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实务教程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实务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实务教程

篇1

关键词:资本结构;自由现金流量

财务弹性是指公司动用闲置资金和剩余负债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以及把握未来投资机会的能力,是公司筹资对内外环境的反应能力、适应程度及调整的余地。长期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例构成了资本结构安排。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如果完全通过权益资本筹集资金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其筹集方式使之不能得到负债经营的好处,但是风险随着过度举债比例的增大而增加,相应的企业的危机成本及成本的增加,使债权人风险加大,从而使其在债务契约中加入诸多限制性条款,使得公司在投资、融资及股利分配等财务决策方面丧失部分弹性。而保持适度的财务弹性,是灵活适应资本市场变动的必要条件;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收益的前提;是调整融资规模、融资结构的基础。本文基于负债的“双刃剑”及财务弹性为切入点来探讨公司资本结构安排。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在企业全部投资人拥有的现金流量总和,“自由”的意思是强调它们已经扣除了必须的、受约束的支出,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自由”,实际上是一种“剩余”的概念,管理者拥有任意支配权的那部分现金流量,它既可以用来进行未来项目投资,用于支付股利,也可保留为闲置的货币资金。公司经营管理者若持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而同时只有较少的负债(本文所指的债务不包括应付帐款、应付税金等结算性负债,而仅指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举借的贷款和向债券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管理者就能有很大的现金充裕量以缓冲和应付可能出现的失误。但是,却没有来自债权人的约束与监督以保证其在项目选择、项目营运等方面提高效率。相对于股权资本而言,债务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较低资金成本和适度财务杠杆收益等积极作用。但举债的消极甚至负面作用是显著的,一是不管公司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满足资本付息的刚性要求,因而增加了财务危机成本;另外,因举债而产生的问题使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共同订立契约,而过多的约束性契约(温和的和严厉的)则束缚了公司的财务弹性。

负债经营的首要问题是增加了财务危机成本。发生财务危机有两种极端的形式:一种是财务管理技术性失败,一种是破产。前者是指公司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或支付费用,但它的债务总额并未超过资产总额,其主要问题在于公司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立即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但公司仍能继续盈利和发展。而若公司的价值低于企业净资产的成本,说明企业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通过变现的净资产已经无法偿还债务,即公司的净资产为负值,则导致破产。

财务危机包括了从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支付能力不足,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采取其他债务重组形式;或举新债偿旧债。这样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已经走向终端,但公司也要为此付出因债务展期而导致利率提高、因资产抵押而增加经营风险的代价,即最终将增加债务成本,这将使公司的价值降低。财务危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通常是指破产成本,一般指公司破产时直接的现金流出,有时在一些高科技公司也包括公司破产而引致的无形资产损失,如公司的技术优势、发展机会、人力资源等随之丧失。财务危机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公司被察觉陷人财务困境后而产生的后果。

通过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支付现金流量的相对比率,现金债务的总额=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则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就越小,反之则增大;假设债务支付现金流量相同,则具有稳定可测的现金流量的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要比具有相当水平经营性现金流量但现金流量波动程度较大的公司小得多。可知,现金流量波动较大的公司要比现金流量稳定的公司使用较少的债务,若公司在进行债务规划时,可以使得用于债务支付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性现金流量同步增减变动,则不仅降低了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而且提高了举债能力。公司生产的产品要求具有长期售后服务和支持的公司,与产品不具有这些特点的公司相比,前者的财务杠杆率应较低。当公司的资产不易细分及出售时,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比较高,应降低其负债率。

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公司必须协调好股东、管理者和债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正确处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管理者与债权人之间由于关系所产生的成本(即成本),本文假设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已得到最大的协调和趋于一致(如通过股票期权等管理者补偿手段),与公司外部的债权人相对应,而成为公司内部实质决策及经营管理方。在这一假设下,成本主要指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利益而对公司股东或管理者的融资、投资及股利分配行为进行限制所引发的各种监督管理费用。这种监督成本最终都将由公司股东来承担,从而降低了公司的价值。股权投资者对现金流量有剩余索取权,因此倾向于采取能增加其持股价值的行动,而此种行动可能意味着会增加债权人无法收到公司所承诺的偿付的危险。另一方面,债权人希望保持或增加其索偿权的安全性。由于股权投资者和管理者通常控制着公司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所以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会高于债权人的利益,除非债权人采取必要的保护行动。双方的冲突表现在:债权人将资金让渡给公司使用时,是根据对公司所承接项目的风险水平的预期,相应地确定利率水平。如果承接的项目变得比预期的风险更高,则逻辑上利率应上升以反映出更高的风险,但利率一经确定,则难以更改。债权人的损失就是股东的收益,也即股东从债权人处获得了财富转移。为此,债权人试图使自己免受投资决策带来的风险转移,就会在债务契约中写人限制公司增加投资的条款,甚至要求给予债权人对投资决策的否决权;或规定资金的用途;及当公司或企业新项目需要融资时,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如果任凭股东和管理者自行其是,以公司的资产作为保证借入新的债务,或为降低利率,给予新的债权人优先于原有债权人的索偿权,显然这将会置原有债权人于更大的风险之下。债权人可能采取的保护方法是在债务契约中加入不得发行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量的条款,同时若发现公司有剥夺财产的意图时,将会拒绝进一步合作,不会再提供新的借款人或采取提前收回贷款的措施,若公司有大量现金充裕量,但没有可行的投资项目,此时,如若将现金用于派发股利,股东将获利;而债权人则希望公司保留充足的现金,以备用于债务的偿付,从而减少违约风险。股利政策变动具有信号传递效应,所以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时不仅要考虑行动方案本身,还要考虑给债权人所传达的信息,债券价格会随着股利增加的宣布而降低,而当股利减少,债券价格相对不受影响。与此相反,股票价格会随着股利增加的宣布而上升,债权人可在债券或贷款契约中,将股利支付限制在收益的一定比例内,或限制股利增长的幅度,或将债券在某种时机下转换为股票(如可转换债券)。

