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范文

时间:2023-10-09 17:3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

篇1

一、高级经济师的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的要素分析

1.良好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种具有非常意义的物质力量,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人。人格魅力优势及心理品质、思维方式、个性特点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内容为一体的非权力性的影响。良好的人格魅力有助于经济师开展工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高级经济师,必须树立起良好的人格魅力,在实际工作用以身作则,以获得身边人的尊重。

2.善于学习的能力

善于学习是提高一个人专业素养的重要基础。要想成为一名高级经济师,首先应当具备善于学习的能力,这不仅能够获得同事、合作者的信任,更是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新思想、新机遇的关键因素。并且,经济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行业,要想在这一行业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就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3.过硬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一名普通的经济师转变成一名高级经济师的敲门砖,更是在变幻莫测的行业领域中保持自身优势的关键基础。因此,高级经济师必须具备过硬的准也素养,并且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培养和加强高级经济师行业与职业素养的措施

1.积极发展与培养经济是人才

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高级经济师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市场中的高级经济师数量有限,还无法高效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企业重视起对高级经济师的培养工作。全面培养高素质的高级经济师人才,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要注意利用发现的眼观,找出在业务能力以及技术能力方面较为突出的人才,在对这些人才的工作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开展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改进其工作的方式,使得其能够针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改进,这样可以使得人才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从而有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建立科学的评聘和解聘制度

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要想能够有效的保障高级经济师可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行业素养,就需要建立健全的评聘和解聘制度,提升评聘的标准门槛,对申请经济师岗位的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评判,公平、公正的对经济师进行评价,同时也要注意制定合理、科学的解聘规范,并将这些规范纳入到评聘、解聘制度中,以完善制度内容。针对企业征聘的企业经济师进行科学的测试和审核,对于企业中已经就业的经济师也要注意进行合理的筛选,针对在工作中技术不够硬以及绩效考核中成绩较低的经济师进行解聘。需要不断的对经济师任职制度进行科学化和系统化处理,以保障经济师行业的规范化。同时,针对一些表现突出的经济师要予以一定的奖励,并进行破格录取,并签订长期合同,这样做的目的能够有效的激发经济师工作的热情,使得其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可以更好的推动经济行业的发展。另外,企业要定期对高级经济师进行培养,为其提供出国实习的机会,并开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高级经济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障高级经济师可以正常的开展工作。

3.建立高级经济师任期目标责任制

经济师在岗工作期间,应该积极地完成企业所交代的科研任务,并且高效地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这是高级经济师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高级经济师任期目标责任制中的各项内容应该与经济、经济相挂钩,这样可以为高级经济师提供必要的保障,保障高级经济师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在高级经济师任期目标制度中,对其经济师的目标责任要进行具体的规定,如果高级经济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目标责任,企业就可以为经济师进行职务的提升以及考虑续聘等,而如果经济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并没有完成目标责任或者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责任质量不高,企业就需要对这些经济师进行解聘处理或者是降职处理。所谓的高级经济师任期目标责任制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能够帮助经济师在任期期间能够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4.提高高级经济师的待遇

要想使得企业能够留住优秀的高级经济师人才,就需要在待遇上进行提升。而就待遇而言,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政治待遇以及经济待遇。在政治待遇上,需要企业能够为高级经济师人才提供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以及杂志,并且积极的开展各种专业交流会,为其安排重要科研任务,使得其能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在业务素质以及行业素养提升的同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而在经济待遇上,需要针对其所做出的贡献程度为其进行薪资的提升以及职位的提升,享受各种补助,打造出良好的发展空间以及工作环境,使得其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潜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篇2

关键词:苏南企业;职业素养;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出现,尤其对于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突破,抢占先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以苏南企业为例,通过对苏南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从而提出了苏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方法

1.1研究背景

苏南企业地处苏、锡、常经济发达地区,以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为核心,苏南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吴文化这一背景。吴文化传统深厚,精巧纤细,温柔敦厚,重格物致志,强调均衡、集体、等级。在吴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苏商善于学习、模仿、做事稳健、规范、为人精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也不断地学习和改变,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开拓、团队精神。同时,也对企业人才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尤其是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更为关注,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首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然后可以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推动各项教育培养工作,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效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专人访谈方式对与我院合作较为紧密的企业进行调查,主要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老总或人力资源负责人,通过电子邮件、QQ、传真、信函、等方式对27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企业涉及到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化工、汽车、IT等苏南地区主要的行业。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关于职业素养的评价、培养和招聘时注重点三个问题,发放了150 份问卷,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90%。

2 苏南企业队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的评价及建议

2.1苏南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苏南高职毕业生在敬业精神、道德修养、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组织纪律、职业礼仪、认同单位文化、市场意识、执行力十个方面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总体满意度达到了85%以上,六个评价项目评价不是很满意,分别是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75%、责任心62.5%、心理素质55.5%、竞争意识50%、工作主动积极性44.5%、价值意识37.5%、总体不满意度达到了35%以上。说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但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工作主动积极性等职业素养急需培养和提高。

2.2苏南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职业素养

调查结果显示,苏南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职业素养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团队精神86.43%,工作主动积极性73.2%,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68.4%,企业的忠诚度58.3%,沟通与合作54.6%,责任心50.5%,心理素质47.5%、执行力38%。苏南企业在吴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一部分苏商重规范缺乏创新意识、重稳健缺少冒险精神、重个体缺少团队精神。在体制上以乡镇企业和集体股份制为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苏商也逐步在转变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团队精神、学习与创新精神、企业的忠诚度、沟通与合作等职业素养。同时也保留着苏商的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也十分看重工作主动积极性、责任心、心理素质、执行力等职业素养。

2.3苏南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哪些方面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苏南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哪些方面职业素养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排在前几位的是道德修养75.4%、学习与创新开拓68.5%、工作主动积极性59.5%、沟通与合作48.3%、责任心43.3%、心理素质38.7%、企业的忠诚度37.2%、认同单位文化35.7%等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应该针对苏南企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以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还应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还应继续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并参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

3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职业素养?

