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文化功能范文

时间:2023-10-09 17:3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告文化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告文化功能

篇1

我国著名的报学史专家戈公振先生就曾说过:“广告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商品之一种手段,实富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也。”从理论上看,公益广告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旨在引导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倡导或警示等方式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者缓冲。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传播现象。由来已久。早在时期。人们就把“抵制日货,请用国货”的标语刷在墙上和印在火柴盒上,传播抗日救国的思想,号召人们使用国货。解放初期,徐百益先生为配合抗美援朝,制作了幻灯广告片《志愿军在朝鲜》,为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还先后编制了普选、爱国卫生、婚姻法等广告宣传幻灯片100多套,供全国各地放映宣传。党的后我国广告业复苏,1984年由《北京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晚报》等几家报纸联合主办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赞助宣传活动。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了我国第一则经过专业创作的电视公益广告“节约用水”。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在每晚黄金时间里播出的“广而告之”公益广告栏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1996年9月全国开展“中华好风尚”主题公益广告活动。推出了大量宜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广告作品。1998年夏天,全国人民上下齐心抗洪救灾期间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公益广告。在抗击非典的行动中,公益广告同样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公益广告在我国的发生和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呼唤的必然产物。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来创造性地解决我们所面对的一切问题,这就是公益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我们希望通过公益广告来塑造国民的文化性格,以构建起一种适应今天市场经济需要的思想文化品德。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公益广告应该是:面向社会广大公众。面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气,通过短小精悍的广告形式、极其特殊的表现手法。激起公众的欣赏兴趣,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树立新风,影响舆论,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道德和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有序运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有序发展为目的的广告宣传。

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历史转折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大多数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和有住房了。一方面,在消费观念上,人们有了更多的现代意识,讲究科学,祟尚时尚,追求情趣,注重文化品位,体现自我价值。从另一方面来看,金钱以其巨大的震撼力,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深刻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世界。造成人们心理的失衡和行为的不适应,也导致一些人的举止不当。所有这一切。使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使许多人心态失衡、行为失控。在这种形势下,公益广告怎样才能把精神信息传递给受众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过程中,公益广告还起着提倡社会公德。引导和培养人们的道德感、义务感、责任感。进而帮助人们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的作用,并且按照时代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激发人追求美好舒适的生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既是艺术的创造,又是文化的创造。凝聚着对社会生活的评价感受、理解。它所呈现出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能够使大众在感受或欣赏设计作品时得到熏陶或影响。通过公益广告的宣传,把思想、意识、政治、信念、道德、纪律等信息传递给受众。在提倡社会公德,呼吁文明进步、推动知识创新、科教兴国、弘扬爱国精神各个方面,发挥其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广告事业已是方兴未艾、蒸蒸日上。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简短易懂的广告形式,来提倡一种社会公德,唤醒一种社会良知,树立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敏锐地提醒和规劝公众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来改善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就成为它的首要任务,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种影响力首先来自公益广告的真实性、可信性,让受众真切地感知到这是真实的。就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生活中的事实,这种心理的认同感,来源于它的贴近生活。《控制人口,刻不容缓》、《为了你和大家的健康,请停止吸烟》等一系列经过多重取舍、提炼、概括、加工之后再现的公益广告。既保持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又能引导观众对生活做出规律性的认知。让人们领悟:什么是过时的、荒唐的东西,应该抛弃;什么是新的适时的、得体的东西,应该学习、力行。从对这些广告的品味中,让大家去正确地理解人生,领悟人生真谛。感受到我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厚谊。

公益广告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它的社会公益性,“公益”通常是指广大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当一个人的行为损害或危及了别人的利益时。即侵犯了公众的利益。公益广告始终把目光盯住人自身的完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上开掘主题。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倡导新风。

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应该是社会个体成员通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学习人类社会通行的行为规则,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善良的人。如“希望工程”系列广告、为残疾人献爱心系列广告等,都旨在正面提倡个体的文明修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对社会秩序的自觉遵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相互尊重与温情、良好的社会风尚等,这样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个体与社会的摩擦和对抗,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如在许多对义务献血的宣传中,有一句话是:我不认识你,但我要谢谢你。一句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话语。却是一种至真至纯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一句广告语,深入人心,其冲击力和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

公益广告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手段,不是强制的教育。而是通过沟通、劝导、警示等多种方式来影响民众,传递社会提倡的精神和美德。唤起人们真挚的情感。警示公众规范自己的行为,促使人们建立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增进公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关注,从而得到公众的理解,也有助于矛盾的化解。所以说,公益广告的魅力就在于“润物细无声”,它能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应,使公益广告传播的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觉和无意识地接受设计作品的教育和熏陶,对塑造人类心灵,创造人类精神财富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都会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作用,比一般理论教育更强烈,也更持久,起着单纯说教、灌输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共生共存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保护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公益广告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鸟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爱护花草,美化环境》等,对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大家认识到保护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的产物 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传播功能 教育引导功能

广告,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广告就是用来传递商品或服务信号的,它是为了降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就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交流做出的制度安排。商家为何要通过广告的形式来推广商品和服务信息,原因在于:第一,信息具有不可分割性。信息的不分割性表现在广告要将完整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使广告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促使其做出决策。第二,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的共享性表现在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占有不具有排他性,这也就是指广告所具有的规模效应。正是因为广告拥有这两种独特的特性,才使得众多的消费者能准确的获得商品或服务的信息。

中国现代广告的发展历史,仅仅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但广告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已经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的所有角落。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告的重要性:“没有人能离开空气、食物、水和广告。”广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在目前这个大的经济环境之下应运而生的。广告凭借其发达的现代传播技术引导生产和消费,最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现代广告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契机,而广告则是市场经济发展必要的氧化剂。

一、广告的经济促进功能

中国广告业异军突起,是目前发展迅猛的行业之一,它在辅助其他行业共同携手发展的同时,也以自身的更新发展推动其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在生产和消费的带动方面,市场繁荣的促进上,广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就业问题上,广告业的发展,无形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数据表明:2001年广告业仅5.5%的营业税即向国家贡献33.15亿元,占全国总税收的0.2%,2002年,我国广告业提供了75.6多个工作岗位,而且逐年递增,到2004年,我国广告业向社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达到93.38万个。在引导消费的环节上,广告沟通了生产和销售这两大关键的环节,从而主流上引导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和销售资源的合理配置。广告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功能就是加速了商品流通、扩大了产品销售。广告正是更新了生产和销售两大环节的沟通手段,有效的形成了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沟通手段。在为消费者提品销售、服务信息、引导消费等方面,广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竞争的问题上,广告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推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告是目前市场竞争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市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就来自于市场的竞争。正是由于广告独特的商品和信息促销功能,使得市场的竞争直观和激烈。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将最有效的竞争方式——广告应用于产品推广和销售,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竞争机制。

二、广告的文化传播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载体。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形式,它在促进商品、服务消费的同时,还提供着较高的文化消费。广告之所以拥有文化传播的功能,主要在于广告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体现着明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的互动。因此,广告不仅是传播商品、服务信息的手段,也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它是连接物质与精神消费,商品与文化消费之间的桥梁。事实证明,制作优良、格调高雅、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广告,对传承传统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广告可以把其他地域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带入所传播的地区,从而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沟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沟通、甚至碰撞,其中广告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还不断得到加强。不仅仅是在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方面,广告在社会体育文化事业的促进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形式多样的广告,为各种体育、文化等社会公益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广告在我国社会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广告的教育引导功能

广告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广告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赋予广告行业优先发展地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赋予广告意识导向地位;在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赋予广告监察员的地位。这是目前经济浪潮下的广告业发展的产业形式,也将促进着广告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正确导向体现应有的作用。

