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慕课;管理学;高校;教育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地发展进步,慕课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所谓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性的课程开发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在线课堂模式。慕课的出现和在大学课程中的推广能解决大学办学规模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并且还能让大学生重复播放和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慕课是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情,专门录制出的一些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利用慕课还能起到有针对性的攻克教学难点、梳理知识体系、建构知识网络的目的。
1当大学资源不足时应用慕课
现在我们高校教学中,往往由于教室配备不足,又或是教师资源不足,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班化上课现象,以我校管理学教学为例,因为管理学是基础学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都是在阶梯教室中上合堂,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难以关注所有的学生,并且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任务,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如果让学生讨论或者探究的时候,还会显得课堂较为混乱等问题。而如果我们的管理学中引入慕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在手机或者是电脑上进行学习,老师只需要录制相应的视频就可以,这样能把老师充分解放出来,让他们去做更高层次的研究,又或者这些老师可以去专门解决学生之间的疑问,从而解决了大学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配备不全的情况,同时因为少了大班化教学的干扰因素,利用慕课进行管理学的教学还能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将课堂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楚,将重难点问题掌握得更加透彻。
2当建构知识体系时可以应用慕课
利用慕课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益的目的。我们的教学大纲要求提升学生的双基能力,可见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那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这个双基呢?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管理学教材中的各种概念,以及各种理论,并且要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应用方法。利用慕课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系统。比如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管理学分成模块,第一大模块是认识管理与管理者。在这一模块中主要是系统的阐释管理学的概念和核心,对于管理的思路与方法还有基本的技能做一个简单的学习。而第二大模块则是制定管理的决策和战略计划,这里面我们需要分析组织环境和波特竞争等,并通过案例来研究决策的概念和过程中,并教给学生制定决策的各种方法等等,以此类推。我们将这模块制作成慕课后放在一定的平台上,让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去学习,去研究,这样学生既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又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对于慕课进行反复播放和观看,这样学习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3当攻克教材重难点时应用慕课
利用慕课可以帮助学生攻克管理学学习的难点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往往设置容量比较大的课堂,而这么大的课堂容量能被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吗?这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说是班级内的学生存在能力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并且班级内的学生也存在着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异。即使是对于那些学优生来说,他们也存在不能一时理解的内容,这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所说的“夹生饭”的问题,出现了“夹生饭”一定要及时解决,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就会有学生慢慢地变成学困生。慕课有着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重复播放,这样学生课上不能理解的内容,他们可以在课下跟着慕课进行学习,一遍学不好,可以再多次播放,这样学生的难点就会越来越少,学习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比如我们在进行管理学教学的时候,讲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时候,这一大模块也有着很多理论,学生学习起来会较为困难,弗鲁姆认为:人总是苛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且要设法达到这一目标,如果目标没有实现,那这就表现为一种期望,这个时候,目标能够成为个人动机的激发力量。那么这个激发力量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示:M=V*E,对于这个公式很多同学都能记住,但是对于这个期望理论的案例分析却让大部分同学都会搞不明白,这个时候,慕课就能发挥其巨大作用了。总之,高校在进行管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慕课进行教学,利用慕课能够解决师资配备不足的问题,能够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并且通过慕课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大学规划。
参考文献:
[1]李春,金毅.颠覆抑或融合:慕课与高校传统教学的关系探讨——基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5,(1):6-9.
[2]张千帆,王程珏,张亚军.大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5,(8):66-70.
