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变化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形势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形势变化

篇1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一)美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停滞。

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进一步引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危机。美国经济增长存在重大的下行风险,而通胀的风险在加大。2008年以来,美国的经济产生新一轮的动荡。

首先是五大投行的没落,继3月份美联储拯救贝尔斯登之后,9月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并购,五大投行中仅存的两家,即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已获批转变为商业银行;其次是政府接管了经营困难的“两房”(即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这一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本市场及美元信心,扩大了抵押贷款能力,但同时也扩大了政府负债,使潜在财政负担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并产生了较大的道德风险。纽约股市已进入熊市,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

(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失业率总体上升。

200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经济同比分别增长414%和319%,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104个和0146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各国失业率明显上升,美国失业率从1月份的419%持续上升至8月份的611%;日本从318%上升到412%;欧元区从713%上升至715%。同为资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和巴西失业率分别从1月的518%和8%下降到8月份的513%和716%;韩国和墨西哥分别从3%和411%小幅上升到312%和412%;马来西亚则从2007年四季度的310%提高到2008年二季度的315%。

(三)全球贸易增长放慢。

据OECD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量环比增速放慢,一季度增长1%,二季度下降012%。其中,OECD国家出口从114%回落到014%;进口一季度增长016%,二季度则转为下降018%。美国前七个月出口额为10946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13%;进口额为1514417亿美元,增长1219%;进出口差额为-419815亿美元,减少011%。欧元区前七个月出口额为9280亿欧元,同比增长715%;进口额为9393亿欧元,增长1119%;进出口差额为-113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210亿欧元。日本前八个月出口额为566027亿日元,同比增长319%;进口额为539134亿日元,增长1215%;进出口差额为26893亿日元,同比减少5819%。中国前八个月出口额为937619亿美元,同比增长2214%;进口额为785619亿美元,增长30%;进出口差额为151919亿美元,减少612%。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

1、我国采用的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2000年至2007年出口额从2492亿美元增加到12180亿美元,贸易顺差也从241亿美元2621亿美元。

2、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分别为2912%、1414%、1114%,位居前三名。

3、我国出口商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生产过程中忽视环保和劳工福利。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过高,出口商品层次不高。出口价格偏低,国内同类企业竞相压价,有的企业出口赢利仅靠出口退税所得,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出口的商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粗放式的出口增长方式给了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可乘之机。

4、加工贸易的比例和规模过大。1979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为2135亿美元,只占当年出口额的214%,2007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为617615亿美元,占到当年的出口额的50%以上。还需要注意的是加工贸易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外商投资企业,近几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到总进出口额的70%以上。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但在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中,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严密控制关键技术,把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它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还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将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的工业转移到我国生产,给我国的环境带来灾害性的后果。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出口增长速度放缓。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2008年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2、受次贷危机影响,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

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近年来,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次贷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转弱,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这一切都将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近年来,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的“337调查”个案明显增多,中国已成为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最近,美国又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我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

受次贷危机影响,欧盟内部的经济状况和就业不容乐观。2008年1月31日据欧盟统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27个成员国的失业率为618%,高于警戒线。欧盟的反倾销及其它贸易保护手段再度抬头,欧盟从2008年2月16日起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一般蜡烛、锥形蜡烛和类似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纪念性和户外蜡烛除外。整个调查程序将历时15个月,初裁将在9个月内作出。欧盟已选定巴西作为惟一的成本参照替代国。6月27日,欧盟《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简称PFOS指令)正式生效,规定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制成品中PFOS含量不得超过总质量的01005%。该指令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将远大于先前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

3、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月底,5个月累计升值了514%,这比2007年前10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19个百分点。

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将使企业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的成本降低,同时,2007年人民币兑欧元在波动中累计贬值了316%,因此我国企业对欧出口利润有所增加,加上一年来对欧出口比重明显上升,与对美出口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因素将对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有所缓解。

三、对策。

(一)外贸出口目标应重新定位。

外贸出口目标应由单一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向提升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出口创汇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口导向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使外贸增长一路高歌猛进。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日益多样的贸易摩擦,单纯关注外贸总量的增速和增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很有必要进一步上升到提升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更高层面上来规划外贸发展的方向,只有如此,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要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看,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减少资源流动和重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帮助各类走出去的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鼓励各类保险机构开发面向走出去企业的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解决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要及早建立全方位、高效率的企业服务机构,承担向走出去的企业全面介绍和宣传国外的法律、法规和投资环境,预警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防止不顾条件地一哄而起往外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三)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自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这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压力,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将继续走弱,从近期看,美元贬值还将持续。从目前的情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后,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为此,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必要时可适当利用人民币贬值支持出口。

(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1、促进传统出口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出口产品的研发设计,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和生产体系的国际认证。推动和支持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建立质量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提供公共检测服务。

2、加强调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通过总量调整,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密切关注“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动向,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加强源头治理,兼顾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逐步实现生产、消费和出口的相互协调,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3、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提高企业和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建设政策支持体系,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为中外企业提供开拓国际市场的信息、采购和合作平台。

(五)促进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

遵守劳动法,遵守税务、外汇、海关、进出口法律法规,尊重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员工利益。加快制订员工最低工资标准,履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严格规范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保障制度和卫生安全制度。促进企业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责任,合理反映出口商品的劳工成本、环保成本和资源成本,自觉维护诚信经营的规则,这是为了防止国外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如TBT、SA8000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六)完善调整加工贸易和外资政策。

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加工贸易和外资项目,严格限制甚至取消,提升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和档次,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鼓励发展和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完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推动加工贸易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向上下游延伸,提高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转移、合作开发等形式自主创新。制订有效政策,调整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七)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改变重外轻内、重国轻民的观念,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管理经验的国外企业合资,促进企业消化、吸收,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通过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资助、国际市场信息提供和服务、人才培训、市场推广、国外参展推介宣传等方式,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建立自主国际营销网络,深度开拓市场。取消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审核,放宽投资用汇和人员出入境管理,提供全面的境外投资信息服务和境外权益保障。

(八)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承包工程、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加大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金融网点建设,增加对重要贸易伙伴的运输航线。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和对外开放,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抓住国际服务业外包快速发展的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承接新一轮的国际服务业转移。

篇2

关键词:国际形势 贸易保护 进出口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2009年,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2010年世界经济整体将实现恢复性的缓慢增长,估计全球经济增速在3%—3.5%之间。这次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实现难度较大,发达经济体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1.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现状

我国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由于受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2010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进口1193.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

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来看,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至2006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正在调整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整措施

1.降低国内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进贸易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令中国出口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着力增强其汇率风险意识,增加结算币种,并学会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增强消化汇率升值而带来成本风险的能力。

4.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注重服务质量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5.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重视科技发展,改善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

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应重视科技进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6.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借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调整出口退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减少出口补贴,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参考文献:

篇3

【2017人事行政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建立合法、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当今的信息是开放的,市场是开放的,人才竞争也同样是开放的。在信息开放和人才竞争时代,谁拥有合法、开放、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谁就拥有核心的竞争,现在是保险公司经营发展的关键时期,本阶段公司将拉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变革 。

第一、对照20xx年《劳动合同法》梳理公司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相关内容;

第二、调研、分析绵阳地区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公司现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本公司制度进行梳理,建立简明的工作流程、便于落地的政策措施;

第三、预测的几年绵阳地区消费水平,调研同行业关键岗位薪酬水平、薪酬变动频率及幅度、年终奖数额及兑现和增长方式等因素,结合公司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规划,创建开放、合法、创新式薪酬和奖金管理办法;

二、建立员工招聘渠道

由于绵阳市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流动性不强,所以需要调研并开辟人员信息更新率高、专业技术人员多、费用低、功能全的招聘渠道,为公司人员招聘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分析20xx年招聘过程中的得失,与各兄弟公司分享招聘经验;

第二、对正在使用的招聘渠道进行分析,开发可利用但未使用功能,发挥每一种招聘渠道特有优势;

