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

篇1

听了这些沉重的话语,有谁能想到这是出自一个年仅十岁大的男孩笔下。在大家眼中这些十来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在我们班的这个男孩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沉默寡言,课间常常躲在角落里,只顾自己一个人看书。性格也十分孤僻,行为散漫,每天很少的作业都要写到很晚。

还记得,那是在二年级的下学期,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三,我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教室正准备给孩子们上早自习的时候,发现小B的座位上无人。以为他是生病了,会晚来一会,早自习过后我给他的爷爷打电话,结果小B的爷爷却说孩子早就上学去了。我大吃一惊,正当我惊魂未定时我们班一个晚来的女孩递给我一个小B写的纸条,上面写道:妈妈不要我了,哥哥又欺负我,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我,我不要上学了。看到这几句话后,我立刻给其爷爷打电话。随后,家长全体动员,寻找了2个多小时,在我校附近的拐角胡同里找到了小B。通过与家长交谈才知道,原来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离家出走了。

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有如此偏激的表现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找来了他的父亲,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他在三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父亲生活,更不幸的是有一次父亲因打工不小心把左手弄残疾了。此后,原本婚姻失败而又不善言谈的父亲就更是很少与孩子沟通了。为了生活父亲四处打工,无奈之下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家生活。长辈的溺爱和教育方法的老套,使一个原本应该天真的孩子少言寡语,每天一副老气横秋样子。再加上长辈们又强迫他不能见自己的妈妈,更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在学校里,他总觉得周围没有朋友,谁都无法信赖,遇到不开心的事,他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孤独的流泪。造成他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缺少关心与爱护,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关心。

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家庭变故已经让他的心灵伤痕累累,使他自我感觉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行为偏激。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我决心以行动去关心他,消除他偏激、孤僻的心理。

每天课间或放学后,我都找机会单独找他谈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他喜欢读的书等,并经常告诉他要衣着整洁,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特别谈及读书时,他显得特别激动,我惊奇地发现,这孩子读了不少的书,但由于环境问题,所以读的书很杂乱。于是我趁机找了多本适合他看的课外书借给了他,并告诉他:“如果学习上表现的好,老师还能借更多的书给你。”他听到我的这句话,一直低着的头猛地抬了起来,很激动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我还去他家家访把他近期的情况告诉了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要求他们也配合,在我的劝说下,家长也愿意改换一种教育方法,也开始尝试着尊重他的看法,多与孩子沟通,满足他的一些要求。通过家访我发现他家里比较贫困,我就经常给他买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或者把亲属家孩子的衣服拿来送给他穿,让他真正的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长时间,他的爷爷悄悄地来告诉我,他每天回家后,都能快速的完成作业,也再没有离家出走的现象。听到这,我自然很高兴,而课堂上,他举手次数也多了。更可贵的是,他的作文精彩多了,课余时,我也常常找他交流看书心得。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深深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离异家庭孩子心理压力往往比较重,总怕同伴嘲笑、讥讽,缺乏安全感。这时,我鼓励引导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玩耍等。为了帮助小B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我利用周末把他初交的几个小朋友领到我家,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一起做游戏,让他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天有不测风云,有个同学对小B说了刺激性的话,小B变得沉默不语,又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我发现后及时找小B谈心。教师诚恳的态度和合情合理的分析,使小B变得豁然开朗了许多。

现在的他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能主动的留下来写作业,遇到不懂得的问题主动的向我或同学请教。更让人值得欣慰的是他有了好几个“铁哥们”,看见他能够每天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拥有阳光般灿烂的微笑,我也由衷地笑了。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新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究与深入总结。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目前高年段小学生只有极个别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从对课外阅读持不喜欢态度的三位学生的问卷中发现:两位学生每天几乎不读课外书,尽管父母都赞成课外阅读,家中也有较多书籍,但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从问卷的主观题看,其中一位学生在20个所列书目中,看过的有《昆虫记》、《名侦探柯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侧重轻松趣味性读物。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86%的学生都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配有一些插图的课外读物,有9%的学生对全是文字的读物抱有兴趣,这充分说明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依次为:科普类(18%)、动画卡通类(12%)、学习辅导类(14%)、有趣的故事类(23%)、文学类(20%)和其他(12%)。可见在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中,有趣的故事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学类,所选类型丰富多样,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学生阅读习惯。目前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很少有做笔记的习惯,只有极少数会“做很多笔记”。知识的吸收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学生忽视了,这是缺乏指导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在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上,多于一小时的比例只有16%,主要是在半小时左右,每天看十分钟左右的占大多数,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有效进行,而学生业余自主选择并进行阅读的阅读时间较少。

3.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是目前影响学生的最大因素。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大大小小的考试早已让学生疲惫不堪。不感兴趣和没有书源目前还存在较大影响。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但是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难以保证,因此阅读需求难以满足。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给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数据统计显示“希望老师推荐书目”的学生达63.82%。

二、对策与建议

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希望的。那么针对现状,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主习惯呢?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针对课外阅读兴趣较高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参与性阅读活动。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教师的重要工作便是以活动促阅读,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动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开设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中。

其次,教师可定期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开展竞赛,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读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内容选自读过的报刊,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增强语感。而且可以自办小报,让学生在小报中展示积累的好词、名段,交流读书心得,介绍写作技巧。除此之外,还可以办展览,每学期开展三次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多元化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调查表明,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现在社会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很多,但要他们独自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不妨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其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其次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3.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学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读。读了《倔强的小》,让学生查找有关的文章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可找原文阅读。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中,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针对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足的特点,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课堂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篇3

