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学概论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治学概论教学设计

篇1

实施政治学概论的全程案例教学已证实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相关教学案例并建立一个系统丰富的案例库却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政治世界多姿多彩,政治现象光怪陆离,政治学相关的案例材料也汗牛充栋。但是如何合理组织材料和编写案例,如何对相关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如何能够紧密结合课程相关重要的理论和概念,围绕课程教学的宗旨、各部分章节知识点的要求,建立层次多元内容丰富有社会意义和政治价值的教学案例库,需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思路。

当今世界尤其是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大量真实丰富生动深刻的政治学案例素材,这些材料和我们大学生的生活现实有各种各样的关联,能够引起共鸣和感想。通过客观材料的积累与沉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编排和组织相关数据和资料,尽量使之生动和丰富,从而能够引起学生讨论与思考的兴趣和热情。用于课堂的教学与讨论,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来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平时敏锐的关注政治生活中一些热点事件,并注意收集相关各类评论及影像资料,注重典型味性和开放性,从而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心编排和组织各种典型事件案例材料,如小月月事件、爱心妈妈事件、大月份强制引产事件“、80后”官员“火箭”提升事件、昆明“躲猫猫”案等,这些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事件,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引导大家的积极思考,对学生课堂讨论与发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政治学全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安排

全程案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总是主要是针对政治学概论的理论众多、概念抽象、体系庞杂多元的特点,在授课全程选取和各个章节知识点联系较为密切的相关主题案例,任课教师事先充分准备,认真计划案例教学教案,组织好相关材料,每次课要提前发放相关材料,并将学生事先分好小组,各个小组做好分工,通过讨论形成观点,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分好的各小组选出案例分析主讲人来发言,发言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对小组的观点加以评判,适当开展讨论,老师控制好时间,把握好节奏,然后老师进行总结性评述,结合知识点和同学的发言讨论情况进行主题归纳概括。

另外也可根据课程时间进度情况适当鼓励一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同学自主结合,根据课程章节安排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归纳案例,结合自己领悟和感受做成相关课件,上课集中时间由同学进行讲解,之后其他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适当的互动与讨论,从平时成绩等方面适当对这样的同学给予激励,进而充分调动不同学习习惯爱好的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政治学全程案例教学过程关注重心

1.案例材料选择应有时代感,社会性,应该选择具有生动时代特点、内涵深刻、材料丰富的经典案例。只有吸引同学关注的案例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要精心挑选相关主题案例。要分层次选择设计相关案例,既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

2.案例教学过程对学生也有相应要求,比如学生事先要对相关资料有充分了解,对相关主题相关理论概念要有一定预习。这样在案例讨论或者发言过程中才能有理有据,言之成理,讨论中也才能形成思辨的过程,所以需要任课老师指导学生适当投入时间与精力认真去准备。

3.认真设计案例分析问题。案例材料丰富的同时,相关授课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能很好地激励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宏观也不宜过于具体。案例问题应该能充分反映章节基本知识点的内容,深入浅出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重点难点,提升各方面能力。

4.通过网络课程网站建设提供交流互动平台。通过学校的一些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为学习课程的学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如设置论坛中心、在线辩论、等板块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激励引导学生在讨论版块对一些热点问题思考,课下丰富的交流过程也可以使得大家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5.教师注重程序过程的把握。教师要对讨论的主题、小组发言的顺序、时间的控制等做好事先的计划,要充分考虑好同学会提出的问题,能够给予同学简要精练的概括和总结,使得案例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

篇2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社会保障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97-02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保障这门年轻的学科迎来了空前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学”课程理论性、政策性较强,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过程单调,枯燥无味,很难记忆,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偏低。同时,它的实践性较强,加之政策变动频繁,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一改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思路,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能力,在具体问题的环境中发展学生技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希望通过在“社会保障学”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来缩短理论教学与现实问题的距离,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并为其他院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应用PBL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社会保障学”课程特点

“社会保障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课程涉及社会保障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知识,既包括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的改革发展潮流;也包括具体社会保障项目的概述,如养老社会保障、医疗社会保障、失业社会保障、住房社会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职工福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区保障等等。

