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1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49-01
近年来,各级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体现了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对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视。本文就急诊科医疗误诊做一客观实例分析,寻找问题原因,以求能完善和提高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
1 急诊科误诊实例分析
下面就我院急诊科自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发生的误诊分析如下。
本组男63例,女48例,年龄23~85岁89例,平均年龄(56.47±13.56) 岁,10岁以下7例,院前误诊15例。本组病例主要以昏迷、头痛、头昏、抽搐、晕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呕吐、腹痛等急腹症就诊,也有突发呼吸、循环衰竭就诊。均为急性起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涉及多系统并出现相应症状,所有误诊患者均为急诊、留观或住院患者。
1.1 诊断方法
经院前或我院急诊科一线医生首诊并给以一定救治后病情无好转或进一步加重而请示上级医师,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结合心电图、血气分析、床旁血糖、实验室以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作出正确诊断。
1.2 结果
所有误诊患者最终确诊情况如下: 急诊科87例,各住院病房23例。在急诊科确诊患者为上级医师查看并结合相应辅助检查明确,尤其双侧气胸致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首诊以脑供血不足收入急诊科,1h后上级医师结合病史特点行头部CT检查明确,出血热患者首诊以多个疾病收入急诊科住院,次日查房根据病史特点、体征及检查结果确诊,其他误诊疾病均因为病史、体查、辅助检查及临床思维等多因素所致;病房确诊患者则为完成一定辅助检查后明确。
1.3 讨论
急诊患者病种广泛、复杂,容易导致误诊,尤其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且病情危重,很多患者病史不清,体征不明显,或症状与体征不相符,辅助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吻合等。部分病例根本没有明确诊断的时间,必须立刻对症处理,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控制抽搐、降温、恶性心律失常处理及外伤止血固定等等,表明急诊临床工作的突发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救治过程中很难保证没有误诊出现,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误诊事件发生。急诊误诊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病史不清楚,急诊患者均为急性发病,病情进展快,患者及家属或其他陪同人员对其病史情况常常叙述不清楚,尤其是急性中毒或意识障碍患者,给医生诊断及决策造成极大困难,是导致急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于以下情况: ①有意隐瞒病史,本组1例经肠道携带海洛因中毒患者,反复发生呼吸衰竭及意识障碍,应用纳洛酮等抢救后神志清楚,其拒绝告知携带,后发现腹部膨隆,肠鸣音消失,行影像检查发现肠道节段性异物,术中清理出大量海洛因。②病史叙述不清楚,患者本人因为病情或自身表达能力差不能清楚讲述发病经过,导致临床医生很难确定患者所患疾病,本组 1 例老年男性,因头昏口服药物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诉自己服错药,急诊科洗胃后发现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头颅CT检查明确为脑出血。③患者本人丧失告知能力,而他人不清楚发病情,如昏迷患者。
以上情况常可能造成误诊,甚至误治。急诊医生遇到上述情况时,在救治患者同时应尽可能详细了解病史并仔细查体,通过全面或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常能及时发现病变部位,再结合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便能作出诊断。查体不细或体征隐匿,急诊患者病情严重,医生可能首先不是体格检查,而是紧急对症处理,或是边处理边检查,这是急诊危重患者处理特点,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病情不允许、体征不典型或患者不配合,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亦有因为体格检查不仔细而发生误诊或漏诊现象,本组因为未仔细查体而将腹股沟嵌顿疝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相反,认真查体对诊断及救治极为关键,本组2例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的老年患者,确定气管插管位置及深度时疑诊双侧气胸,穿刺证实后及时处理,患者获救。故要求急诊医生必须认真查体,通过体格检查有时可直接作出诊断及决策。辅助检查不完善,见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不宜承受太多搬动及检查或不能开展相应急诊检查,亦可能是临床医生思维主观、片面,先入为主,忽略必要的检查等,本组1例左下腹疼痛患者,首诊医生根据病史及体征先后行血、尿常规及腹部 B 超检查后诊断仍不明确,上级医师查看后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另1例大汗淋漓的中年男性,末梢血糖正常,考虑中暑,后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康复出院。上述情况表明,急诊科需要具备相应急诊检查实施,包括POCT开展,以便及时、有效开展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因此,急诊检查的完善是减少误诊发生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医院急诊患者救治能力,同时亦是降低各种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2 加强监测和评估是提高急诊科质量管理的有力保证
2.1 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需要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探讨,掌握医疗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了解急诊科各部门的工作配合情况,定期进行小组会议,对发现的不足提出持续改进的方案。
2.2 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需要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收集急诊科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分析,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再对改进后的医疗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形成良性循环。
2.3 在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事先拟定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实施。另外,还要针对医护人员的急诊处方书写、病历书写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急诊处方及病历合格准确。
