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

篇1

【关键词】视觉传达;网页设计;教学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2015年11月12日,2015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正式落下帷幕,最终交易额也正式揭晓。据阿里巴巴实时数据显示,2015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最终以912.17亿元交易额拉下帷幕!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绝大部分人们现在正常的购物需求都由互联网来主导,人们对网页的视觉性体验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社会对于网页设计师的需求也是逐年增多,社会各种互联网培训学校也是悄然升温。基于这种社会需求,国内许多高校在也都增开了《网页设计》课程

笔者在艺术设计学院里从事了多年教学工作,目前所受课程都是视觉传达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主要授课的对象是视觉传达系电脑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大三的专科学生,这些学生们经过大一、大二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和软件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针对视觉传达系开设的《网页设计》课程,主要是从艺术设计层面,培养学生的界面设计能力;而计算机类专业中网页设计的课程,则侧重网页的程序的开发和数据库的建立能力。

但是结合实际的社会需求,更需要的是将设计与程序开发进行有机的结合,而以上不同学院的专业区分的课程设置是完全分隔的,经过实践教学,笔者认为其不够科学和合理。下表是某公司的一则网页设计师(美工方向)招聘的专业能力要求:

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良好的创意思维和理解能力;

熟悉HTML、CSS语言、div+css网页开发,有丰富、真实的、独立完成的、符合W3C标准的制作成品(要求兼容各主流浏览器),对web3.0网站有一定的认识;

有 开发、网站搜索优化经验优先;

精通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对图片渲染和视觉效果有较好认识;

专注于网站界面开发与设计,以及用户体验优化,较强的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能力,良好的美工基础,能够独立设计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前台页面;

从上表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果,那就是对网页设计师美工不仅要求有平面方面的设计能力,同时要懂得与之相关的编程知识,结合实际市场需求,高校在网页设计的课程设计上应进行更有意义的创新改革,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浪潮。

针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几年的基础课训练,已经具有了极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较好的设计能力,但如果针对将来要从事网页设计师这个岗位而言,其又具备如下缺陷:

一、缺乏对不同载体下页面设计尺寸方面的认知

相比较起来,学生几年所接受的知识,都是与平面打印相关系,运用的单位无外呼厘米、毫米、米等打印度量单位,对应的载体是纸质文档,因此设计惯性知识考虑单一。而相比较起来网页设计最终的呈现载体是计算机屏幕,不同屏幕分辨率下,呈现的页面效果会有有所不同,而且页面中图标的尺寸,各个元素的尺寸,直接影响了人们通过电脑查看的舒适性,而电脑屏幕的度量单位是像素,怎么扭转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认知,是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如果不处理学生对于尺寸方面的认识,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设计的页面由于尺寸问题不能实现。这个问题曾经笔者在实际的设计案例中也是经历过的。

针对此问题,笔者经过实际的教学研究,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屏幕载体之间的数据,自己截屏研究--模仿设计--实现再呈现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网页设计中的整体尺寸以及各分类元素的尺寸设计问题。

二、英文水平薄弱,代码知识严重欠缺

对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英文水平,因此本科毕业考核标准对于艺术生的英文水平的标准基本上是三级水平,而专科生对于英文水平是没有设定的,因此学生的英文水平普遍较差,但要想从本质上理解网页设计的知识,同时能够便于纠错和设计浏览器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核心的英文代码知识,但学生在这个方面基本上是一张空白纸张,也因为是这个问题阻碍了很多学生通往网页设计师之路。

针对此问题,笔者到目前也没有找到更好的、更快捷的方式,但结合实际情况,希望之后在网页设计教学之前增加学生对于html代码知识的学习,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案例操作时间,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达到精通的程度。

以上就是笔者对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的一点思考,网页设计是伴随着时代而产生的,市场对于网页设计师的需求之后只会增加,而高校是培养网页设计师的一片沃土,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摆在很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面前的一件大事。希望通过本文的一点思考,对将来艺术设计院校的《网页设计》课程改革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黎永碧.杨战旗.《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化 2013.2:208.

[2]姚翠兰.以就业为导向的网页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以艺术类职业院校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2:28-29

篇2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新的要求。本文从教学逻辑的角度出发,依托大数据提供的众多优势,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的创新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逻辑;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16-03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冲击着各行各业,一定程度上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却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国内高校亟需变革教学培养模式、创新教学逻辑与教学实践方可培育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尤其是一些刚升本的本科院校,更是需要在教学方面实现积极的转型。

二、基本概念介绍

(一)大数据

大数据概念在近几年才刚刚提出便以飞快的速度席卷而来。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我们可将大数据理解为:运用全新的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处理手段,对高速增长和实时变化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决策、处理及优化后形成的庞大数据集合。“大数据时代”正在多个领域充当颠覆者,即使颠覆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

