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总体形势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家经济总体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家经济总体形势

篇1

关键词:火灾形势;火灾防治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 言

上世纪后二十年, 我国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 取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 但是火灾危害程度却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时期。尽管九十年代中后期,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消防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 也加大了消防投入, 但并未遏止火灾上升的势头, 还在上世纪最后一个圣诞夜发生了非常惊人的河南洛阳东都厦死亡309人的恶性火灾事故, 它不仅警示群死群伤火灾呈现“反弹”趋势, 而且也反映出当前消防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人们面对这起火灾, 会发问为什么一次火灾会造成如此众多的人员伤亡? 当前我国火灾的总体形势究竟如何?在今后几年内火灾是否还会更严重?采取什么措施来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的发生和减缓火灾上升的严重程度,以适应新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些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也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消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总结火灾的经验教训,研究火灾的发生规律, 探索防治火灾的科学对策, 运用创新的科学技术和采取有效的监督手段, 有效地同火灾作斗争, 以保护人类社会生产力, 保护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生命安全。

1 建国以来的火灾总体形势日趋严重。

从建国以来的火灾( 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也不包括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火灾, 下同) 情况看, 火灾危害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日趋严重。据统计, 五十年代我国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平均每年不到5000万元, 六十年代平均每年为1. 2亿元, 七十年代每年近2. 5亿元, 八十年代平均每年为3. 2亿元, 九十年平均每年11. 6亿元, 近两年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达到15亿多元, 约为建国初期的四番多, 八十年代初期的两番多。这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火灾发生数和火灾中的人员伤亡数也呈增多趋势。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 接连发生一次死亡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的恶性火灾事故, 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济上升期, 我国的火灾形势相当严峻。

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迎来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上升期, 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种发展和变革对社会各领域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道德等无不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火灾明显地呈现了严重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火灾总体形势严重于八十年代。据统计, 八十年代, 平均每年发生火灾3万多起, 死2300多人, 伤3300多人, 直接财产损失3亿多元。而九十年代, 特别是近年来, 每年发生火灾18万多起, 比八十年代平均数翻了两番多; 死3000人以上, 比八十年代年平均数上升30% ;伤4500人, 比八十年代年平均数上升三分之一以上; 直接财产损失15亿多元, 是八十年代年平均数的近5倍。可以说九十年代的火灾各项数字在总体上全面超过八十年代。

2)群死群伤火灾, 特别是一次死亡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的恶性火灾明显增多。据统计, 近十年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火灾118 起, 死3178人, 死人数占十年火灾死人总数的12. 9% 。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火灾19起, 死1772人, 平均每起死亡93人, 与八十年代相比, 起数上升81. 8% , 死人上升161. 7% , 平均每起死人数多32人。1994年“11. 27”辽宁阜新艺苑歌舞厅死亡233人、“12. 8”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死亡325人和2000年“12. 25”河南洛阳东都商厦死亡309人的三把大火, 震惊国内外。

3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经济上升期也都存在着相似的火灾严重化趋势的特征。

从一些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看,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西方各国都从战争时期转为经济恢复期, 此期间火灾危害相对较小, 据火灾统计资料, 美国1946年火灾为60. 8万起, 日本1950年为1. 9万起。可是经过一段经济的恢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火灾危害日趋严重起来。美国到七十年代中后期, 火灾危害达到顶峰时期, 全年火灾近330万起, 比1946年增加5倍多, 特别是1976年12月5日布鲁克林剧院死亡295人、1977年3月27日加那利群岛特纳里夫机场死亡581人和1977年5月28日肯塔基州佛利山庄夜总会死亡162人的三把大火, 引起当时美国社会一片哗然, 随后美国国会成立了由各方专家组成的消防安全委员会, 研究提出具体整治火灾的措施, 从而推动了美国消防工作的加强, 从而迎来了八十年代后期火灾形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保持相对平稳。纵观西方各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升期火灾形势的发展情况, 我们可以得出具有相似的结论: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火灾危害相对较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火灾危害也日趋严重; 在经济快速上升期, 火灾进入“高危期”, 并起伏相间地发展到火灾危害的顶峰; 尔后又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消防工作的强化, 火灾离开“高危期”, 并逐步降到相对平稳阶段。这一带有规律性的火灾特征, 对于研究我国社会经济与火灾形势的关联性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学术意义。

4 当前我国偏低的统计数据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火灾实际的危害程度。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全国城乡间的消防工作发展很不平衡, 火灾统计网络的布设也不完整, 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存在差异, 由此造成火灾

统计的疏漏, 再加上某些当事人法制观念不强或一些其它原因, 不报、瞒报、漏报火灾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我国目前的火灾统计数据明显低于实际火灾发生数。关于火灾造成实际的直接财产损失究竟是多少, 是当前火灾统计研究中较困难的, 又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通过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初步对比分析。国际上通常采用火灾直接财产损失额占GD P( 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例这个宏观的综合指标来反映火灾造成的财产直接损失的严重程度。统计资料表明, 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每年火灾直接财产损失额约占G DP 的万分之六, 九十年代初期约占万分之三; 但从经济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看, 他们每年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约占G DP 的万分之二十左右, 高出我国一个数量级。为了采取与我国相同的火灾统计范围进行比较, 需扣除森林、草原等火灾部分( 正常情况下最多不超过总数的一半) ,假如我国城乡火灾直接财产损失额按约占GD P 的万分之十来考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G DP 的总量( 为8. 9万亿元) 推算, 则2000年我国城乡实际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额将为90亿元, 此值要比我国目前的统计数( 15. 2亿元) 高出5倍多。以上这个量化的研究结果的准确程度, 尚需进一步掌握更详实的国内外火灾统计资料后进行更深化的分析研究来确认。但是目前我国火灾统计数据偏低的定性观点是可以确认的。由于现行的火灾统计数据对火灾实际危害的严重程度没有准确地反映出来, 因而对火灾的总体形势不可能做出完全切合实际的估计, 最终在相当程度上会导致影响对火灾治理的力度。因此我国火灾统计工作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以适应新世纪的形势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 现行消防工作的理念思维、工作模式、法律法规尚难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不少工作领域变革缓慢, 甚至原封未动, 而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社会生活正日新月异, 生产技术日趋复杂, 生产和生活采用的能源多样化且用量急剧增长, 引发火灾的危险性增大, 由此形成日益扩大着的脱节现象势必导致火灾的多发性以及火灾危害的日趋严重。因此, 我国火灾的“高危期”在今后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火灾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威胁和危害还将继续扩大。我们要正确评价和正视当前火灾的严峻形势, 对当前火灾的潜在危险性要保持高度警惕。