如果债权人认为,股东和管理者的行为很可能使债权人的情况恶化,他们或者会将这种预期损失考虑进债务的定价中去,即要求其债权有更高的利息率;或者通过限制性条款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限制性条款的制定会产生两种成本:一是债权人监督这些条款执行情况的直接成本,当条款更加具体和严格时,成本还会增加,该种成本由债权人直接承担;二是股东和管理者失去部分财务决策弹性的间接成本,因为遵照契约规定,公司将不能承接某些投资项目,无法采取某种形式的融资,或者需改变其股息的支付等等。

从实质来看,成本是由于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因风险转移而产生的,即,股东及管理者倾向于承接超过债权人期望风险的投资项目。对于投资不易被监督、投资期限长、发展方向难以预测以及需要经过多年后才能见效的公司,其成本是显著的。为降低公司的成本,应保持较低的负债率,尽管有时其现金流量可支持更多的债务。

篇2

摘要:财务分析是财会类、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这门课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要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对财务分析教师在知识技能储备、课前准备、教学实施、课后总结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的教学志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从事教研的努力,学校组建教师发展中心和规范制度建设,系(部)教研室营造教研氛围,都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财务分析 教师教学能力 实习能力 教研能力

一、引言

大学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类、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这门课综合性、应用性很强,一般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这时学习财务分析所需的先修课程已经学完。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很多高校教师从不同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对财务分析教学进行改革和研究,提出和分享了很多教学实践经验。张先治(2007)指出保障财务分析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全方位、立体化财务分析教学系统。刘析(2009)指出财务分析课程的教与学都要依托互联网,采用网络导向教学法。陈卫军、徐文学、陈平(2012)指出财务分析课程可利用上市公司网上资源作为实践材料,进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许秀梅、王秀华(2013)对财务分析课程整个授课过程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张莉芳(2014)认为开展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高娟(2015)构建了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践-考”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这些财务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都是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满足其今后工作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还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所起的能动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本文主要关注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探讨财务分析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并对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建议。

二、财务分析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财务分析课程性质

财务分析是为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财务分析人才而开设的专业提高课程之一。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区间不断下移,各类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考验着企业的承受力。为了提高决策效率,财务分析信息成为企业的各类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材料供应商、产品购买者以及国家行政管理和监督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筹资、经营管理、宏观管理等方面决策的依据。财务分析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撰写财务分析综合报告的能力,为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信息。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对有关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财务分析结果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求降低成本和获取收益的可能途径。

另外,为了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后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学业发展能力,笔者对应届生求职网进行了调查,与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发现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用人单位在任职要求中除了提出专业技能要求,比如财务分析能力外,绝大多数单位提出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共享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划执行力,财务工作者更要强调职业操守和责任心。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择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获取,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寓于整体教育过程之中,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素养。要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对财务分析教师在知识技能储备、授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教学、课后总结等几个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知识技能的储备阶段:学习能力和教研能力

1.教师要有学习能力。(1)财务分析课程有边缘性特点,其基本理论体系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统计学等都有一定关联,要上好财务分析这门课,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都要有所了解。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很多学科理论在发展更新,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完备并且不断更新。(2)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专业提高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统计等课程,财务分析教师授课时要能把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介绍。(3)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着重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从一些金融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等网站获取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需要利用EXCEL、SPSS、EVIEWS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和分析。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才能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2.教师要有教研能力。(1)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研究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领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比较多,尤其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介入到金融活动中,他们做决策时对财务信息各有诉求。只有教师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针对特定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授课时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

(二)课前准备阶段:教学选择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1.教师的教学选择能力。为进行财务分析教学设计,要事先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教师要加以选择加工整理,还要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必须从网络上或其他媒体上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选择加工整理,使之契合课程内容。

2.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财务分析教师要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个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编制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安排实训教学,进行实验课时分配,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核方式,还要为学生提供和推荐参考资料。

(三)教学实施阶段:组织教学能力

1.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给予积极的鼓励。授课不能满堂灌,给学生留出时间和机会去自主学习,让他们有机会训练财务分析技能,有时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效果。

2.能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助力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时间利用率提高,从而扩大信息量。

3.能进行网络教学。网络功能强大,学习资源丰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大量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和案例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获取,所以教师要具备浏览和搜索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沟通功能,与学生借助qq、微博等工具进行交流,释疑解惑。

4.进行案例教学。财务分析课程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法,一般教材上提供了大型案例来介绍整个财务分析过程,还可以从网上选择时效性强的或是比较经典的案例帮助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行业企业或根据今后的就业取向选择某个公司作为实验教学的案例。

5.组织团队学习。在进行案例教学或实训教学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公司财务分析整个过程:搜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企业战略分析、财务报表会计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基本因素分析、财务分析综合评价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做成PPT,在全班进行讨论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好得力的小组长,然后做好动员、激励、督促、解疑、总结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计划执行力得到锻炼。

6.教师要当好引路人。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从哪里获取和搜索公司财务分析信息,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渠道。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学科论文时学生也会存在困难,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财经类期刊等。

(四)课后总结阶段:反思能力

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调整、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同行探讨和学习其教学经验,可以向学生了解其需求,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

四、多方助力提升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教学能力

要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具有指导学生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教研室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都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自身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1.教学志向与教学准备。如果教师喜欢从事教师职业,能从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会做好各种教学准备,致力于改善教学效果的各种努力。

