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控制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质量控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两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二)、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三、考核内容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院外部分医疗活动等多个组成部分。其考核内容按过程分为:

(一)门诊医疗

1、挂号室: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

2、首诊医师:

(l)、首诊医师负责制:a、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b.建议专科门诊就诊。c.收住

(2)、第二次就诊:

①原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收住院。

②新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门诊治疗。

(3)、第三次就诊:仍未能确诊,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应履行签字手续。

(4)、当患者需入院诊治时,应由开具入院通知单的医师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二)、病房医疗:

l、24小时内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应给予初步处理。

(2)、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

(3)、必要时由组织组织医生院内会诊。

(4)、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于6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2、入院三天内

(1)、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

(2)、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院内会诊。

3、入院后1周未确诊者,必须进行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

4、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①药物选择:a制定专科用药规范并严格执行;b.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

(2)、手术治疗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②.按手术常规操作;③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

(3)、特殊诊疗按各专业诊疗常规执行。

5、转归:

(1)、治愈——出院,门诊随访。

(2)、好转——门诊随访。

(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4)、死亡——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l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三)出院

1、治愈者由住院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即可出院。

2、好转者由医师向患者交待专科门诊继续治疗或返院治疗的注意事项,并批准方可出院。

3、未愈者由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必须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小结”。

注:1、根据病情,不受时间限制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诊,如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2、重危病人应床边交接班,每天有交接班记录。

3、报告方式:对病危病人须将病危通知单送交院办;对特殊、紧急抢救病人须电话报告院办;对死亡及入院两周未确诊病例应书面上报院长。

四、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1、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质控办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活病历”随机抽查,按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务人员考核1-2次;终未质量主要由质控组负责考评。

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按合格(√)、轻度缺陷(1)、中度缺陷(2)、重度缺陷(×)分为四个级别进行定性标化,并在质控考核表扣除相应分值。

具体评分要求如下:

①病房医疗质量监控量化考核的满分为80分,如检查的各项所得总分大于64分为合格。

②各医护人员检查实得分数占应得分数的百分数≥80%者为合格,70%~79%为轻度缺陷,60%~69%为中度缺陷,<60%为重度缺陷。

举例说明:如共检查三份病历的“入院三天内每日记录病程”一项,应得分合计6分,而实得分为4分,则该质控点得分4/6=67%,定为中度缺陷。

篇2

黄文东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器械科,江西抚州,344000)

摘要:谈起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与此息息相关。现代医学技术和科学水平不断的发展,给医疗急救设备

带来了很大的提高,医疗急救服务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医疗急救设备的质量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医疗急救设备的质

量在医院的发展上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医疗急救设备的质量,不仅仅只是在医院方面的涉及范围之内,也是现代的质量控

制所应该重视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医疗急救;设备质量监控

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of medicalaid equipment Discussion

Huang Wendong

( Equipment department in Fu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JiangxiFuzhou,344000)

Abstract :The talk about the interests of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servic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is level of quality.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level continues to develop,to bring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greatly improved the level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level of quality and constraints,while the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in the hospital also has a significant role,so the quality of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not just in terms of the scope of the hospital within the modern emphasis on quality control that

should be one of the elements.

Keywords :medical first aid;quality monitoringequipment

0 引言

在医疗方面,要实现可靠性和准确性,这是正确的诊断病情

和及时进行准群有效的治疗的两个必要条件,同时也关系到患者

的生命安全,所以说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

者,在工业产品的质量监控上,一些理论方法和手段对于急救医

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而医疗急救设备的质

量水平,能够用目标水平与实际水平的相差程度来衡量。本文将

从医疗服务的要求出发,对医疗急救设备的质量控制展开探讨。

1 医疗方面对设备的质量要求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医院开始使用先进的医疗急救设备,并

