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学科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科学制定;幼师音乐;教学计划

一、科学计划的体现

当今很多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总是生搬硬套参考用书等等资料,对于实际的教学情况和经验尤为欠缺,更别说是去自我完善教学的目标了,所以,当一堂课结束以后就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惑,首先老师就连自己都不是十分清楚明白课堂的主角到底是谁,然后自己教授的知识点学生没法掌握,真正学到的音乐知识的学生还是很少,即便有些老师其实很能调动起音乐课堂的气氛。应该可以说是老师在设定教学计划路线上本就出现了偏差轨道,所以也是其根本原因。而且其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教学认识目标,由此致使教学计划谈不上秩序。计划可以说是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向,在这期间我们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到教学的实施能够为学员带来些什么,这是来衡量以及指引教学活动达到最终的指标。老师们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内更加合理地计划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是为了能够监督督促教学目标最终的落实,梳理融汇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思路,这样如此在教学初期也就能明确好教学的难点。以此达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的根本落脚点。所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的首要任务,后续教学活动内容和结果也是计划的关键工作。那么,想要构建一个理想的音乐天堂,最终的设置也要从音乐的本身特性来看,必然是要以制定好教学计划为主的,切合教材和学生来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

二、明确教学计划呈现学科的本位

(一)抓住内容的侧重点

现在教材单元里的大致内容分为表演聆听、演唱编创等等活动,在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细致编排以后,才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如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很多认识的误区,如果老师不懂得计划摄取好课堂的内容,比如对艺术过度的借鉴和综合学科的内容讲解包括延伸到人文涵养的拓展,那么可能大部分的时间被一些非重要的音乐信息所占有,这样的教学就偏离了音乐教学本位要求。如果教师仅仅是将教材的选材限定在教学内容和目标,而非根据音乐的特性科学地明确教学计划,那么自然无法抓住课堂上学生的心,更加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所以,由此可见在目标设计上老师必须抓住本位的音乐内容,设置本课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科学的结合实际的去设计。年纪以及年级不高的学生能力自然是有限的,根据乐器节奏的学习使得学生领悟到该乐器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选择了某样乐器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而深切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美感。那么教师让同学们感受了解民间艺术就对教学目的有了明确并且良好的可行性的可能,是因为年级低的学生往往具备活泼好动的天性。设计从各个角度方式来吸引学生聆听音乐的音色和节奏起伏特点,并将教学环节紧紧环绕乐器展开。在听演奏的多方刺激下和老师的精心指引下学生便很有可能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所以说淋漓尽致的发挥出音乐学科教学的本位,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把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音乐,更加充分体验了乐器的魅力。

(二)结合实际安排课程

根本上讲,不同年级的教材承载着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立足教材来设定目标,教材是用来密切结合相关老师教学的目标设定并使用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拥有一定程度上的音乐鉴赏的能力,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等于明确了教学方向。大体上的特点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显性教学目标以及以学生音乐能力的养成的隐形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立足于教材的内容来科学合理的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欣赏一课的时候,教员在制定的教学计划时候可以分为 :“鼓乐”、“散板”、“震音”等等音乐技能知识,依照听奏的^程来掌握,比如在体会了那些技能的前提下,这样也就可以明白这些民间器乐合奏中产生的合奏的作用,才有可能理解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等音乐形式要素的表现手法。二要在教师进行实物鼓、实物核桃等等乐器物件带入课堂的时候,在演奏创编打击合奏等等表现活动中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才能学以致用。其实对于每个人而言,暗示学生去仿照学习鼓乐的造势,描绘突显生活客观的内容,如果有真实事物的体验会更加易于带入理解音乐表现出来的生活内容,来激起学习的兴趣。操作如下:将目标设计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诱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具体的音乐实践,可以以书桌为鼓、以指为鼓槌,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设计才会很有可能呈现出最为理想的音乐课堂,也就利用了客观条件实施模拟合作以及创作。

