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微视频英语演讲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40
微视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如今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其“短、精、趣”等优势深受教师喜爱,也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微视频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也可有效消除青春期学生对传统教学的厌倦感。
一、课前导入,新课展现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始一堂课,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调动班级学习的氛围。在以往的导入教学中,教师惯用游戏、音乐、互动等环节开展,大部分学生乐在其中,但很容易产生一个问题:气氛是带动起来了,但是本课知识点的融入微乎其微,反而导致进入正式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微视频为我们的新课导入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进入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新教学技术与新授课模式的接受度很高,很多学生与我分享,他们喜欢看《TED演讲》、《开讲啦》这样的脱口秀、演讲公开课。因此我在传统课堂结合了“微演讲”的形式进行了新课的导入,展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并以逗趣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分享。
八年级下册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重点是对过去进行时的掌握与运用。在课前预热环节,应该有意加入渲染,同时,对于UFO知识的科普也是我们导入的切入点。在课前的“微演讲”视频中我与学生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When the UFO arrived, I was using the restroom...为了引起学生的关注,我在录制这个 “微演讲”时,将场景安排在一个舞台上,并且穿上了正装,模仿起了脱口秀的主持风格。当我说到我以为窗外飞过UFO而激动地从厕所奔跑出去时,全班学生哈哈大笑。打在视频上的字幕体现出过去进行时的用法,学生也在无意识中有了初步印象。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下视频中出现的重点词句,譬如:while, land on, I was using...如此微视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课堂互动,师生表演
以往的教材对话教学,盛行的方式就是教师带读、学生跟读,随后合作对话演练,最后小组比赛检验。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巩固,但是,这样的“套路”学生很容易习惯,甚至觉得没意思,没新鲜感,那么教师所谓的情景互动就变成常规任务,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微视频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对话演练作为课后作业,又将练习拍摄成视频,带到课内来观看、反思,更受学生欢迎。
八年级下册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中的对话场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且关于“Would you mind...”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因此我决定以录制“微场景”视频的形式展开教学。为了完成这次“录制”,W生们做足了准备,平时懒于记忆单词的学生居然也熟记了情景演练的对话。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后录制时出现常识性错误,我也成了“演员”,与他们搭档操练。有的学生当“导演”,有的学生当摄影师,有的学生还自学当起了“后期剪辑师”。这一系列的准备,都是为了更好的课堂展现。
课堂开始,不参与录制的学生做起了评审员,分别就发音、语调、感情、表情、肢体、流利度等对表演小组进行打分。在这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评分者都仔细研究了每一个知识点,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三、课外共享,家校互动
微视频的使用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它还能作为课堂的延伸与补充,让学生即使不在学校也可以随时学习,不翻笔记也可以随时复习。同时微视频也是家校互动的平台,让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监督学生复习。
篇2
从“数学知识”的分析讲解,到“能力培养”大行其道,再到“数学素养”如火如荼.我们的课堂什么都不缺,就缺真实.常态课应该是真实的,应遵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让学生真情流露,体会数学学习的真谛!
于是笔者撷取几个教学片断,稍加反思与改进,全盘托出,与同仁共享之.
1 常态课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
片断一
一位老师执教九年级数学下册“抽签方法合理吗?”,呈现下面一个片断: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音乐会的门票,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公平、合理的方法,使小明、小丽和小华三人中有一人可以得到门票.
生:抽签(齐声回答).
师:很好,请同学甲来解决.
生甲:我设计了两种摸球的方法.
一种是:取三个形状、重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小球,其中一个红色、两个黄色,把它们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三个人依次来摸球,每人摸完均放回口袋中,则每人摸得红球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一.
另一种是:取三个形状、重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小球,其中一个红色、两个黄色,把它们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三个人依次来摸球,每次摸完不放回口袋中,则每人摸得红球的概率也是三分之一.
师:你回答的第一种情况是另一种模型,这里我们就不说了,第二种情况是正确的,下面我们用树状图来证明第二种情况……
老师与学生“共同”证明了第二种情况并得出结论:抽签方法是合理的.
这时,我在后面听到有几位同学在窃窃私语(我相信上课的老师也一定听到了,但没有顾及这些学生的议论,仍然继续他的教学.):第二种方法不公平,假设第一个学生摸到红球,后面的人摸到红球的概率就为零;而第一个人没有摸到红球,后面人摸到红球的概率就大了,特别是前两个人都没有摸到红球,第三个人摸到红球的概率就为百分之百了.
反思
下课后我问这几位同学弄懂了“抽签是合理的原理”没有?同学说:“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证明,我们再详细阅读书上的过程,好像应该是这么回事.但这种摸球方式中,如果第一人摸得了红球,后面的人不是就不要摸了?如果第一个人没有摸到红球,后面人不是摸到红球的机会就大了?所以我们还是不怎么懂!”
事后我又与这位老师交流,我问他为什么对学生甲回答的第一种情况不做解释就简单地一带而过,对第二种情况学生的议论也充耳不闻,使学生带着遗憾走出课堂?他告诉我,确实感觉到了学生的疑问,因为怕影响教学的流程,加上课前没有预想到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自己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就按事先的设想教学了.我告诉他,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很重要,但仅凭情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师生真实地对话,平等地交往,要把课堂作为学生认知、锤炼的场所.
学生对话的现象很多,虽然有的是非本质现象,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都可以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在课堂上我们不但不能剥得学生“说”的权利,更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就是要教师要通过对话捕捉信息,并对捕捉到的信息有效利用,把学生错误的思路及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正确的思路得到充分展示.课堂再也不能是教师的专属地,不能将平等对话作为形式,应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大胆交流,使学生在对话中厘清知识,在对话中产生思维,在对话中智慧起来,最终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改进
建议他以后上这个内容时可以这样进行:学生甲回答的第一种情形,可让学生讨论能否解决问题.事实上,学生经过讨论一定不难得到小明、小丽和小华三人依次摸得红球的概率均为三分之一,但是由于是要放回后再摸球,因此三个人都有可能摸得红球,则不能解决本问题.学生甲回答的第二种情形,也即是不放回后再摸球,其实要解释学生前面疑虑,只要给摸球有一个约定,就是每人在摸球时都不可以看球的颜色,当三人都摸完球时再同时观察球的颜色.这样就能公正、公平地解决谁去参加音乐会的问题了.
2 常态课应让学生身处“问题”之中
片断二
在学完七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公式”后,有位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
计算(2a-3b)2-2(2a+3b)(2a-3b)+(2a+3b)2.
此题一出,教师“生怕”学生没注意到题目的特点,马上说给学生解释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式子第一项是一个数的平方,第二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且前面有系数2,第三项是另一个数的平方,那它是不是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呢?”
学生齐声回答:是.
师:好,下面请某某同学上黑板板演一下.
……
反思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常态课应该是自然状态下的呈现,就一定要让学生身处“问题”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在平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控制欲”过强,一个问题提出后,生怕学生答不上来浪费课堂时间,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就开始循循善诱:或把问题换一种方式问,或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再问,甚至有时会自问自答.就这样,本该是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体验,被老师的“强势”替代了.
其实,这样的课堂就好比一个魔术师在舞台上本该是给观众表演魔术,让观众享受其中的快乐及感受魔术的神奇魅力,但是如果他不是这样,而是“好心”给观众解惑,讲解他这个魔术是怎么怎么回事,那他不但是违背了“行规”,而且也让观众很失望.同样,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让学生独自面对“问题”,而是教师不断地对“问题”的讲解,那么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就毫无价值,学生对课堂的感悟也就缺少深度.
改进
其实,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道题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刚学习了乘法公式,会很容易想到把本题的三项分别用他们熟悉的乘法公式展开.在学生自己得到两种方法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作小结:第一种方法把问题看成了三个部分,是从问题的每个部分即局部来观察的;第二种方法把三个部分看成一个整体,是从整体观察问题.因此,教育学生在观察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局部和整体两个部分来观察.这样不但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常态课应是一个有“问题”的课,让学生身处“问题”之中,在问题解决中其能力得到培养!
3 常态课应让学生在“观察”中前行
片断三
在八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一位老师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同学们解不等式:2x+2>0.
生甲:不等式2x+2>0的解为x>-1.
师:请同学们解方程:2x+2=0.
生乙:方程:的解为
师:请同学们作出函数y=2x+2的图象.
