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信息安全事件范文

时间:2023-10-09 17:3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信息安全事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的信息安全事件

篇1

关键词:机场货运 安全管理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17-01近年来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货运量的大大增加,机场货运也顺应着这个趋势积极地发展起来。近几年来,机场货运量不断增加,机场货运这个行业也越来越景气。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对新时期机场货运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也越来越关注,很多的机场积极地开拓机场货运市场,开拓机场货运业务[1]。

新时期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建设和完善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应根据机场货运的发展状况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健全新时期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体系。

1 影响机场货运安全的因素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迅速发展,机场货运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机场货运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对机场货运的影响和作用不同。

1.1 机场货运的安全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

机场的地理位置对机场的货运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的机场其交通地位是不同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会逐渐地发展成为重要的机场航运路线网络,从而大大促进货运的发展。机场的地理位置优越,整个区域的安全性做的就越好,各个行业的安全体系就会建设的比较健全,从而保障机场货运的整体安全[2]。

1.2 机场货运的安全受政府部门的影响

机场货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政府出台相关保证机场货运安全的政策和规定就会有利于提高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重视。政府应该重视机场的发展,把机场货运的发展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建立先进和完善的机场航运设施,便可从思想上和物质设备上促进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发展。总之,政府部门从各个相关政策方面都会影响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3 机场货运的安全受航空集团的影响

航空集团的规模大小、名声大小以及航空集团的服务质量和货运安全系数都会对机场货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航空集团应该确定自己一个明确的机场货运发展思路,与物流公司积极的合作,或者采取重组、加盟等多元化的形式积极的开拓机场货运市场。同时航空集团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整个航空集团应该从各个方面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航空集团的安全管理体系做的好,航空集团的各种安全管理设施先进和完备,机场货运的安全就会得到更好的保障[3]。

1.4 机场货运的安全受工作人员意识的影响

机场货运安全管理受航空集团工作人员的影响,如果机场工作人员能够在集团正确指导下,都能够树立机场货运安全管理意识,积极主动地保证每一次机场货运的安全,保证每个货运物品的安全,那么机场货运的安全性就会大大提高。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不仅受到航空集团工作人员的影响。还会受到物流公司人员和每一个接触货物的人的影响。

1.5 机场货运的安全受到机场内部建设情况的影响

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不仅受人们意识的影响,还会受到机场内部硬件设备的影响,如果机场的基础设施不够先进完善,硬件安全设施跟不上,就会影响机场货运的安全系数。机场的信息化建设也会影响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水平,如果机场没有相对一体化的货物处理系统和货物运输信息网络,就很难了解到所运货物的状况,很难时时掌握货物的运输状态从而难以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机场的飞机、机场设施等硬件设备和机场信息化网络软件设备都会影响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2 新时期加强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2.1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机场货运安全的管理和重视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地制定相关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条例和法规,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政府组织相关的部门管理和监督机场货运的安全,把好机场货运安全管理这一关,控制好货运的承载量,避免超载现象。

2.2 航空集团加强对机场货运的管理,保障货物的安全

航空集团应该提高对机场货运的管理水平,加强对运输货物飞机的监控管理,可以安装货物检测监控系统,时刻监控飞机的动态。航空公司做好运输航线的设置和规划,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不同的航空公司之间加强合作,积极地开发货运安全监控管理软件和设备,不断地优化机场货运的监控系统,实现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航空公司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从各个方面给机场货运提供安全保证。

2.3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工作能力

机场货运的发展和运作离不开人的操作,机场货运工作人员对货物的安全意识管理对机场货运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技能直接影响货物的装载速度和质量。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就会做好机场货运中货物的各种防火防灾工作,保证货物的安全。按照规定的数量装运、认真对货物的质量检验和监控、保证飞机飞行的安全都需要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构建必须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意识指导着行为,只有有了安全管理意识才能从行动上保证机场货运各方面的安全。

2.4 加强对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投入,完善货运基础设施

机场航运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基础设施的保障,无论是政府还是航空集团或者物流公司都应该加强对机场货运安全管理设施的投入,从客观条件上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要从飞机的质量、货物的装备、货运检测监控等设施保证货运的安全,使机场货运在硬件设备上有很好的安全保证。保障硬件设施完备的同时要加强机场信息化的建设,从信息化角度为机场货运提供安全保证。

3 结语

机场货运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国家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发展和贸易交流都离不开货运。机场货运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机场货运发展的市场和空间也越来越大。在机场货运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性,建立健全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白洁.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导航设备运行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3(7):114

篇2

在进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时,应对来自终端的威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有效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本文分析了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应包含的内容,阐述了传统分散式终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关键词:

终端安全;一体化;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在信息安全保护实践中,各单位往往对数据集中的后台服务器投入精力较多,对来自终端的威胁重视不足。信息安全事件调查经验表明,多数信息安全事件的突破口来自终端,因此在进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时,应对来自终端的威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有效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

1典型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的内容

1.1防病毒及终端入侵

防护包括对全网病毒、木马、蠕虫、流氓软件、间谍软件等恶意代码的识别、查杀,对可疑行为的阻断和告警。此类功能主要是基于代码检测引擎和特征库实现。

1.2补丁状态检查及分发

包括检查是否已安装操作系统相应的补丁,各类防护特征库是否保持更新,能够自动推送安装补丁和特征库等。此类功能主要通过安全软件读取系统注册表及扫描特定位置文件系统,并自动执行后台脚本实现。

1.3移动存储管理

防止内部滥用移动介质,杜绝内外部移动介质在内外网交叉使用,并通过特殊加密技术保证移动介质在非授权环境下不能被读取。此类功能主要通过向操作系统底层驱动注入代码和数据加密技术实现。

1.4终端准入管理

实现对网络接入终端的安全准入管理与控制,确保接入网络终端已安装要求的防护系统,且符合安全策略要求,有效杜绝非法外来终端私自接入网络。此类功能可以基于交换机端口进行控制或使用安全网关进行控制。

1.5非法外联监控

用于发现和阻止内部网络用户非法建立通路连接互联网或非授权网络的行为,以此防止引入安全风险或导致信息泄密。此类功能通常做法是定期检查与某个互联网地址或非授权网络的连通性,若有连通便会触发监控报警。