因此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既需要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也需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多学科交叉性。由于社会保障以降低收入风险为主要目标,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包含了保险金、覆盖率等一系列涉及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学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学不仅为社会保障学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在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时必须借鉴经济学的大量研究方法。此外,由于社会保障涉及到公众意识及公民权利、公民需求、政府决策以及政府行政能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或同时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几个学科发生对应联系。因此可以说,社会保障学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

2.实践性较强。社会保障专业是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目前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社会保障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急需大量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掌握技术的社会保障专门人才。因此社会保障学作为社会保障专业一门概述性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不仅掌握大量社会保障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执行国家现行的政策方针,而且应能按照社会需求制定出或提出适当的政策。因此该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建设需要更多的实践环节作为支撑,增强学科理论和实践的互动,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保障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PBL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医学教育,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被正式引入医学教育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精炼,这种模式正逐渐被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和外语教育等其他教育领域所采用。

对于社会保障学课程采用 PBL授课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希望通过此次尝试对改革该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PBL教学模式在“社会保障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包括如下环节:

1.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PBL 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并且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来探索和解决一个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其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社会保障的实践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学”教学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学懂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针对“社会保障学”课程特点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时,可把社会保障在当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情境真实地引入课堂,突出社会保障事件的时效性,高度关注重大热点、焦点,关注社会生活,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的思考和活动有较大的空间,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科学地进行分组。PBL 学习过程均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可随机抽样确定组长,组长和组员之间自行双向选择,这样组员和组长之间可以由于共同的爱好、动机、兴趣走到一起,每个组员都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小组组长进行组员的明确分工,组织组员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讨论,要求每个组员必须发言。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讨论结果和存在分歧的问题。这样每个小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经常出现课堂讨论延续到课下的场面。

3.教师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 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 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授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学习。在 PBL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投入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和策划教学过程,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PBL教学案例的编写、综合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指导手册的编写等来表达和实现;另一方面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要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控制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鼓励组员之间互相争论、质疑,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社会保障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1.对教学资源的较高要求。PBL教学是以现实问题为基础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获取大量有用的、可能来自教材、教师和校园之外的教学资源,包括实地考察资料、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时间、小组讨论的教室、各个小组的指导老师等。这些教学资源的缺乏影响着“社会保障学”课程PBL教学模式的效果,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

2.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在现实中,“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教师长期以讲授为主,且普遍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PBL教学模式要求其由“知识的提供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化,主要任务成为监控和引导学习过程,对于大多教师而言角色的转变确实是一种挑战。在PBL教学过程中,PBL教室里经常会出现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类教师仍习惯于其在教室内的掌控和主导地位,常常控制不住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另一类教师则沉默不语,放任学生自由发挥,不管学生是否偏离了方向。因此需提前对教师进行多次培训,并加强实践锻炼。

3.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包容和平等互动,而国内的学生从高中到进入大学,一直以来所经历的教育模式都是被动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突然要求其发挥主体作用,自主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难以适应。另外,由于学生的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与社会实际问题接触较少,自主讨论难以深入,又不能分享专业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会感觉总是在迷茫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自我探索,目标不明,效率不高。加之大学评估体系的整体导向,使得学生大多追求高的分数,以求在奖学金评定、出国交流、就业等机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逐渐丧失主动探究的兴致。因此“社会保障学”课程PBL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刚刚接触时兴趣很浓,但时间一长,参与的积极性开始下降。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首先,可通过导学使其了解PBL教学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对其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其次,教师需在考虑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基础上精心设计“社会保障学”课程的问题,使其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最后,需建立与PBL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与传统的评价标准不同,PBL 教学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都纳入其评价的标准中。

参考文献:

[1]Newman MJ.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Education,2005,(32):12-20.

