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级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参加公共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音乐的律动、歌唱、奏乐是初级阶段的主要形式,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欣赏可以完全融入音乐律动、歌唱、器乐等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简单的经典曲目进行欣赏,获得初步的音乐体验。
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需要的发展,这一阶段要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常见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
高级阶段: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欣赏习惯,掌握了基本的情感體验,建立了经典音乐曲目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能对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所以音乐欣赏是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并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学生表达情感。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直接将其省略,仅仅把音乐教学作为唱歌课,这样的音乐教学是不完整的。
2.违背音乐的审美规律
音乐艺术不能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述,但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只言片语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欣赏和理解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重复,约束了学生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
3.缺乏对本位音乐的关注
尽管新体系在不断推动,但很多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与听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没有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下降,使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二、解决音乐问题的策略
在实施音乐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抓住音乐欣赏课的外壳,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音乐欣赏的本质,使音乐欣赏课彰显出深刻、厚实的内涵。
1.铺陈背景,贴近作品灵魂
其实,很多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乐曲《土拨鼠》时,教师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土拨鼠》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和土拨鼠虽然相依为命、到处流浪乞讨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紧扣旋律,明确作品主题
紧扣作品主题进行赏析,让学生在作品主旋律的指导下进行赏析,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瞬即逝,如果学生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有足够的印象,那么对之后出现的旋律就不能很好地领会。例如,欣赏《八只小鹅》时,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节奏练习曲,教师把主题旋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熟记,并请他们注意分析作品主题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接着,教师让学生试着哼唱旋律,然后听人家是怎么唱的。听完之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欣赏中明白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
3.巧借媒体,凸显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利用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听觉感受,这对音乐鉴赏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很好地感受美、表现美。例如,欣赏《惊愕交响曲》时,教师结合木管乐器、弦乐器等图示,点击图片发出相应乐器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乐器的音色及所要表达的效果,感受到交响乐强大的感染力,从而凸显教学目标。
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青少年宫;音乐教育
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是我国学生培养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性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其核心思想。核心素养是中国每一位学生应当具备的、支撑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我国的核心素养教育及实施现状
有学者提出,核心素养通过“提出”“研制”“整合”“渗透”“深化发展”五个阶段渗透教育过程[1]。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关系紧密,教学内容及其实施的过程应当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载体与途径。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时间并不长,或存在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准确,如西北示范下雪教育学院、西北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李泽林教授曾指出许多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准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被泛化的危险”[2]。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刚进入从理论向实践转化阶段,实践成果略显不足,转化经验也不甚统一,教育政策要相对滞后。
二、青少宫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优越性
“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是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三个途径[3],有学者认为,在此项三途径中,难点和焦点在于形成核心素养评价体系[4]。当下教学评价的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核心领域,然而,究其本质,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社会矛盾在教育中体现,包括人才标准、社会价值取向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这些都会直接制约和影响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改革进程。青少年宫教育形式能很好地规避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阻碍。青少年宫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这正契合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同时,青少年宫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补充形式的性质,决定了青少宫教学评价理念不同于学校教育,青少年宫的教学评价理念可以回避诸多社会矛盾,从这一点出发,在青少年宫推广与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将更有利于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经验的累积及其对教育的全面渗透。
三、青少宫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实践活动强调以实践和探索为主地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契合。将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2.跨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原则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分科课程有其优势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分科使得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被破坏遭到,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及排他性和独立性也非常突出的。这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知识很难还原到问题情境中。因此,传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促进学科融合,是推动和落实核心素养课程变革的有效手段。3.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原则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养成是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打破填鸭式讲授教学模式,开展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势在必行。将教学过程开放、作业开放、评价过程开放,加强课堂教学与社区、家长等多方面的联系,能够更好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作用,让核心素养积淀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共生。
四、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核心素养目标设定
