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09 17:3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

篇1

>> 雷州半岛拍闪电 兵发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地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走进雷州半岛 寸金浩气 雷州半岛的石狗文化 年里雷州半岛“年例”不了情 雷州半岛民歌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雷州半岛桉树丰产林造林技术 雷州半岛区域旅游的竞合态势分析 雷州半岛闽海系民居中的门装饰 雷州半岛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现状及其防治建议 雷州半岛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雷州半岛海域夏季溶解氧的分布特点 雷州半岛做“年例” 绝无仅有的新年 雷州半岛 千万年水火孕育出的奇迹 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品 民国旗袍与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思考 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研究 2010年10月5-8日雷州半岛特大暴雨过程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黎明.雷州蒲织[N].湛江日报,2011-6-19(4).

[6]蒲草编织[EB/OL].http:///ArticleView.asp?infoId=100820.

[7]蒲扇编织方法图解[EB/OL].http:///Creative/201508/204985.shtml.

[8]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嘉庆]陈昌齐.雷州府志(物产)[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9]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万历]欧阳保.雷州府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10]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康熙]吴盛藻.雷州府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11]海康县财政志编写组.海康县财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篇2

 

一、目前“非遗”保护及发展现状

 

“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和历史印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从目前我国“非遗”保护现状来看,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口头文化、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等等都属于“非遗”的范畴。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逐渐消亡以及工业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从根本上关系到我国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从目前的文化保护现状来看,国家及社会都加大了对于非遗保护的重视度,强化了文化保护意识,并在短期内取得了有效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工作力度不够、保护观念滞后、缺乏资金支持、法律援助、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从根本上降低了非遗文化的保护效果,不利于推进文化传承。

 

二、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指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使之掌握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受到美的感染,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1.发展曲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来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呈现出在曲折中发展的态势。由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曲折漫长,经历了停滞—发展—退潮一再发展的阶段,致使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而使之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对其重视度不够。虽然很多高校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和公共选修课,但其职责划分、发展定位、相应政策实施等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是制约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根本障碍。

 

2.师资薄弱,有待提高。师资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大多从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毕业,本身在校期间受专业艺术教育培养模式单一的影响,造成知识面单一、人文知识浅薄等缺陷。同时,学校也很少为教师成长、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本身的发展和成长,不利于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素质,很难发挥教学价值。

 

3.教材单一,有待修订。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师使用教材的随意性比较大,存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和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情况,缺少对公共艺术教育本身的教学规律的研究。地方高校没有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地方院校特色,弘扬民族文化的教材。此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材更新速度十分缓慢,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很多年前的旧资料,无法带给学生最新颖的材料和知识,不利于突出时代化的教学特征,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4.认识不足,有待加强。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也制约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大学生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与专业教育无法相提并论,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对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在进行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时,不注重提升个人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鉴赏力,而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到了对于书本趣味性的关注上,从而在根本上降低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十分不利。

 

5.机制缺陷,有待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组织管理、制度保障、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及教学设施等还都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进行课程开设、教学目标等方面无法形成统一共识,这极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十分不利,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速度。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创新改革

 

1.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将“非遗”文化与公共艺术教学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公共艺术教育不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过于注重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借用其他学科那种固定的标准衡量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它是在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和艺术教育本身的规律的前提下,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为己任的素质教育。因此,应该积极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个人的进步与成长,为他们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较为系统的、特色鲜明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推进非遗文化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统一,以此来不断强化教学效果。由艺术素养选修课程、实训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三类型”课程体系。根据院校具体情况和教育部关于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的指导意见,确定课程内容。确立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从而来完成课程的有效设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价值需求来选择合理的课程,以此来不断地提升个人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质,促进他们价值观的培育和提升,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3.找准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契合点,找准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契合点,是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增进人才培养的核心保证。将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有机结合,充分关注地域文化艺术的传统特色,深入挖掘地域性民间艺术资源,积极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把民间文学、美术、音乐等文化素材转化为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以地方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系列课程群建设。与此同时,更要充分地挖掘本校教育中的核心优势来完成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教学的对应性和高效性,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培养公共艺术教育教师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能力,对于增进教学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模式的灵活度和高效性。派教师向当地文化馆、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教学习;同时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契机,邀请民间艺人到院校进行现场演示或开办讲座,让学生能多方位体会民间艺术;构建“双师型”的高校教师队伍,即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同时还要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精神,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入研讨。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效果。