第三、根据近几年公司发展规划,确定未来几年人员需求状况,针对需求员工专业性特点,选择适合公司的专业招聘网站进行调研、开发,同时与兄弟公司沟通,共享招聘渠道,提高招聘渠道使用率;

第四、预测本公司各部门人员需求,考察项目所在地招聘途径、招聘成效、招聘费用等因素,针对项目特点梳理招聘渠道,使招聘工作做到成本低、效果好。

三、合法用工

新的一年实现全员聘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规范用工制度,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双方利益,并逐步增加保障性激励,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切实为员工在保险、健康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解除后顾之忧。

四、结合企业战略规划的培训

20xx年保险公司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竞争加剧,公司需要反映敏捷、专业能力强的员工以及能培养出这种人才的领导班子。本年进行针对性培训:着重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及技能培训。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外派学习、通过管理光碟学习、读书活动、互联网学习、外聘讲师授课、聘请集团讲师授课等。普通员工的培训,结合人力资源部建立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档案,通过集团培训讲师队伍,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着重技能培训,一般员工着重执行力、企业文化和职业化素质培训。

五、建立持续激励的管理制度

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人才需要持续激励,只有持续的激励才能持续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企业充满活力与激情。从员工层面,随着员工素质、员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的需求不断提高,随之配套的激励水准也需相应提高。从企业层面,持续激励的重点将向重点部门、骨干员工倾斜。

【2017人事行政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人员调配管理

本年度重点做好新兴工业园投运期间的人员调配工作。

1、根据公司新的体制设置及人员定编,抽调部分优秀管理人员及生产骨干到工业园工作,使技改项目投运后,能够正常的安全经济运行。

2、根据公司各部门、单位人员岗位定编、缺编情况,随时作好调配工作。及时、准确下达人事调令和人事指令,力争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佳合理配置。

二、劳动合同管理

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本年度重点做好xx年6月30日194人劳动合同到期员工的续订工作。针对本次续签工作,在今年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运作新的管理办法,对生产工人及其他工作人员拟采用中期(2年)、短期(1年)合同,对部分人员采取不再续签合同的管理办法。

三、人事考核评价

为进一步加强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正确把握每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建立公司正常、合理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从而为员工的奖惩、晋升、调整等提供客观依据。根据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状况,制定人事评价制度,进行人事考核评价。对不合格人员实行在岗试用、待岗培训或转岗,以保证员工队伍的高效率、高素质。

四、奖惩管理

结合公司实际,对在生产、科研、劳动、经营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分别给予奖励。对有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完不成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的;不服从工作分配和调动、指挥,或者无理取闹,聚众***,打架斗殴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等情况的员工,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人才储备工作

根据公司现状,结合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型人才交流洽谈会,直接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获得技术过硬、品德优秀的人才队伍。拟在xx年招聘应届大学本科生10名左右,专业主要有:热能与动力专业5-7人,电气专业2-3人,化学专业2-3人。

六、员工职称评定、职业资格证年审工作:

随着对人才资源的进一步重视,职称评定等项工作已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与重视。

1、做好xx年度公司员工申报职称工作的办理,重点做好申报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的手续办理。

2、做好公司员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年审与办理工作。按照劳动部门要求,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年审工作,同时根据实际适时做好职业资格证的申报及办理。

七、其他人事管理工作:

1、做好员工季度劳保及劳动用品发放及管理工作,及时做好员工劳保用品的补充及相关制度修订工作。

2、做好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保证档案的完整性、齐全性、保密性;

3、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办理员工的辞职、辞退、除名、开除退厂手续。严格退职手续的办理,做好退职员工钱、财、物的交接监督,不留后遗症.

根据20xx年年度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政人事部20xx年年度工作计划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及地方新的劳动法律、法规,有针对性的对公司现行制

度及规定进行修改,有效的规避法律风险。

根据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相关规定,从20xx年5月1日起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有罚款内容将被警告,而乱扣工资将按照被罚款或者扣减工资的人数每人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从新出台的《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来看,我司现行的绝大部分制度将面临修改,特别是《员工手册》、《工作行为管理制度》、《行政人事奖惩制度》、《员工宿舍管理规定》、《公司例会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诸多内容将重新修订,并且必须在20xx年第一季度修订完成,保证在20xx年5月1日能够执行新的厂纪厂规。

二、 针对20xx年分公司与总部的合并,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

(一)根据总经办的指示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以及业务运作方式,重新设计和搭建组织结构;

(二)优化、精减部门及岗位,实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有效降低人工成本,防止出现重叠用工成本;

(三)对总部及分公司员工数量、质量、结构、员工流动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关键职能的效能进行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确实可行的人员调整和配置方案。

(四)根据行业、产品特点、公司运作模式以及公司人员需求历史数据,做好20xx年人力资源供需预测,保证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正常运作。

三、 在薪酬管理方面,分步进行改革,继续推行“薪酬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政策

根据公司来年的经营情况,寻求突破,力图打破吃大锅饭,实现多劳多得,按绩取酬。针对不同岗位和业务特点实行不同的薪酬管理制度,办公室职员采用“底薪+岗位津贴+职位津贴+绩效奖金”的综合计薪方式,而产线、品质的员工继续推行计件薪酬制度。

绩效考核需要强化,做到考核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关注考核结果;同时对评定为先进的员工可以试行“总经理特别奖”予以重奖或晋升,对业绩或考评不佳的员工则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

四、 建立和巩固招聘渠道,及时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

五、 人员培训与开发

(一) 年度培训计划说明

2012年行政人事部在培训方面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日常的入职培训在循序渐进的推行以外,专项培训和技能培训为零记录。为此,在20xx年我部必须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及部门人员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课程,以满足公司发展战略和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公司将通过培训逐步调整员工知识结构,提高员工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这也是编制本年度培训方案的出发点。

(二) 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了使培训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方案前,认真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共发放《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至各个部门,

(三) 培训指导思想

1、工作即培训

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培训 - 工作”的结合,从而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改变工作态度,改善工作绩效,把员工培养成“企业人”,因此培训主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2、培训讲求实效

培训的课程选择是根据各部门及各岗位实际需求及岗位特点而设定的,它必须紧密联系培训对象的本职工作,并且结合实际的开展培训工作。

3、培训目标

(1)满足各级管理层和工作任务的需要。管理者管理技能、态度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工作任务完成的效率,增加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2)满足员工需要。通过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增加员工工作信心,并且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应用这些技能,从而促进部门目标的完成。

(3)塑造公司的“学习文化”。形成一种公司学习的氛围,保持公司的持续发展与市场竞争力。

六、 其他行政、人事管理工作

(一) 人事档案管理

做好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保证档案的完整性、齐全性、保密性。

(二) 劳动合同管理

一如既往的贯彻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及政策,及时的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实事求是的进行用工登记及劳动合同备案。

(三) 社会保险管理

及时的办理社会保险事宜,及时跟进社保办理及制卡的进度,及时准确的提供社会保险缴纳数据,及时按国家的相关政策调整缴费基数和比例。

(四) 职工宿舍管理

继续推行职工宿舍评比制度,严抓职工宿舍卫生及纪律,对卫生及纪律表现优秀的宿舍成员进行奖励,对卫生及纪律表现差的宿舍成员进行相应的惩罚。通过奖罚及日常督促使职工宿舍营建成一个“干净”、“舒适”、“和谐”、“安全”的职工之家。

篇4

【关键词】“两化”良性互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化”同步

当前,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困难,资源和环境难以承受;另一个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内需启动困难,经济增长难以持续。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关键是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闯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而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则关键是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事实上,新型工业化是拉动力,创造供给;而新型城镇化则是推动力,创造需求,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必须同步推进才能有效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的问题。因此,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一、“两化”非良性互动难以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

“两化”良性互动,就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工业化创造需求、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供给,以新型工业化引领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两化”非良性互动则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另一种是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或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均会带来诸多经济社会问题,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只有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

二、“两化”良性互动应是推进“四化”同步的关键环节

“四化”同步推进的难点在于农业现代化,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率只有52.57%,也就是说还有将近一半的人口留在农村,而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0%,农业生产效率极低。而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必须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另一方面,必须实行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效转移农业人口,使其在城镇安居乐业,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是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另一个是必须为其提供必要的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而这两个要求都可以通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来实现,新型工业化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新型城镇化则能够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