大家知道,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的职业素养和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的是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我们今天讨论的职业素养是潜在的职业素养,它是个人理想、个性、气质、价值观、自我形象等,具体表现为敬业精神、道德修养、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组织纪律、职业礼仪、认同单位文化、市场意识、执行力、创新开拓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工作主动积极性等方面。显性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可以通过短训学习来解决,而隐性的职业素养它就不容易发挥,它需要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条件,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自身个性的完善和动机目标的赋予,实践的摸索和经验的总结,针对性的培训和系统化指导。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应加强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培养,为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3.1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高职院校要彻底转变“轻就业、淡创业、重招生”的观念,所谓“出口”畅,“进口”才能旺,要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开展宣传就业政策,搜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工作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真正需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并进而实现高职生“充分就业”功能,同时要认识到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职业素养教育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一年级,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让他们尽快地熟悉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尽快地实现自我要求的转变,着眼于追求全面的素质发展,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人品开拓技能。如:我们学院的新生一开学就去华西村观摩学习,在了解华西村的同时也能明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意义。其次是要实现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使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有意识地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二年级,要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年级,要让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这时期的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我们不仅关注择业方法、择业技巧和就业信息的提供,应更多地关注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顺利求职。

因此,学校要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以协助大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大学三年之中,形成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学校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以及毕业生的用工反馈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评价,尤其是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如江阴学院,本着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服务理念,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江阴市人力资源沙龙,通过各成员企业轮流主办的形式定期开展人力资源沙龙活动,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合作,不断修订我们的教学内容,使得我们学院在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培养出适合它们需要的高职毕业生。

3.2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创新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在加强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职业素养。因为我们创业要想成功,创业的个体必须具备创新创造、独立思考、耐挫拼搏、勇于探索、团结合作、自我发展的精神,所以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受教育者个性品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何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呢?

我们认为,其一发挥创业教育课的作用。各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特点,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高职院校都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创业教育课时在其中占20%课时左右,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突出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的特点,可以开设执行力专题、沟通与交流专题、团队合作专题、职业素养专题。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创业培训,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营管理以及工商、税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经济法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经营素质及对自我和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执行能力。

其二发挥创业实践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内现有教育资源,积极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学科性公司,挖掘和培育校内外创业基地。如江阴学院为例,招生与就业处、学生处组织创办创业一条街,创业计算机系成立了“大学生虚拟公司”;管理系和中国联通江阴分公司成立了“营销实践中心”;机电系创建了“机械加工中心”;艺术系组建“服装工作室”;外语系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服装销售;江阴市环境监测中心入户我院为化学纺织系的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基地。学院应利用各种平台,给学生多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精神、工作责任心和主动心、执行力等职业素养,让他们向同学学习,向员工学习,向企业学习,向社会学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3.3导入案例教学,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在职业素养的教育中,多采用典型的企业家的案例,案例教学强调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就思想内容来看,注重结合时展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在案例选择上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选择学生熟悉的、甚至是本地的成功企业家的案例。如:华西村的吴仁宝讲过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人们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挑战,吴书记还是带领大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从一个小五金厂做起,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使华西村由农业村变成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村,华西村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代表。华西村的创业历程,,贴近学生和社会实际, 有助于强化学生情感和意志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与创新开拓、工作执行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在案例教学中多采用的基本形式是讨论、争论,在讨论和争论中提高解决问题和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先由老师介绍案例的基本背景和发展情况,如:江阴市工商联会长、江苏利安达集团董事长黄丽泰为发起人之一的“江苏投资联盟”成立,本着“竞争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远东、红豆、月星、雨润、一德、利安达集团这六家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团结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在国内和行业内产生深远影响,被称为新苏商时代的开始。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苏商和浙商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每个小组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派代表总结发言;也可以通过案例提炼出观点或主题,分成正反双方,互相辩论。总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加充分的交流思想,锻炼他们沟通、交际、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也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人生、感悟自我、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打好基础。

3.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活动成为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

(1)完善各项校园设施建设。在校园中计算机网络、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食堂、宿舍是学生学习、交流、讨论、运动、用餐、休息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直接环境,在这些场所附近可以多张贴一些励志性的标语和口号,如在道路两侧的灯箱中就可以设计,把一些名人名言、成功案例、企业家总结的企业精神等这些内容布置在灯箱中,他们经常耳闻目睹,营造整体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环境育人。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学院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开展围绕职业素养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团可以组织开展企业参观和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如文学社团可以开展大学生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如音乐社团可以组织歌咏比赛和乐器培训,体育社团可以举办球类比赛和训练等等,通过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评估学生的各种素养和能力,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和综合性的能力。