[2]崔炳权,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篇3

>>2013年10月云南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云南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云南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篇4

>>2013年10月宁夏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宁夏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宁夏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角色;

中途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09-02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逐步走向专业化

专业,《维基百科》的界定是“指需要特殊教育训练之后才能从事的职业,他们的主要工作通常是为其他人提供特别的技术顾问与服务。”专业化是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就是使教师成为更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不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一个过程,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和能手。

专业化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深化的结果,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走向专业化。首先,专业化是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教育发展才可能促成人的发展,只有人的发展,才有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全人类的发展。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工作是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明确的专业要求,使他们掌握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指出要“建设数万名坚持正确方向、师德高尚、业务熟练、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其次,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需要。办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的根本生命力,而教育教学水平是办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近些年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少刚刚毕业的硕士、甚至是本科毕业生进入独立学院工作,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已成为主体。作为刚刚毕业的青年学生有一定的优势,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容易上手,与学生的沟通障碍少等。但他们的教育教学的经验不足,如优化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堂控制能力,科研能力不足。独立学院必须为青年教师提供条件和搭建平台,推动青年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强化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

最后,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成长成才是每个教师的基本愿望,专业化发展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曾几何时一些人认为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没有意义,思想政治课不受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地位不被认可,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意愿,有的教师选择跳槽转行。有人说“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1]专业化让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职业地位得到确认和认可,他们的发展意义和才能得到认可,专业发展心态得到稳定,从而激发他们形成自我造就、自我发展的意识及行动,为自我成才和发展提供动力。其次是专业化让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专业化是教师自身不断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接受专业教育训练的过程,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二、专业化视角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从专业化视角正确认识自己当前的角色定位。

(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者。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一个称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而不是一个呆滞的、保守的“马列小老头、小老太”。第一,从内容看,高校思想政治课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这几门课程,这几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难理解,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愉悦性、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愉悦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课堂实效。第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一代不同一代,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走在教育教学时代潮流的前头,洞察世界发生的新变化,周围的新情况、新现象,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

(二)科学研究者。教师走向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仅仅注重经验积累的“教书匠”,而是集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为一身的专家型教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弘扬科学研究精神……努力争做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是该领域的泰斗。”[2]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必须争做一名教育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规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探讨教育改革和实践。这方面侧重于“怎么教”的研究探索。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必须争做思想政治学科研究者。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必须真正懂马列、信马列,才能讲好马列。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尤其是中国化,使自己成为理论研究者。这一方面是侧重“教什么”的问题。

(三)的忠实信仰者。是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学会用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必须成为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把对和党的理论的学习研究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价值,把对的信仰融入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身体力行。同时把传播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上好每节课,引领青年学生学习理论,让理论在青年学生中生根发芽。

(四)学生人生的导师。思想政治课不仅是知识课,教给学生知识,更直面现实,传递一种价值信仰,铸造大学生灵魂和精神支柱。由于经济全球化,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等因素,导致整个社会价值多元紊乱、道德滑坡、信仰丧失等现象,使独立学院学生对人生选择产生迷茫和困惑。另外,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校期间都存在缺乏学习目标,人生规划,学习动力不足,在就业趋向的选择上被动盲从等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人生成长中的这些迷茫与困惑作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高而科学的理想信念,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建立有意义的人生规划和学习目标。

(五)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实践证明,独立学院学生对于抽象、深奥的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不仅把自己当作学生的老师,还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对学生倾注极大的爱心,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有师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教育,因爱教师而爱课程、爱课堂。其次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才能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消除抵触情绪。最后是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的生活,不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除了课堂上花功夫,最重要的是课外走入学生的生活,与“学生打成一片”。

参考文献:

【1】张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

篇6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激发课堂活力的前提

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动态、高效、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它既有学生的学习活力,又有教师的教学活力,更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活力的课堂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堂没有活力,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要么过于偏向教师,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要么过于偏向学生,课堂仿佛一盘散沙。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先从自身出发,正确理解何谓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精髓在于“导”,教师的导是对课堂的一种调控,引导教学的方向,传导学习的内容,开导学习的思路,指导学习的方法。正如建构主义所提出的,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学习策略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由此可知,教师主导作用的含义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在课堂上摆正位置,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激发课堂活力。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德育课堂教学缺乏活力的基本条件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学生在座位上却昏昏欲睡,甚至不听课去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不想学”变成“我要学”,是解决德育课堂教学缺乏活力的前提条件,也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塑造充满活力的教师形象,打动学生,激活课堂。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是朱熹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我们不妨以这首诗来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职德育课程具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性强的特点,很多中职生认为德育课古板教条、形而上,加上部分学生对德育课存在逆反心理,学习缺乏积极性,课堂氛围往往严肃有余,活力不足。假如把德育课堂教学看作半亩方塘,怎样才能让它充满活力呢?须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给予补充。它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是教师。只有充满活力的教师才能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如何扮演好源头活水这个角色呢?可以从思想观念、思维、情绪、态度、仪表、仪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一个充满活力的德育课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观念先进、思维活跃开阔、情绪饱满热情、态度和蔼可亲、仪表时尚得体、仪态端庄大方、语言生动幽默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会使得德育课里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样的教师会用充满个人魅力的表现打动学生,引领学习,激活课堂。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名篇《学记》中提及:“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想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与学生相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上他所教的课程,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职德育课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内容,本着德育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门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德育课的实效性,改变学生认为德育课实用性不强的错误看法,同时也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课堂之外,教师还应该多跟学生接触,关注学生生活,重视学生心理需求,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教师就可以和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学生一旦在心理上接受了教师,就自然会发生情感的迁移,从“亲其师”向“信其道、乐其道”转化,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教学,乐于根据教师的引导主动学习知识,师生共同创建活力高效的课堂。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是激发德育课堂教学活力的重要保证

