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

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一)活动范围: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民营医疗机构)。

(二)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活动目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入点是“万里行”。

三、活动原则

(一)内涵建设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切实履行社会职责,充分动员媒体力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防病治病和正确择医、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二)全面梳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梳理和排查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

(三)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对本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县卫生局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各级医疗机构做好迎接卫生部、省卫生厅、州卫生局抽查。

(四)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在2009年“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完善适合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县“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指导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股,负责综合协调,组织督导检查。

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

*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成员:*县卫生局疾控股股长

*县卫生局基妇股主任科员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

*县红十字会专干

医疗机构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

五、活动内容

“万里行”活动重在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以查促建、纠建并举,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以医疗安全教育、医疗安全检查和舆论宣传引导等多种形式,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一)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1.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各级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宣教工作,采取现场讲座、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围绕“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

(1)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积极作用。各级医疗机构要主动协调媒体做好本单位“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2)加强舆论引导,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3)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等。

(二)以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重点,认真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项工作。

1.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

(2)医疗机构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清理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3)医疗机构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2.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2)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3)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4)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监测医院要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5)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6)县人民医院要逐步创造条件,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统一配制药物,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

3.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三)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四)全面排查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整治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等,明确人员配置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2.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关键设备和装置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并保障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

4.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维护,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对放射科、医用氧舱、同位素室、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五)贯彻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六)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七)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开展县乡医疗机构运行病历质量评比活动。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6月—7月)。

完成“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县卫生局下发活动方案,对2009年“万里行”活动进行部署。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开展“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0年4月)。

1.贯彻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万里行”活动。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指导。县卫生局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万里行”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万里行”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及时将本辖区内开展“万里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活动总结上报州卫生局。

3.督导抽查。州卫生局对县卫生局和医疗机构“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或抽查,并通报检查或抽查结果。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0年5-6月)。

认真总结开展“万里行”活动的经验和成效,部署2010年度“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质量意识,切实加强领导。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开展2009年“万里行”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重在质量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医疗机构要重视内涵建设,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训、教育、检查相结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检查力度,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设施、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杜绝医疗差错。

(三)明确活动目标,发动社会参与。

篇2

【摘要】检验科是医院主要的医技科室,也是医院对载有各种病原体的患者标本进行检验的主要场所,由于检验科在日常的工作中所面对的体液、血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需要检验的标本均具有潜在的高度传染性,存在很大的生物安全问题。尤其是各种类别的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源常常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源头。关于检验科的实验工作人员不慎感染病原菌的情况已有报道。因此,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检验科 生物 安全 管理 措施

一 检验科生物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客观因素: 多数医院检验科业务面积不足,工作室布局不够合理,有的医院检验科尚未独立成单元,还是半开放的工作环境,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各区域之间缺乏明显的隔离屏障。有时甚至出现生活区与工作区不分的现象,而且有些检验科室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更增加了感染的发生几率。

1.2 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培训不足,虽然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专门成立了医院控制感染办公室,加大对医院生物安全管理的力度,但是各级医院将感染防治重心放在了对临床一线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管理上,对于医院检验科等科室的监管力度却不够,较少组织医院控制感染管理方面的学习。从而导致一些医院的检验科不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不能对受污染的试验台和地面进行及时的消毒;检测后的废弃标本随意放置;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随意丢弃;在对含标本的试管或容器进行离心或振荡操作前未予以严格封盖,导致标本外溢污染机器;检验人员在操作前未按要求对手部进行消毒或彻底清洗手部等。二是对其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有的医院由于经费有限,为了减少成本,对医疗废弃物、废水、医疗垃圾处理设施投入不足,或工作人员缺乏感染知识,存在着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不清,使得有的检验科的医疗废弃物未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二 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环境建设: 要争取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根据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需要,改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建立合理的实验室功能区和服务流程,使其设计布局更加合理。购入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消毒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移动紫外线消毒器、熏箱等,同时配备喷淋设备和洗眼设备,遇到职业暴露时可以及时进行应急处理。洗手池安装感应水龙头或脚踏式水龙头,可减少工作人员交叉感染。

