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远程医疗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卫生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较为明显医疗卫生信息安全标准是医疗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目前,省内只有部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实施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医院、卫生站等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实施,大多数医疗机构对信息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1.远程医疗信息数据传输中的安全隐患较为明显。在远程医疗运行的数据接口方面也明显缺乏规范,特别在区域性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趋势下,数据接口关系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存在被黑客入侵、网络攻击等安全隐患,将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病人的正常就医。在服务外包方面,医疗机构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内部信息系统开发,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信息安全的管控,没有对开发人员和访问范围进行有效约束,为不法分子通过系统本身的原始漏洞窃取数据埋下了隐患。2.智能网络化协同导致“统方”的信息外泄事件增多。信息数据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机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统方”等重要信息进行有目标的窃取,必须对信息数据安全性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医院大多通过用智能网络来共享重要的医疗信息,对于医院而言,网络化协同可以使不同的医疗机构共享重要的医疗信息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对于医护人员而言,网络化协同意味着他们能够以方便、有效的方式,存取患者的电子信息,包括化验结果、处方信息、医嘱和健康状态等。但是,网络化协同带来医疗便利的同时,一些医药机构缺少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审计机制,并存在账号滥用、业务数据被非法读取的风险,或为本医药机构谋取不当利益而频频发生的“统方”核心信息数据外泄事件。3.有关侵犯患者隐私问题更为突出。推行电子病历是“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方向和主要任务。电子病历将记录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医疗记录,属于个人隐私信息,也属于医院医疗级的保密信息。而电子病历的数据集中存储、频繁交换以及与其他公共服务集成使用等特点,使电子病历的有效保障患者隐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开始推行电子病历,其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功能逐渐丰富,数据交换的机构增多,信息安全隐患也在逐步升级,在医疗信息化运作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发生侵犯患者隐私权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是一个法律的难题,更是现代医学伦理、医德的一大难题。
(二)有悖于医学伦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依照有关法律与医学伦理、医德相应规则,针对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中所发生的实情,有悖于医学伦理的主要现象可归纳如下:1.未经患者许可,在网络上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资料;2.利用患者身份、扩大治愈效果而制作虚假电子网络广告;3.将电子病历、医学影象商品化,从中非法谋利,或私自篡改电子病历、医学影象而推脱医疗事故责任;4.通过患者IP地址,越位浏览、收集患者的网络踪迹的活动内容,或违规泄露患者纯个人的隐私;5.在实施远程医疗诊断中,有意刺探患者情感生活,并将患者婚外性生活在网上公开披露,或将患者有关性疾病的电子病历、影象等信息公布于众,严重干扰和破坏他人夫妻正常生活;6.以网络医务者之居,非法刺探患者信用、财产状况,或与网站管理员串通合伙骗取患者钱财,或未经患者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7.行临床网络医生之便,收集、刺探患者的社会关系并从中谋取私利;8.在医疗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因医方原因将患者的个人资料丢失、被盗用或遭篡改;9.违背了守法、诚实信用、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及医学伦理、医德,虚假、带有欺诈性的医疗电子网络信息、医学图像的广告。
二、医疗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医疗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服务,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2.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为使市民便捷地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而服务,并创造一个医患关系和谐、合法、有序、诚信、安全的法制保障环境。3.依法治业的准则,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而提供科学、高效、合理的法制支撑,并解决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矛盾,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服务。
(二)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标准与顶层设计原则,把握国家法制统一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形成分级推进、各方参与的局面,积极争取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的立法资源,既要考虑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能和权限,还应充分反映各类各级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做好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体系的顶层设计。2.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原则,把握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把握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在立足于全面、整体推进本市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同时,以完成若干重点立法项目和推进信息化执法工作为主要抓手,特别是在立法工作中,要集中精力,适时推出一些关键性的立法项目。3.坚持立足实际与适度超前原则,把握当前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关系。在制定市卫生信息化立法、执法和法律服务工作计划时,应当把握好近、中、远期三个关系,在通盘权衡近期法治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储备一批政策法规调研项目,注重前期研究,适时提出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以及具体要求。4.坚持力求创新与区域特征原则,把握移植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要研究世界上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比较先进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成功经验,借鉴国际上一些特大型城市卫生信息化推进的法治经验。同时,在推进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中要注重体现时代特征、区域特点,从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牢牢把握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的总体要求。
三、构建结构相对完整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法规框架
(一)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立法项目医疗卫生信息化法规框架,在立法层面上,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为主体,以行业自律规范、示范合同、行业标准等为补充;在时间安排上,优先安排若干关键领域的重点立法项目,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立法调研项目;在立法参与度上,积极利用人大、政府法制办的立法资源,重点推进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对行业自律规范工作则以引导为主。医疗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立法项目主要包括:卫生电子政务条例、卫生信息化网络管理办法、卫生执法监督办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办法、远程医疗管理办法、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管理办法、医疗卫生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办法、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工作实施细则、卫生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办法、市属各级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
(二)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基础调研项目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基础调研项目主要包括:卫生信息化条例、卫生信息安全条例、市民健康信息卡管理条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卫生电子政务数字认证管理办法、远程就医个人信息保护办法、电子病历管理办法、公共卫生电子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市卫生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医院信息标准建设与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办法、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软件及其相关标准的开发和研制办法、医疗卫生网络安全管理和防范网络犯罪办法、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产品和服务管理制度、远程会诊应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工作制度及纠纷调解规则等。
(三)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行业自律规范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行业自律规范工作主要包括:卫生医疗机构与相关行业之间的自律服务规范、协调发展规范、纠纷解决规范等三个方面的自律性文件。国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还应结合本部门实际,研究有关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的机制,细化居民健康卡的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和管理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方案及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制订完善适应电子签名、远程会诊应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工作制度,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研究制定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产品和服务相关管理制度,促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全方位的卫生信息化法制监控的有效机制