1.文化基础了解中国以及世界音乐历史文化,能够自觉尊重和维护音乐财富,在各种音乐实践中积累音乐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取向和表达欲望;通过音乐表现和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帮助孩子在感性的音乐活动中坚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性思维形态,在构建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勇敢的探索精神。2.自主发展学会学习音乐,乐于学习音乐,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调解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和手段辅助音乐学习;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觉、自信、自制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3.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文化的多样性过程中建立民族音乐自豪感和中华音乐文化自信,形成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意识和行为。
五、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课程设置
1.年龄结构5~10岁儿童。原因:依据植物神经学观点,生命早期,许多神经元决定了皮层上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10岁以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决定了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对于音乐动作技能的学习来说,10岁以后才进行已经比较迟了;心理学家认为,音乐动作技能开始血是时间最佳时间在5岁左右;音乐心理学家爱德华•戈登认为,音乐才能的发展似是在9岁时达到平衡[5];柯达伊认为,儿童的音乐学习最好在6岁之前,最迟不能迟于9岁。此外将年龄设置为5~10岁也是青少宫教学的一般性质与特殊性决定。本纲领为青少年宫音乐课课程设计的总体指导纲领,旨在为青少宫各音乐门类学科教学大纲设置提供指导方案,是青少宫各音乐学科在制定教学内容时的指导依据。以声乐1课程为例,在实现“人文积淀”核心素养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以“选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材料4~6首”,则可以确定教学材料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将核心素养的其他基本要点相结合,如:教学材料《悯农》,在实际教学中需关注的核心素养应包括:如上所述,同一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多个核心素养基本要点目标的共同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虑核心素养各基本要点的实现路径,缜密设计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综上所述,自我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以来,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正逐渐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但是实践成果仍不足,转化经验也不统一,教育政策相对滞后。在核心素养推广的众多难点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问题是其中之一。青少年宫的教学评价理念可以回避诸多社会矛盾,更有力于做试点项目,推广与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本文通过核定青少宫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确立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核心素养目标,研究核心素养在青少宫音乐教学中各教学课程设置纲领,为青少宫推广核心素养教学打下基础,为核心素养在教育的各个层面的实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田秋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
[2]李泽林.防止核心素养被泛化的危险——兼论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化倾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5):158-163.
[3]一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9):34-37.
[4]孔凡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难题的破解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总第366期.
篇3
关键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探索
G633.951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堪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培养走进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对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 教师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是前提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课改理念,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对音乐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有关艺术修养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文学修养,为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奠定必备的基础。教师的气质是学生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前提保证,教师需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注重自身形象,衣着合体,语言风趣严谨,和蔼可亲,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有些音乐课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教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明确音乐的内涵和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从学生兴趣出发,比如对学生喜欢的一些流行音乐,他们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学生的认识常常只停留在表面上,这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创作、音乐表达的内涵去重新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作为音乐课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更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展现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比如创作背景、有趣的音乐家故事,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
例如小学教材中的《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儿童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紧凑,歌词言简意赅,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对家禽类的小动物比较熟悉,但有的城市孩子并没见过,这时用准备好的课件在大屏幕上把歌词及其所描述的意境显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所描述的场景,生动逼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开展一些和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起一定作用。列如听音乐会、看演唱会,组织歌咏比赛等,让学生说出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例如可以组织一次以“迎七一,歌颂祖国歌颂党”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对参演的歌曲、乐器表演,除了评选委员会给出评比结果外,还可以让在场的所有学生进行投票,对作品给出自己的客观评价,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人文底蕴
所谓“人文底蕴”就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人文底蕴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的综合体。
(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
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在讲乐器时,可提及古筝,通过古筝的种类和艺术表现形式,了解古筝的由来,分类、分布地区等,通过古筝的传承过程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从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祖国颂》时通过对歌曲的背景、创作意图、赏析等,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对有些内容的教学,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氛围,加强人文教育,比如通过多媒体,显示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要表达的情感等,让学生有更多地了解,从中学到相关的人文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对一些歌曲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显示歌曲描述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例如在赏析歌曲《青藏高原》时,通过观看大屏幕上的歌词和歌曲所描述的意境,青藏高原的山川相连、威武庄严不禁让人心潮澎湃,这种情境下,教师可及时抓住机会,“我伟大的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河,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学习并传承下去。”
三、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给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及歌曲欣赏和演唱的同时,逐渐渗透珍爱生命、勤奋学习、团结协作、乐观向上、乐于助人、正确面对挫折等教育,加强扬善惩恶、尊老爱幼等传统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音乐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1]黄奇美.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杨彩霞. 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培育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翁爱萍. 试论人文素质视域下高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53-56.