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它的重要性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与知识。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千变万化的世界,读书则是一个人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径。但是,书是读不完的,那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必须是先积累、后运用,而积累则主要是依赖阅读教学。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第一,阅读教学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字、词、句是形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儿童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的环节,是学习文化的开始,识字、学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促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自觉地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便在习作中运用。第二,在阅读技能训练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学生阅读的三种主要形式,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三种基本技能训练。“读,见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朗读是指发声阅读,就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加强语感,以声传情。”在小学阶段,朗读应做到读得正确,不读错;读得流利,不拖拉;读得有感情,不平淡。文章要让学生读,默读是无声阅读,它比朗读速度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它省时省力,形式灵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训练学生的默读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不出声,不指读,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背诵是一种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准确记忆文章的阅读方式,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学生通过背诵名篇佳作,名家那典范的语言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学生的口语表达之中,影响并规范了口语。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点应进行基本功朗读的训练,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教师应结合教学来指导,如《乡下孩子》指导学生读出乡下孩子对阳光、自然的礼赞之情。而默读中要突出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是推动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思考的动力。第三,在阅读方法方面应达到的要求。阅读的方法一般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是对课文认真仔细的研读。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的魅力。应该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的习惯,而且还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两大途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

1、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2、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课外阅读是最廉价、最有效、最积极称职的助教。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有量的保证,提供学生语文素养还要更多地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阅读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应该成为阅读的主体,老师是学生的导师,阅读教学要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要让学生发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应该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感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努力培养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听众。

篇4

[关键词]贫困地区 农村小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社会实践小组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县农村小学高年级(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困难,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建议,为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地区小学生阅读和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贵州省遵义县两所农村小学高年级(5-6年级)学生共4个班级142人。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42份,回收142份。

(2)实地考察:实地采访两所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并考察两所学校的图书室。

(3)比较分析法:选择东部沿海地区浙江省象山县某农村小学高年级(5-6年级)(以下简称东部地区农村小学)2个班级92人

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比较分析,进行对比研究。

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贵州省遵义县农村小学高年级(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课余生活:调查表明,31.7%学生帮父母做家务,18.3%学生阅读课外书,12.7%学生看电视,37.3%玩耍。

2.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喜欢程度:42.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29.6%一般,28.2%不喜欢。

3.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及课外读物的来源:本学期阅读量为零册的学生38.7%,10册以下35.9%,10册以3225.4%。阅读的课外书自己购买的占35.2%,向他人借13.4%,图书馆39.4%,其他(赠送)等12%。

4.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名著9.9%,通俗小说35.9%,人物传记10.6%,科普读物6.3%,其他27.3%。

5.家庭与课外阅读: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小学43.7%,初中31.7%,高中24.6%,大学及以上0%。当学生要购买课外书时,父母不同意的12%,只要学生提要求就同意的为40.1%,看情况选择性购买的47.9%。家庭藏书为零册的家庭20.4%,10册以下54.2%,10册以3225.4%。

6.学校与课外阅读:38.6%学生选择学校没有组织课外阅读活动,25.4%经常,36%偶尔。27.1%学生从来不向学校图书馆借书,39%偶尔借,33.9%经常借。对学校图书馆的评价,37%学生认为很好,28%学生认为数量太少,35%学生认为内容太陈旧。

三、存在问题

1.个人阅读兴趣不足

调查显示,28.2%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课外阅读。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小学9%学生选择不喜欢。贫困地区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2.阅读时间与阅读量的匮乏

18.3%的学生选择了业余时间阅读,东部农村小学为23%。在课外阅读量方面,贫困地区学生一学期阅读量为零的学生为38.7%,10册以上为25%,东部地区则分别为是8%、36%。由此可见两个地区的农村学生业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比例和时间都较少,但在阅读量方面贫困地区学生明显少于东部地区。

3.学校图书室形同虚设,图书缺乏

在采访当地学生的途中,我们发现当地小学图书室的藏书十分有限,一所学校图书室藏书约在1000-2000册左右,另外一所学校的藏书约在3000册左右。藏书品种基本是名著及科普读物,而这些图书大多都是非常的陈旧。令我们惊奇的是,图书室中竟有《选集》、《列宁选集》等书。当我们翻阅借阅记录时,一个学期的借阅记录竟不超过10次。

四、原因分析

1.注重功利化教育,课外阅读引导不足

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也同样盛行于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我们调查的时候他们正处于临近期末考试阶段,与东部地区的学生一样,他们同样面临着考试和升学压力,他们的桌上摆的也是一样的《AB卷》。学校对课外阅读的引导不够,以致38.7%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阅读活动。另外,老师大多也都不会对课外阅读做什么硬性规定,这也导致了学生的阅读量无法得到保证。

2.家庭对学生的阅读影响

在我们统计的问卷中,43.7%的学生家长只有小学学历,没有学生的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在东部农村的学生家长小学学历25%,大学6%。可见两个地区农村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还是有些差距,特别是小学和大学的比例。在家庭藏书方面,20.4%的学生家中无课外书,10册以上23.8%,而东部农村小学7%的学生家中无课外书,33%家里有10册以上。由此可见,地区经济的差异使得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以及由此对孩子阅读条件的创造及满足产生一定的制约。

3.学校图书室藏书配置忽视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走访调查的小学图书室藏书配置,很多没有考虑学生阅读兴趣点,低年级读物基本没有,高年级读物为清一色名著。这种一味地只把目光局限于名著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年龄特点及其接受能力决定了他们阅读总是以兴趣为前提和先导,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的限制,他们能读懂的书是有限的。四大名著真的适合小学生阅读么?一味得抱着经典不放,最终消磨掉的也许是比阅读更重要的阅读热情与对阅读的热爱。如今社会普遍认为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阅读,可孰不知,此举会扼杀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也许政府、家长或是捐赠者所购置的书的数量可观,但如果忽视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购买图书,这些书也只是浮于统计的数字或陈列书架的样品而已;相反,如果捐赠或配置一些孩子们乐于阅读的图书,即使数量有限,但取得效果却会好的多。

