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命健康范文

时间:2023-10-09 17:3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生命健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生命健康

篇1

一、班级标识文化建设

班级标识牌是班级形象的重要标志。它既是展示班级形象的窗口,又是体现班级精神意志的宣言书。我校的班级标识牌,是学校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它一改以往班牌刻板单一的传统形象,巧妙地融入了班级名称、班级别称、班训、班徽、班级目标等。这些构思新颖、创意独特的班级文化元素,都是经过全班同学热烈讨论、反复酝酿形成的,它凝聚着全班同学的智慧和热情。如“梦想之屿”“阳光坐标”“Super class”“成长的足迹”“凝心阁”“三勤轩”“积微堂”等,这些富有个性魅力的班级别称充满了梦想和希望;又如,“明礼守信永争第一,勤学自律实现梦想”“勤思笃学品正德馨”“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等这样的班训让人精神为之振奋;再如,“健康阳光,自立自强,团结奋斗,努力进取,让我们在关爱、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写下最美的诗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人品第一,见识第二,学识第三”“别为借口找错误,要为成功找途径”“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其他人对我们班的看法,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努力、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班级”(后勇班)等这些蕴含哲理的班级目标,为学生们指明了学习和生活的方向。

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中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强调并规范教室的美化和净化。

1.每间教室都被师生们布置成了风格各异的温馨家园。有些专栏名称别致,设计新颖,如“半亩方塘”“星空物语”“青色年华”等,专栏内容或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书法、美术作品,或是作文评展,或是集师生生活照于一起的班级全家福,或是“心”样寄语卡,或是心愿树,等等,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会让人振奋精神、神情愉悦,促使人自强自爱、团结守纪。这样的教室环境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引导学生知是非、明方向。他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形”“无声”的,对于学生文明风气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润物无声”之功效。

2.教室环境是班级学生文明程度的晴雨表。教室整洁干净,显示出班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较高。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要求学生不在校内吃口香糖;淘完拖布时必须把拖布装入水桶经过走廊和楼梯,等等。另外,我们还要求各班在在教室里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除了各班自己制定的班级公约、卫生制度、值日安排之外,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还统一要求各班在教室内张贴了“安全温馨提示”“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方案”等制度要求。这些制度,有的是经过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的,有的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从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就做好对学生的规范教育。每学期开学初的第一个月为“强化教育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通过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倡议书、校园广播站、多媒体视频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这些规章制度,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学会对己克制,对事负责,热爱学校,爱护公物,学会自救。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从“班风”中表现出来。它包括班级精神、团队意识、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的是价值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们在建班之初,就把“善意感恩志存高远”“珍惜同学情谊爱护班级名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在校内我代表的是班级,在校外我代表的是学校”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另外,我们还通过每学期开学的“强化教育月”活动,组织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班级精神和学校精神,如“健康阳光得体”――中学生的审美观、“另一只眼看自己”――校园不文明现象大讨论、“珍爱健康,远离烟草”,学生电脑制作宣传画活动等。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能培养班级凝聚力的方法莫过于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节、排球比赛、拔河比赛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在这些活动期间,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这样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篇2

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探索的同时,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总有学生因为受不了教师的批评而自杀或同学间的不合而抑郁成病或考试成绩不好而出走等,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对生命价值的严重漠视。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是目前学校德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化学教材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元素不少,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适时、适当地将生命教育元素渗透于化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一、学习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门捷列夫,他追求科学坚韧、忘我的精神。在疾病折磨着他时,他手里都拿着书,始终觉得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的光荣”;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介绍原子学说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等。学习这些科学伟人的故事,不仅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二、学习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

在研究碱、石碱的性质时,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化工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推动了中国化工工业的发展。科学家的这些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理想的坚毅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提高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事件和生活事件,让学生学会珍视生命

由于媒体的迅速便捷,学生很容易获得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化学教学的资源,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

比如重庆的氯气泄漏事件和硫化氢泄漏事件,从分析氯气、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密度、状态、气味、溶解度等等),介绍其化学性质(毒性、酸性等),让学生研究处理方案。

又如在学习氢键时,可以提出:“生命分子中的氢键――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的观点,然后再加以诠释。生命体内许多大分子中存在氢键。氢键对维持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生理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生物的遗传基因本质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碱基顺序,而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DNA大分子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配对的。DNA分子中的氢键在遗传信息的编码和复制等遗传机制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说,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通过学习,学生对于生命就会更加珍惜。

四、关注化学中的人体健康知识,提高生命的质量

化学贴近人类的生活,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关注的人体健康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健康知识。如在讲授《配合物的应用》一课时,运用所学配合物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重金属盐中毒时,为什么往往可以灌蛋清解毒?