(二)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起源于平面设计。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这些形式均是通过人眼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特性的符号,即视觉符号,来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因此,我们可将视觉传达设计理解为:是设计者借助可视化的表现形式、通过视觉感官刺激来实现信息传播目的的各种方式的总称。经研究发现,如能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将试图宣教或传播给观众的影像辅助以文字表现形式,图文并茂将会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三)创意课程

创意课程,主要是指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开设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其创意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在平面设计时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一门课程。

(四)教学逻辑

教学逻辑是一种应用性的逻辑,所反映的是教学主体对于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研究思考后发现的一些客观规律,最终形成的是规律性的认识及某种固化的形式结果。由此可见,教学逻辑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以及组织教学活动实施的依据。根据不同的评判标准,我们可将教学逻辑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层次结构从宏观到微观来区分,教学逻辑可分为:课程的教学逻辑,学段的教学逻辑,单元的教学逻辑,课堂的教学逻辑;而从教学逻辑的结构上讲,又可分为:基本逻辑,辅助逻辑,子逻辑,同时又有逻辑的主线和副线之分;如果从形式上进行区分,教学逻辑则可以分为:强概括的逻辑,中概括的逻辑,弱概括的逻辑,这些内容将成为理念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逻辑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沿用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逻辑,不大重视学生创新设计理念的培养。例如,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课堂上,如果老师要求“要讲究人物的五官比例,画面布局,线条不能乱等等”,然后提供“范例”,那么学生通常会交出一份和“范例”几乎无二的绘画作品。这令许多老师感到十分无奈,“真不知道该不该给学生提供‘范例’。如果不提供,学生就会抱怨不知道画什么好;而提供了‘范例’,班里的很多学生就会‘照抄’,个性化的绘画实在是太少了……当然,这仅仅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幕而已。经过总结发现,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教学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见表1)。

四、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创新思路

在大数据背景下,笔者通过互联网海量案例的分析调研,结合长期从事视觉传达教学经验,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如图1),具体展开如下。

(一)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人类一般思维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几个环节。而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一般是在经过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之后升华实现的。思维的形式,不外乎就是概念、判断以及推理这三种形式。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当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应当注意多给学生讲授一些有效的思维[1]方式,如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移植思维、分解思维、质疑思维等等;其次,可以补充一些实用的思维方式,如:增值思维、立体思维、极限思维、动态思维、超前思维、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互动思维等;再次,应该倡导学生熟悉和探索各种创意思维的方式,如可借助大数据时代海量资讯和案例等各方面的有利l件,通过思维方式的培养开阔学生思路。

(二)增加创意思维案例的讲解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那么就意味着实践技能将日益被强调。因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背景发掘更多的案例,用数据案例去引导学生开发和锻炼创新思维。对此,本研究通过网络资源截取了若干优秀的创意设计(见表2)。

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视觉传达专业创意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将技术的教学从课堂转移到课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更多更好的创意案例,摒弃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讲解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photoshop的课堂,老师通常情况下是带着学生做一个例子,在此过程中重点为学生讲解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技术。

(三)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大数据时代,如果给出一个关键词,我们很容易引伸出大量的相关数据,也更容易获取数据、图片、文字和案例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也将变得更有针对性。例如,在广告课上,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做个游戏,然后在黑板上写下“狗”这个单词。接着让大家轮流上来写下尽可能多的跟狗有关联的词,最后再让每个人选出几个关键词来编故事。很神奇的是无数狗粮的广告就出来了。这样发散思维比对着屏幕生硬的想狗粮广告要容易很多。这就是发现思维的力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的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力,你能想出多少种设计方案?

2.多向思维,淡化标准答案。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3.打破常规,你能想出别人没想到的吗?

4.跳跃思维。大胆质疑。

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给出发散思维的培养思路如下图所示:

(四)激发学生课堂上的无限创意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丰沛、获取途径便捷,我们在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把握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去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无限创意。

1.提供创新的沃土――构建宽松平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想象丰富;相反,学生思路阻塞,心灵闭塞,就无创意可言。如果一位老教授面带微笑授课,讲话幽默风趣,及时对学生鼓励和表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

2.汇集创新的活泉――敢于质疑,拓宽视野。在创意课堂,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动脑筋小组[2]或团队,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创意。让动脑筋小组在相同时间内对同一问题做创意方案,然后进行评比。在评比过程中,首先让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案,接着由组内和组间对方案互相评议,要求只讲缺点不讲优点。而被评议的人员只能记下缺点,不能解释和申辩。随后设计方案的修改要遵循“没有提到的不动,提到的地方必须修改”的基本原则进行。如此几轮之后便能形成好几套设计方案。这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设计创意更具深度和成效,在课堂逻辑上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创意与视野。

