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专业范文
时间:2023-10-09 17:3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务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实务教学的特点
第一,目标定位。在我国,技术应用性人才通常分为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类。企业对人才的运用一般是以技能人才、技术人才、经营和管理人才的排列顺序构成宝塔形,以技能人才为基础,经营和管理人才置于塔顶,技术人才位于中间。中职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方向。
第二,培养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熟悉企业会计原理、会计帐务处理程序,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用财务软件,熟悉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
第三,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成本会计实务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准。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开设虽然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因而给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大多是只重视成本会计理论,不注重实践。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把会计电算化应用于成本会计实务中。
第二,课程讲授方法不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化,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本会计实务主要是通过实务中的成本核算凭证、表格等单据反映的,上课时没有实物单据,而教师又受课时、教具等限制,只能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第三,内容覆盖不全。成本会计实务是研究如何通过提供成本信息来加强成本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成本会计工作是在各方面的配合下,对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拟订各种方案,进行成本决策,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事后进行成本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但在实际中,部分学校只注重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没有把成本的事前预测决策,事后的考核和分析作为重点。
三、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成本会计实务教学的改进途径我们不仅要突出“教”,突出“学”,更要突出社会实践性
第一,从“学”的方面来说,要注重实践。成本会计实务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又可为《管理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所以,对于两门基础课《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一定要好好掌握。《基础会计》讲的是一些简单、基础的会计知识,比如,简单的固定资产购买分录。《财务会计》则是一些具体的、详细的知识。
第二,从“教”的方面来说,要改进方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对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力度。在开设成本会计实务之前,要安排《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应用》等相关理论课程,而且还要有实习课程《现代企业会计模拟实操》。
二是重视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计论式的教学方法。
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必须与改革考试制度相联系。先要有理念考试,后要有实习考试,并且应该提高实习考试占的比重。
四是充分应用多媒体,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要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增加更先进的设备。
五是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人才。首先,可以组建一支由社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承担一些实训课程的讲授任务,由专职教师讲解理论课,这样与学校的专职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其次,是从社会上招聘各种具有专业实践知识的人才作为专职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优化整体师资队伍结构。
篇2
一、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中设置税务会计相关课程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税收制度变化较大。增值税和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体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增值税而言,近年来进行了两次大改革:一次是增值税转型,自2004年在东北开始我国由生产型增值税过渡到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试点,随后增值税转型在其他地区试点,最终2009年增值税转型推广至全国。另一次是2012开始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这次改革在2016年5月全面推开。就所得税而言,2007年进行了企业所得税改革,完成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这两大税种的变化势必对会计实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高层次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二、高等院校中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中的税务会计相关课程的现状
(一)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税务会计相关课程的地位
从供给端看,目前高等院校中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侧重于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讲授与实践课程,对税务会计相关课程的重视不足。部分院校设置了税务会计,或税务会计与筹划课程。但从课程性质上看,此类课程通常为选修课。鉴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差异,税务会计课程的作用受到较大“冷落”。并且很多高校中税务会计相关课程在会计专硕研究生培养中的课时设置为一周两节课。庞大的教学内容与较少的课时安排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会计学专业硕士学生对于税务会计相关课程的认识
会计学专业硕士学生对会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财务会计领域。在选修课程时,也更侧重选修财务会计领域课程。很多选修税务会计课程的学生的最初动机来自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注册税务师考试。基于此,很多学生对于课程预期更多局限于各税种计算,而非税务会计核算。另一部分学生尽管认识到税务会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本科为非会计专业,缺乏相关基础,再加上课程设置课时偏少,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税务会计课程嵌入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变
在会计学专业硕士方案中,将税务会计相关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在会计专硕日常培养中,宣传与传达税务会计的重要性。邀请实务界专家尤其是会计学专业硕士校外导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税务会计在实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教学模式;理实一体;高职法务会计;法务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101-02
1 法务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
学生只会将老师理论上讲的法务会计知识按照固定的模式搬到实际应用中去,至于什么业务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学生却无法知晓,当然也就不会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这就造成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脱节。
1.2 理论知识抽象、枯燥
由于法务会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又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业务,所以法务会计的理论知识阐述应更形象具体,才能有效地传播法务会计的理论与技能。但是目前的法务会计理论还是抽象和枯燥的。
1.3 法务会计教材贫乏
因为法务会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会计专业的边缘学科,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等都缺乏可供参考的资料、教材和经验。从目前的法务会计教材来看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更新,但是,教材的更新赶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1.4 实践形式和实践场所单一
当前,高职学校的实践教学是以综合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为主,缺乏实践的氛围,还会有抄袭现象,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而由于校外实践的法务会计岗位有限,同一单位无法同时接受那么多学生实习,很多时候的校外实习都是由学生自行解决,学校无法做到统一安排。因此,校外的法务会计实践大部分也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满足不了“量”的要求,当然更谈不上“质”的保证了。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意义
