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法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法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眼科学;实验课;案例教学法;效果
眼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专业,其涉及众多的医学概念和方法,眼科学教学方法的革新在近年来层出不穷[1],而眼科学实验课却鲜有介绍。案例教学法(CaseStudyBasedLearning,CBL)是近年来国内外经常采用的临床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及提高现代医学生的能力,是许多教师普遍推崇的教学方法。CBL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查阅、思考、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教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原理,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2],CBL已经广泛地在国内外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3]。根据目前我校眼视光学学生的现状和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现有教学条件和资源,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实验课中应用了CBL,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校眼视光学9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0名,女50名,年龄19~22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实验组中男22名,女23名,对照组中男18名,女27名。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对照组应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实验组应用CBL教学法,实施地点为我校附属眼科医院实验室。1.2.1LBL教学法:单纯应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教室中听课,配以临床上的图例进行讲解,随即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实施。1.2.2CBL教学法: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学习思考价值的实验课资料,选取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各种临床相关疾病材料,组织相关教师充分论证及筛选,取其有精华和有深刻内涵的材料,发现其中所隐含潜在的临床问题,精心整编成适合眼科学实验课CBL的教学材料。以案例为导引,让学生阅读、查阅、思考、分析、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1.3教学效果评价设计针对L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加强团队协作、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通过临床技能操作考试,评价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在疾病诊断、治疗中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概念的应用能力,分析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远期效果。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考试成绩,采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眼科学期末试卷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技能操作考试中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应答比较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90份,回收率100%。两组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应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3讨论
篇2
关键词 法律课 教学 案例
高校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概念比较抽象,其原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不易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加之法律课程所占的课时总量较少,通常只在一个学期开展,因此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的精髓。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呢,如何通过短短的法律课程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所有法律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讲解法律理论或法律规定,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选择并运用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节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使学生掌握有关法律规定或理解相关法律理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选取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实践出真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选择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真实案例,也可以选择社会热点、焦点案例,但所选案例要求真实、准确,不能胡编乱造,尽可能是新近发生的,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选择来源真实的案例作为素材,一方面可以体现教师治学的严谨态度,另一方面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把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变为直接经验,使教学收到预期效果。
(二)典型性原则
所谓典型性在于案情与法律原理规范的联系性,要求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及教学大纲,选择能够充分体现教材内容并且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相一致的案例。使用这种案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研究和与所学知识的结合,并领会法律原理、规范运用的条件和环境。案例的选择要做到两点,一是要针对教材内容选择,以体现它为教材服务的目的;二是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中的热点问题进行。
(三)适应性原则
选择教学案例时还要结合学生特点以及教师的能力等因素,如对初学法律的学生,一般要选用综合难度较低的案例,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和具有法律实践经验的学生,选用案例的难度要相应地增加,可以给他们提供综合难度大的案例进行分析。同时选择案例也要注意教师驾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案例理解、掌握和运用教材中的相关法律知识点,使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与思考,深化自己对法律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法律意识。
三、案例教学方法的讨论
(一)分析案例
根据上述案例选择的原则挑选典型案例以视频、文档的形式准备好,对视频案例可以用摘要的形式把主要内容发给同学们阅读,所选择案例的针对性要强。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先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同时设置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准备主要包括阅读案例,了解案例的内容,根据老师提供的延伸阅读文献进行扩展阅读以便为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前期分析,并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内在矛盾进行剖析,同时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观点,并提前进行理论的准备,以便在讨论中对学生加以引导。
(二)提出问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时机的把握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通过分析案例类型及所反映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目的要求,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选择性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即可。好的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课堂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并积极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法律依据。
(三)案例讨论
在案例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充分尊重学生的分析。通常采用分组讨论模式,即把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个讨论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各自观点和立场,并陈述理由,同时要求各小组能够对不同的结论进行分析比较。在进行全班讨论是,要求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同时要求该组其他成员记录本小组的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然后在全班发言交流,其他同学亦可做补充性发言。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在班级范围内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推理,防止讨论主题漫无目的地扩散,适时地给发言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并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氛围。
四、案例教学方法的点评和总结
教师的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要求教师收集同学们的讨论稿,及时对案例教学的效果做出总结,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分析,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以利于今后案例教学的改进。引导学生去思考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运用了哪些案例分析方法,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提高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提高学生对案例的书面分析能力,同时也是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再回顾和总复习,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
作者简介:申子夏(1982-),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纪检监察助教,研究方向:高职高专法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盛高璐.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46-47.
