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09 17:3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经济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海洋经济;宁波港口
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海洋经济强国。海洋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量的资源。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和最强有力的基本支持领域,它研究目的就是寻找提高海洋经济的途径和方法,制定梅洋政策和法规,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可持续发展经济,包括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经济、海洋科技文化教育经济、海洋市场经济和海洋经济管理。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海水波浪能、潮汐能,矿产资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压力差、浓度差等。广义的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和设施。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它从宁波的发展史出发,论述宁波近几年来在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宁波港口发展史
宁波港是浙东交通枢纽。公元752年宁波港正式开埠,设市舶司,1842年的《》时,宁波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953年成立宁波港务分局,1955年建立了三统权,1978年北仑港投入建设。2003年,全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98个,有23个5万吨级以上至25万吨级的特大型深水泊位,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8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有277.2万标准箱,是大陆港口中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
二、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宁波近海海域污染严重,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逐年退化。2005年宁波全市近岸海域5个监控区域全为劣四类海水,超标指标主要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水质均营养型。目前宁波市受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约8252平方公里。
赤潮的频繁发生,一是因为一些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和有污染影响的工程项目难以遏制,人类活动的频繁,向海洋输送大量有机污染物引起海洋环境恶化;二是海洋自身生态系统趋于退化,宁波海域于2004年5月13日在渔山列岛附近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随后又从5月27日起,象山港横山码头栖风码头区域发生大范围赤潮,厚度达2米,面积约200平方公里。2005年记录赤潮3起,主要发生区域集中在象山港和大目洋海域,累计面积1618平方公里,主要优势种为红色中缢虫和长崎裸甲藻。
(二)海洋经济结构体系欠佳
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市已进人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的发展阶段不适应,而且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政策力度、科技水平等方面,也与先进地区有一定差距,大部分的海洋产业属于行业部门管理,缺乏整体性的内外部协调,宏观管理能力弱。同时海洋科技水平还较落后,新高科技投入发展尚不足够,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发。海洋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深加工产品不多。现代海洋产业结构由海洋油气、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沿海港口作业四大支柱产业构成,海洋油气、海洋旅游业为主体。宁波市的支柱性海洋产业由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沿海港口作业组成。这三大产业的总产值占宁波市部门海洋经济总产出的85%,其中海洋旅游业所占比重高达47.81%,而临海港口业的比重仅7.72%。在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方面,目前在世界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5.8%,第二产业占34.2%,第三产业占50.0%,三者的比例约为0.3:0.7:1.0。宁波市2003年的海洋三次产业的总产出构成为5.37:81.74:12.90,第二次产业占据绝对优势,从总产和增加值而言,宁波市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是二、三、一结构。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水产业,在海洋经济总产值中份额大大下降。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洋采矿业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业等在海洋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海洋第三产业的海洋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服务业等进一步发展。宁波港的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正处在调整时期。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总体是偏粗放型、低层次的。这是因为宁波的优势产业海洋经济的发展偏离了经济发展与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区域。
三 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科教兴海,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加快调整海洋经济结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发展重点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宁波港产业的调整是:一产优化、二产提高,三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是:以海洋和港口运输业为龙头,临港工业为主导,现代渔业和滨海旅游业为特色,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海洋化工、海洋制药业等新兴和未来海洋产业,形成各类海洋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产业要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宁波港的第一产业海洋水产业所占比率依然偏大,海洋社会劳动者密集,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的现象。在该产业,宁波应扩大销售人群,面向全球。这就需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外向型海洋产业:集中建设一批现代化科技化的出口型养殖基地、外向型加工基地、冰鲜鱼出口基地和远洋渔业基地,生产多样化健康化的海洋生物产品,例如褐藻胶甘露醇等藻类的深加工产品,并使之走向国际市场。要大力开发水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冷海水和盐水微冻保鲜盒冷冻冰块制造工艺,做到水产品加工的综合化、多样化和高值化,做好特色产业品牌的保护和宣传,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第二产业注重发展和革新。宁波港第二产业比较薄弱,遵循现代海洋产业开发的“高科技、新产业、大市场”的思路,实施创新传统产业和开拓新兴产业并举。加快海洋制药业、生化、机械、加工、电力等商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海水利用业,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建立海水利用的主管部门,结合海水淡化技术,合力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这对解决宁波水资源危机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同时要注重传统海洋产业更新改造技术,例如宁波港传统的优势产业:船舶建造业,要依照现代造船模式,改进工艺,广泛运用信息数字技术,从而缩短造船的周期。
第三产业要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新兴行业。对于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服务业。应当大力发展诸如海洋电子、通信导航系统、遥控潜水器、水下检修系统、海洋仪器、船用仪表、海洋工程服务与管理以及与海洋产业和开发有关的一系列新兴产业。在海滨旅游业上,应因地制宜,以生态、健康、人文为主题,利用大桥景观、海洋涂滩、会议旅游、游船旅游等特色吸引观光游客。在旅游上,要注重“古老文
明”与“现代休闲”有机结合,传统的旅游点如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观音道场――“海天佛国”普陀山,新兴的有大跨度悬索桥舟山跨海大桥、水产城等。在价格上应遵循“中档为主,高中档兼顾”的原则进行调整优化,从而扩大消费人群。
为实现海洋产结构的优化,宁波要推进“科技兴海”,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硬件上政府要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全面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等项目为重点,以建立海洋科技园区和完善中介组织为主要载体。软件上要设立“科技兴海”专项资金和各种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内加快海洋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涉海专业建设,大力培养一批海洋科技开发人才和中高级科技应用人才;对外加强与国内外海洋科研部门的交流和合作,引进世界各地的优秀科技人才。
(二)加强海洋管理,注重生态坏境建设