2.4 在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注意急诊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控制,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严格依据急诊科用药管理条例控制用药剂量。另外,还需重视手术安全管理,落实手术安全核查,有效控制手术室安全风险隐患。
2.5 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定期业务培训教育工作也是降低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难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安全风险意识的培养,更是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基础措施。对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违反急诊科规章制度的医护人员进行强化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医疗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1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61-01
护理安全是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会发生法定的法律和规章允许外的心理、生理或机体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1]2005年卫生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使护理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在医院里,急诊科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医院抢救病人生命的前线,急诊科医护人员面对的是病情复杂、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们。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护理纠纷的高发区。因此认真查找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是保证急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1.急诊护理安全隐患
1.1院前急救的隐患:院前急救由于其突发性,是极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具体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呼救电话接时听不清楚,如没有问清病人病情、出事的时间和地点,导致救护车空跑,从而延误对病人抢救;由于出诊仓促,导致出诊的药品和器材准备不足,如人工球囊、呼吸器等出现各种问题不能使用等;其次,由于急诊情况比较紧急,急诊科护士技术不行或动作慢如:静脉穿刺数多次未遂,直接影响了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再次,现场的急救工作一般都在病人及家属的帮助下完成,如果此时医护人员有任何的操作失误和言语不当,得不到家属的理解,都有可成为纠纷的起因;有时候,有些危重病人家中无钱拒绝抢救,急救工作不及时而致使病人有可能伤残或死亡;出诊记录不仔细或漏记、错记如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送达医院失误时间记录不准确、病情记录不全面、语言描述不当等。在急救转运的途中没有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途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昏迷、窒息、休克、大小便失禁、心跳骤停等。
1.2院内急救处理不当:在到达急诊科的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如果有恶劣的态度和粗俗的语言,会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时,新来的医生对急救器材操作不熟悉、不知道如何使用急救药品、并未及时通知上级医生,护士也没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且护理记录不详细,出现漏记、错记的情况,如:病人在洗胃时出现胃破裂,护士在输血前不严格对血型进行查对,引起病人出现溶血反应等不该出现的情况,影响急救的速度和质量。
1.3急诊室观察区的隐患:由于急诊科的病人救治时间较短、周转比较快,有时候病人会未经医生和护士的允许擅自调换床位,在忙乱的情况下,护士没有认真查对和交接,有可能出现打错针,吃错药,换错液体的严重医疗事故。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巡视,输液时液体外渗没有被及时发现,病人发生输液反应时,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向上汇报。
1.4注射室护理安全隐患: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操作常规,皮试或注射前未询问患者是否有无过敏史,当医嘱不详时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响治疗。
1.5清创间护理安全隐患: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工作疏忽,造成交叉感染,感染伤口处置后器械、敷料未按规定处理,清创间空气未按规定消毒。
2.管理对策
2.1强化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将法律法规纳入护理学继续教育中,定期组织学习和考核,让护理人员自觉用法律来规范护理行为,只有重视风险意识才能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使每位护士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2加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水平,提高急救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的提高,急救技术和急救设备使用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使用、气管插管术、静脉穿刺留置针、复合伤处理等技术。出院记录应详细记录呼救时间、出车时间、到达时间、院前急救过程,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2.3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提高。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方案,仔细记录每一次培训内容及考核的结果。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护理业务学习和业务查房,制定合理的急症抢救流程和工作方案及科室护理质量监控标准等。使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即便急救时间再紧迫,也应该无论严格执行、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4成立质控小组,加强安全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3]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天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安全管理工作是代表医院整体质量的最高水平,护理安全已经成为现代医护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4]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董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49.
[2]温冬娣.急诊护理安全探讨《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94.
