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心得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务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实务心得

篇1

会计事务所实习心得范文一

今年暑期,本人于20xx年xx月10日至23日在xx食品有限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

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

(二)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电算化会计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

实习单位是以半手工、半电算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的,手工核算的主要有材料的核算、产品成本的核算。工资核算及报表的编制通过数据的汇总主要以电算化来实现。

(五)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于电算化并不是每一个单位都可以普及,现在我国很多会计主体都是以半手工、半电算化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所以在实习的同时对学校没有学到的珠算知识进行自学。

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经济大潮时代,作为一名财会专业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应更好的学好财会专业里的专业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在财务实习的时候按要求认真参与每一个实习的机会,总结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积累学习中自身的不足,密切关注和了解会计工作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以后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让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财会专业人才,在大浪淘沙中能够找到自己屹立之地,让自己的所学为社会经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会计事务所实习心得范文二

一个多月的暑假过了大半了,历时一个月的专业实习也结束的很匆忙。一个月很短也很长,让我还没在公司工作烦呢就结束了,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感觉这个暑假都变充实了,在唐山******有限责任公司的实习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下面是我从这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知识和道理:

会计在公司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到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平常在学校学到的都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工作经验,还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为了积累关于会计专业的工作经验,我在唐山三友集团氯碱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这里的同事对我非常和气,他们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也是有问必答,尤其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我很感激他们对我的教导。

在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能遇上这样的师傅真是我的幸运。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的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录入业务、记账、登帐、填制记账凭证(ww.yjbys.com)、使用打印机等好多的知识,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之道,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了解了会计专业的特点,发现电算化在公司的使用日益普遍等等。以下就是我的实习收获和所得。

公司里凭证的填制已经基本上由电脑生成打印机完成,很现代化,而且我发现这里所使用的用友软件很方便快捷,网络已经能很好的为公司服务了。

在结账以前必须先对账,对账主要是为了发现和纠正记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因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难免会出差错,而且差错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如记账凭证填制中的错误、记账过程中的错误、实物保管过程中的疏忽等等。因此,在会计期末将账簿同会计凭证、其他账簿、实存物资相核对,可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同时为报表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账中的错误让我又重新温习了查找错帐的方法:差数法、尾数法、除二法、除九法。除二法是复账用的,除九法是查数字颠倒的,差数法是查少计账的, 尾数法是用来查少计尾数的。

还可以这样分成两种方法,一、查找漏记、重记错差的方法。总帐与分帐不平时,如果差错数是72,就得先看凭证上有无72这一笔数字。如果发现有这一笔,就应看有关帐户是否有漏记、重记的情况。二、查找反方向差错的方法。这种反方向的差错数,一定是偶数,可用2除尽。所得的商数就是差错数。

电算化在公司的普及使用,让我对电算化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因为公司分工较细我是在销售部实习,所以涉及到的都是和资金流入有关的会计科目,应收账款很常见,使我对应收账款有了更多认识。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应收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应收账款的功能主要有以下方面:1、扩大销售,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费用的开支。

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核算;会计实务;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知识与信息等软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必将是受到信息化冲击的主体。单从中小企业来看,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企业信息系统,以便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从企业引入信息化管理来看,会计信息化使会计核算方法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处理过程也更加简便,在进行会计信息数据化管理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数据共享。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实务的含义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管理信息资源的目标为会计信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共享使会计信息在进行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的过程中区域性共享,使这些数据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成为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管理的依据。会计信息化具有普遍性和集成性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动态的完成数据的处理和提供,在进行业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会计实务的含义

会计实务是指会计在进行财务处理的过程中,从填凭证到报表的整个工作过程。我国会计实务经历了两个阶段,初期是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执行工作过程,这是一个简单的将国家规定的计划做完就算完成任务的过程;第二个时期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企业开始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这种转变使会计实务为了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是一个促使会计实务中各项工作更加准确和合理的过程。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有益的影响

(一)为会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在对经营成果的分析中,会计分析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会计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料作为基础,综合其他需要核算的数据,然后再利用会计分析软件对相关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实时的和进一步分析,在确定取得进步的同时,还需要将经营活动中的差距找出来,做进一步的分析。这也是一个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同时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做认真的分析,这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现代网络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会计分析提供了更加快捷、可靠的方法。现代会计分析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在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后,再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形成数据库信息,为会计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不同的设置,不同的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个性化的会计信息。

(二)为会计核算方法带来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核算是中心工作。会计核算需要为企业提供一个完整和连续的计算,同时还需要将其记录下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会计系统实现了实时的自动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会计实务利用集成化软件完成,使业务处理实时化和无缝连接。这种快速而准确的信息处理方式,使会计人员脱离了繁重而复杂的底层业务工作,让其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完成对企业经营状况、现有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降低企业的资源浪费,提高经营效益。

(三)促进会计信息化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完成传统会计处理事物就可以的,也不是仅仅将计算机功能进行简单的延伸,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覆盖的广泛性和信息传递便捷性的优势来弥补传统会计工作不足之处的方法。同时也是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延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完成电子交易,同时利用现代的自动化的生产系统在发达的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同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将信息进行记录、维护、和存贮。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存贮,同时向企业各个需要的节点进行传输。

