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摘要范文

时间:2023-10-09 17:2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素养摘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素养摘要

篇1

关键词:职业素养;分类;途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14-01

一、职业素养内涵分析

伴随着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最具争议的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天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已不是单纯的考试成绩,而是对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由此显得极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职业素养呢?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对于职业素养概念的理解,我们需要关注三点内容:1、职业素养基于职业而言。职业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如果没有稳定、合法、有报酬的工作,那么职业素养就是相对抽象的一种概念。2、职业过程。人们只有通过职业过程,在能更好的把职业素养付诸实践,同时也使职业素养得到不断的升华和锤炼。3、职业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品质,它是一种综合了理论和实践的一种品质,不是单纯的抽象的概念。

二、职业素养的分类

职业素养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

1、内化素养

内化素养主要涉及到职业者的意识。例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基础性的部分。

2、外化素养

外化素养主要涉及到技能、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外化素养是职业者外延性、实践性的素养。

外化素养和内化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之间,通过实践可以相互转化。

三、德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1、加强内化素养教育

内化素养教育主要涉及到职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职业者的职业素养与其世界观有着重要的联系。一个人如何唯物的、辩证的看待世界,直接影响到他得职业素养。通过完善世界观,可以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世界的发展,从而完善自我,紧跟世界的潮流。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其人生观也有着重要的联系。一个人如何唯物的、辩证的看待人生,职业影响着他的职业素养。通过完善人生观,可以提升职业素养的科学性,同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样不可忽视。如何看待价值,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果没有正确看待价值,那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将充满坎坷。

2、加强外化素养教育

内化素养都是从职业实践中来的,但职业者还需加强外化素养教育。在德育教学中,要加强实践课教学。在实践课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完善办学模式。作为医学院校可以加强与医院合作,将德育与医学实践有机结合。2、完善调查方式。作为民族地区的医学院校,学生们有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可供社会调查。3、完善机制。德育教学和职业素养培养之间要需要有合理的机制,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主客观问题,例如:1、我的个人特征是什么?2、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3、我适合做什么?4、我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下?

职业生涯规划有如人生的蓝图,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适时调整和具体落实。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不注意适时调整,就会产脱离实际。职业生涯规划最终还是注重落实。如果单有伟大的理想而没有具体的实践,那最终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会落空。

四、德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

1、强化德育的教学效果

德育教学中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觉悟。在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的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职业、就业的方针政策。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参加职业实践,关心国家的发展。

同时,德育教学中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有关职业的法规。通过对相关法规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其次,德育教学中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通过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问题是每个学生都必然面对的问题,现在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全面。而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用人单位对学生总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德才兼备”。就“德”而言,其归属于内化素养的范畴,而“才”更侧重于外化素养。

在德育教学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养,必然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3、为德育教学提供参考

德育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在德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可以为今后的德育教学与实践提供参考。

篇2

关键词:财贸素养;职业导向;高职教育;首都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16-03

一、构建职业导向的高职财贸素养培养体系的必然性

(一)现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决定着高职财贸素养教育必须源于职业情景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供需强调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各专业部门提出的人才需求计划,对教育机构作指令性要求,采取计划调剂,不需要学校研究市场。市场经济建立以后,政府在宏观层面,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实行调控,但在人才的培养与运用层面,更多的是由劳动力市场来调剂。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型经济的出现以及劳动组织的重构,使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的自由度增加,活跃性加剧。而高职院校却没有及时进行市场调研,没有切实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形成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运行模式还处于滞后状态,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符合各类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还存在欠缺。

(二)高职财贸教育的“职业教育”特点决定了高职财贸素养教育必须源于职业情景

财贸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服务业第一线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财贸素养教育是财贸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财贸高职教育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环节。高职姓“高”,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姓“职”。职业性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固有属性,是指教育为职业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并以有限的功利性为参照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高等职业教育所蕴涵的通识性和专业性内容,最终将落实到教育的职业性上。高职教育要充分体现其“高等-职业-教育”三维属性特征,并把握好各自应有的成分,彰显我国新型高教特色。