(一)远程医疗中对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有效机制法定的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在远程医疗网络化推进中,构建有关隐私权保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重点卫生信息化建设部位:1.保守就医用户登录的身份、健康状况信息。网络就医用户在申请上网开户、个人主页、免费邮箱以及申请医疗服务时,医疗信息化管理者往往要求用户登录姓名、年龄、住址、居民身份证编号、工作单位等身份和健康状况,服务商有义务和责任保守个人秘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2.保守就医用户的信用和财产状况信息。网络就医用户的信用和财产状况信息,包括信用卡、电子消费卡、上网卡、上网帐号和密码、交易帐号和密码等。患者个人在上网、网上消费、交易时,登录和使用的各种信用卡、帐号均属个人隐私,不得泄露。3.保守就医用户的IP地址和电子邮箱。网络就医用户的IP地址和电子邮箱同样是个人隐私,就医用户大多数不愿将之公开。掌握、搜集用户的邮箱并将之公开或提供给他人,致使用户收到大量的广告邮件、垃圾邮件或遭受攻击而不能正常使用,使用户受到干扰,显然也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4.严禁窥探就医用户纯个人隐私的网络活动踪迹。法定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也是每个就医患者依法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因此,任何医方都无权借远程医疗网络化管理之便,私自介入包括浏览就医患者踪迹、活动内容的纯属个人隐私。各级医疗机构在远程信息化医疗过程中,应注重和强化保护就医者信息力度,特别是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意识,采取相应措施及问责、追纠机制,重点对患者在医院就医登记过的电话、家庭住址,还有医疗费用清单等信息资源加密给予保护,严禁将患者的远程医疗网络的有关信息商品化而被违法者所利用。
(二)构建电子病历应用中对患者信息保密的监控机制临床信息系统核心的电子病历(Electricmedi-calrecord,EMR)因其存储量大、节省资源、查询方便、共享性好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障电子病历相关信息不泄漏、不篡改而有悖于医学伦理或被非法商品化,应建立相应有效监控机制:1.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的法律与伦理制度建设。医疗信息化管理的法律与伦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医院伦理委员会(章程、组织、经费、运作与监控体系等);建立并启动患者及社会评价与监督医疗信息化运作与伦理、医德医风的制度体系;建立并启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与伦理制度体系;建立临床信息化对患者隐私权的基本保障制度;建立对医务人员不断进行医学伦理道德与法律教育等相关制度并认真实施。2.设置全方位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的网络监控体系。依照国家卫生部有关推行信息化医疗规范性准则,建立和健全临床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网络监控体系,并启动患者及社会评价与监督医疗行为运作与伦理、医德、医风的制度体系,监管重点是防范医院内部利用病人的信息或转借电子签名谋私泄密现象,有效遏制对患者隐私权的侵害。3.推行电子病历信息分级管理和加密查阅限权制度。电子病历信息分级管理及加密限权制,即依据临床医院、医疗保险、远程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而分类管理电子病历信息,同时针对涉及到患者个人的基本情况、疾病发展、诊疗状况等病人隐私方面的医疗信息实施加密级别,并在医院内外网上设立下载、查阅权限,最大限度减少医疗信息和数据的商品化或病人隐私泄漏。4.实行对违背医学伦理和医德行为一票否决制。各级医院都可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和实施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应用监控的同时,加大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对违背医学伦理和医德规范,并构造就医用户隐私权的侵犯,或人为发生电子病历等信息数据泄密事件的,在医疗专业考核评优与晋升职称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构建对虚假医疗信息和医德缺失的防范机制对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及医学伦理、医德而传播虚假、带有欺诈性的网络诊疗信息,或言过其实,夸大疗效的网络医疗广告信息,或利用远程医疗及患者现身说法,在网上招揽患者等虚假医疗信息和医德缺失行为,应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遏制。1.从虚假医疗信息和伦理医德缺失制作的源头抓起。按照“谁制作,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虚假医疗信息和伦理医德缺失的责任,从源头抓起并不断增强“网络医疗信息安全真实人人有责”的意识,对任何一部网络医疗信息的广告真实性严加审核,对广布虚假医疗信息和伦理医德缺失的信息事件,要严肃追究当事人、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的责任。2.强化医学伦理职业操守的力度和实效性。医生职业操守,是指医生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低医学伦理和医德底线及行业规范。它具备“基础性”、“制约性”的特点,要求每一个从事医生职业者必须做到。各级医院都要重视和强化对医生职业操守培育和执行的力度,将其贯穿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观念和从医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并有效地遏制虚假医疗信息和伦理医德缺失事件的发生。3.强化和规范对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管理。强化和规范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管理,特别是在实施HIS等重要信息系统过程中,应对外包企业严格审核,在签订外包合同时要增加有关信息安全、真实性的条款及虚假广告宣传违约责任,对外包服务人员要进行规范管理,限制操作范围;在验收和实施阶段,要对系统实施信息安全检查、网络医疗信息真实性审核,避免系统漏洞及虚假信息等情况的发生,从源头和运行过程中保证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真实性。此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各种病毒软件,病毒、木马程序侵袭,造成数据的删除或病人隐私泄漏及医学伦理、医德的缺失。
(四)构建医疗卫生信息化医学伦理的监督及评价机制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搭建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管理的医学伦理和医德监督及评价机制,不仅增多了医院服务患者的窗口与途径,实现方式更加人性化,而且收集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医疗机构在实施信息化进程中的医学伦理与医德医风真实情况,也有利于加快医疗信息化进程中医学伦理与医德医风长效机制目标的实现。1.针对远程医疗设置医学伦理和医德监督及评价系统。就医病人可自助触摸屏设置于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平台窗口,依据自身就医经历有针对性进行监督与评价,也可投诉或举报有关违背医学伦理和医德行为及事件,也可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等,从而促进医疗信息化与医学伦理和医德医风建设同步并朝健康方向发展。2.建立全方位的监督和互补型的综合评价模块运行系统。医院伦理委员会与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无缝集成并连接到政府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模块有机结合,并形成卫生主管部门、院内与远程就医患者的全方位、高层次的监督和互补型的综合评价系统。在医院监督管理平台中医院领导和管理部门可按需要进行月统计或季统计,并以此为依据对医院及医务人员进行医学伦理与医德医风综合考评,表彰先进或推广好的经验,及时纠正错误、堵塞漏洞或查处各种违背医学伦理与医德行为的事件。3.设立相应医学伦理和医德监督及评价系统的操作模式。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包括互联网博客、电子邮件短信、网络涂卡问卷、按键评价、触摸屏、软件系统等,方便不同层次的就医人群使用有关医学伦理和医德监督及评价系统的操作模式。如设置网络电子问卷涂卡,向远程医疗就医病人定期发放有关医学伦理与医德医风满意率问卷表,通过专用读卡器,可批量录入问卷结果,将数据装入系统平台数据库。4.建立专门的网络医疗随访中心收集患者反馈信息。通过患者随访平台软件,操作员可利用计算机自动拨号,全面记录患者每个反馈信息;还可通过短信系统自动对网络远程病人进行短信随访,从而加强对医疗信息化中有关医学伦理与医德医风进行随时监督和实时评价。
五、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综合执法的整体水平
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综合执法的整体水平,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长抓不懈。具体来讲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准确引导、规范、监管全国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针对卫生信息化推进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以推进市卫生行政管理的职能转变、提高民主参与为重点,准确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于全国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全面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
(二)切实保障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全面正确实施根据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工作的特点,加强信息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采取日常执法检查、定期执法检查、不定期执法检查、联合执法检查等形式,不断完善和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切实保障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全面正确实施,努力做到权责分明、保障有力、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三)重点加强对远程医疗监管及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维护公共卫生医疗信息网络秩序为抓手,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处罚手段,处理卫生信息化领域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远程医疗监管及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安全、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
(四)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建立和培养专业的执法人员队伍,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和法律知识教育,建立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制度,通过基本法律法规培训、专业法律法规培训等,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 川藏线;卫勤保障 ;远程会诊