篇2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域外垦区;粮食战略基地

[中图分类号]F75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75-03

作者简介:单立岩(1978-),女,河北玉田人,东北林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区域发展;黄清(1944-),男,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王轶南(1971-),女,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农村区域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554027);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2E146)。

打造“域外垦区”是黑龙江垦区基于粮食战略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对外合作升级,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形势下,以国家粮食、食品、生态安全与垦区自身发展等多重责任响应为出发点,以资本深化与分工细化为新型驱动手段,推动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的良性、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黑龙江垦区的“域外垦区”建设,依靠境外土地资源拓展粮食产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垦区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共开发土地120万亩,境外投资超过25亿元人民币,累计输出农业机械超过3000台套,输出劳务8746人次,生产粮食超过15亿斤,实现效益15亿元人民币。在经营效益稳步提高,合作区域有效拓展的同时,已初步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但另一方面,在日益复杂的形势之下,境外开发成本提高、开发人才匮乏、开发资金不足、配套的管理服务和政策扶持体系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制约了“域外垦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基于此,全面测度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影响因素,在明晰总体形势的同时,探索其未来发展的战略组合模式现实而又必要。

一、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1内外部驱动力

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内部驱动力来自于垦区良好的发展基础及其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特有优势与潜力。具体而言:相对优越的资源与环境优势为域外垦区战略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地缘与交通优势使得域外垦区扩建更加畅通、便捷;农业技术先进,装备设施完备,科技进步作用明显;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效益显著,集约化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的农业产业化优势提供了无限的市场潜力;适应性较好的体制机制显示出了垦区组织化程度高、应急动员能力强和能及时、有效、大范围地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诸多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奠定了“域外垦区”建设的人力资本基础。

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外部驱动力来自于其所面临的良好的发展契机、战略契机、得力的政策扶持与环境机遇。具体而言:垦区保障粮食安全主体地位的提升为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空间环境、持久动力;“域外垦区”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进程的高度契合,为垦区开发境外农业资源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战略先机;国内政策环境与国家和地方政策倾斜机遇使“域外垦区”建设获得了全方位的支持;特别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有利的国际环境变化为垦区“域外垦区”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2环境压力

从内部环境来看,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机制制约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粮食生产的要素资源可持续供应能力有限;粮食产业协同发展和价值创造能力有待提高;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相对薄弱;管理体制机制保障能力仍需加强;科技创新动力支撑能力有待增强;思想观念和文化建设发展滞后。

从外部环境上看,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面临着多重挑战: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提产增效的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国际市场环境来看,垦区粮食产业面对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和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此外,粮食供给形势严峻也将给垦区的粮食贸易带来压力,“域外垦区”建设今后面对的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二、黑龙江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述评

由于构成优势的各要素的总加权分数为3268749,构成劣势的各要素的总加权分数为-321429,两者代数和为0054464,是一个正数,说明垦区粮食战略基地“域外垦区”建设内部优势稍强于其内部劣势,但形势并不乐观。

通过对包括黑龙江农垦总局、黑龙江省农委、黑龙江省粮食局、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农场经济研究所等10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调查问卷打分的结果进行处理,确定各项因素的权重,进而进行量化处理。

通过建立优势组、劣势组、机遇组、挑战组的判断矩阵,可知优势组最大特征值为403098,CI=001033,CR=001147

由于构成机遇的各要素的总加权分数为3286295,构成威胁的要素的总加权分数为0688079,两者代数和为0688079,说明外环境机会对垦区 “域外垦区”建设形成的影响大于外环境威胁对它的影响。

将环境因素和优势、劣势条件分别进行组合,进而明晰战略选择:依靠内部强项利用外部机会的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的WO战略;利用内部强项去回避或减轻外在威胁的ST战略;直接克服内部弱点和避免外部威胁的WT战略。具体战略选择见表3。

[参考文献]

[1]隋凤富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J]农场经济管理,2009(10):46

[2]隋凤富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战略布局 建设绿色垦区 奋力夺取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新的伟大胜利[J]农场经济管理,2010(12): 4-15

篇3

上周,欧美在相继投入3万亿美元救市之后,各国股市仅狂升一天又重回下跌路。10月15日,股市迎来黑色星期三。道指收盘再度跌破9000点大关,狂跌7.87%,创21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现在美国的整个金融体系就像一个倒在路边的病人,政府的救市如同给了这个病人几百伏的电力让他的心脏恢复跳动,虽然生命得到了延续,但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健健康康地回家了。”一位华尔街的资深评论员如是说。

来自各方面的消息都表明,美国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已经陷入经济衰退。10月5日,比尔•盖茨还在宣称,现阶段金融危机不会导致美国经济整体衰退。仅仅10天之后,同是这位盖茨便在参加哈佛商学院百年庆典时说,由于个人和政府债务高企,美国经济正在走向“非常严重的衰退”。美国康涅狄格州一家研究咨询公司的研究指出,富人们已放弃脸面,涌入打折店。这家公司的副董事长泰勒(Jim Taylor)在路透财富管理峰会上说,对于富人们而言,在折扣店买东西已经没什么丢脸的了。