2.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指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财务分析教师不仅要更新和补充财经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财务分析技能,会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能建立模型,利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教师从事教研的努力。教师做财务分析教学方面或专业方面的研究,就要从财经类网上、期刊上参阅很多的参考资料,以了解同行在做什么工作,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把握财务分析的应用领域,这样财务分析教学像注入了活水一样,延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二)学校、系(部)教研室营造氛围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规范各种制度,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对教师准入、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要进行规范和完善。对于财务分析课程而言,鼓励教师到知名高校参加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或参加访学项目,网上MOOC也是很好的学习渠道。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讲授技巧、网络教学技术等方面加以重点培训和把握。

2.系(部)教研室建立财务分析课程组,在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探讨的学习机制。该课程组成员主要是财务分析主讲教师,还可以吸纳一些学生参与。课程组主要任务是进行财务分析课程建设,如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研究、师资队伍培养、课题研究等。课程组可以定期组织有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诉求,从而调整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2.刘析.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网络导向教学法研究[J].财政监督,2009,(11).

3.陈卫军,徐文学,陈平.基于上市公司网上资源的《财务分析》实训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2012,(1中).

4.许秀梅,王秀华.基于分析能力培养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环节设计[J].财会通讯,2013,(6中).

5.张莉芳.《财务分析》课程开放式案例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4,(1下).

6.高娟.《财务分析》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J].财会通讯,2015,(1).

7.韦雪艳,纪志成,周萍,陆文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篇3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结合其自身因素分析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还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成长状况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其迅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的弊病就是成长风险很大,形成了在低水平上高速度增长的形势,而成长性往往是用来预测与评价公司未来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公司成长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过程,在日常运作中也会受到来自外界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不仅不同产业的成长性差异很大,而且企业成长性的关键决定因素还呈现出在不同发展时期不断变化的现象,因此,企业成长性其实就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动态演绎过程。鉴于此,本文的假设基础为成长性因素的作用结果最终会间接或直接地反映在公司财务信息上,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财务信息视角,采用间接分析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的方式,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了解上市公司的成长特性,促进其以后的健康稳定成长提供参考。

二、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都是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相互结合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量的成长是质的成长的结果,是企业规模与市场份额的扩大的条件;质的成长是量的成长的基础,是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本文在研究企业成长性时不仅仅要考虑增长的速度,更应该侧重于增长的质量。企业的成长不仅体现在量的增长,如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等等,更应体现在质的提高,如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等。本文正是基于企业成长中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相互作用的原理,拟构建了企业成长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具体来讲,对企业成长性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从成长速度、成长质量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成长速度 反映成长速度的指标很多,本文结合内蒙古上市公司的独有特点,选择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市净率这三个指标。笔者认为,企业的成长速度与市场拓展速度息息相关,只有企业的市场拓展速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才会越来越大,从而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才会越来越高,即可以用市场拓展速度及营业收入规模的扩张快慢来反映企业的成长速度,本文选择了营业收入增长率来反映。其次,企业获利能力也可以反映企业成长速度,即净利润增长率另外,市净率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标,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投资风险,可以直观得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哪个上市公司能以少投入获得高产出。这三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价企业成长性的“速度”的快慢,如表1所示。

(二)成长质量 对于成长质量,笔者从经营效率的角度出发,主要选择了以下四个指标:企业投入的每单位权益资本可以获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可以用本期每股经营性现金流来反映;企业只有保持良好的收账速度,资产的流动速度才能提高,偿债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从而才可以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本文采用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将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弥补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能够用来衡量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另外,评价企业成长还应该预测其未来的市场成长潜力,本文选择了税后利润增长率与市盈率之比,将该指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市场预期能力。这四个指标可以用来综合评价企业成长性的“质”的优劣,具体指标说明如表1所示。

三、上市公司成长性实证分析

财务指标是能够反映公司在日常运营中最终结果的体现,但其缺点是数量众多并且包含的信息存在重叠,这就为我们在综合分析问题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降维处理因子分析法可以对其进行重新组合,从而用一些较少的彼此是不相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始数据变量。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深沪交易所公布的年报以及新浪财经网等,对20家在深沪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剔除了在香港上市的蒙牛股份公司)进行因子分析,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标准化处理 由于样本中各个指标数值的数量级相差很大并且量纲不同,并不具有横向可比性,所以就应当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用A1~A7来分别表示上述各变量做标准化处理之后的值:标准化指标=(原始指标-该指标最小值)/(该指标最大值-该指标最小值)(软件默认该步骤)。

(二)KM0与Bartlett's检验 本文借助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l6.0,对经过标准化处理的7个指标的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应当判断的是本文选取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从检验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KMO抽样适度测定值统计量为0.707,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94.221且其相应的P值(Sig.=0.000)

(三)主因子提取 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2个主因子解释方差的累计数约为78.8%,虽然不是很高,但是2个因子就累计解释了原数据所包含信息将近80%,结果较令人满意,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的这2个主因子就将7个原始变量转化为了2个综合变量。

(四)因子载荷旋转 可以看出,上述所得出的因子实际意义不太明显,不方便联系实际做出解释,为了使得因子结构简单化,这里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将其进行旋转使得原始变量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向0和1分化。旋转后所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X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X6)、利润增长率与市盈率之比(X7)和应收账款周转率(X5),这4个指标在主因子l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将其命名为成长质量因子;市净率(X3)、净利润增长率(X2)和营业收入增长率(X1),这3个指标在主因子2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将其命名为成长质量因子。这里得出的结果与前文所构建评价体系基本一致。

(五)因子得分 设F1为成长质量因子,F2为成长速度因子,则各因子的得分为(A1~A7表示各变量标准化后的值):