根据多年来川藏线卫勤保障实践,川藏线点多、线长的特点,使传统的卫勤保障方式,很难让川藏线卫勤保障能力更上一层楼。远程会诊技术在川藏线的应用,使得川藏线的卫勤保障能力有了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但如何在川藏线应用好远程会诊技术,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就此谈几点看法。
1 远程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1.1 建设的背景
川藏线保障点多,驻地分散,卫勤人员少,医疗条件差,所能开展的卫勤保障地域局限性强;川藏线保障线长,且道路崎岖,受交通条件限制,伤病员后送难度大,卫勤保障落实难。虽然各基层医疗所均安装有全军远程医学网,但基层单位与全军各医院、医学院校联系不紧密,开展远程医疗准备时间长、效率低,使全军远程医学网的应用不能满足川藏线卫勤保障需求。
1.2 建设的意义
远程会诊技术的应用使川藏线各基层医疗所中伤病员的情况、资料能及时上传到所需的医疗单位,由专家进行会诊,提供有效的医疗救治方案或在专家的指导下展开现场救治,不仅提高了医疗效率,也为伤病员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减少了川藏线官兵疾病诊断和治疗上时间的延误,弥补了基层医疗所卫勤力量的不足,提高了川藏线卫勤保障能力。通过远程会诊技术,实现对基层医疗所卫勤人员卫生知识的宣讲、健康资料的传输、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基层卫勤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远程会诊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川藏线卫勤保障的难题,还为基层部队的卫勤管理、医疗业务学习、通讯网络、数据应用提供了平台,对川藏线基层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极大地提高。
2 如何构建川藏线远程会诊体系
2.1 会诊中心的建设
体系医院的远程会诊控制中心通过军事综合信息网、全军远程医学网及电信VPN专用传输网络,实现与全军各医疗单位、医学院校的信息互通并建立远程连接。基层单位、机动部队通过该网络,采用点对点的远程信息传输方式,实现与体系医院、全军各医疗单位、医学院校的视频、语音、文件、医疗资料的安全传输,进而开展远程会诊、卫生宣讲及建立官兵健康档案等工作。
2.2 基层部队的建设
各基层单位医疗所通过专用网络通道,实现与体系医院远程控制中心的信息互通,开展与体系医院的远程会诊,通过该网络,医院定期组织专家对基层部队进行健康宣讲、开展医疗教学活动并建立官兵健康档案。如需要可通过体系医院与上级医院或医学院校进行信息互通,实现远程会诊等活动,简化了基层部队与全军各医疗单位和医学院校信息互通的流程,提高了远程医疗效率。
2.3 远程部队的建设
各上线部队通过远程会诊车或3G移动远程会诊终端,实现与体系医院远程控制中心的信息互通。在部队机动过程出现医疗需求时,能及时与体系医院控制中心连接,进行远程会诊活动,如需要可通过中心转接到全军各医院、医学院校,借助后方强大的医疗技术,满足上线官兵的卫勤保障需求。
3 远程会诊技术应用的几点注意
3.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军队远程医疗会诊暂行管理办法》《军队远程医学信息网运行管理工作制度》等,经过认真研究、学习,结合我院保障体系的特殊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定期检查,落实到远程会诊技术应用的各项工作中去。
3.2 专人专管
建立专用网络专人管理、维护的制度,管理员不但要熟知各项计算机、网络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强化,促进远程会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3 网络管理
对远程会诊技术应用的各项网络技术,要加强管理,保证线路通畅的情况下优化网络管理结构,保证远程会诊应用的顺利进行,特别是专用网络,要定期维护检查。
篇3
全国牙防组“寿终正寝”
确立行业自律规范,严厉惩罚违规违法者。只有这样,公平、独立、公正、权威的认证体系才能确立。也只有这样,类似于牙防组“认证风波”这种现象,才有望越来越少。
作为2007年3・15维权典型案例之一,在经历了被告上法庭到媒体炮轰之后,全国牙防组这个非官非民进行了15年“权威认证”的组织,随着卫生部一纸撤销令,终于“寿终正寝”了。经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审计处提交的《关于全国牙防组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确认,牙防组通过违规认证获利至少200多万元。至此,“牙防组”风波遗留下来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追问和反思。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谁都明白认证的价值所在:对消费者来说,它是质量鉴别的依据;对生产经营者而言,它关系到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对政府来说,它是实施管理和决策的参考依据。但“牙防组”这种非官非民、半官半民的机构,却能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以似官似民、亦官亦民的身份,既声称为全国人民的牙齿健康服务,又能与各家企业之间达成以认证换捐助的交易关系,还每每能够轻松地逃过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质疑和追究。个中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除了“不官不民”的牙防组外,放眼望去,类似牙防组之类的认证机构还有不少。
温馨提示:
目前的关键在于确立行业自律规范,严厉惩罚违规违法者。只有这样,公平、独立、公正、权威的认证体系才能确立。也只有这样,类似于牙防组“认证风波”这种现象,才有望越来越少。牙防组各种“疑似公允”机构的行为已经反复证明,试图以政府信誉替代市场信誉的做法,其后果不但透支了政府信誉,而且无助于构建市场经济秩序,甚至会扰乱、延缓市场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之二
在线看病暗藏“杀机”
我国《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只能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在网络如此便捷的今天,不少人对在线看病寄予了厚望:患者鼠标一点,网上医生妙手回春。然而,经调查发现,在线看病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在互联网的另一端,人人都是医师,个个都是专家。圈套一环扣一环,就等人来钻。
在百度上输入“网上医院”、“医生在线”、“专家在线”,搜索出上千万条相关信息。记者点开二十多个能提供“在线看病”服务的网站,发现此类网站大部分免费,只需注册成会员,便可享受免费就诊的待遇。除了少部分网上医院有医生在线诊断外,其余大部分是网友将病症在网上,医生上网看到后再回复处方。在众多网上医院的网站,没看到任何从医资质方面的证明,也未见到卫生部门审批的卫审字批号。
调查还发现,一些网站的在线医生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医托”的作用。一些小医院通过在医院网站上设“医生在线”吸引患者咨询,咨询中努力说服患者到自己医院就诊,并以网络预约可免挂号费为诱饵吸引患者就诊,从而提高医院的就诊率。
我国《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只能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温馨提示:
网上就医维权困难。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患者网上看病一旦诊断有误或自己吃了药产生严重后果,会给向相关部门举证投诉带来极大的不便,很难及时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之三
夏季谨防传染病
霍乱病是由一种叫霍乱弧菌的肠道菌感染所致,该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会引起腹泻,早期表现为上吐下泻。霍乱病最大的特点是无痛性腹泻,排泄物为水样,引起的后果是脱水、休克。用一般抗生素即可杀死细菌,补充感染者体内丢失的水分等即可治愈。
日前,广州市疾控中心发现广州某勘测设计公司外派到东南亚的13位员工为输入性登革热。专家表示,今年登革热在广州又有流行的可能。随着气温一路飙升,蚊子的数量随之大增,市民防蚊手段花样百出,更有市民养起了最多能吞食200多只蚊子幼虫的“食蚊鱼”。
登革热近年来在热带、亚热带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暴发流行,包括4月发现的来自浙江义乌的输入性登革热患者,及已患病和隐性感染的13位广州某勘测设计公司外派员工,均曾到过东南亚。
2007年6月,广州荔湾区发现2例霍乱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在医院隔离治疗,两名患者均为女性,经检验室检测确诊为霍乱弧菌阳性(稻叶型)。患者发病前曾一起进食花蟹、河虾等食物,食源性感染可能性大。广州市卫生部门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随访,开展健康监测;对疫点进行消毒。
霍乱病是由一种叫霍乱弧菌的肠道菌感染所致,该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会引起腹泻,早期表现为上吐下泻。霍乱病最大的特点是无痛性腹泻,排泄物为水样,引起的后果是脱水、休克。用一般抗生素即可杀死细菌,补充感染者体内丢失的水分等即可治愈。如果不及时发现,细菌会污染水源、食物等,排泄物所带细菌最多。该病为一类传染病,一经发现要立即对感染者隔离,对排泄物和接触物消毒处理。
温馨提示:
篇4
一、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
将新农合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年人均380元。各县(市、区)以参合人员实际受益水平不低于上年度为前提,调整完善2015年度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补偿政策,加强门诊与住院补偿方案的衔接,合理设置住院起付线或低费用段报销政策,适当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鼓励将县级医疗机构部分慢性病门诊费用和门诊日间手术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落实完善35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加强对定点救治机构的审核监管,提高入径率,严控变异率,保证服务质量。
二、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
以“推进新农合政策落实,提升新农合监管水平”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服务行为监管和基金运行监管的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各级新农合监管队伍和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新农合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即时结报费用的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并严厉查处新农合服务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推动新农合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修订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三、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
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水平,根据筹资标准及时对商业保险机构拨付资金。适当提高新农合补偿后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补偿比例,适时将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病种自付合规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定期分析监测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运行情况,实时掌握资金流向,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加强对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县(市)外转诊转院率等指标的监控考核,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大病保险实施细则,加强资金管理和商业保险机构监管考核,确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顺利开展。
四、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综合改革