第一,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注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第二,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第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快了高职法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步伐。一体化的教学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练习技能,用理论指导技能的练习、在练技能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第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了教材的建设。以“满足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前提开发教材、以“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为宗旨编制教材,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够学有所用。第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一体化的实训教室或实习场地上课,教师一边传授理论知识一边向学生演示实践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吸收并消化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既减轻了老师上课的压力,也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3 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课堂和实践基地为一体,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为一体,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3.2 法务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改思路
(1)法务会计实践基础。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教学的起点,是最基础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首先让学生直接接触教学案例,讲授涉案的会计事项,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直观看到涉案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使他们增强感性认识;然后让他们实际去操作,如查阅涉案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填制办案所需要的涉案的会计事项。从实践又转向理论。通过这种直观的、形象的法务会计活动的循环,帮助学生掌握法务会计实务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2)法务会计专项实践。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关键所在、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及技巧。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涉案的实际会计业务资料为依据,让每个学生都对涉案的会计业务进行独立的专项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实务处理,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法务会计综合实践。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归纳总结阶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业务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法务会计业务处理的整个体系。让学生去社会实践,到某一个单位查涉案的会计事项,查一笔违规现金的流向,学生从哪入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学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不同的方案,但不管从什么角度设计什么样的方案,都会涉及法务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负责各自的岗位工作,同时各岗位在学生中有计划地轮换,就会使学生熟悉整个业务流程,也能使实验室的教学内容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一走向多样,由教学走向实践。
(4)会计软件实践。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升华阶段,即由手工处理升华到电脑数字处理。高职会计专业、法务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适应现代会计实践的这一新特点,具备会计数字化处理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手工会计的模拟实习资料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再加深对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又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4
关键词:工学结合;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刘辉(1971- ),南京财经学校,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工学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在“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这里蕴藏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的重大变革。
一、教学模式改革是工学结合的必然要求
1.教学模式改革是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使得教学模式必须从“单一”“封闭”的模式转化为开放式的模式,即行业、企业、学校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教学模式改革是适应教学内容变化的要求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核心专业课程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因此,学习内容是反映某一职业(或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能力的、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核心教学内容的变化对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教学模式改革是适应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要求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的实施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得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一)根据培养目标,完善工学结合实践性教学体系
1.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我校自2000年开始创办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经过近10年的教学和专业行业调研,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知识、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知识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出纳、成本、财产物资、往来款项、资本、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纳税和财务报告等;专业知识包括财经法规、纪律和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的入门资格是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其会计职业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是应用型的人才,其培养规格是高等职业性专门人才。
2.构建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是工学结合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我校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十个项目:会计认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应用技术实训、ERP实训、财务预决算实训、电算化会计核算实施与维护、社会实践、会计岗位项目实训、岗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这十个实训项目分布于十个学期,在校内和校外完成的实训均为36周左右。
(二)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它包括:以完成任务为核心派生工作项目,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派生工作职责,以胜任工作职责为目的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在《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我们以一个工业企业两个月的会计业务为主线,通过单项实验分别介绍企业财务部门各职能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让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进行实际操作,形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周安排固定学时,学生学习某一技术领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期中利用2-3周时间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模块为载体学习典型的工作技能。理实一体的校本教材和教学模式很快在南京市的职业学校中进行推广应用。
(三)以赛促训,专业技能教学推行技能大赛训练模式