基于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因子得分G的计算公式:G=0.42895

F1+0.35911F2。由因子得分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各个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得分以及排名,如表6所示(此处列出前十名)。

(六)因子得分分析 由表6的结果可分析得出:首先,从总体角度分析,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主要还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其中包钢稀土、伊泰B股、露天煤业等以内蒙古地区的矿产品为基础;伊利股份、鄂尔多斯等以内蒙古的动植物资源为基础。其次,整体成长性都不高且两极分化严重,排名第一的包钢稀土的成长性得分高达1.64,排名第三的露天煤业得分仅0.49,可见其与包钢稀土相比悬殊较大;排名第七内蒙华电的得分就已经进入负值阶段。最后,成长速度与成长质量两者发展不协调,先看成长速度,包钢稀土的优势是在稀土原材料的生产以及深加工这两方面,其成长速度排名第一,但成长质量则一般仅0.54,这说明其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很大的隐忧,应该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兼顾增长质量;再看成长质量,伊泰B股最佳,其得分高达3.59,而成长速度为负值,说明其应该保证良好的增长速度;伊利股份在畜牧业方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在奶制品与肉食品加工等方面均在行业内独占鳌头,其发展虽然比较均衡,但是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状况均属一般。

(七)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取散点图分析,以成长性(G)综合得分为纵坐标,以成长质量因子(F1)得分为横坐标,可以得到成长性综合得分关于成长质量因子得分的散点图。另外,为了方便更加直观的分析结果,笔者在散点图上增加了一条倾斜角为45度的辅助线(见图1),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绝大多数的样本点都落在了辅助线上及其附近,表明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成长性的发展是相对比较协调的,即技术创新能力对促进企业的成长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散点图中靠近箭头的观测样本点较少,表明了内蒙古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成长质量还不是很强,成长性也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个别的观测样本点落在了标准线的上方,说明了这一部分企业比如包钢稀土,其成长性较高,但相对应的成长的质量较差,也就是这样一些企业的高成长性存在一些成长隐患,这种类型的企业在高速成长时应当加强注视其成长质量,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的高水平成长;第三,还有个别的样本点落在辅助线的下方,表明虽然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强,但是表现出来的成长性却不是很高,比如伊泰B股,其成长质量较佳,而相对应的成长性却不高。这种类型的企业应当加强成长质量与成长速度的协调发展。

四、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内蒙古上市公司大部分处于传统产业。从经济增长方式角度分析属于粗放型,依然是原始的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模式,资源型产业亟待转型;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经济发展不协调,仅能源、冶金和农畜产品加工发展迅速,其他产业发展十分缓慢且不协调,造成了产业多元化水平较低的局面。

(二)相关建议 针对所提出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第一,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根本性改变原始的粗放型增长,加快向集约可持续型增长转变。在巩固自己的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积极发展和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研究;还应当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引进高科技人才,从而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附加值,逐步将企业依靠能源的模式转变为依靠高新技术和提高员工素质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模式。第二,产业多元化的协调发展。自治区政府应当意识到产业多元化畸形的弊端,给予其他产业适当宽松的政策优惠,积极鼓励其快速健康发展,使得自治区上市公司不仅在规模总量迅速扩张,更加侧重于质量的提高,从而保证产业多元的化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的上市公司极具自己的发展特色,所以在研究内蒙古上市公司成长性时不能仅仅考虑成长的速度,更应该重视成长的质量。只有将成长质量和成长速度两方面相结合来综合考虑,才能解决内蒙古上市公司在低水平上高速度增长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病,才能从科学的角度来尽可能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长状况,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生、童俊、李善龙:《我国通信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5期。

[2]刘曜、史爽:《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验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1期。

篇4

关键词: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高校食堂;财务;问题;建议

一、高校食堂物资的采购成本概述

(一)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成本的相关定义及其构成

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成本,顾名思x,就是高校食堂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由于置办采购相关物品而产生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高校食堂物资采购的主要构成部分有,物品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储存成本这三个主要类型,因为首先物品采购需要成本费用,物品采购回来需要进行管理,无法即时用完的物品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储存以保证其使用效果,所以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成本就包括了物品、管理、储存成本这三项。

(二)高校食堂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

在不出现意外情况的基础之上,高校食堂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购物品价格的影响。高校食堂采购物品最多的应当就是食物原材料了,以食物原材料为例,根据时节气候的不同,食物原材料的价格是会一直变化的,那么高校食堂采购物品的成本也就会因此产生相应的变化。

2.采购物品数量的影响。仍以食物原材料为例,高校食堂总是会根据师生用餐的喜好而选择不同食物原材料的采购数量,而同时不同的食物原材料又有着不一样的价格,因此高校食堂的采购成本也就会受到采购物品数量的影响。

二、高校食堂物资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食堂员工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食堂的员工是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的直接参与者,而直接参与者的工作效率对物资采购能够产生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高校食堂的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因此高校食堂在选择进行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员工的基础和起点就比较低,如果员工在高校食堂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整体统筹的思想意识,那么就无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对于整个高校食堂采购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提升就会起到阻碍作用。

(二)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流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食堂进行物资采购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必然要包括采购物品的整个过程,而关于采购流程的设置以及管理进行也在其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因此这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物资采购流程包括了采购计划的设计与编制,采购物品,以及采购成本与物品的审核这几个主要方面,但是现如今很多高校食堂的这部分都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是高校食堂并不会对采购计划进行充分细致的安排,其次就是在采购及审核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想方设法从中谋取相当的利益,这样就在极大程度上破坏了高校食堂采购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三)高校食堂物资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食堂所采购的物资大多都是食物原材料,是要在加工制作后给师生们使用的物品,因此将当天用不完的食物原材料进行妥善的储存是非常必须的,这样才能够在之后保证给师生提供的食物的质量。但是实际上许多的高校食堂都不注重这方面的问题,导致很多食材在没被使用之前就失去了食用性,这样一来,高校食堂就只能重新购买相关原材料,使得其增加了不必要的采购成本。