1.6主机监控审计

对终端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管控与审计,对安装的软件实行黑白名单管理,当用户的操作违反安全策略时,能够自动禁止或记录违规日志。此类功能一般需在终端驻留程序,根据设定的操作策略和软件清单执行。

2传统分散式终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产生兼容性问题。不同的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均需要操作系统权限并向底层驱动注入代码实现检测,各产品之间的操作冲突、导致兼容性问题已是常见现象,即使能够和平共存也会造成增加系统资源开销,拖累系统变慢等一系列问题。

(2)缺乏统一管理。在终端上安装使用多种安全防护产品,缺乏全局性安全管控,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不利于开展诸如安全数据的收集、汇总、统计等关联分析工作,无法系统性展示终端安全全貌。

(3)防护效果打折扣。不同的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在功能上各有侧重,组合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全面覆盖用户的安全需求,由于底层机制的类同和兼容性冲突等原因,经常出现安全防护的真空地带,产生1+1<2的现象,使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4)运行维护成本高。多种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同时使用,需同时与多个厂商采购维保服务,周期长投入大,运行上需要维护多套不同的策略表,从不同的来源更新补丁包、特征库等,都给运维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5)难以满足自主可控的要求。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应尽可能满足自主可控的要求。分散部署不同的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大多是基于历史原因分批分步建设形成的,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安全风险。

3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

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功能集中、统一建设”的原则,结合单位已有的终端安全防护现状,采用“整合式替代、替代后实现一体化管理”的思路开展。替代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安全设备国产化的要求,既实现终端安全防护各项功能,又可在统一平台下管理终端资产、终端信息、终端安全防护系统等,实现终端一体化安全管理。终端一体化安全管理可极大地提高运维效率,增强终端类安全事件联动,提高终端安全事件预警发现和处置能力,最终提高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以“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分级部署、基准策略、量体裁衣、人力集约”为主要工作目标,最大程度整合单位现有软硬件资源、技术人才资源,节约资源、资金、人力成本,集成各类终端管理功能,逻辑上实行统一管理,总部制定基准策略,各地分支机构针对自己的情况,定制适合本辖区情况的安全策略,预留一定扩展空间,供各级机构在统一终端管理平台下的本地化处理。建议分四个步骤进行:①率先落实国产化替代,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再考虑国外产品,实现完全国产自主可控,这一点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市场上都已不存在问题。②整合现有终端安全防护系统的功能,在实现病毒防治、补丁分发、非法外联监控、准入控制、移动介质管控、安全策略管理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各功能模块的数据整合与联动。③增加资产管理、操作审计等功能,并实现一体化关联和统一展现,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管理功能,能够进行终端状态、终端信息、安全事件等信息的展示、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安全事件的及时发现、告警和处置,及时消除安全事件对终端的影响。④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安全管理,通过对终端安全状态的统一定量评估,实现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终端安全态势评估,掌握终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整改完善提供数据支撑。在功能方面: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应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防病毒管理、终端入侵检测防护管理、补丁分发管理、移动介质管理、非法外联管理、终端准入管理、主机监控审计管理、终端信息管理、安全策略管理、终端运行状态统计管理、安全事件管理、运行报表管理、考核指标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实现终端安全防护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和安全防护系统的资源整合,实现安全防护策略的统一管理,建立全面、集中、统一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方面:实现与终端安全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安全管理要求,实现总部与各分支机构终端信息的统一集中管理,实现终端安全控制策略的统一配置、自动筛查、告警和展现,实现定期安全类报表的自动生成和展现,实现安全管理人员的统一工作平台。

4结语

要实现对信息安全闭环式管理,仅仅重视信息系统服务端的保护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对每个入网终端的安全管理。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从技术上采取了多种手段强化终端的安全防护和管理,为强化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是说建好系统就万事大吉了,对一个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而言,永远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再好的技术手段,也只有和管理制度相结合,并加以强力执行,才能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孟粉霞,王越,雷磊.统一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在内网中的分析及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8):70~71.

[2]田永飞.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应用初探[J].金融科技时代,2015(12):45~47.

[3]王义申.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在企事业单位内网应用的分析[J].计算机安全,2007(7):63~65.

篇3

>> 论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 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浅谈网络安全机制 论构建医院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方法 论军事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防范 论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安全的自主可控策略 论教育信息网络安全的防范路径 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论《网络安全法》对信息经济的保障支撑作用 论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立体防护机制实现的研究 基于防火墙技术的网络安全机制 俄罗斯网络安全机制的构建 美国网络安全逻辑与中国防御性网络安全战略的建构 网络安全评价机制研究 浅谈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研究 基于群智能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2014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5.

[6]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2016年第39期)[EB/OL].[2016-09-30]..

[8]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2015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EB/OL].[2016-05-01].http://.cn/publish/main/upload/File/2015%20Situation.pdf.

[9]赵丽莉.基于过程控制理念的网络安全法律治理研究――以“风险预防与控制”为核心[J].情报杂志,2015(8):177-181.

[10]TROPE R L,HUGHES S J.The SEC staff’s “Cybersecurity Disclosure” guidance: Will it help investors or cyber-thieves more?[J].Business Law Today,2011:1-4.

[11]赵丽莉.论版权技术保护措施信息安全遵从义务――以法国《信息社会版权与邻接权法》第15条为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2):32-36.

[12]SALES N A.Regulating cybersecurity[J].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2013,107(4):1508-1564.

[13]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2.