但是,目前财贸素养教育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已经认识到了社会、行业和企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但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目的性、指向性不强,没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三)财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财贸素养教育的内容必须源于职业情景

财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适应服务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财贸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在全真的职业情景中培养,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学科教育的特色所在。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不仅仅是外在的客观经历,同时也是一种主观选择、塑造和适应的过程。对学生的财贸素养教育,以增强学生适应从学生身份向职业人这一角色转换的心理素质和基本技能为核心。

从财贸职业情景中选取财贸素养内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这是因为财贸素养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体更好地实践财贸职业活动,形成体现财贸职业素养的完整职业人格。因此从日常财贸职业活动中选取的财贸职业素养要求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不至于使学生感受到与现实职业世界的隔绝,能够保证学生已有的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和经验联系。其次,财贸素养内容取材于财贸职业活动,能够保证所选取的内容是富有吸引力和可实践的,而不是一些僵死的概念、教条和无法完成的东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要想激起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变化和主动参与意识,就必须考虑到所提供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结。“回归职业活动”是财贸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弥合了学校职业教育与日常职业世界的悬隔,而且发现了职业活动这个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符合职业素养的生成规律。

(四)职业素养的本源是职业活动,决定了高职财贸素养教育的内容必须源于职业情景

财贸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因此,财贸职业素养源于职业,只能通过践行而获得,而不能来自教室里教师对职业素养原则的讲授。通过参与财贸职业活动培养学生的财贸素养,把财贸素养的养成置于现实的财贸职业活动之中,这种源于财贸职业素养生成本源的培养方式具有素养培养的高效性。

二、构建职业导向的首都高职财贸素养教育体系

(一)构建职业导向的财贸素养课程体系

1.财贸素养教育课程化是高职财贸素养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财贸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纳入财贸素养,是有效培养高职财贸学生职业素养的有益尝试和必要措施,是高职财贸素养培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逻辑起点,也是财贸素养得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财贸素养向课程的纳人主要包括财贸素养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实施。财贸素养教育要遵循职业情境性原则。要达到素养教育的目的,财贸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源于职业活动。课程实施的方式形式要多样,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主要采取报告、演讲、竞赛、财贸企业社会调研、财贸社团实践等培养途径,实现实际行动和理论的结合,引导学生在财贸职业中体验对财贸素养的认识。

篇3

关键词:职业指导;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传统的“分配制”就业模式被打破,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非常大,就业形势严峻。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不但需要追求就业率,而且还要考虑就业质量和终身的职业发展,故职业指导显得日益重要。职业指导作为新兴的、极为复杂、具有较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工作,为求职者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提供咨询和指导。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成为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因素,是实现人职匹配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分析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探讨提高职业指导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途径。

2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从事某职业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与其他它职业相比,职业指导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更高。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应具备包括坚定的职业意识、良好的道德素养、专业的知识素养、较高的能力素养等职业素养。

2.1坚定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职业素养的重心。各种职业从业人员从事之前需充分科学地认识该职业,具备坚定的职业意识。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要求从业人员以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认真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故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职业指导工作较为复杂和繁忙,从业人员长期面对这些工作难免会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从业人员要有积极的心态;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要求工作认真负责并具有主人翁意识,把不同求职者的需求视为己事,树立为人服务的强烈责任感意识;任何职业都需与时俱进,面对职业市场的瞬息万变,职业指导从业人员需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时刻站在时代的前端。

2.2良好的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的灵魂。职业指导从业人员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引导服务对象拥有积极的“三观”和求职态度;职业指导需与各种人打交道,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是职业指导人员职业道德的根本出发点;职业指导需收集、共享和利用信息,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从业人员需具客观真实的职业道德。

