2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截止2008年9月21日8时,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粉接受门诊治疗咨询并已基本康复的婴幼儿累计为39965人;正在住院治疗的婴幼儿为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已治愈出院1579人。在所有接受治疗的婴幼儿中,2岁以内婴幼儿占81.87%,2~3岁幼儿占17.33%,3岁以上幼儿占0.8%。

经流行病学调查,上述婴幼儿基本上与食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有关,没有发现与食用液态奶有关的病例。

国务院再次公开征求医改意见

京华时报讯9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会议强调,近期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工作:一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要加强四方面工作

中国中医药报讯9月18日,全国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表示,全面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深入和健康发展,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二是丰富手段和拓宽领域并重,提高社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和干预,指导社区居民自我养生保健。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社区中医药队伍。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把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与任职资格要求、职称晋升制度衔接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医药人员的培养体系和机制。四是丰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的合作内容,建立和完善协作机制、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分工协作机制。

中西部对口支援卫生院项目实施方案微调

健康报讯中央财政将安排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开展新一轮“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

对口支援项目已经开展4年,项目管理方案也在逐步调整。新一轮项目覆盖范围依然是中西部地区21个省、区、市。其中,允许两部11省、市、区将部分国贫县调整为边远少数民族县和省贫县,具体调整县数不超过总数的20%。中部10省必须在困贫县范围内开展对口支援。

新一轮对口支援项目实施时间发生了变化。以往实施方案执行时间均在下发通知后的次年中期,新一轮项目地区都被要求在项目方案下发后的一个月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在2008年年底之前,所有项目地区都需将人员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期满需重新审核

篇3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发展“2+2+4”产业集群[1],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根据《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资助办法(2021年修订)》(佛府办〔2021〕4号)、《关于组织实施2021 年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纵向协同专项)的通知》(佛科函〔2021〕28号),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扶持对象及标准

(一)扶持对象

符合《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资助办法(2021年修订)》(佛府办〔2021〕4号)要求的科技创新团队及承载单位,重点支持装备制造、泛家居、汽车及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跨行业共性技术等领域。

(二)扶持标准

根据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资助办法(2021年修订)》(佛府办〔2021〕4号),获得立项的科技创新团队及承载单位,可获得市财政专项经费资助,每个给予200—2000万元。其中科学家团队给予1000—2000万元,领军人才团队给予500—1000万元,青年拔尖人才团队给予200—500万元。资助金额参考团队申请金额和专家评审确定,不高于获评档次的最高额度。

二、申报条件

(一)获得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立项扶持的带头人及核心成员,不得再次申报;同一核心成员本批次只能申报1个项目。

(二)其它申报条件要求,按照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资助办法(2021年修订)》(佛府办〔2021〕4号)执行。

三、申报与审批流程

(一)通知: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以下简称区经科局)申报通知和申报指南,明确申报要求、申报流程、提交时间节点等。

(二)申报:符合条件的团队,通过“佛山扶持通”系统按要求向所属镇(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经发办)提交申报材料。

(三)初审:各镇(街道)经发办进行初审,核实是否符合申报要求,核查申报材料是否齐备。

(四)评审:各镇(街道)经发办初审通过后,通过系统将申报材料报送区经科局。区经科局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

(五)公示:按照评审结果,确定拟立项项目清单,并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

(六)立项:公示无异议后,将拟立项方案报区政府,区政府审批通过后,报送佛山市科技局。

四、项目立项管理

(一)佛山市科技局负责统筹组织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中期评估、项目验收、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等组织工作。

(二)区经科局协助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负责协调科技创新团队落地和产业化等事项,负责签订合同、绩效评价、创新监测等,并在每年底向市科技局提交本年度纵向协同工作实施情况。

篇4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妇科疾病普查,重点对妇女宫颈癌等妇科肿瘤病进行早期筛查,以提高妇女宫颈癌的早诊率和治愈率,降低医药费用,减少因病治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二、普查时间及内容