篇4

网络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更为便捷,更为舒适。另外互联网的出现还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扩大了信息传输范围,但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传递的便利的同时,必须注意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网络诈骗,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做好网络信息保密工作,避免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内网和外网两个方面对网络信息保密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

信息安全;互联网;保密技术

0引言

在当前信息社会中,如何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避免信息非法窃取事件的发生,人们必须要具有强烈的信息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保密技术,做好信息传输的保密工作,从而确保信息传输安全。当前比较常见的两种网络信息保密技术为:(1)内网网络信息保密技术;(2)外网网络信息保密技术,本论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

1内网网络信息保密技术

内网指的是单位、机构或者组织的局域网,内网网络信息保密技术主要依靠于内网信息管理终端来实现对各种内网信息传递的管理,避免出现信息非法窃取的情况。内网网络信息保密技术主要用于军工单位信息保密工作中。

1.1内网信息泄露的原因

造成内网信息泄露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单位内部人员将单位局域网连接密码泄露给非法分子,为非法分子进入内网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二是单位内部人员盗取单位内保密信息,并通过邮件或者U盘向外界传递;三是非法分子非法侵入到单位局域网中,获取局域网服务器中的保密信息;四是非法分子通过散布网络病毒或者网络木马造成单位局域网瘫痪,非法窃取局域网中的信息。

1.2安全管理技术

安全管理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网信息保密技术,其出现的背景为:网络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网络信息管理设备的不断复杂,网络信息管理任务的增加,网络故障发生率的骤然升高,单位内网出现运行瓶颈,无法及时发现运行问题以及运行故障。安全管理技术实施目的就是提高单位内网的运行性能,提高单位内网管理水平,确保单位内网信息传递的安全。安全管理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包括:一是信息复制、打印、传递的管理,避免打印泄密、邮递泄密以及拷贝泄密情况的出现;二是内网服务器数据的保密,为不同级别的管理员设置不同通信密码,做好内网服务器的隔离;三是内网使用的管理,对内网用户身份进行登记和审查,对内网接入站点进行登记和审查等。

1.3安全评估技术

和安全管理技术相同,安全评估技术也属于一种内网信息保密技术。现在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一种安全保护产品是无法完成整个内网信息传递保密的,需要结合多种信息安全保密产品,在整个内网运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信息保护。确保内网信息传递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信息安全评估,其主要功能就是客观、科学、有效的对内网信息传递过程进行评估,发现内网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灭这些隐患。内网信息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其主要工作就是找出内网信息传递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内网信息传递风险的方法,是安全评估技术的核心,是一种优化内网运行的方法;二是信息对抗可能性评估;三是非法攻击可能性评估;四是信息安全等级划定;五是信息安全隐患评估;六是信息安全脆弱性评估。

1.4安全审计技术

除了上述两种内网信息保密技术外,在当前内网信息保密工作中,安全审计技术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对内网服务器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记录内网发生的安全事件,同时对其进行处理或者是再现事件发生的过程,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安全审计系统的帮助,安全审计系统还能定位内网受到攻击的具置或者是内网运行错误产生的具体地点,发现破坏内网信息安全的根本原因。除了上述几种功能外,安全审计系统还具有如下作用:一是能够提供可供安全员分析的内网管理数据,帮助安全员寻找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源,同时协助安全员制定信息保密策略;二是能够提供可供安全员进行故障分析的内网运行日志,协助安全员发现内网运行漏洞以及非法入侵人员;三是根据安全员的指示记录各种安全事件。

2外网网络信息保密技术

外网网络信息保密技术主要为了防范外部网络对内网的攻击,外网网络信息保密技术设计的前提假设为内网安全,所有的网络入侵和攻击都来自于外网,当前,使用较多的几种外网网络信息保密技术包括:

2.1安全扫描技术

利用远程网络检测技术来对TCP/IP文件传输协议中不同服务器端口进行检测的技术就是安全扫描技术,通过安全扫描技术可以获得各种服务器运行信息,例如服务器是否具有FIP目录等,匿名登录是否有效等。

2.2匿名通信技术

将网络通信中实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实体地址进行隐藏,使非法入侵者无法获得实体物理地址以及详细的信息传递内容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就是匿名通信技术。这种技术开发的前提假设为网络外人员是无法获得网络实体之间通信信息,无法发现网络实体的通信过程以及网络实体的具置。实体之间通信的安全都由链路级保证,也就是说实体之间发生的通信行为都是真实的,传递的信息都是可靠的。

2.3网络隔离技术

随着网络入侵手段的多样性,科学家对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改造,结合了多种网络信息保障技术,重新设计了一种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信息隔离技术,其能够从多个方面确保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

2.4入侵检测技术

和其他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相比,这种技术涉及范围更广,网络信息传递过程的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技术开发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外,还要了解网络信息通信过程,网络数据库设计方法以及服务器的基本结构。入侵检测技术除了能够对各种入侵行为进行分辨,还能够根据当前网络发展背景进行技术的更新,异常行为检测以及系统误用检测是两种基本的入侵检测方法,其处理的主要是各种复杂的入侵行为、入侵数据。

2.5虚拟专网技术

正如其名称所示,虚拟专网技术具有专用网络的作用,但从本质上将,其并不是一种专用网络,只是一种为了确保保密信息通信安全设置的虚拟网络。在公共通信网络中连接保密信息传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保密信息通过虚拟专网中的虚拟通道进行传递,传输的数据都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实现信息传递的双重保护。利用虚拟专网可以实现内网数据库使用的授权,授权者可以获取授权范围内的内网数据。虚拟专网技术实现的关键就是虚拟通道的建立,而这主要依靠隧道技术,利用基本的网络信息传递设备在某种信息传递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另一种通信协议数据传递的技术就是隧道技术,隧道技术可以实现不同传输协议数据包或者数据帧等形式的信息的传递。

2.6防火墙技术

在当前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协议就是TCP/IP协议,这种协议设计的前提条件为信息传递环境可信,不存在网络入侵,没有考虑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为了弥补该协议的不足,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开发了防火墙技术,阻止网络入侵者对内网的侵犯,避免发生用户计算机或者是网络服务器感染木马或者病毒等现象。防火墙实现了内网和外网的隔离,对不同网络之间通问进行管理,避免非法入侵现象的发生。防火墙技术的关键是就是设计一套安全有效的内网访问规则,既要满足用户信息共享的需求,又要对非法入侵进行检测和隔离,同时对内网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防火墙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检测网络攻击行为;二是对网络攻击行为进行警告;三是记录各种非法入侵活动;四是管理网络访问和信息传递行为;五是对接受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3结语