五、思考与建议

1.建好学校图书室

实地考察发现图书室藏书量少、质量参次不齐,图书流通率极低,基本是形同虚设,藏书的更新也处于停滞状态,学校图书室完全起不到其职能作用。从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外读物来源自己购买为35.2%,图书馆为39.4%,对学校图书室的评价,37%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室很好,剩下的同学认为图书室的书或是太少或是太陈旧,或是根本不知道学校有图书室。27.1%学生从来不向学校图书馆借书,39%偶尔借,33.9%经常借。而东部农村学校学生自己购买36%,图书馆为55%,76%认为学校图书室很好,10%认为数量少,12%认为内容陈旧。5%学生从来不向学校图书馆借书,66%偶尔借,28%经常借。由此可见,东部农村学生对学校图书室的依赖和认可度较高,因此,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应加强学校图书室的建设,使其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来源,也可弥补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文化落后而造成的课外阅读的不足。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发挥有限的图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学校图书室联合协作制度,不同学校的图书可以循环流通,不让书“死”在一所学校,提高利用率。同时当地县市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除此之外,学校自身应重视图书室的建设,加强对外宣传,争取社会支持,通过捐赠、结对共建等多种途径扩充书源,发挥图书室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心中喜欢的图书室,课外阅读的好地方。我们社会实践小组调研回来后先后组织爱心义卖、旧书捐赠等活动,向调查的小学奉献一份爱心。

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个性心理

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机能的培养和发展。小学阶段是人的心理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思维和智力得到提升的重要时期。孩子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往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才能深刻领悟阅读内容的思想和价值观。

一.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小学生激发和维持良好的学习行为,是学习目标顺利

完成的保障。学习动机的种类很多,而如何形成积极稳定并且高效的学习动机是小学生阅读学习水平提高的基础。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持久而强烈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的形成需要小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体现自我价值,确立明确的目标,正确进行成败归因。稳定高效的的心理动机一旦形成将促使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依据小学生的成就动机特点,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

个体乐于并坚持完成某种任务以力求取得成功的内驱力是个人成就动机。个体的成就动机有两种倾向: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针对这两种倾向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增强阅读的信心。力求成功的小学生喜欢中等难度的阅读内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以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在阅读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在孩子阅读前先设置一些新颖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然后在学生阅读文章后严格打分。由于追求成功动机的驱使,小学生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避免失败的小学生不喜欢竞争,讨厌失败的感觉。所以他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会选择做一些简单的题目。或者选择难度较高的阅读题目,这样就可以把失败归因于外在的因素来逃避失败带来的挫折感。

2.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的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成功理解文章并准确得出答案的自我心理判断。小学生在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确立了阅读的目标后,这种自我效能感就成了决定的因素。因此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促进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逐步提高。首先是要让小学生获得成功的直接经验。先前的成功经验不仅能帮助小学生准确理解阅读内容,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强化良好的阅读行为。比如在指导孩子阅读《爱的教育》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中恩利科父母教子篇时,家长可以提问孩子父母是怎样教育他们的问题,让孩子切身体会恩利科的成长过程。其次不能忽略替代性经验的作用,即让小学生观察成功的阅读者行为而获得间接经验。让小学生坚持课外阅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能为孩子找到他所敬佩的榜样与其一起阅读书籍,那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激发出来。这样的示范者可以是家长自己也可以是学习成绩优异的伙伴。

3.正确进行目标定向,为课外阅读注入持久动力

许多小学生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后,发现自己的阅读水平还没有显

著的提高,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无助的倾向。而有些小学生则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它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和能力,相信坚持阅读就能获得成功。因为两种归因倾向的不同,前者可能不愿意接受失败带来的挫折感成为一个消极的学习者;而后者便会在失败中越挫越勇,有效的丰富自己的积累,培养语感,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所以家长和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时的成败归因。通过鼓励讲解等方式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归因,找出阅读中遇到难点的症结。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选择一些题型相似的阅读文章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一步步引导他们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机能差异,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

小学生智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影响着小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层次。因此一方面家长需要从生理上给孩子补充营养,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根据斯皮尔曼的理论,孩子的智力是呈常态分布的,大部分孩子处于中等状态,智力较高或者较低的孩子大约占30%。对于智力较高者即思维快而准的学生可以可以多采用默读,浏览和质疑的方法。默读能使小学生把对文字的感知转变为对内容的理解,加快阅读的速度,更锻炼了小学生思维能力。浏览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形成知识的正迁移,培养小学生的搜索信息的能力。新课表中强调阅读的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等,这要求我们重视质疑的方法。质疑这种方法在传统学习模式中常常被忽略,教师和家长忽视了质疑在提高优秀学生的领悟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中所独有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引导智力较好的学生从阅读的题目、内容、似乎矛盾的地方、内容的前后联系、语言运用和中心思想等方面进行质疑。对于智力较低者我们可以鼓励小学生多采用朗读、背诵、复述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小学生的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类型和性格的差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反应快,做事的热情比较高。但是不稳定更缺乏必求成功的强烈愿望,主要依靠自己的兴趣和感情来进行阅读。所以家长和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情节性强,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比如童话寓言故事、《鲁滨孙漂流记》、《三国演义》等课外阅读书。并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提高他们读书的兴趣,比如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等方式来增强他们求成功的愿望,激励他们的阅读的欲望。而粘液质类型的小学生比较踏实,稳重并且有持久的兴趣,因此可以向这样的小学生推荐篇幅较长,文章思想比较深奥耐人寻味的课外阅读物,比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朝花夕拾》等需要小学生耐心体会的文章课外阅读。而对于抑郁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感情细腻,做事也是小心谨慎,对文章中的细节感觉灵敏。但是内心中缺乏活泼阳光的天性,导致适应能力差,不太合群。所以我建议这种类型的小学生阅读《红楼梦》、《昆虫记》和《简爱》等描写细致,情感丰富,充满趣味的阅读物。

三、结论

小学生处于阅读能力的关键形成时期,而阅读能力的形成对于其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意义。家长和老师要仔细对小学生进行观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阎光霞,邓少滨.小学生阅读心理调研及策略.《图书馆学刊》,2007,06.