普查时间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底。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对全县已婚妇女进行了一般妇科检查、阴式B超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DNA倍体定量分析检测。全市的普查工作由延安市人民医院负责实施,我县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设立普查项目实施点。

三、普查方法

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以妇科门诊为主实施辖区内妇科疾病的初步筛查,如有可疑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推荐到县人民医院及县中医院复查。对妇女患者需要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的,送至延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筛查中心,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DNA倍体定量分析检测并确诊。我县有条件的妇女也可直接到市人民医院进行普查。市人民医院及时向送检医疗机构或本人反馈检测结果,提出医治建议。

四、收费标准

根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要求,为充分体现项目的公益性,对需要做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的妇女患者,在原360元的收费标准基础上减免160元,每人只收取200元费用。其中,送检医疗机构每人份留30元,交市人民医院筛查中心每人170元(其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DNA倍体定量分析检测耗材130元/人份)。

五、组织领导

按照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要求,我县成立妇科疾病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姜润虎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梁博、卫生局局长范拴龙任副组长,县妇联、药监局、财政局、计生局、广电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县医院、中医院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普查工作机构,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六、职责分工

(一)卫生部门

联系、协调项目实施工作,监督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组织指导各级医院机构开展妇女疾病普查工作;协调宣传部门对全县已婚妇女进行宣传教育。

(二)广电部门

组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普查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妇女健康知识,使广大妇女除封建思想,树立健康意识,积极参加妇科疾病普查。

(三)妇联

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妇科疾病普查的宣传发动工作,动员广大妇女积极主动参加妇科疾病普查。

(四)财政部门

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经费的协调、落实工作。

(五)计生部门

配合广电部门和医疗机构搞好妇科疾病普查宣传动员工作。

(六)药监部门

负责普查、筛查和治疗工作中的药品监督检查。

(七)乡镇、街道办、社区和村委会

负责辖区内已婚妇女的宣传、动员工作,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督促已婚妇女到县医院、中医院进行普查。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妇科疾病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采取举办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走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开展妇科疾病普查工作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妇女破除封建思想束缚,树立健康意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妇科疾病的普查。

篇5

按照《市“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组织“三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繁荣。县“三项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县组织实施“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及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通过开展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等项活动,提高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为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广大农村实施“111”培训计划,到2014年底,依托省内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培训100名技术指导员;依托技术指导员,培训10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依托科技示范户,培训10000名骨干专业农民。通过实施此项工程,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村干部带头人,培育一批种养加科技大户,发展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的农村经纪人,锻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老板,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开发对象

1、全县现有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再生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

2、从事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经销活动,年交易额超过5000元的人员;

3、每年累计从事经营和中介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人员(包括:从事餐饮、娱乐,医药等各行业);

4、促进我县某一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展,并形成气候和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人员;

5、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及加工业且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的人员;

6、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创业活动的大中专及高中毕业生。

四、培训方式

在积极配合市里组织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县农村发展实际,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全县每年举办10期培训班。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负责人或科技人员对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

2、每年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搞2次专题讲座。

3、每年组织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到新型组织发展较好的区域参观考察学习1次。

4、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暨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经验交流会或总结表彰会,对优秀典型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

5、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每年对农村种养大户、能手进行3-5次技术技能专题培训。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4月-6月)

1、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乡镇(场)对全县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及符合开发条件的人员进行广泛调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库。

2、组织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研讨会,研究制定《县“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7月-2014年10月)

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培训经费、扶持政策等,组织相关人员按既定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活动安排:

7月:组织落实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教师,建立教师档案。同时,各乡镇(场)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贯彻落实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信息。

8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并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9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同时,协调组织“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项目的申报,实施。

12月:协调县人办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活动安排

1-2月:调整制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3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摸底调查,了解农村发展情况,调整完善实施方案。

4月:举办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技能培训班。

7月: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8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

12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2014年活动的实施,按照和的总体思路延续,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三)验收评估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每年年末,组织部门、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验收,表彰典型,形成详细的总结报告。