 

5.整合学院各部门、分院资源,发挥本院义乌地方文化研究所这个平台的优势,结合公共教学部、团委、义乌地方文化研究所、建筑与艺术分院,开展别开生面、类型多样的教学活动。从“大公共”出发,推广普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针对不同学院的学生,来制定富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此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同时保留课程之间的差异性,,打造高效的公共艺术教育平台,为社会发展培育多维、立体化的人才。

 

6.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是不断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效果的关键,从而促进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融合。依托学院各艺术社团、艺术节、文化节等载体,踊跃开展活动,注重公共艺术的实践。学院目前设立合唱团、舞蹈队、古筝队、戏曲协会、书法协会等24个院级社团,覆盖学院50%以上的学生。各类艺术社团、艺术节、文化节、暑期社会实践,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艺术活动,保证了艺术活动的高参与度、高覆盖面。老师应该积极带领学生走访民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鉴赏力。

 

四、结语

 

“非遗”视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地域文化的融合统一,对于传承地域文化、促进文化进步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实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创造了条件。具体到实践过程中,应该明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构建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找准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契合点、培养公共艺术教育教师能力、共享学院各部门资源、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促进高校教学资源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从而更加深入地挖掘高校教学本质,为人才发展和进步助力。

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产业;有利条件;建议

一、东阳文化产业发展背景

东阳市委审时度势,提出打造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的战略构想,依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带动东阳文化产业的“全域化”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木雕产业为基础、以影视产业为龙头,以旅游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全域化发展现状。推出了卢宅古建筑文化观赏游、木雕竹编文化游、东白山生态文化游、古生物文化游、乡村农家乐休闲游等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投资主体的旅游和休闲娱乐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全域化格局逐渐形成。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目前,东阳市已被省文化厅作为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候选单位上报文化部评审。

二、“一带一路”下东阳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条件

东阳文化产业发展要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深挖相互之间合作潜力,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统一部署实施,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宏观战略,加快制定文化产业化、全域化规划。继续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政策,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扶持创办文化产业企业,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等投资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营造良好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要加强发展文化产业认知的宣传,要运用各种媒介加大对我市影视、工艺美术、古生物等文化产业的推介宣传,提升东阳对外影响力。使文化资源成为可以永续利用的宝贵财富,全面推进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

横店作为全国影视企业聚集高地,2015年,实验区新增影视文化企业58家,入区企业累计达645家;新增明星艺人工作室103家,入区工作室累计达246家。影视企业资本潮涌,通过多种形式进入资本市场的影视企业有26家。东阳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借助临近义乌优势。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义乌市场人员众多,往来密切。同时我国与中亚各国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频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依托横店影视城,开放文化市场,积极探索国际旅游合作。将文化旅游业作为重点扶持和鼓励外资投入的行业,制定政策鼓励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旅游业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投资格局。

东阳文化出口比较单一,主要以木雕行业为主,上半年传统工艺美术和非遗文化生产及其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19.5亿元,同比增长7.7%。东阳木雕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东阳木雕竹编”为主的工艺美术业企业目前有170多家,家庭作坊3000多家,从业30000多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资源富集,文化消费市场广阔。不仅有利于拓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有利于扩大对外文化投资.改善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外向型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

三、“一带一路”下东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东阳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东阳文化产业需要把握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在木雕行业发展的基础上,扩大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着力打造横店影视传媒产业,加大资金扶植力度,打造全球化的文化品牌。注重影视后产品与主题公园的开发,加强主题景区的品牌锻造与维护。二是注重传统文化与工艺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大力发展当地有价值的传统文化,随着当地就有鲜明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是实施丝绸之路文化走出去,如东阳木雕、东阳竹编等。