政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回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海洋坏境污染监测、监视、预报和预警系统,加强重点港湾污染监测力度。加强陆源污染的综合整治,推行污染排放许可证、总量控制、限期治理和排污收费等制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广高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对于企业,可创建生态工业示范试点。例如象山石浦水产品循环工业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工业生态学原理,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形成水产品加工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各生产系统内的产品输出、系统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能量与废水的逐级使用和相互链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工业共生链。
篇2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X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015-01
近些年来,过渡捕捞、近海养殖、船舶游艇、海洋石油钻探以及陆地污染物的海洋排放等等行为的发生,使得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海洋污染造成的赤潮,海岸侵蚀等问题日益多发,及时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能对发生的污染问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止污染和修复损害,另一方面,对海洋环境进行检测,对于厄尔尼诺现象、海平面上升、海啸等气候灾害也能起到提前发现、及时规避的作用,因此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 海洋环境监测分类
(1)常规监测。作为一种例行监测,它是最基本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之一。(2)调查性监测。这种监测工作是由国家,也可以是地方的组织根据需要进行专项或者综合调查,以达到对海洋环境污染或者海洋环境质量的情况进行监测的目的。(3)有的时候榱瞬槊魑廴疚锏奈廴痉段А⑶慷群统潭鹊榷院Q蠡肪车挠跋斓奈侍猓需要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性监测工作。(4)应急监测。应急监测是指海洋环境在遭遇漏油、海洋生物集体中毒、赤潮等环境突发事件时,采取的监测内容,主要是为了收集海洋污染资料,为以后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1]。
2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概况
2.1 国外发展概况
国外在上世纪60年代相继展开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开发。美国的CMAN技术(海岸海洋自动观测网)就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而到了80年代末,SEAWATCH系统和MERMAID系统也被挪威和德国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在之后的时间里,海洋水质监测浮标被法国研制出来,在此技术基础上,美国、挪威和俄罗斯又将传感器用于浮标上,开发出EB52、TOBIS、ACK-3000等型号的海洋水质监测浮标[2]。
2.2 国内发展概况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相关人员的努力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变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发展。尤其近几年来,海洋监测技术被纳入国家863计划,更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3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分析
3.1 水下GPS定位技术
作为水声通讯设备重要技术的水声高速率数据传输技术,具有信息传递的重要功能,是实现指挥船与水下载体、或者水下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关键手段。而与数据高速传输技术相配合发展的是水下GPS定位技术,它通过联合卫星定位、水声定位、浮标技术和水声通讯等技术,能够实现对水下载体和设备的更为精确的定位。水下GPS定位技术相比于水声定位精确度更高,它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水面船只的定位,而且对于水中的目标,还能得到它的大地坐标系数据,另一方面,GPS的使用更为方便、灵活。
3.2 遥感监测技术
近几年来,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逐渐开发,现代化的遥感监测技术也逐渐被开发和应用,这是一种新型的,以航空器、无人机、卫星等设备做为主要载体的综合性监测技术。由于遥感技术采用的是高空监测,因此监测的范围极大扩展,能够实现监测信息的全面收集,获取的内容和数据也空前丰富。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宏观的分析和研究海洋质量状况。当前,可以用海洋遥感监测的项目有:海洋表面温度和盐度、海洋叶绿素和悬浮物浓度。作为实行卫星遥感监测的海洋遥感监测,不仅能够实现大范围的遥感监测,同时还能够长时间、不间断的同步近实时监测。
3.3 船载快速监测技术
与传统技术相同的一点是:船载快速监测技术取样也是采用船舶,但与传统技术不同的是,船载快速监测技术进行现场取样后样品检测和数据分析直接进行,然后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将得到的数据实时发送给数据中心。然后数据中心根据相应程序,综合分析处理收集得到的数据,从中找出影响当地海洋环境较大的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最终得到环境质量现状情况。船载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点有:获取的数据准确、反映的情况全面、具有非常高的可用性。
4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未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要紧跟世界各国研发前沿,加强对基础技术发展,逐步将监测设备的生产向产业化转化。在海洋监测人员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壮大从事海洋监测和研发的人才队伍。近些年来,我国科研事业稳步向前发展,对科研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建立一支能与世界接轨的优秀科研队伍,使我国的海洋监测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先进的水平,对于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重视海洋环境监测的作用,加强海洋监测应用,增加海洋监测的内容和项目,对于获取的海洋监测数据提高分析能力,逐步提升我国的海洋监测技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5 结语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对于我国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海洋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海洋环境的持续发展贡献重大,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手段,发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以期更为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2013年11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正式吹响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号角。
按照既定目标,惠州将以2011年为基准,201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基本建成广东省海洋经济重点市。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战略目标,主要海洋产业充分发展,海洋生态建设全省领先,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广东海洋经济优先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现代化滨海湾区和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规划建设惠州环大亚湾新区,统筹大亚湾、惠东和惠阳三县区协调发展,便是惠州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重要战略平台,环大亚湾新区已迈过建设元年,进入加速发展的第二年。打通县区之间的连接路、建设生态公园、整治河涌、启动稔平半岛供水工程……今年新区三个起步区将推进30宗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投资115.5亿元;全区87项重点建设项目,年内计划投资268.9亿元。在产业协调发展方面,大亚湾石化区正与惠阳鸿海精细化工园共商产业链对接合作;大亚湾旅游部门也与惠东开启了联动合作,共同打造百里滨海旅游长廊。
数百亿元的项目投资不仅带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社会保障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上半年,环大亚湾新区范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亿元,体现经济发展后劲和质量的重点指标均有较好表现。放眼全省各重大平台,环大亚湾新区亦是潜力巨大的“新锐”。
据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惠州正按照“集约布局、集群发展、海陆联动、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以石油化工、清洁能源等为代表的高端临海工业,以港口运输和仓储为代表的港口物流,以滨海度假为主的高端休闲旅游,以深水网箱养殖与休闲渔业为代表的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产业规模日渐壮大,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篇4
海上油气田是否要进行开发,首先要进行经济评价,海洋石油开发的经济评价主要受以下因素限制:油气资源的产量和采储量;油气处理后的价格和数量;排放标准及国家法规;经济和技术风险;地区、劳动力、环境及公共服务设施;投资估算的准确性。经济评价有助于保证投资及时并确定最佳的项目计划。
海上油气田开发的工程评价分为:
1.初步工程评价
这阶段主要根据钻井、油层、计划、环境、支撑构筑物和管道装储油评价油层流体特征、模拟油层功能,研究储量和开采产量进行初步的工程评价,得出可能选择的开发方案。
2.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及财务管理审查
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主要开展设施分析,对开发方案进行研究,得出可行的开发计划。财务审查主要由作业管理者决定,得出作业开发计划。
3.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开始评析海上设备的订货交付、选定开发钻井承包商、安装承包商,提供作业计划并制造钻井开采设备及相应海上安装,最后确定最佳的开发计划。
