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管理办法

篇1

为规范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奖励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取得实效,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2013年扩大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的通知》(国农改[2013]1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2]437号)等文件精神,我部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现予印发,请各地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做好试点各项工作。

附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财 政 部

2013年9月30日

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扎实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规范各项试点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奖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遵循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自我考评与抽查考评相结合,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各试点省份对省以下试点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财政部对各试点省份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具体由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四条 考核评价包括以下内容:

(一)试点工作是否受到重视,工作机制是否健全,工作保障是否得力,宣传培训是否到位等;

(二)试点方案实施情况;

(三)资金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

(四)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制度等;

(五)试点工作成效,主要包括农民满意程度、试点经验可推广价值等。

(六)试点工作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等问题,包括是否加重农民负担、截留挪用资金,是否出现群众上访等。

第五条 考核评价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印发的政策文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国库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各试点省份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

第六条 考核评价以自然年度为周期,实行自评和抽查考评相结合。除特殊情况外,每年年初各试点省份对上一年度的试点工作全面总结并进行自我考评,自评报告(连同考核评分表)于3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第七条 抽查考评分为书面考评和实地考评。各试点省份对本省份的自评报告真实性负责。书面考评以各试点省份的自评报告为基础结合平时调研、宣传情况等进行评价;实地抽查以组成检查组形式赴有关省份开展检查,每年抽查比例不低于20%。

第八条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开展专家考评和农民满意度调查。专家可以从有关职能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学者中遴选,也可以委托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农民满意度调查。

第九条 考评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定考评方案、下发考评通知、实地检查考核、量化考评结果等环节。

第十条 考评结果的应用。坚持奖优罚劣的原则,量化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分配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参考因素。

第十一条 考评工作的纪律要求。应坚持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原则,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全面真实地对试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应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注重廉洁自律。

第十二条 各试点省份应参照本暂行办法,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30日开始施行。

附: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量化评分表(略)

国务院关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3〕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统计局、林业局:

发展改革委关于报请审批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着力规范建设标准,着力明确管护责任,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改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四、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抓紧制定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细化配套政策,并督促县级人民政府编制实施方案,确保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连片治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做好相关规划间的衔接,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评价,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实现。

篇2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于1996年开始组建,于1997年7月正式成立,为全额拨款正科级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内设2个职能股室,编制数为8名,现实有人数8名,领导职数为:主任1名,副主任2名。

我办的主要工作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2、负责制定全县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项目实施计划;3、负责全县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项目安排、计划审批;4、负责向国家申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组织、审查、论证,统一部署、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和验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负责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人员培训工作;6、负责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的工作;7、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县农业开发办公室自1996年成立以来,15年来为全县共争取到7946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每年的资金增长幅度大多都在10%以上,2010年为全县争取的上级财政资金达到953万元。通过15年中低产田改造、水利建设、产业化生产、科技推广及培训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为我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今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1、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项目建设任务。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珠田乡、镇等乡镇实施,2010年10月开工,到2011年3月底完工。总投资121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5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中低产田1.08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0.2万亩;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1个——县镇金桔产业化专业合作社的新建1000亩良种金桔示范基地;产业化经营中央财政贷款贴息项目2个——县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5000头良种猪繁育基地项目,建材有限公司的竹胶合板加工项目。

2、严格进行工程县级验收与决算,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按照上级要求和项目规范化管理程序,4月份我办牵头组织了财政、设计、审计、监理、项目乡镇、施工单位等有关人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竣工的农发项目进行了工程量验收和质量评定,并搞好了项目工程决算和单项工程审计。

3、完成了2012年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根据市农发办有关做好2012年前期工作的要求和“十二五”规划”安排,召开了竞争立项会并通过调查摸底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我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示范工程的建设乡镇为于田镇,现已完成可研编制和县级、省级评估,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勘测设计单位,已完成勘测,正在规划设计。

