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托管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立医院托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立医院托管

篇1

整体托管 勇闯新路

建于1950年的洛川县医院曾为当地群众的医疗服务作出过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未能与时俱进,到2008年这家医院已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一位老专家曾痛心疾首的回首往事。县医院产房冰冷破烂,住院部臭气熏天,医护人员各自营生,或者借助医院以公谋私,或者跳槽自找门路,部分科室医生甚至全部离岗。富裕起来的洛川人看病难上加难,群众怨声载道。以生产优质苹果而闻名于世的洛川人在每年县人代会开会之际都纷纷大声疾呼,县医院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不仅愧对于时代,更愧对20万走上富裕道路的洛川人民。洛川县委、县政府几年来也一直在寻找通过改革为县医院闯出一条求生之路,并以此作为全县最重要的民生工程。经过多方的协调努力,洛川县医院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签订协议,由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整体托管洛川县医院,第一期为五年时间。

延安市医院自1998年交由延安大学管理后的十年间,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大发展。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医疗专家,医疗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丰富,年收入呈十倍增长。经省卫生厅、延安大学与洛川县政府研讨论证后认为,由延大附属医院整体托管县医院,实现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管理,犹如秦冠苹果树上嫁接红富士苹果一样,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结合实际的移植到县医院,从医院管理到医疗技术上真心实意的全面帮扶。

整体托管和六个不变

有鉴于大医院对口支援或松散型托管的经验教训,延大附院对洛川县医院实行紧密型整体托管,将洛川县医院纳入延大附属医院的管理体系,由延大附院派出管理团队全面负责县医院的人财物及医疗技术工作,加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洛川分院的牌子并实行“六个不变,一个保证”,即县医院隶属关系不变,独立组织法人不变,资产归属不变,医院的性质功能不变,财政拨款渠道和财收供养人员70%的工资拨款标准不变,职工身份不变。保证县医院的资产保值增值。

2009年1月17日延大附院与洛川县医院签订了《整体托管洛川县医院协议》和《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区医院项目实施协议》。陕西省卫生厅将洛川县医院确定为延大附院对口与支援对象。2009年1月19日,以李小龙院长为首的管理团队进驻洛川县医院,实施整体托管。

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县级医院改革发展

延大附院把整体托管洛川县医院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作为城市大医院如何把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的有益探索。两年托管实践证明,延大附院从领导到医疗专家说到做到。首先,派出了延大附院副院长、医学教授、经济管理学博士李小龙为洛川分院院长的精英管理团队,任命的三位副院长都是医疗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派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疗专家组,每批8至10人,每三个月轮换一批,在县医院看病治病,帮助县医院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一批批专家组的对口支援,两年来从未间断。延大附院每年为县医院选拔5至10名本科医学专业的人才并在延大附院进行一对一的有导师帮带的培训。延大附院为县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免费培训。两年来,县医院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延大附院培训过,不仅提高了医护技术水平而且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延大附院为县医院免费赠送了小C型臂,德国中狮彩超等医疗设备30多台(件),价值150多万元。延大附属医院不要洛川县医院的利润分成,两年来把县医院的获利全部留作医院的硬件建设,提高县医院职工的收入以及派出医疗专家的相应补贴。

关键在于一个精英管理团队

延大附院整体托管洛川县医院之所以获得成功,受到卫生部、陕西省领导,特别是当地群众的认可和高度赞誉,关键在于延大附院洛川分院有一支精英管理团队。县医院的医护人员众口一词的称赞李小龙院长等领导有超前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思路,特别是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不仅为医院的医护人员做出了表率,而且将深远的影响到医院的未来。为交出一份整体托管的完美答卷,李小龙等领导自进驻县医院以来,没日没夜的苦干了两年。他们首先从改善县医院的环境入手,进而推动医护人员转变理念和作风。两年来逐渐形成了全院职工上下齐心协力争建一流县级医院的强大凝聚力。李小龙在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着手长远,制订了县医院五年发展规划,树立了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完善了综合目标管理体系;科学的重新组织划分了专业科室;全方位的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开通了医护电子病历工作站,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3D在线诊断系统等,为数字化医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硬件建设方面,李小龙带领管理团队和全院职工自筹资金建设了2700多平方米的急诊大楼,120急救站和天然气现代化的供暖锅炉,对门诊部和住院部进行了大面积的装修改造。引进安装了160多台(件)的先进医疗设备。与托管前相比,洛川县医院从里到外,面貌焕然一新。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更新理念,李小龙开设周四大讲堂,院长、副院长和医疗专家坚持每周四给全院职工进行专题讲座,雷打不动。李小龙和业务副院长只要在医院,不管多忙多晚,坚持天天查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洛川县各界群众赞扬李小龙为首的管理团队是推动县级医院改革的实干家,是对洛川人民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

从数字变化看整体托管成效

篇2

关键词 原因分析;设备选型;优化改造;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179-03

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5万t/年轻烃回收装置于2004年11月建成投产。该装置主要是将中原油田各采油厂开采的稳定轻烃(伴生气凝缩油)密闭回收并进行分离处理,为中原乙烯提供裂解原料。该装置由中原油田勘察设计院与南京金陵石油化工设计院共同设计。