三、对高校食堂物资的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建议

(一)选择具有财务管理素质的员工进行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具有相关专业素养的员工是高校食堂能够顺利进行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必要前提,因此高校食堂应该招收聘请具有财务管理素质的员工来进行这一类的工作,这样才能够在对采购成本的拨放与使用有较为准确的规划和判断,同时也使得高校食堂采购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能够得到整体性的统筹安排,这样一来,高校食堂采购成本的管理控制的有效性也就能够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采购流程,采用多人审核的方式进行

高校食堂应该根据每一天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有效的采购流程,对于需要采购什么物品、需要采购多少数量的物品以及需要采购的物品在什么价格范围之内等等方面的细节安排妥当,才能保证整个采购流程的顺利有序的进行。同时又由于在采购审核这个环节存在较多的情况,因此高校食堂可以安排多个人来监管这一环节,如此一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就能够有效遏制这类现象的产生。

(三)注重对所购买物品的使用与储存

在具有合理有效的采购流程、采购计划的基础之上,出现富余物品的情况是会减少出现的,但也并不能够完全避免,因此关于物品的使用与储存,高校食堂也是需要格外注重的。因为食物原材料是高校食堂采购的多数物品,是需要在加工制作后给师生们食用的,所以需要比其他物品更加细心严谨。高校食堂应该在一天的经营活动结束之后,将剩余的物品以其合适的储存方式储存起来,以便再次使用,同时也可以保证物品的质量,最终也是有利于提高高校食堂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的。

四、结语

本文从高校食堂物资的采购成本概述、高校食堂物资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如何能够对高校食堂物资的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建议这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希望能够为高校食堂财务管理方面提供有效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树威.有关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174.

[2]赵恒.浅谈事业单位物资采购成本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5(02):238.

篇5

关键词:会计课程;体验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6日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实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但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普遍掌握的不理想,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财务会计教学一直沿用“先理论,后实践”教学模式。一般在第二个学期开设《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用很短的时间集中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模拟实训。很多学校教学时教师讲个不休,学生记个不停,把记忆当作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到单位见习时,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式不当,教学效果欠佳。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多遵循传统教学方式的“四重四轻”:重灌输,轻体验;重知识,轻情感;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忽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理解会计内涵有一定难度。教学手段普遍采用“黑板+粉笔”的落后方式,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果。加之课程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对学生来说,要理解其实质内容,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也就往往成了枯燥无味、不得已而学之的一门课程。如何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

二、体验式教学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1、体验式教学及其特点。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先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学习方式。即先做后学,先行后知,“learning by doing”的方式,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2、体验式教学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设计。财务会计体验式教学主要通过“课前准备”、“情境创设”、“学生体验”、“评价体验”、“升华体验”的过程。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逐渐熏陶,促进学生获得和掌握专业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1)课前准备。财务会计体验式教学强调在做中学,即重视的是感觉、领悟和认知,集体参与学习,强调直接接触,凸显学生主体。如果课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无所知,就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激烈的探讨和深刻的思考,因此课前学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课前预习,让学生独立围绕下节课的内容收集资料,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思辨能力和自学能力。

(2)情境创设。本阶段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共同营造情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化解学生对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熟练掌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不是教师将已有的情境设想呈现给学生,也不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严格监控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活动,而是让教师以助手的身份参与情境,同时又以顾问的身份做出适时指导。

(3)学生体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的学生讨论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也可根据座位的组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第一组扮演采购员;第二组扮演制证员;第三组扮演复核员,等等。本阶段的重点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验中的彰显。学生在自主构建的活动中体验,如通过技能的操作、言语氛围的营造、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知识、情感的呈现,融会贯通的全过程,点燃学习技能的热情,激发学习技能主动性,开启学习会计技能的大门。

(4)评价体验。本阶段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系统的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知识、情感进行内省,达到帮助学生呈现自我体验、与同伴进行体验交流的目的。

(5)升华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将视野拓展到课堂以外,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共识,对情感的共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体验”这一学习活动的价值所在,愿意并且能够在不同知识背景、情境中自主体验,从而达到体验的升华,是一个超越课堂意义的阶段。

三、体验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很强的可行性、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操作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场指导经验或实际工作经历。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适用体验式教学的项目任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必须在平时不断地收集和积累各种有用的资料,充分挖掘和运用可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了解最新的企业财务动态,帮助学生解决企业日常账务中的实际问题。

2、提升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的感悟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顾及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启发,开拓学生思路,最大限度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有效引导学生提升其相关能力,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采用案例分析、问题情景、真实情境等“体验式”教学方法等,通过仿真财会部门情景、仿真的会计岗位实际操作,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会计岗位需要的能力,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注重升华体验环节。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听、可看、可触摸、可经历、可操作的机会,运用多种体验教学方式尽可能把抽象的知识还原成事实,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合作,让学生去体验事实、体验问题、体验过程、体验结论,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真正感受到感情与思想的萌生,形成和交流的过程,但体验教学情景的动态性、复杂性及体验中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对原本设计理性、周密、细致的教案展示不精确。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注重升华体验阶段。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将注入的生动形象、丰富翔实的体验教学与理性、严谨的传统教学有效地结合,形成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与创新。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把握方法,运用得当,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彦.在高职会计课程中实行基于工作过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9.