2.2 加强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及《消毒技术规范》等;对新职工、进修生或实习生进行全面的培训学习,强化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务必严格落实上述规章制度。对检验室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照射消毒,1h/d,对检验室地面进行每日常规消毒;各种物体表面在每日工作开始前及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检验室的显微镜、微量加样器、电子移液器等物品以及计算机、电话灯办公用品均须定期进行消毒液的擦拭消毒。

2.3 严格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使其无害化。做到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分别用防渗漏的黄色有标志的垃圾袋和黑色垃圾袋收集后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采血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利器盒存放,当达到其容量的3/4时予以更换。检验后的废弃标本在出检验科前必须进行化学消毒剂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才能交由有关人员带离科室,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三 结束语

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响到科室的工作实力,甚至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因此,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工作,制订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建立标准化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已成为检验人员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樊笑霞.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7)

篇3

一、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1、依法执业监管:重点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及无处方权开处方;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超登记范围行医及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未经审批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并建立健全分户档案,对医疗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2、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打击非法行医,具体内容详见《县2012年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

3、医疗广告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电视(台)、报纸(今日)、户外医疗广告进行监测,对虚假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按《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查处。2012年每月上旬集中监测,其它时间为不定期监测(监管计划见附件4)。

4、采供血机构执法检查:加强对县同路单采血浆站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障供血浆者健康,保证原料血浆质量,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4次(监管计划见附件3)。

5、放射卫生监管: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许可和对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日常监督,重点抓好人员资质管理,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放射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放射诊疗防护监测率100%(监管计划见附件1)。

二、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

1、重点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加强冬春季节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及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主要对各级各类的医疗、疾病控制机构疫情报告(监管计划见附件2)、感染科(组织)的设置、实验室生物安全、医疗废物及候诊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传染病防治情况综合执法检查:制定传染病防治综合执法检查方案,今年4月—9月主要对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同路单采血浆站及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医疗废物、消毒产品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3、实验室生物安全:重点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及落实、工作人员培训防护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检查对象是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机构、同路单采血浆站。检查时间安排在2012年4月—9月。

4、疫情报告:2012年5月—10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治、转诊、报告进行执法检查;对疾病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网络管理、报告审核、疫情分析等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对象: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同路单采血浆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5、医疗废物:4月—9月主要对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同路单采血浆站及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人员防护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6、医院消毒:重点对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及口腔科(诊所)、血透室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消毒产品:重点对消毒产品的经营销售及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经营销售及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的索证、消毒产品的标识等,检查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店、商场超市。

8、疫苗流通领域:对疾病控制中心及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管理及疫苗流通领域进行监督检查。

篇4

一、指导思想

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工作,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检查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

三、检查对象

(一)医疗机构: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县直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卫生局负责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

四、检查内容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处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剂使用等情况,详见表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疫情调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详见表2。

表格使用:每个受检查的医疗机构填写附表1;受检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填写附表2。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9年4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4月—7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卫生监督所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开展监督检查。

第三阶段(2009年9月)为总结阶段。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卫生监督所要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09年9月15日前将附表3和工作总结书面上报市卫生监督所,同时报卫生局疾基妇股备案。

县卫生监督所联系人:*

卫生局疾基妇股联系人:*

六、为确保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完成,特成立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

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县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监督所所长

成员:*县卫生局疾基妇股股长

*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卫生监督所干部

卫生监督工作组设在卫生监督所,由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配合,突出重点,严格按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辖区内的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纠正,依法严肃查处。

篇5

关键词:放射诊疗设备;安全管理;放射防护;职业健康;

