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篇1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案;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TP311

在校大学生在学习过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编程基础后需要进行开发系统的练习,但没学习过软件工程知识使他们在实践开发中问题重重。教学设计者必须先了解这些学习者的基本情况,教学设计者们就可以根据该学习类型的内部过程合理地规划教学的过程和活动,根据学习者学习后的表现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科学的教学设计分析是好的教学的重要基础[1]。

1 本教学设计方案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问题,为便于以后的开发,学生们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知识很有必要,让学习者规范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清楚明白学习本内容后能做什么,明确本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知识使学习者熟练掌握可行性分析研究过程。教学目的总的来说是培养软件开发人员,使他们具备软件分析工作的基本能力,具体来讲:首先掌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书写,这是入门技能;其次熟悉系统流程图的画法,并能描述系统业务,这是知识技能流程图;了解成本/效益分析技术,这是从属技能;以分析,编写文档为基础,熟悉项目开发计划的内容,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2]。

2 实施过程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还要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对本部分课程进行教学系统化设计,本教学案例的教学目的属于智慧技能学习结果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2.1 学习者分析。此设计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参加教学的人群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目标人群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首先用过去所学的相关知识来解释现在所学的内容,让他们在先前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结构[3]。采用有效、直观的方法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习者的分析来确定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图1。

2.2 编写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学习者学习完教师的教学内容后能够具体掌握了什么内容并且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的具体描述。主要包括如下几点:第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学习,在本案例中主要指让学习者加深对软件工程化思想的认识;第二、案例讲解,即培养学习者学会如何就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思路并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加以实现;第三、搜集材料,分析材料,锻炼学习者搜集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的能力,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第四、练习实践,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机会,使之能获得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为接下来的软件设计做好准备。

2.3 开发教学策略。要进行这部分学习,我们首先要认清几个问题,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做以下几点工作:(1)让学习者加深对软件工程化思想的认识;(2)培养学习者学会如何就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思路并制定解决方案;(3)锻炼学习者搜集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的能力,增强报告的说服力;(4)为学习者创造机会,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为接下来的软件设计做准备[4] [5]。

3 设计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对做出的教学策略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确定这些材料是不是适合于学习者学习,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找出该材料需要增删的地方,以及教学步骤中需要变动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群体协作两大方面,知识技能包括对基础知识的认识、流程图画法和建议方案,群体协作包括态度、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及应用能力等[6]:

得到分析结果之后,我们进行教学修改。修改教学部分即是根据整理好的形成性评价的材料和数据,找出在教学材料和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对前侧和后侧数据及材料的分析归纳,及对学习者的进一步认识和分析,具体分析如图2。

4 结束语

经过以上过程的分析,我们要决定是否继续采用当前所用的教学材料,这也是我们对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总结性评价的阶段,或者要采用修改过后的可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材料。通过本部分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基本掌握了以下几方面,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引发并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力,学习者能够培养起自己足够的自信心,从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并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盛群力.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吕云翔.软件工程课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张海藩.软件工程[M].清华大学版社,2009.

[5]刘名卓,赵娜.网络教学设计样式的研究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3..

[6]那一沙,袁玫,吴子东.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

篇2

【关键词】 大跨度承重梁 加固设计 可靠度分析

大截面大跨度梁的加固工程相比其它工程来说,一般比较少见,但是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这类工程会逐步增多。目前的加固方法很多,但是有效的很少,尤其是目前对大跨度承重梁的加固研究较少[1-3]。本人结合某体育馆的实际承重梁的加固方案,并运用数学理论对加固方案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1 工程背景

某体育馆1989年建成,目前需要在馆内修建排球场和篮球场。所以需要将原来的2个截面900mm×1000mm的承重柱拆除,延伸承重梁后新建新承重柱,承重梁改造工程如图1所示。

施工方案为砌筑3个砖柱(支撑原承重梁),并用千斤顶使原承重梁充分卸载;凿出原承重柱与原承重梁结合部位并焊接钢筋,绑扎新增承重柱、延伸梁及2道小截面梁钢筋;养护新浇注混凝土28d;拆除原承重柱梁下部分,并对整道承重梁底部进行粘钢,侧面包钢,植栓锚固。

2 加固设计及计算

2.1 加固方案

根据该体育馆工程的特点,运用数学方法,选择包钢和粘钢相结合的加固方法。粘钢主要加固承重梁底部,包钢主要加固梁延伸和新浇注承重柱的连接部位和承重梁的侧面。增加跨度是构件最大的改动,上面的荷载没有增加,增加的主要是梁两端负弯矩和跨中的弯矩。梁柱接头部位用全范围的包钢进行加固,防止柱的侧移拉裂了柱的侧面;对梁的四角也全部使用包钢加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粘钢梁的破坏,这种破坏主要表现为粘贴钢板的剥离[1]。底部的大块钢板和梁下部侧面包贴钢板进行焊接,起到了保护底部钢板剥离的效果。

2.2 承重梁加固计算

2.2.1 承重梁粘贴钢板加固计算

式中,α1为受压区域的矩形应力值与轴心抗压设计值的比值;为混凝土抗压设计值;为原来构件纵向钢筋抗拉设计值;为原构件纵向钢筋抗压设计值;为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为原构件纵向受压钢筋截面面积;为加固钢板以及侧面包钢钢板抗拉强度设计位;为加固钢板截面面积;为梁底部侧面包钢钢板有效水平方向受拉面积;为梁上部侧面包钢钢板的有效水平方向受压面积;为承重梁极限抗弯承载力;0.9是考虑了应力滞后以及撕脱力影响的折减系数;为粘钢加固后梁截面的有效高度;为原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为受压钢板合力点至受拉钢筋与受拉钢板合力点的距离;为原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为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为原构件的宽度。

2.2.2 钢板锚结长度L计算

2.2.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加固计算

3 可靠度分析

该承重梁的作用是保证场馆的安全性,对其强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这种梁是单一构件,所以其可靠度的计算非常复杂。针对上述问题和工程结构的特点,要计算其可靠度。

