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管理概念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财务管理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得到了各级部门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经过各类措施的有效实施,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有序开展,但从整体效果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财政财务管理"同灶吃饭"
就目前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几乎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将财政和财务混淆在一起,但实质上,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中,财政管理主要是指从政府机构的角度出发,为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而进行的一系列理财行为,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在管理内容上,财政管理包括了对财务管理制度、方针和政策的制定,明确财务管理的方向。而财务管理则主要是以政府机构中的财务部门为主体,所开展的一系列资金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微观性,简单的说,就是在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所开展的一系列资金管理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收支预算、核算收支以及对财务状况进行充分反映等。
由此可见,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当前大部分乡镇的财政财务管理都是由政府财政科负责,该部门既是财政管理部门,又是财务管理部门,虽然在实际工作中,财政科实现了财政和财务工作分开管理,但不可避免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职能或业务交叉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相互独立性,不仅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的使用风险。
(2)制度不健全,依法理财难以"功成名就"
科学完善的制度是确保财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就目前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所实行的制度来看,却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制度内容不完全,缺乏整体性,制度落实效果差等,一旦缺少了制度的约束,那么势必会导致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下降。此外,还有部分政府财政科在开展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根据现有制度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导致资金的支付手续不健全、借款时不签订借款合同、以及对资金的处理随意性大等问题时常发生,从而导致依法理财的理念无法得到贯彻落实。
(3)改革不深入,科学理财仍需"精益求精"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上也进行了改革,比如说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各级政府财政科建立网络平台,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水平,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相比,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说部门预算编制不细,财政资金账户设置不符合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建设单一账户体系的规定,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4)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监督不力
财政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是确保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依据。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也日趋复杂,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然而,由于当前农村各级政府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缺乏健全和完善的监督措施和监督制度,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约束力,进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此外,财务管理工作中审计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能将政府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进行全面预测也是由于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而引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到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 加强和规范乡镇财务管理的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在当前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下降。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1)明确"三个关系",实现财政财务管理"分灶吃饭"
虽然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同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将这种联系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人大与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与单位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关系充分明确是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基础,根据《预算法》、《预算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同级政府的财政管理监督机关,各级政府应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府及其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主动地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地接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进一步完善。
(2)强化领导责任,加强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
