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机房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机房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化机房管理制度

篇1

粗放运维:重重隐患成瓶颈

在机房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趋势下,传统管理模式和方法所提供的治理能力日渐薄弱,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应用需求。

首先,安全管理部门对机房安全的关注点通常仅限于强电、空调、消防、雷电等环境类基础状况。而信息化背景下,机房安全涉及的技术元素和管理要求已远超传统管理的业务范围,一系列安全事务如物理和逻辑、操作与运行、环境和参数等都成为机房安全的核心要素,如何开拓视野统合业务已成为新形势下机房安全的迫切需要。

其次,面对机房业务的后台性和专业性特点,粗放型管理的弊端同样日趋突出。表现在依赖个体、流程不清、操作随意、制度建设落地难、风险识别滞后、事后干预居多,这导致“机房重地”演变为“公共场所”,成为管理部门面临的安全瓶颈。

治理前移:人防技防相结合

上海市水务信息中心在不断梳理自管机房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在提升“人”对事务管控优势的同时,努力降低“人”在技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管理重心前移,提升人防的管理效能。在统合、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开阔机房管理的安全视野,拓展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后,市水务局信息中心将工作重心前移,贯彻和执行前置性介入和流程控制,将管控效能与安全责任挂钩。从而以前置性管理替代被动式管理,努力构建安全为先的应用氛围和安全第一的管理形态。统合、强化的管控项包括机房环境安全控制项和机房资源网上申请登记,利用规范流程保障了设施的使用安全。

利用IT治理方法,探索技防管控智能化。首先,充分利用专业监控工具对机房环境实施系统性监测,采集、分析最能反映运行态势的各种数据和流程记录,及时发现行为漏洞和技术隐患,指引安全加固和风险规避。其次,进行实时化态势预警。在系统性监测基础上,检验安全布防的有效性。对重点监控项实施态势展现、语音告警和同步短信发送,依托平台对重要流程进行闭环管理和即时告警,确保控制环节的有效性和业务轨迹的可追溯性,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隐患,转变为“看得见”的风险态势和“听得到”的安全提示。最后,进行前台化管理,即设置风险管理平台。用“IT治理IT”的方法支持管理创新,构建具备风险管理能力的水务IT监测服务管理平台,将前置化的管理机制与信息技术有效地衔接起来,通过自动轮询、刷新和语音(短信联动)告警,成为安全策略部署落地的有效途径。

图1 水务IT服务和监测平台

“智慧机房”:公共区域“搬迁”上网

信息技术不仅是支撑业务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技术方法,依托信息技术开创机房管理新模式是扭转机房环境“公共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上海水务信息中心机房管理部门在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基础上,自主创新、设计、开发了贴近机房应用规律,承载机房管理流程,注入安全管理策略的桌面化管理工具――“智慧机房”。在机房浏览、资源查询和自助上架三个基本模块支撑下,构建起基于网上流转的机房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成功将可视化、开放性和具备一定智能化功能的机房管理模式推向管理实

“智慧机房”能提供全方位的虚拟服务。在普通参观或无特殊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只要通过访问浏览,即可观看整个机房的监控视频和虚拟实景,不进机房也能了解机房的环境布局和设施的基础信息。同时,应用部门可依托“机房浏览”和“资源查询”两个实景模块,随时了解和检索机房当前的资源使用和配置信息,并以可视化方式监管入驻主机的运行状况,从而解决了知道IP地址、但找不到设备的困扰。在“自助上架”模块引导下,应用部门还可自行对拟上架设备的环境或位置进行模拟选择,系统会自动对适用机柜、机柜空间、PDU取电、承重限定、端口类型、通信带宽等一系列基础条件给出匹配验证。在验证通过后,系统会自动转入资源和服务申请流程。

篇2

关键词:公共机房;考试机房;电脑桌;机房改造;机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067-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化,各类应用也由设想逐渐转为现实,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发展。对于高校机房来说,从传统的满足校内学生的上机实验需求,慢慢接轨社会服务,实现越来越多的在线或离线机考应用。一方面,学校公共机房要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日益严格的机考要求,尤其是国家级行业专业考试,对于机房的软硬件设置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何在公共机房中建设维护专用考试机房,提高机房的利用率,给广大机房管理实验人员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1专用考试机房的要求及特点

所谓专用考试机房是指专门用来在线或者离线的考试机房,此类机房按照要求的严格程度,一般具有相对隔断或者完全物理隔断的需求,从而充分保障考试系统免于病毒等安全因素的干扰;从硬件到软件能有效避免作弊行为的发生;有些考试全程需要进行录像,作为现场信息备案等诸多要求。比如全国船员考试的机房使用要求如下:

1)机房需要UPS不间断供电;

2)机房需要提供远程监控并保留视频资料;

3)电脑显示屏不得高于桌面;

4)考试网络必须物理隔断;

5)应用和数据服务器分开,并且需要热备。

经过比较多种类型的国家级考试要求,专用考试机房的特点总结如下:

1)考试安全性高

安全性是有效保障考试公平稳定开展的重要前提,由于网络病毒,网络攻击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为了减少对考试的干扰,必须从软件上甚至是物理上进行隔断,有效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

2)考试保障性强

机考需要在通电联网的情况下完成,离开了这些,就无法保障考试的顺利开展,在考试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用电用网等条件进行严格的保证。

3)防作弊要求高

与传统纸质考试不同,机考的作弊属于电子化作弊行为,此类行为的隐蔽性更强,更难发现,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需要从技术上进行彻底的防范。

4)资料证据收集全面

当考试出现状况的时候,如何提供有力的资料依据,对责任事故进行客观有效认定,尤其是视频资料的保存整理,是机考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公共机房中实现专用考试机房的设计

公共机房作为全校各类公共计算机类实验课程的上机环境,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实现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内外部网络之间的互访互问。一般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专业考试机房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对既有的公共机房的设计方案进行改造,改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电路改造

供电是机考的命门所在,健壮的供电路线是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改造设计必须假设在断电的情况下,如何能不中断地顺利进行继续考试;假设在长时间断电的情况下如何能保证整场考试的顺利结束。为此,UPS的介入是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并且,最好采用“在线式”或者“在线互动式”的产品,能较好地抵抗来自电网上的各种侵害,其功能完善,并大多具有智能监控和网络连接功能。在设计需求容量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设计容量:UPS电源功率(VA)×延时时间(小时数)÷UPS电源启动直流=所需蓄电池安时数(AH)。

