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会计实操能力范文
时间:2023-10-09 17:3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会计实操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课堂 实训
2009年初,总理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职业教育很重要,应该搞得更好。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目前的情况是由于中职会计专业生源不足,年龄小,生活实践少,社会实践少,多数学生是中考未被普通高中录取而选择了职业教育,文化课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再加上教学资源的缺乏,社会轻视,大部分学生会计理论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明显不足,不能很快承担起相应的会计工作。一方面是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中职教育,市场大量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家长和大量初中毕业生不愿选择中职学校,大量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造成供需矛盾,如何开展会计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显得尤其重要,更应该引起会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我们中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组织和完善会计实践性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及时更新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和世界接轨的同时,会计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更新发展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老师,要加强学习,及时不断地更新理论知识,与当前的经济形式和要求相吻合,不仅如此,也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际业务操作水平,定期不定期地到企业去进行实践操作的锻炼,深入了解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比如说,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老师在上课时就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紧跟变化。新准则适用的对象上市公司,而实际上,我们中职的会计毕业生大都不可能进入上市公司任职,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既要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工作环境,给予全面的指导。此外,大多数老师从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加之,企业的财务资料往往涉及商业机密,也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财务工作,这也是会计专业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我想,这就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来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比方说,学校和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给老师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或者,学校聘请企业一线的行家能手,示范各种会计凭证、账表的填制技巧,系统介绍操作规范的内容,将实际操作的要求和技巧传授给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
二、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说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熟悉企业经营资金的运作路线,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激发其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老师讲个不停,只重“教”,学生死记硬背,师生缺乏沟通交流,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其次,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案例教学等方法。比如《基础会计》里面的凭证和账簿这两章内容,到底凭证和账簿是什么样子的,实际工作中该如何区分和填制,无论老师讲得多详细,也无法在学生脑中建立起相应模型,如果老师把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填制,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再如,选择有代表的会计实体为案例,制作教学光盘,跟教材同步进行,演示播放,在学习会计要素时,就可以通过播放企业拥有的资产,厂房、机器、材料等等,告诉学生这就是资产的具体形态,再从资产的形成中让学生明白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等。又如,讲授资金筹措业务的核算时,配套光盘放映企业设立的程序,须具备哪些条件、需到哪些部门办手续,提交哪些材料,应遵循哪些法令法规,什么样的人不准许设立公司等等,渗透德育教育。另外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和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仅仅依靠课堂上45分钟的讲授,学生接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都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动手要求高的课程,无法达到好的效果,这样就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来弥补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学校每学期可以定时举办一些和会计专业相关的活动,比如,点钞比赛、珠算比赛,通过这些比赛,加强学生将技巧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的能力,成绩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讲练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加强会计模拟实训
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也称为综合模拟实践)是指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会计课程,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训室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会计教学活动,是培养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综合模拟实践是把―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综合模拟实践的内容可涵盖《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等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综合模拟实践的资料,可以采用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通常为12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办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综合模拟实践可以说是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效果的总结,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的“大演练”,实际操作能力的巩固与提高,绝大部分在此阶段已经得到决定,通过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其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其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尤其重视。另外,在现代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是主流方向。据有关专家预计,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因此,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会计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适应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其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在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很重要,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能动手,能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受欢迎。要提高我们会计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各方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此外,我们不仅要培养理论实践并重的会计人员,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许长华,张立国.《会计模拟实训》,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赵合喜,王吾.《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4]赵春燕.完善会计模拟实践教学[J].天津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3月
[5]杨碧.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初探[J].教学研究,2005年10月
[6]邓吉力.《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问题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年7月
[7]吕玉春.《会计模拟教学法在职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8年第35期
篇2
