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前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前景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前景分析

篇1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油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给炼油项目带来很多机遇;不过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油价的非常容易受到国外局势的影响,油价波动不断,给炼油行业带来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一下,目前炼油项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提出一些决绝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炼油 波动 机遇 挑战

一、目前炼油项目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加大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国际原油价格一直不稳定,我们注意到,在短短一年内油价可以从每桶100美元,降到50美元,也会看到在几个月内油价又从50美元增加到100美元。这样的变化对于炼油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原油的采购是炼油项目最为重要的支出,当原油价格在短短时间之内猛增很多,无疑会大大的增加炼油项目的成本,给项目带来很多未知的风险。 (二)各国之间汇率变化加大

原油的很大一部分来源是进口的,所以会受到各国之间的汇率影响,原油交货和付款的是时间不同的。短短的时间汇率的变化,会让一笔价格不菲的货款在几天之内增加很多或者减少很多。例如,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02下降到6.01,或许这样的变化在几个小时内就会完成,但是原油的交货往往量巨大,即使是一笔1亿美元的交易,因为一个点的降低,会让付款瞬间方多支付100万美元,这显然带来的风险巨大。 (三)规模效应不足,存在恶性竞争

炼油行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垄断行业,但是行业内部的竞争依然激烈。即使中石化,其内部的炼油厂之间也存在竞争。不同的炼油企业,各自为了争夺客户资源,会自己压缩利润空间,降低价格,以便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户,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会两败俱伤。此外,更为不好的情况是,企业之间相互抹黑,互相贬低,来达到自己的经济目的。 (四)人工成本增加,压缩利润空间

近些年,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工人成本增加。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出现用工荒情况,在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和社会脱节,在一些行业再生人才的剩余,在一些行业再生人才的短缺,特别是一些创新行业。炼化行业需要一些高端的人才去优化自己的炼化流程,结果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目前这种高技术人才,非常难得,这对于炼化项目来说,无疑会增加固定成本的投入,进一步压缩炼油项目的利润空间,给项目的进展带来困难。

二、目前炼油项目面临的机遇 (一)经济发展带来油品需求增加

经济的发展虽然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人们的收入增加会增加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进一步就会对油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需求的增加对于炼油项目来说也是一大利好,会改变供求关系,让炼油企业在价格的制定上更加主动。此外,需求的增加,会给企业的发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企业为了迎接这种增长,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创新。 (二)市场化进程加快,有利于炼油项目长期发展

市场经济指出,当经济的发展完全根据市场的规律进行,会使得社会总的福利增加。炼油企业作为社会当中的生产者,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强化,炼油企业的操作也会更加的符合市场规范,并且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的符合市场准则,不会出现一些权力的寻租等等一些灰色的地带,给企业的发展蒙上阴影。总之,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对于炼油企业来说,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保证其发展的稳定性。

三、如何有效的解决炼油项目面临的挑战 (一)加大期货市场投入,对冲油价和汇率波动影响

市场的波动对于投机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不过对于炼油等传统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不过无论是油价的波动,还是汇率市场的波动,都可以通过期货等远期合约来对冲掉损失或者额外收益。这样的选择是困难的,这意味着会损失掉一部分潜在的收益,但是这样做是符合长远利益的。 (二)加强合作,确保规模效应

对于炼油行业来说,其还是属于规模效应的企业,只能在其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才具有强有力的盈利能力。所以我们也建议一些炼油的企业之间应当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做到合作共赢。此外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更多的是追求强强联合,通过合并带来更多的资源的节约,这对于企业走出去,面对更大的竞争对手能否保持优势至关重要。 (三)创新技术,优化项目

炼油项目归根结底还是技术项目,在整个炼油的项目中分为很多的步骤,每一步都涉及到很多技术,寻求在每个步骤中都要创新,尽量的优化每个步骤,让整个项目达到最优的效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保持足够的优势。

四、总结

总结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下炼油项目的经济前景是一种基于和挑战并存的状况。其挑战主要存在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加大;各国之间汇率变化加大;规模效应不足,存在恶性竞争;人工成本增加,压缩利润空间等等这些方面。不过其也面临者一些机遇,主要现在经济发展带来油品需求增加;市场化进程加快,有利于炼油项目长期发展等这两个方面。而根据这样的情况,也建议在未来一段时间,炼油企业能够加大期货市场投入,对冲油价和汇率波动影响;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确保规模效应;创新技术,优化项目步骤等等。

参考文献:

[1] 鞠林青,赵文忠.影响炼油项目经济效益的现实因素分析[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6.04:6-9.

篇2

生产制造行业的机械构造较为复杂,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具体有发动机以及曲柄连接、启动和专向等。技术人员若想使机械运行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一定要致力于采取行之有效方法改善机械性能,并使设备的重量得以适度降低,使设备运转的效率的到有效提高。通常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钢材是大多机械产品的主要材料。如今,类似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颓势。若技术人员想使设备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变生产机构。此外,器械生产的主材料也要适当改变。目前,非金属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在器械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此处所说的合金材料,主要是指强度大,重量小者。一旦器械主体的重量减轻,机械运转的效率就会有相应程度的提高,并使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机械的工作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

2机电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20世纪60年代,机电技术诞生之后,众多问世不久的生产制造技术慢慢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诸多领域,致使相关产业的变革得以更好地开展。虽然机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历史并不长,但在世界范围内,其对于促进机械生产的发展以及提高人类生产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机械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应用到机械制造工业中,乃至形成了先进的机电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机械产业逐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无论是技术机构,还是产品功能、构成,以及产品的生产、管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鉴于此,工业化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从机械电气时代逐渐过渡到以机电技术为主要模式的时代。