积极借鉴宜阳县、息县做法,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新农合按疾病病情分组分类支付改革,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认真落实常见病种的新农合定额补偿政策,适时扩大定额补偿病种范围;完善住院费用总额预付的方式方法,科学测算预付总额,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全面加强综合考核,探索完善奖惩机制;完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费用控制协议,强化日常监管、综合考核和费用控制情况警示通报。逐步探索以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病种范围。
五、提升农村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根据新农合基本医疗及大病保险工作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的数据准确传输、监管监测及统计分析功能,提高数据质量;完善非即时结报数据推送机制,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村卫生室以信息化技术管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开展远程医疗咨询、进行医院感染暴发信息报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即时结报、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等工作。
六、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为核心,重点在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基层首诊、转变服务模式、提高一般诊疗费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等方面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各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投保医疗责任险,降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风险,确保医疗责任保险充分发挥医疗风险分担作用;医疗机构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保费可在其医疗支出中列支。
七、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
制定下发“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创建和考核标准查找自身不足,及时整改提高,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引导乡镇卫生院统筹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八、确保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培训各项政策落实
以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为契机,强化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加强对各项目绩效考核和过程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按时完成项目任务;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意见》,加快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九、加强村卫生室规范管理
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要求,从功能任务、机构设置与审批、人员配备与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严格规范,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加强对村卫生室日常监管,严格落实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集中采购和使用登记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安全。认真依法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换证和重新注册工作;规范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行为,丰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完善乡村医生签约激励机制,至2015年底,全市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签约覆盖面达到100%,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80%以上,逐步覆盖至全体农村居民。贯彻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篇5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器械;维修;应用
Abstract:At present, a hospital medical equipment level of equi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yardstick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the hospital modernization, also is important for the hospital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as a great impact on hospital overall benefit. This article i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done related briefly, in order to provide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Key words:Internet; 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Maintenance;Applic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随之得以发展,并发展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与技术支撑。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是判断医院诊疗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而医院大中型检查及治疗设备,均需要有稳定可靠的技术保障,因而医院的信息中心及医疗设备均对互联网技术有着明确的需求,这些医疗设备是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病情,并进行精准治疗的关键,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降低医疗设备维修的复杂度概述如下。
1互联网对医疗设备的远程诊断功能
现代医疗设备均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如若不能快速及时地找寻出症结点,则将严重影响到正常的诊疗活动及检查的准确性。互联网技术可提供医院远程诊断终端,这是一种智能远程诊断设备,通过不同仪器的特定标准接口来读取设备的行车信息,便于设备发生异常后,及时通过互联网来与设备的生产厂家取得联系,并借助互联网的远程诊断功能来对设备进行"会诊"。鉴于目前大多数医疗设备为进口产品,医院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地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向其反应设备出现的障碍,甚至是寻购所需替换的元件。此外,资源丰富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产品维护空间,医院设备维护人员可在互联网上下载各类资源共享型软件,可实现设备的自动升级与定期维护。若医疗器械存有较为复杂的故障难题,医院设备维护人员可直接应用互联网的远程交流软件来与设备相关的工程师取得联系,突破空间的局限来获得技术协助,通过交流来解决技术问题。
2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鉴于医疗行业的特征,医疗设备的资产保有量相对固定而庞大,设备的维护与保修工作记录通常采用手工完成,故而常出现出入多、耗时长的现象,为后续的查阅及核对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资源的共享性较差。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普及,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及计算机网络为医疗设备的维修也提供了便利,对应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统计系统也随之建立,该系统不但可提升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可提升医疗器械信息查询与维修的效率,提升维修工作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纵观目前已被纳用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均显示出互联网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便利性,该类系统大多采用MicrosoftSQL Server系列作为关系数据库管理平台,通过Microsoft提供的联机服务来对数据及商务应用程序进行处理,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可操作性较强[1],系统还具备定期对于医疗器械的维护与检修功能,通过互联网将医院设备科或医学工程部与各个科室之间进行跨区联合,使设备的维修信息实现跨区域的共享,有利于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实时把控器械的维修数据及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防性调整。
我院严格按照医院设备管理流程,遵循卫生部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及医院管理规范中相关要求,设计出了一套设备科专用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与医院其它系统,如实验室、影像科、财务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病区系统等实现无缝对接或接口预留,实现全电脑化管理,同时实现了医院信息的共享,系统建立了全面的医疗设备后勤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的一条龙管理,即由科室申请之始,涵盖申购考查招标购入验收固定资产及在用设备管理清理管理维修维护效益分析等环节[2]。自我院采用该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克服了传统人工模式下工作效率低、管理混乱、查询困难等缺陷,实现了医院科室内信息的共享,该管理软件在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的之余,还提升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资产出入库数量记录更加公开与透明,设备效益分析与管理更为精准,同时可定时对使用频率高、效益好的仪器进行预先优化与购置,对使用效率较低的设备发出整改意见,完好地呈现出了"以临床服务为中心"的理念。
3网络资源的应用
提高技术水平,丰富资料储备,目前不少医院将万方、知网、维普等网络数据库作为知识储备体系,以上数据库收纳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与学术文献,其中不乏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的参考资源,设备科人员可随时查阅相关文献来不断汲取先进知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论