篇4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钢琴教学;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中小学生依旧处于成长阶段,三观、审美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离不开正确、有效的引导。因此,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音乐种类、知识的讲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积极革新思路和方法,积极寻找钢琴教学和音乐素养培养的契合点,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人类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记忆,包括图像、音乐、绘画等,通过钢琴教学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右半球高速运转,长时间如此,他们的右脑就会更加灵活,这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还能够有效发展智力。通常情况下,聆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不同的音乐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不仅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积累,还能够使学生在无形之中锻炼右脑,实现智力的发展。在聆听乐曲时,学生会结合乐曲的情感基调进入相应的场景,这个时候,他们的想象、共情以及思维等能力都得以有效开发,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将感性和理性、智力和情感进行有机融合,显而易见,音乐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智力发展极为有益。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特点也是不同的。在音乐学习中,如若学生发现自己和某种音乐存在共性,那么就会被其深深吸引,沉浸在音乐世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审美。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换言之,即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情感认知的丰富,审美情趣与音乐素养息息相关,一旦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那么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
(三)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品质
除了发展学生智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以外,音乐素养的培养还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在中小学钢琴教学中,会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作品和形形的音乐家,如家喻户晓的贝多芬,即使耳朵失聪,仍旧创作出无数名作,如《第九交响曲》等。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在讲授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为学生介绍相关音乐家及其身上的优秀精神和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做到“立德树人”,发挥音乐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质人才。
二、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音乐素养
教材中包含的乐曲多种多样,其中不少都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如歌颂父母之爱、歌颂祖国等。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入挖掘隐含于乐曲中的情感因素,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歌唱祖国》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乐曲的节奏、旋律以及节拍,并分析这些因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起到的作用,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并且运用音乐知识表达乐曲的思想情感。在此期间,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生展示“开国大典”的视频,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乐曲氛围。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赏析《红旗颂》(吕其明),感受乐曲的情感,保证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和《红旗颂》的赏析一同进行,促进钢琴教学的有序实施,让学生从多个方面领悟乐曲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尽量多给学生肯定、夸赞,使学生以更佳的状态参与钢琴学习,为音乐素养的养成创造良好前提。
(二)加强乐理讲授,培养音乐素养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切入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乐理知识的讲授。事实上,只有当学生基础扎实的时候,才算拥有了开启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才能够运用音乐术语描述、点评乐曲。但是,一些教师认为音乐对学生而言是一门副科,他们也不是专业的音乐生,就没有必要重点讲授乐理知识。实则不然,很多时候乐理就是对乐曲本身的阐述,学生一定要了解和音色、音调以及旋律等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根据乐曲的外在形式,更好地展开内在解读,在赏析中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凤阳花鼓》教学中,可以明确的是,这是一首安徽民歌,演唱方式有些特别,对学生歌唱技巧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弹奏或播放一句,接着从其旋律或音级进行划分,试着体会基本乐理的特点。当然,从首句到尾句的分析,都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认真感悟。当学生对乐理知识形成一定把握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按照相同的方法解读其他乐曲,并且寻找其规律,自主梳理、归纳,这样学生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音乐素养也会“更上一层楼”。
(三)完善教学评价,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这点也不例外。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个人的闪光点和缺陷,在弥补缺陷的同时发扬闪光点;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积极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如学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等)落实评价,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个人的问题,也能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锻炼个人的鉴赏能力,从而推动音乐素养的发展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让世界充满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多元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先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掌握相关演奏技巧与乐理知识。接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弹奏这一乐曲,由其他学生点评。上述环节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再次评价(包括演唱技巧、精神以及课堂表现等)。在此过程中,弹奏的学生可以在伙伴及教师的评价中发现不足,在纠正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弹奏能力,提高弹奏水平;评价的学生则能够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实现鉴赏能力的锻炼。这样,就不知不觉中构建了高质量的音乐课堂,使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提升。
三、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注意事项
(一)要有计划和目的
优良的钢琴演奏者一定会有学琴规划,大到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是几年要具备的钢琴知识和技巧,小到每周、每天,甚至是每个小时要训练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规划和笔记,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和疑惑进行一一罗列,明确练琴指标。一旦明确练琴指标,就要按照指标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钢琴训练会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最终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二)集中力、耐力以及毅力缺一不可
集中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可以就教师的要求,及时给出对应的反应。在钢琴学习中,集中力的高低关系着钢琴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舞台上,一些演奏者出现失误通常都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因此,高度集中自身的精神和注意力,可以有效降低失误率。另外,钢琴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它如同运动员训练,从最初的稚嫩变成娴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弹奏时间的长短和作品的难易程度成正比,这也就意味着,随着钢琴学习的深入,学生付出的努力也要更多,这也对学生耐力、毅力以及体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对此,钢琴学习实质上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总而言之,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更是优化音乐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方位提升的必由之举,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更要认识到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其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注重情感教育、加强乐理讲授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为中小学钢琴教学注入全新的生机,使其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启平.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器乐教学的目标定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6):38-41.