篇3
一、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初探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案例作为授课的参考题材,以案例事实作为获取知识的依据,通过师生互动探讨案例中的问题,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我国法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最早源于美国的判例教学法,该教学法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道尔首创,至20世纪初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等领域,其形式与内容日趋完善,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其基本做法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安排布置案例的讨论;第二步,学生根据一定的判例索引摘录相关的判例的内容;第三步,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对症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阐释法学知识,例如课堂列举案例法、课堂讲评案例法、课堂讨论案例法、庭审旁听案例法、模拟法庭教学法、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法学案例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起着互为补充的作用。通过多种不同方式的案例教学,可以将法学知识的传播和法学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一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实际生动的案例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置身其中,清楚认识到这些概念、原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以增进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法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法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层出不穷,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早已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然而,目前法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使案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1.案例的选择不适宜。作为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应当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然而目前法学课程教学中对于案例的选择过于随意,且缺乏证明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教师主观方面的。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工、更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还需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然而,在我国目前由于受到案例采集渠道、投入时间、精力、财力等的局限,使得获取案例的数量与质量大打折扣。此外,还有的教师在法学案例教学的远程中,往往忽视案例的典型性和适用性,一味追求案例的趣味性,使案例教学演变成为“故事会”,达不到教学目的。
2.案例教学的过程随意。有的教师在案例的采用上不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选用案例时,主观随意性突出,缺乏通盘考虑;还有的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事实上,由于教师总是处于传授者的地位,即使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显得过于主动,从介绍案情、提出问题到展开分析、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均由教师主导和把握,真正让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内容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事外,由于没有真正投入到对案例的思考中去,当然也就无法有深刻的体会与收获。这些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运用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案例教学,只有在学生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法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案例的收集。在案例的收集方面应当广开渠道,精心挑选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选择教学案例应当注意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目前教师收集的案例的渠道主要是书本、媒体和网络等。事实上,我们通过司法机关调取已经结案的相关案卷材料,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梳理、筛选后采用,这样获得的案例由于其更贴近现实,因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此外,案例的选择还应服从于教学目的的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最能反映相关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典型案例,从而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相关法律知识尤其是重点难点的理解,并能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课中案例的运用。教师首先应当在课程设计上多下工夫。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应当以引导学生深入发现和理解理论知识为目的。由于学生在初学时尚不具备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方式的运用应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理论问题,并且案例不宜过于复杂。例如在讲授共同犯罪理论时,可以通过一个案例设计不同情形,从而对应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不同共犯人种类,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在案例教学时,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虽然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打下基础,但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要适时而充分地发挥驾驭课堂的控制能力,充分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因为学生有限的知识可能更多来源于书本,只是印象性的、感性的,学生课堂讨论有时可能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如果听任学生的自主发挥,那么预想的效果就会达不到。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适时控制,适当点出学生的错误之处,这实际上也是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思维。
在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辩证地剖析案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例如,在介绍《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并讲解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之后,举出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讨论:某甲在14周岁生日当天晚上11点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其后凌晨1点又盗窃3500元现金,通过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理论知识,判断某甲对于其所实施的这两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课后案例的点评。在整个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升华教学效果,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学生讨论完案例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以及理由作出评论,对于正确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对于提高学生今后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大有裨益,有利于下一次案例教学的开展。通过点评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案例,掌握法学的基本原理,能够更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篇4
摘要:本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案例实验教学法的组织策略和实施过程。文中以C语言为例详细论述了如何围绕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和设置实验环节,并给出数组单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学;实验;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教学目标
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存在着一种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随教师被动地学习,对程序设计没有整体的观念,缺乏明确的目的性,甚至学习效果如何也不知道,最后即使拿到高分,在真正编程时仍然觉得难以下手,没有思路,完全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编程中。这种现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目的到底是什么?教学效果应如何衡量?课程应怎样组织?