引导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丝绸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等,着力解决主要制约因素,构建起提升丝绸之路文化贸易的发展战略。

(二)突出企业主体,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发展

一是放手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鼓励和广泛吸纳资本,打造各类文化企业共同发展,不同领域集群发展,产业链经营发展。着力培育创意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文化企业,以大带小的产业发展格局,从而提高文化产业整体活力和竞争力。

二是加快文化企业改革步伐。积极培育产值较大型的文化领军企业,重点支持横店文化产业企业等做大做强做优,鼓励它们深挖国内市场,同时积极借助外界环境拓展国际市场。

(三)加强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产业服务业发展

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继续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时尚服务、建筑装潢、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等特色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

一是创新投融资方式。建议政府采取贴息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引导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满足文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同时,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和产业交易市场体系,使文化产权保护市场化、制度化。

二是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选择特色鲜明、前景光明的文化产业门类进行技术创新,点、线、面结合,运用最新数字技术武装内容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在历史遗产数字化、移动互联、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领域发展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文化产品。

三是加强文化产业咨询服务工作。建议依托统计局、社科院等单位掌握更多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和文化消费变化情况,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有效信息,为指导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厉晓华.全域化视域横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l5(19)

篇4

关键词:体验经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模式;济宁

1什么是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是由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首次提出的,近年来逐渐作为一种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而引起国内经济学界的注意。所谓体验就是商家通过自己的服务和商品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在体验经济中,消费商品从单纯满足物质和生理需求转而更多地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消费者通过消费行为获取美好体验的时间也从购买产品后前置至消费过程中甚至企业生产过程中。体验经济的这种个性化、人性化的消费方式,以及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是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和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后消费需求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追求自我实现的高端需要。同时,体验经济采取的是一种以时间占有为目的的在线消费模式,约瑟夫•派恩说过:“如果你为物品和有形的东西收费,你所从事的是制造业。如果你为自己开展的活动收费,你所从事的是服务业。只有当你为消费者和你在一起的时间收费时,你才算进入了体验业。”[1]体验经济中,消费者实际上是在有意识地购买时间、消费时间,因此,未来体验经济中,谁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让消费者得到更高的精神上的满足,谁就能赢得竞争。体验经济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经济提供物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特性:第一,个性化。体验指人们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回忆。消费过程会结束,“体验”却将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的记忆中。令消费者心甘情愿为这类体验付费的原因在于这种体验带给消费者精神和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对某一消费者来讲它是唯一的,有时是不可再生的。所有这些都要求体验经济的经济提供物应该具有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如此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第二,参与性。与农业经济提品,工业经济提供商品,服务经济提供服务的单向输出性不同,体验经济满足的是消费者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美好体验的获得需要消费者的全程参与,需要通过消费者与所筹划事件之间的互动而产生。所以体验经济提供给消费者的应该是具有互动性、参与性的经历。第三,创新性。体验经济采取这种以时间占有为目的的在线消费模式要求其经济提供的物必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尽可能多地占据消费者的注意时间,这就要求其经济提供物要有足够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如此创造出的体验才会是令人难忘的。因此创意是体验经济的灵魂和根本。

2济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1丰富的文化资源

济宁作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富集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运河文化、太白文化、水浒文化、梁祝文化、汶上佛教文化、微山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多种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包容,。济宁境内历史文化古迹众多,现有古遗址300处,古建筑群70处,古墓葬6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49处,市地级145处。曲阜、邹城市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还有邹城“四孟”(孟府、孟庙、孟母林、孟林)、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刻及济宁城区的太白楼、汉碑群等。自然景观众多,曲阜石门山被开辟为国家森林公园,邹城峄山有“岱南奇观”之美称。另外,还有水泊梁山、京杭大运河、微山湖等风景名胜[2]。

