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进口设备
(一)申请进口医疗设备,按上级的规定每年7月10日前申报下一年度的计划。为此,各科室平时积累有关资料,对所需订购的设备于每年5月30日前选好样本,按要求填好正式订货卡单,由科主任签署意见后送交器械科汇总,报院长批准。
(二)各科室应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平时注意搜集资料,对所需仪器的性质、质量认真了解,对大型贵重仪器国内已有使用单位者,应尽量先进行考查,组织论证评价,必要时可报请院领导批准,组织专人考察。以确定哪一个国家、厂商、型号的更为适用。
(三)凡是没有样本,并提不出仪器的性能、质量情况的,均不能申请订货,器械科亦不接受这类申请。若需查阅样本资料者,可到资料室查阅。
(四)急需的个别设备如价格低于二千美元,可不受以上申报日期的限制,随时与器械科联系,报院长批准后,尽量与有关单位争取外汇指标,待落实后方可订货。
二、国产设备
(一)各科应在上一年12月底,编好下年度国产大型贵重仪器(单机一千元以上)申请计划。在填写申请计划时,应选好产地、厂家、型号,并尽量提供样本,由科主任签署意见后送交器械科。
(二)器械科根据申请计划,对需要情况进行调配研究后,编制全院的医疗设备计划,上报院长批准后,再与有关单位办理订货手续。
(三)凡是国产新型较贵重的仪器,各科应尽可能到使用单位考查,确有把握时再行申请。
(四)如属医疗、教学、科研急需,单机低于一千元的医疗设备,在编制年度计划未申请者,可以随时写申请报告,科主任签署意见后送交器械科,由器械科根据需要报请院长批准后进行安排,对外订货。
篇2
关键词: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业务水平的提高,很多医院的基础诊疗设备和专科设备投入在增加,在采购医疗设备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形式多样化、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建立并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显得极其重要且必要。文章从当前地方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出发,归纳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视角,提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的几个思路,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医疗设备采购工作流程复杂、涉及的部门多、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周期较长,这就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对应的采购合同档案也就随之出现了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部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
医疗设备采购过程经历了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设备科组织院内市场询价(金额较大的需外出招标)、报院领导班子审批决策等阶段。从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开始,就产生了对应的工作记录表格,表格需要按要求填写内容,报领导审批,在多个领导审批、使用科室确认签字、其他部门共同参与询价并签字确认的过程中,难免发生漏签字、忘记收集相关材料的情况,因此,在收集采购合同档案材料时,资料内容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收集难度大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包含的内容丰富,从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看,主要包括:采购合同、廉洁协议、医院内部送相关部门审核的内审合同、院领导班子的决策批示材料、招标(询价)记录表、使用科室的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职代会议案和决议批文、招标文件、成交通知书、评标报告等材料。这些档案资料内容丰富,经手的人多(涉及到医院设备科、招标办、院领导、经销公司等),每个档案资料产生的时间没有固定节点,而且有时经销公司提供的原始材料不完整,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收集档案资料的难度。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后不能封卷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属于医疗设备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整个医疗设备“生命线的开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例如某台直线加速器采购建档后,某天发生了故障,维修工程师到现场进行维修,更换了某个零部件,还填写了检测、维修报告单,那么该维修报告单、检测报告单就需要及时收入该设备对应的档案盒中。因此,医疗设备档案不能封卷,直到该设备报废。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检索查阅方法单一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之源,是医疗设备管理规划化、科学化的基础。一个全面、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库,对设备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为止,很多医院都尚未开展档案信息库建设,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利用率极高,因此,大多数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Exel表格来完成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内容录入、查找工作,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从长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来说,这样的查阅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档案意识不高
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档案不像医疗、科研等档案那样能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和采购效益,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领导、职工的重视,极少设有对应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专职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更加谈不上,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忽视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一些从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由于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或者在兼任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其他日常工作已占用大量的时间,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显得被动、不受重视,甚至出现许多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其实只是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
(二)归档范围不规范
在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中,从申购设备到医疗设备采购工作结束,经历了提出申请、委员/专家论证、设备立项、设备招标/询价、签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五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形成了大量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但是由于医院各职能部门不同、档案收集缺乏依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购置报告、审批过程材料、招标材料、医疗设备生产厂家证件材料、成交经销商证件材料以及授权书等资料的收集存在较大的困难,各个部门所收集的档案材料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范围的不规范。
(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属于动态管理过程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不能封卷,因为该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医疗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将所收集的材料按规定进行整理,根据资料内容制作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经医院和成交经销商沟通无异议后,送到医院的合同审核部门审核合同内容,最终双方签订正式合同。从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医疗设备的价格、保修、付款方式、交货时限等信息已确定,但这并没有最终结束,后续将涉及设备的安装验收、维修保养、付款、报废等工作,所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形成后,不能封卷,这也给档案的保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口管理问题
医院档案室,负责管理全院的档案,各科室收集整理好的档案在规定时间内统一移交到医院档案室,这就涉及到归口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医院档案室,存在一定的利弊关系。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档案统一在档案室管理,避免出现重复管理、多头领导。弊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医疗设备统一管理后,一方面查阅不便;另一方面,每个领域的档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归口管理后,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在借阅档案时对档案的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