篇5
【关键词】 高中 阶段 声乐 教育 审美 个体 实践 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65-01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为内容,以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必修课程。高中阶段的声乐教育也是通过必修课程的唱歌课和歌咏活动,以及选修课程的声乐课和合唱课来实施和体现的。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3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普通高中音乐课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4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如果把高中的音乐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比较,其不同之处首先是将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或模块进行了延伸。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在课程内容或模块上,将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方面,延伸到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方面。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并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歌唱、演奏,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途径。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其次,为普通高中的艺术特长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中所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正是这样的理念,使高中的艺术教育在20世纪末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后,随着普通高中的艺术教育不断深入,许多学校不仅专门招收艺术特长学生,而且还办起了艺术班,有的学校发展为独立的"艺术高中"。它们不仅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输送了大量的生源,而且还以在艺术教育上的成就和特色,创造学校的品牌,提升学校的地位,改变学校的发展。
篇6
一、激发音乐学习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激发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起到保障作用,能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通常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张贴一些著名音乐家的图片或与经典音乐有关的图片,形成音乐学习的“磁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使其音乐素养在无意中得以提升的同时增加了乐曲锻炼的热情。
对于课堂教学或音乐训练而言,科学的导入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更是音乐锻炼效果的有力保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当然,我们这里的“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学生生理需要,毕竟,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生理变化的重要阶段,因此,这时我们选取导入的图片、音像等资料一定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课堂的活泼而拔苗助长;二是导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堂的转化,不能有过多的“作秀”嫌疑,为了导入而导入,最终失去导入的作用或起负面效果。
二、找准训练的灵感来源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在长期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在音乐课堂训练中,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构成了独特的教学情境,将教学情境作为诱因,引发并唤起学生的精神需要,既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灵感,又能点燃学生的艺术火花,积淀全面的音乐素养。
许多时候,音乐训练的主导者往往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因此,对我们教师而言,只有找准训练的灵感(当然,前提是这个灵感一定要符合科学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才能真正让初中学生在课堂训练中产生兴趣并愿意跟随教师的要求与灵感“走”。基于这样的因素,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一直关注新的歌曲或流行音乐,经常合理地把流行音乐中有文化、有内涵的元素运用到课堂。如,周杰伦的《青花瓷》、王力宏的《十二星座》等歌曲,流行一时,不仅节奏欢快,也令青少年着迷,其中植入的东西方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在课堂训练中,把这些乐曲作为重点并和教材进行对比、分段练习,不仅使课堂风格更加活泼,也满足了初中学生追星的梦想与需要,在提升音乐素养中积淀了文化,实现了音乐的美育功能。
三、运用迷人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起着核心作用。在我们自然界中到处存在着音乐,到处存在节奏。如,鸟叫声,流水声,敲门声……这些大自然的韵律都能给艺术家带来创作灵感。同样,如果课堂上能恰当地运用节奏练习,会使学生积淀音乐素养的同时带来创作上的灵感。
“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非洲人通过错综复杂和变幻多端的节奏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迷人鼓乐。笔者在教学“非洲音乐”欣赏时就运用了大量的节奏练习。根据非洲鼓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先后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打了一组节奏,再自由组合变幻出不同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可以组成自己的打击乐队,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这样的想法既独特又新奇!节奏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非洲音乐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文知识;核心知识教学
语言知识是发展技能的重要基础,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12)。[1]英语课文学习承载着发展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价值。从单元教学来看,课文教学指向写作,其有效性表现为单元写作能力的提升程度。课文教学能否有效实现其所承载的课程价值,取决于课文知识尤其是核心知识的教学。然而,当下课文知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存在偏颇,忽视核心知识的教学,影响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英语教师应认真反思课文知识教学,积极探索核心知识教学的有效途径,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的转变。
一、 当下英语课文知识教学的误区
当下,在课文知识教学中,不少老师认为语言知识的累加必然形成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累加又必然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对英语课程标准五维目标的孤立理解,导致课文知识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出现偏颇。主要问题有:
1.教学目标单一。在制定课文知识目标时,教师大都直接列出课文中的词汇,学习要求停留在认知识记层面。纯知识的教学更多考虑的是学生解题能力,很少关注知识在课文语篇中的表意作用及写作特点,很少考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何联系以及如何学以致用。脱离生活运用的知识教学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学用分离的英语学习观。
