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23:1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篇1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以下分别从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实验课等七个方面,谈一下学习方法的常规问题。

一、预习。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所以预习就是自学。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二、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上课也应是考生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

1.课前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不懂的问题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三、作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4.作业要独立完成。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5.作业要规范。切忌涂改过多。书写工整,步骤简明有条理。

6.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四、复习。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3.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五、考试。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

1.要正确对待考试。考得好,可以促进自己进一步努力学习,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

2.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对各科功课进行系统认真的复习,这是考出好成绩的基础。

3.答卷时应注意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答题先从简单的开始,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答题步骤要完整。

4.重视考后分析。拿到老师批阅的试卷后,要对试题进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5.各科试卷要分类保存,以便复习时参考。

六、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课外学习应注意:

1.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原则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弥补自己的学习弱点。

2.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读物学习。

3.课外阅读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切忌好高骛远、贪多求全。

七、实验课。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有效地扩大知识领域,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验课要做到:

1.实验前做好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步骤等。

2.注意熟悉实验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功能和操作方法。

篇2

关键词:学习方法; 从指明到尝试; 从示范到模仿; 从回顾到概括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教法与学法只有同步研究、同步发展、互相协调和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什么是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可以把学习方法组成一个体系,正确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征应由科学性、目的性、程序性、功效性、实践性、独立性等六个方面组成互相联系的整体。学习方法从高到低可分为适合于各科的普通学习法、特定课程的分课学习法及分课学习法中的单项学习法等。

二、小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小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模仿性学习方法、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和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

1.摹仿性学习方法。摹仿学习是学习技能的捷径,人们学习技能特别是各种基本技能一般都是首先通过摹仿来进行的。摹仿学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有的不可能用其他的学习方法来代替。有的模仿学习是具有强制性的,比如社会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对学生是具有强制性的。虽然摹仿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它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和保守性,这种学习方法往往只注意按照学习对象进行摹仿,而不大注意创新。

2.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不注意发现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主动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怎样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解决问题就是要在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产生联系,使已知知识成为理解未知知识的基础,未知知识成为已知知识引申、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就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使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结构予以扩大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3.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作为基础,向未知领域进行延伸的重要途径就是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其推理过程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是符合学生理解知识和发展智能的需要的。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的本质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它是对已知知识的引申和发展而获得新知识,它的思维过程是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也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活动。

4.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大体有三个途径:第一是应用知识,要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就需要应用知识来解决各种作业和实际问题,使初步理解的知识不断扩大加深,使掌握不好技能趋于熟练;第二总结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其形成结构化;第三是回顾学习的方法,学习了一个阶段之后,总结回顾一下是怎样开展学习活动的,取得了哪些经验,作了哪些无用之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方面,在发展智能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今后应该怎样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途径

要使小学生取得掌握学习方法的最佳效果,必须找到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知识内容的学习途径。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十余年,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和总结出,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从指明到尝试、从示范到模仿、从回顾到概括等三个层次。

1.从指明到尝试。从指明到尝试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指明”是指教师的主动指点、提示和说明;“尝试”是学生依照教师指明的方法去试着做。学习方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指明,没有学生的尝试和运用也是不行的。学生只有结合学习实践,运用老师指明的学习方法,进行反复多次的尝试练习,才能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从示范到模仿。从示范到模仿是学习的第二阶段。“示范”是老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做示范演示;“摹仿”是学生领悟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学习新的同类知识。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应依据儿童善于摹仿的心理特点,无论是入学初期还是进入中高年级学生,都需要教师有意的、准确而明晰的给学生做出示范。把理解某类知识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展现给学生,进而引导其进行分析推理。学生能从教师的教法中产生摹仿的心理,从而用教师示范的方法去学习新的同类的知识,真正做到“教法举一,学法反三”的作用。从“示范到模仿”和从“指明到尝试”不同,它是一种无形的指导,是学生心理内部从感知到理解的活动过程,是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属于更高一层次的学习过程。

3.从回顾到概括。从回顾到概括是学习的最高阶段。“回顾”是通过对自己过去学习方法的回顾,是进行概括的前提;“概括”是在回顾的基础上,对学习同类知识所运用过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和概括,总结出科学的合理的学法体系结构。