引 文:随着医学科学迅速发展,射线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X 线、CT、同位素等放射诊断,加速器、伽马刀、同位素等放射治疗等已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医用射线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的同时,对操作医务人员及接受诊疗患者自身也会造成伤害,放射防护已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为此,国家自 2001 年起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防护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对医疗机构放射设备正确使用,放射防护措施的规范采用,从放人员的健康监护做出了明确要求。

1 放射防护管理的内容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医院放射防护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及人员两大主体,设备既包括放射设备,也包括防护设备;人员除系指相关从放工作人员外,其接受放射诊疗的患者也逐渐成为放射防护管理的重点。

2 放射防护管理难点

2.1设备众多且分布科室广

放射设备包括 X 线机、CT、SPECT、ECT,加速器、模拟定位机、后装机、伽马刀等,设备型号众多,安全要求不尽相同,且分布在放射科、核医学科、放射物理中心、骨科、神经外科等临床、医技科室,难以集中进行规范管理。

2.2放射设备申请、评价过程复杂

放射设备配置必须取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型设备配置许可证,同时符合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要求。

2.3 机房防护条件要求高

所有放射设备及辅助设施放射防护要求极高,如放射科每个普通机房防护门一般在需 150 cm ×210 cm,铅玻璃防护窗需 120 cm × 90 cm,CT 机房砖墙厚度需370 mm,SPECT 防护墙需重晶石混凝土等,在房屋设计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防护需求。随着医院业务发展,需不断引进增添新的设备,而空间多需要从原来的普通业务用房中进行调整,无疑增加了改建管理的难度。

2.4 从放人员多且防护意识不到位

防护意识存有盲目性,医院从放人员包括医师、护士、技师等人员众多,加之放射防护工作起步较晚,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加之从放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由此既有因恐惧而导致防护过度的现象,又存在因无所谓而忽视防护的情况。

2.5 患者辐射防护知识欠缺

患者自身放射防护知识较缺乏,加之医护人员宣教不够,在诊疗时未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或未对陪检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易成为医患纠纷的隐患。

2.6 防护设施不足,使用率不高

据调查,目前国内许多医院放射防护设备设施不足,尤其是可供患者及陪护者使用的防护用品十分稀少,部分医院配备或极少配备患者防护用品,即使配备了也极少使用,设备设施使用环节相对薄弱。

3 如何加强防护管理

针对问题,通过采取构建完善组织架构,健全细化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完善档案及各类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监督考核,多部门联动等措施,构建医院放射防护管理长效机制。

在加强重点环节监督管理方面,首先是强化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及治疗患者的监管。由于核医学科的工作场所为开放型 , 工作时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淋洗、分装与注射等,其治疗患者又均是流动的放射源,为易发生不安全事件的要地;其次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来去的全程审批管理力度;加大对放射工作场所修建、拆除的全程环评管理;同时建立每台放射诊疗设备档案,对其启用、维护、报停的全程进行规范记录及质控管理,以消除放射设备和防护用品带病运行的隐患;并实施放射工作人员工休的全程健康管理。通过对重要环节的日常监管,将科室、个人放射防护措施的落实、培训情况纳入科室及个人考核,并作为医疗授权、放射津贴发放的依据之。

4 合理使用医学影像检查

首先,各医院影像科应该开设影像医师的专科门诊,给临床医师和病人提供影像会诊及咨询。由于现代医学影像检查价格昂贵,专业性强,影像医师开设专科门诊,必将使医学影像的使用更加合理,并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影像检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国内许多大医院,目前都已开设了影像专科门诊,对疑难病进行影像会诊,并对病人影像检查的合理化进行预先指导。

其次,应提高临床医师的医学影像知识水平。凡是拥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医院,应当有计划地对临床医师进行医学影像知识的继续医学培训,使之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医院应定期对大型影像检查申请单的阳性率进行检查及分析,及时提出改进办法。