要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要强化档案的管理意识;其次,要明确档案的归档范围;最后要不断完善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一)加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意识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即使是专职的档案管理员也很难做到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上,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应在意识上有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强化医院上下的档案管理意识,通过经典事件、实例展现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定期汇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工作情况,统计好借阅的次数、内容等;最后,要加强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从专业角度提升专职和兼职档案员的意识。
(二)明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范围
1.医疗设备申请阶段:大多数医院的设备采购申请都是由年度计划采购和临时紧急采购组成。不管是年度采购计划还是临时采购申请都是由设备的使用科室提出,从使用科室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医疗设备请购表格、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可行性报告、提请职代会审议的议案等。从设备科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各科室申报项目的汇总表格、召开论证会议的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现场照片、参与论证的专家委员投票、会议讨论的原始材料、上报院领导的请示报告等。从医院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院领导会议讨论结果的决策批示。从其他相关部门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大型医用设备购置许可、同意增配大型医用设备的批复等。所有这些涉及到设备购置的档案,都必须存档留存。
2.医疗设备采购阶段:医疗设备采购部门根据采购活动管理权限,整理需要采购的设备的主要参数及配置要求,通过媒体方式公开招标信息,组织召开招标会议,上报招标结果。其中,院内的档案包含:招标议价记录表格或书面记录、上报院领导会议的招标情况报告、院领导的决策批复等。投标公司的提供的档案包含:投标文件(报价表、厂家证件、授权书、经销商证件、产品配置清单、产品介绍等)、外出招标的还需要提供中标通知书、评标报告等。
(三)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只有科学地整理设备档案,将其有序存放、系统排列,才能提高档案的调取、利用效率。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现在大多数还只是由专职或兼职的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随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手工的登记、查询效率低,为此,档案归档时应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库,为后续的调用、查阅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便于档案的管理。另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保管形式,一是保管在医院综合档案室,二是直接保管在设备科。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趋向于统一移交医院综合档案室保管,这样更有利于专职档案人员的培养、形成更加系统专业的档案管理库。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成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系统齐全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框架,才能用详细的医疗设备分析报告为医院购置医疗器械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用详实设备的申请审批手续资料、招议标记录、招标承诺资料等为招标采购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重要的保证;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限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提供技术依据,为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韦双莉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
[2]鲍薇.浅析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黑龙江档案.2014(2).
篇3
摘 要: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新医疗体制下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总结了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降低医院的成本,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技术基础,医疗设备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医院的医疗业务,医疗设备运行是医院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先进的医疗设备配备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和展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探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设备成本效益管理、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等角度出发提出更好管理办法以期实现全寿命全过程信息化医疗设备管理势在必行。
一、医疗设备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购置预算缺乏科学性
临床使用科室申报本科室拟购置设备时缺乏充分论证、综合分析和评估。对拟购置设备轻重缓急没有做到有效排序,更有甚者,对部分设备购置的必要性都缺乏论证分析。比如,常规设备更新,科室对原有设备基本情况、使用、维修等了解不全面,且医院职能管理部门缺乏针对常规设备全院层面的考虑,存在各科室申请各自所需类型设备,如此,医院常规设备存在大同小异情况,不仅不方便维修,而且给招标采购科谈价议价环节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未起到批量采购降低整体成本的效果。对于新增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的引进,科室申购理由不充分,合理性欠缺,投资效益分析缺乏判断依据,只是盲目的引进进口设备,给自身增加沉重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最终造成设备医疗服务费用增长过快,这显然与我们国家医改政策背道而驰。
1.2 设备验收不规范
医院设备验收制度的缺失、工程师维修素质不高、科室设备使用人员验收意识不强等造成设备验收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观性、随意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医疗设备验收程序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多的,比如外包装检查、数量清点、拍照存档、随机技术资料的收集等。验收人员的构成也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工程师、资产管理员、科室设备使用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会计等,通过对设备的采购合同及其验收程序的分析,再进行设备的名称、品牌、规格、配件、技术参数等的验收。验收环节的任意一项的缺失,导致了本该在验收环节发现的问题在临床使用时才被发觉,由此造成了维修保养费用的增加,更有甚者,还会导致医疗事故发生,这完全丧失了设备检验的意义。
1.3 设备日常管理缺失
设备的入库、调拨、维修、保养是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日常工作。但是,目前医院存在设备采购验收滞后,入库不及时的现象。部分设备验收合格,科室已使用数月,但是迟迟未入库,致使供应商经常催促入库。另外,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及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临床科室不断增加或者重新划分,所以,设备的日常调拨时常发生,但是,由于医院信息系统在这方面开发较为迟缓,科室递交的调拨申请单只是做了登记,在台账和固定资产会计账中未做调整,致使科室资产卡、物、账不符。
1.4 医疗设备的报废工作未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目前,各大医院一直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实,导致设备报废管理工作不严密,缺乏程序性、科学性操作。医疗设备报废缺乏明确的判定标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目前,设备的报废处置管理只反映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功能,没有对设备报废处置全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监督,从而形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二、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设备预算意识、建立健全采购制度