(3)举办各类关于职业素养的讲座和培训。学院可以邀请企业家、人力资源部经理、优秀毕业生代表来校做讲座和交流,让他们结合企业发展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经历,谈谈现代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高职学生应做哪些具体的准备和实践。同时,针对我们高职生在职业素养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一方面可把一些职业指导老师和德育辅导员送出去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来进行入入职培训和拓展训练,通过这些培训学习,营造学生注重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

基金项目:201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基于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064)

参考文献:

1、高建伟,丁德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牛雄鹰.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简而言之,就是指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人文素养等方面。“冰山”理论认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支撑着这小部分的是水下80%左右的隐藏着的巨大冰山。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八分之一的冰山,主要代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是看得见的显性职业素养,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八分之七,代表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方面,是看不见的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其中,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主要依靠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但支撑制约显性职业素养的却是隐藏在冰山下的八分之七的隐性职业素养。因此,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培育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为根本目的,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为精神保障。

良好职业素养的意义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顺利实现就业。就业是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必经之路。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懂技术、会变通、有文化、能敬业,才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顺利实现就业甚至择业。其次,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有限的,但以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当代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教育满足无限的社会要求,可能的契机和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适应职业的多变性、发展性,能够随时更新自己的职业能力,实现职业技能的迁移。对社会发展的意义21世纪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在一份国家竞争力评估中,我国国民素质的国际竞争力排名35位,这一指标成为制约国家竞争力提高的瓶颈之一。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事件,即在劳务领域用工短缺。究其原因,是职业素养问题。在中国,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中,“靠手吃饭”的劳务工作是低下的,“靠嘴吃饭”的办公室工作才是令人羡慕的。所以,他们宁愿待业在家也不愿下车间劳动。殊不知,由“手上工作”支撑起来的实体经济才是促进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中流力量。因此中国人的思想偏颇不但不利于个人发展,更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社会进步。职业教育当务之急应提升公民职业素养,转变公民就业观念,提升整个社会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变中国的“人口”优势为“人才”优势,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可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功在个人及单位,利在社会与国家。呼吁公民的职业素养培养规划应纳入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并建议国家建立健全职业人职业素养评价标准和机制,引领全民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职业教育铸就职业素养的途径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从被质疑到被认可,从艰难创业到初具规模,从边缘教育到国家重点扶持教育的历程,如今,己在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与普通高校并列的教育形式。这充分表明职业教育理念的科学性、方向的正确性、目标的合理性、教学质量的高端性。鲁中中等专业学校在职教发展的浪潮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独创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育人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义务与责任。在长期实践中,本校形成了“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就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健康身心,服务了一方社会的经济发展。

找准一个点——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在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的培养是提升职业技能的思想保障。而人的思想是最难改变的,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所谓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改变学生心态,树立正确职业意识,便成了首要而迫切的任务。素质教育无疑是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本校通过多年的办学总结,致力于教育理念的创新,融合教育心理学知识,构建起了拓展训练为主的“参与、体验、感悟、成长”的素质教育模式。在此理念指导下,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职业生涯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人格教育、养成教育等。其中,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规划职业生涯首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及能力水平,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制订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制订评估考核措施,对每阶段的发展进行评估、反馈和调整。这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启蒙教育,将对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就业与创业教育中,除了教给学生相关方法、技巧、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岗位的不同,岗位只有工作内容的不同,并无等级之分,不论何种工作,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为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使学生崇尚劳动,脚踏实地,学会“低头做人,抬头做事”。素质教育的形式一方面继续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课堂,开展以感恩教育、自立自强、团结协作、职业目标设立等为主题的户外素质拓展课、各种校外实践训练课以及社团活动等,拓展了素质教育的空间与时间,增强了时效性。通过素质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端正了心态,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从源头解决了思想意识问题,促成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自我提升,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了心理基础。

形成一个面——学校的顶层设计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工专业;职业素养

1化工职业相关素质要求概述

对于化工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公共素质与专业素质。公共素质是指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如诚实敬业、遵纪守法、宽容奉献等。专业素质则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1]。(1)行业素质行业素质是从事化工行业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要求具备行业认同感,并具备安全意识、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行业认同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关系到学生能否以正确的观念去对待化工专业学习。从学生入校学习开始,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其能够对化工专业具备合理、科学的认知,并能够了解化工,对化工学习抱有兴趣。沟通协作能力是化工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人员相互协调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是保证化工生产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之一。另外,要注重安全意识培养。作为高危行业,化工生产与安全意识密不可分。将安全教育与职业行为关联起来,才能保证生产安全与人员安全。(2)岗位素质不同岗位所具备的技能需求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岗位素质的不同。但无论任何岗位,职业人员都应该具备敬业精神、服从意识及熟练的技术,使自身能够顺利完成岗位任务。

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这种方针下,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实践课程教学还是技能实习环节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有所提升。然而,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依然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如关系协调能力不足、合作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思维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高职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缺陷。多数高职学校过于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教学,对综合素养培育却不够重视。从大环境来看,化工生产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使得岗位技能要求愈来愈高,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因此,要求学生除具备动手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2]。这些能力培养在高职学生培育过程中并未受到关注。总体上来看,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包含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发散性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让职业培养与行业发展动态紧密贴合。

