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整理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会计实务整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级会计实务整理

篇1

关键词:政府补助;会计;税务;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经过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之后,政府不断启动国家支持经济的形式对各个企业进行经济支持,同时利用政府补助的形式带动经济的发展与恢复。政府相关部门也推动很多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恢复经济,同时大力推动国家民生工程的建设、鼓励企业进行自出创新发展。及时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鼓励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节能减排方面的发展。同时政府根据不同的经济问题采取不同形式的经经济补助,在财会以及税务方面进行规范处理,保证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一、政府补助的特点概述

政府补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与内容,其中包含财政拨款、财政补息等形式,政府财政补助对人们负责人的体现,其中主要的特征包括无偿性与直接取得资产两种。根据这两种特点对政府补助进行详细的概述。

1.无偿性

无偿性主要指政府补助的资金等具有是不需要偿还的,是一种无偿的资产,无偿性资产是政府补助的重要特征,同时也体现出政府的整体特点。无偿性投资等代表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区别,是不需要偿还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不需要所以资产权限的。无偿性的政府补助特征主要是利用政府补助的形式推动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在金融经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也是表现政府责任的一种体现。当然,政府在进行补助期间也会附加一些条件,附加的这些条件与政府补助中的无偿性是不发生任何冲突的,只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好的保证政府的正常经济运行,政府要求分配的政府补助款需要企业或是各个单位按照政府的意愿使用这笔资金,保证政府补助的效果更加显著。

2.直接取得资产

政府补助的特点分为无偿性与直接取得资产两种,直接取得资产主要是企业或是单位等直接从政府得到的补助资金,这些补助资金并不是政府提供的无偿性资产,其中主要包括政府财产中的货币性资产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两种,这两种资产能够提升企业的总体收益。现在很多的企业在进行财政补助期间都会从政府直接取得,其中包括政府给予的无偿性资产、税款上的减免等资产以及政府规划的土地使用权或是房产使用权、自然资源等,基本上都具有直接取得资产的特点。这些资产不在直接转移的范围之中,并且不属于政府的财政补助规章制度上的要求,例如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债务免责权、税收优惠、减征税或是免征税等。

二、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政府补助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与恢复,初级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财务措施,同时也是社会参与经济的一种无偿,这种行为主要针对社会经济,其中补助包含货币性补助火死非货币性补助两种形式。但是在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表现的补助形式具体分为:

政府财政性拨款:很多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经常接受政府给予的补助或是财政拨款,利用政府财政拨款进行企业的生产或是恢复经济发展。

财政利息方面的放松:很多政府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形式对很多的贷款企业或是单位进行利息方面的放宽政策,积极向企业给予政策放宽。并且根据国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宏观政策上的调整,政府支持一些特定的区域或是经济形式发展与创新。

返还征收的税负:政府根据相关的企业财务信息或是政策对征收的税收给予返还,这种行为属于政府的一种特殊性补助行为。与此同时政府在进行税收返回的过程中及时将经济政策进行放宽,鼓励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无偿放宽或是划拨:在企业的发展中不仅需要资金上的政策放宽,企业的非货币资产也需要及时进行放宽政策,但是政府在进行非货币性放宽政策上出现的会计实务现象比较少,很多时候是在土地的使用或是自然资源上进行放宽。

根据相关税法的规定,将政府补助的界点写入到相关文件中,其中指出政府在进行财政性方面的放宽政策推动中,需要与税收制度相结合。财政性资产主要指的是经营的企业在各种财政方面取得的资金或是政府补助等,这些资产需要先征收税赋在进行返还、或是直接免征税等形式,但是其中并不包含国家出资进行的投资或是出口关税。

在财务会计上将政府补助认定为是企业的直接财产,并且可以直接免税或是减少征税,并且其中的税收部分不作为政府的补助形似进行计算,按照企业的资产形式对其进行管理。根据相关的税收制度,直接减少税收或是免征税的行为是财政性资产运行的一种形式,在税收中需要明显的标注出来。会计核算或是实罩幸求,与文章中提到情况不一的需要及时进行纳税或是资金整理,并且增值税方面或是各种减免税过程中的收入需要计入营业外收入,与税法的规定不冲突。

三、政府补助形式中的会计处理方式

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中与企业资产相关的需要登记为递延收益,并且资产的使用或是分配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登记到当期损益账户中。但是很多的政府补助在进行使用期间超出资金额,这些超出的部分需要直接算作当期损益,直接计入到当期损益账户中。政府补助的形式非常丰富,其中与政府补助相关的基本上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处理:第一种是补偿企业在以后生产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各种损失,这种补助形式在企业中作为递延收益记录,其中产生的各种费用等计入当期损益账户中进行核算;第二种是补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生的各种损失或是费用,这样的款项直接计入到企业的当期损益账户中。根据这样的财务核算形式对企业受到的财政补助进行计算,保证企业受到财政补助期间能够很好的保证财务记录的真实准确。当然,关于政府补助财务计算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正在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中。

四、财政补助的税务处理

在处理政府财务补助期间需要我们的税务人员进行注意,根据相关的税务规定进行处理。相关政策中规定企业在取得各种国家支持的财政性补助期间,除了国务院以及财政部等形式的不计入当期损益账户之外的,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缴纳一定的所得税。但是税法在不断的改革之后企业的所得税等出现计算方面的变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收入的各种补助款不作为征收的对象[2]。并且政府机遇的各种补助金等在财务上记录为补助款,属于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不管是在会计方面还是在税法方面规定时一致的。根据企业在政府补助方面的规定以及税法的规定来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其中存在很多的差异,主要的差异为:税法中规定企业在收到政府的财政补助之后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根据实际的收入进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但是政府财政补助方面规定企业在收到相关的补助款之后需要计入到当期损益或是递延收益账户中,税法与政府在所得税缴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税法方面规定企业在收到所得税数额期间需要根据实际的金额及时进行交纳,但是财政补助方面要去暂时性扣除,在这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差异。

五、政府财政补助业务的纳税调整

在财政事务业务处理中,财政补助与政府的收益就有紧密的联系,若是政府在进行补助期间,将补助款放在企业中的费用或是产生的负债方面在财务事物中需要纳入营业外收入账户中,与此同时这笔财政补助款还需要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这种状态下是不需要在政府财政事物中进行纳税调整,当然,若是其中的补助款主要使用在企业未来发生业务产生的费用或是产生的损失中就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政府补助款改善了企业的资产结构,对资产起到重要的变化等情况,都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判断,其中会不会涉及到纳税调整的范围,根据相关的条件进行财务的处理。

例如:政府补助不征税处理案例,若是某企业在进行营业中受到政府提供的补助款200万元,这笔补助款属于不征税的范围之内,根据补助款的确认条件,企业的会计在进行确认期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金额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这笔政府补助款为企业购置房产,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政府补助款进行纳税调整之后的的成本进行折旧与摊销等。其中主要根据《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相关规定针对政府补助中的不征税规定,在进行纳税调整之后的所得额是10万元,将其进行扣除之后根据资产折旧以及累积摊销的财务实务计算方式进行归纳,这样能够将政府补助清晰的表现在财务实账中,明确政府补助资金的去向,详细掌握不征税收入的处理方式。

征税收入处理案例:还是上题中的企业在收到政府提供的政府补助之后发现其确认的条件不符合政府的不征税调整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我们的企业将其作为递延收益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将这笔资产转记录为营业务收入,相关的税法对于营业外收入进行了新的规定与要求,将其中的收入金额全部计入到当年的资产收入中,与企业的会计以及税法之间形成一定的差异。根据相关税法的规定将政府补助的形式确定为递延收益,其中的金额包含政府支出的补助款200万元,还包含纳税金额10万元,这些资产在相继的年限中逐渐递延减少。

六、政府补助相关业务的纳税关键点

为了更好的更加清晰的处理政府补助中的财政款项,其中的很多财政款设计到纳税的问题,需要根据纳税的具体方案进行着手,企业在收到政府补助的纳税款项期间需要根据其具体的使用条件确定纳税的相关事项,其中补助款的相关业务纳税关键点在于:

1.企业在收到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期间需要根据相关的财政补助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核,根据其中的财政补助条件等进行确认是不是需要纳税调整,或是进行其他的财政补助处理;

2.很多企业在收到政府的不需要纳税调整的补助款期间一定要将会计科目记录清晰,将补助款的使用去向等进行标注,及时对收入或是支出、累计摊销、折旧等方面做好详细的处理,保证企业在政府补助款的使用期间核算与运行情况正常;

3.在政府补助款到达企业之后,需要企业对其条件进行确认,保证补助款在各方面条件情急,是不是符合不征税或是征税条件,政府补助的款项能不能计入到企业资产的收入总额中或是资产负债表中,在以后的时间里对其使用需不需要在进行纳税或是减免;

4.政府补助款对于企业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的减轻企业在资产或是负债方面的压力。企业在收到政府补助款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国家规定对其进行处理,在补助款使用的五年期间需要将其中重新进行核算,保证补助款的使用途径记录清晰,对于补助款的资产总额等进行重新计算,包含其中的财政性资产支出,允许财政补助应纳税款中体现出来;与此同时,还需要明确的介绍出,根据我国相关的税务制度改革与规定,我国的很多企业,例如软件企业或是科技企业等对于政府的财政补助基本上属于即征即退的纳税方针,根据企业的相关事项以及研究项目等明确的规定出对于企业产品的研究与创新等需要进行重新核算,并且这些核算事项不需要计入纳税内容中,可以在应纳税额中进行扣除。在财务实务处理中提到,若是企业在进行政府补助期间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计算与处理,需要将其中所亏欠的纳税金额如数上缴。当然政府补助款企业可以继续用在开发新产品或是研究新技术上,但是这些款项将不再享有相关制度的保护与优化,需要按照实际的规定进行税务的缴纳。

七、结束语

政府补助主要是根据国家经济形式的变化与发展进行变化,及时对企业进行资金或是非货币性的补助,帮助企业恢复或是发展经济,带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且企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很好的带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政府补助的计算与核算需要根据相关的税法规定与财务规定进行计算,同时保证政府补助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引进科学设备等,推动我国经济的M步。

参考文献:

[1]高金平.政府补助特殊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中国税务,2014,12:49-51.