2、将五年来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及时归档备案,做好迎接市里检查等各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业管理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科协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统一调度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乡镇(场)农经站作为本地管理农村实用人才的责任单位,要制定本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展。

(二)落实项目经费。在用好用活农民绿色证书培训项目专项资金的同时,我县要将“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补充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从开始,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开发项目补充经费。补充项目资金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并报本级政府审批。项目补充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三)加强人才管理。对参加培训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学习档案,纳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库管理。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

(四)整合培训资源。积极整合培训基地、教学设备等培训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各乡镇场要发挥好基层农民学校作用,对有关师资进行登记造册,档案管理,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五)创新培训载体。要按照市里活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一是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市里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达到足员参与。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要紧密结合“一宣讲、三到户”、阳光工程等活动,重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典型基地建设。依托北部瓜菜种植基地,更新品种、更新技术,扩大种植规模,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全县农民接受和发展高效农业。围绕西部杂粮杂豆市场,鼓励周边乡镇农民发展和扩大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四是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快日光温室大棚、膜下滴灌等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引导农民接受和使用现代农业新设备、新技术,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村实用人才,提高我县现代农业水平。

篇6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254号)。在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篇7

(1广东省江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 广东 江门 529000)

摘 要: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卫生事业也开始逐步进行相应的调整。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力度和强度要高于往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财务管理特显重要,而财务管理的核心更主要是对资金的管理。

关键词 :医改;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2.026

1 医改专项资金的内涵

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安排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它的来源包括国家财政、地方政府配套、单位自筹。其特点:一是来源具有特定性,二是用于特定的事项,三是单独核算。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资金是为发展各级各类医疗事业和为完成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社会而投入的各类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上级部门安排给医疗机构的医改经费也越来越多。

按项目分包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的政府补助资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入和支出核定的差额补助的资金;对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而安排的经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给予的专项补助;购买医疗服务成本的补助等等。按资金来源分包括:

(1)中央专项资金: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补助资金等。

(2)省级专项资金:农村卫生专项资金、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管理专项资金、药品集中采购专项资金、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专项资金、卫生应急管理专项资金、麻风病人生活医药费用专项资金、精神病防治机构建设专项资金、社区卫生人员培训专项资金、计划生育专项资金、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专项资金等等;

(3)市县级专项资金: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资金、医改工作经费等等。

2 医改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门市对医改专项资金均建立了日常工作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着力加强日常监管,促进项目和资金管理规范化和常态化。但随着专项资金的不断增加,在资金的管理上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规范、缺乏绩效管理、资金没有专款专用等等,甚至将专项资金作为日常经费的补充。现结合日常检查和督导工作,总结起来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1)个别部门对医改专项资金理解模糊,部门预算安排口径不明确。如预算资金安排所用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定义不够清晰,存在打包安排嫌疑。

(2)资金拨付不及时,影响工作开展和财务核算。目前按照项目分配的中央专项资金中,大多采取由下而上层层上报项目,再由中央、省有关部门选择确定并直接分配资金到具体项目的工作机制。造成了专项资金未按规定及时拨付,年底集中拨付、跨年度拨付、配套资金未足额现象,影响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3)卫生主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经费的分配、下达及使用情况。由于目前大部分县级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基本药物以奖代补项目资金、上级安排的收支差补助等资金都由县级财政实行统筹安排,纳入财政国库管理,导致卫生主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经费的分配和下达等情况。

(4)医改专项资金核算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专项经费没有进行专项核算,没有建立辅助账。将中央、省、市安排的专项资金笼统进行核算。由于现阶段财政补助资金收入的滞后性,不少单位往往先计入医疗卫生支出,等到实际收到财政专项补助款时,再将原来的支出冲回转入补助支出,在冲转的时候,主管会计没有分清支出类别,笼统地将全部资金按比例分配。

(5)医改专项资金核算水平不规范。部分乡镇卫生院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的分类不清晰,直接影响核算和报表的准确性。如,某个卫生院在收到专项资金时,没有清楚资金的来源和用途,混淆,就核算收入。导致财务报表的医疗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不正确。

