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现代预算产生以来,各种预算形式层出不穷,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别,包括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投入预算和绩效预算。每种预算形式都有其自身特点,各国应根据本国特点选择最符合本国国情的预算形式。
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国信奉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用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而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单式预算的组织形式完全满足预算管理需要。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一度陷入了危机,为了复苏经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步被凯恩斯主义取代,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不断加深,正常的收入已不能满足支出,通常需要举债来增加收入。但是借债不同于其他的收入手段,具有有偿性,因此用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应该是有效益的项目,就有必要把政府的支出划分为一般性支出和有收益的资本性支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预算不但是监督控制政府收支的手段,还应作为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的重要手段。显然传统的单式预算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复试预算便应运而生。
而对我国来说,早在1986年年底,实行复式预算的建议便被提了出来,于是我国财政界开始研究复式预算在我国的可行性问题。一般认为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优点有以下几点:首先,实行复式预算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决定,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及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依据资金的不同性质分列预算分别管理,以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双重职能,还能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提高财政分配的透明度;此外,实行复式预算能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实行复式预算,涉及投资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财税管理体制、国债管理和各项基金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这种配套改革对于各方面的改革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然而在实行复式预算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相应出现,比如,建设性预算规模和结构应怎样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另外,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的关系问题应如何确定。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理性看待这些在我国实行复式预算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识到复式预算很早就出现在许多国家,但我国却才开始实行,我们应肯定复式预算的优点,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复式预算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财政困难,再者我国的国情和制度与西方国家差异较大,这些问题的出现具有其合理性。对于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的关系,但凡遇到特殊情况,经常性预算不平衡时,应该根据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具体国情来探讨压缩建设的规模与否,从建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弥补经常性预算赤字的后果,选出最符合当时国民利益、最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做法。
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进行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除银行贷款和社会集资外,仍有一大部分需要靠国家财政筹措。当国家财政安排的建设性资金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时,许多国家会通过举债的方式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来兴建一些大型建设项目。但是,举债并不能没有限度,必须考虑社会承受力、债务的使用效益和以后的财政偿付能力,保持合理的结构和规模,否则会遇到国家债务危机之类的问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进行研究,规定合理的借债规模,确定每年发行的债务额应该是多少,明确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预算监督体制健全与否对于一个国家的预算制度是否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西方各国财政监督机制,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财政监督制度相对比较严格,普遍实行独立审计制度,使审计机构独立在政府部门之外。以美国为例,其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责主要由四种机构和人员负责,它们主要是确保政府机构各项支出按照预算拨款法案完成,并且所有支出还应体现出应有的效益。此外美国也在法律中规定主计长必须与政府独立开来,主计长由参众两院联合决议并且总统签署命令,会计总署经费由国会单列预算予以保证。
预算监督机制作为预算管理体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国的预算监督机制存在值得完善的地方:随着我国预算改革不断深化,旧预算法的某些规定太过笼统,弱化了预算编制及预算监督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度,因此,建立健全完备的预算法律体系对我国预算监督体系的法治化、民主化、公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另外,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权威性,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程序,强化实质监督,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明确财政部在预算编制前的指导意见,改善财政部门之间的预算编制协商谈判机制。
总言之,不断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根据我国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国家预算管理制度应该提上日程,另外通过建立健全、完备的预算法律体系、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权威性来完善我国的预算监督体系,来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王加林.发达国家预算管理与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李兰英.政府预算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娜娜,朱黎珊.西方国家预算监督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网络财富,2008(09).