每一个学生其知识基础和个性发展不尽相同,因此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不同方法。“学有规律而无定法”就是要选择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创造和发现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的学习方法管用得多。不少学生确实创造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应当选择时机,安排时间,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运用过的学习方法,逐一分析、比较,剔除已经证实无效的学习方法,概括出符合学习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经过整理使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正确方法能够肯定下来。在回顾的基础上必须及时概括,只“回顾”不“概括”,不能逐步形成结构严谨的学法体系,零散的方法不能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回顾-概括”在教学中一般安排一个环节进行,比如可在学期中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方法交流”活动,通过同学间的横向交流,可以促使学生在概括自身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其他同学的方法,从而深入地探索和总结出更加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从“指明到尝试”、到“示范到摹仿”再到“回顾到概括”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掌握学习方法的发展过程,它们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是三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途径,是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的过程。要依据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选用。有时还可以相互渗透,交叉配合。

篇3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法指导

从教材要求上讲,小学语文教材低段(一、二年级)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从心理特征上看,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七至八岁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要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具体说来就是:

1.借助形象物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

2.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

3.能用形象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背诵课文。

4.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

5.通过先想后说的方法,说、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规范的话。

6.课后能用复习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会学生学习。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多数是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知到的。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的中段(三、四年级)教学,着重进行段的训练。通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这时的中年级学生,已是九至十岁。从心理特征上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有意注意也随之增长,能较为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思维方式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从语文知识上看,学生已学会汉语拼音,能认识1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在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

2.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3.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

4.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

5.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

6.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

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的高段(五、六年级)教学,着重是进行篇的训练,要在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布局谋篇的训练。这时的学生,年龄已达十一、二岁。从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已能长时间地、有效地知觉事物,能区分事物主要和次要的特征,思维的发展已达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强。从学习方法上看,他们已基本学会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基本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

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3.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6.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

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结合课堂教学,着重注意训练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篇4

一、转变观念,变教学为导学

要突出“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定“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关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该引的引,该点的点。以往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和程式化,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语文成绩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处于听众的地位,即使有时能举手回答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因此,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小学生,让学生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轨迹。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使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收益,提高素养,让学习过程辉煌。

二、激发小学生兴趣,使小学生主动去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铁匠在打铁以前便先去把铁打热……一个做教员的人在传授小学生知识之前,必须同样先使他的小学生渴求知识。”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之母。”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倍功半。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让小学生探究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借助课件展示――老师漂亮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让小学生对比,直击课文内容: “孩子们,谁的住宅大?漂亮?”生:“老师的漂亮。”师:“对,可老师的住宅一点也不出名呢,出名的却是蟋蟀的住宅。老师还真有点不服气呢,现在我们一起去参观蟋蟀的住宅,看看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独特之处,好吗?”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就顺即引导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这节课中,我一直让小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先知道蟋蟀住宅出名的这个结果,再寻求出名的原因。这样,小学生有了一种强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愈来愈浓,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三、指导学法,让小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引导,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学会自己学,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单位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有意识在教给学习方法,使小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指导小学生学会不同的学习方法,其目的之一在于教给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之以渔,也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多创施展才能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小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更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小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应该给小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小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小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小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这样,让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更多了。

另外,我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词语接龙、口语交际课等,同时指导小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提议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让他们在书本和报纸,甚至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从中学生可以得到丰富的知识。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感受成功喜悦,让小学生乐学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小学生有所获。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快乐地学习。

六、培养小学生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学生自学能力贵在坚持,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能一步登天,切忌一暴十寒。要做到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篇5

Phonics教学法,别称为按字母音值拼读法。源于英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不同于传统的国际音标的标音法,Phonics 是针对儿童学习特点,适合儿童学习英语语音的注音系统。主要通过总结教授字母以及读音与字母组合之间的规律,在之后的学习中,如遇到类似的字母或者字母组合,能够进行拼读及拼写。

二、Phonics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目前英语教材中对语音的积累、拼读规律的学习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可见Phonics教学法的地位不可忽视,笔者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抽象的字母组合有规律可循,提高学习效率。语言的学习,除了要在时间课堂中培养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外,科学的传授方法也尤为重要。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好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很难做到自控,多数是厌烦死记硬背的,学习单词是也很难快速记忆,通常情况下,多数是通过单词的形状来背记。Phonics教学法使抽象的英文单词,更加有规律可循,通过发音的规律,是孩子在读单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习惯,听到读音在脑中自然形成单词的拼写。那么,对于孩子,词汇变得简单易学。对于已掌握的规律,想要举一反三并不困难,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教授一种学习方法要比教授知识更加有意义,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属于启蒙阶段,对一种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受益终身的。Phonics学习方法的掌握能使小学生在今后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更加高效。