篇3
人们常常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20--年的年终岁尾。20--年,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旧急诊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新建的急诊科专属的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会有很好的改善,科室业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在20--年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始终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科室对外宣传,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120”是救死扶伤的生命救护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绿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时候,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我们时时刻刻注重树形象、抓内涵,为医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奉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五、实践与思考并重,20__年度工作反思
回顾20__年,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具体问题和改善思路如下:
1、急诊科就医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患者满意度低,急待搬迁后加以改善。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3、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4、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5、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6、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7、当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接诊的患者较多时,切记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抢救,分解危难,做好分诊分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医院在新的一年加以考虑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待遇问题,以促进急诊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共创医院和谐美好明天。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20__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一、积极开展中医急危重症业务技术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急诊科中医药人员的人才优势,运用中医药疗法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此我们急诊科制定好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人才梯队不断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制定并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率。开展了针刺疗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中药灌肠、中药湿覆、红外线治疗;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路径。我科中医甲级病历率100%,辩证论证优良率≥92%,中成药辩证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2%,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2%,急重症中医治疗率≥9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5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二、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室业务的管理
重点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医嘱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三级质控网络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考评指标,每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我科通过科早会、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反复强调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全面、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为确保医疗安全,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着力改善就医环境,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使急诊科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我科开展了免费医学咨询、饮水供应、轮椅供应、简化就诊环节等便民措施。
急诊科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查询,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严格医疗收费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扎实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护士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护理文书,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每一位护士的“三基三严”教育,重点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感控医师每月对急诊科住院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月底病案统计。
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为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今年我科把发展院前急救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抓,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小组24小时待命,5分钟安排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
篇4
1建立健全急救管理制度及组织
1.1加强急救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成立有分管院长为组长,医教科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各科主任、护士长为组员的急救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急救制度及各项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考核、整改。
1.2进一步完善急救管理制度并落实修订口腔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口腔门诊常见意外疾病的急救流程,包括过敏性休克、晕厥、循环呼吸停止、缺血性心脏病、窒息、高血压急症6个意外疾病;制定急救物品管理制度及急救质量评分标准;制定急救模拟演练方案及评分标准。
1.3急救管理纳入科室考核及岗位培训一是急救质量管理小组每月按急救质量评分标准对各项急救内容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与科室考核奖挂钩;二是把急救理论培训放入新职工岗前培训,急救技能操作放入轮转培训中,要求新职工必须在每科室学习一项急救操作技能并由护士长考核通过。轮转结束后护理部及医教科统一进行理论考试,并抽考一项急救操作技能,理论及操作合格后方可定科。
2加强急救物品管理
2.1制定急救物品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药品固定基数、每月检查、距有效期3个月及时更换、药物使用后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做到四定、每班清点检查、不外借。
2.2落实急救物品管理门诊每楼层配备抢救车,建立急救药物品清单,根据临床实际抢救状况调整、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合理配套设施。药物品全院统一,按编号顺序摆放,严格做到四定:定品种、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并纳入科室5S管理。由护士长为总责任人,公共班人员为包干人,每月1日对抢救车内物品数量、质量、有效期及功能状态进行双人清点检查,无误后封条封存。公共班每天查看封存情况并登记。遇封条启封后即时补充,双人清点后封存登记,急救仪器按要求定期监测,保证急救药物品处于一级备用状态。
2.3规范急救药品管理在科室每月自查的基础上,护理部每季度联合药剂科人员对各科室急救药品种类、数量、有效期、质量、高危药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逐一检查,以确保急救药品万无一失。
3加强急救知识培训与考核
3.1摸底为了解医务人员培训前急救基本理论、技能掌握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医教科牵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急救基本理论知识考试;护理部牵头确定四项急救基本技能操作(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吸氧、心电监护),每项操作各抽考10名医务人员;护理质量管理小组随机抽出6名医护人员进行药物过敏的急救模拟演练。
3.2培训理论培训:一是选派4名医护人员参加省级继教培训项目:2010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指南。二是邀请本市三甲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内容为急救基本理论知识及口腔门诊常见意外疾病的预防及处理,符合口腔门诊工作特点,针对性及实用性强。操作培训:一是医院新增设一个示教室,并购置一套高级成人护理CPR模型人及相应物资。二是邀请本市三甲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进行4项基本技能操作培训(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吸氧、心电监护)。培训形式为先由急诊科护士长边示范边讲解,之后本院4名护士长现场操作,由急诊科护士长进行指导及点评,确保正确掌握操作方法。三是护理部修订各项操作评分标准,4名护士长由护理部考核合格后,根据操作标准再对科内人员进行示范讲解后手把手教学,学员反复操作练习,以“人人都会”作为教学目标。急救模拟演练: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确定模拟案例:过敏性休克、高血压急症。医务人员按照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每科室组织一个演练组,设主考官1人、医生2名、护士3名、家属1名,要求流程正确流畅、判断准确、用药合理、医嘱执行及操作真实准确、医护配合默契、人文关怀到位、符合院感要求,由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指导并反馈。在此基础上邀请本市质控组的医疗、护理、院感3位专家来院对各科演练进行指导点评,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现场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各组对每个模拟案例通过反复整改,直到能正确、有序、快速的应对所有的病情变化场景为止。
3.3考核医教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基本理论考试一次,护理部对每项急救技能抽考10人次,急救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4个科室各抽查一项模拟病例进行急救模拟演练。通过考核以加深培训知识,并了解培训后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的握情况及应急处置能力。