4、招商引资工作已取初步成效。已完成开发建设项目一个:与县扶贫办联合引进红土地油茶林场投资的500吨茶油加工与万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2600万元,现已完成5000亩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入园区审批手续。完成签约项目二个:一是投资8000万元的县兴隆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二期10000头良种肉牛繁育与推广基地建设项目;二是投资6780万元的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年饲养1万头低碳种猪及无抗商品猪扩建项目。

5、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和扶贫重点村帮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积极帮助枚江邵溪村做好了新农村建设和草林镇车源村扶贫重点村建设的宣传动员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村庄整治、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规划,建立健全全民主管理机制。一是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组和扶贫重点村帮扶组,分别派出一名副职和二名单位精兵强将驻村。二是认真协助村两委做好新村建设和定点帮扶工作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结合实际分别确定了帮扶目标、任务和措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做好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迎接省、国家验收的准备工作。

2、认真做好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和计划的申报。

篇3

一、统一组织领导,形成开发合力

一是统一认识。要改变当前支农资金种类繁多、使用分散、效益不高这一现状,必须整合支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规模开发。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对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形成“1+1>2”的规模效应。基于这一认识,武冈市在启动这一工作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反复征求意见,广泛宣传发动,坚决破除遍地开发、“友情”开发等认识误区,把思想统一到资金整合上来,把精力落实到规模开发上来,从而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路。二是成立班子。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项目区建设指挥部,明确为全市规模开发的执行机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经常深入一线调研,解决项目区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各责任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确定了信息联络员。三是制订政策。出台了《武冈市整合支农资金和重点项目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整合支农资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整合范围、管理使用、监管办法、重点项目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分解、考核奖罚等制度,为推进规模开发指明了方向。四是广泛宣传。在项目区组织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共商建设大计,让群众参与项目规划制订、施工建设的全过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定期编发项目区建设工作简报,制作宣传窗,及时通报工作动态,公布项目进度。同时,制作年度项目画册影像,及时在各级新闻媒体刊发了系列通讯报道,扩大规模开发的知晓度。五是加强督查。采取专门督查组定期督查、工程技术组巡回督查等方式,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六是加强配合。在确保资金管理权限不变、补贴政策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整合资金,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指挥、调度、协调项目区建设工作。建立完善了责任机制,把责任分解到部门,实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通过责任落实和奖惩激励,激发了部门动力,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统一规划布局,明确开发重点

武冈市坚持以规划选项目、定资金,按规划建工程、办实事,让涉农部门都有施展的平台,让支农资金都有为农服务的载体。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坚持把群众积极性和自然资源条件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把尊重群众意愿和规模开发大局结合起来,同时,将规划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定并做出决议,确保了规划的合法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不因为人事的变动和个人行为而随意更改规划。在具体工作中,注重“三性”。一是注重规划的统一性。围绕规模开发项目区建设,明确了支农资金投放方向和惠农项目建设地点,做到惠农项目向规模开发项目区倾斜、支农资金向规模开发项目集中、技术力量向规模开发项目区聚集。2010年在转湾大垅整合涉农资金8800万元,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规模开发两个项目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9万亩。由于统一规划,从而避免了开发的随意性,增强了开发的全局意识,加大了整体推进力度。二是注重布局的科学性。按照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标准,筛选出有“全市粮仓”之称的“湾头大垅”、“转湾大垅”、“托坪大垅”作为规模开发项目区,优先立项开发。三是注重项目的完整性。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项目,做到既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有高效农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使每个参与单位都有施展为农服务的载体。同时,针对各类部门项目存在的内容交叉、标准不一的实际情况,对同类工程采取规划时地点结合、建设时工程互补的办法进行处理,确保工程标准一致、质量可靠。