“气氛是指在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或景象。教学气氛亦称课堂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是教学情境的烘托和教学效果是否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占优势的积极情绪状态。德育课堂所追求的良好课堂气氛是一种“活跃”之中又保持“静谧”的教学气氛,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处于适宜兴奋状态,积极发言,但在热烈、活跃中却能冷静思考问题,而不是乱哄哄的学生凑热闹的场面。这对德 育教师主导课堂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关键是教师,德育课教师要主导课堂,就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具体实践可以从备课和讲课两个环节入手。

第一个环节是备课。教师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的,教案、教学设计应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只有做好备课工作,教师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课堂活力。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具和备学生。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好课。中职德育课教师应该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深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特点,把握体系结构,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只有精通教材才能有效地开发课程。教师不仅要开发教材本身,还要开发教材所生成的价值,从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从文化教育扩展到素质教育。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准备教具,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心理氛围和活动场所,为创造良好课堂气氛提供物质保障。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关注个别差异,力求教学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应创设符合他们年龄、心理特征和充满社会生活气息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通过情境学习形成知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做好备课的工作,才能为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讲课。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教学的设计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还是要通过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来体现。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形成和谐的互动呢?教师要做到倾听、关注和引导。随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提高,学习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中职德育课的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更容易激起学生讨论,这就需要德育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教师通过倾听发现学生的困惑、创意、闪光点,及时予以解答和肯定;通过倾听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的情况,查缺补漏;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的诉说,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积极发言的同时又能认真地思索。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通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打造热烈活泼、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管理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协调、控制好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使它们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有序的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做到热烈而不混乱,严肃又不失活泼。教师在管理课堂时不能一味地卡、压,而要因势利导,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向,有效地激活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四、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是激发德育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中职德育教师要改变过去德育课堂那种“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调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教师的教学活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师生共同激发德育课堂的教学活力。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或设备,包括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必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综合运用语言、教材、幻灯片、录像、视频、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下转第10页)(上接第5页)多种手段。教师可以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引导教学的方向,目标明确,使学生在踊跃发言时不会出现跑题;紧扣教材传导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兴奋的同时保持克制,通过书本知识探求问题的答案,既活跃了气氛,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借助图形图像、动画、声响等多种媒体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开导学习的思路;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习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的教学手段必然使德育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帮助教师成为课堂的调控者、主导者。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实践中要把握好度,找准教师和学生为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不能独霸讲坛,也不能放任自流,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达到教学目的。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创立新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是激发课堂活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总之,中职德育课要解决课堂教学沉闷、缺乏活力的问题,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通过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力和教师的教学活力相生相长,才能激发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实现中职德育课育人教化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徐厚道.教育学通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徐厚道.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科地位的提升,对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期望与要求越来越高。深人解读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状况,指出学科门类的交叉性,学科研究的引领性,研究质量的波动性构成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特征。阐释影响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研究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才队伍、实践研究、智慧层次、利益追求、学术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应对方略:1.重视实践,从创新过程中探索学科的独立性;2.开阔视角,从学科发展中拓展理论的创新性;3.严格规范,从学风建设中追求成果的质量性;4.建设梯队,从培养机制中提升人才的层次性。研究认为,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才能体现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体系性与实践性。

