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运输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废物运输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废物运输管理办法

篇1

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快推进全县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根据X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健全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和合理配置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紧急通知》(X土领办〔2018〕X号)、《XX市加快健全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摸清本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底数和医疗废物产生情况,加强医疗废物源头管理,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完善医疗废物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转运和处置的全过程规范管理,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二、工作内容

(一)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

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19张及以下病床)布局分散、产废收集困难的问题,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场所。以五个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现有医疗废物贮存场所为依托,负责收集和暂存辖区范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的医疗废物;周转站(点)建设应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高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确保实现辖区城乡所有医疗废物收集全覆盖。

(二)完善全县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

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全覆盖。县级医疗机构应设立各自医废暂存点,基层诊所、卫生室等产生的医废由管辖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设立的暂存点负责收集、贮存。全县范围内产生的医废必须由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进行统一收集处置。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的管理

1.分类收集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配置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箱或周转箱;按照医疗废物的类别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分类予以收集,装入贮存箱或周转箱内;损伤性医疗废物不得混入感染性废物,针头等锐器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全部剪除并纳入利器盒;确保医疗废物包装物和容器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双层专用包装袋盛装医疗废物,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确保封口严密;医疗废物贮存箱或周转箱外表面,必须有警示标识并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须标明医疗卫生机构、产生日期和医疗废物类别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内容。

2.移交运送的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暂存点之间的运输问题,采取因地制宜、选取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包括:采用小型专用收集车上门收集;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移交;委托第三方机构收集和转运。收集、送交、转运时间不超过48小时。小型专用车辆应具备防雨、防晒、防遗洒等措施,并设置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定期消毒,此类车辆仅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疗废物暂存点之间的医疗废物转运,不得用于暂存点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之间的运输。

3.暂时贮存场所管理。各医废暂存点要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设完善医疗废物贮存场所,悬挂(张贴)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配置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容器和设施,张贴专用标识,设置警示标志,配置能储存一个月数据的电子秤,消毒设施等。明确专人管理,对本单位产生和其他基层医疗机构送交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盛装贮存容器,并分别做好医疗废物收集和转运登记记录;医疗废物移交后立即对贮存地点、贮存容器和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病理性医疗废物应当在低温或者防腐条件下暂时贮存;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收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过程中双方必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标明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地点及经办人等,各种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为3年。

4.医疗废物运输的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当检查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的包装物、容器和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盛装于周转箱内,但不得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对不符合包装和标识要求或者未盛装于周转箱内的医疗废物,应当要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包装、标识和盛装达到规定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因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的包装、标识和盛装发生争议时,应当首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医疗废物的安全,并及时报告XX县卫生健康局和XX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作出处理决定。

三、工作要求

(一)建全长效机制。

XX县卫生健康局、XX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要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掌握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困难的问题,逐步建立符合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能力。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适时召开多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或联合监督检查,发现涉及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等安全隐患的,及时通报,依法查处,需移送公安部门的要及时移送。

篇2

第一条为加强危险(医疗)废物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医疗废物是指列入《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辖区内危险(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及废物进口环境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危险(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危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一般规定

第五条产生危险(医疗)废物的单位和危险(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必须建立危险(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防止因危险(医疗)废物导致环境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传播。

第六条产生危险(医疗)废物的单位应当按规定如实填报《危险(医疗)废物申报登记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危险(医疗)废物申报登记表》之日起5日内,核发《危险(医疗)废物申报登记注册证》。注册登记事项需要变更时,产生危险(医疗)废物的单位应当提前15日向原登记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七条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医疗)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处置活动;禁止将危险(医疗)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处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审批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危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直接从事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医疗)废物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第九条本市危险(医疗)废物实行集中处置。在省规定县域必须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前,我市暂时只在市区建设一个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负责对全市危险(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

除国家规定可自行处置外,危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必须委托市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或其它有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下同)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医疗)废物,严禁私自处置。

第十条产生危险(医疗)废物的单位应当根据危险(医疗)废物的性质进行预处理,使之符合处置中心的接收要求;不得将危险(医疗)废物混入一般废物中贮存、处置。

第十一条危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与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签订委托处置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处置费用支付方式、期限,并可规定违约金。未签订委托处置合同或未按约定支付处置费用的,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权拒绝接收该单位的危险(医疗)废物,视为该单位不处置。

第十二条危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拒不处置或委托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废物产生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由物价、环保、卫生部门制订,该费用纳入医疗成本;其它危险废物处置费用由物价、环保部门制定收费办法和收费幅度,具体收费由废物产生单位与处置中心协商解决。

第三章医疗废物处置的特殊规定

第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要求。

第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盗、防鼠、防蚊蝇、防蟑螂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的安全措施。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第十六条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前应当就地消毒。

第十七条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每2天至少到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收集、运送医疗废物;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有明显标识的防渗漏、防遗撒、符合环保和卫生要求的专用车辆;车辆运送医疗废物后,应当在危险(医疗)废物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必需经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应当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

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与其它物品或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运输,禁止邮寄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遗撒医疗废物。

第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篇3

一、目的意义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护士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品和管理条例》、《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增强我县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规范依法执业行为,消除监管盲点,规范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安全。

二、检查范围

依据“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县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此次检查范围包括:县境内所有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母婴保健机构、皮肤病防治机构。

三、检查内容

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检查:

(一)依法执业情况:检查医疗机构各种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情况和执业范围;检查卫生技术人员的资质情况(执业人员按相关法律法规取得相应资质);检查科室管理情况(科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不得出租承包科室);医疗广告情况(医疗广告必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广告内容应符合规定)。

(二)病历管理:检查是否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科室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病历和病案保存管理工作;检查病历书写是否规范等。

(三)处方管理:检查处方书写及开具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处方调剂是否规范;检查处方的封存及销毁是否按照规定要求执行。

(四)麻醉和管理: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麻醉和进行管理(设施、人员、记录)、采购和储存、使用及安全管理;处方管理。

(五)母婴保健技术:检查机构及人员资质、依法执业情况、科普宣传、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诊断、婴儿保健、卫生保健指导以及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六)性病诊疗:检查机构及人员资质,从事性病诊疗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疗、检验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省性病诊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证》;单位是否有2名以上从事性病诊疗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医师;检查科室设置及依法执业情况。

(七)传染病防治管理:检查工作制度以及疫情报告执行情况;检查诊疗程序及科室设置是否合理等。

(八)医院感染管理:检查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以及人员培训是否到位。

(九)医疗废物管理: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管理(是否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运输、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暂存,医疗废物暂存处选址合理,设施、设备应达到相关要求,警示标识明显);检查污水处理情况。

(十)放射工作情况:检查机构资质;执业管理(是否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检测仪器,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影像诊断的人员是否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检查放射诊疗人员是否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是否参加专业级防护知识培训,并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档案);检查工作场所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十一)临床用血管理:重点检查是否设立独立的输血科(二级以下医院设立血库),并符合《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要求;是否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人员岗位责任制;检查血液的使用管理情况;检查血液储存及消毒监测等情况。

(十二)临床实验室管理:检查机构和人员资质(实验室是否由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和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验室负责人是否经过省级培训、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检查科室设置情况以及执业管理。

四、检查方式

采取暗访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查阅病历、处方等相关资料,询问医务人员,对每一家医疗机构利用半天至1天时间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27日至8月28日)县卫生局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下发有关标准和实施方案。

(二)自查整改阶段(8月29日至9月3日)。各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确定的检查内容,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开展自查,详细掌握各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8月30日前将自查报告和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至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医疗卫生监督科。

(三)执法检查阶段(9月4日至9月27日)。县卫生监督执法局组织专家对照检查标准和内容对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出相应处理。

(四)汇总阶段(9月28日至9月30日)。检查完毕后,将检查情况汇总,将检查结果和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问题上报县卫生局办公会研究,依法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医疗机构给予行政处罚。

(五)复查提高阶段(10月1日至10月10日)。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情况,县卫生监督执法局要组织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整改迅速、措施到位的单位给予表扬;对改进缓慢或未改进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复查情况从重给予相应行政处罚。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此次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是规范基层医疗市场秩序,净化就医环境,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认真自查,落实工作责任,务求实效。

(二)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各医疗机构要认真查找自身执业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杜绝非法行医行为,杜绝无证行医,杜绝本单位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违法执业行为。

篇4

21纳入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血站应将医疗废物的处理作为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卫生要求的质量要素,按照质量体系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2建立管理组织机构指定专门的安全与卫生负责人实施管理和监督,建立站、科、组三级管理网络,责任到人。

23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制订安全与卫生培训计划,培训所有员工,明确工作区域的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及责任,针对泄露危害,特别要对废物收集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重点培训。3血站医疗废物的处理要点

31医疗废物的交接交接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首先要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确定合理的收集次数和收集时间,由专职收集人员到科室收集。收集到的医疗废物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处,再与暂存处管理人员进行交接。最后暂存处管理人员还要与医疗废物运输及焚烧人员进行交接。以上人员和废物处理单位人员在交接过程中均要填写相应的交接记录,严禁口头交接。

32医疗废物的转运分为站内转运与站外转运两种。站内转运要有专用的运输通道,不能与人员通道混用,并定期清洁消毒。站外转运是指医疗废物由暂存处到焚烧地点之间的运输过程。医疗废物的转运要由专职人员负责,运输工具(车辆)要有明确标识,并定期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包装规范,防止中途泄露[2]。

33医疗废物的泄露医疗废物装袋、交接、运输过程中如发现血液或样本泄露,按照WHO消毒规程规定应先消毒,再清洁[3],消毒时要保证足够的作用时间,对次氯酸溶液接触时间需要10~15 min才能保证灭活效果[3]。泄露在血站经常发生,不能用拖把、抹布一擦了之。

34医疗废物的储存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 d,应设在远离医疗区、人员活动区等以外的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暂存处的设施、设备要定期消毒和清洁[2]。

35医疗废物相关的法律意识血站应加强培训,认真学习、落实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提高法律意识,报废血严禁它用,采血耗材等应严格管理不允许外流,真正从源头杜绝医疗废物的污染。4血站医疗废物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41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对于职业暴露与防护,各级血站均已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措施血站尚不能独立完成。如HIV感染后,根据美国CDC建议,暴露1~2 h以内进行高效抗艾滋病毒治疗,如超过2 h仍应考虑预防治疗[4]。但大部分血站并未准备抗艾滋病毒药物,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护,必须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配合。

42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目前我国大城市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但还有很多城市没有集中处置中心,大部分血站的医疗废物处理都是交给当地医院的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这就存在医疗废物的转运、交接等方面的隐患。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医疗废物的二次污染,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1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06-16.