3促进职业素养培育的相关策略

3.1完善教学体系

对当前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将职业素养培育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当中。例如,学校可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及职业导向课程,让学生对职业、择业持有更为理性的态度;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劳技课程,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劳动积极性。利用这些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公共素质。专业课程方面,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逐渐提升学生的行业素质与岗位素质。构建层次化教学体系,遵循“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循序渐进的过程[3],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具体如下。(1)基础技能培训包括实验仪器的基本应用、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安全应急处理等。基础技能培训过程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学科专业特点有所领悟,并适应这种特征化学习。在增进行业认同的同时,使其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基础实验培训可为学生提供小组协作或团队实验的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2)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化工制图、仪表操作、自动控制操作、化工单元设备等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等。通过培训,让学生逐渐了解并掌握化工单元设备的特征及使用要点,使其具备基础操作能力。(3)综合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主要以项目实践为主,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充分掌握整个化工工艺流程,并学会DCS控制[4],认识到不同单元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技能培训是基础技能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的升华,可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并使其养成岗位素质,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

3.2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学校可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大赛或与兄弟学校共同组织,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以此让学生坚定职业远景。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一方面,利用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升华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性的交流平台,不同的选手经过交流心得,可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实现了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学校还应该加强专业社团建设,鼓励学生组建社团、参与社团项目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可筛选出优秀者作为助手,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培养其成为技能大赛“种子选手”。另外,学校应该加强校内知识网络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汲取环境,鼓励其多阅读、多思考,不断升华自我。

3.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与优秀企业之间需加强合作。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而学校可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最终达成共赢。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教学工作与市场动态应当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深入企业,才能把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合作,可让教学配置更贴合市场需求特点,这与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5]。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当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经历。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企业项目实践来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丰富自身的企业经历,并将这些经历与学生分享,这对于学生岗位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评价需要企业参与进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客观性更强,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学生实习期间将逐渐适应角色转变,由“学生”向“员工”转变,这将为学生日后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产生交织,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4结语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知识培养、技能培养外,还应当注重职业素养培育。通过职业素养培育,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成为企业及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为其就业提供保障。

作者:赵江 单位: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计建洪.基于苏南化工类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4,(17):117.

[2]梁建军,江洁,肖陆飞,孟飞,周玲玲.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2010,(32):86-87.

[3]梁建军,江洁,肖陆飞,孟飞,周玲玲.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5-6+25.

篇5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在我国近几年发展态势,呈良好稳步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养成教育方法单一的现象,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整体实践能力不能够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根据前期做的情况数据采集,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教育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的趋势,然后与之前做的调查分析做了个总结,提出了高职教育中关于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素质;培养方法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从之前的“精粹”逐渐过渡到目前的“普及化”,提升了我国国民的整体高职教育水准和素质培养,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综合能力,为社会经济建设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但是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速度与规模的持续增长,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交往习惯,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持续升温,会影响后期对社会人才的输送质量。

二、我国高职教育目前现状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迅速,办学质量大大提升。在学校良好的引导教育下,学生从整体上表现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显著,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不扎实,对学习的主动性不足。高职院校更注重对学生技能操作上强化培养,而在文化课方面课时少,内容过于简单。虽然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本科院校培养知识型人才的目的差别较大,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如果在这方面的储备不足,对后期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第二,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企业发展现状需求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提升。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在对在校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时,教师过度注重职业技能的操作训练,而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职业整体素养培养具有非常大意义。这就使很多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之后逐渐陷入“技能单面人”的尴尬困境。因此,在后期的职业教育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全面职业素养的教育,避免出现高职毕业生被过度“技能化”和“工具化”的现象[1]。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方法分析

(一)转变教学和管理理念,制定健全的模式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值得借鉴的方面予以保留,剔除那些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教育方法。比如传统教育中对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过分重视,而忽视了学生在个人素养和体育、艺术、实践等能力方面的良好表现,导致对学生的最终评价不合理。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中实际情况,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再修改,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次,学生管理制度进一步修改制定,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我院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个人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因此,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各项制度条例的制定要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结合起来,不能太过僵硬化,否则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后,制定养成教育目标体制,对学生进行正面启发和引导。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互,这是转变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的根本依据[2]。

(二)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培养其专业兴趣

职业认知是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展示,也是职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主要由职业定位、价值观、理想以及职业风险意识几个要素构成,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认识是其学习基础。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其职业本质就是服务性行业,但是很多学生会对“服务”二字产生排斥心理,把关注重点放在“管理”上面。但事实上,很多酒管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服务员实习才能逐渐接触到管理层,一旦在这个期间学生对从事的职业相关认识不够,就会产生半途而废的念头。因此,专业教师要在前期引导学生对专业性质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兴趣动力激发和学习欲望调动,这是教学策略管理者都懂明白,因此,使“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素养成为课改重点。还是以酒店管理为例,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职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给学生讲解一些优秀酒店管理人的例子以及世界著名酒店的发展历程,带领学生到各地的五星级酒店进行参观学习等。或者邀请社会上的优秀酒店管理人,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一名职业管理人员的魅力[3]。

四、进企业实践作为高职教育中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

学校要增加资金投入,深化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定期为企业输送需要参与工作实践的学生。实践能力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养成教育的实践重要性,就要求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和对学习内容进行吸收,并将这一成果固化和升华,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加强企业实训学习,是提高技能和素质才人培养的必由之路,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以往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学会进行灵活运用,同时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后期的学习中做进一步调整学习计划。实习完成之后,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的评价了解到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并以此作为后期教学计划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结论

根据我院现阶段教学模式,与教学中存在的情况,进行改革、建设与管理,并制定养成教育标准。养成教育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稳扎稳打的过程,并通过阶段性和长期目标相密切联系,逐步提升在校生职业能力、素质和涵养。老师要了解学生、关怀学生,把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在课堂和日常训练中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罗笑.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及途径的探索[J].神州.2013,(03):73.

