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

篇1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而导致在发音时一些字或词读音不准的现象。功能性构音障碍(简称FAD)又称为发育性语音不清或发育性发音障碍。国外报道FAD的发病率为1 O%左右,我国报道4~6岁儿童FAD的发病率为2.14%。

语言是人们思维、交流的工具,这些儿童因发音不清楚让人听不懂,而不爱说话。家长往往认为这不过是儿童性格内向,而忽略了孩子的语言能力问题。

儿童的语音不清不仅影响口语表达,造成交往困难,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内向性格,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语言发展,长期的吐字不清还会影响儿童发音器官的发育。学龄儿童还可能出现学习困难,成年后就业率较低。

多数家长苦于救治无门,往往费尽周折依然无济于事。

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

2-3岁是幼儿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可以使孩子口齿伶俐。孩子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3岁,4~5岁则进入书面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孩子一般从8~9个月开始呀呀学语,1岁就能掌握900~1000个字词,发展迅速。此期应与其勤对话,教其识字,以增强背诵能力、对话能力,为人学做好准备。

孩子的语言发育一般要经过发音-理解-表达这三个基本阶段。

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

“落地哭”是新生儿的第一个行为,婴儿会用哭声表示饥饿和疼痛;约从第五周起,乳儿开始发出一些非哭叫的声音有a、o、u、e等,随后出现h、k、p、m等。这些声音都是反射性发出的,对于乳儿来说不具备信号意义。

呀呀语阶段(4~8个月)

2~4个月时会咿咿呀呀的发出一些喉音,6~7个月时会发出单字的唇音,8个月时能发出双字重音如“爸爸”、“妈妈”。这是孩子无意识的发音阶段,说明孩子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当孩子长到半岁时已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在爸爸妈妈呼唤时,孩子会有愉悦的表示,这说明孩子的听力是正常的。

学话萌芽阶段(9个月~1岁)

大致从第9个月开始,孩子会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会常变换,这段时间近似词的声音增多。幼儿大约10个月左右开始能模仿发音,如ba、ma、da等,这已是学话的萌芽状态。幼儿在语言发生阶段是先听懂词,后说出词。当孩子满一岁时,才会有意识地说简单的单词,如“再见”等。

幼儿期语言的发展(1岁后)

一岁半时能说出2-3个字的词组,会用代词你、我等。不但能认识和指出自己身体的部位,而且能指认并说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当孩子满2岁时,能指出简单的人、物名和图片,而到3岁时能指认许多的物品名,并说出2~3个字组成的短句,会唱歌谣,会用形容词、副词等。4~5岁的孩子语言发育已经比较成熟了,能用流利的语句讲述完整的故事。以上说明了孩子语言的发育过程,先要经过语言的理解阶段,再发展成语言的表达阶段。

关键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旦错过关键期,语言发展就失去了最佳时期,甚至将来都可能难以弥补,遗憾终身。如果孩子的语言功能明显地落后于同龄儿童,如1岁多的孩子还不会叫“爸爸”、“妈妈”,3岁后的孩子还吐字不清时,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需要进行观察和注意了。父母也可以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矫正,不要错失良机。

4岁以后发音不清应就医

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说话晚、娇气、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等状况长大后会自然转好。说话早晚和好坏,家长自己很难判断,若有疑问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发现小孩在3岁后还吐字不清晰,就要做耳鼻喉的全面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如果这一切都没有问题,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孩良好的语言习惯。小孩“大舌头”多数因为构音器官发育不够成熟,或是还没有养成发音动作和方法

除了卷舌音zh、ch、sh等发展较慢外,大多数三岁半到四岁的儿童应说得清楚大部分语音。所以,孩子在三岁半以前,说话有语音不清楚的现象时,如一个2岁的孩子把“姥姥”说成“脑脑”(方言除外),可先观察;如果一个4岁多的孩子仍有口齿不清现象,甚至一个已经上学的孩子仍说不清“哥、了、鸡、七、西”等音,那就有问题了,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原因,对症治疗。

孩子吐字不清的预防和训练

父母要给予示范和讲解

2-3岁是婴儿学说话的关键期。这时婴儿对人的声音有一种内在的兴趣,对语音敏感,且学很快。父母要给予示范和讲解,教给正确而清晰的发声。

首先,父母要口齿清晰、亲切而通俗地和孩子说话。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你要特别注意自己发音的正确性。和孩子讲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语言生动形象,尽量让他理解自己的意思。

当孩子使用不完整的语句时,你要有意识地用完整的句子帮他重复,最好让他再表述一次。比如,孩子管小狗叫“汪汪”,看到小狗跑过来,会指着小狗说“汪汪,汪汪”,你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充满童趣而一笑了之。此时,你要用完整的语法来引导他:“哦,小狗跑过来了。”

一般翘舌音比较难发,对这些孩子容易念错的音,你不妨多多示范和讲解,告诉他发音的要点,同时示范时速度要慢,口型要夸张,必要时多重复几次,以便他能够看清楚、听明白。如果孩子个别音发不准,父母也不用着急,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其次,能给孩子多听一些儿童教学录音。让孩子每天多接触清晰准确的发音,科学又合理的发音速度,这样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减少压力,多多鼓励

当孩子口齿不清时,你肯定会很着急,但不要强迫孩子开口说话,不要给予压力,尤其不要指责、嘲笑,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可以耐心倾听。可用“点头”或“嗯”、“是”等表示你接受了对方的内容,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以鼓励对方继续往下讲。在交谈中要观察患者的表情,高兴还是疲劳,这也是沟通效果的一种反馈。

多多鼓励孩子,使他知道你不会因为他吐字不清就不爱他了。

父母也可以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使孩子有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就会闷闷不乐,没有说话的兴趣。父母可以用亲切、温柔的目光和孩子交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微笑着和孩子说话。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模仿不同的声音说话。

国外幼儿园教材中介绍一种训练儿童说话的办法,叫做“你能像我一样改变你的声音吗?”教师用8种声音说:“我

的名字叫xx”这句话,说完一句让孩子模仿一句。这8种发音是:用温和的耳语说、粗嗓门说、细嗓门说、快速说、慢速说、闭嘴说、张嘴说、捏着鼻子说。

当孩子发声不准时,要及时纠正。次数多了,孩子也就记住了。孩子说话发音不清,大多是因为在学说话时父母没有注意纠正而习惯的。

呼吸训练

呼吸是发音的动力,而且必须形成一定的声门压力才能有理想的发音。呼吸引导气流法是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减少鼻漏气。如吹乒乓球、吹吸管、吹喇叭、吹哨子、吹奏乐器、吹蜡烛、吹气球、吹纸张等都可以用来集中和引导气流。如用一张中心有洞或靶心的纸,用手拿着接近患儿嘴唇,让他通过发“u”的声音去吹洞或靶心,当患儿持续发音时,把纸慢慢移向远处,一方面可以引导气流,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患者延长呼气。

进行发音器官协调性训练

父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如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和节奏训练。

舌唇运动训练:通过构音器官检查可以发现,多数患者都存在舌唇的运动不良,它们的运动不良会使所发的音歪曲、被置换或难以理解,所以要训练患者唇的张开、闭合、前突、回缩。