2.教学内容片面。在确定课文知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而是罗列出课文包含的所有知识点,唯恐遗漏。贪多求全的“地毯式”知识教学平均用力,缺乏对课文核心语言知识的聚焦,难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纯语言知识的教学往往忽略话题知识、语篇知识,导致学生出现“知识缺陷”,不利于培养语篇中整体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教学方式机械。受单一知识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往往撇开课文,直奔知识点讲解。学生则面对密密麻麻的知识点学案,反复读背默练。这种抛开课文教知识的方式导致语言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得到很多“惰性”知识碎片,却失去了深度理解课文、体验写作技巧的机会。同时,“注入式”知识讲授的方式也使学生失去思考以及语境中主动建构生成知识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方法。
课文教学中,我们要走出纯语言知识教学的误区,就要从有效发展语言能力的角度,思考课文核心知识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对英语课文核心知识教学的思考
核心知识是指学习一门学科所需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在一节课上,核心知识是指与教学目标实施直接关联的重要教学内容和项目,是教材文本中最基本的课程知识,是在课内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根本素质。[2]外语核心知识是怎样影响核心能力发展的呢?学者指出,语言交际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核心能力,影响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不仅有语言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世界性知识、文化知识、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多种因素。[3]我们可以把以上影响语言能力发展的核心要素确定为课文核心知识教学内容:语言知识(词汇、语法、话题等)、语篇知识(衔接、连贯等)、学习能力(策略、方法)、人文素养(思想、情感、文化等)。课文知识教学要拓宽视野,调整思路,帮助学生搭建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学习策略、人文素养的四维核心知识和素养框架,有效促进学生核心外语能力的发展。
三、英语课文核心知识的教学路向
1.重视核心语言知识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采取分类的方式描述各项语言知识的要求,对各项知识目标的描述也比较笼统。而教学参考书一般只提供课文中的“三会”或“四会”单词或短语,这些导致知识的呈现和教学随意分散。课文包含了围绕单元主题的词语集,包括主题单词、主题词块(短语、句式)等单元核心词汇。[4]这些词汇构成了话题语篇的内容,是单元写作的重点词汇,因而是课文语言知识教学的核心。例如,译林版《英语》九上 Unit 5 Music without boundaries文中的主题词块be present to, show an interest in, make music with, go on to study, win an Oscar for, make sounds from…by…, successfully bring… together勾勒出音乐家谭盾的成就和成功的经历,构成了课文的核心语言知识板块。以课文主题和内容确定核心知识的好处是,知识教学有语篇的整体感,有利于学生建立基于话题的知识图式。
2.关注知识的语篇衔接作用
只注重词句而忽略篇章生产和解读的外语教学会导致学习者不能获得语篇理解和表达能力。[5]课文知识教学要牢固确立语篇意识,在教学核心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内部是怎样组织并保持衔接和连贯性的。例如,译林版《英语》九下Unit 1课文介绍了北京和桂林旅游景点,文中出现了很多倒装句:In the middl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Beijing is the Palace Museum./ Next to the Palace Museum is Tian’anman Square. In the Northwest of Tian’ anmen Square is the Summer Palace.不少老师的教学止于孤立讲解“倒装句要注意主谓一致”,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倒装句的目的是什么。笔者在教学中把倒装句改为正装句,引导学生品读比较两种句式,体会使用倒装句的语篇组织功能:突出强调相关内容、保持与前文的紧密联系、使行文更为连贯。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的语法用法,也感受了其语篇衔接作用,增强了语篇衔接意识和能力。
3.渗透知识创生的策略方法
唐露萍(2014)认为,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要建基于生命性和教育性,通过师生有效交往,即在真切情感的依托下和真实的思维碰撞下才能生成和建构知识与意义。[6]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参与,创生出能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个性化”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活”性“真”知。[7]英语课文知识教学要避免单向的灌输,通过信息转换、情境体验、角色表演、讨论辩论等形式提供学生思考和运用知识的机会,构建“学用”课堂。在“学用”课堂上,学生不是在接受“惰性知识”,而是在灵活运用、内化创生知识,促进心智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创生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在上述Music without boundaries课文教学中,笔者提供了一只玻璃瓶,让学生通过敲击不同位置、改变敲击速度和力量等方式创造玻璃音乐,然后推选最佳音乐作品并颁奖。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真切体验了make music with, make sounds by…,be presented to, win a prize for…等核心语言知识,而且积极主动运用这些知识描述制造音乐的过程,增强了“学用”英语的学习策略意识。
4.领悟知识蕴含的思想情感
王道俊(2011)认为知识具有认知、自我意识和实践的教育价值,重视知识的识记和技能的发展而忽略知识的实践运用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对知识教育价值的窄化,难以实现从“知识”到“德”“美”的转化。[8]课文知识教学不能仅仅关注语言知识的表面意义,还要体验作者通过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人文素养。例如,上述课文通过make music with…, make sounds from…by…等核心词汇表达了谭盾对音乐感兴趣却又没有乐器使用,就运用石头、纸张、水来创造音乐,教学时就应避免机械讲解和读背,而要引导学生理解上述词汇表达的谭盾喜爱音乐和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自然产生对名人和伟人敬佩和向往之情。学生只有感悟到知识表达的思想情感,才会感受到知识传递的精神力量,也才会增强运用知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意识和能力。至此,知识教学才达到应有的宽度和深度,实现其教育价值。
核心知识是形成外语核心能力的基础,核心知识教学是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教师要增强课文核心知识教学的意识,确立核心语言知识、语篇衔接知识、学习策略方法、领悟思想情感等知识和素养要素为课文核心知识教学目标。教学应改变纯知识讲解、读背默练等机械方式,努力构建“学用”英语课堂。通过立足语篇、创设情境整体设计课文核心知识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知识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加深理解文本、主动创生知识、体验写作技巧、形成学习策略、升华思想情感的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
[2]张立昌:基于核心知识导图的高效课堂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3]王静: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核心能力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7).
[4]冒晓飞:初中英语单元主题词汇教学实践和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2).
[5]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23-166.
[6]唐露萍:“真语言”:本真教学的有效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4(6).