且应用到了临床治疗当中。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院工作人员的重

要工具之一。医疗急救设备的质量能够影响治疗的质量,也会影

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医疗急救设备的质量水平必须得到重视,只

有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才能尽量减少因为设备所发生的医疗

事故。所以,医院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急救医疗设备进

行质量监控。

失败的医疗设备的典型例子是什么呢,就是在工程技术人员

的手上,使用很顺手,但是到了医疗人员的手上就变得不顺手了。

由于医疗人员对于产品设计方面大多没有涉猎,所以对于一些繁

琐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术语上就难以理解,造成了操作困难,那么

这种医疗急救设备就无法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而一个成功的医

疗急救设备的条件,就是不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医疗人员

也能够很好的操作设备。

由于环境的影响因素,震动、空气干湿度、电磁和电波干扰以

及固体液体,都能够对医疗设备造成影响。这些影响有可能使得

治疗被迫中断,设备的使用周期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医院的经济

利益也会减少。

在尽量减少医疗纠纷,保证诊疗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的前提

条件下,医疗急救设备应该能够满足可靠和安全性。如果医疗设

备缺少可靠和安全性,同样会对患者带来致命的影响。易于维修

也是医疗急救设备应该具备的特点之一,这样在设备出现问题的

时候,就能够尽量保证维修时间的控制,较大限度的增加使用周

期、减少故障产生的概率,增加医院方面的利益。

医疗设备在医院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这就使得医疗急救设备

的质量受到了诸如卫生机构、行政部门的注意,同样,患者也同样

密切关注设备的质量。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获得更大的医疗设

备市场,制造商在设备的质量监控上也下足了功夫。据统计,百分

之10 的严重医疗伤害都是由于设备问题造成的,大约百分之33

的会造成伤害或者潜在的伤害。这样会造成关于医疗设备质量的

纠纷越来越多。

2 加大医疗急救设备质量监控力度的意义

医疗设备承载了多学科的新技术,已经成为医疗急救设备的

发展特点。医疗设备给医院方面带来的利益是有目共睹的,但是,

安全隐患和医疗风险也同样产生了。在过去,医疗设备的质量主

要是受到设备维修中心的控制,而现在,这个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医院必须建立起医疗设备控制部门,对急救医疗设备的引进、购

买、安装进行监控。以此来降低医疗设备带来的风险,提高医院的

利益。

现在,社会正在快读的发展,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相应的,人民对于医疗和设备的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

求了医疗急救设备的水平必须得到提高。在医院,像中子刀、心电

机、血压计等等设备,必须做好定期的检查、保养维护工作,这样

才能保证设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了患者和医院的利益。一

旦使用了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急救医疗设备,产生的后果将不堪

设想。医院使用了较为现今的医疗设备,这在提高了治疗效率、减

少了误诊情况发生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风险,对医院服务

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医疗人员的知识和意识水平都要和医疗急

救设备相符合,如果出现操作不熟练的情况,造成的问题将难以

挽回,例如给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候,参数设置不正确的话,将会

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患者的生命安全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这

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加强新型医疗急救设备的知识的培训,提

高医疗急救设备使用人员的操作和意识水平,制定出一个有计划

的工作方案,这是加强医疗急救设备质量水平监控的必由之路。

现在,有些医院并不像高度重视医疗急救设备的大医院一

样,医疗设备的质量并没有受到重视,在边远和贫困的地区,这种

情况尤其突出。因为在这些地区,经济水平还不高,人民的受教育

程度也很低,经济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而这些医院的负责人则

认为并不值得在提高医疗设备质量水平上花费资金,认为即使是

比较落后的医疗设备也能够满足治疗患者的需求,设备质量问题

无人问津,管理工作较为落后。

3 加强医疗急救设备质量监控的一些措施和建

第一个方面,医院的领导的认识程度,是决定医疗设备质量

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医院应该建立起以院长为带头人的设备质

量控制体系,从自己带头做起,使得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健

全,完善质量管理的制度。第二个方面,大力宣传医疗急救设备质

量控制的重要性,引导医院工作人员自觉进行质量管理的工作,

提高管理的意识。第三个方面,关于医疗设备质量方面的细节工

作一定要做好,共同发现问题,共同管理。建立灵通的消息传递系

统,这样,一旦设备的质量出现了问题,负责人能够尽快的知道具

体的情况,并将它作为重点的内容来处理。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范畴,而是由环境

因素、设备操作人员、设备本身共同组成的。设备的购买、组装、

使用、维修和维护,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旦任意一个因素

出现了问题,就将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就会产生医疗事故。严把

设备购买的质量关,提高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监督好设备的使

用,都是将设备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的重要方法。在医疗设备的

采购方面,医疗设备性能不一,种类也很多,造成了差距比较大,

所以设备的采购特别重要。从购买,到中途运输,最后再到患者的

使用,这些都应该在质量监控的范围之内。在医院中,要明确医疗

人员的责任,分工明确,将质量控制细化,避免每一个环节出现问

题。还要与设备的制造商取得联系,设备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告

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在使用的过程

中,对设备的状态进行严格的监管,有效的利用设备的警报装置,

确保设备时时刻刻都处在健康的状态。因为需要,在医院的发展

和建设工程中,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进入了医院,这就要求了

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更加重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加大监管设