综述,重视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之余,还应对互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渗透与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想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疗设备维护,就需要设备维护人员认真研习维修知识,挖掘并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既可提升医院整体效益,又可促进医疗器械维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健康报讯(记者杨杰松):从卫生部获悉,近日,财政部安排2010年新增中央转移支付地方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部副部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尹力要求,各地在总体设计、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整合各方力量,打破业务领域壁垒,实现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实现医疗服务、新农合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的横向联网,实现省、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联网,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2、“社会办医”终于迎来了春天
新京报讯:近日,国办转发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降低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门槛,改善社会资本办医的执业环境,在税收、价格和医保等方面为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更公平的待遇。实际上,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就已经提出了鼓励“社会化办医”的口号。但时至今日,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所占比重还较小。
3、 烟台14个急救号码将取消 统一使用“120”
水母网讯(YMG记者夏红尧) : 日前,记者从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获悉,本市非120急救号码将于本月10日前彻底取消(详单附后)。市民今后如有医疗急救请直拨120。据了解 ,虽然烟台自去年12月11日(一年前)已经实现了全市联网,除长岛外的所有县市区急救呼救均由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受理、统一调度指挥,但考虑到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百姓)一旦出现急症可能仍会打部分医院原设的急救号码,为避免这些急救号码出现打不通而影响急救呼救,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将这些号码均指向了120,市民拨打这些电话后仍由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受理和调度车辆。
4、福建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每个街道有社区医院
福建日报讯: 日前,福建省政府批转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素质和信息化水平。
5、国家级卫生应急队首批两支落户北京
千龙网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卫生部近期在全国首批建设11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北京市负责一支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和一支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类队伍的组建、日常管理、装备建设等任务。
据介绍,11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分布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四川、陕西、新疆等9个省(区、市)。目前,北京市卫生局已启动两支队伍的组建,已完成本市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及队伍管理办法草案,并计划分阶段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6、明年沈阳试点公立医院改革
沈阳日报讯:(记者韩 冰): 日前,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明年沈阳将在全市选取一至两家医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继续推进市属重点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2个,比2002年增加了160个,平均每1.33万人就拥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了“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市民有个头疼脑热,不必再去大医院扎堆儿,只要走出家门,不出15分钟就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求医问药。
7、安徽名老中医建标准化工作室
安徽日报讯:11月30日,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我省将规范化建设名老中医工作室,推广应用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力争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新一代中医。
根据近日出台的《安徽省名老中医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名老中医工作室以师承的形式开展工作,有固定的工作区域和配套设施,每个工作室有1名导师,3至5名相对固定的继承人,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8、南京六医院将试点就医“一卡通”
篇7
[关键词]视频会议系统 电力系统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48.63;TM769 文献耸堵耄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399-01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各类行政管理、部门协调、生产调度等会议数量与日俱增,传统的集中式会议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为减轻电力系统会议的物流、差旅和通信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会议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建立一系列的视频会议系统,并随着电网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
一、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英文为(Video Conference System),包括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和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现有的各种电信通讯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分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目前视频会议逐步向着多网协作、高清化、开发化的方向发展着。
视频会议作为目前最先进的通讯技术,只需借助互联网,即可实现高效高清的远程会议、办公,在持续提升用户沟通效率、缩减企业差旅费用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部分取代商务出行,成为远程办公最新模式。近年来,视频会议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从政府、公安、军队、法院到科技、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随处可见,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用于视频会议系统的通信网络也非常广泛,如IP、ISDN、E1专卫星网络等都可以有效地服务视频会议系统。目前来讲,电力系统内部设有独立的IP和E1网络,可以很快捷地部署视频会议系统。通过在电力系统部署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远程可视化电力调度,同时也为电力系统内的政策下达上传,可视会商、安全及业务培训,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一个高效反应和协作化平台,在提升了效率,确保电力供应同时,也减少了传统会议沟通的不菲时间、人员和费用成本。作为智能电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打造出一个用户满意、电力企业高速发展,确保国计民生的“和谐电力”综合信息应用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除基本的开会功能外,还可用于:远程应急事件处理、远程指挥、远程办公、远程培训、远程生产调度等。
二、视频会议系统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宁德供电公司视频会议系统包括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和软件视频会议系统。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主要是指基于嵌入式架构的视频会议通信方式,主要采取H.320和H.323协议标准,通过DSP+嵌入式软件等实现视音频处理、网络通信和各项会议功能,并且依托专用的硬件设备终端来实现远程视频会议的一种形式,包括行政视频会议系统、应急视频会议系统、一体化视频会议系统、移动应急视频会议系统。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其原理与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MCU和终端都是利用高性能的PC机与服务器结合的软件来实现。另外,由于软件视频会议完全是依赖于PC,因此在数据共享和应用方面比硬件视频会议灵活方便。
1、行政视频会议系统
系统组成:各地市公司设置一台标清中兴MUC,对下以E1专线方式连接地市公司及所属县供电的中兴视频会议终端,对上与省公司视频系统相连。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召开各类行政会议,如培训、周例会、信息交流会等。现主要作为高等级会议双平台保障的第二平台, 在空闲时可作为扩展补充资源用于召开台会议。
2、应急视频会议系统
系统组成:地市公司及所属县公司各配置一台华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通过电力系统的数据通信网以IP专线与省公司互联。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召开防台抗洪等应急指挥会议,目前应急平台主要通过 MCU 级联方式与资源池平台对接实现双向互联互通。 综合利用省内网现有的其他资源,避免浪费。
3、一体化视频会议系统
系统组成:一体化视频会议系统与应急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网络互连方式基本相同,主要不同在于一体化系统将视频终端、显示设备,音频输入输出设备,网络等都集中于一体,方便移动,一键开机。
使用范围:一体化视频会议系统现作为电力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 为贯通总部、 分部、 省(自治区、 直辖市) 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 地市公司、 县公司及国网直属单位全覆盖范围的统一平台, 并且作为今后各单位召开各级各类视频会议的主用和首选平台。主要用于召开各类远程培训、远程信息交流会议。
4、移动应急视频会议系统
系统组成:该系统主要由安装于会场的视频主机及可移动的拉杆箱式单兵及多兵系统构成,使用时,处于野外的单兵或多兵系统通过4G网络传送或接收图像和音频信号。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野外应急抢险指挥。
5、软件视频会议系统
系统组成:基于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其原理与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MCU和终端都是利用高性能的PC机与服务器结合的软件来实现。软件视频会议完全是依赖于PC,因此在数据共享和应用方面比硬件视频会议灵活方便。
使用范围:该系统覆盖范围最广,公司内网所及之处皆可通过该系统接收视频会议信号。目前主要用于召开季度安全分析会、小型专业讨论会等。
结束语:在未来的电力发展中,视频会议系统也将不断向高清化,智能化发展,将在信息沟通、远程协助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电视电话会议管理办法》 的通知 国家电网企管〔2014〕 163 号.