我校的专业技能教学分为初学、普及、提高、择优四个层次。其原则是点面结合,以点促面,共同提高。除日常的技能教学课以外,每日安排相对集中的技能训练课时,每两周进行年级测试,公布各班成绩,每月进行排名。每年3-4月份为学校的技能节活动时间,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开展一系列会计技能竞赛活动,如做账、珠算擂台赛、点钞竞技等,评选出校园技能十佳选手,营造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使得“掌握过硬本领、练得一手绝活”成为学生的目标和追求。专业办组建技能训练队,实行人员滚动制,并在不同的年级形成梯队。在每年财会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手均获得南京市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并作为南京市代表队参加江苏省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传承“学做合一”,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奠定基础
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既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系列财会实训室,又有模拟银行、模拟证券、ERP、电子商务等经营管理实训室,除满足会计专业的基本实训外,还适合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商业会计、银行会计等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配备用友、金蝶、ERP实战演练等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所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实训基地。我校在第八、期开设了为期约4周的会计岗位项目实训课程,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角色模拟、岗位轮换的综合专业实训。这是学生在毕业实习前模拟工作场景的复习和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相互分工协作,既提高了工作技能,又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2.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搭建平台
(1)健全机构,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为使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实践教学的功能,我校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管理机构,并针对不同的校外实训基地制定目标和规划,实训基地的目标和规划包括企业教学模块(课程名称、课时数、岗位实务等)、专业教学改革规划及具体措施,为校外实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做好实训过程的控制与评估
校外实训的质量须靠完整的质量评估机制来控制,其内容包括实训日记、实训工作记录、实训作业评价表、学生实训考核表等。这些机制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操作技能水平,还结合行业标准评估学生的操作规范、仪表风貌和社会活动能力,甚至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细化为指标项目融入企业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之中,使得校外实训突出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实训效果给予了客观公正的反映。
(3)创新校外实践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高职第八学期的8月份开始,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进入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社会实践。学生在收银、仓储保管、出纳、会计、营销、宣传等岗位定期轮换,这种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学习了四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到社会进行的一种检验,检验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的差距,以便于在第期回到校内实训基地学习时能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是在正式毕业实习前的一种心理上、技术上的准备。在实践过程中经历中秋节、国庆节,既为苏果超市提供了工作人手,又让学生增长了阅历和技能,受到单位和学生家长的欢迎。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工学结合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成功的关键。
1.强化教师实践技能,提高指导学生能力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熟悉教学规律,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精通教学法;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科研项目和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有计划地把教师送到生产一线工作和实践,使其熟悉并掌握先进的技术工艺,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下企业,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拓宽了人脉,以便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2.引进兼职教师,实践校企深度合作
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我校陆续从企业引进了一批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充实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校外专家的到来,带来了各专业最前沿的知识,拓宽了师生的眼界,也弥补了“纸上谈兵”的不足。
三、对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
(一)凸显政府在引导和推动工学结合方面的作用
从国外工学结合教育的成功案例来看,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政府也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采取相应措施。从国家机关到地方政府,应当在政策、举措、经费等方面进一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扩大政府对工学结合的影响力。例如,出台对合作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推广学校在工学结合方面的典型做法、采用合作教育资金委员会方式资助工学结合教育等。
(二)以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弥补校外实训基地的不足
会计类专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财务部门分工明确,一般不缺人手,而且其业务保密性较高。所以,对接受学生工学结合并不积极。即使接受,一般每个单位也就1-2人。除了选择用人需求量大且稳定的单位主动联系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还应引进“模拟公司”或创办校属专业性强的企业实体作为校企合一的新型实训基地,如财务咨询公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形式的实体,从事记账、会计咨询、培训及服务。会计专业教师通过实体公司可以进行有关业务的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实体公司参与记账,接触到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掌握实际的财务核算程序,提高会计实务操作的能力。通过建立完善、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会计类专业的工学结合,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在校内“闭门造车”式的实践教学问题。
(三)创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创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增强培养途径和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效实施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在具体培养途径上,可以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培养、顶岗实习培养、半工半读、勤工助学培养等,在社会、企业、学校之间架起人才培养的桥梁。
总之,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之路任重而道远,要实现专业文化与产业文化的融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实际需求的融通,实现课程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零距离”对接,还依赖于在转变理念的基础上,进行长期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最终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之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彤,王巧云.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会计之友[J].2007(3)上
2.农海燕,韦英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高职会计“一体化”教学.大家[J].2009(12)
篇5
武义超市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义人在全国各地开办超市达70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在外开超市的武义人有2万余人,2012年营业额达350多亿元。经过近20年的打拼,武义超市已成为国内超市大军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经营地域逐步从长三角向全国各地拓展。上海、苏南地区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武义超市最密集的区域,有3000多家。武义超市已成为江苏很多工业园区和中心城镇的配套项目,仅昆山市就有近1000家武义人开办的大小超市,从业人员近5000人。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市场趋于饱和,武义超市逐步向其他地区转移,其触角已经延伸到北京、河北、安徽、山东、云南、湖南等10多个省市,以及省内大多数市县。
