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9 17:5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籍测量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籍测量方法

篇1

关键字:农村;地籍测量;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P2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农村地籍的测量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地籍的测量关乎到农民和国家的利益,需要慎重的对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地籍的测量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想要保证地籍测量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必须审时度势的和当前的最新技术方法相结合。

地籍测量概述

地籍测量即在调查土地权属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测绘技术建立农村地籍的控制网,该技术必须要保证有一定的精确度,在一定的调查区域内才可使用。采集每一寸地的地籍要素,并绘制好专业的地籍图。地籍要素包含很多,主要有土地的权属界址、土地境界以及土地面积等等。要求能够精确测量出土地的分布状况、质量等级以及利用的类型,这些都能够为地籍部门进行管理提供及时性的详查材料,为登记提供重要的依据。近年来,随着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以及定位系统的设立,信息化和科学化发展时代的来临,尤其是计算机等各种平差软件和成图软件的大量应用,农村地籍的测量开始使用GPS定位系统去设定地籍控制网。

二、农村地籍的控制测量

农村地籍的控制测量是日常地籍测量与地籍细部测量的依据,它具有很大的

作用。包括减少测量误差的积累与传播的作用,对坐标系统进行传递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地籍测绘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农村地籍的测量工作带来了新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一直以来,用测水准、测距和测角为主体的地面定位技术渐渐地在被高精度、高速度和GPS技术所取代,与此同时,所定位的方位已经从近海和陆地扩展到宇宙和海洋空间。定位的方法也由静态开始扩展为动态。因为GPS具有精度高、不要求通视、速度快、全天候和布局灵活的特点,所以并没有一些比较繁琐的要求。只要利用的GPS仪器精度同农村地籍的测量精度相吻合,在选取控制点位时能够符合确定的要求,那么所利用的GPS静态定位系统就能够完全满足调查的要求。这也避免了农村地籍控制测量被限制的很多条件,让GPS技术能够在农村的地籍控制中被广泛地使用。

地籍测量的方法

静态的GPS地籍测量

卫星定位技术是静态GPS测量技术的依托,它对布设的GPS网和地面控制

点进行地籍测量。高程拟定方法能够实现静态的GPS测量网。主要是通过已有的高程点建立水准面模型,求得高程点。测量地籍的过程中,必须要增强基线解算的精准性,并通过基线的解算来提升高程精度。静态的GPS地籍测量术具有很多特点。第一,其定位的精准度非常高,所控制的区域非常大。第二,高程推算工作与平面测量工作能够同时进行。第三,在选择控制点时比较灵活,在国内农村的地籍测量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为了提升地籍测量的准确度与可靠度,可以利用静态的GPS技术来进行地籍的测量,也可以增强整网的均衡性。

导线的地籍测量

在农村的地籍测量中,导线地籍测量法被应用得比较广泛。在测量中,由于

导线的测量具有检核条件多、精度高等特点,十分适合大面积的测量,且在具体的测量操作过程中,对于控制点的设置非常灵活,可以充分发挥导线所具有的优势。农村地籍测量时,若隐蔽的地区没有利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其误差值将会非常高。利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还能同时做好三角高程的测量。在每一站的地籍测量中,需要用到垂直角、斜距和水平折角等参数,同时还应该对观测站的仪器高、气压和温度进行比较,尽量避免产生误差或者尽量减少测量数据的误差。在测量的同时还应该用到很多仪器,通过进行测角、起始精度、导线长度、边精度等指标的测量来降低误差值。

CORS地籍测量法

CORS是以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的。通过网络技术来获取地籍测量的数据。

CORS系统所提供的数据都是经过精确定位的,它的测量可以精确到厘米或更高精度。这对我国地籍测量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地籍测量事业的发展。该系统的测量规格也十分符合我国农村地籍测量的要求。CORS系统大大改变了我国传统测量地籍的方式。它具有如下特点:采用的是连续基站方式,能够方便获取地籍测量的数据,测量也不会受到时间限制,能够实现全天候的观测,且使用的效率非常高,同时还降低了初始化的时间。农村地籍测量时的操作范围比较宽松,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测点站,其测量不需要另外架设一些基准站,一机操作开始实现,测量设备的经费也得以降低。CORS系统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地监控,保证监控的实时性。这无疑就减少了数据在误差上的比对工作,针对差分数据加强了其可信度,通信方式也变得比较可靠。和单个的观测站相比较,CORS系统所提供的测量是利用多种观测站进行模型解算,其可靠程度和精度远远地超过单机作业,而且其测量的效率很高,和静态GSP地籍的测量进行比较,CORS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基础测绘的数据和参考的坐标系等。在利用CORS进行地籍的控制测量工作时,也会受到GPS测量的限制,因此不适合在建成区作业。

GPS RTK地籍测量

GPS RTK的测量方法是一种测量技术,它将动态定位技术当作前提和基础,通过差分的GP测量技术去实现农村的地籍测量。该技术将一台基准站当作基础,与此同时,设置多个流动站,利用电台去进行数据的传送。在农村地籍的测量过程中,流动站和基础站的跟踪卫星务必要保持四颗以上,通过对流动站的观测和基准站的设立,将已知的数据通过电台去传送数据。流动站将自身测得的数据和基准站数据进行比对,获得三维坐标的参数,是GPS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新技术。

结束语

农村地籍测量方法的调查研究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地籍测量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和谐农村的建设至关重要。地籍测量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国家应该大力重视地籍测量的工作。虽然在土地管理上有一系列不良的现象,但是只要国家投以更多的关注度,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管理,这些不良现象将会慢慢消失。

参考文献

[1]于金羽,臧永宜.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带状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以胶新铁路(新沂段)带状地籍测量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3)

篇2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调查;地籍测量;GPS;界址点

Abstract: the rural homestead right verification work of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s to define the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residence, in accordance with law, protecting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ural housing land use right people, standardize the rural homestead managemen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 basic, public welfare work. Investigation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is a basic work for the work of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the approval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Relative to the town cadastral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on with wide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dispersion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ble approval policy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In some parts of the cadastral survey, high-grade few control points are not even, make regular control survey are in trouble, establishing GPS control network is also very difficult, unless 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network step by step, this undoubtedly makes the control survey work is multiplied. So, must explore some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article mainly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rural land survey and cadastral surve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ade in-depth discussion.