这是因为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中的蛋白质形成配合物,导致蛋白质变性或替换酶的中心原子,使酶失去生物活性,蛋清中含有的蛋白质是自由蛋白质,结构相对松散,而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结合态的,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要困难些,由蛋清代替人体中的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可以解毒。这样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培养他们养成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篇3

关键词:医学与初中化学 物质用途 生活常见事故

我校开展医学进校园活动一年了,为了提高学生热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学习一些医学简单知识,各门学科都与医学相结合,我们化学也积极进行了探索。化学是医学的基础,医学的发展也促进化学的发展,二者关系密切。A.kornberg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把生命理解成化学”。精辟论述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耙桓龆际俏奘个生化反应的体现。通过教学活动的贯穿,我认识到:

一、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提高热爱生命、促进健康意识太重要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谁都希望健康,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人离不开物质,物质的用途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与医学有关。在第一单元教学时,我不仅讲中国古代化学成就,结合医学家葛洪、孙思邈等炼丹术士研究药物,治病救人。医学的望闻问切四诊要与初中化学实验相结合,望即学会观察,闻即掌握操作要领,问即解开不明之处,切即培养动手能力。部分学生的理想是当医生,更应该学好化学,打下基础。人离不开氧气和水,为什么呢?他们有什么性质呢?如何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缺铁会得贫血,缺钙骨质疏松或得佝偻病,缺碘会得甲状腺肿大,缺硒易患癌症,氟元素过多易患氟斑牙氟骨病,铝元素进入人体过多易患老年痴呆症。了解营养素的重要作用,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维生素C患败血症等等。

二、化学教学中结合物质的医疗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讲到胆矾时,补充它可以与石灰配制波尔多液农药,也可以用在游泳池消毒。活性炭不仅有强烈的吸附性,而且可以解毒,常加在洗胃液中。中和胃酸过多,可以用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也可以用小苏打,但是胃将穿孔的不能用,因为小苏打与胃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是钙片的主要成分,如果同学们晚上睡觉中抽筋,很可能就是成长过程中缺钙,可以吃几片,一天一片,吃一周就行了,钙片不能吃的太多,过多有危害,可能会使软骨硬化。氧化钙常作干燥剂,但是食品干燥剂最好不用它,因为它有强烈的腐蚀性,小孩易发生事故。医疗常用75%酒精乙醇消毒,还有“灰锰氧”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碘酒等。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可作钡餐,帮助治疗胃肠病,不能用碳酸钡,因为碳酸钡与胃酸即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钡离子。输液常用5%的葡萄糖溶液和0.09%的氯化钠溶液及生理盐水等等。

三、利用化学知识正确处理生活常见事故,意义重大

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轻者放于通风处,重者输氧治疗。喝酒太多,酒精中毒可以喝葡萄糖溶液,吃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促进乙醇氧化为乙酸。亚硝酸中毒用亚甲蓝解毒,催眠药、中毒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误喝强酸等腐蚀性强的毒物立即用牛奶、蛋清来中和,有机磷杀虫药、苯、汞中毒可用2%的小苏打溶液。中暑可喝葡萄糖食盐水。石灰进眼中,大量水洗。狗咬伤用肥皂水洗。蜜蜂、黑蜘蛛、蝎子、蜈蚣等刺后可用肥皂水或5%小苏打溶液或3%氨水洗。黄蜂则要用醋酸洗。疥疮皮肤病用硫磺软膏,效果非常好。吸烟有害健康,缩短寿命,易得肺癌,建议同W们今后尽量不吸烟。家庭炒菜时一定记住最后放盐,每个人一天吃食盐不要超过6克。排骨汤放点醋,可使骨头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清洗猪内脏可用醋、明矾、食盐、纯碱等;醋泡花生吃,对高血压有利;醋蛋液对软化血管,避免脑溢血等有利;预防龋齿可用茶水、盐水漱口;咽喉肿痛可用食醋漱口,炒盐治疗;淡盐水洗眼可治沙眼;流鼻血时可用药棉蘸醋塞入鼻孔,即可止血等等。

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学们一定要学习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多读书,多上网,查阅有关物质用途与疾病预防等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这才能真正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身体健康、提升生命质量。

篇4

目前,上海中小学正进行落实两纲教育的活动。“两纲”是指《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两纲教育”是与二期课改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互融合的,它具体地对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进行了关注,其重要性在于更好地落实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有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健康观念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完整的人。化学学科教学中的“两纲教育”就是要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那么如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有效融入“两纲教育”,现就通过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学科教学融入“两纲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学生能得到积极的精神收获

笔者曾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幕:某地区高考结束后,从一楼到四楼学生将书和试卷抛向空中,体现了一种长期受学习压力的紧张心情的解脱……,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其他的例子。所以现在很多学校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使课堂成为激扬学生生命的地方?