在社会道德教育方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形形的公益广告在传播经济信息的同时,广告本身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对广告受众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公益广告不断推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以及目前的奥运会宣传中,广告界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了一批制作优良、主题突出、创意新颖、振奋精神、感人至深的公益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对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在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新产品的不断问世的情况下,如何使消费者更快地了解和接受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形成现代化的消费理念,广告挑起了旗帜,承担并完善实施着传授各种商品知识、承担部分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引导个人行为方面,广告引领着正确的经济行为方式。如在广告中使用明星、社会名人等,带动商品和服务销售的同时,也传输给消费者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尤其是对人生价值观还未成型的青少年有着正确的引导。

四、广告对经济文化发展的调节功能

广告是促进商品与消费者沟通交流的信息传输方式,这对于促进经济、繁荣市场、增加消费者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调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存在的文化失衡具有特定的作用。社会转型中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不能与技术发展相适应而产生的。而广告在文化传播中的引导特质对于调节文化失衡、缩减文化差距是具有有机化合的功效的。广告所投射出来的消费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具有现实意义。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广告对于增加现代文化的丰富性,加大现代文化占有量上无疑具有独特的效果。

五、广告在商业竞争中的强化功能

商业竞争在经历了生产竞争、产品竞争、营销竞争、品牌竞争的阶段之后,发展至今,商品的极度多样化、信息的泛滥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媒介间的竞争落脚在面对消费者时能够具有“广告效率”,谁就具有了竞争优势。广告所独有的内容表达特性和媒介传达特性,对于实现消费者的认知和行动的高效率化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魅力,由此带来的是整个商业竞争效率的提高。再者,广告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手段,担当起了由企业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所构成的竞争行为的大任,广告在营造情感上的不可替代性已通过品牌的形成机理一览无遗。广告活动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不仅在于简单的激发消费者购买力、丰富商品和消费者的交流之上,更重要的是广告对消费者的交流所带来的企业对于社会发展的写照。

广告的发展经历了产品诉求、企业形象诉求的演化阶段。竞争的发展决定了未来企业的营销必须是一种社会型营销,企业通过广告活动来表达对社会发展的观点,在展示企业商品和服务的基础之上,诠释了企业的内涵和个性,更由此传达出企业的形象。诚然,广告具有几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功能,但也不可避免的滋生出些许负面的影响。例如极少数的广告通常对大家煽动物欲,心理上控制消费者、滥用文化、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等。出现这些不良的价值取向诱导说明我们广告行业、媒介业、企业的发展还不健全,在行业自律、行业法律法规管理、人员素质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善,如果竞争发展进入成熟状态,行业布局、机制建构就会具有免疫功能和调解功能,消减这些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盲目的阻碍广告行业的发展,而是积极推动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带来主动管理和自然协调的发展和完善。相信一个健康、完善的广告行业体系,会更好的体现其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葛长丽:广告学中的经济[N],光明日报,1998.

篇3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

什么样的译文才是好译文?大部分人都认为译文应该准确清楚地表达原文的意思。确实,传统上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译文应该从文体以及其他语言学特征上与原文相同。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种热潮,人们认为应该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即看读者是否能获得和原文一样的心理反应。

Nida认为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对等不能只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1]。在Nida看来,翻译就是要在目的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最好的译文读起来应该不像译文。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使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反应相似。

Vermeer的目的性理论(skopostheories)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最早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VemeerHansJ)于1978年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德国的功能翻译派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费米尔(HansJ.Ver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诺德进一步完善了目的论。诺德给翻译下的定义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而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2]诺德以译文的目的为准则,为译文的改译和增删提供了标准。根据目的论,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即一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Theendjustifiesthemeans)(Nord,2001)。诺德将翻译的目的分为三种: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目的(如传递信息)以及使用特定的翻译策略或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使用直译以体现源语的语言结构)。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那么目的从何而来呢?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但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3]。目的性原则要求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和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即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4]。

功能派创造性地提出的目的性原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修正了传统的“忠实”标准,扩展了可译性范围,并增加了翻译策略,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使得翻译更贴近实际,对广告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和特征

目的论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的方法。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Newmark,1981)在他的《翻译方法》(ApproachestoTranslation)一书中,根据文本不同的内容、文体和功能,把文本分成三种类型:信息文本、表达文本、呼唤性文本。广告被列入呼唤性文本[5]。不同类别的文体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因而对翻译的要求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各有不同。要做好广告翻译,首先要弄清广告文本的目的和功能。

著名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AMA)给广告下了这样的定义:Advertisingisthenonpersonalcommunicationofinformationusuallypaidforandusuallypersuasiveinnatureaboutproducts,servicesorideasbyidentifiedsponsorsthroughthevariousmedia.(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产品、劳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另外有种说法是“广告是个人或组织通过有偿取得的媒介,向一定的社会群体宣传其商品、服务或观念,并劝说他们购买或采取相应行为的活动”。据此可知,广告作为一种竞争性的商业行为,其目的是争取消费者,因而必然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投消费者之所好,供消费者之所需,以打动他们的心弦,促成其购买活动。这是商业广告的唯一目的,也是商业广告翻译的唯一目的。

一般来说,广告须遵循KISS原则,即“Keepitshortandsweet”。广告应力求简洁,一方面为商家节约投资,另一方面利于消费者的接受。不同文化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广告文体风格也会因地域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在翻译广告时,译者要特别注意去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广告规范,使译文风格符合译语读者的品味。也就是说,广告翻译要遵循译入语的广告语体风格,要尊重译语文化,注重译文读者的反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广告翻译实现它的预期功能,有效地把产品介绍给译入语消费者,并促其购买产品。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三、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目的性法则决定了译者在广告翻译中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译文语体、读者反映和译语文化。广告翻译方法的选择要由具体语篇的目的或功能来决定。也就是说,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一)广告翻译要符合译语广告文体的语言风格

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中西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中国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含蓄之美,重主观印象。这种美学标准表现出注重平衡、协调、融和的审美特征。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讲求音韵和谐,形式对称,用词空泛含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西方哲学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重理性,重形式,强调主客体分明。这种审美观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形成了用词平实明快,句式结构严谨,修辞重简洁的特点。这种思维审美LaoshanScenicAreaisthicklycoveredwithtreesofmanyspecies,whichaddcreditforitsscenery.Amongthemover300areconsideredrareandprecious,halfofwhichareunderStatetop-levelprotection.Themostfamousspeciesincludegingkoandcypress.

又如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的广告:“XX已获得国际和国内大奖”、“省优部优”等等,这主要与中国人较相信权威有关,但在提倡“个性”的西方国家,人们可能更注重个人的品位,不大在意官方的评论,这样的广告对西方人来说是晦涩难懂。我们更多地应该以实验数据、客观事实来说话,以符合西方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达到刺激购买欲望的目的。

(二)广告翻译应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

目的性法则决定了广告翻译应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迎合消费者心理。由于宣传对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背景,为了投其所好、避其所忌,同一条广告的翻译,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会有不同的版本。为了达到商业目的,译者甚至可以不顾原文而再造一条广告。

例如Whisper卫生巾汉语音译为“护舒宝”。“Whisper”的英文意思是耳语、密谈,其意富含女性用品的形象性和女性味。而翻译为中文时,则传达给中国女性消费者该产品的功能和优良品质。宝洁公司的洗发用品Head&Shoulder汉译为“海飞丝”也是一个佳例。如果仅根据原文直译为头和肩或像台湾翻译为“海伦仙杜丝”,消费者听到或读到都茫然不知所谓。而译为“海飞丝”,词义的高雅文体和语用特征很容易就使人们联想起洗发类产品。电视广告配以青春少女飘逸柔顺的秀发随风飞扬的画面,在消费者中自然会激发强烈的购买欲望。又如举世闻名的“CocaCola”的中文译名“可口可乐”。Coca乃南美产的药用植物,Cola则为非洲产的硬壳果树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两种植物的名称,似无其他的含义。它的中译不仅双声(可、口)叠韵(可、乐以国语为准)顺口,还可口,还可乐,符合中国的消费者的传统观念,也就是凡事图喜庆,可以说这种译名对此汽水在中国的风行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广告翻译应尊重译语文化