原承重梁上部布置有构造柱,屋顶设置有传统的海绵钢架,改造以后改为透明的玻璃屋面。通过计算可得,梁上部荷载的统计和测试数据、。综合梁上部的荷载和自身荷载计算结果,计算得梁的恒荷载验算值为=55.7kN/m,活荷载的设计验算值为=4.2kN/m,荷载总的验算值为=59.9kN/m,通过计算得出的跨中的弯矩值为=2426.0kN.m;恒荷载的效应均值为;恒荷载的效应方差为;活荷载的效应均值为;活荷载的效应方差为。以上公式中,为恒荷载作用下弯矩均值和标准值的比值;为恒荷载作用下弯矩标准值;为恒荷载作用下弯矩变异系数;为活荷载作用下弯矩标标准值;为活荷载作用下弯矩均值与标准值之比;为活荷载作用下弯矩变异系数。根据承重梁改造前后所受荷载的变化和荷载统计结果,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

使用年限通过现场测试,对原混凝土梁采用超声、取心、回弹方法进行测试,根据测试部位的不同,经数据假设检验,混凝土强度分布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按照受弯钢筋混凝土梁加固计算公式可得,钢板采用Q235钢,抽样检测钢板性能和原钢材性能,并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钢筋= 210MPa,=1.00,=0;对几何参数测试统计,=1.00,=0.045,由抗力统计公式可得,代入几何参数统计值,并综合实际检测数据,根据钢板的粘结效率=08可计算出构件抗力标准值,=3758.15kN.m,=1.17,=0.08。若不考虑加固承重梁的时变抗力褪化特性,承重梁的抗力均值为=1.17×3758.15=4397.04kN.m。按照表1的数据以及构件抗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的可靠度的指标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得出,梁加固前,其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在加固改造后,荷载发生变化,采用包粘钢进行加固后,不管考虑还是不考虑承重梁的抗力衰减情况,构件的可靠指标在未来40年内都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只是在考虑了承重梁抗力衰减指标后,假加固后的第五十年可靠度指标略有不足,所以在工程达到五十年时要注意其安全性。考虑到此工程已使用十八年,按一般建筑物五十年的设计年限,其剩下的三十二年内的可靠度指标是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的,所以此种方法安全可靠。

4 结语

本文根据某工程实际,对该工程的大跨度大截面承重梁进行了加固,选择包钢和粘钢相结合的加固方案;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对加固方案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验算,验算结果显示加固后的承重梁完全满足该工程在设计年限内的安全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天稳.混凝土构件粘钢加固正截面计算的若干问题[J].建筑结构学报,1997(11),12-13.

篇3

受南京贸易责任有限公司委托对其甜玉米和糯玉米进行全面的感官评价。

评价前的准备工作

品评室的控制。(1)品评室的规格。正式的品评室是一组(6-10不等)相邻的而又互相分隔开的小房间。(2)品评室的位置。品评室的位置应在便利的地区,一般设在较低的楼层。

产品的控制。(1)仪器、工具及材质样品容器的质地应是玻璃、陶瓷或不锈钢,最好不用塑料。(2)悠返某仕汀3仕透品评人员的样品要在一下几个方面做到一致:①盛放样品的容器:保证每一次试验使用的容器相同即可;②样品的温度:样品被品评的温度通常情况下为该样品被食用的温度。

品评人员。品评人员对环境、产品及试验过程等反应方式都是潜在的误差因素。因此品评人员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品评人员这一关上做好控制工作。

感官实验室的环境。感官实验室的建立应严格按照GB/T13868-1992的要求,设置于通风良好、无气味、无噪音区域中,给品评员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评价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差别检验之(三角检验)。(1)项目目标:两种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试验目标:检验两种产品之间的总体差异性;试验设计:试验目的是检验两种产品之间的差异,我们将α值设为0.05(5%),有12个品评人员参加检验,每人所需的样品是3个,所以共准备36个样品,甜玉米和糯玉米各18个,安排实验。(2)试验结果:12份答好的问答卷回收,共有10出了正确的选择。根据“三角试验中正确回答的临界值”,在α=0.05,n=12时,对应的临界值是8,所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两种产品之间是存在差异的。(3)结论:两种玉米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做出这个结论的置信度是95%(α=0.05,即错误的估计两者之间的差别存在的可能性是5%,即正确的可能性是95%)

差别检验之(A―非A 检验)。(1)项目目标:甜玉米能否代替糯玉米。试验目标:直接比较这两种玉米之间的差异。(2)试验设计:将甜玉米的味道设为A,将糯玉米的味道设为“非A”,由20人参加品评,每人得到10个样品,每个样品品尝一次,然后回答A还是非A,在品尝下一个样品之前用清水漱口,并等待1min。(3)试验分析:X?=12.53,设α=0.05,由表“X?分布表”,df=1(一共有2种样品)得到X?=3.84,12.53>3.84,所以,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即不能用甜玉米代替糯玉米。

差别检验之(双边方向性差异检验)

项目目标:两种玉米是否在口感上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目标:确定两种样品是否在口感上存在不同。试验设计:试验60人参加,将α设为0.05,否定假设是:甜玉米的口感与糯玉米的口感相同;取代假设是:甜玉米的口感与糯玉米的口感不一样。因只关心是否有所不同,所以该检验是双边的。样品分别标号为375(甜玉米)和361(糯玉米),设计问卷调查。

试验结果:有40人认为样品361的口感更好,6人认为两种样品“没有差异”,将这6个结果平均分配给两个样品,那么就有43人认为样品361的口感更好,根据表格“双边差别检验中正确回答人数的临界值”,α=0.05的临界值是39,43>39,因此,可认为两个样品之间口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结果:两种玉米在口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能使用甜玉米代替糯玉米。