Key words: rural homestead; Survey; Cadastral survey. GPS; The site at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城镇地籍调查与农村宅基地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是指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 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籍已成为国家依法管理土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农村宅基地调查与城镇地籍调查基本一致,目的是为了获取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线、数量、用途、等级等基本信息,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资料。其实施的意义在于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明析产权, 其成果资料是保护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

其次,通过农村宅基地调查还可较为全面地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该地区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农村宅基地调查的依据、内容及方法

(一)农村宅基地调查的依据

农村宅基地调查是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土地登记办法》和《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等相关技术规定来实施的。

(二)农村宅基地调查的内容

农村宅基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个方面。其中宅基地土地权属调查为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等工作,包括绘制宗地草图,调查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等等。

(三)质量检查

检查方式采用测量过程巡查监理、内业图面检查、成果资料检查以及外业测量检测、图幅地形全要素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巡查监理

对整个测量过程进行巡查监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早纠正错误,避免后期检查出错返工影响后续工作。

内业检查

针对提交的成果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文字材料成果检查、数字产品成果检查。

(1)文字成果资料

提交的文字材料成果包括《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质检报告》、《仪器检定报告》以及各种图、册、光盘等资料。主要检查文字成果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文档总结编写是否规范。

(2)数字产品成果

对数字产品成果的检查主要包括测区地形图的错漏、数学精度、地形要素属性、整饰质量等检查。

外业抽查

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抽样检查,对抽查样本实地地形全要素 100%检查,对地籍要素现场架设仪器测量检查。地籍要素检查主要包括:控制点、图根点、界址点、界址边以及主要地物点。

(四)农村宅基地调查的方法

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方法与城镇地籍测量权属调查的方法基本一致,调查与测量的技术要求高,而且工序繁多、系统性强。但农村宅基地调查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界址点的设立会因地物的不明显或人为干预而产生调查的困难。因此,建立科学、合理作业流程和地方的密切配合是优质、高效、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

具体调查时,要根据调查区域的具体情况,对已发证的地区,采用变更调查方法进行土地权属调查;有图的地区,采用数字化修补测技术对原有地籍图进行地籍、地形要素的变更采集,编绘新的地籍图;对无地籍调查资料的地区,先进行必要的控制测量和采用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采集地籍地形要素,并编制地形图;然后采用初始调查的方法,调查后将土地权属调查成果上图,形成地籍图,并为建立新的地籍数据库作好准备。

农村宅基地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一切测量工作的基础。GPS 控制测量能够快速、高效、高精度确定空间点位的3 维坐标,在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成果精度几个方面都极大超越了传统控制测量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GPS 控制测量仍然有多测站需同步观测、观测时间长、基线长度有限等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连续运行参考站和精密单点定位等最新技术。农村宅基地控制测量一般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与常规导线控制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一)连续运行参考站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 GPS 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 LAN/WAN) 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 GPS 观测值( 载波相位,伪距) ,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 GPS 服务项目的系统。

CORS 技术目前在工程实现上主要有 VRS、FTK、主辅站技术,它们各有优劣。下面主要介绍VRS技术。

1、工作原理

VRS 就是虚拟参考站 ( 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 ,与常规 RTK 不同,VRS 网络中,各固定参考站不直接向移动用户发送任何改正信息,而是将所有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通讯线发给控制中心。移动站先将接收机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会根据移动站的位置“虚拟”出一个参考站,然后,将虚拟出的参考站改正数据播发给移动站,所以在这条通信线路上是双向通信的。而通用的位置信息就是 NMEA -0183 中的 GGA 信息,所以,VRS 都需要用户以一定的频率播发 GGA 信息。VRS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

图1 VRS 工作原理示意图

主辅站

主辅站的数据处理中心播发给移动站的数据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主参考站的位置信息及改正信息,另外一部分是辅参考站相对于主参考站的改正信息。一个参考站网中只有一个主站,剩下的都是辅站,当然这个主站是不固定的。主辅站技术不需要用户播发位置信息,所以在这条通讯线路上是单向通讯的(最新的主辅站技术也需要移动站发数据给基准站)。主辅站关系及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

图2主辅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通过 CORS 系统和普通 RTK 接收机,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快速建立控制点。通过这些控制点,再进行碎部测量,甚至可以直接通过 CORS 系统支持的 RTK 接收机直接进行碎部测量,而不需再建立图根控制点。当然,对于 GPS 观测困难的地图,还是可以先通过 CORS 站先建立控制点,再使用光学仪器在这些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碎部测量。

(二)精密单点定位

精密单点定位为 GPS 发展的又一最新技术,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在产业界则刚刚引入。精密单点定位的基本思想为: 通过使用 GPS 双频观测量来消除电离层误差,通过 IGS 提供的精密星历和精密卫星钟差及函数模型估计出测站位置和对流层误差。

随着 IGS 轨道产品和钟差产品精度的不断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为大范围 GPS 静态和动态高精度定位提供了新的途径。PPP相对于差分定位而言,有其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工作实施的简便和定位精度的相对均衡。PPP不需要多测站联测,不需同步,因而在野外工作安排调度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同时,PPP的定位结果精度不受控制网网形的影响,在测站点选择时非常便利,可根据测图需要做最优选点。根据实际经验一般2h的观测,可以达到 5cm以内的精度水平,单点解则可以达到1cm。因而在无起算点的地区,可以使用PPP的方法,建立少量的起算点,然后在这些起算点的基础上再建立控制网,或者直接利用 PPP 方法做图根控制,快速进行下一步的测图工作。

四、地籍测量中运用的其他技术

(一)控制检查

1、首级控制点检查

实地查看首级控制点的选点和埋石情况,并采用中心CORS系统,使用GPS- RTK快速测量方法,对抽检控制点进行3次60秒观测,取3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加密图根点检查

实地查看图根点是否按要求加密,标识是否符合规范,点号注记是否注记等,同时按照首级控制点的测量方法,对抽检的图根控制点进行 3 次30 秒平滑观测,取 3 次观测值的平均值进行控制点平面和高程坐标中误差计算。对于 GPS观测条件不良的图根检测点使用全站仪联测附近控制点进行测量检查。