由此可见,“两化”良性互动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信息化发展和应用的关键载体和动力,故而“两化”良性互动应是推进“四化”同步的关键环节。

三、实现“两化”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发展战略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进程已经到了中后期阶段,而城镇化进程也到了加速发展阶段。根据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的标准,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已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就业结构演进也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演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出现了明显的非良性互动。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在制度体制的障碍和发展战略导向问题,因此,要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优化在现有的发展战略。

从制度创新方面来讲,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无论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还是城镇的经济繁荣,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而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特别是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农民能够自愿、有偿地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出让,使农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这样才能有效地解放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使他们能够转移到城镇,参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是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制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享有同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权利,使其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合理的就业待遇和同等的社会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劳动力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竞争,实现起点公平;其二,要切实消除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待遇,保证同工同酬,实现过程公平;其三,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享有同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实现结果公平。

四、推动“两化”良性互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统筹兼顾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期间的互动关系也要符合阶段的特点。一般来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期,工业化是核心和基础,对城镇化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第二阶段是成长期,工业化开始落后于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逐渐加强;第三个阶段则是成熟阶段,工业化的作用开始淡化,城镇化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来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篇5

【关键词】窄边框;薄型化;液晶显示

2009~2012年四年时间,NB产品厚度从5.0mm降低到2.8mm,MNT产品厚度从36mm降低到10mm,随着Tablet PC、Ultrabook、Blade MNT等产品概念的提出,以及,消费者对显示产品便携性及外观要求的提升,在厂商与消费者的共同推动下,薄型化设计已经成为显示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另一方面,在面板与整机厂商的推动下,MNT、TV产品正在逐渐向窄边框、Borderless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DID产品市场的兴起,客户对拼接屏窄边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消费者与厂商两者的推动下,市场对窄边框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一、Array技术方案

1.GOA

原理:GOA技术是将Gate Driver IC集成在Array玻璃基板上(请参照右图),即去除Gate Driver IC用TFT布线组成栅极电路形成GOA单元,实现Gate Driver IC的驱动功能。

技术优势:去除了Gate fan-out Line,从而可以减小Sealing area,满足窄边框的设计需求。同时,GOA的实现工艺与液晶显示TFT制作工艺相同(不需要增加新的工艺流程),而且,去除Gate DriverIC,可以降低产品成本。

2.交替布线

技术优势:a2

3.双层布线

技术优势:a2

二、Cell技术方案

1.Slimming

原理:常用的打薄方式有两种,即物理打磨和化学腐蚀。

①物理打磨就是对玻璃进行机械打磨,使玻璃变薄;

②化学腐蚀就是将Panel置于强酸(氢氟酸)环境中,玻璃中的SiO2与强酸发生反应被腐蚀,玻璃变薄;

技术优势:由下图可见,a2

2.Narrow Sealing Area

技术优势:a2

三、Circuit技术方案

1.Slim PCBA(单面打件)

原理:双面打件即将IC、电容、电阻等元件组装在PCB两侧;单面打件即将IC、电容、电阻等元件组装在PCB一侧。

技术优势:a2

2.P to P Interface

技术优势:由上图可见,与Mini-LVDS接口相比,采用Point to Point接口,减少走线数,缩小PCB尺寸,从而满足窄边框设计需求。

3.Top PCB V.S.Bottom PCB

技术优势:如下图所示,采用Bottom PCB设计,可使Panel厚度减小,LG 23“MNT产品采用Bottom PCB厚度由10.2t减小至7.3t。

四、机械光学技术方案

1.Mold-Frame less

原理:优化背板机械结构设计,用背板来固定Panel与BLU,以实现Mold-Frame less设计。

技术优势:由上图可见,与传统结构相比,采用Mold-Frame less设计,去除了Mold-Frame,满足轻薄化设计需求,同时可降低成本。

2.No Bezel

原理:在Panel下边缘粘若干卡扣,在Bezel上折弯出相同数量的小钩,Bezel从Panel下面、BLU的侧面钩住卡扣,从而固定住Panel。

技术优势:由上图可见,与传统方式相比,采用No Bezel设计实现无Bezel,增大Panel可视区域面积,但由于Panel四周没有保护,存在信赖性风险。

3.One Film Solution

技术原理:One Film Solution即以一张光学膜实现光线会聚,回收,扩散等功能,从而实现用一张膜来代替CS、Prism、ML三张膜。

微珠涂布层:扩散及遮蔽效果;

光学核心层:光学核心层对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有选择性回收,出射光为偏振光,宽视角;

PET基材:PET基材保证抗翘曲性能;

扩散涂层:扩散涂层提供优化均匀性及缺陷遮蔽能力,防止接触面光耦合效应;

技术优势:与传统设计结构相比,One Film Solution可减轻产品的重量,降低产品的厚度,满足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同时,与传统结构相比采用该技术BOM成本更低、导光板缺陷遮蔽能力更优、膜材透过率更高。

4.Side View LED

技术优势:由上图可见,a2

5.Flat PCB

技术原理:Flat PCB即缩小PCB面积和COF长度,并调整M/F和Bezel设计,将PCB放在侧面。

技术优势:a2

五、Touch技术方案

OGS/In-cell Touch

原理:将Touch Sensor内嵌置入液晶面板的液晶盒内部。

技术优势:由上图可见,与传统触控G to G设计结构相比,OGS技术减少了一层Glass的使用,即直接将Senser制备在Cover Glass上,从而降低Touch Panel的厚度满足Touch产品薄型化设计需求。

由上图可见,与Add-on触控设计结构相比,In-cell Touch将Senser制备在Cell内部,从而减去了贴合Touch Panel的厚度,大大降低了产品整体厚度,满足产品薄型化设计需求。

六、窄边框薄型化设计-大势所趋

随着Smart Phone、Tablet PC移动智能设备的热卖,消费者对移动电子产品便携性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提升移动智能设备的便携性,移动智能设备在设计中广泛采用了窄边框和轻薄化的设计方案。

在Notebook产品领域,在以英特尔为首的众多笔记本品牌商推动下,超薄本已逐渐取代传统Notebook产品成为市场主流,而超薄本(Ultrabook)最大的特征就是超薄、超窄、超轻。由此可见,想在未来的Notebook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必须在窄边框和轻薄化的技术研发上抢占先机。

近年,由于超级本、平板电脑等新产品概念的推出,显示器市场被逐渐蚕食。在LG、AOC等厂商的联合推动下,Blade概念应运而来,试图为日渐萎缩的显示器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而市场反应与消费者的口碑也证明了Blade显示器的成功,想要在角逐激烈的显示器市场取得先机,更薄、更窄将是未来设计的趋势。

OLED电视的到来,给液晶电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OLED以其优秀的画质,超薄、超窄的外观,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虽然OLED电视由于荧光材料、制程良率等问题,成本居高不下,但随着工艺的稳定与技术的成熟,OLED电视成本将越来越低。液晶电视厂商想要与OLED电视一争高下,必须提升产品规格,同时进一步优化外观设计,而窄边框、轻薄化的技术自然必不可少。

拼接屏市场作为小众市场,一直没有得到广大面板与整机厂商的充分关注,而近年来,随着拼接屏需求的不断提升,加之拼接屏的高利润空间的吸引,众多面板厂商也纷纷投入拼接屏市场的争夺,而面对客户日益苛刻的要求,广大面板商唯有提升技术实力,方可在拼接屏市场这块大蛋糕上分得一块。

参考文献

[1]A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UV-Sensitive Sealant For the Narrow Bezel LCD,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information display 10th,2010.

[2]DS 2011 TOUCH PANEL MARKET ANALYSIS Report,Display Search,2011:60-66.

[3]Q3'12 Quarterly Large-Area TFT LCD Product Roadmap Report,Display Search,2012:99-101.