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呈现研究视角广泛,研究方法新颖,研究成果剧增的兴盛的局面,但又呈现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混沌”状态。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何走出这一“矛盾”阶段,对进一步深人理解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目标与内涵,构建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科学的功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释影响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研究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对策。

1对我国现行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状况的解读

1. 1学科门类的交叉性

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各门学科通过加强多学科的渗透与融合,促进本学科发展,已成为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一种趋势。诸如:哲学与历史学与文化学与政治学*体育史学与奥林匹克学、教育学与教学论与课程论、学校体育学与竞技教育学、社会学与文化学与经济学与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社会学与管理学与行政学体育管理学等等。运用多学科融合的优势互补,重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然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在多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多门学科与相邻学科内容“重叠”的现状,缺乏学科体系性与独立性的问题,如《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与《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与《体育教育学》等学科课程,都包涵着体育过程、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设计等内容。甚至在性质不同、名称不详的体育社会学科中存在内容体系雷同的问题。如:《体育经济学》与《体育产业学》、《体育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内容都有相当比例的“重叠”。再如:《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学科名称既相似又有区别,但就所涉及的内容同样存在“重叠”现象。这一现状反映在一定范围和特定条件下,多学科“融合”作用容易导致各门学科设置缺乏学科自身发展的结构牲与主体性,“有些研究有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之嫌”。如果长期保持这种学科之间的“混沌”与“模糊”状态,便会影响到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发展与成熟。

1.2学科研究的引领性

作者查阅并粗略统计了2005—2008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以“体育社会科学”、“奥运”、“社会体育”、“体育管理”、“体育心理”、“体育哲学”、“学校体育”、“体育伦理”、“体育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为题名的部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文献。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属于宏观理论研究的课题较少,尤其是缺乏高瞻远瞩的、整体性的、战略性的、规划性的、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体育学者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宏观研究是政府决策部门的事,学校只能进行微观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形成比较重视体育社会科学某一理论与实践的微观研究,最多只能上升到中观研究的空间,客观上反映出忽视体育社会科学宏观研究的倾向,以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引领”作用不够明显与突出,有待形成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内容实际的理论体系,以指导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1.3研究质量的波动性

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数量剧增,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在很多情况下,无论对个人还是群体的研究成果的估价,用的都是数量语言叫。就高校而言,申报体育类硕士点与博士点、重点学科、各级研究基地等都应有核心期刊代表作、学术专著与各级科研项目数量上的要求。就个人而言,国内各高校对体育教师个人学术成果也有数量上的要求。上述要求虽然反映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语言,“但这并未根本改变语言的数量特征”,更不能全面反映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客观上也存在着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的问题。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属于一般描述性、简单整合的研究“文体”占有相当比例。能够运用哲学、系统科学、逻辑学、文化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从深层次与不同视角分析与研究体育社会科学发展基本规律的研究成果十分匾乏。追求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是体育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如果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提升,其结果只能是数量越多,质量越低,产生伪劣作品多的可能性就越大。

2影响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因素分析

2.1人才队伍

“研究质量是人才质量的标志和反映。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单从数量上看,应该说是比较庞大的,如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绝大多数是从事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但也应看到“精英”队伍建设存在很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对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培养制度不完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领军”人物不多,许多具有“知名”头衔的“高级”人才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在国内影响力不大;硕士点、博士点培养机制的问题间接导致优秀体育研究人才不能脱颖而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存在近亲繁殖现象等等。反映出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函待提升的现实。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将影响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才质量的提升,将影响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