原料罐区建有3个400m3的轻烃原料球罐(如图1),储存油田各采油厂回收稳定轻烃,并做初步脱水脱污处理。生产区加工处理后主要产品为液态烃(丙丁烷),混合C5,芳烃抽提装置原料,尾油(常压蒸馏置原料)。

1 改造前工艺状况及存在问题说明

1.1轻烃原料含水情况分析

轻烃原料中含水分为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形式。卸车前进行的30min静置脱水,脱出的大部分是以水包油形式的水分,脱水量不大。过磅计量后,轻烃原料在球罐中经过24小时的存放,两种形式的水都会沉降下来,积存于罐底,在投料使用前脱出的含油污水量任然较大,并且脱出水含有少量轻烃,污染了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经统计2007年5月优化改造前,,轻烃加工损失率不低于3.55%(见表1)。

1.2轻烃罐原脱水流程分析

改造前脱水现场如图1,经分析发现原脱水流程存在以下两项不足,影响了脱水罐正常使用。

1)原流程轻烃原料脱水罐顶气相线接入位置过低,如按原流程投用脱水罐,根据连通器原理,则原料罐中大量轻烃会通过脱水罐进入原料罐顶气相平衡线形成液封,阻断原料罐和卸车区间的联系;

2)脱水罐进出水线只有一条,不能达到连续脱水的目的和要求。

1.3原脱水方法分析

原脱水系统投产以来一直采用人工手动脱水,对于轻烃原料的脱水时间和效果难以有效控制和把握,尤其是在脱水后期,所排含油污水基本上是油多水少,既造成了能源浪费、加大了装置加工损失,还导致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并产生了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原手工脱水方法如右图2所示,存在以下问题:

1)手动脱水全凭职工的经验,脱水过程需多次到现场排放口观察,缺乏科学的依据,受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经验影响较大,加大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2)轻烃原料球罐在脱水后期,排至隔油池的含油污水基本上是油多水少,造成了轻烃的浪费,增加了装置的加工损失;

3)3个轻烃原料球罐的现场排放观察口长年累月的脱除含油污水,给球罐区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并产生了较大的安全事故隐患。

2 脱水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考核不到位、脱水效果观察受场地限制、脱水设备和工艺、检验方法简单都可能造成脱水效果差。

2.1考核不到位

职工在球罐脱水时,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脱水开始后,有的不及时观察脱水效果,有的的脱水期间干其他工作,通过不定期监督抽查,加强考核,可以消除这一现象。

2.2效果观察受场地限制

现有球罐脱水排放观察口里地面距离较小,为不影响地面及环境卫生还在观察口处设有漏斗,不利于对污水中含油情况进行观察及后续操作。且观察口至脱水控制手阀将有一定的距离,一旦确认脱水完毕,到关闭手阀尚需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脱至污水系统的将全部是轻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2.3脱水设备及工艺流程不合理

原脱水系统无论从工艺流程还是设备本身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进行正常使用。如增上自动切水器,可以从原理、工艺、设备等方面彻底解决轻烃原料球罐脱水效果差的问题。

2.4观察方法简单

原观察检验方法是将含油污水放出后目测油中含水情况,误差较大,油品损失也大,如果采用自动切水器,根据油水密度差来进行来使油水自动分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经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针对脱水设备及工艺流程不合理这一主要原因制定对策表(表2)如下:

要因 现状 目标 对 策 措 施 实施时间

脱水设备及工艺流程不合理 缺少自动切水器,工艺流程不合理。 降低加工损失0.65%。 增设液化石油气自动切水器。 1、增设切水器;

2、对脱水流程进行相应改造。 2007年5月10-15日

3 液化石油气脱水器情况说明及考察

3.1切水器工作原理

液化石油气切水器以策略为动力源,应用液体在容器内部的压强和水与轻烃之间的密度差,从而产生较高的浮力。采用浮体和高灵敏度的杠杆原理,通过放大机构控制特制无背压阀门开启和关闭,利用旋流导板加速分离时间,并将分离的轻烃自动快速返回储罐内,以达到自动脱水的目的。

3.2轻烃原料罐运行参数与切水器技术参数对照表(表3)

型号:液化石油气切水器YQS-V10-B

技术参数 运行参数

设计压力:2.5MPa 工作压力:≤2.2MPa <0.6MPa

设计温度:80℃ 工作温度:-19~50℃ <40℃

工作介质 液化石油气和水、天然气和水 轻烃和水

介质密度 ≤700kg/m3 660~680kg/m3

全容积 0.1~0.15m3

切水量 10m3/h

切水含烃量 ≤80mg/L

3.3考察结果

轻烃性质、原料罐运行工艺参数分析,并对其他单位的液化石油气脱水器的运行情况实地考察,认为该型号自动切水器可以适用于我装置球罐进行原料脱水。

轻烃原料球罐脱水工艺流程新增液化石油气自动切水器改造后,预计切水含烃量≤80mg/L,基本不含油,每天外排含油污水(主要是轻烃含量)可减少1t左右,降低轻烃加工损失0.65%。