篇6

[关键词]自学考试 竞争力 注册制 双证一体化 多元化

20世纪70年代,教育的发展理念从一次性终结教育转向终身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理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提出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个基本观念。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纲要强调指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发展自学考试对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序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1981年试行,历经30年,发展成绩斐然。截至2010年底,在全国693所高校设立专业主考院校,共开设796个专业,涵盖法、哲、历史、教育、经济、管理、文、理、工、农、医、军事12大学科门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图1为高等教育自考发展30年累计取得成绩的数据统计,输送的人才大致相当于130所万人规模大学20年毕业生的总量①,成果显著。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分析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形成我国三大高等教育体系。自学考试已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开放教育格局,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改革要求。另外,每年有相当一部分适龄青年,因多种原因不能进入高校学习,农村所占比例更多,加之大量在职在岗人员有再学习意愿,自学考试为这些人提供了有利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便利、成本低、解决工学矛盾而且质量高,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均衡的有效途径。自学考试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力保障。(1)开放、灵活的特点与学习型社会“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需求相适应。自学考试的学习理念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理念是统一的。它是目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开放和最为便利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第一,自学考试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和已受教育程度、信仰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中国国籍的任何人(包括罪犯)都可以参加;第二,自学考试不受专业和学习年限限制,专业自主选择,未通过的科目可重复考,取得的成绩长期有效,学分累积,考试一年举行四次,考生到当地设立的自考办报名即可参加。这种灵活、便利的学习方式更适合目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2)自学考试纵深、严谨的管理组织模式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自学考试管理机构逐级管理,分工明确。在教育部领导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负责制定考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领导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务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负责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考生因户口迁移、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要转省、地市也很方便。

自学考试允许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相结合,考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学或者助学,但课程必须参加国家考试,是所有学历教育中唯一命题和辅导、考试和办学等关键环节分离的学习形式,严格规范的考试制度确保学习质量。因此,自考文凭被视为等同于普通高校文凭,不仅在国内含金量高,而且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认可,自考毕业生到这些国家可直接攻读硕士。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竞争力转变及原因分析

1.历史回顾。中国自学考试是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977年我国恢复中断11年的高考,当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教育条件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青少年对学习知识如饥似渴难以满足。1977年共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7万人,录取率不足5%;1978年共610万人报考,录取了40万人,录取率仅6.6%。为促使青年人自学上进,对有学习愿望者鼓励自学成才,凡是自学有成绩,经考试合格者,发放证书,等效于高校教育。1981年初,国务院批示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首次考试2万余人报考,第二次考试考生增加到17.7万人,对学习的饥渴、社会的需求可见一斑。1988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到1988年下半年,全国有560多万人参加了200多个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且有28万多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②。20世纪80年代,自学考试为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带来的教育机会限制、缓冲人才断层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自学考试规模得到空前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和不可或缺的部分。

2.自学考试教育现状。进入21世纪后,自学考试的情况有了新的变化。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的数据(见图2),2000年,学历教育报考1369万人次,而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报考仅171万人次,差距明显。然而经过十年的发展变化,学历教育报考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报考异军突起,上升趋势明显,2007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报考人次基本持平,2008年之后实现了反转。自学考试面临改革转变,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迎来历史新篇章。

3.教育竞争力变化及原因分析。(1)学历教育竞争中显优势。近年来,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规模都有萎缩,呈现稳中有降趋势:2010年自学考试学历报考人次从1997年突破千万后首次重新回落到千万以下;2010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占各类高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17.3%,相比1998年的45.3%,成人高等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分量大大降低。弱化趋势表明二者同时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生源竞争和生存竞争态势不可避免。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不容忽视:一是成人高考的存在遭受质疑。近几年,成人高考报考人数低于招生指标的倒挂现象普遍,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形同虚设;二是缺乏质量监督和保证机制,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成人高校教学管理不严,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降低了成人教育学历的社会认可度;三是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计划各校自主设置,缺乏统一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困难,不利于“学分银行制”实施;四是成人教育趋于普通教育化,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管理制度不能适合成人教育生源结构和个性化、多样化、职业化的应用性需求变化,在开展全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存在局限性。相比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采用“教考分离”“宽进严出”的教育机制保证了自学考试体系的严密性和公正性。自学考试涵盖学科范围广,考试组织管理体系广泛、灵活而严谨,与学习型社会教育理念相一致,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有独特优势,自主选择、社会普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等诸多“以人为本”的特性有利于终身教育在全民、全社会更加广泛开展。全民继续教育对各种形式教育的成果认定、转换提出了新的课题。“学分银行制”是各种教育形式互通衔接的有效途径,而自学考试从实施以来一直采用“学分银行制”,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欠缺的,因此自学考试的执行机制在未来教育发展中颇具竞争力。(2)自学考试凸显的非学历教育功能。图2数据对比显示,自学考试教育的发展方向已出现拐点,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考试越来越受欢迎。自学考试能满足人们广泛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需要,以专业技能培养与行业资格鉴定为主的各种非学历证书考试社会需求广泛,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国继续教育推进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自学考试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全民继续教育。当前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市场导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见,自学考试在新时期应及时适应各种变化,通过改革探索,扬长补短,从而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四、改革创新自学考试机制,促进自学考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建立基于自学考试制度的成人学历教育“注册制”。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成人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二者的生源竞争和生存竞争。利用现行自学考试学历教育运行模式的有利优势,将成人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有机整合,实行成人学历教育“注册制”:(1)学员“注册制”。将目前的成人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合并,成人学历教育由学校负责制统一改为教育考试院负责制。成人教育学员无须参加成人高考,而是由自学考试机构注册、建立和管理学生的考籍档案,统一命题和组织考试。考生每通过一门课程即取得相应学分,发放单科成绩合格证,记载考试课程名称、成绩和学分,并计入网上考籍系统,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也互认学分,所修学分累计,信息随时可供查询,考生考籍信息清晰明了、简单易查。考生可自学,也可就近自主选择院校参加助学培训,教考分离,考生完成规定学分后提交毕业申请,由教育考试院审定通过后统一颁发证书。(2)基于模块化学习的大选修制。专业课程实现模块化教学,分公共、核心、选修三个模块。除公共模块和核心模块外,选修模块课程不局限于固定课程,可由学员自行选择本专业或非本专业同层次开考的选修课程。在确保学科体系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兼顾学习者不同职业岗位需求和兴趣爱好,从而将学科体系、考生个性化需求和社会需求三位统筹,这与《纲要》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一致。(3)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最新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成立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自学考试自始至终实行“学分银行制”,而且学分信息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可操作性强,探索其他形式教育的成果认证、转换可以归口统一由自学考试机构承办。以自考学分信息管理系统为中心,积极探索自学考试与高等教育全日制专、本科的教育沟通衔接、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以及其他各类形式教育之间的学分沟通衔接,逐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2.建立自学考试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和衔接,实行“双证”一体化。参加自学考试对象多数为在生产第一线的在职在岗人员,对职业技能的应用和技术的管理学习意愿强烈。因此,关注自学考试教育的职业诉求,注重其教育体系与职业体系的有机整合联动是教育发展的主轴线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间的相互转换与衔接,是英、德等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英国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是世界上公认做得最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分为五级,每级分别反映了实际工作中必须履行和具备的责任和能力,三者之间可实现相互对应、交叉转移。德国的“双元制”也是国际上饱受赞誉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毕业前须参加职业培训结业考试,毕业时考试证书、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三证合一”,三证分别由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培训部门、职业学校颁发,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④。 我国的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运行机制通常各自独立。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双证”教育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综合发展的试金石,该模式有效地激励了学员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步发展。借鉴“双证”制度,确定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学分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学分互认的可操作性通兑办法,建立二者之间的对应和交叉转移,将学历教育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双证”一体化。