描述分析试验

品评员:品评小组由8位受过培训并有过相关经验的人员组成。

试验步骤:试验使用1-10点标度,1=阈值,10=强度非常大。所有品评人员围坐在圆桌前,首先进行单独品尝,每人按相同大小咬一口样品,就风味、风味出现顺序、风味强度记录,样品吞咽下60s后进行余味的评价。单独品尝结束之后,进行小组讨论,每种玉米要进行3-6次为期1h的评价,达成一致后,形成最终风味剖析结果。

结论:感官品尝结果为糯玉米好于甜玉米,糯玉米各类营养物质含量较高,且较均衡,较好的解决了甜、糯、韧、滑的口感问题;甜玉米为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支链淀粉的含量较低,感觉甜而不糯。

情感试验

试验任务:确定消费者对于甜玉米和糯玉米各自的喜好程度。

试验设计:筛选100名玉米的消费者,进行试验。每人得到两份样品,50人的顺序是A-B,另50人的顺序是B-A,产品都以3位随机数字编号。参加试验的人员必须从2份样品中选出较好的一个,α=0.05。设计调查问卷。

5.2试验结果:有62人选择甜玉米,根据表格“双边差别检验中正确回答人数的临界值”,当α=0.05时,n=100时,临界值为61,62>61,可知甜玉米比糯玉米更受欢迎。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体验式团体拓展;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69-02

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会发生重要变化。而现代大学教育,因选课制带来班级淡化,因学分制带来年级模糊,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带来了挑战。在社区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及思想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这种工作模式,是以学生社区为依托,以维护社区安全稳定为目标,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促使学生在学业、道德、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立足学生社区,以宿舍为单元,开展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是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及思想文化建设很有意义的一种工作形式,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途径。它能够丰富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社区(社会)的认同,成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动力。

一、学生社区的团体特点及思想教育困境

随着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意识及其作用的逐渐淡化,伴随着人性化的住宿制度改革,使得不同年级、学院混住的情况普遍存在,大学宿舍这个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主要场所,成为学校的“细胞”,成为大学生除课堂外活动时间最多的空间,对大学生起着“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学校”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社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切身体验,认为:(一)宿舍是正式团体。大学宿舍是高校组织中最小的“细胞”,宿舍组成由学校统一安排,具有一定随机性,每个宿舍成员都必须遵守住宿管理规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宿舍又是非正式团体。宿舍是非正式的交际场合,在自由的交往中,同学之间从相识到熟知,发展友谊。学生在宿舍里可以自由支配时间、选择活动方式、处理个人事务。(三)宿舍看似共用,其实除了休息时间外,同学之间交流时间并不多,因为课程时间不同,个人事务繁多,作息习惯差异,网络吸引较大等等,导致了共处一室的同学缺乏充分的沟通。

因此,大学生宿舍可以是高度和谐的团体,亲如同胞,心灵相通,宿舍关系融洽;也可以是矛盾的集合体,隔膜多、差异大、沟通少、事由小,甚至同宿舍学生之间还会存在对立、对抗。立足学生社区,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针对学生社区特点,发挥社区特有的育人功能,贯穿“以人为本”的现代高校育人理念,克服和减少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的弊端,探索“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既有必要而且可行。

二、学生社区实施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一般人会有两种学习状况:第一种如课本学习,经常会在考试结束之后慢慢忘记;第二种如游泳、自行车学习,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团体拓展训练就是第二种学习方式。

随着网络的发展,QQ、MSN、手机、飞信等网络工具的出现,人与人之间动手不动口、见字不见人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这种新颖的、不断更新的互动形式,可以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也可以改变思想政治辅导员传统的说教面孔,促使学生走过来、站起来、参与进来。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日益成为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发挥促进相互交流、增强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作用。

(一)体验式团体拓展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克服了以往思想教育工作说教、灌输、劝诫的弱点,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能一定程度的消减学生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提升思想水平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二)体验式团体拓展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主体(培训师)、客体(队员)、介体(拓展项目等)和环体(实施场地)等基本要素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对象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具体实施,从而强化了教育效果。

(三)体验式团体拓展适用范围广泛,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对象实施。对于新生可进行集体认同感、自我认知观念、协调人际关系、自主意识、时间管理技巧等活动项目;对于大二学生,可针对学生的团队意识、诚信意识、性格塑造、责任意识、感恩教育等教育目标进行;对于大三学生,可进行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实践能力、领导才能、组织协调能力、执行力等方面的专门训练;针对毕业生可进行包括建立信任、有效沟通技巧、受挫力、行动力、思考力等提高综合素质的训练。

(四)体验式团体拓展通过团队及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达到促进个人和团队双方共同成长的目的,在队员间形成和谐进步、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团队作为活动的载体,在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和纽带作用,将团队成员联系在一起,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思考、分析、决策、行动,从而得到成长。

(五)体验式团体拓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认知程度,激发学生拓展自身素质、挖掘内在潜力的热情。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通过特定情境和活动项目,体验式团体拓展能够更好地激发青年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审视自身不足、强化自我认知,给他们的成长和成熟创造一个不断自省、自我完善的良好氛围。

目前,不少高校都设有类同的团体拓展训练营。以深圳大学为例,校团委设有“学生干部拓展培训营”。但是,校团委团体拓展训练营实施的对象,主要是校级社团干部和院级学生干部,训练目标多为“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而且承担拓展的规模和次数有限。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社区这个圈子里的若干个小“细胞”,几乎没有了解和体验的机会。

深圳大学社区辅导员也曾以社区学生宿舍为单元,组织不同年级、学院、性别的团体拓展训练,但都较为零散和业余,不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普及性。基于此,立足学生社区,实施具有教育性、针对性、参与性、连续性、创新性的“大学生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教育模式,将专业的团体拓展训练理念引入社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是探索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与新方式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途径,并且能够为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视角、新途径,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大学第二课堂、新生适应性教育、大学生成长辅导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三、学生社区实施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的程序设计

团体项目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对于改善参与者的合作意识和参与集体的团队精神及凝聚力,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天梯、求生、渡河、背摔等团体项目,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内容,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气氛,以促进学员间的互相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来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达到活动目的。为此,在开展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活动前,精心设计相对完整的训练程序,尤为重要。