孟子与梁惠王有这样一段对话: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孟子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才能享受到这种快乐,没有道德的人虽然有这种快乐也是无法享受到的。这就是说先有道德,而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由此可见,要激扬生命体验快乐就要让学生感到学习学科知识的快乐,就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原则性的准则:教师的首要艺术是唤醒创造和认识的乐趣。

“两纲教育”融入化学学科教学中,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从而获得学习化学的乐趣。正因为获得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学生才愿意去思考化学、应用化学和积极创新。

1.2教师应积极修炼自我素养

从“两纲教育”再来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认识到为人师非易事,正人先正己, 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和业务素养是极其重要的,需要终身修炼。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的同时,自身也在其中得到了熏陶,也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两纲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其实也给化学教师营造了一种有效的自我培训环境,可以看作是一种师资培训。

2 挖掘化学学科中的“两纲教育”,体现学科价值

我曾经问一位数学专家:“数学学科中有没有生命教育的内容?”这位数学专家非常激动地说:“有,肯定有啊!数学的学科价值就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她能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整体地把握事物,看到事物简单朴素的内在本质,很美,并从中培养学生诚信对待自己和诚信对待他人的优秀品质。”

同样化学学科价值也应作为两纲教育的重点。

化学学科中有很多显性的两纲教育内容,如酸雨、石油资源、有毒气体、海水资源等,但这些还不够,要从深层次去挖掘。“和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一样,化学也是从人类的生活中发展出来的,同时它又为人类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地提高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走向严密科学》,陈敏伯著)这就是化学的学科价值。

我们除了告诉学生与化学物质有关的毒气、水质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温室效应等一些危害人类生存的情况外,更要告诉学生化学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两纲教育”中应该关注化学学科的积极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培养化学学科意识和化学思维方式

当化学课程第一次在学生的课程表中出现时,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感觉,学生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连串的问题:化学会教给我们什么东西? 化学这门课程难不难学?化学学起来有趣味吗?学了化学到底有什么用?等等。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应该是非常可贵的,教师要珍惜学生入门前的这种好奇心,要抓住机会为学生学好化学做一个精彩的引言。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大至天体,小至微生物,无论是无生命的,还是有生命的(包括人在内)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化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使其他相关学科也有了新的发展。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一下,如化学的发展是如何推动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可以举例说明化学对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国防武器等方面的贡献。例如松江二中顾韦平老师的课《聚焦胃药中的氢氧化铝》,教师通过氢氧化铝化学性质的教学,让学生看到化学知识在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这也是在新情景下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化学的思维特点:化学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学科。可举例说明化学的创造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化学在合成新物质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化学在研究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化学在对微观世界的抽象思维中表现出的创造性等等。通过引言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的这门学科,建立化学学科意识,高高兴兴地走进化学课程。

2.2培养严谨求实诚信的做人态度

有一位数学老师被问到:“学习数学有什么实用价值?”这位数学老师说:“数学教人思维要严密,推理要有根据,所以,学数学的人往往很讲诚信。”

学科中蕴含着教育价值,化学学科也一样,我们应该考虑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受到化学学科的教育。不妨先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一下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第一,可以从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中获得智慧。如元素周期表的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着的思维方式是很有趣的;又如科学家用电解法解决了化学中的很多难题等等。科学家的思维展示了一种很美的智慧,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可以从化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中培养诚信。化学家在探究事物本质的过程中,虔诚地保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事物的性质是自然存在的,是符合一定规律的,任何人为的造作都会偏离正道。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对学生进行授教时,如概念的理解、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一些推理等,都要关注严谨、求实、诚信的教育。

第三,可以从化学家的博怀获得启示。如居里夫人把她获得的诺贝尔奖章给女儿伊伦娜作为玩具;她还放弃了能够给她带来丰厚报酬的制备镭的专利,不仅如此,还教育女儿女婿也放弃他们研究成果的专利。可见,居里夫人不但自己淡泊名利,还教育子女也要如此。几乎每一位真正的科学家都有着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品质。相比之下那些追求浮利虚名、急功近利、不求奉献的人们显得多么猥和可笑。从“丑”与“美”的鲜明对比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2.3培养关怀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情怀

“两纲教育”不仅教育学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还要珍惜他人的生命,珍惜自然界一切生灵的生命。

黄帝统一天下后,教导人们要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按时间播种和收获百谷草木,驯养禽兽为家畜,并提醒人们注意有节制的使用水火资源。我们的祖先是那样关心人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环境(这不是很好的民族精神教育吗?),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感到有责任对学生从科学和人文的角度进行教育。

化学教师可以教育学生用化学知识思考空气污染问题、水质污染问题以及不可降解塑料问题等等;用化学知识思考能源短缺问题、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以及森林消失和温室效应问题等等;用化学知识思考人类营养问题、医药保健问题等等。从这些学科教学的熏陶中教育学生:人应该懂得感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懂得珍惜这些自然资源,懂得保护自然环境,懂得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这样人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道法自然”,才能生活得有智慧、有尊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责任意识。

2.4“审美熏陶”是教育的精神价值

学习到底有什么用?我们想得较多的是利用知识造福人类,丰富人们物质生活,而精神上的往往考虑较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丰富,我们的内心却不一定越快乐。因为生命的质量除了物质上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有精神层面上的。

比如天文学,看似对个人生活关系不大,但是让我们看一看钱定平翻译的法国天文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彭加莱的一段话吧:“天文学为什么有用?因为它能够把我们提升到超越自己;因为它壮观,所以它有用;因为它美,所以它有用。天文学向我们展示了,我们人类在肢体上如何渺小而在精神上又如何壮丽。人类以其沧海一粟之躯,却能够精婺八极、心游万仞,而且遍尝宇宙深情脉脉的和谐之美。”