对于全球信息产业,衰退也在逐步显现。

瑞信证券预估,2008年手机业营收增长率将降至1%,而明年将下滑1%,出现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Gartner认为,2009年的IT支出将增长 2.3%,比早先预测的5.8%要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和西欧,受影响最严重,但新兴地区也不会幸免,2009年欧洲将经历负增长。Gartner还下调了今年全球PC销售的增长预期,并警告说,由于经济衰退,今年全球PC销售增长率甚至可能跌到10%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舆论要求“拉中国直接介入拯救危机”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德国总理默克尔14日表示: “八国峰会成员国一致认为,要尽快把中国、日本或印度拽到谈判桌上来,让这些国家也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法国总统也有类似表示。与此同时,西方一些主要媒体登出文章认为,此次危机的根源在中国。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兼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文章称,以中国为首的顺差大国把过剩的美元返投美英金融市场,直接导致美英能够压低利率,因此巨额顺差国是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在西方陷入危机的同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GDP增长率将为10.1%左右。我们有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银行各项存款近42万亿元,总体经济形势良好。

这场金融危机,对欧美是严冬,是全局性的难题,对我们不过是寒流,是局部的问题。中国和西方仿佛是在两条道上比赛的跑车。自明末清初以后,西方超越了中国; 现在,他们停了,甚至倒车,而我们仍保持着较高的车速。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西方绝不会轻易放过中国。八国峰会在即,一场风波就要来了。

篇4

关键词:我国宏观经济;具体形式;政策分析

我国总体的宏观经济来说,形式照以前来说已经有所趋缓,但是在这方面仍处于严峻的状态。一方面来说,我国的总体经济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但是上升幅度照以前确实有所下降,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总体宏观经济处于一个平稳上升期。就就业形势一块来说,虽然形式已经没有如此严峻,但是随着每年毕业就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就业形势还会继续经受考验。另外我国在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的合作上充分展示了我们的优势,我国的出口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结合各方面来说,虽然我国的宏观经济在逐渐的按照一定的幅度前进,但是尚且存在这样那样的严峻问题。

一、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一)经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上升速度有所下降

我国的宏观经济近些年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照前些年来看,我国总体的经济上升速度却已经有所减缓。据可靠的数据分析,在2008年时,我国的季度初总GDP达到近六亿六千远左右,在季度末时期GDP达到近10亿两千元,这样的涨幅已经算是很大了,但是在2012年,也就是四年之后,我国的GDP涨幅照之前已经有所下降季度初期我国的GDP在八亿五千元,而季度末期我国的GDP达到了十一亿三千元,照之前的涨幅有所降低。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总体宏观经济尚且处于上升的状态,但是上升的速率已经很明显的降低了,甚至有些年度趋于平稳。除了我国的GDP可以看出这一点之外,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也同样可以得出结论,自2008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的居民消费指数有了明显的降低,季度初期的和季度末期的居民消费情况有了小幅的降低,而这样的情况几乎发生在每一年,降幅都十分明显。居民消费指数与我国的宏观经济情况有着很大的关联,从我国的季度或者是年度GDP亦或是季度年度的居民消费指数都能得出这一结论,那就是我国的总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但是上升的幅度却已近乎平缓。

(二)我国的就业形式较为稳定,但仍然严峻

我国的人口众多,尤其是每年的毕业本科生,更是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每年的就业难都成为了一个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给就业生一定的福利,就业岗位也有所增加,但是却难以满足如此之多的就业生。现在,就业政策的开放暂时使我国的就业形式趋于平稳,但是事实上仍然十分严峻,在2010年,我国的总体新增加的就业人员多达一百六十余万人,就业难或者是再次就业不成功的人员多达二十万人,比2008年时期总数多了十五万人,而就业难的人员较二年前多达十万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并没有完全从就业难的形式中脱离,相反的,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去解决,去实现的一个目标。总的来说,我国的城镇人口就业难问题更严重,农村人口就业面狭窄,这也值得我们思考。

(三)我国对外贸易下降幅度增加

我国宏观经济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外贸易,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个目标没有实现,我国的宏观经济总体目标也不算实现,我国的对外贸易近些年持续呈现下降的趋势,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下降幅度年年增高,对外贸易已然达到了一个十分严峻的状态,在200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值达到了二百七十亿美元,但是到了2009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仅为2008年的百分之八十,达到了二百二十亿美元,这下降的幅度相比以前已经大大的提高了,不仅如此,我国的对外贸易减少,外国的对内贸易也减少,例如美国,英国,等一些其他的欧盟国家,他们近些年来受金融危机等影响,对我国的外贸投入越来越少,外企屡屡撤资,外商的生存一下子陷入了威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贸易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四)总体的消费增长速度较快,财政政策刺激起作用

对于总体的消费水平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通货膨胀期间,政府会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货币市场上的货币流动量,并逐渐控制,使其回到正常水平上。财政政策应该起到督促的作用。在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领导下,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有着明显的提升,在2008年,我国的总体消费金额在三万五千亿元左右,而在三年后也就是2011年时,我国的总体消费金额已经达到了四万三千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这是以年为单位进行收集的数据,而以月份为单位进行收集的数据也充分可以显示出来我国总体的消费金额的提升,按月来看,2008年每个月的平均消费金额在2916万亿元左右,而在2011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平均每个月的消费金额达到了3500万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四,这对于总体的消费金额来说是一个大的增长比例。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恰恰印证了我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刺激我国的总体消费增长。

二、我国的财务收入的总体情况

(一)收支平衡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财务收入与财务支出之间的比例处于基本一样的状态,也就是说,我国的财务收入对于我国的总体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现在已经基本上趋于平衡了,其实,我国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是从盈余状态转变成平衡状态的,在十年前左右,我国还尚且处在一个盈余状态的。在2009年的时候,财政预算为一千八百三十亿元,照2008年涨了百分之十左右,而到现如今,我国的财政预算已经趋于饱和,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地方和中央的财政收支不平衡,对于财政收支来说,地方理应以中央为基准进而确保财政收支符合标准,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只是一味重视地方财政收支的进步,没有意识到和中央的差距已然拉开。