篇2
【关键词】现代企业,预算管理,控制,思考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与控制手段,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我国企业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条件下,通过各自的探索在运用预算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纵观我国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预算缺乏一定的客观性、预算管理制度缺乏、激励机制不完善、预算管理导向不明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实施的效果。有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壮大,而企业的预算管理与控制作为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现代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中的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预算管理上经历了60-70年代的拍脑袋想对策、70-80年代的完全依靠历史数据下达预算指标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从90年代末开始,我国各企业逐渐开始重视预算管理与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在预算管理上下功夫。虽然各企业在借鉴国外先进企业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分别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实行了预算管理,但是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并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未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来抓。例如:有的企业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经营计划混为一谈,并简单的认为只要将企业每一时期内的经营计划安排好就是实现了企业的预算管理。企业中不同的管理者对本部门的预算指标意向是不同的,有的企业中的内部职能部门为了达到获取本部门有利的目的,不惜讨价还价故意加大本部门的预算指标,以此来向其他部门彰显其能力与资格。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很难实现预算的公平性、客观性,另一方面使得预算管理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二)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由于对预算管理重视与理解程度不够,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掌握着预算管理的核心,而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只能是简单地为财务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也就是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而企业内部的其他职能部门并没有参与预算管理。同时,在大部分企业中并未构建一个独立的、有权利的机构来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导致现代企业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使得预算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清晰地划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中人员的岗位职责,从而使得企业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在没有经过领导层的深思熟虑后就被决定下来,使得企业的预算管理严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审核程序。
(三)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与控制的监督力
预算的审批是预算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先根据本部门的经营与业务特点制定预算草案并上报。但是,有的企业在进行预算方案的审批中,预算审批程序不健全,只是凭借企业管理层对预算的主观认识进行审批,使得预算的审批严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这就使得企业总是以对预算管理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企业预算管理的标准。这种缺乏客观性、真实性、实际性的企业预算管理造成企业预算管理存在很强的形式主义,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问题的发生。企业的预算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与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可见,缺乏健全的监督体制的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与客观性的预算管理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现代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新理念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很多企业为了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最有利机会,必须摒弃传统的、陈旧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树立全新的、系统的、全局的管理理念,从企业的领导层开始加强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控制的重视,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中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全面促进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培训、讲座来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管理者、普通员工预算观念的渗透,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成员的预算与控制意识,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参与企业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预算管理的责任感。
(二)不断完善企业的预算监督体系
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与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完善的预算审批程序的制定上的,企业的预算审批切忌不可依靠企业领导的主观臆断或一拍脑袋就决定的做法,应建立在公开的、透明的基础上实施。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并通过专门的机构对预算进行专业的分析,为企业的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科学的预算管理与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面对不断激烈的企业竞争,加强企业的预算与控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更能够有效的改变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
(三)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的内部预算管理制度、健全的奖励机制是提高企业员工参与预算管理、促进预算有效执行的基本保障。企业可以将预算方案进行逐一分解,下放到各基层部门,将预算管理切实落实到各预算责任中心、每个管理人员、每个员工身上。健全的奖励机制能够有效的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地参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为预算管理的落实、执行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与控制是现代企业发展与实现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更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企业只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制定出具有较强科学性、针对性的措施,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为现代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R&D;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企业成为研发(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投资主体,这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一种必然。从某种程度讲,研发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在未来竞争格局中所处的地位。
一、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缺乏对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曾在2000年对我国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现状组织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仍局限在生产经营领域,一些大中型企业已逐步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但对于R&D投资这样的项目还缺乏预算。笔者通过对安徽省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后发现,企业研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大致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对研发预算重视不够,预算管理状况与研发活动的要求严重滞后
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管理现状相比,我国研发预算的普及程度以及管理水平要落后很多,其关键原因在于研发预算管理的意义及其作用未引起企业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从而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的同时,却不做研发预算。实际上有的企业将研发过程视为一个“黑箱”,对“黑箱”中资金的运用不作任何干预,只关注最终的研究成果,不关心投入项目的资源耗用情况。或者有的企业虽然开展了研发预算却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缺乏有效的研发预算管理方法