很显然,仅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的语句、语法等细节是不行的。通过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程序设计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握的是程序设计思想和相应的学习方法,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并具备知识扩展的能力。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衡量教学效果:
掌握一门语言的主干,并能在相关参考资料的帮助下解决实际问题(知道如何和怎样得到帮助);
掌握一定的算法和程序设计思想;
具备上机调试的能力。
相应地,课程的教学有两层目标:
帮助建立程序设计中应用到的概念以及理解计算机语言规则;
帮助建立编程思想以进行真正的编程活动。
2案例实验教学法
不同于其他学科,计算机科学的学习仅仅有解决方案还不行,还需要动手将其变为现实,也就是要通过实验来巩固和验证所学。实验的过程还可以发现知识结构的欠缺,进一步引发学习动机。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案例的讲解,也要重视实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结合案例的课堂讲解,可以设置两类实验:
同步实验: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程序设计中用到的概念以及语言规则,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程序调试方法;
自主实验:通过阶段性学习后进行较为综合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编程的方法并进行真正的编程活动。
案例实验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教师首先从案例演示开始,让学生理解计算机语言应用的场景,能解决的问题,产生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分解案例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学习目标,并引入不同的知识单元;再针对当前知识单元,布置同步实验。通过阶段性学习后,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对案例进行扩展,布置自主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促使其主动学习;而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案,并且通过对学生成果的展示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案例实验教学法的整个组织强调的是课堂讲解和学生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以及学生实验实施情况都成为后续教案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学生也能体会主动学习以及成功的经验,主动完成知识构建。
3案例实验教学法的实施
从案例实验教学法的组织过程中可以看见,案例和实验环节是联系教和学的纽带,也是教学活动能有效实施的关键,下面以C语言为例,说明案例和实验环节如何设置。
3.1案例选择及知识点的分解
案例的选择不能强调难度,而应具备普遍的代表性且是学生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例如可以选择用C语言实现的迷宫、贪吃蛇等游戏,也可以选择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如书籍借阅、学生管理等。在这里我们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选定案例后,先进行程序的演示,以便学生理解C语言可以作什么,有感官上的认识,然后结合软件工程设计思想,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调试、运行各个阶段展示案例,使得学生对将需求从客观现实世界映射到计算机软件世界有初步的了解。再结合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思想,从功能角度将系统分为若干主要模块:
第一阶段:基本的程序设计和实现
(1) 数据的录入和显示: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输入输出方法;
(2) 数据的计算:算法思想、表达式、三种控制结构;
(3) 成绩排序和查询:数组、排序算法和查找算法;
第二阶段:提高程序质量
菜单的实现:函数和预处理命令;
第三阶段:高级应用
(1) 数据的访问:指针;
(2) 数据的存储:结构体和共用体;
(3) 和外存的交互:文件;
上述模块划分后,学生很自然地了解程序设计和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是用什么方法以及知识可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后设置同步实验,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并作相应的扩展。将全部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后引入自主实验,通过一个较为综合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知识面。自主实验后应有相应的评价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欠缺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为后阶段的教学作铺垫。
3.2案例实验教学法实例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程序的实现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算法,二是语言。对程序设计而言,语言仅仅是一个工具,算法才是本质的内容,因此每一部分的学习首先都应该强调算法的思想和程序设计的方法,然后才是具体的语法规则的学习。
计算机语言中数组是非常重要也很实用的存储结构,而排序和查找算法则是计算机应用中最基本的操作任务。下面以第一阶段第三个知识点即学生成绩的排序和查找为例说明案例实验教学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教学目的〕
1. 理解排序查找算法的思想
2. 数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3. 强化顺序、分支、循环控制结构的应用
〔案例教学过程〕
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在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案例后就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在合适的时候提出合适的问题,以问题驱动教学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1. 问题引入:演示对M个学生N门功课的成绩排序以及查询某个学生各门课成绩查询的程序。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当前应用热点如数据库、搜索引擎讲解排序查询算法的实际需求。提出问题:如何实现查询和排序?
