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与实务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会计与实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7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的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充分体现了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精神。
全书共七章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本书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由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该部分内容较多,是全书的核心和重点,涉及到六大会计要素;第三部分是第六章财务报表,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和编制方法,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第四部分是第七章成本核算,是新增内容,主要介绍了生产成本的核算、生产成本分析、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和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第一章总论
(1)删除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删除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3)按新准则阐述了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增加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4)删除了会计科目的意义,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5)删除了原教材作为一节的借贷记账法,删除了试算平衡的局限性;把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和内容以及试算平衡的方法放在新教材的会计账户中阐述;(6)删除了原教材的财产清查和会计档案的内容;(7)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要求更加具体了,新增了替代手工记账应注意的问题和实现替代手工记账后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 资产
l、删除了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和银行结算方式的内容。
2、删除了商业汇票按是否带息的分类。
3、将坏账损失的核算改为应收款项减值,包括应收款项减值的确认和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科目改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4、投资变化较大:(1)将原短期投资体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2)在原长期投资中删除了长期债权投资。(3)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内容注意三点。其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按其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贷方。其二,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其三,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4)新增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5、存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存货成本的确定比原来具体,新增了实务中对购入存货成本、自制存货成本、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等具体确定的原则。(2)新增了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的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以及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3)新增了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这部分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4)删除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中的后进先出法。(5)将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并人周转材料,并通过“周转材料”科目进行核算。(6)新增了存货减值。
6、固定资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完善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2)新增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3)在固定资产概述中删除固定资产取得时入账价值的确定。(4)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删除了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5)完善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6)影响折旧的因素中新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新增了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8)新增了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9)将原固定资产修理改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10)对于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通过的会计科目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7、无形资产变化的内容表现为:(1)新教材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具有可辨认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2)在无形资产的内容中:其一,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专利权,应按照无形资产准则确定的金额作为成本。其二,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将取得时发生的支出资本化,作为土地使用权的成本,记入“无形资产”科目。其三,企业的非专利技术,有些是自己开发研究的,有些是根据合同规定从外部购入的。如果是企业自己开发研究的,应将符合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开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对于从外部购入的非专利技术,应将实际发生的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其四,商誉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的内容。(3)无形资产的核算:其一,新增了“累计摊销”、“研发支出”科目。其二,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从“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贷方,转人“无形资产”科目的借方,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其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应通过“累计摊销”科目核算。(4)新增了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三章 负债
(1)新增了负债的基本特征。(2)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改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不再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3)删除了带息应付票据的核算内容。(4)将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并人应付职工薪酬。这部分内容变动较大。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确认和计量以
及相应的会计处理。(5)将“应交税金”科目改为“应交税费”科目,并且在该科目下不再设置“未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只设置“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在“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下不再设置“转出未交增值税”和“转出多交增值税”三级科目。(6)将原其他应交税金改为其他应交税费。增加了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不再设置“其他应交款”科目,而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7)增加了应付利息的核算内容。(8)将长期负债改为非流动负债。(9)在“长期借款”科目下设“本金”和“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10)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
l、删除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在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中新增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2、实收资本核算的变化:(1)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中删除了接受外币资本投资;(2)新增了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减的变动。需要注意的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会计处理。
3、资本公积核算变化较大:(1)资本公积定义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2)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是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4)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分别“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4、留存收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盈余公积中。公司制企业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不再提取法定公益金。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的变化:(1)收入的概念为:收人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在收入的特点中新增了“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这一点。(3)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中将原“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变成“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和“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两点。(4)归纳了在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时,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方法,原教材现金折扣、商业折扣是在应收账款中阐述的。(5)新增了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核算。(6)删除了分期收款销售的核算。(7)删除了委托代销业务的视同买断方式的处理。(8)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条件中新增了“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9)细化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并新增了其会计处理举例。
2、费用的变化:(1)费用的特点中新增了“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2)新教材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3)将“其他业务支出”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为“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时将原教材生产成本的有关内容放在新增的第七章成本核算中。
3、新增了第三节政府补助的内容,删除了原补贴收入的内容。
4、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变化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营业外收支的概念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新教材将营业外收入定义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6、原教材所得税的核算现改为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其会计处理变化较大。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其中: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第六章 财务报表
(1)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目标,突出了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增加了财务报表的组成。即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以及附注。(3)财务报表的分类由将原来的四个合并为以下两种:一是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二是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4)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别列示,负债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进行列示,其列示的项目有变化。(5)利润表的变化表现为利润表的内容和编制步骤以及项目的填列方法。(6)新增了现金流量表,包括: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现金流量及其分类;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删除了补充资料的列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强调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第七章 成本核算
本章是2007年《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的新增一章。
二、近三年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l、题目类型及分值
从2004~2006年的试题看,试卷试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其中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注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判断题(本类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主观题部分包括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和综合题(本类题共2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2、近三年各章考点归纳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章总论
