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范文
时间:2023-10-09 17:3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听了这些沉重的话语,有谁能想到这是出自一个年仅十岁大的男孩笔下。在大家眼中这些十来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在我们班的这个男孩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沉默寡言,课间常常躲在角落里,只顾自己一个人看书。性格也十分孤僻,行为散漫,每天很少的作业都要写到很晚。
还记得,那是在二年级的下学期,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三,我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教室正准备给孩子们上早自习的时候,发现小B的座位上无人。以为他是生病了,会晚来一会,早自习过后我给他的爷爷打电话,结果小B的爷爷却说孩子早就上学去了。我大吃一惊,正当我惊魂未定时我们班一个晚来的女孩递给我一个小B写的纸条,上面写道:妈妈不要我了,哥哥又欺负我,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我,我不要上学了。看到这几句话后,我立刻给其爷爷打电话。随后,家长全体动员,寻找了2个多小时,在我校附近的拐角胡同里找到了小B。通过与家长交谈才知道,原来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离家出走了。
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有如此偏激的表现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找来了他的父亲,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他在三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父亲生活,更不幸的是有一次父亲因打工不小心把左手弄残疾了。此后,原本婚姻失败而又不善言谈的父亲就更是很少与孩子沟通了。为了生活父亲四处打工,无奈之下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家生活。长辈的溺爱和教育方法的老套,使一个原本应该天真的孩子少言寡语,每天一副老气横秋样子。再加上长辈们又强迫他不能见自己的妈妈,更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在学校里,他总觉得周围没有朋友,谁都无法信赖,遇到不开心的事,他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孤独的流泪。造成他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缺少关心与爱护,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关心。
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家庭变故已经让他的心灵伤痕累累,使他自我感觉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行为偏激。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我决心以行动去关心他,消除他偏激、孤僻的心理。
每天课间或放学后,我都找机会单独找他谈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他喜欢读的书等,并经常告诉他要衣着整洁,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特别谈及读书时,他显得特别激动,我惊奇地发现,这孩子读了不少的书,但由于环境问题,所以读的书很杂乱。于是我趁机找了多本适合他看的课外书借给了他,并告诉他:“如果学习上表现的好,老师还能借更多的书给你。”他听到我的这句话,一直低着的头猛地抬了起来,很激动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我还去他家家访把他近期的情况告诉了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要求他们也配合,在我的劝说下,家长也愿意改换一种教育方法,也开始尝试着尊重他的看法,多与孩子沟通,满足他的一些要求。通过家访我发现他家里比较贫困,我就经常给他买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或者把亲属家孩子的衣服拿来送给他穿,让他真正的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长时间,他的爷爷悄悄地来告诉我,他每天回家后,都能快速的完成作业,也再没有离家出走的现象。听到这,我自然很高兴,而课堂上,他举手次数也多了。更可贵的是,他的作文精彩多了,课余时,我也常常找他交流看书心得。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深深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离异家庭孩子心理压力往往比较重,总怕同伴嘲笑、讥讽,缺乏安全感。这时,我鼓励引导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玩耍等。为了帮助小B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我利用周末把他初交的几个小朋友领到我家,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一起做游戏,让他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天有不测风云,有个同学对小B说了刺激性的话,小B变得沉默不语,又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我发现后及时找小B谈心。教师诚恳的态度和合情合理的分析,使小B变得豁然开朗了许多。
现在的他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能主动的留下来写作业,遇到不懂得的问题主动的向我或同学请教。更让人值得欣慰的是他有了好几个“铁哥们”,看见他能够每天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拥有阳光般灿烂的微笑,我也由衷地笑了。
篇2
关键词: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指导
一、阅读指导是少儿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
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普遍现象,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任何人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少年儿童。课堂教学和教科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学生仅仅掌握课堂上、教材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效的阅读将有助于他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少儿图书馆作为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作为社会阅读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服务者,对少年儿童进行阅读指导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施教义务。少儿图书馆拥有其他文化教育机构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其丰富的文献资源无疑是辅助学校培养优秀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佳基地和场所。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阅读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会阅读。
二、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少年儿童从开始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第一步起,便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正确有效的课外阅读,能指导少年儿童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召唤他们展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启迪他们察古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引导他们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阅读可以感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唤起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同时逐渐树立起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如果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孩子们就容易受到不良书籍的影响而做出危害自身、危害家庭、危害社会的事情。