生丙:函数y=2x+2的图象如右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看看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
反思
像上述这样的设计,其实是简单的平铺直叙,其过程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层次比较肤浅,很不扎实.事实上,像上述这样的提问方式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教师只是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作简单的罗列,这种方式只利于教师教学进程的实施,但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以记忆性问题为主,极少有创造性和探究性,学生齐答比例高,回答问题的方式单一,课堂效率十分低下.观察是思维的起点,常态课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清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观察中习得看问题的方法,在观察中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
改进
我们可以把上述设计稍加改动,请学生填写下表.
学生完成表格后,经过分析、比较和观察,容易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及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生在不自不觉的状态下得到了新知识,同时还形成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4 常态课应让学生“跳出”束缚去探究
片断四
在八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课中,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位老师设计如下探究过程: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在完成表格进,很容易就“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反思
其实,以上过程只要学生用非常简单的知识就可以完成,是教师设下的一个“圈套”,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既没有成功的喜悦,也没有失败的反思,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是无效探究.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常态课与示范课、评优课、展示课等相比,自然会少许多的“限制”或“约束“.因此,教师在常态课中更要大胆放手,要让学生在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中,去充分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失败中反思成长.
改进
上述设计,如果我们稍加改变,情形将会大不一样:
师:老师现在给每个小组5根小木棒,长度分别是3cm,4cm,5cm,9cm,11cm,请从中任意取3根小木棒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看哪个小组拼又多又快?
生:分小组拼搭三角形.
(学生忙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汇报自己实践的收获了.
这种设计对学生就少了许多限制与框框,可以任意取3根小木棒来操作,在操作中有时取的3根小木棒可以搭成一个三角形,有时取的3根小木棒不能搭成三角形.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经过同伴交流、思维碰撞中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收获到了成功的经验.有许多是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新发现,这是同学们在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中放开手脚所得之的成果.
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教学是朴素平常的.在一个真实的课堂里,学生是永远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
篇3
一.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初中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十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太强,对比较深奥和心灵感悟的知识的理解则更加困难。直观教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借用多媒体导入,引人入胜。
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时,导入部分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神州十号成功发射,表明了我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航天员主讲的太空课堂吸引了全国的中小学生,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和喝彩。那么,茫茫宇宙里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然后,播放介绍银河系的记录片。学生被记录片深深吸引,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境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容易造成教学点与学生兴趣点的脱节。借助多媒体,将两者和谐地衔接起来。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社戏》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但学习这一课时,如今的那些衣食无忧、娱乐生活十分丰富的孩子怎能体会到“偷罗汉豆、煮罗汉豆”的乐趣,怎能理解看社戏是多么的令人盼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表现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和有关鲁迅童年生活的影片。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一)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理解上的困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图片动化处理方面具有高超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把抽象变具体,把静态变动态,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时,学生对微雕技术不太熟悉。核舟上雕刻着五个人,还有茶炉,船桨,佛珠,手卷等物品。人和物雕刻十分精巧,细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况且这些都建立在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的。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核舟的体积,观赏核舟雕刻的艺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实现自主学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随时可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果你不选择学习,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很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常此以往,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交流方式。学生交流不再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展到学生与任何在网上交流的陌生人之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是情感丰富的作品,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无法体验作家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音乐是一种渲染情感的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笔者一边范读课文,一边播放班德瑞的轻音乐,让那潺潺流水和清脆悦耳的鸟鸣来松弛学生的身心,给他们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感受紫藤萝瀑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展示画面是另一种渲染情感的手段。如通过展示茫茫草地、皑皑白雪、湍急大渡河、摇摇晃晃的泸定铁索等画面,学生知道了的艰难,再读《七律・》,就能体会到“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背后蕴含的真实情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有时也会通过播放视频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四.教育现代化设备要合理使用
篇4
1.音乐课堂中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意义
音乐可以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音乐教学更要以此为基准原则,关注学生情感的释放。音乐老师作为音乐教学的具体实践者,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充足饱满的热情,让自己的积极情绪去感染同学们,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于音乐教学的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对学生传授音乐审美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表现与创作等能力,并且还要能够采用一些具体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与教育。在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课堂,学生才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在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一曲时,首先介绍这是农民丰收了,骑着马儿去交公粮情景,然后让学生欣赏一遍音乐,感受到速度的变化,听完后找几位同学模仿骑马的动作,他们很生动地将电视、电影看到的骑马动作模仿出来,甚至有的同学会很自然的跳起了"骑马舞",一下子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教师再根据他们的不同动作,让同学们来选择激烈的音乐选择哪种骑马动作,缓慢的音乐选择哪种骑马动作,同学们情绪高涨,都在试着做动作。这时,老师有表情地带领学生随着音乐作不同的动作,整个课堂非常活跃,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实践证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音乐课堂气氛的几种方法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以内,音乐课堂的教学更多是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缺少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会极大的影响音乐课堂气氛的营造,针对此种情况,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得出以下几种方法:
2.1以情感共鸣的方式对课堂气氛进行烘托。不同的音乐表达了不一样的情感,它带给同学们的情绪体验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节奏比较平稳、速度和力度较为舒缓的音乐,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从而让人心情能够更加平和;对于那些旋律比较轻快的音乐,由于其本身节奏感较强,同学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变的愉快与爽朗,所以更容易将同学们带入其中。只有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同学们才会更快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来说,本单位的主题为青春的旋律,其内容也与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相契合,本单元所选取的乐曲和歌曲具有鲜明的青春气息,比如对于青春舞曲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下《掀起你的盖头来》作为新课程开始之前的导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歌曲所呈现出的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经过了热身阶段的学习,下面就是对正式课程的导入,播放青春舞曲的音乐,通过这首音乐欢快的的节奏可以很快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对这首歌曲的曲调、旋律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感受,使同学们的情感与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达到一个呼应共鸣的状态,从而让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氛围之中,接下来就是对歌曲的练习与演唱了,这个过程老师可以以分组的方式将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同学们参与歌曲演唱的热情,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的目标,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音樂性的活动,比如关于歌曲的民族性特征以及相关乐器的特色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去主动的探索与研究。
2.2培养发展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爱好。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需要特别关注与重视的,着重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动力,同时又能保障学生音乐情绪情感的持续。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就特别指出要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的享受音乐,培养学生用音乐来提升人生价值的的理念。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同样如此,老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实践过程中,让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使音乐的情感情绪保持更加持久有效。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电子空间站主题来说,教材内容更具创新性与时代感,与现实生活相贴合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新意,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从单一到复合的线索为基础,对于不同的曲目如《西班牙斗牛舞》、《丝绸之路》、《雨林》等突出它们的地域性特色差异,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基础,尽量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将多种元素相结合,从而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3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环境有效制造课堂的气氛。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对于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的保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同学们在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引导其释放出音乐学习的热情,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对音乐教室加入一些设计性的元素进去,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的梨园风采中有涉及到京剧的曲目,大家都知道脸谱是京剧艺术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部分,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人物的脸谱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将同学们带入到京剧的氛围之中以此作为京剧课程的开场,激发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再者还能据此开展一个脸谱的制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自身对相关角色的认识,自己动手绘画脸谱,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可以让同学们对于京剧中的不同人物形象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有效激活了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乐趣,对于创建积极乐观的课堂气氛是非常有利的。
篇5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形式与方法;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09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涉及到学生会意,发挥学生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行径时,学生的注意力主要在言语的意义上,而不是言语的形式上,@与语言演练讲授有本质的区别。它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介入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取的体味。
教师要在讲授目标的指引下教学,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下感觉获胜后的愉悦,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情感经历和调解学习战术,构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综合语言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在新方针英语“任务型”策划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特征,灵活运用课本,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任务行径,让学生用大脑、用手去思考,创造多种设计,挖掘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参与完成好教师所布置的真实任务,达到实现各单元的教学所规定的要求。
一、图表实践法
了解到Book2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Period 2 笔者设计了“看病”的任务,围绕这个话题,用手指着身体的某个部位,边指着边教学,告诉学生身体各部位的英文名称,并展示人体模型,让学生掌握身体、头、眼、耳、鼻、手、脚等部位的英语生词。然后,笔者制作好一张表格供学生分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去图书馆,了解身体部位和常见疾病的各个部位,并按要求填写表格。策划这个任务的目标是增强相关身体部位及常见疾病的英文名称,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与生活化。
See a doctor
Body Pails
head...
illnesses
headache...
A. 必备的词汇和句型1. tooth, head, ear, stomach, eye, throat, leg, neck, sore, fever, cold...2. What’s the matter/trouble?What’s up/ wrong with you ? I have/had...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 For two days.
B. 提出建议
(1)Don’t stay up late. (2)Lie down and have a good rest. (3)You’d better drink more hot water. (4)See a doctor. (5)See a dentist.