医院的相关部门应根据各个科室每年购置设备的申请开展调研工作,必要时还应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并撰写可行性报告,在汇总各方面意见之后,提交全院设备采购计划至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制定详细计划,并对使用科室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做好调研和考证。具体以投资收益率和回收期分析统计方法,投资收益率=(医疗设备的收入-设备支出)/设备投资,投资收益率越高表明设备收益越好,回收期=医疗设备的投资额/年净收入,投资回收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本的周转速度。显然,资本周转速度愈快,回收期愈短,风险愈小,盈利愈多。这对于那些技术上更新迅速的项目或资金相当短缺的项目或未来的情况很难预测而投资者又特别关心资金补偿的项目进行分析是特别有用的。再依据讨论结果和研究决定实施采购,以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采购,做到物尽其用。设备采购不仅复杂而且重要,且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采购来的设备闲置不能用的话,有时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且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探索公正评价医疗设备配置的客观依据,倡导重视并积极开展大型医疗设备分析,提高医院决策和使用管理水平,为政府提供大型医疗设备宏观调控的有益参考,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
2.2完善验收制度、优化验收流程
设备验收工作是连接前面购置工作过程与后续使用工作的桥梁,也是检验合同的关键一步。通过不断完善设备的验收制度、统一验收标准、明确验收人员岗位职责要求,优化设备验收工作,按照相关的内容及要求进行验收,才能保证医疗设备管理验收环节的有序、良性循环。
2.3 加强设备日常管理
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是医院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预防性维护工作、制定最优化的维修方案以及采取合理的维修方式对于保障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设备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设备维修难度也在提升,所以,我们必须要及时的更新设备维修、维护观念,激发设备维修、维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维修、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工作素质,优化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服务模式,加强与厂家、专业化维修机构以及其他医院之间的联系。此外,还必须进行及时、合理调拨与科学管理。资产管理员就科室提交的资产调拨申请单及时准确的进行系统登记,变更,并与资产会计定期核对账务,力争做好物、卡、帐一致。
2.4 完善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
医疗设备报废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程序性非常强的工作,在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的时代,信息是手段,管理是关键。对于医疗设备报废应当在严格按照国家资产报废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医疗设备报废制度,实行强制报废和条件报废相结合的方式,并坚持勤俭节约和尽量利用的原则,对临床医技科室申请报废的理由核实审议评定,规范报废设备的处置。医疗设备报废中可再利用设备信息应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公开说明并做好登记入账,留待日后维修同类设备,对于符合报废条件需做报废处置的设备做好处置工作。通过对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将医疗设备报废管理中零散,耗时及重复琐碎工作,串联成为一套有序,高效的工作整体,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工作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
结束语
加强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其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来不断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推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信息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医疗工作,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绩效考核 评价
近年来,医疗设备的广泛使用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所以,在医院的资产管理中,应该加强医疗设备的绩效考核,优化医院的整体管理,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在满足患者、病人的救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现象:近几年,我国医疗设备的进口数量、金额不断上升,给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一)设备使用率不重视
当前,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没有相关的考核制度,或者即使有制度,也不够详细、具体,在实际考核中缺乏执行力。导致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医疗设备特点、使用情况资料不详细。
(二)设备的购入缺乏正确的分析论证
在采购医疗设备之前,并未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去分析其可行性,采购存在随意性;为了提高知名度、或者盲目扩张,一些价格昂贵的医疗设备被引入医院,但使用率偏低,收入不高,成本在折旧期间内难以收回。
(三)设备缺乏维护保养
医疗设备超负荷使用,维护、保养不能按规定执行,使得机器存在隐患甚至出现故障,从而影响医疗救治。不仅加大了维修的费用也缩短了使用周期。
二、实行医疗设备绩效考核的迫切性
当前,医疗设备采购的费用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医院,所以针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必要对引入的医疗设备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医疗设备绩效考核与评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综合成本等因素,通过购置设备分析论证,排除一些不必要的高成本低回报的设备(急救类设备除外);其次,通过使用率的考核分析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的增收节支。同时,在设备一系列论证考核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设备的采购控制、也实现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及合理利用。
三、医疗设备绩效考核、评价的方法
(一)对医疗设备进行考核
1、购前分析
首先,立足科室的实际情况,在集体讨论、达成意见之后,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针对采购的目的、可行性、经济及社会效益,回收预测等方面进行论证。其次,参考兄弟医院的设备情况,结合现有设备的使用,对申请购置计划进行审核、分析。最后,在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上对形成的草案进行讨论,听取医院领导、专家的综合意见形成最终意见。
2、设备在用管理
医疗设备购入之后进行统一规划,落实部门管理机制,责任分管到个人。在管理中多管齐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准确率。同时,医院财务部门要加强设备费用监管的力度,核实具体费用的支出。另外,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设备技术管理。除此之外,要定期填好设备保养、维护的信息,方便后期对设备绩效进行考核、评价。
3、使用中的考核
主要指的是:考核设备的创收指标,对其使用率、完好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行评价,最终形成报告,反馈到科室与绩效管理部门。设备考核标准。医疗设备考核分为两大标准。第一个标准为管理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设备安装、调试、运行、人员操作规范、维护、保养、功能开发、环境建设等。第二个标准为收效评价。主要包括:支出、收入、人员工资、折旧费、利用率、完好率、水电费等。
4、设备报废论证
由责任科室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派出专家进行评定,符合报废的填写评定意见报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批,需要上报上级部门的,必须得到上级部门批复后方可进行资产处置。若在折旧期内的损毁,所有相关费用由责任科室承担。
(二)建立投入、支出及收效的数据库
首先,成立相关的监督科室,负责整理、收集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的数据。其次,设备管理部门联合财务部门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实。有条件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建立数据库。再次,设备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便在数据分析中,进行有效评价。在绩效评价之前,设备管理部进行自评。最后,在评价的基础上,计算出相关的结果、数据,提出存在的问题,协同相关部门,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三)根据考核结果,明确奖惩