[2]方瑾.政府补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中国税务,2015,06:42-44.

[3]陈宝铭.建筑企业政府补助收入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J].福建建设科技,2013,06:76-77+44.

[4]. 2U13年度《财会月刊》(上)总目录[J].财会月刊,2013,23:121-128.

[5]王彦敏.财政专项资金的财税处理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122-124.

[6]朱尚华.政府补助收入的会计处理和税务筹划[J].财会月刊,2013,19:62-63.

[7]谢国珍.政府补助会计及税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0:66-67.

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应缴哪些税

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按照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或上级机关收到的各项拨款,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保障,应在取得各类收款凭证时,记入“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这些收入不需要纳税。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有些业务为应税收入,需要申报纳税,并做出会计处理。如:门面房出租收入;培训收入;转让不动产收入;学校超标准的收费收入以及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收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对外承包的医疗美容项目取得的出包收入;电视台的广告收入、点歌收入;将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出售变卖或抵偿债务等等。对于这些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往往采取“往来账抵销”、“以物抵款”、 “混淆会计科目和收支分类”等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忽视了应缴的税款。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税收入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印花税等。现将其归纳如下:

二、常见涉税业务会计处理

1、取得出租收入的会计处理

房屋对外出租是行政事业单位弥补经费不足、改善职工福利的重要途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地处沿街或闹市,将一楼门面房对外出租;一些单位添置新的办公用房,将原有的办公场所对外出租。收取租金时,均应开具税务发票,缴纳营业税、房产税等相关税费。

【例1】某技术研究所系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制度。2008年3月,该研究所将其一处闲置房屋对外出租给某商贸公司,双方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租赁期自2008年4月1日起至2009年3月31日止;月租金l0万元。2008年4月研究所收到房屋租金10万元(暂不考虑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计算应缴的各项税费:营业税5000元(100000×5%)、房产税12000元(100000×12%)、城市维护建设税350元(100000×5%×7%)、教育费附加150元(100000×5%×3%)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其他收入 100000

借:销售税金17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5000

――应交房产税12000

――应交城建税350

――应交教育费附加150

2、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对于工资表内的发放项目,行政事业单位基本能够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做到代扣代缴,但是其他另行发放的各种形式的津贴、补贴、奖金以及实物等应纳税所得,并未与工资表收入合并计算纳税,造成少缴税款。不少由财政发放工资的事业单位如学校,他们认为财政在发工资的时候已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而对他们自己以加班费、奖金等名义发放的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收入就忽视了,没有并入工资计交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支付外聘人员劳务报酬时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一些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高薪外聘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如专家学者、主持人等,在支付其劳务报酬时,没有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例2】2008年3月份,某行政单位聘请某名牌大学教授到单位举办两场讲座,双方约定讲课费10000元。该单位应于支付讲课费10000元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600元。其会计处理为:

(1)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额:10000×(1-20%)×20% = 1600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培训费10000

贷:现金 8400

暂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600

(2)上缴该项税金时

借:暂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600

贷:银行存款 1600

3、处置不动产的会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因各种原因对不需用的不动产进行处置时,除按规定缴纳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外,还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例3】在机构改革中,某行政单位将其撤销的下属事业单位的一幢楼房转让,该楼房建于1995年,当时造价100万元,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如果按现行市场价的材料、人工费计算,建造同样的房子需要600万,该房子为7成新,已按500万元出售,并支付了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附加27.5万元。就土地增值税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计算土地增值税:(1)评估价格=600×70%=420万元;(2)允许扣除的税金27.5万元;(3)扣除项目金额合计=420+27.5=447.5万元;(4)增值额=500-447.5=52.5万元;(5)增值率=52.5÷447.5×100%=11.73%;(6)应纳税额=52.5×30%-447.5×0=15.75万元。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157500

贷:现金 157500

4、将自己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抵债、发生增值的会计处理

根据财税[2002]29号文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或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游艇,售价超过原值的,不论其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均应当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例4】2008年3月10日,经财政部门批准,某行政单位用一辆九成新的小汽车偿还与其下属培训中心22.5万元的债务,该车账面价值20万元,评估价值为22万元,其余5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处理如下:

(1)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借:固定基金 200000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200000

(2)冲销债务

借:暂存款――培训中心 225000

贷:其他收入 220000

银行存款 5000

(3)计算相关税费,其中:增值税(220000-200000)×4%÷2 = 40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暂不考虑。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400

贷:现金 400

5、签订合同缴纳印花税的会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因工程施工、银行贷款、大宗物品采购等情况签订合同时,或与其他单位、个人签订各类租赁、承包、服务、培训合同时,均应按合同所载金额及相关税率计算缴纳印花税。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均按5元/件贴花计税,计入相关支出科目。

【例5】甲研究院(以下简称甲单位)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完成国家规定的科研任务外,甲单位还从事技术转让、咨询与培训等经营性业务,并对经营性的会计处理采用权责发生制。2008年4月2日,甲单位与A公司签订技术转让与培训合同。合同约定:甲单位将X专利技术转让给A公司并于4月5日至20日向A公司提供技术培训服务;A公司应于合同签订之日起5日内向甲单位预付50万元技术转让与培训服务费;在4月20日完成技术培训服务后,A公司向甲单位再支付150万元的技术转让与培训服务费。4月3日,甲单位收到A公司预付的50万元,已存入银行。4月20日,甲单位完成A公司的技术培训服务,收到A公司支付的款项150万元(甲单位经营收入适用营业税税率5%,技术合同印花税税率0.3‰,不考虑其他税费)。甲单位的会计处理:

(1)4月3日,收到预付款50万元

借:银行存款500000

贷:预收账款500000

计算合同印花税:2000000×0.3‰ = 600

借:经营支出 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印花税 600

(2)4月20日,收到款项150万元,确认营业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00000

预收账款500000

贷:经营收入 2000000

计算营业税:2000000×5% = 100000

借:销售税金1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100000

6、公车缴纳车船税的会计处理

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取消了原有公车免税条款,在新条例中,除军队、武警专用的车船和警用车船以外,其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使用的公车,都要按规定缴纳车船税。

【例6】某行政单位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08年3月份在办理5辆小轿车交通强制保险过程中,收到了保险机构开具的车船税代扣代缴凭证,凭证上注明金额为1200元,则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 12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200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费 1200

贷:现金 1200

7、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行政单位不存在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未按税法规定作相应的纳税调整。由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中有关事业支出与纳税扣除的界定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不少财务人员不知道会计核算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时要按税法进行纳税调整这一规定,从而导致上述问题出现。

【例7】2007年某事业单位(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当年实现事业结余20万元、经营结余30万元。该单位经营结余已按33%的税率预缴了所得税9.9万元。2008年3月份,该单位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按税法规定,调整增加了应纳税所得额1万元,应补缴所得税3300元。会计处理为:

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33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00

篇3

一、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因此,在会计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知识理论体系以及运作方法,还需要掌握会计实务方法,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当前,中职会计实务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制的弊端

从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都沿用了传统课程体系的课程制,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同时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导致学习目标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二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当堂完成比较困难,导致知识衔接存在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

2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在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贪大求全,让学生学习各种技能,认为这样能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学生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知识运用存在很多问题。在会计实务教学中,教师会给每位学生一套实习的资料,这些相当于中型企业的月业务量。也就是说,学生一个人充当了各种角色,既是销售人员又是仓库管理人员,既是出纳又是会计,内容繁多,种类复杂,学生理不清头绪,做起来也比较困难。

3实务内容不合理,对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产生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资料只是照抄企业某个阶段的会计资料,而没有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而有些资料是由教师编造的,与实际的情况相差较大,实务课程成为理论教学的另一种形式,换汤不换药,缺乏真实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实务内容不合理,对会计实训的可操作性产生不利影响,也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

4只注重手工操作的训练,而忽视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完成了会计电算化改革,学校财经专业也都开设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和条件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较少,会计实务教学大都仍为手工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长时间来适应,学习与工作的衔接难度较大。

二、中职会计实务项目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针对中职会计实务教学中的问题,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应运而生。所谓项目教学法,即通过项目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实践技能。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的方法,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力求使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符,使课程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特定的方式和结构,在各专业教学中应用时,应结合专业特点来制定教学流程。在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结合教学现状,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效。在选取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将书本知识作为项目的载体,还应该留有余地,让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还能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因此,在项目设计时,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制作学习进程和项目书。