“看病”是学生熟悉的话题。
因为所有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经历,安排学习任务围绕这个明确的话题。因此,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仅有话题可说,而且根据所提供的内容,学生可以轻松流利地表达出来。
第二个任务是life habits,这个任务的目标是除温习与巩固身体部位与疾病的生词与句型外,还能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使用学校资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通过填写下列表格,使学生懂得“how to keep healthy and have good habits”。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一份更加合理的饮食结构。
have/ ea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eat less beef, pork, lamb, etc.
drink more water
dink more tea
drink less cola and coffee
sleep early
get up early
play sports every day
have a good rest
以上这一设计合理利用学生的认知情感与体验来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又能通过这一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关注、解决与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实际而又有利的问题。
再如,Unit 9 when was he born? 这个单元的拓展课上采用了姚明的简历的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描述姚明,增加自己的评价。
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姚明提供了大量的关键信息,然后根据关键字构建自己的文本。然后,呈现范文,落实和帮助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When
What
Sep. 12th,1980
was born
At the age of four
Had/got his first basketball
18
Worked /played for one's national team
2002
went to the USA
played basketball
in the NBA
二、图片实践法
七年级下册Unit11本单元主要是关于旅行,而写作的要求就是旅行日记。先让学生听一首有关旅行的歌,再师生间谈论有关天气、人和事件等引出本课的主题,然后由学生问教师问题,继而操练一般过去时的句型。如:“Were there...? Did you see...? Did you go...?” 接着,过渡到Section A 3a 完成设计谈论以往发生的事,回顾自己以往趣味的体验,起到巩固作用,最后,帮助学生用过去时态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可以谈论自己的旅行,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再通过Section B 的图片,通过呈现图片来阐述自己的过去经历与感受,完全放开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种教学过程活动中,笔者也在反思问题是,当文本创建一个半开放式的结构好呢?还是完全开放式结构好?我们总觉得按照难度的程度来确定,我们比较难用半开放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阐述熟练的话,那么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采取完全开放式的图片实践法,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
比如假期这一话题,学生都比较熟悉和熟练,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完全开放式图片法来学习运用一般过去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张出游的图片,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介绍This weekend, I went to...I did...I saw...来引入本节课所涉及的话题以及过去时态的语法知识。实践表明,这类轻松怡悦的授课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营造出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对新知识的探索打下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更能活跃学生的思S,求知欲更旺盛,并敢于表达、敢于提问、乐于提出质疑、勇于探究创新,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更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关键词实践法
以八年级下册Unit 3为例,本单元围绕“Do chores”,教师边做动作边引出列举有关一些生活琐事的关键词:do the dishes,take out the rubbish,fold your clothes, sweep the floor, make your bed, clean the living room 等来开展教学活动,并如何学习用情态动词could来有礼貌地提出请求及回答。如:“Could you take out the trash? Sure.” 如何有礼貌地请求允许自己做某事,并做出得体的回答。如:“Could I borrow your bike? Sorry, but I need it.”学习如何写留言条以请求他人的帮助,要求学生经过自我评价和个性化的学习,进一步熟识有关日常生活、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话题。所以,我们通过肢体语言来提供学习一些有关做生活琐事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的教学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争取做到如何理解与运用,便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以游戏化、生活化为背景,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运用接龙、编故事甚至借鉴娱乐节目的游戏编排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喜闻乐见又能够积极参与的形式对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事半功倍。
通过创设情景,以学生为核心,鼓励学生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严格按规定使用语言程序,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实践性广泛,方法灵活多元化。有贴近现实的元素,学生会更感兴趣。通过交际过程或活动,学生学习英语创设语境是教学的基本前提,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要学习有效地拓展,以及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把单词及关键词作为句子的操练的前提,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以及英语的系统语言。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学习表达英语的难度,从而使学生获得易于表达英语的成就感与愉悦感。通过这种成就感与愉悦感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自信与主动性。在交际需要、兴趣和意义的语境中确定学习顺序,流利性、熟练性、得体性和接受性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这一特点与新课程的任务型教学相吻合。《英语课程形式》明确指出,任务是促进教学形式,运用归纳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学习,实现任务成功的有效途径,并强调学生可以用英语互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于是,笔者在课堂上采用以教学关键词来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为突破口,把关键词串联创设一个情景模式来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创新,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填空格
Gap-filling即“填空格”。在新课程任务型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以八年级上册Unit 6 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谈论个人特点和比较人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与设计。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单元第一课时warming-up中Gap-filling得以运用。在听力之前,对听力类似短文进行操练。采用Gap-filling,利用间隙填充,创建一个半开放的文本结构。具有这样的文本结构的学生,能够快速对话。同时,加深对比较等级的语法现象的理解与应用。能初步应用语言结构进行交流,为后面Section B 的教学作强有力的铺垫。通过Gap-filling 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在接近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可以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和良好的学习状态以及态度。同时,使学生能进一步巩固比较等级的应用。通过在听力训练中运用Gap-filling 这一教学方式来引出比较级及用法。这种听力训练模式不仅对知识的巩固,而且输入相应的材料为下一个任务做铺垫。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精神,能在情景中合理利用现在进行时来运用于交际和落实本节课的要点,继而难点一一突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敏锐,概括比较等级的构成形式。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升。
笔者以为,在采用Gap-filling 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带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踊跃介入课堂中,易于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积极学习接受知识,便于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提升。课后,笔者也反思,其实这种设计应该改进。也可以在第二课时采用其他明星进行形容词比较等级的教学与巩固。同时,把形容词的比较级挖空。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思维与参与积极性得以更高的发展。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不断操练和娴熟地输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多数的生词需要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会意与巩固。总之,如何创造性地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生活物资,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因此,如何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提升,是教师应该面对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 杨杰瑛,林 晓.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2]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听力教学
现代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简单的单词、短语、句子和刻板的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而大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一、阅读与听力的内在关系
听觉学习(主要表现为听力)与视觉学习(主要表现为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从信息论角度看,听力与阅读都属于语言的输入阶段。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读和听才能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提供大量足够的可理解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读和听等输入方式,接受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就可促进语言的习得,读和听统一在输入这一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十分密切,都属于理解范畴。把听到和看到的信息反馈到大脑中,大脑再对反馈到的信息进行记忆、分析、推理和判断,这就是理解过程,英语阅读能力和听力都是一种由速度、记忆、判断、概括与理解紧密相联的综合能力。
二、制约英语听力能力的因素
1.词汇量不足。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一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2.知识面窄,一个听力材料,尽管它所叙述的主题是固定的,但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不会是单向的,它通常是各方面知识直接或间接地交织在一起的综合体。听力材料中所涉及
的知识面是收听理解的必备因素之一,掌握了它就会触类旁通,给理解带来方便。
3.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听力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汉语与英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他们所遵循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听力理解完全是靠听觉刺激大脑神经时所留下的印象作为思考的唯一依据,一般受到时间、语流的严格限制,往往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不小的理解冲击,迫使学习者在收听英语时不能快速准确地适应英语句子的结构形式,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三、阅读对听力能力的促进功能
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其词汇量和背景知识量,这三点对听力理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阅读对听力的提高有以下因素:
(一)积累词汇。词汇是掌握英语的最基本要素了,是砌起整栋英语大厦的基础砖块。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词汇,而且是在运用中的“活生生的”词汇。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可以直接加深对已学单词或者全新单词的理解和记忆,使这些词汇在多次的接触和运用中得到巩固。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对信息多一遍识记,也就多一遍加工,学生对己学的单词多接触一次。他们的理解就加深一次,对这些单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其用法也就会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加深记忆。
(二)通过阅读熟悉掌握各种句型结构,为听力打下基础。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要想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有效地培养听力能力,阅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三)通过阅读积累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习英语必须懂得一定的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
(四)通过阅读培养思维能力,促进听力的提高。通过阅读大量的材料,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可以发现句子之间的不同关系,抓住章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可以把握全句、全段、全篇的意思,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四、为提高阅读能力创设有效条件,间接提高提高英语听力
(一)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帮助,为他们选择出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旦解决不了,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一种厌学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反而会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如果给予他们适时的帮助,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困境,就会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课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兴趣需要教师不断转化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课堂活动、相互讨论、举办竞赛、巧设问题、播放音视频等各种手段来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型教学是能够广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课堂上,教师通过展示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语言材料,向学生发出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积极的组织作用,带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相互评比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来完成任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引导和鼓励,避免学生丧失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乐趣,获得成就感。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网络技术的一种载体,具有图文并茂和声像具备的特点,而初中生处于对新鲜事物存有很大好奇的年龄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刚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对于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高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融入色彩绚丽的图画和悦耳动听的音乐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转换师生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确立教师居于主导和学生居于主体的课堂角色关系。
(四)加强方法的指导
自主学习离不开对学习方法的探索,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按照不同年级的特点来教给学生不同的方法,七年级重点是提高单词的观察能力,通过对不同单词的比较来找到发音规律,然后使用音形记忆法来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八年级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来查阅知识,在阅读方面要学生分析和总结段落大意,抓住中心思想;九年级时要让学生会自主选择课文读物,知道按照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标准来选择课文图书,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提高拓展知识,发展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五、把握阅读和英语听力过程及其规律,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阅读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
“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激活学生记忆仓库中与之相关的知识网络,调动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兴趣和阅读愿望,同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这一阶段通常运用游戏、图片、音像或讲述奇闻轶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第一次阅读之前,为了给学生的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target-oriented/task-based),建议还给学生提出指导性问题(guiding questions),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话题内容和梗概的了解,构建初步的全文语义图像,实现“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例如,执教八年级下册Unit5阅读课文“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本课单词表出现了10多个生单词,读前介绍背景时,可以重点瞄准并出示event, Dr.Martin Luther King, killed, pupil, shocked, in silence, recently, by terrorists, World Trade Center, two towers等单词,因为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悟出或猜测它们的意思难度很大,而in history, scared, taken down, the rest of, shouted等单词表剩下的单词就没有提前呈现,因为学生完全有能力结合构词法去准确地猜测出词义。而主要词汇解决之后,我们可以把阅读材料改编成听力材料进行听力训练。例如,根据八年级下册Unit5阅读课文“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就可以设置以下听力训练:What was the event? When did it happen? Where did it happen? What were you/your friends…….doing? Why was it important? Why do you remember this event?......