备质量的力度。这样,设备的使用周期才能最大周期的延长,病人

得到的服务水平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达到医院和患者利益双赢

的效果。

部门、医院、科室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成比较健全的组

织机构,形成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医院内部应该定期开展会议,

为接下来的医疗设备控制工作做好计划,并且反省不足的方面,

对以往的设备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及

时替换掉责任心不强额负责人员,用素质好、知识水平较高的人

员替代。将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作为一个和考核体系相联系的方

面,与医院的其他重要工作接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医院

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周期性的开展医疗设备的检测和维修维护

的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及时揪出所存在的隐患。用

醒目的标识标记出有问题额医疗急救设备,不再使用,并在尽量

短的时间内联系人员进行修理,合格后才能再次投入使用。如果

维修无果,不能继续使用,必须按报废来处理。 由训练好的专门

人员来负责关于设备质量管理的培训工作,在设备报废前,充分

利用设备,最大程度的为医院方面节省资金,提高利益。积极的利

用好网络和计算机,建立关于设备质量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好

每一个医疗急救设备的档案,从采购到报废,每一个环节都要记

录在案,规范化的监管设备的使用,随时解决设备出现的问题。没

过的质量监控博士曾经提出了一种方法,实行周期性的活动,包

括做好计划方案,发现问题,改进方案等等程序,在一个环节采集

到相关的信息之后,尽快的反映到下一个环节之中去,为下一个

步骤的操作做好规划和管理,不断的改进监控的质量和水平,提

升方案的整体质量。将主动服务 取代被动服务,在服务态度上,

要积极的完善和改进,以方便临床治疗的需要,利用质量控制所

得到的数据,为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满足了医院发展需要的同

时,也能够为患者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医院的信誉和保障水平

不断得到提升。医院的利益也能得到提高。

4 进行医疗急救设备质量监控带来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由于医疗急救设备质量控制的开展,能够将产

生故障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摸清发生的规律,所得到的数据,

对以后开展针对性的维修和维护工作带来了便利。第二个方面,

通过质量控制工作得到的数据,能够影响设备的采购以及报废工

作,设备的可用性的也将此作为主要的依据,这样才能够最大程

度的增加医疗的安全性。

质量监控还能够相应的提高保障能力,设备的运行情况得到

了良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保证,也能够减少因为

医疗设备缺陷问题所造成的医疗事故,这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需

要,医院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在医院工作人员方面,知识水平和

意识都得到了提升,医院各个部门能够得到协调发展。

5 结语

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医疗急救设备的质量监控已经成为了

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它能够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的医疗水

平,强化医疗急救设备的控制,建立好质量控制的体系,保证了设

备的运转的正常,医院的治疗工作才能够稳定的开展,也会更加

安全可靠。全员全院一起抓好质量控制工作,周期性的进行控制。

选择有责任心有知识水平的工作人员进行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

保证医疗急救设备的正常使用,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有效的保证。

这是实行医疗急救设备质量监控的最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金葆, 卢爱国, 吴杰. 医院大型设备合理配置与管理[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

[2] 周丹. 急救医学装备工程导论[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

社,2013

篇3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质量控制;应用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医疗卫生市场的整顿也不断深入,例如出台了医患纠纷处理举证倒置政策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逐渐明晰了医疗事故责任。尽管如此,但相关部门的体质改革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将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结合起来并投入应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概述

(一)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结合的必要性

控制好临床使用质量、医疗设备采购质量和医学工程维护保障质量是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达到这一目的,可有效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降低维修成本,同时减少因医疗设备原因而引发的责任事故,进一步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诊治次数。可以说,医疗设备质量是衡量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医院医疗技术发展实力的象征;开展医疗设备的维修与质量控制,一方面可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另一方面,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

(二)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指标

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控制基本指标主要体现在风险评估和电气安全两方面。从医疗设备维护方案设置的具体目标来看,医疗设备维修的目的是检查准确、确保使用安全,时刻准备着投入医疗使用,对其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测试可实现这一目标;从医疗设备的安全控制角度来看,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电气安全。其中基本电气的安全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绝缘测试;②用目测的方式检查设备电缆、插头和连接器等;③患者导联漏电流;④测量医疗设备机壳漏电流;⑤测量设备接地阻抗;⑥患者应用部分漏电流。

二、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结合与应用探讨

(一)推行新的质量控制机制,创新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建立用前检查的临床质量控制机制。要求设备在使用前按要求进行自检,同时要求所有设备都必须经过商检部门技术、资质、进货渠道的监测。其次,建立设备定期检测的维修和质量控制机制。如果用前检查不足以确定设备的质量性能,尤其是高风险医疗设备,需定期或在使用前对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是该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监测设备需和医疗设备的采购同步行配置。最后,建立以周期检定为基础的计量控制机构。目前有些医疗设备(包括高风险医疗设备)都列入了国家强检目录,因此,设备质量控制除了需完成以上两级外,还需按国家《计量法》相关计量检定规程对其进行周期强制质量检定。

(二)树立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理念

预防设备出现故障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理念。因此在医疗设备日常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相关制度规范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以确保设备正常运作。从现代设备维修管理理论来看,不仅要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这我就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维修任务;②维修时机;③维修工艺制定的科学性。在具体的维修中,要突出包括手术室、ICU等重点部门的设备,重点维护和管理高价值和有重要性作用的设备。此外还有维修后的质量控制,比如对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按有关规定对重大维修后的该类设备进行重新鉴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三)建立数字化设备维修管理和质量控制中心,完善质控环节

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深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不断被纳入控制范畴,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的系统性,以满足对众多设备实施控制的质量要求。其中较为有效的模式之一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质量控制中心,定期且实时监控全院医疗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和运行状态,同时在质量控制中心设立质控数量评价体系、数字影像评估系统和设备指标改进决策系统。相关工程师可通过质量控制中心调取需要的设备医学影像数据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如果评估数据符合要求,说明设备可以使用,否则,就需要现场检测设备,得出结果,然后进行必要的调试和维修,再做一次质量控制检测,直到指标符合要求,此时就可将图像数据传输到医学工程科质量控制中心存档备案。