4 改造实施

4.1初步设计

借鉴其他单位液化石油气切水器的运行,并针对轻烃原料球罐含水较多,甚至出现油泥污垢的实际情况,对球罐脱水流程改造经过反复研讨,绘制了脱水流程改造示意图见图3。

4.2改造过程

根据球罐脱水流程改造方案,车间首先对切水器进行了设备安装和相应流程改造(示意图3中粗实线部分)。车间下发球罐排污生产指令,要求每周分别对3个球罐进行排污,防止堵塞设备和管线。

4.3效果检验

经过优化改造,球罐实现了密闭脱水,油水分离得到了良好的自动控制,切水器后水中含油大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装置的环境污染,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

通过优化改造,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通过增设自动切水器解决了球罐脱水效果差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的。

5 效果评价

5.1目标检查

2007年6月,轻烃装置在投用了自动切水器后,装置加工损失明显下降,现把2008~2009年轻烃装置加工损失率统计如下(见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脱水工艺优化改造,球罐水量明显较少,原料中含水明显减少,加工损失率也由优化前的3.55%降到2.2%,降低了1.35%,远远大于0.65%的预期目标。

5.2效益计算

通过脱水流程改造前后对比,轻烃装置的加工损失由3.55%降为2.2%,按设计年加工能力5万t计算,每年可减少轻烃油品随含油污水排放约675t,轻烃原料按2010年油田结算均价5018元/t计算,可挽回经济损失约338万元。

5.3社会效益

通过脱水流程系统工艺改造,有效地解决了轻烃原料脱水效果差的问题,使脱水效果得到了明显好转,降低了装置的加工损失和职工的劳动强度;消除了现场的跑、冒油等现场安全生产隐患,减轻了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孟小海.DCS系统在轻烃回收装置上的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4).

篇3

这个假设被讨论了三年,直到国务院近日颁布了最新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将破除“以药补医”明确为关键环节,并力求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现公立医院的“深水区”改革,涉及公立医院根本利益变革的最后一锤才终于落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盈利水平,发挥其市场作用,减轻国家财政补贴的负担,医院可通过销售药品来增加收入的政策被确定下来,至今,药房收入成为公立医院的重要利润来源。但与此同时,药房收入的主要方式――药品加成却逐渐表现出其负面作用,为增加这部分盈利,医院和医生不惜频繁开出“大处方”,以增加药品总量的方式提高加成收入,因此,近年来,看病贵、买药贵的呼声不绝于耳。

当药品加成被视为罪恶之源时,公立医院却又不得不饮鸩止渴。据2007年北京市卫生局做出的公立医院核算调查显示,公立医院亏损比例高达80%以上,在财政拨款无法填补巨大漏洞的现实困境之下,继续“以药养医”成为无奈的选择。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块‘硬骨头’。”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公开表态,卫生部已下定决心,再深的水也要趟。“十二五”期间将理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以药补医”。2012年,全国300个试点县将先行试验,力争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根据卫生部公开信息,目前,已经有17个城市被列为医改重点试点城市,其中包括实行“药房托管”的山东潍坊、江苏南京和安徽芜湖,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宁夏银川,实行“零售购药”的深圳等。

长久以来,在医和药之间一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如何切断这条利益链成为医改的重大难题,况且,切断后,“大处方”能否消失?断了奶的公立医院又该如何生存?

医药能分开?

蔡国斌:我认为医药分开本身是很正确的做法,是医改的重头戏,靠卖药来维持医院的收入不利于医院的良性发展。医药分开后,药品可以到社会上去采购,这样就取消了很多中间加价的环节,老百姓可以获得实惠。具体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公立医院可以将发展医疗项目作为今后的重点,当然,在投入上也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各地的药房可以分渠道处理,公立医院准备一些重要的、急用的药品,市场上也应该有一些医药机构,解决基本用药问题,形成市场竞争和调节机制。

赵平:医药当然应该分开,但前提是政府要给医院提供足够的运营经费,做这个事情要撤多少补多少――撤掉多少药品加成,就应该补足多少财政经费。乡镇卫生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什么?没有设备、手术,只能靠药品。当然,政府也做过承诺,不会降低医务人员的薪酬,但公立医院那么大的财政漏洞怎么办?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陈珞珈:政府早就明确了医药分开的思路,但事实上却又操作不了,据我所知,目前没有一家医院实现了医药分家,没有分或者说根本分不开。我认为必然要“以药补医”,不能让老百姓拿钱来补这一块,政府要拿出这一块拨款来又有困难,所以取消“以药补医”一直进退维谷。

温建民:我持怀疑态度,财政补贴不足,医院长期亏损,再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和医务人员如何生存?我认为目前没有好的办法能实现医药分开。如果药房托管,付费方式进行改革,矛盾就会转嫁在医务人员身上,会损害医务人员的利益和积极性,如果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医改是不可能成功的。

朱恒鹏:没有可行性,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医药分开的方向是错的。医院通过卖药获利,其利润构成包括三部分:一是按政府规定,医院按招标价采购药物后,可以加价15%,也就是药品加成。二是药品供应商给医院的返利。三是药品供应商给医生的回扣。取消了药品加成后,药品供应商与医院、医生的关系并未因此改变,只能说减少了第一种利润,增加后两种利润。