因此,做好阅读指导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2)有利于少年儿童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少年儿童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是少年儿童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少儿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通过各种方式,给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少年儿童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其主动获取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少年儿童学会利用图书馆来进行自主学习,学会自己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从而逐步培养起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阅读社会的形成。多读书、读好书不但是每个人陶冶情操和增长本领的有效途径,更是普遍提高公民素质的社会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阅读社会的建设,号召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建立人人热爱读书的阅读社会和书香社会。少儿图书馆作为面向少年儿童的专门服务机构,充分利用适合少儿阅读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加大阅读指导工作的力度,培养少年儿童从小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培养了未来的阅读爱好者,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各家庭的阅读活动,促进社会阅读风气的形成,从而推动阅读社会的建设。
(4)有利于教育职能的发挥。教育职能是少儿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阅读指导是少儿图书馆履行其教育职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少年儿童读者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使那些喜欢读书的少年儿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这为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对策
1.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开展阅读辅导工作
少儿图书馆不仅是孩子们学习求知的摇篮,而且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来少儿馆的读者基本上是少年儿童,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但认识能力低,他们来到图书馆读书,往往只是兴趣使然,盲目性很大。因此,对少儿读者的阅读活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对幼年儿童的阅读辅导。幼年儿童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不好静、兴趣容易转移、、富于幻想、爱提问题、爱模仿等特点,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和猎奇心理。对此,要推荐以短小简练的儿童诗、注音童话和卡通等图文并茂的书籍,还有模拟社会生活和动物世界的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趣味性强、篇幅短小、通俗易懂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讲故事、听故事、朗诵、表演等直观、活泼的形式,刺激其阅读欲望。
(2)对小学生的阅读辅导。小学生有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对社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阅读上表现兴趣日益广泛。从童话、寓言、神话故事逐渐向社会、文艺和科普读物扩展。对于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我们要指导其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技巧,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帮助、培养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以积极举办诗朗诵、读书比赛、演讲比赛和作文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阅读成效的机会,激发其阅读积极性。
(3)对中学生的阅读辅导。中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他们记忆力好,接受新生事物快,有较好的文字阅读能力。但他们看事情容易出现片面性,道德观念和理想初步形成,世界观还没定型,他们的课外阅读带有盲目性、随意性。为此,我们的工作人员除了满足他们课程学习需要阅读的相关书籍之外,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这类读者推荐一些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百科全书等有益的书籍。在读书中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成长。
2.校馆合作,将阅读指导引入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图书馆特别是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校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和广泛。大家都具有教育职能,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少儿图书馆要配合学校教学计划,由馆员和教师共同研究少儿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一起开展有关阅读指导内容的教学工作。少儿图书馆每年应根据中小学教学大纲要求编制导读书目,并发放到学生手中,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蓝本,以此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真正做到“导读有方,教育有纲”。另外,少儿图书馆必须挖掘潜力,积极促进少儿阅读指导的深入发展。在中小学开展大规模的系列读书活动时,少儿图书馆应积极投入其中,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搞好宣传,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为建立书香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进行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
(1)精读、泛读相结合。指导读者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或精读,或泛读,或朗读,或默读。精读的同时,可以对某些片段作摘录,还可以扫读、跳读、错序读,几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可结合读者特点,给予推荐,以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2)写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使读书效果达到最佳化,应介绍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作笔记、作摘录、记卡片、写读后感、写心得,培养读者积累材料,丰富知识的能 力。
(3)使用工具书。要培养小读者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词,一些不明白的诗词文句、成语典故、典章制度等就查阅工具书,图书馆通常都备有常用工具书供读者使用。
(4)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互动服务式专题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会、书籍点评、专题征文、专题讲座及开设论坛等;结合重大节日组织有奖灯谜竞猜、馆藏精品展览、故事会、辩论会;寒暑假邀请著名作家进行作文讲座、优秀电影评论、组织学生参与文学深度体验之旅;开展读书日、亲子阅读分享等活动,活跃和丰富小读者的业余生活。少儿图书馆还应努力建立适应少年儿童阅读心理的图书馆图书推介、网上图书推介、校园图书推介体系,形成多样化的优秀图书专题系列,积极组织图书的解析和评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
4.建立专门化的阅读指导队伍
阅读指导的规划和实施需要专门化的人才,阅读指导人员除需要了解文献资源分布、具备图书馆学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少儿心理,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一方面,少儿图书馆必须配备专门的阅读指导人员,并接受专业化的阅读指导训练;另一方面,少儿图书馆应广泛挖掘社会力量,特别是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形成知识结构多元化、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指导队伍。同时图书馆也应鼓励馆员培养自身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树立馆员的专业指导形象,使图书馆更好地履行阅读指导职责。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胡戬.浅议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4):64-66.