要让学生感觉到,化学课堂是充满智慧的,是很美的,教师要努力去挖掘这些理性和感性的美。

化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还要着眼于培养科学素养,更要重视美的熏陶。

化学学科的学科价值在教学中应该贯彻始终,使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两纲教育”在化学课堂中的实施方式

从“二期课改”课堂教学研究的经验出发,广大化学教研员和化学教师清醒地认识到,“两纲教育”融入化学学科教学中不能是“贴标签”的形式,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设计的研究课和展示课体现了较成熟的教学思想。笔者经过归纳和反思,提出以下一些实施建议。

3.1“整体构思”是有效的教学设计

课程“三维目标”不仅要关注课时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思考学期教学目标、章教学目标、节教学目标等,只有在思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对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具体每堂课上实施时,并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某堂课的内容和要求、学生情况、课的类型以及教学安排等,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有所侧重地进行课时教学设计。 “两纲教育”本身就是融合在“三维目标”中的,所以“两纲教育”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融入也应该先有整体设计,后有具体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有效下达到每节课,这样才显得较为自然。

3.2“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基本目标

化学学科的课程目标有“三维”,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始终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也就是说,化学学科教学应该体现化学的学科特色,不能片面为了“两纲教育”而“两纲教育”。

例如通河高级中学刘小芳老师执教的课《生活饮用水》,本节课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并熟练地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将水与人类生命的关系、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以及合理使用饮用水的方法等,对学生作了很自然的教育,所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中始终是核心,并没有因为“两纲教育”的融入而使化学学科知识受损。

所以“两纲教育”融入化学教学时,教师应该避免将化学课上成政治课、生物课、或者班会课等,化学之所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其自身的道理,化学课就是为了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的知识与技能而开设的,化学教师应该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3.3“润物细无声”是两纲教育的教学特色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化学学科本身就蕴含着可贵的教育价值,化学教师无需将“两纲教育”作为标签来贴,而是要将“两纲教育”融化到化学的学科教学中去,这是值得化学教师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教师的观念会直接影响“两纲教育”的整体效果。如教师自身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科的热爱、对事物的看法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教师对课堂环境和气氛无声的关注也会给学生一种教育。若教师经常考虑一些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如课桌椅的摆放、媒体的图片清晰度及亮度、化学实验的危险性毒性污染性、讲课的语调语速及音量、教师板书的清晰性、教师视角要顾到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等等,学生在体会到教师爱的同时,也学到了关心他人的做法。

3.4“积极评价”是培养自我认可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理解和包容等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我的积极或消极认可,他今后做怎样的人、以一种怎样的心态走向社会、对生命的看法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教育有关,与每一学科的学科教学有关,最直接的也就是与教师有关。

所以,面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等,教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课堂上的发言要给予积极评价。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及时给学生回应(即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给出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言中的创新思维火花、即使回答错了也要尊重他和鼓励他。

篇5

关键词:生活常识 探索学习 教学建议

化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初三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刚开始的学习阶段,必要的基础知识灌输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体系有简单直观的了解,但这种方法不宜长期使用。对于现在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结合现状,做到“润物细无声”,从学生密切接触的食品、健康等问题,还有女孩子最爱的美容瘦身等话题出发,来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努力给学生灌输化学知识就在身边的思想。这样,孩子们不但克服了初学化学知识迷茫、无头绪的盲点,还能树立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引导、启发孩子们积极学习,使他们形成这样的观念:化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简单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化学知识。教师若能长期在教学中尤其是化学教学中一以贯之这种思想,无疑,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关注生活、主动思考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向高中乃至大学学习的过度是大有裨益的。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化学知识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作为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这些人们日常熟知、乐于关注又十分有用的知识,能够化枯燥的知识灌输为有趣实用的探索发现和研究,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技能、化学素养的习得和培养。数年的一线教学和教学理论研究也表明,灵活新颖同时结合当代青少年学生认知特点的教授模式,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加硒盐、加碘盐、加硒酸牛奶中蕴涵的化学知识

虽然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生活常识,但这并非学生自身不愿学习,客观上了解渠道少、学习环境封闭等原因不容忽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结合化学课的特点,适当引入生活常识,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仅丰富了生活常识,而且也是一举多得的尝试。现在资讯媒体十分丰富,大家可以利于课余时间查资料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交流大家的成果,根据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总结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扩充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通过把简单的生活常识引入课堂兴趣化,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非常的高。比如大家知道了微量元素硒的防癌抗癌作用,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被誉为“生命的火种”;硒在人体组织内含量虽少,但它与铁、锌、碘等微量元素一样,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保护视神经、保护心脏和肝脏、防止体内产生毒性物质等重要功能,人类的“克山病”(一种心肌萎缩疾病)、肝病、贫血、冠心病、大骨节病、糖尿病、癌症等四十多种疾病与缺硒密切相关。