会计实务课程即与会计实务相关的一些课程,如基础会计、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统计学、税法、财务会计等。根据会计实务课程,可将其分为七个项目,并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项目一:出纳岗位;项目二:财产物资和核算岗位;项目三:职工薪酬和核算岗位;项目四:成本核算岗位;项目五: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岗位;项目六:资金核算岗位;项目七:总账岗位。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项目

在项目设计以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教学内容,而应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以5~7人为一组为宜。在分组时,教师应将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中去,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带差,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分组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重要的影响。在分组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学习项目。

3根据所选项目,制订项目计划

在选择项目之后,小组成员应对项目进行分析,思考怎样才能完成项目的任务,并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计划。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问题和建议。这些问题可能是已经学习的内容,也可能是新的知识点。如在材料会计岗位中,审核购入材料的原始凭证、填写材料收料单及领料单、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登记材料总账和明细账、月末盘点材料等,教师只讲解了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项目教学中,如果这些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来的,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完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根据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的完成是整个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关注项目完成的过程而非结果。各小组成员在制订好项目计划后,教师应引导小组成员对项目计划进行分析,调动已知的知识,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计划中所涉及的问题,才能完成项目的任务。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引导。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篇4

关键词:转变观念;互动式教学;成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几十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且比较完整的行业会计教学体系。担任各行业会计教学任务的专业会计教师比较容易了解本行业企业财务活动的特点,掌握本行业企业财务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本行业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研究也能够达到深入、系统、灵活的程度。而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以及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并重新制定了新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这就需要我们专业会计教师要重新认真学习,融汇贯通,而且要跨行业研究整个国家宏观经济中各企业的情况。那么,本文认为应做到:

一、转变观念、拓宽专业知识面

面对改革的现实,作为专业会计教师,除了认真学习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要点外,还要改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这一改革之中。应该看到,尽管新旧会计准则有一定的差异和各行业的企业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不论是哪一类企业,从事何种生产和经营活动,它们都有其特定的共性。即会计核算的理论相同,都涉及资金流动,都包括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等基本条件;都需要进行各种货币资金的核算;都有会计信息的输出。以上各项,虽然形态各式各样,但归纳起来,不外是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变化;所有企业都追求投入少、产出多,争取最大的产出投入比,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诚然,在新会计科目里增加了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不少有关金融方面的科目;还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有关科目;还有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等等。再如,目前的教材,在股利发放核算的内容方面,只介绍了现金股利的核算形式,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也是股利发放核算常见形式,所以,在讲述时也应把这些内容补充进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全面。因此,我们除了再学习,还要找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会计教学与其它行业会计教学以及非会计行业教学的共性、联系和不同之处,弥补自己对金融、房地产、生物资产等以及其它行业的企业财务活动了解的不足。就是说,作为专业会计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能再局限于原来的会计知识、原来的某一个行业、原来的某一门、两门课程,要重新进行会计准则、各行业等一系列新知识的再学习,从头做起。要注意知识的不断创新,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注重实务操作,使自己广学博识,在企业财务会计学科有较深造诣,以适应当前《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教学的需要。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搞好“互动式”教学

从教学的全过程看,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如何在有限的大学教育时间里让学生提高自身技能以解决经济生活中千变万化的会计问题,这无疑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传统的会计教育教学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方法,将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改变为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互动式”教学,启发带动学生积极地、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索,使所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素质的提高。

互动式教学是指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达到教学目的一种不同于传授式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是相对“注入式”教学而言的,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法。与基本讲解式的、注入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相比,这种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相互竞争,主动举手解答问题。能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方法学习知识。“互动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独立思考、学会竞争,其中心环节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积极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多采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互动

合理设置课堂提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所在,以启发“互动式”教学取代“注入式”教学,应在讲授过程中多提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新的见解。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启发的“互动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有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例如“备用金”这个概念,学员既不生疏,又不真正明白。可问:备用金就是现金吗?它的会计科目也是“库存现金”吗?这时教师要抓住备用金内涵、范围以及它与库存现金的区别重点讲解,然后再引导学生看书并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这个名词用确切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个基本概念及其会计科目。又如,在讲解“现金管理制度”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问“什么是坐支?”让学生思考回答,使之清楚坐支是指企业事业和机关团体从本单位所收入中直接用于现金支出。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的现金库存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出(即坐支)。这主要是因为坐支使银行无法准确掌握各单位的现金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干扰开户银行对各单位现金收付的管理,扰乱国家金融秩序,因此坐支现金是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会受到财经纪律的处罚。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发问“坐支现金既然是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是不是一律都禁止?”通过循循诱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辩论、互动,最后指出坐支也不是一律都禁止的。按照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因特殊需要确实需要坐支现金的,应事先向开户银行提出专门申请。这样,教师通过介绍“坐支”这一概念,进而介绍现金管理制度以及一些特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原本枯燥的理论制度介绍。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使学生的思想能活跃起来,课堂也会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互动生动局面,教师再加以引导,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融汇贯通,再加以互动,最终获得知识。

四、采用模拟实验实训

讲课只能逐章逐节地讲,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启发学生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可以在教学中组织模拟实验,尽可能模拟现代企业多变、复杂、竞争的经济环境。

首先,建立会计挡案资料,购置各种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工作操作台等,以供实验使用;其次,设计模拟现场范例,可以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训练;也可以在学生中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岗位的认识和掌握,如,让学生以一个会计的身份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要求去处理核算业务,并做出财务报告。在模拟实验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凭证日期必须大于上次登账的日期,但不得跨月份制证,不允许凭证跳号等。此外,模拟实验可以在准备的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等。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辨别。再次,在手工模拟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模拟实训。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广,财务软件的运用已经非常普及,在高校的会计模拟实验中也开始运用财务软件,从原始资料的输入、记账凭证的编制,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内部有牵制原则,必须按规定程序和手续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时教师可把上机操作与学生所学的已有的会计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录入了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后才能启用账套,否则下面的操作就无意义。

有的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会计,理论学习中的一些概念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也给他们学习会计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带来一定影响。通过会计实验,学生亲自完成了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各项程序,不仅弥补了在理论课上尚未理解的内容,也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明白了做一名会计所要具备的仔细、认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案例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是以会计案例为核心,使学生全面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去解剖案例,达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案例教学形象、生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案例教学,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阅读案例。为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先粗读案例,获得基本信息和对问题的基本概念,了解相关图表里给出的信息;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精读,彻底了解案例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在掌握案例的各种细节与数据之后,学生就可以把这些数据加以组织整理,这样就可以进入第二个环节即分析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实现角色换位,即以决策者身份考虑问题,以便联系各个细节,也有利于深入分析。通常应考虑以下问题:案例的主人公是谁?谁必须来解决问题作出财务决策?他的优势何在?面临怎样的压力?财务决策成功或失败会带来什么经济后果?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指定小组对案例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案例最好不要限定唯一解,因为经济生活的复杂性,答案不能是唯一的。通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决策的必要性和各种决策的后果,学习各种决策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同时,由于学生亲身参与了案例的讨论、分析,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关键,从而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又如,在讲固定资产这章之前,可先讲一个短小的案例:蔡先生的工厂陷入了财务困境,面临破产。蔡先生十分着急,他向厂里的会计小李提出,能否先将厂里的一些财产卖掉,以便暂时度过困境。小李表示厂里已经没有容易变卖的财产了,即使真的要卖也卖不出好价钱。蔡先生非常生气地说:“车间里明明还有好些设备,难道设备不值钱吗?”小李无奈地解释道:“设备是不容易变卖的,它不同于存货等易变的资产。机器、厂房、运输工具等都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其持有目的是为了生产经营使用,而不是为了出售。它们是企业最不易变现的一类资产,而且固定资产还有价值发生减值的问题。”你认为小李的解释对吗?并进一步提出:汽车制造厂的汽车和运输公司的汽车都称为固定资产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听课、去思考,进行自我解答。这样通过案例带动教学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或活泼,具有启发性、互动性,而且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增强记忆性,增进教学相长。

六、演示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会计实验室,计算机、图像扫描与处理、投影、音响等设备为手段,开展实物投影、幻灯投影教学,播放各种讲话、专家报告会和研讨会的实况,这种方法使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且可以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辅助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均可采用;会计教学的操作性很强,很多专业知识教师只是口头表述,学生不易理解,如基础会计中结账方法等,比较抽象。而利用演示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先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或利用实验软件,在讲授时配合使用,学生在听课的同时,直观地从大屏幕上看到账页、凭证等,十分生动,使枯燥抽象的知识便于掌握和理解。

七、系统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师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重点难点应讲深讲透,有些内容也可留给学生自学,然后通过提问、练习、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授课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如印发补充材料,提供参考书和期刊目录等。这样做,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教师的教学本领与科研能力,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探索、创新的过程。

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实践性互动式教学,使《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的教学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把掌握的大量现代会计科学知识变成科学的会计实践,成为能够从事会计理论和实践的高级综合型会计人才。正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赵作斌校长所提出的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之一:实践至上,知识为本。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教学策略

会计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学生需要熟练操作财务管理软件,填写和整理会计凭证,计算企业各项收支情况和税务缴纳金额,处理公司账目问题,对学生综合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要不断深化会计模拟实训,根据企业会计岗位技能设计实训项目;开展校企联合实训,邀请企业会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来一对一指导学生会计实务操作;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优化财务管理软件教学,让学生掌握金蝶、用友和财务共享中心操作技巧;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会计专业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为优化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奠定基础。