[3]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项目.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张钦辉,高峰,主译.日内瓦:WHO,2002:26-27,104.

篇5

关键词: 益阳市 医疗废物 集中处置

随着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机构产生的废物,通常带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是具有相当危险性的废物,若处理不当,必将引起二次传染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医疗废物的处置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医疗机构和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益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实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供建议。

1.益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现状

1.1推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前提和背景。

“非典”之后,医疗垃圾集中处置工作开始受到益阳市政府的重视,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城区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的集中收集、转运,并到指定地点进行焚烧处置。2007年,益阳市政府批复成立益阳市特许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废处理中心)负责全市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2009年,医废处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市人民政府以[2008]6号市长令颁布了《益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益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步入制度化轨道。在此之前,益阳市有一定规模的医疗机构部分有小型(或简易)焚烧炉,但普遍炉体结构简单、焚烧不彻底、缺少除尘净化的环保设施等,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部分无自有焚烧炉的医疗机构,则自行将其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送往某些有焚烧炉的单位焚烧。由于绝大部分几医疗机构均位于居民闹市区,分散处理医疗垃圾排烟点多,群众反映强烈。其他诊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未经处理的医疗废物流入生活垃圾的现象严重,医疗器具被拾荒者拾回,通过某些途径流入诊所,被再次利用,公共环境安全隐患大,社会影响极坏。

得益于推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良好基础,2011年,益阳市成为“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医疗废物环境管理项目”全国6个试点市之一,在医疗机构积极倡导医疗废物减量、低害化,逐步减少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排放,全市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1.2目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基本情况。

医废处理中心位于桃江县桃花江镇,距益阳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占地10亩,总投资1782万元,日处理医疗废物量5吨,建设有焚烧处置生产、消毒清洗厂房一栋、废水污水处理装置一座及配套生产线。该中心采用热解焚烧技术,采取企业化运行模式。

1.2.1医疗废物处置工艺

固体医疗废物在热解亚融熔系统中通过缺氧燃烧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经二次完全燃烧系统、锅炉冷却系统、急冷脱酸系统、中和装置系统和烟气除尘系统,达到控制二英产生、去除酸性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及烟尘的目的。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医疗废物可达到完全无害化,原医疗废物中的有机元素不复存在,最终排放的气体及产生的灰渣非常稳定,完全达到国家标准。焚烧产生的灰渣通过与益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签订合作协议,定期送往填埋场填埋。

1.2.2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益阳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包括村卫生室,下同)799家,其中医院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114家,各类诊所614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8家。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326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由医废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置,占比不足41%。2012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产生医疗废物总计约1800吨,医废处理中心共处理医疗废物1173吨,集中处置率不足70%。

2.益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存在的问题

2.1收集管理体系不健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低。

医废处理中心投入运行近4年来,虽然城区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绝大部分推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但数量仍不足医疗机构总数的一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不足70%。特别是数目庞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绝大多数仍然处在分散自行处置的状况。全市只有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312家诊所推行集中处置,全市2871家村卫生室仅个别处在医废处理中心周边的推行了集中处置。这些数量众多的医疗单位,单体医疗垃圾产生量虽不多,但也成为管理的盲区和推行集中处置的遗漏点。由于分布过于分散,成为集中处理管理上的难点,收集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应收尽收。

2.2医疗废物分类欠科学。

医疗废物主要分为放射性、感染性、病理性和损伤性废物。在实际操作中,各类未被污染的大量的包装袋、包装盒等纸质废品等大量的非感染性废物常被混入感染性废物中,对医院大量需要处理的玻璃输液瓶分类未做明确规定,导致固体医疗废物数量不断增多,未能从源头上实现减量化。而此类废物一部分应作为生活垃圾处理,一部分亦不必作为感染性废物,这样可节约再生资源,减少处理污染,降低处理成本。

2.3收费政策不合理。

尽管《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对医疗废物处理的费用明确规定由政府、医院、病人三方承担,但至今还是由各医疗机构独家负担。益阳市按每床每天1.8元的医疗废物处置费收取,一所500床位的县级医院每年医疗废物处理费用就达32万元,加重了医院的经费负担。同时,由于医疗垃圾处理费用远高于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加之医废处理中心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转,导致亏损严重,严重影响到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健康发展。

2.4监管存在漏洞。

由于收费政策的不合理,使得医院受利益的驱使,将部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人为减少医疗垃圾的产生量。经调查,部分医疗机构,特别是小诊所以及乡镇卫生院,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排的现象,甚至还存在将一次性注射器与输液器外卖的现象。同时,医废处理中心及大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理信息存在掌握不全、报送不全的情况。

3.强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对策

3.1严格制度执行,加强源头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益阳实际制定的《益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各方面工作,要求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从严格执行制度的角度,环保部门应协同卫生部门,要求医疗机构积极推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严格控制一次性医疗器具的使用,坚持废弃物分类收集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降低对环境污染的风险,降低处理成本。同时,作为“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医疗废物环境管理项目”的试点城市,应当持之以恒地在医疗机构倡导医疗废物减量、低害化,逐步减少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排放,促进环境持续发展。

3.2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标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基础。可操作性的分类才能科学合理地收集医疗废物,从而减少医疗废物流失并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传染病房的医疗废物除法律上已规定的放射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以外,都归入感染性废物是合理且必要的。而普通病房的病人一次性卫生用品则不必严格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应按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分开收集和处置,而不是笼统地归入感染性废物。