(三)按照层次背景教学

推行实施教学的计划是以学生为本的来,在不同的地区学校的教育水平也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依照教研所得见,那么音乐教材作为一个仅仅只能算的上的导向的存在,音乐学科本身比对其他学科就有着特殊性质,在极大的空间上拓展,也就很难存在具体教学目标,所以其计划自然没有办法去硬性规定他们,老师也就只能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左右。比如,开始学习乐器演奏又什么时候合适?开始学习五线谱什么时候合适?教师应该怎样利用教学活动来达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价值观要求等等,教师又可以通过那些乐理知识和实用技能来可以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等等。所以这些都需要结合当地的教学水平、教育环境等等因素来考量和决定,根据每册教材、单元来定位,切实的音乐学习计划准备才是达到设计音乐教学目标的关键。相对很多学生而言,好比音乐教材中收录的《闪烁的小星星》《静静的夜》等等曲目,这是让人熟知的曲目,根据不同的学生背景和学习情况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完全不晓得这些曲目,更多的学生还能一次做到完整地演唱曲目。所以任教老师在授课之前大有必要去切实的了解学生情况以及该学期要教授给学生的曲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地区教育水平家庭背景文化等等,首先看看是不是学生熟悉了解的曲目,那么老师也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安排其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了,使大多的学生对某曲目很熟悉还能基本上完整的演唱完。

三、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课堂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具体能见的实际行动的话语来叙述,不要空泛的高谈阔论。二来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要切合符合,幼师教育的目标与计划是要全面发展的,倘若偏向某层面或层次,就很有可能出现“大头小身子”的营养不良的效果;最后是要切合实际需求,是指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同学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实施起来,这样最后的考核检验的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存在,培养优秀未来人才的目的才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到眼前。

参考文献:

[1]张群明. 幼师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之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08.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学讲计划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各地区在新模式新经验方面层出不穷,徐州地区深入实施的学讲计划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对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注重融入学讲计划要求,实现了灵活运用,本文结合教学的一些体会进行简要分析。

一、鼓励学生自主先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提前学习方面缺乏良好的习惯,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是等待课堂上教师进行传授,导致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够熟悉,这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在落实学讲计划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先学指导,分为课前自学和课堂初始阶段的自学两个部分。首先,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教材,梳理一下乐理知识点,尝试自己去理解,并且试着唱一唱歌曲,寻找乐感。同时,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阶段,也留有一小段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对预习活动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讨论。经过学生自主先学的基础准备,他们在接下来的音乐课堂教学互动中,既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学习与练习的重点、难点有了更为精准的目标。

二、指导小组进行讨论,自行解决学习重点、难点

学讲计划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不仅要学进去,还要完整、准确地讲出来,发挥兵教兵的重要功能,体现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视这一方面,指点学生掌握乐理知识、把握视唱中的音准与节奏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面进行讨论交流,大家一起谈一谈如何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采取一位学生演唱、其他学生进行纠错的方式,帮助其他学生提高演唱技巧水平。也可以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让音乐学习掌握较好的学生来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交流,许多重难点特别是演唱技巧处理方面的难点,可以在小组这一载体中,通过讨论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搭建平台交流展示,培养学生梳理表达能力

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着强烈的表_欲望,他们要求积极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同学面前一展歌喉。对此,笔者借助交流展示环节,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在乐理知识教学之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是如何理解的,帮助其他同学加深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平台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争先恐后要求上台讲解,笔者还鼓励他们上台演唱曲目,演唱之后还要谈一谈这一首歌演唱的难点是什么,如何进行突破,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补充完善,通过发言以及辩论等方式进行交流,营造了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氛围,对提高学生梳理总结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质疑拓展深化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进行了示范与指导,小组开展了合作交流之后,学生能够对乐理知识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做到基本掌握,但是还会留有一些难点。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拓展就很有必要,笔者鼓励各小组将自己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探讨研究。无论是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还是对演唱技巧的把握,只要是学习小组提出的难点问题,笔者都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探讨,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和总结学习成果。这种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互动总结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

五、带领学生总结概括,强化学习经验成果巩固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提炼能力,既要认真学习乐理知识,提高演唱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在学习中总结好的学习经验,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每一部分乐理知识教学或者一种技法演唱指导之后,都要求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既要总结学习中的要点,又要总结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新经验、新模式,作为学习成果积淀下来。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而且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与总结提炼能力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将学讲计划真正落实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消化吸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篇3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发学生情感