针对考核的结果,绩效好的医疗设备部门进行奖励,并在下次设备申请上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对绩效差的设备部门进行处罚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医疗设备绩效考核、评价的作用
首先,对医疗设备实行绩效考核、评价,实现了购买的科学决策,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了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素质和责任心,有助于提高其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其次,通过设备市场的调研、分析、评价,并且对可行性提出论证,促进了医疗设备购买的合理性,降低盲目攀比、过分追求技术含量,忽视经济、社会效益,随意购买的现象。在提高设备绩效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资金的成本。再次,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设备,保证了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了重复购买,或者机器闲置的情况。最后,实行设备绩效考核、评价,形成数据分析报告,有利于院领导、管理部门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方案,并使医院在购置设备中合理规划资金的支出。
五、结束语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产品日新月异,资金的大量投入迫切需要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提出了设备绩效考核、评价的具体办法,并对考核的效果做出了评价,希望可以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财务分析;大型设备;事前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大型化、自动化、系统化医疗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医疗设备在整个医疗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现行的医疗补偿机制不健全,政府对医疗机构的预算补贴呈下降趋势。客观上,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医疗服务的经营收入,导致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投资的热情日益高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增长率居高不下。这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容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诱发不合理采购,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何做好大型医疗设备事前评估,保证设备效用在未来尽可能地发挥,是摆在医院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大型设备购置的事前预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申请立项。科室引进大型医疗设备,是按照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有利于服务病人,有利于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科务会讨论集体决定。在这个环节,注意强化科室主任的责任意识,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有民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本着对医院、对科室、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立项申请工作。
(二)初审和立项论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既考虑当前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考虑到局部需求又有利于医院整体建设,既考虑到经济效益又考虑到为民服务,既考虑医疗需求又照顾到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既考虑需求又顾及可能的原则,提出初步年度立项计划,提交院器械管理委员会讨论,报院党委批准。在立项论证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把握的是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实用性并重。必须把目光瞄准国际前沿,引进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尖端设备。但与此同时,也要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不能一提技术先进就照单全收。
(三)进入购买程序。经过初步论证后,经器械管理委员会同意,进入购买程序。
通过可行性财务分析,对一些不能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综合效益的设备申请立项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避免盲目引进设备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事前预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举例说明:某医院拟购置“多层螺旋CT”,计划投资750万元,且假定一次付清,无贷款。“多层螺旋CT”属医院高能射线专用设备,其使用年限、年折旧率均按医院财务制度分别定为8年及12%,该设备年折旧额93.75万元;平均每人次检查的收费标准参照当地物价局文件,预计为360元;根据市场价预定每人次消耗材料费为31.5元;CT室工作人员10人,预计年工资、奖金收入合计44.84万元;月工作日以250天为准,平均每日检查30人次。其他费用暂未考虑。
(一)静态评估方法
1、测算投资回收期。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该指标以投资回收的快慢作为分析投资效益的依据。在原始投资一次性支出、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
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年现金净流量=750÷107.78=6.96年
年现金净流量=年现金流入量-年现金流出量=107.78万元
年现金流入量=每人次收费×每日检查量×年工作日=270万元
年现金流出量=每人次消耗材料费×每日检查量×每年工作天数+年折旧额+CT室工作人员年收入=162.22万元
2、测算平均投资报酬率。平均投资报酬率是以投资项目的整个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计算设备寿命周期内平均的年投资报酬率。比率越高,收回投资的速度越快,实际意义是每单位投资货币能获利多少。
平均投资报酬率=每年现金净流量/原始投资额=107.78÷750×100%=14.4%。
(二)动态评价方法
1、测算净现值。净现值是指把项目从投资开始到终结,各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都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之间的差额。净现值表明: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后,以现值表现的净收益,因此净现值>0时,表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即方案可行;净现值
净现值=-原始投资+平均年现金流量×N年
贴现率贴现的年金现值系数=-750+107.78×5.335=-174.99
2、测算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内含报酬率是根据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出来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由于该投资方案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小于估计的贴现率10%,需逐步降低贴现率,进行多次测试使净现值接近于零。当假定贴现率降到3%、N=8年时,净现值=6.61,接近于零。用内插法确定该项目投资内含报酬率(N=8年)其计算公式为:
年金现值系数(C)=原始投资÷平均现金净流量
内含报酬率(R)的年金现值系数C=750÷107.78=6.958
查8年期1元年金值系数表:R1=3%,C1=7.02;R2=4%,C2=6.733。
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R=R1+(C1-C)÷(C1-C2)×(R2-R1)=3.2%
三、分析
大型设备投资的特点是资金多、风险大,对自筹资金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对大型设备投资可行性论证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估时,必须牢固树立两个价值观念,即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静态评价方法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但通俗易懂,计算简便。加之多年来,国有医院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的资金均由国家无偿提供,一般不需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种评价方法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中常用。上述投资方案,静态评价方法论证得出:该投资回收期不到7年,低于规定的使用年限;投资报酬率为14.4%,高于预定报酬率4.4个百分点,方案可行。动态评价方法论证得出:投资回收期8年,投资报酬率只有3.2%,低于预定投资报酬率6.8个百分点,方案不可行。可见,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完全不同。从方案评价过程中可见,由于动态评价方法考虑了时间价值,对大型设备投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评价时,采用该方法比静态方法更合理、更科学。特别是内含报酬率,体现了方案本身的收益能力,反映其内在的获利水平,如果通过借款来投资大型设备项目,当贷款利率低于内含报酬率时,那么还本付息后仍有利可获。