五、创意课堂要注重教学逻辑理论和实践

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核心和亮点。我们除了要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在创意思想的培养方面狠下功夫。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设计专题理论讲授,既涉及平面设计常见领域,如招贴设计、字体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等,也包括平面设计专业领域,如多媒体课件画面设计专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所学设计知识将会在哪些方面产生效果,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但需注意的是,教师的审美观点和偏好客观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在某位教师单独看完学生设计作业后,最好能由本教研室的其他教师辅助进行评判;如有机会,还可以找几名优秀的学生来发表观点,协助评判。其次,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安排风格不同的专题讲座,讲授诸如简约风格、传统文化风格等不同风格的源流、特点和设计关键,有针对性地进行作品分析并布置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此,笔者总结出实现教学逻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八点要求:(1)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才会生动;(2)把联系引入课堂,教材才会鲜活;(3)把观点引入课堂,思想才会碰撞;(4)把比较引入课堂,理解才会深刻;(5)把体验引入课堂,情感才会共鸣;(6)把方法引入课堂,能力才会落实;(7)把用心引入课堂,领悟才会生成;(8)把自由引入课堂,学习才会自觉。

六、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人才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随着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堂教学中来[3]。只要能理清教学逻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大数据时代下的各种数字化技术,就能让平面设计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逻辑的创新,可以有以下几点改进方向:(1)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解经典的思维方式以培养创新思维。(2)大量运用各类平面设计创意思维案例以拓展学生思维。(3)注重并加强学生设计发散思维的训练。(4)充分利用课堂去激发学生创意。(5)关注并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增强互动。

总之,学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必须加紧改革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时代特色与优势,通过现代化的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将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出有发展潜力的精英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向春宇.激发中职学生平面设计课堂创意思维的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4,(22):22.

[2]易娇.《平面设计》课程中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5):166.

[3]何婷.论数字化背景下中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35.

收稿日期:2016-11-25

篇3

1.数字化时代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带来的影响

视觉传达就是依靠视觉媒体来显示和传递相关信息给观众,从而进行设计。视觉传达展现了设计者所在时代的特点和对应的文化内涵,视觉传达不但是一门新兴艺术,它更多的功能是承载有设计者和观众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任务。因此视觉传达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艺术。当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化时代的来临,视觉传达所涉及到的领域也正在逐渐的扩大,并且同其它行业之间所产生的交集也逐步增加。逐渐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为了一个同其它视觉媒体专业有着紧密联系并且相互协作的设计行业。视觉传达专业涵盖有“信息的传达”与“视觉符号”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中,视觉符号的意思是人类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全部可以进行表现的事物一定特征的符号;而“传达”指的是,该视觉信息的者使用相关符号给予观众进行信息传送的一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拥有特殊信息的“视觉符号”在进行“传达”的过程当中,一定需要借助特殊的平台实现这一目标。在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人类开始大量使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手段来进行动态或者静态、抽象或者具象的声音、文字、图像等的视觉传达工作,而设计者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因为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使得作品自身拥有极大的信息量。并且在进行传达的过程当中,受到数字化时代的影响,这些设计往往展现出极强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并且依靠互联网,在进行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极低。因此就可以更好的帮助设计者来开展视觉传达工作,并且依靠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用于视觉传达的媒介也从传统的纸媒发展到目前的电脑、手机等数字产品之中,这些都无形的增加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总的来说,在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之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内容到形式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2.中国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作者针对中国诸多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高校进行调研,发现在整体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构架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设计”三个部分,在该体系之下所开展的专业课程依然是广告设计、CIS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为主的主要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所牵涉到的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所占用的课时过少,这让当下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如下问题:(1)部分学校对于社会人才需求的认识不够充分当下,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进行的教学依旧仍然沿用传统的二维平面化的书本设计方式并进行排版工作,新兴的电子书设计的相关技术理论还没有编入相关的教材当中,传统陈旧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人才的需求。(2)人才培养目的有待明确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脚步,计算机、互联网与数字通信行业正在进行高速的融合与发展,同时一项新兴的领域也随之产生,它便是数字媒体技术。它通过使用电脑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数字化设备而开展相关艺术设计,属于计算机和艺术专业的结合体。目前该专业的侧重点在于视频的编辑制作、动画设计和游戏设计等,整体偏重于娱乐产业,虽然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二者之间存在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因为二者相互交叉使得高校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定点培养陷入了迷茫,怎样才可以充分发扬该专业现有的特点,并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并且符合社会对于该行业人才的需求,这是当前我国一些高校所共同面对的难题。