三、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

(一)系统复杂,操作过程复杂

会计信息化软件编程复杂化是现在的会计信息化存在的弊端。因为系统的复杂性,使很多财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并不太欢迎。财务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为了更大的占有更大的市场,只在软件功能上下功夫,使软件功能一味的增加,但有些功能并不能精确的工作,具体表现在其中一项子系统计算存贮之后,无法使其他系统对这一数年据进行应用,因此在实效性上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使信息化系统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让使用者手忙脚乱的现象,无法理顺思路,因此在操作时无法更加明了化。就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来看,各种会计软件各有其长处,兼容性并不理想,甚至根本不兼容。

(二)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的局限性

我国会计实务信息化工作实行较晚,很多会计实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工作流程和理念中,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程度不高。会计信息化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的具有强大功能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但是由于很多财务人员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优势,或已经习惯于手工记账和核算,即使使用了财务信息化系统,也仅仅只是将其作为记账工具,而没有对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没有对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行充分利用。这使得会计信息化并没能真正用到实处,不仅使企业内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受到阻碍,同时更会对企业的管理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的策略

(一)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重视对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在传统与现代工作的衔接上起到推动的作用。对于习惯了传统会计方法的财务工作者来说,接受一个新生事物不但需要一个逐步熟练和接受的过程,还需要大力的推动,加快这种接受的过程。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在会计信息化前提下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更加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因为会计信息化为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财务人员徇私以及操作错误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条件。再有就是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因为此时的会计工作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核算,还需要能够在现有信息化数据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准确的建议。

作者:万锦杰 单位:永胜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曾广红.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模式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

[2]王宗台,刘中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0(12).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会计组织会计职能

一、引言

上世纪末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使得工业时代中所适应的各种金融概念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时代特征的改变必然导致竞争方式的改变,会计行业的发展亦如此。会计行业是国民经济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内容。将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来进行管理,通过采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方式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于为企业提供实时的信息,提高企业管理的运作效率,及至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大棚会计信息化,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换问题,它代表的是一种会计理念的彻底的变革。现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会计工作能更方便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手段,赋予会计实务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

二、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与会计电算化完全不同的概念,如何科学合理的将其内涵表达清楚一直是会计界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从会计信息化诞生的基础来看,会计信息化是从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上产生的。

部分学者就认为,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与前提是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和通信方式等,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重构,然后在重构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开发及广泛利用。直到建立起一套技术和会计高度融合、呈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促进作用。这种定义强调会计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系统。

而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应该被称为“会计管理信息化”,简称为“会计信息化”,这样解释将更加确切。认为会计信息化是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调整,之后将信息系统与会计科学进行高度的融合,建立起一个完全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方式将对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全面利用,通过网络系统使得会计实务处理基本实现自动化,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这种定义更多的是注重信息化给会计信息资源的管理及会计程序带来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

(一)给会计核算方法带来的影响

会计核算主要是对金融业务进行的一个完整、连续且系统的计算与记录,为金融实体管理者提供必要的金融信息所采用的方法。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一般包括: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成本的计算、财产清查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

会计信息化实现之后,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能够进行实时处理的,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会计处理的大部分实务流程将使用集成化的软件来实现,业务处理流程将实现实时处理和无缝连接。

(二)给会计分析方法带来的影响

会计分析是金融分析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核算的继承与发展。会计分析以会计核算资料作分析的依据,然后将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结合起来,采用专门的方法来对金融活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对各个单位和部门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执行状况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肯定成绩,寻找出差距。在此基础上获得经验教训,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改进意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信息时代下,会计系统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环境,将所收集到的数据及经过加工后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存储到会计系统的数据库当中。这样,就给会计信息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能够按照既定的格式或者是内容来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用户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数据库中添加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会计信息。

同时,随着信技术不断的发展,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分析行为能够触摸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神经末梢,并对之进行精确的保存,记录和传播。同理,企业的会计人员同样可以通过采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计算,从中寻找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足,从客观方面来对经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指导。再者,在对用户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会会计人员还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对信息的存储、维护及报告的基本原则进行统计,并将信息处理结果经信息网络传递给对应的用户。

(三)给会计职能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这就将会计管理的经营范围局限于对会计事项自身的记账、计算和审核之上。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方式的实现,就使得会计工作由传统的事后核算逐步往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会计的职能已经从核算功能延伸到管理领域。这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就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其一,为企业之外的个体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其二,满足企业自身管理的基本需求;其三,给企业的不断创新及发展提供基础服务。当前,会计信息化系统所具有的全面性、开放性、多元性及智能性特征给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四、结语

会计的信息化使得经济活动成功的跨越了时空限制,对于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和在线管理等模式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信息提供、远程报表和查账、网上交易等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对会计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时期 会计信息 财务管理

信息革命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予了很多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运作、观念带来了很大的考验。企业财务管理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去满足这些变化的需要,财务管理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一、会计信息化下传统财务管理暴露的问题