3.3健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收费机制。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费用由医疗机构独家支付经济承受压力大,处理医疗废物所发生的费用,应由政府、医院和患者共同承担。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其均已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医疗费用收入大幅度减少,加之水电费均按企业标准收取,医院基本建设债务等问题不堪重负,由医疗机构独家支付的模式难以为继。

在处置价格问题上,作为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机构的医废处理中心,希望提高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医疗机构又可能因处理费用较高,减少按规定处理的数量或干脆自行处置。建议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医疗机构性质、规模、级别每年预收一定数额的处理保证金,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处理单位的正常运行,也能保证医疗废物不流失。对于医疗废物处置的收费标准,建议实行处理企业让一点、医疗机构拿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的灵活经费供给措施,推进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3强化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

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行为,建立医疗废物处置的网络化管理系统。特别要强化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各类小医院、小诊所的监督管理,要求其做好医疗废物的贮存,然后集中转运处理。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处罚力度,让受处罚者感受到违规行为带来的后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投入,充分运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对医疗机构和医废处理中心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进行全程可视化监控,以切实强化监管。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关部门应定期深入医疗废物产生、排放、收集、处置机构,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信息汇总,为政府和百姓提供准确、及时和全面的信息,充分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4.结语

医疗废物的处置一个关系到社会、环境和民生的系统工程。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医疗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也许不比空气、水体污染般容易得到公众的关注。但是,政府必须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全局考虑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性。环保和卫生行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必须要充分履行监管和指导的职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本着对自身行为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做好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分类收储。对于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益阳市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以及充分的实践经验,完全有理由将其推向更高的水平,这对维护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建设绿色生态益阳有更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花香.完善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0,1:70-72.

[2]闫晓洁.包头市推行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实践的理性思考[J].环境卫生工程,2011,4(2):33.

[3]胡志敏.衡水市医疗废物处理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8(4):61-65.

[4]马俊伟,聂永丰,白庆中.中国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3,(4):16-18.

篇6

[关键词] 胎盘;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43-02

根据卫生部卫政法[2005]123号文件内容:产后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产妇放弃或是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1]。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2]。为了落实相关规定,制定胎盘规范化管理的实施细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制定管理规定

2006年8月制定《产妇分娩后胎盘实施细则》、《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意向书》见图1,及《胎盘医疗废物签收表》见图2,组织学习及实施制度,加强对胎盘收集人员安全、健康的防护及知识的培训。

孕妇入院待产时,由首诊值班医护人员与孕妇或家属说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意向书》,孕妇或家属表示理解在选择处置的方法后在《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意向书》签字,《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意向书》存病例归档。见图1。

制定《胎盘医疗废物签收表》,每个月填写1张,表格不得为空白,表格中数据需用大写;表格数据不得更改,如确有需要更改,须有产房护士长,总务科科长双方认可,签名;该登记表次月5日交给总务科存档;登记资料保存3年。见图2。

1.2 产妇分娩后胎盘(医疗废物)收集

所有胎盘在送出处理前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杜绝外卖。1.3 胎盘暂时存放的管理

1.3.1 暂存地点设施处置专用胎盘警示标识,远离生活垃圾存放点,不得露天存放,且暂存时间不超过2 d,尽量做到日娩日清。

1.3.2 暂存设施要有严密的封闭措施,易于清洁和消毒[3]。设专人管理,同时有防鼠、防蟑螂、防蚊蝇、防盗以及预防接触等安全措施。

1.4 胎盘运送的规范化管理

1.4.1 交接采用《胎盘医疗废物签收表》是胎盘(医疗废物)专用,该联单一式两份,每一张,由总务科运送人员和产科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总务科和产科分别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

1.4.2 产科对胎盘每日进行交接登记,登记资料包括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填写内容不得涂改,如涂改须产科与总务科负责人双方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1.4.3 运送人员在运送胎盘时,应用专用运送工具必须具备防渗漏和意外,易于装卸和清洁的性能,防止造成胎盘流失。

1.4.4 运送人员要防止胎盘直接接触身体。同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受到健康损害。

1.4.5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2 结果

2.1 鉴定结果程序

通过监督检查产科执行胎盘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情况及收集、暂时贮存、安全运送的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及登记资料和记录是否真实、准确。

2.2 鉴定结果方法

通过胎盘产生的起点、过程、终点的管理要求,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工具标示清楚,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标识,放置流程,从收集到终末处置,都有可追溯时间、记录、签名,便于全程监控,并作为科室考核依据。总物科服务部门积极配合,使工作人员执行起来,目标方向明确,执行到位。

2.3 结果及评价

本科在对实施产科分娩后胎盘处理过程中,加强胎盘规范化管理,不会造成传染病传播。胎盘处理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消除产妇分娩后胎盘(医疗废物人)无一例胎盘流向社会。没有存在安全隐患及对人民健康造成的影响,提高医疗管理的安全性和工作人员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意识。

3 讨论

3.1 管理上

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胎盘收集、暂时贮存和安全运送现状和存在问题,其监督检查和抽查。

3.2 运送环节

监督检查胎盘的收集、运送和处理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是否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3 最终效果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核对产妇分娩后胎盘(医疗废物)与当月分娩人数是否相符,并核对总务科收集胎盘(医疗废物)后的最终去向是否为广东省无害化处理中心,杜绝医疗废物流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华洁.医疗废弃物现状管理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78-91.