医改的关键在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使其成为医院、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逐步减少药品供应商的回扣空间。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关键是要开放医疗服务市场,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允许医生自由流动,最终形成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主体、公立医院为补充的格局,再配之以全民医保、医保付费等机制,方是治本之策。

孙东东:“以药补医”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严重不足造成的。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主要有:一、直接财政拨款。二、转移支付。三、医保报销。只要政府财政拨款不足,医院就必须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经费问题,医和药之间的关系就斩不断。

现在实行的“药房托管”是治标不治本,会造成病人新的负担,因为把药房托管给企业,企业本身就是要盈利的,又养了一群人,而且托管的企业只卖自己的药,不卖别人的药,或者从中加价,比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还要多,所以,在政府的管理体制没有改的情况下,一些措施最后都不会有好的结局。

医药分开能否遏制“大处方”现象?

蔡国斌:我认为是可以遏制“大处方”现象的。因为取消药品加成以后,医药回扣会大大减少,用药多少就不牵涉医院和医生的收益了,“大处方”没有了存在的理由,这从用药合理性的角度来说是更加科学的,总的来看,方向是好的。

温建民:能够遏制,但没有提出配套政策也遏制不了多少,“大处方”不光是因为以药养医引起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医院的盈利收入、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等,如果没有一整套的政策来平衡各方关系,只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医药分开上,是不现实的。

朱恒鹏:医药分开并不能实际减轻患者的看病成本,也不能杜绝或缓解医生靠过度用药谋利的问题。这是因为,医药分开后,政府财政补贴一定会增加,政府如果按药品销售量给予补贴,无异于鼓励医院多用药。而如果按固定数额补贴,又会诱导医院多卖高价药,以获得更多返利。因此,医药分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药补医”的顽疾,患者必然会像过去一样承担高药价,或者是较高的检查费用。

孙东东:医药分开可以缓解“大处方”的问题,但如果诊疗的问题不解决,“大处方”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因为开“大处方”有各种方法,不只是药品,还可以是诊断、治疗、服务等,总之,不解决医院的利益来源问题是不可能根除“大处方”的。

医药分开后,公立医院亏损会加剧吗?

蔡国斌:第一,卫生部专门设立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这个课题,包括政策的推行,使公立医院不仅在一些亏损上得到了减补,同时在人头费上面得到了落实,医院应该更多地考虑业务精准的问题,而不是在经济问题上考虑过多。第二,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在逐年增加,2012年,政府的卫生投入占GDP的3.4%,这是相当大的进步了。

赵平: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医院可以完全听从政府的安排,但希望政府有足够的补贴,补足财政的漏洞。取消了药品加成,公立医院的收入就减少了很多,亏损自然是要增加的,这个责任就落在了政府的头上。

篇4

然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争议一直不断,特别是在学术界,很多专家持完全相反的观点。通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导致很多人看不懂改革的方向。

2010年,国家提出新医改的核心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经过多年推进,虽然改革举措得以落实,但相关问题也暴露出来――基层医疗机构推诿患者情况严重,患者普遍流向县级公立医院。

在这样的条件下,一部分县级公立医院患者爆满,扩大规模的愿望迫切。抓住这几年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的时机,大部分县级医院完成了二次建设,实现了硬件的更新换代。

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待医疗服务市场,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仍是求大于供。县级公立医院当前焦虑的是,怎样提高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如何吸纳更多的医疗资源。

穷则思变。而大陆的医疗服务市场基本属于垄断行业,医院自身改革动力不足。在目前条件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必须从战略角度思考:到底是否应当把县级公立医院确定为新医改的核心;即便作为改革核心,到底选择什么作为改革的内容最合适?这需要通过确凿的调研进行论证。

全国有2000余个县级行政区。统观县域公立医院改革,其做法和模式非常庞杂,且大部分均未触及改革核心。我们动辄使用“改革”一词,各行各业也都在标榜“改革”,但其定义为何,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界定。

这段时间,业界谈的比较多的是取消“以药补医”,如以药房托管切断医院与企业间的利益链。可是,我们无法正确解释,医院为何不能从药品中获益。

而政府应当解决的是,如何在相对固定的经费里,赋予医院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篇5

尝试突围

对于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历经多轮谈判,2014年1月,上海万科儿童医院项目签订了四方合资协议。上海虹信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资产管理中心、上海复旦医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签署了共同建设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复旦万科国际儿童医院的框架协议。

根据四方协议内容,坐落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复旦万科国际儿童医院,定位为营利性医院,计划开设床位200张,于2014年动工,最快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2.5亿元,由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的三方出资建设。医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管理运行。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万科集团负责医院的财务管理,以托管形式交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运营。医院行政人员实行定期轮转,医务人员的招聘也将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完成,专家采取多点执业的形式到复旦万科国际儿童医院执业,针对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实行双主任制。对于托管费用,黄国英表示,现在还不能确定,医生收入可能参照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模式,原则上不低于台湾地区同级别医生的工资标准。