(二)地籍要素精度检查

主要包括界址点精度检查和界址点间距精度检查。利用仪器实地测量界址地物点,并与测量单位提交的数据成果图进行对比,要求界址点较差、点位中误差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利用测距仪或钢尺现场量界址物边长并记录,再与测量单位提交的数据成果图进行比较,要求较差、中误差在规范容许的范围内。

界址点测量精度检查

界址点测量精度检查采用全站仪观测,起算测站点、定向点均选取与抽检点通视情况良好的控制点或图根点。通过观测不少于 30 个具有连续性、相关性的明显的界址地物点,每幅图设站不超过 3 处,当总图幅数只有 1 幅,设站不能少于 2 处,每处测点不少于 10 个,以此来检查图幅范围内界点位置的精确性。

界址边长精度检查

相邻界址点间距精度检查采用钢尺、测距仪对被检边进行量边,每幅图量测边数不少于 30 条,与解析法获得的界址线边长一一对应比较后制作界址线边长精度检验表,求取较差、中误差,确定其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固良,曾凡河.一种快速获取GPS控制网精确WGS-84 坐标的方法[J].北京测绘,2006.3.

篇3

关键词:地籍测量;方法;措施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及作用

1、地籍的含义。由政府监管,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称之为地籍。地籍按发展阶段有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根据特点和任务,地籍又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而按其特点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2、地籍测量的作用。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中依法认定权属界地址和利用现状的技术手段,是地籍档案建立的信息基础。地籍测量应尽可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多方面的需要为原则,除能为地籍管理和地土税收提供测量保障外,还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提供服务。

二、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

1、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在一些大城市中,一般已经建立城市控制网,并且已经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已不能满足要求,有些控制点被破坏,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加强和改造已有的控制网作为地籍控制网。

2、界址点坐标测量。在界址点和地物点测定前,传统的方法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一、二级导线和图根导线,随着GPS设备的普及,用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是一种高效率地选择,在变更地籍测量时,当原有已知点破坏较多时,也可选择GPS快速静态模式加密导线,但应注意的时观测时间应大于15分钟,布网时要有足够的起算点,起算点分布要均匀,现在界址点解析法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PS-RTK法,采用GPS-RTK方法时,由于每个界点测量都是孤立的,没有检核条件,建议每个界坦点幸免需认真测定二次。

3、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在控制点A上架设仪器,并以控制点A和点B定向,由于全站仪的广泛应用,该法已成为目前获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通过直接将每个碎部点的高度角,水平角和斜距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掌上电脑上,直接解算界址点的三维坐标。

4、利用全站仪的界址点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在部分界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或界点上用钢尺测量取栓中菜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量取栓距时应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粗差,对作为起算点的办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5、白纸成图法。白纸成图法包括太平板仪,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等作业模式,它是一种图解成图法,在建立图解地籍时,最初图解地籍测量是建立在平板仪测图技术基础上的,由于平板仪测量法不能提供精确的野外实测坐标数据,而只能得到图解资料,因而只能提供图解地籍,随着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6、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也称航空摄影测量法,它蝗安航测量摄像片及其测制底图获取目标的位置,主要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求得界址点坐标。当界址点的数目很多,地面通视不良的情形下,采有高精度的摄影测量方法是经济有效的,对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测界址点坐标,而用航测法绘制地籍图,更是我国当前城镇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做好地籍测量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测量组织

各省、市、区都有雄厚的测绘队伍,应合理组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安排,分工协作。有关部门应联合成立地籍测量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地籍测量工作,对于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联合作战的方式。组织联合作战要先调查了解本地区可以承担此任务的测量力量以及可以抽调出脱产搞地籍测量的人数,并对相关人员统一培训,学习统一的地籍测量规范,同时,还要按经济承包责任制签订协议书,每件成果,成品均按全面质量管理办法统一验收,保证按期保质的完成地籍测量任务。

2、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

地籍测量应该传统方法与新技术引进并举,手段不强求一致,成果成品质量要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将赋予测绘学科以新的概念,即将从传统测绘手段向信息产业部门转化。过去获取、处理信息常用光机设备和小型计算机,存储信息方式是图纸资料,工序间的传输很薄弱,重复劳动浪费很大,应研究组织好信息的高效合理流动,建立数据库使整个信息系统输入到输出实现最优化,形成畅通快速的流程,这是测绘发展的趋势,地籍测绘当不例外,也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凡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建议应结合国情努力促其实现。

3、宗地边长必须实量

宗地草图上的界址边长或相关距离在外业调查期间必须实量,该数据是检核地籍图成图精度的重要依据,外业测量时必须严肃认真,在内业地籍图形成后,可依据宗地草图上的实量数据与计算机内的反算边长进行核对,检查地籍调查成果成图精度,由于实量边长均由检定后的钢尺丈量,而且量测的边长均为易量、且距离较短的边长,同地籍图中的数据是采用不同方式取得的,为此检查起来更易发现问题,特别是对街坊内部检测较难的地域,用此种方式检查更容易发现外业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4、解决好权属界限的扯皮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最感到头痛的是权属界限的扯皮,或者可以测定但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对于这个问题,建议在大规模开展地籍测量以前必须明确规定程序,否则后患无穷。因为地籍测量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而关键之外还是籍界线,必须是法定的,此外均属无效。

5、做好地籍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地籍调查成果是由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两部分构成,其成果中既存在政策性,又存在技术性问题,两者密切相关,成果相互制约,因此除常规测量需检查的内外业成果外,还包括外业界址设置、认定,地籍调查表的填写,权属权源资料的确认等技术与政策的结合性问题,如果仅注意一个环节往往造成相关成果间的数据、资料矛盾,使成果难以应用。

结束语:

总之,地籍测量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它即需要工作人员细致认真,又需要制度的严谨合理,这样一来才能将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稳步的先前推进。

参考文献:

[1]李世平,王占利,数字化测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M],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GPS;RTK;测量方法;城市地形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8-0084-02