3.发展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探索实现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归一化。我国的非学历教育从1994年起开展考试,2000年前,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考试品种单一、项目少、报考规模小,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此后几年,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报考逐年递增,2010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独立开考和合作开考的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报考达1103万人次,相比2000年报考171万人次,规模增长迅速。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广受欢迎的直接原因是广泛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部门将资质证书作为人事招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国家对职业认证体系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目前缺乏严谨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认证机构繁多,各行业、部门自行组织考核鉴定、发证,部门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之风无法杜绝,考核管理不严密、透明度不高、鉴定范围狭窄、考核内容陈旧等现象使得认证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下降。相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承办的非学历证书考试因质量保证,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扩大,涵盖的资格认证项目越来越广泛。大力发展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加大与各行、各业资格认证的合作力度,开拓多类别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行业资格证书,构建全国各行业统一的、以政府监管、行业指导、考试机构实施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4.建立多元化的自学考试运行机制。(1)层次上,向研究生教育发展延伸。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学考试以专科教育为主,目前以专科、本科同步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学习型社会的进一步推进,自学考试在各种继续教育中凸显出来的效用性促使其高层次发展需求日益增加。发展自学考试研究生教育,从而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2)空间上,促进自学考试国际化。加强自学考试与国际证书考试之间的沟通,将国际证书有机融合本土化。全国考委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简称“UCLES”)合作推出的中英合作自考模式,由中英双方参照剑桥大学相应专业考试的标准共同设立课程体系,教材和命题都由英方负责,通过对剑桥大学先进的案例教学、实用课程学习,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考试以案例模式进行,考生以实用的知识结构进行案例分析,不用死记硬背,考试通过率反而高于传统的自学考试模式。通过规定课程考试,可同时获得国内高校学历证书和剑桥管理证书,一考双证。该模式强调学以致用,特别注重管理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生更具就业竞争能力。此后推出的中美合作自学考试SMAT项目是又一个自学考试与国际接轨的实践项目,这种国际合作模式可以走得更广泛、更深入。(3)形式上,创新多样化的自学考试模式。一方面,将自学考试委员会的监管作用和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发展过程性考核,包括网上课件学习、网上作业和网上考核,加强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通过网上学习系统对考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记录和考核测评。将过程性考核与国家统一考试有机结合,避免学员过分追求合格率的应试心理,突出自学考试教育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研究更开放的教学组织和评价形式,建立专业课程远程教学和网络答疑体系;打破常规学分制度,建立更弹性化的学分认定办法,通过区间学分制实现学分转移和借用;采用多元化的符合学习需求的考评测试方式,尤其是非学历教育不同职业技能的测试更需要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

[注释]

①参见教育部网站的“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简况”一文。

②于信凤.1981年自学考试在三市一省试点[N].中国教育报,2009-08-31.

篇7

关键词:径向通流间隙;汽封;轴向定位;热效率

1 概述

本公司汽轮机是由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双缸、冲动、凝汽式汽轮机(N100-8.83/535型)改造而成,型号为C100/N110-8.83/0.245/535。本体部分主要由静止部分和转动部分组成。低压缸为分流式排汽,设两个排汽口。高、低压转子用半挠性联轴器相连,低压转子通过半挠性联轴器直接带动配套的QFS-100-2型交流同步发电机。主蒸汽经过主汽门后,由四根φ219×22mm高导管,分别引向对应的调速汽门。主蒸汽在调速汽门的控制下进入调速级,调速级是单列速度级,主蒸汽在调节级内膨胀作功,汽压降到6.25MPa,温度降到492.08℃(额定工况),然后依次流过高压缸内各个压力级膨胀做功,最后经2个φ900mm排汽口,并通过两根φ915×6mm的连通管自上部引入低压缸,蒸汽在分流环作用下将蒸汽平均分成两股,分别流经前后各个压力级,进一步膨胀做功后,分别进入两个凝汽器中。本公司一共有两台型号为C100/N110-8.83/0.245/535汽轮机。

截止到2016年7月,两台机组分别完成了机组投运1年半后的检查性大修,#1机完成了一次A级检修,在A级检修前进行了性能试验,出现汽轮机缸效以及热耗等经济性指标明显下降的异常现象(如表1)。

从表1数据可以知道,在改造后投入运行7年时间里,汽轮机高中压缸效率下降了8.13%,机组热耗明显升高,升高了203.02KJ/KWh。

2 影响汽轮机热效率的因素

影响汽轮机热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进汽机构的节流损失、排汽管的压力损失、汽轮机的节内损失、外部漏汽损失、机械损失及回热系统的影响等,对于设计早已成熟、正常运行的110MW机组,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运行工况变化以及漏汽损失。改造一个大修周期后,从机组运行和大修揭缸检查情况看,可排除运行工况变化的影响,汽轮机内通流间隙的变化是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素。

汽轮机的级是由静叶片和动叶片按顺序配置而成,蒸汽在静叶片汽道中膨胀加速后进入旋转的动叶,在动叶片汽道中转向并补充膨胀做功;汽流在动叶中的动量发生一些变化,产生圆周方向推力并做功,做功后的蒸汽进入下一级继续膨胀做功。图1是简单的级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级的通流部分是采用良好的叶片型线和高效的流道结构,组成合理高效的流通汽道,汽轮机中上一级做完成功的蒸汽进入下一级,直至从最末级动叶排出,经排汽管引至凝汽器。排汽在排汽管中流动,会因摩擦和涡流造成压力降。这部分压力降用于克服排汽管的阻力,没有做功,造成了排汽管的压力损失。另外,高速转动的叶轮与其四周的蒸汽相互摩擦,带动这些蒸汽旋转将消耗一部分叶轮的有用功,黏附在叶轮表面的蒸汽机受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向叶轮外缘,靠近喷嘴或隔板的汽流则向叶轮中心移动,形成涡流,增加了叶轮有用功的消耗,形成了叶轮摩擦损失。

汽轮机的主轴在穿出汽缸两端时,为了阻止动静部分摩擦,总是要留有一定的间隙,虽然装端部汽封后这个间隙很小,但由于压差的存在,在高压端总有部分漏汽向外漏出,在汽轮机低压汽封处,由于级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为了防止空气漏入汽轮机内,向低压汽封处通入蒸汽密封,这部分蒸汽大部分漏入汽缸,也有少部分漏向大气,漏出的蒸汽不做功,造成了外部漏汽损失。

汽轮机轴向通流部分间隙主要控制叶片靠近顶部的轴向间隙、叶片根部轴向间隙和叶轮轴向间隙;汽轮机径向通流部分间隙主要有隔板汽封间隙和叶顶汽封间隙。

3 本公司汽轮机大修发现的问题

3.1 高中压缸径向通流间隙超标

高中压缸端部轴封以及高中压隔板套径向汽封齿磨损较严重;高中压转子速度级围带磨损有0.30mm左右的沟槽;速度级下隔板套阻汽片有两处长约200mm的汽封齿脱落。检修时发现高压前轴径向间隙磨损后最大达1.8mm(径向间隙左右标准:0.4-0.6mm);检修时发现高压隔板套径向汽封间隙最大达2mm(径向间隙上下标准:0.0.6-0.9mm);检修时发现叶顶阻汽片磨损后间隙最大达2.1mm(径向间隙标准:1±0.05mm)。

3.2 低压缸径向通流间隙超标

低压缸部分隔板汽封存在不同程度的汽蚀现象,隔板阻汽片有脱落现象,径向间隙与设计标准值相差较大。

4 径向通流间隙超标原因分析

高压前轴封磨损主要是因安装时固定高压缸的立销左右配合间隙不准确,各抽汽管道对高压缸有一定的拉力,导致高压缸发生偏移使汽封磨损。

机组有时会出现不良工况下运行,部分结构处汽封、动静叶会受到不良介质冲刷、腐蚀,长时间运行形成局部汽蚀损坏。

出厂时部分阻汽片镶嵌不牢固,阻汽片定位后冲铆不结实,汽轮机长期运行后,蒸汽冲刷、汽蚀造成阻汽片脱落。

5 通流间隙变化对汽轮机效率的影响

5.1 汽轮机轴向通流部分间隙对热效率的影响

动、静叶片的轴向顶部、根部间隙对级效率产生两种作用相反的影响。当叶片的轴向顶部、根部间隙增大时,静叶出汽边尾迹的影响减少,使动叶出汽汽流趋于均匀,可以提高级的效率;但同时增加了磨擦损失,对级效率又产生影响。因此在级的热力性能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级效率变化,结合材料消耗、汽缸与转子的相对膨胀、机组长度和加工工艺等综合因素,确定轴向通流间隙的最佳范围,并通过转子上的推力盘与汽缸的推力瓦精确定位来保证。本公司汽轮机大修时,高低压轴向通流间隙基本未发生改变,轴向通流间隙对原设计热效率基本没有影响。