1.教材缺少生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会计教材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仍旧采用文字描述的方法,阐述不生动。各种往来交易的发生过程也只能靠学生通过字面来联想、揣摩和记忆。像一些难点章节、处理方法比较复杂的章节,如投资、会计要素计价、取得、发出、转让、注销等,由于涉及的明细科目较多,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这种机械记忆的方式,时间久了就容易遗忘或记混。
虽然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互动教学,但是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对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更不善于去积极思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概念知识、解题过程来应付考试,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也没有真正地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几乎没有系统理解全书内容的能力。枯燥的理论教学,常常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不能扎实和稳固地掌握。
2.学生实习机会有限,会计实训缺少真实感
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是保密的,很多单位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而目前的会计实训,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具体内容。学生也只能通过实训教材来了解原始凭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指导来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这些实操通常与实际的财务工作相差很远,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会计实操能力。
3.教师队伍实操能力相对教学需要较弱
从目前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教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进入教学岗位后,正值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外,大多数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现今教师教学正逐渐地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状态向多媒体教学转化,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二、根据所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导者,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学生的操作水平才能相应提高。因此,为了满足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有合理的师资结构,一方面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考虑引进一些有实际财会工作经历的教师,如果这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聘任部分企业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定期在学校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或对学校的教师做专业培训,同时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了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会计职称考试,甚至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去兼任一些社会职务。
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首先,理论课程以“实用”为主。其次,会计每一门课程应配置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不是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都从建账开始,而是将会计工作的各个具体操作内容分散到每一门理论课程的操作课中,形成一种阶梯上升方式教学与实训。重点是《基础会计》课程,其理论教学注重基础方法的教学,本课程包括从凭证填制及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账簿登记等内容为主。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开设、过账到试算平衡表编制方法即可,因为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运用较为综合的会计知识。
3.重视教学硬件建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条件
《会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会计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一是实验教学;二是岗位实训;三是综合实训。这些实训以手工模拟为主,也可以上机操作。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前是很少有机会去企业进行真正的会计岗位实习,因此校内的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是学生锻炼会计基本技能的重点,学校必须重视会计实训实验室基本设施的建设。会计实训室应成为学生从事会计实操的演练室,要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演练,学会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在会计实习时,除了要配备必需的实习设施外,还要有能力强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如可以外请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进行会计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另外,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和评比,选出准确、符合规范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展示出来,激励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要从硬件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聘任社会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老师,也可以送学生到其他附近的中职学校作交流培训。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为了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因为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允许非本单位员工接触到一些关键数据,所以学生去企业多是进行一些表面工作,抄抄凭证,帮忙跑跑腿,但在实习过程中最起码了解了会计工作场所环境、基本操作、工作流程等,这些基本的东西对于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后联系实习单位,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财会工作环境及实际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用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3
中等职业学校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向社会提供初、中级技术工人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是我校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但是社会经济瞬息万变,相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更加贴合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实习生或毕业生的要求,也为了能更好地突出和体现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特征,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会计课程设置进行了问题分析及探究。
一、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会计专业如何培养学生贴近生产活动的实际技能,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加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以下提出目前会计教学别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第一、课程设置上偏理论教学仍然较大
职业学校会计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工作往往要求可以直接上岗,而现在会计教学课堂多是老师的黑板板书和书面讲解完成专业授课,这迫切需要会计课程设置中增加开设会计实操课程数量,增强会计实训内容,让学生们在校内就可以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
第二、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仍较保守
会计课程理论比较枯燥难理解,课堂基本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强,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所以对于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进行适度调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会计课堂教学手段可以多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教学主动性增强。在学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少讲些难懂的理论。
第三、企业实践的一体化教学需要继续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指定教学计划中适度安排企业专家来校讲座、校企合作讲坛、企业实践等教学模式来提高会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中职生的学历提升意识日渐增强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学历的要求不断增强了中职生在3年中职学习后能继续提升学历的需求。但是,如何保证中高职的3+2衔接在学生文化课程的无缝对接及专业课程的平稳过渡提升的设定仍然需要提前调整和探讨。
