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购置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设备购置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设备购置计划

篇1

【关键词】医院 医疗设备 档案管理

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不仅有精湛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还拥有众多先进的医疗和 科研设备。医疗设备是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医疗设备不断增加与更新,以及 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对医疗设备资料收集、记录、整理、鉴定、分析统计、归档、保存、利用等全过程的管理。

1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组织架构

为了做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医院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医院、科室、档案管理人员三级管理,责任到人,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坚持集中统一分类、命名的管理原则,以确保医疗设备档案信息的准确、完整、安全和系统。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确定专人分管设备档案工作,明确工作管理目标和职责。同时,还需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转变管理理念,以提升管理业务水平。

2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范畴及流程

2.1医疗设备档案的基本要求

根据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单价在5万元及以上的医学 设备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从设备申购到报废都需经过规划调研、 前期立项论证、评估、申报、审批、采购、到货安装验收、保养维修、使用与质量风险控制、应用评价分析、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计量管理、报废等各个阶段。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每个环节进行跟踪,收集相关信息并按要求登记。

2.2设备申购流程

2.2.1医疗设备购置申请。医疗设备购置按要求需列入医院年度预算计划管理。各科室按照医院预算管理要求,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及拟开展的医疗技术和项目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提出设备需求计划,上报医院进行统一配置。按照规定,医院购置大型(甲、乙类)医疗设备还必须事先编写可行性报告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申请表,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列入预算执行。

2.2.2医疗设备的购置。设备管理部门按照年度预算计划,做好医疗设备的分批购置计划。 由使用科室制定拟购设备的技术参数及配置要求,由医院资产与招标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后执行购买。资产与招标管理部门根据要求委托具有资质的招标公司组织招标,正式进入招标流程。招标结束后,设备管理部门需针对配置清单、各种技术与商务条款、付款方式、售后服务时间等进行核实,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文本经审计处、财务处确认无误后,提请分管院领导签字,执行合同。

2.3设备到货、验收与档案建立。设备管理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设备中标方事先做好设备配套相关准备、到货安装事宜。设备管理部门及时按照合同与相关要求开箱、清点货物并记录,对设备的各项商务、技术条款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凡属国家计量强制检定范围内的医疗设备, 需提供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合格证书。每台设备需建立完整的计量检测台账,将设备计量档案与检测台账结合,并根据工作要求调整下一年度的计量周期检定安排表。

2.4医疗设备应用评价。分析记录为规范和加强医疗设备应用管理,保证在用设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需对所有可收费项目的医疗设备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2.5报废或调拨记录。医疗设备报废都需要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申请表,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编号、数量、价值、报废的原因、对设备实物鉴定意见等,由维修工程师填写鉴定意见,主管部门批复,现场处理资产残值收入等详细记录。 因学科调整或其他原因不能发挥设备最大效益或使用率偏低等现象存在时,设备管理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医疗设备进行统一调拨,以发挥设备最大效益。

3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意义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完善与管理对于医院管理、设备有效使用、设备更新与购置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可以为医疗设备的布局、购置与引进计划、设备类型的选择提供准确数据信息, 为同类设备的报废、 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避免盲目和重复购置,造成医疗设备资源浪费。引进高精尖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必备条件,加强设备档案建立和管理,将有利于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等及时掌握设备操作方法,熟练操作流程和设备性能。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还有助于综合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 维修工程师可以通过查阅设备档案材料,提前做好维护、保养、维修的准备工作,制定维修计划,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开机率,避免设备闲置和浪费。还可以通过查阅档案合同中的保修期和维修期限,定期维护保养的优惠条款,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

4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存在的问题。管理制度欠完善,责任不明确,随意性大,致使材料不规范,缺少标准化管理。医疗设备档案的形成环节多、参与部门多、形成周期长、中间环节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档案资料不完整,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记录不详细或漏记,导致设备信息不全;医院规模大,设备类型、数量繁多,增加了设备档案建立与完善的难度。

4.2新时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对策。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统一领导,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采取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共享,如对全院每台设备逐 一编号登记, 张贴条形码,从设备购进到报废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和设备随机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建立一套完善的账、物、卡电子档案系统。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运行过程的全记录,设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及有效利用,将有助于医疗设备布局、更新与购置的合理决策,有助于设备的维护与使用,有助于设备的经济核算与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郁韩.医院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 10(3):52-55.

篇2

【关键词】医院;物联网技术;医疗设备管理;措施

随着医疗设备越来越多样化,传统人工管理医疗设备的方式逐渐显露出弊端,主要体现在医疗设备购置的科学性不足、无法监控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存在安全性漏洞等方面。但医疗设备是物,物联网正是基于物本身的自我信息表达及管理方式之一,医院可尝试基于物联网技术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1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技术把实物信息、互联网信息连接起来,在物与物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互联[1]。物联网技术是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发展起来的,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发展契机。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有三项:一是自动识别技术,它主要含有条形码技术、声音图像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非键盘形式输入医疗设备数据,拥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同时将动态运动的多个电子标签识别出来,操作快捷简单,不仅能减轻劳动复杂性及强度,还能使医疗设备信息的收集更加快速、准确;二是无线传感技术,它有机结合无线网与由传感器感知的声、光、热、电等信息,从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信号,可通过物联网对无线传感网中的各种医疗设备信息进行感知、采集,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由无线网络发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性,且安全性很高;三是智能处理技术,包含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机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终端能产生庞大数据流,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分析海量的数据,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正确决策,对设备实施智能化管理。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措施