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 ;应用效果
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概述为:培养出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于现实社会的服务、生产以及管理的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作为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的管理学基础,课程内容主要体现为基础性、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生活案例的探究来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作为高职学校学生的必然要求。而课程中大量的概念性知识点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比较抽象,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将“项目教学法”管理学基础教学中进行推广。
1“项目教学法”所具特征及其内容
“以项目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启发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是“项目教学法”的几个主要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锻造了高职学生主动参与项目、自主协作活动、积极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方法。(1)可控制性好。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项目活动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2)目标多重性。对高职学生而言,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能够将他们置身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之中,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激发,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对课任教师而言,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了现代的教育观念,从知识的机械传播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对高职学校而言,通过全新教学理念的建立,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改革了管理特点、活动内容、支撑条件、组织形式、考核评价等,逐步完善并重新整合了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3)高度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一个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必然涉及到项目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这就意味着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结合订制工艺、原理对项目进行分析的能力,因此,从管理学原理的学习入手成为对高职学生的内在要求。(4)培训周期较短,见效很快。“项目教学法”通常要求在较短时期内、有限空间里开展,并且及时实施教学效果测评与反馈。
2“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学校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1“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高职学生能够有“做中学”的机会
(1)确定项目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计划中,根据各章节的内容不同,制定几个不同的项目,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来进行项目活动的分析,经过讨论后最终确定各组要进行的项目任务。(2)项目活动进行的步骤、方法和形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对项目的管理和操作,确定了项目目标和任务后,需要对项目的进行形式、步骤和方法进行设计。在“项目教学法”中,一般项目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根据管理学基础的知识,分组进行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结精神,起到互补互助的效果。并要求各组提供改组的项目计划、活动步骤及各组员具体分工,每组要求推荐一名组长,以期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管理方法等知识。活动步骤以开始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步骤。(3)项目进行中的问题探讨学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领组员一起探讨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让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的知识进行一个复习,加深知识的印象。(4)项目结果的展示项目结束后,各组采取演说、研究报告、多媒体展示等形式来对项目结果进行展示。并让每组说出在这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对困难进行的分析,以及克服困难完成项目的方法。(5)项目结果的评估最终的评估是“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目评估是指对完成项目任务情况的考核和评价。项目任务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让高职学校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求每位学生说出这个项目进行中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同时将小组设想为将来工作的企业,加深学生对不同性格人群的不同见解,结合管理学基础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实践促学的目标。
2.2管理学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的学生及教师的要求
2.2.1对学生的要求项目任务布置后,课前要求学生复习教材和相关材料,增加知识储备。教师推荐的材料,应该做好前期的查阅准备。确定项目需要的人数和个性来组建小组,分工合理,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互补互助。学生在角色确定后,根据自身的角色来考虑问题。在项目进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和创造能力。2.2.2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布置项目前,要熟悉项目中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经营方式。也就是教师要掌握实践过程,并且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进行项目教学工作。教师要具备组织项目教学的能力,这体现为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能力,能够设计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还要能解决在项目进行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同时,教师要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有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项目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建构知识。
3“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项目教学法”调动了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亲身经历了管理活动的过程。管理学的一些抽象管理理念都能在项目活动中体现出来,提前模拟了学生就业后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在课堂上将管理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在一起,鼓励每位学生做一名真正的管理者,促进了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项目教学方法拓展了高职学校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参加项目活动过程中,自身也发生了许多改变,为了完成项目活动而提前查阅很多资料,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提升了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4小结
篇3
【关键词】激励理论 管理学原理 教学 激励方法
管理学这一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从而来提高生产力的水平。这一大学科其实有很多分支学科,例如:经济管理学、市场营销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酒店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等等。同时,它还涉及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因此,很多人都说,管理学其实是一门艺术,而管理学原理也就成了管理学入门的必备,也是管理学教学的首要和基本内容。
属于管理心理学范畴的激励理论,作为管理学教学的核心,地位无可取代。在此,本文将先对激励理论的概念和重要性做一点简单的介绍,继而去探索激励理论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概述部分
(一)激励理论
书上关于激励理论的定义是这样的: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采取措施来满足他人的各种需求或是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些理论原则和有效方法的概括总结。
早期的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需要”,回答了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人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它包括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它提出了人类有等级层次的需要,并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这些需要按其重要性可以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激励理论中,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目标是有一个过程的,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来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