[2]张野.3-12岁儿童个性结构、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篇6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为英语课堂教学服务,可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有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符合学生情况的学习语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54

信息技术包罗万象,它可以把图像、文字、声音、动画集于一体,在渲染气氛、创设环境、再现情景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替代的优势。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要丰富课程资源,就要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英语学习研究,笔者在教学中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激活情感,诱发学生热情空间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收集到许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让他们在课堂上再次领略到优美的画面,欣赏到感人的瞬间,或者展现出各种活动的过程。

案例:在教学《5B Unit7 A busy day》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某个动画人物的一日生活情况,让时间不停地跳动,画面也跟随着时间不停地转换。学生对这样的生活情况非常熟悉,当他们看到动画人物与自己一样时,他们会显得特别兴奋。因此,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诱发他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让他们的英语学习也变得更加有效。

二、优化环境,丰富学生心智空间

英语学习需要环境的渲染,让学生每天看到、听到英语,他们就会对英语感到异常的亲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校园环境,在走廊、墙壁、教室的角落都贴上与英语相关的、有趣的资料,让学生抬头就能见到英语,伸手就能碰到英语,让他们沉浸在英语氛围中,享受英语、学会英语。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利用者,也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我们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英语环境。创设环境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英语;策略是营造轻松快乐的英语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用英语的地方,在实践中习得语言。如低年级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让他们开展儿歌模仿。每天早上利用早读的时间让他们在视频环境中进行英语儿歌的模仿训练,在训练中让低年级学生完全彻底地进行模仿,感悟英语语感,体会英语说话的语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模仿能力得到了加强,语音语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也在不经意中增加了英语词汇量和基础知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高年级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课外阅读资料,把经典的内容呈现给每一位学生。教师每周定期进行阅读辅导,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英语文化背景资料,增加英语词汇量,为学生今后学习英语打下基础。学校还可以订阅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杂志,以供他们在课余时间浏览,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如此环境的优化,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心智丰富了,他们的英语学习也变得更加有趣而有实效。

三、再现场景,拓宽学生想象空间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创设情境,还原最为真实的语境场景,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英语知识。

案例:在教学《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 Part EFGH》部分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捞漂流瓶的游戏。让学生看着动画捞漂流瓶,瓶里是英语小诗和语音内容。此时,背景音乐响起,学生紧张的神经得到了舒缓,让他们可以更加投入地体会到英语韵律小诗的节奏美。瓶子里的语音部分,我让学生通过以旧带新、男女生比赛的方式进行朗读,这样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声画融合中学习英语知识,他们的情绪极为高涨,学习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四、激励评价,铺设学生进步空间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注重评价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在评价中树立自信,获取成功体验。多媒体的巧妙使用,可以让我们的评价方式更具人文气息。比如可以把学生作业制作成课件,让他们共同评改。优秀的作业,课件会自动生成赞赏的声音;有错误的作业,课件会出现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学生看了会觉得新奇而有趣。或者直接让学生在网上完成作业,作业的内容是教师预先设置好的,趣味性极强的游戏类作业。

篇7

关键词:儿童文学 课程资源 教师岗位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新课程改革体现在教材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儿童文学作品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已占据小学语文教材总篇目的半壁江山。如果教师不懂儿童文学,就很难在课堂上教好语文。此外,儿童阅读是一个大的潮流和趋势,而阅读资源,尤其是小学阶段,也大部分来自儿童文学作品。2011年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要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给老师的课外阅读辅导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儿童素养缺失一直是教师职业化进程中的硬伤。如何适应教材的儿童文学化、加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摆在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院校面前的一道迈不过的门槛。

下面就来谈谈开设儿童文学课在师范院校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在如何有效利用《儿童文学》课程资源方面我的粗浅体会。

一、从新课标的注重点上认识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对儿童文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开设情况也不一致。有的不开有的开,即使开设也是专业任选课。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密切关系。

其实,小学语文教育在五四时期就与儿童文学完成了接轨。五四时期周作人就曾指出,所谓儿童的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词。这时期,从课程标准的设置到教材的选文,都以儿童文学为中心,甚至对儿童文学的体裁、排列、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和要求。1931年还发生“鸟言兽语”之争,焦点就是“小学教科书是否需要儿童文学”,结果小学教育界一致主张国语课程应当把儿童文学作为中心,并且还具有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深远眼光。

200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语文教育改革正式开始。其走向和发展态势就是进一步儿童文学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五四时期小学教育重视儿童文学的理念和实践的回归。据调查,2001年“人教版”一年级的试验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在入选数量上比1995年的教材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增加。其中儿歌比例增加54%,童话比例增加40%,儿童散文比例增加50%,儿童故事比例增加75%。在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趋势下,小学教师如果缺乏儿童文学的训练,就很难适应未来教师的岗位。

所以,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学》课程不但要开设,还应是专业必修课,课时也应相应加大。

二、从目前小学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看儿童文学课程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还是课外阅读指导都必须建立在丰厚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基础上。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小学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却是普遍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儿童文学知识不扎实。包括对中外儿童文学史了解不多;对儿童文学文体知识把握不足;对儿童文学各文体特征区分不细等。二是对课外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不能得心应手。有的老师甚至说不出经典儿童文学名著的名字,更不用说自己阅读,指导学生。三是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多元解读与理解、审美教育的标准、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难以把握。

所以,在师范院校讲授儿童文学课时,首先应该明确儿童文学与小学教学的关系,理清中外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让师范生广泛阅读各个时期中外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其次,传授儿童文学理论的时候,要让他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今后教学、科研的需要;还应让他们关注与儿童文学有关的文学批评,以便今后应对学生多元解读等问题时能够有基本公正的判断、态度和倾向性;最后,要让他们多关注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随时留意权威机构与媒体对当下儿童文学热点图书的介绍和指引,经常走访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和儿童书店,这样可以了解今天学生的心理需要,更好地指导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

三、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儿童文学作为资源的丰富性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从课程内部的基本问题出发认为课程资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和制订评估方案的资源。我们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看一下儿童文学作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首先看目标资源。泰勒说目标资源就是帮助学生学什么。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黄云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教程》,本课程基本板块包括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作品选编三大块。儿童文学理论相当于文学概论、美学课程;儿童文学史相当于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课程;儿童文学作品选编相当于中外名著鉴赏课程。可以说一本教材涵盖了汉语言专业的几乎所有课程,只不过内容讲的是儿童。除了学系统的知识,利用多种手段,凭借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讲、评、演、作等教师具备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看教学活动资源。教学活动资源就是采用哪些教学活动才能达到目的。如上所说,儿童文学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我们学生活动的内容包括:小组用PPT小讲课,评课,读书报告会,写读后感,给小学各年龄段开阅读书目,课本剧表演,创作儿童诗、童话、故事,等。讲、评、演、做相结合,正是《儿童文学》课独具特色的地方。