3.4巩固研究证实,培训后学员的急救技能有效保持力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此以竞赛为载体巩固急救知识。护理部牵头开展一次心肺复苏竞赛,医教科牵头开展一次急救理论知识竞赛及药物过敏的模拟演练竞赛。以竞赛形式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热情,巩固医务人员的急救理论操作知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综合能力。
4效果评价
篇5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安全转运
中图分类号:R542.2+2;R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5-0716-03
AMI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AMI并发心室颤动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据WHO资料统计,AMI患者40%~60%在起病后1h内死亡。我院早期进行电除颤,有预见性的对患者实施院内转运并进行持续质量监测及改进,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把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院内转运303例AMI患者作为改进前的A组;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院内转运290例AMI患者作为改进后的B组。
1.2方法
1.2.1A组 男性112例,女性191例。转运过程:护士接到送住院医嘱,通知病区,携带氧气枕及监护仪器由护士及患者家属协同护送。
1.2.2B组 男性109例,女性181例。转运过程:①护士接到送住院医嘱,通知后勤部门保证通道、电梯畅通,告知病区做好抢救准备,向家属做好知情告白。②转运前病情评估并记录:呼吸系统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氧合、气道通畅、影响呼吸的危险因素、通气方式、误吸的可能;循环系统评估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尿量及有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观察意识、瞳孔、有无烦躁;心理反应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及家属心理反应。③转运前预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有人工气道者予充分湿化吸痰,导管固定牢靠,备充足的氧气,必要时携简易呼吸机;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必要时备带电池微量泵,保证特殊药物良好控制。④心理护理:AMI患者常由于严重憋闷,难以忍受的压榨样胸痛而有濒死感,并由此引起恐惧、精神紧张及烦躁不安,医护人员要充分表现出镇静自信的态度,动作忙而不乱,迅速、轻柔,技术熟练,使患者有安全感,同时表情、眼神、语言要亲切、恰当,帮助患者维持最佳状态。⑤抢救器械、药物准备:氧气、便携式呼吸机、简易呼吸囊、吸痰用物、除颤仪器及导电糊,抢救箱(备常规急救药并根据病情临时增加)。⑥护送人员要求:由1名医生及护士护送,护士应有3年以上监护室工作经验并接受过危重患者程序化转运培训与考核。⑦确定途中可能发生险情的处理方案(预见性护理),途中全程监测心电、心律、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整个过程嘱咐患者勿用力,推车要平稳,要安全舒适。⑧与病区做好交接班,保证过床安全。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A组途中出现意外共22例,其中室颤5例,心跳呼吸停止3例,室速3例,静脉通道故障5例,SpO2下降6例;B组途中发生室颤1例,现场立即予电除颤,患者脱险,成功送到病区。B组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详见表1。
从表1可见,改进后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降低6.92%,成功率上升6.92%。
2.2B组接收病区满意率,交接时病区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液体及药物的准备完成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6
指导思想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种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科主任组成,为常设办事机构。职责:①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掌握医疗卫生相关政策、法规,全面协调解决院内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全面或专题的进行医疗护理质量评价分析,提出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见。②医疗质量控制科职责:医疗质量控制科接受主管院长和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医疗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评、评价和全程监控职能,督促各种制度和规程的执行。定期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③科室质控小组职责: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在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统一质管标准,落实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考核、评比、上报。
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①门诊医师: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②病房住院医师:患者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急、危、重患者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③病房主治医师: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④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强化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
我院制定了一系列医疗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标准。在基础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标准是注重培养和规范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医疗服务诊疗行为;在环节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标准是加强关键环节、重点对象的自我监控和监督管理;在终末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标准是查找医疗缺陷,加强质量评价和信息反馈。建立了《病历书写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病历质量控制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标准。
针对各科室和各关键环节的工作实际,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值班、查房、会诊、交接班、急危重患者抢救、围手术期患者管理、死亡病历讨论等制度,并将各项管理指标进行量化,制定质量评定标准。由于制度完善、标准明确,使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使医疗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有依据,衡量优劣有尺度,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管理
我院主要采取科室自我约束和院级宏观监控两种质量控制办法。①科室自我约束:抓好科室逐级控制。建立了主管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三级质量管理模式,即所有患者的诊疗都实行三级负责制,明确各类患者、各关键环节三级查房、诊疗职责和实施期限,并通过病历记录体现落实情况;医技科室实行重要辅助检查结果逐级审查制度,从而形成以个体管理为主,逐级把关,相互控制的质量责任制,即时控制医疗缺陷。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采取自我控制。主要是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切实做到质量自我检查、自主管理。②院级宏观监控、考核:注重加强人才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素质。对新分配、调入或进修人员实行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每年对各级医师临床技能进行综合考核,住院医师重点加强“三基”训练,考核病历书写、体格检查、临床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突出抓好“三新”教育,即新技术、新理论、新进展,考核急救技术、专科技术、疑难病历分析等。积极开展技术比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人才培训,邀请专家来院讲学,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适时组织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医疗文书书写、院内感染监控及各类技术操作等专题讲座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科间交叉质量控制:临床科室重点是抓好现住院病历审查。每月组织临床科室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对现住院病历进行交叉抽查和重点科室集中审查,评定病历等级;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按照《质量成本控制考核细则》进行综合考评,重点考评诊断符合率和报告发送时限,以及门诊部、急诊科、手术室等诊疗重点环节科室的医护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检验科和感染控制科每月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药理科每月对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抓好终末病历的审查:重点是审查病历的内在质量,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是否正确,检查是否及时、合理、正确,治疗是否正确、有效、彻底,医护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是否落实等,着重查找医疗缺陷。问题突出的病历由专家书面写出存在的问题,发回原科室,限期组织讨论,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由医务科选定讨论病例,全院医护人员参加讨论,最后由专家结合病例进行讲评和相关业务理论知识讲座。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状况分析:每月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治愈率、抢救成功率、诊断符合率、甲级病案率等主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作为评价科室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
加大质量评估和奖惩力度
篇7
【关键词】 退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drug withdrawal,reduce outpatient drug withdrawal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Method]Make statistics on out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of 2007,1292 prescription drug withdrawals,drug withdrawal rate accordingly,drug dosage forms,drug types,the cause of drug withdrawal classification.[Result]There’re many pediatric drug withdrawal,injection drug withdrawal,retreat antibiotic drugs,drug withdrawal and the main reason is unreasonable adverse drug reaction.[Conclusion]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withdrawal to strengthen rational drug use can reduce the greatest degre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reducing outpatient drug withdrawal to ensure the drug safe,effective,rational and economic.