通过对政府财政管理现状的全面分析,对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此来为财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于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来说,如果想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首要工作就是做好财务分析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财务分析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此来为政府财政管理部门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财务参考信息,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3)夯实基础工程,建立健全财政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及时修改完善原有制度.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二要加强制度贯彻落实的执行力。严格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遵守业务规程,强化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严格审批制度,保证各项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减少工作失误。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4)狠抓教育培训,提高财政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财政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象征财政部门若想要从根本上实现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则是要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以此来提高财务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同样,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目前,三庄在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上实现了村财镇管。由于农民合作社在我国的农村的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一、农民合作社的概念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自愿成立的经济性组织。目前,农民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已经涵盖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方面。
二、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服务目标特殊
与传统的具有经营性质的企业不同,农民合作社是以“服务最优化”为目标。由于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管理与自己使用,因此,农民合作社往往是以“服务最优化”为目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二)财务关系不稳定
由于合作社是农民自愿加入的,因此其财务关系并不稳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在经营成果较好的年头他们往往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在经济效益不高的年头,由于希望将经营风险向合作社转化,因此此时他们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较高,由此可知,农民合作社的财务关系变化可能性较高。
(三)财务管理比较复杂
由于在整个的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若想保证合作社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成本。也就是说,很难在合作社的各个社员之间公平地进行成本以及利益分摊,因此,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鉴于三庄实行的村财镇管制度,导致其农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复杂。
三、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以及审计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对保证某一组织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状况有较高的监督作用,但根据调查我们发展,目前的农民合作社往往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尽管部分农民合作社有会计核算制度,但其会计人员配备不够齐全,没有达到应有的监督效果。此外,作为财务管理中另一重要环节——审计,农民合作社也没有起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根据需要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三皇虽然在制度上规定要每月进行审计,但由于审计制度不健全,其审计并没有达到应有效果,这种情况不利于农民合作社的资金透明化管理,合作社社员财产流失以及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提高。
(二)管理风险大
一般而言,农民合作社的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农民合作社组织自身的特殊性带来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农民可以自行选择留在合作社和退出合作社决定的,在追求服务水平最大化的条件下,无法进行成本与效益的合理分配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第二,由于农民合作社所处的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财务风险。农民合作社主要是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设置,而农业自身具有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农业本身的“发散性蛛网”模式导致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风险的提高。第三,由于农民合作社提供的商品的特殊性带来的风险。根据凯恩斯定律我们知道,农产品作为一种弹性较小的必需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没有起到很大的影响,而农民主要以提供初级农产品为主,因此,在经济形势变动的较快的情况下,其财务风险较大。
(三)对社员没有进行定期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的经济模式发展较快,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农业逐步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从对大多数的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来看,农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很少组织合作社社员培训,导致农民本身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现如今的知识体系不匹配。此外,农产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这无疑阻碍了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发展。
四、提高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农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法》等内容完善合作社内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应注意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及时性。此外,应定期对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向社员进行公示,保证信息的公开性。此外,对于社员应该加强培训,从而保证社员对财管管理制度有初步了解。
(二)规范分配制度,制定较为完善的分配方式
依据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合作社的分配方式不完善,不能够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一套良好的分配制度,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对农民合作社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其自身经济水平的提高。
五、总结
合作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合作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应该积极解决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尽管目前,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管理人员以及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未来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波.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及建议[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4(8):47-48.
[2]李小雨;刘德道.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7).