2. 分析讲解:通过对问题的逐步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算法思想和语法规则。
(1) 简化问题,组织讨论,理解算法提出的必要性。例如对a,b,c三个数进行排序。初次接触排序的学生首先想到用if…else…语句将三个数两两比较,直到完成排序。再提出问题:当数字的个数增加到四个、五个甚至任意个数时,怎样排序?上述解决方案是否可行?显然,不可行,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回顾算法的要点:算法应具有通用的表达方式,可以给出计算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上述方法不具有通用性。
(2) 引入一种排序算法如交换法的思想。利用动画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的场景,如N个人从高到矮排队会怎么做?个子最高的站第一个,然后是第二个,…,在这个过程一直重复做两件事情:比较和交换位置。引申到用计算机实现N个数的排序,学生能比较自然地接受交换法的思想。再次让学生给出解决方案,画出如图2所示的算法流程图。
(3) 提出问题:上述解决方案在实际编程过程中N个数怎么存储?引入数组这种重要的存储结构
(4) 核心知识的学习: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可以用典型的、较为简单的例题进行讲解,如Fibonacci数列、矩阵的简单计算以及字符串的复制等。帮助学生学习涉及的核心知识点: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方法,并熟悉数组结构在程序中应用的场景和方法
(5) 学生成绩排序案例的程序讲解
(6) 用类似的方法完成查找算法思想的介绍和成绩查询案例的程序讲解
3. 总结深化:教师就教学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起再一次的思考,以真正掌握知识。
〔同步实验〕
同步实验需要和课堂以及书本紧密结合,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其一,和课堂上的典型例题相似,学生通过读程,仿照程序开始编写程序的学习,能较顺利的开始实验,增强信心,也能通过积极的思考回顾并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其二,对课堂例题的延伸,如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突破思维定式,更好的掌握算法。
实验内容:
1. 任意输入10个整数,存储在一维数组中,实现数组的输出、排序、查找
2. 二维矩阵的最大值求解并输出其所在的行列
3. 打印杨辉三角
4. 字符串的输入、输出、在字符串前增加一个字符、排序、查找
〔自主实验〕
经过阶段性学习后,引入自主实验。除了布置实验内容,教师还应介绍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站等),给出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带有目标的完成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为解决问题从不同途径中获得帮助,学会查找资料、使用资料的能力,使其具备扩展自身知识体系的能力。
实验内容:编写一个小型的游戏程序,如猜测计算机随机生成的数字,实现玩家成绩的排序或查找玩家的历史成绩。程序设计过程中请考虑:查找或排序的效率和哪些因素有关?还有哪些排序或查找算法可以使用,如何衡量查找或排序的效率?
〔实验讲评〕
学生程序得以实现后,并不意味着实验的结束,必须进行讲评,包括:
1.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讲解,深化知识的理解
2. 学生有代表性解决方案的展示,使得学生对所作的工作有成就感,提升学习的兴趣。在这个实验中,学生普遍对排序算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查阅相关的教材资料,尝试了不同的排序方法,如选择、冒泡、快速排序等,开拓了视野。这显然不同于以往学生局限于学习教材所讲的一到二种算法。在排序效率分析上,除了常规的获取系统时间的方法,还有同学想到用统计算法中比较次数和交换次数的方法。此时,教师的鼓励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解决方案中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用现有的知识能否解决?如不能,需要学习怎样的知识?例如程序中猜数字、查找、排序等功能都在一个main()函数中实现,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你作为语言的设计者会提供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又如玩家每玩一次游戏,记录成绩的数组长度就必须增加,但是数组定义又要求长度是常量,所以只能选择尽量大的值,那么在事先不确定游戏次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不固定长度的数组呢?这样自然的引出后续的教学单元:函数、指针等内容。
〔方案评价〕
教师根据案例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实验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使教案适应学生。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评价。
上述教案经笔者实践,学生反响积极,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特别是自主实验后,学生理解了计算机语言学习的重点所在,学会资料的查找和使用,开始大胆尝试编程,后续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在提高程序质量和程序风格上多加引导。
4结束语
案例实验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实验巩固扩展,将教和学紧密结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程序设计思想,在案例的分析、程序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注重实验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掌握语法规则、熟悉且能应用编程语言的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董荣胜,古天龙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 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
篇5
(一)法务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案例+分析引导+讨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授课之前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的运行过程当中做简单的分析引导,然后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并且让学生继续案例的讨论,在经过讨论之后进行总结。这样做完之后,学生对自己所参与的事物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感到非常的满足,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保持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未来的发展来说有利无害。
(二)法务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显著的区别,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特点
1、以法务案例为基础
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案例为基础,也就是说案例是教学的起点,同样也是教学的依据。而一些鲜活的案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周围,具有真实性,因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扩散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对所学的案例有足够的兴趣,给予足够的投入,就会得到非常巨大的成果和回报。同样,学生在掌握案例的时候,就会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对日后的发展来说,将会有巨大的帮助。
2、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以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课堂当中,教师引导为主,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去参与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去总结案例,因此,教师在课堂当中不以教授知识为主,而是更多关注孩子的眼神,或者是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处于集中状态,如果发现一些孩子的眼神处于飘忽状态,这时教师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快速将思维回到课堂。而学生主要以讨论为主,这种讨论的方式,可以由学生自主去讨论,自主去决定,也可以分角色去扮演案例中的人物,然后通过鲜活的表演,据明白案例中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所做行为的一些想法,这样对于他们分析案例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法务案例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虽然说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堂效率的提升,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大家要注意,要恰当的使用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会使得教学成果有巨大的提升,这就需要大家注意在使用法务案例教学模式时的注意事项。
(一)法务案例的选择
对于法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模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法务案例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发我爱你的时候,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最恰当,将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法外利益相结合,并且所选取的案例,案情不需要太过复杂,这样便于学生去阐述和总结。同时,法务案例的选取,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尽可能去选择一些当代青年比较喜欢比较感兴趣的案例,进行分析。法务案例选择还应该具有时效性,如果能选择当下发生的一些案例进行学习的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实践
一、税法案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税法》是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渗透性的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国家颁布的各项有关税收方面的法规和制度,相对比较繁琐和枯燥,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各校的税法课程都较早的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的内容。在2011年,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通过采用电话调查、课堂调查等方式对税法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本校在校学生400人,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100人,其中有效回答390人,占总数的78%。笔者将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表1 调查统计分析表