3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

3.1智能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机电技术产品的全息性越发显著。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对于机电系统非常重要,技术人员可以据此更好地对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对于此类智能系统,软件技术以及芯片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机电技术中,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系统的兼容程度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简言之,对于机电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非常重要,其可以看作是机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2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光电技术的应用对于机电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可以使机电技术中的传感以及动力系统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光电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机电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且有利于机电产品的研发。可以说,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3.3微型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阶段,在生产以及制造半导体产品的过程中,蚀刻技术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推崇,通过该项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在实验室研制出亚微米级的器械元件。若该项技术能够应用在实际产品中,可以为技术人员区分机械系统的部分装置以及控制器提供极大便利。同时,机械与电子可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且传感器以及机体等装置也可被有效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体积会减小,重量也会有所减轻,且可以有效组合成自律原件。可以说,以上是机电技术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

3.4仿生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综合目前的行业状况以及各项因素,不难看出,以后机电技术系统的装置会越发依赖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其对于信息的依赖度也会有相应提高。如果系统结构呈现出静态状,装置的稳定性会较差;反之,若系统装置呈现出动态状,则装置的稳定性会比较强。以上状况与生物习性有一定相似性,这表明生物系统化会成为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目前,该项系统还有待于研究和探索,使系统的仿生效果得以真正实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3.5环保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现阶段,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资源也在递减,且很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质。此外,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也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对环境保护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群众也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此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机电技术可以更好地发展,在使工业生产领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对于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点,相关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致力于科学技术的革新,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有效处理,积极为机电技术的应用探索出可再生的新能源。

4结束语

篇3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1992年的起步发展阶段。从极少到较多,从被限制、允许到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民营经济的顽强发展终获初级政治地位和法律认可。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2002年的高速不平稳发展阶段。从重要的补充变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民营经济虽呈高速发展态势,但由于经济波动和政治影响却也出现不平稳的发展局面。第三个阶段是从2002年至今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民营经济经历了数量扩张、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结构改善,涌现出以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为代表的多种经济发展形式,进入了全面的、良性的发展轨道。经过30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遍及城乡各地,涉足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经济总量在扩大,比重在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而言,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一些发达省份和市县来自民营经济的税收已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

二、当前经济环境给我国民营经济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给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困难和挑战。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很多民营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下滑、资金严重不足,且有逐步加剧的趋势。尽管形式严峻,但困难与机遇往往并存。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在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了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1,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首先最主要的是出口。美国是我国最大贸易顺差来源,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势必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在我国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中出口导向型的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较多,这部分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最大。而与出口导向型企业密切相关的数十个行业也受到较大影响,纸箱、包装、货运、国际物流、各类中介行业普遍出现严重亏损。

2,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发展速度趋缓。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不少行业的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趋势,其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例如,钢铁行业从2008年6月开始,价格持续下跌,企业产能不断缩减。而且,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民营企业实质上的资产缩水和销量下滑,还导致投资减少和资本撤出,严重影响了其整体发展速度。

3,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发展环境弱化。融资难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缺乏有效担保是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我国能有效运转的融资担保服务机构严重不足;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业务原因导致大量应收账款难以按时收回,严重占压了流动资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再有,土地、用工政策等发展要素条件的变化也造成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增加。

4,民营企业经营者信心受挫。大部分民营企业认为,现在原材料价格与产品销售价格倒挂,销售价降幅又一时无法探底,使得他们对继续组织生产心有余悸。为避免和减少亏损,企业只好等待观望、停产待市。有的企业在产品市场行情暂时无多大影响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大量采购原料,满负荷组织生产,充分表明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担忧。

(二)民营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形成的冲击,实质上是其传统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缺陷的冲击。保持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增强结构支撑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自主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危机在给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转型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1,有利于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贸易企业,而具有科技领先、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能够较好地抵御市场冲击和风险,这就使更多的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它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快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危机下,一些企业陷入经营困难,这就为那些优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以较低成本迅速实现做大做强提供了机会,促进了行业的优化发展。同时,金融危机迫使企业重新审视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生存与发展空间。为渡过难关、寻求发展,明智的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并逐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有利于国外资本、人才和项目的引进。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全世界各类企业自身和对外扩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外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势必导致大量资本的撤出和人才的流失。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寻求新合作伙伴、新投资领域的需求便凸显出来,而这就有利于我国借助改革开放的优势,抓住机遇,聚集国外游离资本,聚集流动人才,聚集科技领先、高附加值产品与项目;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进行技术、项目的升级换代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进行资金储备、人才储备和项目储备。

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金融危机发生后,受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的出口导向型民营经济。我国民营经济要想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一定不能重复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老路子,其根本出路在于培育其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各级金融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信贷政策,创新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模式,开发针对性强且快捷有效的信贷产品,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如采取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形式筹集担保资金;组织和推进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引导企业成立互的融资担保机构;加强银企合作等。

(二)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家首先要提高创新意识,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其次,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由政府组织,向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培训、专家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帮助其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从而提高其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再有,民营企业自身要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并通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给予创新人才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三)提升民营企业管理体制

深化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是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措施。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创新经营机制,规范各项制度;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规模,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方式,建立适宜的企业制度。

(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投资环境,排除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歧视,进一步放宽政策,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二是优化政务环境,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下大力气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大力推进依法治理民营企业的进程,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增强用法律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守信守法经营。

篇4

关键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327-02

1 引言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根据Robota和Robotnik,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自从机器人问世以来,机器人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机器人是一种可以反复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者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的可编程的动作的专门系统。

我国的机器人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目前,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工程的单位有200多家,拥有量为4500台左右,其中国产占20%,其余都是从日本、美国、瑞典等40多个国家引进的。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人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2 工业机器人

2.1 工业机器人现状

2005年已生产各种类型工业机器人和系统600台套,机器人销售额14亿元,机器人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年收益额为65亿元。据市场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总需求量约为8000-20000台套,其中以点焊、弧焊、喷漆、装配、搬运、冲压等各类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系统为主。根据发达国家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历程和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趋势,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容量约达十几万台。

工业机器人总体趋势是:从狭义的机器人概念向广义的机器人技术概念转移,从工业机器人产业向解决方案业务的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内涵已变为“灵活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具有在实世界动作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类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进化过程的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2.2 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趋势