另外,还需拓展质量控制方法,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环节。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强化从业人员素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医疗设备操作水平;②控制设备引进质量。重视设备采购环节,参照国家相关质控标准,严格审核设备各项重要性指标和参数;③逐步改善设备运行环境。组织监测院内工作电源、设备机房温度等重要环境指标,做好大型设备底线保护工作,避免设备发生故障和参数偏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医学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转换是客观发展的要求,建立以设备维修为基础、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医学工程的外延与内涵。只有树立创新理念,转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能与定位,将医疗设备维修同质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淑琴. 浅析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的现状与管理策略研究[J]. 医疗装备. 2013, 26(12): 53-54.

[2] 王克祥. 强化医疗设备管理 提高维修质量[J]. 医疗装备. 2012, 25(6): 29-30.

[3] 陈定贵. 研究分析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监控[J]. 科技资讯. 2012(14): 104.

篇4

国际上将质量检测分为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及稳定性检测。其中验收检测的要求高、项目复杂,但检测次数少,因此,此项还是应由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人员负责。稳定性检测执行周期短,对于一些重要的参数其检测周期更短,如噪声、层厚、分辨率等需每月进行检测,这些检测项目完全可以由医学工程科的技术人员进行智能化采集,简单处理后上报,由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进行监控,及时及早发现设备的问题,消除设备隐患,如果稳定性检测合格,对状态检测进行抽查处理即可。本文以2011年颁发的《军队医疗设备临床应用质量检测技术规范》为基础,采用barracuda的剂量模体和Cat-phan500的性能模体、机器自带水模和自制设备来完成检测数据的智能化采集,保证数据的准确、客观、不可逆。检测采集项目如下: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大气压)、定位床精度、CT剂量值、水的CT值、定位光精度、层厚偏差、噪声、均匀性、高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CT值线性共11项。

1.1环境条件测量

环境条件主要是测量CT扫描间、操作间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可采用OH-301智能型环境测试仪或自行研制的测量设备置于扫描间或操作间中进行采集。采集的数据可自动通过RS232口供CT应用质量检测工作计算机读取,无需人工干预。

1.2定位床精度测量

定位床精度主要是测量扫描床的运动精度。原始的做法是采用直尺进行测量,这种方法需要人工干预,且直尺携带不便,测量时间较长,人工记录数据不客观。现行可采用研制的超声波测距仪进行测量,将小巧、轻便的超声波测距仪置于扫描床上,进行进床和退床操作,自动采集定位床精度。采集的数据可由RS232口供CT应用质量检测工作计算机读取,无需人工干预。

1.3CT剂量值的测量CT

剂量值是对CT球管放射剂量的一个检测项目。它可以采用barracuda测试仪器,DCT10的长杆电离室和76-414的剂量头模通过CT机轴扫的方式进行测量。设定好CT机轴向扫描的层厚,该测试仪器自动计算出CT的剂量值。该仪器计算出来的数据可由USB口供CT应用质量检测工作计算机读取,无需人工干预。

1.4水CT值的测量

水CT值是一个常用的校准项目,一般每个月进行1次。可以采用各CT生产厂家自带的水模,调节扫描床高度,使水模处于机架中心并使内定位光定位于水模中部,采用轴扫的方式对其扫描。确定扫描图像符合要求后,便可将此图像送入医院信息中心的PACS。该图像信息可通过PACS供质量检测工作计算机读取,无需人工干预,便于处理。

1.5性能体模的测量

性能体模的测量包括对定位光精度、层厚偏差、噪声、均匀性、高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CT值线性的测量。性能体模测量是CT应用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可采用Catphan500的性能体模按图3方式放置,将Catphan500性能体模平放在模型支架上。先用激光灯定位并调整模型位置,操作步骤为:

(1)将轴向定位灯激光线对准质控模型第一部分标出的圆周线;

(2)将冠状面定位灯激光线对准质控模型两侧的水平线;

(3)将矢状面定位灯对准质控模型顶部的垂直线;

(4)完成质控模型定位并关闭定位激光灯。按照操作要求采用轴扫的方式对其4个层面各扫描1次。确定扫描图像符合要求后,此系列图像自动送入医院信息中心的PACS。该系列图像信息可由PACS供质量检测工作计算机读取,无需人工干预。该4个层面图像经过后期处理便可得出定位光精度、层厚偏差、噪声、均匀性、高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CT值线性的测量值。

