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21:5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生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生自我总结

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试后反思;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4-0036-5

1 问题提出

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物理教师们常常积极对考试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对考试系统性、整体性、试卷以及学生总体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等能力现状进行总结,而学生在考试后的自我总结和反思却往往被忽略。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试后更重视分数和排名,而忽略了通过考试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的过程,致使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很难做到举一反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导致“会的内容仍然会,不会的内容还不会”,不利于自身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物理试后的总结和反思,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关注和重视的,减少学生存在“题目讲多次仍然不会”“题目错了多次仍然错”的现状,使考真正达到检测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查漏补缺的目的。

2 研究方法

本文中,笔者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当前学生在高中物理试后反思效果的现状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得出高中物理试后反思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3 研究内容

钟志贤老师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1]中根据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性质与作用,将反思能力分为了: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和反思毅力。因此,在本次调研过程中,笔者围绕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和反思毅力3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

本次调研选取某中学高一年级5个班级共计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于某一次阶段性考试结束之后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调研,依据调研结果,提出改进策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197份,有效率为98.5%。

3.1 关于高中学生试后反思意识的调研

在对高中学生物理试后反思意识进行调研时,笔者提出了以下4个问题,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发现,有47.71%的学生在下发试卷后“查看自己的错题,并分析错误原因”,有52.29%的学生选择“比较自己成绩的高低”或“都不太关注”。由此可见,仍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考试后忽略对自己的反思过程,成绩高低是他们首先关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可以发现,在考试失败时,有50.76%的学生表示“总是会”或“经常会”进行总结与反思,有49.24%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几乎不会”或“完全不会”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考试成功时,有36.04%的学生表示“总是会”或“经常会”认真进行总结与反思,有63.96%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几乎不会”或“完全不会”。由此可见,考试后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不会在试后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当考试相对成功时,更容易忽略对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由此推断,这也是造成学生考试后不会的题仍不会、做错的题仍然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学生认为“考试后自我反思的意义如何”这个问题进行调研,发现仅有37.0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意义”,62.9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意义”或“毫无意义”。正是由于学生对自我反思意义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学生试后反思意识的淡薄。

另一方面,我们也对物理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调研,如图5、图6所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考试后约有65%的物理教师会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教给学生进行试后反思的能力与方法,然而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师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因此,部分物理教师对试后反思的忽略或指导欠缺也是造成学生试后反思意识和反思技能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高中学生物理试后反思意识的调研,我们发现,考试后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忽略试后的反思,尤其是在考试成功时,忽略试后反思的情况更为严重,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多次重复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试后反思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试后反思的意义认识不足,从教师引导方面,也可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忽略引导学生进行试后反思以及对学生反思技能与方法的指导。

3.2 关于高中学生试后反思技能的调研

如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笔者对高中学生的试后反思技能进行调研。

在对高中学生试后反思技能中的评价技能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在每次下发试卷后,有25.38%的学生“会立即更正自己的错误”,有44.67%的学生“会与身边的同学讨论试题中自己的错误”,有29.95%的学生“等待教师进行讲评”。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会通过自己更正或与身边同学讨论的途径认识和分析自己试卷中的错误,能够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反思。然而,也有29.95%的学生不会进行总结和反思,只是等待教师的讲评。

篇2

一、初高中衔接工作中学生负面心理浅析与对策

初高中的各项衔接工作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状态的衔接。得当的心理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对新入学高一学生的主要负面心理进行分析:

挫折心理:学生考人一般的高中学校后自卑心理特别强,家长叹息,亲戚遗憾,他们的挫折心理不断递增,容易对高中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完全是侥幸考人高中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他们心理压力特别大。

求助心理:不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但现在一切都得靠自己,少数学生特别念家,情绪较低落。

心理不稳定:承受力小,考虑问题不够成熟,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烦恼,甚至闹得不可开交。影响学习。

针对上述心理现象,要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

(一)为了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阅读学生的档案,既要看学生的入学成绩,又要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是否有特跃,总之,不能片面地只看学生入学成绩。

(二)不失时机地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过好“三关”。

近几年来。我们注意抓好高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校史校情、校规校风,特别注重帮学生过好“三关”,即生活关、学习关、角色转换关。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克服自卑、过敏倾向。

怎么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呢?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学校不能只有升学率。

二、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初高中衔接我们要耐心地、细致地、持久地工作:

(一)继续实行正面教育。我们可以对高一年级学生采用晨会、班会、师生交谈、周记、家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正面教育与引导。通过正面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使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思想格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认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感受时代的脉搏,耳闻目睹,亲临实践,再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在思想上、心理上真正成熟起来。

(三)继续开展“五爱”活动,将爱的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养成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素质,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奉献一切。

三、注重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我们结合高一实际,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成绩分化的原因分析

1,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2,教材的变化。高中内容抽象,多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3,课时的变化。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程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4,学法的变化。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手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学法、教法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篇3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数学学习 自我效能感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这使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学会处理问题。

一、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学习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在执行某个动作前对自己的具有完成这个动作的信念和主观的自我感受,是社会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数学学习的自我感受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高低判断。自我效能感对数学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毅力。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够合理选择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有较大的毅力坚持下去。在较困难的任务面前,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克服过程中的困难,有较高的热情,并能坚持下去,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其次,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学生心情及做出相应的反应。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取得的结果做出反思,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理智地面对问题。

最后,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学习兴趣、性格、情感等各个方面。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具有较高的理智,面对学习任务时能够冷静并且乐观。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一定的胜利。

二、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原因

高中学习压力较大,自我效能高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克服学习和心理困难。但是,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不能很好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下面进行具体阐述。

1.自身素质较低

学生自身对知识掌握情况不好,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更缺乏信心。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有所偏差,这种对于学习的错误认识及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不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这种不可控制的先天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外界因素影响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的压力也会因为这些原因变得更大。学生的成绩不好会受到外界各个方面的责备,自我存在感会减弱,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深受影响。家人冷漠的态度,老师的责备甚至是冷漠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

三、解决对策

1.体验成功

实际生活中成功的感受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体验成功能够让学生直接获得自我效能感。这种方法可以确立这个人在面对困难,应对事件时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取得成功能够很好地激发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影响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自我总结反思

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都会感受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失败和成功,每个人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找到其中的原因,自己仔细分析成功的关键和失败的原因,在对自身经验总结的过程中会逐步提升自身效能感。成功的经历会使得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逐步提升,失败的经历会一个人挫败,但是通过自身理智地分析,自己能够清晰地认识自身的问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同学,可以通过理智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自身效能感。

3.建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能够对学生自身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激励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学生的学习行为既受到学生自身的素质的影响又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确定学习目标可以督促学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刺激学生的内心,产生努力的动力。学生可以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学习目标时,学生的内心会有一定的满足感,自我效能感会得到提高。同时,教师需要树立相应的学习榜样,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好的学习榜样帮助学生能够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同时能够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增强信心。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同学面前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取得自身的成功,自我效能感会随之增加。

四、结语

学生自身的因素和外界的因素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最终能够形成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平稳过渡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48-01

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深感困惑,在初中阶段很容易就能在数学上取得较好成绩的他们,进了高中竟发现数学学科并非初中时那样简单,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习高中数学有困难的新高一学生应怎样顺利度过适应期呢?成功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无疑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改进和完善学生学习方法,使高一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顺利渡过“困难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成绩,防止学生数学成绩滑坡,从总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他们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仍然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的提高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比较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目标要求既包括知识与技能,也包括过程与方法,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一数学一开始便触及集合语言、函数模型、空间立体图形、坐标法、文字符号图形语言的转换,相对初中数学而言,抽象程度高,逻辑推理强,知识难度大,而初中数学在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要求都不是很高,也就难怪学生感到难学,认为数学神秘莫测,有些章节如听天书,从而产生畏惧感。

(2)课程内容的增加

高中数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数学内容更抽象,更注重逻辑性和理论分析、更多是研究变量,对计算能力也要求较高。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教材的难度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

(3)教师教法的改变

在初中,教师讲的细,类型归纳得全,练的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高中的数学教师除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外,更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面对以上几大问题,有的学生感到困惑,有的学生开始畏惧,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以上变化,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使他们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利完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平稳过渡:

二、解决措施

(1)从心理上做好初高中学生的过渡。

教师应多细心观察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加大情感投入,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督促、多落实、多表扬、多鼓励,尤其是数学差的学生,更应该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查找原因,教会他们学好数学的方法,及时肯定他们学习上的进步,帮他们坚定好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消除恐惧感,从心理上得到平稳过渡。

(2)师生互动交流。

学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和学法是相互的。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明确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的态度。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3)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随时调节教学方法。应有适应学生现有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以后再逐步调整,平稳完成初高中过渡。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