另外,对于有特殊要求或者有条件的考试机房,可以考虑双线接入的方案,并且可以实现实时切换,当某一路断电后,可以切换到其他线路。

此外,作为极端的自然因素或者事故破坏,在进行全国统一考试前期,需要有应急解决预案,比如异地设立第二考场等。

2)布线改造

网络布线改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实现物理性隔断,布线可以划分为未联网(局域网)和联网(连接互联网)两个部分。未联网部分的布线是实现内部连接访问,一般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布线即可;联网部分是重点,为了实现机考时物理隔断,又要保证平时正常教学时的互联网接人,必须采用双线设计,随时进行网切换。

在进行布线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服务器的设置,对于一般机房来说,服务器都会统一安置在某个单独的机房,可以通过添置路由交换机的方案进行解决,使其通过物理链路统一到一个逻辑范畴。

3)服务器的布置

为了满足考试的需求,服务器必须单独配置,并且包括应用服务器、主备数据库服务器等。这种专考专用的方案极大地浪费了硬件的资源,所以,从物尽其用的设计理念出发,服务器应该充分利用多网卡的特点,合理设置内外网卡,并且采用多线接入的方案,当考试时候,拔掉与外网连接的网线,当正常使用时,再插上外网访问网线。

在进行双网卡设置的时候,需要避免设置双网关,一般来说,对于内网设置路由,而对于外网,采用设置网关的方案避免冲突,设置方法如下:

打开命令窗口,在>下键入:

route-p add 192.168.1.2 mask 255.255.255.0 172.17.64.2

参数P可以保证机器在重启后,配置不会丢失。

4)机房管理系统的定制

在线式机房管理系统实现了高效的智能化管理,让无人值守上机管理成为了现实,基于公共机房的专用考试机房管理更离不开其个性定制化的支持。机房管理系统是基于系统内核的二次开发应用系统,可以直接涉及到系统核心的资源分配,比如USB接口资源,串、并口资源,网络资源等,通过这些端口的控制,可以直接控制光驱的使用,u盘的读取,互联网接人等操作,实现远程自动隔离各类作弊介质,从技术上保证了高效安全地管理。

5)保护卡程序的设置

保护卡又称还原卡,对于机房管理人员来说一点不陌生,正是此类产品的普及,才带来了机房高效的管理。专用考试机房一般对于系统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浏览器的版本和设置、单独考试系统的安装,防火墙、各类端口、共享设置等,这些独特的设置会影响其它正常教学的计算机使用,导致无法兼容本校教学环境。为此,保护卡必须支持多系统安装的功能需求,从而保证独立的考试系统环境,满足不同用户通过不同的选择进入目标环境。

对于需要在本地保留考试数据的专业考试来说,保护卡必须关闭还原功能,保证在重启后还能保存数据,为此,保护卡还需要有灵活设置参数的功能,确保能在保护与非保护模式间的切换。

6)系统和软件安装的设置

专用考试环境往往要求安装杀毒软件,以确保隔离病毒的破坏,对于杀毒软件,必须要经过仔细地测试,因为此类软件对于机房管理系统等高级应用软件可能会误报,导致系统安装失败,所以,在安装后,最好设置信任标志。在安装的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的用户需求,最好安装拼音和五笔两种输入法。

7)监控系统的安装

监控系统的安装较为简单,按照省、国家相关部门网络巡视的要求,监控摄像头需要接人互联网,并开通外网访问地址,机房可以通过NAT协议,开通不同的端口来实现。如果经费预算充足,可以选择带云台的设备,满足网络巡视人员通过远程控制查看。自动记录的监控文件应该按照规定设定保存日期,从3-6个月不等。

8)定制桌椅的设计开发

随着液晶显示器的普及,对于灵活调节显示器提供了设计的可能,为了有效防止相邻考生的作弊行为,除了采用随机抽取试题的方法外,还要从电脑桌改进。设计使用一种可以旋转的桌面,把显示器固定于板上,当需要考试的时候,埋人桌面,当正常使用的时候,转到垂直位置,即保证了考试的防作弊要求,又满足了用户体验。需要注意的是,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特点,需要倒置安装,再把屏幕显示设置成旋转180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亮度。

3机房管理的跟进

专用考试机房的融入,不仅需要从技术上进行设计和改进,更要从管理上跟进,从而能更好更安全地实现机房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机房的管理进行改进。

1)通过先进的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尽量减少人工的直接介入。

2)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强化落实,通过事项安排表逐一完成。

3)科学合理的定期排查制度。

4)外部因素的充分考虑和排除。

篇3

关键词 信息化;机房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180-05

现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各地医疗机构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HIS系统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竞争力。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医院不仅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树立起医院良好的现代化服务形象。

为了要实现医疗业务应用与基础网络平台的逐步融合,实现医院各部门之间乃至各医院之间信息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性、稳定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就必须建设一定规模的科学规范的机房,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进行集中管理,安全灾备,降低运维成本。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的蓬勃发展,机房也在不断地迅速地变换着它的样子。但是无管它最终形态如何,对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分析了机房的现状与发展,阐述了机房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对机房的管理与维护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浅见。

1 机房的发展与现状

1.1 机房的定义

机房,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等;它是由硬件、软件以及网络布线组成的一个核心体系。

硬件主要由服务器、磁盘存储阵列、交换机、防火墙、网关、UPS、空调与加湿器、防雷等设备组成;软件则根据各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现行医疗行业主要包含有HIS、PACS、EMRS、RIS、LIS等。机房通过高速网络与下行或并行的各个节点相连接,是整个网络体系的中枢。

1.2 机房的发展

机房始于20世纪中期,伴随着计算机的产生而应运而生,并与国家计算机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机房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

1.2.1 前期机房(1960―1980)

前期的机房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结构单一,完全是在摸索中建设的。由于这时期技术还不成熟,对机房环境要求非常高,入门需要换衣换鞋,风淋除尘,少量灰尘都会导致设备故障。因此,这时期的机房设备故障率很高。当然,早期的计算机性能也是因素之一。

1.2.2 中期机房(1980―1990)

中期机房已在逐步摸索中慢慢地建立起了标准,包括机房选址、面积等。机柜的应用也使得机房设备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花园。此外,机房环境也有了大大的改善。不仅采用了防静电地板,恒温恒湿的专用空调机,还引进了UPS,在消防系统、除尘应用方面也引入了新的理念。

1.2.3 近代机房(1990―2000)

这时的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IT设备逐渐小型化,服务器逐步成为主体,多台计算机、服务器互联共享犹如雨后春笋。数据安全也随着存储介质水平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恒温恒湿的专用空调、UPS的广泛使用,防雷标准的完善,综合的监控系统的出现,使得机房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可靠。但与此同时,机房的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1.2.4 现代机房(2000年至今)

跨入了新世纪,IT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创新、革命,计算机在业务中的应用比计算机本身更受关注。机房技术在结构布局、供配电、制冷、监控管理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NCPI理念的引入,是第一次以系统性的思维方式、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去看待IT基础设施。受数据中心概念的引入,智能建筑和效能理念的影响,目前机房正向着模块化、智能化、节能化等方向迈进。