和传统信息保密工作有所不同,在网络时代,信息保密工作主要指的是网络信息保密工作,工作内容更为多样化,工作科技含量更高,所面临的工作对象更为复杂,内网信息保密技术和外网信息保密技术是当前最为常用的两种信息保密技术,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审计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内网技术等,这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

作者:王芳 单位:武警总部通信总站

参考文献:

[1]张庆凯.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篇5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

网络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风险,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说,想要保证其安全,对风险进行预防,需要应用计算机保密技术,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为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营造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操作人员在我国计算机知识培训并未受到重视,多数计算机使用者,专业基础知识都十分欠缺,尤其是大龄和低龄操作者。他们通常只能利用鼠标键盘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缺少计算机安全意识,而且会经常进行违规操作和错误操作,比如:乱下载软件,随意点击链接。特别是一些大龄使用者会接触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如果因为操作的原因,导致信息遗失和泄漏,所造成的后果难以估量。

(二)移动设备在这个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下,人们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完成各项工作,比如:收发邮件、浏览文件和下载软件,但手机与计算机相比,其安全更容易受到威胁,一旦感染病毒,在与其他手机和电脑设备相连接时,就会使计算机信息系统遭到感染,从而使计算机安全性能下降。

(三)网络病毒网络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的威胁是其他因素所无法比拟的,目前,每年因病毒导致的信息泄露事件多达几十万起,在众多病毒中,最著名的病毒为21世纪初期的熊猫烧香和近些年的勒索病毒,计算机一旦感染这些病毒,就会陷入瘫痪的状态。并且这些病毒难以处理,现有杀毒技术很难对其进行防治。

(四)黑客入侵黑客入侵并不是常见威胁,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和效率,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黑客就会入侵计算机系统,并对计算机进行控制,从而获取计算机中所保存的信息,致使个人或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大型企业,应该构建安全防护体系,对此类威胁进行预防。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常用的保密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系统自带的技术,是最常见的保密技术,其应用结果较为显著,能够抵御普通木马病毒的入侵,但这种技术由于是基础技术,无法有效抵御黑客和一些复杂病毒的入侵。

(二)加密技术所谓的加密技术是指通过设置访问权限,对外部人员进行阻拦,以确保信息的安全,这种技术的使用,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可以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加密技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公开加密技术;另一种为私用加密技术,但二类技术的原理大致相同,应用范围都十分广泛。

(三)杀毒技术所谓的杀毒技术就是应用杀毒软件,对电脑中的病毒进行查杀,常用的杀毒软件包括360安全中心、腾讯管家、瑞星杀毒软件等等,其中360安全中心和腾讯安全管家是免费的杀毒软件,而瑞星杀毒软件需要付费,但杀毒效果较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酌情选择。虽然杀毒软件可以查杀大部分病毒,但也存在一些缺陷,这个缺陷就是不能处理未知病毒,究其原因,主要是杀毒软件尚未将未知病毒录入到系统之中,有鉴于此,研究人员应加强研究,提升杀毒技术的病毒处理水平。

(四)数据库技术这种保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企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具有规模大、设备多的特点,且信息十分重要,为了对黑客入侵进行抵御,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对ASP脚本进行使用,导入数据并整合信息。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一)对制度法规进行完善制度法规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得到保证,需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调安全管理的质量,并贯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规定。在制定安全法规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结合实际,确保法规制度的落实效果,以约束操作人员的不合理操作行为。

(二)加大宣传力度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据统计资料得知,我国网民数量位于世界前列,且连年增长。其中未成年人是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考虑的事情较少,尚未形成安全意识,故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1]。有鉴于此,学校、企业和家庭等社会组织应加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宣传力度,让使用者认识到保障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以规范他们的不合理操作行为。此外,对于违法操作人员,应根据后果,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罚。

(三)构建安全的环境最近几年,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这与网络环境复杂程度提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再加上我国法律尚未针对木马和病毒建立法律,致使司法机关对于网络案件的处理往往虎头蛇尾,草草了结。特别是赔偿问题,由于无法合理划分责任,导致人们在遇到网络安全事件时,通常不会求助于司法机关。为了使这种局面得到缓解,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十分重要。网络监管部门应该将重点放在公共网络,在处理网络安全事件后,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事件处理结果,这样一来,不仅能得到人们的认可,还能对不法分子产生震慑[2]。

(四)重视网络监控对涉密计算机进行全天候的监控,是许多企业为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而采取的常用管理防护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涉密计算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比如:采集信息、传递信息、保存信息、处理信息等等,网络监控是目前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之一。此外,由于涉密计算机网络与公共网络存在区别,如果可以在普通计算机信息系统之中应用这种监控方式,将有助于提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为此,建议相关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企业局域网,从而使这种安全管理方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篇6

影响信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资产、威胁、脆弱性和安全措施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建立6个基本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如图1。上图中T表示威胁,V表示脆弱性,C表示防御措施,S表示安全事件。根据图1中的mod1可知,当T为独立事件时,C可以使得V下降,而T和V则共同影响S。mod2说明C对V和S都有较大影响。Mod3中的T为非独立事件时,T会受到C的影响。Mod4则说明C对其它三个因素都可能产生直接影响。根据Mod5可知,通过V,T的吸引力会增加,由此其发生的可能性也显著上升。Mod6则综合考虑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上图中的不同模型就可以对不同的攻击-防御模式进行详细的表达。对于图1中的各因素,可以利用贝叶斯网络的条件概率来确定相互之间的量化关系。假设P(C)和P(T)代表mod1和mod2中的输入,就可以通过公式1来得到mod1输出S的概率,根据公示2可得到mod2输出S的概率。所以,不同结构的安全模型,其安全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模型中各节点之间的依赖性越强,模型条件概率表的复制难度也越大。本文基于计算的复杂性和模型表现力之间关系,主要以Mod1、Mod3、Mod5为PCM设备的基本安全模型。