信息时代让企业经济活动变得更为复杂,过去只有事物交易,现在虚拟市场、虚拟银行和新媒体的出现,让经济活动变得异常的复杂。过去企业单一的经营模式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电子支付、电子订单、电子交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商业活动在网上显得更为频繁,电子商务让企业的经营模式得到了改变,更加便捷、成本更低、存货管理更清晰。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的网域维护问题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从出现发展至今也不多短短几十年,并且是在近10年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所以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互联网的协议是TCP/IP,这样容易被黑客截获信息,对于网络安全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隐患。特别是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和商业机密,如果被入侵、泄露,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教育手段,而电子商务要求财务和业务进行统一管理,那么收到非法攻击的机会就增多,加上目前法律对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方面的内容尚不完善,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现代的商业交易不同与传统时代,过去的交易时面对面的交易,现在是信息时代,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这种交易就需要更多的技术来支持,从而保证其安全性。传统财务管理软件无外乎口令确认身份,过于使用的人少还可以适用,随着使用人口的增加,口令维护就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需要消耗很多的财力,这个时候这样的验证方式就不那么适用了。并且现代电子合同的签名都无法使用纸质介质,那么这部分文件的署名和签字就成为了新的问题。

2.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

3.和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不配套。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企业町以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但是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相互连接,因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二、会计信息化下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1.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信息时代不仅带来了工作模式的转变,客户需求、业务流程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转移将会是主要方面内容。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更新、增加,逐渐的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境当中,企业财务管理不再是简单的考虑几个方面就行的了,更多的因素左右着它,现代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企业利益的协调者,是肩负着企业的未来,目的是要将企业的价值进行最大化。

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通过互联网世界联系在了一起,那么财务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就需要覆盖到全球的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过去的局部管理、分散管理都需要进行改变,转变成为满足现代需要的集中式远程管理,加强对财务状况的监控,避免受到风险。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企业能够对其他分支机构的数据进行操控和管理,对财务报表、账目也能远程监控,在这样的新模式下,企业的管理更加的灵活和及时,也能集中的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办公,不再局限于办公室。财务管理者能够随时随地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随时的查看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监控和管理,还能处理企业和银行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各种经济往来,处理速度快、处理方式简洁,这也是信息时代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所带来的改变。

2.财务管理软件的更新。传统财务软件属于单点管理,而且数据都不能实现共享,管理范围有限,对企业的各要素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而新时代的Web数据技术,让新时代的财务管理软件得以实现远程一体化管理的目的。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财务部门和供应链的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财务系统。

篇5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理论与实务;影响

计算机应用热潮在中国掀起之后,便开始会计电算化的研究、试行,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由会计电算化演变成了财务的流行系统会计信息化。目前,大部分的大、中型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拙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理解、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化在目前仍未有严格的含义,大体上指的是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互联网、信息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储存、应用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实时的信息。其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电子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处在1953~1965年,主要是用于计算机会计数据的计算,但仍无法让数据独立;其次,会计数据单独储存阶段。这一阶段处于1965~1970年,会计数据已经可存储于单独的数据文件中,具有一定的数据结构,不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修改数据无需修改程序,程序已自成一个系统。再次,数据管理系统出现。这一阶段处于1970年以后,将多个的独立功能组成一个管理系统,发展成为管理型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对理论与实务产生的影响

(一)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在当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会计最主要的任务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合理优化资产。传统的会计实务主要以手工为主,常见到记账本一笔笔的账目数据,需要整理审核凭证、查账等等系列动作确保会计数据无误后再进行完整的“借贷相等”的手工记账。想要在财务报告中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盈利负债情况、资金流量的会计信息往往需要准备长时间的整理数据,在效率上跟不上,对企业决策层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财务状况有难度。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网络信息技术相融会的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作用在于将会计与科学信息技术结合,建立满足财务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目前在财务中,除了金蝶、用友等单纯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或单位致力于建立财务、销售、库存一体的ERP管理系统,便于更直观的、更及时的反应企业的运营效果,同时还能分部门权限实现资源的共享,适时作出部门的工作重点调整。会计信息化的自动化、智能极速的处理数据使得会计的主要任务目标实现更便捷,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还是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目标一致。

(二)拓展了会计假设内容与形式

会计的假设亦可理解为会计的前提,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对会计领域的未来事项作出有依据的设想,这个假设最初是在1922年佩顿在《会计理论》提出来的。企事业单位在做决策时,为了明确会计的服务对象、立场、空间范围界定,往往都需要做会计的基本假设,传统的会计主体主要以有形的实体组织,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而会计信息化可以在具备自己经营目标、自主支配经济资源且有独立决策能力并对经济行为能力承担责任的虚拟企业组织主体进行会计假设,这样的假设具有高速便捷的优势,丰富了会计主体的形式,拓展了会计假设内容的范围,可使虚拟体与实体并存,便于资金的管理控制,也便于管理层作出相应的市场决策。

(三)多元化影响

财务是企业重要的部门,决策者往往通过财务会计了解市场运作的成果。会计信息化能实现会计信息的多元化,通过互联网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单位、证监会、银行、税务局等企业内外相关的系统进行实时的数据更新、交换,互相获取货币与非货币的数据信息,拓展信息渠道的来源面。在会计信息约束条件下,会计期间无法提供会计信息,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并可以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会计信息除了传统的数据化信息为,还可以通过直方图、折线图、透视表、财务分析等图形表示,实现财务信息的多元化。对于理论与实务而言,会计信息化的会计本质和内涵没有发生改变,但较内容、形式更丰富,更为企业青睐。