对于加碘盐,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碘的化学性质怎样,有什么样的用途,引导大家积极思考讨论。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向学生讲解:1811年人们发现了碘,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物质。随着人们对其不断的研究,发现它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农业、染料、冶金、合成橡胶、国防及尖端技术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在学生能接受的知识范围内简单介绍碘的化学性质:

氯、溴、碘之间的置换反应。

氯置换碘:Cl2+2I-=2Cl-+I

碘单质的氧化性:Fe+I2=FeI2

碘单质的还原性:

I2+5Cl2+6H2O=2HIO3+10HCl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成人体中约有20~50毫克的碘,其中有很多聚集在甲状腺内,是形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它可以延长电灯寿命,是制造无机或有机碘化物的基本原料,又是人体或植物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在医药、农业、染料、冶金、合成橡胶、国防及尖端技术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还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主要用于医药方面,在农业上,碘是制造农药的原料,还有其他很多用处。

二、传授化学知识,关注日常饮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从各种渠道得知有很多食物是不能一起食用的,初三化学课本也有关于营养方面的介绍。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知道食物中毒与金属中毒等知识与解救技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与课堂间隙或者当学生思想不集中的时候,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解生活常识。通俗地介绍生活小常识,同时结合初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学习的效果会比简单的传授优异得多。教师可以参考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于少年期的学生,要发展他们有意义记忆的能力,发展借助于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发展创造性能力及探索精神,指导学生建立一定的兴趣和爱好。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探索、发现学习,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化学的重要性,分析思考其中的化学知识,主动探索,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掌握基本的探索发现方法,提高思维技能,对后续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近几年来提出的“三生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知识的习得首先要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体质上的,还有心理和思想上的。比如,讲到有关金属的章节,教师可以介绍铅的毒性与解救等相关知识:铅是重金属,摄入铅无疑是有危害的。铅主要危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造血系统,铅的污染性、毒害性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认识,铅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铅的毒性对造血,神经,消化,泌尿系统都有破坏作用,人们对铅中毒的意识逐步提高,使用无铅汽油,无铅器具,无铅化妆品等;日常生活中潜在铅危害是十分惊人的,蓄电池、电子、电器产品、化妆品等等。急性铅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各种症状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让学生了解铅的毒性与危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科技发展至此仍无法避免科技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伤害,引导学生时刻关注与警惕身边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学会思考,掌握科学常识,学好化学知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高秋华,徐辉碧主编.硒和癌、硒的化学、生物化学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M]第1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209~226.

[2]徐辉碧,范华汉.硒――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M]第2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650~652.

[3]洪法水,王玲,吴康.Pb2+对胰蛋白酶活性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3,19(2):129-132.

[4]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第2版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0~230.

篇6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命本质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抽象复杂,是一门教师教、学生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程。难学、难教和学好、教好成为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突出矛盾。影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材因素

1.1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过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

1.2学生园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基础差,缺乏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且学习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想学但学不会;有些学生则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却看不懂书本内容。

1.3教学大饲因素

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但学时少,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如化学与生物化学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第一节课涉及的氨基酸结构式等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到。

1.4教师国童

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严密性,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结构及代谢过程必须按教材讲授,以保证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1.5教学方法园素

生物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代谢物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代谢过程的化学变化。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个别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将文字、图片罗列出来,难以动态展示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教学效果不好。

2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注重教师个人仪容仪表,树立文好教师形象

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位仪态大方、教态自然、语言幽默、亲切和蔼、关爱学生的教师,会很快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重视生物化学绪论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解生物化学绪论课是教师介绍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搬教材,讲解缺乏新意,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生物化学绪论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其内容十分丰富,是全书学习的指南,可以帮助学生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笔者对绪论中“生物化学”概念采取“望文生义”教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用已知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学概念,并得出以下知识点:生物一研究生命的本质(研究对象一生命体)-一生命现象(健康、疾病、死亡);化学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研究内容(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掌握代谢与健康、疾病、死亡的关系)及方法。

2.3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展示应少而精,重点突出,并结合学生实际听课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及深。鼓励学生记住知识的结构和提纲,准确把握知识的点(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线(主线)、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从知识的点、线、面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围绕蛋白质是体内主要的含氮化合物,引导学生注意氮的代谢途径,总结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线:蛋白质(N:16%7氨基酸(基本单位)堕墨墨堡旦氨(剧毒)塑墼堡尿素(肝脏)_堡一排出。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谢。