二、海洋石油开发项目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以EPCI项目为例,对当前海洋石油开发项目的计划深度和适用性进行全面分析来看,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阶段:
1.一级计划
这个阶段也被称作是里程碑计划,主要是指项目投标阶段、立项后的策划阶段等,以在项目实施阶段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2.二级计划
这个阶段也被称作是总控计划,根据业主提出的要求对一级计划进行更深层的细化,而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对项目各阶段、各单体和各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因此,在确保海洋石油开发项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项目经理和生产管理部门的领导必须对上述内容给予高度重视。
3.三级计划
这个阶段也被称作是总体计划,主要是在项目实施阶段对一、二级计划进行具体落实。计划工程师对项目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分析和监控,为工程项目组、项目经理和公司生产管理者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措施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4.四级计划
这个阶段也被称作是运行计划,主要是对项目实施阶段的各种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并对实施进度进行有效监控,以确保各环节的工作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5.五级计划
这个阶段也被称作是项目出图计划或施工计划,主要是对各专业各项具体工作的进展情况、现场施工具体工序等进行有效指导和监控,以在严格按照四级计划具体实施的情况下,对各种基础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最终保障整个海洋石油开发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成本投入。
三、海洋石油开发过程应注意的内容
1.设计经理必须认真负责设计计划的有效贯彻、执行等。在与业主、厂家等对技术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计划和协商的情况下,确保设计图纸、文件、技术标书等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保障设计进度能够与施工需求相符
2.采办经理必须认真负责采办计划的有效落实、监控等。在合理完成四、五级计划的编制后,有效落实采办标书的整理、报批等工作,从而确保采办的设备、材料等可以按时满足海洋石油开发项目的施工需求。
3.建造经理对建造计划的贯彻、监控等进行认真负责。在有效完成建造开工的准备、工作协调、图纸设计等后,加强设计、采办等部门的工作协调,从而保障建造工作能够按期完工。
4.调试经理必须注重调试计划的有效;落实、执行和监控等。在有效完成调试计划、表格等的编制后,确保调试计划的有效实施,并加强与设计、建造等部门的工作协调,才能保障调试工作能够按期完成。
5.安装经理必须注重安装计划的有效贯彻、具体实施等。在有效完成编制、方案制作等工作后,对各个环节的安装进行有效监控,从而确保海上安装工作能够按期完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海洋石油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实施计划,并注重经济评价和计划管理,是有效解决开发项目施工过程各种问题的重要保障,因此,严格按照上述计划执行,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才能真正实现经济评价与计划管理的目标,最终保障海洋石油开发项目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显昌.油田开发及安全管理的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5):158.
[2]张云鹏.针对石油开发投资经济评价指标的探讨[J].石化技术,2015,(5):176.
篇5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会计人才;培养措施
在建省办特区的二十多年里,海南旅游业迅速崛起。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海南旅游企业要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真正体现旅游业龙头产业的位置,这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旅游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又必须首先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既了解旅游业状况又熟悉会计核算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旅游企业的业务特点,其次分析旅游企业对这些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特点,以总结海南省旅游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出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措施。
一旅游企业的业务特点
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以旅游者为主要对象,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各种需要,并取得经济利润的综合行业。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南省的旅游企业与社会上一般服务行业相比,其业务有着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综合性
旅游活动的多样性反映了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又决定旅游供给的多样性。旅游者在外旅游期间对吃、住、行、游、购等方面都有需求,外出进行旅游活动采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对旅游活动内容和客体的要求也千差万别。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要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各方面需要,就必须具有综合性。因此,旅游企业经营的项目是比较多的,可能涉及到旅游、住宿、运输、餐饮、零售、租赁等多个领域,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旅游企业业务的综合性会表现地更加明显。
(二)涉外性
现代的旅游活动,出国旅游已经越来越普遍。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关系交往活动。因此,对旅游企业来说,其业务既包含接待外国旅游者到我国旅游,又包含组织国内旅游者出国旅游。旅游企业既要考虑到国内旅游者的需求,也要考虑到国际旅游者的需求。面向市场时,既要考虑到国内的竞争对手,又要考虑到国际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国家对于海南发展国际旅游提供了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支持,例如,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以推进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进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岛内旅游企业的涉外业务将会越来越多,其业务特点的涉外性也会越来越明显。
(三)劳动密集型
旅游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里所指的劳动密集型不是简单地从员工人数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从人力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因为旅游企业的业务主要是提供综合性劳务的服务,人力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们认为旅游企业的业务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二、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会计核算的多样性
由于旅游企业的业务涉及到旅游、住宿、运输、餐饮、零售、租赁等多个领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也就决定了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也会涉及到旅游、餐饮、服务、零售商业、租赁等多种业务的核算。这些业务的核算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得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旅游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通常要区分各种不同的经营收入和成本,分别进行反映和监督,使得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出现多种企业资金运动并存的局面,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灵活性。
(二)会计核算的国际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承接涉外业务。国家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支持,也使得旅游企业的业务更加具有涉外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反映到会计核算中来,就体现出会计核算的国际性。经营涉外业务的旅游企业,其大量涉外业务的会计核算涉及到国际结算,对于此类业务必须进行外汇收支的核算,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首先建立外汇收支的相关账目,正确地核算外汇收支,并且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外汇存入、转出和结算。
三、旅游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一)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在不断地会计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旅游企业的业务集旅游、餐饮、服务、零售、租赁等于一体,其综合性将进一步增强,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也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旅游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原来单纯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了解旅游、餐饮、服务、零售、租赁等多种业务的会计核算特点。这样才能把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旅游企业的会计工作中。