[2]赵由才,蒲敏,黄仁华.危险废物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6-69.

[3]赵由才,魏明远,吕媛,等.新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现状及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2(2):171-172.

篇7

【摘要】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标着医院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阻碍能力的强弱,还有医院感染管理环节是否达标,更关系着医院的工作人员是否注意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关键词】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废物的定义是医疗,预防,保健,医学科研以及教学和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质的废物。

在医疗类的废物中有百分之十到三十的废物,会对人体,动物等健康产生危害,这些危害物通常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特点,例如:一、含有感染性的物质的疾病;二、具有遗传毒性的药物或者物质;三、含有锋利物体或者容易刺伤他人导致病毒传染,或者感染的物质,此种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感染性物质,而这种锋利性的废物在医疗废物中占的比例虽然小,但是具有医院感染病毒却非常的高,并且传播性也非常的高。因此,成为医疗废物管理的重中之重。如果医院废物管理疏忽这一点,必然造成二次传播,此时,殃及的范围会非常广,不但对医院病人有危险,连同家属和医疗工作者都有危险,常见的“HIV、HBV、HCV”污染的针头,刀片,造成的伤害,以及不合乎常规法律和规矩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回收使用,都会造成大范围的医院感染,甚至传染病感染。因此,医院感染干礼中的医疗废物处理是非常总要的。

根据国务院和卫生局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医院的废物管理逐步加强管理措施,管理层领导也定期视察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措施,医院内部一定要成立完善管理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为了是管理层的人员建立责任心,因此要把第一责任人确定为了医院的法人,并且成为医疗废物管理组的组长,相关的只能科室的负责人成为管理组的成员,从而加责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医院的感染科室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指定《医院废物管理守则》、《医疗废物管理措施》、《医疗废物管理考核制度》等,同时要建立关于医院废物管理的登记和流向系统,派专人收集各个科室的医疗废物,从根源上控制医疗废物被不法商贩二次循环利用,导致医院感染或者传染病得爆发。

讲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明确工作责任和重要性,进而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方便工作实行。

此外还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成员和医院感染科成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的明细内容,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感染科和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和职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管理,然后进行考试,做成绩分析后,加强成绩低的科室和个人的管理,同时通报上级加强监管制度,进一步促进科室或个人对医疗废物危害和了解。而对于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中,重点要求他们掌握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分类,收集,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合理编辑废物管理措施的书籍,分发到各个科室的管理人员手里。

废物管理分类共分五大类:一、感染性废物;二、损伤性废物;三、病理性废物;四、化学性废物;五、药物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放置在特殊卫生许可盒内,以免伤人;其他的废物放置在黄色垃圾袋内;塑胶袋外面要有醒目的标签,上面要写清楚时间,名称,部门,要是有重大传染病的医疗废物,还要贴上专用的警示表示。

为了避免医院内一次性医疗器具出事的问题,首先,要严格避免医院内的医疗废物外泄;其次,一定要从正规途径购买医疗用具;最后,严格控制一次性的医疗器具的分发,一定要严格归还。管理人和各个科室要坚决执行交接登记。以免一次性医疗用具被二次循环利用,造成医院感染或者社会恐慌。此外,还要给专职收集或者清理的人员配备防护镜,口罩,手套,雨靴等防护设备,还有上岗时要为他们做好体检,乙肝3对全阴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规定每年体检1次。

还有医疗废物的贮存地应设立在比较片外的郊区,距离人畜较远的地方。贮存地一定要有明显的标示和医疗废物警示标志,之外还要有“禁止吸烟,饮食,明火,外人进入”的标志,并投放灭鼠药,灭蟑螂药,避免这些有害的动物或者昆虫进行传播。隔天医疗废物转运后,工作人员一定要给贮存地和运输车认真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后备用,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抹再用清水冲洗。平时由专职保洁人员上锁封门,严禁拾荒人员进入。为了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形成实践,医院和卫生部门应该定期检查医院的废物管理组和医院感染科室的人员相关知识监测和是否按照国务院和卫生局所颁发的管理章程进行,如果发现不可合理之处,要进行相关的处罚和通报。医疗废物对于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是重要源头之一,如果此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必然造成社会恐慌,对人类危害极大。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和计算的。因此,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也是根源。只有控制住医疗废物的流向,才能够控制住医院感染。

总结,为了加强对疾病的控制,对病毒传播的控制,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避免对社会和医务人员的危害和损害,医院感染管理必须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根据国家和卫生局出台的条例和相关文件,医院在购买一次性的医疗器具一定要从正规部门进货,至于病人化验物或者病人尸体,如果发现有传染病毒或者微生物,就一定要焚烧。医院应实行对医疗废物从产生、包装、收集、运送、处置全程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理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修订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59.