(四)凭证生成方式的影响

国家提倡低碳环保,企业开始走无纸办公的路线,然而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录依据的书面证明,对于每天都产生凭证、单据的财务而言,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将完整的会计凭证收录起来,实现庞大信息量的整理归档且永久保留,财务数据调取、查实更便捷。

三、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相对于传统的会计实务方式有了新的变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良的问题。信息的披露形式一般以标准格式的表格为主,并辅以重要事项说明,但格式化的披露方式存在弊端,报表时高度汇总的财务信息,隐藏在背后的数据是一些无法得知的企业经营活动,因此,应在寻求更合适的信息披露模式(如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避免过多压力,同时节约成本。会计信息披露滞后性。财务会计报告是需要定期进行编制和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和中期财务会计报告都有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披露,如果不及时披露,将失去财务会计的应有的价值。会计内容被人为操纵。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合理评估和判断能力较弱,导致在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整合中具有“人为操控”的特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虚报财务信息,借助于技术处理方法,采用违规、违法的方式,人为地对利润进行虚增和虚减;CPA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了审计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仍有其他的因素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披露的历史性、信息失真等,这些问题都是信息化下产生的问题,因此,仍需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不断的修补,改进。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从萌芽到发展成熟,是一个量变过程,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具有一定的冲击影响,它可以较传统会计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数据的及时交换,也能拓展了会计假设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对繁杂的会计证明进行合理、有效、便捷的管理,这个均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影响。但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应用地位还是牢固的,所以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需要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潮流下结合科学技术完善会计信息化体统。

作者:李洁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参考文献:

篇6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成为第一生产力,企业中无形资产成为第一要素,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显得无比重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一些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资产额的比重甚至超过了90%,在我国,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例大大增加,一些企业大有逐渐超过有形资产的趋势,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因此,研讨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核算十分必要。

一、无形资产确认的创新

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已逐步成为企业资产的主体,未确认的无形资产占资产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29项,美国评估公司所涉及的无形资产有23项,而我国实务中运用单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的无形资产只有12项,列入财务会计确认范围的只有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权、非专利权和商誉权等7项,多数无形资产在财务会计中得不到反映,现行会计体系确认无形资产的范围明显过窄。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依靠知识资本的营运与管理实现目标利润。运用知识资本的范围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类: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公司品牌、服务品牌、长期客户、业务伙伴、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等;与知识相关联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ISO质量认证权等;人力优势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员工教育状况、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相关知识等;组织管理优势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网络工程系统、融资关系等。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无形资产的竞争,因此,必须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二、无形资产计量的创新

(一)无形资产的计量属性

现行会计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是以历史成本为依据的,没有考虑其公允价值,由于历史成本具有可验证的特性,从而确保了无形资产计量的可靠性,但用历史成本计量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一些无形资产的成本与产出相差极大,导致用历史成本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相差极大。因此,在不断完善现有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前提下,结合使用公允价值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是必然选择。可采用会计报表附注的方式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披露。

(二)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计量

目前,对自创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对其费用化,二是将其资本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2号——研究与开发费会计》指出,为研究与开发而发生的所有支出均应列为费用应予费用化。《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对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确认分为二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在研究阶段的支出直接确认为当前费用,而开发活动发生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确认为费用。我国对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是采用费用化即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的方法。

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其不足之处在于:其一,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没有对自主开发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核算,使企业自主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仅包括申请、注册阶段的费用,而作为无形资产价值构成主要部分的研究开发费用却被摒弃在外,结果这部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低于实际价值。这样生成的会计信息必然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使之无法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的真实情况,无法对企业的经营实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其二,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要按照有关规定在收益期限内予以分摊,而企业自主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却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显然不符合一致性原则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其结果会导致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其三,不利于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增加竞争能力。由于我国对企业的考核体系尚不完善,仍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且企业管理者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开发与研究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会造成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越多,利润会越低,从而大大挫伤企业的积极性,阻碍科技进步。其四,缺少企业有关投入科研的信息资料。

而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更新、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研究与开发活动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企业投入到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支出占企业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针对知识经济环境下研究与开发费用数额大、研发周期短、研发成功后利润高等特点,如果仍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处理,显然过于谨慎了。因此,可以考虑将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先作长期资产处理,待研究开发成功时,再予以资本化;若研究开发失败,再予以费用化。因此,应增设“研究开发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长期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其借方登记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质量等方面支付的原材料费用,研究开发使用资产的折旧和摊销费用,研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工资和为研究开发而发生的间接费用,以及开发成功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及其相关支出。如研究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则将“研究开发费用”账户借方归集的实际支出数,结转到“无形资产”账户,借记“无形资产”账户,贷记“研究开发费用”账户;如宣告失败,则分期摊入各期费用。这样。一是自创无形资产开发成功后账面上的成本能够反映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二是可以解决研究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造成利润减少、经营者为确保利润而放弃研究开发的问题,三是会计核算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投入的程度。

三、无形资产摊销的创新

(一)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现行财务制度对无形资产按直线法进行摊销,由于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内容极大的丰富,对所有无形资产实施单一的摊销方法显然不够,应按不同无形资产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于政策性无形资产,可以采用直接法进行分摊。