第三,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制定规章,避免重复使用大型影像检查或使用大型影像检查替代体检,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根据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最优化原则是以最少的影像检查方法,做出正确的影像诊断。根据目前国内的情况,医学影像工作者制定相关疾病的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标准。对于一些疑难疾病可以设计出影像检查的流程图,提供参考,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5 结束语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群众就医需求的增长,放射治疗在医学领域应用将更加广泛,它不仅为医院诊断、治疗及患者生命的救治赢得时间,也为临床科学研究及疑难杂症的解决提供有效帮助。但电离辐射作为双刃剑,对人体健康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开展放射防护管理合理使用影像检查既是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技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 也是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与安全的需要。随着放射防护评价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以及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对放射防护提出的更高要求,其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GB/T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

篇6

1.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对于病房安全管理而言,乱搭床位、在非医疗区处理患者等问题,是目前威胁最大的安全问题。要想在今后的病房管理中彻底杜绝这些隐患,就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所有的医护人员,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程是避免护理工作出现差错的前提,各类查对制度都是护理工作多年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更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制度保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每一名护士最起码的责任。

1.2加强专科业务学习

就目前的病房安全管理来分析,除了要在客观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专科业务学习。当下的医患纠纷之一在于,很多患者认为,自身疾病未康复是由于医生的专科业务能力不足所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病前已经出现征兆,可医生却认为发病时治疗最有效果。加强专科业务学习,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安全管理的必要方法。第一,所有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遇见突发疾病患者,采取最有效措施进行处置,而不是上报领导或者是等待专家,应先稳定患者病情,防止死亡。第二,医护人员需将病房进行合理划分,减少患者的滞留状况,长期滞留的患者,会给病房安全带来更大的危机。第三,专科业务学习必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仅仅在理论上学习,无法满足患者及病房管理的需求。总之,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的修养、优秀的道德品质、精湛的专科技能、敏锐的观察力、认真的工作态度,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事故的发生。

1.3环境安全管理

对于病房而言,每天的人流量都非常大,当患者、家属、领导、同事等众多人员齐聚病房的时候,会在客观上增加病房安全管理的难度。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安全隐患,日后需加强环境安全管理。第一,所有进入病房探视的人员,都要洗手消毒,并且禁止带入大量尘土入内;第二,要在病房当中设立及时呼叫护士、医生的设备,让医护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患者的求救信息;第三,病房和走廊当中,都需要设置一些安全措施,例如扶栏、座椅等等,一方面是防止患者走动时出现意外,另一方面减少人挤人产生的事故;第四,定时在病房中消毒,常开窗通风,护理人员应常去病房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结语

篇7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87-01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为预防医院交叉感染,避免医疗废物对社会生成危害。我国对医疗废物管理越来越重视,自2003年卫生部颁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10年卫生部又下发通知《卫生部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处置都比较规范化,今年对一级医院检查时发现医疗废物管理存在许多问题。

1 问题

1.1 处置不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需要医院支付一定的资金,而一级医院大多由于病人少,资金缺口较大;所以多数医院自行处置医疗废物不规范、不彻底。他们只对输液器、针筒等进行处理,而对敷料等并没有处理。且没有任何记录。

1.2 医疗废物暂存地点不合理 多数医院根本没有暂存处,少数医院有暂存处却没有封闭措施及专人管理。

1.3 医务人员培训不到位 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法规、制度等学习培训不到位,致使医务人员无法正确分类收集。

1.4 医疗废物处置防护意识差 多数医院由当班护士自行处置,根本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2 对策

2.1 加强培训明确职责 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医院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2.2健全管理制度 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及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并逐步完善,确保医疗废物管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2.3 加强监督力度

2.3.1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督促各医院医疗废物尽可能的集中处置。建议政府、医院按比例分摊医疗废物处置费用,以确保医疗废物管理的资金来源。

篇8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安全生产工作,根据《__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实施《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实施方案》和“6.10”自治区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主,以“公共场所、职业卫生和医疗安全”为主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发展”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教活动,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全院职工关注安全生产、关爱生命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目标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地、县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努力防范重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建设“平安__,和谐__”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