从“做外地人的生意”转到“做本地人的生意”。武义超市的起始阶段,由于资金不够雄厚,选择店面大多在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周边等一些基础设施落后、其他业主不愿意踏足的地方,面向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城郊农民和外来务工者等低收入群体。随着原始资本的不断积累,一些资金雄厚的超市业主已开始向城镇中心地带发展,为大型社区、商业中心做配套服务,以本地居民和企业白领等消费群体为服务对象。
经营方式由传统的零售小店向现代超市多种业态发展。武义超市在经历了以“夫妻店”、“百货店”、“杂货店”为主的发展阶段后,紧跟超市行业发展潮流,逐步向现代超市的多种业态模式转变。有的超市加盟世纪联华、好易购等知名连锁超市品牌,植入现代超市管理模式,盈利能力显著提高;有实力的超市大户开始打造自主品牌,走连锁经营的道路,涌现了一批如易家福、万客隆、家润多、三联等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武义超市品牌;有的超市从传统的零售模式向综合性大卖场、大型休闲购物中心转变;有的业主跨行经营,做起了产品地区;有的业主由前台走到幕后,从具体的进货、收银等琐事中脱离出来,转变为管理者,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成为纯粹运作资本的投资者。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武义超市从业人员最初以土生土长的农民为主,95%以上都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经营利润也不会算。随着武义超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传奇色彩的农民创富故事,正在吸引着第一代超市人的子女和一大批80后90后参与到超市产业中来。他们当中许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甚至是研究生。他们的加入,提升了武义超市经营者的整体素质,给武义超市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理念和思路。一些上规模的超市聘请了职业经理、店长,管理模式开始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
经营大户和专业村不断涌现。大溪口乡的潘法文家族、三港乡的张建平兄弟以及柳城镇的李志坚,都是拥有自主品牌的超市经营大户,拥有100多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品牌连锁超市,单店超市的年销售额均在2000万元以上。在南部山区乡镇,已涌现了20多个“超市专业村”,其中三港乡的曳源村,经营超市农户已占总农户数的80%。此外,抱团经营的势头良好。
武义超市既是品牌,也是资源,为所在地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武义超市也是武义产品“走出去”的好平台,在外发展的武义超市把丰富的市场信息带回武义,把大量的武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极大地促进了家乡经济发展,也为武义带回了大量的现金流,壮大了民间资本,激活了当地金融市场。
武义超市产业进一步
发展面临的困境
武义超市作为“草根经济”的生动实践,敢闯敢拼,业绩辉煌,但在超市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其发展也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
家族管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武义超市的经验管理模式为家族化粗放式管理,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比较落后,超市的核心岗位多为家族成员,缺乏外聘的优秀管理人才。大部分武义超市缺乏成熟的大型超市管理的经验,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手段落后,即便是建立了管理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得到完全执行。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武义超市急需一大批专业人才。然而由于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处于松散状态的武义超市对专业的超市营销人才吸引力还不够强,有的中小超市甚至连招收普通员工也存在一定困难。
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采购配送体系。武义超市虽然数量庞大,但是规模偏小,经营分散,目前还只是一个松散的群体,各自零散地从附近的批发商、商那里进货,议价能力低,没有享受到源头的价格,利润空间受制于人。而物流配送系统的不顺畅,也导致许多颇具市场竞争力的武义地产品如蚊香、扑克牌、文教用品、伞具、厨卫用品、日用小家电等工业产品和茶叶、食用菌、板栗、宣莲、高山蔬菜等特色、有机农产品不能进入武义超市。
低端竞争,尚未形成统一的超市品牌。扎堆开店,打价格战,哄抬店面租金;进货渠道不规范,商品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一些业主甚至存在违法经营情况。虽然有数百家“万客隆”、“易家福”、“三联”等由武义人注册经营的连锁超市,也取得了一定业绩,然而在品牌影响力、消费者认可度方面还不够理想,如某位业主投资1800多万元开的一个大卖场,不到一年时间就被附近新开的一家知名品牌超市挤垮。更多的业主则选择挂靠或加盟知名连锁超市品牌,虽然解决了品牌问题,但需每年上交相当的加盟费、挂靠费,且进货种类、销售价格都受制于上游公司,营利能力受限,超市业主沦为连锁超市公司的“携资打工者”。
异乡创业,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相对于温州等地,武义民间资本总体比较弱小,且无规范的民间借贷组织,通过亲戚朋友间的小额借贷已经满足不了武义超市现阶段发展的资金需求。昆山等地的武义商会虽然得到了当地银行的授信,但基于抵押问题,能解决的资金非常有限,作为外来企业(绝大部分超市业主户籍仍在武义),驻地银行很难用联保的方式放贷。而本地银行一般以创业放贷为主,虽然放贷额度有所提高,但对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武义超市经济来说仍是捉襟见肘。为了维持超市的正常运转,许多经营者不得不高息借款,财务成本、经营风险加大。
草根经济,需要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已有部分武义超市在销售武义生产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但还没有形成规模。主要原因:一是武义产品缺乏入网销售的资质。产品进超市销售必须包装规范,有注册商标、生产厂家、地址、销售电话、产品使用(食用)说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识和文字,其中食品还须有QS(质量安全)标识。以农产品为例,目前我县农业合作社经销的300多个产品,有注册商标的还不到20%,通过QS认证的还不到10%。除茶叶、宣莲、食用菌、辣椒酱、山茶油等部分产品有像样的包装外,大部分还在用“编制袋”、“箩筐”装运阶段。二是缺乏中介服务平台。目前,全县有500多种产品稍加改进即可进超市上架销售,但是缺乏一个在政策咨询、信息对接、相关业务、超市经营业务培训、展销组织等方面的有效引导和协调服务的载体,供需不见面,渠道不通畅。
武义超市产业提升发展的思路
现代超市的发展模式已经由最初的产品销售终端,向多种业态发展,并且不断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整合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朝着全产业链经营的方向发展。现代超市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产品销售平台,它更是一个产品展示平台、品牌推广平台、扩大就业的平台。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武义超市能有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松散的武义超市在国内外超市巨头强大的资本和品牌面前,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组建超市集团,加强政策引导。武义超市当务之急是解决统一品牌和物流配送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组建超市集团公司,提供行业管理、自主品牌、加盟许可、联合采购与统一配送、超市选址、人才招聘与培训等服务,进一步提高武义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超市业主强强联合,在武义本地注册集团公司,并对超市集团办公、仓储、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给予政策扶持。二是对筹建武义超市集团的提供政策咨询和协调服务,可先在武义超市最集中的昆山市试点,由一定规模的超市大户在自主、自愿、公平、互利的原则组建超市集团公司,运营规范后,逐步推向其他地区。三是对集团公司成立初期的品牌推广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如在最初的3至5年内对改用武义超市统一品牌标识和新加盟的门店,按门店面积给予一定的补助等。四是鼓励在武义超市设立武义地产品广告宣传平台、销售专区或专柜,并根据销售情况给予奖励。
打造武义超市网,完善服务平台。超市网是一个具有政策咨询、电子商务、文化传媒、品牌推广等功能的交流合作平台,可采取市场化运作。在超市网超市产品供求信息,通过供求信息的集中整合,从而实现武义超市的联合采购和统一配送;在超市网招聘求职信息,从而实现超市人才的互动;通过超市网采集超市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可有效解决超市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超市网对武义超市整体形象进行包装宣传,提升武义超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跨区域拓展,实现规模化经营。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国内还有大量三四线城市有待进一步开发,中国超市业未来将迎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其过程将给武义超市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超市业成长与变革并存,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武义超市除了通过区域拓展来维持增长外,还应该加强并购和整合实现快速发展,大步“走出去”,加强市场占有,获取规模效益。
推进“银超”对接,实现投融资互动。当前武义超市正处于向现代超市业态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是建立“银超”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交流,了解超市业主金融需求和超市运营状况,在为超市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及时掌握信用信息,降低信贷风险;二是鼓励和支持成立金融互助组织,如以商会名义设立担保基金或互助基金,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鼓励成立超市产业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创新担保形式,本地金融企业可尝试异地不动产抵押贷款等等;四是通过设立超市投资基金、民间资本对接会等解决武义超市的投融资问题。
篇6