(4)寓教于情。

刚步入高一学习的新生,对过去的同学、老师总有一股留恋之情,如何使他们自觉接受新老师的教育,情感的因素十分重要,人们常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5)师生加强交流。

教师多种形式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老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感到你既是长者,又是他学习的同行人。

(6)调动学习积极性加强方法训练。

教师应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7)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

(8)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阶段。对于听课,应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篇5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题后反思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高中数学题后反思,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绉能力、解剖能力与探究能力具有莫大的内驱推动作用,其可以在学生积极性与进取心的驱使下,实现学习中一些疑难的自我突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积累总结个性高效学习方法极为有效。

1. 高中学生数学题后反思对学习效率的作用

学生到达高中学习阶段,一般都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根据学生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差异,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然而,题后反思的教学实践,却能真正地让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在整合优化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去提升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1.1 提高解题准确率

根据学生的反思实践,他们只有在解题错误率高,且有些题目反复错误的情况下才去真正地沉下心来思考其中的问题。这种学习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落差,促使学生能积极地把题后反思经常性地运用。在反思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错误的原因,如知识性的原因,数学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错误、原理运用错误等;如方法性的原因,数学题目解题的思维方法、解题方法等;再如能力性的原因,如数理结合、数形结合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应用结合等。由此,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出自己的错误规律,通过人生理想的召唤强力驱使其积极地改进,实现解题准确率的提高。

1.2 提高解题速度

高中生日常的数学解题速度,与其考试成绩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既能反映出其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能反映出其准确率。提高学生的日常解题反思,他们会逐渐地吸取以往做题的教训,逐步去改进那些知识性的或方法性的错误,尤其是在面对难点重点题目时,他们除了能快速激活并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能把自己总结得来的一些知识与方法运用进来,一方面可以减少其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在分步骤准确率提高的基础上,实现题目整体及试卷整体的解题速度。

2. 引导学生题后反思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理想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方法来实现。题后反思对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具体学习实践中还需要具体的操作步骤来实现。结合高中教学实际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实际,一般从下面两个层面切入实施。

2.1 重难点知识梳理反思

知识梳理是高中生能较快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原来学习的知识做出线索性的整理,使其成为一个知识的体系,便于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其次,在这种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如知识夹生、记忆性知识错误与知识衔接性错误等,为学生改正错误与理清思路提供了良好的内驱机会。然而,在数学学习与考试中,往往那些易引发学生解题错误的都是重难点知识。因而,在这种学习实践中加强重难点知识的整理是首要的关键工作。其中对于那些掌握不熟、运用较少、疑问较多的知识点尤其要注重整理,而且需要与其他的一般性的知识点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把知识性的基础做扎实。同时,把那些常见的疑难解决掉,为以后的解题知识运用做好基础工作。例如常见的函数与方程知识整理,可以解决常见的知识运用逻辑性错误与以偏概全性错误等。如在做“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知识整理时,其重难点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等灵活运用,进一步掌握与学会运用方程、分类讨论与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

2.2易错题解题方法与步骤反思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量大且抽象化,单凭知识的熟练掌握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关键还需要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精细的解题步骤来实现。在学生考试实践中,方法性错误与步骤性错误是常见的现象,有的表现为解题方法错误,一开始就步入了错误的泥潭无法自拔;有的则是步骤错误,虽然前面的解题都是正确最后也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而,这种反思教学应该从另个方面展开:一是,方法应用性反思。公式应用、定理与性质应用、数学思想应用(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主要反思其应用性的错误,以及其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情境、题型等。这类错误会随着学生反思的积累逐渐得到改善,且会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解题步骤反思。这种反思是细节性的,且很多学生的失分都源于此。一方面和学生的粗心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学生对题目理解与解题步骤掌控有关。反思实践中一般针对下列情况展开:隐含条件、应用公式等关系式时限制条件、逻辑性、等价性变形等。通过这样的反思会让学生进入解题方法正确、步骤细致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相应地会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也会用上升的成绩来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3. 结语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是众所周知,只有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高效率的学习。然而,题目反思相对于其他的学习而言毕竟是辅助的,在学习实践中还是要以知识性的学习为主,以阶段性的反思总结为辅,去实现知识的消化、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最终总结出符合自己的高效率学习方法来。

[参考文献]