Key words:drug withdrawal;adverse reactions;rational drug use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有效,就我院一门诊药房2007年1月至9月退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找出对策,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1 资料来源
从药房微机管理系统中调出我院一门诊药房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退药处方1292份,逐月统计退药处方数量、所退药品名称、剂型、退药原因、退药科室。
2 结果
2.1 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取药处方143158张,退药处方1292张,退药率为0.90%。
2.2 申请退药科室 1292张退药处方涉及14个科室,儿科、呼吸科、急诊科和妇产科退药较多。
2.3 所退药品剂型 所退药品中,注射剂839例(占839/1292=64.94%),口服药337例(占337/1292=26.08%),外用药116例(占116/1292=8.98%)。可见所退药口中注射剂所占比例较高。
2.4 退药原因 1292张退药处方,药品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详见表1。
表1 1292张退药处方退药原因(略)
2.5 发生不良反应的523例中,涉及药品主要为抗感染药,注射用中成药。涉及的抗感染药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 讨论
3.1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七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实际上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选择性低,大多是被动的接受,退药多发生在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无法取得治疗效果等情况下,患者中断该药品的使用,将剩余后续药品退回药房。在此过程中,患者应是无过错方,甚至在身体和经济上还受到了损害,不应该承担责任。我院在此期间规范了药房退药制度,退药的时间限制在调配之日起7天内,对需冷藏避光保存的药物拒绝退换。从6月起,退药比例略有下降。
3.2 退药最多的科室是儿科、呼吸科、急诊科和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患者多数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医师开药数量应不易过多,控制在1~3日量,最好是1日量,以便在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时减少不必要的退药。呼吸科退药较多,与使用抗菌素多有关,抗菌素是治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的药物,又是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最多的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虽可通过皮试避免大多数的过敏反应,但迟发性过敏反应仍然存在。建议医师开方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家族用药史、以往用药情况、身体有无其他疾病等,对于特异质体质的患者慎重选药,
必要时只开一次量,可最大限度的减少退药。
3.3 从退药剂型来看,主要注射剂,尤其是用于静点的注射剂。这与静脉给药方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该用药方法可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作用较迅速有关。静脉给药注射液中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护士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等都可能成为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临床应首选口服给药,仅在急救、口服给药困难或无效的情况下,再采用静脉给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与静点给药后血中浓度曲线接近[1],非必要条件下宜口服给药,既可减少不良应的发生,又可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我院儿科原习惯用药将喜炎平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曾在一周之内有数位患者出现寒颤高热等致热原样反应,后改为肌肉注射后,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3.4 从退药原因来看,药品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药品不忍受反应的发生不仅与药物本身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还与给药方法有关。医师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持续时间和疗程,防止蓄积中毒,同时注意年龄、性别、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个体差异,避免滥用误用,并减少联合用药的品种数量,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对曾发生或可疑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应尽力防范,对于能预先估计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给药方案,或增加补救措施加以防止或纠正。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急诊急救;急诊学;医院管理
我国的急诊发展迅速,经历了急诊室——急诊科——急诊部——急救中心的发展模式,并升华到了有固定的急诊急救专业及人才队伍,急诊业务也得以不断拓展,随其功能的扩展也使急救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急诊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病人对急诊医疗和服务又有了新的标准,单凭医院先进的仪器和急诊人员单纯的操作技能,已经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急救意识。
1 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急诊急救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急救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急诊急救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可将病人从死亡边缘抢救过来,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治愈率和人类寿命。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丰富提高,突发性意外事件如:交通事故、各种中毒、火灾、溺水、坍塌等日益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支高效优质训练有素的专业急救队伍,以满足保障各种急救任务的较好完成。
2 急救组织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也承载着越来越大重的任务和责任。
急诊科、急诊医学科或急救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
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国内外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技术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这无疑对急救组织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3 急诊急救工作质量要求
3.1 急救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
3.2 强调时间观念,时间长短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3 强调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效率。
3.4 抢救药品、物品、仪器完备固定放置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5 抢救记录及时完整、清楚、真实。
3.6 建立常见疾病抢救预案。
3.7 抢救工作组织要严密,做到人在其位,各尽其责。
3.8 严防差错事故。
3.9 严防交叉感染。
4 急、危、重病救治策略
4.1 院前急救——急诊室抢救——ICU加强治疗一体化,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是整个生命支持连续体中彼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核心环节,只有对急病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完成心肺复苏等基本救治,危重病医生才有可能介入,进行进一步加强治疗建立急救一体化,有利于危重病急救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减少医疗环节,缩短抢救时间,争取救治时机。