三、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开发行为

不同部门由于投入机制不同,建设标准各异,影响了群众筹资的积极性和工程质量标准的统一性。为此,武冈市在规模开发中努力做到:一是规范工程造价。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市场行情,在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下,全市同类项目工程实行同一价格,防止偷工减料;二是规范质量标准。根据有关行业标准,结合总体规划,制订下发了《项目区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标准》,统一规范了路、渠等基础建设项目的选材用料和工程质量标准,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同时,采取现场查看、临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通过统一建设标准,各类工程建设顺利,质量优良,没有发生一起劣质工程,没有发生一起工程违纪行为,塑造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形象;三是规范管理程序。制定了《项目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各责任单位对每个项目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工程公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理制,凡不执行上述规定的一律实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验收、不报账、不拨款;四是规范资金投入与监管。积极创新受益农户筹资投劳制度,调动农户参与热情,充分发挥群众在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在项目建设开工之前,要求受益村交纳一定筹资投劳保证金,工程才能开工,完成计划规定的筹资投劳任务后,退还保证金。同时,创新项目单位资金集约投入机制,调动市直单位争资引项的积极性。对同类工程,实行投资由部门包干分摊,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投入模式;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制订下发了《项目资金管理操作办法》,规定了项目资金结算、审批、付款的具体程序,要求项目责任单位在市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整合支农资金”专账,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凡未经指挥部最后会审签字盖章的一律不予付款,杜绝了项目资金的挤占、挪用。

四、统一检查验收,确保开发成效

一是严把材料关。指挥部工程技术组对建设项目所需材料全程参与把关,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二是严把技术关。工程技术人员与施工队同吃同住,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管,发现问题立即限期整改,从而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三是严把验收关。下发了《关于做好项目工程复核验收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复验内容,规定了复验程序,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复核工作小组,在各责任单位对责任项目进行自查自验的基础上,再严格统一验收,凡经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资金结算手续。四是严把管护关。工程竣工验收后,统一移交所在乡镇、村管理和维护,要求项目所在乡镇成立工程管护领导小组、村成立管护委员会,制订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安排管护资金,进行经常性管护,并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工程五年不小修、十年不大修。

五、统一奖罚措施,落实开发责任

篇4

关键词:小农水重点县;强化责任;完善机制;建管结合

东至县地处八百里皖江南岸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2011年被列为中央财政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规划,科学设计,突出重点,规范实施,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的建管思路,充分结合县情,积极探索创新,经过严格的建设监管和建后管护,使得该项目成为服务“三农”的亮点,在农业抗灾中充分发挥了其功能和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

1 项目完成情况

三年来,重点县项目累计实施排灌沟渠疏浚防渗衬砌204km,完成占计划100.5%;桥涵闸配套建筑物747座,完成占计划104%;硬化生产道路12.3km,完成占计划184%;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实际装机容量744kW,占计划91.4%;重点县项目区经过工程配套改造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新增高标准农田6.95万亩;灌溉用水利用系数由0.58提高到0.68;项目区受益人口4.0万人,年均可节约用水250万m3,年新增粮食产量1780万公斤,经济作物年总增产值2403万元,项目区年人均可增加收入600元。

2 强化领导,规范制度明责任

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实效,2011年9月30日东至县委办公室以办[2011]57号文,成立了东至县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2011年8月11日,东至县人民政府以东政秘[2011]104文,成立“东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作为重点县建设领导机构,成员由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等部门组成,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建设项目计划的落实、项目资金整合等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此项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同时县政府办公室批复同意组建“东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局”作为重点县工程项目法人,建管局由水务局局长为局长,局和项目乡镇分管领导为副局长,负责重点县的组织实施。先后制定完善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细则》、《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建后管护办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规范运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3 提前规划,项目实施出效益

早在2009年我县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安徽省东至县2007~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县政府以东政秘[2010]30号文予以批复,同意规划建设内容和规划方案。《规划》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紧密与《规划》结合,经县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研究,确定2011年度重点县项目区为香隅镇有庆圩、张溪镇东湖圩,2012年度为大渡口镇广丰圩、东流镇七里湖圩、洋湖镇奠龙村,2013年度为胜利镇新胜圩、龙泉镇大板灌区。三年建设方案涉及农田灌溉供水工程和农业节水建设工程投资总额4.31亿元,《方案》中计划新建和改造防渗渠940km,改善灌溉面积17.88万亩。三年重点县建设新增高效节水面积7.28万亩,新建和改造防渗渠23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7.28万亩。