对于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在采购前进行效益分析已经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医院的大型设备采购分析及研究在医院设备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探讨,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这也是一个趋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要提高现今医院治疗体系的效率,引进并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大势所趋。医疗设备是协助医生检测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医院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提高了医疗水平,那么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本文解释了什么是计算机管理系统,阐述了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计算机管理医疗设备在应用中的成效。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医疗设备;应用;成效
医疗设备作为医院检查病人疾病的一种辅助工具,是医院不可缺少。所以,医院不断地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借此提升医生诊断疾病的效率,让患者更快一步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因此,医院引进的医疗器械非常多,而且这些医疗设备种类异常丰富,对它们进行科学、快速、高效的管理成了我们的热门话题。因为科学管理医疗设备能够提高医院各部门的效率,能够及时使用和调配设备,使物尽其用,及时发现运行不良的设备,能够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设备管理系统中,直接管理设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设备管理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SQLServer的设备管理系统的展现方式所展现的图表的形式,更加方便工作人员的理解、更新和管理,可实现人力资源的高度集中,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诊断错误率,极大增加了工作的准确性,从客观角度上讲,提升了医院的声誉。计算机系统与医学现相结合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其对传统医学统计方法两个方面的突破性的进展,首先是对于医学领域的处理内容上有所发展,计算机可对多个因素同时处理。Cox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人们在医学领域经常应用的两个分析方法,这两个方法极大地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而且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准确率极高。
1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之前,人们都是用笔和账本记录的静态管理模式,如今,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工记的账静态管理模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动态管理模式。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存放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输入的所有档案管理信息,这样一来,不同的部门的医护人员可通过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网络,搜查医疗设备的原始档案及其使用情况,并对医院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查看,一旦出现设备故障也便于及时的故障解决。为了方便医院内部人员对档案管理网络的信息查询,网络档案管理人员要实施档案的目录管理包括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便于医护人员对以往病理内容的翻阅查找。此外,为了使文件名输入计算机管理,对协议书、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等重要内容都需要采用专业扫描仪扫描,刻录成光盘保存[2]。具体的应用如下:
1.1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根据自身医疗水平和器械所有情况,可以建立这样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临床科室-供货商-设备科三科室之间形成业务流动。根据医院的对设备的实际需求,设备科拟好医疗设备清单,交至领导进行审批得到需要购买设备的购买资格,等到所有相关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招标购置,中标后便可通知供货商备货,供货商发货后,仓库进行入库管理-财务结算费用-数据统计-后台管理-设备维护及报废-计量管理,最后设备科的计算机录入相关设备信息,登记完成后可以把设备送到相应的临床科室的循环管理系统。
1.2现代化管理档案库系统
档案库存放了大量的材料,对档案材料进行分类和管理是很重要也是很繁琐的。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特意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档案库的信息进行整理。计算机管理系统除了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和监控,还可以对档案库所处的危险情况进行识别,包括档案库的温度。一旦发现档案室的温度值和湿度值超出预算,计算机会及时向档案管理人员发出警示信号,表明档案库某处异常,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更高,档案资料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
1.3医疗设备管理模块由临床科室申请的购买
临床科室会分析自身具体的需求,考虑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后,拟定计划与内容,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交到设备科。设备科审核和整理临床科室上交的内容,提交购买申请,交至上级级领导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再进行招标和购买,最后入库,结算费用。计算机网络对这一过程全程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1.4便利的购置医疗设备
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可以使医院想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医院应该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掌握先进器械的技术,越来越多的设备在新更新换代,新设备不断的涌进市场。根据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可以在网上轻而易举的找到所需要的医疗设备。
1.5管理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医疗设备供货商向医院医疗设备科提交医疗设备和设备有关资料,并委派专业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登记、检验,初步检查医疗设备的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骤。临床科室负责人对医疗设备进行的安装、调试等,医疗设备经设备安装人员检验合格才能送到相应的临床科室进行实际工作。医院购入的医疗器械,统一由库房保管员和采购员验收,验收结果记录在医疗设备入库验收单上,便于后期人员查看[3]。此外,系统还能管理付款事宜,可以登记设备为已付款款项和未付款项。方便医院对当前医疗设备的经费投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医院下今后投资计划提供参考。但是这个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操作并不复杂,这就是计算机管理的优势,简单的操作完成复杂的事情。
1.6处理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
医疗设备的维修信息处也必须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管理。对医疗设备的好坏、维修次数、维修厂家、维修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整理,将无法再使用的医疗设备淘汰,填写报废申请表向上级管理部门申请报废。
2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的成效
以上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大致行成了以下的优点:
2.1提高了采购的工作效率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完成各个流程的处理,逐级的向上级部门进行反应,以满足各个临床科室的购置要求。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人工操作,采用了自动化的申报程序。使得审批过程规范化进行,节省了人力物力,更加准确、有效、及时,使医疗设备的购置过程简便操作、合理进行。
2.2库房管理的信息化
医院的人员可以从表格中清晰地看到设备相关数据。此外,所有工作流程的数据都是下一个流程的根据,计算机可以将所有设备的入库出库账目清晰、详细地记录下来,保证了医疗工作有序正常运行。同时,这样清晰的管理方便医院及时添置、淘汰、维修设备,不会出现设备多买或设备不够用的情况,不仅可以保证医院工作顺利展开,也为医院节省了开支。
3结语
医疗单位的管理逐步实现计算机统一管理,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办公效率,给人们带来方便。医院已经逐渐认识到计算机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引进了计算机管理技术,配备了自动化的管理系统。所以,医院的管理水平还会有突破性的提高,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
作者:陈南西 单位: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 重庆弗来明医院
参考文献
[1]陈锐.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7:39.