2.1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工作

设备购置是医疗设备管理的源头,医院各个科室本着功能全面、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基础需要等原则采购设备,但采购论证并不简单,如果没能充分了解设备,获取的设备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无法直接感知、测试设备等都使购置工作面临困境。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施医疗设备购置工作可有所改善,即在网上系统整合医疗设备的外观大小、功能质量、各种指标性能以及操作流程等,甚至可以远程操控,把设备及嵌入其中的信息传感器连接上物联网,医生就能充分接触并了解医疗设备,通过比较选择最适合的设备,比仅依赖文字、图片介绍来开展设备选型工作来得更加立体、生动,为医院各个科室领导做出更有效、更明智的设备购置决策提供依据,让设备购置工作更优。

2.2改善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需通过三方讨论熟悉医疗设备的原理及各种各样的性能指标,拟定验收计划,接着准备安装,进行测试验收,建立维修保障记录。但在日常的安装、调试、验收医疗设备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记录全程工作,为设备的使用及维修等不利,应用物联网技术则能解决该难题[2]。医院应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对医疗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等进行全程录像,或通过视频直播传递给有需要的人,提高监管医疗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的效率,促使各方人员能高效、快捷地办公,提高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速度,让设备能更好更快地为医院医疗事业服务。同时,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一般产自国外,精密程度很高,对长途运输环境提出严格的要求,尽管长途运输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振动等微小改变并不会对初始运行设备产生较大影响,但设备的使用寿命极可能因此而缩短,全程监控医疗设备的运输过程很有必要,建立物联网运输箱就能实现全程监控,即通过温度、湿度、加速度等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再通过物联网与无线网的对接,确保相关人员能通过网络查询大型进口医疗设备所处的运输环境,改善设备管理。

2.3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使用状态

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将无线定位信息号发出,就能实时定位医疗设备,但无法判断设备的使用状态,无法及时向服务器发送信号[3]。而分析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统计医疗设备使用率可为医院购置医疗设备提供客观的、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及时对购置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医疗设备是特殊的,一般都配备了报警指示系统,以此为基础就可加装采集、发送医疗设备报警信号的传感器装置,通过无线局域网技术向终端服务器发送报警信号,通过发出警报声、红灯闪烁或弹出警告信息等方式提醒设备管理人员,以便他们第一时间发现医疗设备故障信息,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如果医疗设备无法假装报警信号装置,则可安装传感器,采集设备的电压、电流等指标数据,通过将其与正常指标数据比较,对医疗设备告警实现人为干预或自动诊断,记录设备使用时间段,统计、分析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并生成、打印报表,以便高效利用医疗设备。

2.4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效率

建立预防性、应急性相结合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机制,预防性维修分为强制性预防维修以及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动态评分系统的动态性预防维修。一是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强制性预防维修针对的主要是医院的急救与手术设备,包括呼吸机、输液泵、麻醉机、心电除颤仪等,应以周为周期实施医疗设备的强制性预防维修;除了进行强制性预防维修的医疗设备之外,其他装备应严格执行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动态评分系统动态性预防维修制度,它由感知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频率以及故障发生频率、人为风险,再结合仪器生产厂家、国别、型号、价格等因素,对医疗设备产生动态性维修频率,从而改变医院既有的定期预防性维修所有医疗设备的习惯,让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变得更加智能、灵活和科学,大量节省劳动力及设备维修时间;二是医疗设备的应激性维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感应医疗设备故障,预警系统能把故障情况告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就能按照设备故障代码迅速判断出医疗设备的故障点,如果自己有能力把故障排除,就应迅速到现场处理,如果自己没有故障排除能力,预警系统则会通知第三方维修者或厂家,减少人工报修错误。

3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尽管医院已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但其设备管理功能并不完善,无法为医疗设备管理的优化提供技术数据支撑,而医疗领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势必能提高管理效率,增加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从而实时监控医疗设备,避免发生医疗事故,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新峰,章祖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装备质量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3(04):123~124,138.

[2]郑茹琼,傅饶.浅析物联网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8):6785~6786,6790.

篇3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管理;问题;对策近几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需求量也随之而增加。而医院的综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医疗设备的先进水平。当前,医院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要想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则必须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从而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要想发挥医疗设备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做好其采购管理工作。

一、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采购的盲目性及随意性。医疗设备在采购的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并未充分认识到医疗设备的作用、使用过程等,进而导致医疗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较为常见的问题,较多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决策者忽视了市场的变化,同时也不注意设备的饱和度情况,就盲目购买,最终降低了其使用率[1]。另一方面,部分单位的临床科室人员擅自购买医疗设备,在整个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加以指导,使得医疗设备在采购上存在随意性。因此,直接给医疗设备带来了质量问题。

2、设备质量不合格。就当前来,还有部分医院在设备采购上并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设备采购制度来规范采购,所购买的设备不仅没有质量论证,同时也没有登记注册,进而导致可靠性、安全性较低。同时,一些跨国企业的商,将不合格的二手设备引入到医院中,尤其在基层医院中,这种现象较普遍,影响了患者疾病的及时诊治,对患者的健康利益造成损害[2]。追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采购人员在采购医疗设备时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医院缺乏资金支持,加上其他因素的制约,愿意购买二手设备,也为不法的供应商提供了条件。

3、技术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大多数医院中存在所采购的医疗设备长期处于“半休眠”状态,并未充分发挥其使用作用。同时,还有部分医疗设备中零件遭到破坏,而医院内部并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予及时修理,进而导致医疗设备处于休眠中。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采购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并未重视合同条款中的技术保障问题,使得当医疗设备出现问题时,找不到供应商来解决,需要寻求其他技术人员来解决,不仅造成了医院经济损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制约了诊治能力,不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高效率的诊治[3]。