篇8

为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和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就医者的健康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和《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市场依法执业监督检查,现就检查方案安排如下:

一、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关卫生单位。

二、检查时间

2015年4月13日——6月30日。

三、检查内容

(一)日常监督管理方面

1、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

(1)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执行情况:对医疗机构重点检查内科、儿科、检验科等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菌(毒)种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2)疫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运行情况;

(3)疫情信息监测与分析情况;

(4)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及预检分诊工作开展情况;

(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情况;

(6)传染病收治规范情况;

(7)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2、放射卫生管理情况:

(1)《放射诊疗许可证》办理情况、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及法律法规培训情况;

(2)放射诊疗设备行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检测情况;

(3)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及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护情况;

(4)辐射警示标志设置、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5)放射卫生档案建立情况;

(6)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开展情况。

3、采供血及临床用血安全方面的情况:

(1)检查采供血机构是否按照许可范围开展工作;

(2)从业人员是否依照要求取得相应资格并注册;

(3)对献血者、供血浆者的身份核实、健康征询和体检是否依照规定执行,是否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耗材;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检查人员设施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相关制度,是否使用有资质的采供血机构供应的血液。

4、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专职人员及培训情况;

(2)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注射室、检验科、内镜室等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情况;

(3)医疗机构消毒产品使用情况:主要检查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及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索证情况,使用的消毒产品标识标签(说明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4)消毒供应室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及管理检查情况;

(5)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情况。

5、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1)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及应急预案的制定;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情况;

(3)医疗废物包装物、运输、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4)暂时贮存间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5)交接登记是否规范;

(6)个人防护及培训情况。

(二)资质管理方面

1、开展诊疗活动的场所、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开展医疗执业活动的行为;

2、未按规定进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变更、校验开展医疗执业活动的行为;

3、超出核准的诊疗科目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医院科室挂牌名称是否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的科目);

4、聘用非卫技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无资质人员单独执业的行为(特别是见习医护人员、影像诊断和母婴保健技术人员);

5、违反会诊有关规定的行为;

6、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擅自开展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施行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技术服务等的行为;利用B超等手段非法鉴别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

7、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放射工作人员未按时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开展放射诊疗的行为;

8、违规医疗广告的行为;

9、其它违法医疗行为。

四、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采取查阅相关资料、询问、现场检查等方式。

五、检查要求

(一)各医疗机构及相关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监督检查工作,要将其作为规范医疗市场管理,提升卫生系统形象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安排,认真对待。   

(二)对监督检查中发现不良行为的医疗机构,将严格按照《江苏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予以记录相应不良执业行为分数;对需要整改的医疗机构,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及时交由市卫生监督所。如发现医疗机构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违规医疗广告、违规使用非卫技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等情形,将按相应法律法规予以立案查处。

附件:医疗机构检查日程安排表

 

篇9

关键词:废弃输液瓶、管理、合理处理

中图分类号:R826.2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废弃输液瓶(袋)不同于一般的固体废物,由于其产生途径特殊,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在处理上必须谨慎。处理得当使其合理循环利用,既节约资源也减少二次污染,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2 废弃输液瓶(袋)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管理现状

一些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防止医用一次性输液瓶(袋)使用后被不当收购,防止医用废塑料被用于生产与食品、药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有关包装容器及服装、被褥、日用品等产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要求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将使用后输液瓶(袋)统一由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回收焚烧处理; 多数省、市没有明确规定废弃输液瓶的去向问题,由医疗机构按照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自行处理此类废物;少数省、市规定将废弃输液瓶(袋)统一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理。

2.2存在的问题

将不属于医疗废物输液瓶(袋)焚烧处理造成很大的二次污染,同时也浪费资源,背离了循环经济模式,同时焚烧对设备腐蚀严重、焚烧过程中堵塞焚烧炉、严重影响焚烧效果,给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没有明确规定废弃输液瓶(袋)的去向,许多医疗机构的输液瓶(袋)就会被一些收破烂的收走,导致医用输液瓶夹带输液管流入废品收购站,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由于监管问题虽然规定废弃输液瓶(袋)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仍有不少医疗机构将输液瓶(袋)混在生活垃圾交环卫处处理或作为废品出售给废品站。

3 浅析输液瓶(袋)的最佳出路

废弃输液瓶(袋)统一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回收,从环保、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等方面看无疑是最佳的出路,但是对于有资质单位选择和数量限制尤为重要。因为废弃输液瓶(袋)作为废品出售,有一定的盈利性,很难避免一些医疗机构为了增加少许收入,将属于医疗废物的塑料皮管等参入废弃输液瓶(袋)一起出售,或回收单位恶性竞争提高回收价格,后续工序为了节约成本就会出现对废弃输液瓶(袋)消毒不彻底、消毒废水处理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就本人从事医疗废物处理多年经验和对废输液瓶(袋)出路问题的研究思考,个人认为仅规定或强制要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单位配备相关专业人员,申请废弃输液瓶(袋)处理资质,承担废物输液瓶(袋)回收消毒处理是比较理想的途径。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作为废弃输液瓶(袋)的回收单位的优势。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熟悉各网点(医疗机构)及其实际情况,运作比较方便。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较高。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使用后的输液瓶(袋)作为原料再利用避免了焚烧处理造成的二次污染,而再利用处理工艺都必须经过清洗和消毒,输液瓶是药物的盛放容器,清洗液势必含有一定的毒性,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进行污水处理。如果将其处理工艺与医疗废物焚烧处理工艺条件相结合,将会达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医疗废物焚烧处理中,中和废气冷却净化水都用石灰或烧碱,而烟气带走的冷凝水又有一定的消耗量。若将石灰水(或碱水)先用于输液瓶(袋)的消毒处理工艺用水,再将消毒废水排入冷凝水池作为中和用水循环使用,即节约了能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更不会出现有些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减少石灰(烧碱)用量而造成消毒不彻底的现象。避免一些医疗机构将属于医疗废物的废塑料参杂与输液瓶(袋)中。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已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能够很好的监督医疗机构做好废物清分工作。监管部门监管范围缩小便于监管。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作为废弃输液瓶的回收单位存在的问题。如果监管不严,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管理不规范,很可能会出现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为了盈利,将属于医疗废物的废塑料挑拣出来用作回收原料,给社会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后果。