4.2 综合救治 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由于病情危重往往不容细查慢诊,很多患者专科情况看起来都不严重,但综合在一起整体的打击就能引起死亡,急危重病医学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其突出的特点是跨专业、多学科,在分科不清的情况下在抢救时进行科学内容的综合。所以从事急危重病专业的医护人员应掌握跨学科、跨专业有关危重病急救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才能应付预知的病况以及对众多的急危重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4.3 建立各种危重症的救治流程、制定各种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如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流程;大咯血的处理流程;急性化学中毒的处理流程,可帮助医生快速作出临床决策,节约抢救时间,并可节省脑力,提高工作效率。
4.4 对危重患者进行评估,是当前急危重病救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以病情及脏器功能为基础,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助于对危重症病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5 心理学在急诊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及各种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人们更加强调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国外一位资深的心理医师曾经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着心理问题对自身存在威胁将永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许多身心疾病都是由生活忙乱,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引起的,患病是机体不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是受环境制约的心理因素影响的生理功能。2003年我国医学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已跃入前五名,可见心理医学的重要性。
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急诊过程中把握病人就诊时心理变化,提高医护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是抢救能否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的急诊急救模式需要应用心理学的规律与急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就医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急诊事业的不断发展。
6 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工作
6.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尽职尽责。
6.2 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原则,学习和掌握急救病人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原因、病理、症状、体征,急救处理时判断迅速准确,处置熟练,措施行当有效,将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
6.3 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能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为及时有效的抢救赢得时间,正确使用包扎、固定、搬运方法,降低致残率。
6.4 掌握急救药品的用药原则,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如:心梗病人入院前的溶栓治疗,真正达到有效救治,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6.5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术,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机、心肺复苏机、洗胃机、吸引器等使用和操作技术,并能熟练应用于各种病人的抢救之中,从而降低死亡率。
6.6 工作谨慎做到严、细、实;虚心、不耻下问,保证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建宇,李杨.襄樊市中医院质量管理“落地有声”[J].光明中医,2010年03期.
篇9
方法:对既往神经内科辅助检查时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进行持续观察和分析,针对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评价实施后效果。
结果: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加快周转,缩短住院天数,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结论:护理质量改进有助于患者更快更全面的接受检查,得知结果,医生也可以更早诊断和治疗,增进医患和谐。
关键词:持续性质量改进住院患者检查安排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49-02
持续性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由美国戴明博士于1986年提出的[1]。它是在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2]。辅助检查对脑血管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后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科借鉴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患者辅助检查,改进各个护理环节,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理。我院神经内科分3个普通病区和1个NICU,普通病区共有床位120张,NICU有床位15张,住院期间常规进行的辅助检:①血尿大便三大常规。②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糖化血红蛋查白及血同型半胱胺,血糖,血脂,电解质等。③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④CR胸片,心脏及颈部血管彩超。⑤脑部CT。⑥核磁共振血管平扫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⑦必要时全脑血管造影入双肾动脉造影术。这些辅助检查能协助脑血管病的正确诊断。我科护士负责上所有检验标本的采集及各项检查的安排和护理。
1.2工作流程。我院成立有医疗服务中心,由医疗服务中心服务人员负责预约检查及陪检。①医生根据病情开出检验入检查医嘱。②护士将处理好的检查单交于陪护中心人员手中,科内登记。③陪护中心人员按照预约时间陪检。④血标本按常规由夜班护士清晨床边抽取,大小便标本容器发放于病人,告之留取注意事项。⑤护士与医生接收报告,危急值报告与处理。
2存在的问题
2.1患者及家属因素。我科老年病人多,患者的听力普遍下降,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没有家嘱陪检,存在安全隐患;且对大小便标本送检的重要性普遍存在不足,对大小便标本送检依从性差。
2.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不足,工作繁忙,宣教不够,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护士遗忘通知待检患者。
2.3管理因素。职责落实不到位,缺乏监督机制。
2.4合理安排检查。多项检查不能同日或近期进行。患者入院后医生为明确诊断同时开出多项检查项目: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期间不宜进行其它检查。
3实施改进方案
3.1成立CQI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协作人员是科室全体人员,心须全员参与整个实施过程,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具体如下:①合理排序,避免发给患者不宜同时检查项目单,造成患者去检查科室但又不能检查的情况发生。②将每位患者所有检查项目及预约的时间转抄于检查登记小卡片及检查通知单上,检查登记小卡片放于护士站,并将检查通知单夹于患者床尾,使病员对检查安排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有利于管床医生了解患者检查安排。③检查前充分评估患者,患者入院当天应做好宣教:外出检查需要家嘱陪同,并签字于住院须知上。检查日再次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轮椅,平车等送检,对可能存在低血糖者,嘱其携带糖果,并交待送检查人员,尽量协调缩短在检查科室等候时间;做磁共振检查身上不能带的金属物品。④防止大小便标本留取不及时。发放标本时,应详细宣教,细致讲解检验的目的,重要性,留取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入院次晨未排便者,大夜班须在科室交班本上交班的患者以免遗忘,第2天大夜班护士收集新患者标本时须一并收集交班本上交班的患者。⑤责任护士负责通知待检患者第二天检查安排,并详细告之患者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如腹部彩超需空腹等,并合理安排好输液时间。⑥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与处理登记制度,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电话和工号,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快速处理,同时护士及时要求被通知医生签名。⑦责任护士负责每日将已做检查及有检查结果的项目在检查登记小卡片及检查通知上打勾,以便于医生能更快,更准确了解患者检查进程。⑧当日没做检查及时向医生反馈,并有标记。