2.3专业的知识素养

职业指导属于多学科、多层次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不但需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咨询学等知识,而且还要熟悉职业指导的理论知识,能帮助求职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发职业潜能。面对性格迥异的咨询者,职业指导人员需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再利用心理咨询和指导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从业人员的管理学和咨询学的知识背景,有利于其更好地根据咨询者的情况进行职业的规划和指导。

2.4较高的能力素养

除了拥有一定的知识素养,职业指导从业人员还需具备一定的基本能力即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职业指导实践能力。职业指导需与人直接打交道,因此从业人员需有较好的口头、文字、数据计算、非言语等表达能力,与人交往,以诚待人、善解人意;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需面对复杂的现象和错杂的信息,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能分析、处理纷乱的信息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从中了解职业市场的变化、求职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职业指导实践性强,从业人员应有较高的的实践能力即职业介绍和咨询能力、职业测试和解释能力、调查统计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3 提高职业指导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途径

3.1加强学习,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意识和道德素养

职业意识是职业素养的重心,道德素养是职业素养的灵魂。职业指导从业人员需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职业意识和道德素养。通过多种途径,熟悉并掌握职业指导的理论,努力提高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道德水平。以求职咨询者为中心,树立服务意识,客观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想法,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在体谅他们的困难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专业的角度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服务。

3.2多方重视,建立完善^续教育和培训制度

职业指导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继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职业指导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首先构建并完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可进行坚持岗前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日常培训、自我学习和集中学习、中长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培训。此外,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离不开社会实践,应通过深入社会和生产的一线,进行企事业单位的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3多举并措,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养成

职业指导具有多样性、前瞻性的特点,工作中需面对复杂的现象和错杂的信息如政策信息、市场信息、个人信息等多方信息,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预测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环节。故首先需提高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预测的能力。其次,提高从业人员的测评能力,利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对咨询者的能力水平、行为特征和个人需求等进行系统的测评,更有利于从业人员科学地指导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三是建立完善对职业指导从业人员考评机制,科学评价职业指导工作成效,促进职业指导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自我强化和职业养成。

参考文献:

[1]阮春峰, 韩玉洁.试论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J].文教资料, 2013(2):135-136.

[2]刘鹏, 薛建鹏.试论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J].成人教育, 2013, 33(1):107-108.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质;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30-01

随着近年来高校实施扩招政策,高校的毕业生人数都在逐年递增,造成社会岗位需求小,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在面对着这种毕业难,就业难的窘境下,加大力度进行就业调研分析,了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其企业的用人标准,最终得出企业单位用人标准为不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作为就业的重要条件,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就业的先决条件。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1]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能和项目实操的同时,还应将职业素养的理论渗透其中,使理论、实操、素养结合在一起。

(一)培养职业素养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从企业用人的标准来看,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才能在入职后,正确理性地面对工作中的一切困难,采取科学地手段处理工作难题。从职业标准的角度来看,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才能对企业具有依托情感,保证企业用人的稳定性。

(二)培养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实施“2+1”教学模式,其中的“2”代表两年在校需完成理论知识与项目实操的教学安排,其教学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代表最后一年进入实习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工作,其教学方式是纯实践操作。

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的适应实习实训岗位的要求,真正的融入职场环境,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素养的思路与方法

(一)将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技能,有助于促进课程建设

在专业教学工作中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应将职业素养理论编撰入专业教材。首先,高职教育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职业素养的知识与内容。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同时,将职业素养理论渗透到专业技能体系中,深入挖掘专业技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其次,将职业素养编入专业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理论、素养相结合的学习思路。第三,根据不同的专业,因地制宜,举办一些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活动,如:关于职业素养的辩论赛,演讲比赛,拓展训练等。通过一系列生动多样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二)将职业素养融入实训项目,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职业素养离不开实训实操。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工作,构建仿真的实操环境,通过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实操项目。通过实训项目既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又能教育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的不良职业习惯,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将职业素养融入顶岗实习,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真实的顶岗实习。理论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专业问题。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意识去规范职业行为,培养其具有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树立学生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作风和热爱本职岗位的工作态度,提高与人沟通的交流的能力,为他们在今后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