旅游企业中不同类型的业务涉及不同的税金,会计人员只有熟悉各种业务的特点、掌握国家的相关税收制度,才能有助于旅游企业进行科学的税务筹划。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在不断扩大,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加。会计人员要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要能够对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整理,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服务。
(二)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要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其目标是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海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下,我们不难发现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而要进行国际交流,主要工具就是语言。因此,对于英语的掌握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旅游企业的会计人员也是一样,要能够用英语进行跨国界的交流,除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的的沟通之外,要进行会计的处理,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英语。
另外,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虽然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但新会计准则也只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达到实质性的趋同。由此可见,只有具有了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才能了解和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国外的会计处理方法,才能将国际准则和国外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我国的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这样才有助于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念,有助于我国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以及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接轨。
(三)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首先,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会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经济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工作中,从形式上看会计人员体现出的最直接作用是记账、算账和报账,也就是说主要是在提供经济信息,但相关经济信息的提供是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保障,会计人员实质是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的。而且,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也加入了许多财务管理的重要理念。例如,对于货币时间价值的运用,使得会计的核算由静态变为一种动态的核算,因此,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也要充实自己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思考问题要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等各方面的情况。
其次,企业要提高效益,其根本途径是增加收益,降低成本。由于旅游企业的人力成本在企业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因此,如何减少旅游企业的人力成本就是旅游企业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因此,也就要求会计人员通过对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分析企业人力成本的构成,找到成本控制的最佳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也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成本核算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能力。
四、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措施
(一)注重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目前,海南省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而且岛内旅游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专业教育方面普遍层次较低,这必然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也会阻碍旅游企业的发展。因此,应结合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对在岗旅游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后续教育。这里所指的后续教育不仅包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括对管理知识的学习、对旅游市场、旅游经营的学习等。比如应定期要求这些人员参加会计知识、旅游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拓宽会计人员的知识面,满足工作要求。
旅游企业还可以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会计的职称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等,通过考试的形式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并且对于拿到证书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这不仅将给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对企业自身来讲也是极为有利的。另外,旅游企业也要适当地净化会计人员的队伍,对于缺乏道德意识、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的员工予以淘汰,打造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财会队伍。
(二)注重学校旅游专业财会知识的渗透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因此,对于旅游会计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长期性的、持续性的。而省内学校将更多地承担起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任务。由此可见,在省内的大学、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开设相关的会计学科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基础会计、旅游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等,从而做到旅游与会计的结合。学校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与岛内的旅游企业进行联合办学,由学校给企业推荐学生,而企业给学生提供外出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也能给企业提供选拔人才的机会,节省相关成本。除此之外,对于相关学校的会计专业,在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可以将有关旅游市场、旅游经营的相关学科作为其选修课,给有志于从事旅游企业会计工作的同学尽早接触旅游知识的机会。
(三)注重旅游会计人员英语能力的提高
篇6
众所周知,地球是个名副其实的“水球”,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8%。从专业角度讲,1000米以下才叫深海。深海虽多奇观,但并非五光十色。相反,海平面200米以下光和声音就几乎匿迹,到处漫延着黑暗与寂静。海底环境恶劣,高压低温,地震和火山频发,深海潜水探测器在海底失踪的事时有发生。
那么,除了好奇心,人类为何热衷深海探险?
矿产资源,这恐怕是最重要的答案!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国际海底及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块“区域”总面积约为2.517亿平方千米,占海洋面积的69.7%。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油气、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金属矿产等,有些资源只有深海才富有,比如分布在水深4000--6000米海底,富含铜、镍、钴、锰等金属的多金属结核,具有商业开发潜力的就达700亿吨;还有在海底山表面的富钴结壳、分布在大洋中脊和断裂活动带的海底热液硫化物。另据国际天然气潜力委员会初步统计,如果把世界各大洋“可燃冰”的总量换算成甲烷气体,大约相当于世界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总储量的两倍!
海底生物资源也极其丰富。据2010年全球海洋生物普查公布的数据,海洋生物总量估计有百万种,大量未知的生物集中在深海。海底热液区的温度可以达到400摄氏度,压力可以在50Mpa以上,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其基因和活性酶有特殊价值,目前已经形成数十亿美元的开发规模。
海底丰富的资源,让面临资源危机的人类看到了希望。围绕大洋,世界已形成深海采矿深海生物基因技术、深海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群。因为深海海洋经济前景广阔,以占有更多资源为目的的“蓝色圈地”在科技强国间悄然展开,“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世界,”正为实践所证实。
深海探险: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蛟龙号”的金属机械臂在5000米海底取锰结核时,竟引起了海底生物好奇的围观。在高清摄像头前,一只龙虾挥舞着触须,十分可爱,像是对初来乍到的“客”挥手致意:“你们是怎么来到深海的?”