(6)专项资金的绩效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目前部分单位对于项目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仍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合计、工作报告等。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难以准确地体现项目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加强医改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结合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加强医改专项资金管理需坚持几个原则:是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资金的投向要体现公共财政的理念,发挥政府调控功能,突出以社会事业的发展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是明确范围,分类管理。专项资金种类多、资金量大、涉及面广,要合理界定项目资金管理范围,实行分类管理;明确项目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规范操作;是强化监督,讲求绩效。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发挥专项资金效益的最大化;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对负责专项资金管理的部门领导、内设部门领导、经办人员,以及其他部门、中介机构有关人员和评审专家在专项资金分配、审批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承担连带责任,并依照相应法律法规处理。市县有关部门未按规定将资金拨付到用款单位的,依照相应法律规定责任追究和处罚。

4 医改专项资金管理还需加强

(1)加强单位的预算管理。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科学合理的编制自己的预算计划,特别是医改专项资金应做到统筹安排,综合收支,细化收支项目,做好追踪工作。按照项目的进度来实现预算支出,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2)规范单位专项资金的核算。及时、准确列支费用,避免补助资金结余过大;明确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及列支标准,确保支出合理;建立补助资金专账或备查簿进行核算,做到核算清晰。规范补助资金账务科目处理,正确核算账务。第一,专款专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第二,讲求效率的原则: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必须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保证资金有效、充分使用;第三,保证效益的原则: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努力实现项目规划的目标,充分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学习、了解项目。应学习了解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内容、资金来源及补助标准等,以便更好地管理项目资金。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财务人员就应该了解此项目经费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及人员工资发放,保障县级公立医院良性运转。同时补助对象为列入改革试点范围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公立医院。如果是中央补助资金安排资金,涉及设备购置资金,必须按照政府采购的规定做好招标采购工作。同时,财务人员在分配时,还需按照药品减收情况和相应的补助标准,按因素法分配。

(4)明确财务人员的定位。财务人员在资金管理中不能只是承担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工作,还应了解具体的业务和决策,参与到资金的管理。财务人员要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和控制。保证项目实施方案执行、责任落实、经费使用、财务管理。应明确项目财务管理的执行人员和财务人员,保证项目经费支出的有效性;对于项目执行人员和财务人员调动、轮岗等,应及时调整交接,保证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安排资金支付,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努力做到事前严格审核、事中监督到位、事后及时结算。

(5)完善资金监管机制。各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组织领导、明确各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日常工作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各地区要加大资金管理与使用问责力度,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6)卫生主管部门督促专项资金划拨工作。卫生主管部门要积极关注医改专项资金的下达情况,拟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任务,主动协调蔡恒部门下达专项资金,加快资金下达进度,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资金划拨效率,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7)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作为卫生主管部门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医改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财务核算规范,加强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煜荣.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1)

2 肖慧.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篇8

【关键词】 “两癌”筛查;工作方法;工作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3-01

深圳市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于2010年开始分批对辖区户籍适龄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三年多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筛查方案日趋完善,建立了适合区级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两癌”筛查工作模式。

1 工作保障

1.1 成立“两癌”筛查领导小组及专家技术小组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两癌”筛查项目的开展,成立了院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妇科、普外科、各功能科副主任医生组成的专家技术小组和质量控制控小组,制定了详尽的项目实施方案;确立以保健部牵头组织,外科、妇产科、体检科、功能科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技术服务、宣传发动、组织协调体系。

1.2 不断完善“两癌”筛查方案 根据《深圳市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指南》,结合坪山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两癌”筛查方案,每年末对本年度的筛查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详尽的下年度筛查计划。

1.3 经费预算 每年度末,根据下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下年度筛查经费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保障工作经费的落实。

2 多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扩大“两癌”筛查的影响力

2.1 举行大型户外“两癌”筛查健康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2.2 各社康中心张贴宣传海报,设置“两癌”筛查宣传专栏。