(二)我国主要税费的收入

我国是一个税收大国,税费根据不同的征收对象分成不同的种类,针对流动资金则实施流转税,主要的流转税有增值税,消费税等等,针对经营销售和出口买卖则实施营业税,现在由于国家税收的进步,税法的改革,我国的营业税已经被取缔,营改增全面实行。其次,针对个人所得的财产要按项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企业则按照企业的固定项目征收企业所得税。针对这几项基本的税种,分析我国的主要税费的收入。首先,在2008年到2013年时期,我国的增值税收入经历了一个大幅度的下降,之所以如此,与增值税的税率改革有着重要的关联,在2008年到2009年这一年的时间,我国总的增值税就下降了一点五亿元,占总体税收下降比例的很大一部分。除了增值税之外,收入有所变化的还有消费税,我国消费税经历的一个大的变化和改革就是燃油税的征收,随着燃油税费的征收,我国的消费税也在同比增长,在2008年的2月到4月期间,我国的消费税总体上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九左右,按比例计算约为一千二百亿元。按照目前的趋势,我国的消费税还会继续增长,消费税收入的增长比例十分可观。除了增值税和消费税之外,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也有一定的收入上的变化,在企业所得税上,国家针对一些小微企业或者是高新技术企业有一定的扶持力度,正常的企业所得税比例在百分之二十五,而对于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仅按照百分之十五征收,虽然如此,但是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始终与企业有关系,而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国内外的经济大环境,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如此广受关注,所以这也给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来说,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应该与以前年度保持基本的持平。与企业所得税相对应的是个人所得气体,据可靠的数据表明,我国在2008年二月到四月期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同比仅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三,这对于个人所得税整体来说变化不大,所以,对个人所得税来说,其还会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继续下去。

三、针对我国宏观经济学来说提出的政策措施

(一)具体的财政政策

现如今我国的针对宏观经济学提出的具体措施还是政策措施为主,主要政策措施还应该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财政政策要尽量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则要根据当然经济大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宽松或者是紧缩政策。一般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具体的几方面。首先要满足我国当前的进出口的要求,进出口量要尽可能的接近,不能有较大的差距,当然还要与当前我国的国民收入有关系,根据国民收入的变化决定具体的进出口水平。除此之外,财政政策还应该考虑的还有就是经济市场的具体资本需求,资本需求不是随意设置的,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当前的利率,一般来说资本需求随利率变化而变化,利率增加资本需求随之增加,而利率减小,资本需求也随之有所降低。这是财政政策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二)具体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该在财政政策考虑的基础上,更关注当前的经济情况,如果当前处于通过膨胀阶段,那么应该迅速抬高物价,并适当的缩减人民币的流通量,推行利率市场化,把通货膨胀现象逐渐压制下去,而如果当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那么应该刺激经济发展,刺激消费,可以构建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体系,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流通量,但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往往就能够迅速出现,所以要适度实施货币政策,否则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四、结语

我国宏观经济学的总体目标在于以下几点,就业形势放缓,经济总体上升,控制市场上的通货膨胀,控制平均物价,还有就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只有达到这些,才是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学的基本任务。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处于严峻的状态,我国的总体经济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但是上升幅度照以前确实有所下降,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总体宏观经济处于一个平稳上升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能源形势;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的含义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规划、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遵守建筑节能标准,选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利用科学合理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选用可再生型或节能型的能源系统等。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物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建筑能耗,保护生态平衡,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人民居住环境。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2.1 我国建筑节能的执行力不足

造成我国建筑的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建筑设计人员可能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设计,在审批的过程中,投资商可能因为设计超出预算成本,为了降低成本,投资商会要求修改或删掉很多节能设计,使原本充满绿色和节能的设计得不到实施,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执行力;其次,国内的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少从建筑节能的角度出发.

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高的问题

在我国整体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建筑能耗的逐年递增,它在我国能源总消耗中的比例已经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10%上升至最近的30%以上。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建筑物能耗浪费严重,其中,平均单位面积的建筑取暖能耗大约为发达国家的三倍左右。我国的建筑能源利用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2.3 我国拥有巨大的建筑节能潜力

据统计,每年我国新竣工的建筑面积约为20多亿平方米,以这个速度计算,到2020年,我国可能会新增30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如果在目前的基础上提高一半的节能,平均每年可以节约1.7亿左右的标准煤。正因为我国建筑新增面积速度快,总量大,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如果能积极投入建筑节能研究,每年将会节约大量能源。

在我国实行建筑节能设计意义巨大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巨大,其中建筑能源消耗在总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我国实行建筑节能设计意义巨大。

3.1 建筑节能设计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利用率逐年攀升。但是在使用空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多种污染物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酸化环境,破坏臭氧层,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通过建筑节能设计能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居民生活环境。

建筑节能设计能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加之能源利用量大,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居于世界第二,由此可见,我国的能源形势极其严峻,如果不能有效缓解能源压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因为建筑能耗在总体能耗中占有的比例大,所以建筑节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相信很多人对2004年的用电荒还记忆犹新,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必须节约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

建筑节能设计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舒适的高质量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节能建筑中,采用了成套的节能技术措施,性能良好的节能材料,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在提高供热系统热效率和改善建筑热环境质量的同时,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房屋使用成本,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建筑节能设计方法

4.1 合理布置建筑平面

在布置建筑平面的时候,影响建筑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朝向,日照间距和体型系数。