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潜水器是英国人哈雷于1717年设计的。当时,潜水器是没有动力的,须由管子和绳索与水面上的母船保持联系,用来探寻沉船宝物。现代深海潜水器是二战以后,从潜艇技术发展而来,跟潜艇的主要区别是不能完全自主运行,必须依靠母船补充能量和空气。
到深海去,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海水压力。水深每增加10米,就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普通人只能潜到水面以下20米左右。到了5000米海底的水压,就相当于一个手掌大面积要托起5辆10吨的卡车重量。所以深海潜水器主体结构材料应该耐压,一般采用的是钛合金,具有比重小、强度高、耐高温、抗腐蚀性强、无磁性等优点。俄罗斯的阿尔法级、塞拉级、麦克级、阿库拉级、台风级和深潜研究型核潜艇都大量使用了钛合金。
现代深海载人潜水器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精华,涉及水下推进系统、液压源、高压海水泵等技术,还有钛合金加工技术等,一般可完成多种科学研究及救生、修理、寻找、探查、摄影等工作,目前只有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拥有。
深海:“庐山真面目”只露了1%
当人类探索深海的梦想与现代科学技术相拥,通往海底的大门便徐徐打开。
进入21世纪,发展深海经济成为各沿海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相继出台了国家战略计划,加大了对深海科技的投入。我国撒向深海的巨网也已全面铺开,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重点研究开发海底“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金属矿产资源海底集输技术等。
但是,深海对人类来说,虽是资源宝库,也可能是恐怖的噩梦。风暴潮、海啸、拉尼娜现象等,都可以造成极其严重的灾难。2004年11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海底强烈的地震和海啸共造成约20万人死亡,数万人失踪。
尽管现在多个国家的潜水器可以到达99%的海底,然而,人类对海底的认知可能还不足1%。深海,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那里还有几十万种不知名的深海生物摇曳生姿,很多生物还上演着和陆地上完全不同的生存故事,能悠然呼吸着二氧化硫等剧毒气体;那里还可能隐藏着解开地球起源奥秘的钥匙。
篇7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福建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61-04
一、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
(一)区位条件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域面积为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 752公里,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546个;天然良港达上百个,可建20~50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长47公里,其中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等7个港湾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福建省海洋经济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海峡、海湾、海岛。同时,福建省又处于中国长江与华南两大经济圈的中间。这种区位优势使福建省的港口拥有众多的航线及开设更多航线的潜力。随着台湾海峡两岸完全通航的逐渐实现,台湾海峡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资源条件极佳的黄金水道,将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二)海洋生物资源
福建省东临台湾海峡,海域广阔,浅海滩涂面积2 069平方公里,拥有闽东渔场、闽中渔场、闽南渔场、台湾浅滩渔场、闽外渔场,是中国的主要渔区之一。海水温度、盐度适中,水质肥沃,浮游生物多,天然饵料丰富。福建沿海是带鱼、鲳鱼、乌贼等经济鱼类的必经之地,同时一些港湾又是各种鱼类的生殖场所,如官井洋是大黄鱼的产卵场,围头湾到金门岛周围海域是真鲷产卵场,厦门港、湄洲湾、闽江口、沙埕港等式马鲛鱼产卵场,等等。此外,还有红树林、珊瑚礁、红河口海湾等各种海洋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三)海洋矿产资源
福建省海域中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调查,福建沿海已发现有矿产近60种,矿床、矿(化)点近两千处,可供开采利用的主要有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砂、耐火粘土、叶腊石、明矾石、砖瓦粘土、钛铁矿、钾长石、硅线石、泥煤、海蛎壳、硅石等。其中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砂和叶腊石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优势矿种,其储量居全国前列。独居石、磷钴矿、钛铁矿等稀有金属矿砂均属第四系滨海沉积砂矿。根据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台湾海峡西部具有数千米厚的中、新生代沉积层,具有一定的生、储、盖条件,有良好的油气显示,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综合性海洋调查和专项性海洋调查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并圈定了两个含油气圈闭构造。
(四)滨海旅游资源
福建有着丰富的岛屿旅游资源。岛屿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海滨沙滩、海蚀地貌景观和岛屿风光、岛上湖泊水库,其中,海滨沙滩主要分布在海坛、东山和湄洲三岛,沙质细软,环境容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可观;海蚀地貌景观丰富,由此形成的大量奇石异洞是岛屿的又一主要旅游资源,尤以平潭岛的地貌景观最为奇特;岛上湖泊水库大多分布在闽东地区,尤以平潭的三十六脚湖和大嵛山岛的天湖为代表,可作为岛屿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基调景观。而妈祖文化、宗教祠庙、古代海防建设、民俗风情则构成了福建沿海岛屿人文旅游资源。
二、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围绕海西大局,把谋划解决海洋综合管理中突出问题和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海洋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8.5%,居全国前列。
(一)海洋经济产业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定义,海洋生产总值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简称,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沿海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海洋经济的最终成果,是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之和,如式(1)所示。
G=P+R (1)
其中,G表示海洋生产总值,P表示海洋产业增加值,R表示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P又包括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对海洋经济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海洋产业增加值如式(2)所示。
P=P1+P2+P3 (2)
(二)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
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3 202.9亿元和1 718.2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2%,远远高于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15.6%,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五大工业主导的海洋开发格局。2005年、2008年、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及福建省主要海洋产业活动分别(见表1、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从“十五”末福建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50∶6∶44,到“十一五”末的9∶44∶47,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内部结构成优化趋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稳定。这与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突出的区位优势是密切相关的,也反映出福建省不仅从海洋汲取资源、向海洋拓展空间,还对“海峡经济”、“海湾经济”、“海岛经济”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度挖掘,推动现代海洋经济的新发展。
(三)福建省海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发展不够平衡。产业结构反映了产业各门类、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而形成的一定比例关系,这种关系构成是否合理和科学,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2009年福建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9∶44∶47,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调整,但发展仍不甚协调,产业结构和布局都不尽合理,规模小、档次低,海洋产业体系发育不够,仍然停留在粗放型和资源依赖型的初级阶段。目前,海洋开发已由资源开发转变为资源和加工相结合,更深层的结构变化促使新技术成分含量高和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等)的地位正在提升。要使福建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更快,必须尽快摆脱资源产品经济的状况,大力发展新型海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现代化。
2.海洋科研教育管理不完善,科技开发水平不高。从下页表3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15.2%,不仅远低于广东省(28.9%)、浙江(17.7%)这些海洋大省,而且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2%)。此外,福建省海洋相关产业和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的统计数据还不具体,不重视历年海洋经济数据的统计工作,要获得这些统计数据还要加强海洋经济统计规范化研究相关配套法规建设,这也是福建省海洋经济统计和预测面临的新课题。