篇6

一、罚篮时心理素质不稳定的表现及其影晌因素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由于平时缺乏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在罚篮时经常出现失误,在罚球时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罚篮技术动作变形,从而导致罚篮不中;比分落后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造成失误;队友间配合失误时,相互埋怨、指责,相互间产生不信任心理;被对方犯规时情绪波动较大,不能以稳定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赛;比赛中过分的考虑比赛的结果,想赢怕输,从而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比赛中自己的水平不能正常发挥,又不能自我总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要想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罚篮命中率,必须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训练。

二、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一)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注意力已有一定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容易对新颖和独特的训练方法感兴趣,同时也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感情很丰富,对比赛很兴奋易于冲动,常为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这与他们的神经系统抑制较薄弱有关。

(二)在比赛中的表现

一是过度兴奋。队员赛前兴奋过早,使身体机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表现为血压生高、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失眠、尿频、急于比赛。虽然信心十足,体力充沛,但由于用力过大、过猛,导致动作变形,难以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二是过度紧张。由于对比赛不能正确认识,对于选手的实力强或是个子高的运动员过度焦虑,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血压下降,脸色苍白,沉默寡言,不积极,不主动,求胜欲望低等。

三、心理素质和心理训练的定义

心理素质就是篮球运动员能够适应训练和比赛并且完成一定的技战术要求所必须具备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反应。心理训练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里过程和本质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的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等各方面运动素质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罚篮命中率起到决定性作用。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的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需要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素质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特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训练的内容

(一)意念训练

意念训练是指大脑对肌肉骨骼的支配而达到对动作的记忆过程,是一种重温和巩固的过程。在平时的训练中完成一次罚篮时,就在脑海中想象这个动作是怎么完成,加强罚篮动作在脑海中的表象,使运动员完成这个动作熟练到机械化的程度。

(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由于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分散,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所以在进行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时要特别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训练中运动员罚篮时进行噪音和灯光的干扰,使运动员不能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适应比赛场环境的干涉,专注于自己的罚篮动作

(三)抵抗干扰能力的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中罚篮时一般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扰,如现场的噪音、灯光等,以及由于自身的体力的下降或是呼吸的急促不稳等,都易造成运动员的罚篮动作变形导致罚篮不中,要求运动员在罚篮时充分利用罚篮的5秒钟,进行自己生理和心理的调节,聚精会神做好投篮动作,提高罚篮命中率。

(四)自我暗示的训练

自我暗示是达到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的重复一定的语句或口诀来实现的,罚篮是可以默念:“我开始镇静了”、“我很安静”、“我相信自己能罚中"、“我感到非常的镇定”、“我注意力很集中”、“我肯定能罚中”等等一些肯定的句子,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防止出现不良情绪,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罚篮命中率。

(五)模拟比赛训练法

在训练课的教学比赛中, 当双方比分相持的情况下教练员突然宣布停止比赛, 并指定双方各一名运动员进行罚球,并由此来决定双方比赛的胜负,而且要对胜负有一定的奖惩,如果要求负方所有的运动员围绕着球场快跑两圈,这种训练会在运动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压力而且具有竞赛的紧张气氛, 通过有意识地制造比赛的紧张气氛,可以提高运动员适应比赛的心理稳定性,从而提高在实战中的罚球命中率。

五、小结

通过扬州市市直中学篮球联赛的验证,在训练和比赛中实验组队员的罚篮命中率的提高都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激烈、比分相差不大的比赛时段或是重要的比赛场次,实验组队员的罚篮命中率更是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说明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罚篮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十分的可行和必要的。罚球训练应当像其他技术训练一样,必须讲究科学性。教练员要根据中学生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技术特点,结合训练和比赛的规律,总结出有效的罚球心理训练手段,提高中学生的罚篮命中率。

参考文献:

[1]王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5.04

[2]窦魁.浅谈心理素质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J].华章,2012.3

[3]马如峰.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及训练建议[J].科技资讯,2010.10

篇7

一、小班化与小班化教学

2012年9月南京开始在七所普通高中开展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并要求每个班不超过40人,在制度上确定高中进入小班化时代,那么何为小班化呢?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是什么呢?