目前,国外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②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③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④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2.3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有人认为,应用机器人只是为了节省劳动力,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机器人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一种误解。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机器人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高度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为我国的宇宙开发、海洋开发、核能利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我国机器人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已经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各个方面区的了明显的成就。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我国目前从事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工程的单位相对较少,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

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3 特殊机器人

3.1 特殊机器人的现状

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不同国家对服务机器人的认识不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曾经使用过的机器人有:①福娃机器人。福娃机器人能够感应到一米范围内的游客,与人对话、摄影留念、唱歌舞蹈,还能回答与奥运会相关的问题。②翻译机器人。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场所,对任何人和任何设备的多语言服务。③安保机器人。其杰出代表为排爆机器人。由上海世博局创意、浙江大学和中控研究院研发制作的37个“海宝机器人”将于上海世博会期间在机场、车站及世博园一轴四馆等重要场馆,从事迎宾、照相、指路、引领参观、寻人等工作。“海宝机器人”身高1.55米,重87公斤,是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形象设计而成的一款高级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它拥有俏皮的刘海、丰富的面部表情、灵活的身体、出色的语言能力和可爱幽默的性格,它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手臂、头部、腰部、底盘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它不仅能提供迎宾、照相、指路、引导参观、寻人等服务,还能为来宾们讲笑话、跳舞、唱歌。“海宝机器人”可以辨别来宾的方位、人数和行进的方向,自动进入迎宾服务状态。通过“海宝机器人”,世博来宾可以及时获知世博信息、公共信息、引路导航等信息。“海宝机器人”会3000多句日常对话,可使用中、英文进行对话,用中、日、韩、英、法、德等六种语言,进行热情问候和自我介绍,还能主动热情的和来宾握手示好。游客还可以与“海宝机器人”进行关于世博知识等主题的趣味语言交流。

特殊机器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娱乐机器人以供人观赏、娱乐为目的,具有机器人的外部特征,可以像人、像某种动物、像童话或科幻小说中的人物等。同时具有机器人的功能,可以行走或完成动作,可以有语言能力,会唱歌,有一定的感知能力。2007年10月,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娱乐类机器人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高交会上亮相,它们表演举重和倒立、聊天、唱歌、跳舞、吹奏萨克斯管等节目,吸引人们关注。

早在70年代中期,美国五角大楼就开始通过各种试验来证实军用机器人的使用价值。80年代以来,美国军方声称已经拥有一支由机器人士兵组成的作战部队,其兵种涉及到陆、海、空、侦察和供给等领域。由劳伦斯-里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研制的扫雷机器人,重45公斤左右,身上有10多种传感器能够辨认各种地雷和爆炸物,4架摄像机将周围的图像摄入并输入电脑,后者进行分析并下达如何处理的指令,实在无法处理时,则将分析结果通过线路传送至基地的信息中心,获得明确指示后再采取行动。法国军事部门研制的反坦克机器人也颇具威胁。这种机器人的体积仅相当于一个10岁小孩,但发射出的炮弹威力无比。它能识别几乎所有的坦克,并根据不同的坦克选择不同的炮弹和发射角度。最令人叫绝的是专门搜集军事情报的机器人士兵,它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侦察员。根据新闻媒体的报道,目前军事大国已经研制出来了100多种机器人侦察兵,可执行陆海空多种侦察任务,最简单的一种是通过发射器将侦察机器人粘合在对方的建筑物、装备或移动的运输工具上,通过机器人身上的微型摄像系统获取情报,再通过发射信号将情报传回总部。比较高级的是让“机器鸟”飞到敌方上空,大量拍摄和摄录图像,然后带回分析信息。

3.2 特殊机器人的研究趋势

特殊机器人正朝着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大家和特殊机器人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目前服务机器人可以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清洁、保安和娱乐。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仍处于发展期,工业和学术机构组建了由高水平技术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对机器人进行合作研究。日本在制造机器人的硬件、软件和辅助设备方面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的主要制造商正在扩大生产,尤其是在扩大自动化生产方面;预计机器人市场将继续扩大,主要是海外市场的扩大;机器人的潜在市场日益扩大,尤其是可以帮助老年人和主妇做事的机器人。

卡佩克提出的是机器人的安全、感知和自我繁殖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可能引发人类不希望出现的问题。虽然科幻世界只是一种想象,但人类社会将可能面临这种现实。

3.3 特殊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特殊机器人正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家庭。服务机器人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人形机器人很受欢迎,市场需求巨大。可以帮助人们打扫的清洁机器人也很受欢迎。医院、医疗机构正在共同开发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其病人的机器人。

4 结论

通过对机器人的发展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机器人产业也将逐步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②工业机器人将继续占据机器人的主要市场。③特殊机器人越来越收到重视,市场份额将逐步增长。

参考文献

[1]熊有伦.机器人技术基础[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楠.小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现状与前景[J].广西轻工业,2008.

[3]Gordon McComb,Myke Predko.机器人设计与实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篇5

一、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先分析一下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年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影响

2008年9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经济刺激政策对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如何继续维持强大的政策支持,来确保经济进一步复苏;如何随着经济复苏的逐步巩固,使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平稳有序地退出,将是2010年世界各国政府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通胀预期及货币政策进退两难的影响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根据货币和经济景气决定通胀高低的一般规律,经济低谷时期的过剩货币供给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而在后期宏观景气回升的时候就释放为通胀压力。因此,2011年下半年全球通胀风险加剧的可能性非常大,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不确定。各国央行为缓解信贷紧缩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缺乏退出机制和有效的工具,很难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支出与央行的货币刺激,经济复苏将不可持续,反而会埋下通胀隐患,如果不通过结构改革来改变困境,世界经济有可能再现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