2 机房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

不管是什么时期的机房,加强对机房的安全管理与维护都是十分重要的。

机房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必须时刻地、有条不紊地跳动着。一旦故障或停止,就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破坏医院乃至数家医院的数据传输、存储,对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甚至造成医院运营瘫痪等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其一,机房是网络主要设备和重要数据存储的物理存放处,加强对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是确保网络功能和安全的基础。如果机房的设备,如核心交换机、服务器等感染病毒或物理损坏,会导致数据丢失、无法存储,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因而,实予有效措施,管理好机房的每台设备,确保每一条网络线路畅通,保证良好的机房环境,才能保障机房发挥其主要的功能和作用。

其二,随着远程会诊、移动医疗护理、App服务业务的兴起,医院的应用功能系统越来越多,且复杂,对机房进行管理与维护,可以有效区别网络功能,使网络能更好地发挥其预定的功能和价值。

其三,对机房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与维护可以提高机房的利用率,延长机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更换率,进而节约机房的投资成本。

其四,对机房科学、有效的管理与维护还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运作效率,从而减轻机房管理员与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作难度,同时让终端用户的医护人员更加得心应手,提升他们对信息工作人员的认可度与满意度。

总之,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医院对于网络、网络应用以及信息安全具有较以往更高的要求,而机房作为整个信息网络工程的核心,联系着医院生存的命脉。科学、规范、有效地管理、维护好机房就等于把握了医院的未来。

3 机房的管理与维护

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其实既是一个整体也有一定区分。它们的区别就好比宏观和微观的区别;管理是对大方向的掌控、分类,维护则是精细化、落到细处。

3.1.3 应急预案

无论是多么完善的管理,都难免因人为或不可抗力而发生“特殊情况”。所以,为了避免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措手不及,在管理机房的同时,也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保万全。

目前有很多单位人员,包括院领导,都认为一旦机房出现问题,是信息中心的问题,所以制定与实施应急也是全部属于信息中心。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因此,制定与实施应急预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预案制定。由于医院的所有应用都是基于信息化,所以制定预案无疑必须以信息中心为中心,并由包含信息中心管理员在内的核心人员制定。

2)指挥中心。所谓“蛇无头不行”,所以在预案中一定要明确总指挥小组与其责权范围,为之后预案的实施做好有力的领导、协调作用以及权责分配。

3)涉及面。虽然机房确实是属于信息中心,但出现问题后其波及面是非常广的。所以,为了保证应急时各部门运作正常,不影响医院的整体运营,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要包含事件所波及的各个科室,对各科室的应急工作做好统筹,制定流程与措施,为实施时能协调并进做好准备。

4)灾后重建。在问题解决后,重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重建也应包含在预案当中。重建应包含两部分。一是对数据的补全。对应急期间信息系统内缺失的病人信息、各类费用进行补入、补收。一是对应急的反思,总结经验,完善预防措施。

3.2 机房的维护

在高效的管理背后,剩下的就是有效的机房维护了。机房的维护涉及很多细节方面,需要认真对待。

3.2.1 日志

日志是机房管理及维护的“监控者”。它让机房管理员以及医院管理者有迹可寻、有事可查、有据可依,总结工作经验,有利于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它是解开一切繁琐的、未解的疑难杂症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通过日志的分享,还有利于促进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推广工作经验。因此,必须养成记录日志、浏览日志、查询日志的良好习惯。

日志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日常巡检日志。日常巡检日志主要是对机房进行日常巡查情况的记录。它包含有: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的总体运行状态、机房温湿度、仪表盘清晰度、环境清洁度、照明、噪音、消防、供断电情况等等。当然,还有故障排除和处理情况、演练情况也应记录在此日志上。此日志由机房管理员每日进行巡查并手工记录在案。虽然是人工的,但是这样做有利于机房管理员切身感受机房环境,真实了解机房里的总体情况,为管理员积累宝贵经验。

2)机房日常出入日志。门禁系统虽然也有记录机房进出的时间,但是不够完善。于是此日志就填补了该系统的不足。它手工详细记录了进出机房人员的姓名、出入时间、出入事由,并且由机房管理员和出人人员亲笔签名,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

3)系统运行日志。系统运行日志主要是对各应用系统的日常运行情况的记录。它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浏览和查询这些日志有利于机房管理员及时了解当前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出错详情,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谨防系统崩溃。

4)软、硬件升级日志。此日志是在机房变迁、硬件变更、软件升级等情况下,由管理员手工备记在案的。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机房管理员或医院各级领导了解机房的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在更新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找到截点,对症下药,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网络运维保障工作。

5)灾备日志。灾备是对“人为”或“不可抗力”的灾难的一种预防措施。日志即记录了这些灾备的情况,包括备份的大小、时间、份数、位置以及所含的程序等。详细记录、整理灾备的日志,有利于在紧急情况下缩短查找备份的时间,有条不紊地恢复预定的文件备份。

3.2.2 防病毒、防攻击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已日趋严重。病毒不仅破坏力强、变异性好、传播性强,而且扩散面广,传播速度快,一旦中招,难以彻底清除。所以,为保障医院内部数据的安全,机房防毒防攻击必不可少。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安装软件。机房里服务器等各设备应部署防毒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定期对其进行病毒库或系统模块升级,保证它们处于最新功能状态。同时,由于现行的各类应用软件,有很多都有捆绑其他软件,有的甚至含有恶意代码或病毒,所以尽量安装国家许可、授权的正版软件,并对要安装在服务器上的软件进行甄别、查杀。

2)系统检测。除了保持病毒库的最新日期外,还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和查杀,及时清理病毒或可疑文件。如果发现有不能彻底清除或仍存在安全的隐患时,应及时进行上报。此外,还应定时升级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封堵系统漏洞。

3)存储介质。为确保数据的安全,严禁使用来历不明或无法确定其是否含有病毒的存储介质。若确需安装使用,安装前应进行病毒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4)人员意识。机房管理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应随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病毒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案,还需根据不同病毒的发作条件及发作时间、周期、特征,建立病毒预警机制,作好提前防范和日常监控工作。

3.3 灾备

灾备,灾难备份的简称,是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关键数据、系统、业务在灾难发生时、发生后可以恢复的过程。它是为应对机房在人为或不可抗力而造成非计划宕机和灾难损失的一种未雨绸缪的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1)灾难分析。形成灾难的原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

人为因素常常是由于个人的技术不足或人为疏忽或恶意操作而导致的。此类因素发生几率高,危害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多。它导致重要数据的丢失、泄露,设备、系统功能的故障或丧失等等。