2.对于有限寿命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等,其摊销方法除直线法外,还应该允许使用加速摊销法。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加快,账面上的无形资产,往往在法定保护期限届满之前便丧失了经济价值,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应该允许使用加速摊销法。另外,从无形资产创造的经济效益来讲,一般早期效益高,应分摊较多的费用,到后期则情况相反。采用加速摊销法更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

3.对于无寿命的无形资产,如商誉则不应当摊销。对商誉进行摊销,会导致一些经营情况好的企业,其商誉的实际价值越来越高,而商誉的账面价值越来越低,使会计揭示的信息与实际不符。因此,对于这类无形资产不应摊销,而应采用定期评估的方法,定期调整其账面价值,其评估可以由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来完成。当然,其资格应经过严格的程序来确认,促使这些机构拥有高水平的技术队伍,并开展公开竞争。

(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现行会计对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直接冲减“无形资产”账户,说明了现行会计对无形资产价值信息的轻视。应增设“无形资产摊销”账户,以充分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值和摊余价值。无形资产摊销时,贷记“无形资产摊销”账户。

现行会计进行无形资产摊销时一律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知识经济环境下,由于无形资产内容的极大丰富,为了符合配比原则,应视各类无形资产不同的成本补偿渠道,列入不同的账户。例如: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有助于产品实体的形成,其分摊价值可计入“制造费用”账户;商标权和ISO质量认证权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与广告宣传费投入有关,分摊时可计入“营业费用”账户;著作权、人力资源、土地使用权等与产品实体的形成和销售无直接关系,其受益遍及企业的整个管理范围,因而其分摊价值应计入“管理费用”账户;计算机软件的摊销,应按其用途及受益环节分别记入“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账户。

四、无形资产披露的创新

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真实的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三种价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正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披露。

(一)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正表中的披露

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应在资产方下设置“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净额”项目,以充分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净值、减值准备的计提数和净额。同时,在“无形资产净额”项目下增设“研究开发费用”项目,以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体现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上的投入程度。

(二)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的披露

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为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化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

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可以考虑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研究与开发费用明细表”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三)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虽然通过正表及附表已经基本上详细地反映了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正表及附表只能提供无形资产的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他信息无法得到详尽反映,并且,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数量繁多,交易频繁,相关业务千差万别,变化无常,因此,应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无形资产的定性信息及其他会计报表正表及附表无法反映的相关信息如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等。

参考文献:

[1]范娟娟,梁斌.世界各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比较及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J].经济~i,2004:(9).

[2]王照荣.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几点看法[J].中国农垦经济,2004:(10).

[3]谢新安.论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创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2).

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从会计电算化、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现象出发,对中外企业、上市公司在实行会计信息化发展和管理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财务软件的选取、提高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主管部门监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与控制能力和着力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在中外企业、上市公司实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会计系统客观存在的安全缺陷进行的违纪、违法和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信息化条件下财务造假与舞弊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继问世及其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效益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拓宽了会计的研究领域、深化了会计理论探索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为会计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一、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和主要作法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在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偷窃等故意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作法主要包括:非法篡改业务数据,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会计数据等手段来达到舞弊目的;非法篡改财务软件应用程序或数据文件;非法修改、截留、销毁输出的财务报表;其他非法手段,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利用网络黑客程序非法进入、拍照、拷贝、仿造或利用终端窃取会计信息等。

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软件自身并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

由于各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开发方式不同,种类繁多,给会计信息化的舞弊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就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而言,目前市场上就有数百种之多,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功能结构和用法各不相同,其内容设计和售后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网上交易、网上会计还存在一些漏洞,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外泄或财务系统遭到攻击。有些单位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财务软件在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上更是存在很多不足和隐患,如:系统源程序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容易被修改和盗用;财务软件系统功能不全,很多都缺乏完整的操作日志,权限混乱、责任不清等。

(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一是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很多单位领导也知道会计工作信息化的优越性和必然性,但是对具体的信息化过程不甚了解,对会计信息化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新方式、新问题认识不足,甚至有些领导认为,会计信息化也是换汤不换药,不加改革,还用以往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结果使财务工作一团混乱,漏洞频出。二是缺乏有效地系统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财会部门不能做到专机专用,财务人员不能正确操作计算机,造成系统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影响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财务人员岗位分工不清,没有严格的授权制度。实行信息化后,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均被计算机和程序所替代,应该及时调整,按照软件的要求和单位需要,重新设置会计人员的岗位和权限,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否则就会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以达到舞弊目的。如总账和明细账都由计算机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自动登记和归集,取消了手工条件下两者的核对工作等等。而不少单位没有及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加以约束。四是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有其特殊方式,应该建立完善地管理制度,采取新的保密措施。常见的会计信息备份不及时,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不能及时归档,或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或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等,都可能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

(三)财务人员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欠缺

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到今天,会计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大多以网络形式进行,这要求财务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技术。而目前一般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认识不足,对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对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四)内部审计监管不力

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疏忽大意或对系统了解不透,不能及时发现软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解决。尤其是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由于组织庞大、系统繁杂、会计信息来往频繁,更容易出现舞弊现象。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工作本身不是太了解,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不熟悉,或对远程审计等手段陌生,因此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