篇8
一、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工作的现状
2014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全覆盖,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从2014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在500所县医院开展综合能力提升活动。到2020年,我国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在我国政府的持续推动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例,2009-2012年,城市各级医院共派驻医务人员帮助受援医院开展手术40余万例,推广新技术、新业务3万多项,建立特色专科4000多个,培训骨干医师18000名,部分县的新农合病人县外转诊率控制在10%以内。北京等东部9省市安排了180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内蒙古等西部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5所县级医院,共派出医务人员1722名,帮助受援医院接诊病人21万人次,开展手术1.68万台,教学查房1.7万余次,开展新技术近1800项,培训医务人员近9万人次,建立特色专科400个,免费接收1300多人进修培训。通过对口支援,城市医务人员在经受锻炼的同时,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基本建立,为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存在的问题(1)支援不对口。目前县级综合医院科室设置比较齐全,支援医生基本能找到对口的科室帮扶。但是乡镇卫生院在新医改后,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对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较大,而城市二级以上医院本身也缺这方面的人员,更不用说下派支援了。下派的医生多为专科医生,于是出现支援人员“专业不对口”、“有心帮扶,无力施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仅没能为基层医院带去技术和效益,反而加重其管理成本。(2)监管不力,考核流于形式。卫生部出台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监督管理的任务,支援医院要把派驻医务人员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表现纳入定期考核,受援医院负责派驻医务人员的日常管理,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支援医院,并在其支援工作结束时出具书面考核意见。但是绝大多数支援医院并未设专职人员进行过程和环节的考核,卫生行政部门和受援医院的考核往往也流于形式,仅凭支援结束时的一纸证明难以有效约束支援人员的行为。此外,对支援人员的考核仍停留在“量”的层面,如查房、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的次数等,缺乏“质”的考核指标。(3)支援的重点不明确。部分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与支援双方偏离政策初衷,片面追求设备、设施以及资金的支援,轻视技术与管理的提高;重视医疗服务,轻视公共卫生服务。一些乡镇卫生院不是定位于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是热衷于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和建设特色专科。
二、不同视角下的激励机制分析
“医生要晋升,必须先下乡”。政策一出,立即引起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强烈反响,政策的强制性让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然而,行政指令虽然能够解决“有人下去”的问题,却很难解决“下去之后”的问题。不得不承认,部分医院宁愿免费接收基层医院派人进修,也不愿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派人下去支援。支援人员也往往因为硬件、软件等问题而挫伤下乡的积极性。只有解决支援各方积极性问题,激励其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初衷。
1.支援医院(1)正激励效应。《管理办法》要求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目标责任制,将支援医院完成对口支援工作情况作为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评价工作的重要指标。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使支援医院认真做好此项工作的动力;此外,在“双向转诊”政策的推动下,城市大医院逐渐把触角伸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技术协作、外聘专家等多种形式扩大在基层的影响;支援人员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对职称晋升等方面有帮助,对提高医院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素质也大有裨益。(2)负激励效应。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病床使用率一直在高位运转,医生的工作量很大,且短缺较严重,许多科室本身轮转就很困难,再派医生支援基层医院,经常是捉襟见肘,难以兼顾,而且间接影响到支援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支援医院不仅要承担支援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及其他各项福利支出,还要免去受援医院进修人员的相关进修费用。《管理办法》虽然要求省级财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及财力情况给予支援医院和人员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经费补助与实际投入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些支援单位因派出人员占原单位岗位,领原单位工资福利却不给原单位出力,就认为是“赔本买卖”,又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对派驻时间缩水、擅自回原单位工作的行为纵容默许,甚至给予隐性激励。
2.受援医院(1)正激励效应。我国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一直存在。相比于城市医院,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设施、人才储备、医疗水平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各地实践表明,对口支援工作把城市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基层,加强了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诊疗能力,对基层医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2)负激励效应。由于支援人员的人事、薪酬和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受援医院的管理权限也仅限于对支援人员的日常考核。一些高年资的医生迫于政策要求和单位压力来到基层,却以配套条件不具备为由不遵守相关规定,甚至以“专家”自居,在工作、生活上提出过多要求,受援单位不愿得罪上级专家,即使有“双向考核、以受援单位为主”的规定,往往也因受援单位乐当“好好先生”流于形式,反而加重了基层医院的管理成本和负担。一些受援单位认为“派人”见效慢,即使培养出技术骨干也未必能安心留在基层,还不如资金、设备支援更“实惠”、更“可靠”。这种注重短期利益的不良观念严重影响了受援医院参与对口支援的积极性。
3.支援人员(1)正激励效应。对支援人员而言,通过利用自身的劳务和技术价值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得到了患者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带动受援医院所在科室诊疗水平的提高,发挥“传、帮、带”的模范作用,是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医生职称与薪酬、职业发展挂钩,一些医生为了能够早日实现职称晋升,积极踊跃报名下乡支援,虽然功利目的明显,但也不失为激励其投身支援工作的动因之一。(2)负激励效应。目前,支援医院派驻到受援医院的医生大多为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公共卫生为主,没有配套的医疗设备,专科性较强的手术无法开展,支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医生认为,政府将下乡作为晋升的硬性指标,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行政干预的痕迹太明显,很难真正落实。一些医生囿于政策规定被迫下乡支援,但是真正下到基层后,往往敷衍了事。
三、对策建议
1.统筹规划,按需派遣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用人所长”主要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人职匹配”不仅在企业管理中适用,对口支援工作也需“知人善任,事得其人”,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支援人员若能满足基层医院对人才培养和诊疗技术的需求,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这种通过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会促使其努力做好引领和帮扶作用。因此,应以基层医院的需求为导向来派遣下乡人员,而不是仅仅在需要晋升的候选人员中任意指派。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科学、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包括前期需求的收集与整理、下乡人员专业和时间的安排等准备工作。需要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职人员统筹规划,更需支援和受援医院设立专门的对口支援管理组织,负责对口支援工作和医院内部协调。
2.加强绩效考核对口支援的支援方和受援方分属于不同单位,虽有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但是在执行中约束力往往不足。因此,对支援人员下乡期间的过程考核显得尤为重要。应安排专职人员适时跟踪反馈,遇到问题积极沟通协调,并反馈各环节工作成果,根据支援人员在基层的表现,适当予以委任,例如协助科主任进行管理,甚至可临时委任为医院副院长,以精神激励来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成效。此外,对支援人员的考核应在原有“量”的基础上,侧重“质”的考核,即所在科室的诊疗技术、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是否有所提高。此外,还要采用各种惩罚手段予以辅助(被称为负激励或威胁激励),以纠正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基层医院可成立考核小组,由院长和各个业务科室代表组成,采用匿名形式,定期对支援人员在医院的表现给予评价,其结果直接反馈给支援医院科主任,由其承担对支援人员的督促和考核。总之,只有加强项目考核、服务监管、第三方评价等机制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才能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绩效。
篇9
20*年是医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医院年初制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年工作主题,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提升了医院的医疗质量。作为分管医疗工作的业务院长,现将半年来所做的工作向仁济公司领导及院领导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工作
医院管理年活动,本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兼医院管理年办公室主任,根据***省及***市《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精神,对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内容任务进行了分解,制定了本院《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计划》及本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其中对质量与安全要求相关质量指标等方面的内容,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二)、医疗管理工作
1、不断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
修证完善了我院医疗工作制度已汇编册,待校对后即可发致本院医务人员,本制度涵盖了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及常用医疗工作制度、医疗事故、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处理预案以及本院抗感染药物应用实施细则等。同时,对关键性医疗制度强化了环节管理,把每周一次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统一了全院关键性