(三)美国金融生态与房地产动向及其影响

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的干预程度也达到了空前规模。美国政府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而美国房价企稳是判断本轮金融危机见底时机的重要依据。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居民住房市场复苏的迹象较为明显。9月份,美国房地产建筑商信心指数攀升至19%,但此后两个月连续下滑至17%,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的购房免税和信贷优惠的政策将在11月30日结束。美国国会通过投票决定将该政策延长至2010年4月份,明年该政策退出后会怎么样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四)国际货币体系调整可能性及其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救市所迅速积累的财政赤字与美联储实施的“定量宽松政策”影响到市场主体对于美元的信心。随着美元的贬值预期加深,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随时会面临缩水风险。而且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提供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制衡机制,美国仍然可以按照“我的美元、你的问题”的逻辑我行我素,让全世界分摊其救市成本。同时,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基本操持在反映一个国利益的美联储手中,因而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三、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我们对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

预估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在3―3.5%之间,实现低水平的缓慢复苏。但是,估计今年世界经济恢复的速度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高、那么快,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高失业率的影响。我们从去年失业率预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那些欧美国家是相当高的,像去年1月份美国有7.6%的失业率,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0.2%。这不仅超过了10%这一重要的心里关口,而且也超过了以前专家们的预计,使人们对今后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担忧。去年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做了一番预测,预计今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都要高于去年,像美国、欧元区、日本等,特别是欧元区要达到11.7%。

二是主要由政府的政策刺激等短期的因素推动了当前经济复苏的缘故,并不是由企业和市场推动的结果。去年第三季度美国的GDP大约有3%的增速,在补库存方面就贡献了2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了60%,这表明企业投资和企业投资居民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是很小。另外近几个月增加失业保险福利等等政策也刺激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因此,虽然美国的经济已见底了,但是今年出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三是不断积累的通胀风险是由公共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从去年10月份IMF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国家去年的财政赤字占世界GDP的百分比平均为6.7%,比前年增加了4.7%,其中发达国家平均为8.9%,高于前年5.4个百分点;公共债务占GDP的百分比也非常大,去年世界各国平均为68.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平均高达91.9%。如此高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不仅使下一步的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政策面临资金不足的硬性限制,而且使潜在的通胀风险不断积累。

(二) 对国际贸易走势的预测

从去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复苏从年中开始出现的,但是全年减少的贸易额还是很大,整年减少了11.9%。我们预估今年的贸易额会有所增加,预估的增加量将在2.5%左右。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改善的状况下,去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连续几个月的出口降幅远远低于进口降幅,是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好转的状况下,因此我们说贸易状况正在不断改善。

国际贸易好转主要表现为:

一是大宗商品贸易慢慢恢复。从路透社商品价格指数来看,去年7月份到去年11月份的商品价格由2000美元增加到2250美元,4个月的时间已经增加了12.5%的幅度;波罗的海的综合运价指数也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一直增加,但是总不能稳定下来,起起伏伏的,到去年6月份开始回落,但是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又再次上升,从2000美元增加到4000美元,从去年10月份到去年11月底,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增加到两倍。

二是外需持续萎缩局面出现了改观,去年5―8月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被美国出口环比给扭转了,去年6月份和去年7月份欧元区环比的增长幅度分别是0.9%和4.1%连续增长了两个月,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也从去年年初的下降趋势转而开始回升。

三是对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预测。估计今年整个经济复苏将会促使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保持波动向上。但是在美元持续疲软的强烈预期下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国际资金追逐大宗商品,这大大地推动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从指标数据分析来看,国际原油价格总体向上增长的趋势不变,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来看,去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是每桶61.5美元,今年将增加到每桶76.5美元,增加24.4个百分点。黄金价格也将不断上升,虽然前年发生了金融危机,黄金价格有所下降,但价格下降幅度不是很大,黄金价格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冲破了1000美元大关,在去年11月底又创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165美元。

四是对国际直接投资趋势的预测。去年下降的国际直接投资是非常多的,下降率也是相当大的,由前年14%的下降率到去年又继续下降30―40%,今年将会有缓慢的增加,估计会增加16%,到明年的时候直接投资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篇6

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又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生存环境压力。因此,循环经济日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随着人与自然环境冲突的加剧,环境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循环经济中到底蕴含着哪些环境伦理思想,这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会计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环境伦理思想源自环境伦理学,它研究和讨论的是生态环境中的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和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来对待自然和保护生物,从而更好的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环境伦理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及在资源与环境方面达到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等思想都在循环经济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在循环经济中的运用

    循环经济为试图解决经济的发展效率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也同样认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是建立在自然可持续性存在和发展之上的。环境伦理思想关于自然的价值和权力的论述为:自然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其中自然的外在价值是指自然事物作为资源,能满足人和其他生命的需要,符合人和其他生命的利益。自然的外在价值对人们来说有功利意义,被人所广泛接受,并且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但作为自然价值的内在价值却长久被人类所忽视。自然的内在价值是指生命和自然界自身生存的意义,它富有创造性,创造了地球上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创造了地球基本的生态过程、生态系统和生态物种,同时表明了生命和自然事物按客观自然规律在地球的生存是合理的,有意义的。会计