兴趣和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于音乐课来讲,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听、唱为主,虽然同样可以学好一首乐曲,可是难免有些枯燥,并容易让学生在反复学唱中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让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学生学得更轻松,并且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精美的画面把教学内容一环接一环地在课件中串联起来,让学生的目光始终跟随着课件,思路跟随着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唱歌、跳舞、动手等活动,以至于学生会觉得时间比平时过得快,一堂课40分钟很快就结束了,而他们却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充课堂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书写歌词、曲谱、插图等,繁琐杂乱,费力耗时,而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只需课前把准备在黑板上抄写的内容做成课件,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教学内容通过课件播放出来,既清晰规范,又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让学生永远都能保持一种新鲜感,没有一丝空闲的时间来考虑其它的东西,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避免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还加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地跳》这首歌曲时,我邀请学生一起观看课前在网上搜集整理的傣族资料:他们的服饰、住房、生活习俗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跟着录像中的傣族人学跳舞。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学生通过多媒体以艺术的手法,了解了这些民族舞的节奏、动作特点,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感悟。这样,通过从形式的美到内容的美再到精神的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获得美的正确认识,逐步深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意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寓教于乐,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音乐教学又不同于绘画教学,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还只能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如在教学《嘀哩嘀哩》这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制作一张春天的课件,让春天绚丽的色彩吸引学生的目光,渲染课堂的气氛。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直观生动的画面内容远远比教师天花乱坠的修辞更乐于接受,在视觉的冲击上感受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并将歌曲中的重点与难点都弱化在设置的各个情境中。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审美空间

篇4

计划要有科学性、严肃性。在计划面前不断的妥协,会让人丧失信心和斗志,会形成松散的工作作风,会养成没有责任感的不良品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范本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1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

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演唱,发挥想象力表演。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学习休止符,并学会区别。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上好音乐课。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2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68人,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

3.教学目标

3.1唱歌部分

3.1.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3.1.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1.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3.1.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3.1.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3.2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4.教学重点、难点

4.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4.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

4.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5.教学设想

5.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5.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5.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从中总结经验。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3一、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

4、加强实践与创造。

共编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律师改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二、学段目标:

1、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并作出相应;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乐器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音乐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遵循听觉规律,突出学科特点;

4、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5、改革评价机制。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4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三个班的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总共10课,分别是《问声好》、《时间的歌》、《童话故事》、《跳起舞》、《愉快的劳动》、《小动物的歌》、《音乐会》、《生活多快乐》、《美丽的动物》、《新年好》,其中歌曲有《早上好》、《小麻雀》、《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我的小绵羊》、《小袋鼠》、《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同坐小竹排》、《西伦达》、《金孔雀轻轻跳》、《大鹿》、《小拜年》、《过新年》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森林水车》、《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小天鹅舞曲》、《糖果仙人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劳动歌》、《海娃的歌》《袋鼠》、《鸟店》、《百鸟朝凤》、《小乐队》、《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龟兔赛跑》、《窗花舞》、《晚会》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2)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木鱼、碰钟)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体验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五首。

2、演奏

(1)学习木鱼、碰钟、镲、大锣、鼓的演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即兴创造

(1)能够将词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创作实践

(1)能够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与音乐。

(2)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四、教学重点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3)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2)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接派情绪的音乐。

五、教学措施

1、抓好并巩固课堂常规,有明确的目标给他们。

2、扎实的训练和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

(乐理知识等)

3、充分运用音乐课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充分落实每课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尽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能知识走过场。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重要思想,以落实学校工作为核心,积极投入二期课改,认真学习研究课改新教材,促进教师由观念向时间转化;以学科教学展示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科组,形成学科特色。

二、教材分析

本期学科教材以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为主,开发校本教材,结合实际,以审美为核心,重在培养人的素质,改善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索性,紧密围绕高中音乐教学模块,体现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音乐艺术活动参与面不广,自主学习收集资料,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经验不够。

2、合作意识不强,学生个性发展不突出,艺术潜能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对音乐活动缺乏关注和参与。

四、任务和目的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树立四种意识。

1、要树立学习意识,认真学习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深化学习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要树立责任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学校,关心学生,敬业爱岗。

3、要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本期工作的重点,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