3.2结果。使用统计学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见表1)。
4体会
运用持续质量管理有助于优化病房护士在安排检查时的相关工作流程[3]。神经内科辅助检查进展非常快,每项辅助检查结果对医生诊治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借鉴CQI质量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安排措施,对相关关键环节进行了责任到人,每班分工明确,并将序贯安排患者辅助检查,提高护理质量,增进医患和谐,使病人信赖,医务人员更好为病人服务。使患者满意度由原来86.7%提高至97.5%,最大限度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增强了科室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切实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叶文琴,朱建英.现代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6
篇10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临床; 带教; 满意度
Improving Role of Teach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by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Clinical Nurse/LIN Xiao-fen,ZHANG Ci-ch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124-12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mproving role of teach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by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clinical nurse.Method:68 cases of clinical nursing graduates were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4 to March 2016 in Haematology Department,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mod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mprove group and normal group,34 cases in each group.Norma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improve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was given the model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FOCUS-PDCA),the department of examination and operation assessment were used to adopts the male nurses on clinical teaching teacher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ssessment of satisfaction,analyzed different mode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Result: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scores of impro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linical; Teaching;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Guangzhou 510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34
FOCUS-PDCA是美国的ATC公司借鉴了通用电气的“群策群力法”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指在全面质量管理前提下将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作为关注要点的新型质量管理模式,主要由发现问题(F)、组织(O)、澄清(C)、选择(S)、计划(P)、实施(D)、检查(C)与处理(A)七个步骤组成,由于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程序严谨,适用于各种管理环节中,在国内外各行业强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科室中[1-2]。近年来,随着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护生的带教效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故如何提高其带教效果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对此,本研究通过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临床护生进行带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实习的护理毕业生68名,依据带教模式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每组34名。改进组:年龄20~22岁,平均(20.35±1.69)岁,本科19名,大专15名;常规组:年龄20~23岁,平均(20.41±1.71)岁,本科20名,大专14名,两组年龄、学历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临床护生给予常规带教模式带教,即采取常规师徒传承式带教,改进组在常规带教模式的基础上采用FOCUS-PDCA:(1)发现问题(find,F):科室总结以往存在的带教问题和征求带教意见,在积极实施带教计划的同时不断调整带教方法。(2)组织(organize,O):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组成。打破以资排辈旧的带教模式,开展带教老师的竞聘选拔方案,考核方法包括: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个人述职。(3)澄清(clarify,C):明确现行血液科的带教计划,启动临床带教路径,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4)理解(understand,U):带教老师与临床护生的沟通:带教老师给护生进行一周的小结,带教组长在中期时召开护生座谈会,平时有问题随时在微信群上反映和讨论。患者与临床护生的沟通,前者对后者操作熟练度缺乏信心,带教老师必须帮助和鼓励护生如何与患者相处,争取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增强护生自身的信心,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操作机会。(5)选择(select,S):①带教老师:在血液科工作≥3年,学历大专以上,护师职称,具有耐心与责任心,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热爱护理专业与带教工作;②制定具有专科特色的带教方案:经过文献检索、结合本院护理部的教学计划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符合具有血液科专科特色的带教方案)。(6)计划(plan,P):做好带教老师的培训工作,让老师们重视带教,由护士长统一安排带教组长与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必须熟悉本科室的带教计划,带教目标和方法。(7)实施(do,D):①入科介绍:要求带教老师对每位实习生进行评估,介绍科室规章制度、科室文化、纪律要求等,详细介绍带教计划中需要掌握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推荐需要重点学习的教科书目,将临床路径表发给每位护生;②操作示范:由经过培训的带教老师进行专科操作示范,并将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发给每位护生,作为日后学习实践的参考;③方法:带教老师按照临床路径规范施教,注重护生的核对,培养临床护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与观察动手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布置作业与随时提问的途径加强学习内容。定期开展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深化护理知识。(8)检查(check,C):不定期检查并提问护生在护理工作中需掌握的知R与操作要点,通过持续强化记忆,提高带教效果。最后出科护生要进行护理查房、讲小课、综合考评。(9)处理(act,A):总结临床护生的各阶段学习情况,完善带教老师与临床护生的沟通,确保护生及时将学习进度反馈至带教老师,同时护生可采用匿名方式及时向带教工作提出建议,客观评价带教水平。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于干预前后由科室进行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并采用《临床护士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满意情况,统计分析不同模式的带教效果与满意度。出科成绩:由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组成,其中两者成绩≥85分评定为优秀,75~84分评定为良好,60~74分评定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生生出科各分段成绩比较 改进组临床护生出科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610,P
