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0 17:2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救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救治措施

篇1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防控措施;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

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近年来有逐年上升趋势,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西医和中医治疗,而西医以吸入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治疗为主,但吸入治疗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加上大多数儿童不能坚持长时间吸入而导致治疗中断失败,又常因不能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而达不到疗效,并且用药时间长造成了患儿精神及经济的负担。本课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探讨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防控措施及应用中医中药对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进行治疗,经过2年多的临床观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临床诊断标准[1],选择自2009年3月-2011年5月来我院的门诊及病区就诊的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130例,病源以我区各乡镇居住人口为主。其中常住人口109例(83.8%),暂住人口21例(16.2%);男76例,女54例;年龄l-2岁20例,3-4岁42例,5-8岁48例,9-14岁20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2年;夏秋季节或无固定季节者29例(22.4%);年发病人数≥2次78例(60%)。追问病史,家族中有过敏史或哮喘史者65例:既往有湿疹或过敏性鼻炎者72例。将13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于发作期治疗1个月后分别测肺功能,结果作统计学处理。两组均于4周内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葛兰素史可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12156)规格20ml/瓶,含沙丁胺醇100mg)。12岁以下最小起始量为将0.5ml雾化溶液(含沙丁胺醇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ml用储雾罐吸入,或用5-6L/min氧气驱动,10min吸入,每日可用至3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治疗组加用止咳平喘冲剂(取荆芥、防风二味先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雷公藤、钩藤等一十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合并液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35-1.38(55℃)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治疗,剂量为1-2岁1/3包,3-4岁l/2包,5-6岁1包,7-14岁1.5包,均为每日3次口服,10天为l疗程。

对照组加用必可酮气雾剂(葛兰素史可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100113,规格50ug/掀),发作期每8小时掀1次,稳定期工2小时掀1次,缓解后每晚1次。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忌食辛辣、海鲜食物,适当参加产外活动。

1.3 防控措施

咳嗽变异性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儿童发病最为常见。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于儿童时期,很有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先兆,所以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应积极查找过敏源:仔细观察每次咳嗽发作前有什么致敏因素存在,找出致敏因素,加以避免,防止再次接触;避免诱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诱因有三种可能:气候改变,冷空气刺激为主要诱因。因寒冷诱发咳嗽不止的这类患儿冬季清晨出门要穿暖和,并戴上口罩;运动后咳嗽加重,因而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吸入速效解痉饕物后再进行运动;情绪激动、大哭大闹亦可诱发咳嗽发作,因而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本质仍是哮喘,而哮喘是变应性疾病,常因免疫功能异常而产生变应性炎症,因此要注意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1]制订标准为:治愈:咳嗽于用药3周内消失,疗程结束后随访9个月无复发;显效:治疗3周或疗程内咳嗽消失,疗程结束后9个月复发1-2次,短期治疗后咳嗽消失;有效:疗程内咳嗽基本消失,停药后仍有少许咳嗽,但无明显不适;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转变为典型哮喘病历。

2.2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3 两组治愈时间比较

截至目前为止,治疗组中42例痊愈,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4.3%,平均痊愈时间为(9.89±3.36)天,对照组60例中26例痊愈,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8.3%平均痊愈时间为(28.20±22.38)天,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2.4 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治疗组起效时间为(5.2±2.6)天,对照组起效时间为(9.8±3.4)天,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70例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4.3%;对照组60例中有16例复发,复发率为26.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2.6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第一次肺功能各项指标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组用药前后肺功能测定指标对比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

表2 治疗组用药前后肺功能测定指标对比

指标(单位) 用药前 用药后 P

FVC(m1) 3013.87±893.65 3162.90±912.17. >0.05

FEV1(m1) 2169.03±771.22 2499.68±626.49. >0.05

MVV(m1) 69192.26±1818.29 2979291.61±18739.62 >0.05

PF(L/s) 5.06±l.37 5.76±l.19 >0.05

V75(L/s) 4.84±1.36 5.56±1.21 >0.05

V50 (L/S) 3.7l±1.20 4.32±1.19 >0.05

V25 (L/s) 1.89±0.79 2.35±0.89 >0.05

3 讨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据我们临床观察,本病患儿以2~5岁者较多见,其他年龄段相对较少,本病患儿以长期干咳为主,临床上无喘息症状,听诊也没有哮鸣音,但人们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本病患儿同样存在气道的慢性炎症及高反应性,符合典型哮喘的基本特征,目前,西医治疗首选皮质激素的吸入和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但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为激素的不良反应,患儿依从性差,用药时间长,易复发等,影响了治疗效果[2]。