2CT数据的数字化前处理

为实现检测评审数据的数字化以及数据处理的智能化,以2011年颁布的《军队医疗设备临床应用质量检测技术规范》为基础,通过质量检测工作计算机上运行的相应的软件进行汇集、存储、管理及分析各项质量控制数据。对于数据信息,可通过VC结合mysql数据库实现相应质量控制数据的自动提取并打包,以便于传输。对于图像信息,我院可采用东软的PACS客户端进行简单的处理和分析并将图像信息以DICOM格式存储,便于后期处理。在国外,付费软件QALite能对Catphan500的性能体模扫描出的CT应用质量控制的图像进行全面分析与处理,但所生成的报告往往与国内的要求不一致,在此希望能够编写一款适合中国国情的图像处理软件,便于分析和报告生成。

3数据的网络化传输

为便于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检查和监督,拟采用网络方式对应用质量检测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传输。经过调查研究,采用目前流行的B/S模式能很好地完成网络传输及数据的提取、汇交、存储和管理与分析等功能。B/S模式分布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和浏览、业务扩展方便、运行维护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访问和操作共同数据的功能,并且开发简单、共享性强,十分有利于数据的传输。该传输网络的建立提高了应用质量工作的效率,为医学工程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也为大型医疗成像设备的远程质量控制做预研。

4质量控制的体系化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和应用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医疗质量,不仅需要按时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检测,更需要建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法规并组织人员进行实施,及时对医疗设备进行归档处理,在实施过程中以CT机为例建立5张表,即CT所属单位情况表、CT配置情况表、CT性能参数检测记录表、CT三证记录表(三证为:人员上岗证、应用许可证、配置许可证) 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为核心,各军区总院为基点,以医学工程科为依托建立辐射全军的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全军大型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

5结语

篇5

[关键词] 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住院糖尿病;压疮;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43-02

压疮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因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及其皮下组织、肌肉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身体骨隆突处[1]。相关报道[2]表明,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科通过提高医疗卫生制度及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从而改善其预后质量。为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有效性,该研究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针对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予回顾性分析,现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中男女比例21∶36,年龄62~88岁,平均(67.35±4.81)岁,病程1~35年,平均(8.23±5.14)年;研究组67例中男女比例25∶42,年龄61~87岁,平均(65.78±4.72)岁;病程1~34年,平均(8.02±4.98)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病室进行消毒,并实时监测病情变化情况,同时做好相关记录,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研究组于此基础上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具体如下:①轻危患者: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对于汗大者可擦身2次/d;对于腹股沟、腋窝等汗渍多的部位,可涂爽身粉;护理人员可及时清洁控便力差者便后肛周,确保局部干燥、清爽。此外,为制定科学的翻身计划,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翻身时间,针对感觉功能障碍者,嘱其禁止使用热水或冰水袋,避免烫伤或冻伤。②高危患者:护理人员于以上基础上予气垫床,套高床头大约30°,对骨突出处可予以皮肤保护贴,以保护患者皮肤,在控制患者学血糖同时确保其摄取的蛋白质充足。③极危患者:护理人员于以上基础上对患者每30 min翻身1次,同时严格控制其血糖水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营养的膳食计划,给易消化、高蛋白食物,或给予静脉和肠内营养治疗,补充蛋白,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在以上基础上还要注意重症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医疗器械,使用减压辅料保护高风险部位皮肤(如鼻尖、骶尾部),如治疗允许至少每天检查1次与器械接触皮肤情况,避免在皮肤或压疮下面放置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器械预防皮肤破损,特别是严重水肿的患者。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压疮相关分期标准[3],可疑深层组织损伤期:局部紫红、黑或者发硬,表皮完整,皮温可凉或热;Ⅰ期:局部皮肤红、热、肿、痛,且表皮完整,压之不变白红斑;Ⅱ期:表皮出现浅表溃疡或水泡,底部为鲜红创面,且表现完整。Ⅲ期:皮肤全层均缺失,直达皮下组织,可见皮下脂肪层,但肌肉、骨及肌腱未完全暴露,可有结痂,皮下隧道;Ⅳ期:全层组织缺失且伴肌肉、肌腱及骨骼暴露,常存在皮下隧道与结痂;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均却是,但是溃疡基底部存在痂皮或(和)腐肉。参照WHO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共包括5个方面,分值介于1~100分,生活质量情况与分值成正相关[4]。护理后由专员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并由其自行勾选,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数+较满意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压疮发生率