[2]阳意峰.浅谈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1,(10):64.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职业教育

教育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校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将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培养上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重点从高职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结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给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合理化建议。

一、如何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将各种教学技巧渗透、应用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以及升华阶段中去。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教育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都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教育素养。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教育技巧和技能,才能适应当下信息时代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教育教学。教师需要能创造性地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教学问题,使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学结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发展而来。适应了当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衍生出了很多新型教学方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当代教育背景下,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成绩上的提高,更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个人素质的养成。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信息教学向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的转化,来实现打造高素质职业人这一终极目标。

二、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上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教育授课呆板,学生兴趣不高。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能展示的信息量大,突破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格局,不仅降低了教师的书写量,而且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试听效果。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经历特征,使其对于具有束缚性的教学有所排除。加上高职院校教师在人文素养教育授课过程中人员众多,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如何吸引其注意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现高职院校学生其未来的走向不再是学校,而是社会,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更能刺激学生眼球,提升学生兴趣。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来看,基本以文科领域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单纯的讲授为主,缺少灵活性,显得课堂没有活力,而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职业教育上,又缺少和人文素养教育的集合,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和素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2.人文素养教育趋向文学化教学,与职业教育连接性少。正如上文说到的,人文素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人文领域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属于文科范畴;而职业教育属于社会领域的学科,尽管在学科教育上看起来二者没有明显交集,但是,事实上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学生成为高素质、高道德的优秀人才,避免其进入社会后受到不良文化和习气影响,改变本质,为社会所谴责甚至是遭到法律的惩罚。当下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授课老师为本校语文教师,缺少在人文素养和职业教育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教师。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思维影响,而文科类教师普遍在讲授中更愿意讲授文学方面的素养锻炼,实质上和职业教育之间差距较大,脱离了开授课程的初衷。

3.缺少与学生实际沟通,互动性不强。传统的人文素养教学和职业教育是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发展中心的,不能任学生自由的发展,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强硬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抑制了学生对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丧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生活在传统人文素养教学的师生来讲,师生间的互动是薄弱的,教师作为课堂上强势的一方会用其多年的传统思想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枯燥无味,自然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职业教育和人素养教育重要性上有所欠缺。

三、针对完善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创建良好课堂氛围。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把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融汇贯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向学生传达学习课程的重要性,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今后职业道路的帮助。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师的发展,以其自身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

2.明确人文素养涵盖方向,进行多元化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堂的建立提倡的是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和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即在教师讲授关于人文素养提升和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上,学生要结合自身,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是由课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思维建立共同促成的。教师应该对课上的教学与学生做的职业思维和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是否有效,而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满足,如果不能就应该变换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制定与之相符的教学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动力,培养学生关于自身职业素养思维能力。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现代教育模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更好地培养我国更多高素质的优秀职业人才,高校中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中,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掌握的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创立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有效性作用,更可以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为社会打造优质的高素养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陈参军.加强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相容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石菲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素质 精品技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07-02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我国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扎根于本地,致力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他们职业素质的高下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的势头,职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而如何养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制度规范行为

职业高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初中阶段的学习状况使得他们在中考中被淘汰,他们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挫折,由此引发了自卑失落心理、消极逆反心理、悲观失望心理,各种恶劣的行为习惯也随之形成了。他们不爱学习,喜欢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他们语言行为比较偏激,会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他们易冲动,与同学一言不和就会动手打架;他们还喜欢抽烟,留长发,穿奇装异服,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我们不说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他们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仅就行为习惯本身而言,也会让用人单位望而却步的。单位不会喜欢一个连上班都要迟到早退的员工,不会欣赏一个不尊重上司的员工,更不会聘用我行我素,不讲求团队协作的员工。

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规范学生的外表。禁止学生烫发、染发、穿奇装异服,让学生的外在形象大大改观。

2、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1)规范学生的语言习惯,学会礼貌待人。(2)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守时守纪是一个员工最起码的素养,因为纪律是员工凝聚力和企业正常运行的有力保证。(3)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好的员工应该是团队的一份子。

3、心理疏导。还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让学生从心底里养成一定的职业素养,认同职业的重要意义。

二、用知识服务技术

只有专业技术而没有专业知识的员工最终也只能是廉价的劳动力,而我们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技术性人才,因此,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1、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我们的学生如果可以把实践技术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探究,取得成果,然后再运用到实践中去,势必能大大提高技术更新的速度,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2、读、写、算能力的培养。企业并不要求前来应聘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是“完人”,他们愿意为新员工提供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但企业普遍不愿在培养读、写、算等基本技能以及员工的基本态度、价值观及行为规范方面花费时间与精力,而这些,应该由学校的文化课程的教育来完成,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语文课堂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得我们的学生张口能说,出手能写,繁荣企业文化,传承企业文明。