2.4精心组织教学,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5引用生话实例,辅助赦学

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很少,且与专业知识联系密切,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知识。例如: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化学中的核心代谢过程,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磨盘可以将豆类磨成豆粉,再加水制成豆浆的实例,形象地将三羧酸循环(机构)比喻为磨盘,乙酰辅酶A比喻为黄豆(大分子物质),Co’、0比喻为豆浆(小分子物质),进而理解三羧酸循环的主要作用就是氧化乙酰辅酶A中的乙酰基。再例如:生物氧化中H20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来完成的,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笔者在讲解呼吸链的概念时,通过多媒体动画将呼吸链比喻为接力比赛:呼吸链(接力赛)是指代谢物(起点裁判员)脱下2H原子(2H++2e)(接力棒)经递氢体和递电子体(4名运动员),按照一定顺序(1、2.3、4棒),最后传递给激活的氧分子(终点裁判员),生成H,0(奖品)的全部体系(体育项目)。使学生理解了呼吸链的组成(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受氢体(氧分子)、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2H++0一H2(})。如果将2e递给氧分子(终点裁判员),不是最后的递电子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4棒运动员),则违规,生成H20:(无奖品H1O)。并结合煤气中毒进一步阐明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意义。

2.6指导学习方法,掌握记忆砚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思考与总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寻找记忆规律,将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代谢过程尽量简化,突出重点、难点,达到触类旁通、掌握重点的目的。例如:学生反映很难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为此,教师总结了很多记忆方法,笔者认为谐音记忆法最简单、直接。记忆方法如下:到图书馆一缬(借)异亮(~)亮(两)苯丙(本)蛋(淡)色(色)苏(书)赖(来)。

篇7

关键词:三生教育;化学教学;课堂;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94-02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真爱每一个生命;生活教育,是以掌握生活常识与生活技能为出发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生存教育,通过一些社会实践的教育活动,将生存之道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要结合化学教材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有效挖掘化学教学中的生命、生存、生活三大教育元素。

一、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主要由生理(自然属性)、心理(社会属性)、灵性(精神属性)三个因素构成。《生命教育导师》培训课程把“爱即生命(Love is life)”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其基本模式为“呵护(Care)、记录(Record)、感恩(Thanksgiving)、分享(Share)”,简称“CRTS模式”。每个人都要以个体生命为出发点,与自我、他人和大自然建立关爱、互助的关系,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生命教育可以和化学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根据化学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的价值、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增强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效果。例如:《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的学习,化学课堂上介绍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通过十二个昼夜的实验,夜以继日,研究出来的燃烧现象,彻底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听教师讲起这些科学伟人的故事,不但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高尚品质。再如: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中,要讲解气体CO的重要危害性,让学生明白第一种气体――CO,会使得不了解气体CO的人死于非命。还有的人会利用该气体谋杀或自杀,体现了对生命的不尊重和不珍惜、爱护生命。

二、生存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它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遵循生存的规律和原则的情况下,怎样充分发挥潜能,以适应时代的变幻莫测、增强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生存的最大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养成生存必需的良好习惯。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生存能力,必需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未来深造学习和进入社会后谋求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水的净化》教学中,《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有没有想过他流落荒岛,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这就是生存的本领。“三生教育”有机融于学科教学,将使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幻为现实。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生活教育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生活即教育。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启发和诱导,参与化学活动,学生们反复实践,积累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生活是完美的,在这个绚丽多姿的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生动有趣的变化。化学教学课件结合生活教育进行设计,使教学艺术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例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中化学家的艰苦工作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体会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而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大胆地向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的学说发起挑战,提出了原子中还包含了更小的粒子电子,等等,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是要追求真理的。

四、“三生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

“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独立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生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懂得感恩,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三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生命历程,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具体教学方法:根据“三生教育”基本方法的要求,以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化学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不断创新具体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说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体方法。

综上所述,“三生教育”应用到化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精神层面给予了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社会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力,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关爱生命与尊重生命;生活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加热爱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指数;认识生存的意义,适应生活和生存能力逐步提高,产生顽强的拼搏精神与意志能力。“三生教育”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新的生成点,使教师、学生和学校发挥三位一体的集体力量,呼吁家庭、学校、社会都积极参与,形成生命、生存、生活的强大“教育网络”,实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对生存的深化教育,对生活的实践探究,使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懂得生活。

参考文献:

[1]黎龙辉.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0,(04).

[2]檀传宝.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J].教书育人,2009,(35).

[3]叶飞,楚燕.学科德育的实践困境及其解决[J].教学与管理,2009,(34).

[4]郭惠卿.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08).

篇8

关键词:制药工程;物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335-1

制药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新专业。药物化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学生药学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药物化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散、药物结构复杂多变,记忆内容多,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难记、易忘。为了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方面做了尝试性的探索,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理论教学方面

1.1选择合适教材,调整授课内容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尝试根据专业特点以及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同时调整授课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制药工程专业来说,我们觉得药物化学应该着重介绍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用法用量、药物与结构的关系、药物的最佳合成方法和体内代谢过程等内容;对于新药研发与设计、高通量筛选则作为了解内容简要介绍。在内容上我们要求学生了解目前国内新上市的药品的类型,新的结构式,新的合成工艺等,在授课过程中既注意讲授传统老药的内容,又加强临床常用新药的讲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应用和禁忌症等内容。这样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是为了记忆而记忆。