(五)财政、税务机关等业务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目前看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对会计信息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以税务机关为例,只是利用现代化手段部分地实现了网上或远程报税,却没有启动远程监管或远程稽查,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和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一些单位的舞弊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和警告。

三、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防治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给组织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利用ERP系统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现象必然会有所增加,甚至花样翻新。虽然这些舞弊手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有较高的智能化,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就可以起到提前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一)选择适合自己单位特点的财务软件

在购买财务软件或管理软件时,结合本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尽量购买市场上开发比较成熟的通用商品化软件。购买后,应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不间断试用,尤其注意整个系统的权限设置、初始化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完善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与商家联系解决。

(二)提高组织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财务部门应该利用一切方法,向单位领导说明会计信息化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防治建议,让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调整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与控制能力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基本工作规范》中指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针对专业特点,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既要有严格的授权控制,如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必须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操作权限进行严格的限制,不允许软件开发人员有会计记账、修改、出纳等权限等;又要有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如按内部牵制原则实行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从而防止工作差错或故意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制定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等保证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完整准确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着力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全社会都应着力培养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专业管理人才,即“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财会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既要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也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对现代化会计人才的必然要求。

篇8

【关键词】信息使用者,内控,监督,披露

一、背景介绍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深受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促进着会计定义、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的转变和发展。从管理工具论、信息系统论再到管理活动论,从最初的“记录”工作发展到现如今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以及至今理论界对于“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会计目标的世纪探讨,可以瞥见发展的历程逐渐地接近两个核心问题,即“为谁服务”以及“提供什么服务”。总的来说,会计工作主要在于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然而近年来,因为会计从业人员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大打法律法规的“球”,以及信息披露渠道建设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遭受外界质疑,给国家监管、调控,给投资者,甚至给管理层自身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克服以上不良影响,目前,会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是识别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并且思考如何为内外信息使用者更好地服务。

二、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下的信息使用者

受托责任观源于公司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将财产委托给受托者管理,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并负有向委托者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义务。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就是向委托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应以历史的、客观的信息为主。而决策有用观的出现有力地批评了受托责任观仅关注数据的准确性而忽视会计对决策有用的事实。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达,国家对市场管控力度的进一步放开,投资者必须依靠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来决定投资的方向,企业和投资者的联系将在资本市场上完成。

我国市场经济仍在改革的进程中,作为国有财产的代表人和宏观调控的责任人,政府行为对会计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加之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尚未完善,金融体系中银行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故,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政府、债权人、投资者。

三、信息使用者需求及会计服务目标分析

(一)国资委――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资委履行国家管理国有资产职能的部门,主要职责在于管理而不在于投资,其需要通过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动态的监督预警,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和经营业绩考核,以确定经营者是否能继续被聘用,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资委出于自身工作特点,规定了计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需要对期末国有资产进行扣除的“客观因素”。由于国资委有权要求国有企业呈报符合自身要求的报表,并且国资委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故,国资委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要求重点在于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

(二)证监会――确保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诞于逐渐成长的证券市场,为规范市场、保护股东作为投资者的正当利益而生。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督者,对于证券市场上出现的暗箱操作、虚假报告、壳公司圈钱等有损市场公开、公平交易原则,有损各投资者权益的现象,证监会为杜绝此类恶性事件发生,为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更为了保护股东利益,严格监督上市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做到真实可靠、充分和全面地披露,尤其是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会计事项必须提供质量更高的会计信息。

(三)银行――保障贷出资金安全。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中,直接融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在资本市场上间接融资的规模。故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债权人。作为债权人,银行更关心自己贷出的资金是否能够收回,所以他们往往更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偿债能力。对于这类信息使用者,企业需要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满足其需求。

(四)投资者――确保理性、有效决策。市场上的投资者不同于政府这类国有企业投资者,他们投资是出于获取利益。比起政府关心企业的利润空间,他们更关注企业最基本运营情况,如企业是否健康良好发展等。相较于国资委等政府部门有着强大的信息渠道,他们的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往往只是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故,为了使投资者的投资更加理性和有效,为了满足这类使用者的需求,企业会计需要提供影响决策的会计事项,真实、可靠和及时地披露投资者需要的会计信息。

四、完善会计服务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立法,加强内外部监督。政府部门应就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会计信息相关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硬性规定来提高违法成本,来敦促会计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和外部如证监会、税务部门甚至独立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监督。

(二)会计准则趋同与区别。在全球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会计准则应保持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国情,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会计准则。在方便跨国投资合作等的同时,中国自己量身定制的准则有利于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1、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兴起与完善,为准确地记录、为真实可靠地披露会计信息提供了技术保障。

2、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杜绝因人为因素,如操作错误、思想错误等造成会计信息的提供不真实不可靠。

3、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拒绝管理层短视行为。如“三大一重”表决制度,防止管理层权力过大,做出有损企业利益、有损股东利益的会计信息操纵行为。