建筑物朝向。对于相同体型的建筑,东西朝向比南北朝向的冷负荷大,因此,建筑物要尽量避免东西朝向,采用南北朝向,这样建筑的主要房间容易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日照间距。两栋建筑物间的外墙间距就是日照间距。很多建筑师在布置住宅楼时,往往忽略了日照间距,导致某些楼底层住户整个冬季照不到阳光,这也不符合我国民用建筑通则中的相关规定。因此,建筑设计者应重视日照间距。

体形系数。建筑的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与其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体积相同的建筑物,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越大。研究显示,每增大0.01的体形系数,约增加2.5%的能耗指标。因此建筑平面要避免出现过多的凹凸面,平立面尽量规整,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改善体形系数。

改善外门窗的保温能力

外门窗是建筑保温的薄弱环节,也是节能的重要部位,据统计,建筑物全部热消耗的一半都是通过外门窗消耗的,因此一定要改善外门窗的保温能力。

制定科学的窗墙比。

采用中空玻璃的新型材料或设计双层窗等措施提高窗扇的保温性能。

选用如塑钢门窗等保温性能良好的新型门窗材料。

通过改善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空气流出和冷空气渗入。

提高外墙体的保温

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主要是因此来提高冬季外墙内表面温度。对外墙体的保温主要有外墙夹心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三种类型。相比较而言,外墙外保温具有明显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

有效地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现象。

利于室温稳定,提高了气密性和防水功能。

外墙外保温不仅可以减少维护结构的温度应力,还能保护主体结构,利于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屋顶的节能技术

建筑物屋顶可以采用浅色屋面、种植屋面或架空屋面等措施减少阳光直射,隔离太阳热辐射。

为了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可以在屋顶涂上高反射率涂料,减少太阳热量吸收,达到空调节能和空调冷负荷的作用。

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建筑设计师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光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物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目前用来衡量中国高新技术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三个――产学研推进速度、孵化器企业的数量以及风险投资的使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淀园在这三个指标的完成上居全国53个高新技术区之首。

海淀园区具有天然的、其他高新技术区无法比拟的产学研结合的基础条件。一流的高等院校40多所,国家各类科研院所14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5个,它们对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目前在海淀园落户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高端领军型创新人才聚集其中,人才+企业+科研机构,三者的结合大大提高产学研推进的速度。

孵化器企业的数量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指标,某种程度上,它代表着一个高新技术区的“硬件”。截至2008年年底,海淀区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31家,占北京市总量的40%;海淀区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3614家,累计毕业企业1443家。我们熟知的奥瑞金、启明星辰、维讯新科等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都是在海淀园孵育而出,而且孵育企业的数量逐年呈加大趋势。

风险投资是一种支持创新的金融机制。最近10年,风险投资比较看好海淀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在不断增多。中关村正在计划让全国技术交易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三大机构落户园区,以搭建为创新型企业实现快速融资的平台。

目前海淀园已形成了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的创新资源聚集区、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沿北清路两侧的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的聚集区,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一个创新源头。

我们希望以海淀园区的各项数字为指标,观测全国各大高新技术区的发展状况。]

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六大特点

2009年一季度,虽然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一定回暖迹象,但外部环境尚未根本改变,园区经济仍继续走低,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不过,与1月份相比,园区的经济指标也出现明显好转,其中,总收入增幅实现转负为正,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均有所收窄,经济下滑势头得到有效遏止。

工业所受冲击较为明显,经济增速继续回落

一季度,园区总收入达885.5亿,同比增长2.1%;实现工业总产值152.1亿元,同比下降21.1%,工业企业受冲击较为严重。实现利润37.5亿元,同比减少9.8%。但与1-2月相比,利润总额同比降幅回升了7.4个百分点,3月份企业效益有所好转。

产品销售收入萎缩,技术收入稳步增长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0.0 亿元,同比降低6.9%。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228.5亿元,同比减少8.0%,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65.3%。实现技术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6.5%,占园区总收入的比重为22.7%,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大企业增速放缓,小企业亏损加剧

亿元以上企业总收入591.2亿元,占园区总收入比重达到66.8%,实现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4.3%。1000万-1亿元的中型企业发展相对稳定,总收入、出口等小幅增长。1000万以下小企业整体亏损18.4亿元,亏损额度较上年同期提高近3成。

高端产业收入增长缓慢,但抗风险能力增强

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同比增速均跌入个位数,但同比仍为正增长,降幅也远低于集成电路等产业。生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占园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呈增长趋势,在园区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研发投入增速减缓,但创新活动仍相对活跃

一季度园区企业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64.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R&D经费支出为47.9亿元,同比增长8.9%。与1月份园区企业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6.4%、R&D经费支出同比下降43.3%相比,园区一季度创新投入总体状况有所好转。

出口继续走低,但仍好于预期

一季度,园区出口创汇总额9.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较今年1-2月份下降19个百分点,但整体好于预期。

七大重点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1-3月,园区重点产业总体发展态势呈现复苏势头,但各产业在总收入、利润、出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软件业

一季度,园区软件产业增速回落明显,但出口创汇、经济效益仍有所增长。

从规模上看,软件业实现总收入178.58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3%,低于园区平均增幅0.8个百分点,其增幅较2008年1-11月回落36.1个百分点。

从效益上看,实现利润8.77亿元,同比上升23.1%,增幅高于2008年1-11月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出现明显好转趋势。

从企业发展上看,亿元以上企业上缴税费和利润总额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8.2%、72.8%,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但收入规模1000万元以下软件企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上缴税费增长缓慢,亏损额高达5.39亿元,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亟待改善。

从创新方面看,研发强度(R&D支出/总收入)达到10.4%,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在园区产业中仍居于高位。技术收入实现66.59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增加,但低于同期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幅。

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产业

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产业总收入、出口创汇均大幅下降;但与去年同期产业亏损相反,今年1季度产业扭亏为盈。

从规模上看,一季度园区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企业仅实现总收入18.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0.7%,产业收入大幅下滑。