当前由于GPS、RTK等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与高精度的优势而的意思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控制测量等方面。RTK测量方法涵盖了过去三种测量方法的优势,在GPS的有效范围之内,能够将图跟点灵活分布于各个地方,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测量方法,其不仅仅缩短了工作时间,测量度更是达到了过去无法达到的精准度。

1 简述GPS、RTP技术

DGPS(差分GPS)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方法,而RTK(被称为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的观测量为测量计算依据的DGPS测量技术。可以说,RTK是GPS在技术上取得的新突破。

GPS、TRK的技术关键是数据的传输与处理技术。RTK的技术基本步骤是:将GPS接收机安装在基准站内,连续观测所有可见范围的GPS卫星并将其所观测到的数据通过设备(无线电)传输给动态点。在动态站上,GPS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与数据时,它还要对GPS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而RTK的这种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的观测值作为基础的一种定位技术。其工作模式是在取得数据时将其在系统内组成另一种观测值再进行实时处理,当用户将相应的参数以及坐标输入即可获取到定位结果,且定位结果的精确度达至厘米。

2 城市地形图测量操作步骤

下面笔者简述GPS、RTK技术应用于城市地形图测量步骤。

2.1 测量前准备工作

在还未进行RTK的外业测量时,要提前准备工程相应的比例尺地形图,如有需要应当开展户外实地勘测。具体的准备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命名对应的工程名称;其次,如果已有坐标的转变参数资料,就要手簿记载(通常对应参数未知);最后,在还未获得坐标的转变参数资料的情况下,要收集测量位置已有的操控点数据,操控点位置要尽量均匀安排于测量位置四周,让所测量的位置控制在已有数据点位置周围,尽量防止由测量位置的一头向另一头长距离外推。同时,操控点的安排地点与四周环境状况要达到GPS操作标准。

2.2 获取测量位置的转变参数

城市地形图的测量操作通常于位置独立坐标系中展开,因此会涉及WGS~84坐标与位置独立坐标系之间的转变操作。加上RTK技术测量操作需要实时的位置坐标,WGS~84坐标与位置独立坐标系之间的转变如何会直接影响到RTK技术测量操作,因此要按照整体的工程设计以及工程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获取位置转变参数。具体获取位置转变参数的步骤是:用GPS静态模式在测量位置四周均匀的安排GPS操控点,收集各个位置对应的WGS~84坐标与位置独立坐标系坐标,借助同个位置的两个坐标计算出转变参数。尽可能安置4个或者超过4个的点开展测量与坐标计算,以便检查转变参数是否准确,增强转变参数的适用性。

2.3 正确安排基准占位置

信息的传输体系由基准站进行信息的发射,由动态站则负责信息的接收,两者作为实时动态测量的中心装置。基准站的安排应当符合以下标准:其一,可以在未知点上安排基准站位置,但如果标准坐标位置为已知,则将基准站安排在已知位置上;其二,基准站地点应当安排在高地势、四周无建筑与高大植物并且有电台覆盖的位置,位于城市位置的测量基准站应当建立在较高的房子建筑上;其三,为了避免信息链的途径效应,基准站的挑选应当避免附近有GPS信号反射体,比如车辆运行较为拥堵的区域,基准站的200米附近不宜有高压线、信号发射台等信号反射或者信号阻碍物。

2.4 进行RTK测量测量操作

在进行野外测量的情况下,基准站应设定于设计好的操控点位置,设置接收器中的点码、天线高值以及WGS~84已有坐标,完成以上操作后查看接收器所接收的GPS信号数(应当大于或者等于5颗),并查看电台的发射信号源状况,基准站安排完毕。动态站位置应在基准站电台多对应的电台频率,查看动态站电台信号源状况,查看接收信号数(标准情况下为4颗),一切检查符合标准后,动态站能够进行测量工作;对两个操控点进行精度检测,测量结果符合工程标准后便可进行测量操作。实时动态的RTK信息收集较为简易,外业测量所获取的实际测量坐标应当由手簿的信息运输体系输入电脑,让电脑进行智能化整理并打印资料。

3 RTK技术应用于城市地形图工程测量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GPS、RTK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人们的肯定,该技术将会应用到更多的城市地形图测量中。然而城市的测量条件复杂,GPS、RTK技术的应用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3.1 动态站测量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由于动态站是信号接收设备,因此要提高动态站的稳固性能以及观察数据的准确度。动态站应当使用附有支架的对中杆,以便提高动态站天线的稳固功能,降低测量误差,还要注意信息采集与数据变动之间的先后

顺序。

3.2 针对信息链不稳固的问题

在进行RTK操作中,信息链会偶尔变动,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动态站周围出现同样电台频率的信号干扰。针对这样的状况相关测量者应当重置电台发射与接收的频率。如果在重置电台频率后信息链依旧不稳固,就要检查一下是否电台电量缺乏。

由于城市测量环境的复杂性,在GPS、RTK的应用测量中还可能出现其他问题,测量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比如建筑密集区域不便使用RTK技术,则改用传统测量技术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 城市测量实例

下面笔者用就某一城市测量为案例,进行CPS、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案例测量地区地势较为平缓,高大建筑物并不是很多,测量区视空影响不大。测量步骤如下。

4.1 算出转换参数

于测量区域布置5个GPS控制点(A、B、C、D、E),由多种控制点的匹配方式,得出准确、参差较小的启用参数。

4.2 测量应用于定位精度对比

操作中的控制测量和放样测量都是采用RTK测量。于不同的时间在同一测量点进行多次RTK测量,得出坐标较差对比数据;在两个测量点之间进行RTK距离实测,抽样检查结果表示如下表1。由表1可知,因为使用GPS、RTK测量技术,得以使用残差较小的参数控制文件,在实行工程之前已经对已知点进行检测,观测期间借助带队中杆的三角支架作业,使得观测结果更为

准确。

5 结语

综上所述,GPS、RTK测量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测量模式,实现许多传统测量模式所不能实现的测量操作,提高城市地形图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精准率。然而该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测量人员要根据测量工程的实际状况以及城市测量环境状况,灵活运用GPS、RTK测量技术。

参考文献

[1] 卢吉锋,冯雪巍,徐伟.GPS-RTK技术配合数字

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方法的应用[J].河北工

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42-44.