“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使学生从篇章中获得较为详细的信息,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篇章段落、文体风格和文化背景等内容。该阶段,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具体操作可以采取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方法,即“篇章分析段落句子词组单词”。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浏览并捕捉重要语言线索,进而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主题句,捕捉重要信息。而后,再把文中的长句和难句置于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法分析、讲授和训练,帮助学生利用语境掌握词汇、词组及语言表达方式。具体的操作策略有:通过略读,浏览大意;通过扫读,捕捉信息;通过细读,猜测词义;通过深读,推断意图;通过研读,领悟内涵。这样做既夯实语言知识基础,又强化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可谓“一箭双雕”,效果显著。例如,在执教八年级下册Unit4阅读课文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前,没有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而是在课堂上设计了两个词义猜测题。其中第1题是:Her village was 2,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nd atfirst the thin air made her feel sick. The food was verysimple―teachersate porridge three meals a day.
这一题的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语境来猜测词义。“thin”,根据“2,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和“feel sick”可以猜出是“稀薄的”意思;而“simple”一词,根据后面的“一天三餐都喝粥”就能猜出食物比较“简单、单一”。而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策略就是要培养学生“Guessing the Meaning”猜测词义的能力,所以在这篇阅读文本中教材编写者特别用黑体字呈现了compete, typical, training, stress, comparing, development几个单词以供猜测。猜测词义能体现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下,在阅读中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这种猜词能力,并加以验证,从而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为广泛的阅读奠定扎实基础。
“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活用”。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创设活动环境,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巩固性活动和拓展性活动,诸如角色扮演、讨论、辩论、写作诗歌、文章、设计广告等,借此操练语言。还可组织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练习,借此巩固教材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词汇、短语、语法结构等。当然还可以选取一些重点词汇让学生口头造句生成新句子新语篇,也可以复述原文或者进行挖空填词训练。鼓励学生将所学新知识加以整合、运用,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该阶段,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自己则以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身份介入其中,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做到有效监控,以确保活动实效。
为了巩固阅读教学成果,还可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够得到一些有效的训练外,平时很少自觉地进行听说的实践。因此我要求和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将课本上学到的英语用于日常交际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每节课前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他们把所学的课文自由练习,第一次实施,只有几个大方的学生表演英语对话,其余学生只是看,后来全班都动起来了,那些原先害羞的学生也坐不住了,纷纷从座位上下来,当演员了。渐渐地Warming up环节就变得热闹了,小戏剧、相声、英语演讲、跳舞、唱歌、开家庭聚会、运动会,go shopping,学当医生,农民,父亲,奶奶等,大多数是围绕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初一的时候我会经常给学生10分钟自我展现,请学生到讲台上表演,而台上这10分钟,台下会用不少功,他们常常以小组为单位,去图书室查资料,上网查资料,有时星期天晚上常收到许多学生的电话,问问题,有天晚上10点多了,一个学生电话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原来他只是问tiger如何拼写的,他说他搞不清楚tiger这个单词是er还是ar结尾?而这个学生平时学英语很吃力,现在却积极加入进来。学生们以各种形式,把上一节的内容全部串并联在一起,丰富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在愉快中活学活用知识,提高英语水平。在学了bread, cakes, noodles, dumpling, bananas, oranges, apples, broccoli, water, tea等词时,王强编了个‘a short play’:王强到Lucy家做客,Lucy给王强做饭吃,做了以上各样饭,还给他些水果,王强很调皮的吃完了以上东西,他吃的动作太狡猾,并且吃一样就出示出这个单词,王强吃完后又让dog吃了一次,再让cat吃一次,这样不同的方式,使学生们全部灵活地记住了这些单词。在学了Animals这篇课文以后,学生们画了许多动物画,每组出示一幅画,边对话边表演,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pandas best. The panda has a round face, like a cat, she likes Eating bamboo.他们说出许多动物的特点,也学会了许多单词,他们的会话,如果写下来就是很好的课文,他们还伴有许多动物的叫声、动作等,可像了。笑声此起彼伏,还有一组边听录音边演动作,太棒了。比如在学How much are these socks?这单元时,我就安排学生们先练习对话,再同位编对话,然后就小组一起编商店营业员和顾客的对话,先在小组中练习,再在班上演出小对话,这样语言积累多了交际能力也就提高了。最后选出编造对话最佳的小组和个人,在班上表扬鼓励。这样经常性的对话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有了扎实的阅读和口语交际训练,听力的问题就成功了一半。
听力是领悟、理解语言材料所载信息的能力。听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接收、理解、预测、肯定、否定等诸多心理活动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当前英语课堂听力训练,“PWP”教学模式已被诸多教师所灵活运用。这种模式由“听前(pre-listening)”,“听中(while-listening)”和“听后(post-listening)”三个阶段组成。
“听前阶段”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图式激活,即用学生已有知识激活其相关的大脑网络图式,激发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兴趣并进行相关的语言和语音训练,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听录音之前,先列出材料中一些比较重点或学生比较陌生的生词或短语,指导学生学习,以扫除障碍;或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缩短学生与话题的距离;或让学生借助图片、投影说说其中情节,讨论相关内容;有时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交流,以此激活学生大脑中与话题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初步的预测或联想。“听中阶段”是学生通过对声音信号的知觉、解码、筛选和重组,有意识地监控和领会所听内容的过程。这一阶段以信息理解和技能训练为主,学生要通过听来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与技能。在该阶段教学中,笔者能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给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任务,运用记录关键词、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等多种活动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听后阶段”训练的目的是巩固与记忆、运用与交际,即巩固听力信息和技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拓展应用。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对听力效果进行自我反馈,对自己的听力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在该阶段,笔者常常指导学生复述大意、研讨深层次问题,深入透彻地领悟听力材料的意义,实现听与说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技能。
结语
总之,在英语听力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加强阅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听力及阅读策略的指导,要求教师通过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语言知识的弊端,而且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技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活学活用,从而全面提高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初中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7
关键词: 低碳课堂 教学策略 前提 关键 保障
一、案例背景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反思教育教学,其实也需要“低碳”,只有实现课堂低碳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才能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给课堂带来活力。因此,如何构建低碳课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二、案例描述
我最近跟着教学督查组听了一节课,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师首先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上一框题《隐私和隐私权》,随后又用了十分钟时间进行检查。接着在没有任何目标任务的情况下,让学生看了三分钟书,随后结合课本三个材料讲授本课重难点“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和“依法维护隐私权”,但仅用了十五分钟,最后十分钟让学生做补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反思
(一)什么是低碳课堂
我认为“低碳课堂”就是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使课堂紧凑,更富有实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其特点是:教师以生为本,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机智教学;学生激发热情爱学、掌握学习方法会学、轻松愉快学得到;课堂内容充实、务实高效、杜绝浪费。考察的主要指标应该是:学生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否围绕学习目标积极思考,因为学生“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构建低碳课堂教学策略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功夫用在备课上,准备充分是前提。
督查中,教师用了二十分钟复习提问,本课重难点却仅用十五分钟,时间分配极为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可见课前准备很不充分,对教材囫囵吞枣,注定了这是一堂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课前必须下足功夫,备课也绝不是单纯的备教材、写教案、做课件,必须备学生;不仅仅要潜心钻研教材,确定合理教学目标,仔细琢磨教学重难点,精心预设、科学安排时间,更要突出生活性原则,预设探究学习的活动,力求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适时引导是关键。
其一,本节课,教师一直板着脸,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有不少学生昏昏欲睡,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其二,复习导入时间过长,并且只有“隐私权的内容”、“为什么保护隐私权”这两个问题与本课有直接关系。这种为了复习而复习的教学模式,俨然是应试教育的缩影。
然而这种“歌颂减负高质,大搞低效课堂”的状况却是当前教学真实的写照。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态度和蔼可亲,善于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一些策略(图片、音乐、讲故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对创设的情境加以点拨、引导。教师要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任务,不能让学生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例如:在讲解重点(如何依法维护隐私权)时,教师先让学生看书,但缺乏问题指导,导致学生不知读书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白白浪费了时间。此外,教学要面向全体,能调动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小组讨论要有组织、有记录、有代表总结,不能让创设的情境形式化、表面化;对于学生结论,教师要适时点评,肯定创新价值,指出不足。
最后,有效的课堂训练是重要保障。课堂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可以发现教学缺陷,及时补充和修正。但教学中还存在着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大搞“题海战术”的情况,导致学生练得苦,教师批得苦,“广种薄收”的局面。
例如:教师让学生做补充练习,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有板有眼,但缺乏选择性、针对性,巩固知识点时平均受力,重难点不突出。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训练”,将有助于摆脱“广种薄收”的局面,但课堂训练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简而精,结合教学重难点,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力求用最少的时间,精练的习题,获得最佳效果。二是层次性,训练要符合教学目标,难易适中、适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面向全体,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三是高效点评,给学生一个简明扼要的答案,突出关键词,不可一带而过,不求快要求实。同时要尊重学生观点,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解题过程中的合理性因素,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只有教师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选习题,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构建低碳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桂玲.浅议课堂氛围与教材主题情感的和谐.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5).