三、成领导小组

组 长:__

院长、党委副书记

成 员:__

副院长

__

副院长

__

副院长

__ 纪检组长、副院长

__ 副院长

__ 行办主任、工会主席

__ 行办副主任

__ 医务科主任

__ 院感主任

__ 各科主任、护士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__同志担任。

四、检查时间及方法

为确保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落到实处,按照县卫生局统一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大检查从20__年__月__日开始至__月__日结束,共分四个阶段采取部门自查、上级部门督查、社会监督、巩固提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一阶段: 安排部署阶段(__月__-__月__日)各科室根据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第二阶段 : 各科室检查阶段(__月__日—__月__日)

各科室对本科室进行安全生产自查,加强对医疗安全、毒麻药品、消毒隔离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

第三阶段 :督查阶段(__月__日—__月__日)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各科室按限定期整改。__月__日前,将各科室开展的自查小结报办公室。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__月__日—__月__日)。

各科室对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整改措施,全面抓好整改工作,并全面梳理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情况,进一步巩固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成果。

五、检查范围集点

1、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医疗服务安全措施

(1)开展全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

(2)健全我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和措施,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查找医疗质量安全隐患,针对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3)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制定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4)落实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措施和患者安全目标;

(5)修改完善

消防、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并组织演练。2、畅通医院消防通道

(1)门急诊、病房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消防喷淋,安装消防栓;

(2)门急诊、病房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楼梯和安全出口设置规范,数量满足需要,标识醒目,保持畅通;公共区域及逃生通道外窗金属护栏符合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要求,无阻碍逃生的违章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周围无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违章建筑;

(3)医院业务用房、建筑工地等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符合要求;

(4)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泵、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的配备齐全、完好。

3、强化医院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规范,定期维护各类电气设备、电源线路等;

(2)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特种设备,配电房、电梯等各类生产设施设备使用安全,特别是在公众聚集场所和重要活动场所使用的上述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定期年检,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相应消防设施设备的配备符合要求;

(3)具备双路供电系统和自备发电配送能力,保证各科室的用电需要。

4、加强危险物品及要害科室安全管理

(1)建立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2)制订处理放射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预案;

(3)加强对放射科、检验科、氧气房、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5、严格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2)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全员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等制度,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认真落实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定期开展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并落实;

(4)加强感染科、儿科、口腔科、手术室、产房、检验科、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5)加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型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6)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管理规范。

6、加强急诊急救和临床用药的质量安全管理

(1)加强急诊科室能力建设,规范急诊服务流程,强化急诊服务全程监控,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诊会诊制度等工作制度,提高急诊急救能力。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患者从接诊到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流程,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性医疗服务。急诊医护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急救技术。急救设备、药品保持应急备用状态,无过期失效药品;

(2)加强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落实危重患者护理措施。护理人员熟悉患者相关情况,熟练掌握本专业护理技术及设备操作,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保证患者安全。

(3)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保障用药安全。认真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定期开展处方评价,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7、加强医疗市场秩序安全管理

(1)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认真分析研究现阶段无证行医的新特点、新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

(2)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以及医师超执业范围行医的行为,全面清理非卫生技术人员上岗和医师超范围执业;

(3)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医疗场所的行为;

(4)从严整治虚假医疗广告。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行为,维护医疗市场秩序。

六、工作要求

(一)各科室提高认识,坚持把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作为深入开展贯彻落实科协发展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彻底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重要举措,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安排、亲自带队进行督促检查,切实将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深入检查。各科室通过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从源头上治理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使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

(三)既查即改,落实责任。在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对检查不深入、不彻底,搞形式、走过场而导致发生较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组织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类事故隐患。

各科室结合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开展,要在日常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集中自查,对本部门、本科室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查事故,查整改,并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推动大检查工作深入开展。