本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负债、收入的定义,资产的特征,借贷记账法、原始凭证要素、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明细账的格式,会计对账和结账工作、平行登记的主要内容;错账查找与更正的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业务处理。此外与有关各章相结合的考点是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项目内容。本章考题涉及题型主要为客观题,但也出现过主观题(考核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本章考试分数在15~20分左右。
第二章 资产
本章涵盖了整个资产的全部内容,历来也是考试中容易出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目的地方,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的考题类型全面覆盖,即单选(包括计算)、多选、判断、计算分析和综合。本章考题分数在历年考题中一般占30分左右,2006年高达35分。本章的内容与近三年大纲及教材相比有较大变化,考生应特别关注。本章是重要的一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现金清查、备用金制度、“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内容;应收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坏账准备的计算及相关账务处理;发出材料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计价方法及其应用,库存商品的毛利率法;材料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包括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包装物的核算,存货清查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范围及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内容),固定资产折旧(包括影响折旧的因素、四种折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和处置的核算等。除此之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核算还经常结合应交税金、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内容出跨章节综合题进行考察。
第三章 负债
本章试题类型全面,考试分数为8分左右。近三年的考点主要是:负债的定义,导致负债总额变化的内容,流动负债包括的内容,计人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应付账款的入账价值的确定、应付账款的转销、应交税金科目的核算(包括“应交税金――直交增值税”科目内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负担的消费税的处理,企业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到期无力支付的会计处理,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内容;计算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按面值发行债券以及利息的会计处理。此外,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核算常结合本章应交税金、长期借款等内容,进行跨章节核算考察。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
2004、2005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5分左右,但2006年本章考试分数只有1分。本章试题类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其中本章考试单项选择题主要有计算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金额;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内容及其用途的掌握程度。此外主观题目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问题,常结合本章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内容出综合题。2007年教材本章变化较大,考生需予以关注。本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化的事项确定、增加资本公积的项目、发行股票时“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盈余公积的核算、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留存收益的计算及构成、未分配利润的计算及判定等。
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章的内容在试题中占较大比重,是历年试题中考核的重点。题型涉及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本章考试分数逐年递增,而且递增幅度较大。2004年为15分,2005年为28分,2006年为36分。本章与前面资产一章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占有绝对分量,属于非常重要的章节。本章的考点是: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出现);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法的应用)的会计处理(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现金折扣的处理;已发出但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的核算;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内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内容(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期末无余额的损益类账户;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先征后返增值税的处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和净利润的计算(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章常和利润表相结合出综合题。
第六章 财务报表
本章汇总了前面所有章节的内容,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重点章节。从近三年考试试题中可以看出,本章内容在考试中占重要地位,分值占到15分左右,除以客观性试题出现以外,特别是在综合性题目中多以本章内容为命题对象,复习时应引起注意。2007年本章新增了现金流量表的有关内容。本章在考试试题中出综合题的可能性较大。本章考点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结构及各项目填列的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除此之外,今年考生在复习时还应按考试大纲要求熟悉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熟悉现金流量的分类和填列方法。
第七章成本核算
本章在原收入、费用和利润一章中的费用一节曾讲述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生产成本的核算,2007年教材在此基础上扩展并单设成新的一章。在近三年的试题中曾考过应当计人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科目余额的核算、产品成本科目的核算、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的方法等。这些考题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除此之外,考生在复习中还要充分准备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六章会计报表,这三章内容的题量占全书的80%左右,是历年的“题仓”。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生应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这几章的内容。
3、命题规律总结
(1)试题涉及面广。通过对2004、2005和2006年的考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近三年的客观题都是45个题目,分值也都是60分,这些题目的分值占总分值的60%,这意味着只要把这些客观题掌握了,就可通过本乖斗目考试。不过,这些客观题涉及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因此,考生学习时不仅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要把各章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做到举一反三。(2)试题综合性强。近三年的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会计要素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和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具体说来,计算题主要考核考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综合题则主要考核考生运用会计理论或方法综合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应在理解、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大量做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3)重点突出。这是近三年的考题的显著特点。试题在兼顾“面”的同时,考察的多是主要的知识点。教材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等每年都是考核的重要知识点,卷面分值较高,因此应该重点复习和掌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07年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新的命题点,考生复习时应特别予以注意。除此之外2007年命题原则还会坚持“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重点突出”三个原则。本科目考试题量仍将较大,题型不便。
三、2007年命题趋势预测殛出题点分布
第一章“总论”是基础章节。(1)会计要素,特别要注意新教材收入
要素中新增了利得与损失;(2)常用的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煮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3)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方法;(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5)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主要内容;(6)账簿的分类、格式,启用账簿、登记账簿的规则;(7)对账的内容;(8)错账查找的方法和错账更正的方法;(9)常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IO)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具体要求。
第二章“资产”,是重要考点。包括:(1)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的核对;其他货币资金的组成内容等。(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期末计量和处置等核算内容。(3)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4)存货的考点:企业取得存货计价、发出存货计价及期末结存存货计价;存货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采用毛利率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的日常核算;存货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的会计处理。(5)长期股权投资的考点: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般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及其有关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6)固定资产的考点: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分类;固定资产核算有关账户的设置;外购固定资产和建造固定资产两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计提折旧的范围,折旧计算的方法;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环节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减值。(7)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考点: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确认及构成内容;无形资产的摊销(进行摊销处理的无形资产的范围、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摊销期和摊销方法);无形资产的处置和减值。
第三章“负债”。(1)短期借款利息处理。(2)不带息应付票据发生、偿还和转销的会计处理。(3)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4)应村职工薪酬是流动负债变化最大的内容,其考点包括:应付职工薪酬的组威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具体发放职工薪酬(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等)。(5)应交税费的考点包括: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委托加工应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不动产时计算应交的营业税的处理;其他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处理。(6)非流动负债的考点包括: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会计处理;按面值发行债券、计提利息和还本付息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1)实收资本的内容及会计处理。(2)资本公积的概念、构成内容和科目设置、会计处理。(3)留存收益的构成内右及其会计处理。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1)收入的考点包括:收入的概念和特征,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包括一般销售商品业务,已经发出但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处理,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以及销售退回的处理,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处理,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处理等);提供劳务收入的核算;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及其会计处理。(2)费用的考点包括:费用的概念和特征,期间费用包括的内容和会计处理。(3)政府补助的考点包括: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及其主要形式;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及其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注意区分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4)利润的考点包括:利润的构成和计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第六章“财务报表”。这部分考点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构、项目及其编制方法的运用;对教材增加的现金流量表,应明确表内各项目的内容,现金流量表的填列及填列方法。
第七章“成本核算”。本章为新增的考点包括: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成本核算中的产品成本项目及其包括的内容;生产成本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及其应用;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三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及相关指标分析。
篇2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共通之?