4、要树立发展意识,注重实际,明确职责,更新观念,不断构建新的课程观。

(二)注重细节,重视过程,抓好常规工作。

1、规范备课、听课、评课制度,每周搞好一次教研活动,集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合作交流。

2、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建专业训练队,并分层进行训练与管理。

3、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完成新学期的各项活动,组织好校园周周乐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4、组织好5月份的全县初三年级音乐特长生选拔工作以及县中小学师生艺术节文艺会演。

5、抓好高三音乐专业生的文化学习及后段高考录取志愿填报。

6、加强音乐学科的教学交流与课题研究,鼓励全组教师积极撰写音乐教学论文与课例,组织本组老师参加“云阳杯”教学比武,培养青年教师,夯实学科组中坚力量。

五、教学工作措施

1、做到教研活动定时、定点、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要逐周探讨教学实际问题,要有中心议题,共同交流,相互引领。

2、要认真研究教材,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入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3、采用有效的学习型教研方式,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六、新教材培训,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1、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内容,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研教改。

2、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__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关注音乐教育的发展,关注高中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切实整合教学资源,研究教育动态。

七、教研教改

1、以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开展以说课—上课—反思—评课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完善评价机制,采用“基础+专业”的考试方式,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自觉提高音乐审美欣赏能力,促使学科教育教学尽快接近教育部__年新课程高考大纲要求。

八、课外活动

在过去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建立管乐、民乐、合唱、舞蹈团队,推进课外音乐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九、基本情况

篇5

科目

音乐

教学班级

五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义务教育课程湘教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上课时间

2021.3.2

每周节数

2

总授课节数

32

考试次数

1

周次

时间

预定进度

页数

出入原因

1

8.30

教学常规

2

8.31-9.6

新东北风

6

7

3

9.7-9.13

阿里郎

8

9

4

9.14-9.20

嗯嘿呀

10

11

5

9.21-9.27

唱支最美的歌

12

17

6

9.28-10.4

我可爱的家乡

18

18

7

10.5-10.11

国庆放假

8

10.12-10.18

凉山之最

19

21

9

10.19-10.25

祖国印象

22

25

10

10.26-11.1

真善美的小世界

26

26

11

11.2-11.8

木瓜恰恰恰

27

29

12

11.9-11.15

走绛州

30

31

13

11.16-11.22

拥军秧歌

32

33

14

11.23-11.29

我跟阿爹拉骆驼

34

37

15

12.30-12.6

游击队歌

38

43

16

12.7-12.13

乌鸦与狐狸

44

47

17

12.14-12.20

踏雪寻梅

48

49

18

12.21-12.27

小鸟请到这里来

56

56

19

12.28-1.3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57

57

篇6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学;困境;优化策略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初中音乐课教学和以往相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要进一步提升初中音乐课教学的实效、发挥音乐课教学的积极作用,必须对当前初中音乐课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以此推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一、新课改后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

1.基本音乐技能教学的缺失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初中音乐课往往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音乐教学才被逐渐重视起来,因此,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入了大量的音乐背景文化、音乐历史的教学,这部分教学比例的加大,造成了基本音乐技能教学内容的减少,导致学生基本音乐能力的缺失。如,新课改后学生的简谱应用能力普遍较差,音乐基础薄弱。音乐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内容,设计者的初衷是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但由于音乐课课时少,学生的基础差,教师都在匆忙赶课,没有给学生留有消化吸收的

时间。

2.教师音乐素质普遍较低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音乐教学对于教师的音乐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大批的优秀音乐教师进入教学岗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师综合音乐素质难以真正满足教学要求,这同样是摆在音乐教学面前的困境。教师音乐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对于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学生音乐能力考核无序

初中音乐课更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欣赏,但是对学生音乐能力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考核。但是,当前我国初中音乐课堂对于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考核往往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性。学生音乐能力考核的无序,不利于对学生实际音乐能力的正确考核,也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实效进行正确的考核。

4.音乐课时数量较为不足

音乐课教学如果要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足够的课时数作为支撑,但是当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学课时数量较为不足,难以满足音乐课教学的实际需求,也不利于音乐教师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实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音乐课时数量不足的情况当前比较难以改善,相关音乐教学工作者只能寻求其他出路作为弥补。