[3]李文英.解决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6(Z1).
[4]郑卫欣.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篇3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内部审计 思考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各类经济组织中的一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在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措施,对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良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审计的概念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指农经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审计的方法技术,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活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按照审计分类,它属于内部审计的范畴,主要是镇、街农经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实施的审计。
二、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集体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部分村组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资源、随意吃喝、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财务管理混乱和乱支滥用现象屡见不鲜。通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执行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组织内部管理能否高效有序进行。通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能够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良治。
(三)有利于规范村干部行为,促进其勤政廉政尽职尽责
通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惩治违纪违规行为,能有效增强村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促进其勤廉履职,尽职尽责,增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三、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建立的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法律法规较多,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法律法规,仅有属于部门规章的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法规级次和效力较低,各地农业主管部门也未颁布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南等,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不平衡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审计覆盖率低,少数经济较发达、镇街党政领导重视的地方开展得较好,多数地方工作较为滞后,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开展,镇街农经部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机构不独立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由各级农经部门承担,主要由镇街农经干部实施。机构改革后,镇街农经干部划入农业服务中心,特别是农村集体财务实行“村财民理镇代管”的管理模式后,这部分人员又在从事农村财务的记账管理工作,有时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无法做到真正的公正,审计结果也没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四)审计质量不高
目前从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主体是镇街农经干部,他们是兼职从事审计工作,由于时间、精力的局限和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大,不够规范,审计方法和深度往往达不到要求,存在审计欠深、欠细、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审计结果难以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甚至出现审计走过场的现象,损害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其权威性。
四、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审计,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化
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立法工作,既要制定出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也要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细则、办法或操作指南,从制度上对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级次和效力较低的问题,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目前法律法规依据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可成立由纪委、监察、审计、财政、农经等部门组成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管理,把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纳入对农村工作部门和镇街党政机关的目标考核内容,充分调动其抓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积极性。
(二)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轮审制度
实行农村集体经济轮审制度,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也是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每3~5年全部轮审一遍,对收支规模大、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审计频率,做到审计监督无盲区。
(三)切实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程序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按照轮审制度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计划管理工作,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做好审计项目的中长期计划与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衔接。同时,通过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制定具体审计实施方案,增强实施方案的操作性、针对性。审计记录和有关证明材料要有规范的文书格式,审计报告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除涉及商业秘密等不宜公开的内容外,审计结果应向被审计单位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公布。
篇4
(一)中小企业
1.概念
中小企业通常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或成长阶段的企业。与行业大型公司相比,它们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