2.枯燥的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英语的枯燥是不可否认的,相信有英语学习经历的人都深有同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下苦功夫,是难得有优异的成绩的。通常,有克制能力的成人也会有厌倦之心,何况孩子呢。在以往的教学中经验总结出,语音、词汇是学生们的弱项。所以,总结出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和拼读规则,化繁为简,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告别,读记的老式教学方法,使教学生动起来。另外,Phonics学习法不依赖于教学设备,对课堂环境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学生们依旧能通过对以往规律的认识,来学习新的英语知识。无形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三、目前应用的Phonics的教学方法

1.多元化的课堂导入放法。Phonics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其中的一部分体现在课堂导入上面,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例如,故事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使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意境中,或者联想身边的事情,从而对抽象的语言学习更易理解。例如,在实际课堂中,讲解字母Yy时,发现有三个发音。导入的多元化,便于理解,给学生展示三胞胎的图片。意在比喻Yy的书写是一样的,但有三??发音。

2.体验试教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Phonics教授中,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例如,游戏式体验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关注度,从而达到兴趣推动学习的目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备课前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近几年来不乏优秀案例,如jazz chants都是比较优秀的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将音乐的节奏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很符合小学生的活泼的天性。在课下,也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

3.教学道具的使用。Phonics的教学中,不同阶段都可以利用工具辅助教学。例如,在听音拼单词阶段可以准备一些字母道具,教师主导,由学生实际操作不同的组合。由简到难完成相同发音不同难度的练习,从而巩固学习。

四、实际课程实践中Phonics的教学方法的不足

篇6

摘 要: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的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成绩偏差的成因何在,并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成绩偏差;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05-01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数学学习不仅是升学考试的基础学科,更是培养他们学会运用、锻炼思维和促进大脑发育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往往存在一部分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贪玩调皮等,造成了学习成绩落后于班级,成为典型的后进生群体。他们渴望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但是没有得到教师及时的分析原因和采取有效的对策。我们应当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找出原因,研究有效对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课堂教学实际,分析小学生数学成绩偏差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如下;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与成绩偏差的原因

通过对众多小学生数学成绩优秀与偏差的研究对比,以及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初,造成数学成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主动性。好动、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差一句叮嘱,他们就忘了学习和作业,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盲目视听,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死记硬背。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运算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做笔记马马虎虎,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忽视基础学习。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学习条件不具备。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意义大于教师。当前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父母的知识机构、观念以及家庭关系等大大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们说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师,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或者外出打工等,孩子从小缺少“爱”,造成孤僻、被动的性格,使孩子失去了应有学习环境而造成学习成绩落后。

二、小学生数学成绩偏差的对策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学习需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很多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小学要上六年而不是六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2、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3、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如前所述小学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良好的心境下踏实地专注于学习,具有足够的自尊、自信,从而以高涨的热情来学习,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他们常常会对教师和学校采取积极、正面的行为,迎合教师和学校的期望。后进学生常因处于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中,他们极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把数学学好,努力也没有用,这种心理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教无定式,学无定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防止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学生本人的努力学习,更需要学生家庭的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篇7

小学生进入初中数学学习,老师着重应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会对数学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关键字:小学 初中 数学 学习 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己开展学习活动所运用的策略。教育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变知识为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具体体现,组织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我家的孩子在小学时各学科成绩都很优秀,为什么到了中学以后,越学越吃力,成绩越来越差呢?”这种现象在数学学科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就其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学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不能很好的过渡,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

小学数学的学习里更多地体现帮扶,即摸仿例题,照葫芦画瓢,而中学里体现的却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当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之际,也正是他们由儿童阶段向少年阶段过渡的开始,在他们心里上普通存在着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努力前进的愿望。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儿童,自制力差,需要鼓励,需要引导。

在小学里老师管得严,可以说是手把手的让学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反复地练习,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基本上是少讲多练。但由于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像小学那样做到一题多练。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之能灵活解题,有赖于我们中学教师在教法上的新型多变,尽力做到少讲、精讲,努力做到精讲精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指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1.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讲解式,学生把老师讲解的内容机械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数学思维训练的机会就欠缺。进入初中,老师上课时与学生一同来探讨学习问题,增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成分,老师只在适当地时候“扶”一把,那么,学生就会从被动式的学习过渡到主动的学习。