3.数字化时代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性教学研究

作者以某大学开展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性教学方式作为例子,总结归纳出当前我国高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1)掌握时间点,将高效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进行完善针对目前的状况,作者认为需要重新针对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构架进行重建,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高质量课程群。另外,高校还需要按照社会上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不同需求,开设相关的具有时效性的选修课程。作者认为,高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要采用传统课程体系作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基础,但是同时需要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例如,对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大量增加数字设计课程的课时安排。在传统课程是广告设计、CIS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为课程的前提下,增加部分具有时效性的教学内容设计,以求拓宽学生的能力范围。例如在广告策划环节,学生不但需要针对广告策划、广告文案以及平面广告设计进行学习,还需要在课程当中加入影视广告、网络广告等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学习,因为在实际情况下,许多产品的销售者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大多数并不是平面广告,而是数字广告。因此,在该大学当中,开设影视广告课程具有实际的意义,并满足了在信息时代环境当中,人们对于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人士更高的要求。并且,在技术类型课程的安排上,增加了对于软件3DMAX的学习课程,以求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三维空间的设计。(2)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改良,力求满足社会要求作者通过对现有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的观察,发现目前在我国进行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专业当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已经显得过于陈旧落后。因此,作者认为,在进行视觉传达的教学过程的当中,教学者需要对所传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创新。例如:在某高校当中,率先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开创课程“UI的设计和创新”。因为自200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数字产品开始走向人们的生活,截止到目前,中国针对网站、软件设计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开展该课程能够在满足时代要求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4.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视觉传达专业;创意产业;课程设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全球最具市场价值与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英国政府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创意产业”概念: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主要涉及广告传媒、视觉艺术、影视表演等领域。面对新的时展诉求,作为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其课程设置方面却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1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概况

视觉传达设计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的图形设计。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上正式提出“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首次在国内使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名称,之后几乎遍及所有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全国高等院校。2013年,据教育部初步统计,国内已有逾千余所高校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超十万余人。随着专业规模的扩大,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以形式主义美学占主导的教学传统与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之间矛盾突出。为适应创意经济时展需要,课程设置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意视觉能力的表达,成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2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原则

随着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对于旨在培养创意人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本课题组对河北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的摸底调查,发现源自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偏重知识传授,在实践操作方面较为欠缺。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制定。

(1)科学化原则。根据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在课程设置上统筹安排,既要考虑专业特点,又要兼顾市场需求。在课程安排上按照阶段划分、循序渐进,从强调手工技巧训练到注重创意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多元化原则。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当今社会对设计人才多层次知识结构的需求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使得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必须多元化。实践证明,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市场意识。

(3)实践性原则。实践化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中实施实践化教学,将专业知识与市场实践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专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3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课程设置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研究的调查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调研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2013级的在校学生,访谈对象是前几届毕业生。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本课题组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78份,回收率95.6%;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是94.9%。根据访谈问卷的梳理总结,我们发现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不足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同质化问题突出。在课程设置方面,多照搬知名艺术院校课程结构,没有形成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过于偏重专业课程设置,但忽视艺术史、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策划等理论课程。其次,师资力量薄弱。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来说,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立时间较短,缺乏高职称、资深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多以青年教师为主,职称结构多为讲师。青年教师大多没有企业从业经历,市场经验匮乏。此外,一些工科院校实践环节较少,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根据本次调查发现,80%的学生认为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是实践操作能力;60%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1)对视觉传达课程设置的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本课题组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多集中反映现有课程设置与市场契合度不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工作后不能尽快投入公司承担的系统项目工作。面对视觉传达课程的独特性,学生们希望加强对设计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课程教学方法的选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材的选择多样化,以鼓励学生负责自身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作为准则。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课题组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提出希望改进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采取灵活机动的授课方法,可多开展主题讨论和案例教学。

(3)课程的评价与评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程考核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本课题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学生们普遍不认可传统的考核方式,而更倾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包括评定和评价两部分,主要基于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如习态度、参与过程和发展认知等方面。通过对既定目标进行评判,进而决定是否调整课程设置,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视觉传达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08-01

课题:项目名称《‘项目驱动”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在高等院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使学生具备解决和完成实际设计项目的综合能力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实践操作能力。

一、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依托海西产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能在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视觉传达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为国学习的思想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了解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播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在设计创新、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符合国家考级的外语水平。根据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本专业设置了二个培养方向:A、平面设计方向;B、广告设计方向;C、数字媒体设计方向,经过四年学习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应具备以下要求:

(一)在知识结构方面

1、具备较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2、了解本专业学科领域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工艺、新技术,获得本专业学科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设计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和较高文化艺术素养。3、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胜任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设计、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4、掌握视觉传达设计预测及流行分析基本方法,具有独立完成设计方案的基本能力。

(二)在能力结构方面

1、专业能力: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技能和学术研究、创新方法,获取和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能力,并能够初步运用营销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设计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了解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社会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现场处理能力、沟通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地运用、处理、翻译中外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相关资料的能力。

(三)在素质结构方面

1、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具备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2、专业素质应具备法律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安全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

3、职业资格要求: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包装设计师,装潢设计师,商业美术设计师,网页设计师。

三、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培养机制实践

1、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规划思路

课程是实现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保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急剧变革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人才资源必须在社会市场的配置中发挥效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上,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模式,着重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实现由单一的专业技能模式的知识教育体系向多元综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