篇6

关键词:物流工程;人才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一、 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和特点

物流人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流管理人才,一类是物流工程人才。我国的物流管理人员相对物流工程人员多,而且培养模式较为完善,发展时间也比较长。

“物流工程” 学科的特点是涉及的学科多、技术含量很高。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然而从我国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的分布地区来看,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大学少,而且招生规模小。物流工程人才短缺已是严峻的现实问题。

二、 物流工程专业分析

物流工程强调“工程”有别于“管理”,是一个复合性要求很高的新兴交叉学科,需要从系统的观点对物流规划、物流管理、支持物流系统运行的物流自动化和物流信息系统有很好的结合,因此,国外大学多通过与原有的工业工程、系统分析、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专业结合来发展物流工程专业。

在我国,自2002年开始,许多院校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到2005年为止共有33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这些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工业工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专业定位以原有的学院特色为基础,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运输、规划和管理为基础,只有少数学校以信息技术和仿真为特色定位。

现代物流业所使用的技术和装备,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工业工程技术和装备;二是信息技术、GPS、GIS、RFID、BARCODE、计算机网络等。而现有物流工程专业定位在信息技术和系统仿真方面的院校非常少。然而从社会需求来看,落后的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对中国企业发展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并且,从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来看,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十分匮乏,他们已经成为物流工程专业中炙手可热的人才。

三、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工程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电子化、设备投资和使用昂贵,是一门学科交叉面积大、所需知识范围广、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的学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很难在各个所需的知识领域都有深入学习。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教育,其目标是使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学习有所侧重。因此,目前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特色呈多样化形式,专业方向从总体上可总结为2个大方向:一是培养能实现和提高物流运作的现代化人才;二是培养能够利用先进物流工具和技术的物流系统规划与应用人才。其中,前者还可分为物流自动化工程和物流信息化工程两类,后者则可分为物流系统规划及应用和物流管理两类。

大部的分物流工程专业是院校原有专业在物流方面的延伸,这有助于培养复合型的特色人才。在物流信息化工程方向的物流工程类人才培养中,结合物流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来设计和开发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自动化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上,结合物流技术与自动化技术解决物流系统和3G/RFID等的集成问题;在物流系统规划方向的物流工程类人才培养中,结合现代化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等进行物流网络规划设计;在物流功能作业方向的物流工程类人才中,结合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理论,又利用信息系统和设备进行物流作业设计和管理。

四、 结束语

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总方向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集成应用。

对于“物流工程”的人才,还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对机械设备、计算机网络、广电设备具有维护、修理、保养的能力,能够进行物流装备的嵌入式应用开发,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运作问题的能力和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策划、设计及优化的能力;能够进行企业物流网络分析与规划,能够熟练进行国际物流业务应用的复合型高级物流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明会, 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11) :123-124

[2]陈舜.高校物流人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6,(5):8-23:8-23.

篇7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既要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又要处理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能用简明的文字清楚地表述工作要求,并能用极强的说服力说服有关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常常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进行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和融资决策,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也是不可或缺。

由于我校的大部分毕业生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就如何满足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出从业务技能培养入手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

(一)加强案例教学的比重

案例教学法是财务管理教学中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真实的企业情景来理解和掌握。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做如下改革:

1.案例内容的撰写

由于目前大多数关于财务管理的案例都是基于大型企业,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而设置的案例,因此财务管理案例的选择方面,应借助厦门中小企业网站,与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联系,通过实地调查、交流访谈等方式来了解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和基本财务信息,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成教学案例,来保证教学案例的仿真性、时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案例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启发式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的内容应让学生有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提供案例中的解决方案。

2.案例教学的组织

由于案例教学需占用大量的课时,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学时已缩减为48学时。这需要高效率地进行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倡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案例分析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案例资料的说明、案例分析的基本要求作为课前预习的内容,案例的完成和讨论以小组团队为基本形式,各小组成员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查阅案例问题解决中需要的数据,并以案例分析报告来展示学习成果。在课堂内主要是小组团队间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分享,要求每个团队以5分钟PPT演示的形式来演讲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培养学生能以简明清晰的沟通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要求其他小组能对正在演讲的团队提出1-2个问题。最后教师应对本次案例交流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应对本次案例分析运用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对案例讨论中表现进行褒贬分析,肯定有拓展性思考的团队,同时就案例分析中应注意的职业道德,环保理念,社会责任予以强调。

3.案例教学队伍的建立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案例教学队伍。改变我校在案例教学以任课教师承担的弊端。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一定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扩展到实验室或校外企业。若在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企业界人士和专任教师组成的案例教学团队,将大大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能让学生置身于更为真实的案例中去观察和思考案例中的问题。

(二)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1.加大对财务管理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

课堂内的案例教学只能解决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实训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岗位对学生业务技能的要求,需要通过大量的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来满足。在校内实训中,常见的是通过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和仿真企业综合实训。就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校内实训环节,仿真企业综合实训较为适宜。在一个仿真实践环境中亲历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其中承担实际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对企业运营中涉及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进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2.完善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借助学校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允许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完善校企合作的途径,聘请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地点就设在企业内部,在培训过程中辅之对业务流程的观摩。每次培训结束后,让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就学习和培训中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

除此之外,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对相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解,完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报告。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实践性强,涉及面又广的财务管理工作,能有一定的认知,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模式

在学生的培养环节中,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对于教学评价模式如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议可以适当放宽对期末综合考评成绩评定的标准,将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降低到50%,提高日常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成绩比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多在实践环节投入学习。例如课内实践环节的案例分析报告和案例讨论成绩,占期末成绩的20%的比例,对于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参加的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或者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参加培训后,提交的培训成果,占期末成绩的20%,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勤及作业提交状况占期末考试的10%。这样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将注重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学习,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