2.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中小企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起点较低,投资成本较低。创设相对简单。同时,它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2)中小企业振兴地方经济,协调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域,中小企业已主导地方经济,尤其是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群。所以我们要鼎力促进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以促成乡镇公司经济的开发,从而推进中西部共同发展,实现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协调发展。
(3)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力军
中小企业不仅促进了公司间的竞争,而且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市场流动中会采取自由竞争的模式来自由发展。他们之间不仅是相互之间的竞争,还会与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垄断公司进行竞争。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对提升公司发展水平和方向都具有领导和辅佐作用,财务的根本工作是:做好有关财务工作的控制、核算、收支计划,剖析和考核的工作机制,按照法律筹集资金,协调各方财务关系,有效利用资金,协调公司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小企业无法像上市公司具有清晰的价值指示器,只有在被收购时才能将其价值用货币体现出来,但这种方式在一般的财务程序中无法观测,假如定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对日常财务管理没有实质性作用。因此,中小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二、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有限
融资方式有多种,而其中的首选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其次是银行的信贷。但是,中小企业自身资本实力不足,自有资金缺乏。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而且难以吸引其投资与借款,即便银行同意批准其贷款,也会由于风险较大而增加贷款的利率,进而增加了其融资的成本。同时,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和国家政策的影响,非国有性质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时也受到区别对待。
(二)资金基?A薄弱,投资能力弱
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的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单一,薄弱的资金基础使得此类企业在开展投资时,更加重视投资回报,对于自身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最后,在实际开展投资时,中小企业的盲目性比较大,无法对其投资的方向准确的进行把握。同时,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相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本身就很低,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少。
(三)财务控制薄弱,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制度建设方面,中小企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控制程序不规范,仍处于简单的开放型的管理模式之中。当前许多财务管理模式都属于静态的,这种模式缺乏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动态性。财务组织机构不健全,权责过于集中,导致各项财会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依据,并且未能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与财务部门的权限等,由此也导致了该项工作的开展过于混乱。
(四)管理模式较落后,管理人员经验匮乏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权集中在少数高层管理者手中,尤其是家族式企业,企业的发展对个人高度依赖。同时,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比较缺乏现代化管理经验,他们的思想中并没有对企业管理形成系统的体系,看重企业短期的收益和利润,忽视企业负债对长期资金流入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步发展,导致企业退出市场。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拓宽中小企业筹融资渠道,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限制条件,增加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数量。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可以在一些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支持,鼓励而不是打击他们在金融市场融资。例如,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并免除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专项资金等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中小企业的投资能力,明确财务目标
融资渠道单一和资金基础薄弱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其财务管理的质量产生的影响非常大。由于此类企业的规模偏小,难以应对出现的市场风险,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投资一些风险低且期限短的项目,以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并促使其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最终实现融资能力的增强。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控制
解决中小企业筹资融资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设立明确分工的财务管理岗位,同时管理者要加强关注企业经济账目的核算,防止经济账目的错算、漏算,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以达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
篇5
(一)村民与村干部的信任不对称1.两权分离是信任不对称的前提条件。村级财务审计三方关系人中,审计客体即村干部,代表村民、基层政府和自身的利益,是沟通村民和基层政府的媒介,担负着双重信任。村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管理权委托给村干部,他们之间构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关系产生的前提,而这一委托关系需要由政府认可才发挥作用。因此村干部权衡后会有意或无意地让渡村民利益,这是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信任不对称发生的必然原因。此外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村干部处于信息掌握的优势地位,往往不愿意或者由于能力不足,未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即便是公开,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象征性的走形式,表现为选择性公开有关政策指令、文件,而且信息公开形式单一。大多数村民认为这种“面子工程”侵害集体利益,违背基层民主管理的宗旨,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不断累积,加剧了村级财务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不对称。2.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薄弱。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合理与否与执行是否有效的匹配程度,影响村级财务的可靠性、真实性、合法性。薄弱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弱化了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信任对称,而且可能会给审计带来风险,强化审计的信任不对称关系。有些村的原始凭证填制不合规,白条入账现象客观存在,将村干部记录信息视同发生的凭证内容,缺乏完整的财务账目,致使会计资料不完整,信息编制不规范,信息反映不及时。有些村的会计既记账又管理现金收支,审批和报账手续不规范,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致使财务资金内部控制执行失效。财务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执行的无效,使得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这些加大审计难度和成本,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难免有疏漏,这为审计信任不对称提供了条件。3.职业道德缺失加剧信任不对称。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取决于村干部是否真正从村民的角度出发,为村民着想而干实事,如果村干部有违村民的期望,侵害集体的利益,就会引发信任不对称。