    地球产生于46亿年前,而人类在地球上产生却仅是大约300-700万年前。虽然人类社会相对于整个地球的产生甚至生命的产生是短暂的,但人在生命层次序列和生命组织的序列中却处于最高位置。人是环境道德的主体,也是环境道德的人。但由于人类的狂妄自大,人忽视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权利,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疯狂的掠夺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直至造成生态危机。自然开始用它最原始的方式开始报复人类,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比如土地严重沙漠化,洪水淹没了人类的家园,各种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等等,此时人类才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人类开始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员,而不是自然的主宰者。以往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只注重自然的外在价值,人类生态价值,却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共同利益,即自然的自身价值,从而导致大自然的报复,这是造成地球生态危机的伦理根源。而人类要摆脱生态危机就要明确人与自然不仅以相互利用方式存在,而且也以相互依存的方式维持着地球自然的生态稳定。作为生命序列最高级的物种,却扮演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不称职的调控者。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上,环境伦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基本判断的道德依据,我们对自然所赋有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最大限度的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责任,就是恢复和保存自然的内在价值,确立自然的权利,从生态整体主义观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认识到自然内在价值及权利基础上所提出的人类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在明确了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学习生态系统的智慧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在生态系统中,只要它正常运转.所有输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都可通过生态食物链一级一级的转移,所有物质都在循环中运动转化。一种有机体被利用后,转化再生为另一种有机体可以利用的形式,几乎所有物质都在循环中被利用。生物圈的物质生产过程就是一种废物还原和废物利用的过程,一种无废物生产的过程。循环经济就是把生态系统的物质运动过程应用到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过程中,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它是一种物质闭环流动,它的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即资源在第一次生产出产品后,其剩余物是第二种产品的原料,如仍有剩余就再作为第三种产品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循环使用,最后不可避免的废物,以对生物和环境无害的形式排放,能被环境中生物吸收和利用。

    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是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中的伦理思想体现在生产和消费领域里的生态化转化,承认生态位的存在和尊重自然的价值。

    二、循环经济中体现的人类在环境利益上的公正原则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以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它运用一种新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实现着人类在环境利益上的公正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中的代际公平思想分析

    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能力永久的改变或毁坏地球,而且当代人的活动会对后代及未来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热带雨林的大面积消失、臭氧层的空洞、土地沙漠化严重等等都将危及后代及未来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对于这种把危害和危险留给后代,是对后代的一种不公平。环境伦理思想中提出的代际公平要求本代人的发展不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至少要留下满足后代人能进一步发展的环境资源,例如保护自然物种的多样性,维持地球生态环境质量等。环境伦理把关怀的对象由代内进一步扩展到代际,就好像为后代人建立一个大的资源与环境的储蓄银行,当代人应只消耗由储蓄银行产生的利息,而应将本金留给后代,以达到代际之间资源与环境的公平分配。人是可以通过理性把握历史的行动,可以通过理性来超越现在,接触未来,所以需要提倡代际正义,有一种面向未来的价值思维,循环经济正是这种面向未来的价值思维的产物。代际公平是循环经济的伦理取向之一,循环经济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要求减少进人生产和消费领域的物质量,要求人们必须学会预防废弃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的治理。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厂就要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工艺流程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或减少废弃物排放,提倡消费中多次应用。这种生产中减量化、消费中多次运用的做法,不仅符合经济学规律,更是一种对自然和资源的保护,是对子孙后代的一种公平式做法,是代际公平的一种表现。会计

    (二)循环经济中的代内公平思想分析

    作为代际公平的前提和基础的代内公平,对现今的环境保护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代内公平,要求资源和环境在代内要公平分配,强调人类的整体和长远利益高于暂时和局部利益。当代的代内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以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代价。比如,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利用殖民手段大量剥削能源和资源,不顾后果,目前存在的很多环境问题都是这种行为的积累。而且现今发达国家仍是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污染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以占世界总量四分之一的人口,消耗掉占世界总量四分之二的能源,木材的85%,钢材的72%,其人均消耗量是发展中国家的9-12倍。不仅如此,一些西方国家还采取了转嫁生态危机的做法,把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以转让技术,扩大投资和提高援助的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者直接把有毒的工业和生活垃圾甚至核废料输送到发展中国家来处理。当然对于某些发展中国家只顾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顾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采用“杀鸡取卵”的行为也是代内不公平的一个表现。

篇7

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及格局变化的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增长越来越复杂,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及格局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这里主要从经济周期、人口结构、全球化趋势、能源环境约束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出发,对影响未来1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趋势性分析。

1?郾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长周期中的衰退和调整阶段。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始终处于不断波动的周期性增长过程中。如果将这次金融危机看作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一个节点,那么过去200年左右的经济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五个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分别是以蒸汽机、铁路、电力、汽车以及信息技术革命为阶段性标志。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世界经济维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全球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郾5%。尤其是2004—2007年期间全球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郾9%,是近30年来增长最快且最为平稳的一段时期。但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终结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上升趋势,2009年全球经济甚至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可能正处在经济增长两个长周期之中的衰退和调整阶段。

从全球经济增长史来看,每一次周期性的经济上升都得益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大规模应用,但是当新技术对生产力推动的潜力逐渐耗尽之后,世界经济将进入衰退和调整阶段。因而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并重新进入长期增长的上升通道将依赖于新一轮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最近广泛热议的以3D打印技术和分布式新能源技术等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曙光。“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究竟“第三次工业革命”能否带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也尚需时日来验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全球经济重回繁荣之路必将依赖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而且谁首先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谁就将主导全球经济发展方向。

2?郾全球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增速不断放缓;老龄人口比例明显上升,人口总抚养比将出现拐点。根据联合国(UNPD,2010)预测,全球人口将由2010年的近70亿增长至2020年的76?郾6亿和2030年的83?郾2亿。虽然全球人口总量仍将继续增长,但是人口增长的速度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不断下降。未来20年期间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将由过去30年近1?郾5%的增长速度逐渐下滑到年均1%以下。在增速不断下降的同时,全球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全球老龄人口比重将由2010年的9%左右上升到2030年的13?郾8%。同时人口总抚养比也将由2010年的52?郾4%下降到2015年的近40年来的最低点51?郾6%,然后一改过去40年来的下降趋势开始逐步上升,到2030年将上升到53%。从总体来看,未来20年全球人口总量继续增加,但人口增长的速度将不断趋缓,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总抚养比将出现转折性变化,转为逐步上升。