一、新时期中职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没有延伸到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

中职会计专业虽然开设了模拟实训课程,但是教材中一些知识点和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岗位技能不太贴合,导致会计模拟实训和就业存在脱轨,这也会影响学生岗位技能提升。例如会计模拟实训中还在沿用传统的会计准则标准,但是随着2020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企业会计职能发生了转变,初级会计考试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是会计模拟实训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二)会计模拟实训形式比较单一

中职会计专业模拟实训主要采取“演示+练习”的方式,一般由教师先进行操作演示,再安排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教师最终考核学生实训成果。这种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练习过程的指导,一些学生对操作流程不太清楚,在独立练习过程中状况频发。例如教师在财务管理软件操作中只是演示了入账、出账和账目核算流程,但是并没有详细演示软件功能板块操作,很多学生还是无法独立操作财务管理软件。

(三)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具备企业会计管理经验的教师比较少,虽然这些教师掌握了财务管理软件操作、财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技能,但是企业会计岗位“实战经验”比较少,这会无形中影响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教学开展。例如教师对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系统操作不太了解,只是了解基本架构,但对各个部门职能和财务共享数据处理不太精通,无法把这些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传递给学生。

二、中职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新策略

(一)立足会计岗位技能,精心设计实训项目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要关注企业会计岗位技能,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和最新会计准则来设计模拟实训教学项目,实现模拟实训教学和岗位技能的“无缝衔接”。例如教师在会计凭证管理和账簿管理模拟实训中,可以分别设立会计、出纳和会计主管三个角色,设计凭证填写和审核、账簿登记、出入账登记和财务审核等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凭证和账簿管理。企业会计实务中凭证可能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在模拟时选项目中设计一些“小失误”,学生需要找出凭证中存在的错误,例如原始凭证金额和日期是否准确、凭证签名是否合理,凭证和账簿金额是否相符等,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习惯,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填写、凭证审核、账簿制作和审核等岗位技能,让学生尽快熟悉企业会计岗位职能,全面提升学生岗位胜任能力。项目化教学凸显了学生在会计模拟实训中的主体地位,把会计模拟实训内容转化为实训项目,指导学生独立操作,提升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二)开展校企联合模拟实训,提升学生岗位胜任能力

中职学校要把校企合作延伸到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邀请企业专业会计师和财管主管参与模拟实训教学,让他们把企业最实用、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融入会计模拟实训中,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和企业会计师联合开展财务共享中心模拟操作教学,借助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模拟操作系统开展教学,企业会计师根据岗位技能制定模拟实训项目,教师和会计师一起指导学生的模拟训练。例如企业会计师演示财务部、销售部、行政部和财务总监账号操作流程,例如销售部门如何提交数据和报销审核,会计如何盘点企业当日收支情况,审核各个部门报销凭证,出纳则是要盘点现金支出和各个部门消耗,审批报销手续,财务总监负责审核当日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师要演示财务共享中心各个功能板块操作,介绍会计、出纳和财务总监职能,为学生演示账套的生成、财务报表制作和凭证审核。学生可以根据会计师演示进行操作,教师可以协助会计师进行模拟指导,指导学生娴熟操作财务共享模拟平台操作,让学生尽快掌握财务共享和智能管理理念,提升中职会计专业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信息化模拟实训,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要积极开展信息化模拟实训,一方面要细致讲解金蝶、用友两大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操作流程,另一方面要运用微课录制操作视频,更好地指导学生课下自主练习,从而提升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积极利用“雨课堂”开展线上教学,详细演示金蝶和用友软件操作流程。教师可以录制预习微课,并把微课上传到“雨课堂”课程群,学生登录后可以自主下载预习模拟实训内容,并布置线上模拟操作任务,学生在手机或电脑上进行模拟操作,“雨课堂”系统可以记录学生操作步骤,并自动打分。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中详细讲解如何建立账套,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建立相应的账套,并导入相关会计凭证,利用金蝶或用友系统智能化审核会计凭证,并演示定期对账、结账和转账,并利用软件制作各种财务报表,提升学生财务管理软件操作能力。学生可以在课下回看教学视频,复习财务管理软件操作流程,还可以在“雨课堂”平台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讨论财务管理软件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课下自主模拟实训效果,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

(四)成立会计名师工作室,培养“双师型”教师

中职学校要联合企业成绩会计专业名师工作室,邀请企业注册会计师、财务总监和当地会计师协会成员加入名师工作室,鼓励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向企业会计师学习,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名师工作室座谈会,邀请企业注册会计师讲解新会计准则,讲解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技巧,鼓励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向企业会计师学习会计技能,例如财务共享中心操作、智能财务管理理念和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落实“知行合一”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中职学校要支持名师工作室发展,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沙龙会,让企业会计师分享财务管理案例,掌握例如企业网上税务申报、财务审计等技能,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促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成长,打造专业化会计专业“智囊团”。

结语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要积极学习财务共享、智能财务管理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优化会计模拟实训,根据企业会计岗位技能设计模拟实训项目,设计财务管理软件操作、财务共享中心模拟操作实训项目,融入企业会计岗位技能实训,邀请企业会计师讲解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升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中职会计专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乔玉.“互联网+”下中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创新和实践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12):145+149.

篇6

初级会计实务:重难点分析

一、教材基本题型结构及考试重点

(一)教材基本题型结构及考试重点具体如下:

单项选择题:这一题总共是20道题,每题1分总分是20分,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70%的题需要通过小计算才能得到,而小计算比较费时间。所以要控制速度,要求大家在平时复习中要熟练掌握教材。

多项选择题:目前这个题目主要是1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有30分。这部分题本身没有计算题,速度肯定是比较快。有时候教材不熟悉,得分就非常低;但是如果教材非常熟悉,得分就非常高。所以一定要熟读教材。

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总分10分。答对了得1分,答错倒扣0.5分,一般说来有五成把握就可以做。判断题要求大家在总的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理解得非常透彻,一般很多判断题似是而非,表面上看起来挺对的,实际上是错的。要求大家如果要得高分,一定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分数就上去了。

计算分析题:4道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20分。计算分析题有一定的综合度,把某章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放在一块儿串起来,所以这个题不大不小,相对说来考点也比较集中,只要大家在复习中听老师讲重点,这部分成功率非常高。因为老师讲课中肯定要分析每一章的重点,可以说这部分考的就是重中之重,计算分析题要求大家重点掌握教材中的重点。

综合题:也就是2道题,每题一般是十分左右,像2007年第一题是8分、第二题是12分,加起来就是20分了。20分的题综合度明显上升了,对初级职称考试的同学说,一看到此类题就有点害怕了。它是对全书的知识点作比较综合的归纳总结要求考生答题,所以,如果综合题的分数要提高,就必须对教材融会贯通。

这样整个在五种题型中,前三个题型叫做客观题,后两个题型叫做主观题。客观题总共是60分,主观题是40分,所以初级职称考试总的说来综合度不算很高,因为客观题占到大部分60%,而主观题占到40%,从而构成了这样一种结构。

(二)新教材的变化具体如下:

2008年教材基本没有变化。略为有点小变化的就是改错,都是属于针对一些差错的更正,以及把知识点写得更为准确。

二、复习的重点内容及其方法

(一)《初级会计实务》复习重点内容初级会计实务总共七章,内容不多,七章的重点很突出。每年考试尤其是考题内容主要会出现在二、三章中,具体如下:

第一章:总论,这一章肯定没什么大分,主要是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就可以了。第二章,该章叫重中之重,在七章中分数是最多的,要求大家特别熟练掌握,一般占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在总分的35%左右。第三章:负债,这一章在考试当中地位是不高不低,像2001年考了一个比较大分的题,所以2008年这一章考综合题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小了,重要程度有所下降。第四章:所有者权益,这一章一般年份里是没有大题的,当然2008年考试要求按照一个5分题来掌握也就差不多了。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一章属于重点章。第六章:财务报表,这一章肯定是重点,每年考的大题里综合题必有一题是报表题,如2007年考的是资产负债表,那2008年考的可能性最大应该是利润表,而利润表考的时候一般都是先做日常业务,然后编利润表,所以经常结合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利润表。第七章:成本核算,这部分一般情况下也就出一道主观题,2007年出了一个主观题,2008年当然也应该出一道主观题。

总之,2008年复习考试的重点章,最主要的就有三章,资产、收入、财务报表,这三章分数是最多的,请大家注意。有些考生从现在开始就复习了,拿到老教材也好、新教材也好,在复习时候要求按照这个重点来掌握,凡是越重要的章节需投入越多精力,产出肯定大。

(二)复习方法:全面复习、重点掌握、融会贯通具体如下:

一是全面复习,要求大家在复习教材的时候,要求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必须看到。因为考试说起来不难,所有的题都是从教材中来出的,它不会出大纲与教材的范围。所以,只要把教材搞得滚瓜烂熟就行了。为了防范学员在复习时猜题,要求每一章都有题,不全面复习肯定是要吃亏的,所以要求大家全面复习,这是财政部一直非常强调的。

二是重点掌握,重点掌握是三句话中最为重要的。因为考生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分数提高,考好这次考试,这才是最重要的。重点掌握要经过三个小步骤:找出重点;理解重点;背诵重点。