(一)分析实施对象的特点,设定训练目标。实施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的目标大致分为:融合集体、建立信任、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建设、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一般地,针对大一学生的适应性困惑、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困惑、大四学生的就业困惑等,以及人际交往、恋爱情绪、自卑情结等,可设定相应的体验式团体拓展项目,化解学生困惑。

(二)参与人员的组织和筛选。针对社区内某些学生的某类特点设定训练主题,招募此类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或者两个宿舍联名参加。例如计划对大一新生进行拓展训练,就招募新生的宿舍集体报名,并拟定以融合集体、建立信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拓展项目,同时考虑男女比例。

(三)梳理拓展流程。基本遵照团体破冰、建立信任、执行任务、讨论总结的顺序实施:

1.团体破冰。这是一个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加强彼此了解与沟通,树立自身形象,提高团体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的过程。

2.建立信任。信任是人与人的合作基础,是团队得以存在的基石,是完成任务的保障。即要信任别人,也要被别人信任。从建立信任开始,逐步体验沟通的技巧、合作的力量,培养集体荣誉感,为下面任务的执行做好准备。

3.执行任务。培训师准确、清晰的告知队员引导语、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活动中不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队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在团队开展活动的整个过程,培训师要认真的观察,记录执行任务过程中个体及团队显现的问题。

4.讨论总结。体验式培训的关键就是讨论环节。在面对危机、挑战、竞争、无绪等等状况之后,培训师要引导队员反思活动,体会发自内心的胜利与失败感、骄傲与惭愧感,总结成败得失的原因,例如,团队活动中,可能存在实干者、协调者、创新者、完善者等等角色,每个角色都非常的重要。培训师还要进一步引导队员将活动的收获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实现拓展训练与综合素质的有效转换。在实践中运用、思考、再运用、再思考……使队员能够有如下方面的显著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畏难情绪,挑战自我;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会变通;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团体意识和责任心;协调处理人际关系,融洽与人合作,学会欣赏和赞赏他人,等等。

四、体验式团体拓展的局限性

由于团体拓展训练的特殊性和高校自身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在社区实施团队拓展训练,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缺乏专业培训师。专业化的拓展训练师资,是拓展活动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专业培训师必须具备实施教学的能力,并且具备训练项目设计的能力。同时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生活等有深刻的了解。

其次,缺乏安全保护措施。由于拓展训练会有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训练项目,如跳、跃、下降等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在校园里,相应的安全保护设施相对缺乏。

再次,缺乏物资保障。拓展训练对器材、场地和安全的要求,决定了必须要有足量的经费投入。多数高校往往因经费难以保证,只能开展一些低档次的项目,容易使拓展训练变为团体游戏,体验效果不好。

最后,缺少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建设的评价。在高校实施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仍处在探索阶段,目前还缺乏权威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很少有高校将拓展训练纳入素质学分等体系。

参考文献

[1]金明媚.团体活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

[2]张妍萃.大学生宿舍气氛调查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3]孙丽莎.体验式团体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8(4).

篇5

关键词:机械工程;可靠性;结构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N945 文献标识码:A

在机械工程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可靠性一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确保机械工程可靠性的基础上对机械工程产品进行功能化扩展是现今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机械工程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机械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应当在不断引入新技术的同时做好τ诨械工程产品结构和理论的优化设计,将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放在机械工程设计的优先位置.以确保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满足相应的需求。

1.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机械工程设计制造与国外具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方面,我国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积累和沉淀使得我国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新时期,我国加大了对于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但是在机械工程产品的生产实践中对于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的应用仍然较少,为提高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可靠性需要加大对于机械工程产品设计可靠性的理论研究和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工程产品设计的可靠性。

2.做好可靠性优化设计在机械工程产品中的应用

在机械工程产品的全周期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与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机械工程产品的设计、产品机械制造和产品的使用维修等环节中都需要做好对于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以提高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

2.1 加强对于机械工程产品设计环节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在机械工程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机械工程产品整体装配和零件组装会对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对设计环节进行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将机械工程产品的零部件设计和零部件组装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机械工程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设计方法:

(1)首先在对机械工程产品的完整系统进行系统性的了解,而后对机械工程产品中的各组成的零部件的可靠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并由各零部件的可靠性来对机械工程产品整体的可靠性进行推断。在这一设计方法中,对于机械工程产品整体的可靠性主要是通过对机械工程产品整体可靠性进行预测的分析以判定机械工程产品的设计指标是否满足预测的结果。

(2)第二种方式是进行指标分配,在机械工程产品设计过程中,根据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对相应的设计指标进行指标分配,从而确保各零部件指标能够满足可靠性要求。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分配中主要采用的是:再分配、等分配、比例分配以及综合评分的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方式。在对机械工程产品中单个零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其能够与国家所规定的常规零件相匹配。此外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零部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新型产品或一些关键环节的零部件在设计前首先要对机械零部件做好可靠性试验,以确保各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在机械工程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机械工程产品设计的可靠性进行大量、反复的验证和修改以确保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满足相应的设计标准。

2.2 做好机械工程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完成机械工程产品设计环节的可靠性设计后,机械工程产品的加工制造是影响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做好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的控制关键是要做好各机械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加强对于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控制,从机械零部件的材质、加工精度等各环节入手,共同做好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的优化控制。在机械工程产品零部件加工工艺及其流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确保机械工程各零部件能够最优化的制造。在机械工程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产品制造工艺流程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在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机械工程产品加工所使用的工艺设备、加工材料等,从而在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时通过综合考虑设计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机械工程产品生产指标。此外,在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时对于各子系统的指标都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而且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及其优化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2.3 做好机械工程产品使用与维修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产品的维修是确保机械工程产品能够正常使用的重要一环。通过做好对于机械工程产品的维修能够使得机械工程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可靠性得到极大的延伸。因此,做好对于机械工程产品的维修是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各机械工程产品生产厂家都需要对产品的售后维修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对机械工程产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机械工程产品维修内容和维修方式,用以规划好机械工程产品的合理使用寿命。机械工程产品所具有的维修性和可靠性两者互有涉及。而机械工程产品的可维修性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在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机械工程产品的可维修性指标引起足够的关注,以便为机械工程产品的后期保养和维护提供良好的便利性。此外,在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机械工程产品的维修费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机械工程产品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的过程中争取采用最少的费用而使得机械工程产品能够获得最佳的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工程产品发生故障的时间。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机械工程产品的维修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时期,对于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不仅仅是对现有专业的简单合并,而是在做好对于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多专业知识的综合,通过将机械工程产品全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综合,构建起完善、协调的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综合体系,通过多层次、多专业的学科构建用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效果。