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根据《2018年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计划》要求,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此次检查工作主要对象为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二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重点,检查内容主要针对传染病疫情控制、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接种工作、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等。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及文件的规定,认真有序的开展了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管理条例》实施情况  

根据工作计划,我所对辖区内的1家县级CDC、34家医疗机构开展的预防接种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覆盖率100%。 

检查结果:各预防接种单位均依法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合法的预防接种诊疗科目。接种人员均接受县卫计委的集中培训,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一二类疫苗统一由县CDC统一购进并分发到各接种单位。各接种单位应向县CDC索要各类疫苗的相关证明文件及资质等。28家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27家接种单位主动进行接种前家长的告知和询问工作;27家接种单位有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辖区内共上报一般不良反应0例,无异常反应及疑似异常反应发生。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情况 

5--10月对辖区内1家二级医院、 68家其他医疗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5家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进行传染病的上报工作,网络直报运行正常;34家医疗机构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自查;70家医疗机构都能按规定执行首诊负责制,使用门诊日志;55家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疫情报告登记本和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疫情管理制度,有疫情报告、咨询电话。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部分医疗机构门诊日志项目登记不全或登记空白传染病登记本登记不完整,存在传染病迟报的隐患。 

(2)未切实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3)依法开展传染病自查未切实执行等。  

三、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对辖区内2家医院,68家其他医疗机构的消毒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54家医疗机构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部门及专兼职人员,应制定并落实有关消毒和院感的规章制度;二级医院及20家其他医疗机构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49家医疗机构开展消毒隔离知识培训;3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消毒产品的进货验收制度,明确责任验收科室,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许可证。70家医疗机构做到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且治疗室、换药室物体表面消毒登记项目齐全,如缺少消毒液名称、浓度及消毒方法、时间等项目;主要抽查的消毒产品有艾邸逊75%酒精消毒液、名德75%酒精消毒液、利尔康外科手消毒液、德新康手消毒液、3%过氧化氢消毒液、艾邸逊碘伏消毒液、名德碘伏消毒液、德新康消毒片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培训不到位。 

(2)索证意识不强,不知道消毒产品应索哪些证件,导致索证不全。 

(3)供货机构不主动提供相关产品合法合格证明文件。

(4)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开展消毒产品检测。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情况 

5--10月对辖区内1家二级医院、68家其他医疗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医院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组织。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确定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组成。  

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疗单位对医疗废弃物管理不到位,医疗废物未进行分类存放,运送医疗废物的工具未进行消毒与登记工作。  

(2)未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  

(3)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  

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情况 

辖区医院检验科应属于一级实验室,目前未见相关资质的证明文件;各实验室明显位置标示符合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各级医院有生物安全制度。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所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控制等工作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求医院加强卫生人员及个体诊所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有关工作规范,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三)提高对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反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医疗机校验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我辖区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巴里坤县卫生监督所

2018年11月15日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2011安徽省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的要求,我局卫生监督员于2011年9-10月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和辖区内所有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情况小结如下:为确保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有序开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健全了制度,明确监督重点、监督要求,确保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 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运送、暂存处理。医疗废弃物污染物品均经严格消毒毁形处理,医疗废弃物回收人员的个人防护健康检查均能落实。个别单位也存在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本文由收集整理医疗废物登记不全、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的现象。

在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方面,主要检查了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否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是否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是否建立对住院病人合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等情况。检查发现,大部分医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制定了完善工作制度;执行各项制度的力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加强了医院自身管理。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方面,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已落实到位,各单位疫情报告基本规范,有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也基本齐全。

篇10

关键词:处方质量;法律责任;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r925;r926  [文献标志码] d  [文章编号] 1002-0179(2009)10-2737-02

随着医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约束和规范医疗服务中的行为,调整好患者、医、药、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药师面临的新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关于医院药学实践[1]、药学服务[2]、临床药学服务[3]中法律问题的研究已有报道。本文通过回顾已颁布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结合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浅析药师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法律责任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药师的职业风险意识和药学服务水平,减轻或避免法律责任。