2.培养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自学在小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即使布置预习自学的作业,也是粗线条的,对学生真正提高预习自学能力影响不大。而在中学,预习自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养成预习自学习惯,提高预习自学能力,给学生的学习将会带来深刻的变化。七年级教材中很多引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只要边阅读引例边看思考总结,就可以将解决问题进行到底,从而掌握要学习的新知识。小学生的学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设计好几个环节,然后才能学好。要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顺利过渡,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必须做好预习作业。要把预习当做规范的作业来对待,不能看作是一个附带性的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很快地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预习自学的具体内容应细化,提出明确的目标,如:预习所得、习题试做、质疑问难等,并在课堂教学中把它作为一个起点,久而久之,形成正确的预习自学方法。从布置预习慢慢地过渡到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并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贯彻落实。

3.指导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

由小学具体的数到中学的用字母表示数和式,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也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学生对表示数的字母常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目的,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最本质的东西。其实这是学生对符号认识的一个突破。如a+b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其中的a、b表示任何两个数。再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式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篇8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根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和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有着比学校教育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家庭教育环境因素对孩子学业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风格一旦形成,很少会因为学习内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学习风格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具有可塑性的②。小学生处在学习风格形成的初期,很多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处在逐渐养成的过程中。关注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教育风格对孩子学习风格的塑造,对小学生形成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良好的学习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良好学习风格塑造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解为长辈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培养和管理,家庭生活中的诸多要素都会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甚至父母的婚姻状况都会对孩子的学习风格产生影响。

小学生处在学习风格形成的初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养成是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点,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学习风格影响孩子学习行为方式的发展、智力技能的形成、意志品质的培养和价值导向的选择。而这一切都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制约。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孩子同样有着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人的发展来自于人与环境的互动,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港湾,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现在的家长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是他们父母一代所不能比的,在学习上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认真细致地辅导,帮助完成作业甚至陪读③。在展现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认真负责的同时,容易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学习品质的机会,影响孩子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影响孩子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克服困难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孩子课堂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如果过于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而忽视子女的情感诉求,那么对孩子的发展就会有负面作用。当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情感温暖和鼓励支持,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足够重视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时,孩子的心理会处于安全状态,他会对外部世界展开积极的探索。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与父母共同担当,尝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孩子与父母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从父母那里学会认知策略和学习技能。父母提供的精神和方法的支持又能促使孩子成功解决问题,敢于探索未知领域,逐渐变得更聪明、更自信。事实证明,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孩子良好学习风格的形成,为孩子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父母教育风格对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学习风格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成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自我依靠。学习者相信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某件事情。孩子自我依靠能力发展成熟,就能不依赖别人的督促或帮助下完成功课。

自我控制。学习者能够有效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在学习时,学习者能够不受外界因素或负面情绪的干扰,专心学习。

自我决断。学习者能够自己做出判断或决定。现代教育非常推崇学习者的独立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及采用哪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远好于教师或家长的讲解。

自信。学习者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某件事情。小学生的自信心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了应对父母、同学、学校、社会提出的挑战付出努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自卑心理。学生自信心的强弱会影响他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

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一方面来自孩子先天性的差异,另一方面,父母的教育风格会对孩子的学习风格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观察。

1.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付出。美国心理学家Baumrind通过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风格分三类,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权威型父母能够给孩子较多的情感温暖,这种情感上的付出能够给孩子带来更高水平的安全感,使孩子的心理更独立。这种健康的心理能促使孩子在学习上更积极主动。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更苛刻,对孩子的要求缺乏必要的回应,鼓励和表扬也比较少,在教育中更强调孩子无条件顺从。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松,即便在责备孩子的时候也往往是轻视和漠不关心。这两种类型下受教育的孩子,心理安全感较低,容易自卑、逆反、抵触,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低于权威型教育方式下的孩子④。

2.父母对孩子的干涉程度。在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呵护往往是过度的。这种溺爱看上去是一种伟大的感情,但会让子女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如果父母过度地参与孩子问题的解决,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动机,严格限制孩子的行为,也就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独立面对和独立思考的机会。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模仿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尊重是促进孩子品格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把孩子当做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来对待,会规正孩子品格形成的成长轨迹⑤。