篇8

论文摘要:((财务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课程应成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职称考试的重要基础。通过把握高职高专教育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其课程的定位、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探讨性意见。

0引言

高职高专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定位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人才为目标”。会计专业应培养能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财务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课程应成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

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实例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好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同时要重视作业环节,充分体现立信重实践应用的特色。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难点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38个会计准则涉及内容多,知识点多,而在课程不变的情况下,《中级财务会计》该讲什么、如何讲以及怎样将实践和理论合理地结合起来,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看理论教学上学生在社会上的考试的通过率(会计从业资格证、职称),二是看就业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近期我校毕业及在校学生来看,两方面都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普遍掌握知识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1. 1理论教学方面

第一,相对于“基础会计学”课程而言,该课程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学生一时很难适应;第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我国现行颁布的各项会计准则,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或颁布,导致了《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第三,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存在着欠缺;第四,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注重考试)。

1. 2实践方面

①实践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是“从校园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没有实际从事过会计工作,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只限于书本,这就制约了会计实践课的效果;②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模拟实践教材内容单一,财务软件相对滞后;③实践课的考核不够科学,导致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不够;④实践课时比较少,实践室开放程度不够。

2《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浅见

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依据会计理论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如果脱离企业,会计就不存在。本人在07 ,08级会计专业第一学年下半学期完成了《基础会计学》教学之后,布置学生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及财务流程等,要求返校后互相交流实践体会。这为学生第二学年的《财务会计》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本人对《财务会计》教学的浅见。

2. 1《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

2.1.1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课程的难度和内容的提升,部分学生感觉《中级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尤其对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一知半解,加之老师在强调课程重要性时,通常也会强调课程的难度,所以学习课程之前,该课程比较难或很难的感觉就已经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因而一旦部分内容没有跟上或比较吃力时,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从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是学好该课程的首要条件。

2. 1. 2采用小班授课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各校为了整合资源,节约成本,几乎都采用合班课。从教学效果来看,小班课的教学效果要好于合班课。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81%的同学都愿意上小班课。再者小班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调查中,认为教师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多与学生交流,占被调查人数的58%。

2.1.3提高授课效率,解决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

新准则的出台,使得《财务会计》需要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而课时却不断减少,这就造成了课时紧张的局面。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是学不完的,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广而博”的内容中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触类旁通,着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1. 4科学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时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同等的时间里加大信息的传输量。多媒体教学一方面给“互动型”学习方法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可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授课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作为教学平台,本人在承担《基础会计学》、《财务 会计》课程教学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上 网,就开设了班级公共邮箱,上传课程讲义、作业、考试信息等与学生进行教学方面的沟通,这样大大促 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1. 5鼓励学生要做到“勤练”

多做练习是学习《财务会计》必要手段,也是巩 固知识发现问题的主要方法。该课程的应用性极高,而且社会的考试也较多,如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及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如果不多做练习,就如盲人摸象,只会听,不会用,所以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勤练。

2. 2《财务会计》实践课程改革

会计人员是涉足于经济生活,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已成共识。因此要突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会计职业意识。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是会计高职高专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1)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实践指导水平。实践指导教师应既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校为此每年暑期都安排教师下基层参加实践活动。这一举措弥补了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现状,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2)设计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级财务会计》实践比较单一,目前各高职高专的理论课程基本都有完整的体系。但实践教学缺乏一个总体规划,在实际培养中,专业理论课程之间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系统性不强;专业课程中专业技能培养缺少明确的系统性安排。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认知到技能、从技能到综合训练分层次的课程体系。《中级财务会计》及《基础会计学》后开设的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基础会计学实践》完成认知训练后,中级财务会计实践是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又要为其他的实践课程打好基础。具体的做法是,(中级财务会计实践》课程建立在ERP环境下进行模拟实践。采用用友U8软件,由学生自行选择业务流程,扮演不同角色,单独或分组完成实践任务。((中级财务会计实践》为下一阶段综合实训打好基础。

篇9

课程的合理设置在职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有“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分属于两门独立的会计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与会计实际工作岗位脱节,这与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使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此外,原有“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大多存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实际流程相脱离的弊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缺少职业教育特色。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较薄弱,缺少生活经验与实践认知,对理论不易理解和掌握,先讲理论后讲实务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均产生了消极影响,使部分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畏惧厌倦,所以“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与结构亟待调整。为了使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相适应,同时兼顾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需要,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起就将原有“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这两门课程按会计岗位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课程名称为“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分别在第二、三、四学期进行该课程共计180学时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该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

(一)课程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

整合后的“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以会计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依据,综合分析了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学生的基本情况、培养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按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逻辑关系,确定与该课程学习内容相对应的工作任务,以确保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学生基本情况的有效对接,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具有适应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其能胜任各会计岗位工作要求;其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各会计岗位实际工作所需的素质、能力、知识等要求。根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结果,将课程内容整合成三大模块,以每项工作内容中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每一模块的教学项目,根据每一工作过程所需完成的典型任务确定每一教学项目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每一学习任务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如:模块一入门岗位能力(出纳岗位核算),包括“出纳岗位认识”、“库存现金业务核算”等子项目,其中“库存现金业务核算”工作任务包括核定库存现金限额、提现、现金送存等子任务。