从目的论上看,翻译要求由目的语文化决定,原文只是起提供信息的作用,译者只有综合考虑了广告的翻译要求才能在翻译中更好实现广告目的,最有效的翻译不一定是忠实地再现原文。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必须避免由于过分强调忠实而忽略翻译目的,忽略目的文化环境而导致的翻译失败。一种出口干电池的商标叫“白象”,英译成“WhiteElephant”。象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可是awhiteelephant在英语中意为“沉重的负担”(aburdensomepossession)或“无用而累赘的东西”(useless)。这样的翻译显然是失败的。再如,“鸳鸯枕”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夫妻恩爱,但如果译成“MandarinDucksPillowcase”,其语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不妨将其译为“LovebirdsPillowacse”更符合西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并促成其购买行动的实现。又如:

在四川西部,有一美妙去处,它背依岷山主峰雪宝顶,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声婉转,流水潺潺,它就是松潘县的黄龙。

OneofSichuan''''sfinestspotsisHuanglong,whichliesinSongpanjustbeneathXuebao,themainpeakoftheMinshanMoutain.Ithaslushgreenforestsfilledwithfragrantflowers,bubblingstreamsandsingingbirds.

翻译这段旅游广告时,译者注意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没有把黄龙译成“YellowDragon”,而是根据译文的文化语境译为“Huanglong”。在多元化的世界里,因各民族制度、信仰、道德观和价值观千差万别,人们往往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联想、看法和理解。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语言禁忌反映了风俗的不同。文化差异影响着广告译文预期目的的实现。因此,一个成功的广告翻译需要译者巧妙处理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及不同国家间的语言文化差异。译者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文,还必须注意原广告中的文化意义,甚至还要根据受众国的情况表现和丰富原文中没有的文化内涵,使广告中的民族和传统文化更好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目的。广告翻译中文化意义的有效转换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广告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实用文体,广告翻译也应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使广告功能在译语文化中顺利再现。为此,广告翻译应从译文语体、读者反应以及译语文化三个方面着手,采取各种灵活的译法,最终确保译文功能的顺利实现。

心理上的差别表现在广告语言上就是英语广告常使用一些简单朴实的词句,体现为一种简洁明快的美;而汉语广告常常辞藻华丽,成语迭用,体现出一种华丽的美[6]。如:

篇4

关键词:目的论 广告翻译 策略

功能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一切行动皆有目的,行动者参照实际环境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的,译者在翻译目的指引下,尽量考虑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决定最合适的行动方式,即“翻译行动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译文应对目标语读者发挥预期的功能”。广告翻译的实质也是要实现译文预期目的,劝诱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因此,从目的论视角透视广告翻译具有指导与实践意义。

翻译目的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 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于1971年在其《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认为“译文所要实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于原文的目的或功能,译者应根据翻译要求优先考虑译文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在此基础上,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进一步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人类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时,根据客户、委托人或厂商的要求,译者应结合翻译的预期目的和译文读者实际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以目的论为原则,考虑各种译语文化语境因素,选择合理翻译策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决定译文面貌的,不是源文面貌,而是翻译目的”。因此,翻译目的论为广告翻译的具体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视野。

翻译目的决定译者具体翻译方法,译者应根据译文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按其传意功能分为两种类型,即能在目标文化的新情境中独立地起传意作用的工具和记录作者与源文接受者如何在来源文化里传意的文献。赖斯的另一学生克里丝汀诺德于1991 年和1997 年出版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理论、方法及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在这两本奠基著作中,她将文本按其功能分为四种类型: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感染功能和寒暄功能,并提出“功能加忠诚”的理论模式。“功能指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因此,要做好广告翻译,首先要弄清广告文本的目的和功能。广告是一种不同于文学及其它类型文本的特殊文体,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受市场规律、营销战略、广告法规和文化障碍的制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简短、动感、灵活多样、通俗易懂,说服力强。广告翻译的本质就是要实现译文预期目的,在译语文化环境中再现原语广告劝诱功能,其最终目的是影响消费者心理,诱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原则

翻译目的论突破了等值翻译论框架,提出“目的”、“连贯”、“忠实”三大原则。目的原则指翻译行为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一切翻译活动都得由它的目的决定;连贯原则指语内连贯,即译文应能被译文受众所理解,在目标语文化背景中和交际情景中应该有意义;忠实原则,即语际连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目的论翻译原则中,语际连贯从属于语内连贯,二者皆从属于目的原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后来诺德又提出忠诚原则,指要考虑翻译这种有目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包括原文作者、翻译委托人、译文受众等的意图和期望,即在译者翻译目的或翻译策略方法可能与其他参与者的期望或主观翻译理论相背时,要做出解释。

因此,目的论为广告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翻译原则,依据译语文化准则、翻译委托人目的和译文接受者的期望,可对广告原文进行调整或改写,以目的论统揽指导广告的跨文化跨语际翻译,这就打破了传统翻译译文必须忠于原文的旧模式,从而达到劝诱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翻译目的。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及方法

广告翻译的目的是对外宣传商品和服务,激发潜在消费者购买欲望,最终促使其购买行为发生。变译理论认为,译者可在段际和篇际间选取所需信息,对文本进行“摘译、编译、缩译、改译”等。在不违背主体人目的前提下,译者享有较大自主性和能动性,他尽可以跳出原文形式的窠臼、信息的迷宫,传达主体人所需的基本信息、关键信息,实现主体人所需的交际功效。变译力主变通原作的内容或形式,求得信息传播的上佳效果。

广告创作集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等为一体, 是一门复杂艺术。广告文本虽没固定格式, 但广告翻译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采用合理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对于实现广告目的很有必要。目的论视角下广告常见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删繁就简

国内外报刊、杂志的广告崇尚简洁,让消费者直观明了地了解其商品或服务。广告翻译运用变译理论对文本进行改译,使译文简洁明快,既传达原文的关键信息,又符合读者的审美心理,达到了对外宣传的目的。

例1,中国建设银行的龙卡广告语:“衣食住行,有龙则灵”。

原译:Your everyday life is very busy, Our LongCard can make it easy。

改译:LoongCard will makes your busy life easy。

原译用everyday life 概括“衣食住行”,用busy和easy的[zi]押尾韵,朗读较顺畅。龙卡中“龙”的翻译虽然使用了斜体来区别英文long (长), 还是易造成误会;“龙”应译为Loong, 双写oo表示长音,避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但原译完全拘泥于汉语对仗,过于冗繁拖沓。改译简洁明了,用will 代替can 使译文更具人情味,既包括功能又含有主动意愿, busy和easy互为压韵,琅琅上口。

例2,某海滨浴场广告语:“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一切为了您的子孙后代”。

译文: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译者巧妙运用谐音双关,sun-son, air-heir两对谐音字,使译文简洁、风趣和幽默,增强了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仿译

为实现广告的宣传目的,诱导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认知和接受心理,翻译中恰当模仿译语中现成语言形式或内容而形成新的语料,“以旧换新”,达到一种幽默的交际效果并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

例3,佳能复印机广告语:“百闻不如一印”。

译文:Copying makes you believing。

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中国谚语的“百闻不如一见”, 英语中相应表达为“Seeing makes believing”。译文采用仿译手法,巧换为“copying”, 语义真切,效果与原文相似,让消费者感觉似曾相识,记忆深刻。

例4,国产红玫相机广告语:“红玫相机新奉献”。

译文:My love is like a Red Rose。

根据苏格兰诗人彭斯(Robert Burns)的爱情名篇“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我的爱人就像一朵红红的玫瑰),译文仿译为“My love is like a Red Rose”,注重了广告文体的目的性,使消费者读起来倍感亲切, 富有神韵,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三)化归纳法为演绎法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思维模式不同,中国人思维常用归纳法,先描述,后归纳;西方人常用演绎法,先摆出结论,再推理。在广告中,根据不同语篇预期功能,译文应满足消费者需求,符合消费者思维习惯,在不改变原文功能的前提下可适当对译语语境进行调整,或删减或改写以增强广告效果,实现广告翻译的预期目的。