三年实施方案及年度财政标准文本报省财政厅、水利厅,经专家审查后报送水利部审查。年度实施方案报市水务局、财政局,由水务局、财政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再由编制单位修改后报水利厅、财政厅批复。

4 加强建设管理,创新模式出质量

4.1 招标投标工作

我县三个年度的监理、施工标段和2012、2013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按照省水利厅的文件规定均在安徽省水利招标投标中心平台选择机构进行,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律法规办理。根据安徽省水利招标投标中心公示的监理、施工单位,由建设单位同监理、施工企业签订监理、施工合同,对流标的勘察设计单位有局党组研究按规定确定后与其签订勘察设计合同。

4.2 施工管理

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的“四制”加强建管,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社会监理控制、施工企业保证、政府监督”的管理体制,全面管理和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2011、2012、2013三个年度已验收项目施工质量均合格,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和安全事故。

建设管理由项目法人负总责,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下设监管科、技术科、财务科、办公室,负责赴各工地检查工作,解决和协调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有关后勤和保障工作,确保建设资金结算支付,加强宣传报道、材料汇总。开工前,项目法人在组织召开项目区政府、设计、监理、施工、质检单位技术交底会议,设计单位对施工图及施工技术进行技术交底。建设单位每月最少召开调度会一次,对施工质量、进度、生产安全进行统一调度。

4.3 建设监理与质量监督

监理有限公司派总监理工程师一名,每各标段工地另派1~2名监理人员进驻工地,从工程建设和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

施工企业在工地设项目部,认真执行“三检”制度,从公司有关部门到项目部管理人员到班组,基本能高标准、严要求,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对检查出有质量缺陷的要求立即整改,对靠板渠道混凝土预制板标号和厚度不合要求的,监理单位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直至合格才准施工。

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招标文件规定,其临时工程以总价承包,其余工程以单价承包方式。建设单位与各中标施工企业签定施工合同,同时与监理公司签定监理合同,监理工程师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规定以及工程设计图纸规定,从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按合同规定认真履行了各地职责。

本工程所有材料和设备均由承包人负责采购、验收、运输和保管。承包人查验每批材料的货单、合格证书、化验单等有关证件,并将这些证件的复印件提交监理人员审核,承包人对每批材料是否合格作出鉴定,并将鉴定书提交监理人员复查,经鉴定合格的材料方允许验收进场、入库。对于重要的隐蔽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还必须经过业主组织参建单位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关键部位(如混凝土浇筑、回填土的填筑、碾压等)的施工中,由监理人员实行旁站,跟班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另外业主以不定期的检验抽查工作督促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参建施工企业一方面自觉接受地方群众监督和监理监督,加之业主不定期、不间断的检查;另一方面,县水利工程安全监督站派员现场抽查,对工程检查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作出处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5 规范资金管理,严格使用保安全

计划投资。2011~2013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总批复7847.06万元,其中中央投入3600万元,省级财政2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00万元,群众自筹1247.1万元。

到位资金。目前实际到位资金7734万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到位3600万元,占其到位资金的100%,省级财政资金到位2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到位900万元,群众自筹1134万元。

资金管理。为搞好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我们按照两部文件要求,设立了“小农水”建设专门账户,所有建设资金一律专户储存,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批复要求使用财政资金,无任何违规使用、挪用、贪污、截留建设资金现象。

资金支付。本工程按进度付款,中标施工单位根据完成进度向监理、项目法人报工程价款月付款证书,监理、法人一起到实地进行测量验收,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按照验收核准的工程量和施工合同付款条款付款。发包人在收到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月进度付款证书后,经审核确定应付金额,按80%进度款支付给承包商,工程完工后,待工程验收合格后按审计的决算额结算90%,保修期满后结清余下的10%。

6 结束语

借省市实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试点的东风,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将末级渠系管护工作交给村、规模企业、用水者协会或服务队管理。灌区的管理主体都建立健全了《工程管护办法》、《灌溉管理制度》、《水费征收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本着“互相合作、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依章程对各项涉水事务进行商议和表决。正是这一民主管理平台的建立,让受益村民感受了平等尊重,激发了村民参与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相继开展的管护监督及管护人员选择等工作,顺应民意。

参考文献

[1]朱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J].江苏水利,2010(08).