2.2 两组临床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优秀临床护生留院、执业考试通过情况 改进组临床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优秀临床护生留院率、执业考试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临床护生满意度比较 改进组临床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570,P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FOCUS-PDCA)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带教期间,带教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临床护理教学的信息提供者、指导者与组织者,同时可作榻萄Ч芾碚[6-7]。规范的带教能帮助护生适应角色的转换,从而更好的走向临床,带教质量在保证未来临床护理能力与职业素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8-9]。有研究结果显示,FOCUS-PDCA是美国医院组织创造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通过延伸PDCA循环,有助于更了解与分析程序中每个环节,以促进质量改进[10-12]。而胡珠等研究显示,通过总结分析现行带教流程的利与弊,系统化组织,澄清、选择并计划带教流程,促进带教方案的顺利实施。通过检查带教质量,采用反馈系统由临床护生提出带教建议,以提高带教水平[13-15]。
3.2 FOCUS-PDCA的优势 带教检验是FOCUS-PDCA的重要环节,带教老师通过不定期抽查并提问护生在护理工作期间应掌握的知识,通过持续强化记忆,强化临床护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16-18]。同时,在持续质量改进期间应总结护士各阶段的学习近况,完善带教老师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及时反馈,匿名提出建议与意见,使带教老师能客观评价自身的带教水平[19-20]。因此,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显著改善临床护生带教效果与满意度。
3.3 结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临床护生进行带教,并与常规带教模式的临床护生比较,发现改进组临床护生出科成绩优良率、优秀临床护生留院率、执业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前者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对带教老师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表明该模式可有效改善临床护生带教效果与满意度,提高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提高优秀临床护生留院率与执业考试通过率。在带教过程中,常规师徒传承式带教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1)临床护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护理操作技术不合格,不能有效结合理论与操作时间,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2)带教老师理论知识不足,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带教意识,带教方法较为保守。(3)受患者个人因素与病情影响,临床护生的操作机会较少,临床带教老师由于工作繁重,难以适应带教工作,弱化了带教意识,从而严重影响带教效果。而在FOCUS-PDCA的带教过程中,可通过完善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带教流程,带教方案,提高双向互动技巧,组织系列课堂教学与护理教学查房,可有效弥补常规师徒传承式带教模式可能存在的不足,从而达改善带教效果的作用。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显著改善临床护生带教效果与满意度,提高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提高优秀临床护生留院率与执业考试通过率,值得临床护理带教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瑞莲,禹继敏,颜美霞,等.情景模拟综合教学法在NCU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118-122.
[2]马婉芬,叶志芳,季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123-124.
[3]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70-174.
[4]鄢红儿.操作风险等级评定在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59-61.
[5] Gjolaj L N,Campos G G,Olier-Pino A I,et al.Delivering patient value by using process improvement tools to decrease patient wait time in an outpatient oncology infusion unit[J].Journal of Oncology Practice,2016,12(1):95-100.
[6]郑春芳.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5):123-124.
[7]王依贵,王昀,李忠万,等.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的持续质量改进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11):1139-1140.
[8] Jin H,Hu ang H,Dong W,et al.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a PDCA-cyc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 [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12,176(2):409-422.
[9]刘丽.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护生带教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4):78.
[10]金霞,刘梅,尹春艳,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7):867-868.
[11] Yeon Hwa Park,Myung-Ha Lee,Seok Hee Jeong.Development of QI Activ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PDCA and Case Study on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vities[J].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2,18(2):222-233.
[12]蒋菊娣.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的持续质量改进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8):16-17.
[13]胡珠,谢艳梅,赖青青.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5):704-706.
[14] Navipour H,Nayeri N D,Hooshmand A,et al.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on patients,satisfaction:a semi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Iran[J].Acta Medica Iranica,2011,49(1):38-43.
[15]林育英.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67-68.
[16]郭依桂,邓少华.双向评价表发放时间对护理临床带教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316-317.
[17]陈晓萍,林览峰,王厚亮.以PDCA循环管理提高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1):50-53.
[18]许勤亚.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生临床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0):83-84.
- 上一篇:影视艺术传播学
- 下一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