(二)激励
激励,是指一定组织或个人通过设置一些有利条件(更好的办公环境、更高的薪资等)或一定的惩罚措施来刺激、鼓励或是约束他人的言行举止,为的是实现组织预期的整体性、系统性活动,刺激并激发人的一些行为、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展现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最大收效,即做出最好的成绩。
激励的媒介可以有:音乐、视频、图片、景色、言语行为和具体的情境等。因此,激励做为管理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又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二、激励的重要性
管理心理学一直把激励看成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有了激励,才会有动机;有了动机,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达到目的的可能性。而一般来说,激励的水平越高(方法越得当),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最终的满意程度也就越强,工作效能也就越高;反之,激励的水平越低,则被激励的人就会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就会相应的降低了。同时,激励的程度越深,努力程度就会越大,积极性也会越高,最后的收效也就越好;反之,激励的程度不够,那么离目标的实现就会更远。
从现如今管理学原理教学的课堂情况来看,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学科知识的教学普遍会让高校大学生们产生厌烦、不重视,甚至有些抵触的情绪。但是,它作为最基础的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用多说,而如何让学生自愿且轻松的接受它、好好的学习它就成了教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激励,作为“持续激发动机”的主要来源,此时此刻,它应该得到绝对的重视,只有通过激励的办法才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度。
三、具体的激励法
针对管理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适当的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依据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状态和主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来说,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一下以下几种激励方法。
(一)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定量的适当的目标,并以此为诱发因素,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个目标的逐渐实现其实也是学生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个目标:每节课都会点名,只要同学能做到每节课都来,无任何旷课记录,那平时成绩都给90分;同时,只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无论对错,每回答一次期末成绩加两分。这样的目标是设置给学生的,如果他们能达到这些目标,那么期末的分数就会很高,学分就能顺利拿到,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但是,教师在设置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选择学生们感兴趣或者是很重视的内容;不仅如此,在目标实现之前教师应该与学生约定好,目标的实现是与一些奖励挂钩的。只有这样的目标设置才会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一旦出现以学生们的兴趣和重视度为基础的目标,再加上目标实现后的奖励保障,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是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的。
(二)情感激励
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独特个体存在,人对情感的需求也是明显而强烈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情感激励的方法。相对于目标激励法来说,可能情感激励法更为有效,情感激励更容易引发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能很大程度上的激发人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浓厚的师生情就可以起到情感激励的作用。教师若能放下自己教学者高高在上的身份,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交心,平时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尽量在课堂上营造温暖、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巩固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化。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会听教师的教导,才会更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三)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是比较直接的激励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人的经历、励志的故事等,或者是直接选择一些身边的学习榜样,例如学校的、学院的、各专业的比较优秀的学生,用他们切身的经历和事迹作为激励班上学生的“原料”,起到激发学习动力和增强信心和“斗志”的作用。
结语:
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能合理把握学生状态从而选择正确、适当的激励方法,那么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科学合理的将理论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做到适应时代潮流,建立更完备的更具创新性的激励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勇.管理之有效激励[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篇4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管理学教学 实际应用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参与式教学被引入中国,研究参与式教学的学者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他们对参与式教学的概念和定义也是各有所重,有的把它看做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的把它定义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的把它定义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混合体。根据西北大学2008届毕业生马文川硕士论文《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调查研究》的解释,我认为它是一种强调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教”与“学”活动中,师生在客观平等的条件下,完成知识建构、情感体验及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担当传播知识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协作者。
二、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1.管理学学科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涉及心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知识的学科,而参与式教学就是带领大学生了解这个学科的第一个向导。授人以渔胜过授人以鱼,参与式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心理构建。
2.管理学的教学内容
管理学这门课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协调、创新等内容,并涉及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管理的发展史,延伸研究组织文化、比较不同国家的管理和管理发展的趋势。理论空洞乏味,讲解起来学生如坠雾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搜集相关资料、讲授相关知识,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管理的实践意义。
3.管理学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目标是通过教与学帮助学生获取基本理论知识,对管理学的作用和发展史有比较清晰的感知;第二层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目标是通过优化学生的知识构建模式,激发学生的自我超越意识,达到创新发展的效果。参与式教学能为实现这三个教学目标提供非常好的保障。
(二)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可行性
1.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便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转折。他们已经厌恶了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以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但他们又被传统教学模式深深束缚,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参与式教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和安全的学习空间,不仅能够自我学习,而且不用担心在学习中产生迷茫的时候无人指点。
2.参与式教学的良好效果
虽然研究参与式教学的老师不是很多,但是研究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和参与式教学的良好效果是分不开的。所以,在管理学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是可行的,应该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其中。
3.社会大环境的改变