从对企业的个别访问中得知,目前所采用的研发预算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不适用,认为现行研发预算方法适用的企业仅占17.8%。调查企业中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的较多,而这种状况不利于预算效率的提高。预算方法的不适用影响了预算的效果,这也是有的企业未进行预算管理的原因之一。由于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使一个研发项目持续时间的长短、资源消耗量的多少都难以准确地估计,而传统的预算方法无法应对研发活动的这些特点,从而影响了预算的效果。
(三)普遍缺乏规范、严格的研发预算管理制度
在笔者调查的企业中,仍有一部分企业未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处于无制度约束状态。而已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的企业,在所制定的预算制度中则基本上看不到有关研发预算的内容。由于制度的不健全,预算制定机构存在着随意性和不合理处。现实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将研发预算制定工作交由单独的一个部门承担;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来完成预算。如何结合研发活动的特点,建立规范而严格的研发预算管理制度,这是目前企业研发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在企业研发预算管理中树立资源有效性的思想
在研发项目的管理上,企业应当树立资源有效性的思想。从现实来看,尽管企业深知成本管理、降低费用支出的意义,但就研发环节而言资源效率的观念却显得很淡漠。现实中表现为研发资源分配不合理、资金管理松懈且使用效率低等。实际上在任何形式的生产方式中,资源都是稀缺的。人们占有资源和支配资源是为了获得收益,若这一条件不成立,对资源的占有和支配则毫无意义。企业为了获得并维持其核心竞争能力,必须从有限资源中将较大的一部分投入研发,能否加强对这一部分资源的管理,强调资源效率的理念尤为重要。
(二)适应企业研发机构的设置,实现研发预算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现实中所存在的部分企业不做研发预算与研发预算编制中的随意性,与缺乏规范的研发预算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改变以上状况,首先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研发预算纳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改变以往把研发视为“特区”而使其游离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外的现象。研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根据企业研发组织结构而定,调查中发现企业的研发预算管理模式各异,这主要是源于研发机构的设置不同。规范研发预算管理应当以此为出发点,依照如下思路进行:根据研发机构设置及其特征确定对研发预算管理的要求选择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模式建立研发预算管理制度。
(三)改革现行研发预算管理模式,建立契合研发活动特点的研发预算新模式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由于研发活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非标准化等特点,预算标准难以确定。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研发预算方法,探索符合研发活动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第一,打破以往不加区别地只对项目做整体预算的方式,而根据项目特点采取分阶段预算的方法。第二,在研发预算管理中采取动态管理的思路。研发动态预算管理避免了变动环境下由于信息不完整而产生预算偏差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适时进行差异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对预算进行调整,避免当预算出现较大差异时才调整的窘境,有利于研发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的判断及其评价[J].会计研究,2001(4).
篇4
目标。其中,最终的目标是提高财务能力,以获取可以使用的财务资源、协调财务关系与处理财务危机过程中超出竞争对手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创建财务制度的能力、财务管理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财务危机识别的能力等等。通过财务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的财务能力,并促进企业总体战略的支持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二、企业集团预算规划战略框架
集团公司,一般指的是集团的母公司。集团公司是企业集团的掌控者,一般是采用控股型母子公司组织体制来逐层控制集团内部的其他企业,其本质是一种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的垂直组织结构。集团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由若干个子公司组成,母、子公司之间以股权或者产权为连接纽带,是由母公司不断扩展而成。根据集团的管理模式,将现代集团公司可以分为三类: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持股公司制。在一般情况下,公司采取一种混合线功能划分和系统管理模式,但纯粹是基于公司是使用更多的股份公司制管理模式。在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存在多个业务单位战略。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在不同的层次,配置策略的要求是不同的。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中的问题
我国企业集团普遍处于初创期或发展期,财务战略已经成为整个集团战略管理进程的基本方面,是顺利达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是财务战略,普遍缺乏系统、有效的战略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财务战略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长,使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中在思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通常,他们缺乏自身独立性,加上企业集团财务工作的依附性强,这使得许多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人为的损失。此外,我国的企业集团基本上占主导地位的是民营企业,任人唯亲较为普遍,造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严重失职,难以真正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企业内部财务责任制度不明确
对当前中国的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部门不多,人员数量较少,这容易出现部门管理的交叉,导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混乱,财务责任不明确,这主要是由于财务部门本身不了解自己的权力,对自身的职能和职责不明确。这也导致企业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各步骤没有相应的责任人,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难以控制,给企业效益造成损失。
(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部控制
这主要是指对当前企业集团自身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当前在我国的企业集团,由于快速发展使得基础设施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财务战略管理,这一方面没有专门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导致公司的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另一方面项目内部的财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而且也没有落实好,造成财务账目处理混乱,容易出现内部管理系统和项目资金使用失控,这些都是财务战略管理内部控制不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四、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措施
(一)提高财务战略预算管理质量
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主体是财务战略管理的工作人员,提高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的措施;选择高素质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人员对企业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组织人员对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对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评估,促使财务战略管理本身的质量要求;聘用财会人员时要严格把关,对财会业务素质差的人员,应加强培训,择优上岗,使财务人员有责任感和危机感。总之,我们应该通过改善财务战略预算管理质量,为企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二)建立明确的责任内部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系统
财务战略管理的加强,就应该彻底的断绝任人唯亲的财务战略管理人们的选拔方式,并建立权责明确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财务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制度,主要来说首要的就是要在企业集团内部有一个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机构以及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的机制。其次,就是对企业集团的资金财务战略预算管理制度做到专人项以及职责明确。最后,是规划科学的企业财务战略预算管理流程,确保公司的审批制度化,内部资金更快、更好地运用,在保障预算管理制度之下高效发展。