四、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

将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标准。高职院校结合专业领域的不同划分,以配合相应的考核评价手段,建立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进其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在高职教育培养下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 德育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4-02

技工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技术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的技工院校多是注重实践技术的教学,将重点完全放在学生技术的培养上。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技术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渐渐得到关注,通过改革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技工院校的教学十分重要。

一、德育课程与职业素养培养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工作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个从业者的职业品德。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对技术的训练之外还体现在从业者的道德修养上,而对于从业者来说,职业道德的培养比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要。

(二)德育课对于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从教学内容来讲,德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进行教育,教材从心理、道德、法律等方面出发,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课程的教学对人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德育课程为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给学生传授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标准,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现阶段德育课程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德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德育课程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技工院校长期以来将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作为目标,对于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考核都是以技术水平为标准,而对于德育课程的教学更多流于形式,不能给予重视。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职业技能达到标准而素质却达不到标准,也使得德育课程的教学水平严重下降,导致德育课程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相对技术类课程雄厚师资力量,技工院校的德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大多数教师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德育课程教学培训,在课程的教授中对于知识的讲解过于浅显,并不能教给学生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德育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技工学校的德育教学普遍缺乏创新,一方面体现在教材上,教材的长期不更新使得德育课程的教材内容已经跟不上当前社会的变革,与当下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不匹配,以至于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教育和帮助。二是课程中的理论并没有与实践良好的结合,内容上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因此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没有很大的作用。三是没有针对性,对于不同技术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相同,而技工院校的德育课程对于不同专业课程设计都是相同,并没有针对性,以此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好。四是德育课程的教学还长期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并没有与学生的专业技术相结合,也没有带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实践,无法与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相结合。

三、德育课程的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技工院校需要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以便于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下是针对德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些对策:

(一)重视德育教学,加强德育课程师资建设

对于德育课程的改革首先需要学校转变教学理念,学校应该认识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将教学重点完全放在对学生技术的培养方面,对于德育课程的教学也应该引起重视。重点建设学校德育课程的师资力量,招聘专业德育教师,教师的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德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同时定期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只有职业素养达标的教师,才能教育出职业素养较高的学生。

(二)将教学内容与专业良好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进行德育课程的改革,就要求德育课程的内容能良好的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德育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将德育课程的教学带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去,将不同职业的职业素养标准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分析,然后有方向性的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对德育课程的学习中渐渐培养出职业素养。

(三)将德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将来的就业中,因此仅仅有理论的学习并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工学院一般都与相关技术企业合作关系密切,可以在对学生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体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对于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影响。

(四)创新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

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更多还是停留在对于考试的分数评价上,这样的评价方式只能体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并不能全面的考核到学生德育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在德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很重要。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德育课程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帮助。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课程的改革,将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今后的职业相连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

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

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

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当于中级工水平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可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得根本保证。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学校在树立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时也应以此为据。

鉴于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实进行检视和反思,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目标价值取向上,应避免将“能力本位”错误地解读为“技能(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本位”。 需要根据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目的,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创新理念,遵循发展性原则和思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机制的建构需要以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素质论、新教育目标分类论等理论依据,同时,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最终构建出包括了客观性指和主观性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静态与动态指标、精确性与模糊性指标的可操作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养成模式(模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和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定位于“指导和促进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升,最终内化成学生的稳定品质”,才是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从中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养成机制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立德教育;2、文化教育;3、职业教育;4、艺术(审美)教育;5、人文教育等。

三、核心素养养成模式创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团队式教学法

(一)理念 看成一个学习体,从团队合作中感受职业素养要求。团队作为学习环境和主体。

(二)阶段 组建团队――从理论出发――团队互助学习、协作――将理论用于实践

(三)要素

1、角色转换:

2、教学内容

教授W习工具(和实践)并进行尝试 ,团队教练实行团队及个人层面的动手来学习的方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将用具体的团队工作作为示例阐明所教工具实用。

3、教学目标

培养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能够实现高效团队合作、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中职学生。

(四)实施步骤:

篇7

关键词:职业素养;思政课;融入路径;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中非常重要的渠道,职业素养是一个专业的工作者在所处岗位上所表现出的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技术水平,职业素养的高低水平将直接决定这个人在未来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情况,高职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社会实用性人才,而高职的思政课又是起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也是引导学生迈向职业生涯的课程,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政课,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价值观念,更好的成为社会实用性人才

1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的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课这方面的教学主要是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为主,教师在课堂教授的更多是倾向去课本理论教学,很少与社会实践或是职业素养教育方面进行融合,这就导致了学生面对的思政课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与职业素养之间的联系,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与职业素养,所以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必然选择。

1.1思政课是职业素养提高的基石

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高职学校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容,了解理论体系,明辨是非曲直,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一个稳定平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对于学生们的心智健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底线、有人品的“四有青年”,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或是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现在的时代中,更多的企业在招收技术性人才时除了注重其专业素养,更加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的好坏和学生在校园期间所建立的三观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思政课在高职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学校中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或是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得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会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思政课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石,只有真正把思政课的教育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活动更好地去完善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才能够把这块基石打牢,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

1.2职业素养教育是思政课的实践载体

目前很多学校的思政课教学依然是属于教科书式的“宏大叙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感受到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教学进行分析支撑,而职业素养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介绍抽象的思想理论,对于学生今后走上职业生涯的道路没有很好的理论衔接,学生不能够更好的明确今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应该遵守哪些具体的规范,与自己有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哪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一带而过,产生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很理想,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以职业素养教育为载体,把两者结合起来,选择一些相关的职业案例,在思政课上进行分析讨论,把思政知识运用到其中,既增强的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提高了思想境界。传统思政课缺乏实践载体,学生面对的是空洞的理论知识,高职教育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以调查问卷、课堂小组讨论等为依托,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实践活动,面对这一现象,学生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2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方法

2.1重视教材内容,整合职业素养与思政课相关内容结合

根据上面所述,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往往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宣传思想教育,忽视学生个体的思想教育特点,更加没有和职业素养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结合探讨。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紧密联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实践密切相关,如果在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一味的只是让学生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于自己精神境界的提升,这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学生的职业与就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多重视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多方面的去整合职业素养与思政知识之间的契合点,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本,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信念的教育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职业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思政课中实践教学职业化

篇8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为汽车销售服务类企业培养从事营销、管理类人才,该专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更高。本文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探索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

汽车营销与服务;职业素养;创新培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分子,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一、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备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职业领域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在汽车销售企业、汽车维修企业、保险公司等从事汽车市场专员、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汽车配件管理、汽车保险专员、事故车查勘定损等岗位工作的“懂管理、善经营、会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团队教师通过走访近三年毕业生,采用问卷形式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毕业生在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在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满意度较低。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黄冈、武汉两地就业,通过走访用人单位,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认可度较高,普遍反映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精神较突出,但是在自我表现、人际关系协调、沟通能力等方面较弱,同时希望毕业生具有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多样,主要是营销、服务、管理类,这些工作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更高。从毕业生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看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精神较好,但是需要加强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创新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育人理念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要重视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育人理念。我们开展了专业导师制,每个班级都有对应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从而加强了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二)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1)加强新生的专业认知教育

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公共基础课,接触的专业课老师也不多,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研,我们发现,近一半的学生对本专业不了解,或者理解片面,从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职业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该从新生入校时就要进行专业认知教育,通过讲座、参观、座谈等形式,让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从而自觉的加强自我要求,提高个人素养。