1.2讲述药物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药物化学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代表药物,通过代表药物的学习熟悉这一类药物的性质,适用性和毒副作用等。每一类药物的发现或使用都具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将药物发现历史穿插到教学内容中,以此为线索进行讲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药物的发现过程,鼓励学生探索求知。同时,可以讲一些相关药物科学家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3加强化学和生命科学知识与药化的联系

药物化学是一门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在以往学过课程的基础上在药物化学上得以拓宽和应用,这是药物化学授课成功的关键。在现代化学药物的研究中,有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而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催化、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的应用,又使化学物质的筛选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大大加速了新药发现的步伐。药物化学是一门连接化学、生命科学并使它们融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因此,要学好药物化学,学生需要有化学科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课程和生命科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药理学等专业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在原有课程安排基础上,可以对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药理学等生命科学基础和杂环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作简单介绍,再讲解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记忆。

1.4发挥多媒体在药化教学中的优势

药物化学中介绍的药物结构复杂,合成途径和代谢途径都是由反应方程式构成,传统的教学方法靠板书不能表现化合物的立体结构,书写反应方程式占用大量时间,影响授课进度,使课堂讲授内容少。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药物化学传统教学方法的难题。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清晰的构建化合物的结构式、三维结构和异构现象,可以准确表达合成过程和代谢过程。

2 实验教学

2.1重视实验细节,培养健康科研观

在药化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实验失败,合成不出来成品或合成成品量少。有的同学实验失败,没有找到失败原因就仓促重做,导致第二次失败。这样机械重复对于培养药化实验的感觉和健康的科研观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寻找实验出问题的地方,并成功地解决问题,进而使重复实验成功。

2.2实验课的内容与其他课程实验配合

如用药物化学的方法合成了阿司匹林,把合成的阿司匹林作为原料药,把它压成片子。分别取原料药和阿司匹林片进行药物分析。然后再进行药理检查药效。由于原料由学生自己合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减少每门课用于原料购买的时间和金钱。最好在各门专业课结束后,安排1-2个药学大实验,将药化、药分、药剂、药理全套做下来,有利于学生对各门课的综合运用。

3 小结

《药物化学》的课程改革将是一项长期且艰辛的过程,我们将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药物化学》在本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围绕如何为本专业服务,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摸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瑞芳.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药学教育,2006,22(4)

[2]郭宗儒.药物化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郑虎.药物化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代现平.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篇9

高中化学渗透三生教育策略一、“三生教育”理念的释义及内容构成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理念的存在。所谓“ 三生教育 ”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关乎人的现实发展的理念,以生命的完善、生存的多样及生活的幸福为主要目的,促使社会群体对人本身的关注,是超越现实功利和社会浮躁的一种精神性的、指向未来的、终极的泛型。人的生命本质在于其所具有的精神性与反思性,人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沉思本该以人的自然本质为依托,去审视自身的生存现实、生活现状及生命活动的价值。“三生教育”理念的提出,实践的落实,正是人类对自身这种精神性、反思性的最好诠释。“三生教育”从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之根本上对人的发展做了动态的刻画,为全面发展教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行动指南。人的一生,是从出生到死亡,生命作为这一过程的具体承载形式而存在,生存则是这一过程得以表现的保障,生活则在某种程度上集中体现了该过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生存即生活。因而,人的生活表现为复杂的社会生存现象,是被“社会化”了的“自然人”的生活。基于这样的理解,便可基本确定“三生教育”的内容构成:生命教育最基本的内核是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在此基础上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发展、完善生命;生存教育则是帮助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在自然界中生存,亦在人类社会中生存;生活教育则旨在帮助受教育者和谐地生活,处理好生活事务,继而追求个人、家庭、团体乃至民族、国家、人类的幸福 。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意义

我国新一轮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化学是在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的,作为自然科学,新课程在淡化了化学的双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由于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朦胧阶段,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利用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接受化学科学知识同时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的生命、生活,并逐步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有利于学生未来长足发展。

三、在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三生教育因素,增强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

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更加广泛、深刻,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深度的加深,教材中涉及到人类生命、生存、生活的相关内容也更加丰富了,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内容加以恰当地利用,让学生感受和领悟这些知识,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尽情领略化学给人类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同时增强学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为人类带来灾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也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由于人类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诸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能源枯竭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化学本身造成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化学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化学教材中相关内容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通过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有机地渗透三生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形成关切生命、关注生存、关心生活的意识,在未来的生命成长中努力发现化学的价值,正确地用化学知识、化学思想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三生”