祖国医学中无“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病名,但有许多类似的记载,例如《诸病源候论・咳嗽候》中提出了“风咳”,特点与咳嗽变异型哮喘十分相似。其病因为外感风邪,侵犯肺卫;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感邪之后,主要表现为咽喉不利、发痒;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日久不愈,化燥伤阴,临床出现咽干、干咳无痰诸症;肺失治节,宣发肃降失常,日久致血液瘀滞,有些患儿表现为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唇舌紫黯等[3]。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存在气道的炎症及高反应性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所以治疗上应围绕消除气道的炎症,减轻其高反应性两方面来组方遣药,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4],荆芥、防风等祛风药物的作用是多器官、多靶位的,最主要的是可以减轻机体对过敏反应因素的应激反应,缓解组织胺、缓激肽等过敏介质的释放,减轻了气道的炎症;羊藿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剂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自身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建中.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32-138.

篇2

本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安全重大伤害事件(以下简称重大伤害事件),是指重大交通事故,爆炸、火灾、洪水、台风、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等造成人民群众身体出现重大伤害的事件。

一、预案的启动

重大伤害事件发生后,区内各医疗机构承担紧急救治工作。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发生类型和紧急程度,启动本预案,同时上报区人民政府。

二、责任区域划分

以属地化管理为原则,区卫生局负责调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参与重大伤害事件救治工作(区突发公共安全重大伤害事件救治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要求无条件参与救治。驻区市管医院及区人民医院承担全区9个城区街道的重大伤害事件救治任务,并参与指导农村地区重大伤害事件的救治。各地区医院承担所在镇、街区域重大伤害事件救治任务(救治队伍名单要求上报所在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三、卫生部门救治职责

1、区卫生局

接到发生重大伤害事件的通知后,区卫生局立即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实施救治。另外,区卫生局接受市卫生局指导,负责本辖区重大伤害事件救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确保各项救治措施落实到位。

2、各医疗机构

在区卫生局重大伤害事件救治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区内各医疗机构成立本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重大伤害事件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预案、组建救治医疗队、制定具体规范的流程,同时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急救车辆,落实工作责任,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确保第一时间进入救治现场,减少人员伤亡。具体如下:

1、各医疗机构接到发生重大伤害事件的报告后,要立即根据重大伤害事件的不同类别,安排符合要求的急救车辆及抢救设备和药品,迅速组织医疗救护队于30分钟内赶到现场;

2、医疗救护队要及时提出抢救措施和处理意见,报告区卫生局;

3、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救治,如有急需送医院抢救的伤员,要立即将其转运到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对需要保留的样品,组织人员予以保留并保护好现场;

4、辖区各医疗机构要成立行政主要领导任队长的重大伤害事件救治医疗队,在重大伤害事件发生时,主要领导亲自组织抢救,并保持24小时通讯工具畅通。

四、重大伤害事件的报告

1、接到重大伤害事件报告的医疗单位,应立即向区卫生局和所在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报告;参与重大伤害事件救治工作的医疗机构,将重大伤害事件救治过程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区卫生局;

2、区卫生局接到发生重大伤害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并及时把救治措施和结果报区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

五、救治业务培训及模拟演练

篇3

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医疗救治工作预案,采取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建立行之有效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工作责任制,

成立临床专家组,负责指导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二、确定定点医院,积极进行医疗救治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传染病院或二级以上具有呼吸道传染病救治能力的综合医院,为本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诊疗的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负责接收本辖区医疗机构转诊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定点医院要健全工作专班,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检分诊、医疗救治和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在上级专家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进行医疗救治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专门的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承担本地区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预检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利用发热门诊并设立流感样疾病的分诊点。