5.2 汽轮机径向通流间隙对热效率的影响

汽轮机级间的漏汽量与通流径向间隙的面积和两侧的压差成正比,汽轮机在级内全部设计安装了汽封装置,以减少隔板与轴之间、动叶顶部与隔板之间的漏汽。级间的漏汽对汽轮机的热效率影响很大,根据计算及现场的安装、试验经验,高压汽轮机汽封的径向间隙每增加0.05毫米,级效率将下降约0.4%-0.6%。

6 应对措施及实施

6.1 高中压缸径向通流间隙超标

用拉钢丝法重新找高压缸凹窝中心,调整高压缸立销两侧垫板厚度,找正高压缸中心;高压前轴封、隔板汽封全部更换,并将汽封间隙调整至标准范围内。

6.2 低压缸径向通流间隙超标

汽蚀损坏的汽封及间隙超标的汽封全部更换,并将汽封间隙调整至标准范围内,对脱落的隔板(隔板套)阻汽片,重新镶嵌固定,并在原冲敛缝处冲铆牢固。

6.3 汽轮机径向通流间隙调整的原则

6.3.1 汽轮机汽封间隙的测量和调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隔板汽封径向间隙增大,汽轮机轴向推力将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6.3.2 汽轮机低压缸标高在机组正常运行中受凝汽器真空、排汽温度、凝汽器自重和循环水重量等因素的影响会有一定的变化,在调整通流间隙及轴系统找中心时,要根据半缸、全缸中心的变化量,结合实测数据考虑汽封间隙的预留量。

6.3.3 转子的旋转方向,以本厂110MW机组为例,油膜会将转子向左上方推移,引起的动静间隙变化量,汽封间隙调整时应考虑在内。

6.3.4 本厂要求高压汽封上下间隙按标准范围的中间值调整,左右间隙按标准范围的下限调整,以减少漏汽量,提高效率。

7 结束语

通过上述应对措施在机组大修中的落实,机组检修后汽轮机高中压缸效率及热耗率均有所提升,趋于设计值,效果良好。对于同类型机组,如何保证汽轮机轴向“K”值的精确定位;如何对汽轮机通流间隙全、半缸的变化量进行精确分析判断;如何在保证机组能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将汽轮机通流部分轴向、径向间隙调整到最佳状态,以达到有效提高缸效的目的,意义重大,更值得大家去深入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汽轮机运行与检修1000问[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篇8

一、结构性减税的可持续性

首先,“十二五”规划重点强调了要加强社会建设,提高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政府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民生支出;考虑到我国2011年9000亿元财政赤字,2012年8000亿元财政赤字,2013年安排了1.2万亿元财政赤字,加之实施减税政策及后金融危机时期诸多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等问题,财政收支具有较大压力。因此,单纯减税会加剧财政收支不平衡,引致更大的财政风险。所以,在适当减税的同时,还要辅以适当的增税政策与措施,缓解财政压力。从长远来看,企业所得税的调整和完善在降低一部分企业税负的同时,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规范,将会拓宽税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税收收入。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提高部分消费税税目的税率,可大幅度提高消费税收入,缓解减税政策带来的财政压力。调整和完善资源税,对资源占用、开采等均实行征税,适当提高资源税税率和扩大资源税税目,有效地抑制资源消耗和浪费的同时,增加了税收收入。总之,新形势下的税制改革在总体上会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

其次,通过结构性减税推动经济运行中结构、机制的优化。扩大内需,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不是单纯的减税或增税所能解决的,这其中包含着对经济运行、收入分配内在机制的调整、规范和优化,是一种内在结构的调整,体现在税收调控政策上必然需要根据调控中激励与抑制的不同要求,对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减税与增税,推动经济运行中结构、机制的优化。

最后,结构性减税是税制优化的要求。我国现行税制从其基本的收入功能与调控功能看,存在税负分布、课税点选择、课征机制及税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尚不科学等问题。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必要优化税制结构,逐步规范商品税系各税种、优化所得税、完善资源税等,通过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实现税制的优化,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最终目标是优化税制,建立功能完善的税收制度。目前,需突出税收政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作用,加强商品税、所得税、资源税的协调配合,建立功能完善的税收制度,在长期内实现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要素投入结构的目标。一是应通过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科学设计,着力发挥税收体系在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和调整消费结构中的作用。二是应通过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协调配合,突出税收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运用税收政策不断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应通过所得税、资源税等税种的科学设计和合理设置,着力发挥税收体系在转变要素投入结构中的作用。运用税收政策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使得要素投入由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二、扩大消费需求和调整消费结构的税收政策

(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税收政策

只有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才能带来居民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目前,可以运用税收政策来扩大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劳动报酬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以此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1、适当增加居民劳动所得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机制和计征方法进行规范,这包括对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多种计征方式的统一和规范,取消各种特殊计征方式。统一规范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劳动所得项目的税前扣除标准和办法。将税前扣除分为经营(工作)费用和生计费用两部分,分别规定扣除标准,取消不同所得项目生计费用的重复扣除。通过这些调整与改革,使个人所得税简捷、规范,功能增强。另外,考虑统一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与劳务报酬、稿酬等项目的税率水平和计征方法,平衡各类劳动所得的税负。

2、适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目前,应对个人股东从法人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一律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或从与法人投资者税收政策相协调的角度,应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股息、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税收公平,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也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

3、增加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收入,进一步降低个体工商户的货物与劳务税收的税负

首先,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根据目前一般经营活动的利润率水平及居民个人人均消费水平的情况,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依然偏低,应当予以适当提高。同时,为更大程度降低个体工商户的税负,提高其税后收入水平,并考虑到销售额或营业额处于起征点临界点附近的纳税人的利益,也可以将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起征点改为免征额,以此增加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其次,降低增值税的基本税率,同时进一步调低商业行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可考虑调低为1.5%—2%。最后,应允许基层税务部门按基本税率或低税率,代小规模纳税人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增加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

国家财政在增加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通过一定阶段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与农业生产的直接对接,运用好当前农村土地政策,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于农业,真正形成高附加值的农村产业链,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提高居民消费意愿的税收政策

目前,可以通过降低居民生活消费品的增值税税率来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对于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度比较大的几类日用消费品实行13%低税率。可以考虑对居民生活消费品实行更低的税率,或者在最终环节予以免税或实行零税率的照顾。居民生活消费品税负的下降,可以起到鼓励消费和扩大消费的作用。

(三)调整消费结构的税收政策

在运用税收政策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调整消费结构,鼓励和扩大消费者对新兴产业产品、国内自主创新产品、节能产品的消费。一是对属于培育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生产的产品,在培育期内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主研发、创新的产品,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由于增值税具有税负转嫁的特点,通过实行即征即退的政策,使得消费者购买上述产品所承担的税负下降,可以起到鼓励消费和扩大消费的作用。另外,纳税人销售该产品并随同销售一并取得的安装费、维护费、培训费等收入,应按照增值税混合销售的有关规定征收增值税,并可享受该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从鼓励科技企业成果转换的角度,可以对应用科技成果的企业事业单位给予税收优惠。三是应对节能型、新能源型汽车免征消费税。

同时,可以适当扩大消费税范围,提高消费税税率,抑制消费者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产品的消费。应该将资源消耗比较大的消费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对那些外部负效应明显的行业产品征税,适当提高高尔夫球及球具、游艇及实木地板等税目的税率。