(三)健全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的财务资金管理,具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是必须的,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资金投资。具体而言,那就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严格核实分析,进行专业的预算。此外,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也应积极吸收和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专业人才,充分的发挥其业务政策以及战略目标决策上关于财务核算控制以及管理的作用。
(四)建立企业项目审计监督制度
篇5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0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当前,我国市场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企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使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不断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我国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这是因为我国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制定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管能力与执行能力也比较较弱,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1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分析,更好地掌握市场趋势,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且完整的企业目标,实现对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企业也要重视绩效考核,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企业还应该制定出全面预算管理标准,使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要进行企业目标检测与预算指标对照,以便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总之,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使企业合理节约税收的支出费用,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我国制定了相关的税制,企业必须遵循国家的规章制度来缴纳相应的费用。因此,企业如果想要节省费用,必须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做起,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以防缴纳不必要的费用而浪费企业资金。企业要严格遵循税收制度,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在缴纳应有税收支出的基础上降低资金的投入。此外,也要降低产品的成本,合理做出预算。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创新管理方法,不断改进方案,这样做不仅能大大减少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纳税资金,还能通过创新的设计方案研发新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第三,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是很重要的,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做到内部资金的最大化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减少企业投入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中的各部门都比较分散,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保障企业各部门的正常运作。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周转资金,或者在参与招标等活动时要缴纳投标保证金,后续还要更多的资金支出,这时企业的全面预算控制管理将发挥其作用,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分析企业各部门的资金情况,从而提出合理的计划预算,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
第四,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制作和生产产品,如何把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关系企业的经济收益与资金运作。为了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因此,企业要完善考核奖罚制度,激发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中的失误,减少资金损失,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
第五,全面预算编制工作是围绕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的,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全面预算编制把企业使用资金的方方面面都纳入了预算管理中,通过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指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①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不仅要科学管控,也要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②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及激励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使企业各部门人员都能相互配合,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③企业对预算的过程实时监督,奖罚有度,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表现,企业要及时给予奖励和表扬,这样能激发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根据错误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可以警诫他人,以减少工作失误。
第六,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还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规划的合理实施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都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其能避免企业在竞争道路上走弯路和遭受较大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占据的优势的扩大,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使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多。因此,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抵抗企业经营风险,还能缓解因其产生的管理问题,从而使企业内部得到平衡发展,使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益能够最大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七,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企业在管理时,要重视预算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从企业整体格局出发,能够考虑到企业内外部的环境的资源配置影响因素,这样制定出来的财务预算才能够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才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动,才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动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2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把企业规划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工作事项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能平衡发展,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企业要不断地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掌握因企业的规模扩大而范围扩大的预算情况,发挥其控制作用。
2.2 加强全面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核
企业应该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加强全面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核。在预算控制时,企业可以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并对制度不断地改进及完善。在进行预算时,遇到问题,若能够及时指出错误并及时改正,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监管。要根据分析报告以及预算执行中的主客观因素,作为监督考核的依据,与企业奖惩挂钩,从而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真正起到为企业、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作用,只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的编制,预算才能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真正地完成预算。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企业要通过绩效考核,及时肯定员工积极的工作表现并给予鼓励和奖励,这样不仅能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使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
3 结 语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丽桉.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赤子,2014(10).
[2]张宏丽.基于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究[J].财会学习,2016(11).