(一)会计工作目的相同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目的,都是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进行分析和和核算,实现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会计信息数据相同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虽说其服务对象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之下,二者的核算信息是相同的,都是对同一企业的资金活动信息进行核算和分析。
(三)会计核算方式接近
尽管二者在实际工作时,二者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式不尽相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在核算方式上正在不断的接近,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
(四)会计工作价值相同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属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二者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一不可。其中财务会计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做出核算、记录、整合并报告,从而准确的反应出企业经济活动的数据,且财务会计肩负部分经济责任;而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则是注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其工作数据信息都来源于财务会计单位。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长久、稳步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结合的重要基础
(一)企业会计系统建立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当中。而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为企业建立会计系统,将企业的信息数据整合进会计系统当中,能够提升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率,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
(二)会计理念相互融合
在会计工作当中,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将管理会计与之相结合能够很好的裨补阙漏。为了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需要将两者的会计理念相融合,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决策层。
(三)相应政策做出规范
就现阶段来说,财务会计拥有十分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而相比之下管理会计则较为不足,健全的管理会计制度尚未建立。要想二者相互结合、提升企业会计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我国财政领域的发展,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对二者的会计工作进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四)优秀人才进行保障
随着会计行业的蓬勃发展,会计优秀人才层出不穷。而优秀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技能,还要用一定的实践技能。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结合,要对优秀会计人才进行培养、完善会计评价制度、保障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优秀人才基础。
三、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共享和交流在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建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为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信息的实时共享提供重要平台,促进财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
(二)提高会计素质水平
提高会计素质水平不仅要从会计的专业技能入手,还应注重会计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定期开展会计知识理论的教学课程,在课堂中让会计深入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
篇3
从财务会计理论上讲,收入的确认应同时符合五个条件,只要五个条件有一个不具备,就不确认销售收入,对应的业务就不是销售业务。但在会计实务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合二为一”的。会计实务既要遵循会计规范,又要遵循税收规范,从而导致了某些特殊会计事项从会计规范上看不是销售业务,但并不意味着在会计实务中就一定不能因此而确认销售收入。这些特殊的会计事项就是视同销售业务,是指在会计规范上不是销售业务,但在会计实务中需要将其看作销售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事项。
一、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目前,对于视同销售业务实务界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需要确认销售收入,然后根据销货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的原则结转销货成本;二是不需要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销货成本,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多数学者都支持两个判断标准:一是该业务是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业务还是企业内部业务;二是企业因该业务获利与否。但在两个判断标准的应用上出现了不同观点。以将自产产品用于职工福利为例,若把职工划分到企业外部,则应该采用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若把职工划分到企业内部,则应该采用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法。但是,从会计的经济后果论上看,采用第二种方法更科学合理。采用第二种方法,不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销货成本,这样的进行会计处理绕过了利润表,直接与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可以避免企业利用视同销售业务进行盈余操纵。若企业确认销售收入,则企业可以创造视同销售业务,如将企业自产产品在两个机构之间转移,又多了一种会计操纵手段。
二、视同销售业务的税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对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没有在任何一项具体准则中体现,但对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业务予以认可和支持,并对上述业务处理给予默认或只作科目上的调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按照税法的规定对视同销售业务进行纳税调整是必需的。具体来说,企业视同销售业务应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应按其用途借记“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科目。视同销售业务涉及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应以实际缴纳的“三税”之和为依据按月计算,分情况处理:如果视同销售涉及的是应交营业税,或是不需扣除外购或委托加工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应交消费税,在进行上述会计核算时,可直接按计算出的税额乘以城建税率和教育费附加征收;如果视同销售业务涉及的是应交增值税,或是需扣除外购或委托加工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应交消费税,则该笔视同销售业务转账时无法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只有到月末才能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例1]企业将成本为80万元的产品(市价为100万元)捐赠给另一家企业。此业务会计上不作为销售,但在增值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上均将其视同销售,应征收增值税与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97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000
所得税处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视同销售,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100-80);二是因该项捐赠不具有公益性、救济性,在计算所得税时不能扣除,但企业已计人营业外支出97万元,使得利润表中的会计利润减少97万元,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调增97万元。两项合计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17万元。
[例2]甲企业接受乙公司委托销售商品1000件,协议价100元,件,增值税率17%,按售价的10%收取代销手续费。当月将该批商品售出,取得收入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月末甲企业开出代销清单,扣除手续费10000元后将代销款支付给乙公司。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收到代销商品时:
借:受托代销商品 100000
贷:代销商品款 100000
实际卖出时:
借:银行存款 117000
贷:应付账款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00
月末结转代销商品成本时:
借:代销商品款 100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 100000
收到乙公司开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000
贷:应付账款 17000
扣除手续费时:
借:应付账款 1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00
支付代销商品款时:
篇4
【关键词】股权收购 会计 税务处理 实例
近年来,国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不断推进,企业各种各样的投资活动蓬勃发展,尤其是股权投资、转让等行为十分活跃。由于税务处理工作的复杂性,在股权收购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来进行便捷、高效的税务处理,对企业重组以及发展壮大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企业进行股权收购的过程中,如果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就应该采用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提高税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股权收购概述
(一)股权收购的含义
根据合并方式的差异税法将合并分为新设合并以及吸收合并,股权收购即为会计上的控股合并,也就是长期股权投资[1]。股权收购的基本含义就是指收购企业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进而达到控制被收购企业的目的,它也是企业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股权收购所涉及的税种
股权收购涉及到了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营业所得税、契税等税种[2]。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进行重组的时候所需要缴纳的就是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所得税的处理通常分为两种方式,即一般性税务处理方式和特殊性税务处理方式。在股权收购过程中,收购企业需要对转让的股权以及损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收购企业应该以公允价值作为自身股权获得的计税基础,这是一般性税务处理对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所得税的要求。特殊的税务处理其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这里可以将被收购企业的计税基础作为前提条件,开展税务处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先不用去计算资产在转让之后其获得的收益以及受到的损失,同时也要调整资产的计税基础。在印花税方面,以合同转移后所承载资金的万分之五作为印花税,它是由合同的每个责任方来共同承担,并且进行缴纳的。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个人所得税就是在股权转让后,个人所获得的收益通过一定的比例计算后进行相应的扣除。在营业税方面,据国家营业税的管理规定表明,操作股权转让的时候不用缴纳相应的营业税。在契税方面,进行股权转让的过程中,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如果企业的土地和房屋权没有发生转移,企业不用缴纳契税。
(三)股权收购支付对价形式
股权收购过程中支付对价有3种形式:非股权支付、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与股权支付结合[3]。非股权支付,就是收购企业利用自身的银行存款、现金、固定资产、应收款项、存货、除本企业股份和股份以外的有价证券、承担债务和其他资产等作为在股权收购中的支付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产生资金流。股权支付,收购企业在收购过程中将自身或其控股企业的股权、股份作为一种支付形式。比如,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可以利用自身持有的本企业股份来换取并持有收购企业的股份,如此一来被收购企业就会被收购企业控制。这种一种不产生资金流的支付形式。非股权支付与股权支付结合,收购企业也可以利用两种支付方式结合的方法来获取一定比例的被收购企业的股权,进而获得对其的经营控制权,达到企业重组的目的。
二、股权收购业务的税务处理方式
(一)一般性税务处理
在200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规定,这个规定明确表示,对于一般性税务处理方式而言,在股权收购过程中,收购方应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来确定股权的获得以及资产的计税基础[4],被收购方要确认股权、资产转让后获得的收益或者受到的损失,还有就是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不予改变。由此分析可以得到,在被收购企业开展资产、股权转让工作的时候,要以公允价值来计算收购企业获得的资产和股权。如果股东交易存在于股权收购交易中,企业的所得税就没有变化。
(二)特殊性税务处理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企业重组过程中必须符合五个要求才能采用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首先来讲,企业要有一个合理的商业目的,其进行企业重组不是为了达到免除、减少或者推迟缴纳应有税款的目的[5]。其次,重组企业必须保持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一年以内不得改变。再次,企业重组过程中获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企业重组以后不得对所获得的股权进行转让并保持一年的时间。接着,被收购、合并或者分立的部分股权以及资产比例要符合相关规定的比例。最后,企业重组交易对价中所涉及到的股权支付金额要符合相关规定的比例,不得低于85%。采用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就要求重组企业必须保证自身的重组目的、经营以及权益的连续性,从而避免不正当的非法逃税行为发生,减少国家税款的流失。
三、两种会计与税务处理方式实例分析
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同一个重组企业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交易双方必须应用同一种税务处理方式,即一般性的税务处理方式或者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在股权收购中,选择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交易双方所受到的影响也会有很大差异,接下来就通过实例分析来阐明这两种方式带来的影响。
(一)一般性税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有一个收购方企业甲,现在企业甲想以22470万元人民币来收购企业乙,由于乙企业的股东A手中持有86%的公司股份,所以甲企业想要通过购买A持有的股份来实现收购企业乙的目的。企业乙处理财务,如果企业甲想要采用一次性到账的资金支付方式,就需要借助企业乙间接对股东A进行钱款支付。实际财务处理过程中,甲企业在银行存入22470万元人民币,然后给予股东A支付,股东A的实收股本是5980万元,而甲企业的计税基础是22470万元人民币。如果企业甲直接付款,不经过企业乙,则在给股东A付款的时候,付款金额为22470万元人民币。企业甲的会计处理上,一旦甲是自然人,对股东A进行股款支付,会计处理在此时没有实质意义,甲直接付给股东A共22470万元即可。被收购的企业乙企业开始转让股权的时候,应该区分清楚股东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存在还是以法人的身份存在。如果股东A是以法人股东的身份存在,转让股权首先应该向银行存入22470万元,此时长期的期权投资是5980万元,通过计算就能明白其投资收益就是16490万元。而一旦股东A是自然人,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应该扣缴个人所得税,其计算公式是(22470-5980)×20%=3298万元,在此时股东A进行账面处理是没有意义的。
(二)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现在甲企业以股权支付结合非股权支付的方式来收购乙企业,这时甲企业的计划是利用本企业25%的股份(公允价值20970万元)作为交换条件,再辅以1500万元的现金,通过此方法来换取股东A持有的86%的股份。这时因为企业甲要购买的股份是86%,股权支付比例通过计算是20970/22470=93%,比规定要求的75%高,所以公司甲达到了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要求,按照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企业甲的股权收购过程中可以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方法。通过这种税务处理方法,股东A既有甲企业的股份,还有1500万元的现金。这里股权转让的价值为18000,非股权支付的股权转让收益就可以计算出来:18000×1500/22470=1202万元,然后甲企业的会计处理:获得5980万元,企业乙支出5980万元,22470万元是甲的长期投资,收益16490万元。此时分析投资收益,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上纳入1202万元,按照国家规定16490万元先不用归为收益,将其纳入递延所得税的负债。
(三)两种税务处理方式的实例分析
通过对一般性税务处理收购实例以及特殊性税务处理收购实例两个实例深入分析后,对比两者的流程、特点等,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立足于收购企业,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有效降低了技术基础,使其计税基础也相较更低。站在被收购企业的立场,借用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其计税基础改变,并且以原来股权收购的技术基础作为前提,被收购企业此时无法确定股权转让的收益,从而不用立即支付较高的所得税。所以,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有利于被收购企业,减少其当前的大额支出。这就表明进行股权收购,应该立足于自身实际,恰当的应用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提高在股权收购中自身的适应力,推动企业重组的高效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股权收购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现代企业一种频繁的经济活动。在股权收购的过程中,企业要采用恰当的税务处理方式,如果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应用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提高税务处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雅芬.浅析股权收购业务特殊性税务处理――收购企业的计税基础[J].时代金融(中旬),2013,(11):229.
[2]赵倩雯.股权收购的税务处理[J].财会学习,2012,(6):55-56.
[3]朱乐芳.股权收购的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探讨[J].商业经济,2012,(14):93-95.