[7]黄聚宝:英语教学中知识创生的实践探究[J].教学月刊,2015(1-2).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什么;怎样教;智慧转身
近年来,初中音乐教学重情感体验、轻技能技巧,重人文知识、轻音乐本体,这是伴随着过去的唯音乐知识、技能的批判而产生的。诚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只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等是片面的,教师决不能因噎废食,漠视、抹杀音乐的音乐性。音乐教学离不开音乐知识,但不能唯知识;音乐教学离不开技能、技巧,但不能唯技能、唯技巧。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一定遵循课标的要求,立足于音乐的本体,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多样、立体、有效。
一、立足于音乐本体,研究“教什么”
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的,一般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器乐等。立足于音乐的本体,音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的知识概念,而且包括音乐的行为;立足于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视角,音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情感,而且包括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音乐学科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和价值,比如音乐的要素、音乐的技能、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等。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立足于音乐本体,而且要从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视角加以审视,主要包括学生所理解、所能接受的音乐。比如教学《中国龙吟——我是中国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唱《我是中国人》,初步感受、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领略京剧的韵味,更要引导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运用“装饰音”“拖腔”演唱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板”“眼”,认识“躲板”“上波音”“前倚音”等。没有这些知识,学生就不能认识京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两个主目标:一是欣赏,二是学唱,其他的目标都从属于这两个主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感受京歌的节奏、旋律,就是要跟着老师演唱,跟着伴奏演唱,从而最终能够独唱。这样的教学始终围绕着音乐本体性知识展开教学,能让音乐教学取得应有的实效。本体性音乐知识是音乐学习的根基,只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教学,学生的音乐学习才能走向深入、走得深远。脱离音乐本体性知识的教学,犹如假牙、假发一样,没有生命力。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教合适的内容,契合学生具体学情。只有立足于音乐本体、立足于学生本体、立足于方法本体,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立足于学生本体,研究“怎样教”
明晰了音乐“教什么”的问题,就要来研究、谋划“怎样教”。从世界音乐教育体系看,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以及“奥尔夫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这三种方法不能分开,而应当融合在一起。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主要立足于“听”,主张以身体作为乐器,其核心理念就是“听”和“运动”。“柯达伊教学法”立足于歌唱,强调音乐要培育学生的视唱、读写等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将音乐、乐器、语言、表演等结合起来,让学习全身心投入。《中国龙吟——我是中国人》是典型的西皮流水音调缀成的戏歌,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唱词简短、朗朗上口、运腔十分口语化。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京歌《中国龙吟——我是中国人》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京剧“西皮流水”板式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聆听,并且用问题启发学生:“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色,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内容赞颂了什么,这首京歌的力度和速度有何特点?”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结合学生搜集的有关“西皮流水”的京剧知识,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有关“西皮流水”京剧知识,如“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度”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唱京歌,从中感受、体验京歌的韵味,感受、体验“装饰音”增添了京曲的韵味。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把握京歌的要素,让京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甚至可以让学生以京剧音乐素材创作戏歌,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做到“以声传情、以情育人”,从而唱出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立足于音乐的本体,研究“怎样教”,要引导学生的多维参与,构建学生的音乐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首先是获得音乐的感觉,然后才能获得音乐的体验,从而积淀起感性的音乐学习经验,形成音乐审美判断、立美创造。
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渗透策略
G623.31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符合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
一、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深入到小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要想提高英语这门学科的质量,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行。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其要多与学生沟通,密切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学生之间要相互沟通。所以,了解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步。
我们以“How do you get there? ”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和回答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即“How do you go there”的学习和训练,这个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能快速熟记短语“by+交通工具”以及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兔子舞”游戏,教师放兔子舞的音乐,让全班学生排成长队,后面学生把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随着音乐的指令“Left-Right-Go-Turn around-Go,go,go”,队伍开始慢慢向前移动,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法,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这为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第一步。