参与式教学由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对教学设施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学教学设施的不断改善,学校管理者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悄然兴起,为实施参与式教学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三、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概括讲授整本教材和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我会先告知学生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学习重点,再通过一支铅笔的用途、非洲卖鞋等小故事,转变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并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演讲证明这门课在他们整个学习生涯和人生规划中的重要性。
(二)分组
我班有49位学生,分8组,7个组为6人,1个组为7人。准备8张相片,7张相片剪成6片,1张剪成7片,放在一个纸箱中。让每位同学随即抽取一张纸片,拼图成功的同学为一组。
(三)成立公司
一个组就是一个公司,根据个人演讲、互相讨论、毛遂自荐等方式选出总经理、人事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社会责任总监、采购总监等职位。制定公司的组织图、标识、口号、主营业务、广告主题等。学生在课下完成以上工作,上课时直接进行公司展示。每个公司展示时间为5―8分钟,全体成员都要上台讲解自己职责内容,其他公司按照评分细则打分,最后评选出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公司。
(四)教学任务安排
我把管理学思想发展史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分为八个小节,由八个小组负责讲解。我把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领导职能、协调职能、组织文化、比较管理分配给八个公司。每个公司的任务就是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课程内容讲解清楚,每位成员都要上台讲解,其他公司负责打分、评讲和提问。我把教学目标、大纲、PPT、搜集资料的渠道发给每位“老总”。我主要讲解第一章基本概念和最后一章未来的管理,并且在回顾课程重点的同时增加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内容,确保学生学到最多,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用12周完成任务,我用6周完成总体教学目标。
(五)上课点评和讨论
有的小组分工明确,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采用讲授、案例、图片、动漫、视频、互动、提问、讨论等方式授课,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和任务。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备课不充分,同学上讲台读几段教材了事,整个公司士气低落。有的小组可能由于总经理沟通能力有限或者组员内部矛盾,造成总经理一直很忙,其他的组员参与度不强。每节课前35分钟讲解理论知识,剩下的时间是活动或讨论。如果学生讲解知识有偏差或占用时间太长,我就会主动干预课堂。
(六)课后总结
每家公司讲完后,我会问他们感觉如何。有的小组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小组则非常自信地说他们是最棒的。所有公司讲完之后,我会做一个总结。以前是直接公布结果,第一名公司的成员会很高兴,成绩不好公司的成员则会受到打击影响自信心。现在只是把公司分数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不再在课堂上公布孰优孰劣,而是让他们猜测哪个公司最好。每一个公司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为以后的授课和案例分析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七)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
由于前期的自我学习和讲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我采用快速回顾所有知识点和重要知识点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构建他们的理论框架。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会主动参与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比如,讲到激励章节时,同学们会以宿舍卫生为例,证明语言激励的积极作用。
四、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弊端
1.学生不会备课和准备材料,他们经常给老师打电话或者发邮件求助,耽误老师很多的课下时间。
2.这门课程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强,老师要严格维持课堂秩序,控制课程进度。
3.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授课效果难以保证一致性。老师要充分备课,提前到达课堂,准备好多媒体设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况。
4.参与式教学要求老师管好自己的思路和嘴巴,对学生的评价要积极和鼓励,对于习惯用传统式教学授课的老师可能是个挑战。
(二)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好处
1.因为学生们很好奇他们的同辈是怎么授课的,所以会更加仔细地听讲。他们的听课是学习和比较共存,所以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2.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讲解理论知识学会了认知事物,在小组内部分工、协调、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学会了做事和合作,在分析案例和互相讨论中学会了企业的生存法则。
3.学生有机会在公众场合发表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帮助他们克服自我、树立自信、学会表达与沟通,并从中获得知识和学会尊重。
4.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平等,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避免了传统教学鼓励优秀同学多发言等隐形不公平待遇的存在。
五、结语
虽然把参与式教学引入管理学教学中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和师德水平,坚持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远大理想的有志青年,为国家的昌盛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老师把参与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马文川.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调查研究.西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
[2]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西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9.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企业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231-02
1案例教学与企业管理
1.1案例教学
“案例”译自英文Case一词,医学上译作“病历”;法学上译作“案例”或“判例”;在商业或企业管理学中,往往译作“案例”、“实例”、“个案”等。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笔者在大学从教以来,一直主讲企业管理这门课。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中,教师凭借粉笔和黑板做系统的讲解,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板书、手势及体态语言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的中心是教师,学生只是认真地听、做好记录,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独立思考能力日趋完善的当代大学生来说,难以形成有效的能力培养,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则完全不同,它是通过学生在自学、争辩和讨论的氛围中完成,教师只是起了一个教练的作用。案例教学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培养“知识型+能力型”复合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2企业管理
20世纪初,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发明了一套被称为“泰罗制”的科学管理方法。“泰罗制”是现代管理学的发端和起源,泰罗也因之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100多年前由“泰罗制”为发端而形成的科学管理思想,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这门学科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在指导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门源于实践又回馈于实践的应用学科。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仅从理论上学习相关知识则难以掌握该学科的精髓,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应用企业管理学理论解决企业的相关问题,案例教学必不可少。
2案例教学的作用