3.直接腹地承载能力尚待加强。经济腹地范围是决定一个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福建虽然拥有全国第二长的沿海岸线和众多优良的天然良港,却不能化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究其原因在于福建省的众多港口缺少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港口软件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此外,福建省经济腹地狭小,省内交通以及出省通道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要求,缺乏高效、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与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联系有限,致使原本属于福建港口的经济腹地,成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要充分发挥福建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必须提高自身的软硬实力,迅速确立核心竞争优势,并积极向周边省份,特别是向中西部地区拓展更为广袤的经济腹地。
4.海洋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发。上页表1中第一产业在海洋产业比重的变化,既说明了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反映了由于福建沿海海域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福建省渔业资源急剧下降。此外,海洋环境监测、执法能力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当前,福建面临近海生物资源日趋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威胁,红树林和珊瑚礁系统破坏较为严重,部分海域(尤其是厦门)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灾害频发。海洋生态化境遭受破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降低了生产力,影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福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海洋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以及海洋开发空间的拓展,高附加值的海洋产业定位将推动着海洋产业的不断更新升级,三次产业比例也将开始朝着新兴方向发展。当前,中国山东、辽宁、广东等大省以及大连、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正从远洋渔业发展到增殖渔业,从传统的海运发展到现代船舶制造,从海洋矿藏海底油气开采发展到海上旅游、海上仓储,从海水养殖发展到海洋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开发。目前,福建省已被列入全国海洋经济试点省份。以此为契机,“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以台湾海峡为纽带,深度挖掘“海峡经济”、“海湾经济”、“海岛经济”的资源优势,深化闽台海洋经济合作,把福建建成两岸海洋经济深度合作先行区。
(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整合科研队伍,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海洋科技在现代海洋经济的开发进程之中扮演着关键的基础性角色,对福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福建省海洋第二产业的比重近五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发展仍然主要集中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作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的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并未取得实质进展和突破。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整合科研队伍,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必须做到: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实行“校企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海洋科技力量,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二是加强海洋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和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力打造优秀创新团队。三是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加强创新海洋科技文化建设和科技普及,强化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使其变为现实生产力。
(三)建设海洋产业园区,实现海陆联动,协调发展
当前,海洋产业园区已成为海洋经济竞争的重要产业载体,具有辐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加快培育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尽快形成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各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着眼点,如沿海城市青岛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发展海洋优势产业为重点,建设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因此,福建省必须及时建立海洋产业园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海洋产业基地,从而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夺得应有的地位。
此外,海陆经济系统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以海促陆、以陆带海是实现海陆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福建而言,应该把海洋运输业以及海西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沿海区域港口、保税区、滩涂、海岛与海域连为一体的综合开发体系,海陆产业互动,促进海洋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组合优势。
(四)注重海洋生态保护,完善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海洋资源由于开发时间远远落后于陆地,加之开发要素的含量需求,其总量相对丰富。但是,盲目的资源开采与环境破坏是会受到海洋的极大报复。因此,福建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岸线、滩涂、海岛和海域的使用,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加强滨海湿地生态和海岛生态保护,构建海西蓝色生态屏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
[2]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安经济区的若干意见[Z].
[3]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
[4]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Z].
[5]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6年、2009年、2010年[K].
[6]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Z].
[7] 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Z].
[8] 胡博,伍世代.漳州市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2):75-77.
[9] 向云波,等.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46-52.
[10] 朱坚真,等.大力发展环北部湾海洋经济主导产业的思路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11):18-22.
[11] 蔡秀玲,林善波.福建省港口腹地拓展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09,(3):29-37.
[12] 向云波,等.长三角海洋经济发育现状及其综合实力测度[J].热带地理,2010,(6):77-644.
[13] 熊世伟.国际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经验借鉴[J].上海城市发展,2007,(5):55.
篇8
去年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烂泥地,今年转眼就成了一座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4000亩高峰竹柳种苗现已在这些烂泥地扎根生长。每一个到过湖北江夏区河脑镇高峰竹柳种苗繁育基地的人都会由衷地叹服高峰竹柳惊人的抗逆性。
高峰竹柳(是原美国竹柳的更新替代林木品种),是由北京高峰竹柳研究院的林业界的专家学者经过长达三年的科技攻关,在保留原美国竹柳各种优良特性的基础上成功推出新一代速生竹柳品牌,现已申报国家专利和商标品牌。
高峰速生竹柳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材质优良、可高密度种植等诸多优点,从其诞生始起就一直受到林业专家及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是一种亟待开发的优良超速生新能源树种,同时也受到想要快速致富的众人们追捧。
湖北江夏区河脑镇的有一个4000亩的湖滩地,以前是一座一眼望不到边的烂泥地,因为不能生长庄稼,所以一直以来都闲置在那里无人问津。后来被阜阳万里常青苗木公司用较低的价格拿下了这些荒地,然后全部种上了速生竹柳成材林,现在这些树木已全部成活,过去一个一望无际的滩涂地现已全部变成了一眼看不到边的绿色海洋。据统计,每亩湖地里的树木每年都能产生效益15600多元,六年以后这片湖地将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2个亿以上。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面对这样的场景都忍不住地感叹,万里常青公司为林业界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提出这样设想:在烂泥地里栽种1000亩速生竹柳,六年后将为社会创造财富1个亿,这在林业界应当算是一个奇迹!