第三看组织教学活动资源。顾名思义组织教学活动资源就是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综合效果。我们的做法是以上活动均和学生成绩挂钩。平时成绩占20%,包括小组小讲课得分,学生评课得分,开具阅读书目得分;期中成绩占30%,包括读书报告会发言,读后感写作;期末成绩占50%,包括:课本剧表演,儿童诗、童话、故事等的创作。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参与,由算计个人得分变成维护集体荣誉,学生们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最后看制订评估方案资源。它指的是对课程进行追踪审查,并视情况加以修改。在儿童文学的讲授中,我们始终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做相应的变动。比如,我院音乐与学前教育系、初等教育系都开设儿童文学课,针对专业不同、入学成绩不同的学生,我们的活动内容、成绩比例会做相应的调整。

四、从师范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体系看《儿童文学》课程资源的可利用性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课程资源。我们不但要重视其不可替代的课程地位,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课外阅读指导等方面,还要有效利用它丰富的资源。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让师范大学生在完备的职业素质体系下,顺利对接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岗位。一个优秀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掌握丰富、系统的学科知识,还要具有知识的选择和传授能力;不但要有课堂管理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还要具有厚实的人文素养、教育研究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一, 教学理念方面的有效利用。

对儿童文学投入基本的关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与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相联系的新的儿童文学观。面对孩子稚拙的回答,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带着一种惊喜、赏识的眼光去看儿童,而不是过多地苛求责备。

对儿童文学投入更多的关注,会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应该优先发展感性思维即形象思维,让文学之美浸润孩子的心灵,丰富其情感,激发其想象力。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儿童时期,感性和理性是处于根本对立的状态,优先发展感性能使他们了解生活的丰富及诗意;优先发展理性会使他们身上说教的痕迹蔓延生长。”

第二,教学手段方面的有效利用。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借鉴、利用儿童文学中的丰富的想象、幻想以及情节跌宕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以故事为导语来导入新课,激发其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大学的儿童文学课,看老师如何调动学生们的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启发、引导、锻炼师范生形成自己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讲自评法、读书研讨法、创作表演法等。

最后,在师范生职业素质体系中还有一条特别重要,就是一种生活境界。阅读儿童文学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情感世界,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说:“我们终身要保留一颗童心,我想这样的人,一生都会幸福。”

总之,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课程资源,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不以儿童文学为资源和方法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没有根基的,它无法把语文教育落到实处。只有把儿童文学视为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才能完成母语教育应该承担的任务,才会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尤其是文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师范院校选修课课程改革的思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建设

一、 当前中学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习者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作为青少年汲取科学知识,培养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前沿阵地,中学图书馆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使命。然而,相对于21世纪教育体系的目标与要求,当前的图书馆建设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首先,管理观念陈旧、机制落后,缺乏服务意识。多年的应试教育使中学图书馆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学生的大量时间被应试学习、补习挤占,利用仅有的时间借阅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还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甚至图书馆教师自身也普遍存在这样的定位偏差,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热情,服务质量较差。其次,图书馆馆藏普遍存在着载体单一、藏书陈旧以及更新缓慢的问题。中学图书馆的藏书数量本来就有限,加之书籍内容多以教辅、经典著作为主,娱乐性图书很少,与青少年的阅读心需求存在偏差,很难吸引学生的目光。

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中学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诚然,时代的发展给中学图书馆的管理提出更高了要求,使图书馆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难题。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笔者也从新的教育背景下认识到了发展中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无限生机。

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实施《新课程标准》后,中学的教育重点明显从应试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减轻。新的教育方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并学会主动、正确、有效地选择阅读材料,要求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类“课堂”提高文化品味,丰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领域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其工作能力,网络技术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和藏书的载体类型,通过互联网,可以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基础下,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内辅导和课外知识交流。

三、中学图书馆做好课程改革服务建设工作的创新探索

教育体制、读者需求以及信息检索方式的改变,要求中学图书馆在管理机制、馆藏配置以及服务方式等诸多方面都要以新的标准对工作进行创新和调整。下面仅以笔者的实践及思考,浅述创新中学图书馆建设中的几点体会。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完善图书馆管理机制

图书馆建设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各级领导及图书馆教师应以这一观念为中心,对中学图书馆的发展进行明确的定位,改变以往应付式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其资源情报中心以及阅读活动中心等的优势作用。

随着教育方式和阅读内容的转变,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中学图书馆多为隶属行政的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由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常造成重复投资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又常因经费不足无法及时更新和添置应有的馆藏,图书馆“藏”和“用”的效率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丰富馆藏内容,优化资源配置

(1)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中学图书馆必须尽可能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高速、安全的互联网,连接中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本地图书馆与异地图书馆,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浏览需要,全面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达到开发智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效果。

(2)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存储电子出版物,加强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图书馆馆藏是泛指包括电子文献在内的一切信息载体,这要求图书馆教师必须在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熟练运用的基础上,通过诸如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等载体,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电光声像全景全息服务的动态教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适量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元素,也是吸引学生到图书馆来的方法之一。

3、 建立现代服务平台,做好阅读辅助工作

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手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常常导致人们忽视了图书馆源远流长的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中学图书馆应有意识地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其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1)服务意识的加强

以往的图书馆服务被动性较强,对文献的管理也有重藏轻用的倾向。现代中学图书馆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发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的特色服务。

(2)多元化的阅读辅导模式

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基地,图书馆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研究。如应该和德育处联合组织开展校内阅读演讲比赛和有奖征文活动,将优秀的稿件推荐到校刊上,并进行校内通报表扬;以班级为单位在全校开展书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读物和理解书籍内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感受。

总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学图书馆应把握时代和教育发展方向,应用各种现代化手段,不断整合优化馆藏资源,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也应该重视图书馆的存在,组织岗位培训,增强图书馆人员配备的整体素质,鼓励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子美. 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图书馆现状的冷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 :171~172.