2. 2实践研究

关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实践的问题,是关系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是否具有科学性与研究价值的问题,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所谓研究体育实践就是运动技术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在运动场上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活动。所谓研究体育实践,就是了解情况,收集一些事实资料而已。所谓体育实践研究,就是按照个人的主观意图让别人填写调查表”等等。上述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实践的认知具有很大的局限。不可否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实践,涵盖上述实践活动,但就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内容、组织、方法与手段而言,已经远远超过上述研究体育的实践活动。“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真理的实践标准,要着力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根据实践的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同时,更好地发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干扰,体育社会科学实践研究还未受到重视,“距离”主体的人甚远,只是在体育书本或相邻学科的教科书中寻找体育实践的“答案”,造成很多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深度与质量不高,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2. 3智慧层次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必须依靠学者个体的哲学智慧的功底与科学思维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促使研究过程的“优化”,更加精确地反映研究结果与结论的可靠性、准确性。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比较注重体育经验知识的运用,比较注重综合知识与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比较注重体育知识的“接受”与“整合”,因而在科学知识体系的框架下,出现了许多体育社会科学中的“体育十某某学”二“体育某某学”、“某某学十体育”二“某某体育学”,不断地重复进行己经确定了的知识体系重新组合。在某种程度上凸现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缺乏“反思”,缺乏由体育“客观事物”抽象出来的理论或“思想”。以至出现许多“形而上学”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观点,如“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二体育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体育社会学=社区体育”、“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是对立的关系”等等,反映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缺少哲学智慧的引导,习惯用知识范畴下的“线性”思维方式去理解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中的许多复杂问题,容易受到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干扰。

2. 4利益追求

所谓“利益追求”,反映到体育学术界,也就是为获取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各种生存活动。这种生存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职称评聘、人事分配、成果评奖、晋升导师、学科建设、学位评审、项目申报、工作调动、年终评优等,无不与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有关。绝大多数的体育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对体育专家、学者和体育教师都有科研业绩要求,普遍实行数目量化管理。规定不同职称的论文篇数,发表“层次”,并将篇数“赋值”,发表篇数越多,论著字数越多,得分越高,奖金越多;“层次”越高,得分越高,奖金越多。“层次”不同,“赋值”不同,得分不同,获得的“利益”不同。学术界盛行的个人“利益”与本位“利益”的作用,助长了盲目追求数量与速度,轻视质量与效益的急功近利的、浮躁的学风,甚至导致学术腐败的产生。体育界学术腐败现象的滋生,与社会的整个学风和道德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个体在社会环境所处的地位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社会对体育学术成果价值评价导向的功利性超越了实用性、教育性与社会性,而这种实质性的转变所产生的“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对追求功利的少数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学术个体与群体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为了个人利益、小群体利益、本位利益,不惜败坏体育学风与学术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污染了体育学术环境。

2. 5学术环境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期望营造一种宽松、健康和谐的学术氛围,需要营造有利于学者主体作用发挥的环境。优化体育学术环境对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努力从事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十会积极的意义。然而,缺乏健康学风的问题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体育学术“垄断”现象比较普遍,例如各级体育课题申报中“行政”干扰所产生负作用的辐射,使得体育学术“行政化”的倾向占领上风。这种“行政化”的体育学术氛围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体育学术规范体制功能的逐渐削弱,不利于优良“文风”与“学风”的塑造,长期下去,便容易产生体育学术腐败的土壤。再如体育学术评价中的非理性化倾向,“由于公正、认真的学术评价被人为地引入到复杂的人际关系领域,偏离了正常的学术评价的轨道”。再如学术霸权现象,“就几个人搞学术统治,他们的研究左右着整个学术领域,使其他人没有发展空间”。这种学术“垄断”现象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极大,严重挫伤了广大体育工作者从事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促进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研究的具体方略

3.1重视实践,从创新过程中探索学科的独立性

3.1.1拓展体育社会科学实践领域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与其它的实践活动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最终保证理论与社会互动的意义是实践”,通过设计、调查、模拟、体验、运动、测量、实验等实践活动形式,获得各种体育研究素材,并对各种体育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等研究。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体育社会学科的实践活动,促进各学科深人发展,避免学科之间和个体学科内容的过多交叉与重复,逐步完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独立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体育社会科学的实践领域,如:国际体育、奥运经济、区域体育经济、体育文学、老龄社会体育、农村体育发展等。通过体育学科系统理论之间的互动,获得新的研究视角,促进体育学科理论的“生成”与创新,保持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具有独立性的特质。

3.1.2倡导体育社会科学实证研究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并不是事实的本身,而是事实所蕴含的无法得到解释的问题。现实中对各种体育社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想方法、不同实践标准进行解释,很容易产生于体育事实本身相背离的或者相互矛盾的结论,这种研究由于主观意识性较强,人为的因素较多,其研究结果大都缺乏说服力。因此,需要把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于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有关领域,通过脚踏实际的努力,获得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对描述体育事实的真实性与精确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体育社会科学中各门学科在加强实证研究的过程中,要主动获得符合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的信息与技术,探索与促进某一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3.1.3加强体育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