从效益上看,实现利润0.53亿元,同比增长178.8%,上缴税费1.2亿元,同比增长30.7%,产业利润大幅回升。

从企业发展上看,1000万-1亿元企业发展形势相对较好,亿元以上企业和1000万以下企业发展形势状况有待改善。

从创新方面看,企业研发强度为14.7%,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同期园区研发强度高出8.4个百分点,研发强度居园区各行业之首。

计算机及相关产品产业

一季度,园区计算机及相关产品产业总收入出现负增长,实缴税费下降,并出现较大亏损,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产业总体发展形势并未得到改善。但行业R&D支出大幅增加,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规模上看,产业收入继续减少,总收入同比下降7.8%,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负增长态势;出口创汇增速下滑,同比增长仅5.3%,较去年1-11月增速下降了31.8个百分点,且低于园区平均水平。

从效益上看,产业亏损,盈利能力下降。产业效益由上年同期盈利0.9亿元转为亏损5.2亿元,下滑明显。

从企业发展上看,不同规模企业总体形势均未得到改善,但亮点是亿元以上企业出口创汇大幅增加,同比增长95.4%,大大高于园区总体水平。

从创新投入方面看,研发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创新有待提升。R&D支出同比增长19.2%,高于园区电子信息业R&D支出总体增长水平;技术性收入同比下降23.7%,低于园区总体水平。

通信设备产业

一季度园区通信设备产业增长迅猛;但受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产业效益下滑明显。

从规模上看,实现总收入69.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出口创汇增长明显,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实现出口创汇1.93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3.1倍。

从效益上看,产业效益大幅下滑,一季度仅实现利润0.26亿元,同比下降85.4%;上缴税费总额3.23亿元,同比下降3.9%。

从企业发展上看,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亿元以上企业总收入增幅高于整个行业平均水平,达到47.2%,占整个产业的比重达到73.5%;实现利润1.76亿元,是产业总体利润的6倍。

从创新方面看,产业研发强度为5.7%,低于上年同期4.1个百分点;技术性收入同比增长18.1%,占全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36.6%,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

生物医药产业

一季度,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除出口创汇有微弱下降外,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抵抗风险能力。

从规模上看,总收入明显增长,出口创汇微弱下降。产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9%,高于园区总体收入2.1%的增幅;出口创汇达0.308亿美元,同比下降0.7%,低于园区总体出口创汇10.8%的增幅。

从效益上看,产业上缴税费和利润总额均有所增长。其中产业实现利润总额2.38亿元,同比增长17.6%,与园区总体9.8%的负增长相比,增长幅度较大。

从企业发展上看,中等规模企业发展不理想,尤其是处于5000万~1亿元规模的企业,总收入、上缴税费、利润、R&D支出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两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从创新方面看,研发投入与技术性收入均有增长,创新能力有所加强。其中R&D支出同比增长16.2%;技术性收入同比增长23.8%,占同期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的41.35%,比去年同期提高4.35个百分点。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总体来看,一季度园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并不十分理想,出口创汇和利润总额均出现负增长。

从规模上看,总收入同比增长4.4%,与2008年1-11月份相比,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出口创汇同比下降1.1%,低于园区同期总体10.8%的增幅。

从效益上看,产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季度实现利润2.3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5%,下降幅度较大,且大于园区总体9.8%的降幅。

从企业发展上看,大型企业仍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元以上企业现实收入72.26亿元,占产业总收入的69.3%,实现利润4.24亿元。

从创新方面看,创新投入、产出增长明显。其中R&D支出同比增长12.3%,高于园区总体增长水平;实现技术性收入59.97亿元,占产业总收入的57.5%,与去年同期相比比重有所上升。

环保产业

受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一季度园区环保产业发展并不理想。

从规模上看,产业收入、出口创汇下滑明显,其中总收入同比下降10.3%,低于园区总体2.1%的增长水平;出口创汇同比下降5.7%,低于园区总体10.8%的增幅。

从效益上看,产业效益大幅下滑。产业亏损达1.15亿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0.92亿元,盈利能力进一步减弱。

篇7

2007年4月12日,该违法行为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以后,仅仅四天后,成都局就下发了《国家土地督察整改意见书》,提出了查清事实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对云南全省进行一次全面的专项整治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等三条意见。

其后,成都局进行了跟踪督办,先后两次到云南省进行检查,并对部分城市落实督察意见情况进行核查。期间,还请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及曲靖市政府的领导到部专题研究落实督察整改意见问题。

目前,曲靖违法占地已全部复耕,有关责任人得到了公开处理,全省范围的土地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通知》。

董祚继介绍,成都局督察范围幅员广、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除了增强自身发现能力外,还要争取当地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新闻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广泛参与,因此,成都局建立了土地违法行为发现机制。其中,与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土地违法行为联合发现机制是关键。

经多次协商,成都局与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就土地违法案件通报、土地转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土地信息资源共享、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加强重点城市和行业督察、强化督察责任考核等方面加强配合和支持达成一致意见,并已联合发文执行。与重庆市和云南省国土资源部门的类似机制也正在建立中。

然而,土地督察总体形势并不乐观。

董祚继说,尤其是最近,正值重庆市直辖十周年之际,各区县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部分区县提出GDP年均增长20%甚至30%的高指标。6月,重庆、成都被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预计川、渝两省市经济发展将普遍提速。在经济快速发展、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发展用地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土地违法数量有重新扩大的趋势。

以扩大投资规模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为主的经济增长,必然需要大量土地支撑。西南各省市普遍感到用地计划指标紧张。一些地方出现了大量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其中尤其是以“工业集中区”名义乱设园区、违法圈占土地问题最为突出。

“当前土地违法方式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董祚继介绍,“违法主体和方式由过去以政府主导为主,转为以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为主,政府对国土部门施压,对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违法用地实际暗中支持、默许乃至纵容”。主要表现为变相扩大园区、违规供地,以“以租代征”等方式进行集体土地非法流转,以新农村建设名义随意占用土地等等。