例5,浙江永嘉教仪广告语:“国家新开辟的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乘舟从源头迤逦而行,饱览江畔:崎林茂山水碧,景色秀丽别致……值此浙南风景秀丽的楠溪江畔,座落着闻名国内外教具生产的“龙头”企业——浙江永嘉教仪”。

译文: Standing by the side of the picturesque Nanxi river, a newly-opened resort by the state in south Zhejiang, is YongjiaTeaching Instrument factory- a head enterprise well Known in and out of China for manufacturing teaching facilities。

原文目的是向消费者提供教具商品信息,顺带描述当地旅游风光吸引消费者。若进行直译,旅游信息的介绍会冲淡广告主题,让消费者不知所措。译文充分体现了广告翻译的目的性,摆脱了传统归纳法的旧模式,采用演绎法,以教具商品为核心,淡化旅游风光信息,使行文简洁流畅。

(四)传递文化信息

由于中西方生存环境、风俗、宗教等文化传统的差异,广告翻译中为使消费者全面了解商品信息,不可避免地要将商品的文化信息加以传递,以达到劝诱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例6,孔府家酒的广告语:“喝孔府家酒,做天下文章”。

原译:Kongfu down, Cases done。

改译:Confucian Spirit triggers/provokes your mind。

原译中将孔子翻译为Kongfu,会让消费者想起中国功夫(Chinese martial art), 引起歧义。而改译中用Confucian Spirit易让西方消费者引发联想,想到中国儒家文化(Confucious culture), 进而联想到代表人物孔子,更好地传递了文化信息。

综上所述,广告作为企业的一种促销手段,其翻译应以目的为核心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根据目标语广告的语言、文化及营销策略进行合理调整,使译文具有充分的信息,展示其商品特点,树立形象,诱导消费者需求,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从而达到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贺爱军.目的论与政府网站翻译[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

2.诺德,张美芳,王克非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VERMER H J. 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Som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M].Heidelberg: TEXTconTEXT-Verlag, 1996

4.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张南峰.中西译论批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黄忠廉.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J].外语学刊,2002(1)

篇5

关键词:中国;广告;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135-02

意识形态既是一种观念体系,处于整体的社会关系之中,同时又是一种控制工具,使人受到影响而“采取一致的行动”,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广告理所当然地属于思想观念系统,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广告又执行着意识形态功能,它总是要把自己的意识表达为被大众一致赞同的意识,从而使其所具有的思想观念成为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

一、当代中国广告的意识形态观念

广告作为商业活动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环节,而且是商业社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因此,商业社会的广告便带着商业社会的印记,有着明显的商业社会的意识形态观念。

当代中国的广告自1979年复苏以来,伴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走过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我们也发现和感受到了广告的商业性质。而当代中国的广告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境,体现在广告中的意识形态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总的来说是在既有的意识形态之中慢慢摆脱其束缚,逐渐显露其商业文化的本性的。

1.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

当广告在中国媒体上重现身影的时候,虽然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商品经济重新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并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很多人仍然像过去那样抵制广告,反对广告。为消除当时人们对广告的偏见,学界和广告界开展了对广告的正名的活动,力图在学理上解决广告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合法性问题。在对广告的正名活动中,所采用“资本主义广告”和“社会主义广告”这些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符合当时人们刚刚从传统体制下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认识和思维习惯,也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这一时期的广告也体现了这种特点,在传统的意识形态观念中演绎自己,即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在当时的媒体(报纸和杂志)中刊载广告的地方,总要标注“为您服务”的字样,广告的内容也是简单的告白再加上一点点艺术装饰,以此表明广告是在沟通产销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

2.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不再仅仅标榜自己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角色,广告开始赋予商业社会物品以意义,同时也就开始极力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由于生产发展的无限性和市场激烈竞争,广告在无形中推销着越来越多的超前消费和享受的观念,宣扬商业社会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放弃节俭的传统而尽情地消费,尽情地享受物质的富裕带给我们的新生活。于是,我们受到广告的影响,用对物品的消费来弥补生活中的缺陷,将自己置于物质之中,淡漠了和他人的交流,在对商品的使用和消费中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自我归类。这是广告对我们的期待,广告在尽其所能地引领我们朝这个方向前进。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当代中国广告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做的是多么的出色。

3.商业社会的商业文化

广告的意识形态观念植根于它所处的商业社会的商业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一切为我所用,为商品所用,包括社会责任、伦理道德、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被融入其中。当代中国广告很好地履行了这一使命。

在改革开放之初,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被用来进行商品宣传。随着经济的兴盛,宏大叙事被纳入这一体系,诸如民族的振兴、走向世界等话语频频出现在广告之中。我们民族中对权力和权威的崇拜情结曾经是广告经常演绎的题材。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亲情、乡情、友情在广告中得到渲染。我们的传统艺术如小说、诗歌、书法、绘画、建筑等不断得到广告的重新阐释。广告就这样在利他的表象中牟取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商业社会的商业文化:只有在不停的消费中,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才可以有亲情、乡情、爱情,我们才可以谈艺术,没有消费,我们什么都不是。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正如在其他任何一个社会里,人们被分成不同的等级或群体一样,在商业社会里,人们也是被分成不同的等级或群体的。在商业社会里等级的划分是通过人们使用的商品和赋予商品以意义的广告来进行的。这是商业文化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纵观当代中国的广告,其中表现的等级制度是非常明显的。例如房地产广告,从物质层面表现其位置卓越、交通便利、内部布置奢华、建筑风格洋化等等,精神层面则主要是把房子跟社会地位、身份联系起来。这样房地产广告就通过构筑社会形象,形成了比照集团,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树起一个特定的阶层:“他们有品……他们有识……他们成功”,“谨献给少数兼具眼力与实力的层峰人士”。高档商品房和它的广告将一个阶层清晰地勾画出来了。其他广告也是如此,如化妆品、汽车、家用电器、服装等,在广告中消费者的身份地位是由他所消费的物品在其系列中所处的层级决定的。因此,广告赋予商品以身份、地位的意义,并鼓励消费者突破自己所属层级,向更高的层级跃进。

二、当代中国广告的意识形态功能

当代中国广告的意识形态功能体现为逐渐加强的过程,最终实现广告的社会控制,其最理想状态便是社会的广告化。

1.广告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市场经济带来了广告的繁荣与发展,导致了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重构与变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广告与社会道德和文化必然要形成互动关系:一方面广告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广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一面镜子,这是广告对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适应,是广告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广告本身就带有文化和道德的倾向或暗示,对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产生影响,这是广告对社会道德文化的变化所起的作用,即广告在得到社会承认或默许的情况下,慢慢改变已有的社会道德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正是广告意识形态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广告的这种意识形态功能主要表现为向公众传播有关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等,倡导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并不断地向受众传递有关新的生活方式的信息,从而形成有别于传统文化的广告文化,并进而取代前者,成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主导文化。这样,广告文化就以其所展示的声画形象消解传统意识形态的霸权,并对人们的心智和行为实施控制;使我们耽迷于广告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以广告中的生活模式来设定生活的目标,膜拜和钦羡商业文化。广告对物品赋意和对社会进行层级区隔的话语生产方式吸引和迫使我们去接受和了解其话语,使我们在接受这些广告话语的同时也接受其所负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促使主流文化的变异。

2.广告对社会的控制

某个特殊的观念并不构成意识形态,只有当它在某个范围中压倒其他不同观点,享有特殊的话语霸权,并把自己的观点夸大为具有普遍的、永恒的适用性时,意识形态才会产生。当代中国广告正上演着这样一场意识形态化的戏剧:首先产生观点、知识、信仰、立场与价值,然后借助媒体对受众进行天长日久的渗透和包围,最终将某种隶属于特殊集团的世界观和价值选择普泛化。从表面上看,每一个具体的广告总会提出某种抽象观点和价值,直接影响人们的现实判断,为人们当下的生活抉择提供标准和方向。在更深的层面上,所有的广告加在一起,通过它们的整体言说、持久渗透,影响着社会生活、当代文化,以及受众的思维方式。