2基于贝叶斯网络的PCM设备安全模型

从图2不难发现,雷击发生后,PCM设备供电电源系统将会严重受损,进而引起设备供电电源发生中断,影响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这一层面来看,雷击威胁对PCM设备供电电源系统的安全有着深远影响,可作为提高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切入点。从经验上来看,借助冗余日按原,配置高校防雷系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系统遭到雷击的几率,减轻雷击给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图2贝叶斯建模在图1中Mod.1、Mod.3与Mod.5的基础上,构建电力通信网PCM设备安全模型基本结构详情如图3所示。图中C1-C12代表12项安全防护措施;T1~T7代表7类给定威胁;V1~V8代表PCM设备在物理与信息方面存在的8类安全脆弱性;S1~S9代表PCM设备在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严重匮乏的情况下,12种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几率;G1~G5代表安全事件发生后,对各类数据资料的保密性、可用性等5种安全属性的影响程度。图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PCM设备安全模型图3作为一个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力通信PCM设备安全模型,其结构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电力通信PCM设备所具备的安全威胁、防护措施、安全事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鉴于此,可初步推断该模型用于电力通信PCM设备的安全性分析可行性高。

3安全模型概率分配分析

贝叶斯网络结构定性主要分析了系统各组成部分所存在的因果联系。贝叶斯网络各节点的概率分配定量则阐述了各条件之间的概率关系。从而,安全性模型除了要分析贝叶斯网络结构定性,还要分析贝叶斯网络各节点的概率分配定量。本文主要分析PCM设备安全模型的概率分配过程的两个步骤:

3.1输入节点赋值

如图3所示,安全防御措施的防御程度节点表示为输入节点,输入节点分为多等级赋值和2等级赋值。多等级赋值中的防御等级往往根据其防御强度分为“高”、“较高”、“中”、“较低”和“低”等5个级别。2等级赋值则将防御强度分为“是”和“否”2个等级。生活中常见的多等级赋值系统有防雷系统、设备更换系统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等;而2等级赋值则包含电源冗余、定期维护和软件更新等系统手段。防御措施等级的赋值与评价结果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它能科学有效地反应评价结果的等级划分是否细化和正确。但需注意的是,赋值等级划分不能片面地强调细化,以免增加赋值的难度。赋值方案的是否科学需综合考虑赋值难度和赋值分级合理性两个因素。对于能采用2等级赋值的则尽量采用2等级赋值。

3.2条件概率表赋值

篇7

【关键词】信息管理;电力变电;安全性

1.信息管理与电力信息化概述

1.1信息管理概念

信息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要求、解决组织环境问题而开发、规划、集成、控制、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信息利用率,使信息效用价值最大化的一种实现的一种战略管理。

1.2电力信息化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趋向于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电力企业开发了一系列企业管理和经济运行有关的应用系统,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益以及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电能可以瞬间完成发电、输电、配电直到用电,电力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连续性、等量以及同时的特点,要想确保电力的安全生产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必须要根据调度指令对电力系统的所有环节瞬时作出反应,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调度中心要同时对发电、配电、输电以及用电的各种数据进行全面掌握,并及时地分析、调度和处理,对生产运行进行科学的安排,要及时的处理大而广、纷繁复杂的信息量,这使得信息处理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而信息管理技术的出现正好为信息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结合了GIS技术,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迅速整合,便于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可以综合管理大量的属性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结合了网络技术,更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促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力信息的共享,有利于电力系统信息管理更加的透明。电力系统涉及到了十分广泛的地理区域,需要多个部门对同一图层进行编辑,传统的GIS图层数据不支持多用并发操作,只适合单用户使用,它采用的是文件格式,采用文件服务器的方式来共享图层,若不进行特殊处理,多用户同时更新同一图层文件时就会发生冲突。而新型的ORDBMS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不会发生共享冲突,它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可以集中式管理地理属性数据和信息空间数据,支持版本管理以及并发操作,还支持完全数据库存储模式,能够解决数据安全机制、存储管理大量的数据、数据完整性以及多用户编辑等方面的问题。

2.电力变电运行中运用信息管理的优势

2.1先进性和开放性

数据仓库技术使数据有了更加广泛的来源,便于使用,方便与MIS等系统接口,系统的构造和Internet模式进行了结合,应有前景良好。

2.2实用性强

信息管理技术有利于变电运行中二次部分各类数据源的共享和使用,尤其是对于变电保护技术工作人员来说,有利于提高系统分析和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保护运行水平。

2.3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升级

方法库和数据仓库的采用使得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运行集中于网络中心规则库和数据库,不再在各级用户之间分散可靠性,即使其中一个客户的工作站突然损坏了,也不会对系统其他部分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很容易恢复,软件开发人员只需改变方法库就可以进行升级换代,既方便又快捷。

3.电力变电运行中采用的安全策略

3.1安全技术策略

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采取的必不可少的安全技术措施有:(1)病毒防护技术。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计算机病毒库的升级分发以及病毒的预防、检测等环节,应该采取全面的防病毒策略应用于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有效的防治和避免受到病毒的侵害;(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用于隔离信任网络与非信任网络,它的检查方式是通过单一集中的安全检查点,强制实施安全策略来实现,避免非法存取和访问重要的信息资源;(3)数据与系统备份技术。电力企业必须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按照重要程度划分数据备份等级,建立企业数据备份中心,采用灾难恢复技术来备份应用系统以及关键业务的数据,并制定详细的数据库故障恢复预案以及应用数据库备份,并定期的进行预演,以防止在数据遭到破坏或是系统崩溃时能够及时的修复,从而使信息系统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4)安全审计技术。在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安全设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电气企业应该引进集中智能的安全审计系统,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自动统一审计网络设备日志、业务应用系统运行日志、操作系统运行日志以及安全设施运行日志等,迅速自动的对系统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另外建立信息安全身份认证体系以及虚拟局域网技术也十分重要。

3.2组织管理策略

组织管理措施以及技术措施统一在信息安全的范畴之内,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为造成的计算机安全事件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所以应采取必要的组织管理策略:(1)安全策略和制度。电气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来指导企业整体的信息安全工作,只有制定统一的、具有指导性的安全策略和制度才能有效的衡量信息的安全,才能形成安全的防护体系以及遵循信息安全制度,只有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制度,才能实现具体化、形式化的法律管理,才能将法规与管理联系在一起,确保信息的安全。(2)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电气企业应该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普及他们的安全知识,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并具备基本的安全技能,能够处理常见的安全问题。通过安全培训来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再结合第三方安全技术和产品来提升信息安全保障;(3)安全组织和岗位。本着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目的,电气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信息安全部门来管理企业信息的安全,实行“统一组织、分散管理”的方式来使信息安全部门全面负责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和维护。安全岗位是是根据系统安全需要设立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构,这个职位主要负责某一个或是几个安全事务,在全企业形成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使各个信息技术部门也能配合和推行信息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覃郁培.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8).