[2] 赵金凤. 浅谈21世纪中学图书馆建设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 才智, 2010 (4) :286.

[3] 黄继兰. 让中学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9 (2) .

篇9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少儿阅读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 G252;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1-0131-03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for Public Library's Children Reading Promotion

——Minhang Library as Example

Abstract In order to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in reading, cultivate children's reading habits, improve children's reading skills, public libraries have to constantly sum up children's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do their best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ecological read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children's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阅读对少年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少儿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提升少年儿童阅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完整人格,也可以消弭教育鸿沟、紧密家庭关系、传承民族文化、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和适应社会。少儿读者服务工作本来就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图书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闵行区图书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策略和路径提出建设性建议,为进一步开展好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思路。

1 闵行区图书馆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实践

1.1 培养阅读兴趣类

阅读兴趣是指一个人对阅读活动的爱好程度,它只有在一定客观环境影响下,通过阅读实践活动,才能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一个人的阅读活动开展得越早,知识的积累就越多,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给予正确的阅读指导,能够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孩子们从中能够感受到阅读的愉悦,对阅读产生一定的情感意向。有了一定阅读兴趣后,就会主动去开阔眼界,寻求新的知识,饶有兴趣的阅读。如:闵行区图书馆利用寒假,通过举办少儿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活动,提升小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专业老师讲解,让家长及孩子们了解古代人如何行鞠躬礼,通过小读者与家长们的动作模仿,了解伦理道德,作为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同时,老师通过讲解“规”、“训”、“爱”、“仁”、“德”等含义,并用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西方感恩节等小故事告诉小读者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以诵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听故事中懂得基本道理、增长知识、激发兴趣。

1.2 培养阅读习惯类

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促进他们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能由内到外地转化一个人的气质。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工作人员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图书馆工作者,应增强少儿的阅读兴趣,并使之养成阅读习惯,爱上阅读。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少儿读者讲座,请专家讲解经典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阅读辅导等,是培养孩子们阅读习惯的一种方式,并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儿童及家长的欢迎,它能潜移默化地传播经典文学知识,对推广经典阅读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闵行区图书馆利用寒暑假,开设各种阅读辅导班,如:与好书交朋友之童话“悦”读活动,通过作者、讲师等与小读者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好书,该看什么书,以及怎样品读好书,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1.3 培养阅读能力类

在激发少儿阅读兴趣、培养他们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善于通过阅读实践,最终转换成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少儿只有喜欢上阅读,才能够自主自觉地阅读,并从阅读中享受到快乐。图书馆员要注重对孩子个人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拓展,全面提升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如:闵行区图书馆在暑期中开展“童话故事园,故事大家讲”活动。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由家长为孩子讲故事,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边说故事边表演,在美妙的童话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一起成长。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的听力、理解力,从而进一步锻炼孩子读字认字、口语表达以及肢体表达能力,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和口才,在提升阅读乐趣的同时,也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肯定。

2 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

2.1 目标定位要明晰,使阅读推广活动更具意义

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的目标就应该是激发少儿读者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少儿阅读能力。图书馆要立足于少儿读者服务的特殊性,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让青少年体会读书的快乐,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二要对少儿阅读行为、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辅导或培训,指导阅读,也要利用;三要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推荐阅读,倡导经典阅读。

2.2 注重阅读环境营造,突出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优势

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有其得天独厚的阅读环境优势。少儿阅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读书环境和阅读场所,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拥有一流的阅读环境,能够提高其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公共图书馆在对少儿阅读场所进行布置时,对于桌椅的大小、书架的陈设、书本的陈列等,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安排,如:根据不同岁数,划分出若干区域,分别配备适合于相应年龄孩子们的矮书架、圆角彩色桌椅和沙发,色彩活泼生动的室内装饰,被广大小读者所喜爱和接受,舒适、优美的阅读环境,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另一方面,图书馆的管理观念也应做出一定的调整,各项规章制度的设立应充分考虑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并根据儿童的不同阅读特点,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少儿读者需求。再者,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少儿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2.3 重视少儿阅读生态发展,促进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影响力

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本身就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家庭各方面,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各方综合因素、发挥合力。儿童阅读有生态,学生、老师、家庭、图书馆、社会是一条生态链;与儿童阅读相关的文化产品生产、阅读推广、阅读研究等实践形成一张生态网[1]。公共图书馆要借助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广泛宣传,介绍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和服务,使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了解少儿室,并且认识到图书馆是少年儿童课外学习、补充、扩大知识面不可缺少的好去处。同时,部分家长要纠正“对孩子进行艺术技能培养会更好”的传统思想,逐渐发挥阅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此外,家长也要约束孩子们的娱乐内容,减少电视、电脑、互联网、高智能玩具所带来的影响,让孩子将更多地注意力集中到阅读上去。在倡导自主阅读前提下,老师变教为导,家长、图书馆也要充当导读与价值导向角色,成为他们学习、阅读的伙伴。

2.4 重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

少儿阅读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少儿读者群体的现实需要。公共图书馆为保证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开展,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1)在策划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安排等方面,能满足少儿读者学习、娱乐等方面的成长需要;(2)重视策划人员及组织开展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公共图书馆应该拥有特定的部门或团队,专门为少儿活动做宣传和策划。在活动开始前,先由工作人员提交活动方案、经费及人员安排,经过研究协商,选择可操作性强、活动效果好的方案,再做精细性策划,确保活动环节准确、无误。(3)在开展活动时,按照方案具体落实,调动少儿读者和家长们的积极性,在宣传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喜欢上阅读。(4)在活动的结尾,要做好相关活动的反馈工作,了解家长和少儿读者的实际需求,为下一次更好地策划活动提供依据。