第五、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后,企业对会计学生专业能力新的界定方法
2017年全面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这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影响巨大,不仅企业在招聘会计学生中失去一个专业技能判断依据,而且这对于会计学生就业中如何证明会计专业能力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找出新的会计专业技能判断标杆亦是本文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二、开展实地调研及网络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分析
为了使会计专业课程体制更好贴合市场要求,更好优化课程体系,使得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发挥自身优势。会计专业同时开展了实地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两种调查方法。(包括200名本校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及毕业生,40家聘用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企业,10名召开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会计专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统计报表。
三、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查和回访活动,根据以上实地调查和网络回收问卷情况分析结果,我们仍然欣慰看到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市场是广阔的;依据调查分析数据反映的情况,提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若干建议,将中职学生的校内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和进行适度课程改革,我们深信会计专业的发展将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发展服务。
(一)继续发展和完善“以人为本,提高实操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一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明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在调研中企业关注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执行力。这些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专门开设实习就业指导课程,还应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在大量的企业调研回访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反馈对招聘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强调。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职业院校,企业对我们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可以直接进行实务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对专业技能的实操训练是课程设置的重点,也需要加大实操课程的内容。
(二)发展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和多变的教?W方法
从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于传统、古老的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指挥棒,增强会计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实务操作技能成为更大的需求。因此,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变得尤为关键。
(三)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必须按照当今市场对会计专业需求来制定。从大量实地调研和问卷回收分析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
第一,我们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企业90%是私营企业,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会计专业课程必须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及制度作为指导来开展会计业务实操内容;第二,企业对就业学生的办公软件能力,尤其是EXCEL财务应用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对于相关课程需要加大授课时量;第三,由于需要进行毕业生的就业职业指导,在实习前的一个学期,也就是第五个学期应该增开相关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或者商务礼仪等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从中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四)加强和发展校企合作,开发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企业调研中多次与企业面谈校企合作事宜,同时在召开的会计专家座谈会中也都有企业专家表示愿意和会计专业有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可以是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财会相关主题讲座;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也可以安排老师在企业进行继续教育和学习;如果可以将企业引入学校进行长期会计专业实习基地,那是很好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规模可大可小,只要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最直接接触企业实践场所及实习内容,迈开的每一步都是进步!
(五)继续加强“课证融合”,进一步满足升学的无缝对接
篇4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校20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90名毕业班学生,本文采用实地发放问卷法,所有问卷由该专业辅导员利用开班会时间随机施测,同时向施测对象说明了填表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当场回收。发放问卷90份,实际收回问卷86份,回收率达到95.6%,其中有效问卷85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4.4%)。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1.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的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安排合理,95%的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安排存在不足。调查数据显示,75%的学生认为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49%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不能与岗位需求衔接,18%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内容难度太大,41%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内容之间衔接性差,47%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因此,应加强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有序进行。
2.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的学生选择“满足”,有7%的学生选择“相差很大”,有48%的学生选择“不能满足”,有41%的学生选择“基本满足”,由此可知,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对“您认为自己现在可以胜任实习或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吗?”这个问题的选择情况是:只有2%的学生选择“可以”,有21%的学生选择“基本可以”,有69%的学生选择“多数情况不能”,有8%的学生选择“完全不能”。这说明学生对会计实践操作技能不够熟练,会计实践操作有待加强。
3.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应超过30%。对“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多少合适?”这个问题的选择情况如下:25%的学生选“50%以上”,45%的学生选“40%-50%”,21%的学生选“30%-40%”,9%的学生选“30%以下”。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
4.实践教学条件薄弱。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不满意的因素有职业营造氛围不够、学校的实践设施设备落后、实践场所面积较小、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落后等。只有5%的学生持满意态度,81%的学生不同程度对职业营造氛围不够满意,60%的学生对学校的实践设施设备落后不满意,38%的学生对学校实践场所面积较小不满意。
5.师资力量不强。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会计专业任课老师实际操作能力不强。36%的学生认为会计专业任课教师教学水平高,但实操能力不强;只有21%的学生认为会计专业任课教师教学水平高,并且实操能力强;14%的学生认为会计专业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但实操能力强;29%的学生认为会计专业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且实操能力不强。
6.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方法不先进。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0%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了先进实践教学方法;80%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实践教学方法不先进,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针对不同实践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表1 学院会计专业课程教师采用实践教学方法调查表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对策