您认为税法中的案例对提高学习有帮助吗? 有很大帮助 有一点儿帮助 没有什么帮助 合计
选择人数 170 190 30 390
所占比重 43.6% 48.7% 7.7% 100%
您认为税法课程中引入的案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是否合适? 案例比重太少了 案例比重可以再增加一点 案例比重适合 案例有点多 案例太多了 合计
选择人数 80 130 160 20 0 39
所占比重 20.5% 33.3% 41% 5.2% 0% 100%
您认为案例的难度是否合适 案例太难了 案例有点难 难度适中 案例有点简单 案例太简单了 合计
选择人数 80 120 160 30 0 39
所占比重 20.5% 30.8% 43.6% 5.1% 0% 100%
您认为案例教学的模式应当是 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 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 大量采用案例,少讲理论 合计
选择人数 230 150 10 390
所占比重 60% 38.5% 1.5% 100%
您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与学生并重 合计
选择人数 100 150 140 390
所占比重 25.6% 38.5% 35.9%% 100%
您认为案例教学中可采用的方式有哪些(由学生自由填写,可多选) 讨论 课后分析,递交报告 视听资料(如录像资料) 不知道或无意见
选择人数 260 50 20 130
所占比重 66.7% 12.8% 5.1% 33,3%
从以上资料的分析不难看出:
(一)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同度高
调查结果显示93.3%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对学习有帮助,其中有43.6%的人认为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对税法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有48.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对学习有一点儿帮助。说明大家普遍认可案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也能认识到其对培养学生职业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要意义。
但是,从资料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二)案例教学结果不够理想
虽然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作用是认可的,教师也为此投入大量资源,但是只有43.6%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对他们又很大帮助,甚至有5名同学认为没有什么帮助。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案例教学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初步分析,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的比重不够。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案例在教学中的比例还可以再增加,但是在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下,许多专业的课时被缩减,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处理好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案例的难度偏大。在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有许多是在实际工作中真实发生的例子,由于实际工作比较复杂,案例的综合性也会比较强,学生就会认为比较难。
3.案例的趣味性不够。有4名学生提出希望案例更加有趣,更加贴近生活。虽然提出这种要求的学生不多,但由于这使学生自己提出的,而不是笔者给出的被选项目,所以也引起了笔者的主意。
4.应加强对案例教学过程的控制。这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学生课前对案例准备不充分,参与性不高,抄袭或直接引用别的同学的观点。
针对这次的调查分析结果,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研究,重新设计了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部分。
二、改进后的案例教学过程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中的重点,在案例的选择中应尤其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案例的趣味性,另一个是案例的难度。在之前进行的教学实践的调查分析表,可以看出这两个问题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案例如果太难,学生会渐渐对其缺乏兴趣;若案例太简单,失去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二)、在教学中加强引导,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要随时注意同学们的实践进展,积极引导和启发。一次在案例讨论将要结束时,有一名同学说他有一个亲戚要出售古董,当时教师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模拟多种情况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
在分析和总结中,教师应注意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税法案例教学中,笔者借鉴一种“双轨三线制”[]的构建模式。该模式中的“双轨”是指教学中的理论部分和案例部分。教师可以将税法的各大税种在进行理论讲解时都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税收的征收范围(对谁征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征多少税)、税收的申报(怎样征税)。而“双轨三线制”中的 “三线”就指的是这三个部分。“双轨三线制”模式的建立就是把税法的案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为“第一轨第一线”和“第一轨第二线”,第二个阶段是“第二轨第一线”和“第二轨第二线”,第三个阶段是“第二轨第三线”。
三、案例教学实践效果的分析
在又进行了一轮案例教学实践后,笔者对实践效果又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范围是本次案例教学实践的学生,通过课堂、课下、电话调查等方式对税法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统计,这次调查人数为360人。调查统计分析表表2如下
为了,方便比较,笔者将本次调查结果与表1(案例教学改进前)的部分项目进行比较后,制作表2如下:
表2
项目 案例教学改进前 案例教学改进后
参与调查人数 390 100% 360 100%
学生认为税法中的案例对提高学习有很大帮助 170 43.6% 260 72.2%
学生的建议 1.专门的案例教材2、选择更加有趣的案例
1.专门的案例教材
2.建立模拟实验室
3.多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
根据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在案例教学准备阶段充分对学生进行动员,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案例的难度和数量、模式重新安排;在实施阶段丰富案例教学形式,加强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改“教”为“导”;在结束阶段讲评时注意将案例内容同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案例教学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郝敏;双轨三线制实践教学模式;会计之友;2006年第07期
[2]秦少卿、黄兰、覃创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会计之友;2006年01期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应用;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83-02
一、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
市场营销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现实中,营销案例本身很丰富,跟人们的消费实践联系很密切,这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并且担任一定角色,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决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案例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讨论前,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制定方案;在讨论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劝说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完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 收集真实典型案例,正确把握教学重点
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全面了解案例主题,把握教学知识点。案例选择要尽量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明确教师角色定位,联系实际更新案例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程序和操作方法,然后引领案例讨论过程。在这里,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其次,教师是启发者,通过教师一个又一个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明确告诉他们应用到了哪些理论及知识点,如何进行创新和改进。最后,教师是案例更新者,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教育实际。
(三) 提高学生认可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他们或表现得不积极,或表现得很拘谨,总认为只有听老师讲课收获最大,其他同学的发言不值得听。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进行疏导,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是必须的。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对高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继续培训制度
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下转295页)