篇8

论文关键词:攻防实验技术;风险评估;信息安全

0引言

网络的开放性、黑客的攻击和系统本身的缺陷导致网络内的计算机并不安全,网络入侵也经常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尽早恢复网络或系统的正常运转,降低入侵的风险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攻防实验技术以入侵技术为前提,因此防御实验存在着时间滞后性。攻防实验也成螺旋状态不断地发展变化。本文通过对攻防技术的具体剖析来对攻防实验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l攻防实验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国标(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被解释为“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西悉尼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屙陆进行评价的过程。它要评估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织造成的影响”。风险评估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属性进行评估,风险级别和评估范围决定评估的方式和方法,而评估方式和方法决定评估的手段。攻防实验技术是对风险评估工作的有效技术补充,是对系统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系统评估分析手段,可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修订安全策略、加强调整预防、监控和应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攻防实验的目标和任务

在攻击和防御的对抗中,攻击方通常掌握着主动性,而防御方必须具备能够和攻击方相抗衡的智能。因此,攻防实验通常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发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提高信息系统的防御能力和信息系统的入侵响应能力,尽可能有效排除信息系统的威胁。

攻防实验的第一任务是掌握先进的入侵方法和手段,发现信息系统的潜在脆弱性,分析攻击的规律及轨迹,为反向工程提供实践依据。很多情况下,信息系统的入侵是由于管理员不知道黑客攻击的入侵手段和系统的潜在脆弱性,不能够快速反应。攻防实验的第二任务是收集积累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安全策略分析和系统改进提供依据。在攻防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和保留相关的原始资料,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和总结提供良好的基础。

3攻防实验的主要技术

为了井然有序地进行攻防实验,攻防实验可以被分成人侵技术和防御技术。两者相辅相成,但防御技术比入侵技术发展滞后。入侵技术又可分为信息搜集技术和攻击技术,防御技术可分为监控技术、检测技术和蜜罐技术。通过对攻防实验的准确定位,达到让攻防实验可以较真实较全面地模拟网络人侵。同时依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类入侵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和数据分析。

3.1入侵技术

基于对网络攻击行为过程性的认识,人侵技术以入侵目标网络为主要目的,通常以入侵为主要手段,以盗取信息或破坏系统为主要目的。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对于了解攻击的本质以更准确地对其进行检测和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入侵以信息搜集为前导,通过系统所暴露的脆弱性进行相应的入侵操作,可分为攻击技术和信息利用技术。

攻击技术包括攻击前期的信息搜集技术和后期的攻击技术。黑客的入侵过程通常在对目标主机的扫描探测后,针对系统所暴露的脆弱性和漏洞,对系统进行入侵操作。

3.1.1信息搜集技术

信息搜集技术通常包括扫描技术和网络嗅探技术。扫描技术是一种检测本地主机或远程主机安全性的程序。根据网络扫描的阶段性特征,可分为主机扫描技术、端口扫描技术以及漏洞扫描技术。其中端口扫描和漏洞扫描是网络扫描的核心。主机扫描的目的是确认目标网络上的主机是否处于启动状态及其主机的相关信息。端口扫描最大的作用是提供目标主机的使用端口清单。漏洞扫描则建立在端口扫描的基础之上,主要通过基于漏洞库的匹配检测方法或模拟攻击的方法来检查目标主机是否存在漏洞。此外,信息搜集型攻击还包括会话劫持、信息服务利用、电磁泄漏技术等。

网络嗅探技术主要指通过截获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流来对目标网络进行分析的技术。网络嗅探技术要优于主要扫描技术,因为网络嗅探技术不易被发现,让管理员难以察觉。而嗅探的设备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

3.1.2攻击技术

在攻击阶段,黑客利用信息搜集技术搜集来的信息,会采取攻击技术对目标进行攻击。攻击技术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信息利用攻击和恶意代码攻击。

拒绝服务DoS攻击指利用网络协议的缺陷或耗尽被攻击对象的资源,目的是让目标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或资源访问,使目标计算机停止响应甚至崩溃,而在此攻击中并不入侵目标设备。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是在传统的DoS攻击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类攻击方式。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通过占领傀儡机来实施,将多个计算机联合起来作为攻击平台,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发动DoS攻击,从而成倍地提高拒绝服务攻击的威力。

信息利用攻击指并不对目标主机进行破坏,而是盗取或伪造存储的重要信息。信息利用攻击一般是通过协议缺陷,以冒充安全域欺骗主机的行为。

目前,一般分为欺骗攻击和伪造攻击两种。恶意代码攻击包括病毒和木马攻击。病毒是一种可以通过自我复制来感染其它程序的程序,并且具有传染性和不可预见性。木马程序是一种暗含某种功能的程序,内部含有隐蔽代码,其实质是通过隐藏端口进行通信,因此木马一般是C/S结构的。黑客以病毒攻击的方式对系统进行破坏,以木马的方式对系统留下后门,以便可以随时进人系统,对系统的权限和配置信息进行更改或破坏。

3.2防御技术

基于对入侵技术的识别,防御技术以应对入侵技术而产生。目前,防御技术以弥补漏洞为主,辅以检测设备,并设置防火墙等防护软件。通常防御技术包括监控技术、检测技术和蜜罐技术。

3.2.1监控技术

监控技术即监督控制技术,主要对目标主机或网络进行实时监控。监控以监控网络状态为主,通过数据包的收发,防止信息探测,也可对主机内进程监控,查看主机异常进程。通常,监控技术又可分为软监控和硬监控两种。软监控指通过软件来实现对目标网络实现监控的目的。如网络监控软件就是典型的软监控例子。而硬监控技术指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对目标网络实现监控的目的。物理隔离技术和人侵防护设备是硬监控技术的体现。监控技术主要针对人侵技术中的信息搜集技术,防止黑客对网络的信息搜集,也可阻止恶意代码对网络的攻击。