篇8

关键词 气候;建筑;节能;措施;软件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214-01

1 建筑演进之论

人类几千年的建筑演变史,都是结合各自生活所在地的环境,为适应当地的气象条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逐渐推进的。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利用当地的冰块及动物皮毛,盖起“圆顶小屋”,抵御严酷气候;国内华北地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为了冬保暖、夏防热、春秋防风沙,出现了“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祖先们创造了“窑洞”来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建筑的形式也跟随改变,特别是对于如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复杂的国家,要制定统一的、适应各种形式建筑的节能标准,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这就需要彻底弄清建筑能耗的客观规律,才能正确指导节能工作的开展。

2 标准制定方法之辩

根据标准制定者对建筑节能规律的认识不同,各国制定出的建筑节能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此初步以两种原则进行归类:第一类是以节能率相近为主要原则,如英、德、法等绝大部分欧洲国家,它们的标准规定全国统一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对所有区域及所有形式的建筑适用。第二类是以节能率总体目标相同、不同地域分别确定不同的能耗指标为主要原则制定标准,中国是典型的代表。虽然中国的节能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节能率的总体目标和围护结构的限值等,但这些规定虽然从主观上是为了限制建筑能耗,但客观上限制了建筑的固有特性,也限制了标准本身的适用范围。尽管标准条文允许其超标,但却要求达到小体形、小窗墙比建筑的能耗指标,这是不公平的。正如规定个体差异很大的人食物量相同、不同排量的汽车耗油量相等一样。对体形系数的限制,表面上是对建筑能耗进行限制,实际上是对建筑型式和风格的约束。建筑节能标准不应该通过体形系数对建筑形式及风格加以限制,只需规定或建议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或通过什么途径使各种形式的建筑达到标准规定的节能率目标。过于细化的规定会导致现行节能标准只适合体形系数小于0.35的中高层居住建筑,而占总建筑面积70%以上的多层、低层建筑将无法纳入节能进程中,这对推动建筑节能事业是极不利的。因此,标准应以实现节能率总体目标为依据制定,不突破标准制定方法的人为禁锢,建筑节能的春天离我们仍然遥远。

3 建筑以节能为本之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在居住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上。人们对建筑型式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追求,必然导致建筑师对建筑立面、平面布置的个性化设计(这会导致体形系数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透感、现代感的追求,导致建筑的窗墙比越来越大,也会使建筑单位能耗明显增加。作为建筑开发商,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建筑,他只能顺应市场需要;作为建筑设计师,既有责任引导市场,也必须敏锐地预测市场的需要,否则其设计方案必然会被开发商、市场所冷落;作为建筑节能标准制定者或建筑节能主管部门,更应该利用建筑节能的科学观念引导市场,制定出科学的节能措施,强制地规定体形系数、窗墙比限值,结果可能会使这些规定形同虚设,甚至营造行业腐败的温床。因此,不能因为强调建筑节能而削弱建筑的人文艺术特征及多样性。作为建筑节能研究者,坦率地说,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谁都愿意购买个性化设计的大体形系数的别墅;即使选择普通商品房,也更愿购买符合自己审美意愿、房间布局合理(体形系数可能更大)、现代感和通透感强(窗墙比可能更大)的户型。己所不欲,何必强求他人。因此,建筑节能工作者应该摒弃本位思想,尊重他人的个性化需求,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筑能耗的客观规律,科学地制定节能标准,才能更好地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4 节能优先措施之惑

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型式的建筑的能耗构成是完全不同的。寒冷地区采暖能耗占主导地位,南方炎热地区空调能耗占较大份额,长江流域广大地区采暖、空调能耗的比例差别不是太大。节能标准规定的许多节能措施,一旦实施即变成了建筑的固有特性,它既能对建筑的采暖能耗产生影响,也能对空调能耗产生影响,而同一措施采暖与空调的节能效果是不同的(季节性)。任何一项节能措施,很难保证在全年任何时刻都是节能的(时刻差异)。由于同一标准规定的节能措施非常多,导致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现象,设计人员感到迷惑,开发商无所适从。建筑节能标准应该明确各种措施对全年节能的作用,并且指出哪些措施对采暖能耗影响显著,哪些对空调能耗影响显著,明确指出节能措施的优选方法,从建筑能耗构成中最大的部分着手采取措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软件预测之困

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建筑能耗逐时动态模拟软件对建筑节能设计、方案优化及节能标准效果评价的重要性。大量研究发现,当孤立地使用某一软件进行建筑能耗分析及节能设计时,大部分结论是合理的。若将两种不同软件(方法)用于分析同一建筑的同一节能问题,且设定条件、气象数据库、材质库均完全相同时,两种软件得到的该建筑全年能耗可能不尽相同(定量上),有时差异还很大;若对建筑采取完全相同的措施,两种软件预测的节能率在数值上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得到定性上完全相反的结论。究竟哪个预测结果更科学、更符合实际?借助现有技术是很难判断的。由于建筑能耗的影响极其复杂,且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即使用最简化的模型建筑,也很难客观地保证全年所有时间的实验条件完全一致,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而任何一项节能措施,也不可能在全年的任一时刻均是节能的,故软件开发者均可找到支持各自结论的证据。

参考文献

篇9

经过几年强劲增长之后,进入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散,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元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日本经济在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均已出现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着世界经济增长助推器作用,但也出现放缓的迹象。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的边缘,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也在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

二、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和贸易不平衡对经济财富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是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增长的势头不减。在防止针对货币的投机性攻击方面,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但保有超出需要以外的外汇储备却会产生一些弊端。首先,将外汇储备运用于购买美国债券的收益远低于国内投资,资金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当前经济危机下,美元正在高速贬值,中国通过输出劳务和商品辛苦积累的财富不断流失。其次,外汇储备的增加带来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助长了不动产市场上的泡沫。房价的居高不下,股市的持续动荡,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国内需求不足国内市场发展不足