4、购置论证存在缺陷。所谓购置论证主要是指讨论及审核审核科室所采购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然而,在实际的论证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重视医疗设备的计量论证,更多的是注重医疗设备的价格、功能,最终导致所采购的医疗设备存在各种问题,影响后期使用。追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科学的购置论证制度、步骤及方法等,并缺乏专业论证人员,不具备论证能力[4]。

二、医疗设备采购管理途径

1、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我国政府规定医院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开竞标大会,各大商、厂商均纷纷介绍自己产品的性能、使用、服务及其价格等多项信息,最终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讨论组,由他们共同讨论,决定宣传采购哪一家的医疗设备,并鉴定合同。因此,医院应严格按照以上采购制来规范采购医疗设备,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可有效避免不符合规格的设备进入到医院,该购置行为具有公开化,且价格具有较高的透明度,遏止“回扣”现象,同时降低采购价格,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技术人员直接参与采购。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时,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应派遣专业技术直接参与到采购中,他们对医疗设备的结构、性能、维护、调试等技术相对较熟悉,可与供应商询问技术问题。这些人员相对于采购人员更具有威慑力,尤其在合同签订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保障问题了如指掌,能够有效确保医疗设备后期的维护。

3、加强计量检定。所谓计量检定是指采用可用性的技术手段来加以评估,通过加强计量检定,能够有效抵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到医院使用[5]。另一方面,由于计量检定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对于所购买的仪器有疑问时,则可申请计量冲裁加以检定,从而为拒绝不合格的产品提供相应的法律保证。

4、实行集中采购。通过集中采购可确保采购过程中的合法化、规范化问题,并建立一种公正、公平及其透明的采购机制,最终达到降低医疗器械采购价格的目的。在集中采购后期,还不能够立即签署一定合同,而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在集中采购前,可采用各种的技术手段,如:军内招标信息、查询、网上搜索等,进而了解该医疗器械设备在当地、国内市场中的价格,从而保障医疗设备的质量。此外,还应定期清理已采购的医疗器械,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及时解决问题。

5、做到科学论证。由于设备的采购不仅仅是根据各个科室的计划来进行,而且还应根据组织专家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计划来给予科学论证。在购置论证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即:设备安置空间、使用年限、环境设施要求、保修期限、诚信度等。在采购的过程中应做到“货比三家”,对医疗设备市场给予全面调查分析,最为主要的是对用户的调查,通过用户来了解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使用情况。然后,调查市场价格,做到适中选择。最后,调查医疗设备的保修期、零配件供应情况,从而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疗设备的采购效果直接对后期患者诊治、医院形象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做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工作,让医疗设备真正成为医院的得力助手,更好的为医院及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丹.浅析医疗设备政府采购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0,(27):236.

[2]李伟,李潇潇.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86-88.

[3]齐蓓.医疗设备招标采购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财经界,2014,(14):43-45.

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 采购 采购流程

医疗设备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设备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购买价格及后期维护保养都将是昂贵的。因此,怎样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环节及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环节,成为了近些年来各个医院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医疗设备的采购是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第一步,只有在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把好关,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后面的各个环节正常有序地运作下去。

目前许多医院成立了采购中心,将设备科的医疗设备采购职责与医疗设备后期维护职责分开,一方面防止了职务犯罪的发生,另一方面也使得医院各部门各司其职,使得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等各个环节能更积极有效科学的运行。

采购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计划,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制订采购计划需要各医院设备科及采购部门不断地进行探索,采购计划务求做到从实际出发,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状况例如医院的规模、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院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量等来制订,切忌追求大而全,杜绝浪费,避免加重病患的经济负担[1]。制定了科学的采购计划,经过一系列的行政审批程序后,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采购步骤。

已经有众多的经验及文献表明了采购过程中招标程序的严肃性及重要性,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个环节往往会被大家忽略,那就是采购医疗设备的前期调研工作。临床科室根据自身的医疗需求提出购置需求,但所谓术业有专攻,如何采购到符合临床医疗需求,又具备较高的性价比的医疗设备,就离不开设备科工程师的前期调研工作了。前期调研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很多部分,医疗设备的功能、性能、主要技术参数、配置、售后服务、市场占有率、市场价格等都是前期调研的内容。调研的渠道也非常多,目前网络发达,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医疗设备的合法性,通过各行政区域的工商局查询潜在供应商的合法性,通过设备的国内外官方网站查询其技术参数及主要性能,通过政府采购网站查询设备的历史中标价格等等,只有在对市场上存在的同类型同级别的设备进行过以上各方面的了解后,才能形成具体的、有实质性意见和建议的调研报告,经过院内共同决策,从而进入流程的下一步:招标。

招标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贸易中的一种工程、货物、服务的买卖方式,相对于招标,称之为投标。 招标是指招标人(买方)发出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说明招标的工程、货物、服务的范围、标段(标包)划分、数量、投标人(卖方)的资格要求等,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投标人(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分为以下几种: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而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2]。对于高于政府限定的金额的项目,需要进行政府招标采购,政府采购的招标程序一般为:

1.采购人编制计划,报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审核;

2.采购办与招标机构办理委托手续,确定招标方式;

3.进行市场调查,与采购人确认采购项目后,编制招标文件。

4.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函;

5.出售招标文件,对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

6.接受投标人标书;

7.在公告或邀请函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开标;

8.由评标委员对投标文件评标;

9.依据评标原则及程序确定中标人;

10.向中标人发送中标通知书;

11.组织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

12.进行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解决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的纠纷。