口脸部功能训练:口腔运动功能问题会影响说话的清晰度。因此临床上要改善口腔协调运动,如吹泡泡、喇叭、模仿动物叫、口腔快速轮替运动。另外,做一些锻炼舌头的灵活度和肌力的小游戏,如将蜂蜜涂在他嘴唇的,鼓励他用舌头把嘴唇周围的蜂蜜舔干净,让他的舌头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加舌头的灵活度,有助于他说话时能将舌头放到准确的位置,也有助于他在语速快时保持发音清楚。

改善食物硬度:由软到硬,同时刺激舌、牙龈、硬腭。按压或弹击儿童的面颊、下颌、唇部。孩子开始长牙后,一些适度的需要咀嚼的食物,不只是营养的补充,更是脸颊上小肌肉和上、下颚的咬合能力的练习,这也会影响到未来孩子的发音。

有些家长喜欢将所有的食物放在一起熬成粥喂孩子。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缺乏口腔的咀嚼运动,孩子学说话时口型会不准确,舌头和上、下颚运动不协调。造成口齿不清。适当给他吃些玉米、干果之类的“硬东西”,教他吃东西时牙齿要派用场,要把食物嚼碎了才能吞下肚子。

在趣味游戏中进行语音训练

在娱乐游戏中训练儿童的语音,既好玩有趣又学得快。当孩子无法正确地说出某些语音时,家长可与语言治疗师配合,设计一系列孩子喜欢的游戏,让孩子在听、模仿以及学习中去体验正确构音的技巧。最好结合孩子喜爱的内容丰富的游戏,寓教于乐,如念儿歌、唱歌、看图说话、绕口令等来练习,因为单调无味的发音训练会让孩子厌倦。这些游戏我们称为构音游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每次只教一个音,直到孩子完全学会该音。再开始另一个音的矫正。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孩子认识正确音。准备“t”音的图片十张(如兔子的兔、头发的头、脚踏车的踏),再加上其它图片十张,由妈妈念出图片内容,要求孩子每听到“t”音的图片时,就在盆子里放一颗弹珠,直到孩子听到所有的“t”音图片时都做对为止。

第二步,语音听辨力的训练。这步是要帮孩子分辨正确音与错误音,让孩子听到的音应包括正确音和错误音两种。利用上述图片,由妈妈分别用正确音和模仿孩子错误发音来念图片内容,并给孩子一个铃,要求孩子每听到妈妈发出错误发音时,就摇一下铃。当孩子可分辨正确音与不正确音时,就可进行下一步了。

第三步,把“音”说对。当孩子能正确地分辨语音后,他就会试着去发音,这时,应协助孩子看他的舌头、唇齿所摆的位置。告诉孩子:“注意看t是要把舌头放在牙齿中间,让空气跑出来,不要像以前那样舌头没伸出来,就变成c了,先看妈妈做一遍”。如孩子可正确发出单音,就可进行下一步了。

第四步,让孩子在“词汇”和“短句”中使用正确语音。当孩子可发出正确单音后,就可帮助孩子将正确语音加入“词汇”中,拓展成“短句”。将“t”音图片夹入回纹针,再给孩子一根绑有磁铁的小木棒,就可玩钓“鱼”游戏。先由孩子钓起一条鱼,取下图片并说出图片内容,这时必须把音说对,若没说对,就将“鱼”放回盆中;换妈妈钓,妈妈有时可故意将“t”音说错,让孩子指正,最后看谁钓的多。

第五步:在日常生活中把话说对。许多孩子可以很快地学会正确语音,但在日常对话中仍用错误的发音,因此,协助孩子将正确语音固定,是很重要也很耗时间的。

篇2

学习视唱练耳的必要性

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演奏(演唱)歌曲时,因为不识谱,所以无法判断出自己演奏(演唱)的正误,甚至连乐谱演唱(演奏)到哪里都不清楚;小歌手班级的课堂上,唱歌明显走调的孩子,并没有意识判断出自己唱出的音高是否准确;小朋友演奏(演唱)熟练,打开乐谱后,问他乐谱中标注的表情术语、力度等则一概不知。

这些学习音乐的基本的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伴随着学习的演奏(演唱)乐曲难度的提升,所需要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也就越多。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学习演奏(演唱)而把看似不重要的基本能力的学习、提升忽略掉,在学习演奏(演唱)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由此可见,学习音乐的儿童学习视唱练耳是非常必要的。

儿童视唱练耳的教学范畴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基础学科。除了视唱、听写、听觉分析、乐理主要教学内容外,还包括简单的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作品鉴赏等音乐学科的部分内容。

根据儿童这个特定的授课群体,结合教学实际,将本课程分为:唱、听、析、写四个环节。其中“唱”、“听”是基础,“析”作为辅助,当三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写”。

唱:指看谱即唱,是本课程基础。主要训练儿童在拿到新的音乐作品时,不需要教师指导或者思考就能视谱即唱(或识谱即奏)的技能。

听:即听觉上的训练。主要训练儿童能够辨明各种单音、音程、和弦、节奏、短句及多声部短小曲调等的能力,逐渐培养儿童倾听音乐的习惯,建立起内心听觉,加深儿童对音乐的实际感受力及对音响效果的想象力。

析:是指教师在儿童的原有音乐知识基础上运用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帮助儿童进行必要的理性分析和讲解梳理,这样不仅巩固了以前的知识,还有效掌握了新的知识。这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其他音乐技能的学习。

写: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写”可以简洁化。如:用符号表示和弦、用线段记录节奏等。“写”不仅训练儿童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还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为接下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这门课并不仅是上音乐学院从事音乐专业的人才需要去学习的,而是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无论是受教者还是施教者,无论是声乐学习还是器乐学习,都必须循序渐进的不断学习的一门基础课。

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特征

根据发展研究学,儿童3―12岁之间是发展音乐听觉的关键阶段。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儿童音乐听觉的变化,我们引用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1981年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归纳表一及儿童发育特点图二来作概括。

通过图例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听觉发育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远远优于指尖肌肉发育和声带发育。基尔巴特曾做过一项实验,表明儿童6―8岁的音高听辨能力增长最为迅速,18岁后进步逐渐缓慢。因此,我们要抓住儿童听觉训练宝贵的“黄金期”,系统、科学地对学习音乐的儿童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让儿童能够对音高、音色、节奏、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以及对音乐作品整体风格等方面得以相对准确地感受和认知,训练其听觉器官的敏感度,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对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形成儿童良好的音乐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感受、欣赏、理解音乐之美的前提。良好的音乐听觉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训练,逐步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儿童将已经熟悉的音乐作品,可以用唱或写的形式再现作品,这样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背写、背唱习惯,同时也可以通过默唱激发儿童的内心听觉,让音乐的记忆沿着可遵循的规律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音乐大师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还能够进行音乐创作的秘密了。