加强体育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设计与交互、微缩与传真设备、录像与电视,建立具有文献复制、数据分析、体育技术、体育语言等功能的实验室。通过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把文字、声像、信息、数据处理成图形化、数据化,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精确的和比较全面的结论。体育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经济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必须通过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室的师资队伍质量,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利用率,促进实践研究的深化,把体育社会科学实践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

3. 2开阔视角,从学科发展中拓展理论的创新性

3. 2. 1重视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理论批判

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研究应该重视对各门学科自身理论与知识体系的批判,因为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理论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价值取向并非都是具有中立性的,容易受到人为的、主观的、利益的与权力的制约,容易受到社会体制、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社会教育、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影响及其控制作用的约束。开展对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理论的“他批判”与“自批判”,一方面有利于分辩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理论与知识体系的真伪,阐明其本位功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批判的理论进行检验与反思,促进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理论的创新。

3. 2. 2定位体育社会科学实践理论导向

体育社会科学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应以实践理论为导向,要用发展的、全局的、战略的眼光,分析体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体育社会科学的实践理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理论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科学指导作用的渗透,体育社会科学的实践理论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形成语言层面的实践理论与指导现实过程的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动态系统。确立以体育社会科学实践为视角的认识观,阐明体育社会科学实践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个人与社会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只有在充分发挥宏观研究的导向作用与微观研究的具体作用的基础之上,才能为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知识体系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实践理论基础。

3.2.3挖掘体育社会科学系统理论智慧

开发与利用体育社会科学系统理论智慧,进行体育社会科学知识资本扩张与智慧教育,为更有效地进行体育社会科学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其科学性、指导性需要经过严密的、科学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过程,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系统的、超越的、能动的理论体系。通过建立学科整合、体系构建、理论创新,促进体育社会科学系统理论的智慧进化与智慧更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应以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实践观为指导,站在宏观研究的角度,从微观人手研究体育社会科学系统理论的功能,正确认识体育社会科学的本质、规律与发展趋势。

3. 3严格规范,从学风建设中追求成果的质量

3. 3. 1坚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推动学术进步。勇于学术创新,努力创造先进文化,积极弘扬科学精神、精神与民族精神。从学风建设上可以通过体育社会科学知识传递和积累的制度约束,展现个体与群体行为示范,鼓励体育学术创新。

3. 3. 2形成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个性特色

所谓个性特色就是和别人不相同的、具有自身独特性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从主体出发有个体研究、小群体研究、团队研究等多种形式,然而无论何种形式的研究,都应该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和特点。必须依靠自身的体育社会科学某一领域研究的相对优势,敢于探索别人未涉足研究的领域,生产具有个性特色的体育学术精品,凸现体育精品的学术地位,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研究向高层次方向转变。

3. 3. 3打造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精品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树立学术精品意识,通过体育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创新,打造一批精品,占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形成学科优势。“学术创新,可以打造学术精品;打造学术精品,又可以推动学术创新”。创新是学术精品的“灵魂”,要学会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潜心钻研,推陈出新,敢于超越,提出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只要把学术创新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之中,就可以出现《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奥林匹克学》、《体育基本理论教程》等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精品。

3. 4建设梯队,从培养机制中提升人才的层次性

3.4. 1制定体育社会科学人才战略规划

体育社会科学“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就必须提升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整体水平。各级体育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社会体育机构要把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规划,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数量、培养层次、培养梯队、培养机制、培养评价等。

3. 4. 2优化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机制

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需要出发,重视培养中青年优秀研究人才。通过体育社会学硕士点与博士点建设、体育社会学研究基地建设、体育社会学重点学科建设,形成合理的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学术梯队,通过培养体育重点学科带头人、体育学术带头人、后备体育学术带头人、体育学术骨于、青年体育学术优秀人员,形成合理的体育社会科学人才梯队结构。注重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建立健全人才的管理制度;建立体育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加强体育社会科学人才的档案建设。

3.4.3营造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