篇5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障碍;对策
一、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
(一)企业文化缺失
企业文化是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事务所合伙人大都将重点放在赚钱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效益。事务所企业文化的缺失将直接导致事务所凝聚力下降,影响其长远发展。
(二)品牌意识缺乏
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只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数量较多,但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事务所,且缺乏品牌意识,尚未能在公众中建立自己的知名度、诚信度。这一点成为制约其本土事务所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复合型人才匮乏
当前,本土事务所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单一、从业时间短等问题。缺少具有战略眼光、竞争观念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使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财务管理咨询业务力不从心。
(四)缺乏诚信机制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目前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过去我们仅将诚信看作是道德范畴,而未把其作为一种制度,导致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很低。在这种大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讲诚信得不到客户,不讲诚信却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五)法律制度不完善
法律的作用是为社会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现阶段引起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法律惩罚力度太弱 ,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种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惩罚力度的过度软弱均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六)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意识淡薄,一些事务所甚至根本就没有风险意识,执业随意性很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接收客户不慎重。二是执业过程不规范。三是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差。
二、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障碍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发展历史短暂
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否认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很多需要通过时间来探索,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内涵的东西我们还没有探索出来。
2.发展的后劲不足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数规模较小,经济收入较低,人力资源缺乏,业务种类单一,这些无疑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重要阻力。
(二)客观原因
1.竞争压力大
我们现在提倡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做大做强的能力,而是因为国际四大占据了我国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大片市场,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
2.政策制定机制不完善
我国事务所政策的制定不是基于行业实践,而更多的是根据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再引导实践按照这一方向发展。鉴于这一习惯,行业内人士对做大做强政策的出台有着一定的预期。而实际上,这一方面的详细政策尚未出台。
三、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是否完善对事务所是否能做大做强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加强事务所内部治理,笔者认为需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加强内部治理机制建设
事务所应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质量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要着力提高事务所内部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事务所也要有社会责任感。每一个注册会计师都要牢记所做的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客户服务,就是为社会服务。
2.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
由于事务所利益创造的主体是全体股东和非股东职员,因此利润的分配,不应以“资合”作为唯一或主要的依据,要做到“人合”与“资合”并重、责任承担与所获报酬匹配、物质报酬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调动事务所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增强事务所的凝聚力和活力。
3.建立良好的合伙文化
建立良好的合伙文化,是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基石。有规模固然能够成就其大,但只有建立与“人合、智合”特征相适应的良好的合伙文化,才能成就其强。在推动事务所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事务所做大做强的辨证关系,高度重视事务所合伙文化建设,倡导和树立合作精神、全局视野、责任意识、包容胸怀和平等心态。只有牢固树立合伙意识,不断提升合伙文化,才能产生相乘的效果,打造出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现规模化发展,创造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节约。适度扩大规模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实现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途径:
1.内涵发展和合并联合
近年来,随着会计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事务所间的战略合并已成为目前事务所成长的主要方式。因此,要在鼓励支持事务所通过自身内涵发展、扩大规模、实现做大做强目标的同时,鼓励和支持事务所走合并联合之路。
2.加快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作
鉴于国际四大等成功的事务所案例,本土事务所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跨国合作,分享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及其科学、完善的培训;学习其先进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管理理念,以便提高本土会计事务所的综合水平。
总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未来会计事务所的发展潮流,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是本土所接下来的一项重要挑战,在不久的将来,大量的事务所将被市场淘汰,同时笔者也希望有大量的本土事务所能够站出来抗衡国际“四大”。希望本文能对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詹从才,李明辉,制度创新与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4
[2]李家谦,对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几点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7
[3]叶友,郭志英.从加强内部治理机制建设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J].财务与会计.2007.10
篇6
一、分包方营业税由总包方代扣代缴
[例1]2007年4月,乙公司中标甲的某工程,签定的总承包合同中注明工程合同总造价为600万元,工期为7个月,乙经甲同意,将其中的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分包给丙公司,分包合同中注明工程造价为150万元,丙上交乙4%的管理费(不考虑乙收取管理的税金)。乙公司完成工程累计发生合同成本为400万元。工程在当年11月底如期完工。2007年7月,工程完成一半时,甲乙双方结算工程款300万元,实际支付280万元,余款工程完工时一次性付清。为简便计算。假设乙丙公司于完工时一次性结算价款,且假设只考虑营业税。
《吴文》在总包方乙公司的账务处理时按开票数计提税金并纳税9万元(300×3%),这部分税金包含乙公司自营工程(4.5万)和分包工程(4.5万)两部分营业税,而在乙丙公司结算工程款时又重新做了代乙公司扣税金的账务处理并纳税,显然出现了重复纳税的情况,与《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不符。根据工程造价组成=工程直接、间接成本+工程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工程毛利润,可知乙丙公司分包合同金额150万中包含营业税金4.5万元,因此,乙丙公司实际结算的工程款应为145.5万元(150-4.5),而非《吴文》所述的150万元。其会计分录应改为: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145.5