2、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分析课程结构,解析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在课程设置上以平面设计为主,包括印刷、广告设计、包装、展示设计、图片影像等主干课程,并融合了广告、装潢、环艺等边缘相关知识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的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复合型技能人才。目前高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缺乏战略性、结构性思维,原教学计划中课程罗列,课程之间承接性不明显,缺乏系统性,这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确专业方向,学习效果应用性比较差。因此我们要突破展阻滞的瓶颈,改变现状,对课程进行革新。

(二)重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思想与观念主要反映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关键,也是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的基本要求,它随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延续而发展,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对课程的设置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3、项目化教学法的应用

(一)推动“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是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决定性因素,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了项目实施的结果。组建一支具备理论知识和职业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行项目化教学法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经验、掌握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精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视觉传达实际项目的应用与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鼓励参赛,培养学生的造型技能和艺术素养。如鼓励学生参加泉州首届极地冰雪节“海峡两岸大学生冰雕创意设计作品大赛”,让专业竞赛项目代替传统的作业训练模式,以“比赛―练习―比赛”的竞赛模式取代“练习―练习―练习”的课程形式。

(2)校企合作,拓展“产学研”一体式实践教学。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充分利用企业或社会举办的项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由专任教师、企业设计师引导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实施项目,完成考察、设计、操作、结题检验的全过程。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改善教学条件,强化课程内容,使得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互相促进,实现学训合一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从而推进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改革。

四、结语

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是一个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再课堂教学---再专业实践的过程,它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结合市场变化,引入项目化教学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科知识的传授与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完美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将人才培养模式由“以传统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

参考文献

[1] 李跃芹.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133-135.

[2] 赫荣定,马丽娃.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1):11-13.

篇6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多学科;多媒介;跨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46-01

一、在原有理论教学基础上拓宽理论知识

我们现在的大学中,很多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专业为中心设置的一些核心课程。对于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这一边缘性的学科而言,知识范围的宽广、精深可以说直接影响到设计者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因而我们在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就应当充分注意这一点,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文科学课程应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仅只关注到狭隘、有限的跟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同时也要兼顾与此专业相关的其他理论课程的设置,正如何洁教授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所说,在研究视觉造型、美学、传播学的同时,还要研究语言、社会、市场、心理、生理、物理、哲学等诸多学科。我们也可将这些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同学拓宽眼界,从其他的一些相关学科当中去汲取养分,为以后从事设计工作奠定厚实的理论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并不仅仅只在于向学生灌输多少知识和技能,学生的作业是否完美,更在于给予他们一个关于设计的广阔的哲理空间,帮助他们去探寻最新的问题,从蕴涵丰富哲理的设计教育中受益终生,这也将是我们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二、与市场需要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毕业生在毕业后往往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因此了解市场的需求对于高校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高校跟企业进行联合教学,一方面,学校便可以通过与企业、市场的密切联系,随时根据市场发展动向及人才需求状况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可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一系列社会实践第一线的优秀设计师来学校开设讲,用成功案例诠释设计理论,为设计教学注入新的设计理念;此外,学校应开设实践教学基地,与具有较强实力的广告公司、印刷厂、广播电台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或者在学校建立自己的设计公司,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道路,使教学面向市场。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中流砥柱,为中国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再创新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原创力

创新是设计的永恒主题。纵观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缺少有个性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便是如何开发创新型的设计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从整个教育体系角度出发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也就是在上文所谈到的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与市场相结合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这两点的结合,融会贯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使学生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培养学生逐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创新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树立新的设计理念,勇于批判传统设计思维,突破陈规,进而全面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力。最后,建立新的教学机制。教学机制必须适应社会、经经的发展。良好的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创新型人才也必然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对于培养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学科、多媒介、跨专业创新型人才必须从整个教育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内因与外因,努力从深层次挖掘出问题的本质。由于设计行业发展的复杂性,我们应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从而探索出新的设计教育模式。唯有这样,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视觉传达设计”是艺术设计重要的门类之一,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也由原有的专业方向提升为二级学科,在学科调整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之下,全国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转型期的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来说――专业竞争力弱、课堂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势必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是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前提,如今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道路。如此,加强与企业合作,将实践项目引进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市场调研,和企业的设计研发部交流学习,让设计理念变成真实设计活动更是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现状

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结果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来说,课程体系从一方面看“不够完整,有些核心课程不到位,尤其是和实践结合的一些课程”;另一方面忽视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综合性学科特性,在教学的方向上偏重于平面视觉艺术,使其不能和其他视觉传达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结合,如传播学、营销学、设计管理、消费心理学等。这样的教学知识构建单一脆弱,难以满足市场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二是课堂教学方法依然陈旧。大部分的课程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单方向的传授理论知识,师生缺少交流,更疏于引导;许多专业课程的作业也基本上是采用虚拟课题的命题方式进行,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根本就不考虑市场调查,也不考虑设计对象,更别说生产工艺、材料报价、销售手段等因素,盲目的完成一份任务而已。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限制十分不利。当然,独立院校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学生整体素质因素也对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是忽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就目前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虽然早已增添了一些实践实训教学,但是这种实践活动的实施大都流于形式,集中于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理解力和执行力严重不足。实践教学更应该强调的是与社会和市场接轨,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动手能力,更不是虚拟课题支撑下的闭门造车,必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并掌握完整的视觉传达设计市场的运作,这点尤为重要。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能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经济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效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如今,校企合作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道路,对转型期的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来说,加强与企业合作,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设计人才和熟练设计劳动者更具有实践意义。目前国外对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较为成熟,主要发达国家都成功形成了适合本国学校的行之有效、不同特色、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些模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学习途径。