招标是严肃的,最大限度地保证招标的公平公正性,也一直是各地方政府、党和国家不断追求的目标。由此,招标前的前期调研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前期调研工作细致,那么在招标过程中就能对各投标产品了如指掌,合理评标,从而购买到性能好,技术高、售后完善、价格优惠的性价比高的产品,降低购买成本。

在经历了制定计划、行政审批、前期调研、决策招标的过程后,医院购置的医疗设备的品名、型号、价格、配置、售后服务等内容已经确定,医院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3]。通过合同明确上述所有的条款后,就进入了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安装、调试、验收、入库,这也是医院维护自己权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商业行为光怪陆离,许多不法商人就像蛀虫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啃噬的漏洞,验收环节把关不严,造成的后果将会是难以想象的。验收过程中对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都会导致前面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验收的工作是繁琐的,国产及进口的设备验收大同小异,都需要查看外包装的完整程度,点算货物,核对铭牌型号、产地等,对于进口的设备,在拆封包装之前还需要联系商检,需要查看其报关单等,有物质条件及技术人员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购置专业的测试仪器对新购置的设备进行设备性能检测并记录,从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就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上述这些验收工作,都要求验收人员记录到验收报告中,以备后查。完成了验收工作,为设备建立起一一对应的编码及档案,至此,医疗设备采购工作告一段落。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是复杂的,需要科学的计划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康莉萍.浅论医疗设备的选购和维护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11):84,85,88

[2]黄正东,郭雪清.数字化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思考[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1):68,69

篇5

关键词: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医院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目前,诸多医院已认识到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纷纷开始进行管理,然而盲目的进行设备管理并不能发挥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功能性,在设备管理之前,首先要明确医疗设备管理是在医院管理这个大的平台上开展实施的,它依附于医院管理,同时它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对医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

1.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其英文著称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PLM,其主要管理任务是对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及产品报废后的回收等因素进行数据记录,这就是产品的整个全寿命周期,可以说该管理是传统产品数据管理的一种延伸与拓展,PLM是以产品经营企业的长远经济利益作为出发点,充分考虑采购建设、使用维护及报废改造等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达到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的。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则指的是在医疗环境下,相关工作人员按照相关程序、原则及方法对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进行有计划的指导、维护及控制,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有助于为患者更好的服务,另外进行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医院节省大量购置医疗设备的成本开支,对医院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2.医疗设备的特点

目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有着精密设计、结构较为复杂,它能够实现全智能化控制,全自动数据及图像处理,对医院医疗工作及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设备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功能,运用该设备对医疗中记录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从而得到有效医疗数据,有助于医疗服务的开展。其次医疗设备内部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避免了因医疗设备故障而延误为患者诊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水平,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再者来讲运用医疗设备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医疗服务中精湛的医疗技术及相关解析,医生可以随时查看,有利于医生不断强化自身医疗技术,强化医院整体医疗技术及服务水平。

医疗设备是医生正确诊断患者疾病的关键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医院德尔医疗技术水平,利用医疗设备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诊断,根据显示结合医生相关医学知识及经验,从而对病人状况做出合理化分析,可以说医疗设备与医生医疗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而言之,医疗设备在医院医疗服务及医院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其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够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医院节省大笔设备支出,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

医疗设备PLM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全寿命周期具有两种运动状态,一种是物质运动状态,另一种则是价值运动状态。物质运动状态是指技术管理,由于医疗设备与医疗诊断息息相关,它直接关系着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在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中进行技术管理,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功能性及安全性能,进而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价值运动状态包含的内容较多,其中包含了购置医疗设备的资金筹集、计划与预算、运行维护及成本效益评价等内容,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化管理能够确保医院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医院整体的经济收益。

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囊括了诸多内容,其中包括计划管理、设备购置管理、设备安全验收管理、计量管理、设备保养维修管理及设备报废管理等,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全面把握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对其内部多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体现管理计划性与程序性。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壮大,各医院开始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原因在于医疗设备是有效开展医疗诊断治疗活动的基础及必备条件,目前医院中所使用的医疗设备都是具备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及仿真技术等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基于医疗设备这一功能性,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诊断治疗水平,为医院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三、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医疗事业迅速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医院对医疗设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形势所趋,对医院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整个医院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首先要进行有效的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其次医院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管理中需要一定的政策、专业及技术,因为医疗设备融合了多种技术,涉及到多领域知识,要想发挥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作用,就要对其进行规范化、技术化及制度化管理,医院在管理过程中要予以高度重视,优化各个管理环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这有这样形成层层管理的制度及概念,才能确保医院整体管理的合理性。

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支撑点,医疗设备的购置在医院开支中占据比例较大,过度购置医疗设备会影响整个医院整体收入及纯收益,对医疗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从设备出场、使用到报废的再利用等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可以大大降低购买医疗设备的成本费用,在管理过程中对于有所损坏的医疗设备,要及时加以维护,从而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为节约节省大笔开支,为医院整体管理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确保后期医院管理的有效开展,可以说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对医院管理具有一定的辅作用,它是完善医院管理的关键与核心,对医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该管理都对医院医疗服务及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从医院的局部而言,进行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养护,能够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降低医疗设备的故障率,从而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为医院谋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从整体而言,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可以说,没有医疗设备,部分医疗诊断是无法完成的,它是医生诊治的重要工具,对其进行管理,不仅能够延长其本身设备寿命,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带动医疗工作的开展,使医院形成一种良好的管理制度,那么再进行医院整体管理就比较容易了。

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体现医院整个管理的作用,就要实施好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律及方针等因素,同时结合医院的管理体制及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设备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科学性与决策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铺垫作用,为医院管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及经济基础。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好坏直接关系着医院管理的状况,其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性作用,医院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为医院患者提供服务保障。

四、总结

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与医院管理及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三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相互制约,在管理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政策,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及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设备资金浪费,从而为医院管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京杰,陈锐华,汤黎明.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管理,2011,8(23):143-144.