3.2。2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防范技术,其作用是监控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是否出现被人侵或滥用的征兆。核心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检测技术不同于监控技术,检测的第一要素是监听,因此,只要通过监视来自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网络报文的统计。

3.2.3蜜罐

蜜罐是一种安全资源,其价值在于被扫描、攻击和攻陷。这个定义表明蜜罐并无其他实际作用,因此所有流人/流出蜜罐的网络流量都可能预示了扫描、攻击和攻陷。而蜜罐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对这些攻击活动进行监视、检测和分析。

蜜罐技术的优点包括:收集数据的保真度高,漏报率和误报率较低;使用蜜罐技术能够收集到新的攻击工具和攻击方法;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网络管理人员能够比较容易掌握。蜜罐技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有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只能对针对蜜罐的攻击行为进行监视和分析;蜜罐技术不能直接防护有漏洞的信息系统;部署蜜罐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蜜罐可以按照部署目的分为产品型蜜罐和研究型蜜罐两类。研究型蜜罐则是用于对黑客攻击的捕获和分析,通过部署研究型蜜罐,对黑客攻击进行反向追踪和分析,能够捕获黑客所使用的攻击工具及攻击方法,甚至能够监听到黑客之间的交谈,从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等信息。产品型蜜罐的目的是为网络提供安全保护,帮助管理员对攻击做出及时正确的响应等功能。产品型蜜罐一般容易部署,且不需要投人大量的工作。

篇9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层出不穷的信息安全事件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高校计算机系大都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而网络安全基础是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重要的课程,如何设计好该门课程的实践学习是掌握网络安全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虚拟机的实验环境、选择合适的实验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

1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得以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的研究机构与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雏形,但由于国内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阻碍了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下,我国在一些高校已经设置了本科、专科信息安全专业,我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已经拉开序幕。

网络安全基础是一门具有普及性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系统的应用、开发以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该门课程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安排好实验环境、选择合适的实验工具软件对学好这门课程显得十分重要。

2实验环境的建立

通常具备条件的大学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专门用于信息安全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完善和加强理论知识。而无法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学校就要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完成课程实践部分内容的传授和学习。由于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实验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与网络攻击与防范有关,因此为避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不能直接在现有的环境下进行。这就需要以现有的普通计算机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专门用于网络安全实验的环境。利用虚拟机软件建立虚拟实验环境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常用的虚拟机软件由VirualPC,Vmware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VMware虚拟机软件。VMwareWorkstation是VMware公司的专业虚拟机软件,可以虚拟现有任何操作系统,而且使用简单、容易上手。在现有的实验室人手一机的环境下,利用该软件组建一个小规模的双机实验环境,在课程实验的过程中,由物理机充当攻击主机或客户端,虚拟机充当被攻击主机或服务器端,这样既不会影响现有的实验室配置,又可以完成课程的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VMwareWorkstation软件的完整安装过程如下:

1.建立一个新的虚拟机,利用软件的安装向导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并选择在该环境下要安装的操作系统;

2.配置安装好的虚拟机:设置虚拟机磁盘容量,内存的大小,网络连接方式等;

3.配置虚拟机的网络,这部分比较重要,是整个安装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虚拟机的三种网络连接方式如下:

(1)Bridged模式(VMnet0):桥接方式,结构如图1所示。

相当于在计算机上搭建一个虚拟网桥,如果物理机上有网卡(IP地址固定),而且位于一个物理网络,可以使用该选项。虚拟机通过虚拟网卡直接和外部局域网相连,有自己的IP地址,和物理机所在的局域网处于同一个网段,在外部看来,虚拟机和物理机地位相等,物理机和虚拟机都使用本地连接。

设置方法:将虚拟机的TCP/IP属性设置为与物理机的TCP/IP属性在同一物理网段即可。

(2)NAT(VMnet8):网络地址转换方式,结构如图2所示。

虚拟机使用本地连接与物理机的VMnet8之间通信并连接到外部网络,用此方式连网的话可以不必与主机真实网卡的地址在同一个网段中。设置方法:将虚拟机的本地连接为自动获取即可。

(3)Host-Only(VMnet1):仅为主机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模式是一种封闭的方式,适合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进行各种网络实验。这种方式下Host主机的“网络连接”中出现了一个虚拟的网卡VMnet1(默认情况下)。和NAT的不同的是:此种方式下,没有地址转换服务。因此这种情况下,虚拟机只能访问到主机,不想和外部网络连接,只与物理机之间搭建一个虚拟专有网络,则使用该项。

设置方法:将虚拟机的IP地址设置为与物理机VMnet1的IP地址为同一网段即可。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的选择虚拟机的网络连接方式来完成实验。

3实验工具的选择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工具。在教学内容中以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为主。课程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框架;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密码技术;计算机扫描技术;网络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及反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WWW安全;E-mail安全等知识。实验工具也是学习课程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选择相应的实验工具,这里根据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分别介绍一下在学习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实验工具。

(1)网络安全基本框架和体系结构部分实验以网络命令和数据包捕获为主。网络命令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一些网络测试基本命令的使用。数据包捕获部分使用工具软件Sniffer让学生了解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层与传输层中信息的传输情况。Sniffer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数据报文的一种工具。使用该工具把网络中传输流动的数据报抓下来,然后查看并分析其中的内容,得到有用的信息。

(2)密码技术中除学习基本的密码算法之外,实验工具可以选择PGP软件。PGP加密软件是美国NetworkAssociateInc.出产的免费软件,可用它对文件、邮件进行加密,该软件采用的是由对称加密算法(IDEA)、非对称加密算法(RSA)、单向散列算法(MD5)以及随机数产生器(从用户击键频率产生伪随机数序列的种子)组成的混合加密算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密码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计算机扫描技术则通过一些常用的端口扫描工具的使用来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端口扫描来收集目标主机的信息、漏洞。工具软件可以选择SuperScan、X-Scan之类的扫描软件。