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应当从自身办学特点出发,由传统的平面视觉设计为主的教学体系发展为厚基础、宽方向、多角度的视觉传达形态语言,逐步构建适应时展和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具备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设计人才。

2.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教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直接反应,根据明确的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培养目标,具体课程内容和比重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方面优化教学体系结构,另一方面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具体要求包括:(1)课程设置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学科,课程的设置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添加新兴的设计内容,如近年来的UI界面设计。(2)课程的安排要合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的规律,课程与课程之间首先要循序渐进,那些课程是低年级开设,那些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细分先后,按照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学科综合――专业实践四个阶段建构完整的递进式的知识体系。这里单独要说明的是软件课程的开设,作为现代设计最重要的工具和实现手段,软件课程在低年级就应开设,并引导督促学生课外自学巩固。(3)要注意不同类型的课程分布比重,突出主干课程,适当缩短一些一般课程的学时,精简合并一些相似特征的课程,如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都是专业基础课,可以合并为《二维基础设计》。

3.“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主导者,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教学能力并重的教师。目前来看,在师资方面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大部分教师都是各艺术院校毕业后直接转入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第一线设计公司的实战经验,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教学局面。那么比较实际的解决办法是让这些教师到企业中去,到市场中去,通过培训和再次学习了解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运作规律,具备清晰的行业设计意识,为之后的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另外也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除了引进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务实型人才之外,比较可行的方法还包括外聘行业的精英人才来院校进行授课、讲座交流或实践指导,这将为学生的专业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设立“工作室制”的探究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企联动,与企业直接挂钩,创建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实习生的身份真实的参与实际项目,零距离的掌握第一线的设计流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融入现实的产业市场。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实习政策,明确学生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有的放矢,保证实习质量;实习教师是学生实习的监管者,要关注学生实习进展情况,同时要保障实习的执行和结果,避免学生只做些打杂跑腿的工作。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规范化、落实化,而不能流于形式。

(2)设立“工作室制”

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目前主要集中于课堂案例分析和竞赛指导教学两方面,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也可建设相应的 “工作室制”来进行校内实践教学。“工作室制”以导师为核心,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团体,将教学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师生共同完成实际项目的“教、学、做”。工作室制的设立,能依托学校和企业的有利资源,导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有效的将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技能实践、师生互动启发融合在一起,将平面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立体化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教师在实践中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世界各地的很多优秀院校都采用了工作室制,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来说,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是一个开放发展的教学平台,更是目前设计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落实教学实践活动是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改革的关键,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达是多种的,单纯的理论研究还不足以支撑其良性发展,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构建现代化、职业化的实习实践环境,让设计理念变成真实设计活动,有力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结语

综上,通过分析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现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方式等改革方面,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当然,这一过程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篇8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场化教学;创新模式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面,相关高校一直在探索此专业职场化教学的专业特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逐渐建立以及健全仿职场实训基地、实验室、实践教学等若干方面的创新与改革。现今,在此专业教学中,围绕职场化教学,相关的实践指导书、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培育出符合市场以及职场需求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优秀人才,必须要进行积极摸索,不断创新与完善职场化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专业教学同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结合公司模式,创建富有独特性、创新性的职场化教学模式,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1 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性质以及教学模式

就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而言,除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基本都需要通过实践方式开展。针对此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意设计能力,展开相关的锻炼以及培养,为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的规律以及特点,同时也是实施职场化教学必需的路径。笼统来说,职场化教学主要指的是一些带有实验性、操作性以及项目性特点与要求课程,此外还关系到写生、采风以及实习等若干实际操作课程。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应基于自身教育特点以及市场需求,将职场化教学创新工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设计以及实践中,积极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务实性、创新性、延展性。同时,通过实证性方法,将广告策划实际案例教学引进课堂,联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不断积极探索此项专业课程内容的柔性边界,重点关注理论同实践教学的集成性;加强职场化教学模式的启发以及引导,增强辅助教学手段的w延性;促进教学规律探索工作发展,强化职场化教学模式创新。

2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的变革

怎样把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开拓让其对事物抱有怀疑态度,怎样激发并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将形象化的视觉元素的艺术性完美地表现出来,怎样才能让其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市场所需,照顾到消费者的 消费心理,并将这些完美的结合,以上内容均为这一学科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发展方向。