为了做大做强高峰竹柳这一品牌,万里常青公司在北京注册了北京南昆高峰竹柳研究院。2011年2月20日,万里常青公司又与湖北武穴企业家王总签署了开发湖北江心洲,联合造林业4万亩的协议;2011年3月3日,与中国数农集团签下联合培育1000亩速生竹柳种苗,造林100万亩的战略合作协议。
为把高峰竹柳做成一个产业链,万里常青公司日前又联合湖北的知名企业家张昌梅女士投资1000万元,在当地租了4000亩湖作为育苗基地,用育出的种苗在荒废地上种植大面积成材林,然后用成材林生产板材、生物能源颗粒和纸桨,走循环生产和林业产业化之路。目前,万里常青公司正在进行第三代木塑分子聚合材料生产试验,这是一项造福人类社会的最新技术成果。第三代木塑分子聚合材料是利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与木粉,经分子层次聚合生成,采用挤出、模压、注射成型等常规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各种板材、型材和产品。这种新型板材不吸水、不变型、不褪色、不老化、不腐蚀、不霉烂、不虫蛀,节能环保效果好。
生产木塑分子聚合材料的主要成份是木粉,该木粉则是由“高峰竹柳”造林中幼林抚育大树修剪产生的枝条或竹柳大树成材加工剩余的枝叉加工而成,也可以高密度种植高峰竹柳,以小径材制成所需的木粉材料供聚合之用。为此开辟了一条竹柳木材加工新途径。木塑分子聚合材料其特点和优势表现在:
首先,生产木塑分子聚合材料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到废物利用。因为木塑分子聚合材料全部使用竹柳小径材、树木枝条、加工剩余物、废弃物,节约竹柳成材和优质木材,将竹柳木材的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都聚合进了新材料中。使用和损坏后的木塑聚合材料,可以全部再生利用,是一个全回收、全循环、全利用、全环保的项目。
其次,生产木塑分子聚合材料具有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回报的优势。木塑分子聚合材料用0.6吨竹柳木粉和0.4吨废旧塑料,就可以生产出一吨产品,目前国际市价格最高达28000元/吨。一个年产 10 万吨木塑材料的企业,可利用竹柳 6万 吨,利用废旧塑料 4万 吨,相当于从垃圾中捡回25 万立方米木材、相当于节省水泥、钢材分别为40 万吨、替代塑料和铝材分别是8万吨,这是木塑产业发展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再次,生产木塑分子聚合材料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木塑分子聚合材料改变了商品林的生产方式,由长时间周期性生产向短期林业种植业转变,可实现竹柳当年种植当年受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开展竹柳规模种植。把林业、木材加工业、废旧塑料回收业也聚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社会系统工程。
最后,木塑分子聚合材料用途广泛,现已被应用于包装运输领域中、车辆船舶领域中、建筑材料领域、室内装潢领域、军事领域等,它将在众多领域和范围内取代木材、钢材、水泥、塑料等常规材料,因此,第三代木塑聚合材料必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必将引发一场世界性基础材料领域的革命。节能与减排成了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件大事,如能把高峰竹柳这个品牌做成一个产业链,就可以带动更多人们投入到植树造林这一行动中来,让大量的荒山、荒地、浅滩千百倍地增值,改善环境,创造财富。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纸张、架材、板材等木材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繁育栽培速生竹柳具有很好的经济前景。而且实验证明速生竹柳还是个“吸毒解毒”的治污能手,因此种植竹柳可以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此我们衷心祝愿高峰竹柳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附:高峰竹柳的栽培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篇9
[关键词]寒冬期;转观念;改革转型
中图分类号:TM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167-01
从2015年开始,随着油价的断崖式狂跌,油田从“盈利大户”变为“亏损企业”,市场萎缩、工作量锐减,职工收入下降,油田迎来了寒冬期,如何战胜寒冬、谋求生存成为摆在石油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这道难题,石油人分析当前形势,用于探索和实践。
1 石油行业形势依然严峻
1.1 油价走势仍不容乐观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国际油价均价站上了50美元/桶,但仍不具备支持油价持续上涨的基础。国际油价的持续回升将使美国页岩产能大规模回归市场,形成新一轮下行压力。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整体不乐观的宏观经济前景对较强劲的石油需求仍存在抑制作用。同时,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已成为广泛共识,全球新能源发展力度在不断加大。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等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必将对油气资源发展空间形成挤压。交通运输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交通运输业转型成为中长期影响油气需求的一重要因素。
1.2 石油企业困难重重
当前,国家推进常规油气区块向民企放开、油气进口权放开、油气价格市场化等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了加快市场化的信号。石油企业“国家队”的铁饭碗正在逐步打破,靠政策吃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靠市场吃饭的能力仍亟待加强,面临的竞争压力、改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而石油企业油气资源禀赋差、低效产能多、中低端产品和服务比例大、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企业效益分化加剧等矛盾仍较突出。发展新动能还在形成中。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地见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尚需时日,鼓励创新创造的环境和氛围仍需强化。深化改革还在攻坚中。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观念性难点和障碍仍然不少,改革攻坚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2 应对措施
2.1 引领职工丢掉幻想,转变观念
要想战胜寒冬,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到低油价是长期的,新常态也不是短时间的,要彻底丢掉油价、工作量和一切恢复到从前的幻想,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迎战寒冬期、战胜寒冬期。只有思想观念大转变,才能引领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上迈出大步伐。新常态带给老油田的不仅是危机,也是转机,要把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真正做到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要把思想转到如何应对低油价、如何破解低油价下的发展困局上来,通过观念的转变,在低油价下闯出一条效益发展的路子。
2.2 深化改革,积极调结构、促转型
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艰巨挑战,必须以优化业务结构、队伍结构、装备结构,以去除过剩产能为主线,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业务,采取多种方式盘活低效无效资产和业务;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布局,淘汰低效队伍,整合同质化队伍,严格控制队伍总量,实现以退为进,通过消化过剩产能,提高资产利用率。
突出问题导向,全力推进深化改革,向压扁管理层级要效率,向体制机制优化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潜力,努力实现改革创新驱动。压扁管理层,撤销分公司,实现总公司直接管理基层队,由三级管理压缩为两级管理,推进二级机关科室及直属单位优化整合。优化机制,以责权利对等为核心,理顺各关联方经济关系,建立的项目开发管理模式。
2.3 科技制胜,做好技术创新
面对“寒冬期”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成市场竞争的利器。建立形成综合设计、钻完井、油气藏识别与评价、特种作业、海洋石油工程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系列。突破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垄断,展示强大的凝聚力、作战力及雄厚的技术实力。
突出科技驱动,深化基础理论攻关、实用技术配套、成熟技术集成、前瞻技术储备,提高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持续增加优质储量、效益产能和经济可采储量。突出管理驱动,深化结构调整,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控执行能力。突出人才驱动,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措施办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4 保障改善民生,搞好困难帮扶
“寒冬期”职工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更需要组织用心用情,把关心员工、服务员工做到位。要坚持站稳群众立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切实维护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持续开展帮扶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老年、计生等群众组织作用,深化走访职工活动,常态化开展便民志愿服务,做到联系群众全覆盖、精准帮扶无遗漏。不断深化和谐创建,统筹、宣传、综治、公安资源,突出源头预防和问题化解,加强动态分析,落实维稳举措,强化治安整治,深化综治区域协作,抓实防恐处突、公共安全维护;推进油地合作,抓实项目运行,共建美好家园。
篇10
关键词: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金融制度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金融发展提出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不断的完善,金融创新应运而生,成为大环境下推动金融发展的内部力量。很多企业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不断出现各种新型理财品种,中小企业板块的建立和完善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金融市场的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品种单一,企业的融资结构不规范,金融产品的发展不完善,法律保护欠缺等问题仍然存在,那么,如何把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发挥到最大?如何尽量消除制约金融创新的因素?确立中国未来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在金融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照搬西方的金融创新理论显然是不可取的。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自己的国情,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金融创新之路。