不可抗力因素则包含两种。一种是设备、线路的老化或者阶段性技术的制约等;一种是自然灾害。前者发生的几率较为普遍,但一般是发生在一定的时期内。后者几率低得多,但是后果比较严重,可能直接导致数据信息中心的崩溃或在短时间甚至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恢复或重建。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重要、敏感数据的丢失、破坏几率,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定时定量进行灾备必不可少。

2)灾备等级及技术。灾备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灾备数据量,数据中心与灾备中心的传输距离、传输方式、传输速度以及资本投入量等等。常见的灾备等级可分为4级:

(1)0级:本地备份、保存的冷备份;(2)1级:本地备份、异地备份的冷备份;(3)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4)3级:活动互援备份。

其所涉及的技术也比较多,包含有SAN或NAS技术、基于IP的SAN的互连技术,远程镜像技术、虚拟存储、技术快照等等。因此,做灾备前,一定要先确认自己所要规划的灾备等级,按照对应要求寻求相应的技术支持,进行有效、合理的灾备。

3.4 其他

除了以上的维护外,机房的维护还涉及其他很多方面,如理线。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类线材的质量都有飞跃性的进步,线材的质量已不再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了,这时,人们的注意力慢慢转向了布线的美观。实际上理线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机房、机柜的美观,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机房管理员的巡线效率,同时也可以防止因线路杂乱而带来的其他失误。

常见的理线方式有瀑布式、正向理线式、逆向理线式等。瀑布式理线优点就是省钱省人工,但缺点也是很明显:杂乱、易被破坏、难分清。逆向理线式优点在于相对清晰,但是这种方式容易产生积线、交叉线。正向理线式是从机房的进线口就开始逐段整理,直到模块处。其优点就是美观且保证线缆在每点都整齐,不会产生交叉,但是缺点就是一旦在线路不通就必须重新整线。

因此,采用什么理线方式,得根据机房的规模大小,根据不同的区域进行选择,并且在理线后打上标签,这样不仅提升了机房的美观,也提高了管理员的管理、维护效率。

4 问题讨论

机房的管理和维护除了上述外,目前还有许多其他问题,在这里也进行探讨下。

4.1 技术力量的重视

在很多家医院,其实都有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领导并不重视信息中心,并不诊视信息管理人员,也不重视他们技术力量的提升。虽然他们常常把“信息很重要啊”、“你们很重要啊”之类流的挂在嘴边,但更像是在做演说、走过场。在众多权衡利弊之下,信息中心通常只有垫背的份。

然而,进入了21世纪,那是信息强时代。信息中心的强弱、技术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医院运作效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着经济效益的厚薄,尽管医院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因此,改变对信息中心的看法,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做法至关重要。机房涉及了多门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机房管理和维护人员要做的事情也是方方面面。所以,医院在致力于自身医疗管理、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机房管理与维护的人员的素质,要有针对性地对机房管理与维护人员展开培训,使其得到专业能力的发展,使其能获得与时俱进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进而更好地为一线服务,创造新的价值。

4.2 个性化机房

个性化机房也是现今机房所倡导的主题之一。KVM系统则是个性化机房的标志之一。

KVM,即keyboard、video、mouse的简称,是一种集中式的管理设备。我们最常见的就是KVM SWITCH。通过KVM SWITCH的连接,轻松实现访问并集中管理机房里的所有服务器,省去了多余的键盘、显示器与鼠标,为机房营造“清心”的环境。

但是,我们常见得是把KVM SWITCH安装在机房的机架上。虽然这样确实为管理机房提供了便利,但是每次管理和维护的时候都得进出机房。这样频繁进出机房不仅会缩短门禁系统的使用寿命,也使得机房环境难以保障,而且机房管理员如长时间待在低温机房里工作,会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可以把KVM SWITCH移动到机房外的监控室或管理人员的办公室,这样不仅消除了上述的担忧,又可以让机房管理和维护人员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了效率。

4.3 节能环保

目前,有不少医院因为中心机房规模不大,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制约,并未采用精密空调等高端节能设备。如果对其进行全面改造,无论从安全或是经济角度都不现实。尽管如此,但是如果能对现有机房的小范围改造,因地制宜,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低碳、节能、环保,同时不用伤筋动骨,节约成本。

以制冷为例,在没有精密空调的机房里,关键问题是一方面如何让机房空气循环,达到制冷均匀;另一方面是如何降低冷热空气对冲,减少能耗。如果可以把房内热、冷空气分离输出、输入,先冷设备后冷机房,这样不仅可以让设备达到比较好的制冷效果,同时又可以大大降低能耗。当然,方法不止一种。

精密空调确实有其优势,但是不能让“广告”淹没了现实。有条件的医院就上精密空调,没有条件则从现实环境出发,只要设计、配备合理,都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4.4 应急预案的问题

机房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减少经济损失而预先制订的计划或方案。

在制定预案时,为了避免预案实施中出现不必要的“不适应”,制定预案时需注重完整性、可操作性,应当充分体现应对突发事件各环节的工作,明确各个进程中,谁来做,何时做,调动哪些资源做。

而在实施中,“协调配合”是非常关键的。不少医院在预案的演习或实施中,常常出现滞后现象。科室之间相互配合差,相互推诿、相互指责,不按章办事,造成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常常由于某些节点做得不到位而滞后,甚至功亏一篑。

因此,平时应多加强全体职工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协同工作能力。在实施预案时,各科室必须紧密地、有条不紊地按章合作,领导小组应当充分发挥其强有力的领导、协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遇急不惊,临场不乱,处理稳当。

5 结论

机房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且不断演变、更新。它既杂烩,又专业;既有趣,又辛苦。

因此,在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应完善机房管理制度,从实际机房的各个方面着手,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和维护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内容来实施、进展各项工作,同时做好相关记录。遇到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冷静分析,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解决问题;事后归纳问题源头,总结经验,并补入已制定的方案中做日后参考。

此外,机房管理和维护人员并不总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分析机房的现时发展和趋势,吸收各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管理和维护水平,并融入日常的机房管理与维护当中去,强化机房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保障机房功能和作用,为医院打造一个健康、稳定、现代化的信息化综合平台。

参考文献

[1]孙景枫.谈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与管理[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4):143-144.