第一,在教师队伍方面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观点与方法上,其具体内容为注重实践型教师人才的培养,以市场、行业与企业的需求为基础进行教学方面的变革,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勇于创新遵循“设计与艺术创意结合”的教学方针。详细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以多媒体为媒介创新课堂知识来源,取代从前以课本知识为主导学习资源的课堂模式,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设备来满足并适应于新型科技材料、艺术表现方式、社会需求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以上几方面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并促进其不断创新。视觉传达设计这一科目属于开放性很强的一门科目,所以在该科目的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这一媒介的作用,例如影视作品、手机、电脑等视听设备与媒介;又或者广播、喇叭、叫卖等听觉媒介;再比如杂志、宣传手册、传单等纸制媒介;还有空间与流动媒介:空间上有展台、横幅、牌匾等,流动的比如说交通工具、服饰衣帽等。在以上几种媒介的基础上,不单单可以完善这一科目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二是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深化此方面的变革,改善先前课堂教学方法的缺陷,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其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艺术概论》时,可多利用启发式与互动式类型的教学方法,比如说类比法和历史追溯法,这可以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余地,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升其创造性与创新能力。比如说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科目中,可以教学知识点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综合类的实践设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添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进行即兴表述和写作类培训,利用自身实践调查的成果进行分析,以此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使其自学水平得到增强,同时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提升。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实践项目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将授课方式设置为阶梯模式,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尽量充足的模范课题,在选题上要选取具有创新精神且形式丰富的课题,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基础对课题加以深入研究。先是小组范围内进行课题研究,随后小组与小姐间互相交流,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这就是阶梯式的授课方式,这不仅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为学生今后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增加其知识储备。二是授课方式突破维度界限,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造课题实践的机会:比如说进行简单的产品包装或是宣传推广的设计等。这同时是该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设计作品展现了设计者的思维成果,若不进行设计实践一切都将是虚话。因此学生必须努力提升其综合能力,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进行富有创造性设计实践,以新媒介和科技手段依托灵活运用点、线、面等图形语言,增强设计的画面感与形式美感,使其设计的作品颇具现代性和创造性,引人入胜。三是提升即兴创作和手绘能力,使其能够不依赖于他人进行信息采集、资源调研、独立分析与思考,同时能够自主进行设计,合理解决所遇问题并进行反思。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这将为其今后的设计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以此才能不断累积并提升其创造性。同时实践练习还能够将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教学环节有效地进行连结,老师做出相应的指导,最终对作品进行专业性点评。四是在课程内容上新增实践环节,以校内资源为依托,同时利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方针来通过技术等方面的提升来丰富实验室的功能;使其进行实践基地的能够高度还原真实场景,可以满足学生设计与教师教学的需求,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硬件基础。

3 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定要抓好职场化教学工作。唯有这样,才能够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专业人才。

篇9

一、以明确的培养方向形成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有诚信敬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有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企业与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具备较强的平面设计、新媒体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与制作能力,以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适应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专业融合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视觉传达设计是以二维、三维空间的图文信息传达为主要研究方向,人才培养既要满足书籍、广告、包装、品牌形象等传统产业的市场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当下数字多媒体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新需求。

二、以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重点

针对当前社会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拓展了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艺术与技术等高度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培养出具有多维知识结构、综合交叉应用才能,能够适应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专业融合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综合能力、人文素质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培养,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适应时代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以必修课程为核心,构建多层次、交叉性的选修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可持续发展的较为完善的课程群建设。在普遍执行的以“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为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适时增加具有融合性、交叉性的课程,以扩展主干专业课程群的结构体系。如在广告设计课程群中,我们适时增加了“网络广告设计”课程,以满足网络信息时代对广告设计人才的更高需求。针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群,增加了“信息可视化设计、环境视觉设计、公共艺术媒介、交互设计”等课程,以满足动态视觉传达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影视编辑方面增加了“数字图像处理”、“动漫设计”、“影视编辑”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多维立体空间及动态影视的制作与表现技能。

四、深入社会,与企业合作

走出课堂,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对设计开发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调研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设计项目的第一手资料。目前如何形成本专业特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改革创新,专业课题选择要得到充分重视,可以借鉴上海德稻教学模式,借鉴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学中做,做中学,课题存在于教学中的形式可以是真实的设计项目,或者是非实际的项目练习,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核心就是课题。课题内容的选择关乎到设计教学的最终成果,同时也体现出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与责任心,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有效做出课题选择,指导教学。课题选择时需要注意的关键内容:

1.不能脱离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拟定课题选择范围,课题中涵盖的内容与完成难易程度要符合本学期教学计划范围要求,为保证课题选择的时效性,专业负责人要参与课题选择并审核其中教学内容。

2.艺术设计评价标准课题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对艺术设计成果的评价标准,学生可以依照明确的标准制定设计目标,进而确定设计努力方向,对学生的创作过程来说是非常直观有效的。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的建立要符合设计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精神,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全方位、认真明确的考核。