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防洪抗旱;管理措施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各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水资源的短缺。新疆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水资源属于农田水利管理的一方面。但是农田水利的不完善会使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不仅如此,它还影响着防汛抗旱功能的发挥。本文接下来将以北方地区为例简单的通过对目前的水资源短缺现状、农田水利管理的不足和农田水利管理对防洪抗旱影响的分析,从而更好的把农田水利管理和防洪抗旱两者结合起来。水是万物之源,人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水。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用到水农业就更不必说了。众所周知,我国是水资源储量大国,但也是人口大国。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快、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和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等原因,使得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并不多,因此我国水资源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水资源十分匮乏。但是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尤其是农业,我们必须把农田水利与防洪抗旱的问题紧密结合。

1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管理的不足

1.1我国的农田水利管理的基础设施陈旧要想发展农业,就需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备最重要的功能是灌溉农作物、水多的时候进行排涝和储备。虽然我国政府重视农业的水利建设,不断的对灌溉、进行排洪和储存水资源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资金的投入力度更是逐年地提高,但是由于这些设施的建立时间在上个世纪后半期,距今已经有一些年代,已经运作了很长时间,使得了很多的设施都存在老化问题,很难满足现在高信息时代的农业生产需求。同时,很多的灌溉设施由于时间长,不符合现在的使用状况与此同时相关设置也比较差,从而使得其灌溉效率十分的低。

1.2农田水利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农田水利管理十分薄弱与基础设施老化都是在农田水利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农田水利管理和运行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比如说,农田水利管理与众多单位有关但是涉及到的各单位存在着产权不明确、责任不能明确落实的情况。以前传统的农田水利管理主要归属于基层的乡镇水利服务站,但是乡镇水利服务站在以前的农村改革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被撤消。并且乡镇水利服务站撤销以后没有相应的体系建立,与此同时在很多农村农民的用水不协调容易出现矛盾,这也使得农田水利管理难度加大。

1.3我国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我国各地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加的注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农业的人力物力投入,从而使农业的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转变,各地方政府对于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减少,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也就弱化。虽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各地政府认识到水力设施的重要性,加大了资金投入,但是毕竟那些设施的使用时间都较长了,所以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老化问题。所以各地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情况并不乐观,对农田水利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防洪抗旱和农田水利管理

2.1积极的推广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节水灌溉的技术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果,对于节水灌溉技术有了一定的研究,这些技术在农田水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意义。要想加大农田水利管理需要全面的推广节水的设施和节水技术,政府引导农民选择合适的设备,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灌溉、滴灌、喷灌、微灌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减少了水分的流失,而且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收入。更甚者对于农业污染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力。所以,在现代高科技的环境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把一些在节水灌溉方面做得突出的地区列为典型代表学习经验,不断地完善灌溉设备,进而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2.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因地制宜发展高产作物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农业对高标准的灌排要求也越来越高,灌排设施的建设也因此必须加快进行。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高标准灌排的需求,农田水利建设必须适应相应的需要,进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更好发展。

2.3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虽然天天提倡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但是如今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情况十分严重。研究表明,现在很多地区仍存在一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不忽视环境保护,导致水资源污染的现象数不胜数。并且,人们的环保意识仍不高,乱砍乱伐现象严重,进而产生了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2.4加强防洪的工程管理农田水利管理中另外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加强防洪工程的管理。尤其是山洪暴雨水库地段。我们知道防洪工程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大力量加强防洪工程的管理。

3结语

农业是立国之本,要想人民生活的幸福,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产量,发展高产作物,农田水利的建设就需要重点关注,而防洪抗旱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把农田水利建设和防洪抗旱的作用紧密结合就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了,不断地追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宏峰.关于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办法探讨[J].科技风,2015,(15):160-160.