篇8
【关键词】音标教学 多元有趣 集中教学 分散巩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农村初中七、八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常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英语平均分都很低,我发现这些学生似乎小学根本没学过英语。到了初中他们记单词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不能联系单词的音和形,科学地记忆,每个单元的新单词学生自己不会根据音标去拼读预习,需要教师再三地领读,可以说英语学习是相当的被动。到了初三,面对升学的挑战,一部分农村初中生其他学科都还可以,就是英语学科拉了后腿,120分的试卷最多考个50-60分,有的甚至30-40分,他们也不是不想把英语学好,就是对英语缺乏应有的信心,不知道如何来学这门学科,再加上初三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这些学生就是想补救英语,也很难挤出时间,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语音教学又是单词的学习基础,因而音标学习便是英语学习基础之基础。我觉得在七年级一开始就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英语音标教学,帮助农村初中生很快适应新目标英语,因为忽视音标教学会为英语学习埋下诸多隐患:1 学生的单词容易读错;2 学生不能独立认读单词,乃至到了高中仍然依赖老师教读单词; 3 记忆单词往往浪费过多时间,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深感头痛,忘的比记的快。 这样,学生不少时间耗在机械、枯燥的单词记忆上,而老师的时间也太多浪费在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单词记忆上。这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二、原因分析
(一)教材分析。我仔细收集了小学英语课本有关语音方面的内容 ,发现英语音标分散五、六年级的教课本的各个单元中:
1.四年级下册主要是五个元音字母 a e i o u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不同发音,但是没有出现其他音标
五年级上册是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
ea ;ee // ow ;ou // ow ; oa // or / / all /l/
ir ;ur /3:/ er ;or // th // th / / wh /h / wh /w/
以及一些辅音连缀的读音bl /bl/; br /br/;cl /kl/; cr /kr/; fl /fl/;
fr /fr/; pl /pl/ ; pr /pr/
3.五年级下册是一些字母组合和个别字母的发音 ai ;ay // air ;ear // ear;eer // oo; ou // a ;ar // tr /tr/ ch // sh //
以及辅音连缀的读音gr// gl// sp/sp/ sk/sk//sm/ sl /sl/ tw /tw/
4.六年级上册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h/ // // // // 辅音和元音的成音节的拼读练习。
总之小学五年级开始到六年级英语教科书上除了// ///////,其他44个音标全部涉及到,但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不同发音;如何对音标词划分音节和在词尾构成音节/-pl/////////////////等语音知识没有提到,这对学生拼读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会造成一定的难度。
5.按照这样的编排,大部分音标问题已在小学阶段解决了。故七年级英语教材没有在各单元编入音标教学的内容,只是在课本后面附了张音标表,也就是既没有安排集中学习,也没有分散学习,七年级上册教学时间比较紧,有三个预备单元、23个正式单元,加上两个复习单元,每周必须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整个学期除去放假和期中、期末考试,根本没有时间来系统地进行音标教学,就是教音标,也是一带而过, 音标就这样被忽视,被认为可有可无。
(二)教师、学生现状分析。虽然近年来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已经全面展开,但事实上农村小学英语课几乎是一种摆设,和初中的英语教学还是不能很好地衔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不足。一些村小缺少正规专业的英语教师,为了应付教学工作,让语文或数学教师来临时充当英语教师,尽管这些教师的责任心很强,但只是对付一下考试,对于英语音标教学这一内容,可能教师自身对英语音标的掌握也没有太大的信心,再加上英语音标只是零碎地出现在每个单元PartC中,许多教师也认为自己是暂时兼任英语教师,同时忙于自身的学科教学,根本无暇顾及英语语言学习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音标教学。
2.农村小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农村小学规定从三年级就开设英语,但是由于小学升初中英语考试不作要求,所以原本课程表上的英语课可以随便改上语文或数学,在农村小学,英语任然被当做副课来处理,这些学生一旦到初中,自然跟不上新目标英语的节奏。
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校所处城乡结合部的小镇,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其中不乏有些是留守儿童,还有一小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女,除了课堂,他们几乎没有受英语熏陶或得到有效督促几机会、氛围。
2010年秋我再次担任七年级英语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所任教的A班,针对全班48位学生的小学英语学习状况,我专门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有26名学生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小学毕业才学完四年级下册;9名学生三年级开始,小学毕业只学到四年级上册;4名学生四年级开始学三年级的教材,可以说这些学生小学英语基本上没什么语音基础。同时也了解到只有两位学生,利用暑假请家教学过点音标。
七年级教材的第一、二、三单元是继续学习字母,加上这时的单词少且简单,靠强行记忆还是能应付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词越来越多,句型也越来越复杂,学生既得记读音,又得记拼写,还得记句型,感到困难很大,负担也很重,往往是顾此失彼,招架不住。会使得以前在八年级才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提早到七年级下甚至七年级上,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音标教学,像我们这些小学英语没有基础的学生在开学几周后就难以跟上老师的步伐,他们又会做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用汉字给单词注音,“如果七年级不打好语音基础,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其后果是:学生单词念不准,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 所以26个字母教完之后,我马上进行英语音标的集中教学。
三、多元化音标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认为,学习者并非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知识结构的主动创造者。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建立起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音标教学环境更符合建构理论。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并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形成。在没有音标教材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进行多元化音标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过程转化为以自己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过程。音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来学习英语的能力,最后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拼读是一个“熟能生巧” 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多元化音标教学可以激活学生拼读单词的热情,让学生对音标有认知、体验,整个拼读过程循序渐进,将学生有序地引入一个音标训练的环境。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 从学生已有的字母发音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6个字母是人人都熟悉的,一边读字母一边写音标,元音用红色,辅音用黑色,重音用蓝色标注,蒋26个字母的音标呈现在黑板上,Aa 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让学生了解英语音标就相当于汉语中的拼音,学好音标对于学习英语是十分重要的。
1.26个字母已经包含了9个元音/: / / // // / 和16个辅音/p/ /b/ /t/ /d/ /k/ /f/ /v/ /s/ /z/ // / /m/ /n/ /l/ /w/ /j/,48个音标,26个字母里就占了25个,其实我们在学习字母的时候,就练习了很多音标的发音,消除学生对音标的陌生感,学生对音标有了一种亲切感,从而对音标的进一步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2.有些字母直接就是某个音标的读音。如:Aa; Ee:; Ii ; Oo 可以根据字母来操练这些音标的发音,学生可能会感觉轻松一些。。
3.字母Bb 有两个因素/b/ 和/:构成,蜜蜂bee :也一样,和字母Bb 发相同的音。类似的还有Tt---茶tea Cc:/---看见see;海sea Uu---你you; Rr---是 are, 这些单词其实就是某些字母的读音。
4.学生对26个字母所含的音标较熟练后,再呈现其他22个音标,全班48位学生每人制作自己的一张音标卡 (元音用红色,辅音用黑色),最后贴在墙上,汇聚成一个音标大家庭。通过音标卡片的制作使学生对48个音标有个总体上的感性认识,同时更好地区分元音和辅音。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48个因素本身无兴趣性可言,传统方法教授语音是在领读之后,给学生讲解发音方法,讲解舌位、颚位、齿位等,教师费劲口舌,学生却如坠入云里雾中,搞不清到底该如何做,使本就枯燥的知识更加乏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标的兴趣,在学生没有音标教材的情况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幻灯片,辅音用黑色,元音用红色,重音用蓝色,注重各种颜色的搭配,以增加视觉上的效果。
针对音标教学课件上的不同内容 ,我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
1.小组展现。合成拼音:
直呼拼音:
,把合成拼音的各个辅音分别按顺序同元音直接拼起来:这一部分我采用的是小组展现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到小组活动当中,看看那组读得响亮、读得到位。
2.击鼓传花。跳跃拼音: 按教师指令,不按顺序用直接拼法把直呼拼音中的辅音和元音拼读起来:
二次合成拼读音标词 :如: s t m dp p z t l d d n 通过多媒体的闪现,训练学生迅速识记音节的能力,可通过击鼓穿花接力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位同学接得快,哪个小组传得快。
3. 即兴抢答。根据音标拼读下列单词:seize z 抓住 week 星期 seem m 显得 weep p 哭泣 wheel l轮子 heat t 热 east st 东方
谁先会读,而且读到位,就给该小组加一颗星,看看那个小组最终获得的星星数最多,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样学生既学会了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学习音标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
4.双管齐下。一边教音标一边教学生如何科学地记忆单词:一个元音学好之后,应让学生仔细观察这组单词之后回答: 如 mark 分数 star 星 dark 黑暗hard 硬的part 部分, past 过去的fast st 快的 , 这些单词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单词里什么字母或字母组合发这个相同的元音?哪几个单词可以放在一起记忆?因为它们只有细微的差别。对于比较简单而且小学学过的,如:star 星fast st 快的,让学生课后尝试根据读音科学地记忆,然后落实到听写,每天听写5个音标,和与之相对应且发音比较规律的5个单词。