二、重视品德培养,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活泼的特点,为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英语这门学科的特征,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增强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这门学科是由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组成的,品德教育的运用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汇量,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我们以“My favourite season”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 I like …….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 my favorite season is……”等句型,并W会如何运用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来描写一年四季的天气特征、衣着特点和活动内容。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与学生共同打开来自amy的邮件,并阅读邮件中的内容。Amy在信中提出了她最喜欢的季节、衣着特征和活动内容。在邮件附后,amy希望同学们能给她回信,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特征。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也愿意给amy回信。在学生回信的过程中,便于学生与amy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学生掌握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全身投入到英语教学中,从教学中学习到更多与品德修养有关的知识。
三、增加课外阅读,确保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由于受到课本内容的限制,大部分文章都不太完整。当学生在理解不完整的文章时,他们会遇到重重困难,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力。针对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知识,确保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我们以“Let’s take a trip”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be going to句型,并能利用该句型来复习旅行用语。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走出出生的城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鉴于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通过阅读让学生阅读图书馆中的旅行书籍,学生能看到外面的大城市以及每个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这样一来,学生能更直观的掌握本节课的英语单词、词汇和句型,并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对于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四、总结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教师要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
篇10
一、建立高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管理机制
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之前,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事情就是自身学校音乐教学设备和管理机制的健全。设备的健全是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条件,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般,没有健全的教学设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无从谈起。而管理机制的健全则是促使课程资源能够得到高质量开发和利用的保证,只有在管理机制的保障下,教师才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才能够避免各类意外情况的出现。
二、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促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
为了促使教师能够高效率进行针对学生的音乐课程开发和利用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促使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能力都能够符合要求。这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最为关键一步,也是最为难以完成的一步。这是因为当前普遍音乐教师在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方面都有所欠缺,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之后,教师自然不能够将自身的眼光和认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可以从引导教师通过不断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具体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着手,鼓励教师进行同仁经验分享。
例如,我在自身的日常教学之余就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当前社会对初中生音乐能力的要求,并以此为基准结合当前班级学生的实际音乐基础来选择针对性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在具体实践以后,我则会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就其中做得好和做得差的地方进行记录。除此以外,每个月我都会组织我市的初中音乐教师就自身本月的经历以及思考进行分享。由此,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都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明显的提升,并且能够逐步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工作,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促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利用的主动参与者
当教师完成课程资源开发的任务以后,教师就需要进入到课程资源高效利用的环节之中。而为了促使自身所开发的课程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率的利用,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成为最核心的因素。只有引导自身班级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开发的课程资源中,并在和教师的配合之下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教师的课程资源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为了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具体进行资源利用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结合资源的特色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发现资源的魅力,提升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自身课程资源开发之后,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班级学生的参与感,确保自身的课程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特定的资源使用了诸如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校广播音乐氛围营造教学模式、师生问答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等方法。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配合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提升,自然我的课程资源利用了就能够达到最大化。
- 上一篇:医疗设备购置申请
- 下一篇:国外音乐教育现状及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