篇4

(奎屯市广播电视局,新疆 奎屯 833200)

【摘 要】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作用是十分重要,作为信息传播媒介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广播电视机房管理工作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广播电视;机房设备管理;智能故障诊断

0 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电视成为了生活必须品,电视是每家每户都具备的电器,而国家也通过电视向人们传达一些重要消息,机房是电视台的中心,广播电视的顺利播出,依赖于各项设备的综合作用。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但由于诸多因素,还存在着发生故障的可能。若某个设备出现异常,极易引起系统的停滞,影响到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因此,必须做好机房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1 机房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电视台机房中有很多设备,如监视器、摄像机、话筒、非线性编辑线、三角架等。在平时使用中,可能会出现违规操作、失误等情况;加上管理维护工作做的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设备损坏的状况。为保证电视能够正常播出,发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诊断处理。诊断方法经历过两个阶段:常规诊断法。即以传感器技术和动态测试技术为基础,以信号处理技术为手段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在当前正逐步被淘汰;智能诊断法。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诊断技术迅速普及,是常规诊断法的进一步升级,即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迅速找出故障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该方法代表着今后的主流方向,应做更深的研究。

2 系统日常运行巡检和机房的保养工作分析

为了及时发现故障隐患,要求有线电视前端技术工作人员要定期地对机房里涉及节目播出的设备进行保养和检查,这同时也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强对前端机房设备的定期巡视、检查,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和预防措施,并且及时消除隐患。机房的保养主要包括前端设备的维护和电源设备的保养两大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机房前端设备的保养。同时,前端信号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指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对前端设备的保养工作进行如下探讨:

2.1 对卫星接收设备的保养

这点主要是指,卫星信号在接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或者影响,针对此问题,有线电视前端应该采用适当的办法及时的进行保养才能保证接收信号的正常。在同一套节目中,用不同的卫星互相作为备份,这样可以适当的减少信号受到影响的时间。

2.2 播出设备的保养

要定期检查调制器的图像和伴音载波电平,把输出电平和各个频道的电平差控制在3dB内,确保前端输出电平的稳定性。同时,要定期对光设备进行保养和检查,保证射频输入电平,对光输出功率是否降低、连接头是否清洁、工作电压、工作温度等进行检查,定期给各设备除尘,并且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工作档案。

2.3 电源设备的保养

电源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瘫痪。因此,在选购电源设备时,应该重点投资,购买质量可靠、有安全保障、能稳定运行的设备。在设备的性能得到保障后,就要求有线电视前端技术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用以确保机房前端设备上电源的安全。

2.4 对前端机房附属设备的保养

对UPS、开关电源等动力设备应该严格按时相关规定进行基础的保养工作。在对附属设备的保养中要特别注意对蓄电池组的保养。因为它是停电之后的第一备用电源。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蓄电池组往往达不到预计的需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机房的前端附属设备进行保养的时候,要更加充分的重视对蓄电池组的状态进行保养,对其进行定期的充放电,使其处在最优的工作状态之中。

3 机房设备的管理工作分析

在有线电视前端机房设备中,运用了许多最新的技术,聚集了许多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针对目前的状况,要保养、管理好这些设备和技术,要求相关技术从业人员除了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外,还要求相关部门要针对现有的状况,制定出一套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3.1 建立一套完善的值班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电视的前端机房是有线电视的关键,是有线电视能够完成信号传输的关键,因此,对前端机房的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就相应的增加。职工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我们所知,对前端机房的保养、管理是一项相对枯燥、乏味的工作,需要有关工作人员的高度认真、细心。面对此情况,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值班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严格的就职岗前培训,树立他们“节目安全播出高于一切”的就职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加进一步的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

3.2 建立完善的保养检修制度

这点要求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建立正常的日、周、月、季和年度的设备保养检测制度。同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24小时的跟班作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的加以解决,坚持对网络技术指标进行定期测试,保证所有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当中。同时,在节目传输相对空闲的时期内,在不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还要定期集中全体技术工作人员对机房设备进行全面的、规范性的检测保养。

3.3 完善基础防护措施

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避免机房设备出现故障的重要条件,机房设备的管理人员需对机房的温度、湿度、干净度等进行定期的检测,保证机房内设备的干净整洁,避免事故的发生。即使是卫生不脏也要及时定期地进行打扫.及时发现问题并且予以解决,避免因为机房的环境卫生带来安全隐患。

3.4 认真做好防雷工作

为了保证高质量的信号接收,有线电视需要有接地的工作,与此同时,由于信号需要由光缆、电缆传播到四面八方,通过这些,雷电很有可能被引到机房来,对机房设备进行一定的破坏,对机房设备造成严重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改善方法如下:在线缆接入方面,要严格按照电视技术的相关规范要求,在进线端切实做好接地工作,最好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所有的地线都必须通过专用引线与联合接地体连接,所有的避雷接地也必须用专用的引线,与联合接地体连接,并且要在机房里面避免两者就近相连。要求机房的技术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容、理智地去面对,并且能够快速及时地找出解决办法。

4 结语

机房设备的维护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大大超过其它故障,所以应做好设备维护工作,保持设备的清洁。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有线电视机房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整个电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是保证整个电视播放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好管理与维护的相应制度,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设备始终处在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成伟.广电无人值守机房远程监控的探讨[J].中国有线电视,2011,6.

[2]余露,别业鹏.浅议荆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J].电视技术,2013,6.

篇5

校园网安全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也不能有一个完整而周全的解决方案。我们只能是想方设法使学校的网络更加安全,尽量减少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损失。在WPDRRC模型中,连接的依次是预警(Warning)、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响应(Respond)、恢复(Restore)、反击(Counterattack)六个环节,内层是人、策略、技术三个逐步扩展的同心六边形(如上图)。将安全策略变为安全现实,人是核心,策略是桥梁,技术是保证。下面,我们主要从技术保障、安全策略、人员素质等三个方面,谈谈对学校网络安全系统建设的一些建议和做法。

第一道关――硬件技术保障是防线

通过添加硬件防火墙或者“计算机+软件”式的防火墙,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用网之间构造起第一道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入侵网络。防火墙对通过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这样能够过滤掉一些攻击,以免其在目标计算机上被执行。防火墙还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而且还能禁止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封锁特洛伊木马。最后,它可以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从而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防火墙是一个安全策略的检查站,所有进出的信息都必须通过防火墙,使可疑的访问被拒绝于门外。

现在笔者所在区域大部分学校都采用“海蜘蛛”作为路由器,目前使用的是“海蜘蛛”V6.1.0,此版特别适用于校园等对网络应用高要求的环境。专门解决校园网电脑中毒、相互攻击、上网缓慢等现象。此设备能够轻松实现以下功能。

用户安全管理:支持各种防火墙策略。提供DNS/IP/网址/关键字过滤功能。支持“PPPoE认证+Web认证+验证码”的三重防护,有效地防止ARP、DoS类攻击。

安全隔离每个用户:采用一户一线,杜绝用户间互相攻击的现象,即使个别电脑中毒也不会对周围用户产生任何影响。

智能QoS功能:能对P2P下载、在线视频等高带宽应用采用智能化QoS流量控制,有效防止了这些应用对其他用户网络的影响。方便对小区内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长期稳定运行:路由系统基于linux内核,能在长时间不间断的情况下稳定运作。