每个元音的学习,我都是按照这种步骤进行的:合成拼音直呼拼音跳跃拼音二次合成拼读音标词根据音标拼读单词观察、分析字母、字母组合和音标之间的联系。没有空谈语音知识,而是确保有充足的时间来练习发音,完成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学生的语音技能得到培养。在没有老师的领读的情况下,学生自己能够根据音标来拼读新单词,别提他们有多高兴,明显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这门学科的自信心。
5.分散难点。学生基本上会拼读单音节词,但是双音节和多音节音标词,学生读起来就没那么就简单。在单元音学好之后,我开始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及辅音连缀的教学,对于辅音连缀 /st-/ 学生学起来不是很困难,可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学生明显感到吃力,我采取由易到难不同的训练形式:
①如何划分音节:试将音标词仿照例词分音节,并根据重轻读音节的记号oO或Oo给每个音标词标上重音符号“”
例:/h /h (Oo) nd/nd/(oO)
② 如何分音节读双音节单词:初练时可分成两个音节拼,然后再合成,如://可分成//和//,然后再合成//,注意非重读音节的正确发音。
③ 根据录音将双音节单词打上重音符号,然后再朗读这些单词,注意非重读音节的发音:// /3 / /f/ // // //// ///3/ // /t/
④根据音标读出双音节单词(注意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不同发音):asleep//睡police//警察succeed //成功 accept//接受 correct //正确的 forget//忘记 observe/3/观察
6.强化巩固:双元音 ////的教学,除了像单元音一样,由合成拼音直呼拼音跳跃拼音二次合成拼读音标词根据音标读单词观察、分析字母和音标之间的联系, 我还特地增加了读双音节和多音节单词的内容,每教一个双元音,我都让学生拼读含有该双元音的双音节和多音节单词,因为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加以强化和巩固,经过8个双元音的8次对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复习训练。
(三)趣味活动。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穿插一些游戏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促进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音标教学的效果。
What’s missing? 出现一组音标,如: /t ; 和 这三组音标,
区分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熟记,教师手举这四张音标卡片,快速闪动,随意抽取一张,让学生说出不见的音标。
2.听音游戏。通过Listen and number(听并标号码)练习,比一比谁是最后的赢家。如:7个短元音;;; ; ; ;和8个双元音;/;/;;;; ;,辅音也可以分清辅音和浊辅音,每次选择其中一组进行此类游戏,
3.找朋友。 将学生分成两组,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单词卡片(如bag),在另一组必定有一人持有一张含相同元音音素的单词的卡片(如cat)。游戏开始,教师说一个音素,如[],手持含有此音素的单词(即bag和cat)的两位学生应迅速站起来,并读出这两个单词,最先站起来的人得2分,后站出来的得1分,没站出来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组获胜。
4.利用chant, 渗透音标。Chant 充满童趣,富有动感,韵律优美,琅琅上口,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掌握语音的好形式。如/ up, up, get up; /u:/ shool,school,go to school; / home, home, go home; /e/ bed, bed, go to bed.在说的过程中我配上了动作以及节奏感强的音乐,学生倍感兴趣。这样不仅渗透了音标,巩固了单词,还加强了短语的操练
五、效果
从26个字母入手,运用多媒体进行多元化音标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一张张彩色的幻灯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教学内容的形象、直观,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效果,学生对于英语单词和音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多元化模式使得音标教学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上课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几乎没有不举手的,通过四个星期的音标集中教学,
确实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1.每个单元的新单词不再需要老师的领读,90%的学生能够课前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完成预习任务,翻开学生课本,根本看不到中文相似的批注;
2.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大大提高,93%的学生单词听写能顺利过关;
3.学生阅读遇到新单词,不再是用期盼的眼神望着老师 ,而是自己低着头试着去查字典,然后根据音标拼读。
4.通过问卷调查,班里48位学生其中就有46名学生对英语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并且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调查项目 结果 所占比例
背单词的方法 死记硬背 2%
根据发音 90%
其他方法 8%
48个音标掌握情况 全部掌握 70%
掌握了25个以上 25%
掌握了20个以下 5%
英文字母的发音 完全掌握 70%
只掌握了辅音 15%
只掌握了元音 15%
通过音标学习,背单词效果 感觉一般 10%
感觉容易多了 90%
是否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 是 95%
否 5%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虽然音标集中教学占去了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一开始进度比较慢,但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一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和记忆单词的能力,教学进度加快些,学生是没问题的。因为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单词的记忆和积累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看着学生读单词,记忆单词不再那么累人,感觉自己在音标教学方面所花的力气没有白费。
六、反思
音标虽然只有48个,但他们的组合却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单词。单词谁都会背,方法不同,效果也不相同。我提倡学生通过音标、音节和重音位置背单词。音标的集中教学不仅仅教会学生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音标,还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音节,如何划分音节以及重音符号的位置。这些掌握了,读单词和背单词就不会那么难。农村小学虽然近几年也开始重视英语这门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初中英语的发展还是相当滞后的,单词的拼读和记忆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运用多媒体进行音标的集中教学,能够在视觉上对音标和单词加深印象,学生的记忆会持久些,同时结合其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一定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资源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沈烈强 管卫华
2 《在小学开展英语音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李陆林
篇9
关键词:问题情境;问题意识 ;拓展思维;学为中心
一、问题提出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为主体,各种教学活动都要求学生全面参与,教师要设计多样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质疑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目前我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发现学生学习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目前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通过对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培养每位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多想、寻根究底、敢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这已成为我校英语教学中十分紧迫的任务。教师只有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习惯,养成主动质疑的英语学习品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因此,笔者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经过几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系列措施,在教学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1.创设多样情境,促发“提问”欲望
学生正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最佳时期,课堂上如果教师巧妙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学生进入一个思维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形成问题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问题”铺设了平台,开启了形成质疑思维流的大门。
(1)音乐入境,开启问题闸门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多在课堂前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英语歌曲,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做到了寓教于乐,又为问题的开启做好了铺垫。
例如,笔者在执教Go for it!新版七年级下册Unit 6 I’m watching TV一课中的“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时,就选择了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改编成的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Are you sleeping这首歌曲,歌词如下: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Brother John?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ing dong, ding ding dong.学生一听到这音乐,感到很有意思,就跟着唱了,而且唱着很顺口,则问:同学们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疑惑吗?如此一问,问题可多了,如,为什么sleep,ring后面要加“ing”?何时要加“ing”呢?是不是前面一定要加“are”呢?……这不,正中下怀,把这节课的重点都引了出来。
(2)创设生生互动环节,持续问题思维状态
情景体验在问题深入阶段非常关键,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疑问,积极思考,渐入渐深渐变,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例如,在学习新目标英语新版七年级上册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教师叫班里一位高高瘦瘦的女生站在黑板前,然后向全班描述,“×× is very tall but thin. She has straight hair. She has long hair.” 描述完后,再提问学生,“What does she look like?”让学生重复回答,如答不出,教师改问一般疑问句,降低问题难度,学生对这几个描述性的词加深记忆。接着,再叫一位矮矮胖胖的男生上来,以同样的问题方式,引出“short, fat, short hair”等词汇,为了持续学生问题思维状态,进行pair work, 相互交流班级学生的外貌特征,学生兴奋度突然上升,碰到需描述“身高中等身材”“中等高度”时,学生就能预先学会朗读,或向老师请教,老师帮着说,“He/ She is medium height/ build/ heavy.”增强了问题意识。等学生将本节课所要学的词汇都训练完毕后,教师叫学生进行pair work 展示,描述班级同伴的外貌,熟练的对话里熟悉的同伴形象让大家笑声不断,整个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课堂交流还在继续,教师提问话题转向“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look like?Can you tell us?” 先让同学们相互介绍,然后再在班上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妈妈卷发时,他们互帮互助学会了“curly hair”,同伴间既增进了互相了解,又提升了他们的英语语用能力。