“小班”是相对于大班而言,班级学生数的缩小,是一种个别化、个性化教育理念追求的教育活动的空间形式。通常高中每班学生约50人,而“小班”的高中每班不到40人。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二、高一学生身心特点与认知水平

1. 身心特点

由于经过了初三的复习应考,到高中后,学生心理上会有所放松,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习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有待提高;同时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逐渐开始形成个人社会定位,大多数在课堂上表现得较腼腆,不像小学、初中那样踊跃参与,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与学生逐步地适应。

2. 认知水平

首先,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学习时间短,学生往往主要接受的是知识的灌输,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足;而化学常识性介绍不够,造成知识缺陷;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其次,高中教材在深广度上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更加要求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推进。

三、教材的编排特点

按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下简称“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化学1与化学2,分别在高一上下学期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的教材(下简称“人教版” )化学1为例进行论述。

化学1中对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编排是:将钠、铝、铁等金属的单质性质放在第一节,钠、铝、铁等金属的氧化物的性质、氢氧化物的性质和盐的性质放在第二节,金属材料放在第三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编排的立意是对不同金属的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横向的呈现与比较,从而让学生自我总结出金属单质与化合物的共性。

四、具体教学策略

笔者按照教材的立意进行横向的比较复习,针对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设计了“分组讨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例题讲解变式练习”的教学过程,在其中前两个环节比较能够体现小班化的特色。

1. 分组讨论

结合教材,笔者将本专题分为“金属单质的比较”、 “金属氧化物的比较”、“ 金属氢氧化物的比较”三个主题组织同学们讨论,将同学们按照讨论主题分成三大组,每大组按3~4人为一组分成3个小组,同时分发了本节课的学案。

笔者布置好各组的任务后,同学们就开始忙开了,先在课本和上课笔记等资料中搜寻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化学原理,然后进行分工合作,填写表格,张同学负责金属钠、李同学负责金属铝……记录归类后,各个小组就展开激烈的讨论,总结本主题物质性质的特点与规律。

2. 学生互评

①知识梳理

待各组充分讨论后,各大组选派代表利用教室中的多个小黑板,分别将附录表中的化学性质与原理展示给其他同学;然后笔者请不同组的同学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通过展示与互评,同学们中一些化学用语与性质描述的细节错误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同学们对于相应化学原理的掌握得到了加强。

②规律总结

各大组选派两位代表将本组总结的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规律与特点告诉同学们,师生充分交流与讨论后,总结出规律:

主题一:金属单质

(1)金属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有金属光泽;

(2)金属的还原性:R - ne-Rn+;

(3)变价金属与氯气反应生成高价氯化物;

(4)铝既能与强酸也能与强碱反应置换出氢气(铝的还原性);

(5)很活泼金属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其它金属。

主题二:金属氧化物的比较

(1)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2)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3)Al2O3 是两性氧化物。

主题三:金属氢氧化物的比较

(1)难溶性金属氢氧化物受热分解为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2)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3)可溶性盐与碱反应可制备难溶性氢氧化物。

在此过程中对于同学中的不准确的地方,笔者进行了及时的说明,比如:有同学提出铝单质的“两性”的结论,笔者立即引导同学们分析铝与盐酸或氢氧化钠的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同学们很快认识到,两个反应的实质都是铝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与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是不同的。

五、经验总结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提高了复习效率与效益,逐步养成自我总结知识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得到增强,自身的科学素质得到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复习课进行“小班化”教学。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有长期的合作学习的引导,养成学生合作讨论的学习习惯;同时根据复习内容,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分配,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组织,授课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学生讨论与性质描述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的点评要及时充分,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混乱,因此对于教师时间的控制与教学应变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的语言需要精炼,例题和变式练习需要精选。教学后,教师还需要与各组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及时总结。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小班化”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慧芳.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瓶颈”[J]. 思想理论教育,2009,(22)

篇8

激发兴趣,拓展视野。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和两纲的基础上,要敢于和善于对教材适度压缩删减或拓宽,要把学科的横向联系渗透到课堂,以弥补教材的学科局限和滞后,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另外可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富于时代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1.1引入科技动态: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节时,教师可补充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近年不定期,我国载人航天试飞船?“神舟号”的三次成功发射,表明我国航天事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现已跻身世界航天发展的强国之列,中国人已经飞入太空,圆中国人自己的“飞天梦”。这一航天动态,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理解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1.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很多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如天气、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生态的破坏等等,对此,学生已具一定的经验基础上更好感受地理现象,产生真实感、实用感,从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地理学习习惯,并且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可结合学生的亲身感受介绍我国北方的沙尘尘暴已愈演愈烈,甚至已侵袭了大大半个中国, 就连我国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将会自掘坟墓,重蹈古文明衰败的历史覆辙。从中自觉建立起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

1.3引入热点,关注时事:将时事、热点及时引入课堂,为地理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社会的发展脉搏,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学生会兴致盎然,从而乐于主动地探求地理的知识,也会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时代感、责任心。