完善的备份支持:支持定时关机重启,远程备份路由配置文件,简化了管理员的工作任务。

日常网络的监管采用《傲科天蓝蓝安全设备》,可以轻松实现:日志审计、信息过滤、行为管理、内容监控、P2P下载控制、流量管理、策略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功能。

通过采用各种防火墙技术和网络监管设备的防护,为校园网的安全建立起第一道安全防线,为学校网络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当然,各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网络规模有所不同,采用的校园网安全系统也应有所差别,不可能按照同样的方法,但是可以采用同样的模式。

第二道关――网络安全策略是桥梁

校园网使用者或者说接入点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合理的、优化的网络安全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在技术上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定有关网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网络安全策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安全策略:主要包括机房网络和办公网络的物理隔离、机房环境的建设、防火防盗、电磁干扰、非法用户入侵等。

访问控制策略:主要包括重要数据的加密、服务器密码的安全性、密码定期更新、用户权限的控制、对于目录的访问权限、敏感数据的控制、用户验证机制等。

VLAN划分策略:当学校网络规模较大时,建议对学校的网络进行合理地划分VLAN,划分可以按照基于端口、基于MAC地址、基于网络层协议、根据IP组播、按策略、按用户定义、非用户授权划分VLAN等多种划分方式。划分VLAN的目的主要是避免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学校用户的特点,可以根据学科进行划分、根据课程表进行划分,可以有效地隔离用户干扰和进行流量控制。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为保障校园网的正常运行,规范各项操作,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用户操作、安全等级管理、管理范围、有关人员的操作流程、机房管理制度、定期维护制度及应急预案等措施,以起到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有理有据、保障有力,将网络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从内部管理上防范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道关――人员素质提升是核心

人员素质的提升对校园网的安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这里讲的人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管理人员,简单来讲就是学校的网管员;二是网络使用人员,主要是指教师,还包括使用校园网的学生。

网络管理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于保障学校网络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在很多学校的网管员都是兼职的,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水平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提升。网管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掌握足够的信息安全知识,充分理解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能,不断跟踪安全新闻动态、安全技术发展,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习惯,成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的主力军。

对于普通网络用户来说,网络安全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被动的,来自病毒、木马、恶意脚本和插件以及黑客的攻击等;另一方面却是主动的,比如浏览挂有木马的非法网站、钓鱼网站、含有病毒的垃圾邮件、含有非法链接的聊天信息等。根据调查显示,由于自己无意识地点击恶意网站而导致中毒木马的竟然占到了绝大部分。半年内有40.5%的用户没有遭遇过病毒和木马的攻击,这部分网络用户有一个共同点:普遍具有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由此可见,教师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是整个学校网络安全系统的核心所在。教师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需要经常组织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使得某些网络安全隐患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篇6

【关键词】 会计; 电算化; 应用; 发展

随着当今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将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的原理相结合,形成一套新的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我单位已实行会计电算化多年,通过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使用了电脑,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计算机系统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只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为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企业在推广应用这项工作中,应根据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注意以下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

(一)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设置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口令并进行财会分工,对有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快速恢复正常运行。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二)系统操作员的职责

负责将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对于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不得录入计算机。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三)数据审核员的职责

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数据审核员负责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输出的会计数据、账表的正确性。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经各有关人员更正后,再进行审核。

二、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工作要做好

会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会计从业人员应能够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尤其是办公软件中的Excel、Word内容对日常会计核算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应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尤其是会计科目设置方面,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我单位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要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将常用的会计科目用简便易记的数字代替,这样就能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三、会计电算化财务数据的安全问题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重要手段,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人员而制定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系统操作、凭证审核、系统维护等,这些岗位也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但必须对职权不相容的岗位进行明确分工,不得兼任,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如专职系统操作员不能接触系统设计文件,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维护员不得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等。我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传统的手工核算由计算机核算代替,各会计岗位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日常的会计凭证制作、审核、汇总、打印等工作。为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会计账簿的延续性,单位建立了相对应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措施。因各会计岗位同时又是电算化会计岗位,企业原有会计管理体系以及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都作了相应的修订。明确了岗位职责和操作权限,使每个操作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正常顺利地工作,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

我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初,即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1.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对电算化主管、审核记账、制证、出纳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责任。

2.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了计算机的操作程序、授权、更换口令、对外提供数据、日常备份、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

3.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对财务系统所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环境、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存储等作了具体规定。

4.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档案包含的内容、归档程序、查阅手续、期满销毁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5.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明确实行电算化后的业务流程,规定软件操作的权限管理,会计人员调离工作岗位的交接手续等也作了相关的规定。

(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保密,我单位一是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等。二是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计算机病毒也很猖獗,会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因此,除了及时更新防毒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外,我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只在财务科局域网内运行,不并入互联网。另外,还专门配备了移动硬盘进行每个月的财务数据备份,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安全、完整。还加强了对外来存储盘的检测,不使用未经检测的存储盘。同时,提高会计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意识,保证会计电算化安全运行。做好日常会计数据保存和备份,确保会计信息的万无一失。三是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做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

四、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资料,还包括存储会计资料和程式的光盘及其他存储介质等专业数据。这些档案的管理与纸制档案的管理有很多特殊的要求,为防止发生损害,应通过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装订成册,整理立卷,在年度终了,编造清册,移交档案部门保管。财务部门一般只保留一年的会计档案,企业应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做好会计资料的收集、保存和调用等方面的工作。财务部门对于已输出的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应及时加贴外部标签,指定专人妥善保管、存档,并定期检查、复制,对会计档案的调用要有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另外,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从我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由激光打印机打印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字迹清晰,保存期长。因此可以作为正式的会计档案归档保存。年末打印出需要归档的全部会计账簿,装订成册后,在账簿启用表上盖章、签字后,编制清单移交单位档案部门归档。

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部分工作替代手工完成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决策,对财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会计电算化仍局限于会计信息的事后反馈,会计信息化对管理控制、决策支持方面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不高,使用不充分。生产、供应、人力资源等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子系统,但彼此孤立,没有与会计信息系统很好地衔接起来。这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环境中越来越不适应。

会计信息化是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有以下特点:一是综合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而会计是从价值方面综合反映和监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其反映的信息必须是综合性的;二是多维化,企业预测、决策、控制、分析需要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等有关方面的数据等多种数据,会计系统必须提供;三是反映的信息实时化,通过实时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各级管理者可以随时获取企业的最新会计信息,并可分析特定事项的财务影响;四是传递的双向性和资源高度共享性及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从我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来看,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后,计算机核算与手工核算并轨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已正式甩开手工账,完全依靠计算机核算。现在电算化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S].1996.