注重儿童音乐乐感的培养 音程的听辨是儿童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基础。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其实是人们在听觉上的一种色彩差异,也是一种美感差异。在教学中需要运用这种差异进行听觉的辨别,并多进行对比练习。方法:听辨协和音程及听觉感受,如纯一、八度――完全的协和;纯四、五度――呆板的、空旷的协和等;当儿童建立了协和音程的音乐听觉后,进行不协和音程的听觉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儿童就能逐渐听辨出协和和弦、不协和和弦,在多声部视唱的练习中,儿童就能做到辨其音准、节奏,在音乐表现和演唱声音上也能够听辨出多声部音响的整体协和。

强化儿童调式感的培养 要培养儿童带着调式的感觉去听辨每个和弦在调内的功能、性质、结构及音响色彩。和弦的色彩感觉,是经过大量的听觉训练而产生的,需要在训练中多听、多练、多记。通过对音的高低、节奏的长短、大小调的辨析,熟悉基本音级的音准及和弦的各种功能,积累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有助于儿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增强儿童韵律感知能力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节奏在音乐中起到了支撑作用,没有节奏的音乐是不存在的。我们的生活中节奏的身影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如心脏的跳动、钟表的走动、语言韵律中的抑扬顿挫,不管节奏以何种形式存在,其本身就富有韵律美。练习中,让孩子运用不同的速度、拍法及图式,重视长音与休止符,节奏与音调结合、多声部节奏及其移位练习等,在训练中去创造、体会节奏的韵律美。

篇3

 

艺术教育是什么?相信没有哪位家长和教师对它感到陌生。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很多家庭都会把艺术教育纳入常规的儿童早期教育的课程中。但大部分家长却仅仅把这项教育完全交给学校或者社会的校外培训机构,然后自己不认为需要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得到“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相信很多的家长甚至是学校或培训机构都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出于从众的心理,又或许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希望孩子可以在人前有炫耀的一技之长,可以考级等等;有的家长甚至是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把孩子往培训班一放,自己便又可乐得轻松一下……;学校或艺术机构可能是想着能赚钱,用尽所有可用的方式去招生,并没有静下来仔细的去考虑“这些孩子在我们这里可以得到什么或是我们可以给到孩子什么”……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都应该去思考“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其实并非我们用眼睛看到这些一幅幅的画,一段段舞蹈,并非我们用耳朵听到的每一首首歌曲,一段段音乐,其本身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也许我们家长只看到孩子画下“不知是啥”的涂鸦;也许只听到孩子稚嫩而简单的歌谣,但这个教育的过程会慢慢作用在孩子的思考中、生活中、人际交往中……这种变化在孩子身上是一个漫长却扎根的时间来体现的。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保护和尊重儿童的“原发过程”思维,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通过舞蹈、手工等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儿童的动作能力。[1]

 

一、艺术教育让孩子学会探索和表达

 

人类除了语言和肢体表情,还有何种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一切喜怒哀乐情绪?当然语言和肢体表情本身就是歌唱艺术和舞蹈艺术以及表演艺术的起源。在我们是孩子的阶段,尤其是幼儿阶段,通常语言词汇缺乏,语言表达还部发达时,往往是他们想象力最发散思维的时期。因为他们往往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小脑袋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想法,他们对大千世界都感到好奇,都想亲自去探索探索。因此,绘画则是他们最原始的一种探索和表达的方式,俗称“涂鸦期”。在成人眼里,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是令他们无法理解甚至有点讨厌的,毕竟除了哪些我们成人看不懂的线条、点点圈圈外,他们还无处不当作他们的创作区,也许家里那套很昂贵的真皮沙发也会变成孩子的创作灵感。但家长不能忽略这是孩子的另一种表达,他们也许通过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图案,告诉爸爸妈妈他们很高兴,或者他们想到了那天飘在花园空中的肥皂泡泡,甚至孩子自己也许也不清楚画的意思,但画面却能传达给大人们一些有趣的信息。

 

二、艺术教育可以加强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匈牙利是一个儿童艺术教育走在前沿的国度,特别是音乐类的艺术教育。我曾经参与过布达佩斯一个很普通的社区艺术中心在周末举办的“为小朋友而设的音乐剧”。于是我以为是跟平常看音乐剧演出一样,演员在舞台,观众在座位的模式。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与小朋友紧密非舞台式的互动模式。故事情景大概是一个美丽的村落里所有的村民都被魔咒沉睡,然后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唤醒每一个演员扮演的角色,并最后一起解除魔咒的“老掉牙套路”故事,但在这个过程中,一起参与的小朋友们用舞蹈、歌声、律动、语言等艺术形式,而且是即兴的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创意来融入整个表演当中。这个活动让我感触非常深刻?不禁思考:儿童的艺术教育该如何进行?艺术教育中什么最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艺术潜力,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都应从儿童世界的特点入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2]艺术教育可以加强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教育的课程,孩子们会接触到不同的艺术材料和媒介,演化成不同的表达方式:涂鸦、手工、戏剧表演、舞蹈等,并通过这个过程形成对新的事物表达和相处印象,然后赋予崭新的意义,这是一件很神奇的过程。也是我们称作“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艺术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精神生活的美好

 

有人说:人是一种会思考的动物,对个人精神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物质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达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极大的丰富,使人们从繁重奔波的劳动生活中走出来,上升到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毕竟在人生漫漫的日子中,能享受精神生活的人是幸福的,充实的,美好的。艺术的诞生就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极致之美,人类的历史中留下的著名艺术品中,无论是一幅画,一件雕塑,还是一份乐谱,一段影像都是艺术教育带给人类的意义存在。学习艺术,不仅能让孩子懂得欣赏艺术作品,学会艺术创作,更能使孩子得到高层次的精神陶冶和对美的长远追求。

 

如果每一个家长和艺术教师都能认识到艺术教育是个需要时间去孕育的过程,可能就不会急功近利了。我们不仅听过一个家长打击孩子的声音“你画的一点都不像。”“为什么学了三年钢琴还不能考五级?”“动作有点难看”……其实孩子他们被扼杀的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天赋了,更重要的是表达的欲望和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在放弃教育,自然你也会错过很多孩子的秘密和分享,更谈不上对他的帮助和塑造。

 

四、家庭在孩子艺术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以上说了许多关于艺术教育带给孩子的各种意义后,应该能表明一名艺术教师的我们,或者一名孩子的家长的我们应意识到这是一件重要的事。在指导我们的孩子时,要将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目的灌输给孩子,除了自然到达的教学目标,不应过分强调某种目的。家长也要掌握一些恰当的艺术教育方法,在家庭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建立轻松互动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充满兴趣地探索艺术,感受艺术,学习艺术。然后,在引导的艺术教育过程中,用沟通、鼓励描述、刺激想象的方法,密切关注孩子内心的变化,注重培养他们自信的人格和流畅的表达能力;不断的扩张新的情景让他展开更多的想象。在某些环节,家庭和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往往能形成互补和互动的作用。学校里的集体课程,教师会通过统一的课题和要求引导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在群体学习艺术,孩子除了学习本身,也能领悟到集体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如儿童合唱团中,孩子能从和声中享受到独自歌唱无法到达的美好音效,从中得到对团队合作的正确概念建立;相对校园,家庭的艺术教育是能弥补某些集体课程中的刻板和单一化。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是一对一地观察,能根据孩子的感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如孩子在学校学会画一朵花,那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画出更多不同的花,各种颜色、各种形状不同的花,甚至还有各种情绪和各种故事情节的花。而且家长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倾听孩子对他的艺术创作进行分享。家长与孩子在这个时间里,增强沟通、启发思考、建立平等观念,这是一个与学校不同的教育过程。