篇9

关键词:职工薪酬;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具体影响

企业职工薪酬是企业为职工所付出劳动而提供的报酬,或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关系解除后所获得的补偿。在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职工薪酬是不可忽略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014年,我国政府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进行了修订,对职工薪酬准则进行了调整,包括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济业务等方面的进一步规范,这既是对企业会计管理的一种约束提高,又是对企业薪酬管理的一种制度保障。可以说,加强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变化及实际影响的研究,对明确企业薪酬管理理念与思路,提高企业薪酬管理科学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工薪酬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1.职工范畴的明确。新的准则修订出台后,职工范围的规定被正式纳入准则中,并对其做出了明确界定。根据准则条例所讲,职工不仅仅是指与企业确定劳动关系的职员,同时还包括为签订劳动合同但经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以及没有明确劳动关系确定证明但实际提供服务的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劳务外派人员等。可以说,职工范畴的法律明确不仅有利于切实保护特殊劳动者的利益,而且充分彰显和落实了实质重于形式的理念原则。2.薪酬概念的细化。新的准则对薪酬概念进行了细化界定,薪酬包括辞退福利和相关利益主体的福利,相关利益主体主要包括职工配偶、子女、父母或遗嘱受益人等。此外,新准则中还增加了离职福利、短期薪酬和长期福利等许多明细科目,同时将养老、失业保险纳入到了离职后福利范畴内。同时,带薪缺勤、利润分享等薪酬界定也被正式纳入准则,可以说薪酬概念的细化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薪酬会计管理的系统化和体系化。3.离职后福利的诞生。新准则出台之前,离职后福利这一概念尚未出现,除了基本的“五险一金”保障和企业年金外,此前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规范。但新准则出台后,首次提出了离职后福利的概念,并将其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对这一薪酬会计管理作出了有效规范。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年金属于设定提存计划范畴,而离退休支出则属于设定授以计划范围内。4.辞退福利会计管理的充实。在没有进行修订前,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尽管有辞退福利的相关规定,但却不是很细致和规范,对于辞退福利的种类、折现率核算等不明确,对长期辞退福利其他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处理没有提出具体规范措施。但在新准则中,充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范,明确提出其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不产生直接关联,它与离职后福利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必须要进行区分处理。此外,在报告期末一年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应纳入其他长期福利的会计处理体系中,这无疑为职工内退等长期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新职工薪酬准则对企业实务的影响

自新职工薪酬标准出台以来,尽管满足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但也对企业实务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设定受益计划确认与计量明确度高。在设定受益计划下,为职工提供约定的福利是企业必须要做的,而所产生的精算风险与投资风险也需要由企业一力承担,但受死亡率、伤残率和离职率等相关变量的影响,最终福利的确认和计量有着非常高的难度。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需要企业采用科学合理、统一相等的精算假设对相关变量因素加以全面估计,对企业福利义务进行明确计量,并确定具体的义务归属时间。同时,需要结合具体折现率对相关福利义务进行折现,以确定不同归属时间内的成本变化。但因国内精算师人才匮乏,精算结果的精准度很难保证,这也进一步加大了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难度,使得设定受益计划确认和计量明确度变高。2.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反映受到影响。一方面,面对职工薪酬的大幅变化,企业必须要让职工明确变化所在,并做好相应宣传工作。新准则下职工薪酬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其权利范围也得到了有效拓展,内退、辞退、劳务派遣等都被正式纳入薪酬会计处理体系内,这无疑增加了企业职工薪酬会计管理的难度。但部分职工薪酬与政府规定的总额范围存在一定出入,在国家相关部门之间没有达成一致口径的状况下,很容易带来社会咕咚、大众对现代企业实际工资成本的误解,尤其是上市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例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预计负债核算的部分人员费用要按照正常的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原则加以核算。另一方面,企业要对当期和远期经营预算加以合理规划和科学调整。新准则对许多以前概念模糊和规范不明确的职工福利负债进行了追述调整,并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性规范。显然,这些新变化将对企业利润、存货、负债率等关键指标造成深远影响,对此企业必须全面考量,结合实际适时调整预算规划和远期经营规划,实现真正意义上行的防患于未然。3.对人工成本反映的影响。新准则的出台,实现了职工薪酬概念和薪酬会计处理的明细化与规范化,明确企业获取职工服务的方式、支出、报酬等全部纳入人工成本范畴内,这无疑有利于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得到系统化、全面化、客观化的反映,有有利于企业通过人工成本分析,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战略,逐步降低产品生产与销售成本,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此外,还可以推动企业成本补偿体制的完善,实现成本信息价值的全面挖掘与利用,以进一步释放企业的人本创造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影响。企业的会计工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之后,对原有的会计处理方式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弥补,使得企业会计工作更为完善对于企业而言,这种会计工作的全方位规范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趋于常态化,但是企业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就要针对工作模式以及工作内容做出调整企业需要将薪酬核算内容明确,对原则性费用进行归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出解释,使人工成本归集的过程中出现的报表虚假问题有所避免在新职工薪酬中,当企业职工离职后所应该享受的福利以及企业职工所享受的福利引入,将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方式结合到精算业务当中,使得企业职工的薪酬核算内容更为丰富,但是在会计工作内容的处理上则使得操作难度增加,对于企业会计人员而言,这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综上所述,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包括职工范畴的明确、薪酬概念的细化、离职后福利的诞生和辞退福利会计管理的充实,并对企业实务带来了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设定受益计划确认与计量明确度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反映受到影响、对人工成本反映的影响以及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影响。可以说,明确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企业实务的影响,对明确企业薪酬管理理念与思路,提高企业薪酬管理科学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符怡,丛颖,蔡艳娇.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6,14:145-146.