二、新课改后初中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1.重视基本音乐技能的教学

基本音乐技能,是学生进行音乐审美和提升音乐能力的根本。

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待,制订完善的基本音乐技能教学计划,重点实施。对学生基本音乐技能如简谱的教学,应当重视教学的连续性,最好的做法是每节音乐课上都引导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基本音乐技能的学习形成体系,体现出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在音乐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复习,之后再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并配合相应的音乐作品欣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2.增加初中音乐教师的准入标准和培训力度

在初中音乐教师自身音乐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改进,一方面,要增加初中音乐教师在招聘时的专业技能考核力度,确保进入初中音乐教师岗位中的教师都是具备足够音乐能力的;另一方面,要增加初中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培训工作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和教学能力。此外,对于教学能力较差而且不重视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形成了不良影响的教师,学校应当对其重点培训,力求通过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如果通过培训其教学能力和基本音乐素养仍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或者态度恶劣的,学校应当及时进行淘汰。

3.完善学生音乐能力考核机制

对学生音乐能力的考核,一方面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实效。但目前我国初中对学生音乐基本能力的考核往往存在轻视、走过场、形式化的情况,因此,必须制订一套完善的音乐能力考核机制,真正达到考核成绩的真实化、有效化,发挥考核的作用。在学生音乐能力考核机制的完善过程中,学校音乐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提供可行的意见和考核标准,学校管理层也应当积极和其他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力求使考核机制的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当然,对于学生反馈的意见也应当认真对待,选择性采纳。

4.提升音乐课教学质量

相比于其他的初中课程,音乐课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不利于大量的教学内容的展开。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剔除相当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只对基础性的、经典的、必需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才能真正提升初中音乐课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以下几点:(1)确保对学生基本音乐能力教学的效果,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简谱知识、运用简谱技能;(2)对于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重点赏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和音乐素养;(3)组织必要的实践内容,教师牵头进行,如歌曲演唱,然后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中,体会音乐的本身魅力,帮助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音乐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性,通过对学生音乐基础能力的教学和对学生音乐欣赏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基本音乐欣赏能力,提升音乐乐感,提升音乐学习热情,真正使初中音乐教学和新课改的要求接轨。

参考文献:

[1]李红.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3(08).

篇7

【关键词】音乐基础理论 数字化 平台

现代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多为单学科式的、成熟的数字化教学,有音乐史、音乐欣赏及视唱练耳等学科,还有一些如和声、作曲等学科还处在探索及研究阶段。单学科的数字化教学是各具特色的。将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各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进行整合,在其共性的基础上发挥个性,并统一到一个教学平台,从而实现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平台化管理,从而使音乐基础理论学科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其一,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单一学科教学的系统化问题;其二,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单一学科数字化教学问题;其三,多学科数字化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问题。

一、完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单一学科传统化教学是数字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传统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是成熟的、成体系的,那么就要完善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题库等全部完善,并形成数字化文稿,因为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不断地进行更新,将这些数字化文稿形成教学文件,提供到教学平台,将会大大方便教学,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设计提供帮助。

二、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单一学科数字化教学技术解决的思路

音乐基础理论单一学科的数字化教学问题,一直是数字化教学的热门话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做过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而最有效的办法,笔者认为要根据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要找出相同音乐基础理论学科数字化教学的共性设计,如音乐史、音乐欣赏、艺术概论这些史类课程教学完全可以借鉴其他门类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由课件平台结合声音、图像插入等方式解决教学技术问题。而动态音乐基础理论学科,如和声、作曲等,要实现数字化教学,一定要以课件平台为依托结合相关音乐软件来实现,这也是目前最现实有效的、比较科学的解决方法。单学科的数字化教学为平台建设的依托、单学科数字化教学技术的解决会为其他相关学科数字化教学扫平道路,因为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共性的数字化教学问题。

三、多学科数字化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

1.单一学科数字化教学管理为平台做支撑

作为单一音乐理论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文件、课件、题库、数字化教材等文件,这些文件都需要归档、管理,而相对于其他音乐理论学科,这几方面又是共性的,这样就为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了统筹管理的依据。各学科的科研、教学团队等方面的管理,甚至包括学术交流、师生艺术实践等方面都可以纳入到教学平台进行管理。另外,平台还可以提供师资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全方位的管理。