[2] 兰永社.GPS-RTK技术在东莞市数字化地形修补

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

(5):13-14,25.

[3] 夏龙.GPS-RTK技术在水库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

用[J].价值工程,2013(35):212,213.

[4] 王宝华,关海东.刍议GPS、RTK?测量技术在地

形、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13,(6).

[5] 穆宝胜,施昆,高恋.地形图测绘中GPS-RTK用

篇5

关键词蓄电池;产品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22-01

1蓄电池产品质量问题概述

篇6

关键词:低等级;公路建设;交通量预测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交通量预测是指通过切实可靠的交通调查,采集到较为准确可靠的交通量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通过专业的计算,发现交通量变化的规律,并结合其他各种理论性的交通量,如自然增长的趋势交通量,适路行车条件改善引起的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等,推算出研究区域内公路网中各路线和路段上现时和未来的交通量,为区域内公路网规划和单项公路的建设提供最基本的依据的研究工作。

1、交通量预测思路与方法

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反过来交通运输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交通量预测时,应分析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对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影响区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水平进行了分析预测,进而对项目设计交通量进行预测。

常用的交通量预测方法有多种,本文将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回归分析法和弹性系数法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

1.1、回归预测法

回归预测法是以相关原理揭示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技术,其原理是根据已知的n组数据(Xi,Yi)来寻求它们之间函数关系的最佳表达式或最佳拟合曲线。交通量预测常采用的回归方法为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如果2个变量的关系是线性的,就可以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方程:y=a+bx,式中:a为回归常数;b为回归系数。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就可方便求出a,b的值,交通量分析中的一些经济指标预测常使用一元回归法。由于交通量增长与影响区人口、经济、车辆保有量等因素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可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预测,其方程形式如下:式中:Yt为t年交通量;xit为第i个指标第t年值,xit由项目影响区的经济、人口、车辆保有量等指标构成;a,b为回归系数。

1.2、弹性系数法

应用细节公路规划设计,属于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期间所派生的各种需求,体现出设计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就交通量预测工作来说,有必要借助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以便在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当中,理顺工可预测的思路,其中弹性系数法就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要求将公路交通、公路所在区域产业布局、人口规模等,作为统一的整体,推断出公路交通需求量的大小,尤其是两市或者两省交接位置的公路,准确掌握其交通需求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说,弹性系数法需要把握公路工程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将公路的交通运输作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从经济性的视角确定公路交通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发展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在应用该方法时,要尽量收集公路交通量,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最终得出客车运输量、货车运输量、通道交通量等弹性系数。

2、交通量预测经验总结

2.1、严格遵循规划指导要求

任何公路工可交通量预测,均建立在当地城市规划指导的基础上,并且不能够脱离周围其他交通路线交通流的转移关系,需要通过对公路工程交通量的逐年预测,明确各个工程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证公路工程的交通地位,给出多种可能性的推荐方案,作为工程科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果违背规划指导要求,公路工可交通量的预测结果,可能会出现过于夸大或者依据不足等问题,而公路工可交通预测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因素很多,因此只有在完全遵循规划指导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确保工可交通量预测不会有悖于实际,提高预测结果的适用性。

2.2、应用完善的预测转移、诱增交通量的方法

转移交通量是指拟建交通项目建成后,从其它交通工程设施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它交通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诱增交通量是由于道路新建或改建,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而诱发的新生交通量,由于转移和诱增交通量是在该项目全线建成两三年后才逐渐体现出来,当今要想对这两种交通量进行准确的预测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应找出更加全面与合理的预测方法。

2.3、取消规范中对交通量的严格限制条件

将道路在路网整体功能发挥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道路需求方面的差异纳入规范要求。同时,在评判拟建项目的可行性时,不仅要考虑到交通流量而且应加入相关路网的因素,并针对不同区域对交通量的不同要求进行适当划分,因地制宜,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评价标准。

2.4、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分析预测未来通道内公路

运输量应较为客观地反应各种运输方式在未来综合运输网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减少目前按各种运输方式预测运输量普遍存在的夸大现象,避免引发以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恶性循环。

公路交通量预测严重失准问题,会大大削弱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以及后评价结论的有效性,进而影响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应从各方面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系统而根本性地提高公路交通量预测的准确性。

2.5、转移交通量预测法

转移交通量是指拟建交通项目建成后,从其它交通工程设施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它交通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对通道未来客运量进行预测,计算铁路、轨道的运输效益,确定铁路、轨道交通的分担比例,从而可确定未来通道公路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

2.6、诱增交通量预测法

在实际工程中,项目对沿途交通的诱增量,我们可以看作为是对地区经济的诱增影响,通常用模型处理,这种模型是以地区间的接近性为变量建立的。项目使地区间的接近性发生大幅度变化,因此也改变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性。据此,考虑依照修正的重力模型法的潜在模型,在趋势型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来反映项目的诱增经济效果。

模型由“经济的接近性”和“工农业总产值潜力”构成,前者是以时间距离为变量来定义各区的接近性,后者可由这种接近性和工农业总产值的关系来确定工农业生产的潜力。

3、交通量预测的发展

公路交通系统是隶属于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交通预测中不确定的因素多。这种不确定因素一方面来自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政策和人的心理要求等等;另一方便来自预测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包括模型的选用,参数的标定等。要使交通量预测这门研究更加成熟可靠,就不能仅仅是熟悉预测技术或者仅仅了解交通发展,这样是难以做好预测工作的,必须将定性定量定时预测有机结合起来,以把握交通系统未来总体发展趋势,交通分布的各种可能性及其影响,并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交通量的大小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以使我国公路交通能专注实际,继续发展。

4、结语

公路交通系统是隶属于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交通预测中不确定的因素多。这种不确定因素一方面来自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政策和人的心理要求等等;另一方便来自预测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包括模型的选用,参数的标定等。要使交通量预测这门研究更加成熟可靠,就不能仅仅是熟悉预测技术或者仅仅了解交通发展,这样是难以做好预测工作的,必须将定性定量定时预测有机结合起来,以把握交通系统未来总体发展趋势,交通分布的各种可能性及其影响,并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交通量的大小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以使我国公路交通能专注实际,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世铎.基于多元主体视角的公路畅通合理性评价理论与方法[D].长安大学,2011.