[2]陈郁韩.医院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13,3(10):52-53.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合同生命周期管理;采购风险;采购成本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对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过程中涉及到合同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过程是围绕合同进行的,合同是作为买卖双方之间的法律文件,是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同管理是一个过程,它保证合同按照一定标准履行,从而充分达到医院(买方)和供应商(卖方)约定的合同目的。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质量、工期、进度等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最终促成采购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合同的定义

1、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2、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要保证合同双方认真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还必须充分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合同行为,分清权责,在合同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伙伴型关系。合同管理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管理的原则:

1、诚信原则

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和执行合同时,应该讲究诚实、恪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这里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层意思:一是量力而行作出现实、可行的承诺;二是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认为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都认真阅读和理解了合同文件,都明白该合同的各项条款的意义。一般应该认为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都具有善意,遵循对等原则,不刻意添加隐瞒或故意疏漏合同条款。

2、公平原则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维护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公民、团体之间的公平。根据公平原则,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是无效的,对合同进行解释时,应该兼顾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对合同文字的相互矛盾或其他缺陷,如果按合同约定的解释顺序和有关整体解释惯例进行解释后仍含糊不清,则可按不利于合同起草一方(业主)的原则进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业主故意使用了这种有歧义的词句,因此他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效率原则

经济合同其管理与实施当然受经济学原理的约束。经济学讲究的是效率,及如何以尽量少的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目标,或以既定的资源实现目标的最优化。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需要维护的是整个项目的效率,即实现项目质量、成本、进度、范围等目标的综合最优。根据效率原则,有时需要比较灵活地执行某些合同规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追求项目整体的效率,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率。由于项目各分目标的相互矛盾,某一个分目标的优化可能必须以另一个或几个分目标的损害为代价。

三、合同生命周期管理在医疗设备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对项目采购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或所涉及到的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争议解决、终止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项目采购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各种活动构成了合同生命周期。通过对合同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条款和条件的措词,尽可能的回避或减轻某些可识别的项目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项目有效的完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设备合同的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通过需求论证、效益论证和市场论证,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合同在产生和完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范、严谨,发现误差及时纠正。同时,合同管理人员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环环紧扣,流程畅通,执行及时、准确、快捷。并且在设备合同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重视了以下几个环节:

3.1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

(1)需求论证。即设备购置的必要性。临床科室根据各自的功能特点,从满足患者就医的需要、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及与医院等级和品牌相匹配的需要几方面着眼,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计划。(2)效益论证。引进设备前,医院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及财务预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现有同类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利于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及需求度,避免医疗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等,造成资源浪费,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市场论证。在进行需求论证的同时,设备采购部门通过调研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引导科室开展业务。对确定购买的设备,设备采购部门必须对购买的设备进行综合调研评估,如:使用科室、已知商家及历史价格等,同时要求参加投标的商家提供全套资质证件及待购设备的主要用户名单、业绩,了解其市场份额占有率。经严格审核后,再在医院领导牵头下,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医学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医疗设备招标选型或商务谈判,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家,确保引进设备的功能先进、质量上乘、价格合理。

3.2设备购置合同的形成

(1)合同签订。医疗设备确定购置后,医院和供应商签订经济合同。合同上详细注明购置设备的产地、品名、规格型号、配置清单、付款方式、安装调试、技术培训、质量保证及维修保养等条款。(2)合同交接。设备处将经使用科室认可,供应商和项目工程师、设备管理部门领导、院领导逐级签署的合同定点存放,由专人编号、盖合同章后进行分发。在合同交接过程中,注重细节,对合同交接的每个环节进行书面登记,谨防在交接过程中的遗失和误差现象。(3)合同录入。建立设备合同管理台账,及时录入新的合同信息,以便于及时、便捷、准确、科学地查找和执行合同条款。及时按照固定资产编码规则进行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到及时、准确,确保没有疏漏。

3.3设备购置合同的执行管理

(1)设备验收。设备送达指定地点,由相关人员和项目工程师共同进行到货、安装与技术验收,列入《检验检疫机构商品目录》内的进口医疗设备需进行商检,调试正常运行后,凭验安装验收单和发票,录入固定资产管理库。(2)设备付款。合同付款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不拖欠款项也不在不具备付款条件的情况下预付合同款。(3)合同核对。为确保设备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准确无误,我们建立健全了查对制度,定期由设备处领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处等相关人员参与合同核对,要求账实相符、合同条款有效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设备购置合同的收尾

合同收尾管理就是结束合同管理并结清账目,结束合同工作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进行采购审计并将有关资料收集存档供未来使用,包括解决所有尚未了结的事项。采购结束后,未决争议可能需要进入诉讼程序。合同收尾管理包含以下几点:(1)财务结算退还质保金。(2)合同建档设备购置合同及时归档。同时设备处对设备购置的申购报告、论证材料、订购合同、验收清单、设备资料(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一律登记、编号、建立索引、归档。(3)定期开展采购审计是对从计划采购过程到管理采购过程的所有过程进行结构化审查。其目的是找出可供其它采购项目借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4)根据合同实施过程的情况,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教训。

四、结束语

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同临床科室、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法务部门积极合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依法管理,实现对医院设备采购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杨 仪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S].主席令9届第15号,1999.

[3]许锋,等.医疗设备合同的标准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11):77-79.