篇7

[关键词]经济学;管理学实验;开放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164 ― 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社会对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高校经济类与管理类学科的实验教学也在日趋完善,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经济管理学科专业毕业生,各高校的经济与管理类实验中心实验室纷纷开放。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开放,才能适合齐齐哈尔大学的经济类与管理类学科人才特色培养,这就要求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要依据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本科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来设计开放的实验项目,找出适合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发展的、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开放模式,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我校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实验室利用率。

一、 研究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类实践中心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意义

探索经济与管理实践中心实验室开放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僵化和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尽可能让实验室资源的得到充分的利用,势必要创新求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类实践中心实验室开放模式,才有利于整合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日趋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使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日趋完善,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室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二、 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实验的特点

实验在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抽象的理论,也能够亲自证实或证伪理论,并且还可能从实验中发现新理论。因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实验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教与学的互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经济学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将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以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室环境,实现仿真模拟,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通过仿真模拟,可以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管理学实验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现实商业经营活动进行仿真模拟。它是灵活性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互动性高的教学活动,而且实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它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依据管理学实验课程有文理交融的特点,它一是更多采用计算机模拟经济活动,如: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市场营销模拟系统、TOP-BOOS模拟、工商管理注册、市场调研模拟系统等等,二是采用模拟体验式实验,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实验,由受训者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5―6年的经营,为学生模拟一个仿真的企业内部运营的环境,在设立自己的企业后,对其内部运营进行学习,让学生模拟相关角色,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三是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实验,如: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等。所以管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课程及软件功能一般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验与从事管理学实践,使他们在真实与虚拟互动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展现与相互融合;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相互间协作和团队意识。

三、如何构建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开放模式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适应开放时代竞争社会的需求。目前各高校对实验室开放都很重视,不同的学校实验室也各具特色。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开放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根据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实验的特点来探索适合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的开放模式,所谓的开放实验室应具备多种时间开放模式,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可采取预约开放、定时开放和全天开放,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将三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发挥各实验室的功能优势。实验室完全开放需要充足的资金、强大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管理水平,目前齐齐哈尔大学这样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齐齐哈尔大学实验室开放模式的定位应该是选择性开放,即实验室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的实验教学任务之外,有计划、有组织地开放,然后再逐步展开,实行分层次、多样化开放。开放类型主要有:主要有:功能模式、项目模式、科研模式、服务模式、校企联合模式和管理模式等。

(一) 功能模式

考虑到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实验在内容上涉及到的宽度和广度,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开设的实验室以其具有的功能著称,有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物流沙盘实验室、供应链管理实验室、创业模拟实验室、财税综合实验室等。在功能上涵盖了该学科所涉及的基础实验项目、同时各实验室实验资源实现网络共享,具备了实验室开放管理智能化。

(二) 项目模式

项目开放主要有我院实验中心开出和承担的所有培养计划内实验课程和项目;全校性的实验选修课程;设计一批提高型、研究型实验(课题)为学生自我设计和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提供选择,以及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科技创新实践、和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对抗赛和会计电算化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毕业设计项目开放。学生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的平台和网络资源,查阅参考资料,调试程序等,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便利条件。

(三)科研模式

教师积极吸引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教师根据科研项目情况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制定方案,开展研究最后结合教师课题作出总结。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作风和科研能力,使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

(四) 服务模式

对外与兄弟院校和部门开展教学、研究、开发、人员培训合作,发挥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五) 校企联合模式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中心承办了社会的服务培训工作,成为多家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一步增强了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从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也给参与合作的企业带来了效益,调动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六) 管理模式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室管理也实现了网络化与智能化,所有使用计算机的实验室均安装了“一卡通机房管理系统”,开放实验项目的管理十分规范。开放实验项目实现网上预约、网上预习并可在网上进行虚拟实验,拓展实验室开放空间。另外,建立了适应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管理系统,包括IC卡门禁系统、多媒体教学监控系统以及网上实名注册系统等,实现了实验教学管理的过程无纸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四、 结语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加强实验建设和管理的同时,逐步建立面向校内外开放的机制。为使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教学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室开放模式也应不断的创新,使开放实验室在经济与管理学类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 实验室开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只要管理制度科学、运行机制有效,就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李志荣.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01):95-96.

〔2〕赵学凯,施丽中.高校经管类专业开展开放性实验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1):108-110.

〔3〕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1293-1295.

〔4〕张林.实验室开放问题探析及应对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1289-1292.

篇8

(一)会计电算化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核算、分析、预测和决策的会计管理工作,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定和执行法规制度,实施微观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1]。同时,它既是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同时又是参与财务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电算化目标定位

从我国会计实践来看,会计电算化实施被赋予以下几个层面目标:

1.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账、结账、报账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工操作产生的误差,以达到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目的。

2.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手工条件下,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而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核算,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管理及决策,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服务。

3.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手工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需要记录、加工、整理,使需要会计信息者不能及时得到信息,这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电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障向企业管理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4.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三)会计电算化基本原则

1.法制性原则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不仅要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从而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2.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标。[7]首先,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其次,在系统实施前,应围绕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开展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再则要从会计电算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能否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财务信息,能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决策水平等方面着手促进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要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3.系统性原则

要形成以整体观点、关联观点、发展观点、最优观点在内的系统观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一是注意内部与外部相联系。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设置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做到数据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二是注重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分许多子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统,必须分阶段进行。在进行分部子系统设计实施时,必须要有全局的观点,以确保整体系统的完美组合。

4.规范性原则

包括系统设计的规范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等。有了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可避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系统实施的偏差,从而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5.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否实际使用的前提。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8]:(1)准确性。即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在易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地方,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检错和纠错系统,进行重点防护,保证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2)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及非法改动。此外,还应有系统破坏后的恢复功能等。(3)易扩充性。即整个系统在运行周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要求系统随之进行改变的难易程度,易扩充性要求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充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经过实践证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集管理、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

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

(二)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欠缺

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仅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一般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个问题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三)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9]。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四)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10]。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五)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11]。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而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三、以有效对策途径强化我国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

(一)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不是一个单一的会计手段的转变问题,当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已普遍采用了ERP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适时制造系统以及零库存、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之时,内地的大部分企业仍固步自封,必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规范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保证电算化的顺利实施,企业应制定出严格的电算化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为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管理、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管理、机房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制度,确保系统高效、安全地工作,充分体现出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三)提升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都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首先,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既要重视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又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教育。一是使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使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三使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

(四)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尤其重要,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存贮载体的变化、处理方式的变更,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要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

应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建立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制度

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包括对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管理,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管理,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等,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建立内部安全控制制度