篇6
一、国内外现金预算管理发展状况
最早的预算管理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和美国,而现金预算管理则出现在1975年发生的W.T.Grant公司的破产事件。W.T.Grant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商品零售商,该公司由于只重视账面会计利润和经营业绩,忽视了现金流的重要作用,最终导致破产。该公司的破产成为现金预算管理兴起研究的导火线。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理论主要有:丹尼森关于通货膨胀压力对现金短缺诱导效应的研究。该研究从企业的内外环境着手,分析内外环境对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影响。瓦尔特现金流指标与危机预警的财务分析。此研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现金流在财务分析中的预警作用。詹森的自由现金流量的研究。该研究提出企业由于成本的存在,更倾向于以资本形式在外寻求收益,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我国最早的预算管理出现在早期的民族企业中,主要是一种财务控制的管理手段。之后的预算管理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该时期对预算管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现金流管理受到重视,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也得到了改善。但我国企业现金预算管理的起步较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二、我国现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逐步建立了适合自己的预算管理制度。但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一,企业经营者风险偏好现象严重,造成决策的风险加大,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其二,缺乏系统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的现金管理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科学的现金预测;其三,现金预算管理没有划入各部门奖惩考核体系当中,造成现金流动性差。
虽然我国企业的现金预算管理不甚完善,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企业的现金预算管理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宝钢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三、宝钢的现金预算管理案例分析
宝钢早在1993年就开始推行现金预算管理模式,2008年,在全球钢铁业都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宝钢仍然盈利60多亿元。宝钢能有如此的成就,与其实施的现金预算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的现金导向的预算管理就是一个经典。宝钢积极贯彻“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针,实行“以现金流量预算为龙头,集中一致的资金管理”模式,制定了《资金管理方法》及15个管理细则,从各方面规范全公司的资金行为,确保资金安全及有效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宝钢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流程图。
从图1中可以看到,宝钢的预算管理都是以现金预算为核心,所有预算之间都能通过现金预算进行沟通,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交流,从而能更好地制定适合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决策,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具体来说,宝钢现金预算管理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宝钢管理部门有效的加强自身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约束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宝钢的资金管理部门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及《现金财务管理细则》等15个管理细则,全面规范公司的现金运用管理,确保公司资金的有效合理运用。
其二,科学进行现金预算,明确现金预算管理的目标,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宝钢依据“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按收付实现制反映业绩。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由资金管理部门统一要求进行核算。对现金流量预算的调整,宝钢建立了逐项申报、审批制度,由预算责任部门提出申请,资金管理部门提出调整依据,预算委员会批准。各部门始终执行预算,及时跟踪经营情况的变化。
其三,现金预算管理渗透到项目决策当中,以现金流量决定是否进行项目投资。
其四,宝钢通过设立财务结算中心来进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宝钢设立少数的账户,对现金流量较大的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减少资金在调拨过程中的损失,充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五,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账户管理方式,在结算中心推行“自动划款零余额管理”。即在资金管理部门的委托授权下,由银行每日上午将资金自动划入各部门的支出账户供其支用,当日营业结束后将收入账户的余额和支出账户中未用完的余额全部划回资金管理部门的总账户,各部门的收入、支出账户余额均为零。这样就能根据需要平衡调度各银行的资金存量,使全公司的资金存量占用降低、使用率达到最大化。
其六,高度重视并控制应收账款风险。采取了预收货款、定期对账、密切跟踪客户财务状况变化、货款互抵等多种措施清理历史欠款,强化货款回笼。公司的货款回笼率一直保持100%左右,保证了充足的现金流量。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信用风险,公司建立了客户信用档案,推行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加强信用风险防范。
四、结论与建议
鉴于宝钢的成功模式,企业在探索适合自身的预算管理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充分认识现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现金预算管理“主人翁”意识。企业的每一种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员工,必须使员工意识到现金预算管理与他们自身息息相关,预算目标是考核工作业绩的尺度,每个人都是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应该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奋斗。
其二,加强有关现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从各个方面规范管理。灵活运用预算编制的方式方法,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和管理。
其三,现金预算的编制要兼顾刚性和弹性这两个方面。既要坚决落实责任制,明确目标的实现的刚性原则,又要运用聪明才智,通过最优途径来实现目标的这种弹性。
其四,现金流量是关键。现金流量指标是现金预算管理的核心,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现金流量的各项指标应该成为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
其五,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企业应该专门成立风险管理部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实施风险控制,对风险进行识别,有效防范资金运作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
参考文献:
[1]Rob Reider,Peter B Heyler:《Managing Cash Flow:An Operational Focus》,Wiley,December17 2002。
[2]王化成:《全面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李俭俭:《基于现金预算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财经界》2009年第4期。
篇7
(一)能够为企业财务性质的转变奠定基础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外部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活动由过去简单的资金收付转变为资金的筹措、适当的投资决策以及相应的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企业财务性质的巨大转变对会计工作内容及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相关的会计预算管理体制不仅能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能够与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性质相匹配,为企业财务性质的优化及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从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看出,实施会计预算管理体制,是企业在当今市场条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EVA值。
(二)能够实现会计预算管理有效程序化
目前实行的会计预算管理主张程序化管理,主要通过会计工作人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而将所要预算的指标进行慢慢分解,并使相应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而对于会计工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程序化管理,对企业拥有的资金进行详细计算以及合理的预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管理程序,使企业高层的管理工作人员明确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有效避免资金短缺和资金周转困难现象