结语

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对于提升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机械工程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于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指标参考较少,从而导致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无法真实地反应出来。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中,应当对机械工程产品的体积、重量、成本等进行综合的考虑,避免在机械工程产品设计过程中单一的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进行考虑而导致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的设计效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效果。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中需要对可靠性和优化设计进行综合的考虑,确保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超,王金诺.小子样机械产品可靠性试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5(21):1898-1902.

篇6

容器造型设计课程所培养的三个主要能力,一个是造型的理论知识,然后是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这三个能力不仅仅是容器造型设计课程所需要的,也是艺术设计类其他课程要着重培养的。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差异,可以把容器造型课程教学分成三个子模块,在这三个子模块中,分别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容器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子模块分布为理论基础模块,构思创意模块,设计制作模块,这三个子模块分别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子模块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不能孤立开来。

一、子模块一:理论基础模块。

容器造型设计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包括容器设计的历史和发展,容器与人类生活,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这几个内容。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设计史中出现的经典容器设计进行讲评,让学生了解容器的魅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示他们的审美素养。容器造型设计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设计活动,人类从诞生之初就已经着手制作容器,这些容器的特点是什么?留给学生去思考。

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去陶艺作坊现场观摩,让学生在观察中领会容器造型设计的原则。比如中国的手工艺设计中光辉夺目的的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的设计。去博物馆实地观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以陶器来讲,在陕西半坡遗址中有各种适应不同功能要求的陶器,如水器、饮食器、储盛器及炊器等,让学生重点观察和思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陶器设计,比如人面鱼纹彩陶盆,小口尖底瓶等。了解这些陶器的功能,制作工艺,器皿的造型特点,陶器的装饰等。

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功能、美感、工艺以及创造性上,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除了教师讲授外,要让学生在观察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以功能性来说,容器使用的方便性和操作的安全性是造型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比如小口尖底瓶,瓶的中部有两耳,可以用绳系住,口部也结有一根绳,以利提起时掌握重心;尖尖的底部在汲水时容易入水;较小的口部,在搬运时水又不容易溢出,可见其在设计上功能性非常好。再比如用于煮食的鬲(lì),底部由三条体积很大而且中空的腿来支撑,这样在火上使用时便扩大了受热面积,便于加热。可见,实用性是容器设计的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如果我们要设计日用品,就要适用生活,实用易用。再比如宋代的瓷器,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让学生细细去体会。

二、子模块二:构思创意模块。

这一模块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目标是要设计出具备独特的风格、便利的功能和新颖美观的容器造型。这一模块和子模块一也是紧密联系的,在子模块一中,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容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样,也要让学生在观察中打开设计思路,找到设计创新的众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让学生熟悉这些形态,包括几何形、有机形、仿生形、融合形等,熟悉这些设计手法,包括仿生法、借用法、夸张法等。这些内容在子模块一中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去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比如,借用法就是古人常用的一个设计手法.。早期的陶器在造型上显然是模仿其他材料做成的常见器物,如篮子、葫芦和皮袋的形状,在装饰上也留有模仿的痕迹,如席纹、绳纹的广泛使用。后来才逐渐发展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器皿。

而在这一模块教学中,要求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思考,完全撇开已有容器造型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按照创新的基本原则,让思维发散开来,以设计出风格独特的容器造型。

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找几个出发点,找到出发点,进行创新,就能事半功倍。比如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进行创新设计,就要寻找中国传统的设计元素,将它应用到容器造型设计上,"旧瓶装新酒",让传统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再比如以"可持续设计"为出发点进行创新设计,就首先要考虑容器使用何种材料会比较环保,考虑容器的工艺,节约成本、减少浪费,考虑产品的回收等,提倡"简而美"的设计原则。这是常规的设计思路,为了创新我们可以更进一步,那就是设计出能够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比如口香糖的包装设计,在罐的底部设计有一个凹槽,缠有一圈包装纸或者胶带,当你吃完口香糖,就可以撕下一块用以包裹口香糖,这样就不会有口香糖到处乱丢情况的出现。创新的方法有很多,但归根结底,都要秉承以用户为中心,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才能设计出实用而新颖的容器。

三、子模块三:设计制作模块。

这一模块和前面两个模块关系更为密切。所有的设计方法、所有的创意构想,都要经历实践的检验。这一模块正是为了验证学生心中的疑惑,实现学生的创意。

容器造型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做出实物模型,把自己大脑中的构思实体化。这个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观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去陶艺作坊去学习和制作,没有条件就要在学校实验室完成,老师可以进行演示,学生动手制作。陕西富平陶艺村就是一个很理想的教学场所,这里收藏了多个国家的制作精美的现代陶艺作品,而且有陶艺作坊,手工艺人就在作坊里进行创作,非常利于学生的观摩。景德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完整的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

动手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比如容器中线条对形体的塑造,面对形态的掌控,空间对容器的影响等。在制作的过程中,去感受容器体面的起伏变化、体块的加减组合、表面肌理的塑造以及容器的通透变化。在具体的模型制作中,除了陶瓷产品之外,还有食品酒类、化妆品类的容器。