广告的整体言说正是广告的意识形态功能的集中体现。首先,广告总是把世界“问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面临许多问题,甚至我们以前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必须要加以解决,而对每一个具体的问题,广告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适用某种品牌的产品。其次,广告体现着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我消费,(所以)我存在。我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把自己划归为某个群体,否则就成了离群索居之人,对广告所描绘的社会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人。

广告关于世界的“问题化”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传播,使广告的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其传播范围内,所有的受传者都无一例外地被纳入其中,通过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召唤和鼓动,使之成为广告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公民。于是,按照广告的文化逻辑,我们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广告的控制,广告传播的观点成了我们自己的观点,反过来,我们的观点也成了广告的观点,广告文化就这样内化于我们的思想之中了。

3.社会的广告化

广告的最终目的,就广告整体来说,是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从而对社会加以控制,使其意识形态功能得以强化。一般来说,广告对社会的控制从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其二是对人的控制。而随着广告对社会控制的加深,随之而来的将是社会的广告化,在逻辑上这是商业社会的文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到达了这一点,广告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其意识形态使命。这就是社会的广告化,广告价值准则的社会化,即随着广告的传播,广告内在的价值准则会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篇6

一、公共关系广告的含义和特点

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商业广告,具有独特的性质,较直接、即时的商品广告而言,公关广告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寻求社会对组织的好评,防止和纠正公众的误解,争取消费者及社会的好感,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而作的广告。公关广告在宣传内容,表达方式、诉求重点与手段、传播周期、广告效果等方面与传统的商品广告有很明显的区别:首先,商品广告是直接的宣传产品,而公关广告是宣传产品以外的企业信息,特别是展现企业文化的信息。即商品广告目的是要诱使公众产生购买行为,“买我”,而公共关系广告目的是希望公众产生认同,“爱我”。其次,两者适用范围不同,公关广告适用更广,涵盖所用社会组织,而商品广告指针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第三,在宣传方式上,商品广告是单刀直入宣传商品,目的是销售,而公关广告则较为委婉一些。第四,在广告的传播色彩上,商品广告多以传播商业信息为主,而公共关系广告,极力避免商业气息,以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注重在情感层面与公众沟通。

二、公共关系广告对企业文化传播的作用

1、塑造企业形象

公共关系广告可以增进公众对组织的全面了解,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取得公众的信任并产生或改变公众的行为。公共关系广告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载体,可以帮助传播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企业通过广告增加与公众的情感交流,维系公众的关系,与公众建立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将以往的商业关系转变为朋友之间的情谊,而不是将企业置于高高在上地位上。在提高知名度上,商品信息广告也有显著的作用,但面对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公众早己厌倦了商品广告的狂轰滥炸,随着公众文化素质、审美要求的提高,这种缺少文化内涵的商业信息传播很容易被公众忽视,这就需要公共关系广告来弥补。在美誉度上,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就是提升组织的美誉度,因此公共关系广告相比其他传播形式也具备这一核心功能。

2、传播企业文化信息

传播就是信息的扩散过程,企业组织有效地向目标公众传播企业文化信息,期望获得公众对企业的全面了解与认同,正是基于公共关系广告信息传播的特殊功能。公共关系广告的对外信息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向公众提供企业文化、企业实力、企业态度、企业的社会责任心等企业形象信息,借此获得公众的知晓与认可。其次,向公众提供企业的决策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企业决策信息,了解企业的战略方向和前景。第三,帮组企业优化组织环境。企业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社会、舆论以及公众心里等方面。公共关系广告向公众传播企业文化信息,有效的信息公开透明,能够很好的增进公众信任度,帮助企业对生存环境的监督与优化,改善组织的发展环境。

3、建立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

公共关系广告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有效性,正是取决于它的双向传播模式,即在企业文化信息的传播中他扮演着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使、沟通者的角色。首先,公共关系广告能够帮组企业完成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双向沟通,其沟通功能是来自对公众信息的反馈。其次,公共关系广告的沟通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的传播、对公众诱导、对情感的烘托来实现和完成的。第三,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文化信息沟通,尤其是以公共关系广告为传播方式的文化传播,它是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心理沟通,需要在情感、兴趣、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感应,对企业来说,分析和掌握公众心里是做好这种心理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4、解决企业危机

篇7

【关键词】广告话语;话语分析;社会文化信息 

 

1.广告话语的解读

    丹麦语言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叶尔姆斯列夫(l. hjelmslev)说过:“人们不仅要认识语言系统……还要通过语言认识语言背后的人和人类社会,以及全部人类知识领域”。(转引自罗宾斯,1986:20)

    多年来,随着语言研究的深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单纯研究静态的、孤立的句子很难揭示语言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运用的实质,语言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形式与符号层面上,应该将研究对象扩展到语境中的以动态交流为特征的“话语”( discourse)的研究。许多学者从结构、功能等不同的侧面以独特的视角对话语进行过精辟的诊释。brown&yule(1983)把话语看成是过程(process),是说话者或作者在某个语境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实现自己的意图的词、短语和句子。van dijk(1997)却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话语看成是一种语言使用形式,指出话语包括三个方面:语言使用,思想传递和社会情景中的交际。话语是指有一定主题,语义上连贯,形式上衔接的一连串语句。它可以是独白,也可以是对白;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王德春,1985;399)话语从形式上表现为使用中的语言,是说写者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言语手段。从本质上看,话语是语言系统与社会环境的交汇点,话语不仅与语言系统有关,它还与交流的语境有关。(bell & garrett,1998:4)

    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的理解必须联系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话语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行为有着相互内化的密切关系,能折射出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及社会的变迁。话语具有建构性:它有助于再造社会本身(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它也有助于改变社会。( fairclough , 2003 : 60)我们认为,要分析话语,必须结合话语生成的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考察一种文化模式下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构式,及它所蕴涵的社会文化意义,即话语意义以及话语和语境的辨证关系。(陈丽江2007:4)

    话语作为社会实践的形式及其变化是社会变革的一个内容并且对社会变革产生作用,而广告话语也构成研究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领域、重要主题和切人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在商业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广告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信息传播手段,能起到传播信息、引导消费、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作用。广告用最吸引人的方式引起大众对它的关注和好感,这就决定了广告必须起到迅速影响和劝告的作用。广告向消费者展示商品的性质、质量、功能优点,通过表意和移情打动和劝说消费者,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最后达到推销的目的。

    把广告定义为一种话语类型,是在广义的话语概念范畴内进行的,即把广告话语理解为一种大众传播与目标传播相结合的媒介话语,是广告传播活动中所产生和使用的一整套“符号”,包括广告文本和语境,它们以一种对参与者来说是有意义的和具有整体性的方式互相联系和作用。(杨先顺等,2007)众所周知,广告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征。除此之外,广告话语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社会性主要是指:广告话语本身就是社会行动,能够揭示深层的社会意涵,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部分。广告商和读者建立一种间接的对话关系,进行互动交流。广告既是一种商业宣传,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具有社会建构功能,包括建构社会角色和身份的认同,能够彰显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维度的变迁,与社会有很强的互动性。对广告话语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解构话语意义,挖掘广告话语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文化信息。

2 广告话语分析及社会文化信息的渗透

    话语分析在语言层面的分析主要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halliday(1994:34一36)认为,语言有三个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即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概念功能指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其中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是表达概念功能的一个重要语义系统,作者/讲话人选择何种语类(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观点。人际功能指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话语情景中的互动,以及前者对后者及所说内容的态度。人际功能通过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 )表达作者l讲话人身份、地位、态度等。(戴炜华高军2002)语篇功能指作者/讲话人通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来组织思想。