(二)村民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审计意识淡薄,对审计监督职能不甚了解。大多数村民的文化水平是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较少,虽然大学生不断增加,也有研究生出现,但相对农村整体而言,这部分力量还是缺乏,因为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决定审计认识程度。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很多村民失去土地,有文化的年轻人离开本土,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长者或小孩。村民对于审计的相关认识大多缺乏了解,年长者根本不清楚,更谈不上对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的信任问题。对于审计的认识更是没有概念,他们视审计人员为行政人员,视审计为上级部门检察工作,正是这一模糊概念,将第三方审计人员看做“官官相护”的群体,对其工作始终存有疑虑,这种审计信任不对称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审计负效应指在某些条件下,审计活动的执行及其结果对社会产生消极或负面影响与后果(曹建安、张禾,1999)。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审计负效应随媒体传播而扩散,导致审计监督职能受到质疑。村级财务审计主体主要由乡镇经管站或乡镇政府内设的审计机构担任,独立性欠缺。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其经媒体加工报导后,村民基于心理学的“光环效应”,使得审计负效应的影响放大。因此只要谈到审计,人们的认识是基本没有多大差别,充分反映出信任不对称。
(三)村干部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村干部对审计认识不到位。审计作为监督的角色,一直被审计客体所排斥,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对立关系,源于客体对审计的不信任。审计人员和村干部目标函数不一致,村干部将审计视为对其行为的监督,对委托人聘请的审计人员存在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些村干部因为在管理村级财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被审计时往往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导致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承担很大风险。村级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乡镇经管站负责乡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要管理农村承包合同、村办企业立项、统筹提留款等事项,此时它既是管理经营者又是监督者,与审计独立性原则相违背。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的机构审计其所辖属部门的财务活动和经济效益,类似于“自己审自己”,即使审查出村级财务问题,也不能确保及时公布信息和处理问题,很难保持审计独立性。这种存在缺陷的审计模式也使村干部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信任度降低。
二、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措施
(一)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建议建立体外专业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体系,促进对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审计经费采取由村集体分担、政府补助以及社会援助的形式,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树立审计权威性,发挥审计监督功能,弱化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现象。
(二)降低甚至消除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审计行业的整体声誉需要审计人员的努力。无论是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村级财务审计,都属于审计范畴,通过提高审计行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聘用坚守职业道德,并具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确保专人专职,加强审计人员的持证管理制度,以及执业后的道德教育,使审计作为外部独立监督的力量真正发挥,巩固审计的专家权威地位。
(三)健全村级财务审计法律制度静态的制度建设与动态的实务变动之间不可能全然吻合,始终会存在错位,只是错位的程度因为法规制度与实际要求的差距不同而不同。2007年修改施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指出,农业部负责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显然缺乏独立性,而影响权威性。使村级财务审计有法可依,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确保财务公开,增强干群互信度各村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及时公开财务信息,透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应尽职尽责落实村民知情权,监督村级财务事项公布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掌握财务状况。同时村民素质也需要提高,主动积极参与村务民主管理。自觉将审计引入村务管理,并从中受益。
(五)建立人际沟通渠道,优化村级财务审计环境基于村民和村干部委托关系,从既有关系中构建人际关系,村干部须保证凭证、账簿等规范、真实;村民履行民主监督职责,以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村民文化程度要不断提高,扩大审计知识宣传范围。村级财务审计人员也应具备相应资格证书,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确保外部监督到位。村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审计接受度,改变对审计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态度,构建和谐的审计关系。
篇6
(一)加强宣传,提高农村会计意识
村两委干部应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教育,努力学习《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自身的财务修养,增强会计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同时,村两委干部应加大对村民的会计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群众的财务观念和财务意识。村两委可以通过开展财务扫盲班、展板、举办讲座等多种方式,对村民进行财务知识培训,教会村民基本的财务概念,提高村民的会计意识。同时,村民也应改变过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积极重视和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村级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应健全村民大会集体决策制度。对涉及村级财务和村集体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由村民大会集体研究讨论,任何人不得擅自决策,讨论结果应该予以公示。其次,应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做好会计核算、监督和档案保管等工作。村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结合本村实际建立村财务会计制度,对村级财务活动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益分配等进行规范管理。应加强票据凭证管理,坚决杜绝白条白单行为,使用统一的农村票据进行会计核算。