例如,在学习“大气环境保护”时,可补充2001年美国公开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这一事实,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这一做法,只重经济发展,不顾大气环保的国际合作,必然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抨击。

再如,学习“人类认识宇宙”一节时,学生认识到“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天体,它不是宇宙的中心”。联系近年来的歪理邪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学生会更认清反科学的迷信本质,从而抵御迷信,自觉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1.4引入科际联系:任何一门科学的教学,都应把其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从学科的知识融会中加以认识。地理教学即包含自然学科,也有人文学科,其内容的特点决定地理学科与许多学科有着众多的交叉点、联想点。比如物理、代学、政治、历史等,加强学科间的有机渗透与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这同学科知识、多层面、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代解难点、整合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在自然地理部分,主要涉及许多的理化知识,诸如: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波长与物体温度的亲系,水平运动物体的受力分析,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喀斯特地的成因,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等逻辑。

在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涉及到较多的政治知识,如: 世界人口增长进程,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国际贸易赤字与金融活动等,都应从政、史、地多学科来全面加以分析理解。

2教学方法的开放

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时刻注意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尤其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物和直观现象间逻辑实质认识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打破陈规,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在创新中求知、提高;注意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中学地理教学在内容上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研究性学习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渗透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中。这三部分从知识特点上有很大差别:自然地理空间维度广,内容抽象,地理事物的运动性、原理性较强;人文地理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区位性、现实性较强:而研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探求。在进行教学时,就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情境,以学定教,多样化教学,如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法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多向互动信息刺激,促成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多媒体间、学生与社会实际间多向互动的、开放的地理教学、促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训练思维、努力创新。

2.1自然地理课:采用直观教学法,积极引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它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即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和运动的系统,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等知识空间维度广、跨度大、内容抽象、内在联系密切、规律性强,既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核心,又是高中地理主要的教学难点。学习这部分内容,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强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化解其中的难点,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教学往往会事倍功半。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个问题呢?笔者以为有效的办法是采用直观教学法。

所谓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正确利用直观法教学,可以避免学生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学习过程,而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再由逻辑分析上升到抽象思维,这样把直观形象与逻辑实质认识有机结合,来认识事物本质,从而使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直观教学法有很多种类型,如传统教学中,运用教具直演示,比如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大气坏流的形成,使用三球仪演示月相成因。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形象、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在黑板上边启发讲解绘图,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动态过程的概念,认识事物运动性的原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直观有更强大的操作平台-多媒体辅助教学。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声、像并茂,各种信息协同作用,可充分展示各种运动物体的运动程序、状态、透视其运动原理,更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使地理抽象理论形象化,有利于突破难点,因而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中,“人类目前认识的宇宙”、“大气的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洋环流”、“地壳洋流”、“火山、地震”、“板块运动”很多知识,借助于多媒体动画课件可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配合教师的启发、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在观察思考过程中,开启空间思维能力,顺利理解事物运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去领会、构建知识,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

但是目前,地理教师由于人手少,教师往往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抽出大量时间去精心制作所需课件或由于技术水平所限难以制出理想的教学课件,而互联网以其博大的资源库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很多宝贵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地理教师在精力、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不妨采用“拿来主义”,从网上获取课件资源,再经过适当的修改,直接应用于地理教学,从这个角度讲,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不见得每位教师都是课件制作的高手,而是善于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将资源共享的信息使用,这种做法即可节约人力、时间,又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无疑会成为一种开放、快捷、高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2.2人文地理课: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人文地理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着眼,探讨人类应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因地因时制宜,有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部分知识有很多就发生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发生在学生身边,做为高中学生一般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而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所谓问题探究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事实或实际,提出问题,置疑激趣,引导学生带疑探究,分析归纳,通过讨论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辨析中,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得以发展,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思辨中,个性各以凸显,思维得以创新。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另有许多可供学生探讨的现实问题,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对这些现实问题,应鼓励学生敢思、敢想、敢说,允许学生展开开放的讨论学习,产生不同的结论。应向特级教师宁鸿彬的“三个欢迎”、“三个允许”学习,即欢迎质疑、欢迎辨论、欢迎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这也是新教材倡导学生展开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新理念。诸如:全球变暖有害无益吗?我国应否普及家庭小汽车?我国的乡镇企业应如何发展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言而有据,教师就应给以肯定,甚至一点微不足道的思想火花,教师也应加以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