3.父亲的教育风格。很多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大于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父亲的教育风格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父亲要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更多,给孩子更多情感温暖,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任何教育来说,首先是陪伴,只有近距离才能更好沟通、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德国幼儿教育专家福禄培尔说过,父亲一句鼓励的话是孩子人生的一粒种子,由此生长出一棵开满芳香花朵、结满累累硕果的生命之树。父亲的言传身教、带领孩子走的道路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命题,今天依然要做出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回答。

综上所述,父母希望孩子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就要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风格的形成。而这一切的成型,父母要学会关注学习之外的因素对学习本身的影响。父母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这个逻辑出发,父母的教育应更多地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探索。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引导孩子独立解决,给予孩子更多关爱和支持。

每个人小时候都梦想有这样的父母,他们在事业上尽其所能,在生活中充满活力。他们充满自信,能够让孩子无比崇拜,他们也坚信,孩子可以把这样的崇拜保持到自己当父母的时候,从而能够像他们一样,做能做榜样的父母。父母只有先教育好自己,才能提供给孩子好的教育。

三、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格

孩子对世界的理解是从父母开始的,我国传统教育倡导“身教胜于言教”,在今天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个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父母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父母所有的转变都会通过无形的途径传递给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良好学习风格的塑造有赖于父母自身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1.重视亲职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亲职教育是一门教育父母怎样承担父母责任和扮演好父母角色的教育。其主要思想是:在教育观念上从“把孩子看成孩子”转变到“把孩子看成平等的、有自主意识的人”,注重亲情的交融与内心的感动;在教育模式上采取辅导的方式,强调鼓励与引导;在教育气氛上强调民主,但不流于放任;在教育方法上突出运用多重角色,通过亲情交流,努力促进相互了解和沟通⑥。

亲职教育强调身教胜于言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是孩子首要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认知策略和学习技能会通过各种途径传达给子女,父母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态度会影响家庭气氛和孩子心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父母自身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和挫折,能够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对于孩子经历逆境、迎接挑战、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具有一定的榜样和示范作用⑦。

2.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馨。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恩爱的。恩爱的父母可以给孩子一种信念:爸爸妈妈很恩爱,所以他们会爱我。这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在父母心中有很高的位置,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环境。有形的环境是指家庭的布置,把孩子起居和学习的房间整理得井然有序。无形的环境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感染和熏陶。父母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进行清晰的想象,给予孩子真诚的鼓励和赞赏。孩子是希望得到赏识教育的,这样就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方法上,父母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选择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读书,把学习场所扩展到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开阔孩子的视野。

父母要努力营造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求异思维,注意孩子的个性发展,引导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学会正直、忍耐、自信、关怀。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风格的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影响重大。父母要身体力行地教给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如何控制情绪和压力。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发现自己有错误和缺点就要承认,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表达歉意。告诉孩子,父母和他们一样,正在努力做更好的人。当然,父母要记住自己的角色,自己是孩子最信赖的人,父母的职责是引导孩子长大成人。比成为孩子的朋友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领导者和有耐心的老师。

3.帮助孩子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通过反思,总结自己过去学习的成败得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习风格的重要前提。

父母与孩子一起,对学习进行总结,探寻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总结可以从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入手。智力因素中,如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非智力因素中,如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理想、信念等,父母可以观察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孩子学习的,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⑧。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基础、勤奋程度这些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班上成绩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父母和孩子一起比较,找出孩子的差距,引导孩子加以模仿和改进。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处在学习风格形成的初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自觉行为阶段,它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第二阶段是较自觉的行为阶段,它不需要外部监督,但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第三阶段是自动性行为阶段,它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定型的动作习惯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的学习习惯往往处在第一阶段。家长需要督促,需要与教师配合,鼓励他们认真预习功课,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注意作业质量,坚持课外阅读。家长应给孩子明确提出学习要求,具体细致地加以示范,积极肯定孩子每一次正面的变化,引导孩子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5.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品格教育。

良好学习风格的培育要关注学习之外的因素对学习风格的影响。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品格教育。成才先成人,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原理。父母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做一个诚信的人。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养成,及时发现并与孩子一起克服性格上的弱点。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父母应保持合理、民主、宽容的态度,在教育孩子时尽可能减少功利化的东西,多一些引导,多一些冷静,多一些自然,从长远角度关注孩子良好性格和品格的养成。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因势利导,让孩子认识自我、利用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自我⑩。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父母要训练孩子逐渐学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面对客观世界,使孩子在学习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下,容易形成坚忍的意志品质,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一旦好的学习风格形成了,成绩随之提高,孩子就会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从而为今后的中学学习、大学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杨瑞良.浅析小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08):23.