 

总之,在孩子的艺术指导中,家长们和教师们更应该注意在轻松的指导中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塑造孩子更乐观和积极的性格。对于孩子的艺术教育,落脚的重点应该在教育上。

篇4

关键词:英语教育;问题方法;教学改革;义务教育

引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我国小学教学面临许多已有和未知的难题,当然我们也要及时探索出适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法与道路。目前我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把英语作为一门简单的语言学科,把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内容熟练教会。这对教师的总体要求标准比较低,很难激发学生潜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学目的难以达到。我们应该思考并探索出另外一条教学道路,把英语环境氛围营造起来,摆脱母语的束缚,用西方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协调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技能,发展自己本身个性和人文素养。部分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导致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大量问题。

一、我国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1.1我国普遍对语文课程的重视

小学生英语自习时间安排分配不均,不少地区没有安排,学校老师板书潦草,发音不标准,表述不清楚,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使用,一般传统老师以记单词为主,逐句翻译课文,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教学基础设施的落后,教学工作量大等一系列问题赌是导致小学教学面临的难题。很多学生从小就已经学成一种固有的错误的学习模式和发音,导致一生难以改正,这对以后整个英语教育事业形成难以磨灭的创伤。

1.2小学生缺乏语言练习的有效环境和氛围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了,但由于自身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同时学生没有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一下完课就已经扔掉英语书本玩耍去了。

1.3学校及领导对英语口语的不重视,课时安排较少

对传统教育数学的重视,过分追求英语笔试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的认识语言的本质,教学活动无法正常保证,因而很多小学生英语课程开设又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试验品,为了将来高考而服务,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英语。加之各地英语教材不一,版本有区别,就从EEC来说,教材是从英语能力来引导学生,然而老师引导时将方向弄错。英语学习重视应试教育而没有很好的重视素质教育,上课一直以“填鸭式”著称。目前教材版本多种多样,教材内容编排不一,文化背景相差甚大,不易受学生接受,比如说EEC版本内容上和排版上都没有科学规划,教材强调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往往在一本书上无法集中体现

1.4教学内容虽有文化背景,但很少贴近实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材编排中心不突出,结构划分不明显,导致学生学习习惯上不合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注意学生的喜爱,应该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但实际上我们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教学过程枯燥无味,互动较少,忽视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自主开发。

二、小学英语教学面临难题的解决方法

加强管理和指导。各部分应该响应中央的精神,认真贯彻课程改革级英语教育的相关文件,不断改革创新理念,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管理和引导,认真注意每一个细节。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剪完善管理监督体系,把英语教育提到议程上来,确保小学教育的顺利开展。总体上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当前我国英语事业的发展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作为我国英语事业的起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加之我国对外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义务教育的改革带动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师资力量和道德建设的培养,对学生要严格把关,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对教学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深入小学教师群体中,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共同促进小学英语事业的发展。增加培训的时代性内容,使知识系统化,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小学教师应该不断自学,参加培训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不断进行教学实验改革的尝试,认真探索出适合中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道路。

不断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加强对英语的感知,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改善教学条件,生动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讲英语的重要性宣传到各个角落,赢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让教学模式更加丰富。

三.结束语

我国英语教育事业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导致我国应与事业发展较为缓慢,尤其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难题,我们应该考虑各方面因素,从实际出发,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办法,这些问题若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必定会推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及课堂内容,真正意义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可盲目的要求学生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有效激发学生能够潜能,提升学生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晓源.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2011,(10).

[2]桑和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体会点滴[J].基础教育(中月刊),2012,(2).

[3]谭杜萍“.寓教于学”理念在PEP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10):116.

篇5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离不开语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记住大量的词汇,而是创设一个能使们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是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活动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尤其是在语言领域的各项教学活动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1 在朗诵诗歌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幼儿的语言是在认识环境、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如《聪明的兔子》这首诗,我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进行讲解;请音色清脆的幼儿演小白兔;请胆子较小的幼儿演小羊;请声音粗的男孩子演大灰狼,大大激发了大班幼儿朗诵的兴趣,学会用声音表达不同的感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技巧。

1.2 在讲故事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的理解能力。在讲故事课上,我找准教具的切入时机 ,并且利用多种方法讲故事。如:模仿编故事;改编叙述方法;扩编故事等。教具的切入时机是对幼儿学习时的心理状态而言的,教具能吸引幼儿学习,但幼儿有意注意是短暂的要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应根据活动内容预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心理上可能发生的变化,及时应用教具以保证提高活动效率。如故事《小雁子》,这是一个知识性强的故事,趣味性相对不大,所以我在教学开始时利用幼儿有意注意比较集中的时候讲故事,并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使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知道雁子是侯鸟,要迁徙及迁徙的原因,然后在幼儿有意注意减弱的时候切入教具来吸引幼儿,从而加深幼儿对整篇故事的理解进而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扩编故事或模仿编故事。

1.3 在看图讲述课中,发展幼儿连贯的讲述能力。活动中,我经常利用提问、带领幼儿观察图片内容等方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要求幼儿能根据图片的内容,连贯地、完整地讲述出图片上有的或与图片主题有关的自己想象出来的情节,发展幼儿独自的言语能力。

2.在日常谈话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2.1 选择幼儿通俗易懂的社会信息为语言谈话内容。 社会信息是幼儿在教学活动内容以外所获得的各个外界所传递的相关时事信息。社会信息为幼儿创设了良好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了解到相关的时事。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欲望,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2.2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为语言谈话内容。谈话教学是我们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使幼儿能围绕谈话的主题展开思路,有问有答,巩固幼儿对所接触的事物的认识、有顺序、有层次地讲出自己的心情、愿望、想法的语言活动课。

3.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区域中发展幼儿的语言,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充满鼓励的环境。幼儿进入区域后,只有感受宽松自由,在活动中他们才会有话敢说。幼儿语言发展能力有快慢,我们都是抱着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增强幼儿的信心。尤其对于少言寡语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和他们交流,给予关心和帮助,加强个别指导。我们通过观察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时的操作活动、表情和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进行对话。我把这种指导幼儿语言的形式概括为三种情况,即,"玩前说"、"玩中说"、"玩后说"。

3.1 "玩前说"主要是让小朋友在选择区域活动前说出自己要玩的区域,我们班根据幼儿的年龄喜好给幼儿创设了五个区:表演区、益智区、建构区、阅览室,幼儿每次都会在玩前说出自己要玩的区域,并说明理由,选择合作伙伴进入区域进行活动。

3.2 "玩中说"主要指幼儿参加游戏时,应鼓励他们在"玩中说"。说什么呢?这里就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去引导他们去讲了。我班的区域都是结合主题进行更换,每次在进行区域材料更换时,我班结合活动课和幼儿生活中接触到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动静结合,动的是那些能让幼儿直接拿来边玩边讲的玩具,静的是那些能让幼儿在看的基础上来进行表达的图片、照片、新闻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区域活动他们能清楚地表达他自己的想法,其语言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