研究性学习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在大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人合作、沟通、交往的能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创新意识。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以某一实际问题展开,主动去尝试并获取知识,通过动嘴、动手、动腿、动脑、动眼,积累经验,展露才干,通过尝试,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品格。

高中地理新大纲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板块,将其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大纲规定“高中学生每学年一般承担两个以上专题的研究”,具体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旨在通过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获得多种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学习与实践,获得多种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空间。高中地理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因其以人地关系为线索展开学习,实践性较强,有很多题材可供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为实施开放式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广袤的土壤。研究性学习以几人为小组进行,根据不同题材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地理调查访问、地理手工制作、地理参观考察、地理理论研讨等。高中地理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专题,除教材提供的很多活动内容外,还可以有很多,如:中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家乡旅游业发展之我见、小区规划与发展、商业街布局评折、城市环境状况调查等等。

通过学生的主动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学会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学会从实际出发,培养踏实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还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3教学形式的开放,激活主体,培养能力

在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中,把学生做为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经常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1)上课,由学生担当小老师。即让学生自主备课、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精神。

教材中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又感兴趣的章节。比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课前自己查找资料,自我归纳总结,课上分组、分专题上台给同学讲课,或答记者问,或男女对抗赛,这样做可大大调动起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例如:学生们查阅获得的信息,往往可超出教材的局限),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2)总结课,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总结、概括、归纳的学习能力。

学完每一单元,应有一节单元总结课,使学生明晰一单元的宏观知识体系。通常总结课多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归纳出一章的知识结构,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提纲式复习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是跟随式的、被动的。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单元知识自我总结,课上请学生上台做发言,有不同看法可各抒己见,在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中,重点、难点、关键点会逐一浮出水面,也许并不精准,教师可适当点拨,达成共识。然后由每小组学生合作出单元测试题,小组内学生自由分工合作,拿出题后小组间互换、互答、再互相批卷,在学习自主命题、答卷、批这样的多次反复中,多数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熟悉一章的基本要点,也可培养相互合作,对他人负责任感。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表扬、鼓励或鞭策。

(3)讲课,由学生自觉讲解,训练学生的分析、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教师的有意引导训练下,学生会自觉仿造老师形成一定的解题、讲解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因此,可以循序渐进地放手让学生给学生讲题,这里应注意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分配相应难度的任务,教师造时给予引导鼓励,让他们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学习会更有自信。

除了上述课堂教学形式面向学生这个主体开放外,为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在主要的环境纪念日,如世界需要教师开展开放的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仅凭自己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很难在较短时间里有较大的自我突破,应加强向他人学习:如网上与各地名师取经,校内经常性地听课,这样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章节,还可根据每位教师所长,分工备课,然后成果共享,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备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到来时,应倡导学生开展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来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比如:演讲、征文、校园绿化、街头环卫、宣传等。

篇9

中学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中学的经历对学生未来的人生会有巨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和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学业质量外,还需要重视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实行之后,教育核心注重以人为本,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内课外充分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尽力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尽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就需要从观念上、制度上做一个根本的改变。

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措施

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师道尊严,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炼的机会。在新时代、新理念的主导下,高中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一)树立平等意识,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形成自主管理的能力

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作为主体的情况下,才能够主动健康地发展。在班级生活中,只有当学生真正在集体中享受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时,才能唤起和激发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因此,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管理者,在班级内尤其要重视平等意识。平等是保证每个学生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的基础,只有实现人人平等,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对班级上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利。例如:1.班规的制定和具体细则;2.学生的奖励和惩处;3.学生干部的产生、分工和更换;4.操行的评定;5.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等,都应公开透明。发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做到原则公开、管理过程透明、管理结果受到监督。这种公开和透明,保证了班级管理中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平等。这样,学生便乐意参与班级管理,在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达到自我管理。

(二)独具慧眼,挖掘学生潜在的管理潜力

高中生已经成长为一个个懵懂的青年人,独立意识强烈,绝大部分学生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所以,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必事必躬亲,但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因此,作为班主任应独具慧眼,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管理潜力:

1. 班主任要成为班干部的“好帮手”。作为班主任,应掌握好管理的尺度,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和方法上的指导,而且在学生担任的管理角色开始前,班主任事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工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对于那些心理或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做好学生本人和全班学生的工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能力的提高。