(2)进行理实一体化的“小班制”教学改革

我们现在还是采用大班教学,由于学生多、教室空间小等原因,教师大多仍采用讲授的方式授课,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积极性,很难保证教学效果。结合本专业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爱表现较活跃的特点,我们选择《汽车销售技术》《汽车商务礼仪与口才》《汽车服务业务接待》三门课进行教学改革。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开展小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采用“任务驱动+活动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境再现、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

(3)改进专业课的考核方法

改变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真正实行过程化考核。以《汽车销售技术》课程为例,以汽车销售顾问工作流程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礼仪、沟通技巧、销售话术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本门课的考核采用活动积分的形式进行,学生每次参加课堂活动,根据表现情况获得相应的积分,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以技能竞赛为媒介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试金石,也是培养和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校内我们积极开展基于技能竞赛的二课活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的课程开设情况,在不同的学期,开展汽车文化知识竞赛、汽车梦演讲大赛、汽车销售技能大赛、汽车售后服务技能大赛等。同时我们积极参加校外技能竞赛,从2013年起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的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对历届参加校内外技能比赛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的工作表现相对突出,个人工作能力和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1).

[2]沈高峰.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教育

G718.5

为了解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 业技能教育的现状,我们项目组在2016年11月,对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内5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院校选取200人,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06份,有效回收率90.6%;此次调查涵盖面广、样本代表性典型、容量大,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数据分析,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分析如下: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职业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 。通过调查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如下:

(一) 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

首先,我们在整理调查数据和查阅文献时发现,86%的高职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较高,但只有26%的高职毕业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63%同学则表示对于本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动态不是很了解。这说明现在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不仅在专业内部表现出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并且对于专业相关的最新资讯、政策的关注方面也表现得极为冷漠。

其次,缺乏实践经验,也是高职毕业生“难就业”的一个“瓶颈。”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高职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其他原因,学校在寻找实习单位时困难重重,使得高职学生的实习机会越来越少,而已有的专业实习又浅尝辄止,从而使“没有工作经验”成为高职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头号杀手”。

第三,关于行业必须的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掌握比较好的职业技能排序分别是:专业设备使用技能、专业技术操作流程等;相对而言,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身欠缺的能力分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任务管理能力。

(二) 职场意识薄弱

通过我们项目组的问卷调查,当下高职生的服务意识、忠诚度、自主学习意识都不容乐观。

1.服务意识较差

问卷调查中发现,当前高职生职业素质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服务意识差。这与学校指导和家庭教育都有关系,现在的在校生普遍为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从小的教育中就缺乏“服务教育”的环节,又没有兄弟姐妹,很难遇到需要分享的机会,服务他人的意识淡漠不可避免。进入学校之后,专门的服务意识教育仍然停留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和“学生干部教育”的环节,调查显示,70%调查者的“服务”内涵有极强的交换意识和目的性。这样的意识形态,体现在未来的工作中凸显服务意识淡漠。

2.忠诚意识淡漠

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三年内大多有几次跳槽的工作经历,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较低。这一现象中至少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就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职业定位不准,职业志趣不明、就业心态不稳,加之对于挫折的耐受性较差,遇到困难首先想到逃避,于是社会担当、诚信也就跟着淡化;二是对于进入职场的必备条件准备不足充分,部分高职生对就业单位的企业发展空间、薪酬等期望较高,而自身能力却相对不足,缺乏基本的合作和敬业工作能力,表现出极差的忠诚意识。

3.自主学习意识不高

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高职学生在校长期依赖于学校计划安排,自主学习的整体水平不高,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不浓,许多高职生已经不是单纯的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而是ρ习感到厌倦和消极。而这样的学生未来既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工作的微观研究,又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分析

职业技能是指在职业环境中用以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各种能力,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通过调查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现状如下:

一是教育理念方面。高职院校缺乏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没有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全过程,未能建立起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其根源在于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打破狭隘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开展岗位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二是课程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仍以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体现行业特色的职业文化内容,特别是缺少职业文化的熏陶教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实践实训场地也缺少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缺乏职场应有的素质教育,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三是教学师资方面。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而高职院校符合这种专业化要求的教师极少,从事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般都是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职场经验、人生阅历有限,缺乏实践性指导经验和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背景。

四是培养机制方面。高职院校缺乏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校企互动、实训教学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培养机制。课程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风格、工作模式、职业规范等内容涉及较少,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内涵,未能构建起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虽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的养成、引导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这应引起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袁艳红.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4)

[2]施皓.以校企合作工作站为平台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5(1).