(上接283页)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目前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设立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
(二)建立本土化案例库,匹配高职教学特点
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国外的不尽相同,本土化的案例能很好地表现当前中国企业的文化、机制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具有现实意义。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需要解决案例建设问题,建立本土化案例库是当务之急。
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具有的特点,只有选择与他们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的案例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选择要难易结合,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相匹配。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使营销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以减少理论的滞后性。第三,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价值和实践的认识。
(三) 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靠教师、学生的想象来进行教学,缺乏真实感。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营销知识,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去了解、熟悉营销实践,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鼓励建立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虽然案例教学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因高职院校的地位、特点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高职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生源、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改善及政策、机制的完善,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总之,《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我们体会到,案例教学法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案例教学法也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要每位承担此课程的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就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国伟.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体会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21).
[2] 武文珍.案例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1).
篇8
【关键词】专业课;案例;启发式;教学改革
0 引言
专业课程的教学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了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通识类课程注重基础理论不同,专业课程往往是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联系,突出针对实际情况和工程技术问题的系统设计和方法。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方法的局限和影响,目前很多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了与通识类课程相类似的教学方法,而这些课程的自身理论性不强,传统的教授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法早在1910年就已经被当时的学者科普兰博士提出,并运用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学中[1]。这种教学方法针对实际的案例展开学习和讨论,其指向不仅仅是教师,还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有较大的行为变化,着眼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式教学方法对于当前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同样有着相类似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5]。本文以嵌入式系统课程为例,结合多种形式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进行了探讨。
1 传统专业课教学模式分析――以嵌入式课程为例
嵌入式系统课程目前是面向本科测控技术及仪器、自动化以及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所开设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内容涵盖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基础等内容,知识点与实践内容较多,与实际工程应用联系紧密[3-6]。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授时,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以下的几方面问题:(1)课程应用性强而理论性偏弱,知识点的理论连贯性不足,学生难以准确把握课程特点和整体脉络,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较为困难;(2)受课时要求、场地以及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实验项目较为简单,只能满足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需求,难以达到系统设计的训练目的;(3)知识点逐点介绍的传统授课方式,辅以相关的课后练习、实验,整体性表达不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也不够,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或培训才能熟练运用。
这些问题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之后,在系统分析、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不够,影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探讨
根据课程的特点,本文研究的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知识点的组织以及典型工程设计案例设计、教学过程的行为组织、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开展、课外设计工作。
鉴于嵌入式系统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知识点较多,为了克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陷,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各知识点的特点,根据课程的应用情况和当前技术应用现状,遴选出合适的典型工程设计案例,以此为基础,对教学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由简到难引入三个具体工程应用系统,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其中,通过第一个案例的系统组成与应用逐点展开课程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课程的特点、应用背景和组成,并由此引出嵌入式系统基本组成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I/O口、基本程序设计以及中断系统等;通过第二案例,引入用户需求,全面分析系统设计和扩展,引导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分析能力,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系统扩展、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等;最后的第三案例由授课教师提出,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设计报告,全面评估和检验学生的课程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行为的组织过程中,按照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课后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思路,围绕课程授课中提出的三个应用系统案例,积极的鼓励学生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来补充和理解学习课堂上没有完全弄清楚的问题,学习课堂上没有讲解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并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协作,开展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自主式学习。
在实验项目设计方面,由于侧重于应用,因此实验内容应区别于通识理论课程的实验,后者主要通过观察和验证现象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而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内容直接面向工程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因此可以在典型工程应用案例基础上,以系统设计和功能验证为目的的展开实验,提高实验内容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课外设计工作方面,实用化技术需要丰富的经验奠定基础,仅仅依靠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结合简单的工业系统应用以及电子设计竞赛内容,通过实验课、课外设计、科技竞赛项目兴趣小组等提升课后实践的层次,丰富课外实践的内容。其中实验课和课外设计配合理论课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和训练他们应用开发的基本能力;科技竞赛项目兴趣小组主要针对学有余力并对科技竞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如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智能车竞赛等。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整合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理论,并在实际开发中得到体验。
3 实践意义