篇7
应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对我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其具有非常明显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特征,以如下基本原则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将服务对象作为焦点、全院人员参与、重视领导地位和医疗设备供应商之间保持互惠互利的关系、合理有效监督、实时动态控制、不断发现问题和改进、掌握系统管理方法、实事求是的决策。
2结果
2.1建立了完善的程序文件和过程控制
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后,我院编制出设备管理、采购控制以及检测与测量设备三个管理程序,通过加强管理,院内各级人员的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良好。
2.1.1设备管理程序
使用科室申请—设备科初审—领导审批—设备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采购—验收、安装与调试—货品入库—档案建立—交由科室保管和维护—日常维修—使用科室报废申请—报废审批—器械报废下台账,严格落实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全程记录,保存文件。如在调试与验收环节中需要有完整的安装调试验收文件,要求有所有参与人员的名单,按照规定步骤开展工作,建立医疗设备验收单,对于不合格的物品及时向供应商反馈,要求换货或者是退货[2]。
2.1.2采购程序控制
审查供货方的资质—填写供货方的基本表格—对样机进行评价—现场考察—查看历史评级与信誉—填写评定记录—审批—建立供求关系—评定表的填写。每个环节责任到人,不允许出现丝毫误差。
2.1.3监测与测量设备的管理程序
计量器械的台账建立—完善周期性检定计划—日常检定工作—对器具进行校准以及鉴定状态标识—对于计量检定文件进行存档,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如何监测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有些是属于国家强制性检定要求的器械,必须按照规定实施送检[3]。本院定时将血库等冰箱中的温度计送检,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记录好温度变化,由兼职计量人员签字确认,保证送检工作准确有效,同时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2.2实现程序文件的改进
篇8
一、公立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目的
(一)充分合理利用资金资源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决定了其提供优质服务和相对合理的收费水平,不能按照商业化的经营方式开展业务活动筹集资金。国家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发展所需资金来源主要是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收入。但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的定价不是以成本为基础的,还不能完全补偿医院的实际消耗。资金不足是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普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或者由于资金不足不能更新设备,使现有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或者采用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购置设备,还款付息既增加医院财务风险,也可能加重患者负担。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资源,合理配备医疗设备,缓解资金不足和患者诊治需求成为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必须通过开展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加以解决。
(二)规避利益驱动下的盲目攀比,加重患者负担
医院购置医疗设备可以满足广大患者的诊治需求,加快诊治效率,提高诊疗准确率,开展新医疗项目,缓解“看病难”。同时医院也需要通过高、精、尖的设备吸引患者,提高竞争力,争取医疗市场,寻求经济利益。医院间相互攀比,过度追求医疗设备的数量和先进性,加大医院资金压力。为收回设备购置投入,必然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也将阻碍医院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必须开展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将医疗设备购置和使用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领域和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医疗设备的购置成本是一次性支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后期费用,如配套设施费、零配件和能源的消耗费、维修保养费等是长期性支出。开展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可以避免使用设备时只关注收费和经济收入,忽视成本核算;重视采购成本,忽视运行成本管理;不重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造成设备超负荷使用,过度消耗,影响治疗效果;
(四)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效益
购置设备时不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忽视设备的实用性和应用条件,可能造成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开机不足或闲置,致使设备因自然力或技术进步而产生有形或无形损耗,造成医院投资损失,既不能满足患者需要,产生社会效益,也不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
二、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概念及原则
(一)概念: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是通过购置前期的计划论证、采购中的招标和监督,到使用中的维护、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反馈等程序,按照一定的程序和业务环节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重点强调设备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纠正偏差,理顺工作流程。
(二)原则: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医疗发展,满足患者诊治需求原则;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事前评价原则;权利制约原则;节约资金原则。
三、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重点环节管理
我院把医疗设备管理分为事前论证、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三个环节,对医疗设备在其生命周期内进行全方位管理。
(一)事前论证。
事前论证包括设备资本预算、投资效益论证两方面,是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最主要环节。
1.设备资本预算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决策性浪费是最大的浪费【1】。大型医疗设备投资大,变现能力差,如果事先不经过严格论证和测算而盲目购买,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投入与医院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必须与医院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统筹安排。我院每年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设备投入的资本预算,维持设备购置投入的一定水平,保证医院发展需要。
2.投资效益论证
我院制定了《中日友好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暂行办法》、《中日友好医院医疗设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设备购置前的论证程序等。