从区域角度来看,不同地区人口未来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首先从人口总量的变化来看,未来20年,全球人口增量将绝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极度不发达的国家,而发达国家人口将趋于稳定。具体来看,未来20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将超过1%,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则仅为0?郾2%左右。从不同地理区域来说,未来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非洲,而经济发达的欧洲人口将逐步出现萎缩。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将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总抚养比将改变过去50多年的变化趋势,从最低点开始快速上升。根据预测,发达国家整体的抚养比将从2010年的最低点48%,快速地上升到2020年的56%和2030年的63%。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将延续过去总抚养比不断下降的趋势。发展中国家整体的抚养比将由2010年53?郾4%下降到2030年的51?郾2%。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20年发达国家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将在人口老龄化和抚养比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3?郾金融危机加剧了贸易摩擦和竞争,经济全球化进程陷入调整期,长期来看经济全球化仍然是长期趋势。从全球经济发展史来看,全球化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的过程扩大了全球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资源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热衷于通过加强贸易保护来进行经济自救,贸易摩擦出现频率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非关税贸易保护手段被使用,贸易竞争不断加剧;金融危机也使得发达国家加强了金融监管,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速度放慢降低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力,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谨慎。不仅如此,金融危机还使得围绕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呼声不断。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陷入调整期。但是从长期来看,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全球产业分工,信息技术的普及将改变全球贸易方式,跨国公司的扩张将继续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将重塑全球经贸联系,经济全球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将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

4?郾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全球能源和经济格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将加速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能源、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一直以来传统能源的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一致导致能源供求的不平衡,致使能源问题一直是影响全球经济、政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向人们展示了新能源技术将可能改变未来全球的能源和经济格局。最近掀起的一场“页岩气革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页岩气技术飞速进步使得美国天然气产量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根据美国能源署(EIA)最新预测,未来10—20年美国将一改过去天然气进口国的身份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可以预计,页岩气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不仅仅将变革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甚至将影响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布局。另外,根据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的预测,未来分布式能源和互联网的结合,将打破人类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建立的以化石能源为核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将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虽然目前来看这一预测并没有什么现实的证据,但是至少它向人们展示了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方向及其可能的影响。这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彻底地改变过去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格局,也将对全球产业的布局和全球的地缘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IPCC的报告,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会造成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而且会直接影响海拔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生产和生活。随着时间推移,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将变得日趋紧迫,将日益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特别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虽然可以预期随着气候变化形势的日趋严峻,全球围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统一协议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是这必将给全球技术革命、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出重要挑战。

5?郾全球科技发展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各国围绕科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回顾经济发展史,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其始终处于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是密不可分的。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全球财富创造最重要的动力源泉。知识和技术的差距决定着全球发展的差距。尽管过去20多年中,科技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但世界科技发展正不断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料显示,最近10年新兴经济体的科技研发费用正在迅速上升,1995到2005年间,中国、南非、俄罗斯等九个非OECD国家的年均研发费用增长率达到15?郾5%,比OECD国家整体的增长率高了近10个百分点。技术的追赶将继续成为新兴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动力。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来看是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红利耗尽的一个结果。因此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美等国家更加重视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等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力度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空间,为增加就业创造机会。可见,围绕科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也将对全球经济增长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分析的这些因素,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也将直接影响着未来全球经济的增长及其格局的变化,比如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等等。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具体分析了。

未来10到20年全球经济增长及其格局变化的分析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往的经济预测都不曾准确。即便如此,对未来的分析仍然非常有意义,因为这些预测可以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梳理影响未来经济增长因素的框架和潜在增长速度变化的趋势判断。这里采用世界银行开发的全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结合前面对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从中长期的角度给出未来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趋势性结果。

1?郾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期将是大概率事件。短期来看,金融危机的阴霾仍然挥之不去。一方面,发达经济的债务危机直接影响着全球金融体系,也限制了可以用于刺激经济复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另一方面,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了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不断加剧,新兴经济体被迫采取紧缩政策,经济面临减速趋势。总之,从短期来看,全球经济仍然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潭之中。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冲击,会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过程,但是并不会改变未来1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趋势。这里主要从供给面来分析未来10到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

从人口及其年龄结构来看,未来10到20年全球人口将继续增长,但人口抚养率将一改过去50年来的变化趋势,由不断下降的趋势转变为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口抚养率的变化从长期来看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重要影响。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将放慢全球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受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水平呈“倒U型”规律的影响,全球人口抚养率比上升将放慢全球储蓄增长的速度。未来10到20年,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下降。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人口红利的逐渐消耗殆尽,将使得全球储蓄率呈现下降趋势,全球物质资本的积累将随着人口抚养率的上升而逐渐放慢速度。与物质资本的积累不同的是人力资本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贫困人口将不断减少;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将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会使得各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都将促进全球整体人力资本的提升。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正如前面在经济周期的分析中所提到,重大技术革命是影响全球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尽管全球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绿色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创新不断涌现,尤其是最近备受关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都有可能成为促进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的驱动力。虽然从长期来看,新的重大技术革新终将带领全球经济进入恢复增长的轨道,但目前这一时期何时到来尚不明朗,而且新重大技术革命的应用和发挥作用需要较长时间。

综合前面的分析及模型的模拟结果预计,未来1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低于过去20年的增长水平,预计年均达到2?郾9%,而且长期来看将呈现趋势性下降。