同时,村组织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避免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规现象,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加强村级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首先,应严把会计人员的准入关,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等行为。建立岗位回避制度,村领导干部的亲属不得担任村会计,以避免出现互相串通侵吞村集体资产等违法违规现象。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专业技能过硬、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应人员,以适应会计工作需求。其次,村组织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培训班、邀请专家开办讲座、网络学习、函授进修等多种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保证其能够满足现代会计工作的严格要求。最后,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其自觉遵纪守法、不为蝇头小利而出卖集体利益。
(四)推行财务公开,引入审计监督机制
首先,应健全民主理财小组机构,要确保民主小组理财成员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应对村级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质疑和问询,并责令改正。其次,村两委应加强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内容应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财务公开内容应详细清楚,且通俗易懂。最后,应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及时纠正村级经济组织中存在的财务问题,避免损失扩大甚至无法挽回。
二、结论
篇7
【关键词】村级债务;运行状况;风险化解
中国村级债务问题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呈明显增加的态势,从而为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行,作为村级重要收入来源的村提留,改变为农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村级收入大幅度减少,村级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偿债能力下降,村级债务问题凸现出来。因此,中国的村级债务问题已成为了制约广大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影响政府形象和农村干部群众关系的重要的突出的问题,也严重阻碍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村级债务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一轮的农村建设,当前对村级债务的解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村级债务的主要特点
村级债务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有的问题,国外的各种经验尚无法借鉴,下面就村级债务的概念村级债务的现状与特征做一些阐述。
1、债务负债范围较广,负债数额较大。债面广,负债金额较大,是目前村级债务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据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末,漳州市村级债务总额22849万元,全市1667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负债13.7万元。根据岳坑村村委会年度统计考查报告,岳坑村在2012年债务总和就达到了40万元。
2、历史遗留债务较多,负债利息高,形成“利滚利”的恶性循环。调查资料显示,历史遗留的村级债务主要来自于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从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是村民委员会为发展经济、搞基本建设,从乡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利息不算太高,处理难度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是民间高息借贷,利息较高,且短期内无力偿还,大量利息计入本金,形成“利滚利”的恶性循环。3.债权软,债务硬,结构复杂,化解困难
二、农村历史负债形成原因
(一)经济原因
1、盲目办企业、上项目,造成债台高筑。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无工不富”、“消灭工业空白村”等口号误导下,曾出现村村办企业,盲目追求开发项目和追求高指标。岳坑村为了壮大集体经济,靠借贷和集资兴办村级企业,因村办企业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加上产业发展方向趋同,经受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等多种因素导致企业亏损倒闭,资不抵债,形成债务。
2、代垫税款及提留统筹费而形成债务。前些年,一些镇(区)、村里的干部单独追求完成工作目标,在收取法定的税费遇到阻力时,不惜贷款或高息抬款来完成上缴税费任务,造成村级债务增加。由于社会保障资金收集困难重重的影响,县级财政的预算收集资金根本不可能实现。村委会为了完成县级下达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缴交任务,不得不靠借债和挪用他资金度日。因此导致了岳坑村村委会负债加剧。
(二)管理原因
1、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视不到位
岳坑村多数领导更多关注农村的增产和增收,发展和稳定,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力,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村级财务管理。待到出现问题,才去抓财务清理和整顿,并且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查处村干部经济问题上,忽视了财务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加上主要负责人无视群众的要求,不愿抓财务规范化和财务公开,引起财务混乱,群众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2、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省、市、县和乡(镇)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但岳坑村多年来却有章不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一是现金收支管理混乱。集体收入不入账、多报账、报重帐、白条入账、坐支现金,挪用甚至贪污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收支审核把关不严。
三、村级债务化解措施分析
(一)经济方面的努力
1、盘活集体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的村集体还是有着发展潜力的,许多村集体的资产很丰富,只是被长期闲置而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鉴于此,建议对村集体长期闲置的各种固定资产进行承包、租赁、拍卖,盘活集体资产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针对一些小型水利设施、村集体活动场所、集体苗圃等实行承包或作价入股引联合开发,增加集体收入。
2、转变传统的债务化解方式,寻求有效地化解途径。过去的村级债务化解,最常见的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针对传统做法所形成的还债恶性循环,必须积极转变做法,依靠自身力量,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化解,这就要求村集体从自身入手,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本村集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发挥效用。以发展经济为当前目标,鼓励乡镇企业发展,以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多方面寻找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经济的发展增强村集体的还债能力,才是有效解决村集体的债务问题。充分发挥村集体各种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经济和新兴的村实体经济,鼓励高效益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增加村民群众收入,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是最终解决村级债务问题的根本。