[2]刘军莉.浅谈少儿图书馆的阅读辅导工作[J].当代图书馆,2006,(2):37-39.
[3]邓雪梅.试论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J].贵图学刊,2006,(3):32-33.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113-01
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当今,虽然“减负”之声高涨,但应试教育仍扭曲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放弃了课外阅读。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们除了奔走于各补习班之外,还奔走于各个特长培养班。基本无暇进行课外阅读。其次大多数老师没有有意识地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学校、家长更多关注还是学生的成绩,所以老师更愿意花时间去“培优补差”。虽然现在大量提倡课外阅读,老师们也提倡课外阅读,但是上课的时候要赶教学进度,课间要讲评作业,午休时间还想多给优生“开小灶”,多拉几个差生补课。作为教师毕竟要保证一定数量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嘛,又哪有时间去开设“课外阅读辅导课”呢?即便哪天心血来潮,那也只是寥寥几句,不足以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不少家长认为课外书就是“闲书”,只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业。作为学生,书先要读好,有空了就多做做辅导题。只有现在读好了书,将来才能考上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才会出人头地有出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看课外书的问题上表现比较偏激,一看见就骂,甚至撕毁。还有些家长不但不支持孩子看书,自己也不买书、看书,家庭中缺少读书的环境和氛围。那么如何摒弃种种压力,剥开层层迷雾,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呢?
一、要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能带领着学生和科学家一起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课外阅读能带领着学生穿梭于各时代新奇的故事之间;课外阅读能带领着学生领略世界各地风光……学生与课外阅读同欢同乐同哀同愁。但学生在对待课外阅读时,还需保持清醒头脑,遵循以下三点:
1、善于选择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浩如烟海,选择余地颇大。学生可凭自己兴趣,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但要遵循两个条件。其一、书中内容是健康的,积极向上。在读的过程中不但得以知识的增长,而且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其二、选择适合自己这个年龄段读的书。每个孩子的心智成长年龄各不相同,每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看的书。且只可前进不可后退,不能四年级的学生还拿着一年的注音画册看得津津有味。
2、注意阅读的方法。a、质疑性阅读。质疑性阅读的目标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冒险小虎队》一书中有解密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故事情节的矛盾点,从而通过细心观察解密卡,注重书内容中描述的各个小细节去解决问题。b、创造性阅读。在质疑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学着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创造性阅读既能养成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有利于开拓自身的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如《快乐星球》,文中是围绕一个小学生丁凯乐的烦恼而描写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困惑写出来,然后来想像一下,快乐星球的人又会发明什么东西来解决自己的这个困惑。当看完别的人小说后,动笔来写自己的想像小说,不但有满足感,而且有成功感。
3、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有意识地运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表达,既动口,也动笔,将形象转化为语言,不但增强了自身的语像感,而且学会了用文字的美来表现美的事物。其实有时我们在看一本书时,第一遍看和第二遍看,或许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那么及时地将自己的感悟、心德记录下来,在对比中感受自己的成长。
二、老师为课外阅读巧花“心”思
课程改革,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完成“课标”规定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份内之事。老师们也许会问:时间从哪儿来?课外书在哪儿?我们应积极主动,“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细心安排时间。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首先寄望于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如果能特意一周安排二三节最好。如果不能安排,那么教师就从阅读课中省一点儿,晨会课、班队课借一点出来,集中这几节课读课外书。教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以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做摘记,怎样写心得),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样的教师功德无量。
2、用心揽聚书籍。课外书呢?学校买一点,同学凑一点,一人拿出一本,全班就是几十本。再不然,组织学生省吃储钱买书,班级卖废品换钱买书;再不然,把文章抄在黑板上,抄在报纸上让学生读。有古人借书、抄书来读,在树叶上作诗那股劲儿,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营造读书氛围,持续开展课外读写,是新课程的要求,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需要。每一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教师要精心策划阅读指导
1、推荐课外读物。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所以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可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运用“情景设置法”、“片段导读法”、“大意概括法”等方法来引读。只有激起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他们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
2、教给阅读方法。在阅读兴趣的支配下,教师教给必要的阅读方法:可以抓人物的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设定故事背景,想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性格。可以根据自己有无充足的阅读时间,选择性对重点篇章精读、对描述语句略读。可以边读边记录优美词句,作好批注。更可以有感而发,动笔抒情。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也日渐厚实,情感内涵也日渐丰腴。
篇4
内容提要
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个标准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庞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独特的视听效果,形象、丰富的信息承载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个目标就不难实现。
一、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
三,凭借网络特有的异地交互,为学生展示自由的阅读空间
另外,多媒体网络系统还能以其最快捷的形式将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传递到桌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形式下的阅读交流,获取更有益的指导。因此,在教学