[2]宣江平.基于公路主体的公路规模决策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2.

[3]李永航.城际高速公路通道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据检验;质量检验;碎部测量

一概述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 以测量技术为手段, 从控制到碎部, 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地籍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通过几何计算来获取地面物体的平面位置,通过坐标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仪器、外部环境和工艺流程都可能产生误差或错误,如何使这些因素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避免错误,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目前各地的地籍测量都要建立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数据是管理系统的“血液”,系统源数据质量的优劣,决定了系统实际应用价值的大小。系统源数据主要是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类。无论图形数据还是属性数据,都要从外业直接或间接采集才能得到。本文从外业采集手段和流程分阶段进行检查来确保数据源的质量。

二已有成果的检验分析

对已有成果的检验主要是对已有成果的精度进行评定,看其精度能否满足本次测量工作需要。通常可以利用自由网平差的办法来对已知点的坐标点精度情况进行评定,同时加入高精度全站仪提供的尺度精度来检验已知点的稳定性或精度,在点数较少时可采用以下的简单的方法来检验。

在平面网的控制点中,一般来说,当测区平面控制点大于2 个时,可用其中部分点为基准点,利用平差后的结果检查另一部分点,依据规范要求的限差来比较点的精度。当测区仅有两个点时,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检查。

(1)在通视条件下,用全站仪测量两点的平距和高差,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与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值进行比较。其精度应满足要施测级别的上一级别最低的精度要求。例如,根据已知点要施测四等网,那么起算点的精度应满足三等网中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的要求1/80000的倍。

(2) 不通视时,可用GPS 来进行,利用它自身的尺度因子来进行检核;当自查无误后,才可进入下一步控制测量。必要时要进行相关改正来提高精度,防止对控制网产生扭曲。在高程资料分析中,当大于一个高程基准点时应进行高程联测,看其闭合差是否满足规范限差要求。

三控制测量中的数据质量检验方法

3.1 地籍测量概述

地籍测量和一般测量工作的施测一样,也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对地籍测量来说,通常只对测区建立平面控制,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才实施高程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宗地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权属界址等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应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也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首级控制网可以三角网、边角网、导线网的形式布设,也可采用人造卫星定位技术(GPS)测定控制点的坐标。在基本控制网的基础上,再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以加密控制满足测量界址点的需要。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测定每宗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面积等基本情况。

地籍细部测量工作的内容是:

(1)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测定;

(2)绘制基本地籍图;

(3)面积量算。

地籍细部测量在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方面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解析法:测区的全部界址点位置是根据实测数据按公式解析计算出其坐标;

(2)部分解析法:采用解析法测量街坊界址点和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坐标,其余界址点位置依靠勘丈值来确定;

(3)图解法:不测定界址点坐标,界址点位置全部靠界址点勘丈数据来确定。

3.2 常规控制测量的数据质量检验

在控制测量中,常规测量是指使用全站仪测量边、角进行边角网的布设,常规的导线网平差,目前内业平差已经实现了电算化,极大的提高了内业的效率。检验一般检查导线闭合差、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最弱边边相对中误差等,检验方法比较成熟。

导线闭合差反映的是导线基本的精度指标,它分为坐标闭合差和角度闭合差,其精度和它自身精度及起闭的基准点精度有关。规范对此按照级别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作业中以规范的限差为要求执行。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是点的精度要求,它与导线闭合差没有严格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必须在满足上述条件时才考虑它的精度,它的精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对下级导线的适用性。最弱边边相对中误差是一个相对误差概念,整体上反映了网的精度,也与基准点有关。它们三者有不可替代性,在检验时要同时考虑,互相检验。

3.3 GPS 控制测量的数据质量检验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的分布在地球轨道上多个GPS 卫星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一种新型定位系统。与常规方法相比,GPS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的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全天候、高精度、定位速度快、布点灵活和操作方便等。GPS 定位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质量检验,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阐述。

(1) 三维无约束平差中的质量检验。三维无约束平差的主要目的是考察GPS 基线向量网本身的内符合精度以及考察基线向量之间有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和粗差,其平差应在不引入外部基准,或者虽引入外部基准但并不会由其误差使控制网产生变形和改正。

(2)二维无约束平差中的质量检验。

(3)利用GPS的尺度因子进行比较法来检验。由于GPS 基线向量本身提供了尺度基准和定向基准,故GPS 网平差时只引入一个位置基准,在商业软件中都会自动引入;

(4)同步环、异步环的检验。可以参考不同等级的要求来进行各种限差的比较,在GPS 的规范中各项有明确的要求。

四碎部测量中的数据检验方法

4.1 支导线及测算路径的检核

在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解析法地籍测量,布设支导线十分重要,其比例有时可达1/3(占图根点)。而支导线的可靠性不高,大量的支导线如何检核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问题。作为测算起算用的一类点采用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比较进行检核(一般应小于±5cm),确认正确后方可使用,如n4n5、m4m5 边等。新测算出的二类点应及时勘丈与其它相邻已知点间的距离,与反算边长比较检核其正确性,如n6n3、m6m3边,见图1。

图1 支导线检核示意图

通过勘丈由两条支导线端点分别测算出的相邻但不相连的点n7、m7 的边长与其坐标反算值相比(一类地区不大于±10cm内,二类地区不大于±15cm 内),便可对两条相对独立的支导线的正确性进行互相检核。因n7m7 大致与N3N3平行,称为纵向检核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还应在与N3M3大致垂直的方向(横向)进行类似的互相检核。如果,n7 与m7 无法直接丈量,可选一重合点P,由两个线路分别测算出其坐标,通过点P的两组坐标比较,同样可对两个支导线进行检核。实际作业时,通常从两条支导线的端点开始对向测算,使支导线的正确性尽早得到检核,减少因错误带来的工作损失。

4.2 地物点及界址点的质量检核

碎部测量就是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同时还要测量界址点的平面位置。碎部测量工作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测定碎部点(含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二是利用地图等面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地貌和地籍要素。