2.数字化平台为教师创新教学做支撑

平台的管理是综合的、灵活的,具有统筹性的。有了多学科的数字化教学作为支撑,必然会在增进学科教学及管理上有质的飞跃。平台的综合性与条理性使音乐理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加全面系统化,从教材到讲义,从课件到习题,会更加科学、人性化。各音乐理论学科教师之间通过平台可以相互沟通、探讨、交流,从专业到教学,可以全面涉及。这样,教师之间必然会相互促进。这种教学相长模式同时也会激发任课理论教师的教学热情,创造性地授课。教师的创新性教学会不断将新内容、新知识、新思想带进课堂,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数字化平台是音乐基础理论学科课程多学科的平台,也是各科任课理论教师进行学科间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的平台。由于理论学科都带有专业性质,任课教师一般只担任其中一到两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平时想要学习相关音乐理论学科以提高自身专业业务能力不太容易,现在可以以平台为中心,通过登录平台就可以对其他音乐基础理论学科进行学习,这对音乐理论教师师资的培养、专业理论教师教学团队的培养等非常有利,可见平台的优越性、重要性,建立数字化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平台,意义深远。

3.数字化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做支撑

平台化管理是交互性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平台,教师与学生都可以登录平台进行交流、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将大部分讨论与答疑安排在课外,延伸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环节。

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建立组群管理,针对不同学生的组群管理因材施教、量身定做,对课程进度直观掌控。教师还可以将管理权与学生共享,群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这样能够共同进步,一起提高,重点的问题引起注意,不足的相互弥补。任课理论教师可以直接参与讨论进行答疑解惑。另外,每组之间的讨论平台都会自动生成记录,有的讨论是带有一定的课题性的,为学生的学结,甚至撰写毕业论文等方面提供思路和帮助,同时也为老师今后的授课及教学科研提供依据。学生可以直接登录平台,对各音乐基础理论相关学科进行学习,因为平台提供的教学服务是全面的,从课件到视频教学、从教材到题库练习,应有尽有,以获取所学课程之外的音乐理论各类教学资源,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所学受益达到最大化。

此外,学生还可以随时登录平台和教师直接交流,解决教学中产生或遗留下来的问题,包括学生的一些大胆想法等。这种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帮助,这种教学服务的优越性是直接与间接并行的,也是无法复制的。

综上所述,数字化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平台建设的研究会促进音乐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的发展,从教学到管理,都会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数字化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一定会使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翻开崭新的一页。

篇8

        1.调整教学计划。

        1.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基于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应适当地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1.2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我们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加入这部分内容也是时展的需要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3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课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增加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2.改进教学策略。

        2.1加强师生互动;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乐理课上: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加进一些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 

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这样欣赏课的情境就会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会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能越来越好。

        2.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学校可以开展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还有校园电视台等等。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3.改进教师管理策略。

        3.1加强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城市现代化、信息技术发达的现状,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多接受、多学习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对现有师资进行在岗培训。内容可包括:①音乐基础知识。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音乐审美能力。②音乐基本技能。让教师全面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功:歌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弹唱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器乐演奏能力等。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性。④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渗透,与舞蹈、影视、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学科相渗透,还包括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另外,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以此加大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变目前我国音乐教师学历程度偏低,实际教学能力薄弱的现状。

篇9

一、综合性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现状

视唱练耳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听音和视唱,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以感性思维为主。而基本乐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则是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以理性思维为主。①目前,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于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前者多为非师范类专业,其培养目标多为专业院团培养后备力量,大部分照搬专业艺术院校,如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后者多为师范类专业,以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为主。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实际上处在缺少自身特点的尴尬处境中,例如,在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建立初,整个教学体系中都借用了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学生基础、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差别,导致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在基本教学环节上脱离,教学效率因此降低。同时,在教学中这两门课程被赋予太多技术层面的意义,②教学内容过于强调技术性,学生觉得很枯燥,失去学习兴趣。由于该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基础和培养模式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远不及专业艺术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主要体现在基本乐理为视唱练耳提供了理论基础;视唱练耳则为基本乐理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从本校学生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绝大部分都经过程度不同的培训和学习,已经具备了音乐的基本素养,有了一定的读谱和听辨音高的能力,有了初步的基本音乐理论基础,如对节奏、旋律、音程、和弦以及调式等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虽然较之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专业基础上会有一定差距,但他们的优势在于文化科目的水平普遍比专业音乐学院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略胜一筹,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很好地将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统一起来,这也使得教师可以将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整合起来教学,这样不仅节约了师资,还能把视唱练耳课程变成为基本乐理课程的“实践课”,基本乐理课程则变成视唱练耳课程的“理论课”,最终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的具体措施