首先,找出重点。考试是有规律的,整本书里头出题点是很明确的,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一看这句话就知道它容易出题。所以,可以选择在辅导老师帮助下要求把重点找出来,如20%篇幅的书经常隐藏了80%的分数,其中最关心的就要把重点找出来。

其次,理解重点。对于初级考生来说整个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只要打实基础,深入理解各知识点便能掌握。尤其是按照新准则出现的一些新名词,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平时大家可能没有读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理解重点。

再次,背诵重点。因为考试要求大家熟练掌握课程。就是要将教材背得滚瓜烂熟,把教材中的重点背诵5~10遍,这样小题一逮一个准,出大题也会做,考试没有不过的,这就是最基本的做法。当然背书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技巧。框架记忆、找关键词。一般背书不要从第一行上来开始往下看、往下背,这样看了两段话估计就困了,很少人看书能一口气看上两页不走神。那么多的书,每一章有30页左右,怎么背下来。采取框架记忆,先把各节背下来,然后各节里头有哪些要点(只要记住几个字就行了),这样背起书来速度非常快。

三是融会贯通,小的主观题是五分题,大一点的是12分,12分的题就有一定的综合度了,所以要融会贯通才行。要求大家做些习题,今年大家拿到教材之后,如果属于正版教材,在后面就会看到附有光盘,光盘里头本身包含了习题,要认真完成并予以理解。

(文/郑庆华 中国会计视野)

经济法基础:税法的重点掌握

一、《经济法基础》教材的主要变化

去年的经济法基础的教材有了比较大的调整,即加大税法部分内容的比重,税法内容大概占到整本书的70%的这样一个比例,那么考试的分值税法也差不多是70%。教材第一章、第二章和最后一章是经济法和会计法的内容,其中会计法律制度和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考点比较集中,分值也比较高。中间五章全部是税法内容。因为税法的内容所占比重非常大。经济法基础主要的变化内容就是企业所得税。由于2008年两税合一,也就是外商投资企

业、外国企业和内资企业是统一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所以2008年的企业所得税将会有很大的改动。

由于我国没有成熟的税法典,造成了税法考试特点就是知识点比较零散,这样记忆起来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CPA税法的考试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大概360多个,但是经济法基础涉及到的法规相对于CPA考试要少很多。从经济法基础的教材来看,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基本的原理,零散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一些税收优惠和特殊计税的内容都没有加进去,因此大家在熟练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再做题,考试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在税法这部分当中,流转税法律制度和所得税法律制度考试的最重要的内容,所占分值也是最高的。而流转税中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中的企业所得税则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二、题型及考试重点预测

(一)《经济法基础》题型具体如下:单选题一般是25道题,每题一分;多选题20个题,每题2分;判断题是10个题,每题1分,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以下判断题是倒扣分制的,也就是说判断错误是要倒扣0.5分的,所以在做判断题的时候要更加谨慎;简答题3道题,每题5分;综合题1道,10分。一般情况下,每章的内容都会在客观题中出现,但是主观题的知识点是比较集中的,如说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一般情况下这些都是主观题的考核内容。

(二)重点内容预测税收法律制度概述,需要主要掌握的内容包括税收的三个特征、税法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和税收的分类。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单独复习,因为这一章同其他税法章节的联系不是很大,分值也不高。流转税法律制度的考核主要是应纳税额的计算,重点和难点是增值税法律制度。增值税需要掌握视同销售和进项税转出的区别,确定正常销售的销售额和进项税额,这样才能够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另外,出口退税这部分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需要重点掌握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消费税法律制度也是重点掌握消费税额的计算。要正确计算应纳税额,首先就需要掌握应征收消费税的14个税目,掌握购进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抵扣11种情况,以及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这部分内容。去年教材列出的可以抵扣的情况是12种,其实酒和酒精的消费税早就不允许抵扣了,不知道近年的教材会不会更正过来。在这一节对于采用复合计税方法的卷烟和酒的消费税的计算也要给与特别的重视,卷烟和酒计税方法是从量和从价计税相结合,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试很容易考。此外还要注意卷烟的标准条和标准箱的换算,定额税率这部分是按照每标准箱来计税,而比例税率这部分是按照每标准条来计税的。消费税新增的几个税目也需注意,如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成品油等。在考试当中很可能将原来比较容易考的化妆品、汽车等等改为这些新增的税目。消费税同增值税、关税、城建税相结合的综合题也需引起注意。

营业税法律制度首先要掌握的是9个税目,能够区分营业税应税劳务和增值税的应税劳务的区别,营业税应税劳务是针对非工业性的劳务所征收的流转税,增值税的应税劳务时针对于工业性劳务征收的。另外,要重点掌握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如哪些业务是按照营业额全额计征营业税,哪些是按照营业额扣减部分支出的差额计征营业税,只有这些都能够正确区分,才能够正确计算营业税。

关税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掌握关税的计算,当然也要注意同增值税、消费税相结合出题。一般会在进口货物的业务涉及到。 所得税法律制度这部分,需要强调的是由于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内资企业是统一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那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将不再作为这门课的考核内容。现在所得税法的实施条例还没有出台,考生如果想提前学习的也可以查看中国会计视野网站的视野法规库(law.省略/)的新企业所得税(law.省略/law_show.asp?LawID=31117)的内容,可以提前学习。新的企业所得税的扣除项目和税率等内容都较现行企业所得税有很多不同。如公益救济性捐赠的内容,以前现行的企业所得税的规定是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是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3%的比例内扣除,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这部分扣除限额是年度利润总额的12%的比例内这样一个比例。在企业所得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要重点掌握纳税调整的部分内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是重点和难点,其实就是要求大家熟练掌握收入项目、扣除项目、部分扣除项目和不予扣除项目以及税收优惠的内容。同时也要注意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相结合出题。如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企业发生一系列的业务,有些是符合税法规定的,有些是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有些支出是可以全额扣除的,有些支出是允许税前部分扣除的,有些支出是不允许扣除的,在计算会计利润时这些都已经全额扣除的,根据税法的规定,就要进行纳税调整,很有可能这样的业务就是一道综合题。

个人所得税主要掌握的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一般比较容易考的就是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还有一些特殊项目的计算,如有个人所得的情况下同时发生公益救济性捐赠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还有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双薪制的计税问题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考核的内容。财产、行为和资源税法律制度主要讲的是一些小税种,主要掌握的就是各个小税种的纳税人、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简单计算。一般情况下这9个小税种会在客观题中出现,但是也有可能在主观题中出现,在流转税和所得税的计算中偶尔夹杂着一两个这样的小税种,如在增值税的计算题中会要求计算城建税。在教材列出来的9个小税种当中,还要特别注意是哪些税种的纳税人包括外资企业和个人,哪些是不包括的。9个小税种当中只有房产税和城建税的纳税人不包括外资企业和个人,其他是全部包括的。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前是不包括外资企业和个人的,现在由于去年的新法规的出台已经将外资企业和个人包括进去。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一般会出客观题,但是也可以同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相结合,在综合题中或简答题中可能出现。税收征管法同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相结合一般主要考点会集中在偷税的认定和处罚上,所以这部分内容也要引起重视。在经济法基础的学习中,多读教材,不懂的内容可以听听老师的讲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配合一些练习题,这样,想通过这门课应该不是很难。

(文/王双彦 中国会计视野)

中级会计实务:难度加大

一、《中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结构

第一道大题是单项选择,单项选择一般会有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从题干来讲有两类,一类是文字性的题目,另一类是带计算、带数字,即一些小计算。从2007年的考试情况看,其中涉及到计算的有11个,文字的才4个。每一个小计算题可以编会计分录,一般来讲,单项选择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会达到98%以上。

第二道大题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一般有10个小题每1小题2分,一共20分。一般建议把多项选择题放在最后去做。开始也可先少练一点多项选择题,等内容学得差不多一本书快学完了,再大批量地练习。因为多项选择题综合性稍强,如果知识点掌握不全面是有些费力。多项选择题的得分率一般也会有75%以上。

第三道大题判断题。判断题一共有十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lO分。建议在五道大题里面倒数第二道去做判断题,也就是说在考场上可以顺序颠倒一下。判断题的形式从外观上来看都是文字性的题,不涉及计算,前面的多项选择题也不涉及计算,全文字性的,主要考一些概念,主要考一些基本的确认、计量的标准。得分率一般会在85%以上。

第四道大题是计算分析及账务处理题。这一类题属于主观性试题,每年会考两个小题。比如说一个小题,涉及应付债券就是应付债券,只要应付债券它是面值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这些问题知道即可。再如考所得税,它也会单独就教材上所得税这一章内容出一个10分左右的大题目。总而言之,第四道大题它不综合,这部分学好了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分数,所以第四道大题也是拿分题,100分里面能不能过关,这道题比较关键,要靠它得分。通过学习以后这道题的得分率通常会在90%以上。

第五道大题是综合题。综合题从题的本身来看至少涉及到教材两章的内容,两章的综合、三章的综合甚至四章的综合。比如,把合并报表和长期股权投资连在一起出题,或者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整个和资产的减值甚至报表的编制放在一块儿去出题。

总体从这个五道大题的情况来看,所有的考生无论基础是高还是中还是差,都要靠三道大题去拿分,一个是单项选择题,一个是第四道计算分析及帐务处理题,再一个就是综合题,至于多选和判断能做多少做多少。