    本文以刊登在the bulletin杂志上的“nivea"妮维雅)男士护肤品广告为例,主要从词汇、人称、语态、有关话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揭示话语和社会文化的关系,捕捉话语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透视广告话语的社会建构功能,从而说明广告话语具有社会性,并且能够彰显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的变化。

    nivea是全球著名的护肤品品牌。该品牌由德国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公司创立,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产品种类多,品质高,特别是男士专用护肤品深受男士们的青睐,销量在欧洲市场稳居排名第一。以下是该广告的内容:

                n} face of the future

    you’ve worked long and hard to get where you are, and now you face the world with your mind and body primed for the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of meeting your goals .

    you have a strong vision for your future, and you know who you are. you’re in great shape一financially, emotionally, physitally—and you know what you’re doing and where you’re going.but what do people see when they look you in the face?

    long hours, sustained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lack of sleep and skipped meals may come with the job, but sooner or later they have to take their toll . and the first place the effects become obvious is in your face, when skin begins to lose its firmness and look dull, tired, even lifeless.

              men’ s skin is different

    a man’s skin is thicker and greasier than a woman’s (giving it great water retention and higher moisture levels, so skin looks tauter and firmer for longer ),and it’ s hairier(men spend about 3000 hours or i40 days of their lives shaving).in short, men have specif is skincare requirements .

                  in-your-face facts

    just as it’s important to maintain your body in peak condition,it pays to keep your face in shape .

                  more 1`han shin deep     made just for men, high-performance nivea for men active firming moisturiser is a technologically progressive treatrnent that,when used daily, actively maintains skin’ s elasticity and suppleness.  highly effective and easy to use, the non-greasy formulation is concentrated with fast-absorbing moisturizing agents, vitamin e, provitamin bs and a uva and uvb fitler system that protects the skin from sunlight-induced damage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but the secret ingredient is creatine, a naturally occurring essential element that works by stimulating the skin’s natural regeneration processes to repair and strengthen the skin’ s structure and restore suppleness,tone and vitality .

    tired, dull skin can be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stress, pollution, dehydration or lack of sleep.

    creatine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your skin, acdvaiing cell repair and stimulating collagen synthesis . creatine actively works to enhance skin density and elasticity, resulting in greater tone and vitality.

    you still have places to g0, people to meet. so it’ s important the face you show the world looks good—today and tomorrow,

    下面是对该广告话语的分析。

2.1词汇分类

    在描述男士的面部、皮肤和身体时,广告用了很多动词短语,如:lose its fnmness; look dull, tired, even lifeless; look tauter and firmer for longer; have specific skincare requirements; man’s skin is thicker and greasier than a woman’s.

    对于“nivea"男士护肤品,广告用了较多的形容词和一些动词来描述,如:active firming moisturiser; a technologically progressive treatment; actively maintains skin’ s elasticity and suppleness; non-greasy formulation;highly effective; easy to use; secret ingredient一。eatine; stimulating skin’。natural regeneration processes to repair; restore suppleness, tone and vitality等。

    从词汇分类可以看出,广告用了很多动词和形容词,其作用是向读者传递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男士以事业为重,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睡眠不足,吃饭没有规律;忽略了皮肤保养,因此出现了面带倦容、毫无生气的状况。另外,男性皮肤有其特点,需要特别护理。形容词的使用强调了"nivea’’产品的好处和独特性及对男士皮肤的适用性,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使读者迅速作出心理反应,对产品坪然心动。

2.2人称

    这则广告使用的人称代词主要是“you",如:you have worked long and hard to get where you are; you face the world with your mind and body primed goals; you have a strong vision for your future; you know who you are; you know what you’re doing; you know where you are going;  you still have places to go, people to meet. so it’s important the face you show the world looks good—today and tom~等。

    韩礼德认为,人称包含话语的人际意义,具有人际功能。“你”具有听众/读者指向性,这是由“你”的外延意义决定的。所有“你”的指称都是在玩它的外延意义的游戏。(李战子,2002:139)在广告话语中,人称的实际意义与语法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并不总是完全对等。广告商为了达到商业宣传、推销产品的目的,想方设法提高广告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过广告话语间接地与读者进行交流,从而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读者通常是潜在的消费者,因此,读者就是听话者或受话者。

    这则广告大部分是以受话者/消费者为中心、为出发点(addressee-oriented)的语篇组织模式,贯穿于整个语篇的突出的衔接链(cohesive chain)(黄国文2001:135)是由“you”组成的。这种组织模式把“you”置于主语的位置,使其承载重要信息,表现出发话者/广告商是如何把所推销的产品与受话者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劝说性和说服力。

    广告商以受话者“you”为视角,对经过奋斗而获得事业成功的男士进行描述,特别强调成功男士的面部在社交场合的重要性。接着是对男士面部、皮肤和身体的状况进行描述。由于事业的打拼、工作的压力和挑战,男士看上去疲惫不堪,面部失去光泽,缺乏生气。同时,男性的皮肤具有比女性厚、油腻的特点,更需要锁水、保湿,更需要特殊护理。最后用很多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描述“nivea’’男士专用护肤品的效果。这些描述环环相扣,受话者边读边融人到广告情景中,不自觉地把自己同广告中的“you”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广告易引起受话者的共鸣,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诱惑,接受广告商要传达的产品信息。人称包含着话语的人际意义,提高了广告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缩短了广告商和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达到推销的目的。

    另外,这则广告中没有直接使用第一人称,但不难推断出谁是说话者。广告商充当说话者的角色,与受话者确立了间接的对话关系,在广告中与受话者对话、交流。

2.3语气

    除了人称之外,语气也是广告商用来控制读者的手段。这则广告采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不用祈使语气直接要求读者采取行动,而是间接地敦促,从而达到在消费者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和推销的目的。这种类型的销售称为软性销售(soft selling) o(李战子,2002:42)陈述语气通常起着陈述事实、传递信息的作用。如:a man’ s skin is thicker and greasierthan a woman’s;tired, dull skin can be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such as stress, pollution, dehydration or lack of sleep; creatine actively works to enhance skin density and elasticity, resulting in great- er tone and vitality等。

    除了提供信息之外,这些陈述语气的作用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诱惑读者,使读者不经意间对广告要传达的信息产生兴趣,对购买产品产生冲动,体现了发话者的交际角色(信息者、广告商)和交际目的(为了推销”nivea’,男士护肤品)。

    除了陈述语气外,广告话语还使用了疑问语气,如:butwhat do people see when they look you in the face?广告商用疑问语气目的也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与读者间接地进行对话交流(别人关注你的面部时,会看到什么?是该采取措施了),潜移默化地使读者作出心理反应(会看到我的皮肤很糟糕,所以我要采取行动,购买“nivea’,男士护肤品来保养我的面部皮肤,使自己成为一个仪表出众、气度不凡、洒脱浪漫、事业有成的职业男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解构广告商和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广告商抓住成功男士对未来有更广阔的视野并期盼事业更加辉煌的心理,陈述了男士为事业成功而不停奔波、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从而造成身心疲惫、皮肤黯然失色的事实。广告商采取一种关心、呵护、同情的态度,再加上对男士皮肤的特殊性的描述,使得受话者对“nivea’,男士护肤品坪然心动,把所推销的产品与受话者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拉近了与受话者的距离,达到说服和推销的目的。

2.4其它有关话语的问题

    本部分设计了9个有关话语的问题,根据这9个问题进一步分析并深人挖掘话语隐含的信息。( luke, et al . ,1994 )( margaret, 2006 )     (1)广告的题目是什么?

题目是“selling face products to men" o

    (2) "nivea’,男士专用护肤品有何特点?

    在该广告中,特别突出的是“made just for men; easy to use;great water retention and higher moisture levels; elastic”等特点。

    (3)广告话语表达哪些内容?

    男士工作辛苦、独立、踌躇满志、以事业为重;

    为事业付出而忽略了面部和皮肤的呵护;

    面部和皮肤遭受很多苦;

    "nivea’,产品技术先进、配方独特、使用方便、效果明显。

    (4)从以上话语内容可以得出什么判断?