(4)网络攻击技术部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方法。如木马攻击与防御选择不同类型的比较常见的木马工具如冰河、广外男生、灰鸽子等来进行攻击和防御,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木马程序如何对目标进行攻击以及如何清除木马的方法;DDOS攻击则通过SYN-FLOOD、UPD-FLOOD等工具了解拒绝服务攻击的过程和预防。

(5)入侵检测技术则通过使用SessionWall工具了解入侵检测的基本过程和原理。SessionWall是ComputerAssociates公司的入侵检测产品。可以自动识别网络使用模式,特殊网络应用,并能够识别各种基于网络的入侵、攻击和滥用活动,可以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监听、对事件进行侦测、提前预警、在侦测出不正常的网络行为时,可自动发出处理动作、记录统计报告等。

(6)计算机病毒及反病毒技术则选择最新的病毒或由学生根据实际体会来对病毒的危害、处理方式进行学习。并选择瑞星杀毒软件来学习防病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7)防火墙技术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选择个人版防火墙如天网防火墙或瑞星防火墙来完成实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防火墙的基本设置。

(8)WWW的安全则主要以Win2000系统的Web服务为例来学习Web服务器和浏览器的安全配置以及如何启动SSL通道获取数字证书来保证站点安全的整个设置过程。

(9)E-Mail安全部分主要通过对OutlookExpress客户端编辑软件的设置来对保证邮件的安全。OutlookExpress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基于Internet标准的电子邮件和新闻阅读程序。它的邮件接收规则定义、邮件加密和签名等机制可以可以帮助用户发送和接收安全的电子邮件。通过该工具帮助学生学习关于电子邮件安全方面的知识,拒绝垃圾邮件和恶意邮件。

4结束语

信息安全是国家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信息安全人才的要求也是极其迫切的,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更好的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网络安全基础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更好的完成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尽可能的将所学知识有效的结合到实际应用中,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安全问题,是该门课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讨论了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环境的建立、实验内容和实验工具的选择。对如何更好的完成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彭爱华.实战多操作系统与虚拟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 计算机病毒 传播途径 防范措施

一、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1.病毒的组成。安装模块提供潜伏机制,传播模块提供传染机制,触发模块提供触发机制。其中,传染机制是病毒的本质特征,防治、检测及杀毒都是从分析病毒传染机制入手的。2.病毒的症状。启动或运行速度明显变慢,文件大小、日期变化,死机增多,莫名其妙地丢失文件,磁盘空间不应有的减少,有规律地出现异常信息,自动生成一些特殊文件,无缘无故地出现打印故障。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不可移动的设备进行传播,较少见,但破坏力很强;通过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传播,最广泛的传播途径;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反病毒所面临的新课题;通过点对点通讯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预计将来会成为两大传播渠道。

二、病毒的防治

1.网络环境下防重于治,综合防护,防火墙与防毒软件结合,正确选择反毒产品,多层次防御,注意病毒检测的可靠性。2.病毒检测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根据病毒的种种表现来判断;特征代码法:采集病毒样本,抽取特征代码,能快速、准确检验已知病毒,不能发现未知的病毒;校验和法:根据文件内容计算的校验和与以前的作比较,能判断文件细微变化,发现未知病毒,当软件升级、改口令时会产生误报,不能识别病毒名称,对隐蔽性病毒无效;行为监测法:基于对病毒异常行为的判断,发现许多未知病毒,可能误报,实施难;软件模拟法:一种软件分析器,用软件方法来模拟和分析程序的运行,可用于对付多态病毒。

三、几种常见的病毒

1.宏病毒。宏(Macro):为避免重复操作而设计的一组命令。在打开文件时,先执行“宏”,然后载入文件内容。因此如果“宏”带有病毒,则在编辑文件时病毒自动载入。宏病毒的症状:1)用Word或Excel打开文件时,出现“文档未打开”、“内存不够”、“WordBasic Err=514”等;2)保存文件时,强制将文件按“.dot”类型存储,或强制在指定目录存放。3)宏病毒的版本兼容问题。宏病毒传播迅速;Word Basic编程容易;危害大,Word Basic可调用Windows API、DLL、DDE。2.宏病毒的防治。按住键再启动Word,禁止宏自动运行;工具宏,检查并删除所有可能带病毒的宏;使用Disable AutoMacros宏;将模板文件如normal. dot的属性设为只读。3.CIH病毒。台湾陈盈豪编写,一般每月26日发作。不仅破坏硬盘的引导扇区和分区表,还破坏系统Flash BIOS芯片中的系统程序,导致主板损坏。病毒长1KB,由于使用VXD技术,只感染32位Windows 系统可执行文件中的.PE格式文件。

四、网络病毒

1.网络病毒特点。网上传染方式多,工作站、服务器交叉感染;混合特征:集文件感染、蠕虫、木马等于一身;利用网络脆弱性、系统漏洞;更注重欺骗性;清除难度大,破坏性强。

2.网络病毒的防范。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相对于单机病毒的防护来说,网络病毒的防治具有更大的难度,网络病毒防治应与网络管理集成。管理功能就是管理全部的网络设备:从Hub、交换机、服务器到PC,软盘的存取、局域网上的信息互通及与Internet的连接等,所有病毒能够进来的地方。为实现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安装网络病毒防治服务器;在内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网络病毒防治软件;在单机上安装单机环境的反病毒软件。

3.安装网络防毒软件。在网关和防火墙上安装防毒软件,对每个文件的检测将影响网络性能;在工作站上安装防毒软件,管理、协调、升级困难;在电子邮件服务器上安装防毒软件,仅能防止邮件病毒的传播;在所有文件服务器上安装防毒软件,对于备份服务器,备份与反毒有可能冲突。

4.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发现网络安全事件;确定影响范围,评估可能损失;执行预定的应急措;安全事件通报、求援。CERT/CC是实现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提供以下服务:安全事件的热线响应;检查入侵来源;恢复系统正常工作;事故分析;安全警报、公告、建议;咨询;安全培训教育;风险评估。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