(二)管理方面的改进
1、建立民主的村干部领导机制。村干部要充分发挥对村民群众的领导作用,组织处理好村级各项工作,但是,这样一种分工机制并不非体现村干部的绝对权威,村干部和村民群众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农村工作的实施主体,在整个农村工作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农村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依靠村干部的整合机制,分工、协调好各种工作和关系,但也不能忽视了村民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关系,排除领导在农村工作中的绝对权威性,实行民主的的村干部领导机制,让村民群众积极加入农村工作中,特别是对于农村财务与会计工作,坚决杜绝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这样才能为村级债务的化解提供民族决策机制。
篇8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最求高利润的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目标管理的概念与意义,在这基础上结合企业全面预算,具体阐述目标管理模式。
关键词 目标管理 概念意义 全面预算 应用
“目标管理”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的。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目标管理的提出,快速的在美国流传开来,低二战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处于恢复阶段,目标管理模式得到了更好的验证,被日本、西欧等国家接受并广泛推广。1978年,目标管理传入我国,虽然在初期遭到了谴责,但是更多的是通过目标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第一、目标管理的概念。所谓的目标管理就是设定和分解目标,通过对完成情况的检查,采取奖惩的手段督促员工,在员工自我管理下来实现企业经营目的科学的管理模式。
第二、目标管理的现实意义。(一)目标管理为企业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方向。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具备统一的发展目标,并且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团队。但是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各种因素层出不穷,阻碍了团队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比如很常见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偏差,生产与销售的不协调,企业高层制定政策,实际上在员工中根本不能实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由于没有目的性,管理不科学造成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严格按照目标的指示行动,这样才能是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壮大。(二)目标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团结,增强企业凝聚力。在上面一点我们也提过,企业想要发展,除了制定目标外就是对目标的实现。实现目标的前提是有好的执行力,决定执行力的就是企业的主管人员和企业员工。企业领导负责指明发展方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员工也占有重要地位。企业的目标管理,指的不仅仅是高层人员,同时也是普通员工的努力方向。企业通过目标管理,共同确立了企业的方向,在企业内部构建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凝聚力大大提高,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管理模式在企业全面预算中的应用
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帮助企业制定发展目标。把全面预算与目标管理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目标管理中财务的使用率,有利于确保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与目标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全面预算是开展目标管理的前提条件,目标管理为全面预算的实施提供了基本框架。因此可以说企业全面预算与目标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工作中要配合使用。当目标管理制定目标时,就要有一定的预算制度给予支持;在预算建立后,必须严格的按照预算来完成目标管理。通过预算执行、预算考核来检验目标管理的效果,也就是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成果考核的过程。在目标管理中资源分配依据是全面预算,同时预算的目的是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因此在管理目标与全面预算紧密结合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明确目标管理是在全面预算的前提下开展的。目标管理的有效实现取决于全面预算的科学制定。全面预算科学合理,企业目标的实现就相应的难度降低。全面预算的主要作用体现在:(1)全面预算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基础,全面预算的过程也是企业全体人员沟通的过程,有利于增加企业员工间的团结协作,提高企业的凝聚力。(2)全面预算的目标就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全面预算是企业目标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企业科学合理的预算,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建立了全面预算体系,也就是建立了一个标准,在管理上一定要围绕着标准走。(3)全面预算是企业考核制度实施的条件。
第二、注意目标管理与全面预算的协调。在企业中,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而财务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企业目标还包括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抗击风险的能力等。获得利益是企业的目的,通过企业的全面预算,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企业目标。但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短期的获利很可能影响到企业长期的发展。因此必须协调目标管理和全面预算的关系,企业的目标和企业全面预算的方向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企业目标管理和全面预算冲突,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的目标管理来执行,适当的调整全面预算。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实现长远目标。
第三、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责任,权责分明。全面预算管理将整个企业划分为指定的责任区域,在全面预算的影响下,目标管理按照实际情况将企业每个责任区域划分不同部门,适当的给予权利,合理的利用企业经济资源,同时进一步划分,直道不能再分为止。这样每个责任区域就成了企业考核的主要对象。将企业内部影响目标管理实现的要素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种,采取不同的策略。
三、结束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给企业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难度。企业中目标管理与全面预算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重要的改变。通过全面预算为目标管理提供了思路,通过目标管理更好的执行了全面预算的具体要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目标管理与全面预算结合的这种方式会更大的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蓉蓉,储超.浅析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及其新选择.现代商业.2009(02).
[2]隋朝辉,生金菊.如何确定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3(09).