贷:应付账款――丙公司 145.5
《吴文》对分包工程计提管理费时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分包收人”6万元,笔者以为,丙公司分包合同是整个总包合同的一个有机部分,对乙公司而言,其收入就是合同总造价600万元。《吴文》处理方法存在虚增收入6万元,同时按照《吴文》处理方式,其不考虑乙公司收取管理应交的税金,这也不符合实际。乙公司只是对分包工程管理提供服务,未直接参与分包工程的施工。因此,对该管理费收入应按服务业征收5%的营业税。为此,乙公司在订立分包合同时应进行必要的税收筹划,如果以扣除管理费后的金额(即实际应付丙方金额)作为分包金额,则管理费收入可作为合同毛利的增加,可以避免该部分收入以5%重征营业税(该收入已含在600万内,已按3%征税)。也避免了虚增收入。
二、分包方自行缴纳营业税
新《营业税暂行条例细则》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分包款的余额为营业额。那么,对总包方可以差额纳税。
[例2]2009年4月,乙公司中标甲的某工程,签定的总承包合同中注明工程合同总造价为600万元,工期为7个月,乙经甲同意,将其中的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分包给丙公司,分包合同中注明工程造价为150万元(合同价为实际应付丙公司款项,如果乙公司有收取类似管理费的,签定分包合同时应扣除)。工程在当年11月底如期完工,乙公司完成工程累计发生合同成本为400万元,工程款完工时一次性付清。为简便计算,假设乙丙公司于完工时一次性结算价款,且假设只考虑营业税。
总包方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1)2009年11月,甲乙公司结算总承包价款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 6000000
贷:工程结算 6000000
实际收到工程款
借:银行存款 600000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 6000000
按开票数计提税金,分包方税金作为抵减税项视为其应缴纳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8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自营) 135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抵减税项) 45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35000
贷:银行存款 135000
(2)乙丙公司结算工程款,分包方开票后抵减税项视为其已缴纳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1455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抵减税项) 45000
贷:应付账款――丙公司 1500000
支付工程款
借:应付账款――丙公司 150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0
(3)发生工程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4000000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4000000
(4)确认收入与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5455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54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00
(5)工程竣工时,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对冲
借:工程结算 6000000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5455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545000
篇7
【关键词】轻型无人机 空中快递 适航 运行监管
【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posal and practice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express”, the airworthiness and regulatory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gets more crucial.In April 2015, FAA granted flight experiment permission to Amazon and Google for their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express” program. In June 2016, FAA published 14CFR part 107――Small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to supervise the operation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s. The airworthiness and regulatory policies in design, verification, manufactur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expres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small unmanned aircraft; aerial express; airworthiness,;operation regulatory policies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庞大的网购订单量给传统快递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人工投递的延误率、损毁率和丢失率较大,以及偏远地区的投递难度大,使得传统快递行业的运营、管理和人力成本逐年增加[1,2]。传统快递行业的运作模式急需调整,快递市场需要比人工送件更加方便、更加现代化的无人送件系统,这为无人机投送快递提供了必要性。
2016年,美国《航空周刊》创刊100周年之际,评出共18项未来20-40年具有发展前景的航空航天技术,其中无人机技术名列第一。近年来,我国民用轻型无人机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预计2025年,国任奕嘶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人民币,轻型无人机空中物流将是民用轻型无人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美国谷歌公司、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公司以及国内顺丰快递等公司都在研发“空中快递”无人机系统[3-5]。谷歌公司“Project Wing”无人机快递项目的研制目标是运用无人机快速递送商品,无人机重8.5千克,可运送1.5千克货物。亚马逊公司“ Amazon Prime Air”无人机快递项目的目标是在30分钟内将货物送达客户,“Prime Air”最多能装载重量为5磅(约2.27千克)的货物,目前亚马逊86%快递货物低于这个重量。图1为亚马逊Amazon Prime Air轻型物流无人机。我国的顺丰公司也开展了无人机快递项目,其目的是通过轻型无人机快速运载包裹,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可有效扩大顺丰公司服务能力,提高物流网络覆盖率。
2015年4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向亚马逊和谷歌公司发放轻型无人机“空中快递”飞行试验许可,在美国6个无人机系统试验场开展飞行试验,并重点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标志着轻型无人机“空中快递”快速、有序、规范化发展的开始。
虽然轻型无人机“空中快递”项目快速发展,但是多数处于自主发展状态,如何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得到适航当局(如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等)的监管、认可和批准,需要依据适航规章与适航程序从设计、验证、制造、运行和维修五个方面逐步表明适航符合性,才能真正实现轻型无人机“空中快递”合法商业化及其监管标准化。下面根据现行适航政策,结合国外适航规章,对轻型无人机的适航性设计、适航验证、制造符合性检查、运行监管及维修方面的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1 轻型无人机的适航性设计
物流轻型无人机应依据适航规章CCAR-23《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或CCAR-27《正常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制定“物流轻型无人机适航设计要求”,获得适航当局批准后开展以下几个方面适航性设计工作:
(1)航空器结构:机体结构、飞行控制面;
(2)航空器系统:动力系统、航电系统、导航、飞行控制管理系统、自动驾驶、控制链路;
(3)货运系统:货运设备及其连接设备;
(4)地面支持设备:包括发射和回收系统、地面数据终端、发电机和功能设备。
2 轻型无人机的适航验证
适航符合性验证是为了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安全,采用不同的说明和验证方法获得所需的证据资料向审查方表明产品对于适航条款的符合性[6]。根据CCAR-21《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中21.171条规定,国内轻型无人机需要获得特殊适航证[7],因此物流轻型无人机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适航符合性验证工作:
(1)航空器性能特性:最大高度、最大续航时间、最大航程、空速、最大爬升率、最大下降率、最大滚转角和盘旋律限制。
(2)航空器结构:结构详细说明(包括结构图纸、设计报告等)、材料规范、制造工艺规范、结构强度分析、试验室试验以及飞行试验。