二、金融创新的内涵
所谓金融创新,是指对原有金融工具进行更新换代和改变原有的金融体制,以得到当前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还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它是一个缓慢推进、被盈利动机推动、持续不断的发展进程。
三、金融创新的方式
(一)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制度作为一国经济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会受制于基本经济制度,所以金融制度创新也受制于特定的经济制度框架。金融制度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调控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它对金融产权、信用制度、各金融主体的行为及金融市场机制等方面的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并决定着各方面的运作质量。
(二)金融机构创新
金融机构创新是指建立新型的金融机构,或者将原有金融机构加以重组或改造,是以金融创新经营的内容和特征为基础,为了创造出新型的经营机构,构建完善的机构体系,以适应当前的金融发展的需求。
(三)金融工具创新
金融工具创新主要是指金融产品的创新,它们是通过不断的演变和扩展各种信用形式顺应时代潮流产生的,如有价证券、汇票、金融期货等交易对象,它们在支付方式、期限性、安全性、流动性、利率、收益等方面具有新特征。金融创新的主体就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所以金融工具的创新至关重要,金融产品的核心是满足金融市场需求的,金融工具的是以客户所要求的产品种类、方式、特色、质量和信誉为形式,旨在客户提供安全、方便、盈利的金融模式。
(四)金融市场创新
金融市场创新指金融业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而积极扩展金融业务范围所创造新的金融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随着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业越来越多的从事跨越国境的股票交易和债券交易,甚至也可以在其他国家发行本国的债券与股票,全球性的证券市场从此形成。这种新的金融市场把信贷和债券流动结合起来,具有短期银行信贷和流动性有价证券的双重属性。金融市场创新主要指的是微观经济主体开辟新的金融市场或宏观经济主体建立新型的金融市场。由于金融市场向更高级金融市场的过渡和转化,由封闭型金融市场向开放金融市场的进入和拓展。
(五)金融资源创新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作为资金的货币和能够流通的证券,以及社会成员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政府之间接受的信用,具体是指人才、资金、财务、信息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作为经济发展的要素,而且能够带来增值。
(六)金融科技新
金融科技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追求速度和效率的金融服务,以及在金融领域对科技的应用,对金融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一方面使金融服务多元化、全球化,另一方面又缩小了金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缩。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作为一次波及全球的金融改革浪潮的金融创新,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经融造成深远的影响。各国也与时俱进的调整了相关政策和实际操作方法。新市场的产生,以及新的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尤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金融创新增加了信用的多元化,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一)金融创新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挑战
从理论上,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需求,改变了货币结构和内涵,使得货币的计量更为复杂,更影响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增加了货币供应主体,加大了货币乘数。上述一系列的变化,必然对货币政策中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产生相应的作用。总而言之,各国货币当局必然对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产生的深远影响予以高度重视。
从世界范围内看,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产生了许多影响,原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渐下降,各国为应对这一变化,相应的调整了货币政策。我国的金融创新,从改革开放起,历经从无到有,稳定成长,加速发展的各个阶段。时至今日,我国的金融创新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也为此调整了货币政策,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政策的具体方面
1.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1)金融创新改变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导致货币需求的结构发生变化,交易性货币需求不断下降,投资性货币需求逐渐上升。由于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人们货币持有量不断减少,人们更愿意把货币作为投资手段,进行间接交易,或者说是由第三方委托交易。另外,支付结算系统也由于金融创新发生了变革,人们更热衷于在线支付,进而大大削弱了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的偏好,导致交易性货币,也就是现金的需求下降。
(2)金融创新导致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下降。一般短期内国民收入是相对稳定的,而人们用来进行交易的货币又是由收入决定的,所以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应该是相对稳定并且可以预测的,但是,投资性货币需求受市场利率、机会成本、投资预期等不稳定因素影响则则呈现相对不稳定表现。再加上,人们的心理预期是无规律的,利率、汇率、股价也是经常变化的,人们的偏好也有一定的波动。投机性货币需求比重的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必然会削弱货币需求稳定性。
(3)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金融创新不断产生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方式等,使得交易更加快速便捷,大大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2.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削弱了货币的可测性。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不但使高能货币不再只有存款和现金,而且使通货存款比例、非交易存款比率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变得不稳定,这就大大影响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
(2)增强了货币供应的内生性。货币供应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央银行的控制,越来越受制于经济体系内部因素的支配。
3.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1)限制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机制的作用
一是降低了实际提缴的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为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持续更新负债业务种类和方式来规避无息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是限制了存款准备金机制的作用范围。伴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一些非存款工具如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的产生,使得大量银行资金流入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确保自己的负债规模的同时,又能避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
(2)弱化了再贴现政策的效用
一方面,金融创新减少了再贴现条件的规定约束,削弱了原有真实票据的影响力,使得一些刚产生的票据都能符合货币当局的要求。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使以往的调整再贴现作用力消失。
(3)加强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一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更加丰富的工具。首先,金融交易方式的创新使得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买卖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另一方面,也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条件。
二是金融创新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公告作用。通过影响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来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整一般证券的价格和收益率,增减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指引Ч众和金融机构对经济前景的判断,使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刘欣然,碳金融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3-44.
[2]牛慧,碳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23.
[3]胡跃飞.供应链金融一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J].中国金融,2007(22):38-3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2海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