3.目的性、可行性、趣味性课题设计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首先课题目的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那些项目问题,能够有效分辨问题处于形态与材料、语义、功能等哪几个教学计划方面,其次是课题选择中设计的项目联系要与实际生活接轨,或者应用实际生活中未解决的问题,保证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为课题的可行性提高效率保障。

4.创新性、时代性响应新形势下新课程对教育改革的要求,艺术专业课题设计要具有创新性、时代性。课题选择要依据当下时代的审美标准做创新与变革。课题设计的目的就是解决当下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关注环保、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等都是有待开发的艺术设计课题。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生活,以敏锐的眼光觉察到社会形态的变化,善于发现生活中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不要一味将教科书中的参考设计内容照搬给学生。在具体的改革思路上要充分重视设计的实用性,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把课堂教育与设计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专业知识进行应用推广,进而达到实用性的目的。在实用性的原则基础上尽量能够和行业的发展相结合,通过实践这一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视觉设计和技术工艺的专业知识。

五、结束语

篇10

文章分析中国和美国视觉传达教学模式的区别,探索和学习美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模式的优势,从课堂教育、学术报告、各种大赛展览三个方面详细分析美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

美国;创新型;教学模式;视觉传达设计

美国是世界经济与教育强国之一,一些美国艺术院校有着先进的专业设备和高层次的师资,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热爱艺术设计的人才。美国的教育特色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教师教学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上,既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设计师,又培养更高层次的视觉艺术者和思想者。与美国相比,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还有进步的空间。我国视觉传达设计在教学模式上强调课堂教育为主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开发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与主动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笔者分析美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模式的优势,将良好的教学意识与方法引入专业教学,为培养创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添砖加瓦。

一、合理的教学环境为视觉传达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氛围

合理的教学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便于交流的合理公共空间。美国的艺术设计学院大楼大厅、走廊,处处有沙发、桌子供学生学习、讨论。公共空间的设计将教育、文化和自然结合在一起,在营造艺术氛围的同时,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让学生陶醉在愉悦的学习中。二是多种多样、分类清晰、功能齐全的教室和办公室。理论教室里都是弧形课桌,桌上都配有电源、网络;设计教室配有储存设计作品的柜子,教室侧面或背面有展区;绘画教室配有洗手台、纸巾,方便学生下课后整理画具;每位教师都有分割得很小的独立办公空间,方便学生随时交流。多功能的设计体现出美国教育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教师的理念,身处其中的师生在每个细节中都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服务和关爱。

二、美国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1.轻松的课堂和严格的作业要求美国的设计课堂教学氛围非常自由、宽松,课堂上师生的教学互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好,学生随时可以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布置很多学生课后要阅读的材料,随课程进度将讲义要点、作业和解答在校内的网络平台上。在考核方面,通常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包括作业、测验、展览、学术报告、期中和期末考试。在考核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全力以赴以取得学分。整个课程倡导“先有研究,再有感受,才能做出最贴切设计”的设计过程。研究讨论课是重要的教学活动,它不注重教师的授课,而注重课上师生的互动,就某个话题发表的想法和进行的讨论,教师选择讨论的话题可来自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研讨会是为培养学生创新型设计思维和观念而服务的。

2.学术报告的优势国内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在授课方式上和美国一致,首先教师提出课题,讲解知识,然后学生完成作业。两者的差别在于交作业的方式。中国学生提交的作业由教师打分,一般很容易通过。美国有专门的学术报告,要求学生把所有的视觉作品、动画、实体模型,甚至之前的草图都集合起来呈现给观众,然后从设计的最初构想讲起,介绍思路和演进,展示并解说成品,最后教师提问,再给一些意见和建议才算完成。学术报告短则二十分钟,长则接近一个小时。学术报告的优势有三点:一是不仅对专业学习很有意义,而且对学生的创新型思想是很好的锻炼;二是考试成绩更加公平,一位学生作业的水准,所有学生都能看见;三是评定的教师除了任课教师,还有系里其他教师,学生不仅获得了大量任课教师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和建议,还可以同其他教师建立一定的联系,上他们的课程时很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组织性。

3.各种大赛展览营造了创新型的学习氛围美国的设计教室墙壁上都有一个设计展区,每次完成作业后,学生都会把自己的作业贴在展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点评。教师点评多是鼓励,学生很快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借鉴别人的优点。学校平时有视觉设计互动论坛,每年邀请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专家举办讲座。学期结束时有作品年度展,参赛作品均来自学生的课程作业,由教师评审团队集中评审,评出金、银、铜等奖项。大四有毕业设计展,通常毕业班学生邀请其家人和朋友出席,安排有开幕酒会,像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庆典。这些校园内各种大赛展览活动营造了创新型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计宇.美国的艺术院校与艺术教育.美术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