研究组压疮总发生率7.46%较之对照组22.81%更低(P

2.2 两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食欲及总体健康评分较之对照组均更高(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04%较之对照组73.68%更高(P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长期存在高血糖不但导致机体各组织出现功能异常,而且破坏细胞内蛋白质功能,致使血管收缩,进而诱发压疮。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临床护理要求,所有,针对糖尿病者予以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以减少压疮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选定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别行不同o理方案的效果,以期为日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研究组压疮总发生率7.46%较之对照组22.81%显著更低,且研究组精神状态(85.47±5.88)分、睡眠质量(86.81±6.93)分、日常生活能力(89.52±5.38)分、食欲(88.91±6.52)分及总体健康评分(79.26±5.54)分,较之对照组均显著更高,提示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不仅可降低压疮发生率,而且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指的时根据护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及相关规律,护理人员对构成的每一项要素予以组织、计划、协调及控制,从而确保护理服务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同时满足患者所需的活动过程[6]。该研究实施的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中,通过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从患者年龄、性别、皮肤状态、体型、运动与控便能力、食欲、全身状况等多方面评估压疮危险性,根据患者不同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制度,同时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并强化其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各个护理环节,在提高质量控制的同时,保障各项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7]。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04%较之对照组73.68%显著更高,这与李娜[8]文献研究结果相符。通过质量控制正确评估患者实际病情,为护理人员制定相应护理、治疗措施提供一指导作用,同时可促使患者具备针对性防范意识,从而缓解护理工作盲目性。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对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作详尽分析,有待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糖尿病住院患者,不仅能够降低压疮的发生,而且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红蝶,焦肖江.1例糖尿病合并Ⅳ期压疮患者的伤口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2):126.

[2] 周错,吴格怡.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院,2013,34(9):1379-1380.

[3] 李衡.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脑卒中病人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2):167.

[4] 周方方.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高龄患者的压疮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187-188.

[5] 彭华,王君玉,郭珊.质量反馈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110-111.

[6] 柴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56-257.

[7] 钟菁,张丽敏,张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4):117-119,148.

篇6

关键词:质量控制、施工、监理

一、前言

在理论上,质量、进度、投资是等边三角形的3条边,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阶段必然有不同测重。实践证明,任何情况下,以质量为中心的三大控制是正确的运作方法。好的质量是施工中做出来的,而不是事后检查出来的。

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些难题

(一)、质量意识普遍较低

施工工程中,不能重视施工质量控制,没有考虑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当费用紧张时,就放弃了质量控制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变成了提前使用、节约投资。

(二)、对设计和监理的行政干预多

在招投标阶段或开工开始,有些业主就提出提前投入使用节约投资的指标。有的则是提出许多具体的设计优化方案,指令设计组执行。对于大型工程,重要的优化方案都须经咨询专家慎重研究后,正式向设计院提出,设计院接到建议,组织有关专家研究之后,才做出正式决策。个别领导提出的方案,只能作为设计院工作的提示。

优化方案可能是很好的,也可能是不成熟的。仓促决策,可能对质量控制造成重大影响。

(三)、设计方案变更过多

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变更比较随便,有些达到了优化的目的,有的则把合理的方案改到了错误的道路上,设计方案变更将导致施工方案的调整和设备配置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明显的错误,或者缺乏优化的可靠论证,不宜过多变更设计方案。

(四)、设代组、监理部力量偏小

一方面是限于费用,另一方面是易于小看水利工程,在设代组和监理部的人员配备上,往往偏少、偏弱。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由设代组或监理部在现场独立作出决定,更需要派驻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到现场。

(五)、费用较紧、工作条件较差

施工设备、试验设备大多破旧不全,交通、通讯不便,安全保护,卫生医疗,防汛抗灾条件都较差。

三、几点认识

(一)、监理工作一定要及早介入,要贯穿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开工令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比较重要。施工招标的过程、施工单位进场时的资质复核,施工准备阶段的若干重大决策的形成,都对施工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经验证明,初期失控,犹如脱缰之马。开工伊始,就应形成一种严禁的模式,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正。最好在工程上马时的第一件事,就是监理工作招投标,随之组建监理部。

(二)、要处理好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

(三)、监理要在每个环节上实施监控

质量控制体系是多环节构成,任何一个环节松懈,都可能造成失控。不能把控制点仅仅设到验收这最后一关,而是要每个工序,每个环节实施控制。首先检查承包商的施工技术员、质检员,值班工程师是否在岗?施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质量保证机构是否正常运转?监理部一定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方能作为每个环节都有人监控。

(四)、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

水电工程的资质审查,通常只针对企业法人,对项目部的资质很少进行复核。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连责任都不明确了,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五)、监理部的责、权、利要均衡

按照国际惯例,监理工程师应当是责任重、权利大、利益高,监理费用一般略高于同一工程的设计费比率。监理工作是一种脑力与体力双能耗的高智能劳动,要求监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吃苦耐劳,廉洁奉公。

但是,目前的水利工程的监理,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劳务。费用不是按工程费用的比率计算,而是按劳务费的计算方法或较低的工程费用的比率确定。责任是非常扩大化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一切责任)。但是权利却集中在业主手上。

(六)、正确处理业主、监理、施工三方的关系;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三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度”之后,三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是社会主义企业之间互助协作的关系。

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我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

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供水、供电、征地、移民,以及砂石料场等,无不对质量的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

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的首要任务。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是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业主和施工单位支持下树立起来的。没有独立性、公正性与公平性,哪有威信可言?独立性是业主赋予的,公平与公正性需要施工单位支持和信任,并且予以承认。

(七)、重视监理工作,抓好监理队伍的建设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业主自己组织、招聘精兵强将组建监理部;也有按正规途径招投标,选择监理单位的。事实证明,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整套建设制度,缺一不可。施工企业最先进人竞争行列,自有一套适合市场机制的管理办法,愈是成熟,愈需要监理制配合,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