“从出发点来看,首先,我们通过这种模式扩大医院的学科辐射能力和影响力,承担分层次的社会医疗服务责任;第二,这有利于维护公立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稳定。如果公立医院的社会制度不改变,依照目前的定价机制,如果外部环境成熟,这些医生会选择出走。我们这一做法也是针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准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黄国英的这一观点在上海颇具代表性。

在上海的两个高端医疗园区内,不难见到上海地区知名公立医院的身影。据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将分别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与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立分院,且医院性质定为公立非营利性。而上海交大系统则由医学院牵头,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开展学科和平台合作。随着两园区的逐步推进,或将有更多的公立三甲医院以不同形式入驻高端医疗园区。

然而,以此类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形式,在理论上尚存争议。这种争议因参与各方对自身资源的市场化运作而显现出合理性。近年来,复旦大学以上海医学院和复旦医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在区域内进行资源的整合与扩张,使其在上海区域内的医疗市场格局不断扩大。而复旦大学类似的操作方法在教育领域早有先例,其与万科地产早在1996年就合资建设了民办的复旦万科实验学校。

模糊政策待明

“输入园区的公立医院占有何种权利、以何种比例分红、如何接受回报……这些在法律法规上都是一片空白。”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这样的政策导致很多很多合作不可能有持续性的发展。他多次呼吁,中国亟需制定公立医院以技术注资高端医疗机构的规范,针对“人员混合、资产单一”的状况,必须制订相关解决方案。

在高解春看来,这样的法律缺位对上海市发展高端医疗非常不利。高端医疗园区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政策不到位。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现在公立医院没有积极性参与高端医疗园区的业务,会让园区的发展遭遇瓶颈。“盈利如何分红、比例为何,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经过严格测算,就说明我们在用行政政策替代法规。”

最近对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反对声音最大的则是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他在公开场合表示,医疗体系一定要多元化,要坚决鼓励、支持和引导医疗体系多元化,但同时要反对机构内部多元化。在钟东波看来,由政府或国有事业、国有企业参与的股份制,会存在伦理与法律风险。

钟东波的观点核心在于,若医院采取股份制,则参与的公立医院就能拿到分红,这完全违背了公立医院非营利性属性与公益事业单位性质;公立医院资产属于政府,公立医院参与举办营利性医院,意味着百姓生病、政府赚钱。更严重之处在于,公私合作的混合所有制,违背政府宪法责任。

新医改以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于所谓的“公私合作”态度敏感。相对于经济领域内的混合所有制而言,医疗卫生行业的这种合作向来比其他领域存在更多争议,且这种争议在政府部门和学界广泛存在。最常见的评论就是公立医院以品牌、技术和人员等层面的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严重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医改的混合所有制思路正在各地付诸实施。前不久,记者在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温州市采访时,该市卫生局局长程锦国就表示,温州市2014年的工作重点将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合作模式,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以社会资本办医倒逼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公私之间的合作可以采取公私合营,也可以是交叉持股。高解春对此建议,如果公立医院资源能够做注册资本,就采取股份制;如果不能,就采取合作制。这些法律法规在经济领域一直存在。但对于医疗资产作为股份注入新的医疗机构,中国依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高解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合作形式。他还呼吁,一方面,如果公立医院以技术参股民营医院,当其有回报时,这些回报如果用于公立医院的再发展,政府应该对这些收入予以免税。政府对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收入免税,因此,公立医院就会进行比较,显现出政策的不平衡,不利于鼓励公立医院把技术输送到高端医疗机构。

篇6

(一)公立医院会计管理目标定位问题

会计管理工作应该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经济背景进行科学的制定。但是当前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的会计目标在定位使用者的范围方面不够明确,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规定不够全面。使会计使用者得不到医院运行情况的实际信息,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制度实施问题

原有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院发展的需要,一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公立医院,对会计管理制度却不重视,没有切实的运用,执行力度不够,使会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三)公立医院会计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公立医院的会计人员虽然也有专门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并不能达到工作的标准,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从而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医院会计管理改革的重要工作。

二、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构建

(一)政府宏观调控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模式问题上,应该以政府的管理改革模式为参照,以服务模式为主,充分发挥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要求公立医院充分协助政府工作,创建公正、透明的医药交易市场,根据政府下达的各项规范进行会计管理工作,实现以政府宏观主导的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模式。

(二)会计服务公司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一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需要建立一些服务公司来分担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负担。公立医院可以通过跟会计服务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建立协作关系,将会计管理工作托管给公司,节约精力和时间,实现会计服务公司化的管理模式。

(三)自律型管理模式

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行业管理协会,形成一定的自律管理体系,与公立医院合作,共同建立自律管理平台,保证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诚信度,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高效及时性。建立行业的信息共享平台,互相监督,共同发展,提高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三、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必须建立规范的财务人员引进制度,医院会计管理部门应注意人员招聘的合理性。严格考察会计管理部门人员的从业资格,要求从业人员考取上岗证,并积极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对于在职的会计管理人员,要定期安排培训,要求工作人员对会计知识具备一定熟练程度的同时,还要适当补充一些医院相关的知识。注重业绩考核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考核和薪酬挂钩。按时安排考核,检验会计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并对成绩优秀和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并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培养,为医院提供更多具备熟练技能、职业素养高的会计管理人员。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要制定能够保证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有效进行的规章制度,做到与新时代特征相符,并且能够满足我国现阶段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并保证严格执行,切实的将有关法律落实下去,以保证公立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强研究创新