2?郾全球经济格局将继续过去10年的变化趋势,新兴经济体将不断崛起,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下降。(1)未来10—20年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美、日、欧等经济体恢复以前高增长的可能性很小。从发达国家整体来看,人口结构将出现较大转折性变化,总抚养率将一改过去50年来不断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48%快速上升到2030年的63%,上升15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整体的抚养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左右。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科技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且未来的科技可能集中在一些新兴领域。在这些领域,发达国家由于转换成本限制可能使得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并不明显。另外随着发展中国家发展机会的不断涌现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的不断改善,原来大量优秀人才迁移可能出现有别于以往的趋势。综合前面的分析及模型的模拟结果预计未来10到20年发达国家整体的增长速度将低于2%,大约在1?郾7%左右,要低于过去50多年的平均增长速度。(2)未来10—20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重要推动力量,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经济体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面要更加有利。首先,未来10—20年除了中国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人口红利,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整体的总抚养率将从2010年的59%下降到2030年的53%。其次,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随着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国际间技术扩散将更快、更广,这也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提供了条件。再次,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储蓄水平要更高,过去20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储蓄率要比发达国家高6—7个百分点,未来人口总抚养率的进一步下降,将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不仅如此,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前景的暗淡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改善,国际资本将会更多地流入发展中国家,这些都会给发展中国家的追赶提供资金支持。最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进行人力资本投入,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综合前面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模型的模拟结果,预计未来10到20年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5%左右,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量。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经济极有可能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期;全球经济格局将继续过去10年的变化趋势,全球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新兴经济体将不断崛起,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有所下降。这些趋势性变化将会给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郾加快对新技术革命的研究。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新技术的主导权将成为左右未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最主要因素,也将成为各国能否尽快摆脱不利的全球环境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新技术革命前景尚未完全明朗之时,加快对新技术革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及时了解全球技术革命的动态,才能搭上技术革命的快车,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郾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未来10—2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与发达国家表现出类似的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将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而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却空间巨大,因此需要促进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尤其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以此来抵消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不利影响。

篇8

[关键词] 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人才强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划时代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发展是关键。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且素质较低,收入偏少,基础设施落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多。笔者认为解决的最佳办法是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来振兴农村。发源于日本的“一村一品”,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推动产业发展,不仅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强村富民的战略举措,也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建设新农村的战略和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战略基点。它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定要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抓紧生产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特色资源优势,选好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通过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人才强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发展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和可持续的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民强国的目的。

一、大力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

发展“一村一品”,首先要在“品”字上做文章。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特色产品,都有自己的发展强项。应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一要从优化农产品结构出发,选准一村的主导产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特别是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二要从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出发,培育一村的主导产业。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 积极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食品的生产, 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加快形成一村的主导产业。

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政府要有重点地扶持某些产业的发展,或是鼓励农民做强优质粮食产业,或是鼓励农户壮大良种畜牧水产业,或是促进农村园艺产业发展,或是推进农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目的在于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特色产业,形成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从而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的持续发展。

二、做大做强产业

1.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一村一品”,要从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出发,打造一村或多村甚至于一乡(镇)或多乡(镇)的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引导“一村一品”向优势产业带聚集,改变以往“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提高集群内及其周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的竞争力。一要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和社会基础的区域,努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二要促进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区域产品的竞争力。三要加强集群发展的环境建设。四要促进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培植企业的地方根植性。

2.加快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能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成为“龙型经济”,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要构建产业的市场联结机制。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民专业协会连接,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龙头带基地,基地和协会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形成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以及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向市场延伸。二要提高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依靠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在主导产品基础上建设原料基地,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机制,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销售前景好的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三要扩大产品的经营规模。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的长效机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大力发展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四要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方面的作用,带动农户使用统一的良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3.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品质就是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品牌就是象征,而产品质量却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谁能够在优良品质基础上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就有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笑傲群雄”。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产品的品质,创建产品品牌,坚持“品质立企、品牌强企”,用高品质的产品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一要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卓越的产品品质,视产品品质为企业的生命力,坚信精湛的产品品质来源于先进的技术。二要坚持“质量第一”标准,让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的长久信赖。三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让质量成为企业的信仰,主导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四要加强品牌经营。

篇9

关键词:电力经济学 发展 前景

电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它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经济学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电力资源作为很重要的能源,为了满足人们的供求需要,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电力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使得我国电力经济学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要根据电力工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能够意识到我国电力经济学学科的落后现状,同时能够看到这一学科的发展前景,加大力度落实电力经济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一、研究对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力和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因此,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在随着人们认识的改变而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两方面来说。

1、从宇宙观角度来说

(1)微观角度

从微观角度来说,电力经济学以电力规划方向为主,主要研究电力生产和供求环节以及电力建设方面出现的一些经济问题。

(2)中观角度

从中观角度来看,电力经济学不仅包括微观角度的观点,还研究电力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出现的一些经济问题。

(3)宏观角度

从宏观角度着手,电力经济学不仅包括了微观角度以及中观角度的所有观点,还研究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一些关系问题。

(4)宇宙观角度

从整个宇宙观来讲,电力经济学不仅研究前面提到的微观、中观、宏观角度的一些问题,还研究全球电力产业中碰到的一些经济问题。

2、从传统和现代角度来说

(1)传统观点

电力经济学是研究电力生产中电力与经济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合理的运用资源促进电力经济的发展。

(2)现代观点

电力经济学是以电力、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用于处理和研究这些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既需要相对的科技支持,有需要稳定的管理体系来维系。如下图1所示,表述了现代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图1 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如今,电力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今的科技方法,化解实际研究对象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使得电力与经济共同发展。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包含微观、中观、宏观到宇宙观的发展,还包括从传统到现代的延伸。发展电力经济学科促使了电力科学的进步,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研究内容

电力经济学是以电力、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的,用于处理电力和经济的关系使其稳步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电力和经济的关系,根据他们的发展规律找到最优的发展条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电力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电力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这三方面。

三、研究方法

电力经济学不但含有电力学科的特点,而且还与经济学科相关。总的来说,电力经济学可以分成整体和局部两个层次,前者研究的是电力产业与其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关系问题,后者研究的是电力部门自身的经济问题。

四、与其他学科关系

从电力经济学的自身特点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可以看出,电力经济学跟好多学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联系不仅和电力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方法有关,还和其学科体系有联系。

1、和经济学的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电力经济学是电力和经济学相融合而衍生的一种经济学学科,它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作为靠垄断企业,电力工业发展电力经济学能够保护能源环境,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具有很好的前景。

2、与热力学的关系

电力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其与电能的转换是一种物理化学的过程,需要遵循热力学的原理和相关定律。

3、与决策科学的关系。

电力经济学与电力决策相互影响,电力经济学是决策的基础,而电力决策又能对电力经济学进行指导作用。发展电力经济学具有良好的前景,是对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