2.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执教的是一所高等院校,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基础比较差,主动学习的意识不足,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比较欠缺,学生的学习依赖性比较强。因此,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就成为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的艺术,多启发和提问,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下不断地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主持人”或“教练”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让学生就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点名要我说”到“举手主动说”的转变。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企业管理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劳动,现在的学生以后很有可能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一个管理者仅知道一些管理理论,而没有判断实际事务的能力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在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案例源于管理实践,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努力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这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用理论去指导解决企业在实际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西蒙说过“管理就是决策”。做一个英明决策的前提是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所有案例都隐含着现实管理中的问题,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分析,理清头绪,揭示问题的根本所在,并要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整个过程学生唱“主角”且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由于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企业管理案例引进课堂,使用案例来说明企业管理的真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兵场”,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了他们的决策能力。
2.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无定论。在课堂上,我们对任何一个案例的分析,都是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提出自己最具创造力的解决方案。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运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们不拘一格、畅所欲言,大胆地提出自己对案例中所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所有的解决方案中,我们还要评出“最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一次关于新媒体的案例中,有学生就提出来利用桶装水的“桶身”作为媒体来吸引广告主,这个方案被评为案例课的“最佳创意奖”。值得庆贺的是中信银行很快就采纳了这个创意,并利用“桶身”为自己做起了宣传,使这个创意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些做法都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升案例教学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策略
3.1因材施教,选编合适的案例。“定位”对于一切工作都很重要,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大学教师,应懂得“因材施教”这个道理,知道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企业管理案例的选择亦是如此。比如,对于民族院校来说,要针对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选案例时做到难易适中。只有选择与他们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的案例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比如,我经常选择诺迪康药业、电力、电信、矿业等企业作为案例。同时,也选择其他一些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来供学生们使用,这样使学生们在分析案例时既感到一种亲切感又能学习到当今企业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适合自己学生使用的本土化的案例库,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国外的不尽相同,本土化的案例能很好地表现当前中国企业的文化、机制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教学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在管理案例的分析中,教师扮演了“主持人”、“发言人”、“导演者”的角色。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导演起了关键的作用,同样一节案例教学课是否成功,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教学的内容,对教学程序和大方向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等。所以,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企业管理案例教学需要既要懂得企业管理理论,又要具备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而目前很多教管理学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当老师,只有理论知识,缺乏企业的实战经验和技能,这导致案例教学中对于企业实际场景的模拟缺乏真实感,从而导致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案例讨论乏味,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具体的如设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以适应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增强感性认识,增加教师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机会,进而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
3.3 校企联姻,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篇6
论文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基于此,主要从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基本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获得更好的管理学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与管理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最早倡导,采取的是将案例引入商业教学的方式,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这种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学习。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对案例当中的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得出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情况的了解和处理能力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现代管理观念和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它既要求学生遵从相关理论和原则,又要求权益应变,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因此,学生仅学习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锻炼综合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讨论,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这需要学生在课余世界阅读更多的书籍、报刊、杂志,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此,学生变被动地聆听为主动地查阅,积极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有所提升。
2.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空间更加宽广。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作为主导,以教师的想法为基础,教师的思维水平决定了授课过程的空间感,学生往往也存在着依赖心理,很难真正达到思维水平的进步。而案例教学法,给了学生广阔的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能力,提出更有创造性的见解,充分提高思维水平。
3.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局限于课本,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学得再好也无法很快适应实际工作。而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与实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使学生很快能够理解知识、熟悉知识、运用知识,并且可以对学校之外的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在进入社会之后,其适应能力也可以大大增强,这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编写、教学案例的课堂分析与讨论、教学案例的总结与归纳。
1.教学案例的选取与编写。这个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准备,精心选取。如果之前已经建立相关案例库或有很多相关资料,那么应当从中仔细甄选,认真选取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相符的案例。如果目前没有非常适合的案例,那么可以将身边的故事或报刊、杂志、网络上刊登的事件进行整合,编写案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并对管理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从而提高案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教学案例的课堂分析与讨论。这个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首先应当将案例进行介绍,必要时应配合纸质文本或幻灯片,让学生切实了解所要分析的场景。接下来,学生们可以分组初步讨论,完善自己的观点,之后全面向大家阐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及原因,借助头脑风暴法使得每个观点都得到全面解释。最后是学生互相点评,共同退出最合理的方案。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控制时间,积极引导,合理安排进度。