1.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现行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偏少,部分主干课程的教学缺少实践环节。虽然有的课程设置了实践课时,但是往往因理论课时紧张而被占用。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根据教育部对实践教学的有关规定,应重新修订学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同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每学期至少有一门课程中要设置实践环节,适当减少相应的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理论课和实践课两者要并行授课,让学生边学边做,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反复循环,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此外,还应当注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向发展。
2.根据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学习的自觉性差、接受知识能力弱,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以“培养实际操作”为核心,设计难易适中的会计业务题目,如货币资金收付核算、材料业务核算、固定资产购买处置及折旧业务核算、薪酬业务核算、产品销售业务核算等,使各项业务要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科学核算方法体系。
3.实践教学师资的“走出去、请进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会计实践教学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其实践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学校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使之成为正式“双师型”教师,或选送他们参加财政部门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或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际的考察,或安排他们到校外实习基地去实习、调研或挂职锻炼,也可以聘请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有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定期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讲座,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篇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高职 会计 教学导向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领域更是如此。《新会计准则》在内容、方法、理念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会计理念的创新、内容的丰富与国际准则的接轨都给高职会计教学带了挑战。在此种形势之下,会计教学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适应时展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
随着财务管理的日趋复杂,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专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一些要求,如:良好的预算、决策与财务管理能力,诚信、细心与责任心等职业道德之外,专业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新会计准则》中重点强调了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经营环境也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会计人员处理财务事务的不确定性。新准则对某些交易及具体事项不再做具体规定,只是给出一定的判断标准,因而对于会计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标准的规定更加考察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如果不重视学生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会很难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所以,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实操经验贫乏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都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没有实际的财务工作经验,教学缺乏相应的实际经验做支撑,所以很难支持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高职学校一般以教授专业技能为主,这导致课堂教学遭遇知识面过窄、学科分离严重、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瓶颈。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教师不能够跳出会计的条条框框,不能正确理解会计,难以适应新准则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三)教学观念、方式有待改革
目前的高职教学以照本宣科为主,很少重视案例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只重应用,忽略基础性理论;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职业判断标准能力的提高。
三、关于会计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专业课程
首先,高职会计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会计专业的学习非常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加强实践、突出应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合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而且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应用这一技能服务于某一经济领域的科研或其他实际工作,只有加强实践,突出应用,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在讲解《会计信息化》课程前,给学生一段时间上机使用一套国内外有影响的通用会计软件,如用友软件。同学们在实验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需要进行初始化的设置,然后进行会计凭证的录入、查询、修改和登账、编制会计报表工作,深刻的掌握计算机会计技术处理流程和程序设计思路,这正是后来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其次要重视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同样是课堂教学,可以选取案例教学,在课程中学生是主角、中心、主动的学习者,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会计的重要性有一个重新、积极的认识,把会计工作不再看成是一种繁琐的记账工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热情,让学生知道会计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既不沉闷,也不单调。所以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案例的选择和应用。
(二)关于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首先,要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往的职高会计教学中,是以老师为主导的面对面的教学,在学生对其内容一无可知的前提下,要他们提出相关的问题是十分困难的,老师要主导课堂并完成教学任务。《新会计准则》要求由学生先对所授内容进行一定的大概了解,然后再由学生提出所遇到的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学习,这样的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模式。不仅教学内容方面要加强案例,在整个教学方式上也要重视案例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会计课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必须和实际案例相联系,让学生潜移默化,熟悉和热爱会计课程,增强利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实际工作中,企业全部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是分岗位,由分工不同的几个或几十个会计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因而可以分阶段、逐个完成各子项目的工作任务。会计模拟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扎扎实实,通过模拟实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真实的社会实践内容为仿真,去演练和操作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可以参照《新会计准则》中的标准来进行改革,通过优化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改革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职高会计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职高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高职会计教育改革首先应该高屋建瓴,理清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逐层推进。对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内、国际的经济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惠尹.论《新会计准则》与现代高职会计教学导向[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7):225.