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应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和护士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要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要询问近期有无到过国外,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要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

四、诊断程序

非定点医疗机构接诊的、经确认的不明原因肺炎或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患者,应立即转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派出市级临床专家组进行判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各市州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派出省级临床专家组进行判定。年度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需由省级临床专家组初步判定后报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由卫生部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进行最终确认。后续发

生的病例,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诊断,并及时将病例的有关情况和专家组意见报卫生部备案。

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鉴别诊断工作,既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也要防止假阳性病例出现,保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五、送检与报告程序

定点医院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应立即采集患者呼吸道样本(如咽拭子、口腔含漱水、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和血液样本,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年度首例及后续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原始标本送省疾控中心进行初步检测后,送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复核确认。

综合医院或定点医院等医疗机构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时,于2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乙类传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疑似、确诊病例的病情进展、诊疗情况、病情转归及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定点医院应将上述信息每天向当地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在报告事件类别选择“乙类传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进行报告。

六、病人转运与转诊

市、州级医疗急救中心统一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转运病人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要求进行转运,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转运过程中传播。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要按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七、控制医院感染,加强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要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必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物品以减少职业暴露,离开病房时必须进行手消毒并脱出防护用品。隔离病区内,被病人污染的物品及医疗器具必须采取消毒措施,隔离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

构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八、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专家组主要由临床相关专业(呼吸科、传染病科、儿科、医院感染科、重症监护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中医科)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第一版)》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开展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疑难危重病

人抢救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做好医院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九、开展人员培训,充实物资储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要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第一版)》及《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要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督导和检查,要督促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积极开展全员培训,层层抓落实。

各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医疗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具等物资的储备工作,现有的负压病房和负压救护车要保证处于备用状态,积极应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篇4

甲型h1n1流感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乙类传染病,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严峻形势,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可能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依据山东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有关要求,我院积极采取措施,扎实做好各项防范应对措施的落实,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现将近阶段工作情况做一汇报: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卫生厅及卫生局关于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要求,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5月4日上午,我院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题会议,我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刘义成院长传达了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副省长王随莲、卫生厅厅长鲍文辉以及市卫生局艾宪淮局长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讲话精神,并就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医务部连续组织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进一步落实预案制定、人员部署、房屋改造、设备到位、流程安排等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强化协调,统筹全院医疗卫生资源,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死亡。医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我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的总体协调、统一指挥。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整合与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重点指导做好医疗救治和重症患者的会诊,做好重症病例的抢救和普通病例的医疗救治。成立了三支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备队,队员均由呼吸科、感染科、icu、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技术骨干组成,其中大多数均参加过XX年抗击非典工作,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以及个人防护知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负责所有有关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协调及调度工作。

三、完善应急预案,建立诊疗流程

我院于5月8日全院印发了《**市中心医院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红头文件,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以及我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诊疗流程,并于5月8日上午进行了我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演练,我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备队队员均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待命。应急预备队员进行了穿脱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设备;抢救重症患者的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的注意事项等项目的演练。5月11日,我院组织相关人员赴山东省胸科医院观摩了甲型h1n1流感救治实战模拟演练。熟悉了卫生部确定的诊疗流程,认真学习了疑似病例救治的过程。通过以上应急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改善门诊条件,防止传染扩散

开设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和隔离病房。我院在来院病人多、住院床位少的情况下,感染科病房、急诊部腾出房间做为发热患者专用隔离留观室。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候诊室其它呼吸道疾病患者和医务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均需佩戴口罩。同时在门诊大厅、急诊大厅、内科门诊、发热门诊等关键部位设置醒目标志牌,门诊大厅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治疗措施,防止传染扩散。

五、整合医疗救治资源,合理调配医疗服务力量。

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建专家组、应急预备队,各组人员在预案启动后,均安排到位,不得随意请假或外出,重点安排好呼吸内科、icu、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专业的医疗和护理力量,要实行无节假日医疗服务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通讯联络畅通,为积极有效、及时处理病人做好充分准备。由院务部立即准备各种物品,保障后勤供应。设备科配置所需设备,所有必须设备均调试至应急使用状态。药学部购入各种治疗所需药品,做好药品供应准备工作。重点做好患者呼吸机、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床边拍片机和血气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以及血液、药品、检测试剂、消毒器械、防护设备和相关医疗用品的调配和储备工作,确保做好疫情暴发时的医疗救治工作。