3、教学案例的总结与归纳。讨论阶段完全结束以后,教师应当就整个过程以及讨论的最终方案进行点评,这个过程既要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及讨论水平提出建议,以期在下一次案例教学过程中有阶梯式的进步。
四、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调动学生课前准备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案例教学法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大力宣传,课中积极引导,课后给予肯定。这样一方面保证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仔细体会,多次回忆,加深印象。
2.教师应控制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并不是很多,30%左右即可。每一次的时间也以50分钟以内为最佳。在这有限的时间中,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比例,力求不超时,也不冷场。在案例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教师介绍案例、提出问题及推出规则阶段,一般以5—8分钟为宜。第二阶段,思考及分组讨论阶段的时间也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思想,完善方案。第三阶段,集中方案阶段,因为是利用头脑风暴法展现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所以至少需要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第四阶段,评价方案及推选方案的过程,为了让同学参与选择,也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最后,教师的总结发言,5分钟可以将结论及评价进行完毕。
3.教师应充分准备及合理点评。案例设置之处,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将文字、图形、图片、声音等直观展现给学生,创建模拟场景。讨论之中,教师应合理过渡,既不影响学生判断,也不会跑题或耽误时间。讨论结束,教师的点评应客观准确和积极鼓励。一方面要客观评价案例教学的过程及结论,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正面鼓励,保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今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周宁,冯保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
篇7
管理学的理论发展始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传统的管理理论受到了挑战。最典型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资源与驱动力,传统管理强调的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与知识相比,在创造财富方面,难以比拟传统的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理论,似乎在知识这个生产要素上面难以得到体现。知识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各种信息的有机集成,而且往往依附于人本身。而管理的实质是一个知识的集成、人员的组织协调过程。因此,管理学原理的学习者需要通过任务型教学来掌握知识集成的途径和以价值、文化为特征的新的管理理论的内涵。
二、当前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其主要特点
在当前的管理学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二是学习管理学原理的学生本身社会经验与工作实践也不足,觉得管理知识比较空洞与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性学习、情景演练、模拟决策等,给学生提供一条参与教学过程的途径,将学生引入到正确的学习思路上来,积极地将当前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社会、企业等涉及管理学知识的信息与事件整理成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有效解决管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兼容问题。主要特点如下: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二元对立。教师自认为,也被学生认为拥有渊博的知识;相反,学生自认为,也被教师认为一无所知。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则认真记笔记。这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与洗耳恭听的学生是二元对立的,没有对话与交流。教师总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学生的一切行为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之间很难交流。
(2)教学内容完全照搬教材,教材是圣经。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教材显然成为教学的中心。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懂了没有,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对教科书中的作业能否顺利完成。知识成了目的,成长与发展被置之脑后,教学失去了教育的色彩。而目前高等学校管理学原理教材的编写主要参照国外相关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把教材当圣经,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它的原文原意。然而管理学理论日新月异,昨日科学的管理理论今日可能不正确,如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认为,管理过程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组成。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经营国际化等外在环境和对管理内涵的认识的变化,管理过程除上述构成部分外,还应包括创新、激励等管理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批判吸收、融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与教材对话。当前这种把教材当圣经式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教师教育个性的发挥。
(3)教学方法单一,以传授为主。即使偶尔使用其他方法,也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如当前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使用讨论法,但讨论的主题和进程都是由教师控制的。讨论的内容限于认知性问题,教师关注的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应用,缺乏哲理的启悟、潜能的诱发、生命的助长;问题的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多是将课本的知识陈述转换成问题形式,答案就在书中,不过是对课本知识的变相复制;学生被剥夺了问的权利,实际上课堂教学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应该来自学生,因为只有它才能反映学生的需要和困惑。
三、任务型教学简介
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实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技能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所设计的任务,往往以一系列活动的形式,由学习者通过小组完成或学习者与教师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特征,它能增加学习者技能操练的机会,提高学生技能习得和交流的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特征:
(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四、“任务型”教学环节
任务型教学可分为3个环节:
(1)任务前。教师先介绍主题和任务,帮助学生回忆或学习有用的理论、原理和技能等,明确学习任务,促使其产生学习或使用技能的动机。
(2)任务环。学生在教师的监控和指导下,完成相应的任务,进行理解、交际等真实、自然、有意义的活动。这一环节又包括: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行政管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58-02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大学教学中已引起了普遍重视。它以生动的形式打破了长期困扰课堂教学的以灌输式为主的僵局,将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一改过去被动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特点决定了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推动教学法改革的必要性,既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二、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的价值
1.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和发展人是教学工作的指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然而,在传统的行政管理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教科书当做唯一的教学资源,利用知识和权威操纵和主宰着课堂教学,成为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学生只能被动服从,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仅是一个存储既有教育知识的“容器”。