2.2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文化产业具有污染少、消耗低、效益高的优势,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济宁作为文化资源大市,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建设文化名市作为济宁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契机。近年来,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政、资金、土地、金融、工商、人才等方面完善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还设立了市级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和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有力地支持了济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1.85万家,从业人员15万余人。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占GDP比重为3.89%,占比位居全省第四位。按照省委关于构建鲁文化产业园、运河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聚集区的要求,济宁市发挥优势、整合文化资源,科学规划设计了“一园、两带、四区、十大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集群。还出台了《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加大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力度,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国仅有的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山东省十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和世界儒学大会、专博会、省文博会为代表的“一节三会”为扩大济宁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网络服务、文化创意、数字传输、动漫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在济宁市悄然兴起。曲阜文化产业示范园联手北京万豪卡通建设了“曲阜万豪卡通儒家文化动漫产业基地”。前不久,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也同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借助爱奇艺在互联网、新媒体等方面的优势,在影视制作、动漫网游、文学(剧本)、人才培训、文化传播、文化创意等方面展开多项合作。

3济宁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文化资源多以静态展示为主,缺少体验项目,游客逗留时间短

济宁文化资源丰富、境内古迹众多,但开发都停留在简单的展示、游览等层次,缺少旅游演艺、影视创作、动漫游戏、数字化体验等对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与创作。例如曲阜的“三孔”、邹城的“四孟”、汶上的佛牙等宝贵的文化资源基本都是以传统的静态物质呈现的方式展现给游客,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缺少互动,无法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独特的旅游经历。很多人慕名而来,却只能听听解说、拍拍照,对其价值缺少深入的体会。这种以单一的静态展示为主的游览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体验仅停留于表面。在体验经济悄然兴起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中带来的个性化体验,单一的静态展示和被动游览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据统计,旅游者在曲阜、邹城等地的游览时间平均只有0.4天,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3.2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目前,文化产业的效益主要来旅游、工艺品、餐饮、住宿等传统文化产业,修学培训、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影视传媒、数字艺术等新兴文化产业占份额较少。2015年,代表文化新业态和热点行业投资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和专业化设计服务两个行业分别完成投资0.3亿元和0.2亿元,投资完成量居济宁市52个文化产业行业中的第44位和45位,二者合计投资完成量仅占全市文化产业投资的0.2%[3]。

3.3文化产业创新创意缺失明显创新创意是提升

文化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文化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延伸潜力大,且具有极强的关联效应和融合形态。但目前,济宁还是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数字类、创意类产业占比过低,创意推动产业融合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缺乏增长动力。

4基于体验经济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辨

4.1开发特色主题式体验,深化文化旅游模式改革,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必然选择,也必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新支柱。济宁现有文化产业产品类型还不够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也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创新,各景点在开发上各自为政,没有构成合力。要将各个分散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依托文化旅游促进各类文化产品的借力发展,拓宽文化产品线,就必须在各景点、旅游服务和文化产品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体验主题。主题是联结个各景点的灵魂主线,是体验的基础,它能激发旅游者的联想,使其与所见景物传达出的信息产生共鸣,进而增加对产品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体验程度。因此,可以把突出济宁文化旅游载体的不同特点作为切入点,深层次、多领域挖掘其文化内涵,构建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体验主题。以儒家文化为例,可以突出济宁市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资源优势,整合曲阜、邹城两市的旅游优势资源,借助孔子文化节、尼山论坛、世界儒学大会等“孔子文化品牌”,依托“三孔”、“四孟”等名胜古迹,丰富现有的杏坛圣梦、明故城开城仪式、祭孔乐舞、鲁国古乐表演等演艺项目,结合孔子文化博物馆、孔子六艺城、儒源儒家文化体验中心、万豪儒家文化动漫体验中心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体验项目,打造拜圣朝觐游、儒风雅韵游、儒家文化体验之旅等旅游主题。还可结合孔子研究院、孔子文化礼仪学校、孔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尼山书院打造孔子故里修学游、中华成人礼、国学修学之旅等旅游主题。同时,加快开发尼山、石门山、九仙山、九龙山,建设蓼河仿古文化商业街,增加度假休闲、农业观光、购物娱乐等体验项目,进一步丰富各旅游主题的内容,使游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更丰富的行程,从而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如此才能够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使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体现。