篇7

〔关键词〕感性认识 理性分析 景观设计 课程教学

景观设计属于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及想象力,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在设计中,学生首先需要对事物进行初步的认识,分析事物的表象,然后再通过理性思维的能力将这些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上升到揭示本质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景观设计的理念得到全面的理解。在理性思维的帮助下,能有效弥补感性思维的不足,本文正是分析了理性分析和感性认知二者在景观设计的教学中所具有的作用。

一、景观设计中理性和感性的认识

随着人们的审美标准不断提高,景观设计行业需要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而对于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就离不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景观设计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既能充分发挥感性认识的能力[1],又能通过理性分析重构感性认知的结果,从而使设计作品既能够体现出人文内涵,又符合对功能与审美的要求。

(一)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表面化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心情、情绪以及经历等都会对认知结果带来较大影响。感性认知具有十分明显的个性化差异,此外,人们只是对事物表面特点的认知,例如形状、颜色、大小以及长短等,难以有效探究到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往往能在构思阶段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理性分析

人们的理性分析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通过严谨的分析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尽可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2]。因此,理性分析是人们对事物较全面、科学以及客性的认识,这一般是不根据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转移的。理性分析作为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与升华,把它运用在景观设计实践中,促使人们在理性思维的模式下遵循客观规律,在条件因素的多重制约下解决问题。

二、分析理性和感性在景观设计中的关系

在景观设计中,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之间各自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又共同帮助设计完成景观的设立内容[3],因此,教师在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中,需要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在设计的初级阶段发挥感性认识的作用

无论是学生还是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开始之初,都难以做到准确以及完整地认识景观事物,更难以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准确揭示出设计项目的本质问题。因此,在设计的初级阶段中,学生善于根据自己的第一反应或者感觉尽可能的体验具体的景观[4]。这一方面来自于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是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或者是主观的想法。同时,还可以把一些令人印象深刻以及有价值的元素应用于景观设计中,这就较好地发挥了感性认知的作用,可以为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认识――理性认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理性分析升华感性认识

理性分析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它可以处理在感性阶段中各种杂乱无章的想法,进而使得景观设计能够在结构、范围以及审美等角度中得到更好的优化,从而使得设计方案体现出更好的完整性。因此,理性分析在景观设计中可以更加科学地组合许多感性认知所得到的元素,然后在设计者对景观形式以及内容的规划中,最终使设计方案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状态,这就是景观设计中理性分析对感性认识的升华。

(三)界定和反界定

在景观设计中,感性认知是初始阶段,是一个把设计者的情感注入景观中的过程,而理性分析则是一种“约束”[5],它把情感中的因素加以“修剪”,把感性认知中所得到的结构加以规范化,使景观设计可以更多体现出理性化的一面,这是景观设计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理性的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提出了多样化的界定,也正是这些界定使得设计方案能够保证质量,提升了设计作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在景观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一些理性分析的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设计构思中感性的认知因素,然后提升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从而设计出兼具功能与形式的景观艺术作品。

三、实践教学中对景观设计的理性分析和感性把握

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感性与理性的因素之后,教师在景观设计教学的实践中需要把握二者各自的作用,然后不断地升教学质量,从而使得景观设计教学中可以更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一)重视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景观设计中基本的特点、知识以及原则等教授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具备理性分析能力的基础。首先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应尽量结合设计实践,做到理实一体;其次是学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设计思维的练习,进行有效理解与消化,这是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实践中不断提升理性分析能力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工作室为基础,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到设计过程中的调查、分析与设计实操环节[6],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一方面是学生能够较好地提升对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够较好地结合实践操作进一步的消化书本中的知识,另一方面是使得学生可以提前感受企业化设计实践的真实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理性分析能力,而不是仅仅专注于天马行空形式表达和不切实际的设计理念。

(二)发挥感性认知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教学中,感性认知在设计构思的初始阶段可以较好地激发出学生的灵性,鼓励学生充分地发散思维,博采众长,可以为理性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于景观设计的感性认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消解景观设计中一些固定性理论知识的限制,把学生从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律中解放出来;第二,学生由于思想的开放性以及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可以鼓励他们在此阶段大胆发挥想象力,并将设计构想进行充分的表现和深化;第三,在感性认知阶段中,教师需要接受并且认同学生设计方案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因为在此阶段中,学生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没有上升到理性的推导,设计方案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是较大的误差,这都是可以接受的。

(三)理性和感性需要统一

理性分析能力是在把握理论知识与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感性认知的结果进行深化。通过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认知能力的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初始阶段可以较好地分析和推演其中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问题,从而使设计方案能够从实际的功能与审美角度出发,创造出更多的、适合人们真实需要的景观艺术作品,同时也是推进景观设计达到质的飞跃的目标。因此,在目前的景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感性认识的能力和理性分析的能力结合起来,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提高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切实有效提升学生做设计的深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进入职业角色。

结语

通过实践教学经验可知,景观设计教学中总是交织着理性和感性因素,学生在设计之初,感性认知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设计灵感。而当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深化时,就需要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理性的综合分析与把握,从而使设计方案能够协调和解决诸多的客观条件与限制因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理性分析也弥补了感性认识的缺陷。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并从中寻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这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是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创造出高水平景观艺术作品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悦来、董楠楠、王敏、戴代新.传承与渗透――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教学剖析――以景观环境测绘实习为例[J].中国园林,2013,12(15):71-75

[2]杨晓娟.景观专业实践项目教学法与设计思维程序培养的教学思考[J].艺术教育,2014,04(01):170-171

[3]曹志明.景观设计课程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J].美与时代(上旬),2014,10(15):82-84