篇6

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三年财政总投资6750万元,其中2009年项目财政总投资1500万元、2009年新增项目1000万元;2010年项目财政总投资2300万元;2011年项目1950万元。

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成立工作班子,切实加强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精心抓,有关部门全力抓的工作联动机制,为重点县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规范组建项目法人。

(二)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根据《***省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鲁财农[2010]6号)和三年建设方案等有关规定,对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根据工程进度,对县级以上财政资金实行财政报账制度。防止滞留、挪用现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三)规范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一是优选施工队伍。我们按照招标程序,择优选取合理低价、工期最短、质量符合要求的施工企业。二是严格材料筛选。项目所需原材料,事前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核,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一律不得进场。

二、重点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工程进展。2009年、2010年项目均以顺利完工。审计署对以上两年的项目进行审计,针对审计出现的问题我县均以做出整改。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截止到目前,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的85%,其中石门小水源项目区完成形象进度的95%,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剩余部分附属工程正在施工;白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区已完成形象进度的75%,管道铺设安装已基本完成,浆砌石渠工程完成80%,水源工程与田间建筑物完成65%。

2、资金到位情况

各级财政资金均足额及时到位,其中中央小农水专项资金2850万元、省财政资金2400万元,市财政资金6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00万元。

3、资金拨付情况。各施工单位凭票据,经现场监理核实,项目镇领导签署意见,再由区水利部门审核统一汇总上报,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目前,根据施工方案及合同,2011年项目已预拨项目实施启动资金355.822万元。

三、项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项目占迁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程不允许列支占迁费用,虽然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群众的大力支持,占迁工作基本完成,但仍有个别群众不能理解,给工程进展带来不便。建议以后的小农水项目占迁费用列入工程投资。

篇7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建设目标,现就推进我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重点县项目建设,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我区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地基础。

二、目标任务

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实施,强化基础,讲究效益”的原则,健全完善全区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灌排设计保证率。

三、建设时限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三年,年度重点县建设片区为,年度重点县建设片区为,年度重点县建设片区为。各年度建设任务原则上要在当前完成。

四、扶持政策

结合上级专项资金,整合各类小型农田水利补助和农业综合开发补助等,对有关乡镇、街道重点县建设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且建设成效显著并通过省级验收的,按照工程建设实际进行“以奖代补”,重点扶持小型水源、渠道、机电泵站等工程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与改造,具体项目以省核定文件为准。区政府将对各建设项目实行定额补助,对于重点、亮点或有示范效应的项目另行奖励。按照工程量进行定额补助的项目,需跟踪审计并出具相应审计报告。

五、工程管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国家及省、市水利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严格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

(一)统一设计标准。重点县建设项目必须请有资质、信誉好的专业设计单位设计,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并报请区水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统一招标程序。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单项工程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重点县建设项目,必须由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公开招投标;5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以由乡镇(街道)自行组织进行公开招投标。同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和跟踪审计制。

(三)统一技术标准。重点县建设项目须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泵站设计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等国家技术规范要求建设。

(四)统一验收标准。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后,有关乡镇(街道)应及时编制竣工资料并进行自查自验,自验合格后报请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

(五)统一长效管理。有关乡镇(街道)要按照“分级分类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落实管护组织、管护人员、管护经费,并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农水设施的管养和运行,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了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具体负责全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建管工作。有关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确保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

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原则;管理措施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原则

农田水利建设要始终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1.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把握好“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

1.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根据农业经济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坚持走“政府组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之路;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1.3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县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切实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能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2.1规范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和依据[1]。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2.2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众多,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投标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把关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二是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制定先进的评标办法,并积极吸取其他行业及县市的先进经验,改进沈丘县现有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

2.4着力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落实好项目法人制,一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目前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不同组建项目法人。二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在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应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项目的各项审批工作。三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人员配备。

2.5实行工程全面监理、监督制度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逐步“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推行“小业主,大监理”除了监理单位自身的努力外,最关键的是业主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和利用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优势和业务专长为工程建设服务,通过监理的有效工作,从而保证投资方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通过监理的监督,保证承包商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2.6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部门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对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

参考文献:

[1] 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下旬,2010(5):61-62.