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需要不断的改进,会计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实际经验,对新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改进和完善。充分吸收新的会计管理理念,并将这些理念实践运用到工作中,争取实现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突破,使会计管理模式更加具备科学性、系统性。

四、结束语

篇7

提起看病就医难,老百姓和医疗系统内部各有各的苦:老百姓苦于医患关系紧张、药价虚高;而医疗系统内部也发愁“以药养医”等问题始终无法根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开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这些被公认为医疗系统“顽疾”的难题,逐渐走出了各种形式的新路。

2007年10月,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开始试行药房托管,成为浙江省首家尝试药房托管的公立医院。

在目前医疗体制尚未改革的情况下,尽管药房托管模式只是医疗机构所做的一种探索,离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有一定距离,但它毕竟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药房托管七年探索路

药房托管,是医院委托企业对医院的药房进行管理的简称,指在不改变医院对药房所有权的情况下,委托企业对药房进行管理,即在保持医院药房法人地位、产权、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将药房委托给经营能力较强、实力雄厚的药品企业进行经营,托管企业负责医院药房全部药品的采购、配送和日常管理,并按合同规定向医院上缴利润,医院不再负责药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只对其进行监督。

台州市中医院院长李秋根说,自2001年开始,全国各地的药房托管探索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2001年6月到2003年底的萌芽阶段,2003年底到2005年底的部分停滞阶段,以及2005年底到现在的全面复苏与发展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的探索皆因体制的不完善而夭折。

萌芽期的探索被视为迈出医院医药分家的第一步。2001年,国内著名医药企业三九集团采取“药房所有权、监督权与经营权分离,药房所有权属于医院,药房人事归属权仍在医院,药房经营权、管理权、员工考核及薪金发放等由企业负责,企业保障医院来源于药品经营的利润收入”的原则,托管了柳州、扬州等地的7家医院药房,并和广州、沈阳、大连等地的10余家医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这在当时实属一种大胆的尝试,但最终由于医院管理体制与人事分配体制改革滞后,第一阶段的探索无奈以失败告终。

三九集团的失败大大打击了国内药房托管的信心,因此从2003年底到2005年底,国内几乎没有形成规模的药房托管。为数不多的一些尝试,如四川华西医科大附院与企业合作将门诊药房社会化成药店、武汉万佳乐医药公司托管了8家社区医院的药房、上海浦东的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与云南弥勒县医院、河南洛阳市中心医院等签署“医院药房托管协议”等也没能在理论和体制上形成突破,药房托管进入创新的停滞状态。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对药房托管模式的探索,标志着国内药房托管全面复苏阶段的到来。其基本特点是实行“二权分离”和“三个不变”,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归医院,经营权交给受托方;医院药房的产权不变、药剂科的职能不变和药房人员的身份不变。自2005年9月,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府将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分别与南京国盛药业有限公司、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医药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托管协议开始,直至2008年5月,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托管了该市一、二级医院中85%的药房。

然而这个一直被业内公认为药房托管成功的典型案例,2008年初还是引起了众人的惊愕,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其托管工作并不像外界想象中那样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效益。恰恰相反,其2007年托管的100多家一、二级医院药房,导致公司当年亏损1000多万元。

试改之路并非坦途

2008年8月15日,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召开药房托管学术论坛,共议药房托管及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作为浙江省首家尝试药房托管的公立医院,院长李秋根谈及医院在药房托管模式探索上的“酸甜苦辣”,感触颇多。

试行之初,李秋根对改革的效果很有信心:“药房托管就是让药房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人事权与管理权分离,以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和医院管理成本。医院原有的44名药房职工,人事关系仍然留在医院,但工资福利等由托管公司支付,仅此一项,医院一年就可以省下两三百万元,用在改善医院条件上。”

“另外,”李秋根说道,“药房托管后,个别医生也断了‘灰色收入’的来源。打个比方,以前医院可能要从3家医药公司里进药,不同厂家的医药代表为了自己的药卖得多一点,可能会给个别医生塞回扣,要他开大处方。现在由一家医药公司统一采购医院需要的1500多种药品,切断了医药代表通过医生推销药品的渠道,也减少了公司运营药品的成本。同时,对病人来说,用药将更加便宜、放心。”

但是,药房托管的推行势必涉及某些部门或个人的利益调整,台州市中医院的改革之路走得并不顺坦。李秋根坦言,当时的阻力“不是一般大”。

“药商们私下联合,集体不参加我们医院的投标,连续导致两次投标‘流产’。”李院长称,他们进行了3次投标,才和湖州美德胜医药有限公司签下协议。可因医院有几百万的库存药物需要新来的医药公司买走,加上药房托管的前景仍是个未知数,最终美德胜医药有限公司打了退堂鼓,放弃合约,改由浙江宝瑞药业有限公司与医院合作。