篇8

论文关键词:技术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学课程;建设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属于专才教育,其发展重心已由注重规模发展转变为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本科生的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对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有着更深、更高的要求。从国内不少高校多年的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过程来看,发觉很多研究生的数学基础薄弱,缺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其从事深层次专业研究的创新能力。从很多数学教学研究实践成果来看,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大多是基于学术型和工程应用型的高校,而且很多仅仅是针对于某一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对以技术应用型为特色的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数学课程教学平台建立和实践方面的研究目前几乎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课题。下面笔者围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上海电机学院为研究对象,就技术应用型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平台的建立及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建设的意义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的新升本科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学校的办学定位,校企联合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是学校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学校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计划将在电气、机械、计算机技术及物流工程等专业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标志着学校研究生层次教育已正式启动,这对实现学校的办学定位、推进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及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课程作为学校工科类、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素质以及后继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学校对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特别是经过上海市教委“高等数学”重点课程建设过程,目前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已经在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学校已启动开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如何科学地进行研究生数学课程教育,如何正确地把握好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尽快建立适合学校技术应用型办学定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平台,是学校数学课程教师当前急需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为学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也可以为国内同类型院校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

二、建设的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根据教育部有关工科类、经管类研究生数学教学改革文件的精神,针对上海电机学院已经启动开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教育工作和当前学校的办学定位,拟对技术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进行研究,包括多层次课程平台的建立、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探讨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

1.多层次课程教学平台的建立

根据我校计划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设置情况,组织数学教师与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进行交流,同时对国内一些应用型特色的高校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进行参考和借鉴,并深入到上海电气集团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在广泛、深入地了解专业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拟构建三个层次的课程教学平台:基础理论平台、应用方法论平台和选修课程平台。

平台中的第一层次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它一般是作为学校机电类或经管类专业研究生共享的专业学位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整体数学素质,如工科类的“高等代数”、“工程数学”课程等;第二层次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的教育,根据我校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菜单体系,比如面向电气工程专业的“应用数理统计”、机械工程专业的“最优化方法”、面向车辆工程专业的“数值分析”、面向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组合数学”等;第三层次是面向所有专业的与学生具体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数学方法,可设置为选修课程等形式,如开设“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等课程。

2.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根据我校技术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对平台中三个层次设置的各门课程制定教学大纲,精心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适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在保证课程内容达到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标准要求外,根据不同专业,分析研究如何将数学理论方法同相关的专业内容相融合,突出其应用性和技术实用性的特色,研究数学教学内容应用性的不同侧重性,从不同角度进行选题训练,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以突出数学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注重收集来自企业现场、特别是上海电气集团相关企业的实际案例,将课外的教育环节融入到教学计划内容之中,比如在“矩阵论”课程内容设置中,可以选择电气集团有关企业控制系统中的机械系统、电力系统等不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该门课程理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例子。另外,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还要善于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去掌握关键性的知识,比如在“应用数理统计”课程内容中,考虑到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具备了初等概率论的知识结构,因此其课程内容设计上要侧重于数理统计中的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等部分,研讨进行估计和检验的必要性和优良性,使其能站在更宏观的角度重新认识过去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为将来进行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对于平台中的每一门课程,可以组织教师通过校级或市级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立项的方法,进行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加快促进相关课程的教材建设。

3.教学方法的研讨

对构建的三个层次课程教学平台可以按照一定的进度进行并行教学,其中基础平台可以尝试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系统讲授一些基础数学课程的理论和方法,目的是能使学生建立较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应用方法论平台则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课后查阅文献相结合等方式,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代数学一些理论和方法在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选修课程平台则可采用教师开设选修课或课外讲座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将来参与的课题项目,来选择对应的数学课程,比如学生可通过选修“数学模型”课程,参加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或采用校企双导师培养方式直接参与来自企业现场的实际案例研究,以提升其应用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书本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够掌握现代数学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实际的运算操作能力,比如在讲授“数值分析”课程时,可通过项目教学法等形式,采用实验室上机实习和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为了辅助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学校今年还专门投资50多万元,在临港校区建立了公共数学实验室,为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进行科学计算创造了较好的教学条件。特别是上海电机学院作为一所新升本科院校,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善于保持不断获取最新知识的欲望,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悟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9

关键词: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新型人才;学习兴趣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学英语成为高校基础教育必修课程之一。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读写能力,因此阅读、写作和翻译成为核心课程。传授语言知识成为教师的主要课堂教学任务。经过几次大的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中心转到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听说能力上来,课堂教学活动也从以教师授课为中心转变到辅助学生进行自我训练上来。几次重大调整既符合高等教育应满足社会需求的特点,也顺应了大学生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期待。但是,这几次改革都未能从英文学习的角度把人文通识课程列入考虑范围。而事实上,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开设是符合时代要求,也是有其必要性的。

1.开设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必要性分析

1)社会发展需要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

时代进步呼唤通晓一定人文知识的人才,而非那些只懂专业技能的人。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往往同时考虑求职者的情商和智商,从中选择与自身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加深,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我们需要知晓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也需要把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东方文化介绍出去。这不仅能促进贸易双方的情感交流,也能消除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如今,我国与世界各国逐渐在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展开对话,要想在国际事物中拥有话语权,对其他国家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需要用他国人们熟悉的文字来加以传播,这才能达到在国际交流中知己知彼的目的。

2)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注重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

就高校而言,不仅需要培养人才,也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高校一直担负着对传统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任。各高校也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沉淀,这是推动其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人文类通识课程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开设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

如今我国高校面临着培养新型人才的难题,所谓“新型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又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有爱国敬业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我国的高等教育常被指责有“应试教育”之嫌。培养的人才多被认为是“高分低能”或是“高智商,低情商”型。要真正改变这一局面,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给予学生的是技能,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而通识教育则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两种教育类型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不盲从、不偏执,真正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3)学生自身修养提高需要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

对学生而言,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素养,通过内外兼修的学习过程,使自己在思想上真正成熟起来,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双重基础。

一般而言,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大量中外历史、文化知识。这些课程的开设并不仅仅是为学生增加一门学分,或是应付考试,而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强他们的英文学习热情,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真正运用到实处。

4)高校英语教师有能力讲授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

中文类人文通识课程已经在各高校长期开设,而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通常只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很难有机会聆听这样的课程,这对于急需这方面知识的非英语专业类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而言是相当遗憾的。