3 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路径

3.1 以形式多样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人力优势,以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为抓手,推动全民阅读。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丰富的少儿活动,激发少儿阅读兴趣、培养少儿阅读习惯、提高少儿阅读能力,使得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取得预期效果,使其更具现实意义。比如,通过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少年儿童做阅读的主人,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快乐中阅读;公共图书馆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定期到图书馆为少年儿童及家长们开展知识类、学术类、人生类、阅读方法类、心理类等丰富多彩的讲座,宣讲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通过讲座让少年儿童增长知识、掌握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可开展如少儿朗读比赛、少儿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公共图书馆,让少儿活动成为少年知识拓展的平台,使图书馆少儿室成为少年儿童的学习乐园。另一方面,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本身牵涉家庭、学校、图书馆等社会文化生态各环节,通过举办亲子阅读、阅读指导等活动,参与阅读活动其中的各方,可以成为全民阅读主力军,从而使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更具社会意义。

3.2 推广分级阅读

分级阅读是符合儿童阅读环境和阅读时间的一种科学选择。所谓分级,即“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选择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阅读需要的具有可读性和适读性的读物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的一种阅读方法与策略[2]。少儿阅读爱好和阅读能力是随环境、年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读书需求各有所不同,公共图书馆要做好深入细致的阅读指导,通过推出各种分级阅读书目,并根据不同少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及阅读兴趣的变化,制定推荐书目,帮助儿童选择最适合的文本,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比如:向年龄较小的儿童推荐图文并茂带拼音辅助的童话、寓言和卡通等活泼有趣的读物;向年龄中等的儿童推荐篇幅较短,浅显易懂的历史故事、科幻小说、名人传记等读物;向年龄较大的儿童推荐篇幅较长、文质兼美的世界名著、科普知识等读物。在推荐书目上,尽可能拓宽读者的阅读面,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

3.3 培育专业服务人才与志愿者队伍

图书馆除了让孩子拥有可以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足够多的图书资源以外,图书馆员作为引导儿童阅读的主体,担当着引导孩子们阅读的重要角色,工作人员的言行、学识和道德操守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升馆员的个人素养以及培训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少儿室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指导少儿阅读图书的方法。通过开展职工学习、培训等,提高馆员综合素质,让工作人员成为孩子们合格的“老师”。在增强学识背景的同时,更要改善服务态度,培养爱心,给孩子足够的鼓励与引导,与他们交流阅读后的感受,伴其共享阅读的好时光。少儿室管理员在指导阅读时,要运用各种手段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这本书在其阅读经历中的重要性。此外,也要注重服务的质量,通过社会志愿者招募,形成良性的实践平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扩充志愿者数量的同时,加强培养,形成一支热心、可靠的服务队伍。

3.4 与社会各方合作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社会其它机构或组织合作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更有利于其职能发挥。公共图书馆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人员优势,主动与周边中小学校取得联系,以共建形式联合开展课外读书等活动,如组织附近幼儿园、在校学生来图书馆进行集体阅读,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与公益文化支援机构,合作开展青少年“图书馆体验”活动等,让青少年能够进一步接触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熟悉并喜欢图书馆阅读环境;也可以尝试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阅读方法辅导、亲子阅读指导等,帮助学生或者家长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鼓励优秀教师、辅导老师参与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志愿活动,等等。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做好份内的本职工作,更需要加大力度,走出去寻求社会合作机会,推动社会文化生态系统各方共同努力。

3.5 寻求政府制度设计政策供给

为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能科学地可持续发展,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寻求政府政策支持与制度供给。儿童阅读应作为政府工程加以推进,并作为全民阅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3]。比如日本的“儿童读书活动推进计划”、香港“儿童与青少年阅读计划”等,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展的,尤其是美国的“早期阅读优先”计划是学前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图书馆行业基本上每年也会推出系列全民阅读活动,比如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所开展了服务少年儿童、家长、教师为主体的“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等等。虽然国内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比较多,但在制度设计、政策供给方面太少,在这方面,公共图书馆应该发出自己的呼声。

4 结语

少年儿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曾说:“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致力激发少儿阅读兴趣、培养少儿阅读习惯、提高少儿阅读能力,是图书馆体现其社会价值选择的结果,也是图书馆使命使然。

参考文献:

[1]王雯琦.儿童阅读:文化生态视阈下的战略选[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125-128.

[2]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EB/OL].[2010-06-10].http:///edu/09/2707/1523142607.shtml:103-107.

篇10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好教育平台

校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必备条件,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太原市在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1.迈开建校更大步伐

2008年,太原市全面启动“百校兴学”工程。截至2013年年底,总投资77亿元,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达925所,总建筑面积394.34万平方米,操场建设面积49.05万平方米。太原市政府在2014年年初的两会期间确定,从本年度起,将全面搬迁新建10所直属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达2 830亩。新校舍建成后,将全面改善太原市中小学校的面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数量,也会随着新的教学设施的全面配套,迅速提高教学质量。2014年,教育设备的投入也将有新开端,仅直属学校投资将达1.5亿元。

2.加强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

中心积极推进中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和山西省制定的标准,配齐配好教学设备。自2011年起,先后在8所学校装备理化生探究实验室25间,在13所学校装备数学实验室,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在“百校兴学”中,新建实验室1 125间,新增价值近10亿元的仪器设备。

2004年,率先将太原市十二中图书馆建成了山西省第一座一级图书馆,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后陆续在成成中学、外国语学校、第十五中学等学校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全力改善图书馆软硬件设施,使这些学校陆续达到了山西省教育厅中小学一级图书馆标准。目前,太原市图书馆(室)共计687个,电子阅览室190个,其中一级图书馆21个,二级图书馆85个;阅览室面积共计58 837平方米,阅览室坐席近2万个;藏书总量逾1 020万册。2009~2012年,太原市中小学图书投入达6 226.58万元,购买图书410余万册。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扬创新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在保障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实验教师水平,认真落实实验教学要求,建立了一支懂装备、会教学、善操作的实验教师队伍。

1.搭建三级教研平台

(1)校本教研,帮助实验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下主动发展、团结协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2)联片教研,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划片分组,建立了实验教研活动组织机构,以组为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实验教师教研活动。(3)网络教研,建立“太原实验教研”QQ群,便于实验教师通过网络自由交流。