4.2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性,促使整个文化产业更加聚焦“用户行为”

基于万物互联本质的“互联网+”模式,以其多元化的资源平台、用户流量、文化产品、入口渠道,突破了传统PC端的网络结构,推动整个文化产业更加关注“用户行为”,用户行为大数据成为指导资源配置、产业运作的重要指标。这正迎合了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重视个性化、参与性消费体验的需要。同时,用户的娱乐消费需求也打破了文化产业单一运作模式,促使过去分裂的文学、戏剧、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不断创新融合,跨界衍生成为常态。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的成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契机。它的海量存储能够将用户所有的消费行为都记录下来,从中分析出其文化消费偏好,甚至可以推导出用户的文化心理。在此基础上,文化企业能够加深对受众市场的把握,将市场分析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大数据库等方式,打通文化资源、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各环节数据,依托文化产业监测平台加强对文化产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充分挖掘文化产业数据价值,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运行监测和风险预警能力,从根本上推进济宁传统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4.3抓住消费群体的兴趣点,大力发展动漫、传媒、娱乐、演出、影视、数字艺术等新兴文化产业

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兴趣点逐渐从消费后转移到消费过程、甚至产品生产过程中,传统文化产业以静态展示、呈现为主的消费方式对消费者来说正渐渐失去吸引力。与此相对的,动漫、传媒、娱乐、演出、影视、数字艺术等新兴文化产业因其更紧密的科技融合度,更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为消费者开拓了更广阔的体验空间,从而更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因此,应该加大对新兴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准入门槛,加强金融服务,鼓励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文化领域,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项目,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

4.4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内容产业,吸引消费者注意,增强文化产品竞争力

当代文化产业在体验经济以时间占有为目的的在线消费模式下,通过争夺消费者的消费时间而争夺利润,文化产品的竞争变成一种争夺注意力的竞争。要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关注传播方式的改变,发展数字化内容产业。与过去物体或物质产业的产业形态不同,当代文化产业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对文化创新的高度依赖性,并将这种创新视为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核心,这种对创新、创意的极大需求催生了文化产业的高端形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创造力为核心,是一种植根于文化沃土,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多与信息、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活动相关,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人们追求精神文化娱乐的必然产物,是精神消费与娱乐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它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对精神化、心理化、个性化、独特化特征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电视媒介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化,基于固定载体的传播媒介向基于网络载体的传播媒介的转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催生了数字化内容产业。数字化内容产业是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高度融合的产业形式。它以创意为动力,将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产生了新的产业群落,培育出新的消费人群。简单来说,数字化内容产业即流过那条“粗管子”——光纤宽带电缆的所有节目。未来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内容和服务产业边界将会越来越扩大,今天日渐走热的短信、网络游戏和VOD点播、音乐下载、手机增值服务,甚至QQ、POP等都属于这种新兴的数字化内容产业[4]。互联网是数字内容产品制作、传播的最大载体,它的快速普及将带动数字化内容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数字化内容产业也正借助移动终端,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为人们提供更具创新性、互动性的消费体验,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注意的目的。然而,正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化内容产业都将创新、创意视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核心,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内容产业,就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于传统商品,文化产品注重体验性,不会在消费过程中损坏,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但也因其体验性而极易被复制、仿造。这样就难以保证产品的稀缺,从而影响商品的价格,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文化创意产品更是如此。因此,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殊性,细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相关政策,帮助规避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风险,应该成为政府扶持文化创意企业时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鲁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济宁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济宁统计手册-2009[Z].2009.

[3]济宁市统计局.从文化产业投资分析打造济宁文化强市之策[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