根据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共性与特殊性,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彻。例如,在讲解音程的协和性时,出现增五度(不协和)和小六度(协和)这两个等音程,此时有些学生无法理解。笔者结合调式音阶找到适当的旋律,通过弹奏旋律,同时让学生以记谱的方式把旋律写出来,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锻炼了学生听记旋律的能力。

第二,坚持形象与抽象相结合。音乐是抽象的,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如美术、戏剧可以表现十分具体的艺术形象,而音乐则不能。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这说明了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对听觉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对于缺乏音乐感受的学生来说,必须用直观的手段来加以启发,最后逐步上升到理论层面,让学生掌握规律,最后触类旁通③。例如,笔者讲到音程时,以大二度音程为例,很多学生只知道C―D、F―G、G―A是大二度,至于为什么是这样,他们并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钢琴上边弹边讲,强调音数和度数在构成音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④。又如,我们在听记音程及和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出音程及和弦的结构再说出音名,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基本乐理的内容,听记和弦及音程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第三,坚持综合与开放相结合。在综合性大学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这两门课程整合,形成互动,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优势,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提高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将这两门课整合发挥其优势时,又需要坚持开放性。例如,笔者在讲解基本乐理中的调式调性分析及转调时,会运用到“首调”分析法,而在传统艺术院校视唱教学中则更多地运用“固定调”视唱,很多教师认为运用“首调”不科学,甚至很排斥,实际上两种方法可以互为补充,运用于调性分析和视唱教学中。

第四,坚持将审美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由于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课程种类相对偏少,而传统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又比较枯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把审美性与技术性加以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扩宽他们的知识面。例如,笔者在讲“调性分析”这个知识点时,列举了多种风格种类中的音乐(简单的古典作品和流行小曲等),包括大小调,同时弹奏这些不同的范例要求学生记谱,这样促进了学生对调式调性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视唱练耳能力,同时进行了审美的感受和体验。

三、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在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中,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等方面加以灵活运用,笔者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运用讲授法,同时也可以采用问答法及学生间的讨论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⑤例如,我们在讲解基本乐理中的七和弦时⑥,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讨论七和弦的结构和音响色彩,最后以小组听记的方式测验。

其次,多运用例证法和练习法对教学内容加以训练和提高,通过反复和重复知识点能使之得以巩固。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全部理论问题都要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例,我们可以在音乐中使用各种谱例,可以是音乐作品的片段,也可以是完整的作品。例如,讲解各种和弦、大小调等,在讲解之后听辨,可以加深理解。在练习方式上可以采用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和键盘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讲究实效。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探索适用于综合性大学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每次课程结束时会给基础不好的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在下次课前让他们把预习的结果讲述出来,这样提高了这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又督促了他们的学习。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形式和条件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积累音乐语言,发展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教学环节建议

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特点,在两门课程整合的教学环节上进行调整也是有必要的,教学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成绩评定,在这些教学环节上,笔者的建议如下:

第一,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基本乐理课程和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新的教学计划,编写两门课程整合的教案,而不能盲目地照搬专业艺术院校或者高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教案。

第二,上课时,教师要将组织教学贯穿始终,在讲解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以音响加以配合,精讲多练,解难释疑,注意科学系统性,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⑦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板书,需要精心设计,在以听觉为主的练耳练习中使学生在视觉上更加明晰,最终达到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互相促进的目的。

第四,在作业评讲、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上以鼓励为主,⑧尽量顾及全体学生的水平差异,让他们树立自信,增加学习的动力。

五、结 语

在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将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加以课程内容的整合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和节约师资等优点,但是目前这种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如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指导、如何在基本乐科课程中融入一些知识提高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作为音乐教学工作者可以大胆尝试,不断总结经验,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完善有效。