三、鼓励产业调整与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1、运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首先,对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对制种业这类关系重大粮食安全的新兴产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我国境内新办的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为了加快推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产权)转让,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于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其次,对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以其取得的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本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可按一定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再投资不满5年撤出该项投资的,追缴已退还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创业投资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时,若发生损失,应允许用以前一定年度的利润弥补当年亏损而退回以前年度已纳的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期可以为3—5年。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本的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四,企事业单位购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产品,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

2、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拥有公司的股权和分红权的高级人才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所得,免征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3、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对该项贷款的利息收入可以给予适当减免营业税的优惠

(二)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首先,为了增强对高科技企业的风险补偿,可以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科技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税;若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盈利,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若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亏损,对其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其次,从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角度,可以对高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转让收入给予一定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对省级以下政府和企业颁发的重大技术成就奖、技术进步奖免征个人所得税;对高科技企业引进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发放的一次性津贴或安家费,免征个人所得税。最后,从鼓励社会向科技企业捐赠角度,应允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捐赠,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基金的捐赠,应比照公益性捐赠予以税前扣除。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1、运用税收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或由于受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冲击出现的暂时性资金困难,凡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企业前3年或5年的累计纳税规模提供担保,给予相应规模的贷款,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也对中小企业依法纳税形成激励。

2、运用税收政策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对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可以企业前3年累计纳税规模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风险基金或作为财政贴息贷款的专用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创新活动出现的亏损,允许以其前3年的盈利弥补亏损。通过这些措施来降低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经营能力和抗拒风险的能力,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3、运用税收政策推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对于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信用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创业培训服务、市场开拓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的服务机构,可以通过适当的减免营业税方式予以扶持。

(四)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为了促进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可以适当调整现行营业税和增值税政策。一方面,应当通过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推进具有提升整体消费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消费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营改增”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和部分企业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需要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完善增值税制度,建立符合服务业产业特点的增值税制度。

一是允许试点地区适时适当拓宽“营改增”范围,扶持与其他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二是适当降低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税率。要切实考虑交通运输业“货畅其流”的服务功能。三是完善可抵扣项目的范围。要充分考虑服务业行业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的构成特点,明确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完善人力资本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范围和标准。当前,建议将代收性质的行政收费从应税收入中抵扣,将交通运输企业的路桥费、房屋租金、保险费等生产经营成本纳入进项抵扣的范围。

四、促进要素投入结构转变的税收政策

(一)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税收政策

1、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

对有自主创新意愿但经济实力不足的企业,以及从事研究特定尖端技术的企业,允许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风险准备金、技术开发准备金、新产品试制准备金、亏损准备金等,以弥补科研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研究开发的资金保证。具体可按照销售收入的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允许税前扣除,实行专款专用,逾期不用,应补税并加收利息。

2、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取得的收益再用于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投资项目,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这部分收益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的优惠

3、企业自主创新投资项目的损失,应允许用以前一定年度的利润弥补当年亏损而退回以前年度的所得税,亏损弥补期可以为3—5年

4、对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向企业科研机构的捐赠,准予其按实际捐赠额在企业或个人所得税前列支,而不必设置允许税前列支的最高捐赠限额;同时,捐赠收入不列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

(二)构建和完善生态税收体系

1、清理规范资源保护性质类的收费

目前,我国有能源基地建设基金、矿山专项维护费、矿产管理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费等十多项正规的收费。其中,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在性质和作用上“趋同”。构建和完善生态税收体系,首先要认真清理、规范资源保护性质类的收费,重新界定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关系,同时将其他的收费并入资源税中,统一管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2、增强资源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功能

一是扩大资源税的课税范围。应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具有重大生态环境价值的资源,如土地、海洋、水、森林、草原、滩涂等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从而有效地抑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二是完善计税方法,促进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对于国家需要重点保护或限制开采的能源资源,将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依据调整为按储量计征,以促进资源开采率、回采率的提高。同时,根据不同资源的资源储量,实行差别资源定税,稀缺程度越高,税率应越高。另外,将目前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建立资源税收入随资源收益变动的调节机制,以此体现出矿产资源的稀缺程度。三是适当提高资源税税率水平。目前应结合资源产品价格调整和收费制度改革,适时取消不适当的减免税政策,并提高资源税税率,以此调节资源开采企业的资源级差收入。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税收优惠政策,使资源税真正成为发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功能的税种。

3、积极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税缺位,治理污染的资金主要通过征收排污费筹集。在我国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有必要对部分排污收费改为征税,对排污企业课征污染税。具体而言,可以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噪音等收费改为按照相应的排污标准根据排污情况征收相应的环境保护税。这样既能引起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又能充分发挥税收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税收政策

篇9

随着国内各行各业对法语类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中院校开设了复合型法语相关专业,培养具备法语语言运用能力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能服务于各领域从事语言交流的专业人才。然而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岗位需要的并不是单一的语言翻译人才,而是具备专业领域知识,相关职业技能,运用法语作为工具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工作。为顺应这一需要,许多高校开设了复合型法语相关的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法语翻译课程为普通高校法语专业必修课程。而在复合型法语相关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法语翻译课程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无论涉及哪个专业领域,都需要掌握中法两国语言的转换技能。因此高年级的法语学习者在具备一定法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需要通过翻译课程来锻炼自身的语码转换能力。该课程结合法汉翻译理论,注重实践技巧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法汉翻译能力,翻译技能的训练也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繁重单一的技能训练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本课题尝试在复合型专业背景下将翻译课堂上的技能训练型教学模式向文化导向型的教学模式转变。

1 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语言翻译课

法语语言教学与英语等其他语言教学过程类似,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的四大基本技能。而这些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训练,“译”也是如此。将翻译当成一种技能,将技能训练作为翻译课的重点,即通过反复练习、总结技巧、积累经验来锻炼巩固翻译能力,这是传统翻译课中的教学要点。熟能生巧,强调的是通过实践来训练翻译技能。

法语翻译课程为普通高校法语专业必修课程。因此大多数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往往注重翻译的技能训练,通过对大量文学语段翻译技巧的分类、归纳,总结出词汇、句子及语段的翻译方式,并将此运用于实际翻译过程中。

因此,传统的法汉翻译课的授课中大致有以下两个倾向:一是以语法为主线,侧重于词类、简单句、复杂句的分析、归类及翻译。二是以技巧归纳为纲,从具体的语句出发,分析归纳翻译方法及技巧。

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译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转换行为,其中不只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许多信息跳出语法的条条框框,从字面意义中往往蕴含了深层次的文化信息。而且抽象归纳出来的技巧往往也不能适用于丰富的语言现象,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过多的技巧归纳,繁琐单一的句型训练往往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缺少了对语言内涵的关注,失去了翻译过程的逻辑思考与合理想象过程,导致翻译的语言失去了生气与活力。“外语学习的结果不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更可以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担”。因此,单纯强调技能并不足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探索,在字句语段意义上进行推敲,追求翻译的最高境界“信、雅、达”。

2 以文化教学为导向的法语课程改革尝试——以我校法汉双播专业背景下的法汉翻译课程为例

为改善这一状况,在法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中加大对文化的关注,培养学生从跨文化角度来理解翻译行为,是本课题的一大尝试。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需要依赖语言来进行传播。中国文化与法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始终是法汉翻译过程中的一道鸿沟,但他们之间的共性又为翻译提供了无限贴切的可能。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码转换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沟通的过程。要做好翻译,离不开对来源语与译入语背后文化的理解。因此,在翻译课堂上,了解翻译语句背后的中法文化背景是极为重要的。

尤其在一些复合型法语类专业中,法语语言的学习结合了一定的专业方向,更要因材施教,避免重复机械的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以浙江传媒学院2008开始开设的播音主持艺术(法汉双语)专业为例,该专业是为顺应广电传媒、对外传播领域对法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又具备汉语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法汉双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理解法语语句,并用恰当的中文表述是相当必要,该课程也是学生提高实际翻译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长期开设该课程,积极探究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法研究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基于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本专业学生的特色性,笔者认为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应紧密结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扬长避短,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将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学生感兴趣的文化方面,灵活使用教材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帮助学生切实提高翻译水平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教改课题拟探讨如何在双播专业学生的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完成技能型教学到文化型教学的转变。提出淡化常规技能型的教学模式,强化文化在翻译中的主导因素,引导学生重视法汉双语文化背景的培养,发挥译者主体意识,兼顾逻辑与审美,从文化角度理解翻译的技巧与方法,并使用他们感兴趣的题材,调动他们对于翻译实践活动的热情。