国家对民办学校只有政策指导而几乎没有经济支持,投资方是否会在教育软件方面加大投资,主要取决于教育市场对其投资利益程度,如果比较有利或者说见效快的话,那么投资方会考虑在教育软件方面作进一步发展。反之,就只能维持其现状,甚至不断地衰弱。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远不能达到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突出的方面:
1.师资队伍数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众所周知民办学校是一个人才流动较频繁的场所。目前,大多数民办院校的现状是“老板搭台,老少唱戏”。老的是从公办院校退休后返聘过来的,少的是从学校刚毕业过来的。这两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缺乏实践知识,缺乏动手能力,致使课堂内容仅仅是一轮从理论到理论的循环。而民办院校里的中坚力量却是寥寥无几,这是由于民办院校的待遇和稳定机制造成的。
2.青年教师是一支可塑可造的生力军
然而,由于整日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到备课、上课、听课。校方为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资金的限制,也不可能派出老师去生产一线实践。因为民办学校的现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一个萝卜几个坑,青年教师由于自身学历偏低,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中难以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除拥有教师证外没有任何相关的职业证书,缺乏一线操作的专业技能。因此,依据目前的现状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动手能力较强的职业技术人才。
3.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的不足
很多民办院校都积极引进各类学科带头人,却很少考虑去引进双师型的专业带头人,原因很多,但对待遇的需求与满足是至关重要的。是应付高职教育,还是发展高职教育,这是投资方和校方应该明确的办学理念。一门专业课,如果缺少带头人,专业课的设计、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都将成为一句空话。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设立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和实践,可使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双师”素质,增强教师的一线操作能力,给广大一线青年教师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双师型”发展途径。
二、改革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是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必要条件。学校的师资水平决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在当今社会上的竞争力。要努力改变学校的师资结构,从单一的由校门至校门的理论型人才发展到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民办高职院校今后师资培养的方向。
1.完善“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人都需要激励。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除了依靠常规性的外化督促外,还应通过激励政策以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1)学校要切实掌握“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重视教师的内在需求与学校高质量教学的需求之间的融合。应该对“双师型”教师区分不同类型和层次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还要重点分析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方向,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鼓励。(2)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十分重要的。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整体利益对自己的前途、利益的影响是直接的。校方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出“自助式”鼓励计划。即提供一份激励菜单由“双师型”教师自主选择。这份激励菜单应包括:技能工资、奖励、福利、津贴、进修、晋升、荣誉、地位等各种激励形式。通过数字化形式对教师的“双师型”发展进行量化,同时也对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一个正确的引导。(3)提高民办高职教师的待遇不仅仅要体现在工资福利上,而是应该让其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包括论文的发表、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和职称的考核机制。笔者认为,对于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的评定更应重视其“双师型”的发展,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而不是只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论著、论文的数量,以致忽略了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民办高职院校可以自行评定相应的职称以确保人才的相对稳定。
2.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看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视与否首先是看经费投入的充足与否。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很小,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承担了多方面的繁重任务,理应予以一定的补助或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然而,现实情况是高校教师的薪酬主要是由其职称决定的,职称高,其工资级别就高,而从企业转入学校的教师,他们的职称普遍较低,即使给一些补助,也远低于其在企业的薪酬,这样就造成了人才的不稳定性。另外,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很少能有学校拿出足够的专项资金鼓励教师进行“双师”素质训练。有的学校在“双师”的评定或界定上增设了多种门槛,名为鼓励,实为虚设。如此种种现象,都是一种观念的问题。校方应立足现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以确保高职教育的高效发展。
3.在民办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在职培训,不是纵向的,而是横向的
篇7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行业专长 研究述评
一、 引言
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对某一行业的专有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会计师事务所对特定行业的审计技术进行额外投入而形成。自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解除对审计市场的管制,审计市场竞争开始加剧(M?her 等. 1992),当时的“”都意图争取其他事务所的客户以扩大市场份额。由于这种战略属于零和博弈,因此导致了价格战和整个行业利润的降低(Wall Street Journal 1985a,1985b,1987;Work 1985)。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寻求某种有效的竞争战略以增强其竞争优势。上世纪90年代初,行业专门化的竞争策略得到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度重视,各大事务所纷纷开始按照客户的行业特征改变组织结构,并极力向客户展示各自所具有的行业专长,而之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是按照其自身的业务类别进行分类,即按照审计、税务、咨询等分类(Public Accounting Report 1993, 1995)。如今,国际四大事务所仍在竭尽全力推销其行业专长,从各家事务所的网站对自身特征的描述就能看出。
在国外,从1967年Zeff和Fossum用会计师事务所在特定行业的市场份额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进行计量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及其对审计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这些文献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的重要性。本文拟对国外已有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促进今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研究。国外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研究主要可划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计量;第二,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第三,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第四,事务所形成行业专长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关系方面进行讨论。
二、 审计质量与行业专长关系的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是会计师事务所对特定行业的审计技术进行额外投入而形成,这些额外的投入使得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或者能够以更低的单位成本提供审计服务。但是由于研究者难以直接观察到会计师事务所对各行业的投入成本情况,而通常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能够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因此,过去的研究绝大多数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并将市场份额高于某个比例(一般是取10%,15%或20%作为阀值)或者排名靠前的几名会计师事务所认定为具有行业专长。
Zeff和Fossum(1967)对美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进行了描述。他们以不同的标准(如会计师事务所所审计客户的总资产、营业收入等)计算了38个行业(包含526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并以此来代表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后来的研究大部分都采用了Zeff和Fossum的这一方法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