2.有利于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彻底改变了师生之间单向、一维的知识授受关系,学生和教师依据教学案例中所呈现的案例,实现了师生互动、集思广益。尤其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苦学为乐学、厌学为愿学、“要我学”为“我要学”,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可有效解决教师在课常上独白、学生静坐洗耳恭听的被动、沉闷乏味、单调的教学场景。此外,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培育和营造,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轻松、积极、自然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使每个个体的内心都洋溢着满足感和成就感。学生生命世界的丰富和完善,反对来促进和强化了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创设,在案例教学中彰显出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案例教学法侧重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并非单纯的知识获取。“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打破学生思维的惰性和定式,拓宽他们的思路,让学生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分析同一个案例;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分析案例时闪现出的思维火花,也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促使灵感或顿悟生成。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在行政管理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一般以小组讨论和集体学习为主要形式,要求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给予每个学生以平等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和自由,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唱独角戏的局面,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尤为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使学生接触到来自其他同学的对案例不同的视角和想法,训练了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多样化的主张和观点,养成虚心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行政管理学教学中选择和运用案例教学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案例最重要的特点,案例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特征。教学案例源于实际和实践,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或故事的缩影,是对现实教育情景的真实记录和描述。一方面,要求教师筛选真实的行政管理学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勤于观察,善于记录,不断收集原材料,精心编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反映教育现实的教学案例。
2.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案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因,案例是对实际情景中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描述。每一个案例中都包含一个或多个需要解决的冲突和矛盾。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案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案例中内含了大量极具启发意蕴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问题并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剖析和论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和深刻性,拓宽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增强学生直面复杂教育情境的问题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本领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旨趣。
3.典型性原则。案例的典型性是指案例在教学中的代表性,能够反映某一类行政管理现象和行政管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只有在教学中以典型案例为主线,紧密结合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来安排和设计案例,涵盖所要学习的行政管理知识,呈现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行政管理情境和行政管理事件,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共同分析和探讨,较好地体现案例本身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领会,开阔学生分析和联想的思路,归纳和概括出共性的和规律的东西,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解、整合和内化,并将之运用于今后特殊情境的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生长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实用性原则。案例教学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和当前教育的热点、前沿问题,符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并切实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行政管理流派或行政管理模式中所体现的行政管理主张或观点,深入分析复杂多变的行政管理事实或行政管理现象,并归纳、整合和消化行政管理学理论中的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不断更新与完善认知结构,增强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最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
篇9
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 故事教学法 原理与特点 应用方法
一、引言
管理W是一门源于实践,并且极其复杂、抽象的学科。其中,《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管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需要管理学教师应用科学的方式来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其课程的水平与质量。而故事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对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工作来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对于故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以及故事教学法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
二、故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故事教学法”指的是将教学内容置于一定的故事情境中来开展有关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灵活方便,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从产生的过程来讲,故事教学法是在传统的发现学习、建构主义教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故事,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必要的教育思想与价值理念渗入故事中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故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故事教学法的开展使得教学内容充满了生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与学习能力;第二,故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1]
三、故事教学法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结合教材精心选择故事
对于故事教学法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来讲,需要教师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故事,来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具体来讲,首先,教师需要依据教材的内容与故事教学法的原理,充分应用现代的网络科技与生活中的书籍、报纸、杂志、周刊、电视等各个渠道积极寻找故事,并且与管理学知识完美融合,制作出科学、有效、幽默、生动的故事。[2]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周边的学生进行故事的收集与整理。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有奖征集的方式,让自己的学生与学校中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开展收集企业创业经历的活动。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了他们的才干,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再次,通过定期开办讲座与交流会的方式来收集故事。例如,管理专业所在的商学院可以定期聘请专业的学者或者是成功的企业家来校进行经验交流与专业知识的讲述,管理学专业的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对他们讲到的故事进行整理与编辑,再合理地应用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最后,要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捕捉新故事。例如,实时留意周边的新闻事件,并且详细地进行记录与整理。通过以上四种方法,教师完成了故事的收集工作,接下来需要对故事进行科学的选择。第一,选择与教材知识贴近的故事;第二,选择具有真实性,可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故事;第三,发掘故事的深刻含义;第四,符合《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专业性、探索性、实践性标准。[3]
(二)进行课件的科学制作
管理学的教师需要对于准备好的故事进行科学化的制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应用网络多媒体的方式将选取好的故事制作成PPT形式的课件。再如,《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有充分的信心与足够的耐心,将大量的图片、音乐,以及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在故事型的课件中进行充分体现。第二,在制作故事型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吸收网络上或其他渠道故事型课件的长处,使得自己的故事型课件具有众多的优点,对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发挥出最大的作用。[4]