4 废弃输液瓶(袋)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尽快出台规范化管理措施

各省、市尽快出台规范化的医用废弃输液瓶(袋)管理办法,尽快完善制度,避免再次出现因为非法买卖医疗废物(将医疗废物参入废输液瓶中出售)的社会事件,集中处置才是最终出路。

4.1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

医疗机构尽快建立管理制度,规范废弃输液瓶(袋)的收集、贮存、处置工作。废弃输液瓶(袋)集中处置工作流程 :输液瓶(袋)进医院、科室―废弃输液瓶(袋)产生后―当事人分类收集 玻璃瓶和塑料瓶应分类收集―供应室统一回收并登记 。主要实施措施包括:开展医疗废物、废弃输液瓶、生活垃圾清分工作专题讲座,普及鉴别标准。加强对废弃输液瓶(袋)管理,实施集中处置。 各科室对产生的废弃输液瓶(袋)按照玻璃瓶和塑料瓶分类收集,安全存放,由供应室统一回收至暂存点,严谨将不属于废弃输液瓶的废物参杂其中,双方做好交接记录。供应室建立废弃输液瓶(袋)收集、转运和处置台帐备查。运送人员要做好相应检查措施和职业防护。设立特殊部门负责对具体工作的实施与监督。对未遵守本制度,未履行相应职责的科室或个人,按照院内管理制度扣科室质量分;多次检查不合格,给予警告,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经济处罚。收集现场杂乱,未分类收集,施行扣罚;因科室管理不善造成废弃输液瓶(袋)流失的,处罚科护士长;上级检查提出的存在问题,视情节扣除罚款。

4.2加强对处置企业的管理

集中处置单位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废弃输液瓶(袋)的收集、贮存、处置工作,主要实施措施包括:规范化的收集运输制度,防止废弃输液瓶(袋)遗失或运输人员中途倒卖。收集各医疗网点的废弃输液瓶(袋)都要填写交接登记表,登记内容有:种类及量(塑/玻)、交接时间、 交接人、最终去向、经办人 、供应室暂时贮存地。废弃输液瓶进入集中处置中心时,有专人按照输液瓶(袋)交接登记表,清点输液瓶(袋)的量和种类,严禁医疗废物参杂其中,并做好清点记录。制定完善的消毒方案,并有专人负责监管,确保消毒清洗工作彻底。5完善的污水处理方案。废物消毒、清洗后需抽样检测确保达到相关标准后方可出厂,出厂的废物种类及量不得大于进厂的种类及量。出厂时要填写出厂登记表,写明废物种类及量(塑/玻)、交接时间、 交接人、最终去向、经办人 、供应厂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确保该类废物的再生产产品不用于原用途,用于其它用途时不危害人体健康。

4.4加强责任部门的监督

各地环保、卫生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每天对各医疗机构和集中处置单位例行检查,确保废物正确清分、合理交接、消毒彻底、去向明确,保证该类废物不能用于生产原用途产品,用于其它用途时不危害人体健康。

4.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实现全民监督管理

各地环保、卫生部门需加强对医疗废物和废弃输液瓶的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在普及化宣传中还可以包括垃圾分类标准和各类垃圾的危害性专题宣传,使民众能够在就医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分类收集,形成全民关注此类废物最终处置去向的良好氛围,监督废物非法处置或买卖。

5 总结

集中处置是废弃输液瓶(袋)出路的最终选择,规定集中处理单位数量和选择什么样的集中处理单位尤为重要,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防止此类废物随意进行买卖或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德州市中心血站,山东德州 253014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站在采供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防护措施,规范血站职业暴露的管理,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方法 对血站常见的职业暴露进行分类,对血站职业暴露相关的制度建设、相关的知识培训、必要的个人防护和必须的紧急处理等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加强血站职业暴露的管理,使员工明确采供血工作中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防护措施,明确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登记和定期监控。 结论 血站有关职业暴露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加强了血站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促进了血站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

关键词 ] 血站;职业暴露;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016-02

Analysis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lood Occupation Exposure

REN Junxia

Dezhou Blood Center, Dezhou 253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blood stat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occupational exposure, regulat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blood stations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to ensure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of employees. Methods To categorize comm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 stations, the blood stations occupational exposure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training, the necessary personal protective and must be taken in emergency handling measures are analyzed. Resul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blood stations of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make clear CaiGongXie employees may occur in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clear occupational exposure occurs in the processing, registration and monitoring on a regular basis. Conclusion Blood stations on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the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strengthen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of blood stations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lood stations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 Blood stations;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Exposure

[作者简介] 任俊霞(1977-),女,山东德州人,本科,中级,主要从事血液质量管理工作。

血站工作人员在血液的采集、检验、制备、包装等采供血活动中,有可能接触到传染病病原体或有害、有毒物质,因此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甚至是生命[6]。为了减少对工作人员健康和生命的危害,要加强血站职业暴露的管理,使员工明确采供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防护措施,明确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登记和定期监控,从而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1血站常见职业暴露的分类