[4](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第4版.王勇,张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7

1大型设备的购置

有计划的购置反复论证,结合患者的需求和经济支付水平情况做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预测调研,得出正确结论,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首先使用科室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写明设备的功能,在拓展科室新业务方面的作用、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在几年内能收回成本等内容。经医院医疗器械委员会进行论证,根据医院的资金情况及医院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及讨论,确定设备的购置内容。在资金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自筹资金、信贷及融资方式,信贷和融资是医院设备新的投资形式,可解决医院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但也要进行收益与风险的评估。在确定了设备购置内容和资金来源形式后进行招标采购。医院设备科准备招标文件。向设备销售公司发邀请函审核各投标公司资质文件。由医院招标委员会选定二、三家资金雄厚、销售业绩好的公司进行投标。医院招标委员会相关科室主任、专家组、纪检等参加招标。根据国家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选定中标公司中标设备,签订设备购置合同。

2设备的安装验收

在厂家设备工程师及科室人员和设备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核对装箱单、维保单、出厂检验报告等随机资料,安装调试完成后对使用科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或者在定点机构培训,在确认培训完成设备正常运行后根据采购合同医院支付首笔设备款,预留5%~10%设备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后再支付设备尾款。设备科在设备安装验收完成后,应及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3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建立好设备档案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开发新项目以及教学科研维修有着重要的作用。

3.1收集档案资料①申请购置设备的请示文件批复文件招投标材料、中标合同、协议等购置文件。②开箱验收记录保修单、说明书等随机资料文件。③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报告、运行记录、保养记录、报废鉴定材料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3.2分类管理按照正确的分类管理方法根据《设备档案保管期限表》将收集到的材料收集整理编号编目确保设备档案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号正确保管期限划分准确。

4专人专职负责制

大型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影响着使用科室的经济效益,大型贵重设备操作实行专人专职负责。新购置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后操作使用,制定操作规程制度上墙,做好《设备运行登记表》包括开机关机时间,运行情况,操作人签名、诊疗人次、收费情况。每月定期检查,按医院设备管理制度考核,制订设备损坏赔偿制度。

5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保持设备运行良好

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采用四级负责制和分工负责制,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部门共同参与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中来。

5.1四级负责的管理制度一级负责制:由科室操作人员负责。以设备外部为主,负责仪器设备表面清洁、零部件是否完整等日常保养工作。二级负责制:由仪器设备指定保养人员按计划进行保养。主要是内部清洁、等,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指示灯、插件等)进行局部检查测试和调整。三级负责制:是一种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人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主要组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件。四级负责制:由院领导和科室主任负责。主要负责监督科室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执行各项涉及设备保养、维修维护制度情况。

5.2分工负责制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按照设备类型进行分工负责。作为该类型工程技术人员应熟悉掌握此类型医疗设备的应用、操作、结构及原理。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判断问题、尽快解决。同时也应同厂家工程人员做好沟通得到技术支持,更迅速的排出故障。实行分工负责制,使大家目标明确,提高了维保制度的执行力,减少了医疗设备的故障率。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科学管理,能够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大型设备的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用物流管理系统,对科室大型设备耗材的用量进行统计,核算出费用,通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确定购置年限、原值、维修费用、折旧使用年限等,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扣除人工、水电等费用后进行核算,确定设备的收回成本年限,以此考核使用科室在设备购置申请报告中所承诺的成本回收年限,相应的给予奖惩。

7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

大型设备的折旧管理,能够增强医务人员维护医疗设备的责任心,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了盲目购置设备现象的发生。回收折旧基金又为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的配件的购置及维修奠定了良好资金基础。大型医疗设备折旧期一般为5~6年,在使用初期(保修期内)尽量使用,以便发现潜在故障。正常使用期(5~6年内)是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发挥的最佳期,6年后为淘汰期(更新换代期)加强维修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不再折旧。设备月折旧金=(设备原值-设备残值)/6×12;设备残值=设备原值×5%;设备残值为此设备报废后的废品金额。每月由院财务科从使用科室纯利润中扣除,同时计入“设备折旧基金”中作为更新、维修设备专项资金,如当月纯利润不够扣除,下月继续扣除直到扣清为止,以保证折旧费的落实。利用折旧基金购置大型设备弥补了医疗经费的不足,为医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大型设备的报废管理

篇8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医疗设备管理;应用优势

随着我国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所拥有的医疗设备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这对医疗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医疗设备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本文将从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进而探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

1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1.1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我国医院逐步扩大了规模,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使得医疗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但同时医疗设备数量和复杂性的提高使得设备管理的难度持续提升。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增加,为了支撑医院的高效经营管理,很多医院选择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医疗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一些规模小、资金少的医院不具备全面构建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能力,并未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管理工作中去,导致管理模式出现混乱。其二,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工作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质量以及型号问题,由于采购人员的不仔细,使得采购的设备无法应用于医院业务开展中,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其三,现如今,很多医院依旧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医疗设备统计表的处理,不仅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其四,针对医疗设备的消毒不全面,监控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一些存在病菌的医疗设备应用于医疗工作中,导致病患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1.2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积极意义分析