“重商主义在中国的病症很多,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出口是好事,进口是坏事;让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开银行,就是牺牲国家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谈判中,对进口施加任何限制都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人民币只能允许在国内流通,否则就容易导致另一个金融危机;让外国人来中国投资是对外国人的一种恩惠;他们赚钱就等于中国亏钱。”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国内外市场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国内市场的发展不足使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不能很好发挥,中国外向型经济难以改变,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健康;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发展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流失,环境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传统的外向型重商主义发展模式,这种不计成本的创汇战略有着巨大的隐患。首先是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积极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加速工业发展。近年来的模块化等生产技术的革新使企业间和国际间的分工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被列入国际分工网络格局,但能够参与国际分工的部分仅限于附加价值最低的部分。在贸易交换过程中,中国是以损失自然资源为代价获得大量经济资本的,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恢复的破坏。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是巨大的,每年一两千亿元治理费用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成果。

三、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拖累,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严重的下滑风险,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美国方面,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环比折合年率由上季度增长2.8%转为下降0.3%,其中消费下降3.1%,私人投资下降1.9%。9月份,美国制造业指数为43.5,为2001年10月份以来最低,表明制造业萎缩加快。在欧洲,欧元区经济已经陷人衰退,10月份经济景气指数由上月的87.5降至80.4,降幅创历史最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一19降至一24。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7%,9月份实际家庭支出同比下降2.3%,零售下降0.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虽然继续承担着世界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但也显现出后劲不足的趋势,特别是出口依存度高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二)对金融业的影响

次贷危机爆发最初本属美国境内的问题,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紧密相连,当房贷与金融商品捆绑在一起,成为资产抵押证券由全球金融机构认购时,一旦源头次级房贷出现问题,效应就会往外蔓延。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发放的高峰多在2005年底和2006年,还贷或拖欠高峰则在2一3年后的2008年。

四、对策建议

(一)控制及降低成本

许多企业即使在极具挑战性的经济条件下,仍然不能控制成本。

(二)充分利用现有资产

任何时候,从资产中套取现金都是很好的商业意识,尤其在金融风暴中,这种手法更是生存的不二首选。

篇10

一、金融危机对宁夏经济的影响

2008年宁夏生产总值突破1098.5亿元,同比增长12.2%,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呈现“前快后慢的趋势。由于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加上金融危机的时滞效应,2009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90亿元,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因此金融危机对宁夏的影响不可低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发展困难

宁夏区工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尤其是资源类产业受价格以及市场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规模工业经济效益增幅有所降低。2009年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虽然实现了3.1%的正增长,但仍处在相对较低的增长水平。在13个工业部门中,占工业比重较大的电力、机械、有色、冶金、石油石化5个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仍分别下降20.4%、9.1%、11.3%、7%和1%。与之相关的大中型企业生产下滑较大,对整体工业经济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同时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较大。1-5月,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0.4%。

(二)对外贸易形势严峻

2008年10月以来,宁夏进出口贸易明显萎缩;进出口下降幅度在西部十二省区市中排名第二,是宁夏有对外贸易史以来降幅最大的一年,其发展的难度为历年所罕见,受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影响,宁夏外贸形势从去年11月份以来一直承受巨大压力。2009年1-8月,全区对欧盟的进出口额为15947万美元,同比下降42.6%。对美国的进出口额为8111万美元,同比下降36.2%,其同比降幅分别小于同期总体降幅4.6和11个百分点。1-8月份,全区监测的18种重点出口商品中有15种商品出口下降,总体同比下降55.1%,其,下降幅度在50%以上的达7种,其中轮胎、铁合金、碳化硅及金属镁下降幅度仍在70%以上。

(三)对宁夏社会投资形成一定制约

宁夏的经济增长属于典型的投资驱动型,上半年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到位迅速,高投资支撑了宁夏经济的增长。2009年 1-6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1%,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同期增速。其中,中央项目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城镇工业投资分别增长75.9%、40.3%和45.7%。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位列西部第七名。但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一方面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和投资能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使地方财政收入滑坡,投入有限。与中央政府投资增长速度相比,地方投资增长乏力。同时,公共服务领域进入门槛过高,民间资本投资空间狭窄,在当前市场普遍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社会自发性投资的意愿下降。

二、金融危机对宁夏经济影响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宁夏的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个内陆省份的经济为什么会出现下滑的局面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宁夏工业产品大多是高耗能产品,高耗能工业占工业的55%,与煤炭、电力等行业在产业链低端形成了强关联关系。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时,强关联关系引起加倍波动,不利于区内经济平稳运行。

(二)原材料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偏小,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分散的小企业节能和污染控制成本高,对行业景气变化的判断准确性较低,抗风险能力差。

(三)宁夏经济既是资源主导型,又是资源外向型,煤焦冶电等主导产品居于产业链的上游、价值链的末端,要靠省外、国外市场拉动,因此受外部需求影响较大,经济回旋余地小。

(四)宁夏工业经济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和制约因素改善缓慢,轻工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宁夏轻工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只占全部工业的15%,占比偏低,制约了工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一)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提升能源工业的产业层次,增强核心产业的竞争力,这不仅符合我国整体结构调整的战略,也为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提供很好的契合点。

(二)加强对原材料行业的政策引导,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淘汰高污染、低效益的原材料企业,发挥规模效应,减轻环境压力,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三)加快发展食品、纺织、医药、饮料等具备区域优势的轻工业,本轮金融危机中我区特色农产品、生物医药、特色轻纺产品、清真食品等表现好于其他产品。扶持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大企业的聚集带动效应,以增加就业,带动农业发展;

(四)规范第三产业发展。“高危”产业和“避风港”都在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对象,以刺激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这就需要政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继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五)继续实行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引领大发展的新思路,来引领特殊时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夏经济蓝皮书:2008-2009年经济形势分析》:张进海、陈通明 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