    这个(读广告的)男士需要这个产品;

    广告在向男士灌输皮肤要护理的理念;

    广告在介绍一种新的产品;

    广告在为该新产品开发市场,最终为的是提高销售量。

    (5)这则广告的对象是谁?广告想表达谁的声音和立场?

    广告是针对中产阶级和年轻的职业男士。

    (6)谁的声音和立场未表达出来?

    很显然,广告不是针对体力劳动者和年龄大的男士。

(7)这个广告想让读者做什么?怎样使读者采取立场?

    广告向男士介绍一种新的护肤产品,用恰当的人称、语气和间接交流的方式劝说男士认真考虑并购买该产品。

    (8)就该题目未谈及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广告未谈到产品的价格,因为该广告主要针对中产阶级,针对成功的职业男性。广告抓住成功男士的心理,对他们皮肤的状况表示同情,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受到诱惑,更加关心这张关系到自己未来的脸,愿意接受广告商传达的产品信息,而价格却不是主要问题。

    (9)这个广告话语隐含什么社会文化意义?

    广告话语打开了受众的想象空间,在这个想象空间里呈现出用了“nivea”护肤品之后的仪表出众、气质非凡、洒脱浪漫的男士形象,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成功男士”的图画。职业男性在事业取得辉煌的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特别是面部皮肤,因为面部关系着自己美好的未来。时代不同了,伴随着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护肤品对男性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男士们的日常关注和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男士的面部与男士的形象、未来事业的成功联系在一起,成功的男士更加呵护自己的皮肤,护肤品已不是女士的专利了。广告话语承载着成功男性对美的诉求,契合了成功的职业男性的内在文化需求,契合了时代文化的社会需求。

    通过以上话语分析可以看出,这则广告发挥了巨大的传播作用,不仅仅是告知、劝说或者诱导,而是赋予受众者一种身份感,让受众者通过购买和使用“nivea”护肤品获得角色和社会身份的认同。"nnea’,男士专用护肤品就是社会身份和角色的象征,是社会交往中角色认同的符号。(谷虹,2005 :7)所以说,广告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社会意象,是社会意象的映照和辐射,渗透了社会文化信息,折射出当今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

    显而易见,广告话语具有社会性,是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是具体化的社会实践。广告话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以特殊的形式表现社会,揭示社会深层意涵,折射出社会变化,在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关系维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因此,对语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与符号层面,它必须联系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去解构话语意义。(陈丽江,2007:6)

篇8

关键词:理性诉求 感性诉求 文化内涵 广告创意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和汽车市场自身及消费者的培育等因素,汽车消费者的购买诉求也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发展趋势。购买者不仅仅注重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操纵性、经济性、外观等机械性能或特征,表现出理性化的功能性消费诉求;同时也注重汽车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和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表现出对汽车的感性消费诉求。

面对购车者对汽车商品需求的多元化,汽车广告创意要在被赋予了物性的商品和人类情感之间建立起密切而强烈的关联点,将其凝结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态,即汽车广告作品。[1]本文以大众汽车广告作品为例,分析汽车广告创意对消费者多元消费诉求的创作与表现。

1 汽车广告创意在理性诉求中的运用

由于汽车昂贵的价格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使汽车并非一次性消耗品,人们购买汽车时更多地表现为理智型消费。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汽车消费者对汽车品牌实力的认可主要体现在对其功能特性的认可上,例如动力、安全、舒适、内饰、色彩等,注重汽车的实用性。[2]因此,国内的汽车广告常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从汽车本身出发,将汽车的价格、动力性能、安全性能、外观和功能配置等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作为广告的卖点。

以功能性诉求为切入点的国内汽车广告,通常以官方最低报价、发动机类型和排量、汽车碰撞测试数据、汽车外观特征、内饰配置等机械性能和功能特征,以向消费者传达汽车能够满足其理性化的功能性需求。例如“雪佛兰迈锐宝1.6T,携高效动力昂然面世,全系钜惠2万起。”这则广告明确地以动力性能和价格促销的优惠为诉求来吸引消费者。这样做具有清晰、直观的传播性,但感染力不强。

美国第45届超级碗广告中,大众甲壳虫汽车广告极赋创意。广告中,创意人员给一只在丛林中快速行进的昆虫——甲壳虫,设计了种种动作,将甲壳虫车系的机械性能用生动的卡通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例如:当甲壳虫从两只打架的螳螂前急速爬行而过时,螳螂们被它急驰的速度惊得目瞪口呆,用以表现出汽车强劲的动力性能;当甲壳虫在急速行进时遇到身形巨大的蜈蚣却能立即停止前行,表现出汽车良好的紧急制动能力;甲壳虫的飘移过弯动作,是对汽车操控性、稳定性的完美表现;广告最后是将镜头给了休憩着的甲壳虫一个侧面特写,旨在展露甲壳虫汽车经典的溜背设计。这则广告通篇没有出现汽车,而是将一只小小的昆虫赋予了汽车机械性能,带着人们从卡通的角度去思考和欣赏一款汽车的功能和利益点,使受众从视觉上和心理上产生深厚的兴趣,达到广告宣传汽车产品功能特性和创建产品形象与内涵的目的。

2 汽车广告创意在感性诉求中的运用

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中间阶级的分层、汽车产品的同质化和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使得汽车广告仅着力于表现汽车的功能特性已不能满足国内汽车市场“碎片化”的需求。广告还要力求体现汽车给消费者带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改变,表现消费者的情感诉求。

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1994年前汽车在我国主要作为政务、商务用途,汽车广告词较常采用“身份”、“地位”、“财富”、“智慧”、“成功”、“实力”等词语,企图与目标受众在精神层面达到契合,实则精神内涵苍白乏力。各类媒体中几乎所有的汽车广告让人看到的都是车型居中配上诸如海洋、天空、森林、湖泊、沙漠、街道、大厦等不同背景,广告形式单一和类型化,广告内容缺乏创意和感染力,难以塑造出独特的汽车产品形象特征和主张,以针对多元化消费诉求的目的。

汽车广告要挖掘蕴藏在汽车商品中隐蔽的情感特征,要将其中较为突出的情感因素运用具有想象力、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呈现方式,最大化地传达给受众,引起人们对汽车商品的情感共鸣,达到强烈的关注效果。

美国第45届超级碗广告中2012款全新Passat的广告是以家庭温情触动了该车的目标消费群的心弦。一个小孩穿着《星战》系列电影中黑武士衣服,幻想自己拥有超能力,尝试用念力来移动物体,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变得垂头丧气。当他站在父亲的大众2012款Passat车头前尝试着发动汽车,父亲在窗下遥控启动了汽车发动机。小孩还被突然响起的发动机轰鸣和亮起的前大灯惊吓得往后退了一步,看着双手疑惑自己是否真的具有了超能力。这则广告走的是温情路线,通过一位父亲对孩子小小幻想的包容和宠爱,传达了2012款新Passat扮演的两种角色——既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又成为父亲另一种存在于家庭的形式,体现出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3 汽车广告创意注入中国文化内涵

“消费是像语言一样的意义体系……商品物品像词句……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随心所欲的和紧密相连的符号体系,一个文化体系。”[3]这句话实质上提示出了汽车对现在社会影响力的一个根本原因:它的文化意义。

一方面,文化对人们日常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有着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来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是对民族信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等民族文化精华的具体表现。因此,汽车广告创意吸收中国文化精神内涵,运用表现于广告内容中,更贴近受众的生活,更能被受众所理解、认同,更能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

大众汽车在进入中国20周年之际,花费巨资制作了名为“中国路,大众心”的企业产品形象广告。将大众旗下的每一款车型用一个“心”字底的汉字表示,从开始依次是忠、志、恳、态、惠、想、聪、慧、悠、感、恣、惹,最后归于“爱”。这些汉字取材于中国哲学理念,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相联,向受众传递了我国璀璨的文化精髓和国人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思想道德与精神境界。透过广告中的影像画面,向受众展现了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富饶、人民勤劳、民族奋进等中国国情与情感依托,拉近了大众汽车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4 总结

为了更好地突显出产品和品牌形象以面对多元化的消费诉求,汽车广告越来越讲求创意。汽车广告要从画面以车型居中、只求背景变化的固定模式中走出来,使广告更具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要从重视“车本位”转向重视“人本位”,挖掘隐藏在商品中的情感特征,在物性商品与人类情感之间建立起联结点;要将广告创意根植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将“仁爱”、“义气”、“礼让”、“睿智”、“孝悌”、“守信”、“忠诚”等文化内涵注入广告创意中,使受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社会归属感,拉近产品与受众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周茜.广告创意设计的文化内涵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2]戚叔林.汽车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3.