(1)临床科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经所在科室集体讨论,提出设备购置申请和设备购置基本论证;
(2)设备管理职能部门根据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资本预算,参照大型综合医院设备装备标准,按照科室发展需求、环境条件、效益等因素,结合医院和各科室的现有设备数量、使用率、完好率等实际情况,对申请计划严格审查,提出预算草案;
(3)相关职能部门对纳入预算草案的设备按照基础性设备、效益型设备、科研性设备进行综合评价,填写“医疗设购置综合评价表”;
(4)医疗设备经过综合评价,达到标准者(85分)才准予列入购置计划,报院办公会审查批准,购置款项纳入医院年度预算。
3.医疗设购置综合评价表
“医疗设购置综合评价表”设置不同的指标分值和权重,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填写,关注设备的医疗需求、使用率,与国家政策的相符情况、配套设施和条件等。
(二)事中监督
事中监督包括招标购置监督和使用监督,是降低设备采购和运行成本的最直接环节。
1.招标采购。医院对准予购置的设备纳入招标采购程序,严格执行招标采购管理办法,120万元以上设备采取社会公开招标,120万元以下设备执行院内采购程序。院内成立院领导、相关部门参加的招标采购小组采购,完善采购流程,加强采购监督。在招标中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价格,节约采购资金。
2.医院建立设备维修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维修原因、维修次数、维修配件和维修费用,在维持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节约运营开支。
(三)事后评价
事后评价指对设备投入使用后的配置是否合理、使用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进行评价,定期编制综合分析报告,向科室进行反馈和沟通。
1.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
财务部门负责审核仪器设备规划、年度购置计划,监督、考核、评价仪器设备。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购置、验收、维修、调剂、报废、事故处理、安全检查,按要求提供设备的管理信息,做好绩效评价的准备工作。
设备使用科室负责维护、保管,并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2.设备现状分析
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对已有医疗设备的使用现状开展全面调查,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清理调配闲置设备,并与新购设备配备相结合。
3.设备使用分析评价
(1)医疗设备分类评价:医院根据应用的性质不同对设备进行分类,对50万元以上的设备,按临床应用类、科研类、基础类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
(2)评价指标值的制定:结合类似规模医院同类设备的使用率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指标值,开展单台设备效率和效益考核。
(3)评价指标的选择: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包括:
成本与收入:净收益、成本收益率
运营成本结构:人员经费占总支出、设备耗材及维修占总支出、管理费用占总支出
盈亏平衡:单位边际贡献、保本业务量、目标业务量、安全边际
设备运行及利用程度指标包括:
运营效率:人均职工收入、人均职工成本、次均收入、次均成本、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
(4)评价方法:净收益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投资回收期分析
(5)规范评价流程:大型医疗设备绩效评价步骤实行二级负责制,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按月向财务部门提供评价所需的各种数据财务部门根据提供的数据,按年度计算考核指标,进行评价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医院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效果
买好、管好、用好医疗设备,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2】,也是公立医院作为政府职能延伸的微观层面职责之一。我院以点带面,积累经验,以便逐步建立医院全部大型医疗设备从采购、投入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的日常绩效管理和我院医疗设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工作规范,在科学决策、充分利用医院资金、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通过加强市场调研、专家论证、综合评价、招标竞价等程序,增加了医疗设备购置前的理性思考,规避设备购置中的“人情关”和“拍脑袋”决策,抑制医疗设备的盲目攀比、盲目购买,促进了医院资金合理使用;通过对现有设备的状况分析和日常管理,帮助各临床、医技科室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合理选择增购设备和所开展的诊疗项目,避免重复购买及设备闲置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改善成本结构,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通过绩效评价、信息反馈,使院领导、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随时了解、掌握每台大型医疗设备的经济运营状况,有利于建立医疗设备动态监测系统,为医院投资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将为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降低病人负担提供数据基础。
五、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存在的困难
行业标准的缺乏性和比较数据的不宜获得性;医疗设备是高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快,设备的无形损耗影响了设备绩效评价的应用性;评价数据依赖于PACS系统的建设,在其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展评价工作量较大,数据的准确性也受到一定影响;指标选择的合理性和可应用性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赵广宇 李捷玮 刘吉祥 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及利用评价方法简介[J].医疗卫生装备,2003,12
[2]裘 嵘 用VB程序实现大型医疗装备的成本效益分析[J].医疗装备, 2000,3
篇9
【关键词】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Medical Equipment Archives Management
SUN Juan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nan,Medical Equipment Department,Jinan Shandong 250022,China)
【Abstract】Hospitals with hig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in the medical practice; Has a large number of advanced medical equipment, these devices in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archive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the stand or fall of its management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hospital medical quality, technical leve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so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files, maximize equipment in the role of medical treat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s extremely important.