监理工程师责任重大,首先要求监理人员有敬业精神,精通业务、清廉公正。但是一个监理单位不仅仅是一个劳务集体、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集体、除了组织建设之外,还必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要有一定积累。这样方能在知识经验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篇7

1.引言

随着当前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其中应用的检验技术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不仅拓宽了临床医学的视野,还扩展人们认识疾病的深度和广 度,有效为疾病的诊断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医学检验质量的高 低有可能会对临床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医疗事故或者医 疗纠纷。当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检验的前、中和 后全过程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使检验 结果更加客观和公正。

2.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2.1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检验前的阶段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检 验申请、原始标本采集、实验室运送和传输以及患者的准备等等。可以看 出,对该阶段的质量控制,检验人员往往难以控制,需要医生、护士等在实 验室之外完成。目前,很多检验结果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标本质量不达标所造成的。

2.2检验中阶段的质量控制:当检验室工作人员收到标本之后需 要立即对检验标本进行质量的检查,检查其是否合格,并核对患者的姓 名、性别、床号等信息是否正确。如果采集的标本主要是血清或者血浆, 需要严格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检测。即是标本当天不能及时检测,还 需要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同时,在检验室内,检测仪器是否合格也会对检 验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再有,若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达标,也会呆 罗爱检验结果的偏离。

篇8

【摘要】本文分别从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基层医院检验科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检验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

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基础的且不可或缺的科室,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受到足够关注,但目前在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检验科科室的建设和管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多、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管理存在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检验科的发展水平亟待提高[3]。本文就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1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资源管理

1.1 检验科的主要资源

检验科的主要资源可以分为固定资源和隐形资源两类,其中固定资源包括检验科科室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建设资金等,隐形资源包括检验科科室的医护人员、服务体系、知识产业结构等。这两类主要资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都是检验科室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1.2 基层医院检验科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固定资源存在的问题

代表检验科硬件部分的固定资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部分基层医院中,固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药品试剂摆放不合格,使用完的药品试剂未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对缺货产品未进行及时补齐;仪器设备未进行定期维修维护,部分仪器因操作不熟练而遭搁置弃用;工作场地划分不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界限不明确等。

1.2.2 隐形资源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配备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分工不明确;服务质量未能达到大医院的要求;专业知识性人才比较缺乏,科研工作能力欠缺等。

1.3 解决措施

1.3.1 加强合理利用固定资源意识

固定资源是医院检验科的硬件设施,合理利用固定资源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治、提高检查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因检验不合格而遭受的痛苦,更有利于医疗资源作用的正常施展,从而提高整个医院建设水平,促进医院向更高层次发展。

1.3.2 开发引进更多隐形资源

隐性资源代表着医院检验科的形象,要想提高医院的建设水平,作为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才管理问题应当受到极度关注。改善隐性资源应做到以下几点:(1)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2)根据患者需求和各类专业医护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分配;(3)提高检验科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4)在提高医护人员临床诊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锻炼整个科室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为检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检验科工作的核心,质量管理出了差错,不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更阻碍了整个疾病的诊治过程,给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带来了极大的消极作用[4]。

2.1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

一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不仅与检验标本本身的质量控制相关,更与医护人员的操作、药品试剂的使用、仪器设备是否达到检验水平、检验方案等紧密相连。许多基层医院检验科对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重视,忽略采集检验标本的时间、采集过程的操作规范性,对检验标本的处置不合格,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达到检验水平等,这些都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的表现。

2.1.2 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弱

基层医院忽视了现今检验医学的重要性,对检验科的发展规划不够重视。质量控制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质量体系的合理规划,检验设备的规范使用,检验环境的合理划分,检验过程中对结果、出现偏差等的实际记录,室内质控(IQC)等,这些都常遭到医护人员的忽视。

2.1.3 质量管理体系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的规模小、投资少,检验科检验流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了基层医院普遍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部分检验科没有设置对应于各种样品检验的独立实验室,检验方法相对落后,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根据医疗发展而及时更新,高素质检验人才缺乏等。

2.2 解决措施

2.2.1 成立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 QC)小组

成立由高素质检验人才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检验方案、检验操作、结果记录、检验设备等进行监督管理。检验科科室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会议讨论,加强科室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对近期出现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2.2.2 加强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把医护人员质量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对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问题做出保证。让医护人员学习了解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操作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检验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努力去除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观因素。

3 结语

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科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检验医学事业在其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无论是在大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应对其建设发展高度重视[5]。

如今,知识经济和医学科学技术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人们对循证检验医学的认识逐渐加深,检验已不仅局限于医院这个范围内,更扩展到社区服务和实验室诊断中,在疾病预防、治疗、愈后等各方面都有检验的存在,换句话说,检验已越来越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工作已是十分紧要的事情,涉及到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尽早解决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问题,对促进检验科的建设发展,乃至对提高整个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中华, 李乐平. 基层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隐患与管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7): 313.