4、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以人为主体的一项学科,主要负责一些社会活动的组织和协调活动,它的有些理论能够指导电力经济学的发展。

通过这些其他学科和电力经济学的相互融合,使得电力经济学的理论更为丰富,其方法更加科学和完善,其发展的前景也就更大。

五、总结

电力经济学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保护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也有着很好前景。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电力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使得我国电力经济学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楚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02年

[2]缪峰;会计准则的信息经济学分析与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篇10

关键词:微积分;边际分析;弹性;成本;收入;利润;最大值;最小值

1 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1 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的应用

1.1.1 边际需求与边际供给

设需求函数Q=f(p)在点p处可导(其中Q为需求量,P为商品价格),则其边际函数Q’=f’(p)称为边际需求函数,简称边际需求。类似地,若供给函数Q=Q(P)可导(其中Q为供给量,P为商品价格),则其边际函数Q=Q(p)称为边际供给函数,简称边际供给。

1.1.2 边际成本函数

总成本函数C=C(Q)=C0+C1(Q);平均成本函数=(Q)=C(Q)Q;边际成本函数C’=C’(Q).C’(Q0)称为当产量为Q0时的边际成本,其经济意义为:当产量达到Q0时,如果增减一个单位产品,则成本将相应增减C’’(Q0)个单位。

1.1.3 边际收益函数

总收益函数R=R(Q);平均收益函数=(Q);边际收益函数R’=R’(Q).

R’(Q0)称为当商品销售量为Q0时的边际收益。其经济意义为:当销售量达到Q0时,如果增减一个单位产品,则收益将相应地增减R’(Q0)个单位。

1.1.4 边际利润函数

利润函数L=L(Q)=R(Q)-C(Q);平均利润函数;=(Q)边际利润函数L’=L’(Q)=R’(Q)-C’(Q).L’(Q0)称为当产量为Q0时的边际利润,其经济意义是:当产量达到Q0时,如果增减一个单位产品,则利润将相应增减L’(Q0)个单位。

例1 某企业每月生产Q(吨)产品的总成本C(千元)是产量Q的函数,C(Q)=Q2-10Q+20。如果每吨产品销售价格2万元,求每月生产10吨、15吨、20吨时的边际利润。

解:每月生产Q吨产品的总收入函数为:

R(Q)=20Q

L(Q)=R(Q)-C(Q)=20Q-(Q2-1Q+20)

=-Q2+30Q-20

L’(Q)=(-Q2+30Q-20)’=-2Q+30

则每月生产10吨、15吨、20吨的边际利润分别为

L’(10)=-2×10+30=10(千元/吨);

L’(15)=-2×15+30=0(千元/吨);

L’(20)=-2×20+30=-10(千元/吨);

以上结果表明:当月产量为10吨时,再增产1吨,利润将增加1万元;当月产量为15吨时,再增产1吨,利润则不会增加;当月产量为20吨时,再增产1吨,利润反而减少1万元。

显然,企业不能完全靠增加产量来提高利润,那么保持怎样的产量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呢?

1.2 弹性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2.1 弹性函数

设函数y=f(x)在点x处可导,函数的相对改变量Δyy=f(x+Δx)-f(x)y与自变量的相对改变量Δxx之比,当Δx0时的极限称为函数y=f(x)在点x处的相对变化率,或称为弹性函数。记为EyEx•EyEx=limδx0

ΔyyΔxx=limδx0ΔyΔx.xy=f’(x)xf(x)

在点x=x0处,弹性函数值Ef(x0)Ex=f’(x0)xf(x0)称为f(x)在点x=x0处的弹性值,简称弹性。EExf(x0)%表示在点x=x0处,当x产生1%的改变时,f(x)近似地改变EExf(x0)%。

1.2.2 需求弹性

经济学中,把需求量对价格的相对变化率称为需求弹性。

对于需求函数Q=f(P)(或P=P(Q)),由于价格上涨时,商品的需求函数Q=f(p)(或P=P(Q))为单调减少函数,ΔP与ΔQ异号,所以特殊地定义,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函数为η(p)=-f’(p)pf(p)

例2 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e-p5,求(1)需求弹性函数;(2)P=3,P=5,P=6时的需求弹性。

解:(1)η(p)=-f’(p)pf(p)=-(-15)e-p5.pe-p5=p5;

(2)η(3)=35=0.6;η(5)=55=1;η(6)=65=1.2

η(3)=0.6<1,说明当P=3时,价格上涨1%,需求只减少0.6%,需求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η(5)=1,说明当P=5时,价格上涨1%,需求也减少1%,价格与需求变动的幅度相同。η(6)=1.2>1,说明当P=6时,价格上涨1%,需求减少1.2%,需求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1.2.3 收益弹性

收益R是商品价格P与销售量Q的乘积,即

R=PQ=Pf(p)

R’=f(p)+pf’(p)=f(p)(1+f’(p)pf(p))=f(p)(1-η)

所以,收益弹性为EREP=R’(P).PR(P)=f(p)(1-η)ppf(p)=1-η

这样,就推导出收益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关系是:在任何价格水平上,收益弹性与需求弹性之和等于1。

(1)若η<1,则EREP>0价格上涨(或下跌)1%,收益增加(或减少)(1-η)%;

(2)若η>1,则EREP<0价格上涨(或下跌)1%,收益减少(或增加)|1-η|%;

(3)若η=1,则EREP=0价格变动1%,收益不变。

1.3 最大值与最小值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最优化问题是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各种最优化问题也是微积分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使成本最低,收入最多,利润最大,费用最省等等。下面介绍函数的最值在经济效益最优化方面的若干应用。

1.3.1 最低成本问题

例3 设某厂每批生产某种产品x个单位的总成本函数为c(x)=mx3-nx2+px,(常数m>0,n>0,p>0),(1)问每批生产多少单位时,使平均成本最小?(2)求最小平均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成本。

解:(1)平均成本(X)=C(x)x=mx2-nx+p,C’=2mx-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