界址点是界址线的拐点,它的精度直接影响了宗地的位置、面积等属性信息。界址点的正确性检核常采用直接与间接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堪量界址边与反算边相比较;二是界址边无法直接勘丈时,通过勘丈界址点至邻近地物点的相关距离与其反算边相比较。因此,使界址点得到100%的检核。

碎部测图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数字测图法,其方法由于周期短、精度高、转换精度损失低,可以很好满足地籍测图的要求。地面数字测图是指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仪器采集的数据及其编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而自动绘制地图的方法,外业采集坐标,内业使用制图软件制图。

篇8

关键词:地下管道;测量方法;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各种道路建筑不断出现在我国的大地上,相对于将电路电缆等设施建设在地面以上,建设在地面以下会避免许多许多问题。在我国,地下管道系统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没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许多问题上比如埋设混乱、管线资料、地下管线的各部门协调性失衡等存在或缺。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并且没有进行合理的解决,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居,更有甚者会给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所以,在处理地下管道时,需要严格遵循城市的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我国地下管线的现状,了解和掌握测量地下管线的方法,将地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在地下管线测量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时要科学合理进行,保证测量成果的更好进行。

一、建立地下管线控制网

在进行地下管线测量工作的时候,详尽的地形图是必要的,在我国的已经完成的大比例地形图中,根据原来的控制点,充分利用之后能够带动地下管线的测量工作。有的大比例地形图中的控制点不够详尽,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建立密度相对合理的、精度严密的、定位相对稳定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在测量的时候,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水准测量、全站仪光电测距仪导线等方式。我国还颁布了不少法律文件对测量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其中有《城市地下管道探测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等,对平面和高程控制中的控制点进行了规范。

二、地下管线测量的分类、特点和方法

在对地下管线测量的分类时,根据施工可分为未还土的地下管线测量和已竣工的地下管线测量两类。所谓未还土的地下管线测量是指在施工完成之前,对地下管线进行直接的测量;而后者就是对已经还土的或者已经竣工的地下管线进行测量。在以竣工的地下管线测量时,可以利用物探的方法,在反映到地面上后之后,通过测量来定位出各类地下管线的特征点,在相应的地形图中进行标注,最后完成最终的地下管线图。

(一)未还土的地下管线测量特点和方法

这种测量工作的特点,首先是施工的无规律性,由于没有还土,所以可以一边施工一边进行测量,缺乏预见性;其次需要复检,在施工完成之后,需要立刻将管线填埋,所以在测量时必须保证其准确性;最后是控制点方便使用,在地下管线的施工过程中,工期较长,所以控制点比较方便保存,可以重复的使用控制点。

至于方法,总体上来说应该先进行准备,准备完成后要将所有的管线图纸收集在一起之后统筹合理使用,这样能够提高测量的效率,更好的完成其测量工作,最后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具体来说,可以用全站仪等仪器对管道的位置特征进行平面和高度测量,如果地下管线分布在复杂的地区、街道、密集的地域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地方,可以采用较为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进行测量,确立特征点。

(二)已还土或者以竣工的地下管线测量的特点和方法

这种测量工作的特点,首先是复杂性,这种情况下测到的特征点多,分布较为密集,管线交叉的情况显而易见,增加了测量的难度,容易出现特征点标记混乱;其次就是易漏性,由于是已经施工完成,在测量时容易对埋在地下的管线漏探;还有测量的顺序行,测量时许多地方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测量,完成一个测量之后才能开始下一个测量,测量时需要的工作量很大,工作复杂,所需时间也较多,各部分测量时衔接不顺利;最后是高精度性,国家颁布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对测量工作的成果展示进行了严密的规定,在测量时要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文件的规定,控制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才行。

关于测量方法,可以使用金属探测仪等仪器来对地下管线进行测量,发射机发出震荡波,在触碰到管线时波回弹,这是接收机进行接受和分析检查,放大后通过仪表等形式显现出来。通过处理数据能够对地下管线进行定位测量。

影响地下管线的测量因素主要有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方法因素。

三、地下管线测量精度的提高措施

(一)提高仪器精度

仪器在使用后都会存在些许的误差,在测量工作使用之前,要对仪器进行互相对比,严格保证仪器的精密性。

(二)合理设置预埋深度

管线的预埋深度会对探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用感应法的方法测量时,如果管线的预埋深度较深时,由于设备的性能问题会受到较为微弱的信号且不能进行较好的分析,使得测量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多处定位

在测量时,会经常遇到容易交叉的管线,交叉的管线会使信号出现干扰,这样的话会很难精确的定位。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进行多处测量来进行测量定位。

(四)合理选择测试方法

不同的管线材质的性能等情况各有差异,不同的管线则需要不同的测量方法来测量。

(五)正确处理数据

在接收的各种数据中会出现有误差的数据,通过经验将异常的数值去除,选择合理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语

完善地下管线的测量方法及其质量控制,保证管线数据库资料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带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德基. 地下管线的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J]. 北京测绘,2013,05:86-88.

[2]周家良,黄杰. 地下管线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J]. 中国科技信息,2014,02:53-54.

篇9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 地籍测量 调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83-1

1农村宅基地的相关概念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与宅基地都经历了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这一演变过程,但是由于我国在建国以来对土地制度及宅基地法规政策都做出了多次调整,所以笔者有必要梳理宅基地的相关概念:

1.1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一般是指农村居民因生活居住而建造的住房、庭院、辅助用房及其他建筑物所使用的土地。宅基地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宅基地仅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居住需要和生产需要而分配其居住使用的住宅、附属用地。而广义的宅基地不仅包含上述内容,还包括了国家所有土地与集体所有土地中的农村住宅用地。目前我国国内学者在研究宅基地的相关事项时多使用狭义的宅基地概念。

1.2宅基地的使用权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其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这样一来,依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即指农村居民享有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住宅、附属设施以及直接支配与排他的权利。