1 处方质量管理的意义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建立了医师和药师分割的联系,处方质量的管理主体是医师和药师,确立了处方的地位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性、技术性、经济性,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对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药品调剂风险管理

2.1 药品调剂过程中风险随时存在如:处方开具中不合格处方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发药错误所致不良事件;交代不清造成的用药错误;已知的adr、药品标示和包装错误、药品质量缺陷等。药师必须以谨慎的态度,防范用药过程中潜在的危机发生,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的用药环境。“办法”第三十七条,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2 正确的分析和认识风险,把握和控制风险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对药品调剂产生的负面影响,制定风险预警、处理措施。《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本文每月固定2日,抽查了我院2009年1~6月的门诊处方处方,共5 417张进行分析。处方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处方书写不规范:修改未签名、签日期、缺带习老师签名;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超过规定时限用药未注明理由;处方计量单位不正确。2.2.2 用法用量错误:如氨苄西林钠丙磺舒成人口服0.25 bid,达不到血药浓度要求。

2.2.3 三代头孢使用偏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针对性不强:手指外伤用头孢哌酮他巴坦。预防用药使用酶抑制剂会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

2.2.4 不重视药品说明书中标示的使用人群:茶碱缓释片用于12岁以下儿童,存在安全隐患,该药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

2.2.5 重复用药:吲哚美辛和奥沙普嗪联合应用。

3 药师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1 “办法”第三十五条,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予以了药师对处方的干预权,明确了药师的法律责任,即现在的药师不仅仅要按照处方正确发出药品,还要对处方中药品的风险—效益进行评估。在医院药学服务中不允许出现差错,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可避免,特别是发药差错。在《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中对发药出门差错提出了要求,二级医院低于0.02%。随着药师扮演的角色不断变化,出现发药差错,药师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断变化。

3.2 “办法”第五十八条,药师未按规定调剂处方药品,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由所在医疗机构或者上级单位给予纪律处分。一起因医师书写潦草导致药师发药差错案中,法院判定药师承担75%法律责任[4]。

4 药物纠纷的防范的防范

4.1 处方审核:“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随着新药的不断增加,患者联合用药品种数量也呈增加趋势,其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与药品不良反应也随着增加,审核处方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相互作用、重复用药、警示潜在危险处方。在医疗事故鉴定或法院判定时,药品说明书显示了其独特的法律地位,也是法院认同的优先效力,只要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配套的《临床用药须知》相互矛盾,就必须依照执行[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3月10日颁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使药品说明书的制定有了依据[6], 医生、药师应掌握所使用药物的药理、毒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其他相关知识,科学合理地应用。

4.2 假药劣药的防范:医疗机构的假药、劣药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药品入库前本身是假药、劣药,二是药品入库后在医院保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假药劣药。由于《药品管理法》九十三条规定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所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入库验收、保管,可减轻药品工作者的法律责任,一旦查出假药、劣药应分析其来源,如系入库前本身是假药、劣药的尽可能要求药监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八十一条处罚,因为该条款可以免除行政处罚。如系保管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期、失效、变质、污染的药品,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硬件防范设施并加强内部管理,定期检查,以防范于未然。

4.3 发药差错的防范:处方调剂是医院药学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处方管理办法》中第五章专门针对处方调剂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规定制定处方调配操作规程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复核管理,我院开展的面对面发药模式加强了对处方的审核、评估、核对,大大减少了发药差错事故的发生。

5 结语

作为医院药师,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熟知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可循,加强缺陷处方管理,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实行唱付发药,核对处方姓名,确认患者身份后发药,杜绝假药劣药在医疗机构内使用,加强对药剂科用药环节重点部门的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6 参考文献

[1]徐翔,祈纳新,邵蓉.医院药学实践与相关法律法规[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3):1834.

[2]韩丽萍.iso9000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