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以嵌入式系统课程为例,研究探讨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尤其针对工科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模式结构和实施内容。研究内容为高校专业课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2]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91-93.
[3]修春波.单片机课程的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3,5:197+201.
[4]史成芳,程荣龙.基于“案例驱动”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93-94.
篇9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038-02
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基础上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案例教学是实现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研究如何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中,对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意义
1.1 有利于实现师生优势互动
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授课中 “自我说教式”的讲解和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意师生间的密切沟通、双向交流,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又由于案例本身是有一定情节的典型事例,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改变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为主动进取创设了条件。
1.2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抄、课后学生练、学期结束考试,没有生活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可能记住了市场营销的概念、内容、策略和方法等,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而案例教学把案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去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增强生活体验。多种案例又蕴涵着各种理论知识点,理解了案例解决方法就可以深入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分析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去帮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激发思维,努力创设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事实上市场营销案例的答案本身就不一定是唯一的,因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答案自然就不会相同。所以应重视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和分析的具体思路正确与否,而非答案的唯一。这样学生将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锻炼,从而学会求知、做事、思维、创新。
1.4 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辨能力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对那些固定的理论知识、原理和规则的获取和掌握。借助于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讨论技能,提升学生将思想准确、及时地对外描述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他们参与讲座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达到培养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能力的效果。
1.5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一般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而案例分析成果评定是以小组为单位,因而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这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营销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学生工作后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这样的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很难实现。案例教学作为一项群体活动,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2 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2.1 明确教学目标
即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教学目标可分解,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营销活动中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营销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又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
2.2 精选市场营销典型案例
上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案例选择要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精心设计讨论话题
讨论话题的充分准备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出现课堂秩序的混乱。选取适当案例后,教师应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精心设计案例讨论任务。设计任务时,要由易到难,不求过于复杂;任务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分析时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同时,任务设计要与案例内容所反映的理论相一致,不可牵强附会,往往一个案例可以用来说明多个理论,教师需对此进行把握。
2.4 案例的讨论
针对所收集的资料与学生事先学习的知识,进行现场案例的论述和分析讨论。通常情况下,案例分析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集中群体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样化、观点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这样可节省时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和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既要防止“一人操办”,还要防止“搭便车”。一般来说,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以5 人左右为宜,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组成,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分工协调与组织。
2.5 总结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教师应做简要总结,归纳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对好的思路与独到见解加以肯定,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进行再次分析和讲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合作讨论的过程。
3 对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3.1 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参与讨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3.2 要鼓励创新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这是好事,对于教师要加以鼓励,而不应对学生设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学生加以指责和批评。
3.3 要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具有突出的优点,但市场营销是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仅用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还应与其他教学法如讲授教学、模拟教学等相配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将其组合,以实现市场营销教学目标。
3.4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继续培训制度
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目前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水平。
3.5 建立市场营销案例库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需要解决案例建设问题,建立市场营销案例库特别是本土化案例库是当务之急。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营销问题都与国外的不太相同,本土化的市场营销案例能反映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选择要难易结合,与高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相适应。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使营销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以减少理论的滞后性。第三,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3.6 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以课堂讨论为主,缺乏真实感。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营销知识,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去了解、熟悉营销实践。学校要建立固定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马永青,张志鹏.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2).