(3)航空器系统:各系统详细说明(包括系统架构图、设计图纸等)、系统仿真分析报告、系统备份方案、验证试验等,其中适航验证试验主要验证各系统在极限的高低温环境、气流环境、雷电环境、电磁和地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性以及导航系统的精准飞行和响应能力。
(4)货运系统:货运系统安装图、强度分析、验证试验。重点是对轻型无人机加装货运系统后,需要对外形、重心等参数变化对飞行稳定性影响进行极限边界的分析和验证。
(5)应急情况:分析和验证在严酷的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甚至是人为威胁和打击的情况下、保持继续飞行的能力;对于各种故障无法保持飞行状态情况,装机能量(考虑装货情况最大起飞重量条件下的冲击能量)对地面人员和财产造成危害以及必须应急着陆时对地面人员及物品的危害减灾能力进行分析和试验验证。
(6)地面支持设备:地面使用的所有设备,包括发射或回收系统、地面数据终端等详细说明及其功能验证试验。
3 轻型无人机的制造符合性
制造符合性检查是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制造检查代表按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对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实施审定和监督,确认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制造、试验、安装等符合经批准的设计[8]。2011年,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审定司管理程序《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程序》(AP-21-AA-2011-03-R4)[9],轻型无人机的制造符合性检查应根据该管理程序,制定“物流轻型无人机制造符合性检查要求”,获得适航当局批准后开展制造符合性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地面试验、飞行测试试验件、货运系统以及轻型无人机零部件的制造符合性检查工作。
4 轻型无人机的运行监管
4.1 美国对轻型无人机的运行监管
2016年6月21日,FAA正式颁布14CFR Part 107《轻型无人机系统》。该规章规定了55磅(25公斤)以内轻型无人机在国家空域系统的运行要求。14CFR Part 107轻型无人飞机系统由A、B、C、D四个分部组成,共44个条款,其中,A分部为总则(107.1~107.9),B分部为运行规章(107.11~107.51),C分部为无人机操控员适航审查(107.53~107.79),D分部为豁免(107.200~107.205)[10]。物流轻型无人机在符合14CFR Part 107《轻型无人机系统》44个条款的基础上,对其中与轻型无人机快递运行监管直接关联的6项条款应重点关注,并在设计、验证阶段表明适航符合性。
(1)重量(FAR107.3)。轻型无人机是指起飞重量小于55磅(25kg)的无人飞机。定义了轻型无人机航空器与快递货物的最大重量值。
(2)速度(FAR107.51)。p型无人机最大地面速度为87节(100英里/小时),该速度限制是必须的,当物流无人机发生应急情况时,飞行速度越大造成的对人员、财产和其他航空器的风险越大,而且更低的速度限制将为无人机操纵者的感知和避让提供充裕的时间。
(3)危险品运输(FAR107.36)。物流轻型无人机不能运输危险品,《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CCAR-276)给出了具体规定,“空中快递”须严格执行,并应得到严格的监管。
(4)飞行中的应急情况(FAR107.21)。FAR-107规定飞行中如果出现应急情况,无人机操控员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并要求事后书面报告局方。该条款要求无人机操控员针对本次物流飞行路线、使用环境、装载货物等因素可能出现的应急情况都有明确的处理程序,并已经得到适航当局批准。同时,事后需要书面报告适航当局。
(5)危险运行(FAR107.23)。不允许轻型无人机上坠落任何物品对人员和财产造成风险。该条款对轻型无人机及其货运系统的安装及连接提出了适航性设计与验证要求。
(6)飞行前的检查(FAR107.49)。确保轻型无人机运输的任何货物是安全可靠的,不能对飞行特性和无人机可操控性产生影响。该条款要求轻型无人机加装货物后,本次飞行前需要开展加载货物后造成的航空器外形、重心等参数变化对飞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其在已验证的极限范围之内才允许本次飞行。
4.2 我国对轻型无人机的运行监管
目前,我国尚未无人机运行监管的适航规章。但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运输司等部门颁布了多项法规,对我国的无人机运营展开监管工作[11-13]。
2013年11月1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咨询通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AC-61-FS-2013-20),主要解决无人机的驾驶员资质管理,并规定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120米范围内,无须证照管理,但应尽可能避免遥控飞机进入过高空域;重量等指标高于上述标准的无人机以及飞入复杂空域内的,驾驶员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航局的监管。
2015年底,中国民航局运输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组织制订了《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2016年1月8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适用于使用无人机开展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货物(邮件)运输、空中喷洒(撒)、电力作业、航空探矿、航空摄影、空中拍照、空中巡查、空中广告、海洋监测、气象探测、科学实验等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监督与管理。
2015年12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公布咨询通告《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AC-91-FS-2015-31)。该AC规定III、IV、VI和VII类民用无人机应安装并使用电子围栏、接入无人机云,并对上述类别无人机在机场净空区和重点地区的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
5 轻型无人机的维修
依据FAA AC107-2《轻型无人机系统》的规定,物流轻型无人机维修包括计划和非计划的修理、检查、更改、置换以及系统软件升级[14]。无人机制造方可以提供维修手册,如果没有,物流轻型无人机申请方需要编制相关文件,维修人员必须依据维修手册开展工作。
非计划维修,如果发现存在超手册的维修项目,轻型o人机申请方必须更新超手册的项目进入维修计划。如果存在超手册的维修项目,轻型无人机操控员不允许开始飞行,直至该差异得到修正并贯彻。
6 结语
随着美国与欧洲的无人机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对无人机的分类管理趋势逐步清晰。2015年4月FAA向亚马逊和谷歌公司发放轻型无人机“空中快递”飞行试验许可,在“空中快递”无人机适航性设计与验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6年6月21日FAA颁布了《轻型无人机系统》,制定了轻型无人机运行监管的标准化要求,为“空中快递”轻型无人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应当密切跟踪国际上物流轻型无人机适航以及监管政策发展动态,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制定适应于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政策和适航性设计与验证要求,逐步使其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民用轻型无人机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广生.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解决对策及未来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5(2):55-57.
[2]李丹颖,黄运佳,马秋艳,等.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完善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3(7):126-129.
[3]马丹.谷歌公布送货无人机研发项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
[4]王韦燃.飞起来的快递亚马逊无人机的背后[J].商业故事:数字通讯,2014(1):6-7.
[5]IT时报.顺丰每天飞500架次无人机快递推向乡村、山区[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5(17).
[6]曹继军,张越梅,赵平安.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探讨[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8(4):37-41.
[7]CCAR-21-R3,民用航空产品和零件合格审定规定[S].中国民用航空局,2007.
[8]易朝辉.型号合格审定阶段试验产品制造符合性检查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4):26-29.
[9]AP-21-AA-2011-03-R4,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程序[S].中国民用航空局,2011.
[10]14CFR part 107,Small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S].FAA,2016.
[11]苗延青,金镭,谈炜荣,等.浅谈我国民用无人机适航发展趋势[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4(6):29-32.
[12]AC-61-FS-2013-20,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S].中国民用航空局,2013.