医疗设备在现如今医院运营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医疗设备的管理效果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服务的水平,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医疗设备管理中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高医疗设备采购的效率。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中,可以大幅度的节省时间,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部门可以快速准确的了解各个科室对医疗设备的需求,通过管理系统进行精准的核对,之后制定出科学的采购计划,并对采购要求进行规范化处理[1]。在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从审批工作管辖到采购设备质量和成本控制工作,都可以实现快速的上报,保障资金使用和设备选型的可靠性。此外,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设备采购还可以保障信息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可靠传递,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是延误的情况。其次,实现库房管理信息化。库房管理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如今,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快速发展的需求,此时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下,可以实现对库房申请、审批、竞标、采购、出库、入库以及存储信息的全面掌握,且可以输出为明确清晰的表格,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2]。而且所有工程流程都可以在库房账目中得到体现,提高医疗系统运行的效率。此外,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还能够综合医院实际需求对医疗设备的最佳库存量进行确定,基于此制定采购计划,避免出现设备不足或是积压的情况,节省开支。再次,提高数据信息的实时性。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优势就是高效性,具体表现在数据的实时性上。在现代医院运行的过程中,许多环节对信息时效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搭建则是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和流通频率的有效手段。在全面覆盖的信息系统范围内,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为各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如财务部门在工作中,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各个环节的开支和成本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掌握不同科室的需求以及资产、设备状况,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1搭建覆盖整个医院的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所有管理内容的全面统筹和覆盖。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其功能模块设置必须满足临床科室、供货商、设备科三方的需求,三层结构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业务内容,支持信息的实时性传输共享。在医院内部,由于不同阶段下的需求存在变动性,因此设备科工作人员在进行医疗设备购置管理时,必须要将购置清单交付到上级领导出进行层层审批。在招标工作结束后,若是存在中标,则进一步开展备贷工作[3]。另一方面,在供货商方面,在发货之后,还需执行仓库管理、财务管理、数据统计、后台管理以及设备维修等一系列程。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还应设置计算机设备局域网登记管理程序,确保设备能够顺利接入到医疗系统中。一般情况下,医疗设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会设置四个功能模块,分别是医疗设备招标购置模块、整理模块、财务管理统计模块以及医疗设备维护模块。医疗设备招标购置模块可以帮助各个招标小组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证件的查询,在此基础上基于医院的实际需求对选购的设备采购进行统一整理,将整理后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广大供货商处。供货商根据医院的采购单据对医疗设备进行检验核实之后,会对其进行组装和调试,确认无误之后才会运送到医院中。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整理模块可以帮助医院工作人员对未送达的设备进行督促,并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进行监控,及时提醒管理人员医疗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和供货商取得联系沟通解决。财务管理统计模块的功能是对验收的医疗设备的单据号、支付金额、型号、名称等信息进行统一记录,为对账、查找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此外,还可以针对医院的设备采购指定详实的计划[4]。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模块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疗设备的故障信息、维修状况、故障原因等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分析掌握故障规律,为今后的故障排除提供数据参考。

2.2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医院所有拥有的医疗设备数量众多,类型、用途以及购置时间均存在普遍的差异性,因此档案库中所包含的资料也十分复杂,分类整理的难度较高。在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之后,可以极大的减少人工成本,同时实现对所有档案的分类监控[5]。此外,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对档案室的环境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实时掌握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避免危险状况的发生。

篇9

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管理工作中涉及到整个医院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医疗设备管理程度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综合的医疗水平条件的好坏,所以,如何管理好医疗设备,如何使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最高,让有限的医疗设备在使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价值是设备人员真正不断努力的方向。本文重点分析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医院管理

随着各大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医院原有的设备管理系统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医疗设备人员的工作内容已不是维修和维护那么简单。医疗设备系统应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建立一系列的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修护申请、维修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设备检测等进行统计,为设备管理提出更科学的方案,同时也能对设备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评价。

一、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一)设备使用和维护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因长期搁置不用,而存在严重的锈蚀,污垢长期沉积在表面。一些小型的医疗设备,医疗人员使用过程中,不注意轻拿轻放,使用完没有及时放回原位,而是随意丢掷,使得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存在安全隐患,减少了使用寿命,这些问题主要是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中没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缺乏责任心。

(二)设备采购机制不完善

医院都考虑到了医疗设备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有极大的帮助,就开始大量采购,但缺乏完善的采购制度,医院各部门与采购部门人员缺乏沟通,就会造成采购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大,盲目引进各种设备,甚至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财力,重复购置的医疗器材长期搁置不用,也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导致器材长期搁置,不能投入到正常的医疗工作中。

(三)设备管理人员的缺乏和能力有限

在我国的医院中,有许多中小型医院,并没有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的日常维护只是由维修工和保安进行,没有专业的维修队伍。有的医院虽然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但管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医疗器材性能和维护方法不了解,维护时会对设备的性能造成危害,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满足不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医疗设备更新滞后和忽视报废设备的管理

有时医院为了俭省成本,较少医院开支,对一些需要更新替换的设备仍是继续使用比较落后的设备,虽然也能使用,但其性能落后、技术存在偏差,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限制医院的发展。而对于那些报废的医疗设备,就弃之不管,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统计管理,就被丢弃在仓库,当做废品卖掉,比如那些一次性输液管和针头,直接当做垃圾扔掉,就会给一些黑心商造成可趁之机,二次消毒继续贩卖,给人们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一)建立严格完善的设备管理方案

设备管理机构应制定设备维护方法和管理制度。设立一个设备维修档案,主要记录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维修人员名单、维修时间、维修结果、维修费用等。再设立一个设备购置和使用情况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及更换零件的情况,这些档案都要归入档案,然后定期进行一次总结,总结结果要另行记载子啊档案中装档保存。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采购制度

医院要建立专门的采购机制,有专门人员进行采购工作,要求采购人员要及时与各部门的领导沟通协调,确定采购项目,然后制定采购计划,写一份采购申请书,得到医院审批。再有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进行性价比对比,必要时可以采取医疗设备竞标,确定性价比比较高的厂家。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疗采购的进程,还可以增强医疗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