二、《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

(一)覆盖面广如中级会计实务,整个教材2007年涉及到20章,每一章都会涉及一些分数。这就要求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必须全面复习,不要心存侥幸。

(二)注重基础要从名词解释这种最基本的开始记忆理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重点突出如关于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或者个别报表、债务重组、非货币资产交换、企业的收入、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差错的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还有大批量的资产,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新准则出来后的金融资产等等这些内容。新准则出来后2007年是重点,2008年同样也是重点。

(四)强调新点在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还会全面体现新准则的主要内容。2006年新准则以后2007年的试题100分里面90%以上的分数都考的是新准则的内容,像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组及其减值的问题、合并报表时需要的调整分录,这些都是很新的问题。当然这些新问题的背后需要一些新理念,新准则出来以后新理念特别多,这些理念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第一章,所以第一章无论出题时候占分多少,都是关键。

(五)务实不偏中级会计实务这一科每年的考试都和现实联系密切,特别是主观性试题。透过综合题似乎能看到某一个上市公司真实的状况,只是把上市公司的名字去掉了,一些真实的数字,如小数点后头可能把数字变得简单一点更有利于大家考试。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关心股市、关心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案例。如一些股权结构的变化、究竟用的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固定资产有没有发生大的增减性的业务、审计过程中是否被查出一些会计差错、所得税的计算缴纳存不存在问题,所以考试题特别和现实联系密切,务实不偏。纯粹从书本到书本,尤其是刚毕业的学员实际经验如果不太多的话可能考试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工作的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职业的敏感性越强,做题目就会更容易―些。

三、学习方法

(一)认真学习新准则新教材出来以后也会涉及到38个准则中的接近30个准则的内容,所以教材的内容和新准则的内容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二)认真对照大纲、抓住教材、抓住重点去学习教材是关键,大纲也是关键。当然除了这个以外还要说―下教学辅导书,适当的辅导书是需要的,但并不主张越多越好,看一些是可以的。

(三)要关注媒体、捕提案例,关注会计新闻会计题能看出今年的会计热点问题,今年大家在会计界主要都谈到哪些问题,考题会流露出来。比如,去年新准则出来后一个资产组的问题,很多人问什么是资产组,这是新准则出来以后的新概念,结果资产组就在2007年的考试过程中出现一个大题。而有时候上市公司的案例,像郑百文、银广厦、渝钛白、啤酒花的案例,可以说这些案例适当加以修正、调整,就会变成一道考题。所以,平时要注意培养职业敏感性。

四、2008年命题趋势预测

2008年的考试要比2007年的考试难度加大。具体说来,2008年的考试照样会与新准则密切挂钩。关于公允价值这种新的计量属性的采用,在新准则中有16-17个准则都有涉及,复习时凡是在教材上或者学准则的时候看到有公允价值的问题可以说都是重点。资产里面的新名词:金融资产,无论是交易性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哪怕是普通的贷款和应收款项,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投资性房地产、商誉及其商誉的减值、资产组的认定,这些问题要关注。还有涉及的一些计算,如实际利率法、现值等。负债时候,应付职工薪酬和人人都有关系,现金流量表这个也是传统的难点,像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借款费用,这都是传统的难点。2008年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文/杨家亲 中国会计视野)

中级财务管理:以书为本,吃透教材

一、新教材的变化及考试规律与特点分析

(一)新教材的变化具体如下:

根据财政部会计评价中心的一些要求,2008年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基本上不发生变化,没有实质性改变。也就是说,今年的教材主要是做了一些勘误和校正,大概有180处的勘误。这些勘误基本上都是一些文字性的,并不影响到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所以建议利用2007年的教材根据勘误可以首先学习起来。

(二)考试规律与特点分析2007年的财务管理难度比较低,在近三年考试中属于比较简单的一年。从题型上看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仍然沿用五道题型,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和综合,主要测试考生的是五个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这五个能力是通过五档题型来测试,所以这种考试实际是一种能力的测试。从题量上看基本稳定是51道题,客观题是55分,主观题是45分,虽然主观题只有6道,但是它分数比重比较大,而且对考生计算、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通过2007年考试来看,试卷严扣命题大纲和制定用书。考前必须具备考试大纲与考试指定用书,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我既是考试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近年来看,可以发现考题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辅导书的范围,这和CPA不一样,CPA很多题出现超纲,但是中级会计师基本上是在考试大纲之内以及在教材上几乎每道题(计算也好)都能找到。大家一定要以书为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总之―句话,教材把握透了,考试就可以过关了。

考试命题重视兼顾理论,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书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人员,考试的目标主要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是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解释尤其是理论在实务当中的应用。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基本上围绕着一些基本的理论,难题、偏题、怪题都比较少。所以建议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的时候,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这些客观性试题多数都是对一些基本理论的测试,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理论,并用以来指导实践;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些题目综合性强,测试考生的分析、应用能力。所以学习这门课时,要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并会在实务中运用,这是学好该门课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复习的方法

(一)制定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制定一个详细缜密而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根据去年的教材以及勘误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建议采取有所侧重的方面来分配宝贵时间。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前期可以侧重于理解性章节。如第三章时间价值和证券评价,这些都是考生很头疼的也是近两年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家一定要关心的;比如,项目投资第四章,这是每年必考的,几乎每一年财务管理考试必上那道大菜,没有这道菜就不成筵席;再比如,第七章资本成本和资金结构,2007年就出了最后一道大题。这些章节理解性很强,复习前期不妨把注意力集中到这儿来。后期可以侧重一些记忆的章节比如第一章总论、第五章证券投资、第九章分配,这些章节比较简单,涉及到的概念比较多、理论比较多,大家可以用后期的复习时间来消化它,前期主要掌握一些计算,不至于到最后慌了阵脚。另外还要侧重一下当年新增变化的章节,不过可喜的是今年的教材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二)教材至少应该看三遍财务管理不是看出来的。也不是听出来的,凡事过关的人、考高分的人,都是做了大量习题的人,是做出来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加以练习,而且要熟悉一下近三年的考题,要搞清它的思路。第一轮叫初读,只要把教材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不一定要做题,可以在教材上做一些标志,这非常重要。因为这两年教材变化比较大,内容更新也比较快,所以考生第一遍一定要把这个做好。第二轮叫精读,实际上就是教材的第二遍。第二遍一定要伴随着做题,一定要做题,做可以选择一些习题,不要选择多,要有反馈机制,要关心的是错题而不是做正确的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改正,这样才能提高你的分数。第三轮叫串读,即融会贯通,同时是教材的第三遍。这一次要做一些综合的专题,要精做严做,要彻底搞懂、举一反三。此外,考试最后一道综合专题,基本上都涉及到很多章节,不是一章能解决的,要串章节、跨章节。最后一轮叫查漏补缺,即默读。就是合上教材,看一下在脑子里面有没有一个印象、一个思路。这一遍就要结合做模考题、模拟题把整个以外所做的专题和错题回顾。总之,这样安排从时间上来讲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三)财务管理这门课计算量比较大很多考生上了考场失败下来是由于计算跟不上,平时只看不做,所以在这儿也提出一个要求要求大家要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由于它题量大,难度上考的都是知识点的熟练掌握程序和临场的应变能力,所以大家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的精确度。为了这个目的,建议大家平时就要养成对数学敏感的习惯,多动手亲自计算。

(文/刘正兵 中国会计视野)

经济法:题型变化不大,难度增加

一、教材题型结构及其新变化

(一)教材基本题型结构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是基本理论,包括民法的基础知识;第二是关于企业法的部分,包括公司法、内资企业法(主要是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破产法;第三是票据和证券法;第四是合同法;第五是财政法。可以看出,原来初中级经济法中都有税法这个内容的部分,从2007年开始税法全部都放在初级经济法当中,而中级经济法都是传统的经济法的内容。

(二)教材新变化2008年教材基本上是沿袭自2007年教材的内容,没有做大的修改。将来教材出版后会和2007年的教材有个类似勘误表的内容,对原教材的错误进行了一些修订。但是,物权法颁布后,和原来担保法关于担保的好多内容都有冲突。所以大家特别要注意合同法(第八章)关于合同的担保这一节,这是按照物权法新写的,这一节应该是今年考试的重点。

二、考试的特点和规律

(一)题量很大而且覆盖面很广一张考卷上有60个左右的问题,包括简答、综合里面的小提问(比方说一道综合题会有5、6个提问)。2006年、2007年,一张试卷都是67个问题,要回答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答题的字数大概是1万字左右,2006年9500字、2007年9800字,题目的篇幅比较大,很多考生反映题目来不及做。对此,大家在复习中要反复阅读教材,多做练习,考前做模拟卷。客观题要熟练到看到题目就能马上反应出来,反应出来马上钩掉,这样可以省下时间对付主观题。总而言之要提高自己阅读和做题的速度。

(二)重点非常突出这本教材涉及十几个部门法,大家要抓住重点。从历年的考试来看,重点章节大概占考分的75%左右,重点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反复出现,有的知识点年年都考,只是每年考得题目类型不一样(今年是单选明年变成多选)。此类内容有: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合伙企业的损益分配、债务清偿、必须要经过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的事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组织机构、议事规则,公司高管的任职资格、职责、法律责任,包括破产财产、破产债权、分配程序,票据法中各种票据的绝对记载事项,合同的效力状况。