3.3 "玩后说"主要是指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说出自己是怎么进行游戏的。活动后的小结、评价活动给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和简单自评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常常会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今天你在哪玩了?"、"你玩了些什么?"等等。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出现语言不完整、声音小或吐字发音不清楚的情况。通过幼儿的表述能使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仍然欠缺的地方,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在小结时,当个别幼儿练习说的时候,对于更多的幼儿则处在一个倾听的状态,良好的沟通,除了包括正确的表达意见外,倾听别人说话也是重要的,因此,我们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安静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此外还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使其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语言教育目标及幼儿语言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合作共同来更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发展,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篇6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信息技术 品德形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49-01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开放性强,教学中对素材的需要量极大,而教学资源较少成为了品生课堂教学鲜活生动的“瓶颈”。《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进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对教学资源问题,也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因此,完全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并形成品德。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来自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会驱动学生自觉的思考和研究,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学习。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播放关于春天的影像资料:嫩绿嫩绿的小草,刚长出嫩叶的柳枝,明朗的蓝天白云,松软的大地,小鸟清脆的叫声、潺潺的流水声、小朋友们欢乐的笑声……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充满童趣的活动,动听的乐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一个个脸上露出迫不及待的神情。

2、情境渲染,主动建构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要适度巧妙的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像等因素,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乐于学习,各有所得。

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通过两段视频分别介绍了两个孩子在各自家中得到父母完全不同的对待。学生们时而流露出愤怒的眼神,时而会心一笑,贴近生活现实的例子,强烈的情感对比,学生对片中角色孰是孰非已有了清晰的判断,此时教师并不需要对“家人的爱”做太多的解释,学生已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父母是爱他的。

从学生们惊喜的表情和满足的眼神中我清楚的认识到:激发学生解决疑难的动机,能使学生尽快投入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学习成为学生一种强烈的追求,并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懂事明理

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礼貌谦让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悟出道理,生成思想道德认识。借助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品生课教学的实效性。

1、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道德认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及知识浅显的原因,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与教材所明确的道德认知相差较远,与教育教学任务所要求的道德认知也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认知,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并加以处理,提高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教学《我会好好吃》一课时,针对学生挑食、偏食的现象,我播放了一段食物自我介绍的动画,通过短片使学生了解到了各种食物对人体生长发育的益处,又通过图片、视频向同学们介绍了小食品、垃圾食品的生产过程、违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此时学生们恍然大悟,教师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和劝告,学生已经正确的分辨出哪些属于有营养的食物,哪些属于没有营养的食物了。

2、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道德情感

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就会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从心理上认同,激励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他们认知的深化。

如教学《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时,把学生的眼睛蒙上来模仿生活中的写字、走路、做家务等场景,并说其中的感受,再把大量的相关信息通过文本、声音、图片、影像表现出来,看后请同学们说说眼睛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保护自己的双眼。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辨析能力,优化道德行为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提高辨析能力,指导学生道德行为。教材中的道理或观点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学生即使能将这些内容记住,但却只是“对――错”、“喜欢――不喜欢”、“是――不是”等这样简单的逻辑判断,并不清楚在各种环境下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事情。所以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明确了道德认识之后,就要指导学生通过辨析事例来明确行为要求,分清行为实践的是非善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习《平安回家》一课时,学生都知道一个道理:遇到危险时要求救。但却不能用语言表述出具体的危险及应对方法的事例。我就从网上搜集了多种遇险场面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图中存在的危险并讲出应对危险的方法,我还把学校周边易发生危险的工地、交通路口、楼道、校门口等处进行了实况录像,由学生讨论分析其中的危险因素,从而掌握的躲避危险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力。

这样,在教学中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不断的思考,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外的实际生活中,丰富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知行统一。

总之,把信息技术融入《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既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主动的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以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共鸣,以珍贵的影像资料摆脱时空的限制性,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信息,交流了知识,获得了道德体验,达到了知行统一,使品德与生活课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行为的主阵地。

篇7

怎样打好小学英语基础?这句话不知有多少人问我这样相同的问题。在中学时,老师怪学生没有语言基础,现在我在小学得到了一点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1.练好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

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谈不上继续学习,更谈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1.1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

1.2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1.3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寻找一切可以听英语的机会。

1.4口到。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同学们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尤其是早读课,同学们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锻炼,也就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所以,要充分利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间,大声朗读;课堂上要勇跃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同学间讨论和辩论,课下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耻下问。

2.语音是英语学习基础的基础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学习语言必须从语音开始,学英语当然也是如此。全面准确地掌握语音,对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获得是必不可少的。为使学生英语学习有个坚实的语音基础,笔者认为在英语语音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集中学习、重点突破、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把所有的英语音标组合在一起,编写成一段富有哲理的文字,然后让学生识别不同的音标,不断地听、读和模仿,勤学苦练,注意短文中单词重音、连读、语调、语流等,直到把这段话正确流利地背出来。在多次反复以后,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英语音标的拼读、单词的拼写和句子的朗读。这样,教学效果一举多得,方法简单易行。

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语感,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感知和感悟。虽然难以言表,也无形无状,但英语语感确实存在,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在人们交流思想情感时发挥着潜意识的作用,正如音乐家需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英语学习者也必须培养和具备良好的英语语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总的说来,积极地用英语思维和交流是培养语感的有效办法。具体地说,必须做到:一是有意识地多听多说英语语言材料,始终将英语的字词句的音、形、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篇,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二是有针对性地对英语人士的语音语调进行模仿,熟悉纯正的英语发音、语速和语流,以便加快对原汁原味英语的适应速度。三是有目的地自我营造或创设一种英语表达的语言环境,以改变中国学生在国内学英语缺乏相应真实环境的现象,一方面在生活环境里尽量多地呈现出英语文字和英语声音,让所见所闻都是英语,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按英语表达的习惯进行英语思维,以确保英语表达的连贯性、合理性和可知性。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家庭作业

4.1购买复读机、配套磁带或点读机,每天坚持听读课文15分钟。

4.2课前准备好英语书和作业本,放在桌子左上角。课堂上要认真听,仔细看,大胆说,别怕错。课后同学之间要用学过的英语进行对话,父母如果会说英语在家要和他们说英语,父母不会英语的同学可以当个小老师教他们说英语。

篇8

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幼儿教育是孩子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和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幼儿教育培养交流沟通和团队生活的能力、培养礼节礼貌、塑造个人气质等等,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看,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公益性,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人口素质的高低,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来看,教育事业发达的国家无不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幼儿教育当中。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2.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化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给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0年,中央政府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把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当中;2011年、又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把幼儿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等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下来;2015年,我国又启动新一轮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多个地方开展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数量上来讲,我国幼儿园数和在园幼儿数不断增加。2013年,我国共有幼儿园数量19.86万所,比起2010年的15.05万所增加了32%;在园幼儿数量达到3895万人,比起2010年增加了31%。从幼儿入园率来讲,全国学前三年入园率为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2010~2014年,我国学玲儿童净入学率均在97%以上。此外,近些年来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快速成长,民办幼儿园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公办幼儿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主导力量。