六、加强人员配备,保证医疗质量

院内专家组由呼吸内科、icu、急诊部、感染性疾病科、医学影像部、检验科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经统一培训后组成,调配到相关病区参加诊疗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诊疗程序和规范救治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诊疗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保证病历书写质量,一旦患者病情恶化,超出本院救治能力,要及时邀请省级专家会诊,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死亡。

七、加强感染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管理科在预案启动后加强呼吸科门诊、病房、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病房、急诊部门诊、病房、救护车等地点的重点消毒,根据省卫生厅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要求,增加消毒工作人员和消毒次数,消毒剂改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及过氧化酸,相关科室配发消毒剂以保证消毒效果。同时就有关知识做好全员培训等宣教工作。共2页,当前第1页1

八、开展全员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就甲型h1n1流感疫情上报和医疗救治有关规定、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预案(试行)》《山东省中医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技术指南(2009版)》等内容,我院于5月2日、5月9日对医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重点培训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能力、重症诊断、重症鉴别能力、重症抢救能力、流感防控。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培训班。几次培训对我院提高诊疗水平有极大帮助。

九、加强预检分诊,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要严格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做好门(急)诊就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我院在门(急)诊所有入口处设立了流感样病例预检分诊点,在呼吸科等科室实行了二次分诊,指定专人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发现可疑患者,要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诊疗活动,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当初步怀疑为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并采集标本,送当地或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十、规范诊疗流程,建立双向转诊工作机制

按照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认真做好患者登记、筛查和报告,提高重症患者早期发现和抢救成功率。门诊部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报告工作,严禁瞒报,防止漏报、误报。对拟转诊的患者,必须经专家组会诊并根据病情进行初步治疗;转诊时,须及时与上级定点收治医院联系,充分做好转诊的准备工作,转诊医师要向接诊医师交待病情,认真填写《转诊记录单》。对符合诊治条件的转入我院的重症患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转诊时必须使用具备吸氧设备、人工辅助呼吸气囊等设备的救护车,并由医护人员陪同;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生命抢救技术;对于病情特别危重,不适宜转诊的患者,原则上要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组织就地抢救。使用的救护车必须符合隔离防护要求和急救要求,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要采取预防措施,转诊病人的救护车在转诊结束后立即进行消毒处理,严防交叉感染。

篇5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及县卫生局关于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要求,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5月5日上午,我院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题会议,我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鞠炎田书记传达了××省政府、省卫生厅以及市、县卫生局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精神,并就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制订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实施方案。医务科连续组织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进一步落实预案、人员部署、物质储备、设备到位、流程安排等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强化协调,统筹全院医疗卫生资源,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医院成立由县卫生局党委书记、院总支书记鞠炎田同志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我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的总体协调、统一指挥,整合与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重点指导做好医疗救治和会诊。成立了三支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备队,队员均由呼吸科、感染科、icu、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技术骨干组成,其中大多数均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以及个人防护知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所有有关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协调及调度工作。

三、完善应急预案,建立诊疗流程

我院于5月5日全院印发了《××县人民医院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红头文件,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以及我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诊疗流程,并组建应急队伍参加培训,熟悉了卫生部确定的诊疗流程,认真学习了医疗救治的过程。

篇6

 

双节即将来临,为了保障我区在公园、绿地、游园的工作人员和游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适用的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单位所管辖的绿地、公园、游园等地发生火灾等较大事故,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些事故。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

应急领导小组;主任为该组组长,书记和副主任为副组长。

现场抢救组:单位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为组长,安全保卫全体人员为现场抢救成员

医疗救治组:单位办公室负责人为组长,办公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成员。

后勤服务组:单位后勤负责人为组长,后勤部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

保安组:单位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为组长,全体保安员为组员

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单位公园、绿地、游园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单位救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汇报情况。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巡视,巡视期间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单位应急组当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现场抢救组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医疗救治组职责: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救急处理,尽快送医院抢救。