(2)数学课要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是员工必备的素质。

(3)英语课堂更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看懂英语,读懂英语,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引鉴国外的各项高新技术与产品,让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

三、用文化提升品格

品格是一个的基本素质,而文化的熏陶可以使人的品格更加高尚而完美。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经久不衰,其关键正是在于她所拥有的浓郁的文化底蕴,世界一些著名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也正是他们浓郁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接受国内外璀璨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品格。

1、诚信的养成。诚信是一种职业道德,在企业中,诚信度更是衡量员工的主要标准,有信誉的员工才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职业道德是人品的体现,是做人的规范,是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相互制约,是把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崇高思想和行动的基础。

2、职业热情、职业意识的养成。企业员工都要有高度的职业热情和强烈的职业意识。企业职工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具备职业意识,才会有工人阶级的产业意识,才能具有主人翁的精神,把自己奉献给可爱可敬的工作。

3、责任心的养成。拥有了责任心,才能赢得他人和企业的信任,才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也是企业员工必备的素质。

4、价值观的养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知晓人生的真谛,理解生活的意义,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去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势必事半功倍。

5、坚强毅志的养成。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或多或少要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因此,只有注重学生坚强毅力的培养,才能使他们面对人生的考验和工作中的挫折时能经得起洗礼。

四、用信心推动创新

创新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总书记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当然,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进行什么高科技的发明创造,我们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日后创新能力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初性的品质,如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探索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创新品质的源头活水。而这些品质的养成,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职高的学生在初中由于成绩差,他们收获更多的是训斥而不是关爱,是批评而不是表扬,在应试教育的客观环境下,他们几乎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职校的老师就要想办法开展各种活动,使他们能够不时的获得小小的成功,看到自己自身的价值,重树信心。

1、开展体育竞赛,如秋季运动会,冬季三项比赛等,让有运动特长的学生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赢得自信。

2、组织口头表达能力的竞赛,如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在滔滔不绝的言辞中享受快乐。

3、组织各项技能竞赛,如烹饪、计算机、电子装配等,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也能收获成功,获得信心。

篇8

随着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对学生综合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现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看,仍表现出个人素质过于单一现状,很难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本文对养成教育的相关概述、养成教育视阈下高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具体的融合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

养成教育;德育教育;职业素养;融合

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在思维方式与习性养成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假若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更倾向于接受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洗礼,将会养成较多恶习,对其终身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开展中,除保证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得到强化外,也需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养成教育视阈角度出发,对高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的相关概述

关于养成教育,其实质为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与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教育。从该教育理论看,强调将人体结构作为基本模型,整个模型内融入情感、行为、契约、时间、知行、道德等,这些内容便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具体体现。在养成教育理论中,其要求学生培养工作不能单纯局限于某一层面,需将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融合。如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将德育内容引入其中,或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职业素养部分知识,其既可改变以往学生接受单一知识中兴趣缺失的现状,也能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在养成教育视阈下,高职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时,应保证将其自身政治性、导向性、时代性、文化性与普遍性凸显出来。如其中的时代性特点,强调在教育内容中使党与国家教育方针体现出的基础上,能充分结合当前时展内容。再如导向性,主要指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价值引导。而对于职业教育,其特点应以个体性、差异性与实践性为主,如在差异性方面,侧重于描述不同岗位职责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应根据该要求完成职业素养教育工作。

二、养成教育视阈下高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必要性

高职德育与职业素养的结合,不仅与养成教育理论相吻合,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从德育、职业素养融合的必要性看,首先表现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养成教育理论要求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等,此时在职业技能培养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将学生培养为真正的“职业人”。其次,德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以高职教育中的实践锻炼、主题教育活动项目以及具体课程培训为例,本身将课内与课外的资源引入其中,有效解决传统德育教育过于枯燥、乏味的现状,可利用这种教育合力使德育教育有效性得到提高。最后,德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是打造高职教育特色的有效方法。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更注重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以学生就业作为导向,完成人才培养过程。若能将职业素养、德育教育有效结合,更能使职业教育不断创新,打造高职教育特色。

(二)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可行性

从养成教育理论中可发现,德育教育、职业素养在内涵与特征上都有一定差异存在,完全属于两个学科领域范畴。然而二者之间的共性特征也不容忽视,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以及教育途径等,这些都为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提供可能。其中的教育主体,主要表现为由辅导员、理论教师作为职业素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于教育对象,都为高职院校学生,且强调在教育中以学生行为、认知特征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的设计;而教育内容方面,职业素养涉及的内容为职业能力、职业习惯、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等,德育教育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为主,二者在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层面上可进行互通。除此之外,功能互补也为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创造可能,如职业素养教育中,德育教育在功能上集中表现为价值导向性,而德育教育中,职业素养可作为重要的途径与载体。