[3]窦苏明.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教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

篇10

【关键词】职业素养;实训;探索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职业素养,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它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是指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证明或验证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等;隐性素养是指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

二、现代企业要求员工的职业素养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这样才能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交往频繁、工作压力大等特点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的访谈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认为高职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敬业。企业老板对员工的个人诚信看得很重,企业要求员工诚实正直的、守信的、忠诚的、可靠的、有奉献精神的、勤勉尽责,热爱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业。遵守职业道德,敬业、勤业,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讲究职业信誉,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对技术和专业精益求精。企业非常注重实效、注重结果,其中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一样重要,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成果。

2.团队精神。企业非常注重团队合作的协作精神,将之视为公司文化价值之一。希望员工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有团队归属感,有合作精神。企业要求员工能团结其他成员,并努力使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将个人努力与实现团队目标结合起来,完成自己在团队中的任务,以实际工作支持团队的决定,成为可信任的团队成员。

3.心理承受力。一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与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很大的关联,通常它是指自我意识的健全,情绪控制的适度,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心理承受力好的人能以旺盛的精力、积极乐观的心态处理好各种关系,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园以后,会遇到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沉重的工作压力,这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适以适应社会。

4.人际交往与沟通。人际交往是指与人相处的能力。大学毕业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做到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同时努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企业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认同不同的思想和风格,但必须各自独立完成份内工作。一个人的沟通能力不在于说话多少,而在于思路是否清晰、有逻辑性,能否善于表达、有亲和力。

5.创新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都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大学生运用创新精神和专业知识来帮助他们改造技术,加强企业管理,使产品不断更新和发展,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尤其是信息时代的人才,更需要创新精神。

三、以实训教学为依托,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通过引入企业项目进行开发,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实训教学全过程

结合CDIO工程改革理念,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标准要求学生,以“引入项目、引入管理、引入设备”形式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项目进行研发与制作,由企业负责研发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室根据企业方的需求,制作出符合对方需求的网站或媒体作品,应用于企业实际,为企业创造效益也为学校创造效益。教师通过企业项目的教学化改造,将企业项目分解成为若干个可以实施的任务,并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加以实施,同时专任教师也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2.通过引入企业师资加以教学,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实训教学全过程

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来源于教师本身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认知。对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既熟知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职业标准,创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科技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又要将职业指导引入到专业教学中,实现学生职业指导全程化;通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将自身锻造成为“双师型”教师,增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积极聘用优秀的企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探索形成良好的专兼教师教学团队,实现学校教育与岗位教育良好对接,促进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对金华IT产业人才需求更全面更详细的调研,整合和完善IT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共同设计专业、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应用性,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让学生的实践经验与实战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3.通过引入企业管理加以实施,将企业文化全面引入技能实训课堂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下,将现代企业文化引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渐养成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引进企业的设备和管理,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的生产实训条件改造,实训室将按企业环境模式进行建设。完善网页制作实训室、媒体制作与应用实训室、信息化应用实训室,做到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创建良好的竞赛环境,做好竞赛队伍的传承与稳定,以真实企业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为切入点,进行创新创意创业的扶持与培训,真正将实训平台更好地用于竞赛、创业与技术服务。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输出口,通过制定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真正采用企业的管理方式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的培养质量更具有企业应用的成效性,通过准企业化管理,这不仅有利于整体构建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高职教育当前与今后必须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长期过程。要使高职生成为深受社会欢迎的“零距离对接”的岗位职业人,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强化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黎光明.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