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一是实行权限分级授权管理,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相互制约。二是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三是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四是强化审计线索制。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四、我国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型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12]。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认为,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是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而财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两大分支,所以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因此,未来的会计发展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的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未来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处理向智能化发展

由于信息处理、分析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趋势向国际标准化

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电算化软件开发中,应充分考虑会计国际化问题,满足多语言、多币种的国际竞争需要,这就需要要求实行财务软件网络化[13]。它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上午为目标,提供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能够实现网络化管理,对企业经营计划和控制功能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动态查询。实时监控、远程通讯等。

(四)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

一定意义上讲,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和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企业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将如何做到及时合法的提供会计信息,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商业机密;两个会计子系统(财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财务报告等。

篇9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装饰装修;工序流程;数据库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数字化管理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也逐渐融入了这一新兴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尤其在大型土建施工单位,该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国务院的【2015】40号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到2018年,互联网将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生态体系基本完善,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1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由于工程量清单报价本身存在的各种竞争性与风险性,使得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往往选择以较低的利润点来提高中标的概率。这使得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稍有疏忽,便会使成本大大提高。在这种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寻求效益的严峻情况下,数字化管理的潜在作用就显而易见了。由于在酒店、住宅等装饰装修项目上,会较多地涉及到人工和材料,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工损耗和材料浪费。因此,装饰装修施工企业采用基于互联网系统结构模型对项目的全过程控制进行数字化管理,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使整个项目的信息有一个更高效、透明的平台,这样不仅提高了各岗位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保证了中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准确,同时避免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

2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实现了经营核算、技术方案、现场施工的具体负责人员积极协作与及时沟通,使各部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变更,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从而及时提供变动的计划与技术方案,避免反复运输购买,使劳务与资金能够得到高效利用;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及时改进,可以减少二次搬运、保管费等,这既节省了外运垃圾,又减少了采购费用[1]。在新的工程项目开工,签订劳务协议时,参照数字化管理所带来的各项基础数据,施工单位能够迅速选取合格的劳务分包队伍;依照前几次工程的劳务单价以及合同条款的清晰表达,有效减少了与劳务班组的纠纷,有利于控制结算价格。签订材料合同时,采购数量上,根据数字化管理提供的数据,可以及时得到构成工程实体的工程量,有效避免由发货单结算而引起的重算、误算,避免不必要的损耗;采购单价上,从数字化管理的庞大基础库中,能够及时找到各种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以及最合适的价格,避免了由于材料商供货不及时或者材料有缺陷等问题造成的工期延误的损失。在材料使用过程中,通过平台提供的资料,下料时严格按照要求,严禁各种不必要的浪费。这样,便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正是由于数字化管理这一桥梁作用,使得各部门各人员能够资源共享,大量节约人力物力,最大程度控制成本,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

3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关键

根据模型结构系统,结合精装修工程实例,装饰装修施工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否顺利的推进,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3.1重视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分散在各个项目部进行,人力资源、施工材料资源、施工机器具资源也相应集中在各个项目部,因此,重视项目部基础数据的采集,也就是数据层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建立相关资料库,提高数据库的准确性。如杭州某酒店式公寓精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施工班组包括油漆工3个班组、泥工3个班组、木工2个班组、水电2个班组、防水1个班组以及其他的零星小工班组;涉及到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包括材料员、资料员、施工员、安全员等。材料种类也繁多,主材部分涉及的有龙骨、石膏板、木工板、瓷砖、石材、墙纸、木饰面、不锈钢等;辅材方面涉及到的品种就更加复杂。为了方便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前期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方面,要与这些班组分别签订班组施工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就劳务款支付方式、结算方式等作出明确约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也可以为将来类似的精装修工程获得参考数据。材料方面,尤其大批量采购的主材,要与供方签订材料合同,做好出入库台账,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数据库是整个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运用互联网模式及时收集和归纳反映项目施工的各类数字信息,对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高质量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意义重大。

3.2重视与数字化管理配套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在系统的应用层,会涉及到信息保密、机房管理、安全管理等,这些部分都是公司在数字化工作中需要着手制定规章制度来进行有效制约,只有建立这些规章制度,才能使数字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保障。装饰装修企业中,由于涉及到的材料较多,不可避免地也会有许多与材料商之间的联系,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供应商管理办法》《材料招标管理办法》《材料采购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管理员也要分配好各个访问者的权限,既能使有效的资料得到共享,又可以避免各竞争者之间的恶意竞争。在某项目部的材料管理过程中,材料员根据公司制定的《材料管理办法》,从材料(包含临设材料)验收入库、出库、保管,以及剩余材料(包含临设)管理等角度出发,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科学管理、科学分类,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每个季度根据之前的材料进行全面盘点并如实填写“材料盘点表”,内容包括:建筑五金,石材及其制品,玻璃,玻璃制品,墙布,天花吊顶,龙骨及配件,地面材料,装饰板材(木质),瓷砖卫浴及卫浴五金,油漆涂料及防腐防水材料,家具软装,水电安装,其他材料、临设材料及设备等的账面数与实有数,盘盈盘亏数;最终做到材料数量清、质量清、账表清。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项目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安全台账管理制度》,结合现场实际,如实填写“项目安全台账考核记录表”,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通过应用层反馈到用户层,公司的管理者就可以迅速地对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调整。

3.3注重数字化实施的统筹性与长期性

数字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公司人员的基本信息开始,再扩展到项目上的人、材、物的管理,根据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不可能一步到位。也因为建设工程项目都有其独特性、特殊性;同时,随着公司本身的发展,经营模式的变化,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调整,使得公司的信息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只有随着公司自身发展与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数字化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3.4注意各个工序流程之间的逻辑顺序

建设工程项目往往由多个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组成,彼此之间紧密相关。也是因为这种整体性强的特点,造成了它的不可逆转性。即工程项目实施完成后,很难推倒重来,否则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各工序流程之间的协同处理。按照这样的逻辑操作,就可以更好地在利用软件的过程中科学管理,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与风险。

3.5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建设

许多施工企业在人才应用上往往会忽略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仅仅只是把重点放在施工业务上,这是不够的。公司数字化工作除了需要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以保障公司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外,技术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支撑也必不可少。以项目部为突破口,重视信息技术和建筑施工业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全员数字化素质与能力的培训提高,重视在实施数字化项目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不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与教育,才能更好的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进公司数字化的工作[3]。

4结语

目前,数字化管理在土建施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在装饰装修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基础数据库的采集等工作没有得到很多公司的重视。装饰装修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过程,是公司经营管理业务标准化的过程,是公司全员工作流程标准化的过程,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管理工作。今后,装饰装修单位应以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借鉴土建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将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不断发挥壮大,真正发挥“互联网+”的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朱学清.浅谈数字化施工管理要点的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218.

[2]乔惠利.当代与现代中建筑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