2. 班主任要成为班干部的“贴心人”。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地深入学生,把关心和鼓励带给学生,帮助学生选择好的工作方法,适时地加以点拨,使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实践实习的过程中,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担任管理角色的学生要在自己的工作告一段落时首先要进行自我总结,找出在这一段工作中的成功之处和经验教训,然后全班学生要对他(她)的能力和方法进行评议,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这一过程,全体学生在各种能力尤其是自主管理能力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家校联合,倡导学校与家庭一致的自主管理理念

家庭是高中学生校外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家长也有义务与学校共同管理孩子。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上,家庭必须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管理渠道。笔者发现,家庭生活的情境性能够很好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实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家长可以把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交给他们自己,偶尔还可以让他们去做一些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激发他们在家庭管理中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而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往往也会运用到班级的管理之中。

同时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积极与家长配合起来,通过家庭走访、电话联系、家校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各种方式,及时让家庭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措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状况、自我管理状况,并做好学生在校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和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共同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全面地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7-01

高中英语一轮复习重在复习课本,但同时必须突出重点、考点、热点,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所以我们必须贯穿一个复习原则――“四精四必, 三讲三不讲”在复习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深入挖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老师仅是课堂的引导者,是知识的点拨者。只要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全面地提高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复习的高效性。要想全面全面系统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切入词汇,话题分类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英语也是一样的道理,单词是英语复厦的“砖头”,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我们要把单词进行话题分类, 以话题为中心把词汇编织成“网络”,比如说,描写人物的形容词汇有devoted, generous, strong―willed… ,名词词汇有perseverance, devotion … ,表示攻击类的动词: attack, hit, beat, defeat, …… 还可以按情感分类为:emotional words: violent,blow up, upset, happy, upset, painful…, calm words: peace …,通过分类,我们加深了对这些词的认识,把识记的单词切割成小组为单位,简化了我们对单词的记忆。我们除了话题分类词汇,还要把单词分为四会词,识记词……,对四会词下大力气,写会,会用,熟记在心,对识记词做到认识即可,当成阅读词汇记忆单词就容易多了。考生还要学会自我总结,通过自我总结,考生主动取得了知识的精华,并转化为适合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才能扩大词汇量,提高其实际运用英语能力。

2.积累短语,巧记在心

在英语复习中,短语出现的非常多,它是高考的必考点之一,无论是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还是形容词性短语我们都要勤奋积累,决不放过,他的考查点也非常广,遍布在单选、完型、阅读中,如果我们对它的用法了如指掌,再做题时会格外顺手,会扫除极大的做题障碍。我们积累短语时,可按词性进行分类,这样有助于我们对短语用法的掌握。以这种方式,学生很明白那类短语怎么用,比如,充当谓语的短语在短句中怎么理解,在写作中怎么用……还可以以首字母进行分类,这样做便于我们日后的查找和识记。总之,整理积累短语以课本为根源,在复习中及时地整理下来,反复复习,揣摩用法,绝对会提高我们的语言内化能力。

3.经典句型,闪亮回放

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善于发现语言美,我们在复习课本时,每篇课文都有很多优美句型,我们一定要摘抄下来,分析透彻,熟记在心。积累的多了,背诵的熟了,我们的语感就培养起来了,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日后对长难句的理解,以及写作时高级句型的模仿。复习句型我们可以先分清这单元有哪几类句型(省略,倒装,强调句,定语从句……)观察其用法所在,理解其意义所示,背诵就会易之更易,并且不容易忘记,可适用于各种题型。坚持久了,我们的英语水平一定大幅度提高。

4.设定语境,攻克语法

语法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搞不明白什么是语法,更弄不清怎么学语法,但只要技巧正确,语法轻轻松松就会学精。

1)化繁为简,一目了然

有些长难句过于抽象、冗长,学生花很长时间也难以记住,我们就把它拆成几个小短句,更有助于学生的识记与理解。

2)背诵短文,掌握语法

“学生要想成为熟练的语言运用者,就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单位―句子。若是能在好的文章中学句子、学语法,学生会较容易地记住该语法。

3)创设情景,“景”中生“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语言情景,让学生轻松地懂得语言意思及语法项目。

5.话题练笔,妙笔生花

学生的书面表达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语法基本功不牢,对句型没把握好,句子结构五花八门;汉语式英语严重,主谓一致错误等;基本词汇量不够,对短语用法不熟练,错误严重;行文不流畅,不会用关联词或关联词运用不准确;表述不准确;大小写不规范,书写潦草,无法辨认;要点不全,缺乏半开放性作文的写作能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用上本单元所学的话题词汇,短语和优美句型及本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进行针对性单元话题训练。具体操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