企业内部从上至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节节相扣,无论哪个部门由于资金缺乏而造成的工作失误都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而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的资金并对现有资金进行预算,可以合理地分配资金,避免了由于资金短缺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制约作用。另外,实行会计预算管理还能使企业内部的资金得到很好的周转,确保每个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不仅可以有效衡量企业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够弥补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而实行企业会计预算政策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利用净资产率的具体计算方法,使用于发展企业自身经济的资金的有效率大大提升。
二、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
我国各大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将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比如,收支状况日趋平衡;资金预算较为准确;违纪现象日益减少等。但是,由于受到中国整体经济体制以及企业间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预算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危害。经过众多专业人员研究,目前有关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一)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资金管理的“松散性”较大
从目前众多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经济水平并不容乐观,而且存在诸多令人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导致这类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会计预算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许多企业集团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至今尚未建立完整、健全的会计预算管理体制。有的企业虽然规定了相关制度,但都只流传于形式,导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金额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对资金的管理及其不严密,导致企业内部的资金松散、去向不明,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现行企业会计预算管理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债务和收支情况,净资产收益率较低
最近几年,我国大力实施财政政策,大部分企业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打开国内市场,发行了大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都应当在相应的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是,由于会计预算自身的局限性,现行的有关条例并不能提供该方面的完整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此同时,企业的净资产率的计算也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夸大企业可支配的财政金额、造成债务与收支不平衡等现象都会涌现出来。
三、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思路创新的构想
恰当的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促进该企业经济的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会计预算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该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创新,提出合理、可行的构想。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强化监督力度,确保该工作的有效进行
强有力的管理体制是任何工作有效开展的必备前提,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也不例外。在企业的日常发展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以及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对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加大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确保收支平衡。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强化监督力度,及时提出会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二)对现有的会计预算系统进行升级处理
篇8
[关键词]全面财务预算;策略路径;船舶修造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76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的一系列的规划和策划,是以围绕整合企业内外部有限资源的合理划配,以此寻求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实现途径,最终能够以低成本较为切实高效地完成企业的阶段性乃至综合性目标。全面预算的作用对于船舶修造业等大型企业的作用更不可忽视,基于各部门信息流、资源流等的整合,最终目的也是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届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个是财务管理为主的财务预算管控,细化为财务预算、投资成本、市场适应度预算等环节;另一方面是应用于更加宏观整体层次的企业战略管理决策上,有利于通过全面预算分析剖解企业成功的行业关键因素和行业内企业自身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因素,提升企业综合发展水平。
1全面预算管理对于船舶修造业的意义和目标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是当前信息化和新经济常态下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思索点,是船舶修造业等大型国企应对复杂环境、提升效率和效益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利于进一步实现降成本的良好目标和愿景,减少企业不必要浪费和内控漏洞的发生概率。加强船舶修造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员工的财务观念,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整体的运营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实现社会和经济双效益。
其次,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是提升市场份额和出口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尤其是使得繁杂的企业进行良好协调的资金运作,也为在国际市场上提升出口产品的声誉奠定基础。基于长远目标看,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我国船舶业基业长青的保障。由于船舶修造业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属性,加强船舶修造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其预算管理的整个体系,将会大大地缩减国家大额度财政资金的注入,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以及平衡社会各界利益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国家其他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综合上述的几点主要的意义,可以得出船舶修造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与时代经济背景融合,保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绝对的优势,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并且对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意见支持,实现企业跨越式健康发展。
2船舶修造企业视角下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问题汇集
首先是船舶修造业相关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淡薄,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国企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已经与实际情况脱钩,而已有研究表明不断更新观念,掌握市场信息并且及时调整和进行有力的整合是企业长久焕发活力的保障。而我国船舶修造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的不佳,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受阻,企业成本总开支居高不下。其次是在企业膨胀化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全面预算管理涉及的部门不断增加,其组织结构的管理也日益复杂多变,短时间内很难建立与自身相匹配的全面预算管控体系,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反馈等重要环节不够科学体系。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以内部控制为主的监督和约束的制度和规章也乏善可陈,任何规章制度的执行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和管控。鉴于我国船舶修造业的内部监督机制更是严重缺失的现状,必须予以适当的重塑和完善,加强对船舶修造企业的内外部监督,以此减少摩擦和不必要损失的发生,以此进行指导。最后是当前船舶修造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深化,信息化是财务管理中提升监督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下。