医疗制度落实过程中八个登记本,规范了记录的要求,使医院的各项制度的落实正在向规范化方面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强化基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全面提升全院医务人员的“三基”水平是强化基础质量的关键之一,今年则重抓了学习,抓学习首先要抓学风,与学习制度的落实,尤其要侧重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水平的提高与应急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二是抓学习制度的落实,规定每周二为医院业务学习日;第三是抓学习的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操作常规、各规章制度及规范以及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及医学进展;第四是抓学习的方法,包括全院性及科室业务讲座、病例讨论、远程教育、外出参加学术活动,选送上级医院进修及短期培训,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选派了数十名医务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与短期培训,针对我院的现状,尤其侧重了高级职称人员的继续再教育问题;第五是以考促学,注重考试的实用性,以及考试的深度与广度。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对全院45周岁以下在职在编的医技人员举行三基考试2次,参考人数达268人,在参考人员中随机抽考83人再次考试,两次成绩均达良好。
3、抓病历处方质量的提高。
上半年召开病案管理委员会议3次,就如何提高我院病历书写质量进行讨论,同时对各科的归档病历、处方质量评审结果进行展评,及时总结梳理,剖析存在问题,及时反馈,要求各科室限期整改,并组织复查整改情况。除了院内每月组织对病历、处方进行自查外,上半年共抽取315份归档病历在自查的基础上,送到****人民医院评审。在共计315份送审病历中,甲级病历284份,乙级病历28份,未定级病历1份,丙级病历2份,甲级率达90%。对丙级病历的个人给予了严肃处理:1、待岗两个月处分;2、扣发人民币1000元;3、全院通报批评。同时,当事人所在科室扣季度绩效考核分5分。对质量差的病历和处方以《医疗通报》等形式在院内公开曝光,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促进作用。
上半年我们进行了我院处方的重新认定工作,确定了具有处方权的218名医生,落实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在全院组织医务人、药剂人员学了《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采取了落实措施,4月1日正式起用新处方。在提高病
历、处方质量方面还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增加了抽取归档病历的样本量;②检查现住院病历每周一次,所查病区包括所有的现住院病历;③由往年一查了知到今年文字通报科主任,到目前在检查的第二天,直接由医务科在科室晨会上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文字资料,每一位医生人手一份;④处方质量检查由往年每季一次改进到每月一次,到目前的每月检查三次;⑤在要求上一定按规范严格执行,不允许检查人员有老好人思想。强化了检查过程中的严肃性、严谨性、规范性,强调了检查的质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目前尽管我们的病历处方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体已有明显提高。
4、规范管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
为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减轻病员不合理负担,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不正之风的通知》(*卫办[2004]**号)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控制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比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了****人民医院科室药占比控制指标。今年以抓抗菌药物使用为突破口,努力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出台门诊病人处方最高限额,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前,我院绝大部分科室已执行抗菌素分级使用原则,目前对少数未执行科室近期已采取相关措施。
5、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
上半年组织全院人员进一步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规范各项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督查,每周组织一次医疗安全检查。召开全院医生会议5次;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考试1次;组织“病历规范化书写与医疗事故防范”专题讲座1次,进一步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病历重要性的认识,就如何从法律的角度认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如何使病历书写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开展讨论;邀请*****市卫生
局有关专家分别作“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的防范”、“医疗事故的确认与法律责任”专题讲座,布置各科室就如何防范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开展讨论,排查引发纠纷、事故的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在中层干部会上交流,同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全面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高危科室、高危时段的安全督查力度,每季度按医院绩效考核要求提供考核数据;组织相关手术科室学习《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进一步完善手术审批备案登记制度,并进行了手术审批备案专项检查。下发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并组织学习,从7月1日起对会诊进行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种同意书的书写,督促临床卫技人员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从整体上讲上半年医疗纠纷发生率较往年有所下降。
6、注重学科建设,增强医院发展后劲
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学科专业分工既向精细化深入,也
“医院业务院长述职报告”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向高度综合发展,传统的学科专业不断分化,融合与重新组合,使医疗单位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跨学科、跨部门的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多加强,因此,加强学科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今年医院确定了六个培养发展重点建设学科,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上半年先后两次召开了重点学科带头人专题会议两次,组织学习《医院学科建设要求》,各学科制定学科发展规划,4月份开始按计划逐步实施,期间,我们先后成立了儿童哮喘诊疗中心、泌尿疾病诊疗中心和胆道疾病诊疗中心。消化内科今年已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因设备因素还未正式挂牌,但其基础工作已在开展,并意向与****联合组建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达到出人才、出成果、出品牌,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的作用。
7、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与考核细则
上半年根据医疗质量管理要求及医院绩效工资考核细则要求,制定《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病区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门诊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急诊急救质量考核标准》、《药剂科质量考核标准》、《外科管理工作要点》等。
8、其他工作
①年初***市卫生局2004年年终检查工作,计划生育执业资格检查,爱婴医院检查;②综合病区开设工作,疼痛门诊开设工作;③协助新出台绩效工资发放;④年初两院合并医生配备与调整工作;⑤协助全员竞聘上岗工作;⑥主持制定EMSS(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方案(待讨论实施);⑦业务工作与手术;⑧主持重危病人抢救与突发成批伤员的救治。
(三)、防保工作
1、传染病管理
会同防保科对全院医护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了流脑防治知识培训和霍乱防治知识培训以及相关工作的落实。
督查本部和分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传染病总登记本和肺结核转诊登记本完善情况。
2、健康教育
在“4.7世界卫生日”、“5.31世界无烟日”、“6.6爱眼日”分别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3次,上街、赴义诊3次,累计接受义诊、健康咨询560余人次。按创卫要求整理了近几年健康
教育资料,并对分院集中培训。
(四)、药剂管理
1、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窗口服务形象,坚持站立收方服务。
2、狠抓药品质量,坚持药品质量“三把关”制度,即验收、领药、发药三把关,未发生假劣药品事件。
3、坚持双人复核调配制度,上半年未有差错事故发生。
4、召开全科人员会议,狠刹购销领域不正之风。严禁药剂人员参与药品供应商的任何经营活动。门诊处方双人统计装订,严禁统方。
5、积极筹备市药监局、市卫生局关于创建星级药房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市药监局的初验。
6、完成了制剂室的净化设计、装修和净化室的净化监测及制剂室换证前的前期准备工作。
7、积极配合*****药品统一招标配送工作,协调处理配送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五)、医保工作
1、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重申了医保病人的具体要求,抽查了280余份医保病历,则重检查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情况。
2、针对医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如:用药档次高,用药数量偏大,部分用药不合理或无指征,出院带药超剂量,住院时间较长,用药无医嘱等问题,分别在中层干部会议及全院医生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加强了督查的频率与力度,目前,以上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1-7月份医保费用已全部结算。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由于本人既是一个领导又是一个医生,因此常常难以正确摆正管理与业务和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手术等因素影响管理工作,又由于我院以往在管理上严重缺乏一整套的管理方案与制度及考核细则。今年上半年看书动笔制定软件资料较多,因此在某些问题的落实上还没有完全到位,也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的管理上“欠债”较多,面对一大堆
问题,有时难免有畏难情绪,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今后要注意改进以下方面的工作:
篇10
全面实施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主要做法汇报材料
宁强县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
近年来,宁强县积极探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模式,2018年,宁强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前期改革实践经验,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合理规划县域医共体建设,确定由2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与18个镇(办)卫生院组建2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形成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责任、利益、发展、服务、管理共同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四个到位,健全保障体系
(一)坚持高位推动,领导重视到位。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深化医改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作为、具体抓。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医共体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强顶层设计,政策配套到位。修订完善《宁强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及系列配套文件,形成政府主导、卫计局牵头、部门联合、县镇医疗机构实施的工作模式。按照“三不变、六统一、三加强”原则,2家医共体总院牵头分别制定了医共体内人员、财务、绩效考核、药品耗材及设备等管理办法,医共体建设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三)健全工作机制,运行监管到位。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督导组,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建立以“服务质量、患者满意、职工认可、费用控制、成本控制”等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技术带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健康改善等作为重要指标,严格考核奖惩。2家医共体总院分别成立了“一办两中心”(医共体建设办公室、医保结算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加大对医共体分院人、财、物监管力度,确保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