这些生生互动环节,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的思维状态,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对旧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又引出这堂课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
(3)层层推进启发提问,助推学生问题思维
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来设计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环环相扣,步步引入,使他们始终关注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例如,在教Go for it!九年级上册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时,教师先展示一些发明物的图片,叫学生说出单词bike, train, camera, sunglasses, watch, radio, piano等,学生都能正确朗读这些单词,教师接着问,“What do we call them?” 学生已预习过,所以马上会说“inventions”。这样很自然地在问题情境中引出了本节课的重要话题,然后教师边呈现“灯泡”这一新单词的图片,边设计问题“What is it?” “Who was it invented by?” “It’s a light bulb.” “ It was invented by Edison.”接着呈现出“telephone, computer, television, car, calculator”等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就刚操练的两个问句进行相互问答。教师待学生基本掌握后,一边启发式提问“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一边呈现出一张表格,填时间或发明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听录音,寻找答案。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教师还是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思维中收获,“What are they used for?”很快掌握了“It’s used for + ing” 句型。有了这样的思维路线,学生很流畅地会相互间询问其他发明物的发明人物、发明时间、发明物用途。
教师要想课堂始终处于和谐欢快的状态,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情的,层层推进,进行启发式提问,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学为中心”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和谐“问题”环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和谐课堂应呈现民主、自由,充满关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心情愉悦,个性得到张扬,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随时把“问”的机会留给学生,为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1)情景刺激反应,诱发思维行为
思维行为产生于最佳的学习状态,适度运用刺激反应理论的基本原理,用设置情境来诱发思维行为,往往事半功倍。
例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开放问题可以诱发许多“异想天开”。此时,学生必兴奋不已,在大脑皮层留下难忘的印象,而且英语是一门非常规范的语言。因此,让学生经常想一想“现在学的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它适合哪些将出现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教新目标八年级上册Go for it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课时,为了进一步巩固邀请对方参加生日派对以及答应或拒绝的句式,教师先示范,问:“My birthday is next Saturday. I want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学生很高兴地回答:“Yes, I’d love to.” 还有的学生会说:“Sorry, but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经过师生间互动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问题,叫某一位学生邀请其他同学参加他或她的生日派对。我先叫了一位男生,结果他全邀请了男同学,我又叫了一位女同学,她同样邀请的全是女同学。为了活跃气氛,我灵机一动,在对话时,必须邀请两位异性同学,这一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其他同学睁开大眼想看看他或她会邀请哪位异性同学,而且他或她又会怎么回答他或她的邀请呢?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每位学生只要带着兴趣去学,一定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因此,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让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
(2)创造宽松环境,培育思维行为
教师的作用是激活学生思维流,适时地把学生的思维调谐到成功的思维活动频率上。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创造无拘无束的教学时空,让学生自由迸发思维的火花。
例如,记得笔者在一节英语课上让全班学生做难度递增的三个单选题,首先请一个女生站起来回答,她答对了第一题和第二题,当她兴冲冲地要回答第三题的时候。我抢先说:“哦,第三题太难啦,我们换一位同学。请坐下。”明显,她被打击了,伤心地坐下了。课后,其他同学跟我说了这件事情,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第一时间向那位受伤的女生道歉。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假如没有其他学生向我反映情况,我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岂不是伤人自尊,不断犯错?从那一刻起,我学会了尊重学生,知道了英语课堂应该是平等和谐的,我学会蹲下来跟学生交流。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民主而自由的,学生才会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3)设计讨论话题,强化思维训练
教师要善于用“聚焦”来“调控”“疑点”,把学生引导到课堂的重点上。实现“聚焦”的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是扩大,即让学生通过“放大镜”来观察思考;第二种是缩小,让学生通过浓缩来感知。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经常运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深度也将日益增进,为思维流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语篇教学时,笔者常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时,笔者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后进行拓展提问:Why do people like animals such as“pandas” in China?What can we do for pandas? How do we save pandas?...这样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展开联想,答案不一,众说纷纭,有几位基础较差的学生都纷纷举手发言,要求大家保护熊猫。
这样的问题情景设置,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体现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呵护,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质。
(4)结合生活话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行为
学习英语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英语,做到英语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不局限或满足于一个角度去找到答案,而是从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角度来探讨问题的答案,从而使答案更趋向于成熟和完善,学生就会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境界。
例如,笔者在新教材九年级Unit 4What would you do?课堂教学中提了一个问题“If you had much money, what would you do?” 教师先说出自己的答案: Now I have no money. But I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give my money to the poor children. 接着让学生回答,这一提问揭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其他答案,结果我叫学生采用接龙的形式训练虚拟语气这一结构,想不到这个问题在全体学生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而精彩的答案。“I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buy many presents for my parents.”“ I would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 “If I had much money , I would buy a big house with a beautiful garden.” “I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go to poor villages. If I went there, I would buy much food for the poor children. If I bought much food for them, they would be happy. If they were happy, I would be happy, too...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接龙的形式,将本节课的虚拟语气结构训练得滚瓜烂熟,他们不仅不愁记不住这一结构,又通过切合生活实际的学生关心的“money”话题,展开想象,促进学生英语思维,提高听课效率,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
3.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教师设问创疑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问的载体,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1)学会携带问题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而预习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促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生生帮扶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疑问进课堂,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新目标英语新版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Section B2b之前,让学生按要求做下列预习作业:
①阅读文本,并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言知识点、表达法和固定搭配、重点句子等。
②再阅读全文,找到四个问题的答案:
a.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website article?/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b.What can elephants do?
c.Why are elephants in danger?
d.How should we save the elephants?