2.3 邀请专家举办“两癌”防治知识讲座,接受妇女朋友们现场咨询。

3 人员培训

3.1 分批选送技术人员到省、市医疗保健机构参加“两癌”筛查知识和技能培训。

3.2 各技术组组长定期对筛查工作人员就体查、病史采集、高危因素筛查等内容对进行培训,统一标准。

4 筛查方法

根据深圳市筛查指南,结合坪山新区实际情况,乳腺癌采取临床体检+乳腺超声检查;宫颈癌采取高危型HPV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CT)检查。

5 前期准备工作

5.1 根据年度筛查计划的筛查人数,确立本年度的目标社区,以预报名的方式,将筛查对象登记造册。

5.2 确立目标社区后,筛查组负责人多次深入社区,为妇女朋友们讲解“两癌”筛查的意义、方法和流程。使妇女朋友们认识“两癌”筛查的重要性,掌握该院实施“两癌”筛查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5.3 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妇女朋友的意愿,对参加“两癌”免费筛查活动不误导、不强求,凡是自愿参加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指导填写筛查信息卡,并存档备案;对不愿参加的,做好解惑释疑工作,并说明在规定时间内愿意参加的可以继续享受免费筛查服务。

6 完善筛查现场服务

6.1 筛查现场悬挂横幅及设置指示牌,设有楼层引导员及咨询台。

6.2 两名护士负责人员分流,确保现场忙而不乱、温馨整洁。

7 坚持“保密”原则

严格执行医疗保密工作制度,筛查对象的检查结果仅反馈给本人或近亲属,所有筛查对象的资料信息统一录入市妇幼保健管理系统,严禁外泄。

8 做好后继的转诊及随访工作

8.1 对筛查发现的疑似病例,开辟绿色通道,转诊到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8.2 专人负责筛查对象的后续随访工作。

9 结 论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两癌”筛查可有效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妇女健康及生命安全。期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基层医院的“两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指南[S].深卫人发[2010]601号.

篇9

一、强力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

坚持把上项目、增投入作为促发展的关键举措,以项目质量的提高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抓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精心组织筛选项目,尽可能多地争取资金支持;逐级建立中央投资申报安排与项目实施情况特别是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相挂钩的机制,落实建设条件,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抓重点项目实施,今年省重点项目安排1300项,年度计划投资2500亿元以上。确定的原则是“三个倾斜”,即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项目倾斜,向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中的标志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倾斜,向重点产业聚集区内的项目倾斜。抓民间投资启动,制定并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具体措施,鼓励其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二、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把改善民生作为带动消费的有效途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加收入使居民“有钱花”,研究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实施意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培育热点使居民“愿花钱”,努力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给,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保健康复、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服务消费,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和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改善环境使居民“能花钱”。支持一批城市中心商圈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搞好大型农产品市场改造升级,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三、下大力调整重点产业结构

认真落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指导意见,促进产业上水平、增后劲。在发展方向上推进“三化”:优势产业高端化,对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新兴产业规模化,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生物三大产业,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力争形成若干个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传统产业品牌化,加大对轻工、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在推进手段上突出产品和技术两个关键环节。尽快提出开展“对标行动”和品牌建设“示范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出台省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转变方式上促进集约聚集发展。落实支持重点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临港产业加速聚集,培育壮大一批基地和园区。

四、力促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坚持把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增效益,加快建设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新改建一批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支持农业产业化“111行动计划”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支撑,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推进10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增加农民现金收入惠民生,认真落实国家扩大涉农补贴规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实施临时收储等政策,通过鼓励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空间,执行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增加农民投工投劳收入。

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按照“拒绝理由、确保完成”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重点、盯目标,深入实施“双三十”行动,抓好“双百企业”节能工程,督促累计进度滞后的设区市强化措施,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把关口、上工程,认真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评估制度和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100个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建机制、强约束,公布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企业节能成效与信用等级评定、信贷资金支持联动机制。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围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行省级以下项目统一受理、并联办理、限期办结的审批模式,稳步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围绕正确处理做强龙头企业和催生市场主体的关系,鼓励大型企业整合省内资源和产能;继续把符合条件的民营经济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计划,帮助骨干民营企业搞好生产要素供需衔接。围绕正确处理体制改革和民生改善的关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协调落实5项改革举措。围绕正确处理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下力量开展产业招商,境外瞄准重点国家、地区和世界500强,境内深度对接京津两市和大企业、大集团,争取引进一批新的合资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按照“科学、管用”的要求,力求编制一个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河北特色、反映人民意愿的“十二五”规划。