(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将故事教学法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中进行充分的应用,需要教师自己发挥出优势,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使得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故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实现。例如,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董明珠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中以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著称。一次,董明珠的哥哥在有关方面的影响下找到董明珠,订购大批量的格力空调。但是,当时格力空调的市场配额已经完成,无法进行新的市场供应,如果接下了这笔交易就需要与其他方面的客户毁约,最终董明珠坚持原则,没有答应哥哥的合作,从此兄妹俩的感情陷入僵局。因此,教师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就需要将这样的故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讲述客户关系管理的真谛是敢于坚持原则,用踏踏实实的经营态度与客观真诚的服务宗旨与客户进行合作,实现企业的价值与个人的价值。[5]
四、结语
对于《客户关系管理》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教师应用合适的方式收集、整理相关故事,并且应用恰当的方式在教学中进行表达,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王晶(1975―),女,黑龙江五常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沈惠敏.“案例教学法”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34-36.
[2] 孙会,纪兰.故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8):157-158.
[3] 石亚娟.案例教学法在《客户关系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理论,2014
(11):209-210.
篇10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教学效果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虽然不长,却是一门生命力极强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指导实践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但就当下情况,公共管理学的课堂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教师需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除了课堂动员外,还有一种必要方法就是为《公共管理学》的课堂注入新的教学方法。
一、参与式教学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教学并非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英国社会学家远赴国外进行国际援研究时,总结的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援助项目推进中,只有让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才是获得项目成功的最有力的保障。后来教育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自己领域,才逐步形成参与式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它强调学生与老师的主体性并重,主张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问题的解决筹划中,并其中体会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取知识的乐趣与成就,全面激发学生对该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本源,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能力和课程教学参与意识。诚然,对《公共管理学》而言,主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公共管理学》把传播“公共”理念作为课程目标定位,这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无限共融空间的可能。“参与性”是个体意识和公共精神的联接点,参与式教学是个体对社会责任公共性的倚重。因此,参与式教学与《公共管理学》在“公共精神”领域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公共管理教学的重要责任就是为学生“公共服务”能力的培养提供发育的土壤。
二、参与式教学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参与式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适用性,那么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主动把参与式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借此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把参与式教学真正融入课堂。理论指导实践,观念决定行动。因此,要想真正把参与式教学法融入《公共管理学》教学中,教师本身须转变教学观念,看清目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中的不足,充分认识参与式教学方法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树立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观念。课余可通过参加教学培训或讲座,提高运该种教法开展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参与式教学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采取策略,引发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兴趣。只有有效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才能获取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公共管理学》的课堂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学生参与其中:首先教师要善于设立疑问,这些疑问的出发点是教材中的知识点,但问题可从学生感兴趣的关注的话题中引出。通过提问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设定进行表演,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最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针对某问题某案例展开独立思考和讨论,并且推选代表发言,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认识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3.善用新教法,把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方法要求要高,除了课下备课外还需具备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协调能力,需具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随机应变和处理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应主动提高教学能力适应参与式教学。首先,提高运用案例教学的能力。可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热点通过案例的形式有机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其次,提高运用实践教学的能力。《公共管理学》虽然不能组织学生到公共部门去真正感受,但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根据本章节的管理内容,设定情景引导学生实现公共管理的现实应用。最后,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参与式教学方法对教师、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4.改变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教学评价可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励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升华;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激其情、达其理的功能。因此,教师需认真对待教学评价。在参与式教学中,需改变以往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模式,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一方面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时,应注意试卷的改革,不应以死记硬背为主,而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应注重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来总结,鼓励学生对改进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充分地推动参与式教学。
三、结语
每门课教学都可以创新,教师必须用热情且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培养真正的人才。参与式教学在《公共管理学》课堂上的运用,除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外,也能从中让学生养成主体参与意识、参与精神、参与能力,并迁移到对学校以外的事务的解决上,使得《公共管理学》中的公共精神真正被学生体会并发扬。
参考文献:
[1]钟有为,黄伟.“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7)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知识增长[J].行政论坛,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