②张鸿.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教学反思[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③曾燕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40-41.

④尤国金.父母教养风格和自主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10.

⑤曾燕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42.

⑥刁生富等.小学孩子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3:60-61.

⑦曾燕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42.

⑧刁生富等.小学孩子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3,150.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过渡;方式衔接;主动

教师要掌握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英语学习的差异,让学生从知识、心理各方面自然过渡。

一、交流教法,熟悉现状

中学七年级英语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特点及要求,通读小学英语教材,掌握小学教材的知识容量、课型结构,熟悉小学英语教法,最好去小学课堂观摩,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和小学英语教师交流教法,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特别是词汇、句型、语法等日常教学差异,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顺利过渡,从客观上做到中小学英语教学自然衔接。

二、维持兴趣,引导过渡

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不但是英语知识的过渡,也是学习兴趣的过渡。初中生对英语有一个重新接受的过程。在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小学刚升入初中的大部分学生,不适应初中英语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学习英语的兴趣急剧下降,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接触学生的第一时间,既要照顾学生小学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又要引导学生向初中过渡。教师要尽可能采用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方法,用学习方法来减轻学习的枯燥和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毅力,同时可采用多鼓励、多启发的方式,创设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等等。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小学只要求会读、会认就好,初中的要求增加,要求听、说、读、写样样都会,所以要多渠道地输入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快地学习,较快地接受英语。总之,教师要加强引导,努力克服小学阶段的直观学习方式,循序渐进,绝不能让学生在入学阶段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转化技能,方式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技能的特点是机械模仿,靠直觉学习,学生学习主要凭一时的兴趣,缺乏主动性和毅力,视、听、读的直观活动多于思考的说、写活动。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在此基础上不再进行独立思考,做一些造句等举一反三的活学活用练习。学生的学习仅限于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所以,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把学生积累的知识通过情景,进行一定的思考,来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运用转化;克服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方式,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这样,既是衔接,也是更高一层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向具有初中学习的方式转化。

四、转化情感,和谐衔接

篇10

小学科学课堂需要收集与整理大量的学习资源,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之时,学生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对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各自分工,完成独立任务进行汇总。这样的探究与合作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有正面作用的,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小学科学学习活动当中来。

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学习能力都有巨大的提高作用,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方法对于其价值的发挥有直接影响。下面,我们来对几种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一)合理进行分组

小组的分配与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属于基本准备工作,而科学的分组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探究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小学科学知识学习能力,根据其日常表现与作业反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使每一个小组具备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使小组的整体能力相对平均。另外,教师要选择一位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与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的组长,合理组织小组内的成员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比如说,在学习《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时候,小组长就要负责为组内的同学分配不同的任务,小明负责观察植物叶子的变化,小红负责植物根茎的变化,等等。合理的分组,可以使小组关于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录。

(二)进行科学指导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一个科学现象或者概念进行探究,其具体的探究与学习行为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健全,因此,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进行明确,使每一位学生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合作学习与探究的步骤。合作前,小组成员要对学习与探究的方法进行讨论。合作中,各自发挥力量,共同促进科学知识的学习。合作后,要积极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学会倾听,了解学生在讨论些什么,注意学生的讨论方法,在学生讨论之后再进行学习方法与学术方面的纠正,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将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三)认真进行准备

利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模式,教师要在课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进行明确。不仅要对课本的学习内容与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更要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心理需求进行评估,在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期待之上完成话题的确定。另外,教师要合理设置几个值得探究与讨论的科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使小学生有问题选择的空间。比如说,在准备《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节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之时,教师可以将天气作为讨论的主体,以天气的类型、天气的影响因素、天气的表现形式、不同天气间的不同为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全面进行评价

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之举,与此同时,教师要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首先,在完成小组探究之后,每一位小组成员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总结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的教训。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可以使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也可以引导不同的小组进行互评,从客观的角度对其小学科学学习精神与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合起来,有利用规范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