  后勤服务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应。

  保安组职责:负责单位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护现场。

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理程序

1、接警:接到安全事故警报后,应急领导小组指令现场指挥部成员第一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迅速了解和掌握情况,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须随即赶到现场。

  2、事故报告

  单位管辖的公园、绿地、游园发生事故后,应急小组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做好善后工作,按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轻伤事故:应由医疗救治组在24小时内报告单位领导、单位办公室、单位工会。

重伤事故:单位应在接到医疗救治组报告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工会组织:

  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单位应在接到医疗救治组报告后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监督部门、工会组织,填报《事故快报表》,单位负责安全保卫的领导接到医疗救治组报告后4小时应到达现场;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单位应立即报告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会组织和监督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委托人)应在接到项目部报告后4小时内到达现场;

  易爆物品爆炸和火灾事故:应同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员工受伤后,轻伤的送医疗救治组医治,重伤、中毒的送医院救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单位应在8小时内上报有关部门。

  3、成立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职责:

(1)确定事故处置的技术措施(包括制定救援方案、划定事故警戒范围、保护现场、收集有关证据资料等)。

(2)指挥和协调现场抢救和排险工作。

(3)调集抢救排险现场所需人员、车辆、物资。

(4)参加事故的调查取证和责任分析。

(5)帮助指导事故发生单位做好善后工作。

4、组织开展事故现场抢救和排险工作。在现场,应尽量最大努力抢救伤员,挽救生命,若事故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现场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物资,尽遏制事故发展。

  5、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篇7

一、总体要求

加强传染病监测与防控,落实综合防控措施,防止传染病的蔓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医疗救治服务,确保各项救治工作及时到位。

二、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县卫生局应急办负责全县春运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统筹与组织协调。各单位也要完善组织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好春运期间各项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二)工作职责

1.县卫生局: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配合,按照县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落实春运卫生保障工作。

2.各医疗机构:落实首诊责任制,开设春运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绿色通道,负责春运期间伤、病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要在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有序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做好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协助县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相关标本的采集。

3.院前急救机构:县急救中心、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值班力量,配齐车载设施与急救药械,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最快时间内派出救护车辆开展现场救治与转运工作。

4.县疾控中心:及时掌握各类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加强对人群密集场所的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指导有关部门与单位落实防疫消毒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5.卫生监督所:要重点加强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病媒生物控制等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督促完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设施,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三、工作措施

(一)做好应急准备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要求做好各项卫生保障准备工作,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落实急救车辆、药品、器械以及相关物品的储备,建立春运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组织开展演练活动,做到思想、人员、技术、物资“四到位”,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二)强化沟通协调

县卫生局应急办要在春运期间主动加强与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准确掌握信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及时落实相关卫生应急措施。县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和各医疗机构也要加强配合,及早发现、报告相关信息,及时开展调查处置。

(三)加强监测与报告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强化疫情监测,重点要做好以人禽流感、流感、流脑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强化疫情形势的研判,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早发现、早报告,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县卫生监督所要加强车站等重要交通部位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找出薄弱环节,消除潜在隐患,做好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各医疗机构要加强门、急诊医护人员力量,开辟春运突发公共事件绿色通道,收治相关病例,同时及时向卫生局报告春运医疗救治相关情况。院前急救机构要及时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前急救信息报卫生局应急办。

(四)加强应急处置

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救援、医疗服务、保健服务等工作的同时,做好伤情、病情、疫情信息统计报告等工作。卫生监督所要派出卫生监督员对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制度、措施落实情况等依法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疾控中心要派出专业人员开展预防性消毒、疾病监测、环境卫生学评价和健康教育工作,在发现一些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开展病例隔离、密切接触者登记、医学观察、消杀等应急处置工作,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篇8