通过预习,学生归纳出了一些固定词组:a symbol of, never forgets, get lost, be in danger, cut down, kill, ivory, make of等,然后查字典,了解这些词的正确用法。在预习过程中,带着问题预习,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有目的地阅读全文,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能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自学能力会有所提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趣,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有所增强。
通过对学生进行持久的预习辅导,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英语的思维习惯,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习惯和方法必然转化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而这种学习能力和信心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
(2)巧设生活问题,挑战学习能力
语言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英语是一门交际性语言学科,它应该是通过多渠道地进行相互交流。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英语,英语就在他们的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从日常生活中提出英语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笔者在教“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这一单元时,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拒绝使用一次性卫生筷,以此来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当时就有一位学生提出:Since everyone knows it’s a waste of wood, why don’t we ask the factories not to produce them any more?这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算教师知道如何回答,也不可能很全面。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及组织能力,随机让全班同学加入讨论一次性筷子的Good points and Bad points。
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他们写倡议书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那位同学质疑的价值,从而使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3)类比联想,酝酿问题,新旧知识达到有机整合
根据两种英语语法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假设,利用这种类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出英语问题,加快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步伐,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笔者在新授“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先让大家回忆“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提醒他们用比较法学习。学生经过观察,句型操练,情景对话,你一言我一语:“一般过去时动词要用过去式,而一般现在时动词采用原形,有时还要加s”,“这两种时态的时间状语不同。”这时有学生问:“为什么often也可用于一般过去时?”首先表扬这个学生爱动脑筋,敢于提问,然后叫他们区别这样两个句子:Last year Tom often watched TV in the evening. But this year Tom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in the evening.经过对比,这位学生恍然大悟。这时又有一学生问道:“He feels better than yesterday.这个句子为何用一般现在时?”看到有几位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其中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就在than前面添上了“today”,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拓展思维空间,持续学习热情
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遇事多问“为什么”,善于多提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间互相传递知识,共同提高。
例如,在上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the matter?一课时,笔者就先介绍课文内容并呈现新词汇matter, lie down, have a rest, take one’s temperature, tired, 本人充分利用旧教材相关材料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Mrs. Brown went to see her doctor. 并展出一张画,问道:“Can you ask me some questions?”然后叫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根据这一情景,很快提出问题: What’s wrong with her?How did she feel? Is she OK after seeing a doctor?What did the doctor ask her to do?etc.老师不是帮助学生一一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而是叫学生互相讨论,猜测回答这些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作以评改。
这种教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或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在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的过程中,作为交际一方的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持续学习热情,这正是教师想达到的理想教学效果。
4.授导开放性思维方法,滋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引问过程中能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学生就会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这些问题以及思考的范式。笔者认为开放性思维方法对学生的问题创设和思维训练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平时适当设计穿插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其中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创造性答案和效果。
例如,又以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A 为例,为了创设问题情境,更有趣地掌握第一课时的语法功能:Why...?笔者以视频展示故事“The fox and the grapes”,等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Why does the fox say the grapes are sour?”于是,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他们抢着回答说:“Because the fox can’t get them.” 教师又追问道:“Do you like grapes?Why?” “No, I don’t like those grapes. Because they are sour.” “Yes, Because they are sweet.”等等,答案各异,精彩纷呈,令人叫绝。通过问题的展开联想,进一步巩固了新学的语法结构,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反复操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学到了新知识,且思维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在“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究中,我们在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1.实践后的成效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的实施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升了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重燃学困生学习热情
“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实施后,使原先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那些学生增强了自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乐学、乐记,教师寓教于乐,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促进学生间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凸显“学为中心”教学理念
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扩大词汇量和语言信息量,有利于组内各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智慧互补,促进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学生更主动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去习得英语,获得成就感,充分凸显“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重视课堂问题设计,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通过“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促使教师重视课堂问题情境设计,激发教师教学智慧,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挖掘教师潜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开启了学生思维大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助推师生共同成长,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实践后的反思
(1)问题设置要注意前后关联,推陈出新
问题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时常不由自主地被各种教学活动所吸引,学生会有一种不可遏制的跃跃欲试的求知欲,但应做到巧设问题,问题设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层层推进,推陈出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2)问题设置要注意抛砖引玉,一石多浪
教学中如果学生失去了主体性和能动性,完全按照教师已经设计好的路线走,谈不上独立思考,这样培养的学生大多只会模仿,缺乏想象和创新。如果设置的情景能让学生在解决之后提出更多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落实一个知识点的效果了。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设课堂问题时,应精心设计,为问题的深入挖掘,预埋预设。
实践表明,这种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多种英语问题设计和布置是可行的、有效的,能较好地拨动学生乐学的心弦,发挥学生的特长,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趋向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英语的兴趣普遍浓厚,思维灵活,有批判性、广阔性,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展示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升,笔者所教的两个班在县级、校级的质量检测及竞赛中成绩显赫,师生中美誉度高。这充分验证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主角,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畅游自己的思想。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06.
[2]许福杰.新课程下英语作业评价的探讨.基础教育课程, 2005(08).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4]陶文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吉林教育,2003.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也有了更多新的教学任务,面对这一新的教学形势,初中英语教师应当把握机遇,大胆将教学互联网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1互联网时代初中英语教学的机遇
1.1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知欲
互联网技术与初中英语的接轨进一步丰富了初中英语课堂,掌握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英语教师更加高效地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拓展英语课堂的广度和深度,辅助英语教学,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在互联网时代,大胆应用互联网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让资料共享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从前枯燥的英语教学资料也因为互联网变得更加有趣、鲜明、生动、形象,学生仿佛进入了英语学习的天堂。网络中优秀的英语教学资源改变了人们对英语知识的刻板印象,在网上教师可以找到各种初中语法知识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清晰明了,且充满趣味性,例如有的语法思维导图是各种各样的美食图案或者是萌宠图案,将英语知识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求知欲被进一步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1.2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差异,在被动状态下学生往往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容易打退堂鼓,在主动状态下学生往往更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当遇到难题时学生更乐于去挑战自己并从中收获学习的快乐。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扩展,可以浏览大量网页,获取与课文相关的各种教学知识,把握教材知识重难点,突破重难点。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下载网络资料作为辅导材料,例如,有的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课文音频到自己的电子学习机中,随时随地学习英语。网上各种优质的英语学习网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学习网站上学生可以自由交流英语学习心得,互相加油鼓劲,逐步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1.3有利于学习地道的英语
传统的英语课堂受到较大局限,英语学习的形式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从多个方面接触地道的英语。互联网技术则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在网上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国外朋友,一起交流英语学习,互相进行口语训练,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学习更加地道的英语。
1.4有利于拓展英语教学方法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够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学习英语知识,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拓展英语教学方法,丰富师生交流的方式,例如网络交互功能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师生交流,学生还可以在网上下载英语电子杂志。总之,互联网时代为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互联网时代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2.1妙用网络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互联网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初中英语教师在利用这一现代化教学技术时注意不能“以辅代主”,本末倒置的行为会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部分初中英语教师盲目使用网络技术,不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使用网络。教师准备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学生看似乐在其中,事实上,他们的注意力会被分散,教学重心不突出,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英语教师要把握网络技术应用的度,坚持适度原则,明确每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借用网络技术工具,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英语知识技能,并能总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避免网络技术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喧宾夺主,从而通过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2.2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PPT在课堂上应用得最为频繁,这一多媒体软件操作比较简单,很容易上手,且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直观性,借助多媒体软件设计教学课件、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需求。多媒体软件将音频、视频、图片以多种多样的形似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构造一个全方位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系统。例如在学习Canyoucometomyparty?一文时,英语教师可以播放一个简单的动画,故事情节是Tom正在询问自己的朋友是否能参加他的派对:Tom:Jenny,canyoucometomypartyonSaturdayafternoon?Jenny:Sure,Iwouldloveto.Tom:Howaboutyou,Ted?Ted:Iamsorry,Ihavetohelpmyparents.动画中人物的表情十分丰富,动画的情境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好奇心,学习专注度更高。另外,多媒体软件整合功能较强,例如,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应的图片,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图片,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增加英语知识的趣味性。
2.3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课堂高效
一堂英语课的时间十分有限,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必须要有效率意识。教师应当利用网络技术提前做好教学课件,做好备课工作,避免在课堂上浪费不必要的教学时间。另外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建立英语教学资源库,各英语教师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建立资源库,方便随时调动英语教学资源。网络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英语教师共同建立教学资源库可以减少资源搜索、整合所耗费的时间,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直接调用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2.4巧借互联网,营造浓厚的英语教学氛围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较大,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参与度也会更高。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学会妙用互联网技术来营造浓厚的英语教学氛围。在上课之前,英语教师首先播放从网络上找来的与课文相关的英文歌曲,音乐对人们情绪的感染力较强,美妙的韵律结合英文,学生可以尽情享受英文的独特魅力,获得身心的愉悦。英文歌曲在营造教学氛围上有着极大的优势,英文旋律或活泼、或轻缓、或动感,不一样的旋律能够给人不一样的情绪体验,而这种丰富的情绪体验则是英语教学氛围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将在无形中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来。除了从网上搜索音乐来营造教学氛围之外,英语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2中ATriptoHongkong一文时,英语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学习该篇课文的基本词汇,在学生基本掌握之后,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设置一个情境会话,让几个学生表演:Millie:HiKitty.Longtimenosee.Kitty:Hi.Yes,Iwasonvacationlastmonth.Millie:Oh,didyougoanywhereinteresting?Kitty:Yes,IwenttoHongkongDisneylandwithmy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