Craswell等(1995)发现行业内的高市场份额会计师事务所比低份额会计师事务所多收取34%的费用溢价,就此推断是因为专长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之后关于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的研究多沿袭此思路来推断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于审计质量的研究,大多文献发现审计质量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正相关,也有少数几篇文献没有发现两者正相关。
(一) 没有显著关系。Lys和Watts(1994)检验了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市场份额与会计师事务所受到的法律诉讼之间的关系。他们预计行业市场份额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高水平的行业专长,因而审计质量较高,从而受到的法律诉讼较少。但无论使用两分法还是连续变量取值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研究结果都表明行业市场份额与会计师事务所受到的法律诉讼之间没有关系,这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Abbott等(2001)以破产公司为样本,以破产之前的年份为检验时间段,以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这些公司在破产之前发表非持续经营意见来衡量审计质量,结果用11种方法来计量行业专长时,没有得到一致结论。Michael等(2007) 用操纵性应计利润(DAC)来衡量审计质量,预计行业市场份额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行业专长,应该更有能力限制其客户操纵应计利润,因此专长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的DAC应该更低。但研究结果没有发现高市场份额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且结果表明高市场份额的会计师事务所只在少数几个行业里收取审计费用溢价,这几个行业正是会计师事务所占据垄断地位的行业。由此作者推断高市场份额的会计师事务所是通过其市场的垄断力量获取高的审计收费,而不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获取审计高费。
(二)正相关关系。O’Keefe等(1994)以非营利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遵守会计准测GAAS的程度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正相关。Krishnan等(1999)用客户的盈余反映系数代表审计质量,发现客户的盈余反映系数和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之后,Balsam等(2003)在Jagan(1999)的基础上,用操控性应计利润DAC代表审计质量,也发现审计质量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正相关。研究者还采用财务报告的其他属性代表审计质量来研究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Gramling(2001b)认为,就利润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来说,经行业专长事务所审计的利润比非行业专长事务所审计的利润预测能力更强。Carcello(2001)发现行业专长与客户财务报告错报的概率正相关。Dunn等(2000)发现在被管制行业,分析师给客户信息披露质量的排名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正相关;但是在非管制行业没有此关系。说明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增加了管制行业客户的信息披露质量。Krishnan等(2004)发现专长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在财务报告中对于坏消息的确认更为及时,即更稳健。Lim等(2007)考察了接受非审计服务的客户,并分别以发表非持续经营意见的倾向、管理层迎合分析师的倾向和盈余反映系数ERC来衡量审计质量,发现审计质量与行业专长正相关。Knechel等(2007)则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后的市场反应考察行业专长,结果表明客户在“四大”之间变换会计师事务所时,如果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行业专长,那么公司会有显著正的超额市场回报,如果后任不具有行业专长,那么公司会有显著为负的超额市场回报。对所有变更样本研究时发现从四大中的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到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公司股票有最大的负的市场反应。由此推论:市场确实感觉到行业专长带来的审计质量的差异,并与公司的市场价值联系起来。
三、 会计师事务所形成行业专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它研究
Gramling(2001a)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有很多好处,可以提高潜在竞争者的门槛,增加所在行业客户对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的需求,可能会提高审计收费。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有很多动机来发展行业专长,但是这些动机中除了基于客户的需求和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计师在发展行业专长的时候有没有基于自身情况的考虑呢,比如为什么会计师事务所会选择在某些特定的行业而不是其他的行业来发展行业专长呢?最近两年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Cairney 和Young(2006)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行业内客户之间经营情况的同质性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倾向于选择行业成员有相似经营状况的行业来发展行业专长。这也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基于成本的竞争优势,因为投资于行业专长的成本可以被更多的客户分担。Steven等(2006)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行业的投资机会(IOS)的关系,发现行业专长与IOS正相关,与IOS的方差负相关。因为对于处于高成长的行业,其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有更高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更需要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如果行业内的公司之间的IOS 的差异很大,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就很难将在一个公司获得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行业里另外的公司,成本加大,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的动机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考察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比如Uma等(2003)发现在股东结构中,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客户越倾向于选择具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Abbott等(2000)发现没有包括员工的审计委员会,如果每年至少碰头两次,会倾向选择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
四、国内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美国(AICPA,1993)、英国(UKAPB,1995)、澳大利亚(ASAICAA,1989)、新西兰(NZSA,1986)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都强调了鉴别、指派和培养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的重要性。我国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虽然没有明确强调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重要性,却强调了审计师必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条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主要包括:1.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3.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4.能源供应与成本;5.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但是从学术研究来看,国内关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研究还很欠缺,而且我国学者对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蔡春和鲜文铎(2006)用异常应计指标度量审计质量,发现总体上我国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得出与国外研究相反的结论。韩洪灵(2006)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衡量,发现具有行业长事务所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胡南薇和曹强(2008)发现,随着行业专门化的提高,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是下降的,而且初期下降幅度最大。余玉苗(2004)探讨了行业知识、行业专门化与独立审计风险控制的关系。国内未来的审计师行业专长研究应该在增强研究结果系统性的同时,对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监管规则、管制政策、政府行为以及审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考察。
参考文献:
[1]蔡春,鲜文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
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
究. 2007(6).