【关键词】 儿童;沙门氏菌感染;救治;护理管理

鼠伤寒沙门氏菌(STM)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全年均有发生,以6~9月发病率最高,是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最常见者。2013年6月13日本市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400多名学生出现症状,四川省眉山三医院共收治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儿114例,护理部积极组织和参与抢救处置,保证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顺利完成,无患儿死亡和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院在6 h内收治患儿114例,男性81例,女性33例,年龄5~17岁,平均年龄(11.3±0.46)岁。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腹泻、腹痛、呕吐。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7.8~40.2℃之间。患儿腹泻特点为大便呈水样便或稀便、次数频繁,轻者3~5次/d,重者多达10次/d以上,并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入院患儿均行三大常规检查,凡体温>38.5℃患儿均做血液培养,腹泻患儿均行大便培养,培养结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等治疗,并辅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住院治疗时间3~7 d,平均住院时间为4.4 d,康复出院。

2 护理管理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不可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情况复杂的特点。其医疗救治难度大,要求高,往往反映某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1]。本次事件短期内大批患儿涌入,给本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救治能力和整体水平带来严峻考验。

2.1 快速反应,分工协作,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行小组负责制。面对患儿数量短期内急剧增多的现状,医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抢救需要,组成抢救医疗队、后勤保障队、药品供应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护理部按照分工职能调集人员,组成抢救观察治疗组,管理协调组和接待外勤组。各组间既有分工又有相互协作,保证了紧急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抽调护士在特殊情况下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实行小组负责制,分片包干责任落实。

2.2 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按照医疗救治原则和护理工作流程,落实救治任务。因为此次事件为突发群体性,对象均为儿童,针对患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情绪不稳定、表达不准确等特点。按照医疗救治原则及方案,应用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及工作流程,规范护理工作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提高工作效率。如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的患儿病情观察:呕吐、腹泻、腹痛患儿注意观察呕吐、大便的量、次数及性状,取标本送培养等。

2.3 严把消毒和污物处理关,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在处置危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做好消毒工作。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食物中毒,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涉及面广人多。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有食物传播、水源传播和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用具传播。救治初期,护理部就考虑到医院感染的预防,提出并实施了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抓住消毒隔离管理的三个环节。如:入院环节控制,接诊时由护士分批引导,集中安置在专门的病区,分发塑料袋收集呕吐物。住院期间,短期内数量众多的患儿集聚,产生医疗垃圾多,均按照医疗垃圾分类要求处理;保持环境清洁,建立严格有效的隔离、防护屏障,控制感染的发生。出院环节,患儿出院后,床上用品按传染病患者要求进行处理,被褥进行暴晒后再使用。

2.4 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开展健康教育。由于本次事件发生在学校,学生数量多,社会影响大,学生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家长情绪激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救治工作,外勤组配合科室医生和护士对有情绪的家长进行疏导和解释,稳定其情绪。同时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 减少患儿的恐惧、紧张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告知饮食卫生的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总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过程中,护理部充分发挥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等职能作用,利用管理体系健全、护理人员多,执行力强等优势,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应急救治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措施,为患儿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9

一、医疗机构

防控的常态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发现肺炎患者的前线哨点,要以疫情防控大培训、大演练为抓手,不断增强防控救治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全县医务人员肺炎诊断治疗等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完成院内及线上线下培训,确保培训全覆盖。

(二)规范全县医疗机构肺炎发热门诊,县人民医院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负压病房3月份投入使用,全县18所乡镇卫生院设立有发热哨点。

二、下一步打算

篇10

第一条为落实重大传染病等病人的医疗救治措施,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帮助艾滋病特困人群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2007〕3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实施医疗救治的对象是:全省范围内确认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全省贫困的现症结核病患者;全省血防区居民发生的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及符合《晚期血吸虫病诊断标准》的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全省范围内经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

第三条本办法实施生活救助的对象是:全省范围内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

第二章医疗救治及生活救助工作原则

第四条坚持适当减免、分级负担的原则。对符合医疗救治或生活救助条件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或生活费用部分救助,所需经费除中央财政专项补助外,由省、市、县财政共同负担。

第五条坚持注重实效、避免重复的原则。对已经参加城镇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大传染病患者,专项救治要与医保救治相互配合、互为补充,避免重复救治。本方案要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第六条坚持量力而行、不断提高的原则。医疗救治及生活救助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随着财力的不断改善,今后将逐步扩大救治(助)范围,提高救治(助)标准。