(三)难度增加首先,客观题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材,而是把一些小案例组织到题目中去。所以不能简单地背书,而应该想这些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应怎样出题、怎样回答。

一道客观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知识点,是把相关的内容综合在一起考。2007年单选题第8题,“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是1800万元,注册资本中中方认缴了多少,问外方最起码应该认缴多少”这道题目其实是考了两个知识点,题目告诉了投资总额没有告诉

注册资本为多少,考查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二个知识点考查中外双方的出资比例,只告诉中方的出资额为多少,那就得回答外方的出资额不能少于多少。所以看上去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单选题其实要结合两个方面知识点的内容了来进行回答。

简答题不是简单地考条条框框,如2007年的三道简答题两个是合同的案例―个是证券的案例,所以这个也是难度增加了。最后难度增加在综合题的篇幅越来越大、设问越来越多,而且像注册会计师一样开始考跨越章节的题目。如2005年的综合题(10分)问了5问,涉及到合同法、仲裁法两个部门法的内容;2006年的综合题问了4问,涉及到3个部门法的内容,考了合同法、担保法、合伙企业法;2007年的综合题问了5问,考了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内容。

三、命题预测

题型不会有大变化,从每一种类型的分值来看,最近几年也没有大的变化。通常是单选题25分,1分1题;多选题2分1题,20题共40分;判断题10分,1分1题共10题;简答题3题,5分1题共15分;综合题1题10分。其中,多选题是比较难对付的,因为单选题和判断题都可以猜,多选题很难猜。而且多选题2分1题。

从考试的重点章节来讲,一定要抓住最近两年刚刚修改过的章节,最近两年修改了一些章节、增加了一些内容。2007年修改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证券法,2007年教材改得最大。尽管2007年教材已经改了,但那张考卷远远没有把新增加的和修改过的内容考尽,所以这几章还是重点。公司法本来就是重要章节,合伙企业法大家特别要关注里面的有限合伙企业,因为有限合伙企业是以前我们国家没有的,破产法是全新的内容,证券法增加了很多内容,做了一些调整,一些设立条件全部都做了修改。

2008年修改最大的就是合同法,也要高度关注,几乎每年考试的大题都是合同法,当然2007年例外,因为2007年公司法和证券法刚刚修改过,考的大题是公司法加证券法。2008年考的大题极有可能是合同法,而且考到合同肯定是考担保因为担保部分今年刚刚修改过,担保部分今年改得特别明显的就是保证、抵押这两个部分,因为本来这两种担保的形式用得就很多。所以大家要把这几章: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证券法和合同法,作为新修改过的部分,要重点复习。

还有要注意最后一章,财政法规。这一章很难复习,内容非常枯燥乏味而且又非常分散,知识点不是很集中,罚款处罚都非常难背。复习时罚款处罚这部分不要力求去突破了,因为一张卷子上充其量就是考一道应该罚多少钱,根本就没指望把书上所有的罚款全部都背出来,也没有必要花大力气,不就是1分的1道题目么,把前面行政法规的主体、使用范围、主要对象、行为,把这些内容看熟就可以了。一般这一章考的是客观题,但是会占相当的比重。

篇7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会计电算化无疑已成为各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作为着重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也顺势地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但遗憾的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要。为此,了解中本文由收集整理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寻求相应的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把握电算化的各种操作技能。可是,综观现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却与此要求大相径庭。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设置较低,教学内容不完善

据了解,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与学生是否能拿到会计上岗证直接挂钩,而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则是会计上岗证的其中一个考核内容,这导致老师们被动地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为帮助学生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为考试而教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虽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但却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走上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2、教师能力制约电算化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然而,会计与计算机毕竟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但很多学校却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由于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使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只是按部就班,一知半解,极大地阻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而由会计专业出身的老师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会计问题,却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在遇到计算机问题时又不能很好地解决。所以,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的是既精通会计理论、业务的相关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与同行沟通,也没有渠道与已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沟通,也是造成教师知识面窄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能力的高低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学设施跟不上,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验环节,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的。但是,不少中职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房,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再者,财务软件用的是教材配送的教学版,稳定性实用性大打折扣,且与企业使用的软件存在差别,致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立即适应。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中职学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

1、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为考而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为考证而教学”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出发,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迎接会计工作而努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具体操作如下: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

在案例的来源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并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案例。第二,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如:网上下载、或通过一些会计实训的教科书等。第三,多与兄弟学校交流,相互探讨教学案例,取长补短。

2、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更新教学知识,主动学习,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理论知

识,又要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和计算机系统操作技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熟悉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并解决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第二,要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在日常中软件的维护。为实现此目的,学校可以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如用友财务软件公司、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等举办的电算化软件应用培训班,以此来提高学校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教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实习,以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在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中专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应增加对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投入,做到全方位的模拟现代化的工作流程,保证学生每次的上机质量和数量,这样学生走出学校面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时才能淡定从容。为此,教师可以这样操作:先利用多媒体介绍本次教学内容的操作步骤,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说明如何操作,然后布置练习,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给予评分。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从做中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篇8

关键词:会计;人才;企业;职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32-02

一、会计专科专业的社会需求

1.中小企业对会计专科人数的需求。在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据《2014年第二季度全国部分省市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①分析显示,该季度各大人才市场所需财会人才总数达290 352人,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意愿较强,由此也促使了会计专业成为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各高校会计专业从博士、硕士、学士到专科等进行着多层次人才培养,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也有所区别,那么在庞大的会计人才大军中,会计专科学生毕业是否有立足之地?

根据中国人才市场网对各地区用人单位所做学历情况统计显示,社会对会计专科人才需求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同时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并对58同城、智联招聘等网站的招聘信息进行梳理,根据统计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应聘会计岗位的人员要求为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会计专科人才毕业生还是有很大的就业前景。

2.企业对会计人才知识、技能的具体要求。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会计是理论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招聘单位除了注重应聘者的理论知识之外,同时要求应聘者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相关会计工作经验。在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强调应聘者应该掌握相关会计技能,比如整理、装订公司会计凭证的技能,会计记账能力,日常财务核算的能力,成本核算能力等;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中小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更讲究实用原则,对求职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会计专科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准定位,毕业即就业,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会计专科人才的培养提出改革。

二、会计专科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1.人才培养方案理论内容比例较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人才培养方案是整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施的基础,是决定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方案。我校会计专科专业主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以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会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与会计制度,掌握会计实务的基本方法,具备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实践操作能力和审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技能,能在中小工商企业、金融业、服务行业、事业单位、基层政府部门等盈利和非盈利社会组织从事出纳、会计、纳税等等会计实务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原有会计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对于会计理论知识占比例较高,而对于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不够,这样就导致会计专科专业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过硬,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结果。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之后能走上会计相关岗位,我们有必要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除了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之外,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而目前会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缺少“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我国高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生直接任教的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较高,这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另一方面,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会计人才愿意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人较少,高校很难从企业一线引进人才,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这直接加大了会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任务。(2)现有教师实践平台单一。“走出去”策略是目前各高校会计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一般企业不愿意将重要的财务工作交给实践时间较短且工作不具有持续性的会计教师。教师无法参加到企业整个账务处理过程,没有真正提高教师的账务处理能力、运用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提高会计专科专业学生对接社会和强化职业认证的措施

随着社会对会计专科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理论知识够用、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是整个教学环节实施的重要基础,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处理好学历教学、社会需求和职业认证三方面的关系。(1)学历教育与会计从业资格证相结合。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既要满足培养大专学历教育的要求,同时要满足社会对于会计毕业生有从业资格证的要求,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认证考试紧密结合,对接能力培养与行业证书培训,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大课证融合的深度,使学生毕业时既能取得毕业证,也能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部分同学还能拥有初级会计师技术资格证书,成为既熟悉一般业务会计核算方法,精通会计准则,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2)学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会计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会计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会,并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修订意见。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目前我校会计专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有六层保障,课内实训、岗位实训、综合模拟实习、ERP沙盘实习、V财和V综实习、毕业实习,从而保障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会计专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对于“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取得教师资格及会计职业技术资格,又在企业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担任过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的教师。目前我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主要采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1)鼓励教师“走出”校园,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针对大部分会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没有从事过会计相关工作,实践经验与操作能力不强,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职称和实践经验,学校一方面要求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锻炼。在教师有了从业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之后,鼓励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深入企业实习,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经济活动相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技能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提高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2)将社会高技术人才“引进”学校。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将社会上有经验、高技术人才引进高校,担任会计实训、实习等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让年轻教师与高技术人才结对,相互学习,互帮互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对会计人员工作经验的需求。(1)完善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教学平台。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强调了实践性,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同时学校通过多方面努力不断完善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平台,编制了会计实训资料,保证课内实训,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实训室,V财、V综实训室,同时建立了大商科实训室,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保障。(2)建设大量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在大三学期,学生需要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并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有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和学校为学生安排的指导老师,双方面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学生在单位实习之后,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如果对于某一部分实践内容不熟悉,需要单独进行培训,我们将安排老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单独辅导,为学生就业做好铺垫。

2012年6月,西安培华学院与全国最早成立的八家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即:继续发扬我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传统,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专门人才而努力。

根据会计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定位,我们需要将会计学历教育、社会需求和职业认证结合起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专门人才。

注释:

①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人才的意见[Z].