[2]尹利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

篇9

健全机制,确定目标,明确责任抓落实

通渭县列入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针对以往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进展相对缓慢、干部群众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和“坚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路子不动摇”的思路,提出用10年或更短的时间实现基本农田梯田化的奋斗目标。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推进项目实施,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精品工程,制定了《通渭县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考核奖罚办法》《通渭县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办法》,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直相关单位和有关乡镇的工作责任,并严格实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有效落实行政领导定地块、定任务、定时间、定奖罚的“四定”责任制和部门包规划、包质量、包软件、包验收的“四包”责任制,做到了责任到干部、工作到农户、面积到田块、服务到地头,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010年以来,根据考核结果,累计发放梯田建设奖励资金900多万元。特别是把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梯田建设现场作为培养干部、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先后有一大批在梯田建设工程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年轻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

科学规划,严格要求,规模治理抓质量

通渭县始终把规划和质量作为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坚持整体规划、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制订了《通渭县坡耕地综合治理总体规划》。①在规划设计上,严格按照“等高线、沿山转,宽适度、长不限,大弯顺势、小弯取直”的要求,打破村界、组界、户界和地界,整山系、整流域规划和建设,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做到了“规划一次搞好,措施一次到位,质量一次达标”。②在建设标准上,要求坡角小于10°的田面宽度达到30m、小于20°的达到20m、20°以上且宜修梯田的至少不能低于8m。③在建设方式上,实行统一机修,确保了建设进度和质量。④在建设时间上,坚持以春季修建为主,秋季修建为辅,春、秋结合的方式,对春季治理的坡耕地,坚持修成一片、深松一片、使用一片,做到了“当年建、当年种、当年见”。同时,为了便于机械化耕作,提出“梯田建设到哪里,高标准农路通到哪里,各种农机具开到哪里”,确保新修梯田完全实现机械耕作。

整合项目,确保投入,多措并举抓筹资

通渭县抓住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机遇,多方争取项目,使全县梯田比重大幅度提高。主要是整合了土地整理、整村推进、畜牧、农业等方面的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通过“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的办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项目区群众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针对部分群众筹资难度大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协调县金融部门向农户投放小额信贷,支持工程建设;一方面提出了“一人赴疆拾花两个月,全家当年实现梯田化”的号召,组织群众赴新疆摘棉花挣钱解决资金困难。2010—2012年,通渭县试点工程建设总投资574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00万元,省级配套600万元,群众自筹达2147万元。2010年,马营镇长川村民苏万军夫妇赴疆拾花收入1.2万元,拿出5000元钱将25亩(1.67hm2)坡耕地全部修成了水平梯田。

篇10

【关键词】小农水重点县;经验;做法

1.基本情况

东平县位于鲁西南,辖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71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境内山区、平原、湖泊大体各占三分之一。东平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87%,耕地总面积90多万亩,是全国粮食、油料生产基地。东平县水资源充沛,是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汇流,22条内河纵横交织,我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库区总面积627k,相应库容27.31亿m。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3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2.9亿立方米。

东平县现有中型灌区16处,小型水库50座,机井8898万眼,小型机电灌溉泵站41座,排涝泵站61座,小型雨水集蓄工程1200处。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好程度在80%以上。这些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为保障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东平县的水利建设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灌排系统框架已基本形成,其他水利设施也初具规模,水利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对抗御自然灾害发挥了一定作用,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靠天吃饭的局面。但是,近几年来,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也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2.1工程建成运营时间较长,老化失修严重,效益锐减