[2]韩洪灵, 陈汉文.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是一种有效
的竞争战略吗[J].审计研究. 2008(1).
[3]胡南薇, 陈汉文, 曹强. 事务所战略、行业特征与客户选择[J].
会计研究. 2009(1).
篇8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0.16.030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6-00-02
0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财务会计向管理模式转型,可以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将企业的管理会计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客观以及全面的信息数据。
1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1.1财务会计工作内容
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对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进行核算、分析,保障企业投资的可行性,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同时,财务会计要对企业的财务实际状况进行分析,綜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全面监管企业的日常运转、对外投资等各项商业活动,达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1.2管理会计内容要求
企业管理会计在企业的业务监管、决策部署以及战略规划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实现一体化发展。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是搜集、记录、加工处理企业的财务信息,同时根据企业的财务信息,分析财务活动的内在联系,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为企业的战略部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企业管理者通过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基于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完善,分析企业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科学的理论下进行调整,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需求
2.1提升财务数据处理效率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企业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大数据对各项信息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做好财务数据的汇集处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信息,分析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对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达到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2.2提升财务报告实效性
通过大数据进行财务会计管理,企业可以实现对财务管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监督。通过动态的方式进行管理,获得实时性的报告内容,做好信息传递以及分析工作,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分析、处理问题,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2.3推动财务人员角色转变
大数据的应用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大数据能够优化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生产经营过程,分析各个环节的利益关联度,综合企业的发展计划,了解利益增长点,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严格的要求,真正实现财务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
3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对策
3.1转变观念,推动转型
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会计工作是在特定的准则下进行记录、分析、监督。而这种具有滞后性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要明确现有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足,综合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合理应用各种技术,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分析,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了解大数据时代对财务管理工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可以提升财务管理数据处理的工作质量,达到丰富财务管理职能的目的,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3.2完善信息系统,构建良好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面对着大量的信息数据。为了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系统、全面分析,企业需要不断完善数据信息系统。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方式,对会计管理以及业务经营的各项工作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融合多方面内容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凸显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整合企业的各项数据,利用数据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分析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具体信息,了解其执行状况,展示各项业务活动,达到凸显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目的,进而推动大数据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3.3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会计体制
3.3.1完善管理会计运行机制
企业应在基层开展,优化现有的人才管理机制。同时,调整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做好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综合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基于会计工作的管理框架。
3.3.2优化管理层次
重视整体的预算管理,通过对成本管理、运营管理的系统分析,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监督,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3.3.3战略实施
收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数据信息,对其存在的数据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综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各项决策提供支持。
3.3.4工作模式
在企业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要重视固定资产、薪酬以及财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要求,通过大数据以及智能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创新现有的工作模式,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完善现有的工作模式以及机制,保障财务工作有序开展;重视客户管理,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做好原始数据采集、财务报表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严密性。
3.4优化会计工作模式转换流程
会计工作模式的转换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有计划地开展。在实践中要基于实际的工作内容开展。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预测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参考。通过分析不同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关注市场发展的变化形式,挖掘现有数据,了解行业发展的主要规律特征,综合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分析今后的经济活动。在成本控制管理的范围内,企业可以通过科学分析完善现有的工作,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会计管理中要重点分析绩效,系统分析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在奖惩制度、激励手段的支持下达到提升工作人員综合能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此外,企业在制定考核制度时要综合内外部的实际状况,在定性、定量的角度下系统开展,提升考核结果公平性,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5管理会计工作信息化
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会计的各项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在实践中通过预算、采购、项目、资产以及销售等不同模块进行系统分析,做好经营管理分析工作。通过分析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为企业顺利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3.5.1通过模块化进行多维度管理
在实践中,企业要综合实际需求,重视信息交流,达到提升工作质量的目的。通过信息共享以及有效沟通的方式,为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平台,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出现问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5.2优化实施方案与内容
企业通过优化现有的实施方案以及内容,采用统一的结算管理模式进行控制,能够保障各项经济活动有序开展。同时,还要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根据要求处理财务报表。
3.5.3数据收集全面多样
为了保障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企业在实践中要综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全面落实各项财务制度,进而达到提升企业资金管理科学性、增强管理安全性的目的。
3.6重视人才培育,提升管理会计综合能力
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要重视人才教育以及人才管理工作。根据现有需求,并结合转型的要求,制订完善的管理计划;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财务预算、数据分析、预测以及决策、运行管理、计划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达到提升管理财务工作质量的目的。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全局观念,从财务管理以及经济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全面转型。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培训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水平,明确具体的管理方式以及发展形势,基于市场经济特征进行分析,充分协调企业的各项工作,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金融知识的支持下,企业要对市场需求、经济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综合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具有一定的全局意识、前瞻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培育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为财务会计转型奠定基础。