[2]王洪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田宇.有效教学视域下高职会计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4]罗志敏.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5]陈梅芳.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及相关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篇6
(一)文化课、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课偏少
目前,中等职业财务会计专业在课堂教学排课中,55%左右的课时布置的是如中职数学、语文、英语、政治与经济、礼仪、普通话、职业生涯规划等;其他45%布置的是专业理论课,各专业学生学习无特色,造成文化课成绩提不上去,专业课成绩拿不出手,与《师说》中的“术业有专攻”相去甚远,当招工企业到校招工时,招工负责人提出专业问题,学生被问得面红耳赤,真是“苦不堪言”。
(二)理论重于实践
由于现代企业都重视工作效率,很不情愿让学生去实习,学生的实习占用人家很多时间和精力,于是造成了重理论课,轻视实践课的现象,使会计课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特色。学生大部分时间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课程,社会实践、上岗操作动手能力机会减少,只是在高三学年的后半期做一做模拟实习,没有一个良好的研学氛围,许多动手过程草草收场,有的学生甚至一遍完整的做帐过程都没有好好地练上一次。许多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走上了制药、钢铁、电子、机电等公司,去做一线操作工。
(三)师资水平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从事教育的专业教师虽然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但教师从学校一毕业就从事到了教育事业当中,可谓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往往无法从理论到实际都为学生做好教学示范,也有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教会计专业,再加上多数职校前身是普通教育,教师担任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其教育理念一直处于普通教育观念之下,无法及时融入到职业教育当中来,难免出现南辕北辙之事。学生是学校的命根,没有学生,职业教育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壮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辛辛苦苦把学生招进来,没有教育好既浪费教育资源,也不符合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只会让职业学校在社会上声名狼藉。为了振兴职教,重展会计专业的魅力,我们需要对会计专业进行改革,去除症结,让其健康成长,以下是对财务会计专业的一些思考。
二、变革中等职业财务会计教育之路的思考
(一)文化课、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尺度,去繁从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中考失利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要科学地设置行之有效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确立主干课程,在校学习期间,让学生努力掌握。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统计学》《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经济法》等。整合资源,树立为专业课而服务的思想,将文化课与专业相挂钩,如语文课中的应用文写作内容,可让学生学写“合同”“契约”等经济类文书;将礼仪课与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商业活动需要出发,模拟外事活动等。
(二)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有机结合
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这就需要学校的会计专业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通过比赛,会计资格证书的考取做为动力,强化学习能力;加大与各企事公司的联系,以勤工俭学的名义为学生创造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的流程,让学生翻阅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学生如实战一般早日进入状态之中。
(三)提高会计课教师的师资水平,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通过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及结账、报表的编制等,提高自身的实操技能;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多功能教学硬件设备,采用案例教学法、分层次教学等提升会计教育软实力,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其引领到会计课程学习上来;利用假期对会计教师进行轮训,采取不同方式鼓励教师走出去,进行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等,采取灵活方式将学有成就的名师教授请进来为会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结语
篇7
专业应用素质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希望人才拿来就能用。然而,会计专业历来以校企合作“难”著称,为了实现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必须加深校企合作。一方面,积极与实践专家沟通,对人才规格、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指导,使会计专业建设思路更加清晰,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可行;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过程和会计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创建具有真实职场氛围、企业文化和岗位训练的实训体系;同时吸纳社会资源,将课堂建到企业工作一线,探索建立“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
二、加强三项建设
(一)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
学团队素质实施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已是迫在眉睫。对目前的很多从高校毕业没有参加实际工作的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来自没有实践经验。为此,一是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锻炼来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实施能工巧匠聘用工作。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有教学潜力的会计人员,参与一体化教学、教材开发、实训中心建设。三是鼓励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努力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审计师证书等。另外,探索“校内教师可淘汰,外聘教师可引入”的专业教师的动态管理机制和合理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通过加大课程体系建设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一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教学模式要求开发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课程。既要注重知识的渗透,更要注重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结构体现“大平台、小模块、多方向”的特点。大平台——以会计行业“普遍”技能为平台,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考核要求设计课程,重点夯实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技能,使之具备胜任一般工商企业会计岗位的能力。小模块——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会计专门化岗位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多方向——即训练学生各种会计专门技能,使之具备不同会计岗位的执业能力。三是建立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教学标准库如课程标准、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专业教学素材库如凭证、账簿、报表、流程等资料等;专业资料如专业工具书等,为师生的教研、学习提供充分的条件。
(三)通过加快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来提升适应与拓展素质
篇8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全向前发展,教育也逐渐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那么实践教学就成为了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出高水平实用型会计人才。