可以看出,在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在短时期内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幼儿教育尚未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在整个教育体系发展中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不尽人意,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

3.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较差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农村幼儿教育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幼儿园无法增设新的课桌椅,连最基本的教具和玩具都非常缺乏,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幼儿园办园标准。其次,在幼儿保育方面,食品安全和校车安全方面仍存在较大隐患。在饮食上,农村幼儿园一般也会安排幼儿的午餐,但是很少有专职的营养师对幼儿食谱进行合理安排,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购买一些廉价低劣食品,而一些公办幼儿园克扣幼儿生活费也是常有的事。在校车安全方面,由于农村地区人口较分散,很多幼儿园会派校车接送幼儿入园和离园,但是,由于资金缺乏、安全意识不强、对农村地区车辆检査不严等多方面的原因,车辆超载、超速、质量无保障等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3.2 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稳定

幼儿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队伍缺乏稳定性,是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公办幼儿园教师没有纳入正式教师编制,而民办幼儿园如果经营不善、自身运营艰难,就很难保障幼儿教师稳定和满意的经济来源,这就导致很多幼教人员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留在农村任教。由于缺乏专业的、高学历的幼儿教师人才,很多农村幼教是乡村招聘的教师,有的甚至是临时聘请的没有学历的农村妇女,她们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前专业训练,加上缺乏在职培训机会,所以合格率极低。有的只是替家长看管好幼儿,使其不发生意外,根本谈不上什么教学。即使有些能上课的农村幼儿教师也存在幼儿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此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缺乏稳定性也是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大困境,很多幼儿师范毕业生往往把在农村执教当成踏板,只要机会成熟便会千方百计地往城市发展,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

3.3 幼儿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是启蒙性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要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认知、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实现两方面的内容:①实行保、教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②为幼儿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定位不清楚,对如何促进幼儿上述五方面的发展知之甚少。这就导致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脱离了幼儿的心智发展规律,农村幼儿“小学化”倾向严重。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长期受影视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农村家长思想相对比较保守,简单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提前读小学,为迎合家长的要求,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偏重于书本知识,读、写、算的训练是农村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课后会给幼儿留有算数、拚音、汉子书写方面的作业,有的老师还会给幼儿举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很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逆反情绪,最终抑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幼儿教育的教学理应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寓教于乐。但在现实中,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出一辙,延续着“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方式。

3.4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不足

父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我国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农村父母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对幼儿的教育问题关心较少,缺少幼儿学前教育意识,没能掌握正确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第二、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父母教育严重缺失。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査资料》样本数据推算,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比起2005年估算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增加了242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占农村儿童数量的37.7%。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人,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人,增幅达47.73%。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难点,也是学校教育应该关注的重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以隔代监护为主,由幼儿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而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幼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很难从监护人那里得到帮助,很容易在学习上产生无助感,影响学习兴趣的提髙。在心理方面,有调査报告显示,大部分(65.9%)的留守儿童会非常想念其父母,有64%的儿童会经常感到孤独,有30%的儿童会偶尔感到孤独,只有6%的儿童不会感到孤独,54.61%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向好朋友求助,28.21%的幼儿会闷在心里不知向谁求助。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脆弱、偏执、敏感等心理问题,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对农村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经常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情绪变化,尽量弥补家庭关爱的不足。

4.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对策建议

4.1 树立正确的农村幼儿教育观

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是改变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现状的基础。首先,要在农村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普遍意识到幼儿教育事业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形成关心幼儿、支持幼教事业的新风尚,鼓励社会各界,为农村幼儿提供更多就读的机会,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偏远贫困地区,要使家长们关注幼儿教育,增加对幼儿教育的精力投入。其次,在农村基层地区打下良好的幼儿群众教育基础之后,政府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家长介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4.2 增加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必要的资金支持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关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丹麦的幼儿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在世界各国中最髙,达到1.1%,其次是西班牙、法国、瑞典、印度、美国,分别占GDP的0.71%、0.67、0.56%、0.42%、0.4%,而我国幼儿教育经费仅占GDP的0.05%,幼儿教育的投资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首先要在国家顶层制度设计的层面上,加大幼儿教育资金的投入总量,努力增加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在幼儿教育经费总额中的比例,在经费分配上应重点倾向偏远农村地区。其次,要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各级政府农村幼儿教育财政投入的分担制。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是建设和管理区域内农村幼儿园的主体,因此要加强与上级政府的联系,积极筹措经费,通过兴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以点带面,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在资金筹措方式上,坚持农村公办幼儿园为主导,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同时努力汲取社会资金办园,进一步贯彻“多渠道办园”方针。在资金分配方面,合理分配,确定优先秩序,选择合适的投入方式、途径和投资重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4.3 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髙低及其队伍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因而要大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的建设。第一,加大幼儿师范专业发展力度。现代化的教育对幼儿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幼儿教育也需要向专业化和高层次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可以定向、定额招收一定的幼儿师范生,首先在教师数量上满足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其次,大力发展大专及以上层次的幼儿教育专业,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一方面,在工资待遇上,要积极落实《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各级政府职责,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工资收入,并逐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资标准,做到及时发放,经济困难的乡镇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为免除农村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幼儿师资队伍,要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关心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托社会保障局,借鉴企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经验,根据农村幼儿教师自愿的原则,办理养老、生育等社会保险。

4.4 规范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

要严禁幼儿园开展小学课程,不得擅自开设蒙氏、英语、识字等非幼儿园规定的课程,确因实验需要开设的要上报教育局审核批准,执教幼儿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在保教时间内开设的各种特色、特长、兴趣小组等活动,不得挤占或代替国家规定的幼教课程,更不得另外收取费用。此外,对于幼儿园教材的的选取,要严把入口关。不得征订小学教材及教辅资料,统一使用国家有关机构审定通过的教材,防止教材乱用。在教材采购环节,应该通过新华书店统一采购,坚决禁止一些幼儿园通过非法经营单位、非法渠道、非法方式订购使用劣质盗版教材。教育局应当定期对各个幼儿园教材的征订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査,其结果与幼儿园年度办园水平评估、幼儿园等级评定、评优等相结合。

4.5 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准入与退出机制

保障农村幼儿教育的有序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准入与退出机制。在审批新办幼儿园之前,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对幼儿园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査研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幼儿园能够覆盖适龄幼儿的数量、群众普遍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可承受程度、举办幼儿园的运营方式等等,以此为基础研究是否要开办幼儿园以及具体的办园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办园模式来明确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政府积极落实对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投入责任;审批过程中要严把保教质量关,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为农村幼儿配齐配足硬件设施和合格的教师,严格审核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方案,新建的农村幼儿园必须是标准园,确保能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服务。对于已建成的农村幼儿园,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督促举办者切实改善办园条件,提髙保教质量。

5.总结

篇9

小儿脑瘫的常见病因

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主要有3大类:

宫内因素家族有先天性遗传病,家族性先天畸形、频繁流产、孕妇在怀孕期间创伤、胎儿受压,母亲是高龄妊娠、有习惯性流产,妊娠三个月时病毒感染、接触X射线、吸烟、酒等。

生产因素 早破水、产伤、脐带绕颈、窒息、多胎、剖宫产,生产时难产发生脑出血、窒息后继发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因素 低体重儿、早产儿、过期产儿、黄疸、低血糖,脑外伤、脑膜炎、高烧、惊厥等。

小儿脑瘫临床表现

不少脑瘫婴儿,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长们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异常状况,特别是一些脑损伤轻微的孩子更容易被忽视,对孩子表现的某些发育落后或异常运动,被误诊为佝偻病、缺钙、缺锌、营养不良等,或者有的家长感情上不愿意接受孩子有异常的现实,不愿意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使得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脑瘫孩子在早期会有一些特别的表现,只要细心观察,不难被发现。

脑瘫的早期表现

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儿童差:

哺乳困难、吸吮无力、吞咽困难、经常呛奶、吐奶;哭声微弱或有尖叫、出生后少动,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头常后仰;手指紧握拳,不会张开;3个月头不能抬起;4~5个月不会翻身等。

发现孩子出现上述问题,结合母亲在妊娠时或孩子出生时的一些高危因素,应及早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进行治疗。

脑瘫的主要特征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则表现更为复杂。即使单一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性瘫痪患儿一般都有以下四种表现:

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方面。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前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1~1岁半时能行走。脑性瘫痪患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伸、摇晃四肢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在6个月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造成诊断困难。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异常增高。

姿势异常 脑性瘫痪患儿异常姿势有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俯卧位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仰卧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关节等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反射异常 脑瘫患儿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

脑瘫的类型

根据脑瘫孩子表现的不同临床特征,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痉挛型 主要以肌张力异常增高为主,手脚不能灵活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小,双腿不易分开,坐位时身体前倾,爬行时双腿同时向前跳呈青蛙样跳,扶站时,双叉呈剪刀步。

手足徐动型 肢体运动难以用意志控制,表现为不主自运动,身体姿势不对称,双手不能在胸前互握,说话时吐词不清楚,安静时身体比较放松,紧张时不随意性动作增多。

共济失调型 全身肌张力比较低,不能准确完成动作,手和头部出现震颤,呈醉酒步态,平衡能力差。

混合型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张力低下型 肌张力低下,全身瘫软,不能维持正常姿势。

在几种类型中,痉挛型最常见,约占75%。

脑瘫的伴随表现

脑瘫孩子常常会有一些伴随障碍:

体能障碍 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体质较弱,易生病;常有流口水、咀嚼、吞咽困难。

智能障碍 部分孩子伴有智力低下。

癫痫 脑瘫伴癫痫比例较高,在治疗脑瘫时,要注意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

语言障碍 大多数脑瘫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表现有语言落后或发音不清等。

听觉、视觉障碍 多伴有斜视,有皮质盲,听力障碍。

牙齿发育不良、行为障碍等。

脑瘫的诊断

根据我国制定的诊断标准,小儿出生时有高危因素,出生后表现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体格检查发现异常神经反射,参考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即可诊断。

脑瘫的治疗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瘫已不再是人们以前认为的不治之症。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轻脑瘫所致的残障。

脑瘫主要表现的是运动功能障碍,对脑瘫的治疗不同于其它临床疾病,不是单靠药物或某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综合康复治疗过程。通过康复治疗使其功能恢复到可能达到最大的限度,使脑瘫孩子能够重返社会。

对脑瘫孩子的康复治疗,要考虑到儿童对疾病和损伤的反应在解剖、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不同于成人,残疾和功能障碍对儿童发育、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功能评定上要考虑到发育上的特点,康复计划和管理要照顾到儿童的兴趣、接受力和理解力,在形式和方法上也要有特殊考虑。

脑瘫治疗的原则

全面康复 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处在受教育时期,残疾儿童首先是一个儿童,除儿童基本需求外,残疾儿童还需要得到克服或减轻其病残的服务,并且要帮助他们取得满意的心理、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环境适应。使他们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要进行全面康复。全面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全部在内。这就需要社会各机构配合。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小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体格在不断地发育,因而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越早治疗,功能恢复越好。

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与游戏玩

耍相结合 小儿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脑瘫儿童的治疗与教育相结合可避免因治疗而延误的受教育的时间,将有助于身心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脑瘫儿童大部分伴有智力发育落后,同时在运动、平衡和手眼协调方面亦常有困难,这些状态常妨碍他们对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游戏来把训练“寓”于娱乐之中,才能收到效果。

康复治疗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与中医中药相结合对并发癫痫的孩子,需要控制癫痫发作后才能进行康复训练。对一些遗留四肢严重痉挛、肌腱挛缩或关节变形的患儿,手术矫正畸形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如针刺、按摩、点穴、中药等等,对于残疾儿都有一定的效果。

家庭训练与医疗康复相结合 残障儿的康复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患儿今后的问题。同时,脑瘫孩子的康复训练应该是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孩子进食、穿衣、洗澡、如厕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对孩子的家庭护理方法也应该有特别的要求,这样可以更好让孩子得到一个连续的康复训练,尽可能地生活自理。这也就需要家长掌握一些家庭训练、护理的方法。

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PT)运动疗法是理学疗法的一种,是脑瘫康复的核心,是指通过各种功能训练来促进正常运动及姿势的发育,抑制异常运动,达到康复的目的。

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是将身体的活动方式交给患儿,使之掌握正常的运动功能,克服作为脑瘫症状表现在肌肉痉挛,无意识的不随意运动,以及肌张力的松软或过硬的异常,一步一步的训练,使运动尽可能地正常化。

目前常用的运动疗法包括Bobath神经发育疗法、Voita疗法、上田法等。

作业疗法《OT》 作业疗法是应用有目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进行训练,使其生活、认知、学习能力得以恢复、改善和增强,帮助其重返社会的一种治疗方法。

语言训练 语言治疗主要是针对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等问题制定不同课题,进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进食、构音障碍等训练,达到语言理解、表达、交流、书写目的。

引导式教育 通过教育的方式使脑瘫小儿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包括饮食用具技能、就餐、穿脱衣服、书写、绘画能力、姿势与移动、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等。强调孩子主动参与学习与训练,通过学习和训练,孩子的体能、语言、智力活动得到同步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 脑瘫患儿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患儿的康复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动游戏.感觉游戏,协调视觉、听觉、触觉、固有感觉、前庭觉,抑制异常感觉,增强机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种正常运动感觉。

水疗 水疗是综合康复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运动疗法、也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水温、静压、浮力、矿物、药物刺激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循环,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改善协调性,提高平衡能力,纠正步态等。

理疗 采用多种仪器通过脉冲电流作用于受损肌肉,改善局部肌肉营养状况,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减低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抑制异常姿势。

针灸 利用中医经络、腧穴原理,选择不同穴位,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使肢体、肌力、关节功能改善和恢复。头针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疗法,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针刺方法。