篇10

1 现状

广水市辖17 个乡镇、401 个行政村,共93 万人,农业人口为80.27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76.3 万人,全市现有医疗卫生单位23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 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乡镇卫生院1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家;村卫生室389个;从事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803 人。

1.1 组织管理逐步加强各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广泛宣传,组建了4 支全科公共卫生医师健康管理指导团队和65 支全科公共卫生医师健康管理责任团队,开展季度督导和年度绩效考核,每年都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等形式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培训,组织管理逐步加强。

1.2 资金管理逐步规范5 年来,广水市对乡镇能够按照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办法,及时拨付和结算补助资金。2014 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2009 年的15 元提高至35 元;17 个乡镇项目单位基本能够做到专项资金专项管理;部分乡镇对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能达到40%的要求。

1.3 项目工作逐步推进2015 年广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已由2009 年的9 类36 项增加到11 类43 项。新增的服务内容为卫生监督协管和中医药技术。完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2015 年截至9 月底,全市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688 500 人,建档率90.41 %;发放健康教育折页188 237 张,举办健康知识讲座41 734 人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14次;预防接种14 226 人次,接种率99.66 %;传染病报告3 516 例,发病率378/10 万;管理0~6 岁儿童55631 人、孕产妇6 584 人;管理高血压患者41 980 人、糖尿病患者7 572 人、65 岁以上老年人50 349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 722 人;卫生监督协管项目全面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已逐步启动。

2 问题

2.1 项目资金拨付不规范,不及时市级对乡镇级、乡镇级对村卫生室的项目拨款相对滞后,不能及时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部分乡镇对村卫生室的拨款打了折扣,达不到40%标准,有的乡镇甚至不到20%,影响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院村两级项目拨款未能严格体现量化绩效考核原则,不能发挥项目资金的激励作用。

2.2 项目管理思路不清

2.2.1 管理架构不清多头管理、多科负责,卫计局行管机构与妇保院、疾控中心等专业技术指导机构缺乏互动机制,科室之间配合协调不够,以致合力不足,多头管理成了无人管理或选择性管理,多科负责成了无人负责,即便负责也缺乏权威。

2.2.2 管理路径不清上层缺乏顶层设计,广水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有广水市的特色、重点和模式。但调研发现,四年来没有拿出一套自始而终的工作路径和统一模式,采取的仍然是上传下达式部署工作,甚至政出多门,各说各话,以致基层无所适从;基层缺乏研究创新,主要是部分基层领导,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视不够,做什么?如何做?心中无数,更谈不上探索创新。

2.2.3 管理目标不清部分分管领导和专业人员不能认真研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各级文件要求,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达到的具体指标和质量要求不熟悉、不清楚,以致工作中脱离实际,盲目追求数量。

2.3 项目服务模式理念落后

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职能应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职能。但现实中多数基层医疗机构重医轻防观念严重,认为临床医疗能给医院带来较好效益,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益较差,以致医卫分离,工作中人为割裂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错误地认为临床医生是看病,公共卫生人员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科公共卫生医师责任团队名存实亡。一些乡镇卫生院仍然采取大包大揽、突击体检/ 随访、盲目追求服务数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难以保证服务质量。

2.4 院村两级职责不明

部分乡镇没有按照60%/40%比例要求,明确制定、划分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两级职责任务,或者划分后没有可操作性,部分单位仍然采取大包大揽形式搞突击,重点人群体检、随访等工作存在村卫生室完全不参与或全部交由村卫生室负责两种极端现象,没有发挥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有效作用。