作者附言:

2014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JYXM059;安徽大学2014年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校级重点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JJYXM14017;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Q2014D112;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333010320。

注 释:

① 陈雅先著, 《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第2期,第118至124页。

② 俞海静著,《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教学探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③ 李重光著,《基本乐理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④ 李重光著,《基本乐理简明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年版,第69至72页。

⑤ 同③,第19至38页。

⑥ 同④。

篇10

论文摘要:多年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承担了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任,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等具体方面与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仍需进行深入的思考。

多年来,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承担了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等具体方面与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从现在的课程建设的整体上来看,基本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问题分析

1.实际教学还是没有完全脱离音乐学院培养专业表演人才的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的学科类课程中音乐技能类课程过多,音乐学理论类课程不足。音乐教育是理论学科,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时候理当更加注重理论课的教授,而在实际设置的课程中涉及音乐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的比重过小。

2.教育实践类课程单一,甚至脱离实践。比如以教育实习来说,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一次性完成,时间为4~8周不等,多数为6周,内容是教授中学音乐课。学生在实习前由于实践太少,所以仅从理论层次对于教育活动的认识出发不可能单方面地提高未来音乐教师职业前期的学科教学水平。

3.教材内容单一,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常有必要整改、充实和完善上课的内容和教材等。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有必要和有义务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与符合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音乐教材,把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二、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新的设想

1.课程设置。首先,需要对技能课进行改革,改变重技能、轻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技能课的学习中,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演唱或演奏几首作品,更应当从理论上让学生们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演唱(演奏),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效果。只有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了,他们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次,改变以往课程的单一性。就拿声乐、钢琴两门专业课来说,长期以来就是相互分离的,这就造成声乐专业的学生不能弹伴奏,甚至于不能在钢琴上视谱,而钢琴专业的学生又不能演唱。这种能唱不能弹、能弹不能唱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开设一种配套的课程,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使二者有机结合。再次,就是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仅仅依赖于音乐学科教学法和普修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这会造成作为今后要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学生不甚了解或完全不了解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学生。最后,就是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实践类课程不仅仅是指舞台实践或教育实习,还应体现在学生每个学期的学生实践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小学进行实地的旁听学习,教师应及时掌握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动态,以及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模拟教学活动等。

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当前很多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涉猎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更加直观。比如在教唱《龙船调》这首作品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峡江情歌》和《新龙船调》的演唱视频,使学生了解到具有同样音乐元素的歌曲。而且同样一首歌,教师可以提供多个歌手的演唱视频,让学生对比地去看不同艺术家的表演及演唱风格,提高音乐鉴赏力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3.教学形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可以改变一下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回课的形式来上课。可以同级学生互相上课、听课,或者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上课,等等,教师在旁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4.教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应包括戏剧、歌剧、舞剧等与音乐有关的一切门类,同时还应包括音像资料。教材应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技能训练功能等。  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原则

1.课程结构以学生全面发展、学习内容创新为原则。也就是说教学要想创新,首先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教学思维意识敢于创新,思维要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将学生看做是存储燃料的罐子,教师只是负责给被当做“罐子”的学生灌输燃料,不给他们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因此要想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音乐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革新,弄清对“创新”的认识,教师只有自身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志品质。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2.课程设置要以紧跟时代步伐、母语文化为本、多元文化并重为导向。音乐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音乐学科与教学艺术结合最密切的科学,音乐教学要创新,必须了解国际国内的音乐信息和文化信息,了解国际国内的教学动态,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观念。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创新,应该着重于关注“创新”的发展价值,要看到学生在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就能使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可能。也只有在此前提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性教学,我们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在学到东西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整体思路要坚持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标。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增强师范性,按“师范”的培养目标去培养。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必须体现教学内容与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技能的发展上。教师要转变观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好、选好、用好高职教材,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服务。教师要从基础教育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出发,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之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培养出复合型声乐人才。也使得我们的声乐课适应新的音乐教育形势,稳步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为高校声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刘大巍.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吕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

[4]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3).

[5]李津生.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结构改革设想[J].中国音乐教育,2007(12).

[6]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