中我们应该注意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活动,是学生有着浓厚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这种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之一。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观实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因此古人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辟论断。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个标准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庞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独特的视听效果,形象,丰富的信息承载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个目标就不难实现。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这种特有的优势来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呢?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
一,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行动中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对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就形同虚设,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为主。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充分利用网络中具体、形象的声、像资料进行教学,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外阅读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多媒体网络中的阅读资源具有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迷人的语音、绚丽的色彩等特点,往往能很快抓住孩子们的心。在网上阅读就想看动画片一样开心,有趣,这比起传统的文字阅读要鲜活得多!例如:同学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便能利用老师教给的上网方法从“G00GLE”等搜索引擎中以“圆明园”为关键词下载大量的有关圆明园的历史,建设以及它的毁灭等资料。有些同学还把它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制作了关于“圆明园”的展板,并进行了“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网上讨论,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阅读兴趣也空前高涨起来。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不少学生从中国环境网中阅读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和公益宣传广告片,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的环保现状和“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情况。有的同学还兴致勃勃地跑到海边以及附近的河边进行野外考察,俨然就是一个环保小卫士。由此可见,由于网络系统所独有的视听形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阅读兴趣得到全面培养,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 Internet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无比神奇的力量,因此,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读什么”和“怎样读”上了。在教学当中教师就是要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在扩展阅读中,语文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阅读材料。那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哪些阅读材料呢?我认为: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以及语文教学需要,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进行安排。这样,学生在大量感知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就能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奇、描写之实,从而形成了以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课内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例如在教学《三峡之秋》时,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网上阅读材料《海滨小城》、《迷人的张家界》、《海滨仲夏夜》等精美短文,使学生凭借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形象地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命脉”。这比起教师单纯地分析或学生孤立的自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印象。再比如学习了《电脑管家》一文后,学生又从网上了解了大量的电脑基础知识,不用老师解释,什么Internet、网吧、E-mail等名词,他们便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再比如学习了《燕子》一文后,教师又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学生读了这些文章后,便很快发现了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较好的抓住最能体现动物特点的部位依次进行描写,为其写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网络中的内容,抓住网络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更优秀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凭借网络特有的异地交互,为学生展示自由的阅读空间
“以工具的改变促进教学的革命’。计算机网络教学,特别是Interne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学习者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为阅读的时间提供了前提保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心理和生活规律的不同,安排读书的时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网络就像一个万能的“魔术师”,能在瞬间将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文章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为学生提供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语文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并切实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例如在学习了《狱中联欢》一文后,在课外又选择了《红岩》这部长篇小说进行阅读。按照以往的经验,学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阅读就必须将书本随身携带好,否则就不能在其他地方进行阅读。而有了Internet网络系统,学生即使是探亲访友,也可以在朋友家上网阅读。若暂时有事无法阅读,还可以关机,等有了时间再接着读;实在不想读时,也不妨休息一下,这就为个性化的探究式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多媒体网络系统多样化的交互形式,还促进了协作与对话,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辅导,分层次阅读内容,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评价。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激烈的网上讨论。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网上交流,展示自己的个人主页,互相推荐一些好的读物,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
另外, 多媒体网络系统还能以其最快捷的形式将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传递到桌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形式下的阅读交流,获取更有益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扩展其课外阅读,于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