篇9

论文关键词:审计案例 课堂教学 实践 模式

论文摘要:目前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普遍偏重对审计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育改革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传统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切入点,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构建审计案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审计案例教学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转贴于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篇10

关键词:渗透理念 会计学专业 学生能力 多层次 培养模式

会计是一项专业项很强的工作,会计学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初步研究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具有学习、实践、创新、管理等多个层次的能力。

一、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关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一是典型事例的评说。课堂教学中穿插会计名人的人生历程讲解、教师个人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感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搭建会计协会、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平台,邀请全国会计知识大赛、cPA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成绩优胜的学生,举办经验交流座谈会、报告会等,将其学习精神与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经验,介绍给学生,以便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会确立目标、坚持不懈、自主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三是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研讨会。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iganization)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最早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在世界广泛流传的关于21世纪组织发展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进行战略变革,持续获得创新发展。一方面是为了组织需要,即为了使组织能够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和机制,以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每个组织成员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教师可通过主讲学习型组织的各项修炼,特邀先进学习团队、单位或个人现身说法,对学生产生启迪与激励作用。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实习与实验两个方面。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包括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模拟实验。一是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述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在某些章节可适当引入实务教学。如《初级会计学》凭证与账簿的学习,可以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会计凭证与账簿等实物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填写,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易于理解掌握。二是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会计课程设计即会计模拟实验,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学生模拟会计实务资料进行会计实验,对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三是毕业实习环节。可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组织学生到制造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事业单位等完成毕业实习工作。分散式实习,就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按照实纲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习;集中式实习,是对那些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学生,由学校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毕业实习在课程学习结束的基础上安排,是学生将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环节。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可以其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四是暑期社会实践。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针对会计专业相关内容及国家社会经济的需要,由专业教师与团委辅导员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引发开展创新活动欲望的思想活动,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其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在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较高层次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启迪。会计专业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将其科研体会传授给学生,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悟创新的含义。教师通过剖析学生学习与实践中的创新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明白创新无处不在,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在学习、生活、实践环节中捕捉创新灵感。二是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以及在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等平台中设立科技创新讲座、征文大赛、辩论会等专栏,触动学生的创新灵感。三是丰富的专业资料诱发创新能力。会计系可设置专门的会计资料室,供学生和教师使用;会计教师将其专业期刊杂志等资料与学生共享,有条件的可为班级配备会计专业期刊;会计系各办公室可配备会计期刊杂志等最新资料。通过这些期刊资料,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会计学科发展前沿,阅读大量量学术资料,诱发创新思维。四是参与导师科研课题。会计专业教师授课中,可有意识地将其科研课题情况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移{极参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可选择导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在导师的影响与指导下搜集整理资料、提炼观点、触动灵感,把握创新点撰写论文,培育学术素养与科研精神,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四)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指导学生从事以下方面的活动来进行:一是成立“会计协会”等学生专业活动组织。在会计系和学院团的的倡议与关心下,由学生志愿者自主组织成立以t・服务会计,服务学生”为宗旨,以“会计宣传,会计研究”为目的学生社团组织。该组织的成立过程,从人员组成到章程撰写、与主管部门联系、聘请指导老师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筹划、写作、协调、沟通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二是参与会计专业“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活动的安排。会计专业各班级可轮流负责张贴海报、联系报告用教室、记录并报道论坛活动。会计专业学生与会计系教师共同规划会计科技活动月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活动通知,学生负责邀请嘉宾老师联系活动场地、与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并及时报道反馈活动情况。三是组织举办师生座谈会。由学生组织举办各种主题的师生座谈会。如课程学习、期中或期日末学习、四六级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CPA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诚信考试等,座谈会的各项工作都有学生组织安排,这样有助于凸显主学生的人翁意识,锻炼其组织、协调与沟通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五)其他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除了应该具备上述主要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解决各种异常问题的能力等。学校可在课堂内外都开设多种活动,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力争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中渗透理念的建立

(一)科研对教学的渗透主要体现:一是教师将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敏感地发现会计、财务管理等热点、前沿问题的研究点:及时将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式报告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选题来源于专业教学,教师将研究成果反馈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感悟教师的科研过程,启迪学生的科研思维。二是教师将教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会计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同时,会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等,这些所思所想经过提炼总结成为教学研究成果。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实践这些改革成果,晦涩的问题变得易于理解、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也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三是学生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赛事,将其将其科技作品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而贴近学生,科研成果“取之于生,用之于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参与意识与热情。四是教师的科研课题渗透到学生毕业设计。积极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因为会计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多来自于企业单位,目的是为了解决会计与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导师课题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导师的科研课题就渗透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突出了毕业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与实习、实验教学等的渗透课堂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习与实验两个方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验环节与实习环节,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能更好达到学习目的。一是课堂教学与实习环节相互渗透。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基本理论与知识,实习环节是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将课堂教学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核算内容、财务与审计、成本等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且,实习过程中可以发现理论存在的不足,教师可在学生的实习反馈中完善理论教学。二是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相互渗透。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验证。实验能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解、感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在校内模拟实验室完成,学生可以担当多个会计岗位,实践内容全面。但实验是模拟现场会计资料来进行的,与现场实习相比仍存在不足。

(三)课程间的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多个层次,这些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专业性等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侧重于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培养,专业必修课侧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专业选修课程侧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些课程的相互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渗透。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数学、计算机、政治理论等公共基础知识,会计专业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课学习效果的提高依赖于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二是会计学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会计学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如初、中、高级会计学,将会计学基本理论、核算方法与全面会计业务、会计高难及新领域等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会计方法与业务内容,把握前沿;会计学与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之间相互渗透,有助于专业基础课与会计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开造和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三是会计学龟Ik课与选修课之间相互渗透。选修课以专业相关性为设置原则,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兴趣爱好,在所学专业基础上另有一技之长,增力旷就业、学习深造的砝码和机会。专业课的学习选修课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是将专业课的基本理论、方法等应用于新领域。

(四)学团工作与会计学专业培养相互渗透学团工作服务于专业教学,专业教学促进学团工作更好的开展,两者相互相互渗透。一是将专业学习渗透到学团工作中。一般认为,学团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管理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日常工作,如思想工作、文体活动等、一般很少能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与院团委相配合,将会计专业学习渗透到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如成立“会计协会”、协助组织“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这样的话学生参与率大为提高,学团工作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二是辅导员与会计专业班主任工作相互渗透。大学实行辅导员管理制,由辅导员管理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日常工作。会计系可考虑为每个会计专业班级配备会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工作。专业教师能有自然的机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专业的学习与认同情况,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增进师生情谊。

(五)文理渗透以山东科技大学的实践为例,考虑到学校属于综合性大学,以理工科见长,采矿、地质、机电等学科专业具有优秀地位,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应有俱全,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此,会计学科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这些学科的先进经验,主要有:一是特邀理工科教师参加座谈会。我校理工科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规范,科研实力强。会汁专业属于人文社科大范畴,属于后期学科,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受到学科范围及思维方式的限制,效果有时没有预期的好。举办座谈会邀请理工科教师参加,听取其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将适当的方面移植到会计学的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将理工科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数量理念、实证方法引入会计学方面,使会计学在这些方面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工科的教师也可以从会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吸收到认真、细致、定性分析全面等优秀做法,实现文理渗透。二是特邀理工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为了培养会i‘f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搭建了“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挑战杯”全国创业大赛讲座等平台。在这些平台中,举办科技精英报告会、科技创新讲座、科技征文比赛、学生科技作品展览等活动,特别邀请理工科学生参加。在这些活动中,文理科学生发散思维与直线思维、定性思维与定量思维、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达到新的高度。

三、会计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中渗透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位于全校前列。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参加考试,主要依靠课余时间的自我学习备考,通过率名列学校前茅,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二是硕士研究生入学通过录取率逐年提高。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考研通过率也大为提高,表现了学生很强的自我管理时间与学习的能力。三是注册会计师通过率逐年提高。自国家允许在校本科学生有CPA考试报名资格开始,就不断有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自学相关的考试资料,参加CPA考试,成绩及通过率不断提高,显示了较

强的学习能力。如2004级学生中有3人一次性通过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三门课程,另有20多位同学分别通过了某一单科考试,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四是参加大赛获得佳绩。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7名同学分别获得2004年、2006年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2007年举办的用友杯第三居全国会计知识大赛,该校会计学专业组织了由会计教授带队、铭同学组成的参赛队,在第二赛程青岛赛区选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4名同学分别获得个人二、三等奖。第一赛程网上答题有60名同学以平均83分的好成绩通过。五是其他证等的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计算机能力考试等合格率、成功率的提高,同样表现了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实际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很多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联系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是毕业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高。目前学校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大多数同学都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较满意的实习单位。由于认识实习、实验模拟实习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很快在实习单位担当某一工作,表现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多实习单位有意留下学生在本单位工作。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一是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佳绩。会计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年年取得好成绩。会计系教师常年负责“挑战杯”大赛“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讲座工作,学生每年均取得住绩,如2004级有三名同学获得省级特等奖。二是踊跃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毕业生将导师课题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设计。2008年有近10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结合毕业指导老师的课题。本科生接触到了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自发组织各种创新活动。通过创办“会计协会”、利用“会计科技活动月”、“财会论坛”等平台,学生组织了各种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