篇9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 乡镇
一、芳华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芳华镇位于陆良县城北部15公里处,属山区半山区乡镇,辖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31人每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14亩,辖10个村(居)民委员会,1036户33517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大力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激发活力,增强实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芳华镇共注册登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个,3个协会,8个专业合作社,6个有一定经济基础,并委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办理会计业务。
二、取得成效
(一)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
提高了农民的参与意识,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合作组织,签订生产订单,实行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如芳华镇全镇10个村(居)委会、51个村(居)民小组实现“股份合作经济”全覆盖,全镇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从原有的3000亩扩大到现在的15000亩,产量达3600余吨,产值达2900余万元。
(二)降低成本投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拓宽农户增收渠道,降低各项成本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如芳华镇芳华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土地未流转的农户在大小春间隙,与香港田园蔬菜公司合作,帮他们种菜,公司按合同负责菜苗,肥料、技术服务等供应,农户不用投入成本,只负责田间管理,收割时田园公司按合同规定付给农户劳务费,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三)各部门大力扶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为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切实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帮助合作社经营户解决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2012年,陆良县芳华镇芳华村蔬菜专业合作社、麒麟区越州镇兴飞水果专业合作社等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得到国家农发办扶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由于芳华镇属山区半山区乡镇,群众在认识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及能否长远发展下去存在疑虑,参与度不高,合作意识不强。另外,一些村居委会干部、政府工作人员至今仍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概念,性质认识不清,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二)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芳华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经济实力较弱,组织规模较小,组织能力较差,经营范围基本上限于本镇或本村,有的仅仅是亲朋友邻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如芳华镇生猪养殖协会,会员都是养殖户中的亲朋友邻,他们不定期轮流到各家集中,交流生猪营销信息,养殖经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等,由于组织规模较小,在遇到市场风险时,无法带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导致会员养殖户失去信心,养殖协会半路夭折,解散。
有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有组织、无活动,其经营状况与农户利益关系不大,农户很少关心组织的运营情况,对组织缺乏热情。在功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属于低层次的,在服务上仅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对农民所企盼的加工、销售等环节较少。因此,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的覆盖面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人才和资金缺乏,经营层次较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大量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威望、组织协调能力、又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而当前的合作组织会员大多是农民,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经营能力、管理经验等较为缺乏,依赖政府部门思想增强,从而制约了农民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合作组织在市场运营和内部管理中表现出管理粗放、组织机构不严密、规章制度不完备、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
合作组织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农村合作组织的资金仍以农民自筹和各种形式的混合出资为主,来源非常有限。行业协会的经费来源仅仅是有限的会费,办公设施简陋,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很难给予有力的财政支持,不少自筹资本的农民合作组织因流动资金短缺而中途夭折。
(四)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经验不足
一方面,合作经济组织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的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其结构形式与一般的企业有些不同,也与农村集体经济(村委会)财务管理有区别,所以,成熟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比较欠缺。
一方面,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经验不足,受逐利思想的影响,重经营、轻财务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对规范管理人员的财务制度有抵触情绪,财务制度执行难度较大。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运行机制和优势,宣传中央、省、市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让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从制度上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建立健全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定完善的章程,明确责任和权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机制,多种利益分配方式并存,确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有计划地对村(居)委会干部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进行教育培训,传授先进经验,培养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工作骨干力量,充分带动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三)积极争取各方公共政策的支持,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示范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资金,做好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引进和产品促销工作,确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四)加强财务管理,增强信任感,调动社员积极性
篇10
(一)专业定位模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岗位需求为核心,而目前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设置核心课程时,普遍没有深入企业调研,缺乏对各农业企业管理、营销等岗位及岗位群的深入剖析,不了解实际企业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由此导致专业定位比较模糊,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设置的主观性强,主观地认定应学习哪些知识和掌握哪些技能,课程设置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课程设置仍然没有摆脱“学科体系”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比较晚,一开始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早期的高职教育都是以学科本位为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学科的独立性与重要性,注重在校教育与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现在很多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依旧没有摆脱这种模式,课程设置大多沿用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三段式结构,强调知识结构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适应性与创造性,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完全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就业。
二、基于现代农业的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一)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思路
首先,针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首次就业岗位(群),分析对应的工作领域(业务范围);其次,由工作领域分析各工作领域包含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第三,通过对行动领域的分级、归纳、整理、排序,得到本专业典型的基本工作任务(基本行动领域);第四,通过对基本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干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开发本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干课程体系。
(二)基于现代农业的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设置。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的规格与质量标准,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构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部分:公共学习领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安全法制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财经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形势与政策、经济数学。专业基础课学习领域:现代农业基础、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消费行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学习领域:农村统计、管理技能训练、农村财务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与策划。实践课程学习领域:商务礼仪与形象设计、市场调查与分析、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农产品网络营销、沙盘对抗、顶岗实习。拓展课程学习领域: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农业政策法规、现代推销技术、沟通技巧、逻辑思维与口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