[2]周金琳.最新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实务探析[J].会计师,2016,01:17-18.

[3]韦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226-227.

[4]王传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与建议[J].财会学习,2016,07:127.

篇10

一、对竞争对手进行财务分析的会计创新

对竞争对手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对财务指标的分析,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可以理解竞争对手以及竞争量化环境,可以明确竞争者的关键利润动因和竞争能力,进一步为企业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奠定基础。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明确与竞争者关键成功因素的联系

通常所指的关键成功因素是指某因素与某一行业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成功因素与企业的运行、产品营销、技术支撑、人力资源、内部资源组成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关系。[1]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一个成功企业,首先应该正确的把握关键成功因素。通过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可以了解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有利于企业制定针对性的竞争策略。所以,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必须具体、详细。例如对竞争对手年营业额经济利润和开发成本费用的对比,分析研发费用的高额回报,进一步评价研发活动的效率。

2、明确与竞争者内部资源整合的联系

财务指标与竞争者内部资源整合的联系,提示应该重视财务性指标。非财务指标是反映竞争对手总体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反映会计信息系统体现出来的业绩和企业有形资产积累情况。所以在分析竞争对手时,应该同等对待质量、市场份额以及其他非财务指标。[2]值得我们重视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技术领导地位。竞争对手技术水平是否处于领导地位,是否在某个领域占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直接反映企业进入市场的阻碍程度以及企业的竞争能力。

(2)敏感性。所谓的敏感性指标实质上是对竞争企业的运营过程进行正确的衡量,即一个订单从订货到发货的全过程中的时速来计量,由于时间是竞争的重要资源,所以使用时间衡量敏感性,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3)员工积极性。通过评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流动情况,分析竞争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百胜。[3]

(4)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竞争企业顾客满意度,掌握企业进入市场的具体情况,了解企业在市场目标中的占有率,明确竞争对手的市场经营战略以及核心能力。

3、明确与竞争者战略发展阶段的联系

企业早期阶段最主要的是利用有限的资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收入增长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动是最重要的财务计量指标;处于成长阶段,企业对手开始进入市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增加营销投入,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和目标市场,所以该阶段管理效率、收入增长是重要的财务指标;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由于转入到市场防御阶段,主要关心的问题已是权益收益率和如何激活资产。[4]处于衰退阶段时,企业必须以“收获”资产为目的,现金流量再次变为关键指标。所以,只有抓住其主题指标,才能通过这些指标来透视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4、明确与竞争者经营管理杠杆的联系

对竞争者财务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竞争的竞争实力和成长能力。而企业的实力状况和成长趋势受其产品市场策略和筹资市场策略的影响。产品市场策略通过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投资策略得以进行,筹资市场策略通过企业的融资策略和股利策略得以执行。

二、目标市场客户定位分析的会计创新

从营销竞争角度来分析,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选择目标市场就是确定客户关系的争夺战略。在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准确计量客户利润贡献,从而为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提供参考依据。所以,实现目标市场客户定位的会计创新,具体的运用原则有以下两条:

1、坚持客户近期利润贡献与其生命周期价值相结合的分析原则

所谓的客户近期利润贡献与其生命周期价值相结合的分析原则,具体是指将客户的利润贡献放在一个较长时间段里进行分析和考察,进而确定具体的利润贡献情况,可以有效避免短期分析存在的弊端。

2、坚持有形指标与无形指标相结合的分析原则

企业市场营销是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与客户建立需求关系,并且为双方提供相互交流的环境,所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客户可以了解企业文化,明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企业通过市场营销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使广大的客户了解和熟知该企业,为企业的下一步运作发挥有效地联动作用。

三、营销费用作业管理的会计创新

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我们采用成本管理来改进营销费用控制方法,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对营销费用的有效管理。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确认各类营销资源的耗费

我们可以按照资源的类别对各类营销资源的耗费进行分类、归集,将资源耗费归集到各自的资源库。价值归集的范围一般是以企业营销组织规模和营销作业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如果不分设营销中心,则直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资源耗费价值分类。如果分设营销中心,则在营销中心范围内进行分类归集。

2、确认营销作业成本

企业应该依据营销作业的实际消耗情况,将小号的资源进行分类,合理的归类到成本价值中,这样可以对企业营销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营销作业的主要内容。一个企业实际的营销作业数量很多,所以我们计量的标准应该以会计计量为原则,从而选择有效的营销作业。一般情况下,营销作业成本包含的内容是运输、广告、会、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等,依据资源的成本发生因素,将各个资源库的价值合理分配到相应的营销成本库中,最终正确确认营销作业成本。

3、计算营销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

营销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的计算是以营销作业发生的因素为依据,在计算营销成本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产品、分类等成本对象进行计算,并且将各自的营销成本归类到相应的价值分配营销成本中,这样有利于计算出营销成本。计算营销成本的依据是作业动因成本如何分配,也正是成本动因的合理分配,才能保证作业和成本对象的连接,以此建立消耗和营销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计算过程动态的反映营销成本的发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