1.3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指为了获得地籍信息而借助科学仪器,在权属调查这一基础上,所采取的专业测绘工作,目的是为了服务地籍管理工作、集合国家土地信息及保护土地产权等,地籍测量主要包括修测地籍图、重测和修编地籍簿册、动态监测权属地的土地信息、测算面积、测绘地籍图、测量界限及地籍控制测量等,以确保地籍资料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在进行地籍测量时,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并且在地籍测量展开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籍调查,地籍调查即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各方面(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调查,在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及权属界址进行实地确认之后,可以就确认得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填写相应的地籍调查表,以便为测算土地面积、精确定位土地及其附着物等地籍测量工作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

根据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在地籍调查时,调查的内容应覆盖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其中土地权属调查是核心。

2对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依据及调查要求

2.1调查依据

我国农村宅基地调查依据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各地印发的登记发证通知等。

2.2调查要求

我国农村宅基地的调查要求主要包括外业调查和数据建库两方面:

(1)外业调查。对于所有已经发证的宅基地需要进行实地调查,以便核实宅基地证载信息和使用情况,而对于未发证的宅基地,则需要调查其实际门牌地址及其权利人的姓名,并在调查底图上予以标记。在外业调查时,需要填写调查表,调查表所应包含的内容主要由:土地证号、实际门牌地址、权利人姓名及身份证号、证载地面积及证载土地坐落、旧宗地号、建设状态机审判状态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填写调查表的时候,调查编号需填写标注在宅基地范围线内,以做到二者一致。

(2)数据建库。数据建库需要依据国土城建局信息中心所提供的格式,运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例如Arcgis软件)将前期调查得来的底图,并且将其宅基地的范围线输入到数据库当中,以便于完善和修整其相关属性。同时,在输入国土城建局信息中心所提供的调查底图时,还应对无范围线的宅基地部分加以注意,并根据需要补测地形图,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最后,根据调成果予以分类统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3农村宅基地调查现状及对策分析

在农村宅基地的实际调查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例如“一户多宅”、“住宅超面积”、“住宅未发证”等。对于这些现象,要分析原因,以采取合理的处理对策。

3.1分析界址点精度

由于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的规范村庄地籍调查技术及作业的规定,鉴于《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对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适用于全国城镇和独立工矿区,那么这样一来,原则上也适用于农村地区。

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于界址点的测量,需要使用测量仪器,而界址点往往定于围墙拐角或房角等较为固定建筑的拐点,所以界址点也就非常容易确定,因此其测量精度的要求也较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规程也适用于地物较为复杂(例如篱笆、活树及沟渠)、不明显界址点等。

3.2设置合理的调查方法

由于调查底图的制作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将调查方法具体分为3种:方法一: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内业解析+实地勘丈+权属调查+外业调绘制作地形图+立测采集线划图;方法二: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内业解析+实地勘丈+权属调查+ 内业矢量调查底图+平面正射影像图;方法二: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内业解析+实地勘丈+权属调查+立测采集线划图。

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宅基地的调查工作。

3.3地籍勘丈

为保证宅基地面积和房屋面积的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笔者建议采用内外延长法、直角坐标法及距离交会法等方法,来勘丈权属地的每一宗地的实际面积和具置,确保达到1:1000的勘丈精度。对于需要采取补测措施的地物,依据勘丈得到的数据,采取内外延长法、直角坐标法及距离交会法等方法来解算位置和坐标和位置。同时,依据指界人所指定的具置,使用测距仪和钢尺等测量工具,现场对界址距离进行丈量,并且在调查底图进行标注,将丈量得来的数据填写于地籍调查表中。最后,分析调查结果。

4结束语

由于农村宅基地的调查往往涉及到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参与单位多、范围大,任务重,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此笔者仅以理论及实践互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这一调查工程,以期能为海南省农村宅基地调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水力发电 工程测量 控制网 导线测量

小水电工程按其布置的方式分为堤坝式、引水式和混合式3种。堤坝式电站属于低水头大流量型,大多位于水流平缓处,工程主要由大坝、坝后的厂房及库区构成,一般没有引水隧洞,这种电站的测量工作比较简单,只需在坝址处建立控制网,用以测量坝址和库区地形图,测绘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引水式和混合式电站是高水头式,它的结构除大坝和厂房外,一般还有引水隧洞、压力管等。这类电站传统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是建立小三角网,但目前由于GPS和全站仪(测距仪)的全面普及,传统的小三角网控制已完全被GPS测量或与EDM导线结合的方法所代替。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小水电工程的测量经验,着重介绍引水式或混合式高水头小水电工程的地面控制测量。

1 小水电工程的特点

小水电一般装机5000kW以下,整个工程由拦水坝、引水洞(支洞)、压力管和厂房等组成。引水式或混合式小水电站多处于山地狭谷地带,交通不便,林木茂盛通视差,它的地面控制测量工作相对于堤坝式电站更加复杂和困难。这种电站水头多在30m以上,高的可达数百米,引水隧洞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洞组成,单个洞长一般小于2km,洞内坡度0.2%,横向贯通允许限差为20cm,高程贯通限差为5cm。

小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绘库区、坝址、进出洞口(中洞)、压力管和厂房的数字化地形图(库区和其他区域的比例尺一般分别为1:2000和1:500),以及工程施工放样。测区采用任意直角坐标系和假定高程系,如是流域综合开发,可用区域内或国家统一的平面和高程系统。

2 地面控制测量

2.1 GPS与EDM导线结合的方法对于高水头的小水电工程,输水隧洞的控制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由于小水电工程处位于山地狭谷这种特殊的位置,采用GPS测量往往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在坝址、进出洞口(支洞口)、厂房等关键位置上施测,而只能在附近山脊等开阔处选取合适的点,再用EDM导线延伸至需要的位置上。

在各施工区如坝址、洞口、厂房等处布点时,每处至少应布设2~3个点,并使各相邻点两两通视,最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GPS观测的时间依工程对点位的精度要求不同而不同,一般20~30分钟即可,检验测量成果精度的方法,通常有3种:用全站仪(测距仪)测量两点间的平距与GPS二维约束边长进行比较(同一投影面上)[1];用全站仪测量单角,与GPS坐标反算角度值进行比较;用GPS对原测点位在不同时间进行重测等方法进行检验。

GPS测量的二维精度可靠,但高程精度偏低,其高程中误差一般为±10cm,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而需重新布设一条具有四等精度的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或水准路线,这项测量工作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2.2 EDM三维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