按摩 按摩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各种推拿手法,起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作用。达到降低肌张力,增强肌力,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发育的目的。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指在高压环境中(氧舱内)吸入纯氧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新生儿窒息、脑瘫、高危妊娠等,出生前后或婴儿时期脑部受损患儿通过高浓度和高压力的氧气治疗,使受损细胞修复和再生,脑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复和重建,促使运动、智能、神经心理发育。

矫形辅助工具 为了更好地促进康复,通过力的作用以预防、矫正畸形、补偿其功能而应用矫形器。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有踝足矫形器。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并不是脑性瘫痪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再结合康复训练,可以缩短康复疗程。

常采用的有SPR手术、选择性外周神经切断术、跟腱松解术等。

药物治疗 改善脑功能:脑活素、施捷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金路捷(鼠神经生长因子)等。

其它治疗方法 心理疗法、文体治疗、认知教育等。

脑瘫的护理

家庭康复护理就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应用康复护理理论和康复护理技能指导患儿及家属在家庭中的护理与训练,使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与日常生活护理贯穿于每日的生活中,最终达到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的目的。

日常正确姿势护理

正确的抱姿

痉挛型脑瘫 让小儿双臂伸直伸向妈妈的背部或围住妈妈的颈部,髋部及膝盖弯曲并双腿分开放在妈妈腰部两侧。身体贴近妈妈的身体。

手足徐动型脑瘫 小儿双腿靠拢,关节屈曲,尽量接近胸部,双手和在一起,这样将患儿抱在妈妈胸前或一侧。

弛缓型脑瘫 最重要的是给小儿一个很好的依靠,可采用手足徐动型抱法或一手从患儿右腋下穿过,另一手托住患儿有臀部。

正确的坐姿

小儿取坐位,双腿分开,膝关节保持伸展位,诱导躯干挺直;或小儿坐在椅子上,保持髋、膝、踝三个关节部均屈曲90度。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就是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动、食、住、行、个人卫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穿衣训练与护理

穿衣是一个复杂的技能。要选择宽大的衣服,最好有拉链或按扣,衣服上有不同图案,教会小儿辨认前后左右及衣服各部位名称、用途,拿大玩具娃教会患儿为其穿脱衣服,然后再为自己穿脱衣服。裤子应选裤管宽松,有松紧带的便于穿脱,严重智力障碍儿可穿开裆裤。鞋子应选松紧带或尼龙搭扣样式,袜子有弹性不宜太紧。

进食训练与护理

脑瘫小儿中,多伴有摄食障碍,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因此进食训练是日常生活能力的基础训练。进食的选择和摆放,一定要抑制异常姿势,避免不必要的不自主运动和动作的出现;而身体左右对称,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小儿可取半位,双腿分开放在地上或踏板上,髋、膝部弯曲,上身成自然弓形。

进食中不要让小儿仰卧位或头部向后仰,以免引起姿势僵硬及出现呛咳和窒息。对于全身肌张力较高,呈屈曲状态患儿,可采取俯卧位方式进食。进食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桌椅及餐具,如带吸盘的碗及双耳杯等。食物选择宜先糊状,再半流食、汤类、次之为固体食物,以健脑食物补充为主,如猪脑、猪心、猪骨髓、芝麻、银耳、香蕉等。

大小便训练与护理

大小便训练不能过早,以2岁后训练为宜。

训练时掌握排便和合适的便桶。排便时臀部坐住便器,膝部弯曲并分开,两足平踏地面。便桶的前面最好为有握把的便器,以小儿坐着能双脚踏地为宜。

训练按照先日间训练,后夜间训练;先训练小便,再训练大便;先训练使用痰盂,后训练坐侧、蹲厕。根据小儿便溺时间规律选择训练时间,并定时让小儿坐厕,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教会小儿在需要大小便时能及时告诉他人,并学会控制大小便以保持身体清洁干燥。这对于建立小儿的自尊心、独立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安全护理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尤其在小儿进食和行走方面,防范窒息和跌伤发生;

家长要了解一些意外伤害发生的抢救意识与基本手段;

学习正确的康复训练,建立基本常识,避免脱臼及骨折事件发生;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清新,防交叉感染。

脑瘫的预防

脑瘫的发生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伤害,对家庭、社会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预防脑瘫的发生非常重要,应该从脑瘫发生的原因,从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出生前的预防

做好母亲孕期保健工作,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高危孕妇要注意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早产,防止意外事故;

保证孕母营养,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放射线照射,不乱用药物;

妊娠早期避免各种感染,特别是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进行处理;

孕妇应做到不吸烟、不饮酒、不长期看电视、打牌等,孕妇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及精神状态,避免到不良环境;

积极治疗各种孕期疾病,对妊高症、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糖尿病等要及时进行治疗。

出生后预防

做好新生儿护理,注意观察孩子吸奶、睡眠情况,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

篇10

一、组织专题型阅读教学

专题型阅读教学即是要以某专题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调动学生主动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对该专题进行探讨、研究,并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探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为解决难题会采取多种方法,会利用多种资源。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一种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似乎也不清楚该怎么回答,答案需要师生共同探寻。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欠发达,教师在引导、组织教学时,必须精心设计,给学生提供条理清晰的阅读教学流程。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必要,先让学生明确这一流程,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大的框架,然后由学生自主研究、填充内容。

二、扩大阅读教学场所

阅读教学场所不一定就只能局限于课堂之内,同样可以走到课堂之外。在课堂外,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比如,在学习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春游,感受春的美丽,让学生更直观、更直接地与春天接触。在学习《囚歌》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重游当年将军被囚禁的中美技术合作所。切身感受诗中的“活棺材”、“狗洞”。让学生在亲身的经历中接受心灵的激荡。此刻,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被拉得很近,学生仿佛就进入了作者亲历的情境当中,以作者的视角来重新理解课文。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制自控能力低,许多学校出于对学生生命安全的考虑,放弃了校外教学。某学校的一位教师说:“由于我们学校比较看重学生安全,生命第一。校外的活动基本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做的应该是合理利用校内已有的课程资源。比如,欣赏春色不一定必须要走出校外,校内的各种植物也是可利用的。其次。教师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鼓励家长和儿童一起丰富校外活动,结合现阶段阅读教学的需要。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各自的校外活动。

三、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个以多媒体网络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阅读教学提出了挑战。网络系统以其庞大的知识世界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网络的开放性和无限性又给学生主动搜索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能突破时间、空间和对象的限制:获得更广阔的视角。可以说,网络课程资源已逐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主要的环境资源。但网络资源既丰富又散乱,小学生对于资源的辨别能力有限,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有可能他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完整、有效的信息。

首先,帮助学生确定目标。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绪色彩,往往注意会随着新鲜的刺激和情绪的变化而转移。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时。首先就是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管是资料收集、问题解决都要围绕一个确定的目标进行,不能无的放矢。

其次,帮助学生确定方法。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各种信息浩如烟海,分布零散,良养不齐。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在网络上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比如。使用各种搜索引擎,登陆教育、语言、文学和教学专业类网站。向专家或教师发送电子邮件等等。

第三,合理使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情境。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将文本、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情境,让阅读教学更具直观性,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