(三)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制定严格的设备报废程序,首先要对报废的器材提出书面申请,待设备管理人员认真检查,做出一份书面报告,这些资料装入档案后,才能进行报废处理。其次对于已经报废的器材,要进行二次检查,对于器材设备上,还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进行拆卸,重复使用有价值的零件。

(四)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应设置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出医学设备管理方法的规章制度,用法律的权威来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医疗设备的正确高效地使用。不仅要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尤其是医院有关部门,应把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保证制度能够贯彻执行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对管理设备不合格的,要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惩戒。

(五)制定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人员的考核方法,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

首先,对各类医疗设备基本操作方式的考核,对于医生、护士和设备管理人员都要进行操作考核,严格操作规章,采取理论和实操两种考核方法,评委进行打分,对于不合格的,要进行培训。其次,对医疗设备维护的考核,将医疗设备基本维修和保养方式作为主要考题,如对设备档案的记载、设备线路检修、外观检测、内部保养等这些知识。最后对设备在使用中的突况进行考核,如在使用中突然出现不运作,使用中突然坏掉等等这些突发状况,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这些情况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都会出现,不能及时处理就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后的成绩将进入医疗工作者每季度或每年的考核最终成绩,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度。

三、结语

随着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增多,如何维护和维修医疗设备,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成为设备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设备管理工作高效顺利地进行,满足患者对设备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医疗工作上的需求,对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凤玲 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鲁闽.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5):84-86.

篇10

关键词:思考;实践;设备;管理;医疗仪器

医院医疗活动中协助各医护人员诊治疾病的医疗仪器设备,能进一步提升疾病的治愈率和诊断率,降低其痛苦程度,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怎样在医疗过程中将医疗仪器设备充分发挥作用,让其良性运行。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属于一个关键性环节,其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验收、订购、选购、计划等五个环节。此研究采用综述方式进行阐述,其目的在于探讨现阶段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具体阐述如下:

1计划

配置医疗仪器设备需具备年度计划、近期目标、长远规划。医疗仪器的配备一般需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医院承担的任务、医院功能、医院规模;(2)依据我国卫生部门相关规定的医院医疗、评审标准、科室开展项目、护理单元设施;(3)按照医院学科和特色建设,确保重点,配套发展,兼顾一般。(4)按照医院财力、辅助设施、技术、人才等情况进行配置;(5)处理好科研设备和医疗仪器设备的关系,以及医疗辅助设备和主设备的关系,需同步和协调发展;(6)避免重复进行采购,以免设备闲置,造成浪费,此项需在采购设备时就考虑到。

2选购

此项需首先由医院相应科室提出申请,为国家配备和大型医疗设备的指标,需由上级相应部门进行申请。然后进入论证阶段,对使用部门和科室提出购置医疗设备的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必要性等进行审核和论证。选购环节是在论证基础之上实施的,若选择不恰当,必然会影响到医疗设备的使用成本,预定目标难以达到。确定需购买的设备仪器后,在选择规格和型号方面需做到以下几方面:(1)审查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考量其是否适合医院预防保健、科研、教学、医疗等需求。(2)订购产品的各项指标明确后,选择适合的品牌、规格、型号等,针对精确度较高的仪器设备,需考虑到实际需求,勿盲目性追求高、精、尖的仪器设备。(3)货比三家,从原则上需考虑选择售后服务好、质量好、证件合法、信誉度好的厂家。(4)招标是医疗单位选购医疗仪器设备较为常用且有效的选购方式,向厂家和企业发出邀请,明确进行报价后,医院仪器设备采购人员经过量化考核、比较、论证等环节后,择优选取,正确、合理、科学地选购医疗设备。

3订购

选购好医疗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厂家后,则可开始订购,此过程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签定存在法律效应的合同[1-2]。其内容包含付款方式、验收条件、交货地点、交货日期、价格、订货数量、质量要求、技术指标、规格、型号、品名等事宜,以上均需考虑周全。合同的有效性需确保互利互惠的原则,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明确双方利益。

4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属于以上所述几个阶段的延续,此为重要工作之一,需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医院领导均存在较强管理意识,并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资产管理制度设立完整的卡、物、账,且一式两份(使用科室一份、器械科一份),并实施信息化管理,定期增加财产账,记录各设备使用科室、购置时间、价格、厂家、出厂编号、规格、型号、名称等,每年均需核对一次卡、物、账。(2)分析价格在50万元以上设备的经济效益每月需分析医疗仪器设备价格在50万元以上的效益状况[3-4],每月各科室需上报科室患者例数、仪器运转状况、使用时间等信息到器械科,并分析其效益,将分析结果上报给院领导进行参考。加强管理医疗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大型医疗设备,及时给予保养和维护,提升医疗仪器的使用效率,确保设备可正常运行,确保使用寿命延长,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3)充分、合理利用各医疗设备针对部分科室使用频率较低的医疗设备,或闲置医疗设备,可在医院进行调配,如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尽量避免资源浪费。(4)计量检查大部分医疗设备均为我国依法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若计量器具不准确,不仅无法使用,反而会带来一定损害。因此,必须按照相关法规,有步骤、有计划地按照医院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抽检制度和检定计划,统一送检相关单位,禁止临床使用鉴定不合格或未经检定的医疗仪器。针对新购买的计量仪器,需由国家相应鉴定部门确认检查合格后才可入库。此外,还需将仪器设备做好档案管理,包含购置申请表、订货合同、标书、谈判记录、招投标相应事宜、维修记录和保养记录等,并随时申报设备报废或待报废设备。

作者:孟大列 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王义和,晋玉章,邸瑶,等.医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3):121-122.

[2]王建宇,祁景琨,王冠杰,等.面向药品质控实验室认证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0):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