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早,大都始建于上世纪 60、70 年代,工程老化严重,灌溉渠系特别是末级灌溉渠系配套差、损毁严重,由于运行时间长,加之管理不善,损毁严重,造成大部分末级灌溉渠系不能使用,且原建设标准较低,防渗效果差,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2.2财政补助比例偏低,增大了农民筹资投劳的难度

以前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补助比例为总投资的20~30%,不分项目大小和类型,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捆绑使用,统筹安排。这个补助比例与当前国家实施的其他支农项目比较,补助份额偏低。

2.3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当前利用的农田水利设施多数已运行四十余年,老化破损严重,加之县、乡、村财力困难,农民管护意识淡薄等因素,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资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多数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的“三不管”境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问题更加突出。

3.经验做法

2010年以来,东平县紧紧抓住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重要历史机遇,按照集中力量、重点投入、成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建精品工程、树示范项目、创典型经验为努力方向,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节水改造引湖灌区末级渠系5.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万亩,共改造斗农渠121公里,打井483眼,铺设管道240公里,变电房及配套设施35处,铺设电缆线127.74公里,疏挖排水沟34公里,建设桥、涵、闸建筑物836座,自动化测水系统一套。新建项目把原来分散、独立的渠系,连成一个系统,打通干渠与支渠、支渠与斗渠、斗渠与农渠的连接,将水从源头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完善水网建设,实现水源共享。灌区内将达到 “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项目实施后,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6。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有明显提高。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3.3%,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215万kg,农民年人均增收219.5元。三是生态及环境效益显著。通过斗农渠的节水改造及自动化测量水设施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灌水定额,减少了灌溉水渗漏,进一步改善下游河道、渠道内的水环境条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东平县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作为国家和省的重点项目,在项目建设中我们锐意进取,周密组织,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该工程的建设有很多经验和做法我们总结如下: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工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县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把该项目列入了县委2012年1号文件,确定为全县实施的重点项目及十一件为民办的实事之一。项目实施以来,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县政府与有关乡镇签订了责任书,纳入了有关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县委书记赵德健,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骞多次亲临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市、县人大、政协多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

3.2严格程序,高标准建设

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全面实行 “四制”管理。经县政府批准东平县水利局为项目法人。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懂规范、精技术的单位来承担施工和监理,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制定出台了《东平县实施〈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细则》。抽调县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业务人员成立了重点县建设施工指挥部,具体负责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的协调、技术指导、安全检查等工作。监理公司及施工单位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按照 “三检制”进行质量控制,各项工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复检,未经复检的工程严禁进行下步工序施工。还引导受益群众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建立起政府监督、监理检查监测、社会监督 “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

3.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成立了由审计局、财政局、水利局分工领导及业务人员组成的财务管理小组,实行全程监督,加强对该项目的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先后出台了《东平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平县实施〈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细则》等资金管理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报账提款的具体操作程序。确保了资金安全,干部优秀,工程优良。

3.4投资多元化,加大资金投入

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完成总投资332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200万元,省级资金850万元,市级资金410万元,县级资金500万元,已全部到位。群众投工7.22万个,折资360.8万元。各级资金足额到位,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平台,积极整合各类涉水项目,2011年实际整合资金3440万元。

3.5坚持新技术支撑,推进文明式发展

项目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大田暗管输水及喷灌技术、无井房技术、射频卡控制自动付费技术、喷灌自动控制技术、防盗玻璃钢出水口等5项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标准,方便了工程的运行管理。同时注重了与周边环境相和谐,把小农水工程建成坚固耐用、美观整齐、与田间风光融为一体的工程。

3.6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用水协会新机制

采用“协会+用水户”的模式,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护责任,在灌区内先后注册成立了九个用水协会,所建工程全部移交给协会,由协会负责建后运行管护,明确产权和落实管护责任到用水户,坚持权、责、利相统一,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