(四)转变工作职能,职责夯实到位。印发了《县域医疗共同体中县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主要职责和任务》,县卫计局主要负责落实县医改领导小组决策、县域医共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宏观监管医共体;县合疗办由原来的经办向督办转变,重点开展“随机抽查医疗机构、随机抽查参合住院群众”检查,严肃查处新农合违规、违约行为。医共体总院管理职责加强,直接管理医共体分院所有工作,行使医共体内合疗经办权力,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服务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防病为中心转变,形成统筹兼顾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齐头并进发展格局。
二、深化两项改革,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造管理共同体。深入推进医院人事、薪酬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全面落实医共体总院人事自主权。镇(办)卫生院成为医共体总院的分院,分院院长(卫生院院长)由医共体总院任免,鼓励总院科室主任或技术骨干到分院担任主要负责人。医共体成员卫生院的人员统一归医共体总院管理,实行人员统一招录、培养、调配使用,人员双向流动不受限制,总院按照“强基层”的原则自主安排。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任一医疗机构注册后,即可在医共体内任一医疗机构执业。二是优化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允许医共体的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将收支结余部分的70%用于绩效分配,30%留作卫生事业再发展基金。医共体分院的绩效考核由总院统一进行,薪酬由总院统一分配。总院院长纳入各分院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对年终考核为优秀的医共体团队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扣减当年一定比例的财政经费,并追究总院领导责任,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解聘总院院长职务。三是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医共体分院的财务、财产统一归入医共体总院,分开建账、独立核算;各分院设立备用金,用于日常业务支出,周转使用,大额资金支出按程序报批。
(二)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形成利益共同体。改革医保支付模式,实行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激励约束机制。新农合按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10%提取风险基金和按人头提取门诊费用及大病保险基金后,剩余基金按不低于95%进行总额预算,交由医共体包干管理使用;医共体总院负责按现行医保政策对辖区参合群众(除普通门诊大病保险外)医疗费用进行结算报销,支付按规定产生的签约服务费用。合疗基金结余部分80%由医共体总院分院、村卫生室按9:1比例分配,主要用于绩效考核,20%用于医共体事业发展;合理超支部分(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由医共体与合疗经办中心按2:8比例分担;不合理超支由医共体总院承担。
三、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助力医共体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医共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宁强县积极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提高医院收治能力,降低病人外转率;县域2家医共体总院分别与医共体内各分院建成了远程教学、会诊、会议系统,初步建成三、二、一级医院和村卫生室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协作、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县天津医院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结成互联网+紧密型医联体关系,聘请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担任县天津医院名誉院长,成立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专家工作站,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帮扶。建立互联网+医联体服务中心,实现两地医院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在县天津医院建立了患者数据集成共享平台、远程视频会诊平台、远程影像会诊平台、教学系统,通过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可将疑难患者MR、CT、DR影像数据传输至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影像中心,由专家阅片、影像报告,并自动回传县天津医院医生工作站,医师打印报告供临床使用,初步实现了远程学术交流、远程技术讲座、远程现场示教、远程病例讨论、疑难复杂病例远程医疗会诊,真正使“下级检查、上级诊断”变成了现实。
四、弘扬中医国粹,促进医改深入发展
在医共体建设中,加强中医药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积极发展中药生态种植和健康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治未病的作用,满足患者就近诊疗廉价就医的需求,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以中医药广泛应用推动医改的深入发展。
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县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复审,并成立了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宁强县分中心,有6个科室为省级重点专科。全县18所镇(办)卫生院均建立了中医馆。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宁授课,组织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本中医疗法在基层医疗单位得到普遍应用。积极开展中医学术交流,近3年连续承办了全国针灸康复埋线经验交流会,并在县中医医院设立了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充分依托我县林地资源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银杏、天麻、华细辛等林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2018年11月全国第六届天麻会议在我县召开,2019年4月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将在我县召开中药生态农业秦巴论坛暨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并授牌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材生态化种植实验基地。中医科学院适时将在我县设立黄璐琦院士工作站。规划建设占地100亩的老年医疗养老中心,发挥当地243种中药材资源优势,建设中药材资源展示馆、观光园。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康疗、保健、休闲中心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产业。努力打造以医、养、康、健、游为主线,构建能看、能康复、能养老、能保健、能旅游、能普及中医文化的“医疗+养老”健康养生综合体。
五、实现四个突破,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就医秩序日趋合理,分级诊疗成效初显。按人头总额预付制度下“超支不补,结余归己”的结算原则及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使医共体内三级医疗机构产生共同的目标激励及约束,消除以往医共体内部机构间的利益冲突,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医共体总院制定医共体内收治病种和上下转病种,明确功能定位,规范医生行为,提升自身能力,主动减少过度医疗,尽力保证覆盖范围内患者不外流,守住县域医疗大门。同时主动将患者分流到镇村两级,并不断提升两级机构能力,保证基层接得住。建立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医共体分院(镇办卫生院)确需向上转诊的患者,由总院(县级医院)为其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患者在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分院,由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指导后续诊治工作。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严格外转审批,对不遵守基层首诊、逐级转诊的患者降低医保报销比例10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小病在镇村,大病在县医院,重病转县外”患者合理流动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患者无序就医”向“有序就医”转变的就医新秩序。从今年6-10月医共体运行情况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县域内住院病人增长4.55%,县域外住院人次下降5.6%,县、镇住院人数占比分别达90.6%、51.2%,分别提高3.5%和15%;药占比下降3.8%。
(二)优势资源合理流转,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按人头总额预付制下县医保经办中心按照医共体各自覆盖人群付费,同时不限制患者就医自由,无形中营造了医共体间、医共体与非医共体机构间的竞争氛围,从而激励县内医疗机构改变其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在医共体内部,通过分配医保基金“蛋糕”,促使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并在内部形成良性资源流动机制,从以往的“要我帮”到“我要帮”,从而使基层分院获得发展,医共体整体实力增强。对医共体分院(镇办卫生院)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医共体总院医师与镇(办)卫生院医师、村医结成“1+1+1”对子,进行“传帮带”,加强对镇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实时指导。医共体总院通过长期下派专家到分院坐诊、查房带教、举办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分院服务能力;同时,在有条件的分院新开设了皮肤、肛肠、妇儿专科、中医针灸理疗、口腔等专科。分院通过选派人员到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落实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镇办卫生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采取划片包村等形式,为村医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2家医共体总院共选派21名骨干医师到分院担任支部书记和业务副院长。今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新增疾病诊疗病种20余个;县医共体总院累计下派常驻专家医生65人次,建立名医工作室3个,指导基层查房260次,开展学术讲座及技术指导150余次,现场培训分院医护人员700余人次,开展远程会诊50余例、远程教学130余次,专家门诊、手术340余人次,组织大型义诊活动10场次。
(三)合理控费效果显著,患者就医负担减轻。按人头总额预付制赋予了医共体自主控费动机,医共体从医保获得的补偿费用由“医院收入”变成“医院成本”,迫使其主动开展精细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从“要我控费”到“我要控费”转变。医院成为“医保基金守门人”,让内行去监管,有的放矢,效果更明显,上下转诊制度、分级诊疗也能得到严格落实,让患者少得病、少得大病、人人健康,实现医、患、医保三方利益和目标趋同;二、三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一些急、难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三级医院坐诊专家的有效诊治和基层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及更高的农合报销比例。同时,从“医保”向“健保”转变,从而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提高了医保基金利用率,也保障了基金安全。今年6月份以来,对县内2家和县外3家医疗机构涉及52例参合住院患者违规报销案例进行严厉处罚。