篇9
一、财务管理课程整体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基本上都是采用两种教学形式,一方面是靠理论教学,从院校中的教科书知识灌输,另一方面就是用实践的股票投资教学。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基本上都是围绕考证的大纲进行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偏向理论,可以说难度较大,综合性又强,教学的方式较为死板,没有结合实际的教学范畴,用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来剖析,所以学生感受不到知识与实际的财务工作有多大关系。
二、财务管理整体教学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操作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具备投资决策、财务分析、收益分配等等实际操作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还没有基础财务管理这门课的时候学习到的都是怎么做账的知识,财务管理是实际对企业的资金操作。在多年的财务管理教学中,笔者自己总结出一套教学思路:在教学当中要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承着理论结合案例,再通过实践教学贯彻理论的方式,根据教学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不仅充分考虑了高职院校对理论知识的看重,又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工作的需求,让教师能够较学生如何把理论贯穿到实际,把实际操作中融入理论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及评价
(一)通过游戏给学生树立理财观念。在还没有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处理账务,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如何合理利用资金,财务管理的知识基本上都偏向理财。所以,给会计专业的学生教授财务管理知识时,应当先树立理财意识。笔者在这个教学过度过程时引入了现代流行的“现金流”游戏,这个游戏是属于桌面游戏,在游戏中有一个是富人圈,一个是穷人圈,进入到游戏的都是穷人,游戏目标就是从穷人圈中跳出去,加入到富人圈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购买现金流资产,让自己的现金流能够大于支出。游戏中把学生分成6个人一组,每一个同学通过抽签来决定自己的职业,每一个职业都有对应的工资以及生活必要支出,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个梦想,从这个梦想开始出发,这个游戏中还包含了与金钱有关的人生经历,比如生孩子、失业、破产等等,可以看出人的生活处处与金钱有联系,市场也给大家提供了多种赚钱方式,股票、基金、房产等等都是最普遍的赚钱形式,所以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找到适当机会让自己跳出穷人圈。
在这个游戏结束后,学生都感慨了要跳出穷人圈变成富人是非常难的,如果每个人拿固定工资想要成为富人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适当的投资理财非常重要。通过这次游戏每个学生都若有所思,在穷人圈中生活大家都是为了金钱在工作,每个月都只能靠工作带来的收入去维持日常开销,在富人圈中本身已经有大量资金,不需要靠日常工作来维持生活,收入都是用钱生钱的形式,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财产。虽然这个游戏与现实还是有一定差异,但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人与金钱的关系,让学生从这个游戏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起自我的理财天赋。
(二)通过仿真模拟情景设计,积累工作经历及财务管理应用方法。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基本上都是用校园安排的教学知识体系进行,与实际的工作需求并不一定合适,比如在财务工作中的融资、投资与运营,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能在任何环节中出错,只要出现纰漏企业的资金运转就会处于停滞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入真实的工作环境,用仿真的情景设计把学生提早带入工作中,让学生用学习过的知识与技巧去合作解决企业资金运转问题,这种形式不能能够充分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协助能力,关键是起到良好的实践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起到指引效果。
篇10
面对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显然在踏入社会工作前会有较大的压力,而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职业化道路体系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只有教师队伍的水平提高上去,学生的未来才会出现希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培养目的着眼于应用型人才,但从目前的效果上看,这种教学方式与目前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企业普遍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甚至连简单的账务处理都不会。因此,找到原因的所在就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师资队伍的发展,来有针对性地解决眼前的根本问题。
1 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
1.1 教师专业能力有限,社会实践经验不足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明,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走上教师岗位的,所以目前造成的局面就是其理论知识比较过硬,教学专业技能比较熟练,但是对社会的实践经验明显不足,没有在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任职过会计或经济方面的职务,具有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学生的教学过于侧重理论,而忽视教学内容和工作实践。另外,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一些新老师一到学校就承担了繁重的、超负荷的教学任务,无暇参加社会实践。
1.2 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在高档次的科研成果刊物上发表的专业性文章较少,学术性的研究成果获专业课题也较少。这就使得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氛围不浓厚,很多教师对本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科研和教学是互相促进的,缺一不可。不重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是很难的。
1.3 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数量不足
由于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状况与本科院校的教育尚有差距,且高职院校与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实践内容也有明显的差距,导致教师队伍对于本职业的从事热情不积极,很多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会计专业教师人才从高职院校流失,降低了高职院校的整体师资队伍水平。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招聘计划现如今尚停留在人才引进上,很难吸纳专业技术较强的教师人才。另外,高职院校现阶段缺乏激励“双师型”教师的措施。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适合高职特点的职称评定制度,在职称评定时,侧重于教师的学历学位和科研成果,“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价值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极大地挫伤了“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2 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发展对策
2.1 拓展教师队伍的学习空间,加大对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范围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方向尽快与社会接轨,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则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加大与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不断取得社会中一些宝贵的实践机会,增加自身的实战业务操作能力,增加自身对实际账务的处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队伍应从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出发,在高水平的实战业务中不断取得经验,将这些实战经验融入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理论中,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打开视野,打开多行业的经济业务处理,让他们不但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还能够切身体会到在企业中实际工作时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些都是教师应掌握的社会实践基本技能。
2.2 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流。首先,产学研一体化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要逐步实现教师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的转变,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实训室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和会计学会的科研课题,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各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改革活动。其次,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通过挂职锻炼、顶岗实训、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第三,鼓励教师考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等职业技术资格证,对参加培训或考证、资格证年检以及主持(参与)科研项目的教师给予经费资助和时间保障。多途径提升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
2.3 加强建设高职会计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对专职教师要发挥其长处,侧重于理论课程的讲授。同时,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兼职教师的聘任。高职院校要积极要拓宽兼职教师的引进渠道,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积极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中引进或招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建立适应会计专业各岗位或各科目教学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