篇9

关键词:广告 目的论 汉英翻译 方法和策略

1.引言

当今世界,广告产业已十分发达,很多企业、公司、商业部门都乐于使用大量的资金做广告。广告是通过一定媒体向客户推销产品或招徕、承揽服务已达到增加了解和信任以扩大销售目的的一种促销形式。人们把广告比作信息传播的使者、促销的催化剂、企业的介绍信、产品的敲门砖。为了使我国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汉英广告翻译也显得尤为重要。广告人在广告设计中一般只考虑在源语受众中的接受度,因此如果在翻译时不把语言和文化差异考虑进去,就会使一则成功的广告失去了它的效应。为此,在翻译广告时必须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这样才能吸引目的语受众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体会其中的妙处,才能实现广告的功能。

2.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忠实”、“等值”的束缚,提出了目的论。它是德国功能牌最具影响、最重要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是在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ss)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1目的论的提出

1971年,莱斯提出了理想的译文应该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交际功能上对等的思想。但是在她后来的翻译实践中,这种理想化的对等有时难以达到,甚至是不希望达到的。因而,莱斯有提出了译文的功能特征应优先于对等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莱斯的学生费米尔进一步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在1978年他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功能派的主导理论―目的论。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基础,译原文的母的为翻译准则,认为翻译时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

2.2三大原则

费米尔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略,并明确地指出了三大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忠诚原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忠实性原则服从于连贯性原则,而二者均服从于目的性原则。

2.2.1目的性原则

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目的性原则指的是翻译应在译语情景和译语文化中,按译文接受者所期待的的方式发生作用。目的性原则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

2.2.2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让接收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及是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在连贯性原则的指导下,译文应具有与原文同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广告

3.1广告的定义

广告作为一种微型劝说文,具有极强的目的性。美国广告学家克劳德・霍普金斯(Claude Hopkins)将广告定义为:“广告是将各种高度精炼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大众,以加强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最终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事物和活动。”因此,广告作为一种特定目的的商业活动,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传播形式,译目标市场为定位,译说服社会公众接受自己的建议和观点为己任,同时又受到营销战略、商业规律、特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广告本质上是一种有策略的沟通,一种有所选择的说服艺术。

3.2 广告的功能和特点

广告一般承载着以下几种功能:报道功能、唤起需要功能、促使行动功能和扶植信用功能。对于一则广告最基本的要求是传达信息。消费者在看到这则广告时,首先要清楚这是为什么产品而作的广告。一旦掌握了产品信息,消费者就会产生兴趣,也就是说广告要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使他觉得需要这种产品。消费者有了好奇心之后,对于买还是不买一般都是比较犹豫的,这时候广告的作用是消除顾虑,鼓起消费者的购买勇气。接下来就是要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实施购买行为,这是广告最主要的目的。

作为一种竞争性的商业行为,广告的目的是争取消费者,促成其购买行为,这是它的最终目的,也是广告翻译的主要目的。商业广告的特殊功能和目的,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目的论”在这一翻译实践领域的指导意义和适用性。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则优秀的广告对其他民族的消费者来说未必就是成功的。如果片面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译文就会达不到原来的效果,无法实现广告应有的目的。目的论的出现,解决了广告标语翻译中出现的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相矛盾的问题,为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局部不忠实、增删甚至改写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一则成功的广告译文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照“目的法则”,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 ,考虑目的语消费者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以及目的语广告规范。

参考文献:

[1]Vermeer Hans. 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ng.[M] . Heidelberg : Heidelberg University , 1978.

[2]Vermeer Hans. 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ion [J]. 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 , 1987 , (2) .

篇10

【关键词】人文思想;影视广告;创意表达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87-01

21世纪是一个以人的发展为主导的社会。人文思想成为任何学科研究都要涉及到的领域,影视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信息,具有鲜明的说服性,它是受众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

影广告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将要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有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在广告作品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我国影视广告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正是缺乏对人文思想的阐释。

所谓人文思想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它主张一切认识和实践都要充满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比,显得更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影视广告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用人文关怀去关照一切社会现象,要让社会充满人性关怀。

因此,作为大众传媒的影视广告业在创意中一定要渗入人文思想,它应该是除了品牌文化以外的创意核心思想。影视广告在为人类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从事一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活动,这种思想始终贯穿在影视广告发展历史之中。

一、优秀影视广告中人文思想表达解析

无论是商业还是公益影视广告,他们所要传达和诉求直接目标群体都是人。广告中对于人类自身的关注和人在生活中被尊重、关爱,成为了现代广告创意的核心思想。纵观这些年国际上获得大奖的影视广告作品,都充分表现了产品或企业品牌对社会中人的关怀,把人始终放在第一位,通过对商品广告受众的关怀而感动于人们对于企业品牌或产品的一种关注。

在汽车广告中就专门有一种“人本位”的广告模式。传统的汽车广告在广告制作中往往倾向于“车本位”的诉求方式。“车本位”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对车的介绍来诠释一个品牌。汽车虽然有众多品牌,但是车的组成部分都大同小异,在广告中很难让消费者记住它的功能。于是,汽车商改变了这一广告制作思路,将体现舒适与品味作为广告创意思想。例如,当我们看到奔驰品牌的汽车时,就联想到了车主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奥迪汽车是用环保理念来诠释自己的价值。

这些产品的广告都充分体现了人文思想,也成为了众多广告作品中的优秀代表,因为他们的产品不仅体现了对消费者的关怀,也引起了大家在情感上的共鸣。

我们知道,在短信诞生之前,手机对于聋哑人来说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一个产品只能服务于正常人,说明该产品的设计是有缺陷的。爱立信曾拍摄过一部优秀的影视广告,将女主角设定为聋哑人,该广告没有浓烈的商业气息,也没有对高科技的渲染,而是通过一种深情的方式,演绎出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情感。一个平凡而浪漫的故事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思想。现代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对于聋哑人来说,短信的诞生使他们也可以拥有手机,这更加体现了商品对社会各种人群的一种人文关怀。

二、影视广告中人文思想表达的必然性

影视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最广泛、最直接、传播速度最快的广告形式,从某种意义上看来,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获得商业利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思想。在人们接受商业信息时,也同时接受着一种文化信息。因此,商业广告一方面具有促进销售、指导消费的商业功能;另一方面也应服务于社会,传播适合社会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道德、文化观念,即具有社会功能。

但凡成功的影视广告案例都存在一些共同特质,创意、思想、文化的表达及影视艺术手法的运用是所有广告成功的必备要素。广告中对人文思想的表达已成为当代广告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可以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一种方式。所以无论是奔驰还是宝马、都可以唤起人们对那些品牌文化的向往与追求。爱立信的广告无论出现在世界的任何角落,相信都可以引起人们对聋哑人的关注和关爱。

我国的影视广告制作大部分还停留在对产品信息功能的诉求方面,基本表现为一种产品叫卖形式。要想使广告步入国际广告行列,必须要注重对人文思想的渗入,在受众心中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提升影视广告的整体文化内涵,只有这样,广告才能够具备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