篇8
一、BT融资模式的定义
BT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承建某些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是Build(建设)和Transfer(转让)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直译为建设―转让,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其含义是:政府通过合同约定,将拟建设某个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权授予某个建筑商,在一定时间内,由建筑商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合同期满,建筑商考虑一定利润后将该项目有偿转让给政府。
一般来说,确定BT模式需通过如下特征:1.它是一种投资方式;2.只有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才能采用BT方式;3.他采用的是非政府资金,即不由政府直接投入而由建筑商自己筹集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出面借取的资金等);4.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者是建筑商(施工单位);5.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建成后(是指按法定建设程序竣工验收备案后)立即有偿转让给政府,收回投资并赚取一定的利润。
二、会计处理
BT融资的存在三大模式:
1.完全BT:即通过招标确定项目建设方.然后建设方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投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由业主回购的形式。(即实务中先由地产集团与地方政府签定BT合同,然后由项目公司进行全程运做)
2.工程总承包方式:简单如下流程即招标==确定建设方==建设方==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承担项目的全部投资,==由业主委托指派工程监理,==项目建成后==业主回购。
3.施工承包方式:即招标==确定建设方,建设方==对工程项目的工程施工及投资负责==验收合格==业主回购。
下面以我公司承建延津玉湖(引黄渠改造工程)为例,对其进行会计核算:
河南地产集团地产集团2013年8月与延津县政府达成引黄渠改造工程改造协议,由名门地产集团成立项目公司(名门地产延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承担引黄渠改造工程的改造工作.工期10个月,合同转让总价3000万,毛利率10%,管理费10%,根据实质大于形式原则,应采用模式一方式进行核算。
地产集团: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名门地产延津有限公司 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名门地产延津: 8-12月根据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1120
贷:银行存款等1120
根据已结算的合同价款:
借:应收账款――延津县政府 1200
贷:工程结算1200
2013年末,按照完工进度40%,确认当年的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80
主营业务成本 1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
完工时,将“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对冲
借:工程结算 3000
贷: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28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200
三、税务处理
对BT的税务处理规定,各地有不同的规定::下面分别介绍一下重庆和河北及河南的规定
1.重庆市规定。《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渝地税发[2008]195号)规定:BT是通过融资进行项目建设的一种融投资方式。对BT模式的营业税征收管理,明确为:
(1)无论其是否具备建筑总承包资质,对融资人应认定为建筑业总承包方,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2)融资方取得的回购价款,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管理费用和合理回报等收入,应全额交纳建筑业营业税,并全额开具建安发票。
(3)融资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按BT模式合同规定的分次付款时间,合同未明确付款日期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总承包方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分包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分包方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2.河北省规定。《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设-移交”模式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2号)“建设―移交”模式有关营业税问题公告如下:
纳税人采用“建设―移交”模式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的全部收入,应按“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若该纳税人将建筑工程承包(分包)给其他施工企业的,则以取得的全部收入扣除支付给其他施工企业的承包(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3.河南省规定。《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的公告》第八条规定:建设项目实行BT模式的,纳税人为:
(1)项目的建设方(或投资方)与施工企业为同一单位的,以项目的建设方(投资方)为纳税人。
(2)项目的建设方(或投资方)将建筑安装工程承包或分包给其它施工企业的,分别以建设方(或投资方)和施工企业为纳税人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的公告》第十九条 纳税人实行BT模式的,营业额按以下方式处理:
(1)项目的建设方(或投资方)与施工企业为同一单位的,建设方(或投资方)在取得业主支付回购款项时以实际取得的回购款项为计税营业额。回购价款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管理费用和合理回报等收入。
篇9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基础模块 课堂教学 中职英语
一、当下中职英语教学困境及原因
在当下的中职学校中,英语教学遇到了比较严重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课堂纪律差,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测试成绩很差。
1.中职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笔者对近三年新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的学生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对英语科目的学习兴趣尤其低。在近三年的新生中,73%的学生来自外省外市,36%的学生没有参加中考,达到中考录取线的东莞本地学生不足10%。从入校文化课测验来看,及格率不足15%。
2.英语科目在中职教学体系中地位较低。中职生不是以普通高考为目标,而是以学好专业技能、考证就业为目标,在整个中职教学体系中,英语地位不高。
3.当下中职英语教学方式的弊端。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方式缺乏活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以教材为基础,开发一系列教学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突破中职英语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二、任务型教学理念的基本概念
1.任务型教学理念的定义。英国著名教育专家Jane Willis指出:“任务型学习活动强调的是语言学习中“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则,根据她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语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和体验,用所学语言去交流,以达到发展和完善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最终实现教学任务目标。
2.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设计思路。任务型教学就是倡导“以任务为主线,做中学”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就是“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这种教学方式注重语言的使用而不是语言本身。
三、教材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1(基础模块)》简化了语法的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内容编排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要的是,这套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具体的任务,而所有的任务都紧扣一个单元主题。这就非常容易教师编排教学和设计教学任务。这些话题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十分方便我们教师组织Role-play,Talk Show和Topic Writing等课堂活动,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在《英语1(基础模块)》Unit1中实践任务型教学理念
在此,笔者以《英语1(基础模块)》Unit1 Nice to meet you! 为例,遵循Willis的三个步骤来进行任务型教学设计。
1.任务前。
(1)展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在不同场景下的简单问候语,能够使用be 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介绍个人及他人信息。
(2)情景导入:通过DVD短片展示陌生人第一次见面的交流场景。本环节的活动含2个部分,通过DVD短片展示场景,同时小组归纳常用的交际语句。
2.任务中(Task―cycle)。
(1)任务1――说:学生能够在不同场景下用简单的问候语问候他人。编写对话以及小组展示:根据第一环节的DVD对话和总结出来的常用句子,编写对话。各个大组各选一个对话小组上台展示,选出最自然最流利的小组2个。这一环节中,教师将通过常见句型来引领学生编对话,在学生对话时下班轮流指导。对于每一组上台的学生进行掌声鼓励,营造一种轻松地课堂氛围。待展示完毕后对该环节中出现的语句错误进行改正和总结。通过编对话并且展示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2)任务2――阅读:学生能够读懂名片上的个人信息。
任务:阅读名片信息,总结归纳要点。
学生根据案例名片,能够归纳出名片的基本要素:姓名、单位、地址、电话和邮箱的规范写法。
3.任务3――写:学生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做出自己的名片。
(1)分组制作一张名片(老师提供纸笔)。以小组的一个学生为模型,假设过了20年,我们为他制作一张名片。
(2)展示名片,介绍名片内容。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将本小组的名片粘在黑板上。对自己小组的名片进行解说。
(3)小结。通过名片的制作,可以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同时,名片是现代日常交际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际。小组协作的方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台展示环节首先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有效地培养环节,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没有上台的学生也能起到一个触动作用。
篇10
为适应会计工作需要,在总结多年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基础上,经财政部、人事部研究,现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调整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调整问题
将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
(二)科目合并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科目不变。调整后,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3个科目。从20**年度起,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将按照调整后的3个科目进行。
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仍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二、考试科目衔接问题
为保证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在20**年度,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考试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在20**年度考试中,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的考试;虽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也可报名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
(二)20**年度未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报名时需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三)参加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两个科目考试的合格成绩,仅在当年有效。自2006年度起,停止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
(*)20**年度首次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科目考试的人员,按照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进行。
三、考试成绩管理问题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均合格者,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
*、港澳居民参加考试问题
(一)根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关于允许港澳居民参加内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复函》([20**]港办交字第170号)精神,对符合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会[20**]11号)规定的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港澳居民在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应根据相应级别报名条件的规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高中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和居民身份证明。
五、其他有关事项
(一)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重新修订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并用于20**年度的考试。
(二)20**年度需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原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可继续按照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大纲的要求复习备考。
(三)请各地及时向社会公布本通知要求,并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有关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