事实上,高校英语教师是有实力开设并讲授这类课程的。首先,高校英语教师有各自的专业研究方向,并且研究方向多为人文类研究。对于自己熟知的领域,教师的课堂讲解将更加生动透彻。由于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英语教师讲授的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视角将更为开阔,内容将更加丰富。此外,授课内容与自身专业相结合使教授这类课程的老师不仅能够保证授课质量,也能对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开设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所面临的难题

当然,我们也看到高校英语教师在开设这类课程时仍然遇到诸多阻碍,需要授课教师一一面对和解决。

1)从学生角度看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开设难度

首先,从学生需求方面考虑,高校英语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仍然是基础英语教学,人文类课程只能作为选修课给中、高年纪学生开设。但这部分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专业知识学习,为今后的求职面试做准备。因此,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而参加各类考前辅导班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大部分学生对于英文人文类知识缺乏学习兴趣。

其次,英文人文类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学生来说要能完全听懂并进行深入学习困难较大。尤其是理工类、艺术类学生,他们在这方面阅读量小,相关知识体系并未建立起来。英文授课会给他们造成更大学习阻力,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开设英文类人文通识课程时所面临的困难

从教师角度考虑,首先,大学英语教师所承担的英语基础课相对较多,大部分教师对于另外开设人文类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课余时间教师们还要承担科研工作,无暇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程。

其次,由于教师们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基础英语教学,因此,多数都放弃了所学专业,转而进行教育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即使有部分教师仍在进行专业方向的研究,也只是从自身科研方面出发,并没有把专业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

此外,教师的授课热情与学生的听课热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学生热情不高,教师的投入度必然会降低。由于有上面所分析的学生原因的存在,因此出现因学生人数不足而无法开课和教师热情受打击而放弃开设此类课程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最后,从我国英语人才培养上看,开设专业多集中在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和教育学等研究方向上,这导致了英语教师所开设的人文类课程涉及面窄,课程内容理论化强,无法吸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往往选择不开设此类课程,而不是进行积极的学习。

3.结语

针对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加大英文人文类通识课程的扶持力度,为开设这类课程的教师提供物质便利。并且需要鼓励青年教师多学习,多看专业书籍,积极把所学知识带到课堂上来。应勉励大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人文类知识的学习,真正把文化积累和文化沉淀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黄刚,探讨未来我国大学英语与人文通识教育课的整合[A]。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10

【关键词】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

肱骨髁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因其解剖结构复杂, 是创伤骨科领域的一个治疗难点[1]。本次研究采用上肢损伤洗方熏洗治疗联合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进行治疗, 以期早日治愈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 有36例男性患者, 16例女性患者, 平均年龄46.5岁(18岁~76岁)。左侧30例, 右侧22例。意外伤22例, 撞伤20例, 砸伤8例, 机器伤害1例, 重度骨折1例。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 每组26例, 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以上患者, 经临床诊断, 均属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经检验, 均具有良好软组织条件, 适宜手术。在一周内行手术治疗, 术后每三个月, 利用影像学进行观察, 随访3~24个月, 检验患者愈合状况。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 切开复位, 根据骨折类型选用普通螺钉或中空松质骨螺钉、可吸收螺钉、Y形接骨板、重建接骨板或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 如内固定牢固不用石膏托外固定。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患肢抬高,脱水消肿, 48 h后拔出引流, 2周切口拆线后开始肘关节主动无痛锻炼和适当被动活动功能练习。

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入路手术技术上实施上肢损伤洗方加减联合治疗。其组方及用法:伸筋草15 g、透骨草15 g, 荆芥9 g、防风9 g、红花9 g、刘寄奴9 g、苏木9 g、川芎9 g、威灵仙9g, 千年健、桂枝各12g。加减:患肢以酸困为主者属湿阻, 加防己9 g、秦艽9g、桑枝15g;胀痛为主者属气滞痰淤, 加枳实9 g、姜黄9 g、菖蒲9g、川芎15g;冷痛为主者属寒痹, 加防风15g, 生川乌10g, 生草乌10g、生马钱子6g;热痛为主者属热痹, 加络石藤10g, 生大黄10g, 陈醋50g;剧痛为主者, 加鸡血藤20g, 丝瓜络15g, 乳香20 g、没药20g;麻木为主,加川芎15g, 木香15g, 地龙15g。拆线后第2天开始熏洗, 上肢损伤洗方诸药放入锅中加水1500 ml煮沸20 min, 先用蒸气熏, 待水温下降至不烫手时熏洗患肘20 min, 同时并按摩和适度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被动活动, 2次/d, 1剂/2d, 连用2~3周。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

2 结果

2. 1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x射线观测时, 手术内固定均没有出现成角畸形, 但在肘关节的正常活动中, 观察组要明显比对照组恢复的快。

2. 2 术后移位恢复情况:通过对其解剖等级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对, 观察组显效率高, 治愈总有效率达到100%, 而对照组只有77%, 且恢复较慢。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

3 讨论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骨折中比较罕见的类型, 闫静[2]等认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骨折,而且移位严重。上肢损伤洗方联合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治疗, 配合螺钉、接骨板固定治疗, 则更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龚志峰[3]等认为:肱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肘部创伤,目前对成人肱骨裸间骨折趋向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对手术成功及术后功能有明显影响。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后肘关节不能活动则是关节制动, 气血凝滞、筋脉闭阻、津液运行不畅、筋骨失养、拘急不舒、风寒湿外邪乘虚侵袭、痹着筋骨、久之萎缩、骨关节凝滞粘连、活动不利。利用手术联合上肢损伤洗方加减熏洗配方, 其恢复机理主要体现在活血化淤、祛风散寒除湿、行气通络止痛、接骨续筋之功, 温水熏洗能促进血液气血运行, 使药液能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达到祛邪止痛。从而有效防止关节囊粘连、挛缩, 避免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同时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在利用上肢损伤洗方加减熏洗联合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 能更好的恢复肘关节功能和加速肱骨髁间骨折愈合的速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骏, 沈爱东, 徐瑞生, 等.肱骨髁间骨折40例的治疗体会.江苏医药, 2010, 36(16):197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