2.组织多种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专家理论引领、现场操作演示、实际动手训练、优秀案例展示、实地参观学习等。现场演示初高中理科现行教材中涉及的111个实验,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仪器、规范实验操作、提高操作技能。组织教师到优秀实验室参加研讨活动,实地观摩,现场操作,熟练掌握先进技术装备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深度融合实验教学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推动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教学水平同步提升。

3.建立激励机制

(1)组织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教学标兵的评选活动。自2008年开始,每两年组织一届能手评选,第二年在能手中选拔教学标兵,树立典型,发挥带动作用。在评选过程中,重点评价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与改进方法、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演示与讲解能力等实验素养。

(2)举办理化生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分别在学校、县区、市级三个层面组织,吸引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促进不同层面教师共同发展。

4.完善装备管理体系

传统实验教学管理链条上缺少教研环节,无法保障设备的合理使用、高效运行。中心将教研活动纳入管理范畴,形成了建、配、管、用、研有效衔接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益,初步实现科学化管理。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努力实现数字化管理,打造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专业平台。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与积累,我们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很多可喜的成绩。在首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演”上,太原市设立了近百平方米的展区,通过展板、视频演播、教师说课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了272件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备受同行关注,吸引了大批观摩学习人员。

三、把握时代脉搏,开展读书活动

书籍在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看到了读书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太原市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在鼓励、引导学生读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装备部门的任务,不仅仅是建设图书馆(室)、购置图书,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图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培训指导教师

(1)集中培训。自2003年至今,中心共组织了18期图书管理员上岗培训,培训人数达1 400人。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图法、藏书建设、期刊管理、读者服务、自动化管理等,并与学员开展讨论和问答。

(2)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是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共同进行研讨,如以“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升图书管理员的课外阅读辅导能力”“加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图书馆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管理”为主题,开展了75次教研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些传统服务项目正在被信息技术手段所取代。针对这种情况,中心加大了对图书管理员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培训力度,举办关于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管理软件的培训。图书管理员通过亲自上网使用,模拟图书馆采购、编目、典藏、流通借阅、期刊管理、馆藏查询、书证报表制作等一系列工作,亲身感受网络化管理的便捷,掌握了图书馆管理工作自动化的相关知识。

2.营造浓郁的读书气氛

(1)建设书香校园。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学校环境布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开设“读书园地”“新书介绍”“心爱书市”“读书沙龙”,有的开设“图书馆网页”“红领巾电视台”“雏鹰电视台”。几乎每所学校的墙报、壁报、板报都被师生用诗文图画、名言佳句以及“诗配画”装扮成书香四溢的殿堂。

太原市实验小学开设了“图书长廊”,楼道两侧的走廊摆上小书架,书架上都是学生自己捐的图书,将楼道变成了全天候、开放式的师生阅读室。东岗小学成立“地平线”文学社,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己文学才华的舞台。和平南路小学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品一本书”活动。

(2)开展朗诵活动。这是营造读书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三桥街小学开设了每天20分钟的国学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国学课本诵读。青年路小学举行“传承经典、歌唱幸福”艺术月活动,品千古佳句,诵经典美文,唱动听旋律,颂幸福生活。

(3)举办各类比赛。例如,诵诗擂台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等,并评选出“书香班级”“优秀读书博客”“小小图书管理员”“小小书评家”“小小剧作家”。校尉营小学、三晋小学等学校还尝试进行了古诗文考级制度,从制定考核办法、公布比赛篇目、申报考核级别到聘用“小考官”进行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3.组织有奖征文

2006年“世界读书日”,以“阅读丰富人生,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组织各学校开展书展、读书讲座、互赠图书等多种活动。此后的每个“世界读书日”都会在全市中小学层层发动,掀起广泛的读书征文活动。师生们在精心阅读之后,写出评论文章或心得体会,然后参加班级、学校、县(市、区)直至全市的评选。山西人民出版社配合活动出版了《2007―2010太原市中小学征文选》《2011年太原市中小学征文选》《2012年太原市中小学征文选》等多册征文集。

4.师生在读书活动中健康成长

开展读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读书育人的环境中成长。例如,通过阅读中华经典,师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向雷锋同志学习,阅读《雷锋日记》及相关书籍,培养师生助人为乐的精神;阅读红色经典作品,在英雄形象的影响和感召下,领会并学习到了顽强不屈的精神等。

开展读书活动,给学校送去了一股股清新的春风,开拓师生视野、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活跃生活,是提高师生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路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教育教研工作是教育高品位发展的有效抓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1.承接科研课题

在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教育装备科研工作的意义更加深远。中心依据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这一总课题,开展“太原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调查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师技术运用能力成长的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等33个子课题研究工作。

2012年7月,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现为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支持下,中心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培训。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处长乔玉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主任刘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所心理学博士温红博等,都在培训会上进行了精彩的辅导讲座。

2013年1月,来自33所学校的各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的阶段目标、研究的主要进展和亮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等进行了交流。大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调整研究思路,研讨解决办法,进一步理清了思路,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9月,在课题接近中期评估阶段,中心再次邀请乔玉全处长和总课题负责人刘强博士给子课题成员学校的教师做了中期培训。

这是太原市首次承担国家教育装备研究课题,也是山西省的首次。各校教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以促进我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开展,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与新型教学环境的建构、教学模式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信息化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心将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坚持“强管理、重应用、促均衡、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太原市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管理工作上,中心正在建立全市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装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完成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关部署和应用培训工作,按照“一级应用,两级建设,三级互通”总体架构,推进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编制、完善市区校三级指标和指标解读,完善、论证教学仪器代码,推进和扩大区域试点工作研究。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资源库建设,组织建设教学仪器产品资源库、特教资源库、教学具和辅具资源库建设工作,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五、结束语

在教育装备与实验教学研究的工作中,配备“硬件”易,提高“软件”难。在“软件”建设方面,订立规章制度易,提高人的素质难。而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掌握一般知识易,发挥主观能动性难。尤其是发扬开创精神,走出一条新路更难。而创新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坚持创新,我们才能迈上新的台阶,走向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 许原芝.太原市推进实验教学培训工作的几点经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17-18.

[2] 张玉洲.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