第三章医疗救治与生活救助对象的确定

第七条医疗救治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治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一)艾滋病医疗救治对象: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

(二)结核病医疗救治对象:当地县级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诊断证明等相关临床资料以及证明其为贫困人口的证明材料(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户证、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特困证明材料);

(三)血吸虫病医疗救治对象:县级以上血防机构出具的感染急性血吸虫或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诊断证明;

(四)其他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对象: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确诊证明。

第八条生活救助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助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一)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2005年前未开展CD4检测的病例除外,下同)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劳动能力丧失的证明材料;

(二)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父(母)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父(母)死亡证明;

(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

(四)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子女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子女死亡证明以及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无其他赡养人的证明材料。

第四章医疗救治、生活救助的标准与资金来源

第九条对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及CD4检测,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对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进行抗机会感染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4800元标准给予补助,全部由省财政负担。

对因艾滋病造成的特困人群给予生活救助。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生活救助经费,由省财政承担。

第十条对肺结核病病人实行免费检查(痰检及一次胸片)、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按照结核病诊疗规范,对现症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900元标准给予补助,按实际发生额由当地结核病定点收治机构予以减免,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负担。

第十一条对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按照急性血吸虫病治疗方案规定的要求进行医疗救治,按每例最高限额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由病例感染地的市、县(区)级财政承担;对现症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按照晚期血吸虫病(晚内或晚外)治疗方案规定的要求,原则上按每例每年2000元的标准进行医疗救治,所需经费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解决75%,省财政负担25%。

第十二条对全省范围内经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进行医疗救治,按实际发生额,由省和市或县(区)各负担50%。主要对发生的医疗费用、消毒隔离费用、专家会诊费用及省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费用进行补助。

第五章资金使用程序

第十三条各市或县(区)每年底前根据本年度当地救治(助)人数,向省卫生厅、省财政厅上报下年度医疗救治计划,向省民政厅、省财政厅上报下年度生活救助计划,省相关部门审核后下达各市或县(区)实施救治(助)的计划数,并根据计划数及救治(助)标准,安排预算资金,通过预算指标下拨到各有关市或县(区)财政部门。预算资金先下达70%,剩余30%将根据年底考核的实际情况再进行下拨。

第十四条救治(助)经费的支付实行报账制。医疗救治经费由相关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在完成救治工作7个工作日内,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附上医疗救治对象的相关资料;同级卫生部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收到有关材料后,符合条件的,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至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机构。

第十五条生活救助经费由被救助对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报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工作后报县(市、区)民政部门;同级民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救助对象凭民政部门出具的书面通知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领取救助资金。

第十六条补助到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被补助单位必须提供以下资料:前述的医疗救治对象确定所需要的资料及其他必需的相关资料(如姓名、工作内容、补助金额、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医疗文书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工作实施总结报告;同级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七条补助到个人的,救助对象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前述的生活救助对象确定资料及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章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十八条救治(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市、县(区)财政部门对救治(助)经费要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

第十九条各地必须严格按照省实施办法规定的救治(助)对象、救治(助)范围、救治(助)人数和救治(助)标准使用救治(助)经费。医疗救治经费必须按规定补助到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生活救助经费必须补助到患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条救治(助)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第二十一条各相关实施单位、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具体实施单位要将救治(助)范围、对象、标准等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广泛监督。

第七章组织与实施

第二十三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卫生、民政、财政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人生活救助工作的组织、计划与安排,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省和市、县成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工作技术指导,医疗质量抽查与评估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实行重大传染病病人定点医疗诊治制度,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和救治工作的业务技术培训,确保医疗救治工作安全。

第二十六条凡经确定的救治(助)对象,县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必须建立专门档案,并逐级填报汇总表报上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

第二十七条各市、县要定期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生活救助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向省卫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提交专题报告。

第八章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八条各级政府及卫生、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病特困人群生活救助工作的督查,加强对定点诊治机构的监管,建立核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艾滋病生活救助、定点诊治机构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抽查。省级将每半年抽查考核与评估一次,每次抽查数不少于医疗救治数和生活救助人数的10%。

第九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