三、养成教育视阈下高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职业教育目标确定

养成教育视阈下,对学生“行知”给予极大的重视,而这种“行知”要求有正确的思想作为引导,通过职业素养教育的这一载体实现。因此,对于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应注意将德育内容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保证职业素养教育目标既满足具体行业的职业能力外,也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服务。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其在专业主体上以商务贸易为主,覆盖较多专业群如语言文化、旅游管理、艺术设计、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税务以及金融等。对于商务贸易行业,其强调人员从业过程中能够将高效便捷的服务提供给大众,要求自身职业素养较高。对此,在职业素养教育目标上,院校将其界定在“财贸素养”层面,其中的核心要素包括诚信、创新、严谨、责任与爱心。这一目标的设定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完全吻合,职业针对性极为明显,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可起到关键性作用。由此可见,职业素养教育目标设定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入,能够达到德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目标。

(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中隐性与显性课程的互通

养成教育理论中,将情、意、知与行等作为学生内在素养的构成要素,要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从这些构成要素着手。但如何使该目标得以实现,关键在于课程体系是否合理。仍以财贸职业教育为例,课程体系构建中主要将德育、职业素养进行融合,其中处于教育主阵地的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课程化模式的创新。如在财贸素养课程方面,可考虑以5个学期计划开展,不同学期分别以创新、严谨、诚心、责任与爱心作为主题。且在课程开展中将每学期课程细化为理性认识、行动实践以及总结评价等三个阶段。对于理性认识阶段,教育中可将商业文化专题内容作为重点,如中华老字号或古代商业等,使学生对财贸素养职业相关文化内涵、历史渊源等充分掌握。而在实践行动阶段,院校可将教育内容贯穿于节庆活动、社团活动、班级建设以及宿舍建设等活动中,有利于学生职业品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注意的是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显性课程为主,院校也可考虑将隐性课程引入其中,如讲座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完成职业伦理、职业精神的学习。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实训课的教学中,也有意识地将职业精神、职业伦理等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确立“做人先于做事、正确的价值观重于娴熟的职业技能”的职业素养意识。

(三)基于企业文化的德育与职业素养教育

由于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以就业作为导向,所以在德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中应注意以企业文化素材。事实上,许多行业中先进的企业文化本身具有明显的育人功能,将其引入课堂教育活动中,对职业素养、德育教育的融合可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在教学活动中,直接对相关行业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对其中涵盖的职业素养与德育知识挖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能快速接收知识内容。除此之外,在职业素养、德育教育融合的环境下,对教学评价机制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可考虑增设证书的方式,若学生在学习表现与学习成效上都较为明显,可将相关的职业素养证书颁发给学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且为企业人才录用提供参考。职业素养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中主要从养成教育视阈出发,分析发现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立足于当前职业教育、德育教育现状,在职业教育目标设定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指导,并采取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互通方式,同时在教育工作开展中将企业文化引入,以此使职业素养、德育教育真正融合,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陈杰 郑永青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参考文献:

[1]周娟.对生命化德育视野下高职德育教学模式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2(2):38-39,42.

[2]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9-20.

[3]刘华.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高职生德育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5(2):254-255.

篇9

一、高职语文的定位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语文教学的服务性地位。高职的培养目标要求作为高职课程体系必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要加强与未来岗位相适应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着力培养学生文字书写、口语交际、文章赏析和实用写作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后续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及其毕业后就业、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高职学习阶段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在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在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高职语文以其学科特点及优势,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高职语文教育应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并从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等几方面为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服务。

二、高职语文课程设置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根据高职语文的定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知识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学习,依照未来高职就业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设置,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几大系列。

1.口语课程的设置

经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有不少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感到不满意,认为当前很多大学生交际能力薄弱,表达能力欠缺。这些影响了学生就业面试时面试官对其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就业。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交流障碍,高职语文课程设计是应开设口才与演讲、口语能力的培养等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

2.应用文的写作培养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各社会阶层均需要应用文进行交流和沟通,应用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相关机构曾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跟踪及调查发现,写作应用能力较强的人通常拥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及写作素质的培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语文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主要有是将“教”“学”“做”等方式融合到教学中,学生是任务完成的主体、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主体以及组织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未来职业的素质需求与现阶段的教学密切结合,将今后职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提前有所了解,将今后职业中遇到的问题及知识点转变为生动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素质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了。运用多媒体辅[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助教学,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将传统枯燥的学习变为立体生动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了解文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开放性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在高职学生素质培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及独特的学科优势,通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学,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开拓进取的思想,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提高职业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图书馆员 职业素养 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09-02

一、图书馆员必备的职业素养

(一)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有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行业精神作为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其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的强大与否,取决于这种主导意识境界的高低。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创办绿色阳光图书馆必须有健康向上的绿色阳光图书馆员。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是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灵魂。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的工作思想灵魂和指导方向。职业道德素养指图书馆员在从事图书馆各项工作中,思想行为所必须遵循的服务道德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为生命加分,为职业添彩。人的心态问题直接关系到工作状态。工作态度包括对工作的心态(怎么想的)、工作时的状态(怎么做的)、工作中自身的姿态(如何待人)三个方面的内容。心态决定状态。一个人心里的想法或者心态对他做人处世影响很大。进入工作状态,既要心入又要身入。“心入”就是要认真研究、用心对待;“身入”就是要亲身体验、躬身实践。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有干事的激情,带着感情、责任和追求去干工作,临重任敢于承担,遇困难勇于进取,受压力善于化解,遭批评乐于接受。奉献思想、奉献激情、奉献心灵,才能更好地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生存能力归根结底是由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的,人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容忽视的。