一、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会计实践教学理念不正确。会计学的课程特征是对实践性要求强,不能只注重学习会计理论基础,还要把会计实践教学加入其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据调查,现如今的多数院校在会计教学方面仍只重视会计理论教学,而把实践教学排在次要的位置上,等到学生毕业后只学到了如何编制分录、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却对在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我国目前的本科院校在会计教育过程中依然采用理论教育方式,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课堂由老师讲授,学生则是被动的吸收老师所灌输的理论知识。但由于会计这门学科的特点是需要有更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对学生的会计动手操作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这种偏重于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虽然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也就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学生在学校如果只学到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培养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他们走入社会真正的走向会计岗位时,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
2.会计实践基地信息化建设缓慢。高等院校在建立会计实践基地的时候,面临着资金和环境两大难题,一些资金充裕的院校成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这样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仍存在信息化仿真程度不够、没有先进的实训教学管理平台、缺少根据会计的具体岗位匹配的实验内容和项目、设施和条件都不能达到实际业务所需要的条件等问题,达不到当代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
3.缺乏双师型人才教师。实践老师的实践能力是影响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直接影响者,所以实践老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教师才可以更好的组织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这门学科的特征是重视应用和操作,这也就对教授会计的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会计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目前高校教授会计实践课程的老师并不都是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而且在制度性的定期培训方面有所欠缺,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及时,企业会计业务经验少,所以在实践教师队伍方面整体不够乐观。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在教授会计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实践教师对具体的操作课程操作和讲解缺乏权威性、真实性以及规范性。
二、深化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树立新的实践教学理念。(1)明确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可以采用先调查再改革的办法,先了解当前社会对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最需要,再根据社会的需求,有目标的培养会计应用技术型人才。同时还可以建成会计专业指导小组,邀请一些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财政局资深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定期为会计实践教师做培训指导,及时采取他们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了解会计实操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更新会计处理办法等等,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型的会计专业人才。(2)增大校内会计实践教学的比重。在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高等院校需要根据培养学生的目标对授课内容进行系统的、连续的授课,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课程内容,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实践能力有所提高;此外,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校外实践机会非常有限,这样高校必须把授课计划中实践教学课时有所提升,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处理业务能力。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需要有专门的实践课程与之搭配。例如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中级会计以及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都需要有相匹配的实训课作为辅助课程。(3)重视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的培养。想要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有效手段就是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使其有较强的就业能力。所以,会计学科的一些重要技能,例如点钞、珠算都是学生实践教学课程当中的重要内容,利用这些辅助课程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这方面的技能比赛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技能。
2.加强会计实践基地信息化的建设。想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硬件要求就是会计实训基地,它能大大的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理解以及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如果这样的硬件措施不能达到要求,那么一切教学改革的理想都是想象。有效的办法是可以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办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企业实践机会,让学生切实的接触一些企业会计实际发生的业务,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业务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篇9
关键词:南洋理工学院 启示 财会类专业 实践教学 改进
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核心教育理念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是新加坡教育部属公办职业院校,其教学理念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学工厂”,在工商管理系被称为“教学企业”。
(一)“教学工厂”或“教学企业”的特点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或“教学企业”是给企业做“项目”的实训室,“教学工厂”或“教学企业”只是它的表现形式,其目的不是生产和销售市场需要的产品,而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实操和创新能力。“教学工厂”或“教学企业”一般要与知名企业合作,并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教学工厂有其特有的教学方式,学生要进行企业项目的实习,在为企业开发项目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各种技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担任“教学工厂”或“教学企业”的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实际工作经验不仅要求在企业工作过,而且必须与教学岗位要求相符合)。
(二)“教学工厂”或“教学企业”的课程设置
南洋理工学院实施“2+1”课程模式:学习两年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一年企业项目实习和研究。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学习基础和专业知识,即在大课室、大讲堂进行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宽基础学习,到实训室做实训。第三学年专门开展企业项目实验、企业实习、校内项目设计研究等,不再到课室与讲堂上课。这种教学模式给了学生足够的亲身实践机会,使职业学院的学生不再脱离实际,而是亲身实践,不是关在学校里“死读书”。
二、财会类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对会计资料的保密要求较高以及没有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即使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也是让学生做些抄送会计资料、装订凭证等简单的工作,学生根本上不能从校外顶岗实习中学到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在目前校外顶岗实习缺失的情况下,校内模拟实训成为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增强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普遍存在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四方面。