[2] 孙本海. 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污染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5): 152-153.

[3] 刘冰, 陈宇宁, 陈华根. 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的探讨与实践[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16): 1905-1907.

篇9

【关键词】 病案;临床实践;实施;作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57-01

临床路径是管理学工具在医疗方式和医疗行为方面的全新应用,是一些特定病种按一定的标准流程进行标准化治疗的医疗管理模式,其标准是按照一定的规范路线图进行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临床路径在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

病案是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由医疗、护理、医技人员共同完成的记录文件,是评价医疗、护理、医技等质量的客观依据,是临床教学、医学研究、医院管理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具有临床、教学、科研、法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疗原则的确立。自2010年1 月,卫生部正式确定在全国73 家医院的22个专业,开展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标志着临床路径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临床路径的实施对于每一个从事病案信息工作的人员来讲,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从思维方式到管理方式都面临着全新的转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为一项新的医疗管理模式,临床路径不仅仅是有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参与的工作,同时也离不开病案信息技术人员的服务和保障职能。在这方面,病案信息人员要主动当好“配角”,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积极应对,发挥好自身领域里的独特作用,为临床路径的开展和实施当好“铺路石”的作用。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临床路径实施中编码的准确率

临床路径的实施是以明确的诊断依据为基础,因此,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临床医学知识,对每一个进入路径病种的疾病名称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其来龙去脉,了解进入路径病种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了解进入路径病种手术的部位、术式、入路和疾病性质,熟练掌握和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手册(ICD-9-CM-3),严格按操作程序和编码原则,规范地进行疾病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保证进入路径的病种在疾病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上100%的准确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信息的准确和可靠,而且还要及时追踪国内外临床路径与疾病分类的新进展,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方法。

2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质量保障能力

作为一项临床诊疗工作流程优化或再造的路径,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临床路径实施的有利时机,配合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治疗方案明确,技术应用成熟,诊疗费用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那些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临床流程进行合理梳理、优化或再造,使质量、效益、服务、进度和成本等方面均得以改善,切实履行“以病人为中心” 的医疗服务目标,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另外,在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方面,病案信息人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加强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服务和保障职能。持续的改进,通过对发生变异的记录和分析,不断寻找诊断过程中不合理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用循证医学观点加以解决,不断提高住院诊疗的质量。过程的改进,对形成医疗服务过程的改进,支持医疗服务过程的改进。预防的改进,通过对住院诊疗过程的分析,发现主要质量控制环节,建立标准诊疗项目及完成时限,并进行随时监控。

3 加强临床路径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

临床路径的重点是过程实施的质量,作为一项标准化的流程,临床路径有效地规范了诊疗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规范的诊治方案,避免诊疗流程的随意性、盲目性,为患者提供各诊疗科室之间紧密协作、持续规范和优质的服务,并采用医疗专家组共同研究制定的最佳处置方案,增加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的互动和认可,用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案规范治疗行为,着力避免不当治疗或过度治疗,用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赢取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特别是在进入路径的病案书写质量和路径表单是否规范等环节上,应全程参与病案质量的环节控制,加强协调和指导,保证临床路径实施中的各项记录合理规范。病案信息技术人员还应熟练掌握和应用正在运行的电子病历及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对进入路径的诊疗过程进行提前预判并采取事前质量控制,努力减少各环节隐患的产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之达到医疗行为规范化,病案质量标准化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临床路径的病案质量评价要客观具体,反馈要准确及时。

4 促进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配合和协作

由于临床路径的实施是由多学科小组协作完成的,因此其执行也需要多学科协作,这就要充分汇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参与和科学严密的组织安排,其中不仅仅是医护间的协作,更重要的是学科体系间的协作,在其中,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紧密配合学科体系协作的需求,加强协调,主动协作,提前预判,随时保障临床路径实施中所需的各项数据准确、及时、可靠。

5 小结

总之,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而且,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每一位病案信息技术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工作思路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发挥好自身专业的优势和独特作用,以适应临床路径实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董军, 刘亚平. 临床路径标准制订方法与实践[J]. 中国医院, 2009, 13(6): 11-15.

[2] 朱仕俊. 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0): 595.

[3] 陈丽纯, 裘以冰. 浅谈病案管理人员专业考核与继续教育[J]. 中国病案, 2005, 6(5): 46-47.

[4] 王影, 刘长生. 论病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J]. 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21): 34-35.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以分级治理为基础,创“一甲”最高分;以目标治理为主线,强化治理力度。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和任务。

二、目标与任务

(一)内感染治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以“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治理。

2、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3、成立院感控制机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4、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5、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二)医疗安全治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治理。

2、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3、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非凡手术要要报请院方批准,以便给手术提供条件。

4、切实加强急危重病人的治理急危重病人)病情急,症状重,随时可能出现危生命的症状和征象,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抢救纪录。

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6、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7、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三)医疗质量治理

医疗质量治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治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办,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3、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治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选活动。

(3)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4)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