3完善和提升船舶修造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31提高船舶修造业相关人员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要想提升我国船舶修造业相关人员全面预算管理的意R,实现精细化和高效率地运转,主要是让相关人员熟悉掌握当前经济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理论,然后再将其融入到实践管理中。主要有以下思考点:一是加大全面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争实现高效全渠道的宣传。二是着重加强船舶修造业各个部门之间人员的沟通和协调,务必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输送和分配。以各种措施提升相关人员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为构建和完善船舶修造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当前供给侧改革下降成本的目标。
32船舶修造业企业积极地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体系,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
构建和完善船舶修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执行体系是提高其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乃至整个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管理层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纳入企业的决策层,并且在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下积极完善和重塑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原有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剖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新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不能忽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更新和重塑,严格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现状去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杜绝自身主观色彩的掺入。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借鉴:首先,要制定强有力的执行体系,全面预算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其次,要本着优化全面预算管理高效运转的理念进行设计,杜绝有选择地投入。只有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中各个环节和流程的完整、科学等基础要求,才能将降低船舶修造业的成本落实到实处,以此最大限度地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33建立和完善船舶修造企业全面预算的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对其监督力度
当前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由于部门间不透明的信息传递机制,加之外部信息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多变复杂性,导致多数船舶修造企业短期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把握不够全,进而导致财务资金紧张甚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更不用说后期完善和提升自身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因此,建立和完善船舶修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控的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必不可少。首先,船舶修造业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重视和加大对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预算的实际实施情况乃至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使其监督和控制形成常态化的机制。对于任何违反既定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切实地加大惩处力度,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谨性和刚性。其次,船舶修造企业必须时刻更新和完善自身相关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使其自身的监督系统紧随全面预算管理的步伐,避免其内控监督体系形式化和表面化现象的出现。总之,船舶修造业要充分利用风险预警机制作为保障全面预算管理顺利开展的最后屏障。
34充分挖掘当前的互联网平台,加大科研力度,提升船舶修造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当前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迅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良好性是船舶修造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幅度削减成本支出、合理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是船舶修造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全面体系高效化的强大推动力,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障。针对当前我国大多数船舶修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较低下的普遍现象,应该不断地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合理有度地加大资源、技术等要素投入,以此实现互联网经济背景下船舶修造业全面化、迅速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最终消除其信息沟通的壁垒,进行科学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妍浅谈船舶企业的全面预算[J].经济师,2012(10):170-172
篇9
(一)预算与资金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当前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优化企业资本运作方面的作用,预算管理工作流程、预算计划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调整以及预算分析考核方面存在较多的漏洞问题,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资金的管理上,由于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因此存在着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一些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增加了企业运作的资金压力。
(二)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风险意识不足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然而部分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过程中,风险控制管理意识较差,内部控制管理压力不足,导致企业下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筹资、投资、合同风险,对于风险控制管理的主动性较差。
(三)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手段,也是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基本措施。当前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严重弱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造成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得不到有效的评价,也不利于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改进与完善。
二、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企业财务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的相关要求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特点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应该根据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企业治理结构、会计控制目标以及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等,重点针对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有序的实施。