(一)财会实训缺乏仿真性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有会计实训课程,但实训普遍缺乏相关的采购、销售、税务、银行和审计等部门,人为地割断了会计工作和其他工作的联系, 使得学生对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无法全面了解,与实际存在较大的距离。而且,模拟实训缺乏必要的岗位分工、内部牵制,仅限于学生按照实训教材来完成各种会计事项的处理,每一位学生都是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完成所有实训内容,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学生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各岗位之间怎样衔接、怎样牵制等关系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获悉,而对于企业与外部的税务、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则是知之甚少,暴露出会计实训教学仿真性弱的问题。
(二)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但从我国现有的双师型教师来看,多数教师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或经验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财会实训教材简单、错漏多
目前,会计实训教材普遍只涉及某一企业的某月份经济业务。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行业单一,业务时间跨度较小,其经济业务的处理同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很难适应。另外,由于会计实训教材涉及的原始单证较多和财务数据存在勾稽关系,教材普遍存在数据错漏或者前后会计信息不一致的问题。而随着会计准则、税法以及相关财会制度的不断变动,不少实训教材没有及时作相应的修改,内容显得陈旧。
(四)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从现行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来看,普遍存在理论性强、内容多、实践课比例过小以及实训起不到真正作用的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改进财会类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建立“教学企业”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实训中,大多数的实训都是在校内进行的,“教学工厂”或“教学企业”都由学生亲自设计制作产品、开发项目、自主经营管理和提供服务等,如工商管理系学生自主经营小超市、小商店。校内“教学工厂”或“教学企业”实训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符合我国的国情,值得财会类专业的借鉴,以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校内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实行后勤社会化,比如学院的饭堂、超市、理发店等由企业承包经营。为了解决财会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缺乏仿真性的问题,建议仿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将学院的饭堂、超市、复印室等交由财会类专业学生经营管理。学生可以负责公司会计账务处理、报税、采购促销等工作,甚至可以让财会专业大二学生做账,大三学生做审计。这样学生就能全面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且对不同财会岗位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彻底解决校外实训不足和校内实训的仿真问题。
(二)重视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对在职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岗位学习培训,几乎每位教师都会有机会到企业学习工作。目前,国内高职院也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但这种锻炼更多的是形式,应付各种评估的需要,基本没有与企业建立真正实质上的合作关系。因此,高职院必须像抓日常教学一样重视教师下企业锻炼,并在时间、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同时,国内高职院要形成一个良好的选拔、引进和科学管理兼职教师的机制,可以采取企业委派的方法,定期由企业委派一部分人员到校兼课;也可以由学校财务、审计等部门选拔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支持财会教学工作,如聘请财务人员讲授支票的签发、凭证的审核、账簿的核对方法等。通过这些在一线工作的兼职教师对学生传授业务流转程序、处理过程等工作经验,可大大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能力。
(三)提高会计实训课的“待遇”,重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不区分理论课和实训课课酬待遇,而我国高职院校通常是打折计算实训课课酬。实际上,担任会计实训课的教师既要传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示范、讲解和指导具体的做账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提高实会计实训课的课酬,保证实训课的课酬不低于理论课,确保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不“打折”。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这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中,应充分考虑会计人才培养的特定要求,反映学校注重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质量标准,重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四)建立实训案例库,鼓励校企合作编写实训教材
针对目前财会实训教材简单、错漏多的问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选择实训教材时必须慎之又慎,鼓励实训课教师与企业合作自编教材,逐步建立学校自己的实训案例库。为弥补目前会计实训教材的不足,应拓宽会计实训的范围,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实地调研、搜集资料,并与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人员共同编写会计分级实践教材。实训教材最好以一个跨行业的企业为蓝本,使学生能全面接触掌握包括工业、商业、房地产、服务业等多行业会计核算特点,并受到综合、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
(五)改进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果,与其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分不开的。该学院在工商管理等每个系中设立若干个专业,每个专业又设若干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有6至7门专项训练课程,在层次上,其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与实践课程、专业训练课程两部分组成,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接受专业熏陶时间占很大比重。专业基础课实行以项目导入教学,将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和项目有机组合,形成模块化教学;专业训练课实行小班教学,保证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完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将那些纯理论性的课程简化或删除,保留和深化有实践指导价值的课程,如《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纯理论性课程可以简化合并。其次,改变现有指导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放羊”现象,应派出有经验的专任教师全程指导跟踪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不安排指导顶岗实习的专任教师其他教学任务,以保证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效果。最后,根据不同财会岗位增设不同层次的实训项目并实行小班教学,专业课应配备结合实际的单项实训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方法和技能。如会计核算教学中要配备审核原始凭证单项实训、制作记账凭证单项实训、登记各种账簿单项实训、编制会计报表单项实训和会计账务处理综合实训等,这样的课程体系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锷.会计专业校内实训课程及其配套设施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2,(2).
2.张莲荟.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3.蒋家宁,孙长坪.新加坡“教学工厂”与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2,(33).