篇5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充分阅读课外书籍,能够充实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获取精神财富,发挥创造性才能,不至于浪费青春。作为教师,应努力让课外阅读取代影视和网络娱乐活动,让课外阅读在初中生的闲暇生活中流行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闲暇生活得以充实。
一、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是一种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是个体的一种内在需要。习惯具有惯性,这种惯性使习惯拥有力量。一个人一旦养成某种习惯,只要具备产生这种习惯的条件,习惯行为就会自动产生,不需要他人的监督和提醒,也不需要主观的意志努力。初中生如果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只要有闲暇时间,他们就会自动地去享受专注阅读的愉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1.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在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之初,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阅读自由。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的权利。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都有所扩展,他们的兴趣广度不断增加,精神需求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阅读需要。初中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能够满足自身的阅读需要,提高阅读的兴趣,这样的阅读才具有积极性和持续性。其次,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形成之前,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方式的过多限制,容易给学生带来阅读困难和阅读压力,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运用自己喜欢和熟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够轻松、高效地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再次,给学生创造自由的阅读心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之初,尽量少给学生阅读任务,要减少他们课外阅读的压力,不至于使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造成他们为了阅读而阅读的心理压迫感。课外阅读时保持心境轻松愉快,能够调动多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认知更为深刻,情感更易与作品产生共鸣,个人的创造力更容易被激发。
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开药单一般列出了一大堆学生并不喜欢的书目;有的教师一味要求精读文本,从字词句的理解到写作手法的学习,恨不得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有的教师不仅给学生过量的阅读内容,还给学生过量的阅读任务,要么是读后感,要么是读书笔记,要么是仿写,这些指令式的任务性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学生的读书心境丧失殆尽,读得乏味,读得疲惫,课外自觉阅读的习惯难以养成。课外阅读本质上应是自由的、愉悦的,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走进课外阅读之门,而不是让他们望而却步。
2.重视课外阅读的量化。将课外阅读量化,目的就是锁定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给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自,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形成自觉的课外阅读习惯。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其建立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离不开重复,重复不是指阅读内容的相同,而是指课外时间内阅读行为的反复。教师在给学生课外阅读自由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每天阅读行为得以反复。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外读书时间进行量化,如让学生直接呈现文本,口头表达阅读内容等,或者直接向家长了解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同时,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坚持好课外阅读,以促使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久了,习惯也就养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文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然,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时也要持之以恒,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如果这样,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很难养成。
二、让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品位
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后,只要课外阅读的环境存在,他们就会有阅读的欲望。但是,这一阶段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爱好性和消遣性,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需要,促使他们向学习性、审美性、创造性的阅读迈进,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品位。
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阶段的初期,让学生自由阅读的目的是将他们带进课外阅读的门槛,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难免要迁就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学生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往往是追新逐异,认知和情感体验上流于肤浅,具有随意性和消遣性。因此,在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在课内通过经典阅读的示范,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怡情消遣,还能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以此来提升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在品味。这种课内示范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经典的方法,提高经典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阅读经典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意志力,毕竟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还不足以使他们非常顺利地阅读经典。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课外阅读需要的层次越高,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只有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需要,并且教会他们阅读方法,才能增强他们课外阅读经典的意志力。
2.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阅读鉴赏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培养阅读鉴赏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陶冶性情,升华思想,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鉴赏包括鉴别和欣赏。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别能力。学生广泛涉猎作品,慢慢对作品的优劣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一过程或许会漫长而曲折。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催化学生快速提高鉴别能力。例如,可以通过作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远离低劣作品,阅读思想正确、情感真实、语言和表现手法富有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课外阅读毕竟是在课外,教师很难掌控,所以赏析能力的培养主要还靠课内。教师应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让学生懂得适量的文学理论,熟知不同文体的鉴赏角度和重点,掌握赏析的方法。当然,阅读鉴赏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努力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获得高度的审美愉悦。