当然,从技能型教学到文化型教学的转化,笔者认为因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并不是抛弃技能完全转向文化,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文化上理解翻译行为,在翻译实践中提高翻译技巧,逐步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建立翻译学习与练习共融的模式。

(1)合理选择翻译题材。传统翻译课程选取的题材往往偏向文学题材的翻译,名家名著,原语及译入语经典且典型,更适合研讨翻译的理论及技巧。但这类题材例句也通常冗长晦涩,在法汉双播班上教学时,往往碰到学生因知识结构局限,而导致兴趣缺失,难以理解翻译精髓。对翻译技巧的零零总总也是一知半解,难以吸收。如翻译中词汇的词性转换,句子中长句的分割,句序的前缀后缀,令学生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翻译的题材例句十分关键。政治、经济、新闻类各题材的翻译在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都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文学题材也十分重要,但完全可以选择都德等学生们熟悉喜欢的作家作品,而不是死啃普鲁斯特的长句。有了一定的熟知度,学生才会有兴趣去从事相关的题材翻译。

(2)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文化的因素。传统翻译的教学往往关注词、句的本意、引申义,从小处细节处运用翻译技巧,处理每一个信息点。对于本专业的学生,他们将来的职业方向往往是新闻传播经贸类的法汉双语运用活动。他们并不从事严格的专业的笔头翻译工作。那么在日常翻译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就会被相对弱化,更重要的是特定语境下,语句真正涵义的理解与解说。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了解文化背景,理解原句,并尊重译入语的文化特性表达原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在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度上欣赏、从事翻译行为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3)在指导学生从文化角度理解、实践翻译的基础上,引入翻译的理论,从大处着手,让学生从他们已进行的翻译活动中探讨翻译的本质与译者的主体性,学会从文化上尊重作者,尊重读者。理解逻辑与审美的关系,体会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可译与不可译。从文化教学的角度着手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让学生在翻译中掌握翻译技能。

综上所述,笔者主张在复合型专业背景下应从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和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将传统的技能型翻译教学转化为文化型教学,从文化角度教授翻译课程,而不拘泥于翻译本身的技巧法则,灵活发挥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地态度从事翻译实践过程,在实践中体会理论技巧,潜移默化提高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德明.法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冯百才.新编法译汉教程[M]. 外文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网络经济形势;市场营销;策略

在网络经济形势下,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必将受到营销环境、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的营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将发生改变。对于企业而言,市场营销策略必须在网络经济形势下不断调整,才能使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也要不断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只有不断完善网络经济形势下的市场营销策略,转变市场营销理念,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营销的发展,综合提升市场营销效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经济形势下市场营销发生的变化

1.1营销环境的变化

(1)市场营销范围逐渐扩大在网络经济形势下市场营销的范围逐渐扩大,综合而言,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具体说明,首先从时间上来看,网络经济形势下的市场营销更加偏向于虚拟的网络营销市场,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商家能够全天24小时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进行在线经营,打破了传统实体店中经营的实践限制,而且在经营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其次从空间上来看,传统的市场营销环境只能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但是互联网空间具有开放性特点,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空间限制,市场营销范围大幅度扩展。(2)市场营销环节逐渐减少在传统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首先由企业生产商把产品出售给商等中间商,然后由商把产品出售给消费者,这种逐级向下的营销模式需要经过繁琐的流通环节,而且在产品流通的过程中,提高了消费者的成本。但是在网络经济形势下,市场营销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模式的功能,能够突破中间商的限制,产品直接从生产厂家流通到消费者的受众,只需要增加物流环节,就能够减少商环节,这种商品流通环节更加简单、方便,而且能够大幅度减少商品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利益。(3)交易和支付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安全可靠近几年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网络交易和支付模式中推出了SET标准,许多软件厂商与银行机构进行合作,推出了在线购物的贷款支付手段,例如: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等,通过利用这些网络支付手段能够使消费者更加方便地进行网络购物。同事,随着CA认证体系被引入网络支付模式中,能够使网络支付手段更加安全可靠,提高了消费者的网络支付信用度。(4)信息沟通渠道得到有效拓展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许多企业在推广和销售自己的产品时,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推广手段和交流方式,能够加深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了解和体验,实现消费者和企业的双向沟通、合作,提升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度,而且消费者也可以利用网络渠道和企业进行沟通,及时反馈产品的使用情况,让企业针对产品的不足进行优化和改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市场营销环境。

1.2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1)消费者行为逐渐转变为自主消费在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中,企业产品在短期过程中具有很快的销量,但是一旦终止营销活动,将会降低产品的销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在消费时受到感性消费思想的营销,无法遵循持续消费理念的驱使,消费者实际没有真正忠诚于企业产品。在网络经济形势下,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消费,能够深入了解产品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产品,准确判断自己的消费倾向,从而满足自身的要求。这也将使现代化消费理念转向理性消费,使消费者真正忠诚于产品质量,能够真实反映市场需求,从而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事实依据。(2)消费者主动参与消费在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下,消费者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服务以及产品目录来选择产品或服务,这样营销模式过于片面化,消费者无法真正选择自身需要的产品,有时会直接放弃消费。但是在网络消费环境下,企业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合适的产品,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自主研发相关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除此之外,消费者在消费之后能够为企业提供自己的真实需求信息,从而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3)消费者能够对比选择消费在传统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产品,企业提供的产品忠烈和品牌比较少,消费者无法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许多消费者没有充分了解产品信息。但是在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者能够深入了解产品信息,接触更多新型产品,从中进行对比选择,找到适合自身的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1.3市场营销策略逐渐发生转变

(1)市场营销理念的变化在网络经济形势下,市场营销理念打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需要固定在特定的范围和时间内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这也将使全国性营销或世界性营销变成了可能。但是企业发展也将面临着新的市场挑战或竞争。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只有转变传统经营理念,秉持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促进自身软实力的发展,而且企业也要和顾客形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因此,在网络经济形势下,互惠互利不仅是企业宣传的口号,必须落实到行动实处。(2)市场营销策略的变化传统营销策略一般包含了这样几种策略:价格策略或促销策略,传统市场营销策略更加倾向于产品的成本和运营机制,以定价原则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网络经济形势小,产品在定价时必须遵循这样几种规律,首先以顾客为主导趋向,使产品价格更加透明化,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其次,使产品价格更低,在各大电子商务网站上,能够找到许多同类型号的产品,只有把产品的价格定的更低,使产品价格透明化,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消费者收益,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网络经济形势下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方式

2.1促进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发展

在网络经济形势下为了转变市场营销策略,首先必须促进市场营销策略创新发展,以此来为企业发展抢占市场先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可以充分考察市场情况,来研究新型产品,在新型产品中运用新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在研究产品技术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审查和女成本和效率,只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除此之外,企业生产商也需要和各级分销商进行深度合作,建立长久稳定的销售合作伙伴关系,以此来降低产品的营销成本,使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都能够达到最大化。

2.2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寻求发展机会

在网络经济形势下,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相继出现,这也给企业市场营销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企业市场营销方式和产品呈现多样化特征。因此,企业市场营销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缩小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沟通障碍,拓展交流互动渠道,使消费者能够及时向企业咨询产品问题,关注企业信息,加深对企业的了解,从而培养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而且利用网络平台能够加强对企业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使企业产品广告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流通,让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产品,购买所需产品,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效益。

3总结语

在网络经济形势下,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营销策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迎合网络经济发展趋势,企业必须促进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发展,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寻求发展机会,才能促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宗群.基于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6,(23):9-10.

[2]付静.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转变的路径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8):46.

[3]杨加洪.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J].商场现代化,2016,(18):61-62.

[4]陈艳.试论网络经济时代下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91.

[5]陈建明.全球经济紧缩形势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0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