【Key words】Medical equipment;Archives;Management
1 医院设备档案的主要内容
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设备的随机文件、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主要包括:设备购置申请、论证报告、批文、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开标记录、招标报告表、中标公示、中标通知书、合同、开箱、安装、调试、验收、维修记录及随机文件(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系统手册)以及设备移交、转让、报废等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除了具备上述材料外,还应包括机电设备进口证明、海关免税证明、报关单、外贸合同、质量保证书、商检报告等。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2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3 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4 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4.1 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
4.2 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4.3 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篇10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093-02
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基层医院由于底子薄、财力弱,只有针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向管理要效益。才能降低医疗成本,为广大病员提供优质、低耗的医疗服务。
一、目前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分布在医院的各个科室,管理难度大。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责权不清,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现象。
1.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概念不清,分类不准确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按照医院固定资产的自然属性,结合其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共分为五大类:(1)房屋和建筑物:凡产权属于医院的一切房屋、建筑物以及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施;(2)专用设备:如B超机、核磁共振等;(3)一般设备:包括不直接用于临床服务的各种通用设备如打印机、电子计算机、复印机等;(4)图书:指各种专业图书和重要专业杂志;(5)其他固定资产:指不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服务的各种其他固定资产,包括家具、交通工具等。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概念不清楚。往往把一些低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数量大的小型医疗器械归入固定资产管理。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账物不清,移交不清”现象
虽然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都建有固定资产的总分类账、明细账,各临床科室作为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也负有管理固定资产的职责,但实际各部门的管理却并不到位。固定资产一部分归总务部门管理一部分归设备管理科管理。管理范围交叉,固定资产管理权分散,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相互配合,往往出现管理上的盲区。账账、账物之间缺少衔接,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情况时有发生。
3.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
医院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陆续制定了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科室之间调拨等环节管理缺乏管理实施细则,制度操作性不强。对固定资产盘存中发现的问题,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处理。每年的固定资产盘存工作对改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达到使用年限,不能继续使用必须用更先进的固定资产予以替换,对原有固定资产需要按规定报损。对报损后固定资产的处理也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
4.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视固定资产购买的管理,忽视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存在部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的现象
(1)医院固定资产的增加主要靠医院提取修购基金和上级拨入专项资金进行购置。为了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更高的需求和医院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医院负债经营,举借贷款等新建业务大楼和购置高科技的大型医疗设备,增强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医院在购买固定资产之前,一般都能组织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购买进行可性行论证后购买,充分提高了设备购置的合理性。(2)固定资产使用早期维护费用比较少,使用年限越长的固定资产维护费用越大。但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维护缺乏计划性,一些固定资产由于缺少有效的维护,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一部分固定资产在维护前由于没有管理人员对维护费用进行合理的测算,维护费用开支很大,固定资产维护费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对基层医院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一)认真完善、落实归口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最高领导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等组成,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政策贯彻落实和检查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对全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建档管理。建档资料包括固定资产购买时的可行性论证报告、购买单据复印件、合同书、验收证明材料等;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建立总账和按五大类别设置二级明细分类进行核算;各临床使用科室设置固定资产卡片,记录设备开始使用日期、在用科室、原值、预计使用年限、使用、维修、诊治病人情况。
(二)组织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全面开展了国有资产清理。我院成立了资产清理领导组和工作组,在资产清查中深入科室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首先对固定资产的品名进行了规范,其次对固定资产的规格、购买日期、购买金额、使用科室等情况进行了确认。各科固定资产实地盘点后,资产使用部门签字认可,管理固定资产的会计把全部数据录入电子文档,自动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和总分类账。通过资产清查,全面、准确地收集和掌握了医院固定资产的实物量、价值量及运行状况等信息,对固定资产存量、使用管理状况、需要配置的固定资产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电子计算机加强对固定资产资产的管理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价格也相差悬殊,平时管理工作非常烦琐人工管理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和有效。使用微机管理固定资产既可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加强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互制约,还可以及时、准确的统计各种报表,有利于成本核算的开展,为合理配备、有效使用和更新报废固定资产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四)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1.认真落实定期盘存制度。固定资产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盘点,年终医院要成立医院院长亲自参加的财务清查领导小组,盘点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医院资产管理部门配合,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积极参与。盘点时间一般最好选在11月份开始,避免年终因工作忙盘点时间不够,盘点工作“搞形式,走过场”。
2.实行固定资产交接制度
固定资产的使用要实行人员责任制,每一件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要落实到人。因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工作调动或固定资产在科室间调拨,固定资产原使用责任人应当办理固定资产交接,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工作部门负责监交。移交人、接交人对固定资产明细核对无误后双方在交接表上签字认可,以便于责任划分。交接表一式四份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移交人、接交人各留存一份。对固定资产使用科室之间不能私自调换、处置,固定资产的调配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调配。
3.对固定资产损毁、遗失等实行赔偿制度
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要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爱护医院财产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操作人员按照医疗仪器操作规则来正确使用设备并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如因使用不当造成医疗设备的毁损或因责任心不强造成固定资产的遗失、被盗,应及时上报医院行政,分清责任后依照医院管理制度进行赔偿。为防止科室和个人随意报损固定资产,要制定固定资产报损的程序和方法。固定资产的报损首先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经维修部门检查审核,确实没有修复的价值,由资产使用科室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经医院资产管理部门核实,按医院固定资产处置审批权限规定报上级审批。在核实待报废物品时,财务人员要协同财产管理人员到现场核对实物,查对待报废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中所列的编号、名称、型号和规格是否一致。核实无误后,原物品由资产管理部门收回,统一处置。对于未满预计使用年限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4.根据医院固定资产流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固定资产的入出库、调拨、出售、报废和维修的标准化程序。医院各项固定资产,都要统一编号,并设定其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卡片”用以登记固定资产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类别。并对固定资产的附件、维修、调拨和报废情况进行管理。在调拨、出售固定资产时,要核实调拨、出售的器械、设备有没有财产管理部门开出的调拨单或出库单,调拨单、出库单上所列项目与实物是否相符。各科室保管人员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按照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制度,做到使用登记、妥善保管、细心维护。对于出租或出借的固定资产进行备查登记。
(五)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单机核算
大型医疗设备医院投入资金大,设备投资回收期较长,医院要重点进行管理。指定专人定期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设备使用率、检查人次、检查收入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降低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避免业务收入流失。大型医疗设备的不断专业化要求维修人员的业务技术应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大型医疗设备在购买时就应安排维修人员参加专门的技术培训,将设备的维修责任落实到个人,并通过订购技术性杂志、配备必要的检测和维修工具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保证大型设备正常工作,延长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六)医院要实行全成本管理,固定资产要有偿使用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是一次投入,分期收回,医院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更新和大型修缮。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科室占用固定资产取得了一定的医疗服务收入,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成本。通过全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防止科室盲目申请购进资产和闲置浪费。只有把固定资产价值全部补偿进入固定资产使用科室的成本核算,才能减少科室盲目争设备争空间的现象, 促进科室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固定资产才能得到更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社会保障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会计制度讲座[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