医院需要的药物有上千种,一家医药公司不可能全部提供,少数药品还得向其他供应商购买,但进行药房托管后,其他的供应商很有默契地一起拒绝向台州市中医院提供药品。

“一些医药代表甚至给医院的每位中层及骨干医生都寄了快件,意图煽动他们反对药房托管。”李秋根称,当时几十封快件堆在医院的传达室中。

幸运的是,台州市中医院的药房托管使医院实现了盈利。李秋根称,药房托管令医院增收了500余万元。“医院获益后,给医生们多发奖金,慢慢地,反对的声音小了很多。”

药房托管也给老百姓看病带来了实惠。据介绍,实行药房托管后,台州市中医院的药品价格下降2%,至2008年6月,每床日人次药品费用同比下降3.83%。

但李秋根也承认,由于药房托管只是将药房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交给托管单位,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很难彻底实施,“效果上会打一定折扣的”。

药房托管仍需改善

在李秋根看来,药房托管是医药改革道路上的积极探索,这一模式原则上可以实现医院、医药公司、患者三赢的局面。从萌芽到复苏发展的这些年,药房托管的模式逐步完善,并且在实践当中,也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这一模式至今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改进。“虽然南京药房托管至今尚未实现赢利,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药价虚高和看病贵的难题。”李秋根认为,南京地方政府对于药房托管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尤其值得赞许和肯定,“这也是许多地市无法复制的”。

实行药房托管,医院与托管方需要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并且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更大的支持。李秋根说:“药房托管对医药改革来说就是‘抛砖引玉’,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来完善。但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这块‘砖’好像并不那么容易抛出去。”

李秋根介绍,现在公立医院每年得到的财政拨款仅占医院全部收入百分比的零头,为了维持生存,医院不得不通过检查、药品销售等环节来赚取收入以维持医院的运行。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因历史原因造成的“以药养医”局面,使医院的存活不再单纯依赖于药品和检查收入,就需要国家加大对公立医院财政拨款和扶持的力度,否则很难保证“以药养医”的局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此外,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认为,仅仅简单地把医院药房剥离出去托管给医药公司,而政府在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上不做更多更细的考虑,药房托管这一探索单靠几家医院和医药公司的努力肯定是无法成功的。“目前医院收入的50%靠药品收入,且这个数字随着医院的发展与年俱增,药房托管费也不断提高。医药公司负担不起托管费之日,就可能是药房托管‘寿终正寝’之时。”同时,药房托管之后,是否会滋生出新的“吃回扣现象”,也亟须警惕。

有专家表示,药房托管对于医药改革的探索毋庸置疑是积极、有效的,至少它开辟了医药分家的一个门类。然而,限制其发展的因素实在太多。无论是政策的倾斜、医院人员的合理配置、企业利益和合理用药的均衡分配,还是老百姓的理解与配合,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和压力,令这项原本就涉及多个层面的工作至今仍无法顺利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就目前来看,将药房托管建立成为一个长效机制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们不应忽视其在医药改革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探索过程中引发的问题。”浙江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一旦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并且各部门各司其职尽力解决,医疗系统的诸多疾病有朝一日定能治愈。

相关链接:对药房托管的不同意见

赞同者认为:

在目前补偿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缺乏参与医药分开改革的积极性,如果强行分开,将产生很大动荡。而药房托管,既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医院办药房的运营模式,也不同于彻底的医药分开,而是近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道路”,托管企业还要给医院上缴利润,使医院容易接受这种改革方式。同时,药房托管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利润空间增大,降低价格变得可能,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控制药价虚高,减轻患者负担。

实行药房托管后,托管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对药房的管理将更加科学、严格,损耗明显下降,药品周转速度加快,节省了药房空间和大笔流动资金,降低了药房的经营和管理成本。

另外,在以前的运营模式下,医院必须同多家药品生产商和批发商打交道,工作量很大。药房托管后,医院只负责制定用药计划,只需同托管企业打交道,医院管理者负担减轻,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管理中。

反对者认为:

药房托管不仅不能切断医生与药品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反而会使医院放松对医生滥开处方行为的约束,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诱导医生多开药,医生在开药回扣诱惑下更加会开大处方,使不正常的药品促销更加猖獗。

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省和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度卫生系统深化医改工作进程,部署落实今年卫生部门医改五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卫生系统医改责任制,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改革任务。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准确把握全市卫生系统深化医改工作形势

2011年,全市卫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深化医改会议精神,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度任务。我局与各县(区)卫生局、市卫直单位、局机关各处室签订的医改责任状中的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许多指标实现了提前或超额完成。

篇9

关键词:公立医院 补偿机制 公益性

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即对各类组织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具有正功能和显的特征;而公立医院社会功能是公立医院存在的社会基础,也是公立医院获得政府财政补助、免税政策的依据。我国医疗服务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维护公众健康是医疗服务机构的主要目的,这一定位使之具有显著的公众性、公共性和外部性特征。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其财务管理体制、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是其公益性淡化的重要原因。

1.社会发展对卫生事业改革提出新要求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报告中指出,目前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存在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医院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的倾向不仅加重了群众就诊的难度,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

经过若干年卫生改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严峻,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有所淡化也是不争的事实,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公立医院存在趋利倾向、医疗机构盲目扩张、医疗服务满意率滑坡等均是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表现。然而,无论卫生改革的功过如何,坚持公益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已达成共识。