(三)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能够熟练地进行情报检索、信息加工、信息服务和读者研究,能够及时准确地为用户开展定题和情报咨询服务,能对网上无序信息进行合理整序、加工开发为有序信息,能够不断地更新、补充、拓宽专业知识。

(四)较强的自学能力、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在工作实践中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观念。“工作学习化”是将每一项工作视为一个学习的状态。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学习工作化”是将学习视为一种必要的工作,每天不断完成。让学习与工作相伴,益智益心。

(五)娴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业务素养

文化业务素养主要体现在有扎实的图书馆专业理论和熟练的业务技能,丰富广博的学科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和技术教育,广泛吸纳新的信息技术和认识,重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树立终生学习意识,掌握过硬业务本领,以优势高效专业技术开拓服务领域新局面,刻苦钻研,完善技能,精通业务。提高服务水平,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使自己成为一位复合型人才。

(六)合作意识和精神,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图书馆各工序之间是互相配合,连锁进行的,某一环节中断,会影响到整个工作进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智慧,增强归属感和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图书馆员的技术开发能力、创造能力、服务能力是任何高新技术企业都无法替代的。

(七)自信心和独立性

树立竞争超越意识,平日工作中敢想、敢干,不循规蹈矩,敢为天下先,消除依附心理,依靠个人思维和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在每一次成功中重新确认自己,从而产生新的自我价值和新的成功目标,不断完善自我。

(八)学会与读者共情

图书馆员的文化品位是衡量图书馆质量和档次的重要标志。与读者产生互动,从心理与情感上与读者产生共鸣,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展示图书馆员特别的职业人格魅力。

(九)提高自身服务意识的正确认知和定位

图书馆员永远不可能与读者“平等”,这是“合理”的不平等,图书馆员为读者所提供服务是读者享受生活的一部分。在实践中时刻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虚心向同行学习,真正实现个人成长。

(十)注重馆员的心理收入

图书馆员心理收入指图书馆员及其个人工作在心理上的一种感受,属于非经济性报酬范围,让图书馆员感受到尊重、友谊、关怀、个人价值,以及获得学习机会、发展空间等,关注图书馆员的“心理收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能营造好领导与馆员关系中的和谐心理氛围。图书馆员随着角色、职责、环境和任务的不同,其心理负荷也逐渐增大,需加强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和谐,保持心理健康,达到情感互动。能够拓展上下级和谐关系的心理维度。以较强的心理容纳度融洽与领导的关系,自觉调试个人的心理敏感度,注意沟通互动,实现与读者的同频共振,满足读者被尊重的心理期待,理解和尊重是最好的心理安慰剂和情绪调节器。通过相互理解的动态情感交流,不断地平衡彼此的情感系数,恰如其分地进行心理牵引,增进相互理解。尽管人们之间有着竞争、利益等各种矛盾对立,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人与人之间仍然是互相连接和互相沟通的,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人都分享着从善到恶的全部本性,与有着某种缺陷的人“休戚与共”。

二、图书馆员应塑造的良好职业形象

形象是尊重,形象是品牌,形象是宣传。形象是最大的资产。图书馆员形象塑造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素质要有新的提高

图书馆员工作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的学习情绪和道德修养,甚至影响到他们对图书馆的感情和信任。图书馆员不仅要做好科学文化的传播者,还要为读者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

(二)仪表仪态要端庄大方

如果图书馆员的服饰穿着能给读者一个清新明快的视觉印象,会对读者借阅咨询活动产生很大影响。读者从馆员的服饰穿着、风度举止可以联想到馆员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对馆员产生由衷的敬佩和信任,易于融洽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感情。

(三)举止风度要彬彬有礼、大方热情

有和蔼可亲的面容,文雅的举止,图书馆员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读者思想的净化剂。

(四)语言要生动有趣

图书馆员的语言表达是一门综合艺术,语言是与读者沟通的剂。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能够反映出一个馆员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修养和文明程度。礼貌用语是展示图书馆员人品的橱窗。尊重读者,每个人自尊、自爱、自重心态是正常的,得体、祥和的礼貌用语,不仅能使与你交流的读者接受你,更能体现出作为图书馆员的文化积淀和修养程度甚至价值观。

(五)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性格,要自我解压心理,优化自己的情绪

排除各种杂念进入工作角色,如同演员进入角色一样,有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努力做到对读者关心不冷漠、真诚不矫情、弹性不固执、幽默不伤人、得理还饶人。为人坦荡、率真、热情、有亲和力,能很自然地融洽与读者关系。

(六)让自己的心理资本不断增值

心理资本指图书馆员个体的激情、自信心、积极进取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本包含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强调的是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七)礼敬待人

图书馆的读者,就是图书馆的上帝。在“上帝”面前,我们要毕恭毕敬,要有礼有节为其服务,要在行动上和心灵深处都表现出“忠心”。

(八)爱岗敬业

对职业痴情。它要求图书馆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崇敬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砥砺品质,涵养心智。实现个人价值。图书馆员只有发自内心地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乐而为之,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能热爱这项事业,从中得到满足,享受成就感。

(九)尽心尽责

能够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十)精益求精

要求图书馆员在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新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