化学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意味着化学教学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而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化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的发展正是在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对于每一学生而言,生活的过程就是经历与体验的过程。课堂实践活动作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主要形式之一,是促进学生获得生命与生存体验、生活快乐多彩充满意义的重要过程。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中搜集资料,体会到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在相互分工与合作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在知识提升、友谊加深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化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化学知识,而且能认识到自己在用化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3.充分发挥化学家的榜样熏陶作用,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化学家奋斗的历程是严谨治学、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典范,许多化学家的一生,重视人的价值,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楷模。在教学中以这些这些典范为背景,激励学生以化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楷模,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化学家的研究,化学家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美好而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往往承载着化学家的人生价值,在教学中融入化学家的故事对学生生命价值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例如,在讲授“纯碱的生产”时,引入侯德榜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侯德榜先生少年时期刻苦学习的精神,学有所成后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怀着为振兴祖国民族工业的决心和信心回国,通过自己的刻苦专研,最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英国一家公司制碱业的垄断,赢得了国际化工届的高度评价的故事,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又如,在元素知识的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并在极其简陋的实验条件下通过艰辛的工作从两吨多的沥青中提炼出三克镭,却没有将镭的发现申请专利,而是以“科学无国界”的精神把它献给了全人类,让其为全人类服务,培养学生关心全人类的大爱情怀。总之,化学家的故事是很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适当的内容中融入化学家们的经典故事,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估价的教育意义。

4.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陶冶学生的生活审美情趣

(1)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美育,提升学生的科学艺术感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只是缺少发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在化学实验室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形态各异、质地不同、用途千差万别的各种化学仪器中,这些仪器就像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体验。如平底梨型的容量瓶给人以对称和谐之美,实验仪器之间的组合给人以结构的整体和谐之美,实验的设计思路更是给予学生以导真、求善、至美的创造美的启迪。实验过程中神奇的化学反应现象让学生视野开阔,看到而非描述性的真实美。实验中无色的液体的晶莹剔透之美,物质之间相互反应表现出颜色的千变万化之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一个实验设计,制得一种实验气体,发现一种实验现象过程中体会到的付出后的收获美、合作交流的分享美。这些美的体验不只是对学生感观上的熏陶,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启迪。

(2)以化学规律类比人生道理,使化学教学融入人生哲理美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大千世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变化规律,从而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然而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质之中的规律并非与人类社会规律没有相似之处的。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恰当的类比,既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化学知识规律,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化学知识中的规律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得失守恒规律时,可以这样类比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对待得失恰似氧化还原,得到会使你的价位降低,而给予反而却能使你的价位身高;又如,学习了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作用后可以这样类比:SO2为品红褪色是暂时的,氯水为品红褪色却是永远的;而氯水让石蕊变红是暂时的,SO2让石蕊变红却是永远的,你是否找到值得你为之彻底改变或愿意为你永远改变,而好好学习的那个人呢?再如,学习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后这样类比总结:人生有很多东西其实就像最外层电子,都是身外之物,得失乃瞬间之事,慷慨如钠者,贪婪如氟者,所差只不过几个微不足道的电子,生如夏花,何必要争得你死我活,被几个电子压得喘不过气来,钠原子也好,钠离子也罢,只要守住自己的“核”就不会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迷失自我。类似这样的类比,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从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体悟对待人生的态度,正确地看待生命中的得与失,追求与放弃的辩证关系,从而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更加通达,更富有智慧。

总之,教育每天都是新的,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三生教育,不仅是新课标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时展的要求。化学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应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上,关注人的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从生活点滴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提供路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高等学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5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3]崔迎春.新《化学课程标准》与人文教育的实施[J].中学化学,2004,6(6).

[4]梁杏娟.新课标下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9).

篇10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人,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写作。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

一、中职语文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导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有良好的公德心。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珍惜生命的人才是一个健康正常的人。然后举一些例子,例如大学生用硫酸泼熊、虐待动物、践踏草坪等恶习,有的甚至杀人碎尸,有部分青少年遇到困难时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觉得这是小事,有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有的是因为受到打击。这么多惨不忍睹的事件都是因为没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语文老师在讲述这些实例时,应当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这是错误的,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包括小动物小草小花,要做有爱心、善良的人。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深刻地反省自己,在教学时到底有没有落实生命教育。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融合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是由于:1.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与生命教育的内容息息相关。语文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2.生活离不开语文,让学生体验语文的同时也在体验着生命。3.中职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有生命意识,将知识与生命融合,知识才有意义,生命才有价值。生命的美妙在语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好语文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促进学生全方位健康发展。

(一)在阅读中融合生命教育

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理解的过程,对作者表达出的情感的理解、对描述场景的理解,也是对自我的理解。阅读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生命境界,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格。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古代文学作品占课本的很大一部分,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韵美、音乐美,还能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哲理。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带入感情的朗读,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还能让学生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时,这篇文章十分适合美读,老师应当指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读出气势和节奏。

(二)进行对比研究,感悟生命教育

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采用对比的方法是不可少的,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对比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准确地了解事物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欣赏能力。比如同样是以生命意义为中心思想的,不同的作者肯定有不同的诠释,正是因为这样,老师应当教育学生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来欣赏文章,这样可以更深层次理解文章,领悟作者的情感。例如中职语文老师在讲授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这篇文章时,可以将其与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进行对比学习。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了作者沉痛悼念之情,高度赞扬了文章中人物的崇高人格,两者也有不同之处,前者音调铿锵有力,鼓舞人心,后者格调沉重忧伤。在对比中研究和欣赏文章,让学生体会到有为的生命是具有永恒的价值的,从而反思自己的生命意义,建立崇高的人格和人生观。

(三)教学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