2.补偿机制扭曲等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

2.1政府财政补偿严重不足。公立医院要实现公益目标必然要能得到足够的补偿,负有公益事业主导责任的政府应对公立医院进行足够的补偿。但是,目前政府对医院直接的财政补偿不到医院收入的10%;而公立医院医生工资没有政府补贴,来源于医院创收,这成为诱导需求的动因,从而出现各种创收行为,如非医疗服务的产品消费为主:药品价格补偿、日益严重的医疗器械购买和使用的创收、耗材收入、项目投资招标收入以及合作和合资收入(包括特需服务的合作)等,在医院的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又占到50%~70%,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造成很多过度医疗行为,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虽通过实施医院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旨在弱化药品收入对医疗机构的补偿作用,提高医疗技术的劳务价格,转变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但“以药养医”的局面尚无很大改善。

2.2公立医院存在趋利倾向。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产权化阶段,医疗体制的基础被改动:以分担疾病风险和补偿损失为特征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诞生;“向改革要资金”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思想被移植到了医疗体制改革之中。2000年以后,城镇医疗机构实行分类改革并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农村以合作医疗制度为基础的改革同时铺开。在国家明确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之后,“市场化”改革开始。在政策导向下,公立医疗机构也逐渐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微观组织和管理方面,普遍转向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进展总体仍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和领域。在社会市场化大潮中,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越来越淡化,公立医院争相追逐利润。

2.3现有制度缺陷。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有效控制医疗浪费,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医疗保障制度从试行到逐步推广实行,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与医疗服务业发展现状相比,我国的医疗服务业监管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框架还未完全形成;缺乏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缺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管制制度的自觉性意识,立法计划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各组成部分发展不平衡。行业准入方面,在结构准入方面相对比较全,在人员准入和技术准入方面有欠缺,设备设施准入也不完善。在运行监管方面,缺乏大量的技术规范,缺乏关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社会经济行为的管制规定,没有建立起信息制度。

2.4现有运行机制效率低下。在微观管理体制上,公立医疗机构还不是真正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普遍存在着经营上负盈不负亏的现象。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公立医疗机构还没有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模式,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流动,不能充分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酬的分配原则。

3.完善补偿机制,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公益”被解释为“公共的利益”。公益性的体现方式是,确保公立医院用比较低的价格向全体公民提供比较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具体体现在:可及性高、非营利性、价格低、质量优、反应性好。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才能促使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有利于医疗卫生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3.1拓宽补偿渠道。我国现行的医院补偿渠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财政补助、医疗业务收入、药品加成收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改革的深化,这种补偿机制愈来愈显示出其弊端:财政补偿不足,迫使医院要依靠价格补偿;而价格中又没有充分体现技术劳动的价值,又迫使医院依赖药品价格和设备价格补偿,造成医院补偿机制循环不畅。面对如此现状,拓宽补偿渠道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明确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应尽的责任,改变目前的补偿结构,实现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下的医院监管体系。以医保为龙头,通过对医疗保险设计改变对医院的补偿方法,如实行按人头付费和双向转诊,按病种付费或实行医保的第三方委托管理,以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医院的引导和监督。其次,健全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关键还要提高财政补偿的绩效,既要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需要,促进公立医院实现社会目标,又要符合激励约束相容的原则,通过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引导和激励公立医院自主、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财政补偿的效率。再者,拓宽补偿渠道还可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民营资本和慈善基金);利用政府贴息贷款发展公立医院也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政府投资作为全社会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其他投资起着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对公立医院的投资可以通过运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如投资补贴、投资抵免、投资贷款贴息等)来实现。

3.2加强制度监管。要加强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步伐,规范和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目前的公立医院是传统的事业单位,需要用现代规范的事业法人制度来加以重造。人事制度改革可采用全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退的用人机制。在收入分配机制上应扭转医务人员工资收入、奖金与业务收入挂钩的现象,取而代之应转向与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考核相联系。规范对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为基础,总额控制、分配合理的工资制度,遏制“以药养医”和不合理的创收行为。

3.3提高运营效率。公立医院也要吸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医院的首要任务是要在一定的预算下维持基本运营,而医疗机构由于服务内容和人群的特殊性,更需要服务具有高质量,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益目标相联系,需要处理好一般企业运营中成本利润导向和国家政策、法律等规定的社会利益导向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医院注重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从而兼顾多重目标的实现。

篇10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儿童心血管诊治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儿中心主任刘迎龙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也适用于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民营医院发展步伐加快,规模多样,特点明显,地位和认可度逐步提升。但是,民营医院也面临着整体结构不合理,发展空间受限,遭遇各种有形无形政策壁垒,专业人才匮乏,社会信誉度不高等问题。上述问题既有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原因,也有行业发展中产生的原因。刘迎龙说,利用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国内已经有医院取得很好的经验。

刘迎龙建议,各个部门应该统一思想,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办医,促进民营医院良性持续发展。合理规划民营医院发展空间,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社会资本通过联合、参股、兼并、收购、托管等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在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中央各有关部门应尽早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其健康发展。加强民营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公立大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促进医务人员在公立、民营、混合所有制等各类医疗机构之间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