(二)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提高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质量,应该以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作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职能,尤其是在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相应的制衡关系,重点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职能,并尽可能的强化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独立性,通过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来确保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开展。
(三)强化企业的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
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的最常用的会计工具,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组织手段。在企业的预算控制管理上,首先应该明确预算控制的内容,即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融资、投资、采购、生产销售以及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进而按照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合理的编制预算计划。同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明确预算执行部门应该担负的责任,通过制定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确保预算控制的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在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则应该根据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风险预测、识别、评估以及分析报告制度,强化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问题的防范控制能力。
(四)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体系
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按照《审计法》中的相关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审计工作体系,以对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与协调,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审计工作,在工作方式上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各种系信息化的手段,在方法上应该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内部审计抽样、内控测评以及企业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进行全面的审计。除了由企业进行内部审计之外,还应该结合外部监督结构配合审计,通过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问题进行寻找与分析,不断纠正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环节,进而提高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制度与成效,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
三、结语
篇10
一、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
(一)对预算管理重视度不够
企业中的部分领导没有对预算管理有足够的重视,把重点放在了企业的利润增长中[1]。有的部门主管只是简单的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且认为预算工作只是对财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甚至认为进行全面的预算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没有真正的开展该项工作,没把企业的预算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而多数的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的管理内涵没有准确的理解,还停留在在较为传统的财务预算与管理层面,在工作也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很多情况下,还会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出现混乱局面。
(二)预算编制内容不完善
多数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容只是对损益性财务和相关方面进行了预算,而对于资本性支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资产负债等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其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关联性的分析,对于企业中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阶段不能有机的结合,没有对企业中的资金走向和投资结构进行合理的预算和规划,对企业的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的意识不强。
(三)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纵观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全面的预算管理部门,但是在工作中,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很多工作职责模糊不清。同时各财务预算的监督和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把更多的预算管理工作都交给了财务部门,使得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增多,难免在对预算的编制工作中出现差错[2]。对于预算的管理也没有建立起标准化和系统化的规章制度,使得工作中没有章法可循,各工作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大大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创新方式
(一)创新预算管理理念,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
当前企业中在预算管理中出现的混乱局面很大原因都是由于对预算管理内涵与理念把握不清,未能对预算管理工作有足够重视所致。因此为了改善当前存在的混乱局面,企业必须树立起全面的预算管理理念,转变原来“目标加考核”的理念。可以通过广播、报纸和杂志等渠道加强对预算管理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同时还要定期的开展预算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使每一位人员能够对预算管理的内容、作用、意义等有清晰认识。而企业中的领导阶层,要不断学习,用现代化的预算管理理念武装自己头脑,带领企业员工到预算管理工作做的好的企业进行观摩学习,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在企业中自上而下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视对预算创新理念的学习与应用,使预算管理深入人心。
(二)创新预算管理机构,加大预算管理监管力度
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机构,能够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同时也包括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首先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对预算管理各个管理岗位职责、预算的内容程序、原则组织、编制基础和执行控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实行一一责任负责制,明确对各个部门的直接负责人,并保证人管理制度能够真正有效落实,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找到直接负责人,能够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其次,建立健全创新形式的预算控制和执行体系,例如日常统计报表、中期预算表等责任报告体系。最后,要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监督,督促预算人员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预算管理编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为了加强对企业预算工作的管理,在企业的预算编制中,最好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编制方式,让企业中的广大员工都能够积极的参加到企业预算管理中[3]。首先,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就应该由上级部门制定任务目标,并将任务及时下发,之后各个基层再根据任务目标内容,制定出详细而准确的预算报告,再提交给企业上级领导,待通过审阅之后,在递交到企业中预算管理部门节能型最后审核,如果出现意见分歧,立刻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一起讨论,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其次,实行奖惩制度,严格制定考评指标,真正发挥出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另外,在预算编制中,加强全体员工的互动,层层审阅,不仅能够确保预算方案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还能够极大的调动起基础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上一篇: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
- 下一篇:民营医院人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