3.鼓励学生阅读创造。阅读创造指阅读主体在对作品认读、理解、鉴赏的基础上,完善原作或进行创作的行为。例如,学生对作品语言进行反复锤炼,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对作品形象进行再塑造,使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对作品主题重新定位,使主题更富有教育意义。学生的阅读创造是相对而言的,不一定要首创,只要是他们自己思维的成果就可以了。
阅读创造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高境界,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习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自由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有深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增强学生阅读创造的自信,让阅读创造得以向课外延伸。在课外阅读辅导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提炼主旨、改编故事、续写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阅读创造的良好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品位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精心地教育和引导。只有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让课外阅读在初中生的闲暇生活中流行,才能让他们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才能让他们的闲暇生活快乐而充实。
参考资料: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6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学要基于情境。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给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和广阔的空间。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对语文教学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为教学创设了更多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教学课件的利用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多媒体的形象,直观的影视,录像和图片,可以把语文教学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但由于教材文字的局限性,单调的文字教材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就要把枯燥的文字和单调的字词,通过现代技术变成生动形象的视频,音像,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即坚持“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去创设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强,而多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是单调的讲,学生是单调的读和写,学生对学习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学习效果也不会好,如果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图像,有声音的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月光曲》教学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用音乐,视频等去导入课文,让学生在贝多芬的《月光曲》的音乐声中,去体验和感悟课文的意境,学生通过屏幕上那茫茫的大海,月亮正在慢慢地升起,那明亮的月光照在海面上,海面上是一片银光。悠扬的音乐声中。海浪轻轻地扑打着渔船,那月光,那海浪,那渔船构成了一幅动人月光曲图。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月光下的情景,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有区别,如故事,童话等课文比较简单,学生就容易接受。而古诗词学生就难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会出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重点理解和运用的知识,而难点则是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平时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采用多讲多练的办法,就是要学生反复去读、写和练。死记硬背的办法不能灵活运用,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但花很多时间、精力,而且教学的效果也不好。
教学难点多数上教材内容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多媒体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技术的直观性、开放性和具体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有利于学习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例如,在《会摇尾巴的狼》的一课教学过程中,对狼和羊的关系及狼的本质这个难点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引导学生透过狼的善于欺骗的表面去认清狼凶残的本质。狼用各种手段去欺骗老山羊,用各种伪装去掩盖它那贪婪的本性。一张张狼伪装的图片和最后凶残本质的暴露,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阅读需要一定的情境,在语文阅读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阅读提供一定的学习场景,可以提高阅读效果,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加强从学生的课外阅读辅导入手,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让学生逐步提高,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教学中,如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的。多媒体可以为教学创设关于课文学习的课件,用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和要求,对课文的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内容时,由于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收到更好的直观效果。配合课文学习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当时真实的场景:哀乐声中,十里长安街两旁那些自动为总理送行的群众,望着灵车都在伤心地哭泣着,灵车在缓缓地驶去,总理走了,总理离开我们走了,许多人大声地呼喊,失声地痛哭,许多人在追着灵车奔跑,大声地呼唤着总理的名字,那感人的场景,也激起了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
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插上了高效的翅膀、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例如,在《会摇尾巴的狼》课文分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影视再一次给学生展现狼用各种伪装去欺骗老山羊,老山羊最后终于识破了狼的面目的画面,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狼和山羊》的故事,学生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可以很好地写出狼欺骗的过程,也能写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