[2]姜贵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浅析[J].中外企业家,2008(3).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环境工程;实施;调查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经理学院首创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上的讨论、教师的点评和总结等过程完成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把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有机统一起来。案例教学法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案例教学法是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法学等教学中常用的方法[1]。环境工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
1 调查的方法、内容及样本情况
为了具体了解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实施现状,推动环境工程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对南京七所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2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30份,有效回收率为71.43%。
2 案例教学法实施现状
2.1 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
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从大一至大四年级累积有55.19%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不了解,尤其是大一新生,比例高达74.07%,显然案例教学法的普及性不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程度随学生年级的提高而增加。在环境工程专业中,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和了解程度不一样,随着年级的提高,接触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增加,对专业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了解也相对多一些。
2.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频率
目前,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中,授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并不是很多,案例教学偶尔会被老师运用到课堂中,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年级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年级之间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一样,低年级的学生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相对较多,对专业课的涉及比较少。因此,案例教学法在低年级应用得较少。
各高校中,各有50%左右大一、大二学生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对案例教学法不了解。但师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很重要,并对实施案例教学法都持有积极态度。师生认为凡是专业课都有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如排水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CAD、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专业主干课程。教师认为专业课用案例教学法效果较好,91%喜欢并支持案例教学法;学生也认为案例教学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很重要,调查显示,如果采用案例法,有67%的学生表示会参与其中。
2.3 案例准备情况
89%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包括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和科学性、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分析以及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积极参与。其中,选择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和科学性的比重最大。41%的教师认为获取所需案例比较难,87.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设计案例题库。而认为目前教师在环境工程教学中提供的教学案例质量很好的学生只占10%。
纵向看,每个学校中选择案例质量很好和较好的学生累积达52%,选择一般的达46%,因此,总体上案例能够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而不同学校之间也有差别,学校d、f认为案例的质量都是一般以上等级,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学校a、c、f认为案例质量很好的学生比例很高,这可能是因为这几所学校的案例教学质量较好。由于大部分大一、大二学生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他们的选择不具代表性,所以只比较大三、大四、研究生对案例质量的看法。从大三至研究生阶段,对案例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案例现状的满意程度也逐渐降低。
2.4 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所有教师都认为普通教学应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并不能取代普通教学。以普通教学为主还是以案例教学为主,不同的老师观点不同,52.07%的老师认为目前的教学中还是应该以普通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贯穿其中;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可以以案例教学为主,普通教学为辅,或者二者并重。个别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应取代普通教学。具体情况见表4。
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98%的人认为在环境工程专业中,案例分析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是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方法。
2.5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55%的教师与学生都认为教师是促进者、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86%学生认为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案例教学实施有影响。其中37%认为影响很大,认为案例教学法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另外49%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主要依靠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教师认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性;案例教学授课课堂内学生众多,教师缺乏相关实际经验,缺乏外界联系,典型性案例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授课课时有限,学生参与不够积极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改革,增加案例教学课时,增加校企之间的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展示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分析;集体归纳,回归教学内容;总结评价,提升学习水平。
3 推进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实施建议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等具有显著优势,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良好途径。能使学生在大学时期进行相关的专业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能够为以后的岗位要求缩小差距,缩短适应工作的时间,为自己赢得主动。
3.1 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的推广实施
从组织教师学习案例教学法,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交流,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途径推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另外,对制作案例和组织案例教学给予奖励,鼓励教师投入精力[2]。从而真正推进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实施。
3.2 优选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案例的选择需要与教材紧密联系,既要能体现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又能反映目前环境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案例要有时效性、典型性、区域性,典型且真实的案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加深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产生强烈的现实感和使命感,面对的实际环境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钻研兴趣[3]。
3.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的成败也取决于教师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师需要把握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合教学需要,提高自身专业及教学水平;结合日常教学需要,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参与社会项目,把握前沿环境工程动态[4]。
3.4 加强与企业、设计院的合作
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是以企业需求和教学目标为双导向的教育模式,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双方以共同发展的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高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5]。加强与企业、设计院合作可以使案例符合社会实践技能与前沿科研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科研意识。同时,可以利用企业和设计院的资源获取质量较好的、处于学科前沿的案例。
4 结语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工程实践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广泛引入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将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法对师生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案例教学需要以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为保证,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洪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62-65.
[2]裴云.论师范教育中案例教学的推广:方向、困难、原因、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53-56.
[3]蒋艳红,蒙冕武,邓华.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0):64-65.
- 上一篇:单位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 下一篇:教育学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