1.1感染性职业暴露

①血液中的病原体通过与粘膜(如眼结膜)直接接触进入人体;②通过擦伤、刺伤或者轻微划伤的皮肤表面,病原体可以直接的进入人体,从而感染人体;③具有传染性血污、标本或者溶液在一些特点的情况下可以形成气溶胶,并在空气中散布,对人体造成感染[5]。

1.2损伤性职业暴露

①采血人员在血液采集处理过程中被针头刺破皮肤;②成分制备人员在血浆添加亚甲蓝过程中被针头刺破皮肤;③总务科人员处理医疗废物时被针头意外刺伤;④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被其它锐器(如剪刀)切割伤[4]。

1.3化学性职业暴露

①消毒剂(如84消毒液)不慎接触皮肤或溅入眼中;②化学药品如乙醚挥发,工作人员误吸入。

2血站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2.1加强血站相关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

我站依据“一法两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在B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建有《职业暴露管理制度》,相关支撑文件建有《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微生物安全与卫生控制程序》和《站内感染监控制度》。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明确在采供血过程中必须做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医疗废物的收集与安全处置,预防站内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明确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防护措施,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登记和报告方法等。

2.2使工作人员提高职业暴露的风险意识

开展关于生物安全和职业暴露的相关培训[2],使员工学习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解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在思想上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建立和提高风险意识,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2.3提供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

2.3.1工作服 工作人员需要穿上工作服采可以进入工作场所,而在离开时则需要脱掉工作服,并且需要有专门的地方来保管工作服,且要及时的清洗、更换工作服。当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及血液样本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穿一次性无纺布塑料隔离衣。

2.3.2医用手套 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如果存在职业暴露的可能,那么在工作时则需要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隔离保护手部皮肤,在破损或受血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手套。

2.3.3工作鞋 进入工作场所应换专用工作鞋或穿戴防水鞋套。工作鞋底应防滑、防渗。

2.3.4眼部、面部保护用具 为防止有潜在传染性的血液或其他有害物质溅溢到工作人员的面部,应采取相应的面部、眼部保护措施,佩戴面部防护罩、安全眼镜来保护面部、眼部。

2.3.5生物安全柜 处理标本或者血液时,有可能产生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或溅出时,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避免工作人员接触到有害物质,发生职业暴露。

2.3.6配置实验室洗眼装置和冲淋装置 当血液或化学性物品喷溅到工作人员眼睛时,应在就近洗眼台(洗眼装置)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15分钟。当血液或化学物品发生污染时应使用紧急喷淋装置,用大量急水冲洗。

2.4 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安全防护行为

①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应分类存放及时清理,感染性废物放入医用黄色塑料袋中,包装严密、无渗漏,包装袋外壁有废物警示标识及“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字样。损伤性废物放入有“损伤性医疗废物”字样的锐器盒中。

②血液采集人员留取标本时注意身边没有人员走动,从而避免出现针头扎伤、划伤的现象。在对血液标本进行保存、离心和运输时,需要加试管帽,避免出现泄漏。

③在打开容器的瓶盖或者塞子时,需要向外使力,以防标本会飞溅到身上。在放置瓶盖或塞子时,应把面向标本的一面朝上,完成操作后立刻盖上盖子。

④若工作人员的手接触了血污,那么需要采取“五步法”洗手。如果是在洗手条件不方便的流动采血车上,采血人员使用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⑤采血人员禁止双手针帽回针,应将针头直接放入专用锐器盒中。

⑥当工作区域的地面、台面受到血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湿式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采用400~700 mg/L的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30min,对地面进行消毒,对台面进行消毒的方法与地面一样。

⑦加强空气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室内每天至少通风2次,采血、制备等工作间的空气,采用紫外线灯消毒。

3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

如果衣物污染,应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并进行消毒。如果皮肤表面溅洒上了血液,需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对污染的皮肤进行清洗;如果血液溅入了眼睛或者口腔等黏膜,则需要用生理盐水、自来水或者清水长时间的、反复的进行冲洗;如果皮肤出现切割伤、针刺伤等出血性损伤,则需要轻轻的挤压伤口附近,把损伤处的血液尽可能的挤出来,然后应大量的流动水和肥皂液冲洗伤口,不能对伤口进行局部挤压;伤口清洗完后,马上用消毒液(0.2%~0.5%过氧乙酸、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并对伤口进行包扎。如情况严重,进行紧急处理之后应马上把受伤人员送往附近有资格的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1]。

4血站质管科应对职业暴露做好登记与后续处理工作

在职业暴露发生后,质管科需要填写《职业暴露预防处理记录》[3]。把职业暴露发生的地点、时间和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方式,暴露者健康状况追踪,暴露物种类及含有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和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经过。对受暴露人员进行抽血,从而检测受暴露人员的梅毒抗体、HIV抗体、HCV抗体、HBsAg等,另外还检测和传染性材料有关的项目,在暴露后的4周、8周、12周、6个月均需要定期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血站通过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血站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了人员与环境的安全与卫生,同时促进了血站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

参考文献]

[1] 王丽.浅析血站职业暴露的管理与预防[J].中国卫生产业,2012(5):192.

[2] 张国平,窦茉莉.血站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2(2).

[3] 马波,李勇.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2例[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F0002.

[4] 杨培琴,刘敏.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及防范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840-841.

[5] 何燕.血站员工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z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