二、编著高质量教材

教材质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鉴于公开出版的教材中尚未有成熟的“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专门教材,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组织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项目化校本教材。该教材在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内容,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项目教材编写模式,以会计工作流程为线索进行编制。该教材将会计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共设置了八个会计岗位群,具体包括出纳岗位、往来会计岗位、财产物资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资金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每一岗位均以其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展示仿真会计资料描述岗位具体任务任务指导明示岗位工作流程按照流程处理业务学中做,做中学小结与上岗一试”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该教材坚持以岗位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强调岗位业务处理流程和岗位职责,突出职业化;教材充分考虑与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的衔接性,将考试内容融入教材内容,既能满足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需要,又以完成岗位任务、掌握职业技能为目的,实现“证书、职业与学业”的融通;教材内容编排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岗位任务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材采用仿真会计资料,如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模拟业务处理场景,更具真实性、客观性;教材穿插学中做、做中学、上岗一试等一系列操作活动,学练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高职的培养目标相冲突。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设置以仿真会计资料为背景的上岗试、教中做、做中学任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边学边做,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系统性、科学性,保证了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将本课程按出纳岗位、往来会计岗位、财产物资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资金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八个项目岗位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的操作和训练,以强化会计职业能力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任务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知识点更形象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出纳岗位核算中提现工作任务时,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展示仿真资料描述具体任务进行任务指导列示任务工作流程按流程操作业务进行评价与小结布置课后实训任务。

3.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内容设计时配套引用涵盖某企业一个月完整经济业务(包括原始凭证)的实际案例,这个实际案例贯穿整个能力训练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的同时,能提交一套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的完整的会计资料,体验成就感。

4.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在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将实训室模拟为企业财务科,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从事会计各岗位工作,熟悉工作流程。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往来会计、财产物资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成果会计、总账会计等角色,引导其分工合作,利用账、证、表实物完成整个训练项目中建账、制单、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强调会计工作中各岗位之间的联系以及会计核算程序,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采用多媒体辅之实物演示教学手段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快速展示每节课的工作任务及需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边讲边用实物演示操作过程,手把手教,使教学内容自然、具体、形象化;学生边听边根据发放的实物凭证进行演练,当场得到教师指导,师生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

2.运用网络等教学资源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并建立合理的学业评价考核制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增加随堂实验课时,边讲边练,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完成后,还应集中五周左右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应达到1∶1,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岗、课、证的有效融通,同时也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应建立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评价考核制度,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提高,顺利实现课程目标。具体表现为:课程最终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50%+终结考核成绩×50%其中:过程性考核(50%)=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提问、职业道德、自学能力等)×10%+课外作业×10%+课堂实验全套账务资料×30%;终结性考核(50%)主要是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会计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以上对该课程改革的粗浅体会,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

篇10

首先是企业采购物资的数量没有结合实际的需求量,企业为了将自身的资金容量扩大,盲目的购买物资,导致占用过多的资金,造成物资的堆压;其次,采购的物资单价过高,渠道不足。很多企业都有明文规定,大部分企业需要的物资都是从指定的材料厂进行采购,但是部分材料厂的物资的价格存在虚高问题;最后,专项采购人员不具备强力的专业素质,对于采购认识不足,没能及时的熟悉企业所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对于产品的质量更是缺乏判断力,从而导致资金大量的浪费在产品采购质量之上。

二、有效的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一)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采购,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企业为了确保能够正常的运转而需要购入必要的消耗品以及设备、设施的一个总称,也是企业中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不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财务、物资有关部门,对于物资采购都应该拥有非常敏感的风险意识。这不仅仅是因为采购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更多的是因为有可能部分人员会形成欺诈行为,所以在企业的采购当中需要控制物资的价格。

1、合理核定采购计划

其一,由企业的技术部门通过生产的需要来制定出维修用的物资计划;其二,由企业的材料部门根据生产的总需求以及计划来制定出企业物资的采购计划。而采购计划的制定,对于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预测与估计,也是对于整个采购所需要使用资金的一种规划。采购计划不仅是对资金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发与配置,还要制定出相关的使用标准,以便能够随时的掌控与检测采购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浮动。只有有了物资采购计划来进行约束,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率,优化管理配置,快速的查找出资金使用中的例外情况,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把住源头,净化渠道

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采购环境的充分、有效的利用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采购市场的基本行情、抓住市场采购信息。企业需要建立出相应的市场信息机制,例如:建立出企业重要物资的供应商数据库,一边随时的查询,以及相应的品类、性能以及其他有关物资信息,并对物资进行随时的调查与跟踪,然后在进行价格、质量等有关综合评价。

(二)构建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价格档案,降低采购成本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的企业都能在互联网上设立了相应的产品专栏,将市场商品的价格透明化,让需要进行物资采购的企业了解到产品相应的价格、质量等相关情况。通过网络信息的利用,建立出价格档案,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更新,也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2、杜绝盲目采购,控制采购成本支出

物资部门需要将供应商的信息录入电脑当中,再经过加工处理,对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中的水平、质量保障等进行研究,调查,然后将相关信息传递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层等进行审查。物资部门在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也能够通过内部网络将订单收录入库。企业能够通过电脑的统计,掌握库存情况,也能将库存量降至最低限度。

(三)强化采购人员意识

作为企业的采购人员,需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成本意识,抓好采购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才能够确保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作为采购人员,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满足业务需求。搞好物资采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为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用在“刀刃上”,作为企业的物资部门必须要致力于加大人员成本意识的强化。同时,随着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以往采购方法与技术等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建设出一只集法律、信息化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职能于一身的采购专业队伍。

(四)加大纪检监督力度

纪检部门需要加大物资监督力度,降低在物资采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物资供应商有意作假,故意不履行合约等;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的索贿受贿;供应商故意抬高价格等等。因此,要加强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针对物资采购中常见的问题,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大监督力度。纪检部门应加强与物资部门的相互配合,尤其是针对物资采购存在的重要问题,定期的开展执法监察,降低物资采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