2.5 院村服务能力不足

一部分乡镇公卫科骨干流失严重,导致人员断层、工作脱节;公卫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无学历或专业不对口人员占比过大;临床医务人员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内容、规范、流程不清,无法有效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普遍老化,年轻的乡村医生不能及时补充;人员培训力度不够,主要是院/ 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效率低下,多数流于形式,以致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整体不高,服务能力整体不强。

2.6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能真正实现量化考核;对相关工作人员也未能真正落实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利用不严格,对下拨款和工资发放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绩效挂钩原则。

2.7 网络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

现有信息系统共享不足,不能与新农合、职工医保、医院诊疗等部门或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可操作性不强,内置档案、表格等模板不规范、不实用,统计、分析、搜索、更新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基层院/ 村做了很多重复和无用工作,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死档问题突出。

3 对策

3.1 加强项目管理顶层设计

3.1.1 明确组织领导

通过优化管理架构,来理顺多头管理、多科管理的混乱局面市卫计局和专业机构应成立独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办公室,基层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相应成立独立项目办公室,而不是挂靠在某某科室。在此基础上,加强协调沟通,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协商解决问题,形成决议、简报,从而达到形成合力、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目的。

3.1.2 明确管理思路和工作职责

管理思路是纲,各级工作职责是目,只有纲举才会目张。特别要说明的是,按照卫生部[2010]159 号文件落实院、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职责很重要,这个文件有效解决公共卫生科人员不足问题。根据院、村两级功能定位,进一步责任分工,分解职责任务,大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部分适宜任务交由村卫生室落实,从而突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的组织管理和督导培训职能,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化解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真正建立起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分片包保、院/ 村落实的运行管理机制。

3.1.3 明确院/村两级量化预算

对院/ 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1 大类43 小项的工作量化测算,使各级对自己的工作量和预算清楚、透明,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后果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院村两级工作的主动积极性。

3.2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调研发现,蔡河、长岭、马坪等乡镇设立慢性病咨询门诊,让服务对象由被动接受突击逐步转型为日常适时上门主动咨询,效果明显。上半年,省卫计委、市卫计局先后发文,要求实施健康管理创新工程,要求疾控中心设置健康管理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健康管理门诊,组建健康管理团队,逐步将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手段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紧密结合。应以此为契机,更新观念,积极研究探索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通过搭建健康管理中心和健康管理门诊这一新的服务平台,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管理服务,彻底改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只是建建档案、填填表格、测测血压、量量身高、电话随访、应付应付、糊弄糊弄的思想观念,也逐渐改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老百姓心中的务虚形象,提高社会满意度。

3.3 推行项目管理信息化

按照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湖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在广水市搭建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和办公无纸化,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网络平台,应覆盖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并预留接口,真正实现上下左右纵横连接,高效、快速、通畅,即居民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能资源共享。通过大数据、云管理、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彻底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档案利用率低、死档和人、财、物浪费问题。

3.4 研究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目前大部分乡镇仍然实行的大包大揽、突击体检/ 随访、追求数量等服务模式,虽在项目启动初始阶段取到了广泛宣传的轰动效果,但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健康服务。细就是要细致、周到、便利。因此,研究探索适应老百姓需求的新的服务模式势在必行。在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上创新,通过考察学习和总结以往经验,研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形成自己的管理和工作机制,并坚持按制度和机制运行,持之以恒;在规范上创新,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规范》为蓝本,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广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手册》,全面回答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四个问题,对各个项目的工作资料,包括各种表格、记录、方案、小结等都要预先拿出样板,做到目录化、模板化、档案化、电子化,简单明了,有条不紊,规范操作;在模式上不断改进创新,在吸收别人成熟经验和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套模式。目前,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分片包保,院/村落实的医卫结合服务模式,在蔡河、陈巷、马坪、长岭等乡镇实行后,效果良好。这一模式的关键点是院/ 村落实,即通过强化卫生院健康管理门诊(或慢病咨询门诊)和各村卫生室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阵地作用,在日常诊疗和健康咨询中向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符合实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从而,完成院/ 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