篇10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创新的内容。有些教材是利用往年的内容来编写,侧重理论,实操的内容少;有些教材是利用数据库程序来设计,教师和学生需要有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基础,才能有效利用教材教学和自主学习,但实际上对于偏文科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按照教材的内容学习,显得有些吃力,兴趣也因此消减。会计电算化教材的综合实验资料,都是偏向于工业企业,操作相对复杂,对于中小企业的实际案例编写很少,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软件账务操作流程。
二、构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型教学体系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急需具备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以及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的会计人员。但目前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人才缺口也相当大,因此,中小企业是吸收高职院校财务类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技术性人才,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制定出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而在会计软件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中,须重点构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型教学体系。
(一)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
高职院校三年学年制中,第一学年第1学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第2学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理论课和基础实践操作课,这门课程需要在机房完成,包括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内容,都要适时、适度地加到该课程中。第二学年,根据第一学年的内容,设置更为深入的课程内容,重点包括各行业企业的会计软件操作,特别是社会上主流的会计操作软件。第三学年第1学期的课程设置为实训课,主要内容是中小企业的相关会计软件应用的实验操作,整个做账的流程,设立详细的资料。这学期是学生集中实训的时期,将前两个学年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灵活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会计软件综合操作能力。
(二)加重单项课程的实践环节
针对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结合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各项标准,在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的基础上,第二学年的2个学期,在基本专业理论课中,额外开设纳税申报环节课程及成本核算的单项实践内容。
(三)将电算化教学内容融入到会计专业相关的理论课中
在会计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课中增加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关的实操演练,让理论与实际有效联系,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延伸。
三、实训型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确定课程定位和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职业技能课程,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必须要通过该课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第一学年中需要开设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第二学年根据第一学年的课程,继续开设中级会计实务、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与会计电算化相互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清楚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采用逆向思维方法教学,促进双向进步
会计电算化教学让学生熟悉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操作环境,而且还需要学生在操作软件过程中,懂得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需要从问题出发,向前一步寻找原因,一环扣一环,逆方向去思考和判断,便能理清操作流程,分辨容易出错的地方。例如在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遇到期末与总账不平衡,固定资产系统不能结账,根据常规操作顺序,“资产增加—计提折旧—资产减少—凭证审核记账—期末对账结账”,反方向逐一分析和检查,就可以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同样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适当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能有效掌握软件操作并及时发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造良好的实训型教学环境
应在校内建立实践性教学基地,如会计基础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专用多媒体实验室等,与学院的公共机房相分离,做到实训室1个专任会计电算化任课教师、2个会计电算化实训专员,保证机房可以分配给30到50人规模的班级,达到一人一台计算机的基本配置,满足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计电算化综合业务实训等课程的基本需求。在机房建设中,要配备常规教学需要的用友软件及中小企业日常业务需要的金蝶软件,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多媒体实验室。校外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例如与银行设立订单班,培养银行业务需要的人才;与会计师事务所达成协议,分配相关的实习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有资源的高职院校可以与某些会计师事务所挂靠,成立会计服务机构,对外记账、验资、审计等业务,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真实接触实际业务,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而创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四)开展项目化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根据划分的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教学内,目的明确,教学效果相对明显和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如根据企事业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将传统的教学内容重新设置,规划项目名称,分为软件推广、财务会计、人事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每个项目定义相关的能力训练任务,例如软件推广,则学习初始和探索财务软件;财务会计则需要学习建立账套,设置基础档案,初始化账套,处理财务日常业务、出纳往来款业务等;人事工资管理,则需要学习初始化人事工资系统,处理计提个人所得税、福利费和各项保险费用、工资业务;固定资产管理,则需要学习初始化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计提;成本核算管理,需要学习设置成本核算方法。把任务作为课堂的能力训练,开展项目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以赛促改,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从2012年开始,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会计技能大赛,就是模拟企业的会计操作流程,分岗位完成相关的任务,分团体赛和个人赛,得分高者胜出。高职院校财务专业组队派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能提高会计专业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全国大赛,配备更好的教学软件和环境,让学生在大赛的前期准备阶段,积极参加院校为选拔人才而设立的各种校级会计技能竞赛。在不同层面、不同环境下,渲染实际操作造就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培训能力,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和招生实力。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